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26245A -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26245A
CN110226245A CN201780084838.5A CN201780084838A CN110226245A CN 110226245 A CN110226245 A CN 110226245A CN 201780084838 A CN201780084838 A CN 201780084838A CN 110226245 A CN110226245 A CN 110226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cell
spacer
corbel back
back slab
battery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48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本真广
桑田昭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26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624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1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e.g. mixed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恰当地接合电极引板和汇流条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通过每次层叠单电池(110)都使第1间隔件(114)向一方向移动,从而在第1间隔件的移动方向上进行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

Description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组具有:多个单电池,单电池包括发电元件和导出到发电元件的外部的电极引板;间隔件,其支承电极引板;以及汇流条,其将不同的单电池的电极引板彼此电连接。
在这样的电池组的制造工序中,存在将汇流条与电极引板接合的工序。与其相关联地,在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将各单电池的电极引板插入到汇流条的弯曲部的状态下进行激光焊接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2-5154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接合方法中,由于电池单体的厚度的偏差等,存在电极引板相对于弯曲部的层叠方向的位置偏离的可能性。在如此电极引板相对于弯曲部的层叠方向的位置偏离了的情况下,电极引板的顶端与汇流条之间的间隙变化,接合品质有可能降低。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恰当地接合电极引板和汇流条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是一种电池组的制造方法,该电池组具有:多个单电池,该单电池包括发电元件和电极引板;间隔件,其支承所述电极引板;以及汇流条,其将不同的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电极引板之间电连接。在每次层叠所述单电池的层叠工序中使所述间隔件向一方向移动,从而在所述间隔件的移动方向上进行所述电极引板的相对于所述汇流条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
另外,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池组的制造装置是一种电池组的制造装置,该电池组具有:多个单电池,该单电池包括发电元件和电极引板;间隔件,其支承所述电极引板;以及汇流条,其将不同的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电极引板之间电连接。电池组的制造装置具有定位构件,该定位构件通过在每次层叠所述单电池的层叠工序中使所述间隔件向一方向移动,从而在所述间隔件的移动方向上进行所述电极引板的相对于所述汇流条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电池组拆卸掉加压单元(上部加压板、下部加压板以及左右的侧板)、且拆卸掉汇流条单元的一部分(保护罩、阳极侧端子以及阴极侧端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A是以截面表示在层叠起来的单电池的电极引板接合有汇流条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B是从侧方表示图3A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从图2所示的层叠体拆卸掉汇流条保持件和汇流条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利用汇流条将图4所示的第1电池子组件和第2电池子组件电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以单电池为单位分解图4所示的第1电池子组件(并联连接的3组单电池)、且从其中的1个(最上部)单电池拆卸掉第1间隔件和第2间隔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1间隔件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A部处的放大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将下部加压板载置于载置台、且将第1个单电池相对于下部加压板进行层叠的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将第1个单电池相对于下部加压板层叠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进行定位工序的情形的俯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将第2个单电池相对于第1个单电池进行层叠的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在第1个单电池与第2个单电池之间配置有间隙的状态下进行定位工序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使第2个单电池接触到第1个单电池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将上部加压板相对于层叠体层叠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利用按压件对由上部加压板和下部加压板夹持着的层叠体进行加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将侧板相对于上部加压板和下部加压板进行激光焊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相对于层叠着的单电池的各个电极引板使相对应的各汇流条抵接而进行激光焊接的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使阳极侧端子与阳极侧的终端的阳极侧汇流条抵接而进行激光焊接、且使阴极侧端子与阴极侧的终端的阴极侧汇流条抵接而进行激光焊接的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2是示意性地表示利用1个保护罩覆盖了多个汇流条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的图,且是表示进行第1个单电池的电极引板的定位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的图,且是表示进行第2个单电池的电极引板的定位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的图,且是表示利用支承部将单电池隔着间隙层叠起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的图,且是表示进行定位工序之前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的图,且是表示进行了定位工序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的图,且是表示解除支承部的支承状态而将全部单电池层叠起来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所附的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出于说明的方便,附图中的各构件的大小、比率存在被夸张而与实际的大小、比率不同的情况。
在图中,使用以X、Y、以及Z表示的箭头来表示方位。由X表示的箭头的方向表示与单电池110的层叠方向交叉、且沿着单电池110的长度方向的方向。由Y表示的箭头的方向表示与单电池110的层叠方向交叉、且沿着单电池110的短边方向的方向。由Z表示的箭头的方向表示单电池110的层叠方向。
电池组100在电动汽车那样的车辆搭载有多个,被用作使车辆用马达驱动的电源。电池组100是在利用加压单元120对多个单电池110层叠而成的层叠体100S进行了加压的状态下利用汇流条单元130将其电连接而构成的。
一边参照图1~图7,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电池组100拆卸掉加压单元120(上部加压板121、下部加压板122以及左右的侧板123)、且拆卸掉汇流条单元130的一部分(保护罩135、阳极侧端子133以及阴极侧端子134)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A是以截面表示在层叠起来的单电池110的电极引板112接合有汇流条132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B是从侧方表示图3A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从图2所示的层叠体100S拆卸掉汇流条保持件131和汇流条13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利用汇流条132将图4所示的第1电池子组件110M和第2电池子组件110N电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以单电池110为单位分解图4所示的第1电池子组件110M(并联连接的3组单电池110)、且从其中的1个(最上部)单电池110拆卸掉第1间隔件114和第2间隔件115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第1间隔件114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详细论述层叠体100S的结构。
如图4所示,层叠体100S是由并联地电连接起来的3个单电池110构成的第1电池子组件110M和由并联地电连接起来的3个单电池110构成的第2电池子组件110N交替地串联连接而构成的。
如图4所示,第1电池子组件110M在电池组100中相当于位于第1层(最下层)、第3层、第5层以及第7层(最上层)的各3个单电池110。如图4所示,第2电池子组件110N在电池组100中相当于位于第2层、第4层、以及第6层的各3个单电池110。
第1电池子组件110M和第2电池子组件110N由同样的结构构成。但是,如图4和图5所示,第1电池子组件110M和第2电池子组件110N以通过变换3个单电池110的上下而使3个阳极侧电极引板112A和3个阴极侧电极引板112K沿着层叠方向Z交替地落位的方式配置。
如图4和图5所示,第1电池子组件110M的全部阳极侧电极引板112A位于图中右侧,全部阴极侧电极引板112K位于图中左侧。
如图4和图5所示,第2电池子组件110N的全部阳极侧电极引板112A位于图中左侧,全部阴极侧电极引板112K位于图中右侧。以每3个单电池110为单位,仅凭单纯地变换其上下,则电极引板112的顶端部112d的朝向在层叠方向Z的上下会不一致。因此,以全部单电池110的电极引板112的顶端部112d的朝向对齐的方式使各个顶端部112d向下方弯折。
单电池110相当于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单电池110为了满足车辆用马达的驱动电压的规格而多个串联连接。单电池110为了确保电池的容量、延长车辆的行驶距离而多个并联连接。
如图3A和图3B所示,单电池110包括:扁平的发电元件111,其进行充放电;电极引板112,其从发电元件111导出,顶端部112d沿着层叠方向Z弯折;以及层压膜113,其密封发电元件111。
发电元件111用于在从屋外的充电桩等对电力进行了充电的基础上,对车辆用马达等放电而供给驱动电力。发电元件111是层叠多组被隔离体分离开的阳极和阴极而构成的。
如图3A、图3B以及图4所示,电极引板112用于使发电元件111面对外部。电极引板112由阳极侧电极引板112A和阴极侧电极引板112K构成。阳极侧电极引板112A的基端侧与1个发电元件111所包含的全部阳极接合。阳极侧电极引板112A由薄板状形成,并与阳极的特性相应地由铝形成。阴极侧电极引板112K的基端侧与1个发电元件111所包含的全部阴极接合。阴极侧电极引板112K由薄板状形成,并与阴极的特性相应地由铜形成。
如图3B所示,电极引板112形成为L字状。电极引板112的基端部112c由第1间隔件114的支承面114b从下方支承。电极引板112的顶端部112d沿着层叠方向Z的下方弯折,并与第1间隔件114的抵接面114h相面对。
如图3A和图3B所示,层压膜113由一对构成,其用于沿着层叠方向Z从上下夹持并密封发电元件111。一对层压膜113使阳极侧电极引板112A和阴极侧电极引板112K从沿着短边方向Y的一端部113a的间隙朝向外部导出。
单电池110在如图6所示那样由一对间隔件(第1间隔件114和第2间隔件115)支承着的状态下,如图3A、图3B以及图4所示那样被层叠。
如图2、图3A以及图3B所示,一对间隔件(第1间隔件114和第2间隔件115)使单电池110沿着层叠方向Z以恒定的间隔配置。第1间隔件114支承单电池110的设置有电极引板112的一侧的部分。第2间隔件115以在单电池110的长度方向X上与第1间隔件114相对的方式支承单电池110的未设置电极引板112的一侧的部分。
如图6所示,第1间隔件114形成为具备凹凸的纵长的板形状,且由具备绝缘性的强化塑料构成。第1间隔件114以与一对层压膜113的一端部113a相对的方式设置。如图3B和图6所示,第1间隔件114利用平坦的支承面114b支承着层压膜113的一端部113a。第1间隔件114在与支承面114b相邻且沿着层叠方向Z的壁面设有抵接面114h。如图3B所示,抵接面114h使电极引板112的顶端部112d沿着长度方向X定位。如图6所示,第1间隔件114在支承面114b的沿着短边方向Y的两端分别设有朝向上方突出来的一对连结销114c。一对连结销114c形成为圆柱形状形,并通过插入于在层压膜113的一端部113a的沿着短边方向Y的两端开口的连结孔113c而对单电池110进行定位。
对于多个第1间隔件114,如图3B所示,一个第1间隔件114的上表面114a与另一个第1间隔件114的下表面114d抵接。如图3B所示,多个第1间隔件114通过使从一个第1间隔件114的上表面114a突出来的圆柱形状的定位销114e和在另一个第1间隔件114的下表面114d开口的定位孔114f嵌合而相互定位。如图6所示,第1间隔件114在沿着短边方向Y的两端设有位置孔114g。位置孔114g插入有套筒116。位置孔114g供将多个电池组100之间沿着层叠方向Z定位并连结的螺栓插入。
如图6所示,第1间隔件114在支承面114b的沿着短边方向Y的两端分别设有朝向上方突出来的一对连结销114c。一对连结销114c由圆柱形状形成,并通过插入于在层压膜113的一端部113a的沿着短边方向Y的两端开口的连结孔113c而对单电池110进行定位。
对于多个第1间隔件114,如图3B所示,一个第1间隔件114的上表面114a与另一个第1间隔件114的下表面114d抵接。如图3B所示,多个第1间隔件114通过使从一个第1间隔件114的上表面114a突出来的圆柱形状的定位销114e和在另一个第1间隔件114的下表面114d开口的定位孔114f嵌合而相互定位。
如图6、图7所示,第1间隔件114在上表面114a的Y方向外方的侧面具有沿着层叠方向Z切除成凹形状而形成的凹部114j。凹部114j在随后论述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中与设于定位构件220的凸部221卡合。
如图7所示,凹部114j具有位于前面侧(电极引板112的朝向汇流条132的顶端侧)的第1面114s。
如图6、图7所示,第1间隔件114具有位于前面侧(X方向负侧)并沿着层叠方向Z延伸的延伸面114k。
第2间隔件115无需支承电极引板112,因此,其简化第1间隔件114而构成。第2间隔件115利用支承面115b支承沿着长度方向X与层压膜113的一端部113a相对的另一端部113b。如图6所示,第2间隔件115与第1间隔件114同样地具备如下构件等:定位销115e,其对第2间隔件彼此进行定位;连结销115c,其对单电池110进行定位;以及位置孔115g,其供将多个电池组100彼此定位并连结的螺栓插入。
套筒116(限制构件)形成为圆筒形状,由具备足够的强度的金属形成。套筒116分别插入第1间隔件114的一对位置孔114g和第2间隔件115的一对位置孔115g。套筒116供将多个电池组100之间定位并连结的螺栓(未图示)贯穿。套筒116沿着层叠方向Z加强第1间隔件114和第2间隔件115。套筒116与第1间隔件114以及第2间隔件115相比较,沿着层叠方向Z的变形量相当小。
如图3A、图3B所示,带构件(相当于粘接构件)117配置于沿着层叠方向Z上下相邻的单电池110之间,并将相邻的单电池110彼此粘接。带构件117是在两面具备粘合性的双面胶带。带构件117至少在各单电池110的间隙设于至少沿着层叠方向Z与单电池110的内部所包含的发电元件111重叠的部分。带构件117在单电池110振动、冲击施加到单电池110的情况下,吸收向位于单电池110的最外层的层压膜113施加的应力而保护层压膜113。
详细论述加压单元120的结构。
加压单元120包括:上部加压板121和下部加压板122,其从上下对层叠体100S的各单电池110的发电元件111进行加压;和一对侧板123,其将对层叠体100S进行加压的状态的上部加压板121和下部加压板122固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上部加压板121用于与下部加压板122一起从上下夹持并保持构成层叠体100S的多个单电池110,并且对各单电池110的发电元件111进行加压。上部加压板121形成为具备凹凸的板状,由具备足够的刚性的金属形成。上部加压板121设置于水平面上。如图2所示,上部加压板121具备将发电元件111朝向下方加压的加压面121a。加压面121a平坦地形成,并从上部加压板121的中央的部分朝向下方突出。上部加压板121具备供将电池组100之间连结的螺栓插入的位置孔121b。位置孔121b由贯通孔构成,其在上部加压板121的四角开口。
如图2所示,下部加压板122由与上部加压板121同样的形状形成,并以使上部加压板121的上下颠倒的方式设置。下部加压板122与上部加压板121同样地具备将发电元件111朝向上方加压的加压面122a、和供将电池组100之间沿着层叠方向Z定位并连结的螺栓插入的位置孔122b。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对侧板123用于将对层叠体100S进行加压的状态的上部加压板121和下部加压板122固定。即,一对侧板123将上部加压板121和下部加压板122的间隔维持恒定。另外,一对侧板123覆盖并保护层叠起来的单电池110的沿着长度方向X的侧面。侧板123形成为平板状,由金属形成。一对侧板123以与层叠起来的单电池110的沿着长度方向X的两侧面相对的方式立起地设置。一对侧板123焊接于上部加压板121和下部加压板122。
详细论述汇流条单元130的结构。
汇流条单元130包括:汇流条保持件131,其将多个汇流条132保持成一体;汇流条132,其将不同的单电池110(上下排列的单电池110)的电极引板112的顶端部112d之间电连接;阳极侧端子133,其使电连接起来的多个单电池110的阳极侧的终端面对外部的输入输出端子;阴极侧端子134,其使电连接起来的多个单电池110的阴极侧的终端面对外部的输入输出端子;以及保护罩135,其保护汇流条132等。
如图2和图4所示,汇流条保持件131用于将多个汇流条132保持成一体。汇流条保持件131以使多个汇流条132与层叠体100S的各单电池110的电极引板112相面对的方式将多个汇流条132呈矩阵状保持成一体。汇流条保持件131由具备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并形成为框状。
如图4所示,汇流条保持件131具备以位于支承着单电池110的电极引板112的一方的第1间隔件114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方式分别沿着层叠方向Z立起来的一对支柱部131a。一对支柱部131a与第1间隔件114的侧面嵌合。一对支柱部131a在沿着层叠方向Z观察确认的情况下呈L字状,且形成为沿着层叠方向Z延伸的板状。汇流条保持件131以位于第1间隔件11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的方式分隔开地具备沿着层叠方向Z立起来的一对辅助支柱部131b。一对辅助支柱部131b形成为沿着层叠方向Z延伸的板状。
如图4所示,汇流条保持件131在沿着层叠方向Z相邻的汇流条132之间分别具备突出的绝缘部131c。绝缘部131c形成为沿着短边方向Y延伸的板状。各绝缘部131c水平地设于辅助支柱部131b与辅助支柱部131b之间。绝缘部131c通过使沿着层叠方向Z相邻的汇流条132之间绝缘来防止放电。
汇流条保持件131既可以是将分别独立地形成的支柱部131a、辅助支柱部131b以及绝缘部131c相互接合而构成的,也可以是使支柱部131a、辅助支柱部131b以及绝缘部131c一体地成形而构成的。
如图3A、图3B、图4以及图5所示,汇流条132用于将上下排列的单电池110的电极引板112电连接。汇流条132将一个单电池110的阳极侧电极引板112A和另一个单电池110的阴极侧电极引板112K电连接。如图5所示,汇流条132例如将第1电池子组件110M的上下排列有3个的阳极侧电极引板112A和第2电池子组件110N的上下排列有3个的阴极侧电极引板112K电连接。
即,如图5所示,例如,汇流条132将第1电池子组件110M的3个阳极侧电极引板112A并联连接,且将第2电池子组件110N的3个阴极侧电极引板112K并联连接。而且,汇流条132将第1电池子组件110M的3个阳极侧电极引板112A和第2电池子组件110N的3个阴极侧电极引板112K串联连接。汇流条132激光焊接于一个单电池110的阳极侧电极引板112A和另一个单电池110的阴极侧电极引板112K。
如图3A和图4所示,汇流条132是将阳极侧汇流条132A和阴极侧汇流条132K接合而构成的。阳极侧汇流条132A和阴极侧汇流条132K由相同的形状形成,分别形成为L字状。如图3A和图4所示,汇流条132利用将阳极侧汇流条132A的弯折后的一端和阴极侧汇流条132K的弯折后的一端接合而成的接合部132c一体化。如图4所示,构成汇流条132的阳极侧汇流条132A和阴极侧汇流条132K在沿着短边方向Y的两端设有与汇流条保持件131接合的侧部132d。
阳极侧汇流条132A与单电池110的阳极侧电极引板112A同样地由铝形成。阴极侧汇流条132K与单电池110的阴极侧电极引板112K同样地由铜形成。由不同的金属形成的阳极侧汇流条132A和阴极侧汇流条132K利用超声波接合相互接合,而形成了接合部132c。
配设成矩阵状的汇流条132中的、位于图4的图中右上的汇流条132相当于21个单电池110(3并联7串联)的阳极侧的终端,仅由阳极侧汇流条132A构成。该阳极侧汇流条132A与层叠起来的单电池110中的最上部的3个单电池110的阳极侧电极引板112A激光接合。
配设成矩阵状的汇流条132中的、位于图4的图中左下的汇流条132相当于21个单电池110(3并联7串联)的阴极侧的终端,仅由阴极侧汇流条132K构成。该阴极侧汇流条132K与层叠起来的单电池110中的最下部的3个单电池110的阴极侧电极引板112K激光接合。
如图1和图2所示,阳极侧端子133用于使电连接起来的多个单电池110的阳极侧的终端面对外部的输入输出端子。如图2所示,阳极侧端子133与配设成矩阵状的汇流条132中的、位于图中右上的阳极侧汇流条132A接合。阳极侧端子133形成为使两端弯折而成的板状,由具备导电性的金属形成。
如图1和图2所示,阴极侧端子134用于使电连接起来的多个单电池110的阴极侧的终端面对外部的输入输出端子。如图2所示,阴极侧端子134与配设成矩阵状的汇流条132中的、位于图中左下的阴极侧汇流条132K接合。阴极侧端子134由与阳极侧端子133形状形成,并使其上下翻转。
如图1和图2所示,保护罩135用于保护汇流条132等。即,保护罩135通过一体地覆盖多个汇流条132,来防止各汇流条132与其他构件等接触而产生电的短路。如图2所示,保护罩135使沿着层叠方向Z立起来的侧面135a的一端135b和另一端135c如爪那样朝向长度方向X弯折,并由具备绝缘性的塑料构成。
保护罩135利用侧面135a覆盖各汇流条132,并且利用一端135b和另一端135c从上下夹持并固定汇流条保持件131。保护罩135分别在侧面135a设有:第1开口135d,其由矩形形状的孔构成,并使阳极侧端子133面对外部;和第2开口135e,其由矩形形状的孔构成,并使阴极侧端子134面对外部。
<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
接着,一边参照图8~图22一边对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200进行说明。首先,对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装置200进行说明,之后对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8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装置20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图9的A部处的放大图。
如图9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装置200具有:载置台202;定位支柱203,其从载置台202沿着Z方向延伸;以及基准治具210,其固定于载置台202。另外,电池组100的制造装置200具有沿着层叠方向Z设有多个的定位构件220和用于推压定位构件220的端部223的筒230。另外,如图18~图21所示,电池组100的制造装置200具有在保持工序S103中使用的按压件205和用于激光焊接的激光源206。
载置台202形成为板状,沿着水平方向(长度方向X和短边方向Y)配置。
定位支柱203隔开预定的间隔地在载置台202的载置面202a立起有4根。定位支柱203使下部加压板122、安装到单电池110的一对间隔件(第1间隔件114和第2间隔件115)以及上部加压板121的相对的大概的位置对准。各层叠构件利用机械臂、手动升降器以及真空吸附类型的筒夹等(均未图示)逐个层叠。
定位支柱203以相对于第1间隔件114的位置孔114g设置预定的间隙的方式构成。
如图9~图12所示,基准治具210被固定地配置于载置台202。基准治具210相对于载置台202的固定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如图13所示,基准治具210具有使定位构件220旋转而第1间隔件114的延伸面114k所抵接的基准面211。
如图9、图10所示,定位构件220设于每个第1间隔件114。即,定位构件220沿着层叠方向Z设有多个。定位构件220具有可与第1间隔件114的凹部114j卡合的凸部221。定位构件220被设置成,利用沿着层叠方向Z的销222绕层叠方向Z旋转自如。
筒230位于定位构件220的X方向负侧(前面侧)。筒230与沿着层叠方向Z的多个定位构件220相对应地沿着层叠方向Z设有多个。如图10、图13所示,筒230通过将定位构件220的设有凸部221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223从X方向负侧(前面侧)向X方向正侧(后面侧)推压,而使定位构件220绕销222的轴线旋转。此外,在图10、图13中,以虚线表示推压前的状态,以实线表示推压之后的状态。其结果,凸部221与第1间隔件114的凹部114j的第1面114s接触,而使第1间隔件114和单电池110向X方向负侧移动(参照图13)。然后,通过使第1间隔件114的延伸面114k与基准治具210的基准面211抵接,而在第1间隔件114的移动方向上进行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
如图10所示,优选筒230配置成交错格子状。通过使筒230配置成交错格子状,从而能够使筒230大径化,而能够恰当地推压定位构件220的端部223。
此外,优选在筒230和定位构件220的端部223备有磁性互不相同的第1磁性部(未图示)、第2磁性部224。通过如此设置第1磁性部和第2磁性部224,定位构件220追随筒230的X方向的移动而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定位构件220自由地旋转,制造方法的操作性提高。
对于概述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概述的话,每次层叠单电池110都使第1间隔件114向一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X方向负侧)移动。由此,具有在第1间隔件114的移动方向上进行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的定位工序S102。
如图8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具有:逐个层叠单电池110等的层叠工序S101、在对层叠体100S进行了加压的状态下保持该层叠体100S的保持工序S103、以及将多个层叠的单电池110之间电连接的电气路径连接工序S104。在层叠工序S101中进行上述的定位工序S102。
首先,参照图11~图17对层叠工序S101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将层叠工序S101中所层叠的单电池110中的、配置于最下的单电池110称为“第1个单电池110”,将位于从下数第2个的单电池110称为“第2个单电池110”,将位于从下数第3个的单电池110称为“第3个单电池110”。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将下部加压板122载置于载置台202、且将第1个单电池110相对于下部加压板122进行层叠的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将第1个单电池110相对于下部加压板122层叠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进行定位工序S102的情形的俯视图。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将第2个单电池110相对于第1个单电池110进行层叠的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在第1个单电池110与第2个单电池110之间配置有间隙的状态下进行定位工序S102的情形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使第2个单电池110接触到第1个单电池11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将上部加压板121相对于层叠体100S层叠后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4~图16中,为了容易理解,省略基准治具210和定位构件220的一部分来表示。另外,图14~图16是图9的B部处的放大图。
在层叠工序S101中,如图11所示,将4根定位支柱203相对于设置到下部加压板122的四角的位置孔122b插入。在该状态下,一边使下部加压板122沿着层叠方向Z下降,一边将该下部加压板122载置于载置台202的载置面202a。
接着,将4根定位支柱203相对于设于与第1个单电池110连接的第1间隔件114的两端的一对套筒116和设于与第1个单电池110连接的第2间隔件115的两端的一对套筒116插入。在该状态下,一边使安装到单电池110的一对间隔件(第1间隔件114和第2间隔件115)沿着层叠方向Z下降,一边如图12所示那样将第1个单电池110层叠于下部加压板122。
接着,在第1个单电池110的上表面粘贴带构件117。
接着,进行上述的定位工序S102。
如上述这样,定位支柱203以相对于第1间隔件114的位置孔114g设置预定的间隙的方式构成。因此,在仅层叠了单电池110时,在层叠工序结束了之后,沿着层叠方向Z层叠的多个单电池110和第1间隔件114在XY平面中可能产生位置的偏差。以下,详细论述使该XY平面中的位置的偏差消除、进行电极引板112的定位的定位工序S102。
如图13所示,在定位工序S102中,首先,在定位构件220的凸部221与第1间隔件114的凹部114j卡合了的状态下,通过控制筒230,从而将定位构件220的端部223朝向图13的上侧按压。由此,定位构件220绕销222的轴线(绕层叠方向Z)旋转而使定位构件220的凸部221与第1间隔件114的凹部114j的第1面114s抵接,从而使第1间隔件114向X方向的负侧(图13的下侧)移动。然后,第1间隔件114的延伸面114k与基准治具210的基准面211抵接。由此,在第1间隔件114的移动方向上进行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
接着,如图14所示,将4根定位支柱203相对于设置到安装于第2个单电池110的第1间隔件114的两端的一对套筒116以及设置到安装于第2个单电池110的第2间隔件115的两端的一对套筒116插入。然后,使安装到第2个单电池110的一对间隔件(第1间隔件114和第2间隔件115)沿着层叠方向Z下降到不与粘贴到第1个单电池110的上表面的带构件117接触的程度。然后,在第1个单电池110和第2个单电池之间配置有预定量(例如1mm)的间隙的状态下使下降停止。此时,如图14所示,成为安装到第2个单电池110的第1间隔件114沿着层叠方向Z与安装到第1个单电池110的第1间隔件114分开预定量的状态。
接着,如图15所示,再次进行定位工序S102。即,在层叠工序S101中,在第1个单电池110和第2个单电池110接触之前进行定位工序S102。对第2个单电池110进行的定位工序S102与对第1个单电池110进行了的定位工序S102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如图16所示,在定位工序S102结束了之后,使安装到第2个单电池110的第1间隔件114朝向安装到第1个单电池110的第1间隔件114下降而使两者接触。其结果,第2个单电池110隔着带构件117与第1个单电池110接触。
然后,第3个单电池110以后的单电池110也与第2个单电池110同样地重复进行如下工序:使第3个单电池110以后的单电池110沿着层叠方向Z下降到与位于下侧的单电池110之间配置预定的间隙的工序、定位工序S102、以及与位于下方的单电池110接触的工序。
由此,沿着层叠方向Z的第1间隔件114的延伸面114k在YZ平面中处于同一平面。其结果,能够使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沿着层叠方向Z对齐。
然后,将4根定位支柱203相对于设置到上部加压板121的四角的位置孔121b插入。在该状态下,一边使上部加压板121沿着层叠方向Z下降,一边将该上部加压板121层叠于位于层叠体100S的最上部的单电池110。其结果,如图17所示,成为利用上部加压板121和下部加压板122夹持层叠体100S的状态。
图18所示的工序相当于保持工序S103。图18接着图17,示意性地表示利用按压件205对由上部加压板121和下部加压板122夹持着的层叠体100S进行加压的状态。
如图18所示,按压件205利用直动载物台(未图示)、液压缸(未图示)沿着层叠方向Z移动。若按压件205向沿着层叠方向Z的下方移动,则由上部加压板121和下部加压板122夹持着的层叠体100S被加压,而向各单电池110的发电元件111施加充分的面压。其结果,各单电池110能够发挥所期望的电气特性。
图19所示的工序相当于保持工序S103。图19接着图18,示意性地表示将侧板123与上部加压板121以及下部加压板122进行激光焊接的状态。
如图19所示,在充分的面压施加于各单电池110的发电元件111的状态下,一边使侧板123与上部加压板121以及下部加压板122密合,一边利用激光源206进行激光焊接。侧板123被设有激光照射用的通孔的治具(未图示)按压于上部加压板121和下部加压板122。激光源206由例如YAG(钇·铝·石榴石)激光器构成。从激光源206导出来的激光L2例如在利用光纤、反射镜调整光路,并利用聚光透镜聚光了的状态下,沿着侧板123的上端123a和下端123b水平地扫描来进行缝焊。侧板123以从左右夹持上部加压板121和下部加压板122的方式设有一对,因此,分别进行激光焊接。若一个侧板123的焊接完成,则使载置台202旋转,从而使另一个侧板123和激光源206相面对,在此基础上,进行另一个侧板123的焊接。一对侧板123将上部加压板121和下部加压板122的间隔维持恒定。因而,即使使按压件205与上部加压板121分开,施加于各单电池110的发电元件111的面压也会被维持。
图20所示的工序相当于电气路径连接工序S104。图20接着图19,示意性地表示相对于层叠着的单电池110的各个电极引板112使所对应的各汇流条132抵接而进行激光焊接的中途的状态。
如图20所示,使载置台202从图19的状态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90°,而使层叠起来的单电池110的各个电极引板112与激光源206相面对。利用机械臂(未图示)使汇流条保持件131移动,而将由该汇流条保持件131一体地保持着的各汇流条132按压于层叠起来的单电池110的所对应的各电极引板112。在上述的状态下,从激光源206导出激光L2,对各汇流条132和所对应的各电极引板112依次进行缝焊。此时,在定位工序S102中,进行了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因此,能够使从激光源206的配置位置到电极引板112的距离沿着层叠方向Z高精度地对齐。因而,能够在进行激光焊接之际恰当地接合电极引板112和汇流条132。
图21所示的工序相当于电气路径连接工序S104。图21接着图20,示意性地表示使阳极侧端子133与阳极侧的终端的阳极侧汇流条132A抵接而进行激光焊接、且使阴极侧端子134与阴极侧的终端的阴极侧汇流条132K抵接而进行激光焊接的中途的状态。
如图21所示,将阳极侧端子133与配设成矩阵状的汇流条132中的、相当于阳极侧的终端且位于图中右上的阳极侧汇流条132A接合。同样地,将阴极侧端子134与配设成矩阵状的汇流条132中的、相当于阴极侧的终端且位于图中左下的阴极侧汇流条132K接合。
图22所示的工序相当于电气路径连接工序S104。图22接着图21,示意性地表示利用1个保护罩135覆盖了多个汇流条132的状态。
如图22所示,利用机械臂(未图示)使保护罩135移动,而将该保护罩135的一端135b和另一端135c嵌入汇流条保持件131。保护罩135使用卡扣那样的钩、或使用螺纹件、或使用弹性粘接剂而固定于汇流条保持件131。保护罩135使阳极侧端子133从设置到侧面135a的第1开口135d面对外部,且使阴极侧端子134从设置到侧面135a的第2开口135e面对外部。保护罩135防止由汇流条132与外部的构件等接触而导致的短路或漏电。
一边参照图9~图22等一边进行了说明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也可以通过利用控制器控制所有工序的自动机、作业者负担工序的一部分的半自动机、或作业者负担所有工序的手动机中的任一形态而具体化。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多个单电池110、第1间隔件114以及汇流条132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在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在每次层叠单电池110的层叠工序S101中使第1间隔件114向X方向负侧移动,从而在第1间隔件114的移动方向上进行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根据该制造方法,通过每次层叠单电池110都使第1间隔件114向X方向负侧移动,从而在第1间隔件114的移动方向上进行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因此,能够在层叠单电池110后,使从激光源206的配置位置到电极引板112的距离沿着层叠方向Z高精度地对齐。因而,能够在激光焊接之际恰当地接合电极引板112和汇流条132。
另外,在层叠工序S101中,在单电池110彼此接触之前进行电极引板112的定位。因此,即使是在单电池110彼此之间配置有带构件117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1间隔件114恰当地移动而恰当地进行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
另外,在层叠工序S101之前将带构件117配置于单电池110的表面,在层叠工序S101中,在以将带构件117夹在单电池110中间的方式使单电池110彼此接近之前,在单电池110彼此隔着带构件117重叠前进行电极引板112的定位。根据该制造方法,由于单电池110彼此隔着带构件117重叠,因此,在单电池110振动、或冲击施加到单电池110的情况下,吸收施加于位于单电池110的最外层的层压膜113的应力而保护层压膜113。
另外,利用设置到各第1间隔件114的定位构件220进行电极引板112相对于汇流条132的定位。因此,每次层叠单电池110都进行的电极引板112的定位变得容易。
另外,通过在将设于定位构件220的凸部221与设于第1间隔件114的凹部114j卡合了的状态下使定位构件220移动,从而使第1间隔件114移动。根据该制造方法,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
另外,定位构件220被设置成,利用沿着层叠方向Z设置的销222而绕层叠方向Z旋转自如。另外,通过推压定位构件220的设有凸部221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223,从而使定位构件220绕销222的轴线旋转而进行电极引板112相对于汇流条132的定位。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
另外,在使第1间隔件114移动之际,通过使第1间隔件114与成为基准的基准面211抵接,来进行电极引板112相对于汇流条132的定位。根据该制造方法,通过使第1间隔件114与基准面211抵接,能够进行电极引板112的定位,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电极引板112的定位。
另外,电极引板112的顶端部112d沿着层叠方向Z弯折,使第1间隔件114向单电池110的面方向且是远离单电池110的朝向(X方向负侧)移动,而进行电极引板112的定位。根据该制造方法,使第1间隔件114向远离单电池110的朝向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电极引板112的定位。
另外,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装置200是具有多个单电池110、第1间隔件114以及汇流条132的电池组100的制造装置200。制造装置200具有定位构件220,该定位构件220通过在每次层叠单电池110的层叠工序S101中使第1间隔件114向X方向负侧移动,从而在第1间隔件114的移动方向上进行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根据该制造装置200,能够使从激光源206的配置位置到电极引板112的距离沿着层叠方向Z高精度地对齐。因而,能够在激光焊接之际恰当地接合电极引板112和汇流条132。
<第2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
接着,一边参照图23和图24一边对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300进行说明。
图2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的图,且是表示进行第1个单电池110的电极引板112的定位的情形的立体图。图2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的图,且是表示进行第2个单电池110的电极引板112的定位的情形的立体图。此外,在图23、图24中,为了容易理解,省略基准治具210、定位构件220以及延伸部330的一部分来表示。
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通用的部分省略说明,对仅在第2实施方式中具有特征的部位进行说明。此外,对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并省略重复的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相比较,将定位构件220向X方向正侧按压的方法不同。
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中,具有:层叠工序S201、保持工序S103以及电气路径连接工序S104。在层叠工序S201中具备定位工序S202。
如图23、图24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装置300具有:载置台202、定位支柱203、基准治具210以及定位构件220。另外,制造装置300具有沿着层叠方向Z延伸的延伸部330和可沿着层叠方向Z移动的锥形块340。载置台202、定位支柱203、基准治具210、定位构件220的结构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装置200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23、图24所示,延伸部330沿着层叠方向Z延伸。延伸部330设于基准治具210的Y方向负侧且是定位构件220的X方向负侧。
如图23、图24所示,锥形块340以可沿着层叠方向Z滑动的方式设于延伸部330。锥形块340利用未图示的控制部沿着层叠方向Z移动。锥形块340具有:抵接部341,其可与定位构件220的端部223抵接;和锥部342,其与抵接部341连续,并随着向层叠方向Z上侧去而向X方向负侧倾斜。如图23、图24所示,锥形块340通过向上方移动,锥部342将定位构件220的端部223从X方向负侧向X方向正侧推压。由此,使定位构件220绕销222的轴线旋转。其结果,凸部221与第1间隔件114的凹部114j的第1面114s接触,而使第1间隔件114和单电池110向X方向负侧移动。然后,第1间隔件114的延伸面114k与基准治具210的基准面211抵接,从而在第1间隔件114的移动方向上进行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
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相比较,仅层叠工序S201不同。因此,以下,对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的层叠工序S201进行说明。
首先,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将下部加压板122载置于载置台202的载置面202a,将第1个单电池110层叠于下部加压板122,并在第1个单电池110的上表面粘贴带构件117。
接着,进行定位工序S202。
如图23所示,在定位工序S202中,使锥形块340向层叠方向Z的上方移动而从X方向的负侧朝向正侧按压第1个定位构件220的端部223。由此,定位构件220绕销222的轴线(绕Z方向)旋转,而定位构件220的凸部221与第1间隔件114的凹部114j的第1面114s抵接,从而使第1间隔件114向X方向的负侧移动。然后,第1间隔件114的延伸面114k与基准治具210的基准面211抵接。由此,在第1间隔件114的移动方向上进行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
然后,使安装到第2个单电池110的一对间隔件(第1间隔件114和第2间隔件115)沿着层叠方向Z下降。然后,在第1个单电池110和第2个单电池直接配置有预定量的间隙的状态下使下降停止。
接着,如图24所示,再次进行定位工序S202。具体而言,使锥形块340向层叠方向Z的上方移动而利用锥形块340的锥部342使定位构件220旋转,来使抵接部341与定位构件220的端部223抵接。
接着,在定位工序S202结束了之后,使安装到第2个单电池110的第1间隔件114朝向安装到第1个单电池110的第1间隔件114下降而使两者接触。其结果,第2个单电池110隔着带构件117与第1个单电池110接触。
然后,第3个单电池110以后的单电池110也与第2个单电池110同样地重复进行如下工序:使第3个单电池110以后的单电池110沿着层叠方向Z下降到与位于下侧的单电池110之间配置预定的间隙的工序、定位工序S202、以及与位于下方的单电池110接触的工序。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使设有锥部342的锥形块340沿着层叠方向Z上升,从而使锥部342与端部223接触,从而推压端部223。根据该制造方法,不控制多个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筒230,而是控制1个锥形块340即可,因此,能够防止制造装置300的烦杂化。
<第3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
接着,一边参照图25~图28一边对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400进行说明。
图2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的图,且是表示利用支承部440将单电池110隔着间隙层叠起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的图,且是表示进行定位工序S302之前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的图,且是表示进行了定位工序S302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的图,且是表示解除支承部440的支承状态(退避状态)而将全部单电池110层叠起来的状态的立体图。
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通用的部分省略说明,对仅在第3实施方式具有特征的部位进行说明。此外,对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并省略重复的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相比较,层叠工序S301不同。
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具有:层叠工序S301、保持工序S103以及电气路径连接工序S104。层叠工序S301具备定位工序S302。
如图25~图28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装置400具有:载置台202、定位支柱203以及基准治具210。另外,制造装置400具有:定位构件420,其沿着层叠方向Z延伸地设置;筒430,其用于推压定位构件420的端部423;以及支承部440,其在单电池110彼此隔着间隙的状态下支承第1间隔件114。载置台202、定位支柱203以及基准治具210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装置200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与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200不同,定位构件420沿着Z方向延伸地设有1个。如图26、图27所示,定位构件420具有可与第1间隔件114的凹部114j卡合的凸部421。定位构件420被设置成,利用沿着层叠方向Z的销222旋转自如。
筒430位于定位构件420的沿着层叠方向Z的中央附近。如图26、图27所示,筒430通过推压定位构件420的端部423,使定位构件220绕销222的轴线旋转。其结果,凸部421与第1间隔件114的凹部114j的第1面114s接触,而使第1间隔件114和单电池110向X方向负侧移动。然后,第1间隔件114的延伸面114k与基准治具210的基准面211抵接,从而在第1间隔件114的移动方向上进行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
如图25~图27所示,支承部440以使单电池110彼此隔着间隙配置的方式支承第1间隔件114。支承部440被设置成能够利用沿着层叠方向Z的销441绕层叠方向Z旋转。支承部440通过绕层叠方向Z旋转,能够对支承第1间隔件114的支承状态(参照图25~图27)和不支承第1间隔件114的退避状态(参照图28)进行切换。
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相比较,仅层叠工序S301不同。因此,以下,对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的层叠工序S301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位于最下的支承部440称为“第1个支承部440”,将位于从下数第2个的支承部440称为“第2个支承部440”。
如图25所示,在层叠工序S301中,首先,以使单电池110彼此隔着间隙配置的方式层叠单电池110。具体而言,将第1个支承部440设为退避状态并层叠第1个单电池110,然后将第1个支承部440设为支承状态。接着,将第2个支承部440设为退避状态并层叠第2个单电池110,然后将第2个支承部440设为支承状态。通过重复进行该工序,如图25所示,成为利用支承部440将单电池110隔着间隙层叠起来的状态。
接着,进行定位工序S302。
如图26、图27所示,在定位工序S302中,首先,在定位构件220的凸部221与第1间隔件114的凹部114j卡合了的状态下,控制筒430,从而按压定位构件420的端部423(参照图26的箭头)。由此,定位构件420绕销222的轴线(绕层叠方向Z)旋转,而定位构件420的凸部421与第1间隔件114的凹部114j的第1面114s抵接,从而使第1间隔件114向X方向的负侧移动。然后,第1间隔件114的延伸面114k与基准治具210的基准面211抵接。由此,在第1间隔件114的移动方向上进行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
接着,如图28所示,将全部支承部440设为退避状态,使全部单电池110向层叠方向Z的下侧层叠。由此,沿着层叠方向Z的第1间隔件114的延伸面114k在YZ平面内处于同一平面。其结果,能够使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沿着层叠方向Z对齐。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制造方法中,将单电池110隔着间隙层叠多个。然后,通过使第1间隔件114向一方向移动,在第1间隔件114的移动方向上进行电极引板112的相对于汇流条132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然后,使单电池110之间接触。根据该制造方法,能够使从激光源206的配置位置到电极引板112的距离沿着层叠方向Z高精度地对齐。因而,能够在激光焊接之际恰当地接合电极引板112和汇流条132。
此外,本发明能够基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结构进行各种改变,对于所述各种改变,也是本发明的范畴。
例如,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中,在单电池110彼此接触之前进行了电极引板112的定位。然而,在带构件117未设于单电池110彼此之间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单电池110彼此接触了之后进行电极引板112的定位。此时,能够利用单电池110的自重产生摩擦,而抑制单电池110间的偏离。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使定位构件220的凸部221与第1间隔件114的凹部114j卡合了的状态下,使定位构件220旋转,从而使第1间隔件114移动。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定位构件设置凹部,在第1间隔件设置凸部而使它们相互卡合。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第1间隔件114利用筒230移动。然而,第1间隔件114也可以被手式机器人把持而被移动。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1间隔件114的延伸面114k与基准治具210的基准面211抵接,使各延伸面114k处于同一平面。然而,也可以不设置基准治具,而是利用定位构件220和筒230使各延伸面114k处于同一平面。此时,优选适当调整激光振荡器,以使激光的焦点处于恰当的部位。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电极引板112的顶端部112d沿着层叠方向Z弯折了,但也可以不弯折。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以1个单电池110为单位进行了定位,但也可以以多个单电池110(例如3个)为单位进行定位。根据该方法,能够缩短制造时间。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池组;100S、层叠体;110、单电池;110M、第1电池子组件;110N、第2电池子组件;111、发电元件;112、电极引板;112d、电极引板的顶端部;112A、阳极侧电极引板;112K、阴极侧电极引板;113、层压膜;114、第1间隔件;114j、凹部;115、第2间隔件;116、套筒;117、带构件(粘接构件);120、加压单元;121、上部加压板;122、下部加压板;123、侧板;130、汇流条单元;131、汇流条保持件;132、汇流条;132A、阳极侧汇流条;132K、阴极侧汇流条;133、阳极侧端子;134、阴极侧端子;135、保护罩;200、300、400、制造装置;202、载置台;203、定位支柱;205、按压件;206、激光源;210、基准治具;211、基准面;220、420、定位构件;221、凸部;222、销;223、端部;230、筒;340、锥形块;342、锥部;S101、S201、S301、层叠工序;S102、S202、S302、定位工序;S103、保持工序;S104、电气路径连接工序;L1、L2、激光;X、(单电池110的)长度方向;Y、(单电池110的)短边方向;Z、(单电池110的)层叠方向。

Claims (11)

1.一种电池组的制造方法,该电池组具有:多个单电池,该单电池包括发电元件和导出到所述发电元件的外部的电极引板;间隔件,其支承所述电极引板;以及汇流条,其将不同的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电极引板彼此电连接,在该电池组的制造方法中,
在每次层叠所述单电池的层叠工序中使所述间隔件向一方向移动,从而在所述间隔件的移动方向上进行所述电极引板的相对于所述汇流条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层叠工序中,在所述单电池彼此接触之前进行所述电极引板的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层叠工序之前将粘接构件配置于所述单电池的表面,
在所述层叠工序中,在以将所述粘接构件夹在所述单电池中间的方式使所述单电池彼此接近之际,在所述单电池彼此隔着所述粘接构件重叠前进行所述电极引板的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其中,
利用以所述间隔件为单位设置的定位构件来进行所述电极引板的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其中,
通过在使设于所述定位构件的凸部与设于所述间隔件的凹部卡合了的状态下使所述定位构件移动来使所述间隔件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定位构件被设置成,利用沿着所述单电池层叠的层叠方向设置的销绕所述销的轴线旋转自如,
通过推压所述定位构件的设有所述凸部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使所述定位构件绕所述销的轴线旋转而进行所述电极引板的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其中,
通过使设有锥部的锥形块沿着所述层叠方向上升,所述锥部与所述端部接触,从而推压所述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使所述间隔件移动之际,
通过使所述间隔件与成为基准的基准面抵接来进行所述电极引板的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电极引板的顶端部沿着所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弯折,
使所述间隔件向所述单电池的面方向且是远离所述单电池的朝向移动,而进行所述电极引板的定位。
10.一种电池组的制造装置,该电池组具有:多个单电池,该单电池包括发电元件和导出到所述发电元件的外部的电极引板;间隔件,其支承所述电极引板;以及汇流条,其将不同的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电极引板彼此电连接,在该电池组的制造装置中,
该电池组的制造装置具有定位构件,该定位构件通过在每次层叠所述单电池的层叠工序中使所述间隔件向一方向移动,从而在所述间隔件的移动方向上进行所述电极引板的相对于所述汇流条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
11.一种电池组的制造方法,该电池组具有:多个单电池,该单电池包括发电元件和导出到所述发电元件的外部的电极引板;间隔件,其支承所述电极引板;以及汇流条,其将不同的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电极引板彼此电连接,在该电池组的制造方法中,
将所述单电池隔着间隙层叠多个,并使所述间隔件向一方向移动,从而在所述间隔件的移动方向上进行所述电极引板的相对于所述汇流条接合的接合部位向预定的位置的定位,之后使所述单电池彼此接触。
CN201780084838.5A 2017-01-31 2017-01-31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Withdrawn CN1102262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03433 WO2018142476A1 (ja) 2017-01-31 2017-01-31 組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6245A true CN110226245A (zh) 2019-09-10

Family

ID=63039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4838.5A Withdrawn CN110226245A (zh) 2017-01-31 2017-01-31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72079A1 (zh)
EP (1) EP3579304A4 (zh)
JP (1) JPWO2018142476A1 (zh)
KR (1) KR20190103433A (zh)
CN (1) CN110226245A (zh)
WO (1) WO201814247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5055A (zh) * 2019-11-18 2021-12-31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电池模块制造设备及电池模块制造方法
CN114365339A (zh) * 2019-11-13 2022-04-15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及含电池模块的车辆和电池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127288U (zh) * 2018-01-22 2018-11-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
KR102395228B1 (ko) * 2018-10-10 2022-05-04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버스바 프레임 조립 방법
DE102018130335A1 (de) * 2018-11-29 2020-06-0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Hochvoltbatterie mit einer Temperiereinrichtung sowie Fahrzeug
KR20230134376A (ko) * 2022-03-14 2023-09-21 에스케이온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65216B2 (ja) * 2002-07-23 2004-09-1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モジュール電池
KR100964216B1 (ko) * 2003-06-24 2010-06-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파우치 전지팩
JP4752267B2 (ja) * 2004-12-27 2011-08-1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用の電極端子保持プレート
JP4379467B2 (ja) * 2006-12-11 2009-12-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00248010A1 (en) 2009-01-12 2010-09-30 A123 Systems, Inc. Bi-metallic busbar jumpers for battery systems
US8574320B2 (en) * 2009-06-08 2013-11-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ess apparatus
WO2012042913A1 (ja) * 2010-09-30 2012-04-0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備えたバッテリシステム、電動車両、移動体、電力貯蔵装置、電源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KR101556834B1 (ko) * 2010-12-07 2015-10-01 가부시키가이샤 오토네트웍스 테크놀로지스 단자를 갖는 플레이트, 플레이트 조립체, 및 전지 모듈
JP5709214B2 (ja) * 2011-03-31 2015-04-30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6017812B2 (ja) * 2012-03-29 2016-11-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取り付け装置およびバスバー取り付け方法
KR101732285B1 (ko) * 2012-11-09 2017-05-02 닛산 지도우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조전지 및 조전지의 제조 방법
KR101800067B1 (ko) * 2014-07-31 2017-11-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냉매 매니폴드 지그
WO2017068707A1 (ja) * 2015-10-22 2017-04-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5339A (zh) * 2019-11-13 2022-04-15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及含电池模块的车辆和电池组
CN113875055A (zh) * 2019-11-18 2021-12-31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电池模块制造设备及电池模块制造方法
CN113875055B (zh) * 2019-11-18 2024-10-01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电池模块制造设备及电池模块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42476A1 (ja) 2019-11-07
US20190372079A1 (en) 2019-12-05
KR20190103433A (ko) 2019-09-04
EP3579304A4 (en) 2020-02-19
EP3579304A1 (en) 2019-12-11
WO2018142476A1 (ja) 2018-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6245A (zh)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KR102172519B1 (ko) 전극 리드 접합용 버스바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JP6617154B2 (ja) 組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6659715B2 (ja)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1943285B1 (ko) 전지 팩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748285B2 (ja) 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EP3367460B1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back
CN108352489A (zh) 组电池及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EP3573138B1 (en) Assembled battery, bus bar holder used for assembled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ed battery
CN114450846B (zh) 电池模块、电池组、装置及失效处理方法
JP6667255B2 (ja)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JP6717954B2 (ja) 組電池
KR20180112616A (ko) 전극 리드 밀착용 지그 및 전극 리드 용접 방법
JP7161041B2 (ja) バッテリーセルの電極リード仮付け溶接治具
JP2017084463A (ja) 組電池
JP2018181773A (ja) 組電池、組電池に用いられるバスバホルダおよび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2331983A (zh) 电池模块、装置及失效电池单体的失效处理方法
JP2018181678A (ja) 組電池の製造装置および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JP6717581B2 (ja)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用のスペーサ
US20240139850A1 (en) Arc Welding Device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Weld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2002050334A (ja) 二次電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池電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