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3170B - 汽车用门闩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门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3170B
CN110173170B CN201910126645.2A CN201910126645A CN110173170B CN 110173170 B CN110173170 B CN 110173170B CN 201910126645 A CN201910126645 A CN 201910126645A CN 110173170 B CN110173170 B CN 1101731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tch
door
cover plate
main body
f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66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73170A (zh
Inventor
野泽秀晶
篠原拓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omponents Europe Ltd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omponents Europe Ltd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omponents Europe Ltd,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i Components Europe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73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3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73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3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36Noise prevention; Anti-rattling means
    • E05B77/38Cushion elements, elastic guiding elements or holding elements, e.g. for cushioning or damping the impact of the bolt against the striker during closing of the w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用门闩装置,该汽车用门闩装置提高在关门时门闭合声音的质感。包括:主体(2),其为合成树脂制,具有在关门时供锁扣进入的锁扣进入槽(21);盖板(3),其为金属制,用于覆盖形成于主体(2)的收纳部(22);闩(5),其通过与进入到锁扣进入槽(21)的锁扣卡合而从打开位置向全锁紧位置转动;掣爪(6),其通过与闩(5)卡合而将闩(5)保持在全锁紧位置;以及弹性止挡件(7),其固定于主体(2),在闩(5)从打开位置到达了即将到达全锁紧位置的位置时与闩(5)抵接,并且能够进行弹性变形以能够容许闩(5)向全锁紧位置转动。

Description

汽车用门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改善门闭合声音的质感(日文:印象)的汽车用门闩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用门闩装置在固定于门内的壳体内设有能与车体侧的锁扣卡合的闩和能与闩卡合的掣爪(日文:ポール),闩和掣爪均被设为能够转动,汽车用门闩装置具有这样的功能:在关门时,通过使锁扣与闩卡合从而使闩从打开位置向全锁紧位置转动,通过使掣爪与闩卡合从而将门保持在全闭位置。
而且,对于汽车用门闩装置,除了将门保持在全闭位置的功能之外,在谋求改善门闭合声音的方面也是重要的要素。通常,对于门闭合声音,与较多地包含高频成分声音的声音相比,较多地包含低频成分的声音而整体具有重量感的声音会感觉到高级感,因此为质感较佳的声音。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汽车用门闩装置中,实施用合成树脂材料将锁扣与闩相互抵接的部分覆盖等对策,来谋求改善门闭合声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412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汽车用门闩装置是这样的结构:在关门时,闩越过全锁紧位置而过度转动时,闩的一部分与弯折形成于金属制的盖板的止挡件或者树脂主体较猛地抵接,限制闩的过度转动,因此,可能会在关门时较多地包含高频成分的声音而有损门闭合声音的质感。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在关门时门闭合声音的质感的汽车用门闩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其为合成树脂制,具有在关门时供锁扣进入的锁扣进入槽;盖板,其为金属制,用于覆盖形成于所述主体的收纳部;闩,其被枢转支承在所述主体的收纳部内,通过与进入到所述锁扣进入槽的所述锁扣卡合而从打开位置向全锁紧位置转动;掣爪,其被枢转支承在所述主体的收纳部内,通过与所述闩卡合而将所述闩保持在所述全锁紧位置;以及弹性止挡件,其固定于所述主体,在所述闩从所述打开位置到达了即将到达所述全锁紧位置的位置时与所述闩抵接,并且能够进行弹性变形以能够容许所述闩向所述全锁紧位置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弹性止挡件被夹持固定在设于所述主体的收纳部的凹部与所述盖板的背面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盖板在比所述锁扣进入槽靠里侧的里侧部具有朝向所述主体侧弯折的弯折片,所述弹性止挡件以与所述弯折片的内表面接触的方式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闩通过在金属制的芯材的表面覆盖合成树脂材料而形成,所述合成树脂材料具有弹性舌片部,该弹性舌片部自所述闩的外周向外侧突出并与盖板的背面接触,从而抑制所述闩在旋转轴线方向上晃动,所述弹性止挡件具有在与所述盖板的背面之间形成间隙的退避部,所述弹性舌片部在所述闩转动时通过所述间隙。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在关门时,闩在即将到达全锁紧位置的位置与固定于主体的弹性止挡件抵接,之后到达全锁紧位置,因此能够提高门闭合声音的质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汽车用门闩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汽车用门闩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汽车用门闩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闩位于打开位置时汽车用门闩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5是闩位于半锁紧位置时汽车用门闩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6是闩位于全锁紧位置时汽车用门闩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7是图4中的VII-VII线放大剖视图。
图8是弹性止挡件的立体图及六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汽车用门闩装置;2、主体;21、锁扣进入槽;22、收纳部;23、上凸缘部;24、侧凸缘部;25、凹部;3、盖板;31、锁扣进入缺口部;32、弯折片;4、闩轴;5、闩;5A、芯材;5B、合成树脂材料;51、半锁紧臂部;51a、外周缘;52、全锁紧臂部;53、锁扣卡合槽;54、弹性舌片部;55、56、薄壁区域部;6、掣爪;61、轴部;7、弹性止挡件;71、嵌合部;72、基部;72a、止挡部;72b、突出部;72c、退避部;8、缓冲橡胶;81、止挡部;9、10、弹簧;11、背板;S、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方位是指将汽车用门闩装置1安装于被设于车体的侧面的未图示的摆动式侧门的状态下的方位。
如图1、图2所示,汽车用门闩装置1包括壳体(无附图标记),该壳体包括后表面开口的箱状的合成树脂制的主体2以及将主体2的后表面封闭的金属制的盖板3。壳体利用未图示的多个螺钉固定于侧门(以下,称作“门”)内。主体2和盖板3在各自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分别具有车内侧开口的锁扣进入槽21和锁扣进入缺口部31。在关门时,固定在车体侧的锁扣S从车内侧进入锁扣进入槽21和锁扣进入缺口部31。
在壳体内(在主体2的内侧设置的收纳部22内)配置有:闩5,其由朝向前后方向的闩轴4枢转支承;掣爪6,其由朝向前后方向的轴部61枢转支承;以及弹性止挡件7,其由橡胶等弹性构件形成,用于限制闩5的过度转动。其中,掣爪6一体地形成轴部61。此外,在主体2的锁扣进入槽21的里侧部及底部配置有由橡胶等弹性构件形成的缓冲橡胶8,其在关门时与进入锁扣进入槽21及锁扣进入缺口部31的锁扣S抵接从而缓和该抵接时的冲击力并且抑制与闩5卡合的锁扣S的晃动。在主体2的前表面固定有金属制的背板11。
主体2除了锁扣进入槽21之外还具有:收纳部22,其后表面侧开口;上凸缘部23,其形成于主体2的上端;侧凸缘部24,其形成于主体2的车外侧的侧端;以及凹部25,其设于锁扣进入槽21的车外侧斜上方,供弹性止挡件7嵌合。
上凸缘部23形成为沿着主体2的上端的形状,比收纳部22的内表面(与盖板3的背面相对的面)向后方突出。侧凸缘部24形成为沿着车外侧的侧端的形状比收纳部22的内表面向后方突出。凹部25形成为比收纳部22的内表面向前方凹陷。
盖板3在车外侧的端部且处于比锁扣进入缺口部31及主体2的锁扣进入槽21靠里侧的里侧部具有向前弯折形成的弯折片32,并且如图7所示那样固定为以弯折片32与主体2的侧凸缘部24的内侧面接触的形态将主体2的后表面封闭。
闩轴4位于以锁扣进入槽21及锁扣进入缺口部31为界的上侧区域的收纳部22内,后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盖板3,前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背板11。掣爪6的轴部61位于以锁扣进入槽21及锁扣进入缺口部31为界的下侧区域的收纳部22内,后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盖板3,前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背板11。
闩5是通过在利用冲压加工成形的金属制的芯材5A(参照图7)的表面覆盖合成树脂材料5B(参照图7)而形成的。在门打开时,闩5在卷绕于闩轴4的弹簧9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保持在图4所示的打开位置,在关门时,闩5因锁扣S进入锁扣进入槽21及锁扣进入缺口部31而从打开位置克服弹簧9的作用力地以闩轴4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经过图5所示的半锁紧位置后向图6所示的全锁紧位置转动。另外,门在被较猛地(比在通常速度范围内快的关闭速度)关闭时,会越过全锁紧位置而暂时过度转动,但在弹性止挡件7及缓冲橡胶8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会从过度转动的位置返回至全锁紧位置。
在闩5形成有:在图5所示的半锁紧位置能够供掣爪6卡合的半锁紧臂部51、在图6所示的全锁紧位置能够供掣爪6卡合的全锁紧臂部52、位于半锁紧臂部51与全锁紧臂部52之间并能够与进入锁扣进入槽21及锁扣缺口部31的锁扣S卡合的锁扣卡合槽53、以及用于抑制闩5在轴向上晃动的弹性舌片部54。
弹性舌片部54由合成树脂材料5B形成,如图7所示,自闩5的后表面侧的外周向斜外侧突出,并且能够在闩轴4的轴向上弹性变形,通过与盖板3的背面接触而利用弹性力抑制闩5在轴向上晃动。另外,考虑到闩5的整体形状,弹性舌片部54优选设于闩5的以闩轴4为界与锁扣卡合槽53相反的一侧的上部外周。因而,如图4、图5所示,在闩5位于将打开位置和半锁紧位置包含在内的打开位置与半锁紧位置之间时,弹性舌片部54位于与弹性止挡件7的后表面重叠的位置。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法将弹性止挡件7设为后述那样的形状,从而避免弹性舌片部54与弹性止挡件7接触而妨碍闩5的转动。
合成树脂材料5B形成有使覆盖芯材5A的厚度比其他区域的厚度薄的薄壁区域部55、56。薄壁区域部55、56设于闩5的两面。由此,谋求闩5的轻量化,从而能够减轻闩5与弹性止挡件7的后述的止挡部72a、盖板3的弯折片32抵接时的冲击。
掣爪6利用支承于主体2的背面侧的弹簧10的作用力而向卡合方向(在图4~图6中为顺时针方向)施力,从而在闩5的半锁紧位置与半锁紧臂部51卡合而阻止闩5向打开方向(在图5中为逆时针方向)转动,在闩5的全锁紧位置与全锁紧臂部52卡合而阻止闩5向打开方向(在图6中为逆时针方向)转动。
此外,掣爪6借助未图示的各种连杆与设在门的车外侧或车内侧的开门操作用的未图示的门把手连结,从而基于门把手的打开操作,克服弹簧10的作用力,从与半锁紧臂部51或全锁紧臂部52卡合的卡合位置向解除方向(在图4~图6中为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远离半锁紧臂部51或全锁紧臂部52来使门能够打开。
弹性止挡件7嵌合于主体2的凹部25,并且被夹持固定在主体2与盖板3之间。更详细而言,如图8所示,弹性止挡件7形成为具有:嵌合部71,其在B向视图中呈矩形形状,从后侧与主体2的凹部25嵌合;以及基部72,其自该嵌合部71比主体2的内表面22向后侧突出,在A向视图中呈大致横向梯形形状。
如特别是根据图6及图8的A向视图能够理解的那样,在弹性止挡件7的基部72的斜下表面设有相对于锁扣S进入锁扣进入槽21及锁扣进入缺口部31的进入方向X(参照图6)倾斜的止挡部72a。
闩5在越过半锁紧位置而到达了即将到达全锁紧位置的位置的时刻,闩5的半锁紧臂部51的朝向车外侧的外周缘51a与止挡部72a抵接。如特别是根据图7及图8的立体图、C向视图能够理解的那样,在弹性止挡件7的基部72的车外侧大致半部形成有后表面与盖板3的背面接触的突出部72b,在弹性止挡件7的基部72的车内侧大致半部形成有比突出部72b向前方凹陷且在与盖板3的背面之间形成有规定间隙的退避部72c。由此,弹性舌片部54能够随着闩5的转动而通过弹性止挡件7的退避部72c与盖板3的背面之间的间隙,因此不会与弹性止挡件7接触,因此不会妨碍闩5的转动。
若对弹性止挡件7被夹持固定在主体2与盖板3之间的形态详细地说明,则如图7所示,以如下这样的形态夹持固定在主体2与盖板3之间,即:嵌合部71嵌合于主体2的凹部25,突出部72b的后表面与盖板3的背面抵接,退避部72c与盖板3的背面非抵接,且嵌合部71的一部分与盖板3的弯折片32的前端缘抵接。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用门闩装置1在关门时的作用。
在门打开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闩5位于打开位置,弹性舌片部54插在弹性止挡件7的退避部72c与盖板3的背面之间的间隙。在该状态下关门时,车体侧的锁扣S从车内侧进入锁扣进入槽21及锁扣进入缺口部31并与闩5的锁扣卡合槽53卡合。由此,闩5以门的关闭力克服弹簧9的作用力而以闩轴4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图5所示的半锁紧位置之后进一步朝向全锁紧位置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闩5通过半锁紧位置时,锁扣S与位于锁扣进入槽21的里侧部(在图5中为左侧部)的缓冲橡胶8的止挡部81抵接。如果此时门的关闭速度在通常速度的范围内,则锁扣S一边使缓冲橡胶8弹性变形一边进一步进入锁扣进入槽21及锁扣进入缺口部31的里侧部,因此闩5朝向全锁紧位置进一步转动。
在闩5在到达即将到达全锁紧位置的位置时,此时闩5的半锁紧臂部51的外周缘51a与弹性止挡件7的止挡部72a抵接。由此,弹性止挡件7的止挡部72a弹性变形以能够容许闩5向全锁紧位置转动。于是,闩5一边使止挡部72a弹性变形一边向全锁紧位置转动或稍微越过该全锁紧位置地过度转动。在该情况下,弹性止挡件7的退避部72c与盖板3的背面不接触,因此止挡部72a容易弹性变形。由此,在关门时,能够有效地吸收限制闩5的转动的冲击,提高门闭合声音的质感。
另外,在门的关闭速度为超过通常速度范围内的高速度的情况下,闩5较猛地与弹性止挡件7的止挡部72a抵接,因此存在这样的情况:止挡部72a大幅度地弹性变形,闩5相比上述而言进一步过度转动。在该情况下,闩5的半锁紧臂部51的外周缘51a的下部与盖板3的弯折片32的内表面抵接,因此能够阻止进一步过度转动。
在闩5转动至全锁紧位置或过度转动时,此时,掣爪6因弹簧10的作用力向卡合位置转动,与全锁紧臂部52卡合。由此,闩5被约束在全锁紧位置,门保持在全闭位置。
根据以上说明,在关门时,锁扣S与缓冲橡胶8的止挡部81抵接后,闩5在即将到达全锁紧位置的位置与弹性止挡件7的止挡部72a抵接,因此能够提高门闭合声音的质感。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以下这样的各种变形、变更。
(a)将门设为设于车体侧面的滑动门或设于车体后部的上翻式尾门。
(b)在没有将弹性舌片部54设置于闩5的情况下,退避部72c对于弹性止挡件7并非一定是必要的。
(c)将弹性止挡件7的安装位置设为上述说明以外的位置。

Claims (2)

1.一种汽车用门闩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汽车用门闩装置包括:
主体,其为合成树脂制,具有在关门时供锁扣进入的锁扣进入槽;
盖板,其为金属制,用于覆盖形成于所述主体的收纳部;
闩,其被枢转支承在所述主体的收纳部内,通过与进入到所述锁扣进入槽的所述锁扣卡合而从打开位置向全锁紧位置转动;
掣爪,其被枢转支承在所述主体的收纳部内,通过与所述闩卡合而将所述闩保持在所述全锁紧位置;以及
弹性止挡件,其被夹持固定在设于收纳部的凹部与所述盖板的背面之间,限制所述闩的转动量,
所述弹性止挡件具有:嵌合部,其与所述凹部嵌合;突出部,其自所述嵌合部朝向盖板突出,并与所述盖板的背面接触;退避部,其比所述突出部凹陷,且在与所述盖板的背面之间形成有规定间隙;以及止挡部,其在所述闩从所述打开位置到达了即将到达全锁紧位置的位置的时刻与所述闩抵接,从而能够以可容许闩向所述全锁紧位置转动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
所述闩通过在金属制的芯材的表面覆盖合成树脂材料而形成,
所述合成树脂材料具有弹性舌片部,该弹性舌片部自所述闩的外周向外侧突出并与盖板的背面接触,从而抑制所述闩在旋转轴线方向上晃动,
所述弹性舌片部在所述闩转动时通过所述退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门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在比所述锁扣进入槽靠里侧的里侧部具有朝向所述主体侧弯折的弯折片,
所述弹性止挡件以与所述弯折片的内表面接触的方式固定。
CN201910126645.2A 2018-02-21 2019-02-20 汽车用门闩装置 Active CN1101731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8579A JP6840100B2 (ja) 2018-02-21 2018-02-21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2018-028579 2018-0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3170A CN110173170A (zh) 2019-08-27
CN110173170B true CN110173170B (zh) 2021-08-06

Family

ID=67688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6645.2A Active CN110173170B (zh) 2018-02-21 2019-02-20 汽车用门闩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40100B2 (zh)
CN (1) CN1101731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56189B2 (ja) * 2020-10-14 2024-09-26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作動伝達構造、及び当該構造を備えた検出装置並びに当該検出装置を備えた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25414A2 (de) * 2005-05-20 2006-11-30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CN101363298A (zh) * 2007-08-09 2009-02-11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闭锁装置
WO2012163503A1 (en) * 2011-05-27 2012-12-06 Magna Closures S.P.A. Double ratchet, double pawl vehicular latch with soft stop on reset
CN102939429A (zh) * 2010-03-31 2013-02-20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的锁设备
CN103982092A (zh) * 2013-02-04 2014-08-13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锁闩机构
CN205189557U (zh) * 2015-10-26 2016-04-27 上虞永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锁舌缓冲块的背门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56854A (ja) * 1991-12-02 1993-06-22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車両扉ロック装置
GB2321928B (en) * 1997-02-04 2001-02-07 Rockwell Lvs Latch assembly
JP2008063850A (ja) * 2006-09-08 2008-03-21 Shiroki Corp ロック機構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25414A2 (de) * 2005-05-20 2006-11-30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CN101363298A (zh) * 2007-08-09 2009-02-11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闭锁装置
CN102939429A (zh) * 2010-03-31 2013-02-20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的锁设备
WO2012163503A1 (en) * 2011-05-27 2012-12-06 Magna Closures S.P.A. Double ratchet, double pawl vehicular latch with soft stop on reset
CN103982092A (zh) * 2013-02-04 2014-08-13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锁闩机构
CN205189557U (zh) * 2015-10-26 2016-04-27 上虞永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锁舌缓冲块的背门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40100B2 (ja) 2021-03-10
JP2019143374A (ja) 2019-08-29
CN110173170A (zh) 2019-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75923B2 (en) Vehicle door lock
JP2003097125A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7380693B2 (ja) 自動車用ロック
US20130270845A1 (en) Latch device for vehicle
CN108291412B (zh) 锁止装置
US10450785B2 (en) Anti-chuck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closure
JP2729571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10173170B (zh) 汽车用门闩装置
WO2020041171A1 (en) Latch mechanism
US20140217751A1 (en) Latch mechanism
CN113574238A (zh) 开闭体的锁定装置
JP4416641B2 (ja) リッドのロック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のフィラーリッドの開閉装置
JP4173400B2 (ja) 開閉部材のロック装置
JP5811377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KR100848742B1 (ko) 자동차용 글루브박스의 소음 방지장치
US11466482B2 (en) Door lock device for vehicle
JP2006233696A (ja) 引き戸用ロックセット
JP6148047B2 (ja) 車両用ロックユニット
JP4335761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H0241256Y2 (zh)
JP4177050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3939097B2 (ja) 自動車用ロック装置
JP3328762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01003622A (ja)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におけるラッチとラチェット
JP2001098817A (ja) グローブボックス用リッドロッ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