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09025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09025A
CN110209025A CN201910057360.8A CN201910057360A CN110209025A CN 110209025 A CN110209025 A CN 110209025A CN 201910057360 A CN201910057360 A CN 201910057360A CN 110209025 A CN110209025 A CN 110209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shaft
slot
photosensitive drums
image forming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573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岛辉彦
竹中秀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209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90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03G15/04045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 G03G15/04072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by las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4Arrangements for exposing and producing an image
    • G03G2215/0402Exposure devices
    • G03G2215/0404Las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槽、曝光装置和调整部件。感光鼓的旋转轴的两端部分别插入所述槽。所述曝光装置向所述感光鼓照射激光来形成静电潜像。所述调整部件使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部分别在所述槽内移动,来调整所述激光的倾斜。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调整激光的倾斜。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从曝光装置的光学元件输出的激光对感光鼓进行曝光,从而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此时,若曝光装置与感光鼓稍微错位,则感光鼓上的图像会产生倾斜(skew)(歪斜),并且产生颜色偏差。一般而言,由于在光学元件与感光鼓之间夹装有多个零部件,因此难以高精度地定位两者。
已公开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以相对于感光鼓的旋转轴保持倾斜的方式配置的曝光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对感光鼓的圆周速度进行微调,以使调色剂图像的倾斜与曝光装置的倾斜相同。另外,已公开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通过步进电机(steppermotor)对反射镜进行微调的曝光装置。
然而,在具有对曝光装置内的光学零部件进行微调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使结构、控制复杂化、或者曝光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调整激光的倾斜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槽、曝光装置和调整部件。感光鼓的旋转轴的两端部分别插入所述槽。所述曝光装置向所述感光鼓照射激光来形成静电潜像。所述调整部件使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部分别在所述槽内移动,来调整所述激光的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安装有感光鼓单元的成像框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感光鼓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感光鼓单元的左端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感光鼓单元的右端部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凸缘容纳槽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右侧板的安装分区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右侧板的安装分区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旋转轴容纳槽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调整机构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调整机构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调整板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拨盘齿轮的立体图。
图15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拨盘齿轮的后视图。
图15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拨盘齿轮的剖视图。
图16是说明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倾斜调整方法中的旋转轴在旋转轴容纳槽内的移动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倾斜的感光鼓的侧视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激光的写入位置的偏移的图。
图1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旋转轴在旋转轴容纳槽内的移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对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彩色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纸面左侧设为彩色打印机1的前侧(正面侧)。各图所示的Fr、Rr、L、R、U、LΟ分别表示彩色打印机1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
在彩色打印机1的装置主体2上具有:供纸盒3,其收装纸张P;供纸装置5,其将纸张P从供纸盒3供出;图像形成部7,其在纸张P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定影装置9,其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纸张上;排纸装置13,其将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排出到出纸盘11。再者,在装置主体上形成有纸张P的输送路径。输送路径从供纸装置5经过图像形成部7和定影装置9朝向排纸装置13。
图像形成部7具有成像单元17、配置于成像单元17的下方的曝光装置19和配置在成像单元17的上方的4个调色剂盒21。
接着,参照图1和图2对成像单元17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安装有感光鼓单元和显影单元的成像框架的立体图。
成像单元17具有:4个感光鼓单元23;4个显影单元25;中间转印单元27;和成像框架28(参照图2),其支承感光鼓单元23和显影单元25。4个感光鼓单元23和4个显影单元25分别对应于调色剂(显影剂)的4种颜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
接着,参照图3~图5对感光鼓单元23进行说明。图3是感光鼓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感光鼓单元的左端部的立体图,图5的表示感光鼓单元的右端部的立体图。
感光鼓单元23包括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31。在感光鼓31的两端的开口部分别固定有凸缘部件37。旋转轴39沿着感光鼓31的轴心贯穿两个凸缘部件37之间。感光鼓31以旋转轴39为中心旋转。
如图4所示,左侧的凸缘部件37贯插于推压操作柄41。在推压操作柄41与凸缘部件37之间夹装有作为施力部件的弹簧43,该弹簧43对凸缘部件37向下方施力。如图5所示,旋转轴39的右端部贯插于推压操作柄41。在推压操作柄41和旋转轴39的右端部之间夹装有作为施力部件的弹簧43,该弹簧43对旋转轴39的右端部向下方施力。
如图3所示,感光鼓单元23还包括:充电装置33,其使感光鼓31带电;和清洁装置35,其去除残留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充电装置33和清洁装置35沿着感光鼓31的外周面,并沿着感光鼓31的旋转方向(图1的顺时针方向)依次配置。
再次参照图1,显影单元25包括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通过调色剂对形成于感光鼓31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显影单元25在感光鼓31的旋转方向上配置在充电装置33和清洁装置35之间。
中间转印单元27具有环形的中间转印带47和4根一次转印辊49,所述4根一次转印辊49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7的中空部。各一次转印辊49在感光鼓31的旋转方向上配置于显影单元25与感光鼓单元23的清洁装置35之间,各一次转印辊49隔着中间转印带47与感光鼓31相向。另外,在装置主体2中,在中间转印单元27的后方设置有与中间转印带47相向的二次转印辊48。
4个调色剂盒21中分别收装有4种颜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从4个调色剂盒21分别向各自对应的显影单元25供给调色剂。
曝光装置19向各感光鼓单元23的感光鼓31照射激光。激光L向感光鼓31的表面的入射角度为0(与感光鼓31的表面的切线方向T垂直),对此会在后面参照图13进行说明。另外,激光L相对于穿过感光鼓31的中心的铅垂线的照射角度φ约为10度。
接着,对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在图像形成部7中,各感光鼓单元23的感光鼓31通过充电装置33带电后,通过曝光装置19进行与图像数据对应的曝光,从而在感光鼓31形成静电潜像。静电潜像通过各显影单元25的显影装置而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各调色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单元27的一次转印辊49从感光鼓3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7。据此,在中间转印带47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全色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48从中间转印带47转印到纸张P上。另外,残留在感光鼓31上的调色剂被各感光鼓单元23的清洁装置35去除。转印有全色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被输送到定影装置9,从而使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纸张P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从排纸装置13排出到出纸盘11。
接着,再次参照图2对成像框架28进行详细说明。成像框架28具有方筒状的主体框29和设置于每个感光鼓单元23的调整机构30。
主体框29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相向的前侧板29a和后侧板29b、以及在左右方向上相向的左侧板29c和右侧板29d。安装感光鼓单元23和显影单元25的4个安装分区S在前后方向上并列形成在左侧板29c与右侧板29d。4个安装分区S从主体框29的前方朝后方按照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顺序配置。
在左侧板29c的各安装分区S形成有从左侧板29c的上缘朝下方形成缺口的凸缘容纳槽51。感光鼓单元23所包含的感光鼓31的左侧的凸缘部件37被插入到凸缘容纳槽51中。
参照图6对凸缘容纳槽51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凸缘容纳槽的主视图。凸缘容纳槽51具有沿着铅垂方向的前后的侧缘51a和朝下凸而弯曲成圆弧状的底缘51b。考虑到凸缘部件37和凸缘容纳槽51之间的晃动,凸缘容纳槽51的宽度比凸缘部件37的直径稍大。
参照图7~图9对右侧板29d的各安装分区S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安装分区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安装分区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旋转轴容纳槽的主视图。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各安装分区S上形成有从外侧向内侧凹进的凹部55。在凹部55形成有从右侧板29d的上缘形成缺口的旋转轴容纳槽57。感光鼓31的旋转轴39的右端部被插入到旋转轴容纳槽57。
如图9所示,旋转轴容纳槽57具有沿着铅垂方向的前后的侧缘57a和朝下凸而弯曲成圆弧状的底缘57b。考虑到旋转轴39和凸缘容纳槽51之间的晃动,旋转轴容纳槽57的宽度比旋转轴39的直径稍大。
再者,如图7和图8所示,在各安装分区S,在旋转轴容纳槽57的下方和斜前下方分别形成有下开口59和横向位置开口61。当将感光鼓单元23和显影单元25安装于安装分区S时,感光鼓单元23所包含的充电装置33从下开口59露出,显影单元25所包含的显影装置从横向开口61露出。两个开口59、61与凹部55连通。另外,在凹部55,在旋转轴容纳槽57和横向位置开口61之间形成有第一孔55a和第二孔55b。
接着,参照图10~图12,对调整机构30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调整机构的主视图,图11是表示调整机构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的主视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调整机构30具有调整板65和拨盘齿轮67。调整板65是使左侧的凸缘部件37和感光鼓31的旋转轴39的端部分别移动的调整部件。拨盘齿轮67是用于使调整板65动作的部件。
对使感光鼓31的旋转轴39的右端部移动的调整机构30、即设置于右侧板29d的各安装分区S的调整机构30进行说明。调整板65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右侧板29d和设置于右侧板29d的内侧的第一内板29e之间。拨盘齿轮67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右侧板29d和设置于右侧板29d的内侧的第二内板29f之间。
如图12所示,在第一内板29e设置有向右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一轴29g。第一轴29g贯插于右侧板29d的第一孔55a(参照图7、图8、图11)。在第二内板29f设置有向右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二轴29h。第二轴29h贯插于右侧板29d的第二孔55b(参照图7、图8、图11)。再者,在第二内板29f形成有凸部29i,该凸部29i从第二轴29h向后方水平延伸。
首先,参照图13对调整板65进行说明。图13是调整板的主视图。
调整板65是圆板状的部件,具有:圆筒状的轴孔部71;大致半圆状的调整部73,其以轴孔部71为中心设置在一方侧(后侧);和大致半圆状的齿轮部75,其以轴孔部71为中心设置在另一方侧(前侧)。在调整部73的外周缘,沿圆周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一圆弧77、第二圆弧78和第三圆弧79。第一圆弧77、第二圆弧78和第三圆弧79的半径不同,且按照该顺序,半径逐渐增大。作为一例,相邻的圆弧间的半径差为0.1mm。相邻的圆弧通过沿着径向的台阶部80连接。在齿轮部75,沿圆周方向以规定间隔形成有齿轮齿81。再者,在齿轮部75的一表面,沿齿轮齿81的内侧形成有圆弧状的肋83。肋83的顶端面的截面形成为半圆状。
如图11和图13所示,调整板65通过将由轴孔部71和调整部73一体形成的零部件A和由齿轮部75和轴孔85形成的零部件B以使轴孔部71和轴孔85在同一轴线上的方式重叠并结合而形成。零部件A由板金材料形成,零部件B由树脂形成。此外,调整板65的结构并不限于该结构。
如图10和图11所示,调整板65以肋83面向右侧板29d的姿势支承于第一内板29e的第一轴29g。详细而言,第一轴29g贯插于调整板65的轴孔部71,轴孔部71贯穿第一孔55a。据此,调整板65能够以第一轴29g为中心旋转且无法向第一轴29d的轴向移动地被支承。在调整板65旋转时,肋83的顶端面相对于右侧板29d的内表面滑动。另外,如图10所示,调整部73的外周缘的一部分从斜前下方露出到旋转轴容纳槽57的下端部内。
接着,参照图14、图15A以及图15B对拨盘齿轮67进行说明。图14是拨盘齿轮的立体图,图15A是拨盘齿轮的后视图,图15B是拨盘齿轮的剖视图。
拨盘齿轮67是圆板状的部件,其具有轴孔部91、及与轴孔部91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齿轮部93和支架部95。支架部95的外径大于齿轮部93的外径。在齿轮部93上,沿着外周缘形成有能够与调整板65的齿轮部75的齿轮齿81啮合的齿轮齿97。在支架部95上,沿着外周缘以规定间隔形成有齿99。
在拨盘齿轮67的一方的表面(齿轮部93侧的表面)上,在轴孔部91的周围形成有圆环状的槽101。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在拨盘齿轮67的另一方的表面(支架部95侧的表面)上,在轴孔部91的周围形成有圆环状的肋103。在肋103上,沿圆周方向以相等的中心角度形成有多个(例如5个)凹部105。各凹部105的两个侧表面朝圆周方向的外方向倾斜。
如图10和图11所示,拨盘齿轮67以齿轮部93与右侧板29d的内表面相向的姿势,其轴孔部91被第二内板29f的第二轴29h贯插。据此,拨盘齿轮67能够以第二轴29h为中心旋转且无法向第二轴29h的轴向移动地被支承。如图11所示,在拨盘齿轮67的槽101与右侧板29d之间夹装有弹簧111。弹簧111沿第二轴29h的轴向朝第二内板29f的方向对拨盘齿轮67施力。据此,形成于肋103的多个凹部105(参照图15A和图15B)中的一个凹部105与第二内板29f的凸部29i卡合,来限制拨盘齿轮67的旋转。齿轮部93的齿轮齿97与调整板65的齿轮部75的齿轮齿81啮合,从而使调整板65与拨盘齿轮67卡合。再者,如图8所示,支架部95的齿99在从斜前方观察时从右侧板29d的横向位置开口61露出。
当使拨盘齿轮67向一方向旋转时,调整板65向与拨盘齿轮67相反的方向旋转。据此,调整板65的调整部73的外周缘露出于旋转轴容纳槽57的下端部内的位置发生变化。即,通过使拨盘齿轮67旋转,能够使调整板65的第一圆弧77、第二圆弧78和第三圆弧79中的任一个露出于旋转轴容纳槽57的下端部内。
另外,在调整板65的任一圆弧露出于旋转轴容纳槽57的下端部内的位置,拨盘齿轮67相对于右侧板29d的旋转被限制。详细而言,当使拨盘齿轮67旋转时,与凸部29i卡合的凹部105的一方的倾斜侧表面抵接于凸部29i,倾斜侧表面被向远离凸部29i的方向引导,使肋103抵抗弹簧111的施力,而越到凸部29i上。当进一步使拨盘齿轮67旋转时,拨盘齿轮67会被弹簧111向凸部29i的方向施力,从而使下一个凹部105与凸部29i卡合。此时,拨盘齿轮67的旋转被赋予咔哒感。
与使旋转轴39的右端部移动的调整机构同样地,使凸缘部件37移动的调整机构30也具有调整板65和拨盘齿轮67。即,调整板65的调整部73的外周缘77的一部分从斜前下方露出到凸缘容纳槽51的下端部内。拨盘齿轮67卡合于调整板65的齿轮部93,其一部分从形成于左侧板29c的开口露出。
当感光鼓单元23安装于上述说明的安装分区S时,如图2所示,感光鼓31的左侧的凸缘部件37插入于左侧板29c的凸缘容纳槽51,如图7所示,感光鼓31的旋转轴39的右端部插入于右侧板29d的旋转轴容纳槽57。此外,旋转轴容纳槽57和凸缘容纳槽51各自的深度以在安装了感光鼓单元23时使感光鼓31的旋转轴39呈水平的方式来设定。
参照图16对被插入到旋转轴容纳槽57的旋转轴39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被插入到旋转轴容纳槽的旋转轴的主视图(弹簧43的图示被省略)。
如上所述,调整板65的调整部73的外周缘(例如,第一圆弧77)从斜下方露出在旋转轴容纳槽57的下端部内。当旋转轴39的右端部插入到旋转轴容纳槽57时,第一圆弧77从左斜下方抵接于旋转轴39的右端部,而将旋转轴39的右端部推压到旋转轴容纳槽57的后侧的侧缘57a。作为一例,穿过调整板65的第一圆弧77和旋转轴39的右端部的抵接位置以及旋转轴39的轴心的线相对于穿过旋转轴39的中心的铅垂线的角度θ2为45度。
再者,各推压操作柄41与右侧板29d卡合,弹簧43相对于推压操作柄41将旋转轴39的右端部向下方(参照图16的空心箭头)推压,据此,旋转轴39的右端部被调整部73的第一圆弧77推压到后侧的侧缘57a而定位。
与旋转轴39的右端部同样地,被插入到凸缘容纳槽51的凸缘部件37也被弹簧43向下方施力,被调整板65的调整部73的第一圆弧77推压到凸缘容纳槽51的后侧的侧缘51a而定位。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倾斜调整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6的实线所示,旋转轴39的右端部通过调整板65的调整部73的外周缘(在该例子中为第一圆弧77)和右侧板29d的旋转轴容纳槽57的侧缘57a而被定位。如图7和图8所示,从横向位置开口61伸入手指,并将手指勾住拨盘齿轮67的支架部95的齿99,使拨盘齿轮67向图10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得到咔嗒感为止。于是,调整板65向图10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使调整部73的第二圆弧78露出到旋转轴容纳槽57的下端部内,如图16的虚线所示,第二圆弧78抵接于旋转轴39的右端部。由于第二圆弧78的半径比第一圆弧77的半径大,因此,旋转轴39的右端部被向调整板65的半径方向的外方推出,而沿着侧缘57a向上方移动。
在欲使旋转轴39的右端部进一步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使拨盘齿轮67进一步向图10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得到咔嗒感为止。于是,调整板65进一步向图10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使调整板65的调整部73的第三圆弧79露出到旋转轴容纳槽57的下端部内,如图16的双点划线所示,第三圆弧79抵接于旋转轴39的右端部。由于第三圆弧79的半径比第二圆弧78的半径大,因此,旋转轴39的右端部被向调整板65的半径方向的外方推压,而沿着侧缘57a向上方移动。第二圆弧78和第三圆弧79的半径之差与第一圆弧77和第二圆弧78的半径之差相等,因此,旋转轴39的右端部上升与上次使拨盘齿轮67旋转的情况相同的距离。
在欲使旋转轴39的右端部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使拨盘齿轮67向图10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当使拨盘齿轮67旋转直到得到咔嗒感为止时,如图16所示,调整板65向图10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使调整部73的第二圆弧78露出到旋转轴容纳槽57的下端部内,第二圆弧78抵接于旋转轴39的右端部。由于第二圆弧78的半径小于第三圆弧79的半径,因此,旋转轴39的右端部沿着侧缘57a向下方移动。
如此,通过操作拨盘齿轮67使调整板65旋转,调整板65的调整部73的外周缘与旋转轴39的抵接位置发生变化。并且,旋转轴39的右端部根据抵接位置处的外周缘的半径大小而沿着侧缘57a在铅垂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感光鼓31的旋转轴39的右端部在铅垂方向移动。在该例子中,由于相邻的圆弧的直径之差相等,因此,能够使旋转轴39的右端部沿着铅垂方向每次移动相等距离。
被插入到凸缘容纳槽51的凸缘部件37也通过调整机构30以与旋转轴39的右端部同样的方式移动。即,通过操作拨盘齿轮67使调整板65旋转,调整板65的调整部73的外周缘与凸缘部件37的抵接位置发生变化。并且,凸缘部件37根据抵接位置处的外周缘的半径大小而沿着侧缘51a在铅垂方向移动。
当旋转轴39的右端部通过调整板65向铅垂方向移动时,感光鼓31如图17所示那样向右上方倾斜。图17是表示倾斜的感光鼓的侧视图。于是,旋转轴39的右端部的写入位置的沿着铅垂方向的位移量D在旋转轴39的轴向上从左向右逐渐增大,感光鼓31的周向上的写入位置发生偏移。
接着,参照图18对曝光装置19的激光的写入位置的偏移进行说明。图18是说明如下情况下的激光的写入位置的偏移的图,即,该情况为:使感光鼓31向沿着穿过感光鼓31的轴心(旋转轴39的轴心)的铅垂线V的方向(Y方向)移动的情况;和使感光鼓31向与Y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X方向)移动的情况。如上所述,激光L向感光鼓31的表面照射的入射角为零(与感光鼓31的表面的切线方向T垂直),激光L相对于穿过感光鼓31的中心的铅垂线V的角度φ约为10度。
如图18的中间的图所示,将在使感光鼓31向Y方向移动位移量D的情况下的、沿着感光鼓31的周向的激光的写入位置的偏移设为α。角度φ越接近零,α越小。另一方面,如图18的右端的图所示,将在使感光鼓31向X方向移动相同的位移量D的情况下的、沿着感光鼓31的周向的激光的写入位置的偏移设为β。如图18所示,β大于α。另外,位移量D越大,各偏移量越大。
如上所述,由于位移量D在旋转轴39的轴向上从左向右增大,因此,写入位置的偏移α从左向右增大。其结果,写入位置相对于旋转轴39的轴向倾斜地偏移,倾斜能够调整。
在如本实施方式的曝光装置19那样,激光从沿着铅垂方向(Y方向)的大致下侧入射的情况下,与使感光鼓31、即旋转轴39向Y方向移动的情况相比,使感光鼓31、即旋转轴39向X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写入位置的偏移量具有高灵敏度。换言之,写入位置的偏移量与旋转轴39的移动量的比例(调整灵敏度)在Y方向上比在X方向上低。一般而言,若调整灵敏度低,则容易进行细微的调整。反之,在倾斜较大且使感光鼓31较大地移动的情况下,优选调整灵敏度较高。
当角度φ为45度时,在使旋转轴39向X方向位移的情况下和在使旋转轴39向Y方向位移的情况下,写入位置的偏移量相同。另外,当角度φ为0度时,即使使旋转轴向Y方向位移,写入位置也不会偏移。因此,角度φ大于0度且为45度以下。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彩色打印机1,能够使感光鼓31的旋转轴39的右端部和左侧的凸缘部件37、即旋转轴39的左端部分别独立地移动。通过这样使旋转轴39的左右端部移动,能够使激光的对感光鼓31的写入位置在左右端部独立地错开。倾斜相对于旋转轴39在倾斜方向上产生,倾斜的量和方向根据曝光装置19等的特性而不同。因此,根据倾斜的量和方向,能够使旋转轴39的左右端部分别独立地移动,从而能够针对各种倾斜有效地调整写入位置。另外,由于使旋转轴39向铅垂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降低调整灵敏度,从而容易进行细微的调整。
另外,由于曝光装置19的调整误差,有时会产生写入位置沿宽度方向弯曲成弓形的被称为弓形偏移的偏移。如果同时发生倾斜和弓形偏移,则写入位置的偏移量增大,因此,即使仅调整倾斜,也能够减少写入位置的偏移。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倾斜调整方法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旋转轴39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在不同的范围内移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右侧(旋转轴39的右端部的一侧)的调整板65的调整部73的第一圆弧77、第二圆弧78、第三圆弧79的半径按照该顺序逐个增大0.2mm。另一方面,左侧(左侧的凸缘部件37侧)的调整板65的调整部73的第一圆弧77、第二圆弧78、第三圆弧79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按照该顺序半径逐个增大0.1mm。
如此,当左右的调整板65的调整部73的半径不同时,旋转轴39的端部的移动范围不同。即,旋转轴39的右端部的移动范围比左端部的移动范围大。
根据第二实施例,能够使感光鼓31的旋转轴39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分别独立地移动,并且,能够使右端部和左端部的移动范围不同。如上所述,倾斜发生在相对于旋转轴39倾斜的方向上。再者,倾斜的方向(左上、右上等)也根据彩色打印机1的特性而不同。因此,通过根据特性改变左右的移动范围,能够有效地调整倾斜。
此外,能够根据倾斜的方向、大小来设定各端部的移动范围、移动量(调整板65的调整部73的相邻的圆弧的半径之差)。
接着,参照图19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倾斜调整方法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旋转轴容纳槽的主视图。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使旋转轴39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向不同的方向移动。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旋转轴容纳槽57具有沿着铅直方向的前后的侧缘57a和沿着水平方向的底缘57b。前侧的侧缘57a的下端部57c朝向底缘57b弯曲成圆弧状。旋转轴容纳槽57的宽度比旋转轴39的直径大,旋转轴容纳槽57的宽度与旋转轴39的直径之差比旋转轴39与旋转轴容纳槽57之间的松动程度大很多。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调整板65的调整部73的外周缘的一部分(第一圆弧77)从斜前下方露出到旋转轴容纳槽57的下端部内。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感光鼓31的旋转轴39的右端部插入旋转轴容纳槽57中,并抵接于底缘57b。再者,推压操作柄41与右侧板29d卡合,而使旋转轴39的右端部被弹簧43向下方施力。在弹簧43与旋转轴39的右端部之间夹装有楔状部件44,弹簧43向下方的施力方向被转换为斜前下方向。据此,旋转轴39的右端部如图19的空心箭头所示那样向斜前下方向、即调整板65的调整部73的第一圆弧77的方向被施力。
如此,旋转轴39的右端部被弹簧43推压在底缘57b和第一圆弧77上而被定位。
在使旋转轴39的右端部移动时,如果操作拨盘齿轮67而使调整板65向调整部73的半径增大的方向旋转的话,旋转轴39的右端部如图19的虚线和双点划线所示那样被弹簧43推压的同时沿着底缘57b向后方移动。即,旋转轴39的右端部沿着水平方向朝后方移动。
另一方面,左侧的凸缘部件37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调整板65沿着侧缘51a而沿着铅垂方向移动。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能够使感光鼓31的旋转轴39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分别独立地移动,并且能够使右端部和左端部的移动方向不同。具体而言,右端部向水平方向移动,左端部向铅垂方向移动。即,调整灵敏度在右端部和左端部不同,右端部的调整灵敏度较高,左端部的调整灵敏度较低。端部的移动方向可以根据倾斜的方向、大小等来设定。因此,能够进行增大倾斜较大的一侧的端部的移动距离来扩大调整范围的调整。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通过旋转轴39的左端部(左侧的凸缘部件37)和右端部来改变移动范围。再者,如果旋转轴39的右端部和凸缘部件37分别被推压到的侧缘沿着倾斜方向形成的话,也能够使旋转轴39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凸缘部件37)沿着倾斜方向移动。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槽、曝光装置和调整部件,其中,
感光鼓的旋转轴的两端部分别插入所述槽;
所述曝光装置向所述感光鼓照射激光来形成静电潜像;
所述调整部件使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部分别在所述槽内移动,来调整所述激光的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部在所述槽内的移动范围和移动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部在所述槽内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部在所述槽内的移动范围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部在所述槽内的移动方向为铅垂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部在所述槽内的移动方向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的一方的端部在所述槽内的移动方向为铅垂方向;所述旋转轴的另一方的端部在所述槽内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部件被设置为能够旋转,且具有圆弧状的外周缘,所述圆弧状的外周缘抵接于插入到所述槽中的所述旋转轴的端部而将该旋转轴的端部推压到所述槽的缘上,并与该缘一起支承所述旋转轴的端部,
所述外周缘以到所述调整部件的旋转中心的半径不同的方式形成,通过使所述调整部件旋转,所述外周缘与所述旋转轴的端部的抵接位置发生变化,所述旋转轴的端部沿着所述缘移动。
CN201910057360.8A 2018-02-28 2019-01-22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02090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4892A JP2019148753A (ja) 2018-02-28 2018-02-28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34892 2018-0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9025A true CN110209025A (zh) 2019-09-06

Family

ID=67683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57360.8A Pending CN110209025A (zh) 2018-02-28 2019-01-22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65632A1 (zh)
JP (1) JP2019148753A (zh)
CN (1) CN11020902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2244A (en) * 1987-11-30 1991-1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uperpos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lural and adjustable image forming stations
JP4929695B2 (ja) * 2005-12-05 2012-05-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319895A (zh) * 2014-07-29 2016-02-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的安装结构及具有该安装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US9381758B2 (en) * 2014-06-04 2016-07-05 Roland Dg Corporation Carrier device and inkjet printer having the same, and carrying method
CN109541911A (zh) * 2017-09-22 2019-03-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5877A (en) * 1992-06-12 1993-07-06 Xerox Corporation Low cost and high precision scheme for photoreceptor belt steering control
JP2000075680A (ja) * 1998-08-28 2000-03-1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321052B1 (en) * 1999-09-08 2001-11-20 Fuji Xerox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running state and tension for an endless belt in a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2002099178A (ja) * 2000-09-20 2002-04-05 Hitachi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090825B2 (ja) * 2007-08-29 2012-1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37600B2 (ja) * 2010-10-07 2016-06-22 オセ−テクノロジーズ ビーブイ ベルト調節方法及びベルト搬送システム
JP6175825B2 (ja) * 2012-03-19 2017-08-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2244A (en) * 1987-11-30 1991-1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uperpos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lural and adjustable image forming stations
JP4929695B2 (ja) * 2005-12-05 2012-05-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381758B2 (en) * 2014-06-04 2016-07-05 Roland Dg Corporation Carrier device and inkjet printer having the same, and carrying method
CN105319895A (zh) * 2014-07-29 2016-02-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的安装结构及具有该安装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9541911A (zh) * 2017-09-22 2019-03-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48753A (ja) 2019-09-05
US20190265632A1 (en) 2019-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66791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321743B2 (en) Developer recovering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119534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20077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30833C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结构及框架的组装方法
JP519525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20902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954191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20902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20902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94247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leaning blade supported by a supporting member
JP20030666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022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0098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40910B2 (ja) イメージング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2312589B1 (ko) 현상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190568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685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487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7786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667264A2 (en) Attachment mechanism of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91591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190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