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4300B - 包装盒、包装盒的使用方法、及包装盒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包装盒、包装盒的使用方法、及包装盒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04300B CN110104300B CN201910072136.6A CN201910072136A CN110104300B CN 110104300 B CN110104300 B CN 110104300B CN 201910072136 A CN201910072136 A CN 201910072136A CN 110104300 B CN110104300 B CN 1101043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ld
- side plate
- edge
- bent
- bound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14—Cutting, e.g. perforating, punching, slitting or trimming
- B31B50/20—Cutting sheets or blan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25—Surface sco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26—Folding sheets, blanks or web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0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 or erecting a single blank to form a tubular body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folding opera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to close the ends of the bod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2—Details of containers or of foldable or erectable container blanks
- B65D5/72—Contents-dispensing means
- B65D5/725—Incised or pre-scored openings or windows provided in the side wall of 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取出内置物时的操作性的包装盒、包装盒的使用方法、及包装盒的制造方法。包装盒(10)具有外侧弯折部(15D)。外侧弯折部(15D)跨过侧板部11D和盖部12D的交界而形成。外侧弯折部(15D)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侧板部(11D)和盖部(12D)连接。另外,外侧弯折部(15D)在其内表面具有折痕(F1)。进而,外侧弯折部(15D)在比折痕(F1)靠盖部(12D)侧具有折痕(F2)。折痕(F2)形成于外侧弯折部(15D)的外表面,外侧弯折部(15D)能够在折痕(F2)向外侧弯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器产品、玩具及其零件等的运输的包装盒。
背景技术
在电器产品、玩具及其零件等(以下称为产品)的运输时,利用由瓦楞纸或厚纸等形成的折叠式的包装盒(这里称为外箱)(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在每个销售单元的装饰箱等一个内箱内,包装一个或多个产品,有时为了运输,在一个外箱内包装多个内箱。该情况下,以在外箱的内侧不产生间隙的方式,配置内箱是有效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52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果以在外箱的内侧不产生间隙的方式配置内箱,则在作业人员从外箱取出产品时,因为不能在内箱和外箱之间放入手或指,所以有时不能简单地取出内箱。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在取出产品等内置物时的操作性的包装盒、包装盒的使用方法、及包装盒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提案的一例提供一种包装盒,其具有:侧板部;盖部,其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侧板部连接;第一折痕,其位于所述侧板部和所述盖部之间的交界,沿着所述交界形成;外侧弯折部,其跨过所述交界形成于所述侧板部和所述盖部,位于在沿着所述交界的方向上相互分离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两条切缝之间,并且在与所述交界对应的位置具有所述第一折痕。所述外侧弯折部在比所述第一折痕靠所述盖部侧具有第二折痕,所述第二折痕形成于所述外侧弯折部的外表面,所述外侧弯折部在所述第二折痕向外侧弯折。根据该包装盒,能够提高取出内置物时的操作性。
本发明中提案的使用方法是包装盒的使用方法。所述包装盒具有:侧板部;盖部,其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侧板部连接;第一折痕,其位于所述侧板部和所述盖部之间的交界,沿着所述交界形成;外侧弯折部,其位于跨过所述交界形成于所述侧板部和所述盖部的开口的内侧,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侧板部和所述盖部连接,并且在与所述交界对应的位置具有所述第一折痕。所述外侧弯折部在比所述第一折痕靠所述盖部侧的位置具有第二折痕,所述第二折痕形成于所述外侧弯折部的外表面。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将相对于所述侧板部向内侧弯折的所述盖部在所述交界向外侧弯折,利用将所述盖部向外侧弯折的力,将所述外侧弯折部在所述第二折痕弯折,使所述外侧弯折部位于比所述侧板部靠外侧。根据该使用方法,能够提高取出内置物时的操作性。
本发明中提案的包装盒的制造方法包含准备片材的工序,所述片材具有多个侧板部、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多个侧板部中的一个即第一侧板部连接的盖部、与所述多个侧板部中的一个连接的底部、包含所述第一侧板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盖部的一部分的外侧弯折部。另外,所述制造方法具有:在所述片材的内表面形成位于所述第一侧板部和所述盖部之间的交界的第一折痕的工序;在所述外侧弯折部的外表面上的比所述第一折痕靠所述盖部侧的位置形成第二折痕,且在所述底部的外表面形成第三折痕的工序;沿着沿所述第一方向且在沿着所述交界的方向上分离的所述外侧弯折部的两个边缘,施加切缝的工序。根据该方法,能够制造能够提高取出内置物时的操作性的包装盒,且能够提高其制造效率。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内置物是指配置于包装盒内的物,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即,内置物也可以是收容有产品的多个内箱,也可以是保持于缓冲剂中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中提出的包装盒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外侧弯折部的图1A的放大图;
图2A是包装盒的展开图;
图2B是表示图2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的(a)~(c)是用于说明包装盒的使用方法的图,在该图中,表示打开盖部时的外侧弯折部的动作。
附图标记说明
10包装盒;
11A、11B、11C、11D侧板部;
12A、12B、12C、12D盖部;
12a、12b边缘;
13A、13B、13C、13D底部;
15B、15D外侧弯折部;
F1、F2、F3、F4、F5、F6、F7折痕;
M1、M2切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中提出的包装盒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为包装盒的一例,在保持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适当的变更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附图中表示的各部的宽度、厚度、形状等是一例,附图中表示的各部的宽度或厚度、形状等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图1A~图3中包装盒10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来表示。
[整体结构]
包装盒10用于例如电器、及玩具、这些零件等的运输。包装盒10的材料是瓦楞纸。包装盒10的材料是例如形成于背衬纸(内衬纸)和表衬纸(外衬纸)之间的中芯的数量仅为一个的瓦楞纸,但也可以是多个中芯隔着衬纸重叠的瓦楞纸。另外,包装盒10的材料也可以是厚纸、及可弯折的树脂片材。
如图2A所示,包装盒1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四个侧板部11A、11B、11C、11D。相邻的两个侧板部相互连接。在位于一端的侧板部11A的边缘形成有连接区域11a,在组装包装盒10的状态下,连接区域11a安装于位于相反侧的侧板部11D(参照图1A)。包装盒10还具有四个盖部12A、12B、12C、12D和四个底部13A、13B、13C、13D。
底部13A~13D位于侧板部11A~11D的下方,分别与侧板部11A~11D连接。在组装包装盒10的状态下,将底部13A~13D向内侧弯折,并相互组合而形成封闭的底。
盖部12A~12D位于侧板部11A~11D的上方,分别与侧板部11A~11D连接。在使用包装盒10时(包装盒10封闭时),盖部12A~12D向内侧弯折。在包装盒10的使用的一例中,将盖部12B、12D向内侧弯折,之后,将盖部12A、12C向内侧弯折。因此,盖部12A、12C重叠在盖部12B、12D的上侧。然后,将胶带贴付于盖部12A、12C以使盖部12A~12D不会打开。也可以与此相反,在盖部12A、12C向内侧弯折之后,将盖部12B、12D向内侧弯折。然后,将胶带贴付于盖部12B、12D以使盖部12A~12D不会打开。
[折痕]
如图2A所示,在侧板部11A和与侧板部11A连接的盖部12A的交界,沿着交界形成有折痕F1。同样,在侧板部11B、11C、11D和与它们连接的盖部12B、12C、12D的交界也形成有折痕F1。在相邻的两个侧板部11A~11D的交界形成有折痕F6。进而,在侧板部11A~11D和分别与侧板部11A~11D连接的底部13A~13D的交界形成有折痕F7。
折痕F1、折痕F6、折痕F7均形成于包装盒10的内表面,从而使包装盒10的各部向内侧弯折容易。例如,形成于侧板部11A~11D和盖部12A~12D之间的折痕F1易于盖部12A~12D向内侧弯折。即,盖部12A~12D向内侧弯折所需的力因折痕F1降低。包装盒10由瓦楞纸形成,具有形成于内衬纸(形成内表面的衬纸)和表衬纸(形成外表面的衬纸)之间的波状的中芯。折痕F1是形成于包装盒10的内表面的格线。即,折痕F1是呈形成于内衬纸和中芯的线状延伸的凹部(槽)。折痕F6及折痕F7也与折痕F1同样,是形成于包装盒10的内表面的格线。
[外侧弯折部]
包装盒10中,如图1A所示,跨过侧板部11B和盖部12B形成有外侧弯折部15B,跨过盖部12D和侧板部11D形成有外侧弯折部15D。作业人员为了取出包装盒10的内置物,将盖部12B、12D在折痕F1向外侧推倒时,即使作业人员不接触外侧弯折部15B、15D,外侧弯折部15B、15D的第一倾斜部151(参照图1B)也自动地向外侧移动。其结果,在第一倾斜部151和内置物之间形成间隙,作业人员能够通过该间隙抓住内置物。因为侧板部11B、盖部12B及外侧弯折部15B具有与侧板部11D、盖部12D及外侧弯折部15D对称的结构,因此,以下,参照侧板部11D、盖部12D及外侧弯折部15D,对它们进行详细说明。
外侧弯折部15D跨过盖部12D和侧板部11D的交界而形成。在外侧弯折部15D还形成有上述折痕F1。外侧弯折部15D的折痕F1位于与形成有盖部12D和侧板部11D的折痕F1的直线相同的直线上。如图2B所示,在盖部12D和侧板部11D形成有两个切缝M1、M2(贯通槽),其沿着相对于盖部12D和侧板部11D之间的交界交叉的方向(图2B中上下方向)延伸且在沿着交界的方向上相互分离。该两个切缝M1、M2之间的部分为外侧弯折部15D。换而言之,外侧弯折部15D位于跨过盖部12D和侧板部11D的交界而形成的开口的内侧,且具有闭塞该开口的形状(这里“开口”与被切缝M1、M2、外侧弯折部15D的上端和盖部12D的连接部分(形成有后述的折痕F4的部分)、及外侧弯折部15D的下端和侧板部11D的连接部分(形成后述的折痕F5的部分)规定的区域对应)。因此,外侧弯折部15D的一部分151包含侧板部11D的一部分,外侧弯折部15D的另一部分152包含盖部12D的一部分(以下,将部分151称为“第一倾斜部”,将另一部分152称为“第二倾斜部”。)。第一倾斜部151是外侧弯折部15D的比折痕F1靠侧板部11D侧的部分,第二倾斜部152是外侧弯折部15D的比折痕F1靠盖部12D侧的部分。即,第一倾斜部151和第二倾斜部152夹着折痕F1相互位于相反侧。外侧弯折部15D的端部(图2B中上端及下端)分别与盖部12D和侧板部11D连接。因此,外侧弯折部15D的上端和下端在分别与盖部12D和侧板部11D连接的状态下,能够沿它们的厚度方向移动。
[外侧弯折部的折痕]
如图2B所示,在外侧弯折部15D形成有折痕F2。折痕F2形成于比形成于盖部12D和侧板部11D的交界的折痕F1靠盖部12D侧。即,折痕F2形成于上述第二倾斜部152(外侧弯折部15D的上端和折痕F1之间的部分)。折痕F2沿着沿盖部12D和侧板部11D的交界的方向(图2B中左右方向)延伸。在包装盒10的例中,折痕F2从外侧弯折部15D的一方边缘(切缝M1)延伸至另一方边缘(切缝M2)。折痕F2的长度不限于包装盒10的例子。例如,折痕F2也可以仅形成于沿着交界的方向上的中央部。另外,折痕F2也可以与折痕F1平行地设置。
形成于盖部12D和侧板部11D的交界的折痕F1形成于包装盒10的内表面。另一方面,外侧弯折部15D的折痕F2形成于包装盒10的外表面,从而外侧弯折部15D能够在折痕F2向外侧弯折。如上所述,包装盒10由瓦楞纸形成。折痕F2是形成于包装盒10的外表面的格线。即,折痕F2是形成于表衬纸(形成外表面的衬纸)和中芯的呈线状延伸的凹部(槽)。因此,相对于向外侧弯折的折痕F2的强度(刚性)比外侧弯折部15D的其它部分低。另外,如图1A所示,相对于将盖部12D向外侧弯折的力外侧弯折部15D在折痕F2具有的强度(刚性)比相对于相同的力外侧弯折部15D在折痕F1具有的强度(刚性)低。即,将外侧弯折部15D向外侧弯折的力作用时,折痕F2比外侧弯折部15D的其它部分(特别是,形成有折痕F1的部分)容易弯折。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盖部12D向内侧弯折”是指如盖部12D和侧板部11D的内表面成为谷那样的弯折,“外侧弯折部15D向外侧弯折”是指如外侧弯折部15D的外表面(包装盒10的外表面)成为谷那样的弯折。
这样,因为折痕F2与折痕F1相反地形成于外侧弯折部15D的外表面,所以如图1A所示,将盖部12D在折痕F1向外侧弯折时,外侧弯折部15D在折痕F2自动弯折。其结果,第一倾斜部151比侧板部11D靠外侧倾斜。这里,“外侧弯折部15D自动地弯折”是指即使作业人员不与外侧弯折部15D接触且不对其直接施加力,作业人员也能够通过将盖部12D向外侧推倒的力,使外侧弯折部15D在折痕F2自然弯折。换而言之,“外侧弯折部15D自动弯折”是指在作业人员作用将盖部12D向外侧推倒的力时,该力作用于折痕F1和折痕F2的双方,并通过作用于折痕F2的该力使外侧弯折部15D弯折。
图3是用于说明打开包装盒10的盖部12D时的外侧弯折部15D的动作的剖视图。图3(a)中,盖部12D配置为关闭状态。同图(c)中,盖部12D配置为打开状态,且从关闭状态打开180度。同图(b)中,盖部12D从关闭状态打开90度,配置为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的中间状态(初期状态)。(a)的状态中,外侧弯折部15D在折痕F1向内侧弯折。(b)的状态中,外侧弯折部15D垂直配置,且在折痕F1、F2的任意位置都不弯折。如上所述,因为折痕F1形成于外侧弯折部15D的内表面,折痕F2形成于外侧弯折部15D的外表面,所以折痕F1具有相对于向外侧弯折部15D的外侧弯折比折痕F2更高的强度,从而难以弯折。从(b)的状态进一步施加向外侧的力时,首先,先将外侧弯折部15D的折痕F2弯折,接着,在形成于外侧弯折部15D以外的部分的折痕F1将盖部12D向外侧方向弯折。即,在外侧弯折部15D从(b)的状态移动至(c)的状态时,外侧弯折部15D不在折痕F1弯折,而在折痕F2弯折。即,第一倾斜部151和第二倾斜部152不在形成于它们之间的折痕F1弯折,第二倾斜部152在折痕F2弯折。因为折痕F2形成于比折痕F1靠盖部12D侧,所以外侧弯折部15D的第一倾斜部151比侧板部11D更向外侧倾斜。此时,第一倾斜部151在该下端(形成于第一倾斜部151和侧板部11D之间的后述折痕F5)相对于侧板部11D折叠。另外,第二倾斜部152在其上端(形成于第二倾斜部152和盖部12D之间的后述的折痕F4)相对于盖部12D折叠。
从折痕F1至折痕F2的距离L2比从折痕F1至外侧弯折部15D的上端的距离L1的1/5大。包装盒10的例中,距离L2比距离L1的1/4大,但该大小不限于包装盒10的例子。
此外,折痕F2可以不必是瓦楞纸的中芯及表衬纸(外衬)凹下的槽状的部分。例如,折痕F2可以是多个切缝隔开间隔并呈线状排列的部分(例如,齿孔)。折痕F2也可以不是线状。例如,也可以将宽幅的凹部作为折痕F2形成。在该情况下,如图1所示,如果相对于将盖部12B向外侧弯折的力折痕F2具有的强度(刚性)比相对于相同的力折痕F1具有的强度(刚性)低,则在将盖部12D向外侧推倒时,外侧弯折部15D在折痕F2弯折,第一倾斜部151比侧板部11B更向外侧倾斜。
如图3C所示,在将盖部12D向外侧弯折时,在外侧弯折部15D处于垂直的状态时的上端及下端相对于盖部12D及侧板部11D弯折。因此,如图2B所示,折痕F4、F5也可以分别形成于外侧弯折部15D的上端和下端。根据这样的折痕F4、F5,能够顺利地进行外侧弯折部15D向外侧的弯折。折痕F4、F5形成于例如包装盒10的内表面。折痕F4形成于包装盒10的内表面,折痕F5也可以形成于包装盒10的外表面,与此相反,折痕F4形成于包装盒10的外表面,折痕F5也可以形成于包装盒10的内表面。
[外侧弯折部的切缝]
如图1B所示,在盖部12D处于打开状态时,外侧弯折部15D具有被外侧弯折部15D所在的开口的边缘12a、12b夹着的部分。即,外侧弯折部15D具有比边缘12a、12b的间隔大的宽度,具有钩挂于边缘12a、12b的部分。这样,通过外侧弯折部15D钩挂于边缘12a、12b,限制外侧弯折部15D相对于边缘12a、12b的移动,其结果,维持盖部12D的打开状态。
如图2B所示,在沿着盖部12D和侧板部11D的交界的方向上的外侧弯折部15D的宽度(切缝M1、M2的距离)朝向外侧弯折部15D的上端逐渐变小。在包装盒10的例子中,切缝M1、M2的双方以朝向外侧弯折部15D的上端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因此,在比折痕F2靠外侧弯折部15D的下端的位置处的外侧弯折部15D的宽度W3比在比折痕F2靠外侧弯折部15D的上端的位置处的边缘12a、12b的距离L3大。由此,在盖部12D处于打开状态时,外侧弯折部15D钩挂于边缘12a、12b,限制外侧弯折部15D相对于边缘12a、12b的移动。
外侧弯折部15D的形状(切缝M1、M2的形状)不限于包装盒10的例子。例如,也可以以仅切缝M1、M2中的一方与另一方接近的方式倾斜。另外,切缝M1、M2也可以在通过其长度的一部分倾斜。例如,切缝M1、M2也可以仅在从折痕F2至折痕F1的范围倾斜。该情况下,在盖部12D处于打开状态时,外侧弯折部15D也钩挂于边缘12a、12b。
[外侧弯折部的位置]
如上述,包装盒10具有两个外侧弯折部15B、15D。外侧弯折部15B、15D在组装包装盒10的状态下位于相互相邻的两个交界(侧板部和盖部的交界)。在包装盒10的例中,外侧弯折部15B如上所述地形成于盖部12B和侧板部11B的交界,外侧弯折部15D形成于盖部12D和侧板部11D的交界。
另外,两个外侧弯折部15B、15D在组装包装盒10的状态下,形成于夹着包装盒10的中心(图1A中箭头D1表示的盒的长度方向)对称的位置。即,外侧弯折部15B、15D夹着包装盒10的中心相互面对。通过这样配置外侧弯折部15B、15D,在从包装盒10中取出内置物时,作业人员用两手抓住内置物的操作变容易。此外,包装盒10的例中,在盖部12A和侧板部11A的交界、盖部12C和侧板部11C的交界没有形成外侧弯折部。
如图2A所示,外侧弯折部15D形成于从侧板部11D和盖部12D的交界的中心C2偏离的位置。更具体而言,外侧弯折部15D不与中心C2交叉。同样,外侧弯折部15B形成于从侧板部11B和盖部12B的交界的中心偏离的位置。通过这样布置外侧弯折部15B、15D,在包装盒10关闭状态下在盖部12A、12C上贴付胶带时,能够防止胶带粘着于外侧弯折部15B、15D。
外侧弯折部15B、15D的位置不限于包装盒10的例子。例如,外侧弯折部15B、15D也可以形成于相邻的两个交界。例如,外侧弯折部15B、15D也可以形成于盖部12A和侧板部11A的交界、盖部12B和侧板部11B的交界。另外,外侧弯折部15B、15D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四个。
[使用方法]
对包装盒10的使用方法的例子进行说明。这里特别是对从包装盒10中取出内置物时的方法进行说明。在包装盒10关闭状态下,因为盖部12B、12D的上侧存在有盖部12A、12C,所以首先打开盖部12A、12C,然后,打开盖部12B、12D。此时,如图3的(C)所示,在盖部12B、12D和侧板部11B、11D的交界(折痕F1),弯折盖部12B、12D,并将它们向外侧推倒。因为相对于将盖部12B、12D向外侧弯折的力的折痕F1的强度比折痕F2的强度高,所以作业人员能够利用将盖部12B、12D向外侧弯折的力将外侧弯折部15B、15D在折痕F2弯折。其结果,外侧弯折部15B、15D的第一倾斜部151向比侧板部11B、11D靠外侧倾斜,在第一倾斜部151的内侧形成有用于作业人员放入手的空间。另外,在将盖部12B、12D向外侧推倒时,外侧弯折部15B、15D钩挂于它们所在的开口的边缘12a、12b,并维持盖部12B、12D的打开状态。
[制造方法]
对包装盒10的制造方法的例子进行说明。在制造包装盒10时,准备成为包装盒10的原料的片材(具体而言,瓦楞纸的片材)。该片材具有包含包装盒10的各部(例如、盖部12A~12D及底部13A~13D等)的大小。接着,在该片材的内表面(内衬纸)形成折痕F1、F4、F5、F6、F7。通过在这些位置压入划线刀而形成折痕F1、F4、F5、F6、F7。另外,在片材上形成切缝M1、M2。接着,在外侧弯折部15B、15D的外表面(表衬纸)形成折痕F2。通过在折痕F2的位置压入划线刀而形成折痕F2。如图2A所示,在底部13A、13C的外表面(表衬纸)也形成折痕F3。因此,外侧弯折部15B、15D的折痕F2和底部13A、13C的折痕F3同时形成。即,在形成外侧弯折部15B、15D的折痕F2的工序和形成底部13A、13C的折痕F3的工序之间没有使片材翻转的操作。然后,对片材实施冲裁加工。通过冲裁加工,例如从矩形的片材切离剩余的部分。其结果,得到包装盒10。
[总结]
如以上所说明,包装盒10具有外侧弯折部15D。外侧弯折部15D位于跨过侧板部11D和盖部12D的交界形成于侧板部11D和盖部12D的开口的内侧。而且,外侧弯折部15D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侧板部11D和盖部12D连接。另外,外侧弯折部15D具有折痕F1。进而,外侧弯折部15D在比折痕F1靠盖部12D侧具有折痕F2。折痕F2形成于外侧弯折部15D的外表面,且外侧弯折部15D能够在折痕F2向外侧弯折。根据这种包装盒10,在打开盖部12D时,因为在外侧弯折部15D和内置物之间自动地形成有间隙,因此,作业人员能够有效地取出内置物。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包装盒10,在保持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适当的变更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具有:
侧板部;
盖部,其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侧板部连接;
第一折痕,其位于所述侧板部和所述盖部之间的交界,沿着所述交界形成;
外侧弯折部,其跨过所述交界形成于所述侧板部和所述盖部,位于在沿着所述交界的方向上相互分离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两条切缝之间,并且在与所述交界对应的位置具有所述第一折痕;
所述外侧弯折部在比所述第一折痕靠所述盖部侧具有第二折痕,
所述第二折痕形成于所述外侧弯折部的外表面,所述外侧弯折部在所述第二折痕向外侧弯折,
所述侧板部和所述盖部具有分别由所述两条切缝形成且在沿着所述交界的方向即第二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
所述外侧弯折部的边缘具有在所述盖部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外侧弯折部以所述第二折痕弯折时与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钩挂的部分,
所述外侧弯折部的所述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的距离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将所述外侧弯折部向外侧的弯折的所述第二折痕的强度比所述外侧弯折部的其它部分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外侧弯折部向外侧弯折时,所述第二折痕比所述外侧弯折部的其它部分先弯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将所述盖部向外侧弯折的力所述第二折痕具有的强度比相对于将所述盖部向外侧弯折的力所述外侧弯折部的所述第一折痕具有的强度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一边缘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边缘的一端连接的折痕形成于所述侧板部,将所述第一边缘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边缘的另一端连接的折痕形成于所述盖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外侧弯折部,具有在组装了所述包装盒的状态下相互位于相反侧的第一外侧弯折部和第二外侧弯折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弯折部的位置从所述交界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偏离。
8.一种包装盒的使用方法,包装盒具有:
侧板部;
盖部,其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侧板部连接;
第一折痕,其位于所述侧板部和所述盖部之间的交界,沿着所述交界形成;
外侧弯折部,其跨过所述交界形成于所述侧板部和所述盖部,位于在沿着所述交界的方向上相互分离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两条切缝之间,并且在与所述交界对应的位置具有所述第一折痕;
所述外侧弯折部在比所述第一折痕靠所述盖部侧的位置具有第二折痕,
所述第二折痕形成于所述外侧弯折部的外表面,
所述侧板部和所述盖部具有分别由所述两条切缝形成且在沿着所述交界的方向即第二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
所述外侧弯折部的边缘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的距离大的部分
所述包装盒的使用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相对于所述侧板部向内侧弯折的所述盖部在所述交界向外侧弯折,
利用将所述盖部向外侧弯折的力,将所述外侧弯折部在所述第二折痕弯折,使所述外侧弯折部位于比所述侧板部靠外侧,
在使所述盖部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外侧弯折部以所述第二折痕弯折时,使所述外侧弯折部的所述部分钩挂于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
9.一种包装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准备片材的工序,所述片材具有多个侧板部、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多个侧板部中的一个即第一侧板部连接的盖部、与所述多个侧板部中的一个连接的底部、包含所述第一侧板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盖部的一部分的外侧弯折部;
在所述片材的内表面形成位于所述第一侧板部和所述盖部之间的交界的第一折痕的工序;
在所述外侧弯折部的外表面上的比所述第一折痕靠所述盖部侧的位置形成第二折痕,且在所述底部的外表面形成第三折痕的工序;
形成两条切缝并通过该两条切缝在所述第一侧板部和所述盖部形成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的工序,所述两条切缝分别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且在沿着所述交界的方向即第二方向上分离,在所述两条切缝之间具有所述外侧弯折部;
所述外侧弯折部的边缘具有在所述盖部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外侧弯折部以所述第二折痕弯折时与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钩挂的部分,
在形成所述两条切缝的工序中,所述外侧弯折部的所述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的距离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16161 | 2018-02-01 | ||
JP2018016161A JP6722212B2 (ja) | 2018-02-01 | 2018-02-01 | 梱包箱、梱包箱の使用方法、及び梱包箱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04300A CN110104300A (zh) | 2019-08-09 |
CN110104300B true CN110104300B (zh) | 2021-03-09 |
Family
ID=67483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72136.6A Active CN110104300B (zh) | 2018-02-01 | 2019-01-25 | 包装盒、包装盒的使用方法、及包装盒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22212B2 (zh) |
CN (1) | CN110104300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2895A (en) * | 1982-06-28 | 1984-09-25 | Ferrero S.P.A. | Package having a message-receiving part |
JPS60123317U (ja) * | 1984-01-31 | 1985-08-20 | 尹 泳達 | 包装用の紙製ボツクス |
JPH0415609Y2 (zh) * | 1988-12-20 | 1992-04-08 | ||
JPH0519119U (ja) * | 1991-08-27 | 1993-03-09 | 愛知段ボール株式会社 | 包装箱 |
JPH1179159A (ja) * | 1997-09-05 | 1999-03-23 | Sanko:Kk | 再使用に適した構造を有する梱包用紙箱、及びこの梱包用紙箱を含む梱包用キット |
CN103221318A (zh) * | 2010-10-18 | 2013-07-24 | 印刷包装国际公司 | 具有把手的纸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00986B2 (ja) * | 2004-03-18 | 2004-12-15 | 吉行 鎌田 | 折り畳み式包装箱 |
-
2018
- 2018-02-01 JP JP2018016161A patent/JP6722212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25 CN CN201910072136.6A patent/CN11010430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2895A (en) * | 1982-06-28 | 1984-09-25 | Ferrero S.P.A. | Package having a message-receiving part |
JPS60123317U (ja) * | 1984-01-31 | 1985-08-20 | 尹 泳達 | 包装用の紙製ボツクス |
JPH0415609Y2 (zh) * | 1988-12-20 | 1992-04-08 | ||
JPH0519119U (ja) * | 1991-08-27 | 1993-03-09 | 愛知段ボール株式会社 | 包装箱 |
JPH1179159A (ja) * | 1997-09-05 | 1999-03-23 | Sanko:Kk | 再使用に適した構造を有する梱包用紙箱、及びこの梱包用紙箱を含む梱包用キット |
CN103221318A (zh) * | 2010-10-18 | 2013-07-24 | 印刷包装国际公司 | 具有把手的纸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131264A (ja) | 2019-08-08 |
CN110104300A (zh) | 2019-08-09 |
JP6722212B2 (ja) | 2020-07-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112282A1 (en) | Box template with integrated corner protectors | |
JP2018506484A (ja) | 係止構造部を有する構造体 | |
JP6536342B2 (ja) | 箱および箱のブランクシート | |
JP6217223B2 (ja) | 包装用箱の製造方法 | |
US9016556B2 (en) | Quick lock flaps for paperboard packaging | |
CN110104300B (zh) | 包装盒、包装盒的使用方法、及包装盒的制造方法 | |
JP7232635B2 (ja) | 面取箱 | |
WO2009092776A1 (en) | Display package | |
JP6153429B2 (ja) | 高さ可変箱 | |
JP5690762B2 (ja) | 包装箱 | |
JP6092451B1 (ja) | 包装箱 | |
JP6566448B2 (ja) | ダブルカートンクリップ | |
JP5595013B2 (ja) | 段ボール箱 | |
JP3182826U (ja) | 包装箱 | |
JP3208118U (ja) | 包装箱 | |
JP7335151B2 (ja) | 梱包箱、および物品の梱包構造 | |
JP3216656U (ja) | 容器 | |
JP7214480B2 (ja) | 包装箱および包装箱の折り畳み方法 | |
JP7182909B2 (ja) | 梱包容器及び梱包容器用シート材 | |
JP7351443B2 (ja) | 輸送用梱包箱 | |
JP7349468B2 (ja) | 紙製箱型のカートン | |
JP7423151B2 (ja) | 仕切部材および包装箱 | |
JP5926105B2 (ja) | 高さ可変箱 | |
JP3223745U (ja) | 包装用容器 | |
JP3224241U (ja) | 包装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