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8374A - 一种柔性电极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电极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8374A
CN110098374A CN201910348692.1A CN201910348692A CN110098374A CN 110098374 A CN110098374 A CN 110098374A CN 201910348692 A CN201910348692 A CN 201910348692A CN 110098374 A CN110098374 A CN 110098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ocarbons
electrode film
flexible electrode
flexible
mass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86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8374B (zh
Inventor
彭思侃
王晨
燕绍九
王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CC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Original Assignee
AECC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CC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filed Critical AECC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Priority to CN2019103486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983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98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8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8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8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电极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薄膜包含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和粘结剂,所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和粘结剂的质量比为(5‑12):(0.8‑1.2):(0.8‑1.2)。所述薄膜经过热压后,得到自支撑柔性正极。本发明采用常压低温干燥和高温短时间热压相结合的制备方法,可以使硫产生二次融扩,降低电极电阻,实现薄膜成型、提高柔性和减少活性组分硫损失的效果,电极结构紧密、柔性优异、导电性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电极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电极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移动电源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配套电源向高比能量、大功率、长寿命、高安全性、高环境适应性的方向发展。锂硫电池理论比能量为2600Wh/kg,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开发的重要方向。然而,单质硫及其放电产物的电子电导率低,可溶性多硫化物产物的穿梭副反应,导致正极材料容量利用效率低、循环稳定性差、功率性能受限,严重制约了锂硫电池技术的发展。同时,单质硫的低电导率和低密度特征使正极的活性负载质量难以有效提高,限制了电池的能量和功率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锂硫电池正极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锂硫电池用自支撑柔性正极及其制备方法,该正极具有高容量、高导电性和自支撑柔性,其制备方法的工艺简便易于规模化,极具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电极薄膜,所述薄膜包含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和粘结剂,所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和粘结剂的质量比可以为(5-12):(0.8-1.2):(0.8-1.2);例如,质量比可以为(6-10):(0.8-1.2):(0.8-1.2);示例性地,所述质量比为8:1:1。
根据本发明的柔性电极薄膜,所述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3,4-乙烯二氧噻吩、醋酸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聚苯胺、纳米纤维素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
根据本发明的柔性电极薄膜,所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中硫和氟化碳的质量比可以为1:(0.1-0.6);例如,质量比可以为1:(0.15-0.5),进一步可以为1:(0.2-0.4);作为示例,质量比可以为1:0.2、1:0.3、1:0.4。进一步地,所述氟化碳为氟化的碳材料,例如可以选自氟化石墨烯、氟化碳纳米管、氟化多孔碳、氟化碳黑和氟化多孔石墨等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优选地,所述氟化碳为多孔氟化石墨烯。进一步地,所述氟化碳的BET比表面积≥300m2/g,例如BET比表面积≥400m2/g、≥500m2/g;示例性地,所述氟化碳的BET比表面积可以为300m2/g、400m2/g、450m2/g、500m2/g、550m2/g、600m2/g。作为示例,所述氟化碳可以为BET比表面积300m2/g的多孔氟化石墨烯、BET比表面积400m2/g的氟化碳黑。
根据本发明的柔性电极薄膜,所述碳纳米管的直径不大于6nm;例如不大于5.5nm、不大于5nm;作为示例,所述碳纳米管的直径可以为2nm、2.5nm、3nm、3.5nm、4nm、4.5nm。
根据本发明的柔性电极薄膜,所述薄膜的厚度可以为50-150μm;例如,厚度为60-135μm、75-120μm;作为示例,所述薄膜的厚度可以为80μm、90μm、100μm、105μm、110μm。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柔性电极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硫与氟化碳混合球磨、烧结,得到的烧结料经研磨后,得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
(2)将上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和粘结剂混合均匀,研磨搅拌成雪花片状混合物;
(3)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溶剂,经揉合、压制,得到柔性电极薄膜。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所述硫和氟化碳的质量比可以为1:(0.1-0.6);例如,质量比可以为1:(0.15-0.5),进一步可以为1:(0.2-0.4);作为示例,质量比可以为1:0.2、1:0.3、1:0.4。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述氟化碳具有如上文所述的含义。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所述球磨可以选用本领域已知的球磨方式,例如干法球磨。优选地,所述干法球磨的时间为0.5-1.5h;例如,球磨时间为0.7-1.3h;作为示例,球磨时间为0.5h、0.8h、1.0h、1.2h、1.3h、1.4h、1.5h。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所述烧结在保护气氛下进行,所述保护气氛可以为氩气和/或氮气。进一步地,所述烧结的温度可以为140-170℃,例如150-160℃,作为示例,温度可以为150℃、155℃、160℃。进一步地,所述烧结的时间可以为8-30h,例如10-24h,作为示例,时间可以为12h、15h、20h、24h。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所述烧结还包括烧结料在所述保护气氛下降温至室温的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还包括烧结料研磨后过筛,例如过300-600目筛,作为示例,过300目筛、400目筛、500目筛。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所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和粘结剂的质量比可以为(5-12):(0.8-1.2):(0.8-1.2);例如,质量比可以为(6-10):(0.8-1.2):(0.8-1.2);示例性地,所述质量比为8:1:1。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所述混合均匀可以为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和粘结剂以任意顺序混合均匀;优选地,所述混合可以为先将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和碳纳米管混合均匀(优选研磨混匀至少30min),然后再加入粘结剂混匀。进一步地,所述粘结剂可以通过粘结剂乳液的形式加入,例如所述粘结剂乳液的质量分数可以为10-20%,优选13-18%,示例性地,质量分数为15%。进一步地,所述粘结剂具有如上文所述的含义。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所述溶剂可以为无水乙醇和/或异丙醇。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与所述混合物的体积质量比可以为1-3ml/g,例如2-3ml/g,优选为2.5ml/g。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所述压制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压制方法,例如使用辊压机反复叠层辊压,优选要求初始辊压厚度不高于500μm,厚度逐次递减100μm,每个厚度辊压至少1次,反复辊压直至辊压厚度为50-150μm。例如,初始辊压厚度可以为300μm、350μm、400μm、450μm、500μm;每个厚度辊压1次、2次、3次或更多次。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所述柔性电极薄膜作为电池正极的应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所述柔性电极薄膜在电池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电极为锂硫电池正极。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含有所述柔性电极薄膜的电池。优选地,所述电池为锂硫电池。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支撑柔性正极,所述正极包含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和粘结剂形成的导电网络结构,所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和粘结剂的质量比可以为(5-12):(0.8-1.2):(0.8-1.2);例如,质量比可以为(6-10):(0.8-1.2):(0.8-1.2);示例性地,所述质量比为8:1:1。
根据本发明的自支撑柔性正极,所述粘结剂、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和碳纳米管具有如上文所述的含义。
根据本发明的自支撑柔性正极,所述正极的厚度可以为30-140μm;例如,厚度为50μm、70μm、100μm、120μm。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自支撑柔性正极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柔性电极薄膜干燥、热压,得到所述自支撑柔性正极。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的条件可以为:常压40-70℃干燥1-3h,例如,常压40-60℃干燥1-2h,示例性地,常压60℃干燥1h、常压60℃干燥2h。进一步地,所述热压的温度可以为90-160℃,例如130-160℃、135-150℃,示例性地,热压的温度为90℃、140℃。所述热压的压力可以为0.1-0.5MPa,例如0.2-0.35MPa,示例性地,压力为0.25MPa。所述热压的时间可以为10-60s,例如10-30s、15-25s,示例性地,时间为15s、30s。本发明方法中,常压低温干燥是为了使大部分溶剂挥发,粘接剂基本固化。高温短时间热压使硫和粘接剂软化,可以使活性组分硫发生部分融化/气化,产生二次融扩作用,短时间内完成硫和粘接剂的结构调制,并使硫起到促进粘接的效果,降低电极电阻,从而制成紧密结合、柔性优异、导电性良好的电极。
其中,所述柔性电极薄膜采用上述的柔性电极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备。
根据本发明正极的示例性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单质硫与氟化碳按质量比1:(0.1-0.6)机械混合均匀后加入球磨机,干法球磨0.5~1.5h,然后将上述材料在氩气气氛环境,温度150~160℃保温10~24h,保持氩气环境降温至室温,然后对上述材料进行研磨细化、过300~600目筛,得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
步骤二:将所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与管径不大于6nm的碳纳米管按质量比(5-12):(0.8-1.2)研磨混匀30min以上,然后向其中加入聚四氟乙烯乳液,研磨搅拌成雪花片状混合物;
其中,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5-12):(0.8-1.2):(0.8-1.2),所述聚四氟乙烯乳液的质量浓度为10-20%;
步骤三: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无水乙醇或异丙醇,揉合成面团状,用辊压机反复叠层辊压成50~150μm厚的柔性电极薄膜;
步骤四:将所述柔性电极薄膜于40~60℃常压干燥1~2h,然后90~160℃,0.1~0.5MPa热压10~60s,得到所述自支撑柔性正极。
本发明的自支撑柔性正极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两次压制的联合,第一次是上述步骤三中的用辊压机反复叠层辊压,第二次是上述步骤四中的一定温度压力下的热压,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工序,是根据本申请混合体系的材料特征所设计的,可以同时实现薄膜成型、降低电阻、提高柔性和减少活性组分硫损失的效果。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所述自支撑柔性正极在电池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电池为锂硫电池。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含有所述自支撑柔性正极的电池。优选地,所述电池为锂硫电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柔性电极薄膜和自支撑柔性正极,采用高比表面积的氟化碳作为硫的载体,显著提高材料对电解液的吸液、保液能力,减低离子传输电阻和反应极化。氟化碳放电产物可有效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
2.本发明的自支撑柔性正极制造工艺,采用辊压联合热压两步法成型工艺使活性材料、导电剂、粘接剂混合均匀,实现硫的高弥散分布,提高电极的导电性、自支撑柔性和活性负载量,易于实现规模化。
3.本发明的柔性电极薄膜和自支撑柔性正极制造工艺,利用管径小于6nm的碳纳米管作为导电剂,反复叠层辊压将碳纳米管与聚四氟乙烯延展编织成柔性导电网络,显著降低电极电阻,提高容量利用率。
4.本发明的自支撑柔性正极制造工艺,实现了正极的自支撑柔性,显著提高电极的有效活性物质的质量,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发明提供的自支撑柔性正极可显著降低电极电阻,提高电极活性负载量及容量利用率,对提高锂硫电池能量和功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提供的自支撑柔性正极制备方法针对本发明混合材料体系,采用常压低温干燥和高温短时间热压相结合的制备方法,可以使活性组分硫融化/气化,产生二次融扩作用,短时间内形成硫和粘接剂的结构调制,并使硫产生粘接剂的效果降低电极电阻,同时实现薄膜成型、提高柔性和减少活性组分硫损失的效果,可以制成紧密结合、柔性优异、导电性良好的电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得到的自支撑柔性正极的低倍扫描电镜照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得到的自支撑柔性正极的高倍扫描电镜照片。
图3为本发明对比例1得到的正极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4为本发明对比例2得到的正极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正极组装的锂硫电池在0.2C倍率循环放电性能。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正极组装的锂硫电池在0.2C倍率循环放电性能。
图7为本发明对比例1正极组装的锂硫电池在0.2C倍率循环放电性能。
图8为本发明对比例2正极组装的锂硫电池在0.2C倍率循环放电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下列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发明,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发明旨在保护的范围内。
除非另有说明,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和试剂均为市售商品,或者可以通过已知方法制备。
实施例1
步骤一:将单质硫与BET比表面积为400m2/g的氟化碳黑按质量比1:0.3机械混合均匀后加入球磨机,干法球磨0.5h,然后将上述材料在氩气气氛环境,温度155℃保温24h,保持氩气环境降温至室温,然后对上述材料进行研磨细化、过300目筛,得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
步骤二:将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与管径小于5nm的碳纳米管按质量比8:1研磨混匀30min以上,然后以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8:1:1,添加15%质量百分数的聚四氟乙烯乳液,研磨搅拌成雪花片状混合物;
步骤三:向混合物中加入异丙醇(异丙醇体积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为2.5mg/l),揉合成面团状,用辊压机反复叠层辊压成150μm厚的柔性电极薄膜;其中,初始辊压厚度为450μm,厚度逐次递减100μm,每个厚度辊压2-3次,反复辊压直至辊压厚度为150μm;;
步骤四:将步骤三的柔性电极薄膜置于60℃常压干燥2h,然后再于140℃,0.25MPa热压15s,得到锂硫电池用自支撑柔性正极。
本实施例得到的柔性正极的厚度为100μm。
图1为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自支撑柔性正极的低倍电镜照片,可以看出,混合物经反复叠层辊压和热压后,材料之间结合紧密。图2为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自支撑柔性正极的高倍电镜照片,可以看出,经反复叠层辊压和热压,碳纳米管和聚四氟乙烯延展编织成柔性导电网络,赋予该柔性正极具有柔性导电网络结构。
实施例2
步骤一:将单质硫与BET比表面积为300m2/g的多孔氟化石墨烯按质量比1:0.2机械混合均匀后加入球磨机,干法球磨1.0h,然后将上述材料在氩气气氛环境,温度155℃保温12h,保持氩气环境降温至室温,然后对上述材料进行研磨细化、过300目筛,得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
步骤二:将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与管径小于5nm的碳纳米管按质量比8:1研磨混匀30min以上,然后以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8:1:1,添加15%质量百分数的聚四氟乙烯乳液,研磨搅拌成雪花片状混合物;
步骤三:向混合物中加入异丙醇(异丙醇体积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为2.5mg/l),揉合成面团状,用辊压机反复叠层辊压成150μm厚的柔性电极薄膜;其中,初始辊压厚度为350μm,厚度逐次递减100μm,每个厚度辊压1-2次,反复辊压直至辊压厚度为150μm;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柔性电极薄膜置于60℃常压干燥1h,然后再于90℃,0.25MPa热压30s,得到锂硫电池用自支撑柔性正极。
本实施例得到的柔性正极的厚度为70μm。
对比例1
步骤一:将单质硫与BET比表面积为400m2/g的氟化碳黑按质量比1:0.3机械混合均匀后加入球磨机,干法球磨0.5h,然后将上述材料在氩气气氛环境,温度155℃保温24h,保持氩气环境降温至室温,然后对上述材料进行研磨细化、过300目筛,得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
步骤二:将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与管径小于5nm的碳纳米管按质量比8:1研磨混匀30min以上,然后以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8:1:1,添加15%质量百分数的聚四氟乙烯乳液,研磨搅拌成雪花片状混合物;
步骤三:然后将混合物置于150℃,0.25MPa热压10次,每次15s,每次热压后将薄膜对折两次,最终得到柔性正极。
图3为本对比例得到的正极的扫描电镜照片。本对比例得到的正极易开裂,柔性较差。
对比例2
步骤一:将单质硫与BET比表面积为100m2/g的氟化石墨按质量比1:0.4机械混合均匀后加入球磨机,干法球磨2h,然后将上述材料在氩气气氛环境,温度160℃保温24h,保持氩气环境降温至室温,然后对上述材料进行研磨细化、过300目筛,得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
步骤二:将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与管径小于5nm的碳纳米管按质量比8:1研磨混匀30min以上,然后以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8:1:1,添加15%质量百分数的聚四氟乙烯乳液,研磨搅拌成雪花片状混合物;
步骤三:向混合物中加入异丙醇(异丙醇体积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为2.5mg/l),揉合成面团状,用辊压机反复叠层辊压成100μm厚的柔性电极薄膜,其中,初始辊压厚度为400μm,厚度逐次递减100μm,每个厚度辊压1-2次,反复辊压直至辊压厚度为100μm。
图4为本对比例得到的正极的扫描电镜照片。本对比例得到的正极结构松散,机械柔性差。
将上述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制备得到的柔性正极薄膜冲切成直径14mm的正极片,称重并记录活性物质负载量(极片中硫和氟化碳的质量),随后组装成锂硫电池,具体过程如下:
电池正极为上述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制备得到的正极材料。
电池负极是锂箔,锂箔厚度为200μm。
将正极、负极和聚丙烯隔膜组装成2016扣式电池。
电解液的溶质为1.0mol/L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溶剂为1,3-二氧戊环与二甲醚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1),注液量为150μl。在0.1C倍率条件下,测试所述锂硫电池在0.2C倍率下的充放电性能。
图5是实施例1正极组装的锂硫电池在0.2C倍率循环放电性能,活性物质负载量高达4.5mg/cm2,循环60次,容量利用率可达100%,放电比容量稳定在380-410mAh/g,电池的容量利用率和放电比容量性能优异。
图6是实施例2正极组装的锂硫电池在0.2C倍率循环放电性能,活性物质负载量高达5.0mg/cm2,循环60次,容量利用率可达100%,放电比容量稳定在380-410mAh/g,电池的容量利用率和放电比容量性能优异。
图7是对比例1正极组装的锂硫电池在0.2C倍率循环放电性能,活性物质负载量仅为2.0mg/cm2,循环60次,放电比容量在260-300mAh/g之间,明显低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锂硫电池的放电比容量。
图8是对比例2正极组装的锂硫电池在0.2C倍率循环放电性能,容量利用率和放电比容量性能均不佳,这是由于正极柔性不好导致电池放电稳定性差。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柔性电极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包含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和粘结剂,所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和粘结剂的质量比为(5-12):(0.8-1.2):(0.8-1.2);
所述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3,4-乙烯二氧噻吩、醋酸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聚苯胺、纳米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中硫和氟化碳的质量比为1:(0.1-0.6),作为氟化的碳材料-氟化碳为氟化石墨烯、氟化碳纳米管、氟化多孔碳、氟化碳黑和氟化多孔石墨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氟化碳的BET比表面积≥300m2/g;
所述碳纳米管的直径不大于6nm;
所述薄膜的厚度为50-150μm。
2.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电极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硫与氟化碳混合球磨、烧结,得到的烧结料经研磨后,得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
(2)将上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和粘结剂混合均匀,研磨搅拌成雪花片状混合物;
(3)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溶剂,经揉合、压制,得到柔性电极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硫和氟化碳的质量比为1:(0.1-0.6);
所述球磨为干法球磨,所述干法球磨的时间为0.5-1.5h;
所述烧结在保护气氛下进行,所述烧结的温度为140-170℃,所述烧结的时间为8-30h,然后在保护气氛下降温至室温;
步骤(1)中研磨后过筛。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粘结剂通过粘结剂乳液的形式加入;
步骤(3)中,所述压制采用反复叠层辊压,初始辊压厚度不高于500μm,厚度逐次递减100μm,每个厚度辊压至少1次,反复辊压直至辊压厚度为50-150μm。
5.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电极薄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该柔性电极薄膜制造电池正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电极薄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种具有导电网络结构的电池正极的厚度为30-140μ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电极薄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种具有导电网络结构的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柔性电极薄膜干燥、热压,得到自支撑柔性电池正极;
所述干燥的条件包括:常压40-70℃干燥1-3h;
所述热压的温度为90-160℃;
所述热压的压力为0.1-0.5MPa;
所述热压的时间为10-60s。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柔性电极薄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种具有导电网络结构的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单质硫与氟化碳按质量比1:(0.1-0.6)机械混合均匀后加入球磨机,干法球磨0.5~1.5h,然后将上述材料在氩气气氛环境,温度150~160℃保温10~24h,保持氩气环境降温至室温,然后对上述材料进行研磨细化、过300~600目筛,得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
步骤二:将所述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与管径不大于6nm的碳纳米管按质量比(5-12):(0.8-1.2)研磨混匀30min以上,然后向其中加入聚四氟乙烯乳液,研磨搅拌成雪花片状混合物;
其中,氟化碳负载硫复合材料:碳纳米管: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5-12):(0.8-1.2):(0.8-1.2),所述聚四氟乙烯乳液的质量浓度为10-20%;
步骤三: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无水乙醇或异丙醇,揉合成面团状,用辊压机反复叠层辊压成50~150μm厚的柔性电极薄膜;
步骤四:将所述柔性电极薄膜于40~60℃常压干燥1~2h,然后90~160℃,0.1~0.5MPa热压10~60s,得到自支撑柔性电池正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电极薄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锂硫电池。
CN201910348692.1A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柔性电极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00983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8692.1A CN110098374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柔性电极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8692.1A CN110098374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柔性电极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8374A true CN110098374A (zh) 2019-08-06
CN110098374B CN110098374B (zh) 2021-05-07

Family

ID=67446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8692.1A Active CN110098374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柔性电极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9837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4883A (zh) * 2020-05-12 2020-08-18 郜明文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预锂化方法
CN112186162A (zh) * 2020-09-30 2021-01-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负载量高面容量锂硫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55523A (zh) * 2021-07-27 2021-10-2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及电池
CN113823802A (zh) * 2020-12-02 2021-12-21 湖南聚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597411A (zh) * 2022-03-02 2022-06-07 陕西科技大学 乙炔黑柔性固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固硫方法和锂硫电池正极
CN116682926A (zh) * 2022-02-22 2023-09-01 太仓中科赛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自支撑体柔性厚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3613A (zh) * 2008-09-22 2010-03-31 北京长力联合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电极用催化剂及用其制作的新型空气电极及空气电极的制作方法
CN102903887A (zh) * 2011-07-28 2013-01-3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硫电极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4617283A (zh) * 2015-03-03 2015-05-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碳纤维增强三维石墨烯-硫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正极的制备方法
CN104716296A (zh) * 2013-12-11 2015-06-17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含硫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以其为正极的锂硫电池
CN104916809A (zh) * 2014-03-12 2015-09-16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一体化柔性电极
CN105185965A (zh) * 2015-09-23 2015-12-23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柔性碳硫复合正极材料
CN105304906A (zh) * 2015-09-24 2016-02-03 山东润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84843A (zh) * 2016-12-28 2017-05-31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于300wh/kg高比能量、高安全性电池的制作方法
CN108054352A (zh) * 2017-11-23 2018-05-18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高能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23167A (zh) * 2016-11-28 2018-06-0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锂硫电池用电极及其制备和包含其的锂硫电池结构
US10186707B2 (en) * 2013-07-05 2019-01-22 Graduate School At Shenzhen, Tsinghua University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graphene based material
CN109599535A (zh) * 2017-09-30 2019-04-09 天津大学 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氟化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海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3613A (zh) * 2008-09-22 2010-03-31 北京长力联合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电极用催化剂及用其制作的新型空气电极及空气电极的制作方法
CN102903887A (zh) * 2011-07-28 2013-01-3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硫电极及其制备和应用
US10186707B2 (en) * 2013-07-05 2019-01-22 Graduate School At Shenzhen, Tsinghua University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graphene based material
CN104716296A (zh) * 2013-12-11 2015-06-17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含硫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以其为正极的锂硫电池
CN104916809A (zh) * 2014-03-12 2015-09-16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一体化柔性电极
CN104617283A (zh) * 2015-03-03 2015-05-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碳纤维增强三维石墨烯-硫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正极的制备方法
CN105185965A (zh) * 2015-09-23 2015-12-23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柔性碳硫复合正极材料
CN105304906A (zh) * 2015-09-24 2016-02-03 山东润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作方法
CN108123167A (zh) * 2016-11-28 2018-06-0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锂硫电池用电极及其制备和包含其的锂硫电池结构
CN106784843A (zh) * 2016-12-28 2017-05-31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于300wh/kg高比能量、高安全性电池的制作方法
CN109599535A (zh) * 2017-09-30 2019-04-09 天津大学 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氟化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海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54352A (zh) * 2017-11-23 2018-05-18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高能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AO WANG等: "Macroporousfree-standingnano-sulfur/reducedgrapheneoxidepaperasstablecathodeforlithium-sulfurbattery", 《NANO ENERGY》 *
JI HOON KANG等: "Mesoporous Carbon‐dispersed Carbon Nanotube Film Electrode Incorporated with Sulfur for Long‐Life Li-S Batteries", 《BULLETIN OF THE KOREAN CHEMICAL SOCIETY》 *
SHENG-HENG CHUNG等: "A Facile, Low-Cost Hot-Pressing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Lithium–Sulfur Cells with Stable Dynamic and Static Electrochemistry", 《ADVANCED MATERIALS》 *
熊仕昭等: "提高LI-S二次电池用硫正极放电容量的研究",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赵梦 等: "锂硫电池中柔性正极的研究进展", 《储能科学与技术》 *
陈玉华: "《新型清洁能源技术》", 31 January 2019, 知识产权出版社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4883A (zh) * 2020-05-12 2020-08-18 郜明文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预锂化方法
CN111554883B (zh) * 2020-05-12 2021-07-30 郜明文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预锂化方法
CN112186162A (zh) * 2020-09-30 2021-01-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负载量高面容量锂硫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23802A (zh) * 2020-12-02 2021-12-21 湖南聚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555523A (zh) * 2021-07-27 2021-10-2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及电池
CN113555523B (zh) * 2021-07-27 2023-03-31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及电池
CN116682926A (zh) * 2022-02-22 2023-09-01 太仓中科赛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自支撑体柔性厚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97411A (zh) * 2022-03-02 2022-06-07 陕西科技大学 乙炔黑柔性固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固硫方法和锂硫电池正极
CN114597411B (zh) * 2022-03-02 2023-03-14 陕西科技大学 乙炔黑柔性固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固硫方法和锂硫电池正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8374B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8374A (zh) 一种柔性电极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Yue et al. Polyrrole-encapsulated Cu2Se nanosheets in situ grown on Cu mesh for high stability sodium-ion battery anode
CN105098143B (zh) 一种锂硫电池柔性高硫负载自修复正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10440B (zh) 一种二硒化钴@多孔氮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钾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Facile synthesis of Sb2S3/MoS2 heterostructure as anode material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CN106532012B (zh) 一种硫-生物质碳/过渡金属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59010B (zh) 一种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g et al. Critical advances in re-engineering the cath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in alkali metal-oxygen batteries
CN109742489B (zh) 一种锂-氧气/空气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70517A (zh) 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正极及其浆料以及包含该正极的电池
CN107068972A (zh) 一种快速充电的三元材料正极极片及其锂离子电池
Zhao et al. Inorganic crosslinked supramolecular binder with fast Self-Healing for high performance silicon based anode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13764644B (zh) 一种快充复合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25183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基柔性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9167025B (zh) 一种高低温环境下具有高稳定性的硼掺杂改性的软碳包覆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47492B (zh) 一种n掺杂金属钴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66571A (zh) 一种钾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负极极片
CN111668453A (zh) 柔性自支撑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23687A (zh) 一种高容量二氧化钼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ang et al. High-loading Fe2O3/SWNT composite films for lithium-ion battery applications
Zhao et al. Preparation of free-standing Li3InCl6 solid electrolytes film with infiltration-method enable roll-to-roll manufacture
Xia et al. Se with Se-C bonds encapsulated in a honeycomb 3D porous carbon as an excellent performance cathode for Li-Se batteries
CN110808374A (zh) 一种氮掺硒化钼的合成方法、氮掺硒化钼及其应用
Wang et al. Formation of hollow MoO2@ C nano‐octahedrons using polyoxometalate‐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s a template for enhanced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9659513A (zh) 一种硫正极材料、含该材料的正极及锂硫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