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73294U - 一种汽车扶手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扶手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73294U
CN212473294U CN202020981532.9U CN202020981532U CN212473294U CN 212473294 U CN212473294 U CN 212473294U CN 202020981532 U CN202020981532 U CN 202020981532U CN 212473294 U CN212473294 U CN 212473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
handle
overturning
connecting structur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815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猛
唐华平
汪孝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815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73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73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732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扶手箱,包括储物盒、扶手盖、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扶手盖可分别绕第一翻转轴线或第二翻转轴线向相对的两侧翻转并打开储物盒;扶手盖的两端分别在第一翻转轴线处设置有第一翻转连接结构;两个第一翻转连接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二翻转连接结构,在第一把手动作的状态下,第二翻转连接结构与第一翻转连接结构组合或分离;扶手盖的两端分别在第二翻转轴线处设置有第三翻转连接结构;两个第三翻转连接结构之间设置有第四翻转连接结构,在第二把手动作的状态下,第四翻转连接结构与第三翻转连接结构组合或分离。本实用新型其双向打开的方式,既方便主副驾驶座的乘坐人员拿取箱内物品,又方便后排的乘坐人员拿取箱内物品。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扶手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尤其是一种汽车扶手箱。
背景技术
汽车扶手箱是一种安装在两个座椅中间的汽车配件,隶属于汽车内饰产品。其人性化的设计初衷是既可以收纳物品,又可以为了使汽车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时能够放置胳膊,从而能够使胳膊得到有效的休息不至于酸麻、僵硬;汽车的扶手箱是车内重要的储物空间,其容积、外观、使用灵活度都影响着用户的日常用车体验。
在现有技术中,汽车扶手箱包括储物盒、用于遮盖储物盒开口的扶手盖,其中,扶手盖从前往后单向翻转并打开储物盒开口,如图1所示。在使用时,主副驾驶座的乘坐人员拿取箱内物品均有些不便,且后排的乘坐人员拿取箱内物品更加麻烦,从而降低汽车扶手箱的使用感受。现有技术中,打开扶手的把手设置在扶手盖上,导致扶手盖比较厚重,扶手盖开闭时不够灵活轻巧且不够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扶手箱,其双向打开的方式,既方便主副驾驶座的乘坐人员拿取箱内物品,又方便后排的乘坐人员拿取箱内物品,同时将把手设置在侧面护板上,减薄扶手盖的厚度、增加扶手盖开闭时的灵活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汽车扶手箱,包括储物盒、用于遮盖所述储物盒开口的扶手盖、用于控制扶手盖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扶手盖可分别绕第一翻转轴线或第二翻转轴线向相对的两侧翻转并打开所述储物盒;所述扶手盖的两端分别在所述第一翻转轴线处设置有第一翻转连接结构;两个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相匹配的第二翻转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把手动作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翻转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组合或分离;所述扶手盖的两端分别在所述第二翻转轴线处设置有第三翻转连接结构;两个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相匹配的第四翻转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二把手动作的状态下,所述第四翻转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组合或分离。
具体的,所述扶手盖可分别绕第一翻转轴线或第二翻转轴线向相对的两侧翻转并打开所述储物盒;故所述第一翻转轴线与第二翻转轴线平行;更具体的,所述第一翻转轴线位于靠近主驾位置侧;所述第二翻转轴线位于靠近副驾位置侧。
使用时,在不操作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翻转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处于组合状态;所述第四翻转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处于组合状态;由于扶手盖两侧均连接固定,故无法翻转所述扶手盖来打开所述储物盒开口。
在操作所述第一把手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翻转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处于分离状态,故所述扶手盖在第一翻转轴线的限制解除;所述第四翻转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处于组合状态,故所述扶手盖在第二翻转轴线的限制未解除,构成所述扶手盖的翻转轴线;从而所述扶手盖可从第一翻转轴线侧打开,并绕第二翻转轴线翻转打开所述储物盒开口。
在操作所述第二把手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翻转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处于组合状态,故所述扶手盖在第一翻转轴线的限制未解除,构成所述扶手盖的翻转轴线;所述第四翻转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处于分离状态,故所述扶手盖在第二翻转轴线的限制解除;从而所述扶手盖可从第二翻转轴线侧打开,并绕第一翻转轴线翻转打开所述储物盒开口。
采用上述结构,扶手盖可以双向打开,既方便主副驾驶座的乘坐人员拿取箱内物品,又方便后排的乘坐人员拿取箱内物品。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把手动作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翻转连接结构向两侧伸出或向内收拢,实现与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组合或分离;在所述第二把手动作的状态下,所述第四翻转连接结构向两侧伸出或向内收拢,实现与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组合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扶手箱包括第一曲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曲柄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曲柄的一侧延伸出第一曲柄接触部,所述第一把手具有与所述第一曲柄接触部相匹配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把手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凸部驱动所述第一曲柄接触部进而使所述第一曲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向内收拢;所述第四翻转连接结构包括第二曲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二曲柄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二曲柄的一侧延伸出第二曲柄接触部,所述第二把手具有与所述第二曲柄接触部相匹配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把手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二凸部驱动所述第二曲柄接触部进而使所述第二曲柄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向内收拢。
具体的,所述第一曲柄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向与第一连杆配合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侧倾斜,所述第一曲柄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向与第二连杆配合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侧倾斜;转动所述第一曲柄,所述第一曲柄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远离与第一连杆配合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曲柄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远离与第二连杆配合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
所述第二曲柄连接第三连杆的一端向与第三连杆配合的第二翻转连接结构侧倾斜,所述第二曲柄连接第四连杆的一端向与第四连杆配合的第二翻转连接结构侧倾斜;转动所述第二曲柄,所述第二曲柄连接第三连杆的一端远离与第三连杆配合的第二翻转连接结构,所述第二曲柄连接第四连杆的一端远离与第四连杆配合的第二翻转连接结构。
使用时,打开所述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的第一凸部驱动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一曲柄接触部并转动第一曲柄,使得所述第一曲柄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远离与第一连杆配合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曲柄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远离与第二连杆配合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进而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向内收拢,使得第一翻转连接结构与第二翻转连接结构处于分离状态,扶手盖在第一翻转轴线上的限制解除;
关闭所述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曲柄复位,故所述第一曲柄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向与第一连杆配合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侧倾斜,所述第一曲柄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向与第二连杆配合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侧倾斜;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向两侧伸出,与第一翻转连接结构组合,使得扶手盖在第一翻转轴线上的处于限制状态。
打开与关闭第二把手与操作第一把手的过程原理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与第二翻转连接结构在连接处分别采用轴孔与轴销结构;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与第四翻转连接结构在连接处分别采用轴孔与轴销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与第二翻转连接结构或第三翻转连接结构与第四翻转连接结构处于组合状态;对应的轴销结构插入轴孔结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与第二翻转连接结构或第三翻转连接结构与第四翻转连接结构处于分离状态;对应的轴销结构脱离轴孔结构。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远离第一曲柄的两端设置有轴销结构;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远离第二曲柄的两端设置有轴销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盖底面设置有配合安装件,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和第三翻转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配合安装件上;所述配合安装件的两侧设置有避让区;具体的,所述配合安装件安装于所述扶手盖底面的两端且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一翻转轴线、第二翻转轴线正交,
所述避让区具体为设置在所述配合安装件两侧的缺口;所述扶手盖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配合安装件可以一定程度上避让设置在储物箱两侧的护板;当翻转所述扶手盖时,护板可以进入避让区,使得扶手盖的翻转角度增加,当护板与避让区边沿触碰时,所述扶手盖的翻转角度达到最大,且可以支撑所述扶手盖,使得扶手盖可以暂时处于翻转打开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扶手箱包括设置有第一通孔的第一基座、以及设置有第二通孔的第二基座,所述第一把手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基座的外侧,所述第一曲柄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的内侧;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一曲柄接触部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处;所述第一把手的第一凸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伸入至第一基座的内侧;所述第二把手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基座的外侧,所述第二曲柄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的内侧;所述第二曲柄的第二曲柄接触部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处;所述第二把手的第二凸部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伸入至第二基座的内侧。
所述第一基座用于安装固定第一把手、第一曲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基座用于安装固定第二把手、第二曲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座内侧设置有第一曲柄安装轴,所述第一曲柄套设于第一曲柄安装轴上,并用第一曲柄扭簧复位;所述所述第二基座内侧设置有第二曲柄安装轴,所述第二曲柄套设于第二曲柄安装轴上,并用第二曲柄扭簧复位。
具体的,所述第一曲柄具有套设于第一曲柄安装轴上的第一曲柄套筒部,所述第一曲柄扭簧设置于所述第一曲柄套筒部外周,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曲柄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相抵;所述第二曲柄具有套设于第二曲柄安装轴上的第二曲柄套筒部,所述第二曲柄扭簧设置于所述第二曲柄套筒部外周,且一端与所述第二曲柄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相抵。
当第一把手作用于第一曲柄上时,所述第一曲柄转动时,带动设置在第一曲柄上的第一曲柄扭簧发生形变,当第一把手作用在第一曲柄上的力消失时,所述第一曲柄扭簧欲恢复原状,故与第一曲柄抵触连接的一端在第一曲柄上的作用力驱使所述第一曲柄复位。
第二曲柄的复位方式和原理与第一曲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柄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曲柄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曲柄连接柱相匹配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曲柄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曲柄连接柱,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曲柄连接柱相匹配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曲柄的两端,使得第一曲柄发生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做向两侧延伸或向内收拢的平移运动;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曲柄的两端,使得第二曲柄发生转动时,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做向两侧延伸或向内收拢的平移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座的外侧具有第一把手安装轴,对应的,所述第一把手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把手轴孔,所述第一把手通过所述第一把手轴孔装配于所述第一把手安装轴上,并用第一把手扭簧复位;所述第二基座的外侧具有第二把手安装轴,对应的,所述第二把手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把手轴孔,所述第二把手通过所述第二把手轴孔装配于所述第二把手安装轴上,并用第二把手扭簧复位。
具体的,所述第一基座在安装所述第一把手处设置有第一把手扭簧安装轴,所述第一把手扭簧套设与所述第一把手扭簧安装轴上,并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把手内侧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相抵;所述第二基座在安装所述第二把手处设置有第二把手扭簧安装轴,所述第二把手扭簧套设与所述第二把手扭簧安装轴上,并且一端与所述第二把手内侧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相抵。
由于第一把手扭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把手内侧相抵,故打开所述第一把手时,所述第一把手带动第一把手扭簧发生形变;当作用在第一把手的外力撤除时,第一把手扭簧欲恢复原状,第一把手扭簧作用在第一把手内侧的作用力使得第一把手复位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扶手箱包括位于所述储物盒两侧的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所述第一护板设置有用于露出所述第一把手的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基座安装于所述第一护板的内侧;所述第二护板设置有用于露出所述第二把手的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基座安装于所述第二护板的内侧。
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上端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凸块,下端两侧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第一护板与第二护板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凸块和固定孔相匹配的固定槽和固定卡扣。
装配时,将第一基座的固定凸块插入第一护板的固定槽中,再将固定孔与固定卡扣进行扣合,实现固定;第二基座的安装方法与第一基座相同。
采用上述结构,将所述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设置在第一护板与第二护板上,减薄扶手盖的厚度、增加扶手盖开闭时的灵活性,同时增加汽车扶手的美观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汽车扶手箱采用双向打开的方式,既方便主副驾驶座的乘坐人员拿取箱内物品,又方便后排的乘坐人员拿取箱内物品。
(2)本实用新型汽车扶手箱将把手设置在侧面护板上,减薄扶手盖的厚度、增加扶手盖开闭时的灵活性,同时增加汽车扶手的美观性。
(3)本实用新型汽车扶手箱采用把手驱动曲柄转动,从而带动连杆向内收拢,实现扶手盖在第一翻转轴线或第二翻转轴线上的限制解除;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反应灵敏。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扶手箱的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扶手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扶手箱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扶手箱中第二翻转连接结构、第四翻转连接结构与配合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扶手箱中第二翻转连接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扶手箱中第二翻转连接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扶手箱中第二翻转连接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扶手箱中第四翻转连接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扶手箱中第四翻转连接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扶手箱中第四翻转连接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扶手箱中第一曲柄与第二曲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扶手箱实用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扶手箱原理简化示意图;
附图标记:1储物盒;2扶手盖;3第一把手;301第一凸部;4第二把手;401第二凸部;5配合安装件;501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2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3避让区;6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01第一曲柄;6011第一曲柄接触部;6012第一曲柄连接柱;6013第一曲柄套筒部;602第一连杆;603第二连杆;7第四翻转连接结构;701第二曲柄;7011第二曲柄接触部;7012第二曲柄连接柱;7013第二曲柄套筒部;702第三连杆;703第四连杆;8第一基座;801第一通孔;802第一曲柄安装轴;9第二基座;901第二通孔;902第二曲柄安装轴;10第一护板;11第二护板;13第一曲柄扭簧;14第二曲柄扭簧;15第一把手扭簧;16第二把手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2—13所示,一种汽车扶手箱,包括储物盒1、用于遮盖所述储物盒1开口的扶手盖2、用于控制扶手盖2的第一把手3和第二把手4;所述扶手盖2可分别绕第一翻转轴线或第二翻转轴线向相对的两侧翻转并打开所述储物盒1;所述扶手盖2的两端分别在所述第一翻转轴线处设置有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两个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相匹配的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在所述第一把手3动作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与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组合或分离;所述扶手盖2的两端分别在所述第二翻转轴线处设置有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两个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相匹配的第四翻转连接结构7,在所述第二把手4动作的状态下,所述第四翻转连接结构7与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组合或分离。
具体的,所述扶手盖2可分别绕第一翻转轴线或第二翻转轴线向相对的两侧翻转并打开所述储物盒1;故所述第一翻转轴线与第二翻转轴线平行;更具体的,所述第一翻转轴线位于靠近主驾位置侧;所述第二翻转轴线位于靠近副驾位置侧。
如图12、图13所示,使用时,在不操作所述第一把手3和第二把手4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与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处于组合状态;所述第四翻转连接结构7与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处于组合状态;由于扶手盖2两侧均连接固定,故无法翻转所述扶手盖2来打开所述储物盒1开口,如图13上图所示。
在操作所述第一把手3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与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处于分离状态,故所述扶手盖2在第一翻转轴线的限制解除;所述第四翻转连接结构7与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处于组合状态,故所述扶手盖2在第二翻转轴线的限制未解除,构成所述扶手盖2的翻转轴线;从而所述扶手盖2可从第一翻转轴线侧打开,并绕第二翻转轴线翻转打开所述储物盒1开口,如图13中图所示。
在操作所述第二把手4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与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处于组合状态,故所述扶手盖2在第一翻转轴线的限制未解除,构成所述扶手盖2的翻转轴线;所述第四翻转连接结构7与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处于分离状态,故所述扶手盖2在第二翻转轴线的限制解除;从而所述扶手盖2可从第二翻转轴线侧打开,并绕第一翻转轴线翻转打开所述储物盒1开口,如图13下图所示。
采用上述结构,扶手盖2可以双向打开,既方便主副驾驶座的乘坐人员拿取箱内物品,又方便后排的乘坐人员拿取箱内物品。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把手3动作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向两侧伸出或向内收拢,实现与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组合或分离;在所述第二把手4动作的状态下,所述第四翻转连接结构7向两侧伸出或向内收拢,实现与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组合或分离。
如图5-10所示,优选的,所述汽车扶手箱包括第一曲柄601、第一连杆602和第二连杆603;所述第一曲柄60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杆602和第二连杆603,所述第一曲柄601的一侧延伸出第一曲柄接触部6011,所述第一把手3具有与所述第一曲柄接触部6011相匹配的第一凸部301;所述第一把手3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凸部301驱动所述第一曲柄接触部6011进而使所述第一曲柄60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602与第二连杆603向内收拢;所述第四翻转连接结构7包括第二曲柄701、第三连杆702和第四连杆703;所述第二曲柄70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连杆702和第四连杆703,所述第二曲柄701的一侧延伸出第二曲柄接触部7011,所述第二把手4具有与所述第二曲柄接触部7011相匹配的第二凸部401;所述第二把手4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二凸部401驱动所述第二曲柄接触部7011进而使所述第二曲柄701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连杆702与第四连杆703向内收拢。
具体的,所述第一曲柄601连接第一连杆602的一端向与第一连杆602配合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侧倾斜,所述第一曲柄601连接第二连杆603的一端向与第二连杆603配合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侧倾斜;转动所述第一曲柄601,所述第一曲柄601连接第一连杆602的一端远离与第一连杆602配合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所述第一曲柄601连接第二连杆603的一端远离与第二连杆603配合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
所述第二曲柄701连接第三连杆702的一端向与第三连杆702配合的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侧倾斜,所述第二曲柄701连接第四连杆703的一端向与第四连杆703配合的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侧倾斜;转动所述第二曲柄701,所述第二曲柄701连接第三连杆702的一端远离与第三连杆702配合的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所述第二曲柄701连接第四连杆703的一端远离与第四连杆703配合的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
使用时,打开所述第一把手3,所述第一把手3的第一凸部301驱动所述第一曲柄601的第一曲柄接触部6011并转动第一曲柄601,使得所述第一曲柄601连接第一连杆602的一端远离与第一连杆602配合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所述第一曲柄601连接第二连杆603的一端远离与第二连杆603配合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进而所述第一连杆602与第二连杆603向内收拢,使得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与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处于分离状态,扶手盖2在第一翻转轴线上的限制解除;
关闭所述第一把手3,所述第一曲柄601复位,故所述第一曲柄601连接第一连杆602的一端向与第一连杆602配合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侧倾斜,所述第一曲柄601连接第二连杆603的一端向与第二连杆603配合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侧倾斜;所述第一连杆602与第二连杆603向两侧伸出,与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组合,使得扶手盖2在第一翻转轴线上的处于限制状态。
打开与关闭第二把手4与操作第一把手3的过程原理相同。
如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与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在连接处分别采用轴孔与轴销结构;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与第四翻转连接结构7在连接处分别采用轴孔与轴销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与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或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与第四翻转连接结构7处于组合状态;对应的轴销结构插入轴孔结构;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与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或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与第四翻转连接结构7处于分离状态;对应的轴销结构脱离轴孔结构。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杆602与第二连杆603的远离第一曲柄601的两端设置有轴销结构;所述第三连杆702与第四连杆703的远离第二曲柄701的两端设置有轴销结构。
如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扶手盖2底面设置有配合安装件5,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和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设置在所述配合安装件5上;所述配合安装件5的两侧设置有避让区503;具体的,所述配合安装件5安装于所述扶手盖2底面的两端,且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一翻转轴线、第二翻转轴线正交,
所述避让区503具体为设置在所述配合安装件5两侧的缺口;所述扶手盖2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配合安装件5可以一定程度上避让设置在储物箱两侧的护板;当翻转所述扶手盖2时,护板可以进入避让区503,使得扶手盖2的翻转角度增加,当护板与避让区503边沿触碰时,所述扶手盖2的翻转角度达到最大,且可以支撑所述扶手盖2,使得扶手盖2可以暂时处于翻转打开状态。
如图5-7所示,优选的,所述汽车扶手箱包括设置有第一通孔801的第一基座8、以及设置有第二通孔901的第二基座9,所述第一把手3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基座8的外侧,所述第一曲柄601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8的内侧;所述第一曲柄601的第一曲柄接触部6011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801处;所述第一把手3的第一凸部30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801伸入至第一基座8的内侧;如图8-10所示,所述第二把手4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基座9的外侧,所述第二曲柄701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9的内侧;所述第二曲柄701的第二曲柄接触部7011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901处;所述第二把手4的第二凸部401通过所述第二通孔901伸入至第二基座9的内侧。
所述第一基座8用于安装固定第一把手3、第一曲柄601、第一连杆602和第二连杆603;所述第二基座9用于安装固定第二把手4、第二曲柄701、第三连杆702和第四连杆703。
优选的,所述第一基座8内侧设置有第一曲柄安装轴802,所述第一曲柄601套设于第一曲柄安装轴802上,并用第一曲柄扭簧13复位;所述所述第二基座9内侧设置有第二曲柄安装轴902,所述第二曲柄701套设于第二曲柄安装轴902上,并用第二曲柄扭簧14复位。
如图11所示,具体的,所述第一曲柄601具有套设于第一曲柄安装轴802上的第一曲柄套筒部6013,所述第一曲柄扭簧13设置于所述第一曲柄套筒部6013外周,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曲柄601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8相抵;所述第二曲柄701具有套设于第二曲柄安装轴902上的第二曲柄套筒部7013,所述第二曲柄扭簧14设置于所述第二曲柄套筒部7013外周,且一端与所述第二曲柄701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9相抵。
当第一把手3作用于第一曲柄601上时,所述第一曲柄601转动时,带动设置在第一曲柄601上的第一曲柄扭簧13发生形变,当第一把手3作用在第一曲柄601上的力消失时,所述第一曲柄扭簧13欲恢复原状,故与第一曲柄601抵触连接的一端在第一曲柄601上的作用力驱使所述第一曲柄601复位。
第二曲柄701的复位方式和原理与第一曲柄601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曲柄60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曲柄连接柱6012,所述第一连杆602与第二连杆603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曲柄连接柱6012相匹配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曲柄701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曲柄连接柱7012,所述第三连杆702与第四连杆703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曲柄连接柱7012相匹配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所述第一连杆602与第二连杆603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曲柄601的两端,使得第一曲柄601发生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杆602与第二连杆603做向两侧延伸或向内收拢的平移运动;所述第三连杆702与第四连杆703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曲柄701的两端,使得第二曲柄701发生转动时,所述第三连杆702与第四连杆703做向两侧延伸或向内收拢的平移运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基座8的外侧具有第一把手安装轴,对应的,所述第一把手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把手轴孔,所述第一把手3通过所述第一把手轴孔装配于所述第一把手安装轴上,并用第一把手扭簧15复位;所述第二基座9的外侧具有第二把手安装轴,对应的,所述第二把手4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把手轴孔,所述第二把手4通过所述第二把手轴孔装配于所述第二把手安装轴上,并用第二把手扭簧16复位。
具体的,所述第一基座8在安装所述第一把手3处设置有第一把手扭簧15安装轴,所述第一把手扭簧15套设与所述第一把手扭簧15安装轴上,并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把手3内侧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8相抵;所述第二基座9在安装所述第二把手4处设置有第二把手扭簧16安装轴,所述第二把手扭簧16套设与所述第二把手扭簧16安装轴上,并且一端与所述第二把手4内侧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9相抵。
由于第一把手扭簧15一端与所述第一把手3内侧相抵,故打开所述第一把手3时,所述第一把手3带动第一把手扭簧15发生形变;当作用在第一把手3的外力撤除时,第一把手扭簧15欲恢复原状,第一把手扭簧15作用在第一把手3内侧的作用力使得第一把手3复位处于关闭状态。
如图2、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汽车扶手箱包括位于所述储物盒1两侧的第一护板10和第二护板11,所述第一护板10设置有用于露出所述第一把手3的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基座8安装于所述第一护板10的内侧;所述第二护板11设置有用于露出所述第二把手4的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基座9安装于所述第二护板11的内侧。
所述第一基座8与第二基座9上端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凸块,下端两侧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第一护板10与第二护板11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凸块和固定孔相匹配的固定槽和固定卡扣。
装配时,将第一基座8的固定凸块插入第一护板10的固定槽中,再将固定孔与固定卡扣进行扣合,实现固定;第二基座9的安装方法与第一基座8相同。
采用上述结构,将所述第一把手3与第二把手4设置在第一护板10与第二护板11上,减薄扶手盖2的厚度、增加扶手盖2开闭时的灵活性,同时增加汽车扶手的美观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扶手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物盒(1)、用于遮盖所述储物盒(1)开口的扶手盖(2)、用于控制所述扶手盖(2)的第一把手(3)和第二把手(4);所述扶手盖(2)可分别绕第一翻转轴线或第二翻转轴线向相对的两侧翻转并打开所述储物盒(1);所述扶手盖(2)的两端分别在所述第一翻转轴线处设置有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两个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相匹配的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在所述第一把手(3)动作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与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组合或分离;所述扶手盖(2)的两端分别在所述第二翻转轴线处设置有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两个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相匹配的第四翻转连接结构(7),在所述第二把手(4)动作的状态下,所述第四翻转连接结构(7)与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组合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把手(3)动作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向两侧伸出或向内收拢,实现与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组合或分离;在所述第二把手(4)动作的状态下,所述第四翻转连接结构(7)向两侧伸出或向内收拢,实现与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组合或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包括第一曲柄(601)、第一连杆(602)和第二连杆(603);所述第一曲柄(60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杆(602)和第二连杆(603),所述第一曲柄(601)的一侧延伸出第一曲柄接触部(6011),所述第一把手(3)具有与所述第一曲柄接触部(6011) 相匹配的第一凸部(301);所述第一把手(3)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凸部(301)驱动所述第一曲柄接触部(6011)进而使所述第一曲柄(60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602)与第二连杆(603)向内收拢;所述第四翻转连接结构(7)包括第二曲柄(701)、第三连杆(702)和第四连杆(703);所述第二曲柄(70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连杆(702)和第四连杆(703),所述第二曲柄(701)的一侧延伸出第二曲柄接触部(7011),所述第二把手(4)具有与所述第二曲柄接触部(7011)相匹配的第二凸部(401);所述第二把手(4)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二凸部(401)驱动所述第二曲柄接触部(7011)进而使所述第二曲柄(701)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连杆(702)与第四连杆(703)向内收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与第二翻转连接结构(6)在连接处分别采用轴孔与轴销结构;所述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与第四翻转连接结构(7)在连接处分别采用轴孔与轴销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盖(2)底面设置有配合安装件(5),所述第一翻转连接结构(501)和第三翻转连接结构(502)设置在所述配合安装件(5)上;所述配合安装件(5)的两侧设置有避让区(50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第一通孔(801)的第一基座(8)、以及设置有第二通孔(901)的第二基座(9),所述第一把手(3)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基座(8)的外侧,所述第一曲柄(601)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8)的内侧;所述第一曲柄(601)的第一曲柄接触部(6011)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801)处;所述第一把手(3)的第一凸部(30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801)伸入至第一基座(8)的内侧;所述第二把手(4) 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基座(9)的外侧,所述第二曲柄(701)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9)的内侧;所述第二曲柄(701)的第二曲柄接触部(7011)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901)处;所述第二把手(4)的第二凸部(401)通过所述第二通孔(901)伸入至第二基座(9)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8)内侧设置有第一曲柄安装轴(802),所述第一曲柄(601)套设于第一曲柄安装轴(802)上,并用第一曲柄扭簧(13)复位;所述第二基座(9)内侧设置有第二曲柄安装轴(902),所述第二曲柄(701)套设于第二曲柄安装轴(902)上,并用第二曲柄扭簧(14)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柄(60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曲柄连接柱(6012),所述第一连杆(602)与第二连杆(603)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曲柄连接柱(6012)相匹配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曲柄(701)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曲柄连接柱(7012),所述第三连杆(702)与第四连杆(703)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曲柄连接柱(7012)相匹配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8)的外侧具有第一把手安装轴,对应的,所述第一把手(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把手轴孔,所述第一把手(3)通过所述第一把手轴孔装配于所述第一把手安装轴上,并用第一把手扭簧(15)复位;所述第二基座(9)的外侧具有第二把手安装轴,对应的,所述第二把手(4)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把手轴孔,所述第二把手(4)通过所述第二把手轴孔装配于所述第二把手安装轴上,并用第二把手扭簧(16)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储物盒(1)两侧的第一护板(10)和第二护板(11),所述第一护板(10)设置有用于露出所述第一把手(3)的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基座(8)安装于所述第一护板(10)的内侧;所述第二护板(11)设置有用于露出所述第二把手(4)的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基座(9)安装于所述第二护板(11)的内侧。
CN202020981532.9U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汽车扶手箱 Active CN212473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81532.9U CN212473294U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汽车扶手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81532.9U CN212473294U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汽车扶手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73294U true CN212473294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46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81532.9U Active CN212473294U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汽车扶手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732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7549A (zh) * 2021-04-30 2021-07-23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乘员共享型控温副仪表台扶手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7549A (zh) * 2021-04-30 2021-07-23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乘员共享型控温副仪表台扶手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58075B2 (en) Seat assembly having an armrest
US5491875A (en) Extended cab pickup truck concealed cargo door hinge
KR100482442B1 (ko) 자동차용 암레스트의 힌지 구조
US4639037A (en) Auxiliary seat assembly for use in vehicles
CN212473294U (zh) 一种汽车扶手箱
EP2055875B1 (en) Actuating arrangement
EP3072745B1 (en) Vehicle storage assembly
JP4751768B2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構造
KR100558532B1 (ko) 자동차의 시트에 설치된 테이블
JP6759702B2 (ja)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
CN216641767U (zh) 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降噪装置及其车辆
JP3849219B2 (ja) オープンカーの風の巻き込み防止装置
KR100470784B1 (ko) 자동차용 글로브 박스 잠금장치
JP4244464B2 (ja) 二段収納容器
CN213007899U (zh) 车门储物结构及车辆
CN214295785U (zh) 储物盒门盖及储物盒
CN114771383B (zh) 一种隐蔽式上车扶手结构
JP2588986Y2 (ja) 自動車の物入れ装置
CN219789985U (zh) 一种可封闭收纳缝隙的折叠桌板
JP4232611B2 (ja) 自動車のグローブボックス構造
KR20040065501A (ko) 차량 충돌시 도어개방을 방지하기 위한 도어핸들 조립체
JP4070132B2 (ja) 車両用ポケット構造
CN219506171U (zh) 可折叠的滑板车
CN218172137U (zh) 隐藏式车顶行李架和车辆
CN216033972U (zh) 一种镜面可折叠的遮阳板化妆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5300 no.1493-1569, Xiaolin Avenue, Xiaolin Town, Cixi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300 Zhangxin South Road, Xiaolin Town, Cixi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