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8770A - 可变形玩具车 - Google Patents

可变形玩具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8770A
CN110198770A CN201880008121.7A CN201880008121A CN110198770A CN 110198770 A CN110198770 A CN 110198770A CN 201880008121 A CN201880008121 A CN 201880008121A CN 110198770 A CN110198770 A CN 1101987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y vehicle
fixed frame
transformable toy
arm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81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98770B (zh
Inventor
全寅天
金炫东
柳在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tish Industry
Original Assignee
British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tish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British Industry
Publication of CN110198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8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98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8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17/00Toy vehicles, e.g. with self-drive; ; Cranes, winches or the like;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3H17/26Details; 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00Dolls
    • A63H3/04Dolls with deformable framewor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00Dolls
    • A63H3/36Details; Accessories
    • A63H3/50Frames, stands, or wheels for dolls or toy ani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3/00Other to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3/00Other toys
    • A63H33/003Convertible toys, e.g. robots convertible into rockets or vehicles convertible into plan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变形玩具车,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变形玩具车能够在汽车形状的第一模式与机器人形状的第二模式之间变形,其包括固定框架、操作框架和第一触发器,其中,操作框架连接到所述固定框架的后侧并且形成为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相对于地面平行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模式中相对于地面垂直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并且第一触发器连接到所述操作框架的后侧并且形成为在锁定状态下将所述操作框架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在解除状态中使所述操作框架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触发器激活为所述解除状态使得所述操作框架移动到第二位置。

Description

可变形玩具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变形玩具车,更详细地,涉及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通过碰撞而自动变形为机器人的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
背景技术
变形玩具具有由机器人形状或汽车形状等构成的各种玩具本体,并且通过组装其而变形为机器人或玩具车。因为这种变形玩具通过一种玩具来表现出多种模样,因此具有使得孩子们能够在亲自组装玩具的同时通过其变形来享受多种玩法的优点。
作为一示例,KR10-1327305B1公开了如下的可变形玩具车,即,该可变形玩具车涉及如果在玩具车的行驶过程中有任意卡片附接到其上时,自动变形形态以使得该卡片能够被翻看。
在KR10-1327305B1的情况下,因为一个汽车变形为一个机器人,因此无法用一个汽车实现多种形态的机器人,进而存在着容易失去兴趣的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一个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与其它汽车的碰撞而变形为机器人的上肢结构或机器人的下肢结构的玩具车。
解决方法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变形玩具车能够在汽车形状的第一模式与机器人形状的第二模式之间变形,其包括固定框架、操作框架和第一紧固部,其中,所述操作框架连接到所述固定框架的后侧并且形成为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相对于地面平行的第一位置与在所述第二模式中相对于地面垂直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所述第一紧固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触发器和第一操作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形成在所述操作框架的后侧,所述第一触发器形成为在锁定状态下将所述操作框架固定到所述第一位置并且在解除状态下将所述操作框架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并且,所述第一操作表面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后表面并且供所述第一触发器伸出,其中,所述第一触发器形成为通过对所述第一操作表面的碰撞而激活为所述解除状态,使得所述操作框架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操作框架包括一端连接到所述固定框架的上部的上部操作杆,所述上部操作杆上形成有第一台阶部,并且所述第一触发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部对应的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和所述第二台阶部彼此紧固以保持锁定状态,并且随着所述第一触发器朝着前方移动,第一台阶部与第二台阶部的锁定被解除。
所述操作框架可包括一端连接到所述固定框架的下部并且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紧固部的下部的下部操作杆,并且所述上部操作杆的另一端可连接到所述第一紧固部的上部。
所述下部操作杆与所述固定框架之间或所述上部操作杆与所述固定框架之间可设置有扭簧,并且在所述第一触发器的解除状态下,所述扭簧可使所述下部操作杆和所述上部操作杆直立移动。
所述上部操作杆中可形成有引导槽,所述第一触发器可形成有在所述第一壳体中朝着上部凸出以沿着所述引导槽移动的凸出部,所述引导槽的后侧端部可形成有所述第一台阶部,所述凸出部的端部可形成有所述第二台阶部,并且在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引导槽的后侧端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台阶部和所述第二台阶部可彼此紧固以保持锁定状态。
还可包括所述固定框架中朝着上部方向布置的头部。
还可包括形成在所述固定框架上使得在所述第一模式中覆盖所述上部操作杆并且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朝着重力方向旋转的尾部。
所述固定框架的两侧可布置有分别供左侧臂框架和右侧臂框架安装到其上的一对轴,所述轴可包括滑动部和臂展开部,其中,所述滑动部连接到所述固定框架的内侧,并且所述臂展开部通过垂直于所述轴的旋转轴连接到所述固定框架的外侧,并且安装有所述左侧臂框架或所述右侧臂框架。
所述操作框架可包括一端连接到所述固定框架的下部并且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紧固部的下部的下部操作杆,所述滑动部可包括固定部和滑动杆,其中,所述固定部固定到形成在固定框架上的板簧,并且所述滑动杆通过所述下部操作杆的直立移动而与所述下部操作杆接触,使得所述轴朝着所述固定框架的外侧滑动。
所述臂展开部可包括形成为相对于所述臂展开部以预设角度分开的固定销,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臂展开部和所述固定销以彼此并排的位置插入到所述固定框架并固定于该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模式中随着所述轴朝着固定框架的外侧位置滑动,所述臂展开部和所述固定销从所述固定框架滑出,使得所述左侧臂框架或所述右侧臂框架朝着重力方向旋转。
所述固定框架中还可包括容纳槽和第二引导表面,其中,所述容纳槽在第一模式中容纳所述固定销,并且在所述左侧臂框架或所述右侧臂框架从所述容纳槽朝着重力方向旋转而使所述臂展开部旋转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引导表面引导所述固定销相对于所述臂展开部定位成以预设角度分开。
还可包括可旋转地形成在所述固定框架的前侧的引擎盖部,所述引擎盖部可形成为在所述操作框架呈直立状的情况下朝着重力方向旋转。
所述固定框架的两侧可旋转地连接有一对臂框架,并且所述引擎盖部的两侧还可包括第三磁体部以通过磁性与所述一对臂框架结合。
所述引擎盖部的内部还可包括第四磁体部,所述第四磁体部可配置成通过磁性与在所述引擎盖部朝着重力方向旋转而到达的位置处所面对的所述固定框架的部件结合。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由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可变形玩具车构成的用于机器人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所述用于机器人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配置成与用于机器人下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一同变形,其中,所述用于机器人下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的前侧包括第二操作表面且通过从所述第二操作表面伸出的第二触发器进行操作,所述第一触发器从所述第一操作表面的与形成在所述第二操作表面上的第一凸出部对应的位置处伸出,并且所述第一操作表面的与所述第二触发器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二凸出部,使得所述第一触发器和所述第二触发器通过所述第一操作表面与所述第二操作表面的碰撞而进行操作。
所述第一操作表面上可形成有第一磁体部以向所述第二操作表面施加磁力。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可提供能够使一个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碰撞而变形为直立的机器人的可变形玩具车。
具体地,可提供能够使一个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碰撞而变形为机器人的上肢结构的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
此外,可提供能够通过与能够变形为机器人的下肢结构的玩具车的碰撞来与其结合并变形为一体的人形机器人的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
此外,可提供能够通过与具有对应的操作表面的多种机器人的下肢结构结合以与多种机器人的下肢结构兼容地结合的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a)、用于下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b)和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与用于下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结合的人形机器人(c)的图。
图2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的汽车形状的第一模式的图,并且图2b是示出与用于下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的碰撞过程的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碰撞后立即进行的使操作框架呈直立状态的变形过程的图。
图4是示出在操作框架直立的过程中使臂框架进行操作的过程的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图4之后的臂框架的操作过程的图。
图6是示出从另一侧面查看的图4之后的臂框架的操作过程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引擎盖部的操作过程的图。
图8是示出变形为机器人的上肢结构的玩具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可具有多种变形并且可具有各种实施方式,并且特定实施方式将被示出在附图中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然而,这并不旨在对特定实施形态的范围进行限定,而是应理解为涵盖包括在所公开的思想和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换、等同物乃至替代物。在对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如果对于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描述被判断为混淆要旨,则省略且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并且在参照附图时,相同或相应的构成要素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对其的重复描述。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a)、用于下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b)和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与用于下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结合的人形机器人(c)的图。
图1的(a)示出了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10,并且图1的(b)示出了用于下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20。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10和用于下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20通过碰撞分别变形为构成人形机器人30的上肢结构和下肢结构,并且同时进行结合以构成一体型机器人。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能够通过使多种形态的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10与多种形态的用于下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20彼此兼容地结合,实现多种形态的人形机器人。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布置在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10的后侧的第一操作表面与布置在用于下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20的前侧的第二操作表面在行驶过程中彼此碰撞,由此使得各个可变形玩具车变形,与此同时第一操作表面与第二操作表面彼此结合,从而可实现一体型人形机器人。
图2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的汽车形状的第一模式的剖视图,并且图2b是示出与用于下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的碰撞过程的图。
参照图2a,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能够在汽车形状的第一模式与机器人形状的第二模式之间变形的可变形玩具车。
所述可变形玩具车包括固定框架110、操作框架120和第一紧固部130,其中,操作框架120连接到所述固定框架110的后侧并且形成为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相对于地面平行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模式中相对于地面垂直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并且第一紧固部130连接到所述操作框架120的后侧。
所述第一紧固部130包括第一壳体131、第一触发器133和第一操作表面X,其中,第一触发器133形成为在锁定状态下将所述操作框架固定到所述第一位置并且在解除状态中使所述操作框架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并且第一操作表面X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31的后表面并且供所述第一触发器133伸出。
所述第一触发器133形成为通过对所述第一操作表面X的碰撞而激活为所述解除状态,使得所述操作框架120移动到第二位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操作表面X上可形成有第一磁体部137以向第二操作表面Y施加磁力。
具体地,参照图2b,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10可在第一操作表面X上的预设第三位置处形成有可伸出的第一触发器133,并且可在所述第一操作表面X上的预设第四位置处布置有可提供磁力的第一磁体部137。
此外,与此对应地,在布置于所述用于下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20的前表面的第二操作表面Y上的、与所述第三位置对应的位置处可形成有第一凸出部238,并且在与所述第四位置对应的位置处布置有可提供磁力的第二磁体部237。
然而,结构不一定限于此,并且可采用将所述第一操作表面X与所述第二操作表面Y磁性结合的多种部件。
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触发器133还可包括邻近所述第一磁体部138而延伸的延伸部135,并且如图2a中所示,所述延伸部135可形成为在锁定状态下保持与所述第一磁体部137的反方向上的表面(即,在与向所述第二操作表面Y施加磁力的表面相反方向上的表面)磁性结合的状态,以固定所述第一触发器133的锁定状态的位置。
此外,所述第一操作表面X上的与从第二操作表面Y伸出的第二触发器235对应的预设第五位置处还可形成有第二凸出部138。
由此,可通过第一操作表面X与第二操作表面Y的碰撞,第一凸出部238使第一触发器133进行操作,并且第二凸出部138使第二触发器235进行操作,与此同时第一磁体部137与第二磁体部237通过磁性彼此结合,从而使得第一操作表面X与第二操作表面Y结合。
由此,如图1的(c)中所示,第一操作表面X与第二操作表面Y紧贴,从而可构成一体型机器人。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通过相对应地布置从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的所述第一操作表面X伸出的第一触发器133、第一磁体部137和第二凸出部138的位置与从用于下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的所述第二操作表面Y伸出的第一凸出部238、第二磁体部237和第二触发器235的位置,可使得它们在变形的同时彼此结合。也就是说,通过相对应地制造第一操作表面X的位置和第二操作表面Y的位置,多种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汽车与多种用于下肢结构的可变形汽车可彼此兼容地结合。
图3a和图3b是示出碰撞后立即进行的使操作框架直立的变形过程的图。
参照图3a和图3b,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固定框架110包括第一固定框架111。在附图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虽然示出了由一个第一固定框架111构成,但是并不必须限定于此,并且产品的形状或构成,也可包括多个固定框架。
此外,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操作框架120可包括下部操作杆123和上部操作杆125,下部操作杆123的和上部操作杆125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固定框架111的下部和上部,并且下部操作杆123的和上部操作杆12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紧固部130的下部和上部。
在本说明书中,“上部”或“下部”是指可变形玩具车的“地面的相反方向”或“地面方向”,并且“前侧”或“后侧”是指可变形汽车的“行驶方向”或“行驶方向的相反方向”。
由此,所述操作框架120形成为在第一模式中相对于地面平行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模式中相对于地面垂直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其形成为:在使所述第一模式中的下部操作杆123和上部操作杆125相对于地面平行的第一位置(参照图1的(a))与使第二模式中的下部操作杆123和上部操作杆125相对于地面垂直的第二位置(参照图1的(c))之间进行移动。
连接在所述下部操作杆123和所述上部操作杆125的之间的第一紧固部130包括第一壳体131,并且所述第一壳体131的内部设置有形成为在锁定状态下将所述操作框架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并且在解除状态中使所述操作框架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一触发器133。
图2a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变形玩具车的第一模式中的锁定状态的配置的图。
参照图2a,上部操作杆125上形成有引导槽127,并且所述引导槽127的后侧端部上形成有第一台阶部S1。所述第一触发器133设置有朝着所述第一壳体131的上部凸出的凸出部134,使得所述凸出部134沿着所述上部操作杆125的引导槽127移动。此外,所述凸出部134的端部上可形成有第二台阶部S2,由此在所述第一触发器133位于后侧端部的情况下,即,在凸出部134在所述引导槽127中位于后侧端部的情况下,第一台阶部S1与第二台阶部S2彼此紧固,从而保持防止上部操作杆125与第一紧固部130移动的锁定状态。
也就是说,通过使所述第一台阶部S1与所述第二台阶部S2彼此啮合来固定上部操作杆125与第一紧固部130,从而也可以同时固定下部操作杆123和固定框架111。由此,可变形玩具车可保持汽车形态的第一模式,并且使用者可以以汽车形态使用该玩具。
另外,如图2b和图3a中所示,所述第一触发器133通过对于第一操作表面的碰撞而朝着前方移动,从而使所述凸出部134沿着所述引导槽127朝着前方移动,并且在第一台阶部S1与第二台阶部S2的紧固状态被解除的情况下,进入解除状态从而使下部操作杆123和上部操作杆125可自由地移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下部操作杆123与第一固定框架111之间或者所述上部操作杆125与第一固定框架111之间可设置有扭簧(未示出),并且在所述第一触发器133的解除状态下,如图3a中的箭头a1所示,所述下部操作杆123和所述上部操作杆125可通过所述扭簧而移动成相对于地面垂直。
在图3a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固定框架111与连接到其下部的下部操作杆123之间设置有扭簧。然而,并不必须限定于此,并且所述扭簧可设置在上部操作杆125与第一固定框架111之间、或者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框架111与下部操作杆123以及第一固定框架111与上部操作杆125之间。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固定框架111与所述下部操作杆123和/或所述上部操作杆125之间可布置有一个以上的扭簧,根据一实施方式,可布置有具有约-165°的臂角度的扭簧,由此,在不施加任何力的解除状态下,所述下部操作杆123和所述上部操作杆125可移动到相对于地面垂直的第二位置并保持该状态。
然而,并不必须限定于此,并且根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期望的移动角度或期望的机器人形状,也可使用多种扭簧。
由此,可变形玩具车可保持为相对于地面垂直的机器人上肢结构的状态。
为了更加明确地示出图3a中的第一固定框架111与下部操作杆123、上部操作杆125和第一紧固部130的操作,在图3b中省略了剩余结构。
参照图3b,随着第一触发器133与上部操作杆127之间的紧固被解除,所述下部操作杆123和所述上部操作杆127通过由扭簧施加的力而移动到相对于地面直立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下部操作杆123和所述上部操作杆127可使第一紧固部130旋转约100°左右。由此,第一紧固部130的第一操作表面X可在第二模式中成为机器人上肢结构的下表面。
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操作表面X作为机器人上肢结构的下表面,其可通过诸如上述第一磁体部和第二磁体部的紧固手段而保持与机器人下肢结构的上表面彼此结合的状态。
另外,参照图3a,还可包括在所述第一固定框架111中朝着上部方向布置的头部115。头部115在第一模式中构成乘坐在汽车上的驾驶员,并且头部115的后侧可包括座位形状框架。此外,所述头部115可在第二模式中构成机器人的头部。
此外,所述第一固定框架111上可旋转地连接有形成为覆盖所述上部操作杆127的尾(tail)部170。在第一模式(参照图2a)中,所述尾部170可保持固定在车辆的座位形状框架上的状态,并且在解除状态下随着下部操作杆123和上部操作杆125呈直立状而通过重力朝着下部旋转,从而可构成机器人上肢结构的背部。
作为一示例,参照图8,在机器人的上肢结构中,尾部170在构成覆盖背部的盖的同时还可在内部包括能够折叠或展开的翼部171。由此,在第一模式中可保持将翼部171折叠的状态,并且在第二模式中可展开翼部。
尾部和翼部并不必须限定于此,并且根据机器人的形态和车辆的形态,也可附加地包括或省略多种构成。
图4是示出在使操作框架直立的过程中使臂(arm)框架进行操作的过程的图。
操作框架120的下部操作杆123、上部操作杆125和与其连接的第一紧固部130可如箭头a2所示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期间与臂框架一同变形。
所述第一固定框架111的两侧可布置有供左侧臂框架和右侧臂框架安装在其上的轴。虽然在下文中以机器人的右侧臂框架为基准进行了描述,但是并不必须限定于此,并且也可适用于左侧臂框架。
参照图4,右侧臂框架可在第一模式中保持相对于地面平行延伸的状态。换言之,左侧臂框架和右侧臂框架可在第一模式中形成为车辆的两侧框架。
图5a和图5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右侧臂展开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5a和图5b,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框架111的两侧而伸出的轴145包括滑动部141和臂展开部147,其中,滑动部141连接到所述第一固定框架111的内侧,并且臂展开部147在具有与所述轴145垂直的旋转轴的情况下连接到所述第一固定框架111的外侧,并且左侧或右侧臂框架151安装在所述臂展开部147上。
所述滑动部141包括滑动杆141b,其中,滑动杆141b通过固定到形成于第一固定框架111上的板簧143(参照图4)的固定部141a和所述下部操作杆123的(图5a和图5b的箭头a3)直立运动而朝着所述第一固定框架111的外侧滑动。此外,所述下部操作杆123的两侧可包括有朝着所述第一固定框架111的外侧方向引导所述滑动杆141b的第一引导表面124。
由此,因为在锁定状态下固定部141a固定在板簧143上,因此所述轴145保持在第一固定框架111的内侧方向位置。
然而,在解除状态下,所述下部操作杆123如图5a和图5b的箭头a3所示向上移动,由此使得连接到所述轴145的所述滑动杆141b沿着所述下部操作杆123的第一引导表面124滑动,因此所述轴145如图5b的箭头a5所示朝着第一固定框架111的外侧方向位置滑动。
更具体地,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轴145可朝着第一固定框架111的外侧方向位置滑动约2.5mm。
随着所述轴145朝着外侧方向位置滑动,所述臂展开部147从第一固定框架111的外侧滑出,因此臂框架的锁定被解除,使得臂框架的移动变得自由,并且臂框架通过重力如图8的臂框架151的位置那样朝着地面方向朝着向下方向垂下。
图6是详细示出臂框架151的锁定状态和解除状态(或者,展开状态)的图。
参照图6的(a),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臂展开部147包括水平地布置并且形成为相对于臂展开部147以预设角度分开的固定销149。此外,在锁定状态下,所述臂展开部147和所述固定销149以彼此并排的位置插入第一固定框架111并固定于该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臂展开部147和固定销149固定在第一固定框架111上,因此臂框架151在第一模式中以相对于地面平行的位置(参照图1的(a))保持其位置。
然而,如上所述,随着锁定被解除而变形为第二模式,所述轴145通过所述下部操作杆123的操作而朝着外侧方向位置滑动(参照图5a和图5b),因此所述臂展开部147和所述固定销149滑出所述第一固定框架111。
此外,随着安装在所述臂展开部147上的臂框架通过重力而从与地面平行的位置朝着地面方向垂下,所述臂展开部147如图6的(b)的箭头a6所示进行旋转。
此处,所述固定销149沿着形成在所述第一固定框架111的外侧表面上并且使所述固定销149与所述臂展开部147以预设角度分开的第二引导表面126移动。更具体地,所述第二引导表面126可具有曲面形状,该曲面形状引导所述固定销149使其从容纳槽145(该容纳槽145在锁定状态下容纳所述固定销149)移动到在臂展开部147旋转为相对于地面大致垂直时与所述臂展开部147如箭头a7所示以预设角度分开的位置。
由此,如图6的(c)中所示,可知臂展开部147和固定销147保持以预设角度分开的状态。由此,固定在所述臂展开部147上的臂框架151可以相对于第一固定框架111倾斜预设角度α的状态下朝着地面方向垂下。更具体地,根据一实施方式,臂框架151可形成为以约10°的角度从第一固定框架111展开的状态下朝着地面方向垂下。
由此,当自动变形为机器人时,即使使用者不调节臂部的位置,也可提供臂部相对于第一固定框架以预设角度展开的状态的机器人形态,并且可提供完成度高的机器人形态。
然而,并不必须限定于此,并且根据机器人的形态和汽车的形态,可变形为多种形态。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引擎盖部的操作过程的图。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还可包括可旋转地形成在所述第一固定框架111的前侧的引擎盖部161。
参照图7的(a),所述引擎盖部161在第一模式中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框架111的前侧。此外,所述引擎盖部161的两侧分别布置有第三磁体部163(参照图7的(b))以与所述臂框架151的前侧端部紧固,从而保持其位置被固定的状态。
此外,当所述轴145通过锁定状态的解除而朝着外侧方向位置滑动(参照图5a和图5b)而以如图7的(b)的箭头a8所示展开(约2.5mm左右)时,所述引擎盖部161的位置变得自由。
之后,当所述下部操作杆和所述上部操作杆呈直立状时,如图7的(c)中所示所述引擎盖部161通过重力而沿着箭头a9旋转以使其向下移动。
此外,参照图7的(d),所述引擎盖部161的内部可包括第四磁体部163,从而与第一固定框架的部件附接以固定第二模式中的位置。作为一示例,形成在第一固定框架111上的前侧车轴113与所述第四磁体部163通过磁性彼此结合,因此即使是在第二模式中,也可保持位置被固定的状态而不晃动。
图8是示出变形为机器人的上肢结构的玩具车的图。
如上所述,第一触发器通过对于第一操作表面X的碰撞而进行操作以使下部操作杆123和上部操作杆125依次直立,从而使得臂框架151、尾部170和引擎盖部161从第一模式自动地移动到第二模式,从而如图8中所示可形成机器人上肢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式,可变形玩具车可包括通过第一触发器的操作而自动变形的配置,并且进一步地,还可包括如可旋转的肘部153那样在变形后能够手动地进行操作的部件。由此,可提供可由使用者变形为多种形态的可变形玩具车。
其结果,根据本发明的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使第一触发器和第二触发器通过对第一操作表面X和第二操作表面Y的碰撞而进行操作进而自动地变形为机器人上肢结构和下肢结构的机器人。
与此同时,可提供如下的可变形玩具车,即,该可变形玩具车通过使第一操作表面X和第二操作表面Y在通过磁性彼此结合的状态下变形而分别自动地变形为机器人上肢结构和机器人下肢结构,因此在没有使用者额外的组装的情况下仅通过碰撞过程而变形为具有上肢结构和下肢结构的人形机器人。
此外,可提供如下的可变形玩具车,该可变形玩具车可通过提供具有相对应的形状的第一操作表面X和第二操作表面Y的多种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和用于下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使使用者选择期望的上肢结构和期望的下肢结构来结合,从而在一个上肢结构上可兼容地结合多种下肢结构,进而可实现多种形状的人形机器人。
产业可利用性
可提供能够使一个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碰撞而变形为直立的机器人的可变形玩具车。具体地,可提供够使一个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碰撞而变形为机器人的上肢结构的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此外,可提供能够通过与可变形为机器人的下肢结构的玩具车碰撞来与其结合并变形为一体的人形机器人的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此外,可提供能够通过与具有对应的操作表面的多种机器人的下肢结构结合来与多种机器人下肢结构兼容地结合的用于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

Claims (15)

1.可变形玩具车,所述可变形玩具车能够在汽车形状的第一模式与机器人形状的第二模式之间变形,其中,所述可变形玩具车包括:
固定框架;
操作框架,所述操作框架连接到所述固定框架的后侧,并且形成为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相对于地面平行的第一位置与在所述第二模式中相对于地面垂直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以及
第一紧固部,所述第一紧固部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在所述操作框架的后侧;
第一触发器,所述第一触发器形成为在锁定状态下将所述操作框架固定到所述第一位置并且在解除状态下将所述操作框架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以及
第一操作表面,所述第一操作表面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后表面并且供所述第一触发器伸出,
其中,所述第一触发器形成为通过针对所述第一操作表面的碰撞而激活为所述解除状态,使得所述操作框架移动到第二位置,以及
其中,所述操作框架包括上部操作杆,所述上部操作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固定框架的上部,所述上部操作杆上形成有第一台阶部,并且所述第一触发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部对应的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和所述第二台阶部彼此紧固以保持锁定状态,并且随着所述第一触发器朝着前方移动,第一台阶部与第二台阶部的锁定被解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玩具车,其中,所述操作框架包括下部操作杆,所述下部操作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固定框架的下部并且所述下部操作杆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紧固部的下部,以及
所述上部操作杆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紧固部的上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形玩具车,其中,所述下部操作杆与所述固定框架之间或者所述上部操作杆与所述固定框架之间设置有扭簧,并且在所述第一触发器的解除状态下,所述扭簧使所述下部操作杆和所述上部操作杆直立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形玩具车,其中,所述上部操作杆中形成有引导槽,并且所述第一触发器形成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在所述第一壳体中朝着上部凸出以沿着所述引导槽移动,
所述引导槽的后侧端部形成有所述第一台阶部,并且所述凸出部的端部形成有所述第二台阶部,以及
在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引导槽的后侧端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台阶部和所述第二台阶部彼此紧固以保持锁定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玩具车,其中,还包括:
头部,所述头部在所述固定框架中朝着上部方向布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玩具车,其中,还包括:
尾部,所述尾部形成在所述固定框架上,使得在所述第一模式中覆盖所述上部操作杆,并且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朝着重力方向旋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玩具车,其中,所述固定框架的两侧布置有分别用于安装左侧臂框架和右侧臂框架的一对轴,以及
其中,所述轴包括:
滑动部,所述滑动部连接到所述固定框架的内侧;以及
臂展开部,所述臂展开部通过垂直于所述轴的旋转轴连接到所述固定框架的外侧,并且安装有所述左侧臂框架或所述右侧臂框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形玩具车,其中,所述操作框架包括下部操作杆,所述下部操作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固定框架的下部并且所述下部操作杆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紧固部的下部,以及
其中,所述滑动部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到形成在固定框架上的板簧;以及
滑动杆,所述滑动杆通过所述下部操作杆的直立移动而与所述下部操作杆接触,使得所述轴朝着所述固定框架的外侧滑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形玩具车,其中,所述臂展开部形成为包括固定销,所述固定销形成为相对于所述臂展开部以预设角度分开,
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臂展开部和所述固定销以彼此并排的位置插入到所述固定框架并且固定于该位置,以及
在所述第二模式中,随着所述轴朝着固定框架的外侧位置滑动,所述臂展开部和所述固定销从所述固定框架滑出,使得所述左侧臂框架或所述右侧臂框架朝着重力方向旋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形玩具车,其中,所述固定框架中还包括:
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在第一模式中容纳所述固定销;以及
第二引导表面,在所述左侧臂框架或所述右侧臂框架从所述容纳槽朝着重力方向旋转而使所述臂展开部旋转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引导表面引导所述固定销相对于所述臂展开部定位成以预设角度分开。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玩具车,其中,还包括:
引擎盖部,所述引擎盖部可旋转地形成在所述固定框架的前侧,
其中,所述引擎盖部形成为在所述操作框架呈直立状的情况下朝着重力方向旋转。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变形玩具车,其中,所述固定框架的两侧可旋转地连接有一对臂框架,以及
所述引擎盖部的两侧还包括第三磁体部以通过磁性与所述一对臂框架结合。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变形玩具车,其中,所述引擎盖部的内部还包括第四磁体部,
其中,所述第四磁体部配置成通过磁性与在所述引擎盖部朝着重力方向旋转而到达的位置处所面对的所述固定框架的部件结合。
14.用于机器人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所述用于机器人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由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形玩具车构成,其中,
所述用于机器人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配置成与用于机器人下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一同变形,其中,所述用于机器人下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的前侧包括第二操作表面且通过从所述第二操作表面伸出的第二触发器进行操作,
所述第一触发器从所述第一操作表面的与形成在所述第二操作表面上的第一凸出部对应的位置处伸出,以及
所述第一操作表面的与所述第二触发器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二凸出部,使得所述第一触发器和所述第二触发器通过所述第一操作表面与所述第二操作表面的碰撞而进行操作。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机器人上肢结构的可变形玩具车,其中,所述第一操作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磁体部以向所述第二操作表面施加磁力。
CN201880008121.7A 2017-01-23 2018-01-23 可变形玩具车 Active CN1101987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10644 2017-01-23
KR1020170010644A KR101890654B1 (ko) 2017-01-23 2017-01-23 변신 자동차 완구
PCT/KR2018/001028 WO2018135931A1 (ko) 2017-01-23 2018-01-23 변신 자동차 완구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8770A true CN110198770A (zh) 2019-09-03
CN110198770B CN110198770B (zh) 2021-04-13

Family

ID=62908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8121.7A Active CN110198770B (zh) 2017-01-23 2018-01-23 可变形玩具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890654B1 (zh)
CN (1) CN110198770B (zh)
WO (1) WO20181359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8464B (zh) * 2019-08-27 2021-08-31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玩具的运动触发组件及延时触发玩具
KR102307661B1 (ko) * 2020-12-14 2021-10-01 선우윤 자동차 경주 시스템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21496A1 (de) * 1974-05-03 1975-11-13 Fred Wikstroem Modell- oder spiel-fahrzeug bzw. -flugzeug
DE202007010081U1 (de) * 2007-07-19 2007-11-29 Golden Lion Enterprise Co., Ltd., Feng Yuan Puffervorrichtung für den Ausleger eines ferngesteuerten Modellautos
US20090075559A1 (en) * 2007-09-15 2009-03-19 Mattel, Inc. Transforming Vehicle
KR20100024712A (ko) * 2008-08-26 2010-03-08 이진호 변신 가능한 종이로봇 완구
JP2011120756A (ja) * 2009-12-11 2011-06-23 Tomy Co Ltd 形態変化玩具
JP2012187353A (ja) * 2011-03-14 2012-10-04 Ing 21:Kk 形態変化玩具
KR20130097435A (ko) * 2012-02-24 2013-09-03 최신규 변신 가능한 로봇카 완구
CN204307356U (zh) * 2014-12-03 2015-05-06 明玉平 一种玩具及磁吸合体变形玩具
CN204307350U (zh) * 2014-12-12 2015-05-06 广州市三宝玩具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形玩具及其机械合体变形玩具
JP2016055107A (ja) * 2014-09-12 2016-04-21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形態変化玩具
CN205391733U (zh) * 2015-11-27 2016-07-27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性夹持变形玩具车
CN205549560U (zh) * 2016-03-22 2016-09-07 朱洪广 可变形机器人的玩具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62400A (ja) * 2009-09-18 2011-03-31 Tomy Co Ltd 形態変化玩具
KR101327305B1 (ko) 2012-02-24 2013-11-11 최신규 변신 자동차 완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놀이 장치
KR20140047486A (ko) * 2012-10-12 2014-04-22 최신규 완구용 자동차를 이용한 디스펜서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21496A1 (de) * 1974-05-03 1975-11-13 Fred Wikstroem Modell- oder spiel-fahrzeug bzw. -flugzeug
DE202007010081U1 (de) * 2007-07-19 2007-11-29 Golden Lion Enterprise Co., Ltd., Feng Yuan Puffervorrichtung für den Ausleger eines ferngesteuerten Modellautos
US20090075559A1 (en) * 2007-09-15 2009-03-19 Mattel, Inc. Transforming Vehicle
KR20100024712A (ko) * 2008-08-26 2010-03-08 이진호 변신 가능한 종이로봇 완구
JP2011120756A (ja) * 2009-12-11 2011-06-23 Tomy Co Ltd 形態変化玩具
JP2012187353A (ja) * 2011-03-14 2012-10-04 Ing 21:Kk 形態変化玩具
KR20130097435A (ko) * 2012-02-24 2013-09-03 최신규 변신 가능한 로봇카 완구
JP2016055107A (ja) * 2014-09-12 2016-04-21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形態変化玩具
CN204307356U (zh) * 2014-12-03 2015-05-06 明玉平 一种玩具及磁吸合体变形玩具
CN204307350U (zh) * 2014-12-12 2015-05-06 广州市三宝玩具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形玩具及其机械合体变形玩具
CN205391733U (zh) * 2015-11-27 2016-07-27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性夹持变形玩具车
CN205549560U (zh) * 2016-03-22 2016-09-07 朱洪广 可变形机器人的玩具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8770B (zh) 2021-04-13
KR101890654B1 (ko) 2018-08-22
KR20180086780A (ko) 2018-08-01
WO2018135931A1 (ko) 2018-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80988B1 (ko) 변신 자동차 완구
US4674990A (en) Reconfigurable toy assembly
US8827341B2 (en) Vehicle portable device holding system
TWI619534B (zh) 配備發射裝置的變形玩具
US9415322B2 (en) Combinable transformable toy
CN110198770A (zh) 可变形玩具车
CN106696797B (zh) 一种车载折叠桌板结构
TW201507908A (zh) 車輛的擺折連動結構
US9365137B2 (en) Apparatus for locking folded state of seat for vehicle
US20150196850A1 (en) Transformable toy
US20180133612A1 (en) Transformable toy
JPS59166180A (ja) 形態変化する走行玩具
CN207941195U (zh) 翻转组合玩具
CN207078214U (zh) 用于车辆的工作表面装置、车辆和包括工作表面装置的车辆
KR102246182B1 (ko) 차량 보조석 다용도 받침대
JP4261499B2 (ja) 車両用テーブル構造
CN212473294U (zh) 一种汽车扶手箱
JP7098357B2 (ja) 乗物用サンバイザ装置
US20220080328A1 (en) Foldable toy
JP2020130371A (ja) 形態変化玩具
CN212467103U (zh) 一种夹持体和夹持变形玩具
CN207207830U (zh) 车辆内部装饰物和包括该内部装饰物的车辆
CN110198769B (zh) 可变形玩具车
US20230132712A1 (en) Console table
CN101683812B (zh) 车顶翻转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