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7378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7378B
CN110137378B CN201910472136.5A CN201910472136A CN110137378B CN 110137378 B CN110137378 B CN 110137378B CN 201910472136 A CN201910472136 A CN 201910472136A CN 110137378 B CN110137378 B CN 110137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ight emitting
isolation
display panel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721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7378A (zh
Inventor
安乐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Qingyu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721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73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7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7378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5805 priority patent/WO202023802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7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7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8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3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banks or shadow mas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9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79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多个第一电极、多个隔离柱及多个像素区;多个第一电极彼此间隔设置;各隔离柱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相交,多个隔离柱设于第一电极上,以将第一电极分隔成多个第一子电极;每一像素区位于相邻两个隔离柱之间,像素区包括与第一子电极一一对应的多个的有效发光区;有效发光区与隔离柱之间和/或同一像素区内相邻的两个有效发光区之间具有间隔槽。如此通过隔离柱及第一电极直接分割像素点,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其通过像素限定层向有效发光区传导和接触,提升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智能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平板显示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OLED(Org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器相比,在功耗更低的同时具有更高的亮度与响应速度,并且具有可弯曲、柔韧性佳的优点,因此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甚至电视等智能终端产品中,成为了显示领域的主流显示器。然而OLED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显示面板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问题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多个第一电极,设于所述衬底上,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彼此间隔设置;
多个隔离柱,彼此间隔设置;所述多个隔离柱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上,且所述隔离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相交,以将所述第一电极分隔成多个第一子电极;
多个像素区,每一所述像素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隔离柱之间,所述像素区包括与所述第一子电极一一对应的多个的有效发光区;
其中,所述有效发光区与所述隔离柱之间和/或同一像素区内相邻的两个所述有效发光区之间具有间隔槽。
该显示面板中的有效发光区与隔离柱之间和/或同一像素区内相邻的两个有效发光区之间具有间隔槽,如此通过该间隔槽能够断开传统的显示区域导水氧较快的像素限定层和隔离柱向有效发光区传导水氧,隔离柱中储存的水氧可优先被干燥剂或干燥片吸收,故而有效地防止了隔离柱中的水氧通过像素限定层传导至有效发光区进而导致有效发光区缩小或不显示的问题,进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有效发光区的周向可均不含有像素限定层,进而完全避免隔离柱与像素限定层或绝缘层接触进而导致水氧导通至有效发光区致使有效发光区缩小或不显示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柱在垂直于所述隔离柱的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
如此通过倒梯形的隔离柱将各有效发光区限定至各像素区,通过隔离柱和第一电极的共同作用将各像素区的第一电极限定为与各有效发光区对应的第一子电极,可实现隔离柱及第一电极直接分割像素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像素限定层,所述间隔槽开设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位于所述隔离柱下方被所述隔离柱覆盖的连接部;多个所述第一子电极通过所述连接部彼此连接;
所述连接部在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辅助走线部,所述辅助走线部设于所述连接部上且位于所述隔离柱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衬底上且位于所述隔离柱的下方;
或者,所述显示面板同时还包括所述第一绝缘层及辅助走线部,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辅助走线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一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隔离柱的延伸方向,且所述隔离柱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绝缘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二绝缘部,每个所述第二绝缘部对应覆盖一个所述辅助走线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柱与所述衬底和所述第一电极直接接触。如此隔离柱的下方不含有像素限定层和绝缘层,故而可完全避免隔离柱与像素限定层或绝缘层接触进而导致水氧导通至有效发光区致使有效发光区缩小或不显示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多个第一电极,设于所述衬底上,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彼此间隔设置;
多个隔离柱,多个所述隔离柱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上,且所述隔离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相交,以将所述第一电极分隔成多个第一子电极;
多个像素区,每个所述像素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隔离柱之间,所述像素区包括与所述第一子电极一一对应的多个的有效发光区和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有效发光区之间的虚设发光区;
其中,所述虚设发光区的发光材料与所述衬底直接接触。
该显示面板,将传统的对应同一像素区内的相邻两个有效发光区之间的像素限定层去除,使得位于虚设发光区的发光材料与衬底直接接触,同一像素区内的相邻两个有效发光区之间不含有像素限定层,如此有效发光区不含有像素限定层的边缘不会受到来自隔离柱的水氧入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隔离柱中储存的水氧对于有效发光区的影响,可有效地阻止隔离柱中的水氧通过像素限定层传导至有效发光区,故而有效地避免了有效发光区缩小或不显示的问题,进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效发光区与所述隔离柱之间具有间隔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柱在垂直于所述衬底且垂直于所述隔离柱的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设于所述衬底上的像素限定层,所述间隔槽开设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位于所述隔离柱下方被所述隔离柱覆盖的连接部;多个所述第一子电极通过所述连接部彼此连接;
所述连接部在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辅助走线部,所述辅助走线部设于所述连接部上且位于所述隔离柱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衬底上且位于所述隔离柱的下方;
或者,所述显示面板同时还包括所述第一绝缘层及辅助走线部,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辅助走线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一绝缘部,各所述第一绝缘部的延伸方向与各所述隔离柱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隔离柱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绝缘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二绝缘部,每个所述第二绝缘部对应覆盖一个所述辅助走线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柱与所述衬底和所述第一电极直接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及隔离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又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又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又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结构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的俯视结构图;
图8为又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结构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的第二绝缘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元件例如层、膜或显示基板被指为在另一膜层“上”时,其能直接在其他膜层上或亦可存在中间膜层。进一步说,当层被指为在另一层“下”时,其可直接在下方,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层。亦可以理解的是,当层被指为在两层“之间”时,其可为两层之间的唯一层,或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层。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元件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此外,在说明书中,短语“平面示意图”是指当从上方观察目标部分时的附图,短语“截面示意图”是指从侧面观察通过竖直地切割目标部分截取的剖面时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以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在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之前,首先对本发明中的一些内容进行解释,以便于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显示面板包括用于形成发光元件的有源区域,以及用于为显示提供信号线路的走线等不允许被切掉的周围区域。例如,一个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后续用于形成发光元件的显示区域AA(Active Area,AA),还可以包括后续用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包括设置驱动电路、芯片的区域)。
下方/上方:是以显示面板的衬底为底来说的,例如,子像素位于衬底的上方,又例如子像素位于封装结构的下方。
以OLED中的子像素为有机发光功能材料为例,其中的有机发光功能材料对于水氧具有很强的敏感性,故而一旦水氧进入到有机发光功能材料区域,将导致显示区域的有机发光功能材料失效,进而引起显示区域的像素点出现缩小或不显示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OLED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以传统的OLED显示面板为例,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子像素均通过像素限定层来限定,以有效分隔各子像素。通常地,在像素限定层上还设有隔离柱,其可起到支撑作用,例如支撑玻璃盖板;还可起到隔离顶电极的作用,例如采用倒梯形结构的隔离柱,以使顶电极分隔成多个独立的部分,例如PMOLED(被动矩阵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Passive matrix OLED)。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面板10为PMOLED。PMOLED屏无TFT背板,使得光线透过率高,因此透明显示可以采用高透明度的PMOLED显示屏。可理解,本发明中的显示面板10并不限于PMOLED,也可用于具有TFT背板的一些AMOLED。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地,PMOLED屏的阳极和阴极一般为条状,多条阳极和多条阴极纵横交错,而在多条阳极和多条阴极重叠的位置则通过像素限定层限定出一个子像素区,进而在子像素区形成一个子像素。基于此,PMOLED屏的像素排布结构一般为传统的real RGB结构,即红、绿、蓝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依次交替排布,而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各子像素的颜色相同。
研究发现,隔离柱设于像素限定层上且很容易储存水氧,故而隔离柱中的水氧可通过直接接触的像素限定层,传到像素限定层内的子像素上,加速子像素的有机发光功能材料失效,进而导致显示区的像素点出现缩小或不显示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OLED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像素限定层是指与子像素(本文中的有效发光区)直接接触并起到限定子像素的结构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能够较佳地解决上述问题。下文将结合该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详细的介绍。
图1示出了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及隔离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显示面板10具有显示区域,其在显示区域包括衬底11、多个第一电极12、多个隔离柱13及多个像素区。
其中,衬底11可以由诸如玻璃材料、金属材料或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或聚酰亚胺(PI)等的塑胶材料中合适的材料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衬底11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柔性衬底11,柔性材料例如为聚酰亚胺PI(Polyimide,简称PI)聚合物,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简称PC)树脂,也称为PC塑料,聚对苯二甲酸类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塑料等。
请参阅图1及图2,多个第一电极12设于衬底11上。多个第一电极12彼此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第一电极12为条状。
请参阅图1及图3,各隔离柱1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电极12的延伸方向相交,多个隔离柱13设于衬底11及第一电极12上,以将各第一电极12分隔成沿第一电极12的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子电极121。
相邻两个隔离柱13之间形成一个像素区,即每一像素区位于相邻两个隔离柱13之间。每个像素区包括与第一子电极121一一对应的多个有效发光区14。有效发光区14中包含有发光材料。也就是说,一个有效发光区14即为一个子像素,即多个子像素一一对应设于多个第一子电极121上。
其中,请继续参阅图1,有效发光区14与隔离柱13之间具有间隔槽101。或者同一像素区内相邻的两个有效发光区14之间具有间隔槽。如此通过该间隔槽101断开显示区域导水氧较快的像素限定层和隔离柱13向有效发光区14传导水氧,隔离柱13中储存的水氧可优先被干燥剂或干燥片吸收,故而有效地防止了隔离柱13中的水氧通过像素限定层传导至有效发光区14,进而避免了导致像素点缩小或不显示的问题,进而提升了显示面板1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有效发光区14的周向可完全不含有像素限定层,即有效发光区14的周向完全不直接接触有像素限定层,进而完全避免传统的显示区域导水氧较快的像素限定层和隔离柱向有效发光区14传导水氧,进而导致水氧导通至有效发光区14致使有效发光区14缩小或不显示的问题。
进一步地,隔离柱13在垂直于衬底11且垂直于隔离柱13的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如此通过隔离柱13将各有效发光区14限定至各像素区,通过隔离柱13和第一电极12的共同作用将各像素区的第一电极12限定为与各有效发光区14一一对应的第一子电极121,可实现隔离柱13及第一电极12直接分割像素点。
可理解,隔离柱13的该截面形状并不限于严格的倒梯形结构,只要是隔离柱的下表面在衬底11上的投影位于隔离柱13的下表面在衬底11上的投影内且小于隔离柱13的下表面在衬底11上的投影即可,至于该倒梯形结构的隔离柱13的两侧壁为平面还是曲面均不做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在各像素区蒸镀形成连续的发光材料,由于隔离柱13和第一电极12的分割作用,同一像素区内的相邻两个有效发光区14之间不含有像素限定层,相邻两个有效发光区14之间被发光材料覆盖直接设于衬底上,而这些发光材料不能够有效发光,即为虚设发光区。即:每个像素区除了包括与第一子电极121一一对应的多个的有效发光区14,还包括位于相邻的两个有效发光区14之间的虚设发光区;其中,虚设发光区中的发光材料与衬底11直接接触。
如此将传统的对应同一像素区内的相邻两个有效发光区14之间的像素限定层去除,位于虚设发光区的发光材料与衬底11直接接触,使得同一像素区内的相邻两个有效发光区14之间不含有像素限定层,如此有效发光区14不含有像素限定层的边缘不会受到来自隔离柱13的水氧入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隔离柱13中储存的水氧对于有效发光区14的影响,可有效地阻止隔离柱13中的水氧通过像素限定层传导至有效发光区14,故而有效地避免了像素点缩小或不显示的问题,进而提升了显示面板1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可理解,形成间隔槽101和位于虚设发光区的发光材料与衬底11直接接触的方案可以择一选择,也可以相互组合。其中,该间隔槽101的底壁及侧部均不含有连接有效发光区14和隔离柱13的像素限定层。
一方面,由于有效发光区14与隔离柱13之间和/或同一像素区内相邻的两个有效发光区14之间具有间隔槽101,和/或位于虚设发光区的发光材料与衬底直接接触,故而可减小像素限定层的设计余量,且同一像素区的有效发光区14可以采用同一蒸镀开口形成,因此可有效提高像素的开口率,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的亮度。
另一方面,通过倒梯形的隔离柱13及第一电极12直接分割像素点,故而使得位于虚设发光区的发光材料与衬底11直接接触,即同一像素区内的相邻两个有效发光区14之间不含有像素限定层。
进一步地,如图1及3所示,为了避免像素限定层和第一绝缘层162(见图5)的导通水氧的作用,显示区域可以完全不含有像素限定层和/或第一绝缘层162。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区域可以完全不含有像素限定层和第一绝缘层162。即,有效发光区14的周围不含有像素限定层,且隔离柱13的下方不含有第一绝缘层162。有效发光区14通过隔离柱13和第一电极12直接分割,位于虚设发光区的发光材料与衬底11直接接触(即虚设发光区不设有像素限定层)。隔离柱13直接设于衬底11及第一电极12上,即与衬底11和第一电极12接直接触。故而可以增加隔离柱13的宽度,提高隔离柱13在衬底11上的粘附力,使其不易脱落。
在一具体示例中,隔离柱13的宽度可为12微米~16微米。进一步地,隔离柱13的宽度可由12微米增加到14微米~16微米。
一些实施例中,隔离柱1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电极1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3,显示面板10还包括多个第二电极15。各第二电极15覆盖各像素区中的多个有效发光区14。在有效发光区14上形成第二电极15时,由于隔离柱13的隔离作用,第二电极15的材料被分割,进而形成沿隔离柱13延伸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电极15。需要说明的是,像素区蒸镀的发光材料中的与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5同时接触的区域为有效发光区14。
进一步地,有效发光区14与隔离柱13之间具有间隔槽101大致可包括两种情况。图4示出了又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又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或图4,第一种情况,有效发光区14的周向至少部分区域不直接接触有像素限定层,有效发光区14的周向的该区域直接与隔离柱13之间形成间隔槽101。
请参阅图5,第二种情况,显示面板10在显示区域具有形成于衬底11上的像素限定层161。有效发光区14被该像素限定层161包围,间隔槽101开设于该像素限定层161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情况中,只对有效发光区14周向的部分区域做限制,有效发光区14的周向不与隔离柱13相对形成间隔槽101的区域不做限制,可以含有像素限定层,也可不含有像素限定层。如若此时,有效发光区14的周向不与隔离柱13相对的区域也不含有像素限定层,即相当于包含了“位于虚设发光区的发光材料与衬底直接接触”的方案。
在一示例中,隔离柱13的材质为负性光刻胶。利用负性光刻胶的特性,对负性光刻胶曝光后,由于越底层的负性光刻胶受到的曝光量越少,显影后被溶解掉的也就越多,因此显影后可以自然形成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
请继续参阅图5,进一步地,为了便于隔离柱13形成倒梯形结构,可在隔离柱13的下方且在衬底11上设有覆盖第一电极12的连接部123的第一绝缘层162,以使隔离柱13刻蚀时在第一绝缘层162上进行而不与连接部123直接接触。同时需注意第一绝缘层162不能位于间隔槽101内并连接有效发光区14和隔离柱13。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层162可与上述像素限定层同层设置。更进一步地,第一绝缘层162可与上述像素限定层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即采用相同的材质同步刻蚀形成。一般地,像素限定层通常由有机材料形成,例如,聚酰亚胺、聚酰胺、苯丙环丁烯、亚克力树脂或酚醛树脂等有机材料,也可由光刻胶形成。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像素限定层亦可掺杂有无机材料,例如,氧化锡、氮化矽和/或氮氧化锡。可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62与上述像素限定层可采用不同的材质,也可在不同工艺步骤中形成。
图6示出了又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6,相邻的两个有效发光区14之间的虚设发光区与衬底11直接接触(即虚设发光区不设有像素限定层)。如此有效发光区14不含有像素限定层的边缘不会受到来自隔离柱13的水氧入侵。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效发光区14的周向与隔离柱13相对形成间隔槽101的区域不直接接触有像素限定层,且虚设发光区不设有像素限定层。也就是说,有效发光区14的周向均不直接接触有像素限定层,即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显示区域不含有用于限定有效发光区14的像素限定层。
进一步地,如前所述,为了便于隔离柱13形成倒梯形结构,可在隔离柱13的下方且在衬底11上设有覆盖第一电极12的连接部123的第一绝缘层162,以使隔离柱13刻蚀时在第一绝缘层162上进行而不与连接部123直接接触。
请继续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62包括多个第一绝缘部,各第一绝缘部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隔离柱13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其长度基本与隔离柱13的延伸方向相同。隔离柱13设于第一绝缘层162的上方。
具体地,为了便于形成较平整的隔离柱13,优选隔离柱13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绝缘层162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内。即隔离柱13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绝缘层162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具体如图6所示,隔离柱13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小于第一绝缘层162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即第一绝缘层162会有部分露出于隔离柱13,由于第一绝缘层162的存在,蒸镀形成的发光材料会与第一绝缘层162接触。
可理解,在如图6所示的示例中,隔离柱13的下方也不设置上述第一绝缘层162,隔离柱13直接设于衬底11和第一电极12上,然后在各像素区蒸镀发光材料,由于隔离柱13为倒梯形,且虚设发光区不设有像素限定层,故而各像素区蒸镀形成的连续的发光材料与隔离柱13的底部之间形成间隔槽101。
一般地,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5形状均为条状(如图2所示),且两者的延伸方向基本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12还包括位于隔离柱13下方被隔离柱13覆盖的连接部123;多个第一子电极121通过连接部123彼此连接。
图7示出了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的第一电极12的俯视结构图。请参阅图7,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发光材料与这部分的第一绝缘层162接触的面积,可减小第一电极12的连接部123的尺寸。具体地,将连接部123在与第一电极1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设置为小于第一子电极121的尺寸。如此第一绝缘层162只需要具有能够覆盖该连接部123的面积即可,故而大大减小了第一绝缘层162的面积,进而减小了第一绝缘层162与有效发光区14接触的面积。
一般地,第一电极12为阳极,第二电极15为阴极。相应地,第一电极12的材质一般选择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具体地,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可为氧化铟锡(ITO),也可为氧化铟锌(IZO)、铝掺杂氧化锌或者掺杂银的氧化铟锡(Ag+ITO)和掺杂银的氧化铟锌(Ag+IZO)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由于ITO工艺成熟、成本低,透明金属氧化物材质优选为氧化铟锡。进一步地,为了在保证高透光率的基础上,减小各导电走线的电阻,透明金属氧化物材质采用铝掺杂氧化锌、掺杂银的ITO或者掺杂银的IZO等材料。相应地,第二电极15的材质一般选用低电阻率的导电膜层,可为金属层,例如金属铝层、镁银合金膜层等,其电阻率较低,可以提高电流承载能力,能够满足电阻率的要求,保证显示效果。
为了避免连接部123的电阻过大,连接部123在与第一电极1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控制为大于或等于8微米。在一具体示例中,连接部123在与第一电极1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该尺寸为10微米。
进一步地,同一第一电极12中的所有连接部123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请继续参阅图6,为了进一步降低连接部123的电阻,显示面板10还包括辅助走线部125,可在连接部123上设置辅助走线部125,且位于隔离柱13下方。进一步地,辅助走线部125与连接部123在与第一电极1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相同。辅助走线部125在第一电极12的延伸方向的尺寸略小于连接部123在第一电极12的延伸方向的尺寸,以使第一绝缘层162能够完全覆盖连接部123而尽量不影响有效发光区14。
进一步地,辅助走线部125与相邻的有效发光区14(或第一子电极12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微米。进一步地,辅助走线部125的材质可为金属,例如钼铝钼电极,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图8示出了又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的局部俯视结构图,其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绝缘层的结构。请参阅图8,为了进一步地减小该第一绝缘层162的面积,第一绝缘层162包括多个第二绝缘部。每个第二绝缘部对应覆盖一个辅助走线部125。每个第二绝缘部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辅助走线部125的面积,如此通过第二绝缘部覆盖辅助走线部125,可以防止辅助走线部125被氧化。进一步地,第二绝缘部超出辅助走线部125的区域的最小尺寸为2微米。
为了将该第二绝缘部的面积最小化,第二绝缘部的形状设置为圆形。
具体在如图8的示例中,位于虚设发光区的发光材料与衬底11直接接触,第一绝缘层162的第二绝缘部仅对应第一电极12的连接部123设置,隔离柱13直接设于衬底11和第二绝缘部上。如此大大减少了第二绝缘部的面积,进而大大减少了有效发光区14与第二绝缘部的接触,故而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隔离柱13中的水氧通过第二绝缘部传导至有效发光区14。
图9示出了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区域的第二绝缘层163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9,可理解,显示面板10还包括位于显示区域外侧的非显示区域,显示面板10在非显示区域仍然可以包括第二绝缘层163,即在上述显示区域形成像素限定层或第一绝缘层162的步骤中,可在非显示区域同步形成第二绝缘层163。例如在第二电极15的搭接区,为了使显示区域的第二电极15与非显示区域的第二电极15走线连接,需要在衬底11上保留该第二绝缘层163,然后在第二绝缘层163上形成第二电极15及第二电极15走线。或者在显示区域四周的非显示区域需要保护的线路区域保留第二绝缘层163。
可理解,由于有效发光区14可通过隔离柱13和第一电极12直接分割,故而像素限定层、第一绝缘层162和第二绝缘层163的图案化步骤均可以在形成第一电极12之后、且在有效发光区14蒸镀形成之前。
可理解,显示面板10还可包括封装结构,封装结构设于第二电极15上,用于封装有效发光区14。可理解封装结构设于显示区域和部分非显示区域上,以用于封装显示区域。封装结构能够为有效发光区14阻挡空气及水汽,从而保证显示面板10的可靠性。可理解,封装结构包括但不限于玻璃胶封装和薄膜封装,在此不做限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或物联网设备等任何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多个第一电极,设于所述衬底上,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彼此间隔设置;
多个隔离柱,彼此间隔设置;各所述隔离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多个隔离柱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上,以将所述第一电极分隔成多个第一子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位于所述隔离柱下方被所述隔离柱覆盖的连接部;多个所述第一子电极通过所述连接部彼此连接;所述连接部在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尺寸;
多个像素区,每一所述像素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隔离柱之间,所述像素区包括与所述第一子电极一一对应的多个的有效发光区;
其中,所述有效发光区与所述隔离柱之间具有间隔槽,所述间隔槽的底壁及侧部均不含有连接所述有效发光区和所述隔离柱的像素限定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设于所述衬底上的像素限定层,所述间隔槽开设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走线部,所述辅助走线部设于所述连接部上且位于所述隔离柱下方。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衬底上且位于所述隔离柱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辅助走线部,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辅助走线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一绝缘部,各所述第一绝缘部的延伸方向与各所述隔离柱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隔离柱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绝缘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二绝缘部,每个所述第二绝缘部对应覆盖一个所述辅助走线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柱与所述衬底和所述第一电极直接接触。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多个第一电极,设于所述衬底上,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彼此间隔设置;
多个隔离柱,各所述隔离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相交,多个所述隔离柱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上,以将所述第一电极分隔成多个第一子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位于所述隔离柱下方被所述隔离柱覆盖的连接部;多个所述第一子电极通过所述连接部彼此连接;所述连接部在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尺寸;
多个像素区,每个所述像素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隔离柱之间,所述像素区包括与所述第一子电极一一对应的多个的有效发光区和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有效发光区之间的虚设发光区;
其中,所述有效发光区与所述隔离柱之间具有间隔槽,所述有效发光区的周向均不含有像素限定层,所述虚设发光区的发光材料与所述衬底直接接触。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472136.5A 2019-05-31 2019-05-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1373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2136.5A CN110137378B (zh) 2019-05-31 2019-05-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19/115805 WO2020238024A1 (zh) 2019-05-31 2019-11-0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2136.5A CN110137378B (zh) 2019-05-31 2019-05-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7378A CN110137378A (zh) 2019-08-16
CN110137378B true CN110137378B (zh) 2020-09-22

Family

ID=67579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72136.5A Active CN110137378B (zh) 2019-05-31 2019-05-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7378B (zh)
WO (1) WO20202380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7378B (zh) * 2019-05-31 2020-09-22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76415B (zh) * 2020-02-18 2023-1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157150B (zh) * 2021-03-19 2023-07-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6209312A (zh) * 2021-11-30 2023-06-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628448A (zh) * 2021-11-30 2022-06-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2037A (en) * 1995-03-13 1999-09-1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886219B2 (ja) * 1997-07-29 2007-02-28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有機el素子
KR100267964B1 (ko) * 1998-07-20 2000-10-16 구자홍 유기 이엘(el)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578032B2 (ja) * 2001-08-22 2010-11-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3249363A (ja) * 2002-02-22 2003-09-0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64805B2 (ja) * 2002-02-26 2007-01-1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04303699A (ja) * 2003-04-01 2004-10-28 Seiko Epson Corp 有機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905237B2 (ja) * 2007-04-25 2012-03-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
CN109004106A (zh) * 2018-08-02 2018-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137378B (zh) * 2019-05-31 2020-09-22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38024A1 (zh) 2020-12-03
CN110137378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737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952938B (zh)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柔性显示设备
US10892305B2 (en) Touch structur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2071882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9831299B2 (en) OLE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910691B2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302016B (zh)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20170071659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4095922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122956B2 (en) OLED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display
CN113937236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120042438A (ko) 터치인식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EP3657310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170277307A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50282259A1 (en) 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900267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EP4130945A1 (en) Touch structur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4130944A1 (en) Touch-control structure,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064511B (zh) 触控显示面板
US20190237695A1 (en) Oled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led display panel
US20180373368A1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8081532A (ja) タッチセンサ及び表示装置
WO2023141836A1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3837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131399A1 (en) Touch structur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0, 188, Feng Feng Road, hi tech Zone,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Suzhou Qingyu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300, 188, Feng Feng Road, hi tech Zone,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