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2489A - 组电池及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组电池及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2489A
CN108352489A CN201580084025.7A CN201580084025A CN108352489A CN 108352489 A CN108352489 A CN 108352489A CN 201580084025 A CN201580084025 A CN 201580084025A CN 108352489 A CN108352489 A CN 1083524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lice
busbar
battery
monocell
en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40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2489B (zh
Inventor
岩崎隆雄
柳原康宏
中井昌之
中本真广
辻裕介
板桥真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52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2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4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01M50/557Plate-shaped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20Bonding
    • B23K26/21Bondin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8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ouch or flexible bag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1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e.g. mixed connections
    • H01M50/512Connection only in parall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6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36Electric or electronic devices
    • B23K2101/38Condu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课题)提供能够使各个单电池的电极片与母线充分导电的组电池。(解决手段)组电池(100)具有电池组(100G)和母线(131)。电池组是在单电池(110)的厚度方向上层叠多个单电池(110)而成的,该单电池(110)包括具有发电元件(111)并形成为扁平的电池主体(110H)和自电池主体导出的电极片(113),电极片的顶端部(113d)沿着单电池的层叠方向(Z)弯折。母线由平板状形成,以面对单电池的电极片的顶端部的状态与顶端部接合,将至少两个单电池的电极片彼此电连接。

Description

组电池及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多个单电池而成的组电池及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层叠多个单电池而成的组电池(参照专利文献1)。单电池包括输入、输出电力的电极片。各个单电池的电极片利用具有导电性的母线电连接在一起。
在专利文献1中,单电池的电极片向与单电池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另一方面,母线以沿着层叠方向独立地夹持各个电极片的方式包括相对于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为波浪状的凹部和凸部。各个单电池的电极片在独立地插入于母线的多个凹部的状态下与母线接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2-5154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层叠的各个单电池的厚度产生有偏差的情况下,各个单电池的电极片的位置与母线的凹部的位置相对地偏移。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无法充分地插入于母线的凹部的电极片。该电极片与母线之间的接合变得不充分,而可能无法确保导电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各个单电池的电极片与母线充分导电的组电池及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组电池具有电池组和母线。电池组通过在单电池的厚度方向上层叠多个该单电池而成的,该单电池包括具有发电元件并形成为扁平的电池主体和自所述电池主体导出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的顶端部沿着所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弯折。母线由平板状形成,以面对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电极片的所述顶端部的状态与所述顶端部接合,将至少两个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电极片彼此电连接。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为接合单电池和母线的制造方法,该单电池包括具有发电元件并形成为扁平的电池主体和自所述电池主体向外部导出并使顶端部沿着所述电池主体的厚度方向弯折的电极片,该母线为平板状,将所述单电池的所述顶端部彼此电连接。在该组电池的制造方法中,以彼此相面对的方式使沿着厚度方向多个层叠的至少两个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电极片各自的所述顶端部与所述母线抵接并进行焊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组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组电池分解上部加压板、下部加压板以及左右的侧板并使安装了保护罩的状态下的层叠体整体暴露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自图2所示的层叠体拆除保护罩、且将层叠体分解成电池组和母线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分解表示图3所示的母线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示意性地分解表示利用母线接合第1单元子组件(每3组并联连接的单电池)的阳极侧电极片和第2单元子组件(每3组并联连接的单电池)的阴极侧电极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的(A)是表示在单电池上安装了一对隔件(第1隔件和第2隔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的(B)是表示在单电池上安装一对隔件(第1隔件和第2隔件)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一对隔件(第1隔件和第2隔件)的立体图。
图8的(A)是利用剖面表示在层叠的单电池的电极片上接合了母线的状态下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图8的(B)是从侧方表示图8的(A)的侧视图。
图9是将图8的(B)中表示的区域9放大后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图,是示意性地表示将构成组电池的构件依次层叠于载置台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接着图10示意性地表示自上方对组电池的结构构件进行按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接着图11示意性地表示将侧板激光焊接于上部加压板和下部加压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接着图12示意性地表示在电池组上安装有母线单元的一部分的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接着图13示意性地表示将母线单元的母线激光焊接于单电池的电极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利用剖面表示在层叠的单电池的电极片上激光接合有母线的状态下的主要部位的侧视图。
图16是接着图14和图15示意性地表示将阳极侧接线端子激光焊接于阳极侧母线以及将阴极侧接线端子激光焊接于阴极侧母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接着图16示意性地表示在母线单元上安装有保护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组电池的第1隔件的立体图。
图19是利用剖面表示在层叠的单电池的电极片上激光接合有母线的状态的主要部位的侧视图。
图20是将图19的(B)中表示的区域20放大后的侧视图。
图21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组电池,图21的(A)是表示在单电池上安装了一对隔件(第1隔件和第2隔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1的(B)表示在单电池上安装一对隔件(第1隔件和第2隔件)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2的(A)是利用剖面表示在层叠的单电池的电极片上接合了母线的状态下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图22的(B)是从侧方表示图22的(A)的侧视图。
图23是将图22的(B)中表示的区域23放大后的侧视图。
图24的(A)是利用剖面示意性地表示利用母线使各个电极片的顶端部朝向第1隔件移动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4的(B)是利用剖面示意性地表示利用母线使各个电极片的顶端部朝向第1隔件移动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为了方便说明,对附图中的各构件的大小、比例进行了放大,存在与实际的大小、比例不同的情况。在附图中,使用由X、Y以及Z表示的箭头来表示方位。利用X表示的箭头的方向表示与单电池110的层叠方向交叉、且是沿着单电池110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利用Y表示的箭头的方向表示与单电池110的层叠方向交叉、且是沿着单电池110的宽度方向的方向。利用Z表示的箭头的方向表示单电池110的层叠方向。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9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组电池100。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组电池10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组电池100分解上部加压板151、下部加压板152以及左右的侧板153并使安装了保护罩140的状态下的层叠体100S整体暴露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自图2所示的层叠体100S拆除保护罩140、且将层叠体100S分解成电池组100G和母线单元130的立体图。图4是分解表示图3所示的母线单元130的立体图。图5是示意性地分解表示利用母线131接合第1单元子组件100M(每3组并联连接的单电池110)的阳极侧电极片113A和第2单元子组件100N(每3组并联连接的单电池110)的阴极侧电极片113K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的(A)是表示在单电池110上安装了一对隔件120(第1隔件121和第2隔件12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的(B)是表示在单电池110上安装一对隔件120(第1隔件121和第2隔件122)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一对隔件120(第1隔件121和第2隔件122)的立体图。图8的(A)是利用剖面表示在层叠的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上接合了母线131的状态下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图8的(B)是从侧方表示图8的(A)的侧视图。图9是将图8的(B)中表示的区域9放大后的侧视图。
另外,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将左前侧称作组电池100整体以及各结构部件的“前表面侧”,将右后侧称作组电池100整体以及各结构部件的“后表面侧”,将右前侧和左后侧称作组电池100整体以及各结构部件的左右的“侧方侧”。
如图1和图2所示,组电池100具有层叠体100S,该层叠体100S包含在厚度方向上层叠多个具有扁平形状的单电池110而成的电池组100G。组电池100还具有:保护罩140,其安装于层叠体100S的前表面侧;以及壳体150,其在沿着单电池110的层叠方向对各个单电池110进行了加压的状态下收容层叠体100S。如图3所示,层叠体100S具有电池组100G和安装于电池组100G的前表面侧并一体地保持多个母线131的母线单元130。保护罩140覆盖并保护母线单元130。如图4所示,母线单元130具有多个母线131和以矩阵状一体地安装多个母线131的母线保持件132。在多个母线131中,在阳极侧的终端安装有阳极侧接线端子133,在阴极侧的终端安装有阴极侧接线端子134。
概括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组电池100具有电池组100G和母线131。电池组100G是在其厚度方形上层叠多个单电池10而成的,该单电池110包括具有发电元件111并形成为扁平的电池主体110H和自电池主体110H导出的电极片113,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沿着单电池110的层叠方向Z弯折。母线131由平板状形成,以面对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的状态与顶端部113d接合,将至少两个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彼此电连接。以下,详细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组电池100。
如图5所示,电池组100G是利用母线131串联连接第1单元子组件100M和第2单元子组件100N而构成的,第1单元子组件100M包括并联电连接的三个单电池110,第2单元子组件100N包括并联电连接的另外三个单电池110。
第1单元子组件100M和第2单元子组件100N除了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的弯折方向以外为相同的结构。具体而言,第2单元子组件100N是使第1单元子组件100M中包含的单电池110的上下反转而成的。但是,第2单元子组件100N的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的弯折方向与第1单元子组件100M的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的弯折方向以成为相同的方向的方式一起朝向层叠方向Z上的下方侧。各单电池110安装有一对隔件120(第1隔件121和第2隔件122)。
单电池110例如相当于扁平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如图6和图8所示,单电池110包括:电池主体110H,其是利用一对层压薄膜112密封发电元件111而成的;以及薄板状的电极片113,其与发电元件111电连接,并自电池主体110H被导出到外部。
发电元件111是层叠多个利用隔膜夹持正极和负极而成的构件而构成的。发电元件111在从外部接受电力的供给并进行了充电的基础上,向外部的电气设备放电且供给电力。
层压薄膜112是利用具有绝缘性的片覆盖金属箔的两侧而构成的。一对层压薄膜112自沿着层叠方向Z的两侧覆盖发电元件111,并将其四边密封起来。如图6所示,一对层压薄膜112自沿着宽度方向Y的一端部112a之间朝向外部使阳极侧电极片113A和阴极侧电极片113K导出。
如图6和图7所示,层压薄膜112在沿着宽度方向Y的一端部112a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对连结孔112e,在该一对连结孔112e分别贯穿有第1隔件121的一对连结销121i。另一方面,层压薄膜112在沿着宽度方向Y的另一端部112b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对连结孔112e,在该一对连结孔112e分别贯穿有一对连结销122i。层压薄膜112是将沿着长度方向X的两端部112c、112d朝向层叠方向Z上的上方弯折地形成的。层压薄膜112还可以是将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的两端部112c、112d朝向层叠方向Z上的下方弯折地形成的。
如图6、图8以及图9所示,电极片113由阳极侧电极片113A和阴极侧电极片113K构成,分别自一对层压薄膜112的一端部112a之间以相互分开的状态朝向外部延伸。阳极侧电极片113A与发电元件111中的阳极侧的结构构件的特性相匹配,并由铝形成。阴极侧电极片113K与发电元件111中的阴极侧的结构构件的特性相匹配,并由铜形成。
如图8和图9所示,电极片113自与电池主体110H相邻的基端部113c朝向顶端部113d形成为L字状。具体而言,电极片113自其基端部113c沿着长度方向X上的一侧延伸。另一方面,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沿着层叠方向Z的下方弯折地形成。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的形状不限定于L字形状。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以与母线131相面对的方式形成为面状。电极片113还可以通过使其顶端部113d进一步延伸并将该延伸部分沿着基端部113c向电池主体110H侧折返,从而形成为U字形状。另一方面,电极片113的基端部113c也可以形成为波浪状,或者形成为弯曲形状。
如图5和图8所示,使各个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在多个层叠的单电池110中一起朝向层叠方向Z上的下方地弯折。在此,如图5所示,组电池100将并联电连接的三个单电池110(第1单元子组件100M)和并联电连接的另外三个单电池110(第2单元子组件100N)串联连接起来。因而,对于每三个单电池110,将该单电池110的上下替换,而使单电池110的阳极侧电极片113A和阴极侧电极片113K的位置沿着层叠方向Z交叉。
但是,在仅对每三个单电池110的上下进行了替换的情况下,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的位置在沿着层叠方向Z的上下方向上偏移,因此,以全部的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的位置对齐的方式调整顶端部113d并使其弯折。
在图5的下方表示的第1单元子组件100M中,在图中的右侧配置有阳极侧电极片113A,在图中的左侧配置有阴极侧电极片113K。另一方面,在图5的上方表示的第2单元子组件100N中,在图中的右侧配置有阴极侧电极片113K,在图中的左侧配置有阳极侧电极片113A。
这样,即使阳极侧电极片113A和阴极侧电极片113K的配置不同,但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均向沿着层叠方向Z的下方弯折。而且,如图3所示,各个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配置于层叠体100S的同一面侧。在位于第1单元子组件100M的上表面和第2单元子组件100N的上表面的单电池110上粘贴有与在上方层叠的层叠构件粘接的双面胶带160。
如图3、图5以及图8所示,一对隔件120(第1隔件121和第2隔件122)配设于层叠的单电池110之间。如图6所示,第1隔件121沿着使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突出的层压薄膜112的一端部112a配设。如图6所示,第2隔件122沿着层压薄膜112的另一端部112b配设。第2隔件122由使第1隔件121的形状简化而成的结构形成。各个单电池110在安装了一对隔件120(第1隔件121和第2隔件122)的基础上沿着层叠方向Z层叠多个。一对隔件120(第1隔件121和第2隔件122)由具有绝缘性的增强塑料形成。以下,在说明了第1隔件121的结构之后,与第1隔件121的结构相比较地说明第2隔件122的结构。
如图6和图7所示,第1隔件121由沿着宽度方向Y较长的长方体形状形成。第1隔件121在其长度方向(宽度方向Y)的两端包括载置部121M、121N。
如图8的(B)所示,以安装于单电池110的状态层叠了第1隔件121时,一个第1隔件121的载置部121M、121N的上表面121a与配设于该一个第1隔件121的上方的另一第1隔件121的载置部121M、121N的下表面121b抵接。
如图7和图8的(B)所示,对于第1隔件121,为了进行多个层叠的单电池110的相对的定位,使一个第1隔件121的上表面121a所具有的定位销121c与在另一第1隔件121的下表面121b开口并与定位销121c的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孔121d嵌合。
如图7所示,为了供将沿着层叠方向Z连结的多个组电池100彼此连结的螺栓贯穿,第1隔件121沿着层叠方向Z在载置部121M、121N分别开口有位置孔121e。
如图6的(B)和图7所示,第1隔件121以自层叠方向Z上的上侧将载置部121M、121N之间的区域切除而成的方式形成。该切除而成的部分沿着第1隔件121的长度方向(单电池110的宽度方向Y)包括第1支承面121g和第2支承面121h。第1支承面121g沿着层叠方向Z形成得高于第2支承面121h、且位于单电池110侧。
如图6所示,第1隔件121利用第1支承面121g载置并支承使电极片113突出的层压薄膜112的一端部112a。第1隔件121包括自第1支承面121g的两端向上方突出的一对连结销121i。
如图8和图9所示,第1隔件121在与第2支承面121h相邻、并沿着层叠方向Z的侧面包括支承部121j,该支承部121j自母线131的相反侧与电极片113抵接并支承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第1隔件121的支承部121j与母线131一起夹持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并使顶端部113d和母线131彼此充分抵接。
如图6和图7所示,第2隔件122由使第1隔件121的形状简化而成的结构形成。第2隔件122相当于将第1隔件121的一部分沿着单电池110的宽度方向Y删除而成的结构。具体而言,第2隔件122将第1隔件121的第2支承面121h和第1支承面121g替换为支承面122k地构成。具体而言,第2隔件122与第1隔件121相同地包括载置部122M、122N。第2隔件122在自层叠方向Z上的上侧将载置部122M、122N之间的区域切除而成的部分包括支承面122k。支承面122k载置并支承层压薄膜112的另一端部112b。第2隔件122与第1隔件121相同地包括定位销122c、定位孔、位置孔122e以及连结销122i。
如图3和图4所示,母线单元130一体地包括多个母线131。母线131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将不同的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彼此电连接。母线131形成为平板状,沿着层叠方向Z立起。
母线131通过将与一个单电池110的阳极侧电极片113A激光焊接的阳极侧母线131A和与沿着层叠方向Z相邻的另一单电池110的阴极侧电极片113K激光焊接的阴极侧母线131K接合而一体地构成。
如图4和图8所示,阳极侧母线131A和阴极侧母线131K由相同的形状形成,分别形成为L字状。使阳极侧母线131A和阴极侧母线131K的上下反转并重叠。具体而言,母线131通过将阳极侧母线131A的沿着层叠方向Z的一端部的弯折的部分和阴极侧母线131K的沿着层叠方向Z的一端部的弯折的部分接合而一体化。如图4所示,阳极侧母线131A和阴极侧母线131K自宽度方向Y上的一端沿着长度方向X包括侧部131c。侧部131c与母线保持件132接合。
阳极侧母线131A与阳极侧电极片113A相同地由铝形成。阴极侧母线131K与阴极侧电极片113K相同地由铜形成。由不同的金属形成的阳极侧母线131A和阴极侧母线131K通过超声波接合而彼此接合。
如图5所示,在组电池100为例如通过将并联连接三个单电池110而成的结构多组地串联连接而构成的情况下,在母线131中,将阳极侧母线131A的部分激光焊接于沿着层叠方向Z相互相邻的三个单电池110的阳极侧电极片113A。同样地,在母线131中,将阴极侧母线131K的部分激光焊接于沿着层叠方向Z相互相邻的三个单电池110的阴极侧电极片113K。
但是,以矩阵状配设的母线131中的、位于图3和图4的图中右上方的母线131相当于21个单电池110(3并联7串联)的阳极侧的终端,仅由阳极侧母线131A构成。该阳极侧母线131A与电池组100G的最上部的三个单电池110的阳极侧电极片113A激光接合。同样地,以矩阵状配设的母线131中的、位于图3和图4的图中左下方的母线131相当于21个单电池110(3并联7串联)的阴极侧的终端,仅由阴极侧母线131K构成。该阴极侧母线131K与电池组100G的最下部的三个单电池110的阴极侧电极片113K激光接合。
如图3所示,母线保持件132以与多个层叠的各个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相面对的方式以矩阵状一体地保持有多个母线131。母线保持件132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并形成为框状。
如图4所示,母线保持件132以位于对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进行支承的第1隔件12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方式分别包括沿着层叠方向Z立起的一对支柱部132a。一对支柱部132a与第1隔件121的载置部121M、121N的侧面嵌合。一对支柱部132a在沿着层叠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形成为L字状、且形成为沿着层叠方向Z延伸的板状。母线保持件132以位于第1隔件12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方式分开地包括沿着层叠方向Z立起的一对辅助支柱部132b。一对辅助支柱部132b形成为沿着层叠方向Z延伸的板状。
如图4所示,母线保持件132在沿着层叠方向Z相邻的母线131之间分别包括突出的绝缘部132c。绝缘部132c形成为沿着宽度方向Y延伸的板状。各个绝缘部132c水平地配置于支柱部132a与辅助支柱部132b之间。绝缘部132c通过使沿着层叠方向Z相邻的单电池110的母线131之间绝缘,从而防止放电。
母线保持件132既可以通过将分别独立地形成的支柱部132a、辅助支柱部132b以及绝缘部132c相互接合而构成,也可以通过一体地成型支柱部132a、辅助支柱部132b以及绝缘部132c而构成。
如图3和图4所示,阳极侧接线端子133相当于交替层叠第1单元子组件100M和第2单元子组件100N而构成的电池组100G的阳极侧的终端。
如图3和图4所示,阳极侧接线端子133与以矩阵状配设的母线131中的、位于图中的右上方的阳极侧母线131A接合。阳极侧接线端子133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在沿着宽度方向Y观察的情况下,由以中央部133a为基准使一端部133b和另一端部133c沿着层叠方向Z向不同的方向弯折而成的形状形成。一端部133b激光接合于阳极侧母线131A。使外部的输入输出端子与在另一端部133c的中央开口的孔133d(具有螺纹槽)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阴极侧接线端子134相当于交替层叠第1单元子组件100M和第2单元子组件100N而构成的电池组100G的阴极侧的终端。如图3和图4所示,阴极侧接线端子134与以矩阵状配设的母线131中的、位于图中左下方的阴极侧母线131K接合。阴极侧接线端子134由与阳极侧接线端子133相同的结构形成。
如图1~图3所示,保护罩140通过覆盖母线单元130,从而防止母线131彼此短路、防止因母线131与外部的构件接触而短路、漏电。此外,保护罩140通过使阳极侧接线端子133和阴极侧接线端子134面向外部,来使各个单电池110的发电元件111进行充电、放电。保护罩140由具有绝缘性的塑料形成。
如图3所示,保护罩140形成为平板状,并沿着层叠方向Z立起地配置。保护罩140由使其侧面140a的上端140b和下端140c沿着长度方向X弯折而成的形状形成,并嵌合于母线单元130。
如图2和图3所示,保护罩140的侧面140a在与母线单元130所具有的阳极侧接线端子133相对应的位置包括第1开口140d,该第1开口140d由略大于该阳极侧接线端子133的矩形状的孔形成。同样地,保护罩140的侧面140a在与母线单元130所具有的阴极侧接线端子134相对应的位置包括第2开口140e,该第2开口140e由略大于该阴极侧接线端子134的矩形状的孔形成。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50在沿着层叠方向对电池组100G进行了加压的状态下收容有电池组100G。通过利用上部加压板151和下部加压板152夹持电池组100G所具有的各个单电池110的发电元件111并进行加压,从而对发电元件111施加适当的表面压力。
如图1和图2所示,上部加压板151配设于电池组100G的沿着层叠方向Z的上方。上部加压板151在中央包括沿着层叠方向Z向下方突出的加压面151a。利用加压面151a向下方按压各个单电池110的发电元件111。上部加压板151包括自沿着宽度方向Y的两侧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的保持部151b。保持部151b覆盖第1隔件121的载置部121M、121N、或第2隔件122的载置部122M、122N。在保持部151b的中央开口有位置孔151c,该位置孔151c沿着层叠方向Z与第1隔件121的定位孔121d或第2隔件122的定位孔122d连通。位置孔151c供将组电池100彼此连结的螺栓贯穿。上部加压板151由具有足够厚度的金属板形成。
如图1和图2所示,下部加压板152由与上部加压板151相同的结构形成,并以使上部加压板151的上下反转的状态配置。下部加压板152配设于电池组100G的沿着层叠方向Z的下方。下部加压板152利用沿着层叠方向Z向上方突出的加压面151a将各个单电池110的发电元件111向上方推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对侧板153以使自层叠方向Z的上下夹持电池组100G并进行加压的上部加压板151和下部加压板152彼此不分离的方式固定上部加压板151和下部加压板152的相对位置。侧板153由矩形状的金属板形成,并沿着层叠方向Z立起。一对侧板153自电池组100G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利用激光焊接与上部加压板151和下部加压板152接合。各个侧板153对与上部加压板151相抵接的上端153a的部分沿着长度方向X进行缝焊或点焊。同样地,各个侧板153对与下部加压板152相抵接的下端153b的部分沿着长度方向X进行缝焊或点焊。一对侧板153覆盖并保护电池组100G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
接着,参照图10~图17说明组电池100的制造方法。
组电池100的制造方法(制造工序)包括:层叠工序(图10),层叠构成组电池100的构件;加压工序(图11),对组电池100的电池组100G加压;第1接合工序(图12),将侧板153与上部加压板151和下部加压板152接合;第2接合工序(图13~图16),将母线131与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接合、且将接线端子与母线131接合;以及安装工序(图17),将保护罩140安装于母线131。
首先,参照图10说明层叠构成组电池100的构件的层叠工序。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组电池100的制造方法的图,是示意性地表示将构成组电池100的构件相对于载置台701依次层叠起来的状态的立体图。
层叠工序所使用的载置台701形成为板状,并沿着水平面设置。载置台701包括定位用的位置销702,该位置销702使依次层叠的下部加压板152、第1单元子组件100M、第2单元子组件100N以及上部加压板151的沿着长度方向X以及宽度方向Y的相对位置一致。在载置台701的上表面701a隔开规定的间隔地立起有四个位置销702。四个位置销702彼此的间隔例如与上部加压板151的四角所具有的位置孔152c的彼此的间隔相对应。使用机械臂、手动提升机以及真空吸附型的夹头等层叠构成组电池100的构件。
在层叠工序中,如图10所示,利用机械臂在位置销702插入于设在下部加压板152的四角的位置孔152c的状态下使下部加压板152沿着层叠方向Z下降,并载置于载置台701的上表面701a。接着,利用机械臂在位置销702插入于该第1单元子组件100M的结构构件的第1隔件121和第2隔件122所具有的位置孔的状态下使第1单元子组件100M沿着层叠方向Z下降,并层叠于下部加压板152。同样地,利用机械臂分别交替地层叠三组第2单元子组件100N和第1单元子组件100M。在第1单元子组件100M和第2单元子组件100N的上表面粘贴有与在上方层叠的层叠构件粘接的双面胶带160。然后,利用机械臂在位置销702插入于设在上部加压板151的四角的位置孔151c的状态下使上部加压板151沿着层叠方向Z下降,并层叠于第1单元子组件100M。
接着,参照图11说明对组电池100的电池组100G加压的加压工序。
图11是接着图10示意性地表示从上方对组电池100的结构构件进行按压的状态的立体图。
加压工序所使用的加压夹具703包括:加压部703a,其形成为板状并沿着水平面设置;以及支承部703b,其形成为圆柱形状,立起并与加压部703a的上表面接合。支承部703b沿着层叠方向Z连结有进行驱动的电动台、液压缸。加压部703a借助支承部703b沿着层叠方向Z向下方和上方移动。加压部703a对抵接的层叠构件加压。
在加压工序中,如图11所示,通过使连结于支承部703b的电动台驱动,加压夹具703的加压部703a与上部加压板151抵接且沿着层叠方向Z的下方下降。利用沿着下方被按压的上部加压板151和载置于载置台701的下部加压板152夹持电池组100G并进行加压。对电池组100G所具有的各个单电池110的发电元件111施加适当的表面压力。继续加压工序,直到以下的第1接合工序完成为止。
参照图12说明将侧板153与上部加压板151和下部加压板152接合的第1接合工序。
图12是接着图11示意性地表示将侧板153激光焊接于上部加压板151和下部加压板152的状态的立体图。
第1接合工序所使用的压板704分别相对于上部加压板151和下部加压板152按压侧板153,并使侧板153与上部加压板151和下部加压板152分别紧密贴合。压板704由金属形成,并形成为长条的板形状。压板704在主体704a上沿着长度方向开口有直线状的狭缝704b。压板704沿着层叠方向Z使其宽度方向立起。压板704利用主体704a按压侧板153,并且,利用狭缝704b使焊接用的激光束L1通过。
激光振荡器705为将侧板153与上部加压板151和下部加压板152接合的光源。激光振荡器705例如由YAG(钇·铝·石榴石)激光构成。自激光振荡器705导出的激光束L1例如利用光纤、镜等调整光路,并在利用聚光透镜聚光后的状态下向侧板153的上端153a和下端153b照射。例如也可以设为利用半透半反镜使自激光振荡器705导出的激光束L1分支、并向侧板153的上端153a和下端153b同时照射的结构。
在第1接合工序中,如图12所示,激光振荡器705经由压板704的狭缝704b向被压板704按压的侧板153的上端153a水平地扫描激光束L1,在多个部位将侧板153和上部加压板151缝焊接合。同样,激光振荡器705经由压板704的狭缝704b向被压板704按压的侧板153的下端153b水平地扫描激光束L1,并在多个部位将侧板153和下部加压板152缝焊接合。
参照图13~图16说明将母线131与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接合、且将接线端子与母线131接合的第2接合工序。
图13是接着图12示意性地表示在电池组100G上安装有母线单元130的一部分的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接着图13示意性地表示将母线单元130的母线131激光焊接于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利用剖面表示在层叠的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上激光接合有母线131的状态下的主要部位的侧视图。图16是接着图14和图15示意性地表示将阳极侧接线端子133激光焊接于阳极侧母线131A、将阴极侧接线端子134激光焊接于阴极侧母线131K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第2接合工序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载置台701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90°而使电池组100G的电极片113与激光振荡器705相面对。而且,利用机械臂使一体地保持了各个母线131的母线保持件132与电池组100G的相对应的电极片113抵接且持续按压。而且,如图14和图15所示,激光振荡器705通过向母线131照射激光束L1,从而将母线131与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缝焊接合或点焊接合。然后,如图16所示,将阳极侧接线端子133与以矩阵状配设的母线131中的、相当于阳极侧的终端的阳极侧母线131A(图4中右上方)接合。同样地,将阴极侧接线端子134与以矩阵状配设的母线131中的、相当于阴极侧的终端的阴极侧母线131K(图4中左下方)接合。
参照图17说明相对于母线131安装保护罩140的安装工序。
图17是接着图16示意性地表示将保护罩140安装于母线单元130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安装工序中,使用机械臂使保护罩140的上端140b和下端140c与母线单元130嵌合,并且,将保护罩140安装于母线单元130。保护罩140的上端140b和下端140c也可以利用粘接剂与母线单元130接合。保护罩140自第1开口140d使阳极侧接线端子133面向外部,并且,自第2开口140e使阴极侧接线端子134面向外部。通过利用保护罩140覆盖母线单元130,从而防止母线131彼此短路、母线131与外部的构件接触而短路、漏电。将制造完成的组电池100从载置台701上拆除,并输送到检测电池性能等的检查工序。
参照图10~图17说明的组电池100的制造方法可以通过利用控制器控制整个工序的自动机、作业人员负责工序的一部分的半自动机、或作业人员负责整个工序的手动机的任一方式来体现。
根据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组电池100及该组电池100的组装方法,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组电池100具有电池组100G和母线131。电池组100G是在其厚度方向上层叠多个单电池110而成的,该单电池110包括具有发电元件111并形成为扁平的电池主体110H和自电池主体110H导出的电极片113,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沿着单电池110的层叠方向Z弯折。母线131由平板状形成,以面对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的状态与顶端部113d接合,将至少两个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彼此电连接。
组电池100的制造方法为接合单电池110和母线131的制造方法,该单电池包括具有发电元件111并形成为扁平的电池主体110H和自电池主体110H向外部导出并使顶端部113d沿着电池主体110H的厚度方向弯折的电极片113,该母线131为平板状,将单电池110的顶端部113d彼此电连接。在该组电池100的制造方法中,以相互面对的方式使沿着厚度方向多个层叠的至少两个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各自的顶端部113d和母线131抵接并进行焊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组电池100及组电池100的制造方法,以面对沿着层叠方向Z弯折的各个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的方式配置平板状的母线131。由此,即使由于各个单电池110的厚度的偏差而引起各个电极片113与母线131的沿着层叠方向Z的相对的位置偏移,也能够使各个电极片113与母线131充分接触。因而,根据组电池100及组电池100的制造方法,能够与各个单电池110的厚度无关地使各个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与母线131充分导电。
在自单电池110的侧方的平面观察时,电极片113自与电池主体110H相邻的基端部113c到顶端部113d形成为以L字状弯曲,将顶端部113d的平坦部分与母线131重叠的部分相互接合。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将电极片113设为L字状的非常简单的形状,能够使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和母线131沿着层叠方向Z延伸。因而,组电池100能够利用可廉价地形成的电极片113使各个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与母线131充分导通,而获得期望的电特性。
此外,电池组100G具有配设于层叠的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彼此之间的隔件(第1隔件121)。第1隔件121包括支承部121j,该支承部121j自与母线131相反的一侧与电极片113抵接并支承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第1隔件121的支承部121j使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与母线131紧密贴合。因而,组电池100能够与各个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的变形无关地使各个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与母线131充分导通,从而获得期望的电特性。而且,在组电池100的制造方法中,能够与各个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的变形无关地将各个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与母线131充分焊接。
此外,母线131是将一组单电池110的正极侧的电极片(阳极侧电极片113A)并联地电连接、将另一组单电池110的负极侧的电极片(阴极侧电极片113K)并联地电连接而成的。
根据这样的结构,组电池100能够与各个单电池110的厚度的偏差无关地将规定个数的单电池110并联电连接,因此,能够获得与电流值相关的期望的电特性。
此外,母线131是将与一个单电池110的正极侧的电极片(阳极侧电极片113A)连接的第1母线(阳极侧母线131A)和与另一单电池110的负极侧的电极片(阴极侧电极片113K)连接的第2母线(阴极侧母线131K)接合而成的。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将由适合于阳极侧电极片113A的材料形成的阳极侧母线131A和由适合于阴极侧电极片113K的材料形成的阴极侧母线131K彼此接合而形成母线131。即,母线131能够通过将独立且材质不同的阳极侧的部分和阴极侧的部分彼此异种接合而构成。
此外,组电池100具有一体地保持各个母线131的母线保持件132。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母线保持件132使各个母线131与相对应的各个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紧密贴合。因而,组电池100的各个母线131的相对的位置(沿着长度方向X的位置)不会产生偏差,而能够使母线131与电极片113充分导通,从而获得期望的电特性。而且,在组电池100的制造方法中,不需要使各个母线131与相对应的各个电极片113单独抵接。因而,能够提高组电池100的生产性。而且,在组电池100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利用母线保持件132将各个母线131均匀地按压于相对应的各个电极片113。因而,各个母线131和相对应的各个电极片113能够得到均匀的接合强度。
此外,母线保持件132包括绝缘部132c,该绝缘部132c向沿着层叠方向Z相邻的母线131之间突出并具有绝缘性。
根据这样的结构,组电池100能够避免沿着层叠方向Z相邻的母线131彼此的放电,从而防止短路。因而,组电池100能够稳定地维持电特性。而且,在组电池100的制造方法中,由于母线保持件132使用包括绝缘部132c的母线保持件132,因此,能够分别在全部所需要的母线131之间可靠地配设绝缘部132c。
此外,多个层叠的单电池110各自的顶端部113d一起朝向单电池110的层叠方向Z上的一个方向地弯折。
根据这样的结构,沿着层叠方向Z相邻的单电池110的顶端部113d以一起朝向层叠方向Z上的上方或下方的方式突出。因而,相比于使沿着层叠方向Z相邻的单电池110各自的顶端部113d例如朝向层叠方向Z上的上方和下方交替地突出的结构,容易避免层叠方向Z上的干涉,因此,能够提高单电池110的层叠效率。
此外,单电池110的正极侧和负极侧的电极片113自电池主体110H的边缘中的一个边缘导出,层叠的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全部配设于同一面侧。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组电池100的同一面内完成电极片113与母线131之间的接合,因此,例如不同于在组电池100的多个面内配设有电极片113的情况,不需要制造过程中的换产调整。制造过程中的换产调整例如是指与焊接用的激光振荡器705的朝向相匹配地使制造过程中的组电池100旋转。另外,在以与组电池100的多个面内相对的方式设置多台激光振荡器705时,制造组电池100所需的成本增大。这样,通过将单电池110的电极片113全部配设于同一面侧,能够提高组电池100的生产性,能够廉价地构成组电池100。
(第2实施方式)
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组电池的第1隔件221的立体图。图19是利用剖面表示在层叠的单电池210的电极片113上激光接合有母线131的状态下的主要部位的侧视图。图20是将图19的(B)中表示的区域20放大后的侧视图。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组电池100相同的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一部分其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组电池在利用第1隔件221的设于与母线131和电极片113之间的焊接部位相对应的位置的凹部221p来防止随着激光接合而产生的损伤的方面,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组电池100不同。
首先,参照图18~图20说明组电池的第1隔件221。
如图19和图20所示,第1隔件221的支承部221j抵接于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如图18所示,凹部221p由沿着支承部221j的长度方向X具有开口的形状形成。凹部221p与母线131和电极片113之间的焊接部位相对应地隔着设于支承部221j的中央部分的中央部221s沿着长度方向X形成有一对。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支承部221j抵接于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的状态下,凹部221p将电极片113的焊接部位的周围密封起来。
如图20所示,第1隔件221的凹部221p形成为位于单电池210的层叠方向Z上的下方侧的底面221q大于位于单电池210的层叠方向Z上的上方侧的顶面221r。即,在凹部221p中,相比于顶面221r侧,底面221q侧朝向电池主体110H侧(长度方向X)较深。
凹部221p的深度根据电极片113的材质和厚度、母线131的材质和厚度、激光束L1的强度、焦深、焊接的种类(缝焊或点焊)以及第1隔件221的材质等条件来决定。例如,一对凹部221p中的一个凹部221p与由铝形成的阳极侧电极片113A相面对。同样地,一对凹部221p中的另一凹部221p与由铜形成的阴极侧电极片113K相面对。因而,也可以根据电极片113的材质分别使一对凹部221p的深度最优化。
接着,参照图19和图20说明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使第1隔件221的支承部221j自与母线131相反的一侧与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抵接。在该状态下,以与第1隔件221的凹部221p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向母线131照射焊接用的激光束L1,并缝焊或点焊各个顶端部113d和母线131。凹部221p切断因照射焊接用的激光束L1而被加热并熔化的电极片113、母线131的热量的传输。凹部221p收容因照射激光束L1而自电极片113、母线131产生的溅射物S。
根据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组电池,除第1实施方式的组电池100的作用效果以外,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第2实施方式的组电池中,第1隔件221在与母线131和电极片113之间的焊接部位相对应的位置包括凹部221p,该凹部221p沿着与层叠方向Z交叉的方向(长度方向X)具有开口。
在组电池的制造方法中,将具有支承顶端部113d的支承部221j和在支承部221j开口的凹部221p的隔件(第1隔件221)配设在层叠的单电池210的电极片113彼此之间。在该组电池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使支承部221j自与母线131相反的一侧与顶端部113d抵接,并以与凹部221p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向母线131照射焊接用的激光束L1,从而焊接各个顶端部113d和母线131。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焊接母线131和各个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时,能够利用与焊接部位分开的第1隔件221的凹部221p避免因照射焊接用的激光束L1而被加热并熔化的电极片113、母线131的热量的传输。因而,在激光焊接母线131和各个电极片113时,能够防止第1隔件221的损伤。
而且,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焊接母线131和各个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时,构成第1隔件221的材料不会熔化而混入电极片113等。因而,能够防止由构成第1隔件221的材料的混入而引起的、电极片113等的电阻的上升、电极片113等的机械强度的下降。
此外,凹部221p将电极片113的焊接部位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密封。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焊接母线131和各个电极片113的顶端部113d时,能够将因照射焊接用的激光束L1而由电极片113、母线131产生的溅射物S收容并封入在凹部221p内。因而,能够防止因由电极片113、母线131的焊接部位产生的溅射物S向外部扩散而污染构成燃料电池的结构构件等。
此外,凹部221p形成为位于单电池210的层叠方向Z上的下方侧的底面221q大于位于单电池210的层叠方向Z上的上方侧的顶面221r。
根据这样的结构,使因照射焊接用的激光束L1而由电极片113、母线131产生的溅射物S容易向凹部221p内的下方侧扩散并衰减,而防止溅射物S向电极片113侧回流。因而,能够防止由电极片113、母线131的焊接部位产生的溅射物S混入该焊接部位而使电特性等下降。
(第3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的组电池中,图21的(A)是表示在单电池310上安装了一对隔件(第1隔件321和第2隔件12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1的(B)是表示在单电池310上安装一对隔件(第1隔件321和第2隔件122)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2的(A)是利用剖面表示在层叠的单电池310的电极片313上接合了母线131的状态下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图22的(B)是从侧方表示图22的(A)的侧视图。图23是将图22的(B)中表示的区域23放大后的侧视图。图24的(A)是利用剖面示意性地表示利用母线131使各个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朝向第1隔件321移动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4的(B)是利用剖面示意性地表示利用母线131使各个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朝向第1隔件321移动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组电池100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一部分其说明。
第3实施方式的组电池在将第1隔件321的肋321r贯穿于电极片313的孔313e来限制并引导电极片313的位置的方面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组电池100不同。
首先,参照图21~图23说明组电池的电极片313和第1隔件321。
如图21~图23所示,电极片313包括在基端部313c沿着层叠方向Z开口的孔313e。孔313e沿着电极片313的长度方向X形成为长条形状。如图23所示,孔313e自电极片313的基端部313c延伸到顶端部313d。在使第1隔件321的肋321r贯穿于孔313e的状态下,电极片313能够在孔313e的沿着长度方向X的一端313f与另一端313g之间的范围内移动。
第1隔件321配设于层叠的单电池310的电极片313彼此之间。第1隔件321包括支承部321j,该支承部321j自与母线131相反的一侧与电极片313抵接并支承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在此,第1隔件321在第2支承面321h上包括一对肋321r,该一对肋321r贯穿于电极片313的孔313e并引导电极片313。肋321r借助电极片313的孔313e限制电极片313的位置并引导电极片313的移动。第1隔件321在与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和基端部313c之间的边界(第2支承面321h和支承部321j之间的边界)相对应的部分包括缺口部321t。
接着,参照图24说明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如图24的(A)示意性所示,各个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的位置沿着与层叠方向Z交叉的方向(长度方向X)相对偏移。图示的三个电极片313中的中央的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抵接于相对应的第1隔件321的支承部321j。另一方面,图示的三个电极片313中的上部和下部的各个电极片313各自的顶端部313d与相对应的各个第1隔件321的支承部321j分开。上部的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和第1隔件321的支承部321j之间的间隔与下部的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和第1隔件321的支承部321j之间的间隔不同。
如图24的(B)示意性所示,使母线131沿着长度方向X移动,并将各个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向相对应的各个第1隔件321的支承部321j按压。在三个电极片313中的上部和下部的各个电极片313朝向第1隔件321移动时,其各自的基端部313c略微弯曲。在该状态下,向母线131照射焊接用的激光束L1,从而焊接母线131和各个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在此,还能够设为以下的结构:在预先使各个单电池310向母线131侧略微移动的基础上,利用母线131对各个电极片313向第1隔件321侧充分施力并进行按压。
根据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的组电池,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组电池100的作用效果以外,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组电池具有电池组、母线131以及隔件(第1隔件321)。电池组是在其厚度方向上层叠多个单电池310而成的,该单电池310包括具有发电元件111并形成为扁平的电池主体110H和自电池主体110H导出的电极片313,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沿着单电池310的层叠方向Z弯折。母线131由平板状形成,以面对单电池310的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的状态与顶端部313d接合,将至少两个单电池310的电极片313彼此电连接。第1隔件321配设于层叠的单电池310的电极片313彼此之间。电极片313包括在基端部313c沿着层叠方向Z开口的孔313e。第1隔件321包括:支承部321j,其自与母线131相反的一侧与电极片313抵接,并支承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以及肋321r,其贯穿于电极片313的孔313e并引导电极片313。
组电池的制造方法使用电池组、母线131以及隔件(第1隔件321)。电池组是在厚度方向上层叠多个单电池310而成的,该单电池310包括具有发电元件111并形成为扁平的电池主体110H和自电池主体110H向外部导出的电极片313,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沿着单电池310的层叠方向Z弯折,在电极片313的基端部313c包括孔313e。母线131由平板状形成,以面对单电池310的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的方式配置,将顶端部313d彼此电连接。第1隔件321配设于层叠的单电池310的电极片313彼此之间,包括:支承部321j,其自与母线131相反的一侧与电极片313抵接并支承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以及肋321r,其贯穿于孔313e并引导电极片313。在该组电池的制造方法中,由于使母线131和各个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沿着与层叠方向Z交叉的方向相对移动,并且,使各个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与沿着层叠方向Z使彼此的位置对齐的各个支承部321j抵接,从而将母线131和至少两个单电池110的电极片313彼此焊接。
根据这样结构的组电池和组电池的制造方法,以面对各个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的方式配置母线131,利用第1隔件321的肋321r借助电极片313的孔313e限制并引导电极片313的位置。由此,即使由于各个单电池310的沿着与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位置的偏差而引起各个电极片313的相对的位置偏移,也能够使各个电极片313与母线131沿着各个第1隔件321的支承部321j充分接触。因而,根据组电池和组电池的制造方法,能够与各个单电池310的沿着与层叠方向Z交叉的方向上的位置的偏差无关地使各个单电池310的电极片313与母线131充分导电。
特别是,根据这样结构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在将第1隔件321的肋321r贯穿于电极片313的孔313e的状态下,能够限制并引导电极片313的位置,从而使各个单电池310的电极片313的位置和母线131的位置以平面状对齐。根据这样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能够使在以激光焊接为代表的利用非接触式的热量输入方法进行的焊接方法中重要的非焊接物之间的间隙稳定。
此外,电极片313的孔313e沿着面对母线131的方向(长度方向X)形成为长条形状。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电极片313朝向第1隔件321的支承部321j移动时,能够防止电极片313的孔313e干涉第1隔件321的肋321r而使电极片313损伤。
而且,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组电池运转时(充电或放电),在因电池主体110H的膨胀而引起电极片313被向电池主体110H侧拉入的情况下,电极片313的孔313e难以与第1隔件321的肋321r接触。因而,能够抑制因电池主体110H的膨胀而引起的电极片313的损伤。
此外,电极片313的孔313e延伸到顶端部313d。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广泛地吸收各个电极片313在与各个单电池310的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位置的偏差,能够利用第1隔件321的肋321r限制并引导电极片313的位置。
此外,第1隔件321包括缺口部321t,该缺口部321t是将与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和基端部313c之间的边界相面对的部分切除而形成的。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在第1隔件321的缺口部321t产生的间隙吸收电极片313的沿着层叠方向Z的尺寸变化,能够使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与第1隔件321的支承部321j充分抵接。而且,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与电极片313的弯折的部分的形状误差、第1隔件321的端部的形状误差无关地使电极片313的顶端部313d与第1隔件321的支承部321j充分抵接。
在组电池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孔313e沿着面对母线131的方向(长度方向X)形成为长条形状的母线131,使电极片313与第1隔件321抵接,并且,使电极片313的孔313e的内周面和第1隔件321的肋321r的外周面沿着与层叠方向Z交叉的方向(长度方向X)抵接并使电极片313移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电极片313沿着第1隔件321的肋321r、且在由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形成的平面上精度良好地移动。因而,能够精度良好地使各个电极片313及母线131与各个第1隔件321的支承部321j接触。
此外,本发明能够根据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构成进行各种各样的改变,这些改变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0、组电池;100S、层叠体;100G、电池组;100M、第1单元子组件;100N、第2单元子组件;110、210、310、单电池;110H、电池主体;111、发电元件;112、层压薄膜;113、313、电极片;113A、阳极侧电极片;113K、阴极侧电极片;113c、213c、313c、基端部;113d、213d、313d、顶端部;313e、孔;120、一对隔件;121、221、321、第1隔件;121j、221j、321j、支承部;321r、肋;321t、缺口部;221p、凹部;221q、底面;221r、顶面;122、第2隔件;130、母线单元;131、母线;131A、阳极侧母线(第1母线);131K、阴极侧母线(第2母线);132、母线保持件;133、阳极侧接线端子;134、阴极侧接线端子;140、保护罩;150、壳体;151、上部加压板;152、下部加压板;153、侧板;153a、上端;153b、下端;160、双面胶带;701、载置台;702、定位销;703、加压夹具;704、压板;705、激光振荡器;L1、激光束;X、(与单电池110的层叠方向交叉且单电池110的)长度方向;Y、(与单电池110的层叠方向交叉且单电池110的)宽度方向;Z、(单电池110的)层叠方向。

Claims (14)

1.一种组电池,其中,
该组电池具有:
电池组,其是在单电池的厚度方向上层叠多个该单电池而成的,该单电池包括具有发电元件并形成为扁平的电池主体和自所述电池主体导出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的顶端部沿着所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弯折;以及
母线,其为平板状,以面对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电极片的所述顶端部的状态与所述顶端部接合,将至少两个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电极片彼此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在自所述单电池的侧方的平面观察时,所述电极片自与所述电池主体相邻的基端部到所述顶端部以L字状弯曲地形成,所述顶端部的平坦部分与母线重叠的部分彼此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所述电池组具有隔件,该隔件配设于层叠的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电极片彼此之间,
所述隔件包括支承部,该支承部自与所述母线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电极片抵接并支承所述电极片的所述顶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所述隔件在与所述母线和所述电极片之间的焊接部位相对应的位置包括凹部,该凹部沿着与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具有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将所述电极片的焊接部位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为位于所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上的下方侧的底面大于位于所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上的上方侧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所述母线是将一组所述单电池的正极侧的所述电极片并联电连接、将另一组所述单电池的负极侧的所述电极片并联电连接而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所述母线是将与一个所述单电池的正极侧的所述电极片连接的第1母线和与另一所述单电池的负极侧的所述电极片连接的第2母线接合而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该组电池还具有母线保持件,该母线保持件一体地保持各个所述母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所述母线保持件包括绝缘部,该绝缘部向沿着层叠方向相邻的所述母线之间突出并具有绝缘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多个层叠的所述单电池各自的所述顶端部一起朝向所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上的一个方向地弯折。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电池,其中,
所述单电池的正极侧的所述电极片和负极侧的所述电极片自所述电池主体的边缘中的一个边缘导出,层叠的全部单电池的所述电极片配设于同一面侧。
13.一种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接合单电池和母线,该单电池包括具有发电元件并形成为扁平的电池主体和自所述电池主体向外部导出并使顶端部沿着所述电池主体的厚度方向弯折的电极片,该母线为平板状,将所述单电池的所述顶端部彼此电连接,其中,
以彼此面对的方式使沿着厚度方向多个层叠的至少两个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电极片各自的所述顶端部与所述母线抵接并进行焊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层叠的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电极片彼此之间配设有隔件,该隔件包括支承所述顶端部的支承部和在所述支承部开口的凹部,
使所述支承部自与所述母线相反的一侧与所述顶端部抵接并以与所述凹部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向所述母线照射焊接用的激光束,从而焊接各个所述顶端部和所述母线。
CN201580084025.7A 2015-10-22 2015-10-22 组电池及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3524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79898 WO2017068703A1 (ja) 2015-10-22 2015-10-22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2489A true CN108352489A (zh) 2018-07-31
CN108352489B CN108352489B (zh) 2020-06-02

Family

ID=58556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4025.7A Active CN108352489B (zh) 2015-10-22 2015-10-22 组电池及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83519B2 (zh)
EP (1) EP3367468B1 (zh)
JP (1) JP6633643B2 (zh)
KR (1) KR101942697B1 (zh)
CN (1) CN108352489B (zh)
WO (1) WO201706870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2293A (zh) * 2016-11-07 2019-08-30 远景Aesc日本有限公司 间隔件、组电池以及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1584881A (zh) * 2019-02-19 2020-08-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4883753A (zh) * 2022-04-15 2022-08-09 安徽超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电极片及对电芯排布的自检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59203B2 (ja) 2016-05-13 2022-04-25 エノビクス・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3次元電池の寸法的制限
JP6782136B2 (ja) * 2016-09-26 2020-11-11 株式会社エンビジョンAescジャパン スペーサおよび組電池
US11251484B2 (en) * 2016-09-26 2022-02-15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Assembly including unit cell and spacer
TWI757370B (zh) 2016-11-16 2022-03-11 美商易諾維公司 具有可壓縮陰極之三維電池
CN110392944A (zh) 2017-03-07 2019-10-29 远景Aesc日本有限公司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JP6943677B2 (ja) * 2017-08-10 2021-10-06 株式会社エンビジョンAescジャパン 積層部材の積層方法
JP6567620B2 (ja) * 2017-10-03 2019-08-28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組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組電池
US20200220119A1 (en) * 2017-10-06 2020-07-09 Nec Corporation Film-covered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film-covered battery
US10256507B1 (en) 2017-11-15 2019-04-09 Enovix Corporation Constrained electrode assembly
JP2019102310A (ja) * 2017-12-05 2019-06-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二次電池
WO2019187042A1 (ja) 2018-03-30 2019-10-03 株式会社エンビジョンAescジャパン 電池スタック形成装置、および電池スタック形成方法
KR102395228B1 (ko) * 2018-10-10 2022-05-04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버스바 프레임 조립 방법
EP3736873A1 (de) * 2019-05-10 2020-11-11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Akkupack, bearbeit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akkupacks
EP3965223A1 (en) * 2020-07-17 2022-03-09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imited Cell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N112743277A (zh) * 2020-12-09 2021-05-04 江门雷恩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铸焊夹具
EP4315489A1 (en) * 2021-03-31 2024-02-07 Enovix Corporation Reinforcement for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systems of electrochemical batterie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for
WO2022265975A1 (en) 2021-06-15 2022-12-22 Enovix Corporation Spacers for providing protection of electrochemical battery enclosure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for
CN114243225B (zh) * 2021-11-28 2024-03-22 郑州佛光发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单体之间串联的快速连接装置
KR20230134376A (ko) * 2022-03-14 2023-09-21 에스케이온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모듈
KR102646605B1 (ko) * 2022-04-06 2024-03-12 주식회사 아성프라텍 두께가 상이한 이종소재 용접방법
WO2023210751A1 (ja) * 2022-04-28 2023-11-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池用極板群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池用極板群の製造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9318A (zh) * 2005-01-21 2006-08-16 株式会社Lg化学 二次电池模块
CN202308134U (zh) * 2011-03-31 2012-07-04 Nec能源元器件株式会社 电池组
JP2014022195A (ja) * 2012-07-18 2014-02-03 Toshiba Corp 組電池
JP2014110219A (ja) * 2012-12-04 2014-06-12 Nissan Motor Co Ltd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KR20140102837A (ko) * 2013-02-15 2014-08-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탭을 벤딩하여 배터리를 적층하는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85332A1 (en) * 2003-03-21 2004-09-23 Moltech Corporation Tabs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KR100719723B1 (ko) * 2005-12-29 2007-05-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도전성 플레이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팩 전지
US8057931B2 (en) 2006-04-18 2011-11-15 Securaplane Technologies, Inc. Battery busing scheme
US8257848B2 (en) 2009-01-12 2012-09-04 A123 Systems, Inc. Safety venting mechanism with tearing tooth structure for batteries
CN101562263A (zh) * 2009-05-26 2009-10-21 高宾 软包装锂电池组电芯连接方法
KR101106544B1 (ko) * 2009-06-17 2012-01-20 강정욱 기구물체결방식의 유닛팩 조합형 셀 카트리지
KR20120023263A (ko) * 2010-09-01 2012-03-13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저항 용접에 의한 셀 탭 연결 구조를 가지는 배터리
JPWO2012073399A1 (ja) * 2010-11-30 2014-05-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US8741471B2 (en) * 2011-03-09 2014-06-03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JP5451694B2 (ja) * 2011-07-05 2014-03-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非水電解質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265199B1 (ko) * 2011-08-08 2013-05-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1298849B1 (ko) 2011-12-28 2013-08-23 에이치엘그린파워 주식회사 배터리모듈의 하우징 구조
JP5916500B2 (ja) 2012-04-27 2016-05-11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ナジーサプライ株式会社 組電池
KR101383632B1 (ko) * 2012-07-16 2014-04-10 주식회사 씨텍 지폐 선별기
FR3008549B1 (fr) * 2013-07-11 2015-06-26 Renault Sa Module a plusieurs cellules demontables, batterie comportant un tel module et vehicule comportant une telle batterie
JP6135494B2 (ja) * 2013-12-20 2017-05-3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KR101941415B1 (ko) * 2015-10-22 2019-01-22 닛산 지도우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조전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9318A (zh) * 2005-01-21 2006-08-16 株式会社Lg化学 二次电池模块
CN202308134U (zh) * 2011-03-31 2012-07-04 Nec能源元器件株式会社 电池组
JP2014022195A (ja) * 2012-07-18 2014-02-03 Toshiba Corp 組電池
JP2014110219A (ja) * 2012-12-04 2014-06-12 Nissan Motor Co Ltd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KR20140102837A (ko) * 2013-02-15 2014-08-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탭을 벤딩하여 배터리를 적층하는 방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2293A (zh) * 2016-11-07 2019-08-30 远景Aesc日本有限公司 间隔件、组电池以及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US11128006B2 (en) 2016-11-07 2021-09-21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Spacer,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pack
CN111584881A (zh) * 2019-02-19 2020-08-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4883753A (zh) * 2022-04-15 2022-08-09 安徽超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电极片及对电芯排布的自检方法
CN114883753B (zh) * 2022-04-15 2024-02-27 安徽超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电极片及对电芯排布的自检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2489B (zh) 2020-06-02
EP3367468A4 (en) 2018-09-12
WO2017068703A1 (ja) 2017-04-27
KR101942697B1 (ko) 2019-01-25
US10483519B2 (en) 2019-11-19
KR20180056789A (ko) 2018-05-29
EP3367468A1 (en) 2018-08-29
JPWO2017068703A1 (ja) 2018-08-02
JP6633643B2 (ja) 2020-01-22
EP3367468B1 (en) 2020-04-22
US20180309110A1 (en) 2018-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2489A (zh) 组电池及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8140790B (zh) 组电池及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8140792A (zh) 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KR101943285B1 (ko) 전지 팩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8140789A (zh) 组电池
CN108352470A (zh) 组电池的组装方法及组电池
CN108432027A (zh) 蓄电装置以及电极单元的制造方法
JP6690920B2 (ja)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用のバスバカバー並びに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7084468A (ja)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7084463A (ja) 組電池
JP6777387B2 (ja) 組電池
JP2017084469A (ja)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用のスペー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1

Address after: Kanagawa

Applicant after: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Applicant before: NISSAN MOTOR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