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4712A - 弯曲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弯曲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14712A CN110114712A CN201780081298.5A CN201780081298A CN110114712A CN 110114712 A CN110114712 A CN 110114712A CN 201780081298 A CN201780081298 A CN 201780081298A CN 110114712 A CN110114712 A CN 1101147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nding
- enlarged portion
- substrate
- electrode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09—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incorporated i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e.g.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switching elemen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72—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 where the common electrode is not pattern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在弯曲液晶面板(10)中,显示面(10DS)绕弯曲轴(CAX)弯曲,该弯曲液晶面板(10)具备:一对基板(10a、10b);TFT(10f),其设置于阵列基板(10b),至少具有源电极(10f2)以及漏电极(10f3);扩张部(21),其在阵列基板(10b)中将TFT(10f)中的至少省去了漏电极(10f3)的构成要素从TFT(10f)的形成范围开始扩张而成,且以相对于TFT(10f)在与弯曲轴(CAX)正交且沿着显示面(10DS)的弯曲方向上相邻的形式配设;以及隔离部(11),其设置于CF基板(10a)而保持一对基板(10a、10b)之间的间隔的,且以与相互相邻的TFT(10f)以及扩张部(21)的至少任一方重叠的形式配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弯曲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显示面弯曲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对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而言,沿着显示面的弯曲方向配置像素构造的长边,在对置基板侧设置黑矩阵,在上述黑矩阵中,在将显示面的弯曲方向的长度尺寸设为L,将阵列基板的厚度尺寸设为T1,将对置基板的厚度尺寸设为T2,将阵列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的间隙的尺寸设为d,将弯曲的显示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将设置于像素构造内的像素电极的长边的长度尺寸设为E时,黑矩阵开口部的弯曲方向的长度尺寸为E-L{(T1/2)+(T2/2)+d}/R以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09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保持阵列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的间隔,换句话说为了保持单元间隙而使用球状的树脂制隔离剂,但有时除了球状的树脂制隔离剂以外还使用柱状的感光隔离物。该柱状的感光隔离物例如在设置于对置基板侧的情况下,其前端部与阵列基板抵接,从而保持单元间隙。然而,若显示面弯曲,则导致感光隔离物相对于阵列基板的抵接位置产生不一致,恐怕以此为起因而使单元间隙不均匀,作为结果而产生显示不良。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那样的状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抑制显示不良的产生。
本发明的弯曲显示面板是显示图像的显示面至少绕一个弯曲轴弯曲的弯曲显示面板,具备:一对基板,其以彼此的板面隔开间隔对置的形式配设;开关元件,其设置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至少具有源电极以及漏电极而控制上述源电极与上述漏电极之间的电流;扩张部,其将在上述一个基板中上述开关元件中的至少省去了上述漏电极的构成要素从上述开关元件的形成范围开始扩张而成,以相对于上述开关元件在与上述一个弯曲轴正交且在沿着上述显示面的弯曲方向上相邻的形式配设;以及隔离部,其设置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个基板而保持上述一对基板之间的间隔,且上述隔离部以与相互相邻的上述开关元件以及上述扩张部的至少任一方重叠的形式配设。
这样,在弯曲的显示面,通过在开关元件中控制源电极与漏电极之间的电流而显示有图像。通过在彼此的板面隔开间隔对置的一对基板中的另一个基板设置的隔离部能够保持一对基板之间的间隔。此处,隔离部相对于一个基板的位置以该弯曲显示面板绕一个弯曲轴弯曲为起因而在弯曲方向上不一致,恐怕以此为起因而在由隔离部保持的一对基板之间的间隔产生不一致。
在这一点上,在一个基板中,从开关元件中的至少省去了漏电极的构成要素的开关元件的形成范围开始扩张而成的扩张部以相对于开关元件在弯曲方向上相邻的形式配设,隔离部以相对于这些开关元件以及扩张部的至少任一方重叠的形式配设。由此,即便以该弯曲显示面板绕一个弯曲轴弯曲为起因而使隔离部相对于一个基板的位置在弯曲方向上不一致,也难以产生隔离部相对于开关元件以及扩张部的任一个均非重叠的配置的情况,隔离部成为与开关元件以及扩张部的任一个重叠的配置的可靠性高。因此,即便一个基板中与开关元件以及扩张部重叠的区域、和与开关元件以及扩张部非重叠的区域之间产生阶梯差,也难以在由隔离部保持的一对基板之间的间隔产生不一致,从而稳定化,因此难以在显示于显示面的图像产生不均。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的结构。
(1)在上述一个基板中至少设置有沿着上述一个弯曲轴延伸的第一布线和沿着上述弯曲方向延伸的第二布线,上述开关元件至少具有:与上述第一布线或者上述第二布线连接的栅电极、和由半导体材料构成并相对于上述栅电极隔着绝缘膜而重叠且分别与上述源电极以及上述漏电极连接的沟道部,上述源电极与上述第二布线或者上述第一布线连接,上述扩张部至少具有:电极扩张部,其由与被连接于上述第一布线的上述栅电极或者上述源电极相同的材料构成,并以相对于上述栅电极或者上述源电极在上述弯曲方向上相邻并且与上述第二布线的一部分重叠的形式配设;和沟道扩张部,其由与上述沟道部相同的材料构成,并以相对于上述沟道部在上述弯曲方向上相邻并且与上述第二布线的一部分以及上述电极扩张部重叠的形式配设。这样,在弯曲的显示面,伴随着基于从第一布线以及第二布线向栅电极以及源电极供给的信号驱动开关元件而从源电极经由沟道部向漏电极供给图像信号而显示图像。扩张部至少具有将作为开关元件中的省去了漏电极的构成要素的栅电极或者源电极和沟道部开始扩张而成的电极扩张部以及沟道扩张部,并且以与第二布线的一部分重叠的形式配设,因此在一个基板中与开关元件重叠的区域、和与扩张部重叠的区域之间几乎不产生阶梯差。由此,难以在由隔离部保持的一对基板之间的间隔产生不一致。
(2)上述沟道扩张部以与上述沟道部相连并且整个区域与上述电极扩张部重叠的形式配设。这样,沟道扩张部不具有其整个区域以与电极扩张部重叠的形式配设而与电极扩张部成为非重叠的部分,换句话说不具有从电极扩张部的外形向外侧伸出的部分。因此,在对该弯曲显示面板照射外光时,该外光难以对沟道扩张部照射。此处,假设若沟道扩张部具有从电极扩张部的外形向外侧伸出的部分,则在外光相对于该弯曲显示面板的照射光量变动时相对于沟道扩张部的照射光量也变动,伴随于此导致与连接有沟道扩张部的沟道部连接的源电极以及漏电极的静电电容值变动,作为结果恐怕产生显示不良。在这一点上,如上述那样难以对沟道扩张部照射外光,从而即便外光相对于该弯曲显示面板的照射光量变动也难以产生显示不良。
(3)上述开关元件至少具有:由半导体材料构成并与上述源电极以及上述漏电极连接的沟道部,在上述一个基板中设置有以至少跨越上述源电极和上述漏电极双方的形式配设的电极间遮光部。这样,从源电极经由由半导体材料构成的沟道部向漏电极供给图像信号。电极间遮光部以跨越源电极和漏电极双方的形式配设,因此能够抑制外光向位于成为源电极与漏电极之间的部分的由半导体材料构成的沟道部照射。由此,能够减少开关元件的特性变动,特别是能够减少成为断开状态的开关元件中产生的漏电电流。并且,电极间遮光部与作为遮光对象的开关元件一起设置于一个基板,因此可避免该弯曲显示面板以绕一个弯曲轴弯曲为起因而相对于开关元件位置偏移,由此适当发挥遮光性能的可靠性高。
(4)在上述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将上述电极间遮光部扩张而成并以与上述扩张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式配设的扩张遮光部。电极间遮光部以相对于开关元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式配设。相对于此,将电极间遮光部扩张而成的扩张遮光部以与扩张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式配设,因此若假设与未设置有扩张遮光部的情况相比,则可缓和在一个基板中与开关元件重叠的区域、和与扩张部重叠的区域之间可产生的阶梯差。由此,即便在隔离部相对于一个基板的位置成为与开关元件重叠的区域、和与扩张部重叠的区域的任一个的情况下,或在跨越两区域的情况下,也难以在一对基板之间的间隔产生不一致。
(5)上述开关元件以及上述电极间遮光部在上述一个弯曲轴的轴线方向和上述弯曲方向的至少任一个方向上隔开间隔且分别排列配设有多个,在上述一个基板中至少设置有与上述漏电极连接的像素电极、以相对于上述像素电极隔着绝缘膜而重叠的形式配设并供给基准电位的共用电极、以及将在上述一个弯曲轴的轴线方向和上述弯曲方向的至少任一个方向上隔开间隔配设的多个上述电极间遮光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遮光部,上述电极间遮光部以及上述连结遮光部由具有遮光性以及导电性的材料构成,并以与上述共用电极接触的形式配设。这样,像素电极伴随着从开关元件的源电极向漏电极供给图像信号而被充电。在供给有基准电位的共用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产生因充电至像素电极的电压值而产生电位差,基于该电位差而在显示面进行规定灰度的显示。另一方面,连结遮光部将一个弯曲轴的轴线方向与弯曲方向的至少任一个方向上隔开间隔配设的多个电极间遮光部彼此连结,与电极间遮光部一起由具有遮光性以及导电性的材料构成,以与共用电极接触的形式配设,因此能够实现共用电极的低电阻化。由此,将共用电极稳定地保持为基准电位,因此可抑制阴影等显示不良的产生。
(6)上述扩张部以相对于上述开关元件而分别在上述弯曲方向上分别与一侧和另一侧相邻的形式配设有一对。这样,一对扩张部相对于开关元件在弯曲方向上分别与一侧和另一侧相邻配设,它们的配置范围成为隔离部相对于一个基板的位置的变动允许范围。因此,能够遍及更大范围吸收伴随着该弯曲显示面板的弯曲而产生的隔离部相对于一个基板的位置的不一致,进而一对基板之间的间隔更稳定化。另外,即便在以该弯曲显示面板绕一个弯曲轴弯曲为起因而使隔离部相对于一个基板的位置相对于开关元件向弯曲方向上一侧和另一侧任一个偏离的情况下,隔离部成为相对于一对扩张部的任一方重叠的配置的可靠性高。根据以上内容,设定该弯曲显示面板的弯曲形状时的设计自由度高。
(7)上述隔离部在上述显示面的面内分散配设有多个,多个上述隔离部中的配设于上述弯曲方向上距上述一个弯曲轴最近的位置的上述隔离部位于上述一个基板中的上述开关元件的中央。这样,通过分散配设于显示面的面内的多个隔离部而良好地保持一对基板之间的间隔。对于在多个隔离部中的弯曲方向上距一个弯曲轴最近的位置配设的隔离部而言,在该弯曲显示面板弯曲之前和之后相对于一个基板的位置在弯曲方向上几乎没有变化,即便产生变化,其变化量也最小。而且,配设于该弯曲方向上距一个弯曲轴最近的位置的隔离部位于一个基板中的开关元件的中央,因此即便与各隔离部相对于一个弯曲轴的在弯曲方向上的配置对应地相对于一个基板的位置变化,与开关元件以及一对扩张部的至少任一个重叠的可靠性也变高。由此,由多个隔离部保持的一对基板之间的间隔更难以不一致。
(8)在上述一个基板中至少设置有沿着上述弯曲方向延伸而与上述开关元件连接且以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扩张部重叠的形式配设的布线,上述扩张部以相对于上述开关元件在上述弯曲方向上仅与单侧相邻的形式选择性地配设。这样,若假设与扩张部以相对于开关元件在弯曲方向上分别与一侧和另一侧相邻的形式配设的情况相比,则扩张部相对于布线的重叠范围变小。由此,可减少向布线传送的信号可产生的信号衰减。
(9)在上述另一个基板配设于比上述一个基板接近上述一个弯曲轴的位置的情况下,上述扩张部以相对于上述开关元件而在上述弯曲方向上相邻于与上述一个弯曲轴侧相反的一侧的形式配设,但在上述另一个基板配设于比上述一个基板远离上述一个弯曲轴的位置的情况下,以相对于上述开关元件与上述弯曲方向上上述一个弯曲轴侧相邻的形式配设。这样,首先,若另一个基板配设于比一个基板接近一个弯曲轴的位置,则具有伴随着该弯曲显示面板的弯曲而隔离部相对于一个基板的位置容易向弯曲方向上与一个弯曲轴侧相反的一侧偏离的趋势。此时,扩张部以相对于开关元件在弯曲方向上相邻于与一个弯曲轴侧相反的一侧的形式配设,因此如上述那样位置偏移的隔离部成为相对于一个基板侧与扩张部重叠的配置的可靠性高。另一方面,若另一个基板配设于比一个基板远离一个弯曲轴的位置,则具有伴随着该弯曲显示面板的弯曲而隔离部相对于一个基板的位置容易向弯曲方向上一个弯曲轴侧偏离的趋势。此时,扩张部以相对于开关元件与弯曲方向上一个弯曲轴侧相邻的形式配设,因此如上述那样位置偏移的隔离部成为相对于一个基板侧与扩张部重叠的配置的可靠性高。
(10)上述开关元件、上述扩张部以及上述隔离部至少在上述弯曲方向上隔开间隔分别排列配设有多个,多个上述扩张部配设于上述弯曲方向上上述一个弯曲轴的附近的扩张部与配置于上述弯曲方向上远离上述一个弯曲轴的位置的扩张部相比,上述弯曲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小。弯曲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隔离部在弯曲方向上配设于一个弯曲轴的附近的隔离部与在弯曲方向上配设于远离一个弯曲轴的位置的隔离部相比,具有伴随着该弯曲显示面板绕一个弯曲轴弯曲而产生相对于一个基板的位置偏移量变小的趋势。相对于此,弯曲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扩张部在弯曲方向上配设于一个弯曲轴的附近的扩张部与在弯曲方向上配设于远离一个弯曲轴的位置的扩张部相比,弯曲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变小,因此充分确保隔离部位于一个基板中与扩张部重叠的区域的可靠性,并且在缩小一个基板中的扩张部的占有区域方面较为适当。
(11)至少一对的至少传送用于驱动上述开关元件的信号的信号传送部件分别选择性地连接于上述一个基板的外周端部中的上述弯曲方向上的两端部。这样,基于由信号传送部件传送的信号来驱动开关元件。一对信号传送部件分别选择性地与一个基板的外周端部中的弯曲方向上的两端部连接,因此可避免在一个基板的外周端部中的一个弯曲轴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部连接有信号传送部件,并且伴随着该弯曲显示面板的弯曲而作用于该弯曲显示面板的应力容易在弯曲方向上均衡化。由此,容易确定伴随着该弯曲显示面板的弯曲而隔离部相对于一个基板向弯曲方向上哪一侧位置偏移,因此隔离部成为相对于一个基板与扩张部重叠的配置的可靠性高。
(12)在上述一个基板中设置有:沿着上述一个弯曲轴延伸而与上述开关元件连接的第一布线、和沿着上述弯曲方向延伸而与上述开关元件连接且以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扩张部重叠的形式配设的第二布线,上述扩张部在相对于上述开关元件而在上述弯曲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位置从上述开关元件分离地配设。假设在扩张部与开关元件相连而与第一布线电连接的情况下,担心在第二布线、和相对于第二布线重叠的扩张部中的与第一布线连接的部位之间产生寄生电容,从而向第二布线传送的信号产生信号衰减。在这一点上,如上述那样与第二布线重叠的配置的扩张部从与开关元件连接的第一布线电分离,因此可减少在第二布线与扩张部之间可产生的寄生电容,进而难以在向第二布线传送的信号产生信号衰减。
(13)上述扩张部与上述开关元件之间隔开的间隔比上述隔离部的上述弯曲方向上的尺寸小。成为相互相邻的开关元件与扩张部之间的部分相对于开关元件以及扩张部成为阶梯差状。即便在隔离部成为相对于成为开关元件与扩张部之间的部分而重叠的配置的情况下,针对隔离部的一部分也成为相对于开关元件以及扩张部的至少任一方重叠的配置。因此,适当地发挥基于隔离部的间隔保持功能,进而一对基板之间的间隔更加难以不一致。
(14)在上述一个基板中,与上述漏电极连接的像素电极以沿着上述一个弯曲轴的轴线方向以及上述弯曲方向分别排列多个的形式设置,相对于此,在上述另一个基板中,呈现相互不同颜色的多个彩色滤光片分别与多个上述像素电极重叠的方式沿着上述一个弯曲轴的轴线方向排列设置,这些多个上述彩色滤光片沿着上述弯曲方向延伸而以跨越沿着上述弯曲方向排列的多个上述像素电极的形式配设。这样,像素电极若伴随着从开关元件的源电极向漏电极供给图像信号而被充电,基于其电压值控制各彩色滤光片的透过光量,进而在显示面进行规定灰度的彩色显示。即便以该弯曲显示面板弯曲为起因而使彩色滤光片相对于一个基板的像素电极的配置在弯曲方向上不一致,也由于呈现不同颜色的多个彩色滤光片沿着一个弯曲轴的轴线方向排列,并且分别沿着弯曲方向延伸而以跨越沿着弯曲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的形式配设,因此难以产生混色。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显示不良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曲液晶面板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沿着短边方向切断弯曲液晶面板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长边方向切断弯曲液晶面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构成弯曲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中的布线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构成弯曲液晶面板的CF基板的显示区域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将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中的TFT附近放大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A-A线剖视图。
图8是图6的B-B线剖视图。
图9是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中的TFT附近放大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B-B线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曲液晶面板的概略立体图。
图12是表示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中的布线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CF基板的显示区域中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4是将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中的TFT附近放大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4的B-B线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曲液晶面板的概略立体图。
图17是弯曲液晶面板的俯视图。
图18是第一端侧TFT以及第一端侧扩张部的俯视图。
图19是第二端侧TFT以及第二端侧扩张部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8的B-B线剖视图。
图21是图19的B-B线剖视图。
图22是第一中央侧TFT以及第一中央侧扩张部的俯视图。
图23是第二中央侧TFT以及第二中央侧扩张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8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弯曲液晶面板10进行例示。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附图中示出X轴、Y轴以及Z轴,各轴向以成为各附图所示的方向的方式描绘。另外,针对上下方向,以图2以及图3为基准,且使该图上侧成为表侧并且使该图下侧成为背侧。
如图1所示,对于弯曲液晶面板(弯曲显示面板)10而言,显示图像的显示面10DS弯曲,利用从作为未图示的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照射的照明光而在弯曲的显示面10DS显示图像。弯曲液晶面板10与背光源装置等一起构成液晶显示装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优选在汽车导航系统等车载用途中使用,优选弯曲液晶面板10的画面尺寸例如为28.2英寸左右,但不一定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弯曲液晶面板10作为整体成为纵长的方形(矩形状、长条状),并且以该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向表侧伸出、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向背侧引入那样的形式(外弯曲形状)以大致圆弧状弯曲,剖面形状成为大致C字形。对于弯曲液晶面板10而言,短边方向与各附图的X轴方向一致,长边方向与各附图的Y轴方向一致,板厚方向与各附图的Z轴方向一致。弯曲液晶面板10中的弯曲轴CAX的轴线方向与弯曲液晶面板10的短边方向(X轴方向)一致,与弯曲轴CAX正交且沿着显示面10DS的方向亦即弯曲方向(显示面10DS的曲率变化的方向)与弯曲液晶面板10的长边方向(Y轴方向)一致。弯曲液晶面板10的曲率半径例如优选为2000mm左右,但不一定局限于此。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背光源装置的图示,但优选成为以追随于弯曲液晶面板10的形式弯曲的形状,但不一定局限于此。
如图2所示,弯曲液晶面板10至少具备:几乎透明且具有优异的透光性的玻璃制的一对基板10a、10b;和夹在两基板10a、10b之间并包含作为伴随着电场施加而光学特性变化的物质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10c,通过未图示的密封剂将两基板10a、10b以维持了液晶层10c的厚度的量的单元间隙的状态贴合。构成弯曲液晶面板10的一对基板10a、10b中的表侧(正面侧)成为CF基板(对置基板、另一个基板)10a,背侧(背面侧)成为阵列基板(有源矩阵基板、TFT基板、一个基板)10b。CF基板10a如图1所示,长边尺寸比阵列基板10b的长边尺寸短,相对于此,相对于阵列基板10b以长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一致的形式贴合。因此,阵列基板10b中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相对于CF基板10a向侧方突出,在该突出部分连接(安装)有用于驱动弯曲液晶面板10的驱动器(面板驱动元件)10DR、和与信号供给源中继连接的柔性基板(信号传送部件)10FB。另外,阵列基板10b成为在Z轴方向上比CF基板10a接近弯曲轴CAX的配置(弯曲轴CAX配置于Z轴方向上阵列基板10b侧的结构)。如图2所示,CF基板10a以及阵列基板10b均在玻璃基板的内表面侧层叠形成有各种膜而成。在两基板10a、10b的外表面侧分别粘贴有偏振板10d、10e。此外,CF基板10a以及阵列基板10b的各玻璃基板优选板厚例如为0.1mm左右,但不一定局限于此。另外,该弯曲液晶面板10区分为:处于画面中央侧而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和处于画面外周侧而成为包围显示区域的边框状并且未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域。其中的显示区域与弯曲液晶面板10相同成为纵长的方形,其长边尺寸例如成为691mm左右,但不一定局限于此。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阵列基板10b的内表面侧(液晶层10c侧、与CF基板10a对置的对置面侧)中的显示区域,TFT(开关元件)10f以及像素电极10g以矩阵状(行列状)沿着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分别排列设置多个,并且成为格子状的栅极布线(扫描线、第一布线)10i以及源极布线(数据线、信号线、第二布线)10j以包围上述TFT10f以及像素电极10g的周围的方式配设。栅极布线10i沿着X轴方向即弯曲轴CAX的轴线方向延伸,源极布线10j沿着Y轴方向即弯曲方向延伸。栅极布线10i和源极布线10j分别与TFT10f的栅电极10f1和源电极10f2连接,像素电极10g与TFT10f的漏电极10f3连接。而且,TFT10f基于分别向栅极布线10i以及源极布线10j供给的各种信号驱动,伴随着该驱动控制电位向像素电极10g的供给。对于像素电极10g而言,平面形状成为纵长的大致方形,成为其长边方向与Y轴方向(弯曲液晶面板10的长边方向、弯曲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X轴方向(弯曲轴CAX的轴线方向)一致的配置。另外,在阵列基板10b的显示区域的内表面侧,共用电极10h以与像素电极10g重叠的形式形成于比像素电极10g靠上层侧(接近液晶层10c一侧)。共用电极10h始终被供给几乎恒定的基准电位,遍及显示区域的几乎整个区域延伸,纵长形状的狭缝10h1每多个开口形成于与各像素电极10g重叠的部分。若伴随着在这些相互重叠的像素电极10g与共用电极10h之间对像素电极10g充电而产生电位差,则在液晶层10c,施加有除了包含沿着阵列基板10b的板面的成分之外还包含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板面的法线方向的成分的边缘电场(倾斜电场)。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曲液晶面板10动作模式是FFS(Fringe FieldSwitching)模式。
另一方面,如图2以及图5所示,在CF基板10a的内表面侧(液晶层10c侧、与阵列基板10b对置的对置面侧)中的显示区域,且在与阵列基板10b侧的各像素电极10g成为对置状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彩色滤光片(着色部)10k。通过相互对置的彩色滤光片10k和像素电极10g构成像素部10PX。彩色滤光片10k通过呈现红色的红色彩色滤光片(红色着色部)10Rk、呈现绿色的绿色彩色滤光片(绿色着色部)10Gk、呈现蓝色的蓝色彩色滤光片(蓝色着色部)10Bk这三色以规定顺序沿着X轴方向反复排列配设而成。彩色滤光片10k含有与呈现的颜色对应的颜料,通过利用该颜料吸收非呈色光而使呈色光(特定颜色的光)选择性地透过。对于各色的彩色滤光片10Rk、10Gk、10Bk而言,在X轴方向上的配置与阵列基板10b侧的像素电极10g的相同配置匹配,与对置的各像素电极10g构成R、G、B这三色的像素部10RPX、10GPX、10BPX。而且,在该弯曲液晶面板10中,通过沿着X轴方向相邻的R、G、B的三色像素部10RPX、10GPX、10BPX构成能够进行规定灰度的彩色显示的显示像素。该显示像素在显示面10DS的面内沿着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分别排列配设有多个。另一方面,各色的彩色滤光片10Rk、10Gk、10Bk分别沿着Y轴方向遍及显示区域的几乎全长延伸而以跨越(横穿)所有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10g的形式配设。换句话说,各色的像素部10RPX、10GPX、10BPX沿着Y轴方向而同色的部分分别排列配设有多个。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部10PX中的短边尺寸例如为60μm左右,长边尺寸例如为180μm左右,但不一定局限于此。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液晶面板10中的长边方向上的显示像素的排列数例如为3840个,该短边方向上的显示像素的排列数例如为1080个,但不一定局限于此。
如图2以及图5所示,以将X轴方向上的相邻的彩色滤光片10k(像素部10PX)之间分隔的形式使像素间遮光部(黑矩阵)10l形成于CF基板10a。像素间遮光部10l由表面呈现黑色的遮光材料构成,对X轴方向上相邻而呈现相互不同颜色的像素部10PX之间进行划分。由此,防止在呈现相互不同颜色的像素部10PX之间产生混色,能够保证这些像素部10PX的灰度的独立性。像素间遮光部10l沿着Y轴方向遍及显示区域的几乎全长延伸,成为俯视时与阵列基板10b侧的源极布线10j重叠的配置。在彩色滤光片10k以及像素间遮光部10l的表面设置有外覆膜10m。另外,在外覆膜10m的表面设置有下述的隔离部11。另外,作为处于两基板10a、10b中的最内侧(液晶层10c的附近)而与液晶层10c接触的层,分别形成有用于使液晶层10c所含的液晶分子取向的取向膜10n、10o。作为液晶层10c,能够使用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正或者负的液晶材料,作为取向膜10n、10o,能够使用水平取向膜、垂直取向膜。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正的液晶材料和水平取向膜,对水平取向膜实施用于设定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未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的取向)的取向处理(摩擦等)。
如图3所示,隔离部11夹在一对基板10a、10b之间而保持其间隔。详细而言,隔离部11通过在CF基板10a中成为以从外覆膜10m朝向阵列基板10b侧贯通液晶层10c的形式突出的柱状,并且与该突出前端部所对置的阵列基板10b侧中配设于最内侧的取向膜10e抵接,从而能够恒定地保持显示区域中一对基板10a、10b间的间隔,即单元间隙(液晶层10c的厚度)。隔离部11详细而言处于后述的显示面10DS的面内且在显示区域内多个具有规则性而分散配置。隔离部11例如由几乎透明的感光性树脂材料构成,在CF基板10a的制造工序中通过利用已知的光刻法图案化而形成。另外,如图6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离部11而言,平面形状成为大致正八边形,但不一定局限于此,也有时例如成为除正八边形以外的多边形、大致圆形、椭圆形等。此外,对于分散配置于显示面10DS的面内的多个隔离部11而言,不局限于其全部与阵列基板10b侧抵接,例如也存在针对一部分相对于阵列基板10b侧而分离成为非抵接的情况等。
接着,对层叠形成于阵列基板10b的内表面侧的各种膜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在阵列基板10b,从下层侧(玻璃基板侧、远离液晶层10c一侧)依次层叠形成有第一金属膜(第一导电膜)12、栅极绝缘膜(绝缘膜、第一绝缘膜)13、半导体膜14、第二金属膜(第二导电膜)15、第一透明电极膜(第三导电膜、透明电极膜)16、层间绝缘膜(绝缘膜、第二绝缘膜)17、第二透明电极膜(第四导电膜、透明电极膜)18、第三金属膜(第五导电膜、遮光膜)19、取向膜10o。
对于第一金属膜12而言,通过成为由一种金属材料构成的单层膜或者由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层叠膜、合金而具有导电性以及遮光性,如图3以及图7所示,构成栅极布线10i、TFT10f的栅电极10f1等。栅极绝缘膜13由硅氧化膜、硅氮化膜等无机材料构成,将下层侧的第一金属膜12、和上层侧的半导体膜14以及第二金属膜15保持为绝缘状态。半导体膜14由作为材料例如使用非晶体硅、氧化物半导体的薄膜构成,构成在TFT10f中与源电极10f2和漏电极10f3连接的沟道部10f4等。第二金属膜15与第一金属膜12同样,通过成为由一种或者多种金属材料构成的单层膜或者层叠膜、合金而具有导电性以及遮光性,如图2以及图7所示,构成源极布线10j、TFT10f的源电极10f2以及漏电极10f3等。第一透明电极膜16由透明电极材料(例如ITO(Indium Tin Oxide)等)构成,构成像素电极10g。层间绝缘膜17由硅氧化膜、硅氮化膜等无机材料构成,将下层侧的第二金属膜15以及第一透明电极膜16和上层侧的第二透明电极膜18保持为绝缘状态。第二透明电极膜18与第一透明电极膜16相同,由透明电极材料构成,构成共用电极10h。第三金属膜19与第一金属膜12、第二金属膜15相同,通过成为由一种或者多种金属材料(例如Cu、Al、Mo、Ti等)构成的单层膜或者层叠膜、合金而具有导电性以及遮光性,构成后面再说明的遮光部20。
此处,对TFT10f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6以及图7所示,TFT10f具有:由栅极布线10i中的与源极布线10j交叉的部分和将该部分向Y轴方向上两侧扩张的部分构成的栅电极10f1。此外,在图6中,省略共用电极10h的图示。栅电极10f1基于向栅极布线10i供给的扫描信号驱动TFT10f,控制后述的源电极10f2与漏电极10f3之间的电流。TFT10f具有:由源极布线10j中的与栅电极10f1重叠的部分构成的源电极10f2。源电极10f2由相对于源极布线10j的主体部分(与栅电极10f1非重叠的部分且沿着Y轴方向直线延伸的部分)10j1成为钝角而相对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沿着倾斜方向延伸的第一源电极构成部10f2a、相对于第一源电极构成部10f2a成为几乎直角而相对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沿着倾斜方向延伸的第二源电极构成部10f2b、以及相对于第二源电极构成部10f2b几乎成为直角而与第一源电极构成部10f2a并行且与第一源电极构成部10f2a成为对置状的第三源电极构成部10f2c构成,作为整体成为俯视时朝向像素电极10g侧开口的沟道型。TFT10f具有在与源电极10f2之间隔开间隔的位置配设的漏电极10f3。漏电极10f3以与构成源电极10f2的第一源电极构成部10f2a以及第三源电极构成部10f2c并行的形式延伸,并且在相对于各源电极构成部10f2a~10f2c几乎隔开相等的间隔的位置配设。漏电极10f3中的从源电极10f2的开口部分导出的端部连接于像素电极10g,相对于此,与像素电极10g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被配设在TFT10f中的几乎中央的位置。
如图6以及图7所示,TFT10f由半导体膜14构成,隔着栅极绝缘膜13与栅电极10f1重叠,并且具有与源电极10f2以及漏电极10f3连接的沟道部10f4。若基于向栅电极10f1供给的扫描信号而使TFT10f成为接通状态,则向源极布线10j供给的图像信号从源电极10f2经由由半导体材料构成的沟道部10f4向漏电极10f3供给,作为其结果,对像素电极10g充电。沟道部10f4具有俯视时纳入源电极10f2的形成范围内的大小。换句话说,沟道部10f4选择性地具有俯视时位于作为连接对象的源电极10f2与漏电极10f3之间的部分、和分别与源电极10f2以及漏电极10f3的一部分重叠的部分,成为沟道部10f4的半导体材料几乎不具有从源电极10f2的外形向外侧伸出的部分。因此,在对弯曲显示面板10照射外光(包含背光源装置的照射光)时,该外光(外光还包含在与第一金属膜12、第二金属膜15等之间反射的反射光)难以在源电极10f2侧对成为沟道部10f4的半导体材料照射。此处,若假设成为沟道部的半导体材料具有从源电极10f2伸出的部分,则在外光对弯曲显示面板10的照射光量变动时,导致源电极10f2与栅电极10f1之间的静电电容值变动,视频信号变动,从而作为结果恐怕产生显示不良。在这一点上,如上述那样在源电极10f2侧,难以对成为沟道部10f4的半导体材料照射外光,从而即便外光对弯曲显示面板10的照射光量变动也难以产生显示不良。对于沟道部10f4而言,平面形状成为大致菱形,各边部与源电极10f2的外形平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TFT10f的形成范围与栅电极10f1、源电极10f2、漏电极10f3以及沟道部10f4的形成范围一致,作为整体俯视时成为大致菱形。TFT10f的中央位置和栅极布线10i与源极布线10j之间的交叉中心几乎一致。
接下来,如图6以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阵列基板10b中,设置有将TFT10f中的至少省去了漏电极10f3的构成要素从TFT10f的形成范围开始扩张而成的扩张部21。扩张部21具有与TFT10f大体相同的层叠构造,因此在阵列基板10b的内表面(液晶层10c侧的面、与CF基板10a对置的对置面、隔离部11的抵接面)中的与TFT10f重叠的区域、和与扩张部21重叠的区域之间几乎不产生阶梯差。而且,扩张部21相对于TFT10f以在Y轴方向(弯曲方向)上相邻的形式配设。扩张部21相对于TFT10f以与Y轴方向上一侧(例如图6所示的上侧)和另一侧(例如图6所示的下侧)分别相邻的形式配设有一对。因此,一个扩张部21、TFT10f以及另一个扩张部21以沿着Y轴方向成为列的形式依次排列配设于阵列基板10b,它们的配置范围成为在阵列基板10b中保证内表面的平坦性的范围。TFT10f以及一对扩张部21的配置范围成为后述的隔离部11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抵接位置的变动允许范围。TFT10f以及一对扩张部21俯视时在Y轴方向上成为大致对称形状,伴随于此,像素电极10g俯视时也在Y轴方向上成为大致对称形状。此外,图6中,由箭头图示TFT10f以及各扩张部21的配置范围。
具体而言,如图6以及图8所示,扩张部21至少具有:栅电极扩张部(电极扩张部)22,其由与作为TFT10f的构成要素的栅电极10f1相同的第一金属膜12(材料)构成,并相对于栅电极10f1以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形式配设;和沟道扩张部23,其由与作为TFT10f的构成要素的沟道部10f4相同的半导体膜14(材料)构成,并相对于沟道部10f4以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形式配设。这些栅电极扩张部22以及沟道扩张部23相互在俯视时重叠,并且相对于源极布线10j的主体部分10j1也在俯视时重叠。其中的栅电极扩张部22相对于栅电极10f1直接相连,其宽度尺寸(X轴方向上的尺寸)与栅电极10f1的宽度尺寸几乎相同,但比源极布线10j的宽度尺寸大。沟道扩张部23与栅电极扩张部22相同,相对于沟道部10f4直接相连而成为从沟道部10f4沿着Y轴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纵长的方形,其宽度尺寸比源极布线10j的宽度尺寸大,但比栅电极扩张部22的宽度尺寸小。该沟道扩张部23以其整个区域与栅电极扩张部22重叠的形式配设。换句话说,沟道扩张部23以其整个区域与栅电极扩张部22重叠的形式配设而不具有与栅电极扩张部22非重叠的部分,换句话说不具有从栅电极扩张部22的外形向外侧伸出的部分。因此,在对弯曲液晶面板10照射外光(特别是背光源装置的照射光)时,该外光难以对沟道扩张部23照射。此处,若假设沟道扩张部具有从栅电极扩张部22的外形向外侧伸出的部分,则在外光对弯曲液晶面板10的照射光量变动时对沟道扩张部的照射光量也变动,伴随于此,导致和成为沟道扩张部的半导体膜14连接的源极布线10j与栅电极扩张部22之间的静电电容值变动,作为结果而恐怕产生显示不良。在这一点上,如上述那样难以对沟道扩张部23照射外光,从而即便外光对弯曲液晶面板10的照射光量变动也难以产生显示不良。
而且,如图8所示,扩张部21除了上述的栅电极扩张部22以及沟道扩张部23之外,至少还具有:由栅极绝缘膜13构成并夹在栅电极扩张部22与沟道扩张部23之间的第一绝缘部24、配设于第一绝缘部24的上层侧并由第二金属膜15构成的源极布线10j的主体部分10j1、由层间绝缘膜17构成并夹在源极布线10j的主体部分10j1与共用电极10h之间的第二绝缘部25、以及由第二透明电极膜18构成的共用电极10h。其中,源极布线10j的主体部分10j1由与作为TFT10f的构成要素的源电极10f2相同的第二金属膜15构成并且与源电极10f2直接相连,因此是与源电极10f2相同的构造物。因此,扩张部21可以说大体具有所有TFT10f中的省去了漏电极10f3的构成要素,其层叠构造与TFT10f的层叠构造相同。由此,阵列基板10b的内表面中的从TFT10f直至扩张部21为止的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范围中的平坦性高。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离部11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3以及图4所示,隔离部11以在Y轴方向(弯曲方向)上与相互相邻的TFT10f以及扩张部21的至少任一方重叠的形式配设。此外,图4中,由双点划线图示隔离部11以及像素间遮光部10l的形成范围。该弯曲液晶面板10在制造时显示面10DS从平坦的状态绕弯曲轴CAX弯曲,但恐怕以该变形为起因而使隔离部11相对于阵列基板10b侧的抵接位置(俯视时的位置)在弯曲方向上不一致。在这一点上,如上述那样采用隔离部11与TFT10f以及扩张部21的至少任一方重叠的设计,从而难以产生在成为隔离部11相对于TFT10f以及扩张部21的任一个均成为非重叠的位置处与阵列基板10b侧抵接的情况,在隔离部11与TFT10f以及扩张部21的任一个重叠的位置处与阵列基板10b侧抵接的可靠性高。扩张部21如已叙述的那样,具有与TFT10f相同的层叠构造(栅电极扩张部22以及沟道扩张部23等)而成为在与TFT10f之间几乎没有阶梯差的部位,在阵列基板10b中从TFT10f至扩张部21为止的在Y轴方向上的范围中的平坦性高。因此,即便在阵列基板10b中和TFT10f以及扩张部21重叠的区域、与和TFT10f以及扩张部21成为非重叠的区域之间产生阶梯差,由隔离部11保持的一对基板10a、10b之间的间隔也难以产生不一致而稳定化。进而,显示于显示面10DS的图像难以产生不均。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以及图8所示,相对于TFT10f以与Y轴方向上一侧和另一侧相邻的形式配设有一对扩张部21,因此假设与一个扩张部相对于TFT10f以与Y轴方向上仅单侧相邻的形式配设的情况相比,则隔离部11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抵接位置的变动允许范围更广。因此,能够在较大范围吸收伴随着弯曲液晶面板10的弯曲而产生的隔离部11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抵接位置的不一致,进而使一对基板10a、10b间的间隔更加稳定化。更具体而言,TFT10f以及一对扩张部21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长度是即便在伴随着弯曲液晶面板10的弯曲而隔离部11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变动的情况下也与TFT10f以及一对扩张部21的任一个重叠那样的长度。具体而言,即便在伴随着弯曲液晶面板10的弯曲而隔离部11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位置一边在Y轴方向上例如变动30μm,一边在X轴方向上例如变动5μm的情况下,隔离部11也与TFT10f以及一对扩张部21的任一个重叠。另外,即便在以弯曲液晶面板10绕弯曲轴CAX弯曲为起因而使隔离部11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抵接位置相对于TFT10f而在弯曲方向上向一侧和另一侧的某个偏离的情况下,成为隔离部11相对于一对扩张部21的任一方重叠的配置的可靠性高。根据以上内容,设定弯曲液晶面板10的弯曲形状时的设计自由度高。
如图6以及图8所示,分散配置于显示面10DS的面内的多个隔离部11中的配设于Y轴方向(弯曲方向)上距弯曲轴CAX最近的位置的隔离部11与阵列基板10b中的TFT10f的中央位置抵接。TFT10f的中央位置如已叙述的那样和栅极布线10i与源极布线10j之间的交叉中心几乎一致,成为距一对扩张部21的任一个距离均相等的位置。此处,弯曲轴CAX成为俯视时横穿弯曲液晶面板10中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央位置的配置(参照图1)。因此,可以说配设于Y轴方向上距弯曲轴CAX最近的位置的隔离部11在弯曲液晶面板10中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央位置配设。对于配设于该Y轴方向上距弯曲轴CAX最近的位置(弯曲液晶面板10中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央位置)的隔离部11而言,在制造过程中弯曲液晶面板10弯曲之前和之后,相对于阵列基板10b侧的抵接位置在Y轴方向上几乎不变化,即便产生变化其变化量也最小。此外,在图6以及图8中,由粗双点划线图示在Y轴方向上距弯曲轴CAX最近的位置配设的隔离部11。另一方面,对于在Y轴方向上比上述隔离部11远离弯曲轴CAX的位置配设的隔离部11而言,在制造过程中弯曲液晶面板10弯曲之前和之后相对于阵列基板10b侧的抵接位置在Y轴方向上变化,其变化量具有与距弯曲轴CAX的距离成为比例的趋势。此外,在图6以及图8中,分别由细双点划线图示在Y轴方向上距弯曲轴CAX最远的位置,即弯曲液晶面板10中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位置配设的隔离部11。而且,配设于该Y轴方向上距弯曲轴CAX最近的位置的隔离部11与阵列基板10b中的TFT10f的中央位置抵接,因此即便其他隔离部11与相对于弯曲轴CAX的在Y轴方向上的配置对应地相对于阵列基板10b抵接的位置变化,与TFT10f以及一对扩张部21的任一个重叠的可靠性也变高。由此,由多个隔离部11保持的一对基板10a、10b之间的间隔更加难以不一致。此外,对于分散配置于显示面10DS的面内的多个隔离部11所有而言,在制造过程中弯曲液晶面板10弯曲之前,即在显示面10DS平坦的状态下,成为与阵列基板10b中的TFT10f的中央位置重叠的配置。
另外,如图6以及图8所示,在阵列基板10b中设置有由具有遮光性以及导电性的第三金属膜19构成的遮光部20。遮光部20由在各TFT10f中以跨越经由沟道部10f4连接的源电极10f2和漏电极10f3双方的形式配设的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电极间遮光部)20a、将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在Y轴方向上扩张而成的扩张遮光部20b、以及将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彼此连结的连结遮光部20c构成。此外,图6中,以阴影状图示遮光部20的形成范围。其中的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在阵列基板10b的板面内中与各TFT10f相同,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隔开间隔以矩阵状分别排列配设有多个。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具有与TFT10f中的沟道部10f4的外形并行的外形而俯视时成为大致菱形状。对于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而言,俯视时的形成范围比沟道部10f4的形成范围大,除了成为源电极10f2与漏电极10f3之间的部分的整个区域之外,还相对于源电极10f2以及漏电极10f3的几乎整个区域以俯视时重叠的形式配设。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对位于成为源电极10f2与漏电极10f3之间的部分的由半导体材料构成的沟道部10f4照射外光。由此,能够减少TFT10f的特性变动,特别是能够减少在成为断开状态的TFT10f中可产生的漏电电流。并且,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与作为遮光对象的TFT10f一起设置于阵列基板10b,因此可避免以弯曲液晶面板10绕一个弯曲轴弯曲为起因而相对于TFT10f位置偏移,由此适当发挥遮光性能的可靠性高。
如图6以及图8所示,扩张遮光部20b相对于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以分别与Y轴方向上一侧(例如图6所示的上侧)和另一侧(例如图6所示的下侧)相邻的形式配设有一对。因此,一个扩张遮光部20b、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以及另一个扩张遮光部20b以沿着Y轴方向成为列的形式依次排列配设于阵列基板10b。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以俯视时与TFT10f的主要部分重叠的形式配设,相对于此,一对扩张遮光部20b以俯视时分别与一对扩张部21的主要部分重叠的形式配设。更详细而言,扩张遮光部20b以与扩张部21中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部分重叠的方式成为从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沿着Y轴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纵长的方形,其宽度尺寸比构成扩张部21的沟道扩张部23的宽度尺寸大。因此,扩张遮光部20b以俯视时与扩张部21中的源极布线10j的主体部分10j1以及沟道扩张部23的几乎整个区域重叠的形式配设,相对于扩张部21中的共用电极10h直接接触。这样在扩张部21,层叠有作为与层叠于TFT10f的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相同的构造物的扩张遮光部20b,因此扩张部21的层叠构造和TFT10f的层叠构造相同而将在两者之间产生的阶梯差缓和。由此,即便在隔离部11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位置成为与TFT10f重叠的区域、和与扩张部21重叠的区域的任一个的情况下、或者跨越两区域的情况下,一对基板10a、10b之间的间隔难以产生不一致。
如图6以及图8所示,连结遮光部20c以从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沿着X轴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形式设置。连结遮光部20c以俯视时与栅极布线10i重叠的形式配设并且其宽度尺寸(Y轴方向上的尺寸)比栅极布线10i的宽度尺寸小。连结遮光部20c以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之间夹设的形式配设并与延伸方向(X轴方向)上的两端部所邻接的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连结。由此,对于与配设在相同的栅极布线10i上的各TFT10f重叠的各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而言,全部由各连结遮光部20c连结。而且,构成遮光部20的第三金属膜19具有遮光性以及导电性,并且以相对于第二透明电极膜18直接接触的形式层叠。换句话说,遮光部20相对于共用电极10h导通连接。对于遮光部20而言,如上述那样,各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通过各连结遮光部20c而连结,并且在各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分别相连有各一对扩张遮光部20b,因此能够实现导通连接的共用电极10h的低电阻化。由此,能够将共用电极10h稳定地保持于基准电位,因此可抑制阴影等显示不良的产生。
另一方面,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CF基板10a,以相对于跨越阵列基板10b侧中的TFT10f中经由沟道部10f4连接的源电极10f2和漏电极10f3双方的范围而重叠的形式设置有CF侧电极间遮光部(另一侧电极间遮光部)26。CF侧电极间遮光部26通过在CF基板10a局部扩张作为已设构造而设置的像素间遮光部10l,从而与像素间遮光部10l一体设置。详细而言,CF侧电极间遮光部26通过对像素间遮光部10l中的与TFT10f重叠的部分进行扩张而形成,由此,除了TFT10f中成为源电极10f2与漏电极10f3之间的部分的整个区域之外,还以相对于源电极10f2以及漏电极10f3的一部分俯视时重叠的形式配设。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对位于成为源电极10f2与漏电极10f3之间的部分的半导体材料构成的沟道部10f4照射外光。由此,能够减少TFT10f的特性变动,特别是能够减少成为断开状态的TFT10f中可产生的漏电电流。
另外,如已叙述的那样,如图3以及图5所示,设置于CF基板10a的彩色滤光片10k沿着Y轴方向(弯曲方向)延伸,并以跨越Y轴方向上相邻的多个像素电极10g的形式配设,因此即便以弯曲液晶面板10弯曲为起因而使彩色滤光片10k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像素电极10g的配置在Y轴方向上不一致,也由于呈现不同颜色的多个彩色滤光片10k沿着X轴方向排列,并且分别沿着Y轴方向延伸而以跨越多个像素电极10g的形式配设,因此难以产生以显示面10DS的弯曲为起因的混色。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弯曲液晶面板(弯曲显示面板)10是显示图像的显示面10DS至少绕弯曲轴(一个弯曲轴)CAX弯曲的弯曲液晶面板10,具备:一对基板10a、10b,其彼此的板面以隔开间隔而对置的形式配设;TFT(开关元件)10f,其设置于一对基板10a、10b中的阵列基板(一个基板)10b,至少具有源电极10f2以及漏电极10f3,并控制源电极10f2与漏电极10f3之间的电流;扩张部21,其将在阵列基板10b中TFT10f中的至少省去了漏电极10f3的构成要素从TFT10f的形成范围开始扩张而成,相对于TFT10f以在与弯曲轴CAX正交且沿着显示面10DS的弯曲方向上相邻的形式配设;隔离部11,其设置于一对基板10a、10b中的CF基板(另一个基板)10a而保持一对基板10a、10b之间的间隔,且以与相互相邻的TFT10f以及扩张部21的至少任一方重叠的形式配设。
这样,通过控制TFT10f中源电极10f2与漏电极10f3之间的电流而在弯曲的显示面10DS显示有图像。通过在彼此的板面隔开间隔对置的一对基板10a、10b中的CF基板10a设置的隔离部11能够保持一对基板10a、10b之间的间隔。此处,隔离部11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位置能够以该弯曲液晶面板10绕弯曲轴CAX弯曲为起因而在弯曲方向上不一致,恐怕以此为起因而使由隔离部11保持的一对基板10a、10b间的间隔也产生不一致。
在这一点上,在阵列基板10b,将TFT10f中的至少省去了漏电极10f3的构成要素从TFT10f的形成范围开始扩张而成的扩张部21相对于TFT10f以在弯曲方向上相邻的形式配设,隔离部11以相对于上述TFT10f以及扩张部21的至少任一方重叠的形式配设。由此,即便以该弯曲液晶面板10绕弯曲轴CAX弯曲为起因而使隔离部11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位置在弯曲方向上不一致,也难以产生隔离部11相对于TFT10f以及扩张部21的任一个均成为非重叠的配置的情况,成为隔离部11与TFT10f以及扩张部21的任一个重叠的配置的可靠性高。因此,即便在阵列基板10b中与TFT10f以及扩张部21重叠的区域、和与TFT10f以及扩张部21成为非重叠的区域之间产生阶梯差,由隔离部11保持的一对基板10a、10b之间的间隔也难以产生不一致而稳定化,因此显示于显示面10DS的图像难以产生不均。
另外,在阵列基板10b中至少设置有沿着弯曲轴CAX延伸的栅极布线(第一布线)10i、和沿着弯曲方向延伸的源极布线(第二布线)10j,TFT10f至少具有与栅极布线10i连接的栅电极10f1、和由半导体材料构成且隔着栅极绝缘膜(绝缘膜)13而相对于栅电极10f1重叠并分别与源电极10f2以及漏电极10f3连接的沟道部10f4,源电极10f2连接于源极布线10j,扩张部21至少具有:栅电极扩张部(电极扩张部)22,其由与和栅极布线10i连接的栅电极10f1相同的材料构成,以相对于栅电极10f1在弯曲方向上相邻并且与源极布线10j的一部分重叠的形式配设;和沟道扩张部23,其由与沟道部10f4相同的材料构成,并以相对于沟道部10f4在弯曲方向上相邻并且与源极布线10j的一部分以及栅电极扩张部22重叠的形式配设。这样,基于从栅极布线10i以及源极布线10j向栅电极10f1以及源电极10f2供给的信号驱动TFT10f而从源电极10f2经由沟道部10f4向漏电极10f3供给图像信号,伴随于此,图像显示于弯曲的显示面10DS。扩张部21至少具有将作为TFT10f中的省去了漏电极10f3的构成要素的栅电极10f1和沟道部10f4扩张而成的栅电极扩张部22以及沟道扩张部23,并且以与源极布线10j的一部分重叠的形式配设,因此阵列基板10b中与TFT10f重叠的区域、和与扩张部21重叠的区域之间几乎不产生阶梯差。由此,由隔离部11保持的一对基板10a、10b之间的间隔难以产生不一致。
另外,沟道扩张部23以与沟道部10f4相连并且整个区域与栅电极扩张部22重叠的形式配设。这样,沟道扩张部23其整个区域以与栅电极扩张部22重叠的形式配设,不具有与栅电极扩张部22成为非重叠的部分,换句话说栅不具有从电极扩张部22的外形向外侧伸出的部分。因此,在对该弯曲液晶面板10照射外光(特别是背光源装置的照射光)时,该外光难以对沟道扩张部23照射。此处,若假设沟道扩张部具有从栅电极扩张部22的外形向外侧伸出的部分,则在外光相对于该弯曲液晶面板10的照射光量变动时相对于沟道扩张部23的照射光量也变动,伴随于此,伴随着和成为沟道扩张部23的半导体膜14连接的源极布线10j与栅电极扩张部22之间的静电电容值变动,作为结果存在产生显示不良的担忧。在这一点上,如上述那样难以对沟道扩张部23照射外光,从而即便外光相对于该弯曲液晶面板10的照射光量变动也难以产生显示不良。
另外,TFT10f至少具有由半导体材料构成并与源电极10f2以及漏电极10f3连接的沟道部10f4,在阵列基板10b中设置有至少以跨越源电极10f2和漏电极10f3双方的形式配设的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电极间遮光部)20a。这样,从源电极10f2经由由半导体材料构成的沟道部10f4向漏电极10f3供给图像信号。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以跨越源电极10f2和漏电极10f3双方的形式配设,因此能够抑制对位于成为源电极10f2与漏电极10f3之间的部分的由半导体材料构成的沟道部10f4照射外光。由此,能够减少TFT10f的特性变动,特别是能够减少在成为断开状态的TFT10f可产生的漏电电流。并且,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与作为遮光对象的TFT10f一起设置于阵列基板10b,因此可避免以该弯曲液晶面板10绕弯曲轴CAX弯曲为起因而相对于TFT10f位置偏移,由此适当发挥遮光性能的可靠性高。
另外,在阵列基板10b中,设置有将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扩张而成并以与扩张部2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式配设的扩张遮光部20b。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以相对于TFT10f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式配设。相对于此,将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扩张而成的扩张遮光部20b以与扩张部2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式配设,因此假设与未设置有扩张遮光部的情况相比,则可缓和阵列基板10b中与TFT10f重叠的区域、和与扩张部21重叠的区域之间可产生的阶梯差。由此,即便在隔离部11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位置成为与TFT10f重叠的区域、和与扩张部21重叠的区域的任一个的情况下,或者跨越两区域的情况下,一对基板10a、10b之间的间隔也难以产生不一致。
另外,TFT10f以及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在弯曲轴CAX的轴线方向和弯曲方向的至少任一个方向上隔开间隔分别排列配设有多个,在阵列基板10b中至少设置有:与漏电极10f3连接的像素电极10g、相对于像素电极10g以隔着层间绝缘膜(绝缘膜)17重叠的形式配设并供给基准电位的共用电极10h、以及将在弯曲轴CAX的轴线方向和弯曲方向的至少任一个方向上隔开间隔配设的多个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彼此连结的连结遮光部20c,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以及连结遮光部20c由具有遮光性以及导电性的材料构成,以与共用电极10h接触的形式配设。这样,像素电极10g伴随着从TFT10f的源电极10f2向漏电极10f3供给图像信号而被充电。在供给基准电位的共用电极10h与像素电极10g之间,产生基于充电至像素电极10g的电压值的电位差,基于该电位差在显示面10DS进行规定灰度的显示。另一方面,连结遮光部20c将弯曲轴CAX的轴线方向和弯曲方向的至少任一个方向上隔开间隔配设的多个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彼此连结,与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0a一起由具有遮光性以及导电性的材料构成,以与共用电极10h接触的形式配设,因此能够实现共用电极10h的低电阻化。由此,将共用电极10h稳定地保证为基准电位,可抑制阴影等显示不良的产生。
另外,扩张部21相对于TFT10f以在弯曲方向上分别与一侧和另一侧相邻的形式配设有一对。这样,一对扩张部21相对于TFT10f在弯曲方向上分别与一侧和另一侧相邻地配设,它们的配置范围成为隔离部11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位置的变动允许范围。因此,能够遍及更大范围吸收伴随着该弯曲液晶面板10的弯曲而产生的隔离部11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位置的不一致,进而使一对基板10a、10b之间的间隔更稳定。另外,即便在以该弯曲液晶面板10绕弯曲轴CAX弯曲为起因而使隔离部11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位置相对于TFT10f在弯曲方向上向一侧和另一侧的某一个偏离的情况下,成为隔离部11相对于一对扩张部21的任一方重叠的配置的可靠性高。根据以上内容,设定该弯曲液晶面板10的弯曲形状时的设计自由度高。
另外,隔离部11在显示面10DS的面内分散配设有多个,多个隔离部11中的在弯曲方向上距弯曲轴CAX最近的位置配设的隔离部11位于阵列基板10b中的TFT10f的中央。这样,通过分散配设于显示面10DS的面内的多个隔离部11而良好地保持一对基板10a、10b之间的间隔。对于多个隔离部11中的在弯曲方向上距弯曲轴CAX最近的位置配设的隔离部11而言,在该弯曲液晶面板10弯曲之前和之后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位置在弯曲方向上几乎没有变化,即便产生变化,其变化量也最小。而且,在该弯曲方向上距弯曲轴CAX最近的位置配设的隔离部11位于阵列基板10b中的TFT10f的中央,因此即便根据相对于弯曲轴CAX的弯曲方向上的各隔离部11的配置而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位置变化,也使得与TFT10f以及一对扩张部21的至少任一个重叠的可靠性高。由此,由多个隔离部11保持的一对基板10a、10b之间的间隔更加难以不一致。
另外,与漏电极10f3连接的像素电极10g以沿着弯曲轴CAX的轴线方向以及弯曲方向上分别排列多个的形式设置于阵列基板10b,相对于此,呈现相互不同颜色的多个彩色滤光片10k以分别与多个像素电极10g重叠的方式沿着弯曲轴CAX的轴线方向排列设置于CF基板10a,这些多个彩色滤光片10k以跨越沿着弯曲方向延伸并沿着弯曲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10g的形式配设。这样,像素电极10g若伴随着从TFT10f的源电极10f2向漏电极10f3供给图像信号而被充电,则基于该电压值来控制各彩色滤光片10k的透过光量,进而在显示面10DS进行规定灰度的彩色显示。即便以该弯曲液晶面板10弯曲为起因而使彩色滤光片10k相对于阵列基板10b的像素电极10g的配置在弯曲方向上不一致,也由于呈现不同颜色的多个彩色滤光片10k沿着弯曲轴CAX的轴线方向排列,并且分别沿着弯曲方向延伸而以跨越沿着弯曲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10g的形式配设,因此难以产生混色。
<第二实施方式>
根据图9或者图10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变更了扩张部121的设置形式的方式。此外,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扩张部121在相对于TFT110f而在Y轴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位置以从TFT110f分离的形式配设。换句话说,扩张部121成为从TFT110f物理上独立且电独立的岛状。详细而言,将构成扩张部121的栅电极扩张部122以及沟道扩张部123分别从构成TFT110f的栅电极110f1以及沟道部110f4分离。因此,在对栅极布线110i供给扫描信号时,TFT110f的栅电极110f1与栅极布线110i成为相同电位而接通TFT110f,但栅电极扩张部122与栅极布线110i以及栅电极110f1在电上没有关系,因此没有从它们接受电流的供给。同样,在向源极布线110j供给的图像信号从TFT110f的源电极110f2向沟道部110f4流动的情况下,沟道扩张部123与沟道部110f4在电上没有关系,因此没有从沟道部110f4接受电流的供给。由此,可避免扩张部121在与重叠的源极布线110j的主体部分110j1之间构成寄生电容,因此向源极布线110j传送的图像信号难以产生信号衰减。
并且,扩张部121与TFT110f之间隔开的间隔比隔离部111的直径尺寸小。具体而言,扩张部121与TFT110f之间隔开的间隔例如成为3μm左右,与隔离部111的直径尺寸例如为12μm左右相比变小。此处,成为Y轴方向上相互相邻的TFT110f与扩张部121之间的部分以相对于TFT110f以及扩张部121有无第一金属膜112以及半导体膜114为起因而成为阶梯差状。相对于此,若如上述那样TFT110f与扩张部121之间的间隔比隔离部111的直径尺寸小,则在隔离部111以相对于成为TFT110f与扩张部121之间的部分重叠的形式与阵列基板110b侧抵接时,隔离部111的每一部分以相对于相互相邻的TFT110f以及扩张部121双方重叠的形式与阵列基板110b侧抵接。因此,适当发挥基于隔离部111的间隔保持功能,进而一对基板之间的间隔更加难以不一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CF基板的图示。另外,在图9以及图10中,通过粗双点划线图示配设于X轴方向上距弯曲轴最近的位置的隔离部111,分别通过细双点划线图示配设于X轴方向上距弯曲轴最远的位置,换句话说弯曲液晶面板中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位置的隔离部111。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阵列基板110b中至少设置有沿着弯曲轴延伸并与TFT110f连接的栅极布线110i、和沿着弯曲方向延伸并与TFT110f连接且至少一部分以与扩张部121重叠的形式配设的源极布线110j,扩张部121在相对于TFT110f而在弯曲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位置,从TFT110f分离配设。假设在扩张部与TFT110f相连而与栅极布线110i电连接的情况下,在源极布线110j、与相对于源极布线110j重叠的扩张部121中的同栅极布线110i连接的部位之间产生寄生电容,恐怕使向源极布线110j传送的信号产生信号衰减。在这一点上,如上述那样将与源极布线110j重叠的配置的扩张部121从与TFT110f连接的栅极布线110i电分离,因此在源极布线110j与扩张部121之间可产生的寄生电容减少,进而向源极布线110j传送的信号难以产生信号衰减。
另外,扩张部121在与TFT110f之间隔开的间隔比隔离部111的在弯曲方向上的尺寸小。成为相互相邻的TFT110f与扩张部121之间的部分相对于TFT110f以及扩张部121而成为阶梯差状。即便在成为隔离部111相对于成为TFT110f与扩张部121之间的部分重叠的配置的情况下,针对隔离部111的一部分也成为相对于TFT110f以及扩张部121的至少任一方重叠的配置。因此,适当发挥基于隔离部111的间隔保持功能,进而一对基板之间的间隔更加难以不一致。
<第三实施方式>
根据图11~图15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变更了弯曲液晶面板210的弯曲的方法等的方式。此外,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曲液晶面板210成为作为整体而横长的方形。对于该弯曲液晶面板210而言,短边方向与各附图的Y轴方向一致,长边方向与各附图的X轴方向一致,板厚方向与各附图的Z轴方向一致。对于弯曲液晶面板210中的弯曲轴CAX而言,其轴线方向与弯曲液晶面板2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一致,作为同弯曲轴CAX正交且沿着显示面210DS的方向的弯曲方向(显示面210DS的曲率变化的方向)与弯曲液晶面板2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一致。对于构成弯曲液晶面板210的CF基板210a而言,短边尺寸比阵列基板210b的短边尺寸短,相对于此短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相对于阵列基板210b以一致的形式贴合。因此,阵列基板210b中的短边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相对于CF基板210a向侧方突出,在该突出部分连接有驱动器210DR和柔性基板210FB。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设置于阵列基板210b的像素电极210g成为横长形状,其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弯曲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弯曲轴CAX的轴线方向)一致。源极布线(第一布线)210j沿着作为该像素电极210g的短边方向的Y轴方向延伸,相对于此,栅极布线(第二布线)210i沿着作为像素电极210g的长边方向的X轴方向延伸。这样多个源极布线210j沿着像素电极210g的短边方向延伸,在像素电极210g的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配设,从而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X轴方向上的源极布线210j的排列间隔成为将像素电极210g的短边尺寸除以长边尺寸而成的比率(例如约1/3)左右,伴随于此,X轴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源极布线210j的设置数成为与上述相同的比率(例如约1/3)左右。由此,能够减少源极布线210j的设置数,因此减少向源极布线210j供给的图像信号的数量,进而能够减少弯曲液晶面板210的制造成本。
伴随着阵列基板210b侧成为上述那样的结构,CF基板210a成为以下那样的结构。即,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设置于CF基板210a的彩色滤光片210k是呈现相互不同颜色的三色的彩色滤光片,但分别沿着X轴方向延伸,并且沿着Y轴方向反复排列配设,Y轴方向上的配置与阵列基板210b侧的像素电极210g的该配置匹配,并且与对置的各像素电极210g一起构成R、G、B的三色的像素部210RPX、210GPX、210BPX。因此,在该弯曲液晶面板210中,通过沿着Y轴方向相邻的R、G、B的三色的像素部210RPX、210GPX、210BPX构成能够进行规定灰度的彩色显示的显示像素。另一方面,各色的彩色滤光片210Rk、210Gk、210Bk分别以跨越(横穿)所有沿着X轴方向遍及显示区域的几乎全长延伸而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210g的形式配设。换句话说,各色的像素部210RPX、210GPX、210BPX沿着X轴方向同色的像素部分别排列配设有多个。像素间遮光部210l以区分Y轴方向上相邻的彩色滤光片210k之间的形式配设,对Y轴方向上相邻而呈现相互不同颜色的像素部210PX之间进行划分。像素间遮光部210l沿着X轴方向遍及显示区域的几乎全长延伸,俯视时成为与阵列基板210b侧的栅极布线210i重叠的配置。
接下来,对阵列基板210b中的扩张部221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扩张部221以相对于TFT210f在X轴方向(弯曲方向)上相邻的形式配设。扩张部221相对于TFT210f以分别与X轴方向上一侧(例如图14所示的右侧)和另一侧(例如图14所示的左侧)相邻的形式配设有一对。因此,一个扩张部221、TFT210f以及另一个扩张部221以沿着X轴方向成为列的形式依次排列配设于阵列基板210b,它们的配置范围成为保证阵列基板210b中内表面的平坦性的范围。TFT210f以及一对扩张部221的配置范围成为隔离部211相对于阵列基板210b的抵接位置的变动允许范围。TFT210f以及一对扩张部221在X轴方向上俯视时成为大致对称形状,伴随于此,像素电极210g也成为俯视时在X轴方向上大致对称形状。此外,图14中,通过箭头图示TFT210f以及各扩张部221的配置范围。
具体而言,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扩张部221至少具有:源电极扩张部(电极扩张部)27,其由与作为TFT210f的构成要素的源电极210f2相同的第二金属膜215(材料)构成,并以相对于源电极210f2而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形式配设;和沟道扩张部223,其由与沟道部210f4相同的半导体膜214(材料)构成,并以相对于沟道部210f4而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形式配设。上述源电极扩张部27以及沟道扩张部223俯视时相互重叠,并且俯视时相对于栅极布线210i的主体部分210i1(除去栅电极210f1的部分)也重叠。其中的源电极扩张部27相对于源电极210f2直接相连,其宽度尺寸(Y轴方向上的尺寸)与源电极210f2、源极布线210j的宽度尺寸几乎相同,但比栅极布线210i的宽度尺寸稍小。更详细而言,构成图14所示的右侧的扩张部221的源电极扩张部27与构成源电极210f2的第三源电极构成部210f2c的开口端部相连,相对于此,构成图14所示的左侧的扩张部221的源电极扩张部27与构成源电极210f2的第一源电极构成部210f2a以及第二源电极构成部210f2b的接合部位相连。沟道扩张部223与源电极扩张部27相同,相对于沟道部210f4直接相连而成为从沟道部210f4沿着X轴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横长的方形,其宽度尺寸分别比栅极布线210i以及源电极扩张部27的各宽度尺寸小。该沟道扩张部223的整个区域以与源电极扩张部27重叠的形式配设。换句话说,对于沟道扩张部223而言,其整个区域以与源电极扩张部27重叠的形式配设而不具有与源电极扩张部27成为非重叠的部分,换句话说从源电极扩张部27的外形向外侧伸出的部分。因此,在对弯曲液晶面板210照射外光时,该外光难以对沟道扩张部223照射,因此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抑制显示不良的产生。
而且,如图15所示,扩张部221除了上述的源电极扩张部27以及沟道扩张部223之外,还至少具有由第一金属膜212构成的栅极布线210i的主体部分210i1、由栅极绝缘膜213构成并夹在栅极布线210i的主体部分210i1与沟道扩张部223之间的第一绝缘部224、由层间绝缘膜217构成并夹在源电极扩张部27与共用电极210h之间的第二绝缘部225、以及由第二透明电极膜218构成的共用电极210h。其中,栅极布线210i的主体部分210i1与作为TFT210f的构成要素的栅电极210f1相同,由第一金属膜212构成,并且与栅电极210f1直接相连,因此是与栅电极210f1相同的构造物。因此,扩张部221可以说大体具有所有TFT210f中的省去了漏电极210f3的构成要素,其层叠构造与TFT210f的层叠构造相同。由此,阵列基板210b的内表面中的从TFT210f至扩张部221为止的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范围中的平坦性高。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隔离部211以与X轴方向(弯曲方向)上相互相邻的TFT210f以及一对扩张部221的重叠的形式配设。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便在弯曲液晶面板210制造时显示面210DS从平坦的状态绕弯曲轴CAX弯曲,也难以产生隔离部211在相对于TFT210f以及一对扩张部221的任一个均成为非重叠的位置与阵列基板210b侧抵接的情况,隔离部211在相对于TFT210f以及一对扩张部221的任一个重叠的位置与阵列基板210b侧抵接的可靠性高。由此,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显示于显示面210DS的图像难以产生不均。此外,分散配置于显示面210DS的面内的多个隔离部211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制造过程中弯曲液晶面板210弯曲之前,与阵列基板210b中的X轴方向上TFT210f的中央位置抵接。此外,在图14以及图15中,通过粗双点划线图示配设于X轴方向上距弯曲轴CAX最近的位置的隔离部211,分别通过细双点划线图示配设于X轴方向上距弯曲轴CAX最远的位置,换句话说弯曲液晶面板210中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位置的隔离部211。
另外,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遮光部220由以跨越源电极210f2和漏电极210f3双方的形式配设的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20a、将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20a在X轴方向上扩张而成的扩张遮光部220b、以及将Y轴方向上相邻的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20a彼此连结的连结遮光部220c构成。此外,图14中,以阴影状图示遮光部220的形成范围。其中的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20a是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记载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以与各扩张部221重叠的形式配设的连结遮光部220c、和扩张遮光部220b相对于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20a以与X轴方向上一侧(例如图14所示的右侧)和另一侧(例如图14所示的左侧)分别相邻的形式配设有一对。因此,一个扩张遮光部220b、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20a以及另一个扩张遮光部220b以沿着X轴方向成为列的形式依次排列配设于阵列基板210b。一对扩张遮光部220b以俯视时与作为一对扩张部221的主要部分的各源电极扩张部27以及各沟道扩张部223分别重叠的形式配设。由此,更适当地保证阵列基板210b的内表面的平坦性,更适当地发挥基于隔离部211的间隔保持功能。另外,连结遮光部220c以从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20a沿着Y轴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形式设置,与其两端部所邻接的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220a连结。
<第四实施方式>
根据图16~图23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表示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变更了弯曲液晶面板310的结构以及扩张部321的配置等的方式。此外,针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6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曲液晶面板310而言,以长边方向(Y轴方向)上的中央部向背侧引绕、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向表侧伸出那样的形式(内弯曲形状)大致以圆弧状弯曲。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曲液晶面板310的弯曲轴CAX在其轴线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这点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共用,但在Z轴方向上与阵列基板310b侧相反的一侧的CF基板310a侧配设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换句话说,CF基板310a成为在Z轴方向上比阵列基板310b接近弯曲轴CAX的配置。
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驱动器310DR以及柔性基板310FB与弯曲液晶面板310的外周端部中的Y轴方向(弯曲方向)上的两端部以分别成对的形式选择性地连接。弯曲液晶面板310的外周端部中的X轴方向上的两端部根据Y轴方向上的位置而形状变化,相对于此,Y轴方向上的两端部无论X轴方向上的位置如何形状均恒定且平坦。换句话说,驱动器310DR以及柔性基板310FB与弯曲液晶面板310中沿着自身的边的方向上不产生形状变化的端部连接,可避免与沿着自身的边的方向上产生形状变化的端部连接。由此,伴随着弯曲液晶面板310的弯曲而作用于弯曲液晶面板310的应力难以受到驱动器310DR以及柔性基板310FB的影响而容易在Y轴方向上均衡化。因此,容易确定伴随着弯曲液晶面板310的弯曲而隔离部311相对于阵列基板310b向弯曲方向上哪一侧位置偏移,因此隔离部311成为相对于阵列基板310b而与后面详细说明的扩张部321重叠的配置的可靠性高。
另外,如图17所示,GDM电路部28使用构成TFT310f的半导体膜314等而单片地设置于阵列基板310b。GDM电路部28通过由多级构成的移位寄存器构成,以使得多个根的栅极布线310i供给每规定期间依次选择那样的扫描信号。GDM电路部28以在X轴方向(栅极布线310i的延伸方向)上从两侧夹着显示区域的形式设置有一对。GDM电路部28沿着Y轴方向(栅极布线310i的排列方向)延伸,以夹着弯曲轴CAX的形式设置有一对。配设于Y轴方向上一侧和另一侧的各一对GDM电路部28分别与分别配设于Y轴方向上一侧和另一侧的一对驱动器310DR或者柔性基板310FB连接,接受为了生成扫描信号而需要的时钟信号等的供给。
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设置于阵列基板310b的扩张部321相对于TFT310f以与Y轴方向上仅单侧相邻的形式选择性地配设。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如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一对扩张部21相对于TFT10f以与Y轴方向一侧和另一侧分别相邻的形式配设的情况(参照图6)相比,扩张部321相对于源极布线(布线)310j的重叠范围变小为约一半。由此,向源极布线310j传送的信号可产生的信号衰减减少。而且,扩张部321相对于TFT310f配置于Y轴方向上一侧和另一侧的哪一个根据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显示面310DS的面内的TFT310f的Y轴方向上的配置而设定。即,扩张部321相对于TFT310f以在Y轴方向上相邻于与弯曲轴CAX侧相反的一侧的形式配设。
此外,以下,TFT310f以及扩张部321中的图16以及图17中相对于弯曲轴CAX配设于上侧的部分作为“第一TFT以及第一扩张部”而对其附图标记添附后缀“A”,将图16以及图17中相对于弯曲轴CAX配设于下侧的部分作为“第二TFT以及第二扩张部”而对其附图标记添附后缀“B”,在不区别TFT310f以及扩张部321而通称的情况下,不对附图标记添附后缀。图18、图20以及图22表示第一TFT310fA以及第一扩张部321A,相对于此,图19、图21以及图23表示第二TFT310fB以及第二扩张部321B。图18以及图22中,未图示的弯曲轴CAX相对于第一TFT310fA以及第一扩张部321A配设于该图中下侧(图20中右侧),相对于此,在图19以及图23中,未图示的弯曲轴CAX相对于第二TFT310fB以及第二扩张部321B配设于该图中上侧(图21中左侧)。另外,图18~图23中,通过粗双点划线图示设置于X轴方向上距弯曲轴CAX最近的位置的隔离部311,通过细双点划线图示配设于X轴方向上距弯曲轴CAX最远的位置,即弯曲液晶面板310中的处于长边方向上的端部位置的隔离部311。
详细而言,如图18所示,第一扩张部321A相对于第一TFT310fA以仅在Y轴方向上相邻于与弯曲轴CAX侧相反的一侧的图18的上侧(图20中左侧)的形式选择性地配设。如图19所示,第二扩张部321B相对于第二TFT310fB以仅在Y轴方向上相邻于与弯曲轴CAX侧相反的一侧的图19的下侧(图21中右侧)相邻的形式选择性地配设。此处,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CF基板310a配设于比阵列基板310b接近弯曲轴CAX的位置的结构中,具有以下趋势,即,伴随着弯曲液晶面板310的弯曲而隔离部311相对于阵列基板310b的位置容易向Y轴方向上同弯曲轴CAX侧相反的一侧偏离。在这一点上,如上述那样各扩张部321A、321B相对于各TFT310fA、310fB以与Y轴方向上同弯曲轴CAX侧相反的一侧相邻的形式配设,因此如上述那样位置偏移的隔离部311成为相对于阵列基板310b侧与各扩张部321A、321B重叠的配置的可靠性高。具体而言,显示面310DS的面内中相对于弯曲轴CAX而配设于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上侧的隔离部311如图18所示,具有以下趋势,即,伴随着弯曲液晶面板310的弯曲而以相对于第一TFT310fA向Y轴方向上与弯曲轴CAX侧相反的一侧的图18所示的上侧(图20所示的左侧)位置偏移的形式与阵列基板310b抵接,成为与配设于此处的第一扩张部321A重叠的配置的可靠性高。另一方面,显示面310DS的面内相对于弯曲轴CAX而配设于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下侧的隔离部311如图19所示,具有以下趋势,即,伴随着弯曲液晶面板310的弯曲而以相对于第二TFT310fB向Y轴方向上与弯曲轴CAX侧相反的一侧的图19所示的下侧(图21所示的右侧)位置偏移的形式与阵列基板310b抵接,成为与配设于此处的第二扩张部321B重叠的配置的可靠性高。
而且,扩张部321的Y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根据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显示面310DS的面内的Y轴方向上的配置而成为不同设定。即,如图18~图23所示,扩张部321的Y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存在与Y轴方向上距弯曲轴CAX的距离成比例的趋势,具体而言,设定为以Y轴方向上距弯曲轴CAX远的扩张部321的Y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相对大、Y轴方向上接近弯曲轴CAX的扩张部321的Y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相对小的方式具有两个阶段而阶段地变化。更具体而言,扩张部321的Y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以两个阶段变化,配设于Y轴方向上端侧(远离弯曲轴CAX的端侧)的部分相对大,配设于Y轴方向上中央侧(接近弯曲轴CAX的一侧)的部分相对小。此外,以下,第一TFT310fA、第一扩张部321A、第二TFT310fB以及第二扩张部321B中的配设于显示面310DS的面内Y轴方向上端侧(远离弯曲轴CAX一侧)的部分分别作为“第一端侧TFT、第一端侧扩张部、第二端侧TFT以及第二端侧扩张部”而对它们的附图标记添附后缀“E”,将配设于显示面310DS的面内Y轴方向上中央侧(接近弯曲轴CAX的一侧)的部分分别作为“第一中央侧TFT、第一中央侧扩张部、第二中央侧TFT以及第二中央侧扩张部”而对它们的附图标记添附后缀“C”。
详细而言,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对于第一端侧扩张部321AE以及第二端侧扩张部321BE而言,Y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与分别相邻的第一端侧TFT310fAE以及第二端侧TFT310fBE相同。相对于此,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第一中央侧扩张部321AC以及第二中央侧扩张部321BC比Y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所分别相邻的第一中央侧TFT310fAC以及第二中央侧TFT310fBC、上述的第一端侧扩张部321AE以及第二端侧扩张部321BE小,具体而言成为第一端侧扩张部321AE以及第二端侧扩张部321BE的约一半左右。此外,各TFT310fAC、310fAE、310fBC、310fBE的Y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相互相同。
此处,伴随着弯曲液晶面板310的弯曲而产生的隔离部311相对于阵列基板310b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可根据显示面310DS的面内的隔离部311的Y轴方向上的配置而变动,具体而言存在以下趋势,即,配设于Y轴方向上端侧(远离弯曲轴CAX的端侧)的隔离部311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相对大,配设于Y轴方向上中央侧(接近弯曲轴CAX的一侧)的隔离部311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相对小。在这一点上,针对第一端侧扩张部321AE以及第二端侧扩张部321BE,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通过使Y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相对变大,即便伴随着弯曲液晶面板310的弯曲而产生的隔离部311相对于阵列基板310b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变大,也能够充分吸收其位置偏移。另一方面,针对第一中央侧扩张部321AC以及第二中央侧扩张部321BC,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即便Y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相对较小,也由于伴随着弯曲液晶面板310的弯曲而产生的隔离部311相对于阵列基板310b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原本就小,因此充分吸收该位置偏移。而且,第一中央侧扩张部321AC以及第二中央侧扩张部321BC的Y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小,从而能够缩小阵列基板310b的扩张部321的专有面积,进而能够实现可伴随着扩张部321的设置而产生的问题的减少。具体而言,例如,第一中央侧扩张部321AC以及第二中央侧扩张部321BC相对于源极布线310j的重叠面积比第一端侧扩张部321AE以及第二端侧扩张部321BE的该重叠面积少,因此向源极布线310j传送的图像信号可产生的信号衰减减少。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沿着弯曲方向延伸而与TFT310f连接并以至少一部分与扩张部321重叠的形式配设的源极布线(布线)310j至少设置于阵列基板310b,扩张部321以相对于TFT310f而在弯曲方向上仅与单侧相邻的形式选择性地配设。这样,若假设与扩张部以相对于TFT310f在弯曲方向上分别与一侧和另一侧相邻的形式配设的情况相比,则扩张部321相对于源极布线310j的重叠范围变小。由此,向源极布线310j传送的信号可产生的信号衰减减少。
另外,在CF基板310a配设于比阵列基板310b接近弯曲轴CAX的位置的情况下,扩张部321以相对于TFT310f在弯曲方向上相邻于与弯曲轴CAX侧相反的一侧的形式配设。这样,首先,若CF基板310a配设于比阵列基板310b接近弯曲轴CAX的位置,则存在以下趋势,即,伴随着该弯曲液晶面板310的弯曲而隔离部311相对于阵列基板310b的位置容易向弯曲方向上与弯曲轴CAX侧相反的一侧偏离。此时,扩张部321以相对于TFT310f在弯曲方向上相邻于与弯曲轴CAX侧相反的一侧的形式配设,因此如上述那样位置偏移的隔离部311成为相对于阵列基板310b侧与扩张部321重叠的配置的可靠性高。
另外,TFT310f、扩张部321以及隔离部311至少在弯曲方向上隔开间隔分别排列配设有多个,对于多个扩张部321而言,在弯曲方向上配设于接近弯曲轴CAX的位置的扩张部比在弯曲方向上配设于远离弯曲轴CAX的位置的扩张部在弯曲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小。对于弯曲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隔离部311而言,在弯曲方向上配设于接近弯曲轴CAX的位置的隔离部与在弯曲方向上配设于远离弯曲轴CAX的位置的隔离部相比,存在伴随着该弯曲液晶面板310绕弯曲轴CAX弯曲而产生的相对于阵列基板310b的位置偏移量变小的趋势。相对于此,对于弯曲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扩张部321而言,在弯曲方向配设于上接近弯曲轴CAX的位置的扩张部比在弯曲方向上配设于远离弯曲轴CAX的位置的扩张部在弯曲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小,因此充分确保隔离部311位于阵列基板310b中与扩张部321重叠的区域的可靠性,并且在缩小阵列基板310b中的扩张部321的占有区域方面较为适当。
另外,至少一对的传送至少用于驱动TFT310f的信号的柔性基板(信号传送部件)310FB分别选择性地连接于阵列基板310b的外周端部中的弯曲方向上的两端部。这样,基于通过柔性基板310FB传送的信号来驱动TFT310f。一对柔性基板310FB分别选择性地与阵列基板310b的外周端部中的弯曲方向上的两端部连接,因此可避免在阵列基板310b的外周端部中的弯曲轴CAX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部连接有柔性基板310FB,并且伴随着该弯曲液晶面板310的弯曲而作用于该弯曲液晶面板310的应力容易在弯曲方向上均衡化。由此,容易确定伴随着该弯曲液晶面板310的弯曲而隔离部311相对于阵列基板310b向弯曲方向上哪一侧位置偏移,因此隔离部311成为相对于阵列基板310b与扩张部321重叠的配置的可靠性高。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通过上述叙述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那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绕一个弯曲轴弯曲的弯曲液晶面板,但也可以是绕多个弯曲轴分别弯曲的弯曲液晶面板。该情况下,也能够采用成为多个弯曲轴相互平行且在弯曲方向上分离的配置的设计,但也能够采用多个弯曲轴相互交叉的设计。其中,在采用多个弯曲轴相互交叉的设计的情况下,优选为沿着伴随着弯曲液晶面板的弯曲而产生的隔离部的位移量最大的弯曲方向而排列配置TFT和扩张部,以与上述TFT以及扩张部的至少任一方重叠的方式配置隔离部。
(2)也能够使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记载的弯曲液晶面板如第四实施方式那样以内弯曲形状弯曲。该情况下,构成弯曲液晶面板的CF基板配设于比阵列基板接近弯曲轴的位置。
(3)也能够使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记载的弯曲液晶面板如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那样以外弯曲形状弯曲。该情况下,构成弯曲液晶面板的CF基板配设于比阵列基板远离弯曲轴的位置,因此优选采用扩张部以相对于TFT与弯曲方向上弯曲轴侧相邻的形式配设的结构。
(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在弯曲方向上配设于距弯曲轴最近的位置的隔离部与TFT的中央位置抵接的结构,但也可以构成为,在弯曲方向上配设于距弯曲轴最近的位置的隔离部相对于TFT的中央位置而与弯曲方向上不同位置抵接。
(5)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栅电极扩张部以及沟道扩张部分别从TFT的栅电极以及沟道部分离的情况,但例如也可以是针对栅电极扩张部从栅电极分离,但针对沟道扩张部与沟道部相连。即便为这样的结构,也获得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6)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TFT与扩张部之间隔开的间隔比隔离部的直径尺寸小的情况,但也可以构成为TFT与扩张部之间隔开的间隔与隔离部的直径尺寸相同或者比隔离部的直径尺寸大。
(7)在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扩张部的弯曲方向上的形成范围与距弯曲轴的距离对应地具有两个阶段而阶段地变化的情况,但也能够采用具有三个阶段以上而阶段地变化的结构。另外,也能够采用扩张部中的弯曲方向上的形成范围与距弯曲轴的距离对应地连续逐渐变化的结构。
(8)也可以是,将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组合,在弯曲轴的轴线方向与源极布线的延伸方向一致、弯曲方向与栅极布线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结构的弯曲液晶面板中,使扩张部从TFT分离。
(9)也可以是,将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组合,使以相对于TFT在弯曲方向上仅与单侧相邻的形式选择性地配设的扩张部从TFT分离。
(10)也可以是,将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组合,在弯曲轴的轴线方向与源极布线的延伸方向一致、弯曲方向与栅极布线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结构的弯曲液晶面板中,以相对于TFT在弯曲方向上仅与单侧相邻的形式选择性地配设的扩张部。
(11)除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外,TFT的沟道部以及与沟道部连续的半导体材料的具体形成范围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是,与沟道部连续的半导体材料具有比源电极的形成范围广的范围而形成。
(1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由第三金属膜构成的遮光部配设于共用电极的上层侧并以与共用电极直接接触的形式配设的情况,但也可以是,遮光部配设于共用电极的下层侧而以与共用电极直接接触的形式配设。另外,也可以是,遮光部设置于不是与共用电极直接接触的层。例如,也可以是,在遮光部与共用电极之间形成有绝缘膜,也可以是,还在该绝缘膜形成有用于将遮光部和共用电极连接的接触孔。
(1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遮光部由第三金属膜构成的情况,但也可以是,遮光部由除金属材料以外的遮光材料构成。
(1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也能够省略设置于阵列基板侧的遮光部以及第三金属膜。该情况下,通过对设置于CF基板侧的CF侧电极间遮光部的形成范围进行扩张,从而能够取代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以及扩张遮光部。
(1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驱动器相对于构成弯曲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直接COG(Chip On Glass)安装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将COF(Chip On Film)安装有驱动器的柔性基板与阵列基板连接。
(16)除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外,相对于阵列基板的驱动器以及柔性基板的具体安装数能够适当地变更。
(17)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弯曲液晶面板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情况,但弯曲液晶面板的平面形状除了长方形以外,也可以是正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梯形等。
(18)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弯曲液晶面板的动作模式为FFS模式的情况,但通过从基板法线方向观察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正的液晶时以大致90°扭曲状态取向的TN(Twisted Nematic)模式、和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使其液晶分子的长轴相对于基板面而垂直取向的垂直取向(VA:Vertical Alignment)模式等也能够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0、210、310…液晶面板(弯曲显示面板);10DS、210DS、310DS…显示面;10a、210a、310a…CF基板(另一个基板);10b、110b、210b、310b…阵列基板(一个基板);10f、110f、210f、310f…TFT(开关元件);10f1、110f1、210f1…栅电极;10f2、110f2、210f2、310f2…源电极;10f3、210f3、310f3…漏电极;10f4、110f4、210f4…沟道部;10g、210g…像素电极;10h、210h…共用电极;10i、110i、310i…栅极布线(第一布线);10j、110j、310j…源极布线(第二布线、布线);10k、210k…彩色滤光片;10FB、210FB、310FB…柔性基板(信号传送部件);11、111、211、311…隔离部;13、213…栅极绝缘膜(绝缘膜);17、217…层间绝缘膜(绝缘膜);20a、220a…阵列侧电极间遮光部(电极间遮光部);20b、220b…扩张遮光部;20c、220c…连结遮光部;21、121、221、321…扩张部;22、122…栅电极扩张部(电极扩张部);23、123、223…沟道扩张部;27…源电极扩张部(电极扩张部);CAX…弯曲轴(一个弯曲轴);210i…栅极布线(第二布线、布线);210j…源极布线(第一布线)。
Claims (15)
1.一种弯曲显示面板,其显示图像的显示面至少绕一个弯曲轴弯曲,所述弯曲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基板,其以彼此的板面间隔地对置的形式配设;
开关元件,其设置于所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至少具有源电极以及漏电极,并控制所述源电极与所述漏电极之间的电流;
扩张部,其在所述一个基板中将所述开关元件中的至少省去了所述漏电极的构成要素从所述开关元件的形成范围开始扩张而成,并以相对于所述开关元件在与所述一个弯曲轴正交且沿着所述显示面的弯曲方向上相邻的形式配设;以及
隔离部,其设置于所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个基板而保持所述一对基板之间的间隔,且所述隔离部以与相互相邻的所述开关元件以及所述扩张部的至少任一方重叠的形式配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个基板中至少设置有沿着所述一个弯曲轴延伸的第一布线、和沿着所述弯曲方向延伸的第二布线,
所述开关元件至少具有:与所述第一布线或者所述第二布线连接的栅电极、和由半导体材料构成并相对于所述栅电极隔着绝缘膜而重叠且分别与所述源电极以及所述漏电极连接的沟道部,所述源电极与所述第二布线或者所述第一布线连接,
所述扩张部至少具有:电极扩张部,其由与被连接于所述第一布线所述栅电极或者所述源电极相同的材料构成,并以相对于所述栅电极或者所述源电极在所述弯曲方向上相邻并且与所述第二布线的一部分重叠的形式配设;和沟道扩张部,其由与所述沟道部相同的材料构成,并以相对于所述沟道部在所述弯曲方向上相邻并且与所述第二布线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电极扩张部重叠的形式配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沟道扩张部以与所述沟道部相连并且整个区域与所述电极扩张部重叠的形式配设。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弯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元件至少具有:由半导体材料构成并与所述源电极以及所述漏电极连接的沟道部,
在所述一个基板中设置有以至少跨越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双方的形式配设的电极间遮光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弯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个基板中设置有将所述电极间遮光部扩张而成并以与所述扩张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式配设的扩张遮光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弯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元件以及所述电极间遮光部在所述一个弯曲轴的轴线方向和所述弯曲方向的至少任一个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分别排列配设有多个,
在所述一个基板中至少设置有与所述漏电极连接的像素电极、以相对于所述像素电极隔着绝缘膜而重叠的形式配设并供给基准电位的共用电极、以及将在所述一个弯曲轴的轴线方向和所述弯曲方向的至少任一个方向上隔开间隔配设的多个所述电极间遮光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遮光部,
所述电极间遮光部以及所述连结遮光部由具有遮光性以及导电性的材料构成,并以与所述共用电极接触的形式配设。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弯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张部以相对于所述开关元件在所述弯曲方向上分别与一侧和另一侧相邻的形式配设有一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弯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部在所述显示面的面内分散配设有多个,
多个所述隔离部中的配设于所述弯曲方向上距所述一个弯曲轴最近的位置的所述隔离部位于所述一个基板中的所述开关元件的中央。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弯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个基板中至少设置有沿着所述弯曲方向延伸而与所述开关元件连接且以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扩张部重叠的形式配设的布线,
所述扩张部以相对于所述开关元件在所述弯曲方向上仅与单侧相邻的形式选择性地配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弯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另一个基板配设于比所述一个基板接近所述一个弯曲轴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扩张部以相对于所述开关元件而在所述弯曲方向上相邻于与所述一个弯曲轴侧相反的一侧的形式配设,但在所述另一个基板配设于比所述一个基板远离所述一个弯曲轴的位置的情况下,以相对于所述开关元件在所述弯曲方向上与所述一个弯曲轴侧相邻的形式配设。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弯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元件、所述扩张部以及所述隔离部至少在所述弯曲方向上隔开间隔分别排列配设有多个,
对于多个所述扩张部而言,在所述弯曲方向上配设于所述一个弯曲轴的附近的所述扩张部,与在所述弯曲方向上配设于远离所述一个弯曲轴的位置的所述扩张部相比,所述弯曲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小。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弯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基板的外周端部中的所述弯曲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选择性地连接有至少一对信号传送部件,所述信号传送部件至少传送用于驱动所述开关元件的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弯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个基板中至少设置有:沿着所述一个弯曲轴延伸而与所述开关元件连接的第一布线、和沿着所述弯曲方向延伸而与所述开关元件连接且以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扩张部重叠的形式配设的第二布线,
所述扩张部在相对于所述开关元件而在所述弯曲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位置从所述开关元件分离地配设。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弯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张部与所述开关元件之间隔开的间隔比所述隔离部中的所述弯曲方向上的尺寸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弯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个基板中,与所述漏电极连接的像素电极以沿着所述一个弯曲轴的轴线方向以及所述弯曲方向分别排列多个的形式设置,相对于此,
在所述另一个基板中,呈现相互不同颜色的多个彩色滤光片以分别与多个所述像素电极重叠的方式沿着所述一个弯曲轴的轴线方向排列设置,这些多个所述彩色滤光片沿着所述弯曲方向延伸而以跨越沿着所述弯曲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像素电极的形式配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01130 | 2017-01-06 | ||
JP2017001130 | 2017-01-06 | ||
PCT/JP2017/046308 WO2018128107A1 (ja) | 2017-01-06 | 2017-12-25 | 湾曲表示パネ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14712A true CN110114712A (zh) | 2019-08-09 |
CN110114712B CN110114712B (zh) | 2021-12-21 |
Family
ID=62789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81298.5A Active CN110114712B (zh) | 2017-01-06 | 2017-12-25 | 弯曲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83406B2 (zh) |
CN (1) | CN110114712B (zh) |
WO (1) | WO201812810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91514B2 (ja) * | 2017-01-27 | 2021-06-18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9061971A (zh) * | 2018-09-07 | 2018-12-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
JP7183019B2 (ja) * | 2018-12-11 | 2022-12-05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US10921669B2 (en) * | 2019-01-18 | 2021-02-1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and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
US11106095B1 (en) * | 2020-05-18 | 2021-08-31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Citation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68955A (en) * | 1987-09-09 | 1989-03-15 | Nec Corp | 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
JP2000122039A (ja) * | 1998-10-21 | 2000-04-28 | Toshiba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452003A (zh) * | 2002-04-15 | 2003-10-29 | 富士通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用基板以及具有该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
KR20040061503A (ko) * | 2002-12-31 | 2004-07-07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CN1612185A (zh) * | 2003-10-28 | 2005-05-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电光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
KR20070012029A (ko) * | 2005-07-22 | 2007-01-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CN101515093A (zh) * | 2006-09-27 | 2009-08-26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横电场控制型的液晶显示元件 |
CN101595425A (zh) * | 2007-04-03 | 2009-12-02 | 夏普株式会社 |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JP2010078944A (ja) * | 2008-09-26 | 2010-04-08 |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US20110149186A1 (en) * | 2009-12-18 | 2011-06-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US20120169985A1 (en) * | 2011-01-03 | 2012-07-05 | Sung-Hoon Kim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JP2013003200A (ja) * | 2011-06-13 | 2013-01-07 | Japan Display Central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3207481A (zh) * | 2012-01-11 | 2013-07-17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
WO2014103917A1 (ja) * | 2012-12-28 | 2014-07-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
JP2014160149A (ja) * | 2013-02-19 | 2014-09-04 | Japan Display Inc |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KR20150049536A (ko) * | 2013-10-30 | 2015-05-0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커브드 액정표시패널 |
CN104885007A (zh) * | 2012-12-27 | 2015-09-02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元件和显示装置 |
CN105143968A (zh) * | 2013-04-25 | 2015-12-09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JP2015228367A (ja) * | 2014-05-02 | 2015-12-17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半導体装置、入出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CN105278178A (zh) * | 2014-06-13 | 2016-01-27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 液晶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68955A (ja) * | 1996-08-29 | 1998-03-10 | Toshiba Corp | 液晶表示素子 |
JP5322427B2 (ja) | 2007-12-19 | 2013-10-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6596224B2 (ja) * | 2014-05-02 | 2019-10-23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発光装置及び入出力装置 |
US9455281B2 (en) * | 2014-06-19 | 2016-09-27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Touch sensor, touch panel, touch pane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US10078243B2 (en) * | 2016-06-03 | 2018-09-1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
2017
- 2017-12-25 US US16/475,358 patent/US10983406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2-25 CN CN201780081298.5A patent/CN110114712B/zh active Active
- 2017-12-25 WO PCT/JP2017/046308 patent/WO201812810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68955A (en) * | 1987-09-09 | 1989-03-15 | Nec Corp | 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
JP2000122039A (ja) * | 1998-10-21 | 2000-04-28 | Toshiba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452003A (zh) * | 2002-04-15 | 2003-10-29 | 富士通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用基板以及具有该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
KR20040061503A (ko) * | 2002-12-31 | 2004-07-07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CN1612185A (zh) * | 2003-10-28 | 2005-05-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电光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
KR20070012029A (ko) * | 2005-07-22 | 2007-01-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CN101515093A (zh) * | 2006-09-27 | 2009-08-26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横电场控制型的液晶显示元件 |
CN101595425A (zh) * | 2007-04-03 | 2009-12-02 | 夏普株式会社 |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JP2010078944A (ja) * | 2008-09-26 | 2010-04-08 |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US20110149186A1 (en) * | 2009-12-18 | 2011-06-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US20120169985A1 (en) * | 2011-01-03 | 2012-07-05 | Sung-Hoon Kim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JP2013003200A (ja) * | 2011-06-13 | 2013-01-07 | Japan Display Central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3207481A (zh) * | 2012-01-11 | 2013-07-17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
CN104885007A (zh) * | 2012-12-27 | 2015-09-02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元件和显示装置 |
WO2014103917A1 (ja) * | 2012-12-28 | 2014-07-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
JP2014160149A (ja) * | 2013-02-19 | 2014-09-04 | Japan Display Inc |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CN105143968A (zh) * | 2013-04-25 | 2015-12-09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KR20150049536A (ko) * | 2013-10-30 | 2015-05-0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커브드 액정표시패널 |
JP2015228367A (ja) * | 2014-05-02 | 2015-12-17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半導体装置、入出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CN105278178A (zh) * | 2014-06-13 | 2016-01-27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 液晶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339556A1 (en) | 2019-11-07 |
US10983406B2 (en) | 2021-04-20 |
WO2018128107A1 (ja) | 2018-07-12 |
CN110114712B (zh) | 2021-1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14712A (zh) | 弯曲显示面板 | |
CN1892370B (zh) | 可控制视场角范围的液晶显示装置 | |
US8958046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display panel | |
TWI338796B (en) | Multi-domain vertically alignment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CN103713431B (zh) | 显示基板及具有该显示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 | |
CN109491116A (zh) | 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 |
CN107464887A (zh) | 柔性显示装置 | |
CN108983476A (zh) | 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 | |
CN110391253A (zh) | 配线基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0121675A (zh) | 弯曲显示面板 | |
CN110361900A (zh) | 位置输入装置 | |
KR20030028378A (ko) | 표시장치 | |
CN108700786A (zh) | 有源矩阵基板及显示面板 | |
CN109491536A (zh) | 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 |
US8848152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 |
CN110312963A (zh) | 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 |
CN107408361A (zh) | 显示装置 | |
CN110376807A (zh) | 显示装置 | |
CN110068967A (zh) | 显示装置 | |
CN207516703U (zh) | 显示装置 | |
CN109856834A (zh) | 电子设备 | |
WO2019084979A1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KR20170001847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CN107544186A (zh) | 显示装置 | |
CN103576396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