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02958A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02958A CN110202958A CN201811589880.5A CN201811589880A CN110202958A CN 110202958 A CN110202958 A CN 110202958A CN 201811589880 A CN201811589880 A CN 201811589880A CN 110202958 A CN110202958 A CN 1102029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tainer
- engagement member
- pressing plate
- head
- prin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14—Platen-shift mechanisms; Driving gear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Common Mechanism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包含:头部保持器;压板保持器;接合构件,接合构件由压板保持器和压辊中的一个可移动地支撑,并且能够与头部保持器接合并且能够从中移除;以及移动机构,移动机构被构造成使压板保持器和接合构件移动,并且被构造成,连同在第二方向上使压板保持器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一起,使接合构件从脱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在分离位置,压辊与头部保持器分离,在按压位置,压辊将打印介质压靠在热头上,在脱离位置,接合构件与头部保持器分离并且不与之接合,在接合位置,接合构件位于头部保持器处并且与之接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以下公开涉及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使用热头以施行打印。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打印机,其被构造成通过加热热头以将墨带的墨转印到打印介质来施行打印。在墨带与打印介质重叠的状态下,通过压辊将墨带压靠在热头上。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6-286263)公开一种打印机,其包括压卷、头部开闭板、记录头、固定轴和校正支撑构件。压卷经由压卷轴而由框架支撑。校正支撑构件由压卷轴可旋转地支撑。头部开闭板能够枢转并且支撑记录头和固定轴。在头部开闭板已枢转到记录头与压卷相对的位置的状态下,固定轴布置在记录头的与压卷的相对侧。例如,在该状态下用户使校正支撑构件旋转的情况下,形成在校正支撑构件中的切口适配在固定轴上。这校正记录头与压卷之间的位置关系。
发明内容
为了将打印机改变至可打印状态,用户需要使头部开闭板枢转运动以将记录头与压辊相对,然后使校正支撑构件旋转以将切口适配到固定轴上。也即,用户需要施行多个操作以建立打印机的可打印状态,从而不期望地导致操作复杂。
由此,本公开的一方面涉及一种打印机,其便于用于建立打印机的可打印状态的操作。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打印机包括:头部保持器,其被构造成支撑热头,热头被构造成在打印介质上施行打印;压板保持器,其被构造成支撑压辊,以使得压辊能够绕着支撑轴旋转,支撑轴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方向正交于在打印期间打印介质被传送的传送方向,压辊被构造成朝向热头按压打印介质,压板保持器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二方向正交于第一方向并且与传送方向相交;接合构件,其由压板保持器和压辊中的一个可移动地支撑,并且能够与头部保持器接合并且能够从头部保持器移除;以及移动机构,其被构造成使压板保持器和接合构件移动,并且被构造成,连同在第二方向上使压板保持器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一起,使接合构件从脱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在分离位置,压辊与头部保持器分离,在按压位置,压辊将打印介质压靠在热头上,在脱离位置,接合构件与头部保持器分离并且不与头部保持器接合,在接合位置,接合构件位于头部保持器处并且与头部保持器接合。
当压板保持器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时,打印机的移动机构使接合构件从脱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也即,当压板保持器位于按压位置时,接合构件与头部保持器接合,从而使压辊相对于热头的位置稳定。由于移动机构使压板保持器和接合构件两者都移动,所以,用户可以容易地施行用于建立打印机的可打印状态的操作。
在打印机中,接合构件包括:支撑件,其由压板保持器和压辊中的一个可枢转地支撑;和接合爪,其能够与设置在头部保持器上的接合突起接合。
在打印机中,接合构件的枢转轴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接合构件的枢转轴线和支撑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线上。
在打印机中,接合爪包括分别设置于压辊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侧的一对爪。接合突起包括一对突起部,以分别与一对爪接合。
在打印机中,接合构件支撑副辊,以使得副辊能够旋转。在接合构件位于接合位置的状态下,副辊能够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压辊的下游的位置传送打印介质。
在打印机中,压板保持器包括在第二方向上从按压位置侧朝向分离位置侧凹陷的凹陷部。头部保持器包括突起部,在压板保持器位于按压位置的状态下,突起部与凹陷部接合。凹陷部在传送方向上包括上游壁和下游壁,并且在突起部与凹陷部接合的状态下,上游壁和下游壁中的至少一个接触突起部。
打印机进一步包括:容纳部,其中能够安装存储打印介质的盒;和顶盖,其能够在容纳部被打开的打开状态与容纳部被闭合的闭合状态之间切换。移动机构被构造成,连同顶盖从打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一起,使压板保持器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并且使接合构件从脱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
在打印机中,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杆构件,其包括(i)第一端部、(ii)第二端部和(iii)中心部,第一端部设置有能够与顶盖接触的接触部,第二端部设置有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销,中心部由框架支撑,以使得第一杆构件能够枢转;及第二杆构件,其具有(a)第一接合孔和(b)延伸部,第一销延伸穿过第一接合孔,并且第一销与第一接合孔接合,延伸部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接合孔,第二杆构件由框架支撑,以便能够在传送方向和与传送方向反向的方向上移动。压板保持器由框架支撑,以便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接合构件包括:臂,其相对于框架被可枢转地支撑且在第二方向上被可移动地支撑,并且其从支撑件朝向第二杆构件延伸,支撑件由压板保持器和压辊中的一个可枢转地支撑;及第二销,其被设置在臂的远端部上,能够与第二接合孔接合,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销被构造成,当顶盖从打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时,通过顶盖压靠在第一杆构件的接触部上所引起的第一杆构件的枢转移动,而在传送方向上移动。第二杆构件被构造成通过第一销在传送方向上的移动而经由第一接合孔在传送方向上移动。接合构件的第二销被构造成通过第二杆构件在传送方向上的移动而经由第二接合孔在传送方向上移动。当接合构件的第二销在传送方向上移动时,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假想线和延伸穿过接合构件的枢转轴线上的点并穿过第二销的中心轴线上的点的第二假想线之间的角减小,接合构件从脱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并且压板保持器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
在打印机中,压板保持器能够相对于头部保持器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接合构件经由轴而由压板保持器支撑,以便相对于压板保持器能够绕着延伸穿过接合构件上的第一点的第一枢转轴线枢转。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构件,移动构件在传送方向上能够在第一移动位置与第二移动位置之间移动,第二移动位置在传送方向上位于第一移动位置的下游。接合构件连接到移动构件,以便能够绕着延伸穿过接合构件上的第二点的第二枢转轴线枢转,第二点的位置与第一点的位置不同。连同移动构件在传送方向上从第一移动位置移动到第二移动位置一起,压板保持器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在打印机中,接合构件被构造成,连同移动构件在传送方向上从第一移动位置移动到第二移动位置一起,相对于压板保持器和移动构件两者枢转。
打印机进一步包括被构造成紧固头部保持器的框架。框架包括传送方向移动限制器,传送方向移动限制器被构造成限制移动构件的移动,以使得移动构件在传送方向上在第一移动位置与第二移动位置之间移动。
打印机进一步包括被构造成紧固头部保持器的框架。框架包括第二方向移动限制器,第二方向移动限制器被构造成限制压板保持器的移动,以使得压板保持器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在打印机中,接合构件被构造成,当移动构件在传送方向上从第一移动位置移动到第二移动位置时,将含有第二方向上的分量的力施加于压板保持器。
在打印机中,当移动构件在传送方向上从第一移动位置移动到第二移动位置时,传送方向移动限制器将含有第二方向上的分量的力施加于移动构件,并且移动构件将含有第二方向上的分量的力施加于接合构件。
在打印机中,接合构件的第一枢转轴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接合构件的第一枢转轴线和支撑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线上。
在打印机中,当移动构件位于第二移动位置时与第二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第一假想线与延伸穿过第一点和第二点的第二假想线之间的角比当移动构件位于第一移动位置时第一假想线与第二假想线之间的角小。
打印机进一步包括:容纳部,其中能够安装存储打印介质的盒;和顶盖,其能够在容纳部被打开的打开状态与容纳部被闭合的闭合状态之间切换。移动构件被构造成,连同顶盖从打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一起,从第一移动位置移动到第二移动位置。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以下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会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目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
图1是顶盖在闭合状态下时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顶盖在打开状态下时盒和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3A和图3B是从其右后侧观察的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头部保持器、压板保持器、接合构件和移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4A和图4B是从其右后侧观察的框架(第一框架)、头部保持器、压板保持器、接合构件和移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5A和图5B是从其右前侧观察的框架(第一框架)、头部保持器、压板保持器、接合构件和移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6A和图6B是从其左后侧观察的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头部保持器、压板保持器、接合构件和移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7A和图7B是从下方观察的驱动机构的视图;以及
图8A和图8B是从上方观察的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头部保持器、压板保持器、接合构件和移动机构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会通过参考附图描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打印机1。图1中图示的打印机1是热转印型的热打印机。打印机1通过控制下面将会描述的热头3B(参见图5A)来施行打印,以加热墨带从而将墨转印到打印介质。在本实施例中,打印介质是层压带M(参见图2)。如图2所示,在盒9安装在容纳部16中的状态下使用打印机1。在以下描述中,图1中的左下侧、右上侧、左上侧、右下侧、上侧和下侧被分别定义为打印机1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假定盒9安装在打印机1中,用于打印机1的方向应用于盒9。
打印机1的总体构造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包括长方体的外壳10。外壳10包括本体盖1A和顶盖1B。用于输入字符串等等的键盘11设置在本体盖1A的上表面的前部处。键盘11包括电源开关、应用键、光标键和其他相似的键。本体盖1A的右表面具有输出开口13,用于将下边将会描述的被打印带排出到本体盖1A的外部。如图2所示,开口形成在本体盖1A的上表面的后部中。用于容纳下面将会描述的盒9的容纳部16形成在本体盖1A的开口下方。本体盖1A在本体盖1A的后端部处可枢转地支撑顶盖1B。顶盖1B打开和闭合容纳部16。图1图示顶盖1B闭合容纳部16的状态。图2图示顶盖1B打开容纳部16的状态。如图1所示,顶盖1B设置有显示器12,显示器12被构造成显示各种信息。顶盖1B闭合容纳部16的状态下文将会称之为“闭合状态”。顶盖1B打开容纳部16的状态下文将会称之为“打开状态”。设置有显示器12的顶盖1B的相对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下文将会称之为“前表面”,而另一表面下文将会称之为“背表面”。
如图2所示,顶盖1B的背表面设置有下压部17和抬升部18。在用户在闭合顶盖1B的同时,下压部17下压第一杆构件6A。在用户在打开顶盖1B的同时,抬升部18抬升第一杆构件6A。抬升部18位于竖立壁19的远端的右边,竖立壁19竖立在下压部17的左端上。下压部17和抬升部18大致彼此平行。抬升部18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致为下压部17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的一半。第一杆构件6A的接触部61A能够插入形成在下压部17与抬升部18之间的空间中,并且能够从中移除。稍后将会详细描述第一杆构件6A和接触部61A。
盒9
如图2所示,盒9定形成类似于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箱子。盒9的前表面部包括以臂状向右突出的臂9A。臂9A和盒9的侧壁部形成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U形形状的头部开口9B。在头部保持器3容纳在打印机1的容纳部16中的状态下,头部保持器3插入头部开口9B中。
盒9包括支撑件91,92,93,94。尽管未具体图示,但是,支撑件91支撑层压带卷,以使得层压带卷能够旋转。该带卷是透明层压带M的卷。支撑件92支撑色带卷,以使得色带卷能够旋转。色带卷是尚未被加热的色带的卷。支撑件93支撑拾取轴,以使得拾取轴能够旋转。加热之后,拾取轴拾取墨带。支撑件94支撑粘合带卷,以使得粘合带卷能够旋转。粘合带卷是粘合带的卷。粘合带包括:基底;粘合层,其分别设置在基底的相对表面上;分离片,其粘附到粘合层中的一个粘合层的表面。在分离片位于外侧的状态下,粘合带被绕卷。层压带M是打印介质的一个示例。
从粘合带卷拉出的粘合带从粘合带卷向前延伸,然后向右弯曲,最后在粘合带被排出的方向上从盒9的右前端部附近延伸。从层压带卷拉出的层压带M从层压带卷向前延伸,然后向右弯曲,最后向右延伸穿过臂9A。层压带M从臂9A的右端部排出到外部,并且经过头部开口9B的前部。层压带M被支撑在盒9的右前端部附近并且接触粘合带的粘合层的前表面。在粘合带粘附到层压带M的状态下,层压带M从盒9排出。从色带卷拉出的墨带从色带卷向右延伸穿过臂9A。墨带从臂9A的右端部排出到外部,并且经过头部开口9B的前部。在该操作中,墨带位于层压带M的后边并且平行于层压带M地被传送。墨带在盒9的右前端部附近的位置与层压带M分离,然后返回到盒9的内部,并且由拾取轴拾取。
在层压带M延伸的方向上,指向层压带M经过头部开口9B的前部的位置且与当从层压带卷拉出层压带M时层压带M移动的方向一致的方向,下文可以称之为“层压带M的传送方向”或者简称为“传送方向”。传送方向对应于打印机1和盒9中的右方向。与传送方向反向的方向对应于打印机1和盒9中的左方向。
框架2
框架2(参见图3A和图3B)设置在打印机1的容纳部16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框架2(作为传送方向移动限制器和第二方向移动限制器的一个示例)支撑下面将会描述的头部保持器3、压板保持器4、接合构件5、移动机构6、驱动机构7、辊保持器8等等。头部保持器3、压板保持器4、接合构件5、移动机构6、驱动机构7和辊保持器8经由框架2而由外壳10(参见图1)支撑。框架2包括第一框架2A和第二框架2B。
如图3A和图3B所示,第一框架2A定形成类似于板。当从上方观察时,第一框架2A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大致矩形形状。第一框架2A的左部以大致曲柄形状弯曲。输出单元2C设置在第一框架2A的右端部附近,并且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第一框架2A的中心的后方。输出单元2C布置到本体盖1A的输出开口13的左边(参见图1和图2),并且布置到下面将会描述的头部保持器3和辊保持器8的右边。输出单元2C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板28,29。板28,29弯曲并且彼此相对,且在前后方向上二者之间具有空间。输出单元2C在传送方向上将被打印带引导到输出开口13,在被打印带中,被打印的层压带M和粘合带一体地彼此粘附。第一框架2A支撑下面将会描述的头部保持器3、驱动机构7、辊保持器8等等。
第二框架2B在左右方向上设置在第一框架2A的中心的右边。第二框架2B包括前板21和上板22。前板21在正交于前后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从第一框架2A的前端部向上延伸。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槽23形成在前板21的后表面中。下面将会描述的移动机构6的第二杆构件6B从其后侧适配在槽23中。
上板22从前板21的上端部的右端部向后延伸。上板22具有细长孔22A,22B,每个细长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细长孔22A,22B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邻地配置。每个细长孔22A,22B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穿过上板22。细长孔22A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线和细长孔22B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线位于相同直线上。细长孔22A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比细长孔22B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第二框架2B支撑下面将会描述的压板保持器4、接合构件5、移动机构6等等。
头部保持器3
头部保持器3支撑热头3B(参见图5A),用于在层压带M上施行打印。如图3A-4B所示,头部保持器3包括头部支撑件3A,头部支撑件3A紧固到框架2的第一框架2A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如图5A和图5B所示,热头3B设置在头部支撑件3A的前表面31上。热头3B是所谓的线性热头,其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以直线配置的许多加热元件。注意,出于易于理解的目的,图4A-5B省略了第二框架2B的图示。
如图5A和图5B所示,具有平板形状的下板36从头部支撑件3A的下端附近的位置向前延伸。下板36设置在热头3B下面。下板36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引导槽36A。当从上方观察时,引导槽36A具有U形形状。引导槽36A支撑下面将会描述的压板保持器4的下保持器部46,以使得下保持器部46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当从上方观察时,引导槽36A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线与细长孔22A和细长孔22B中的每个细长孔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线一致。
如图3A和图3B所示,向上突出的突出部3C设置在头部支撑件3A的上表面32的右端部上。突出部3C包括突起部32A和接合突起32B。突起部32A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接合突起32B与突起部32A的后端一体地形成。当从上方观察时,接合突起32B突出以便以弧形形状向后弯曲。如图7A所示,具有与上表面32的突出部3C相同形状的突出部3C(突起部32A和接合突起32B)从头部支撑件3A的右部的下表面(面对第一框架2A)向下突出。设置在头部支撑件3A的相应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两个接合突起32B下文将会共同称之为“一对突起部30B”。
辊保持器8
辊保持器8支撑能够利用下面将会描述的副辊5R夹压层压带M和粘合带的粘附辊8R。如图3A和图3B所示,辊保持器8布置在头部保持器3的右边。辊保持器8包括定形成类似于从框架2的第一框架2A向上延伸的四棱柱的支撑件81。支撑件81包括分别从支撑件8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向前延伸的延伸部。这些延伸部支撑粘附辊8R,以使得粘附辊8R能够旋转。粘附辊8R具有圆柱形形状。粘附辊8R的旋转中心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粘附辊8R布置在输出开口13中的相应板28,29的左端部的左边。
压板保持器4
压板保持器4支撑下面将会描述的压辊4R。压辊4R将层压带M和墨带按压到头部保持器3的热头3B上。如图4A-5B所示,压辊4R具有圆柱形形状。压辊4R的中心线4X在正交于传送方向(即,右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圆柱形支撑轴40分别从压辊4R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向上和向下突出。支撑轴40的中心线与压辊4R的中心线4X一致。
压板保持器4包括:上保持器部4A,其被构造成支撑压辊4R的上支撑轴40,以使得上支撑轴40能够旋转;下保持器部46,其被构造成支撑压辊4R的下支撑轴40,以使得下支撑轴40能够旋转。也即,压辊4R由上保持器部4A和下保持器部46可旋转地支撑。上保持器部4A定形成类似于在前后方向上细长且在正交于上下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板。每个向上突出的凸起41,42设置在上保持器部4A的上表面上。凸起41具有圆柱形形状并且设置在上保持器部4A的前端部上。凸起42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上保持器部4A的中心的后边。凸起42定形成类似于具有圆形通孔的柱体。凸起42的通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穿过上保持器部4A。压辊4R的上支撑轴40插入凸起42的通孔中。当从上方观察时,凸起42与压辊4R的支撑轴40同心。上保持器部4A的后端部具有向前凹陷的凹陷部43。
如图3A和图3B所示,上保持器部4A的凸起41从下方插入形成在第二框架2B的上板22中的细长孔22A中。上保持器部4A的凸起42从下方插入形成在第二框架2B的上板22中的细长孔22B中。随着凸起41,42沿着相应的细长孔22A,22B移动,上保持器部4A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也即,框架2限制压板保持器4的移动,以使得压板保持器4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如图5B所示,下保持器部46具有柱形形状,并且能够沿着形成在设置于头部支撑件3A上的下板36中的引导槽36A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图3A、图4A、图5A、图6A、图7A和图8A(下文可以称之为“图3A-8A”)图示在凸起41,42移动到相应的细长孔22A,22B的前端部的情况下压板保持器4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由压板保持器4支撑的压辊4R位于头部保持器3的前边,且在压辊4R与头部保持器3之间具有空间。下文,该状态下压板保持器4的位置将会称之为“分离位置”。如图4A所示,当压板保持器4位于分离位置时,形成在上保持器部4A中的凹陷部43位于头部保持器3的突起部32A的前边,且在凹陷部43与突起部32A之间具有空间。
图3B、图4B、图5B、图6B、图7B和图8B(下文可以称之为“图3B-8B”)图示在凸起41,42移动到相应的细长孔22A,22B的后端部的情况下压板保持器4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由压板保持器4支撑的压辊4R位于头部保持器3的热头3B附近和前边(参见图5A和图5B)。下文,该状态下压板保持器4的位置将会称之为“按压位置”。当压板保持器4位于按压位置时,压辊4R能够将层压带M和墨带压靠在热头3B上。如图4B所示,当压板保持器4位于按压位置时,上保持器部4A的凹陷部43从其前侧与头部保持器3的突起部32A接合。在凹陷部43与突起部32A接合的状态下,突起部32A的右端表面与凹陷部43的右端表面,即,面向左的凹陷部43的表面接触。突起部32A的左端表面与凹陷部43的左端表面,即,面向右的凹陷部43的表面接触。
接合构件5
接合构件5响应于压板保持器4的移动而与头部保持器3接合。如图5A和图5B所示,接合构件5包括支撑件5A、接合爪5B、侧板5C、臂5D和第二销56。支撑件5A在上下方向上分别设置在压辊4R的相对端部的上侧和下侧。也即,支撑件5A成对地设置。每个支撑件5A定形成类似于在正交于上下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板。每个支撑件5A具有支撑轴40中的对应一个支撑轴插入其中的通孔。上支撑件5A布置在压板保持器4的上保持器部4A下方,而下支撑件5A布置在下保持器部46下方。上支撑件5A在上下方向上被夹压在上保持器部4A与压辊4R之间。每个接合爪5B设置在支撑件5A中的对应一个支撑件的一个端部上。侧板5C在上下方向上连接在相应支撑件5A的另一端部之间。
压辊4R的上支撑轴40向上延伸通过上支撑件5A的通孔,并且插入上保持器部4A的凸起42的通孔中。压辊4R的下支撑轴40向下延伸穿过下支撑件5A的通孔。如图3A和图3B所示,响应于压板保持器4在分离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的移动,一对支撑件5A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如图5A和图5B所示,支撑件5A由压辊4R的相应支撑轴40可枢转地支撑。利用该构造,接合构件5由压辊4R可枢转地支撑。换言之,接合构件5由压板保持器4可枢转地支撑。沿着接合构件5的枢转中心延伸的线段下文将会称之为“枢转中心线5X”。枢转中心线5X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枢转中心线5X与压板保持器4的支撑轴40的中心线4X位于相同直线上。图3A-8A图示当从上方观察时接合构件5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最多的状态。该状态下接合构件5的位置下文将会称之为“脱离位置”。图3B-8B图示当从上方观察时接合构件5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最多的状态。该状态下接合构件5的位置下文将会称之为“接合位置”。
如图5A所示,接合爪5B包括:爪51,其设置在上支撑件5A的一侧端部上;和爪52,其设置在下支撑件5A的一侧端部上。也即,接合爪5B包括一对爪51,52。爪51在上下方向上布置在压辊4R的上侧。爪52在上下方向上布置在压辊4R的下侧。爪51,52下文将会称之为“一对爪53”。如图3A-8A所示,在压板保持器4位于分离位置并且接合构件5位于脱离位置的状态下,爪53不与相应突起部30B接合。也即,接合爪5B与头部保持器3分离并且不与头部保持器3的相应接合突起32B接合。如图3B-8B所示,在压板保持器4位于按压位置并且接合构件5位于接合位置的状态下,爪53与相应突起部30B接合。也即,接合爪5B与头部保持器3的相应接合突起32B接合。
如图5A和图5B所示,一对支撑件5A支撑副辊5R,以使得副辊5R能够旋转。副辊5R具有圆柱形形状。圆柱形支撑轴50分别从副辊5R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向外突出。副辊5R的旋转中心沿着支撑轴50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副辊5R与粘附辊8R平行。如图5B所示,在压板保持器4位于按压位置并且接合构件5位于接合位置的状态下,副辊5R布置在压辊4R的右边,换言之,副辊5R在传送方向上布置在压辊4R的下游,并且副辊5R与粘附辊8R的前表面接触。利用该构造,层压带M和粘合带被夹压在副辊5R与粘附辊8R之间,并且粘合带粘附到被打印的层压带M。当压辊4R和副辊5R旋转时,其中粘合带粘附到被打印的层压带M的被打印带在传送方向上被传送。如图5A所示,在压板保持器4位于分离位置并且接合构件5位于脱离位置的状态下,副辊5R与粘附辊8R的前表面分离。
如图5A和图5B所示,臂5D设置在侧板5C的前边。如图6A所示,臂5D包括板55A,55B和第二销56。每个板55A,55B在正交于侧板5C的方向上延伸。第二销56设置在位于与侧板5C相对的侧的相应板55A,55B的远端部之间。第二销56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与下面将会描述的移动机构6的第二接合孔64接合(参见图5A和图5B)。
移动机构6
响应于顶盖1B的打开和闭合,移动机构6使压板保持器4在分离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并且使接合构件5在脱离位置与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如图6A和图6B所示,移动机构6布置在第二框架2B的前板21的后侧,并且在头部保持器3、压板保持器4和接合构件5的前侧。移动机构6包括第一杆构件6A和第二杆构件6B(作为移动构件的一个示例)。
第一杆构件6A包括细长的板61,62。板61的下端部和板62的上端部一体地彼此连接。每个板61,62大致在上下方向上从板61的上端部延伸到板62的下端部。通孔形成在板61,62中,以便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穿过彼此连接的板61,62的部分。从第二框架2B的前板21向后突出的轴60插入形成在板61,62中的通孔中。第一杆构件6A通过从第二框架2B突出的轴60而在其中心部处、在第一杆构件6A延伸的方向上被可枢转地支撑。图3A-8A图示当从上方观察时第一杆构件6A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最多的状态。图3B-8B图示当从上方观察时第一杆构件6A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最多的状态。当从前侧观察时,安装在轴60上的未图示的扭转弹簧在顺时针方向上推动第一杆构件6A。
接触部61A设置在第一杆构件6A的板61的上端部上。接触部61A在相对于板61延伸的方向向左倾斜的方向上延伸。接触部61A能够与闭合状态下的顶盖1B的下压部17接触。如图5A和图5B所示,向前突出的圆柱形第一销62A设置在第一杆构件6A的板62的下端部的前表面上。第一销62A从后侧插入形成在下面将会描述的第二杆构件6B中的第一接合孔63中。
如图5A和图5B所示,第二杆构件6B定形成类似于在正交于前后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板。第二杆构件6B的纵向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如图3A和图3B所示,第二杆构件6B从后侧适配在设置于第二框架2B的前板21的后表面上的槽23中。第二杆构件6B被支撑成能够沿着槽23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也即,第二杆构件6B能够在传送方向上移动。框架2限制第二杆构件6B的移动,以使得第二杆构件6B能够在传送方向上移动。图3A-8A图示第二杆构件6B在左方向上移动最远的状态。图3B-8B图示第二杆构件6B在右方向上移动最远的状态。图3A-8A中图示的移动机构6的位置下文将会称之为“非作用位置”(作为移动构件的第一移动位置的一个示例)。图3B-8B中图示的移动机构6的位置下文将会称之为“作用位置”(作为移动构件的第二移动位置的一个示例)。移动机构6能够在非作用位置与作用位置之间移动。安装在轴60上的未图示的扭转弹簧推动移动机构6,以使得移动机构6保持在非作用位置。
如图5A和图5B所示,第一接合孔63形成在第二杆构件6B的左端部中。第一接合孔63在上下方向上细长,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穿过第二杆构件6B而形成。第一杆构件6A的第一销62A从其后侧朝向其前侧插入第一接合孔63中。结果,第一销62A与第一接合孔63接合。向后延伸的延伸部62B设置在第二杆构件6B的右端部的后表面上。第二接合孔64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穿过延伸部62B。设置在接合构件5的臂5D上的第二销56插入第二接合孔64中。结果,第二销56与第二接合孔64接合。也即,接合构件5连接到第二杆构件6B,以便相对于第二杆构件6B能够绕着第二销56的中心轴线(作为第二枢转轴线的一个示例)枢转。注意,枢转中心线5X延伸穿过的接合构件5上的点(作为接合构件上的第一点的一个示例)和第二销56的中心轴线延伸穿过的接合构件5上的点(作为接合构件上的第二点的一个示例)以预定距离彼此间隔开。也即,接合构件5相对于压板保持器4绕其枢转的枢转中心线5X和接合构件5相对于第二杆构件6B绕其枢转的第二销56的中心轴线彼此平行并且以预定距离彼此间隔开。
驱动机构7
驱动机构7驱动压辊4R和副辊5R并使之旋转,以在传送方向上传送层压带M、墨带和粘合带。如图3A-4B所示,驱动机构7包括马达7A和包括多个齿轮的齿轮机构7B。齿轮机构7B将马达7A所产生的旋转驱动力传输到压辊4R和副辊5R。
如图7A和图7B所示,齿轮机构7B包括第二齿轮72、第三齿轮73和包括四个齿轮的齿轮系71。马达7A和齿轮系71设置在框架2的第一框架2A上。出于易于理解的目的,图7A和图7B省略了第一框架2A的图示。齿轮系71的齿轮在左右方向上配置。齿轮系71的齿轮中的每两个相邻的齿轮彼此接合。齿轮系71的最左边齿轮与设置在马达7A的旋转轴上的驱动齿轮70接合。齿轮系71的最右边齿轮将会称之为“第一齿轮71A”。第二齿轮72连接到压辊4R的支撑轴40(例如,参见图5A和图5B)。第三齿轮73连接到副辊5R的支撑轴50(例如,参见图5A和图5B)。在彼此接合的同时,第二齿轮72和第三齿轮73响应于压板保持器4和接合构件5的移动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并且响应于接合构件5的枢转移动而移动。
如图7A所示,在压板保持器4位于分离位置并且接合构件5位于脱离位置的状态下,第一齿轮71A与第二齿轮72分离。也即,第一齿轮71A和第二齿轮72彼此不接合,并且马达7A所产生的旋转驱动力不传输到压辊4R和副辊5R。对比之下,如图7B所示,在压板保持器4位于按压位置并且接合构件5位于接合位置的状态下,第二齿轮72位于第一齿轮71A附近并且与第一齿轮71A接合。在该情况下,马达7A所产生的旋转驱动力传输到压辊4R和副辊5R,从而压辊4R和副辊5R旋转。
当顶盖1B闭合时的操作
如图2所示,当顶盖1B在打开状态下时,移动机构6位于非作用位置(参见图3A-8A),并且第一杆构件6A的接触部61A从容纳部16向上突出。当移动机构6位于非作用位置时,压板保持器4位于分离位置,并且接合构件5位于脱离位置(参见图3A-8A)。在该状态下,如图3A-8A所示,压辊4R与头部保持器3分离。上保持器部4A的凹陷部43不与头部保持器3的突起部32A接合,并且接合爪5B不与头部保持器3的相应接合突起32B接合。
如图8A所示,当从上方观察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穿过作为接合构件5的枢转中心的枢转中心线5X上的点(如,接合构件5的枢转中心线5X上的点)的假想直线被定义为“第一假想线G1”。当从上方观察位于脱离位置的接合构件5时,延伸穿过枢转中心线5X和接合构件5的第二销56的中心轴线上的点(如,接合构件5的第二销56的中心轴线上的点)的假想直线被定义为“第二假想线G2”。接合构件5的臂5D沿着第二假想线G2在左前方向上从侧板5C朝向移动机构6的第二杆构件6B对角地延伸。换言之,臂5D在相对于前方向向左倾斜的方向上延伸。例如,第一假想线G1与第二假想线G2之间的角约为50度。
在顶盖1B从打开状态(参见图2)切换到闭合状态(参见图1)的过程中,顶盖1B的下压部17接触第一杆构件6A的接触部61A。由于接触部61A朝向左上侧延伸,所以,向左的按压力从顶盖1B施加于接触部61A。如图5A和图5B所示,抵抗安装在轴60上的未图示的扭转弹簧的推动力,第一杆构件6A在接触部61A向左移动(图5A到图5B)的方向上绕着轴60枢转。响应于第一杆构件6A的枢转移动,第一杆构件6A的第一销62A在右方向(即,传送方向)上移动。当第一销62A移动时,向右的力经由与第一销62A接合的第一接合孔63作用在第二杆构件6B上。第二杆构件6B沿着形成在框架2的第二框架2B中的槽23在右方向(即,传送方向)上移动(参见图3A和图3B)。该移动使移动机构6从非作用位置移动到作用位置(图5A到图5B)。也即,连同顶盖1B从打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一起,第二杆构件6B从非作用位置移动到作用位置。在该移动中,第一杆构件6A的接触部61A向左旋转,从而进入形成在顶盖1B的下压部17与抬升部18之间的空间中。
当第二杆构件6B在右方向上移动时,延伸部62B的第二接合孔64的位置在右方向(即,传送方向)上移动。当第二接合孔64移动时,与第二接合孔64接合的第二销56也向右移动。沿着第二假想线G2指向右后侧的力作用在连接到第二销56的臂5D上,臂5D沿着第二假想线G2延伸。也即,当第二杆构件6B从非作用位置移动到作用位置时,第二杆构件6B将含有向后分量的力施加于接合构件5。从第二杆构件6B施加于接合构件5的力基于当第二杆构件6B沿着形成在框架2中的槽23在传送方向上移动时从框架2施加于第二杆构件6B的力。
响应于对应于作用在臂5D上的力的向右分量的力,当从上面观察时,接合构件5在逆时针方向上绕着枢转中心线5X枢转。也即,接合构件5相对于压板保持器4绕着枢转中心线5X枢转。同时,当从上面观察时,接合构件5相对于第二杆构件6B在逆时针方向上绕着第二销56枢转。结果,接合构件5从脱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图5A到图5B)。如图8B所示,第一假想线G1与第二假想线G2之间的角逐渐减小,并且第一假想线G1和第二假想线G2最后彼此一致。也即,第一假想线G1与第二假想线G2之间的角变成零度。也即,当第二杆构件6B位于作用位置时第一假想线G1与第二假想线G2之间的角比当第二杆构件6B位于非作用位置时第一假想线G1与第二假想线G2之间的角小。
响应于对应于作用在臂5D上的力的向后分量的力,接合构件5经由支撑轴40向后按压压板保持器4。也即,当第二杆构件6B从非作用位置移动到作用位置时,接合构件5将含有向后分量的力施加于压板保持器4。结果,如图3A、图3B、图5A和图5B所示,上保持器部4A沿着上板22的细长孔22A,22B向后移动,而下保持器部46沿着引导槽36A向后移动。因而如所描述的,压板保持器4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由压板保持器4支撑的压辊4R位于头部保持器3的热头3B的后边和附近。在盒9安装在容纳部16中的状态下,层压带M和墨带被夹压在压辊4R与热头3B之间。由接合构件5支撑的副辊5R位于粘附辊8R的前边和附近。在盒9安装在容纳部16中的状态下,层压带M和粘合带被夹压在副辊5R与粘附辊8R之间,并且副辊5R将粘合带粘附到层压带M。
如图4所示,当压板保持器4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时,上保持器部4A的凹陷部43与头部保持器3的突起部32A接合(图4A到图4B)。如图5A和图5B所示,当连同压板保持器4的移动一起接合构件5从脱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时,接合爪5B从其右侧移动到头部保持器3的相应接合突起32B并且与相应接合突起32B的后端部接合(图5A到图4B)。
当驱动机构7的马达7A旋转时,旋转驱动力经由齿轮机构7B传输到压辊4R和副辊5R。当压辊4R旋转时,夹压在压辊4R与热头3B之间的层压带M和墨带在传送方向上被传送。同时,加热热头3B以将墨带的墨转印到层压带M。而且,副辊5R的旋转在传送方向上传送夹压在副辊5R与粘附辊8R之间的层压带M和粘合带。其中粘合带粘附到被打印的层压带的被打印带经由输出单元2C穿过输出开口13排出。
当顶盖1B打开时的操作
当顶盖1B从闭合状态(参见图1)切换到打开状态(参见图2)时,顶盖1B的抬升部18使第一杆构件6A的接触部61A向上移动。第一杆构件6A在使得接触部61A向右移动的方向上绕着轴60旋转。在该旋转中,安装在轴60上的未图示的扭转弹簧的推动力在推动力辅助第一杆构件6A旋转的方向上作用。第一杆构件6A的旋转使第二杆构件6B向左移动。结果,移动机构6从作用位置移动到非作用位置(图5B到图5A)。在顶盖1B打开的中间,第一杆构件6A的接触部61A从抬升部18的右端向右分离。
当第二杆构件6B向左移动时,与第二接合孔64接合的第二销56也向左移动。当第二销56移动时,接合构件5绕着枢转中心线5X枢转。结果,接合构件5从接合位置移回到脱离位置(图5B到图5A)。当接合构件5从接合位置移动到脱离位置时,上保持器部4A沿着形成在上板22中的细长孔22A,22B向前移动。下保持器部46沿着引导槽36A向前移动。结果,压板保持器4从按压位置移回到分离位置(图5B到图5A)。
效果
当压板保持器4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时,打印机1的移动机构6使接合构件5从脱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也即,当压板保持器4位于按压位置时,接合构件5与头部保持器3接合。该构造稳定压辊4R相对于热头3B的位置。移动机构6能够使压板保持器4和接合构件5两者都移动。该构造使用户能够容易地施行用于建立打印机1的可打印状态的操作。
接合构件5从脱离位置枢转到接合位置,以使接合爪5B与头部保持器3的相应接合突起32B接合。该构造容易地使接合构件5与头部保持器3接合,从而使得可以稳定压辊4R相对于热头3B的位置。接合爪5B从其后侧与相应接合突起32B的后端部接触并与之接合。因而,即使在力在远离热头3B的方向上作用在压板保持器4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可靠地保持压辊4R靠近热头3B的状态。
压板保持器4的支撑轴40的中心线4X和接合构件5的枢转中心线5X位于相同直线上。也即,压辊4R的旋转中心(即,中心线4X)和接合构件5的枢转中心(即,枢转中心线5X)位于相同直线上。该构造减少布置压板保持器4和接合构件5的空间,从而导致打印机1的尺寸减小。接合构件5的枢转中心(即,枢转中心线5X)的位置与压辊4R的旋转中心(即,中心线4X)相同,从而使接合构件5可以稳定地保持压辊4R相对于头部保持器3的位置。这进一步稳定压辊4R相对于热头3B的位置。
接合爪5B包括一对爪53。爪53与设置在头部保持器3的头部支撑件3A的相应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相应突起部30B接合。也即,接合构件5在压辊4R的上部和下部处与头部保持器3接合。因而,打印机1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均匀地保持压辊4R相对于热头3B的位置。这使得可以精确地稳定压辊4R相对于热头3B的位置。
副辊5R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压辊4R的下游,并且被构造成,将粘合带粘附到层压带M并传送粘合带和层压带M。这里,副辊5R由接合构件5可旋转地支撑。也即,打印机1使用接合构件5作为用于支撑副辊5R的构造。因此,可以减小布置副辊5R的空间,从而导致打印机1的尺寸减小。
当压板保持器4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时,上保持器部4A的凹陷部43从其前侧移动到头部保持器3的突起部32A并且与之接合。该构造可以将压辊4R相对于热头3B的位置保持为常规位置。突起部32A的右端表面接触凹陷部43的右端表面,并且突起部32A的左端表面接触凹陷部43的左端表面。在该情况下,在层压带M在传送方向上被传送的过程中,头部保持器3的突起部32A可以在传送方向上接收作用在压板保持器4上的力。这稳定在传送方向上压辊4R相对于热头3B的位置关系。
当顶盖1B从打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时,移动机构6从非作用位置移动到作用位置。移动机构6的移动使压板保持器4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并且使接合构件5从脱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该构造稳定响应于用于闭合顶盖1B的操作的压辊4R相对于热头3B的位置。
当移动机构6从非作用位置移动到作用位置时,接合构件5从脱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并且压板保持器4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移动机构6具有简单构造,其中,移动机构6由第一杆构件6A和第二杆构件6B构成,使得可以同时移动压板保持器4和接合构件5。当移动机构6移动时,第一假想线G1与第二假想线G2之间的角逐渐减小并且最后变成零度。注意,当移动机构6使压板保持器4和接合构件5移动时第二杆构件6B所接收的反作用力对应于沿着第二假想线G2作用的力在正交于第一假想线G1的方向上的分量。也即,反作用力随着第一假想线G1与第二假想线G2之间的角的减小而减小。因而,打印机1减少使接合构件5和压板保持器4移动所需的力。由此,在简化移动机构6的构造的情况下,可以使接合构件5和压板保持器4适当地移动。
修改例
虽然上面已描述了实施例,但是,要理解,该公开不限于图示实施例的细节,而是可以在不偏离该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具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各种改变和修改。打印机1的打印类型不限于热转印型,而可以是热型,其中,热头3B加热热纸片以施行显色。压板保持器4能够移动的方向可以不是前后方向,而可以是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向。在上述实施例中,接合构件5的支撑件5A由压辊4R的相应支撑轴40可枢转地支撑。对比之下,接合构件5的支撑件5A可以由压辊4可枢转地支撑。压板保持器4的支撑轴40的中心线4X和接合构件5的枢转中心线5X可以不彼此一致。用于可枢转地支撑接合构件5的支撑件可以设置在与压板保持器4的支撑轴40的中心线4X不同的位置。
接合构件5的爪53相对于头部保持器3的相应突起部30B的接合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方式。例如,可以在头部保持器3的相应突起部30B的右端部中形成槽。接合构件5的爪53可以通过从其右侧适配在相应突起部30B的槽中而适配在相应突起部30B上。接合构件5可以仅包括爪53中的一个爪(爪51或爪52)。头部保持器3可以仅包括接合突起32B中的一个接合突起,其对应于爪53中的一个爪。
副辊5R可以由压板保持器4支撑,而不是由接合构件5支撑。当压板保持器4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时,副辊5R可以从其前侧朝向粘附辊8R移动,以与粘附辊8R一起夹压层压带M和粘合带。打印机1可以不包括副辊5R。例如,在盒9容纳在容纳部16中的状态下,盒9可以包括对应于副辊5R且与粘附辊8R相对的辊。
在上保持器部4A的凹陷部43与头部保持器3的突起部32A接合的状态下,仅突起部32A的右端表面可以接触凹陷部43的右端表面,或者,仅突起部32A的左端表面可以接触凹陷部43的左端表面。打印机1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在压板保持器4的后端部处设置朝向头部保持器3突出的突起部,并且在头部保持器3的突出部3C的前端部中形成远离压板保持器4凹陷的凹陷部。在该情况下,当压板保持器4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时,压板保持器4的突起部可以与头部保持器3的凹陷部接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顶盖1B切换到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杆构件6A与顶盖1B接触,并且移动机构6从非作用位置移动到作用位置。对比之下,用于打开和闭合顶盖1B的操作和移动机构6的移动可以不彼此相关。例如,第一杆构件6A可以由用户手动操作。第一杆构件6A的手动操作可使移动机构6在非作用位置与作用位置之间移动。
盒9是使用层压带的带盒,但也可以是不使用层压带的带盒,诸如,使用墨带在基底带上施行打印的带盒,以及使用热基底带的带盒。在该情况下,基底带是打印介质的一个示例。
关联
每个支撑轴50是支撑轴的一个示例。每个支撑件5A是支撑件的一个示例。上下方向是第一方向的一个示例。前后方向是第二方向的一个示例。
Claims (17)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含:
头部保持器,所述头部保持器被构造成支撑热头,所述热头被构造成在打印介质上施行打印;
压板保持器,所述压板保持器被构造成支撑压辊,以使得所述压辊能够绕着支撑轴旋转,所述支撑轴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于在打印期间所述打印介质被传送的传送方向,所述压辊被构造成朝向所述热头按压所述打印介质,所述压板保持器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并且与所述传送方向相交;
接合构件,所述接合构件由所述压板保持器和所述压辊中的一个可移动地支撑,并且能够与所述头部保持器接合并且能够从所述头部保持器移除;以及
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被构造成使所述压板保持器和所述接合构件移动,并且被构造成,连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使所述压板保持器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按压位置一起,使所述接合构件从脱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在所述分离位置,所述压辊与所述头部保持器分离,在所述按压位置,所述压辊将所述打印介质压靠在所述热头上,在所述脱离位置,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头部保持器分离并且不与所述头部保持器接合,在所述接合位置,所述接合构件位于所述头部保持器处并且与所述头部保持器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接合构件包含: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所述压板保持器和所述压辊中的一个可枢转地支撑;和
接合爪,所述接合爪能够与设置在所述头部保持器上的接合突起接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接合构件的枢转轴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枢转轴线和所述支撑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线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接合爪包含分别设置于所述压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侧的一对爪,并且
其中,所述接合突起包含一对突起部,以分别与所述一对爪接合。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接合构件支撑副辊,以使得所述副辊能够旋转,并且
其中,在所述接合构件位于所述接合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副辊能够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压辊的下游的位置传送所述打印介质。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压板保持器包含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从按压位置侧朝向分离位置侧凹陷的凹陷部,
其中,所述头部保持器包含突起部,在所述压板保持器位于所述按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陷部接合,并且
其中,所述凹陷部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包含上游壁和下游壁,并且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陷部接合的状态下,所述上游壁和所述下游壁中的至少一个接触所述突起部。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中能够安装存储所述打印介质的盒;和
顶盖,所述顶盖能够在所述容纳部被打开的打开状态与所述容纳部被闭合的闭合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被构造成,连同所述顶盖从所述打开状态切换到所述闭合状态一起,使所述压板保持器从所述分离位置移动到所述按压位置,并且使所述接合构件从所述脱离位置移动到所述接合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包含:
第一杆构件,所述第一杆构件包含(i)第一端部、(ii)第二端部和(iii)中心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顶盖接触的接触部,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销,所述中心部由所述框架支撑,以使得所述第一杆构件能够枢转;及
第二杆构件,所述第二杆构件包含(a)第一接合孔和(b)延伸部,所述第一销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接合孔,并且所述第一销与所述第一接合孔接合,所述延伸部包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接合孔,所述第二杆构件由所述框架支撑,以便能够在所述传送方向和与所述传送方向反向的方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压板保持器由所述框架支撑,以便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接合构件包含:
臂,所述臂相对于所述框架被可枢转地支撑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被可移动地支撑,并且所述臂从支撑件朝向所述第二杆构件延伸,所述支撑件由所述压板保持器和所述压辊中的一个可枢转地支撑;及
第二销,所述第二销被设置在所述臂的远端部上,能够与所述第二接合孔接合,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销被构造成,当所述顶盖从所述打开状态切换到所述闭合状态时,通过所述顶盖压靠在所述第一杆构件的所述接触部上所引起的所述第一杆构件的枢转移动,而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第二杆构件被构造成通过所述第一销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移动而经由所述第一接合孔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第二销被构造成通过所述第二杆构件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移动而经由所述第二接合孔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移动,并且
其中,当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第二销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移动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假想线和延伸穿过所述接合构件的枢转轴线上的点并穿过所述第二销的中心轴线上的点的第二假想线之间的角减小,所述接合构件从所述脱离位置移动到所述接合位置,并且所述压板保持器从所述分离位置移动到所述按压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压板保持器能够相对于所述头部保持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接合构件经由轴而由所述压板保持器支撑,以便相对于所述压板保持器能够绕着延伸穿过所述接合构件上的第一点的第一枢转轴线枢转,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包含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能够在第一移动位置与第二移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移动位置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移动位置的下游,
其中,所述接合构件连接到所述移动构件,以便能够绕着延伸穿过所述接合构件上的第二点的第二枢转轴线枢转,所述第二点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点的位置不同,并且
其中,连同所述移动构件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从所述第一移动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移动位置一起,所述压板保持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接合构件被构造成,连同所述移动构件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从所述第一移动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移动位置一起,相对于所述压板保持器和所述移动构件两者枢转。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被构造成紧固所述头部保持器的框架,
其中,所述框架包含传送方向移动限制器,所述传送方向移动限制器被构造成限制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以使得所述移动构件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在所述第一移动位置与所述第二移动位置之间移动。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被构造成紧固所述头部保持器的框架,
其中,所述框架包含第二方向移动限制器,所述第二方向移动限制器被构造成限制所述压板保持器的移动,以使得所述压板保持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接合构件被构造成,当所述移动构件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从所述第一移动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移动位置时,将含有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分量的力施加于所述压板保持器。
14.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移动构件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从所述第一移动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移动位置时,所述传送方向移动限制器将含有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分量的力施加于所述移动构件,并且所述移动构件将含有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分量的力施加于所述接合构件。
15.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和所述支撑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线上。
16.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移动构件位于所述第二移动位置时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第一假想线与延伸穿过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的第二假想线之间的角比当所述移动构件位于所述第一移动位置时所述第一假想线与所述第二假想线之间的角小。
17.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中能够安装存储所述打印介质的盒;和
顶盖,所述顶盖能够在所述容纳部被打开的打开状态与所述容纳部被闭合的闭合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移动构件被构造成,连同所述顶盖从所述打开状态切换到所述闭合状态一起,从所述第一移动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移动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34458 | 2018-02-28 | ||
JP2018034458A JP6863316B2 (ja) | 2018-02-28 | 2018-02-28 | 印刷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02958A true CN110202958A (zh) | 2019-09-06 |
CN110202958B CN110202958B (zh) | 2022-04-05 |
Family
ID=67683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89880.5A Active CN110202958B (zh) | 2018-02-28 | 2018-12-25 | 打印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89541B2 (zh) |
JP (1) | JP6863316B2 (zh) |
CN (1) | CN110202958B (zh)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97670A (ja) * | 1987-10-09 | 1989-04-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感熱記録装置 |
JPH06286263A (ja) * | 1993-03-31 | 1994-10-11 | New Oji Paper Co Ltd | プリンタ |
US5366302A (en) * | 1991-07-25 | 1994-11-22 | Kanzaki Seishi Co., Ltd. | Thermal printer |
JPH10129023A (ja) * | 1996-11-05 | 1998-05-19 | Casio Comput Co Ltd | 印刷装置 |
JP2000118060A (ja) * | 1998-10-14 | 2000-04-25 | Star Micronics Co Ltd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US6061076A (en) * | 1997-04-09 | 2000-05-09 |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 Thermal recorder with means for improved alignment of thermal head bar and platen roller |
US20050243157A1 (en) * | 2004-04-28 | 2005-11-03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sublimation printer |
CN102189813A (zh) * | 2010-02-02 | 2011-09-21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打印机 |
JP2012006209A (ja) * | 2010-06-23 | 2012-01-12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印字装置 |
US8436880B2 (en) * | 2010-02-10 | 2013-05-07 |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 Thermal printer |
US8553058B2 (en) * | 2012-01-09 | 2013-10-08 | Hiti Digital, Inc. | Pressure adjusting mechanism for adjusting pressure of a thermal print head and thermal sublimation printer therewith |
CN205255763U (zh) * | 2014-12-25 | 2016-05-25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
CN106364170A (zh) * | 2015-07-24 | 2017-02-0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能够提供提高的用于输送打印介质的输送性能的打印机 |
CN106536206A (zh) * | 2014-07-29 | 2017-03-22 | 京瓷株式会社 | 热敏头以及热敏打印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100381A (ja) * | 2006-10-17 | 2008-05-01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
2018
- 2018-02-28 JP JP2018034458A patent/JP6863316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2-25 CN CN201811589880.5A patent/CN110202958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28 US US16/234,882 patent/US1058954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97670A (ja) * | 1987-10-09 | 1989-04-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感熱記録装置 |
US5366302A (en) * | 1991-07-25 | 1994-11-22 | Kanzaki Seishi Co., Ltd. | Thermal printer |
JPH06286263A (ja) * | 1993-03-31 | 1994-10-11 | New Oji Paper Co Ltd | プリンタ |
JPH10129023A (ja) * | 1996-11-05 | 1998-05-19 | Casio Comput Co Ltd | 印刷装置 |
US6061076A (en) * | 1997-04-09 | 2000-05-09 |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 Thermal recorder with means for improved alignment of thermal head bar and platen roller |
JP2000118060A (ja) * | 1998-10-14 | 2000-04-25 | Star Micronics Co Ltd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US20050243157A1 (en) * | 2004-04-28 | 2005-11-03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sublimation printer |
CN102189813A (zh) * | 2010-02-02 | 2011-09-21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打印机 |
US8436880B2 (en) * | 2010-02-10 | 2013-05-07 |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 Thermal printer |
JP2012006209A (ja) * | 2010-06-23 | 2012-01-12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印字装置 |
US8553058B2 (en) * | 2012-01-09 | 2013-10-08 | Hiti Digital, Inc. | Pressure adjusting mechanism for adjusting pressure of a thermal print head and thermal sublimation printer therewith |
CN106536206A (zh) * | 2014-07-29 | 2017-03-22 | 京瓷株式会社 | 热敏头以及热敏打印机 |
CN205255763U (zh) * | 2014-12-25 | 2016-05-25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
CN106364170A (zh) * | 2015-07-24 | 2017-02-0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能够提供提高的用于输送打印介质的输送性能的打印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02958B (zh) | 2022-04-05 |
US10589541B2 (en) | 2020-03-17 |
JP6863316B2 (ja) | 2021-04-21 |
JP2019147337A (ja) | 2019-09-05 |
US20190263140A1 (en) | 2019-08-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07560B (zh) | 图像记录装置 | |
CN102328833B (zh) | 介质收纳盒、记录装置 | |
CN105313507B (zh) | 用于形成自层压式打印标签的带式打印机、带盒和墨带 | |
JP4075325B2 (ja) | テープ印刷装置のテープ切断機構 | |
CN105873768B (zh) | 打印机 | |
TW201615440A (zh) | 印字單元及熱列印機 | |
US20220176718A1 (en) | Cutting device including cutter lever for moving cutter blade, and cutter cradle lever for moving both cutter blade and cutter cradle | |
CN110202958A (zh) | 打印机 | |
JP3907535B2 (ja) | 印刷装置および用紙カートリッジ | |
JP3912116B2 (ja) | 付箋紙供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付箋紙プリンタ | |
CN105848910B (zh) | 打印机 | |
JP3755462B2 (ja) | 付箋紙供給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付箋紙プリンタ | |
CN105873767B (zh) | 打印机 | |
US20190077170A1 (en) | Label printer | |
US8624947B2 (en) | Printer | |
JP2003285501A (ja) | 印刷装置 | |
JP5754222B2 (ja) | 印刷装置 | |
JP6863315B2 (ja) | 印刷装置 | |
US20190001714A1 (en) | Label Medium and Cassette | |
US11654701B2 (en) | Cutting device including first lever and second lever for moving cutter blade and cutter cradle to perform cutting operation with respect to cut target | |
JP3334516B2 (ja) | インクフィルムカセットおよびインクフィルムカセットに用いられるリール | |
US12083810B2 (en) | Printing device including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onfigured to switch rotation speed of platen roller in association with attachment of cassette | |
JP3770123B2 (ja) | 付箋紙ホルダ | |
JP4451524B2 (ja) | ライ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
JP4258442B2 (ja) | インク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