CN110235694A - 一种银耳栽培技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银耳栽培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5694A
CN110235694A CN201910589402.2A CN201910589402A CN110235694A CN 110235694 A CN110235694 A CN 110235694A CN 201910589402 A CN201910589402 A CN 201910589402A CN 110235694 A CN110235694 A CN 110235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mella
parts
inoculation
days
raw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94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远
孙跃明
金宏伟
刘德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Xuri Fenghu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Xuri Fenghu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Xuri Fenghu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ming Xuri Fenghu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894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356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35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56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耳栽培技术,包括如下步骤:S1、栽培基质配制;S2、栽培基质发酵;S3、栽培基质灭菌;S4、接种;S5、菌丝培养;S6、银耳培育及采收。本发明的银耳栽培技术具有产量高,银耳大小均一性好、质地脆嫩和颜色洁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银耳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耳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俗称白木耳、雪耳、川耳等,有"苗中之冠"的美名,是一种兼有食用和药用的真菌,在分类上,银耳属于Eumycota(真菌门),Basidiomycetes(担子菌纲),Heterobasidiomycetes(有隔担子菌亚纲),Tremellales(银耳目),Tremellaceae(银耳科),Tremella(银耳属),是一种中温型和好氧性真茜。银耳品质鲜嫩,营养价值高,是一种著名的食药用胶质真菌,子实体内富含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其中,银耳干品一般每100g含有5g的粗蛋白、总碳水化合物79g、纤维2.69g、脂肪0.6g、灰分3.1g、磷250mg、钙380mg、铁30.4g,此外,还有维生素A、B1、B2、D和其它的银耳多糖。
然而,单独的银耳菌丝却不能在以木质纤维素为主料的栽培培养基上长出子实体,银耳在完成其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有另一种真苗伴生,即为香灰菌。香灰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初期菌丝白色,后期会分泌黑色素。
授权公告日为2018年5月22日,授权公告号为CN105009936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银耳的栽培方法,操作步骤为:(1)备料,包含火麻秆、火麻麸、火麻壳等;(2)配料,将火麻秆、火麻麸等原料混合均匀,堆成锥状放置;(3)装袋,将混合好的物料进行装袋得到料袋;(4)灭菌,将料袋放入灭菌设备中,保持温度为100℃灭菌18~24h;(5)冷却,冷却室降温至25℃;(6)接种,料袋接种后即得菌袋;(7)培养;(8)转色脱袋;(9)催耳;(10)采摘。
申请公布日为2018年10月19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8668777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银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栽培室内设置通风保暖设施、自动喷淋系统、湿度调节系统;培养基原料按重量份为:红薯粉22~25份、马铃薯粉18~22份、玉米粉12~16份、黄豆粉8~12份、酵母5~8份、木屑56~60份、尿素6~8份、过磷酸钙3~6份、骨粉4~6份、白砂糖5~7份;制作好的培养基用塑料袋进行袋装,塑料袋厚为0.05~0.07厘米,袋子直径为12~15厘米、长为60~80厘米,袋装好后袋面上打上接种穴。
上述两篇专利公开的银耳栽培方法,在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上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其品质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银耳栽培技术,用以提高银耳的品质和产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银耳栽培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S1、栽培基质配制:按重量份数称取以下各组分原料,棉籽壳46~92份、花生壳30~87份、硬杂木屑30~56份、麸皮13~26份、石膏粉1~3份、黄豆粉1~5份、蔗糖0.5~2份和苦刺花3~10份;将花生壳和苦刺花粉碎至6~16目,然后与各组分原料混合均匀;各原的重量均为干重。
S2、栽培基质发酵: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加水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堆成下底宽1.8~2.5m、高为1~1.5m的梯形台状,进行自然发酵,6~15天后进行翻堆,翻堆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再堆沤3~8天,发酵结束;
S3、栽培基质灭菌:将发酵结束的栽培基质装成袋,每个栽培袋装栽培基质1~1.5kg,将装好的料袋放入灭菌锅内进行灭菌,灭菌温度105~115℃,灭菌时间10~16小时,灭菌结束后将料袋从灭菌锅内取出,冷却至室温;
S4、接种:在每个料袋上打24~30个接种孔,所述接种孔的孔径为0.4~0.8cm、孔深0.5~1cm;向接种孔内接入银耳菌种液,所述银耳菌种液的接种量为3~8mL/孔;
S5、菌丝培养:接种后,把栽培袋以“井”字形堆叠在室内培养,接种后的5天内,保持室内温度为15~28℃;接种后6~15天将室温控制为20~24℃;
S6、银耳培育及采收:接种15天后,银耳开始出耳,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27℃,并向室内喷水使室内湿度控制在30~95%,增加向室内通风,并增加散射光的光照强度,促进银耳生长;在接种后的23~28天,耳片完全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采收,采收时用小刀将银耳割下;耳基继续培养3~7天,可采收第二次。
在本发明提供的银耳栽培技术中,优选地,所述组分原料还包括千里光2~8重量份数。
在本发明提供的银耳栽培技术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按重量份数称取的组分原料为:棉籽壳55~85份、花生壳45~70份、硬杂木屑30~45份、麸皮17~23份、石膏粉1~2份、黄豆粉1~5份、蔗糖0.5~2份、苦刺花5~9份和千里光2~8份。
在本发明提供的银耳栽培技术中,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按重量份数称取的组分原料为:棉籽壳65份、花生壳65份、硬杂木屑34份、麸皮19份、石膏粉1.6份、黄豆粉3份、蔗糖1份、苦刺花6份和千里光7份。
在本发明提供的银耳栽培技术中,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水与原料的重量比为1~1.5:1。
在本发明提供的银耳栽培技术中,优选地,所述栽培袋的规格为9~12×50cm。
在本发明提供的银耳栽培技术中,优选地,所述银耳菌种液的接种量为4mL/孔。
在本发明提供的银耳栽培技术中,优选地,所述银耳菌种液中含有香灰菌。
在本发明提供的银耳栽培技术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香灰菌与所述银耳菌的数量比为1:8~11。
在本发明中的苦刺花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刺花的花朵的干品,也就是说苦刺花的重量是干重。本发明中的千里光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的地上部分的干品,也就是说千里光的重量是干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栽培基质包括棉籽壳、花生壳份、硬杂木屑、麸皮、石膏粉、黄豆粉、蔗糖和苦刺花这些原料经合理配比制成,这样的原料提高了银耳的产量;在栽培基质中增加了千里光后,进一步提高了银耳的产量。在本发明中,苦刺花对增加银耳产量是必不可少的栽培基质原料。千里光对提高银耳产量具有增效作用。并且通过合理的控制菌丝培养时和银耳培育时的温度,提高了银耳大小的均一性及银耳的品质。本发明所采收的银耳为幼龄银耳,其生长周期短,质地脆嫩,颜色洁白,营养成分丰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银耳栽培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S1、栽培基质配制:按重量份数称取以下各组分原料,优质棉籽壳920kg、花生壳300kg、硬杂木屑560kg、麸皮130kg、石膏粉30kg、黄豆粉10kg、蔗糖5kg和苦刺花100kg;将花生壳和苦刺花粉碎至6目,然后与各组分原料混合均匀;
S2、栽培基质发酵: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加水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堆成下底宽1.8m、高为1m的梯形台状,进行自然发酵,8天后进行翻堆,翻堆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再堆沤8天,发酵结束;水与原料的重量比为1:1。
S3、栽培基质灭菌:将发酵结束的栽培基质装成袋,栽培袋的规格为10×50cm。每个栽培袋装栽培基质1.5kg,将装好的料袋放入灭菌锅内进行灭菌,灭菌温度115℃,灭菌时间12小时,灭菌结束后将料袋从灭菌锅内取出,冷却至室温;
S4、接种:在每个料袋上打24个接种孔,接种孔的孔径为0.4cm、孔深1cm;向接种孔内接入银耳菌种液,该银耳菌种液的接种量为3mL/孔;银耳菌种液中含有香灰菌,香灰菌与银耳菌的数量比为1:11。
S5、菌丝培养:接种后,把栽培袋以“井”字形堆叠在室内培养,接种后的5天内,保持室内温度为15℃,以使香灰菌菌丝快速定植并长到接种孔的四周,达到减少杂菌污染的目的;接种后6~15天将室温控制为24℃,增加室内通气,使银耳毛团尽快形成并向原基转化;
S6、银耳培育及采收:接种15天后,银耳开始出耳,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7℃,并向室内喷水使室内湿度控制在30%,增加向室内通风,并增加散射光的光照强度,促进银耳生长及耳片展开;在接种后的23天,耳片完全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采收,采收时用小刀将银耳割下;耳基继续培养7天,采收第二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银耳栽培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S1、栽培基质配制:按重量份数称取以下各组分原料,优质棉籽壳460kg、花生壳870kg、硬杂木屑300kg、麸皮260kg、石膏粉10kg、黄豆粉50kg、蔗糖20kg和苦刺花30kg;将花生壳和苦刺花粉碎至16目,然后与各组分原料混合均匀;
S2、栽培基质发酵: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加水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堆成下底宽2.5m、高为1.5m的梯形台状,进行自然发酵,15天后进行翻堆,翻堆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再堆沤3天,发酵结束;水与原料的重量比为1.5:1。
S3、栽培基质灭菌:将发酵结束的栽培基质装成袋,栽培袋的规格为12×50cm。每个栽培袋装栽培基质1kg,将装好的料袋放入灭菌锅内进行灭菌,灭菌温度105℃,灭菌时间10小时,灭菌结束后将料袋从灭菌锅内取出,冷却至室温;
S4、接种:在每个料袋上打30个接种孔,接种孔的孔径为0.8cm、孔深0.5cm;向接种孔内接入银耳菌种液,该银耳菌种液的接种量为5mL/孔;银耳菌种液中含有香灰菌,香灰菌与银耳菌的数量比为1:8。
S5、菌丝培养:接种后,把栽培袋以“井”字形堆叠在室内培养,接种后的5天内,保持室内温度为28℃,以使香灰菌菌丝快速定植并长到接种孔的四周,达到减少杂菌污染的目的;接种后6~15天将室温控制为20℃,增加室内通气,使银耳毛团尽快形成并向原基转化;
S6、银耳培育及采收:接种15天后,银耳开始出耳,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并向室内喷水使室内湿度控制在95%,增加向室内通风,并增加散射光的光照强度,促进银耳生长及耳片展开;在接种后的28天,耳片完全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采收,采收时用小刀将银耳割下;耳基继续培养3天,采收第二次。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银耳栽培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S1、栽培基质配制:按重量份数称取以下各组分原料,优质棉籽壳650kg、花生壳650kg、硬杂木屑340kg、麸皮190kg、石膏粉16kg、黄豆粉30kg、蔗糖10kg和苦刺花60kg;将花生壳和苦刺花粉碎至8目,然后与各组分原料混合均匀;
S2、栽培基质发酵: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加水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堆成下底宽2m、高为1.3m的梯形台状,进行自然发酵,15天后进行翻堆,翻堆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再堆沤5天,发酵结束;水与原料的重量比为1.2:1。
S3、栽培基质灭菌:将发酵结束的栽培基质装成袋,栽培袋的规格为9×50cm。每个栽培袋装栽培基质1.2kg,将装好的料袋放入灭菌锅内进行灭菌,灭菌温度110℃,灭菌时间16小时,灭菌结束后将料袋从灭菌锅内取出,冷却至室温;
S4、接种:在每个料袋上打28个接种孔,接种孔的孔径为0.6cm、孔深0.7cm;向接种孔内接入银耳菌种液,该银耳菌种液的接种量为7mL/孔;银耳菌种液中含有香灰菌,香灰菌与银耳菌的数量比为1:10。
S5、菌丝培养:接种后,把栽培袋以“井”字形堆叠在室内培养,接种后的5天内,保持室内温度为24℃,以使香灰菌菌丝快速定植并长到接种孔的四周,达到减少杂菌污染的目的;接种后6~15天将室温控制为23℃,增加室内通气,使银耳毛团尽快形成并向原基转化;
S6、银耳培育及采收:接种15天后,银耳开始出耳,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6℃,并向室内喷水使室内湿度控制在50%,增加向室内通风,并增加散射光的光照强度,促进银耳生长及耳片展开;在接种后的26天,耳片完全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采收,采收时用小刀将银耳割下;耳基继续培养5天,采收第二次。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银耳栽培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S1、栽培基质配制:按重量份数称取以下各组分原料,优质棉籽壳650kg、花生壳650kg、硬杂木屑340kg、麸皮190kg、石膏粉16kg、黄豆粉30kg、蔗糖10kg、苦刺花60kg和千里光20kg;将花生壳、苦刺花和千里光粉碎至8目,然后与各组分原料混合均匀;
S2、栽培基质发酵: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加水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堆成下底宽2m、高为1.3m的梯形台状,进行自然发酵,15天后进行翻堆,翻堆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再堆沤5天,发酵结束;水与原料的重量比为1.4:1。
S3、栽培基质灭菌:将发酵结束的栽培基质装成袋,栽培袋的规格为9×50cm。每个栽培袋装栽培基质1.3kg,将装好的料袋放入灭菌锅内进行灭菌,灭菌温度112℃,灭菌时间14小时,灭菌结束后将料袋从灭菌锅内取出,冷却至室温;
S4、接种:在每个料袋上打29个接种孔,接种孔的孔径为0.7cm、孔深0.6cm;向接种孔内接入银耳菌种液,该银耳菌种液的接种量为6mL/孔;银耳菌种液中含有香灰菌,香灰菌与银耳菌的数量比为1:9。
S5、菌丝培养:接种后,把栽培袋以“井”字形堆叠在室内培养,接种后的5天内,保持室内温度为26℃,以使香灰菌菌丝快速定植并长到接种孔的四周,达到减少杂菌污染的目的;接种后6~15天将室温控制为22℃,增加室内通气,使银耳毛团尽快形成并向原基转化;
S6、银耳培育及采收:接种15天后,银耳开始出耳,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3℃,并向室内喷水使室内湿度控制在56%,增加向室内通风,并增加散射光的光照强度,促进银耳生长及耳片展开;在接种后的25天,耳片完全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采收,采收时用小刀将银耳割下;耳基继续培养4天,采收第二次。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银耳栽培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S1、栽培基质配制:按重量份数称取以下各组分原料,优质棉籽壳650kg、花生壳650kg、硬杂木屑340kg、麸皮190kg、石膏粉16kg、黄豆粉30kg、蔗糖10kg、苦刺花60kg、千里光70kg和火棘叶6kg;将花生壳、苦刺花、千里光和火棘叶粉碎至8目,然后与各组分原料混合均匀;本实施例中的火棘叶为干品。
S2、栽培基质发酵: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加水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堆成下底宽2.3m、高为1.3m的梯形台状,进行自然发酵,10天后进行翻堆,翻堆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再堆沤6天,发酵结束;水与原料的重量比为1.2:1。
S3、栽培基质灭菌:将发酵结束的栽培基质装成袋,栽培袋的规格为10×50cm。每个栽培袋装栽培基质1.3kg,将装好的料袋放入灭菌锅内进行灭菌,灭菌温度110℃,灭菌时间15小时,灭菌结束后将料袋从灭菌锅内取出,冷却至室温;
S4、接种:在每个料袋上打25个接种孔,接种孔的孔径为0.8cm、孔深0.7cm;向接种孔内接入银耳菌种液,该银耳菌种液的接种量为7mL/孔;银耳菌种液中含有香灰菌,香灰菌与银耳菌的数量比为1:10。
S5、菌丝培养:接种后,把栽培袋以“井”字形堆叠在室内培养,接种后的5天内,保持室内温度为18℃,以使香灰菌菌丝快速定植并长到接种孔的四周,达到减少杂菌污染的目的;接种后6~15天将室温控制为22℃,增加室内通气,使银耳毛团尽快形成并向原基转化;
S6、银耳培育及采收:接种15天后,银耳开始出耳,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5℃,并向室内喷水使室内湿度控制在47%,增加向室内通风,并增加散射光的光照强度,促进银耳生长及耳片展开;在接种后的23天,耳片完全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采收,采收时用小刀将银耳割下;耳基继续培养6天,采收第二次。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银耳栽培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S1、栽培基质配制:按重量份数称取以下各组分原料,优质棉籽壳750kg、花生壳650kg、硬杂木屑440kg、麸皮190kg、石膏粉11kg、黄豆粉35kg和蔗糖10kg;将花生壳粉碎至8目,然后与各组分原料混合均匀;
S2、栽培基质发酵: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加水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堆成下底宽2.4m、高为1.3m的梯形台状,进行自然发酵,12天后进行翻堆,翻堆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再堆沤7天,发酵结束;水与原料的重量比为1.3:1。
S3、栽培基质灭菌:将发酵结束的栽培基质装成袋,栽培袋的规格为9×50cm。每个栽培袋装栽培基质1.3kg,将装好的料袋放入灭菌锅内进行灭菌,灭菌温度108℃,灭菌时间13小时,灭菌结束后将料袋从灭菌锅内取出,冷却至室温;
S4、接种:在每个料袋上打28个接种孔,接种孔的孔径为0.7cm、孔深0.8cm;向接种孔内接入银耳菌种液,该银耳菌种液的接种量为4mL/孔;银耳菌种液中含有香灰菌,香灰菌与银耳菌的数量比为1:11。
S5、菌丝培养:接种后,把栽培袋以“井”字形堆叠在室内培养,接种后的5天内,保持室内温度为25℃,以使香灰菌菌丝快速定植并长到接种孔的四周,达到减少杂菌污染的目的;接种后6~15天将室温控制为23℃,增加室内通气,使银耳毛团尽快形成并向原基转化;
S6、银耳培育及采收:接种15天后,银耳开始出耳,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6℃,并向室内喷水使室内湿度控制在50%,增加向室内通风,并增加散射光的光照强度,促进银耳生长及耳片展开;在接种后的24天,耳片完全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采收,采收时用小刀将银耳割下;耳基继续培养6天,采收第二次。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银耳栽培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S1、栽培基质配制:按重量份数称取以下各组分原料,优质棉籽壳750kg、花生壳550kg、硬杂木屑540kg、麸皮190kg、石膏粉11kg、黄豆粉45kg和蔗糖13kg和苦刺花41kg;将花生壳和苦刺花粉碎至8目,然后与各组分原料混合均匀;
S2、栽培基质发酵: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加水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堆成下底宽2.2m、高为1.4m的梯形台状,进行自然发酵,13天后进行翻堆,翻堆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再堆沤7天,发酵结束;水与原料的重量比为1.2:1。
S3、栽培基质灭菌:将发酵结束的栽培基质装成袋,栽培袋的规格为10×50cm。每个栽培袋装栽培基质1.4kg,将装好的料袋放入灭菌锅内进行灭菌,灭菌温度110℃,灭菌时间14小时,灭菌结束后将料袋从灭菌锅内取出,冷却至室温;
S4、接种:在每个料袋上打28个接种孔,接种孔的孔径为0.7cm、孔深0.8cm;向接种孔内接入银耳菌种液,该银耳菌种液的接种量为6mL/孔;银耳菌种液中含有香灰菌,香灰菌与银耳菌的数量比为1:9。
S5、菌丝培养:接种后,把栽培袋以“井”字形堆叠在室内培养,接种后的5天内,保持室内温度为30℃,以使香灰菌菌丝快速定植并长到接种孔的四周,达到减少杂菌污染的目的;接种后6~15天将室温控制为23℃,增加室内通气,使银耳毛团尽快形成并向原基转化;
S6、银耳培育及采收:接种15天后,银耳开始出耳,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6℃,并向室内喷水使室内湿度控制在50%,增加向室内通风,并增加散射光的光照强度,促进银耳生长及耳片展开;在接种后的24天,耳片完全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采收,采收时用小刀将银耳割下;耳基继续培养6天,采收第二次。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银耳栽培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S1、栽培基质配制:按重量份数称取以下各组分原料,优质棉籽壳770kg、花生壳600kg、硬杂木屑500kg、麸皮170kg、石膏粉15kg、黄豆粉25kg和蔗糖10kg和苦刺花40kg;将花生壳和苦刺花粉碎至10目,然后与各组分原料混合均匀;
S2、栽培基质发酵: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加水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堆成下底宽2.4m、高为1.1m的梯形台状,进行自然发酵,13天后进行翻堆,翻堆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再堆沤7天,发酵结束;水与原料的重量比为1.3:1。
S3、栽培基质灭菌:将发酵结束的栽培基质装成袋,栽培袋的规格为10×50cm。每个栽培袋装栽培基质1.3kg,将装好的料袋放入灭菌锅内进行灭菌,灭菌温度105℃,灭菌时间12小时,灭菌结束后将料袋从灭菌锅内取出,冷却至室温;
S4、接种:在每个料袋上打28个接种孔,接种孔的孔径为0.6cm、孔深0.8cm;向接种孔内接入银耳菌种液,该银耳菌种液的接种量为5mL/孔;银耳菌种液中含有香灰菌,香灰菌与银耳菌的数量比为1:9。
S5、菌丝培养:接种后,把栽培袋以“井”字形堆叠在室内培养,接种后的5天内,保持室内温度为25℃,以使香灰菌菌丝快速定植并长到接种孔的四周,达到减少杂菌污染的目的;接种后6~15天将室温控制为26℃,增加室内通气,使银耳毛团尽快形成并向原基转化;
S6、银耳培育及采收:接种15天后,银耳开始出耳,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5℃,并向室内喷水使室内湿度控制在78%,增加向室内通风,并增加散射光的光照强度,促进银耳生长及耳片展开;在接种后的27天,耳片完全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采收,采收时用小刀将银耳割下;耳基继续培养5天,采收第二次。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银耳栽培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S1、栽培基质配制:按重量份数称取以下各组分原料,优质棉籽壳600kg、花生壳650kg、硬杂木屑340kg、麸皮230kg、石膏粉16kg、黄豆粉46kg和蔗糖10kg和苦刺花80kg;将花生壳和苦刺花粉碎至8目,然后与各组分原料混合均匀;
S2、栽培基质发酵: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加水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堆成下底宽2.2m、高为1.3m的梯形台状,进行自然发酵,15天后进行翻堆,翻堆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再堆沤7天,发酵结束;水与原料的重量比为1.5:1。
S3、栽培基质灭菌:将发酵结束的栽培基质装成袋,栽培袋的规格为9×50cm。每个栽培袋装栽培基质1.2kg,将装好的料袋放入灭菌锅内进行灭菌,灭菌温度108℃,灭菌时间10小时,灭菌结束后将料袋从灭菌锅内取出,冷却至室温;
S4、接种:在每个料袋上打28个接种孔,接种孔的孔径为0.7cm、孔深0.9cm;向接种孔内接入银耳菌种液,该银耳菌种液的接种量为38mL/孔;银耳菌种液中含有香灰菌,香灰菌与银耳菌的数量比为1:10。
S5、菌丝培养:接种后,把栽培袋以“井”字形堆叠在室内培养,接种后的5天内,保持室内温度为25℃,以使香灰菌菌丝快速定植并长到接种孔的四周,达到减少杂菌污染的目的;接种后6~15天将室温控制为23℃,增加室内通气,使银耳毛团尽快形成并向原基转化;
S6、银耳培育及采收:接种15天后,银耳开始出耳,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9℃,并向室内喷水使室内湿度控制在65%,增加向室内通风,并增加散射光的光照强度,促进银耳生长及耳片展开;在接种后的24天,耳片完全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采收,采收时用小刀将银耳割下;耳基继续培养6天,采收第二次。
试验例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特做如下试验:
按实施例1至9的方法进行银耳栽培,考察各实施例银耳的产量、采摘时的大小和色泽。角耳的大小为随机选取50朵银耳测其直径并计算其平均值。所得结果见表1。
表1.按各实施例的方法栽培的银耳的产量、大小和色泽
由上表可以看出,实施例6的产量最低,其次为实施例4,产量最高的为实施例5。在实施例6中,栽培基质的组分原料中减少了苦刺花;可见,苦刺花对增加银耳产量是必不可少的栽培基质原料。在实施例5中,栽培基质原料增加了千里光;在实施例6中,栽培基质原料又增加了火棘叶;可见,千里光和火棘叶对提高银耳产量具有增效作用。在实施例7至9中,银耳大小的并异性较大,也就是均一性不好,且银耳呈浅黄色、耳片也并未全部展开,银耳的品质较差;可见,银耳的品质主要取决于菌丝培养时和银耳培育时的温度变化。
本发明所采收的银耳为幼龄银耳,其生长周期短,质地脆嫩,颜色洁白,营养成分丰富。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银耳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栽培基质配制:按重量份数称取以下各组分原料,棉籽壳46~92份、花生壳30~87份、硬杂木屑30~56份、麸皮13~26份、石膏粉1~3份、黄豆粉1~5份、蔗糖0.5~2份和苦刺花3~10份;将花生壳和苦刺花粉碎至6~16目,然后与各组分原料混合均匀;
S2、栽培基质发酵: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加水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堆成下底宽1.8~2.5m、高为1~1.5m的梯形台状,进行自然发酵,6~15天后进行翻堆,翻堆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再堆沤3~8天,发酵结束;
S3、栽培基质灭菌:将发酵结束的栽培基质装成袋,每个栽培袋装栽培基质1~1.5kg,将装好的料袋放入灭菌锅内进行灭菌,灭菌温度105~115℃,灭菌时间10~16小时,灭菌结束后将料袋从灭菌锅内取出,冷却至室温;
S4、接种:在每个料袋上打24~30个接种孔,所述接种孔的孔径为0.4~0.8cm、孔深0.5~1cm;向接种孔内接入银耳菌种液,所述银耳菌种液的接种量为3~8mL/孔;
S5、菌丝培养:接种后,把栽培袋以“井”字形堆叠在室内培养,接种后的5天内,保持室内温度为15~28℃;接种后6~15天将室温控制为20~24℃;
S6、银耳培育及采收:接种15天后,银耳开始出耳,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27℃,并向室内喷水使室内湿度控制在30~95%,增加向室内通风,并增加散射光的光照强度,促进银耳生长;在接种后的23~28天,耳片完全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采收,采收时用小刀将银耳割下;耳基继续培养3~7天,可采收第二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原料还包括千里光2~8重量份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银耳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重量份数称取的组分原料为:棉籽壳55~85份、花生壳45~70份、硬杂木屑30~45份、麸皮17~23份、石膏粉1~2份、黄豆粉1~5份、蔗糖0.5~2份、苦刺花5~9份和千里光2~8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银耳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重量份数称取的组分原料为:棉籽壳65份、花生壳65份、硬杂木屑34份、麸皮19份、石膏粉1.6份、黄豆粉3份、蔗糖1份、苦刺花6份和千里光7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银耳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水与原料的重量比为1~1.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袋的规格为9~12×5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银耳菌种液的接种量为4mL/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银耳菌种液中含有香灰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银耳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香灰菌与所述银耳菌的数量比为1:8~11。
CN201910589402.2A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银耳栽培技术 Pending CN1102356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9402.2A CN110235694A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银耳栽培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9402.2A CN110235694A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银耳栽培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5694A true CN110235694A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90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89402.2A Pending CN110235694A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银耳栽培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3569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9291A1 (zh) * 2019-12-05 2021-06-10 山东安华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银耳菌种的培育方法
CN114467627A (zh) * 2022-02-08 2022-05-13 福建信龙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雪花银耳生产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7849A (zh) * 2009-10-12 2011-05-04 江寿根 一种银耳菌种培育方法
CN103493680A (zh) * 2013-09-23 2014-01-08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一种银耳液体栽培种培养方法及栽培种专用培养基
CN106367353A (zh) * 2016-08-25 2017-02-01 四川省大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培养基及其制备的银耳菌种
CN107827517A (zh) * 2017-11-09 2018-03-23 成都市斯贝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仅能对黑木耳使用的栽培袋料
CN108184543A (zh) * 2018-01-30 2018-06-22 新平源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7849A (zh) * 2009-10-12 2011-05-04 江寿根 一种银耳菌种培育方法
CN103493680A (zh) * 2013-09-23 2014-01-08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一种银耳液体栽培种培养方法及栽培种专用培养基
CN106367353A (zh) * 2016-08-25 2017-02-01 四川省大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培养基及其制备的银耳菌种
CN107827517A (zh) * 2017-11-09 2018-03-23 成都市斯贝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仅能对黑木耳使用的栽培袋料
CN108184543A (zh) * 2018-01-30 2018-06-22 新平源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9291A1 (zh) * 2019-12-05 2021-06-10 山东安华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银耳菌种的培育方法
CN114467627A (zh) * 2022-02-08 2022-05-13 福建信龙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雪花银耳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8834B (zh) 羊肚菌培养料配方及羊肚菌天然栽培方法
US5979109A (en) Method for growing mushrooms on protein-containing substrate
CN101904270B (zh) 茶树菇的袋料高产栽培方法
CN105532257A (zh) 一种平菇、杏鲍菇高产的栽培方法
CN101455161B (zh) 北方半熟料开放式香菇生产方法
CN104885779A (zh) 一种香菇的种植方法
CN106045633A (zh) 一种栽培竹荪的培养料及栽培方法
CN103314729A (zh) 一种有机糯玉米的种植方法
CN103992152B (zh) 一种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
CN101857488A (zh) 一种栽培白灵菇的培养料配方
CN108718909B (zh) 一种增产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4987151A (zh)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质及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CN110235694A (zh) 一种银耳栽培技术
CN106718028A (zh) 一种金耳高产制种栽培方法
CN103319258B (zh)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CN108293586A (zh) 一种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
CN110896782A (zh) 茅窝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4211494A (zh) 一种猴头菇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7873392A (zh) 一种秀珍菇盆栽立体产业培育集成体系及应用
CN105254434A (zh) 一种代料黑木耳的种植方法
CN107484554A (zh) 一种人工鸡枞菌栽培方法
CN108718923A (zh) 织金红托竹荪的制种栽培方法
CN104387138A (zh) 种植鸡枞菌的培养包生产及人工种植鸡枞菌的方法
CN106718002A (zh) 一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CN106332652A (zh) 一种利用杏鲍菇废料栽培草菇的培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