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39C - 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939C CN1100939C CN00102651A CN00102651A CN1100939C CN 1100939 C CN1100939 C CN 1100939C CN 00102651 A CN00102651 A CN 00102651A CN 00102651 A CN00102651 A CN 00102651A CN 1100939 C CN1100939 C CN 110093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throttle
- outer periphery
- body member
- air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8—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 F02D9/10—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having pivotally-mounted flaps
- F02D9/1035—Details of the valve housing
- F02D9/104—Shaping of the flow path in the vicinity of the flap, e.g. having inserts in the housing
- F02D9/1045—Shaping of the flow path in the vicinity of the flap, e.g. having inserts in the housing for sealing of the flow in closed flap position, e.g. the housing forming a valve sea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8—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 F02D9/10—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having pivotally-mounted flaps
- F02D9/1035—Details of the valve housing
- F02D9/104—Shaping of the flow path in the vicinity of the flap, e.g. having inserts in the hous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8—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 F02D9/10—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having pivotally-mounted flaps
- F02D9/1065—Mechanical control linkage between an actuator and the flap, e.g. including levers, gears, springs, clutches, limit stops of the lik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 Lift Valve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装置,它能够消除沉积物在节气阀下游的集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能确保节气阀的平滑动作。该装置包括一形成一吸气通道的吸气本体构件和一可转动地安装在节气本体构件上的节气阀。该节气阀具有一可向其上游方向转动的第一外周缘和一可向其下游方向转动的第二外周缘。本体构件的与节气阀的第一外周缘相对的内壁表面是成形为球形面,而与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相对的第二内壁表面是成形为圆筒形面。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1996年9月20日、申请号为CN96108262.3、名称为“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系统”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吸气阀控制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和一个多点燃料喷射系统一起使用的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系统。
日本专利公开号No.5-296067中揭示了一种已有技术的吸气阀控制系统,该系统的中空本体具有一连接于上游吸气管的进气口,以及一连接于下游吸气歧管的出气口。此外,有一个节气阀轴穿过中空本体并支承与其上,而节气阀轴上安装着一节气阀。
安装在节气阀轴上的节气阀可以和节气阀轴一起绕轴中心线转动,该节气阀上设有一朝着上游转动的第一外周缘和一朝着下游转动的第二外周缘。另一方面,在本体内形成有一与节气阀的第一外周缘相对的第一壁面,以及一与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相对的第二壁面。至于第一和第二壁面的形状,它们是从日本专利公开号No.5-296067中已经知晓的那样设置成球面形状。
因而,在已有技术的配置中,当节气阀处在一个完全关闭的位置(不工作位置)时,节气阀的第一外周缘和与其相对的第一壁面之间的空间,以及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和与其相对的第二外周缘之间的空间都非常窄小,它们之间只有很小的间隙或者几乎是处于接触状态。而且,当使节气阀从关闭点向一给定角度点转动时,这些外周缘和壁面之间的距离是保持不变的。
当节气阀转动时,由这种转动所造成的变位使吸气通道中的开口面积增大,因此通过节气本体的吸入空气流量也略有增加。当节气阀转动得超过某一预定角度时,由于阀的外周缘将移过吸气通道内与其相对的且成形为球面的壁面,因此吸气通道内的开口面积将随节气阀的转动迅速增大,从而显示出一种对于一个节气开口吸气流量迅速增加的特性。
在采用多点燃料喷射器的情况下,这些已有技术的内燃机吸气阀控制系统就发生问题了,从发动机飞溅出来的物质、EGR气体、PCV气体及类似物会沉积集聚在本体的下游表面上,以致使节气阀和本体构件之间的间隙很容易发生堵塞。虽然在汽化器系统、单点燃料喷射器系统或类似系统中也有类似的现象,然而,由于在这些系统中汽油是供给到节气阀的上游,这些集聚的沉积物会被冲刷掉,因而能防止节气阀的球形壁面和其本体之间的通道内发生堵塞。但是,在多点燃料喷射系统的情况下,由于其燃料喷射器是设置在下游的进气歧管内,因此沉积物不可能由汽油来冲刷掉。
在多点燃料喷射系统中,这些沉积物质集聚在节气阀壁面和其本体之间的间隙内。而且,由于这些沉积物是由碳、氢和硫等成分合成的,呈焦油状态,它们在高温下处于粘稠状态而在低温下处于凝固状态,因此会妨碍节气阀的平滑动作,在低温情况下尤其如此。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装置,它即使在有沉积物集聚于节气阀下游的情况下也能消除其不良影响,从而能确保节气阀的平滑动作。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现已构思出这样一种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形成一吸气通道的节气本体构件、以及一可转动地安装在节气本体构件内的节气阀,该节气阀具有一可向节气本体的上游方向转动的第一外周缘和一可向节气本体的下游方向转动的第二外周缘,其中与节气阀的第一外周缘相对的本体件的第一壁面是成形为球面,而与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相对的本体件的第二壁面是成形为圆筒面。
在所述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装置中,在节气阀处于不工作位置时,节气阀的第一外周缘和与节气阀的第一外周缘相对的节气本体构件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L设计为等于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和与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相对的节气本体构件的内表面之间的间距L。
在所述吸气阀控制装置中,可取的是,间距L限定为5μm到10μm。
在所述的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装置的另一方面,可取的是,节气阀处于不工作位置时,节气阀的第一外周缘和与节气阀的第一外周缘相对的节气本体构件的内表面之间限定的间距L1是大于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和与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相对的节气本体构件的内表面之间限定的间距L2。
在所述的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装置中,所述间距L1最好是限定为50μm到100μm,而所述间距L2最好是5μm到10μm。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可取的是,在上述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装置的节气阀下游表面上制成有一涂层,该涂层具有润滑性和低摩擦系数。
在所述的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装置中,可取的是,上述涂层是成形在轴承孔的内表面,其上安装着节气阀的节气阀轴装在该轴承孔内并可相对于本体构件转动,也成形在节气阀的下游侧的节气阀的外周缘表面上,以及在节气阀下游的、与节气阀的外周缘相对的所述本体构件的内表面上。
在所述本发明的吸气阀控制装置中,可取的是,如上所述的涂层的厚度等于或大于节气阀的外周缘和本体构件之间的间隙。
另外,在所述的吸气阀控制装置中,可取的是,还设置有一用以驱动所述节气阀的电动机;一用以探测所述节气阀的转动角度的传感器;以及一控制装置,它可根据加速踏板的踏动量而对所述电动机发出一个控制信号,并且也响应所述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控制所述电动机的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可取的是,多点燃料喷射系统是连接于节气阀的下游。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通过将与节气阀第一外周缘相对的本体构件的一内表面成形为球面状,以及将与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相对的本体构件的一内表面形成为圆筒形,以此使与本体构件的圆筒形表面相对的第二外周缘和本体构件内壁面之间的间隙随着节气阀的转动而逐渐扩大,因此,即使在节气阀的下游有沉积物集聚在表面上,也不会发生已有技术中经常发生的节气阀因沉积物而卡阻或粘住现象,因而能确保节气阀的平滑动作。
此外,通过将不工作时节气阀的第一外周缘和与该第一外周缘相对的本体构件的第一内表面之间的距离L布置成等于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和与该第二外周缘相对的本体构件的第二内表面之间的距离L,来保证使通过节气阀开口较小之区域的空气流量可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将节气阀的第一外周缘和与该第一外周缘相对的本体构件内壁表面之间的距离设定为L1,以及将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和与该第二外周缘相对的本体构件内壁表面之间的距离设定为L2,而且令L1大于L2,由于消除了第一外周缘侧沉积物的影响,所以可以保证节气阀平滑地动作。
更特别的是,通过将距离L1设定为50μm到100μm,将L2设定为5μm到10μm,便可确保节气阀平滑地动作。
此外,通过在节气阀的下游侧表面上形成一由摩擦系数低的润滑材料构成的涂层,可使在初始状态下节气阀和本体构件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在两者间提供一个小的开口。
另外,为了更有效地减小开口,形成有涂层的区域包括:轴承孔的内部,安装着节气阀的节气阀轴装在该轴承孔内,轴承支承着该轴相对于本体构件转动;与节气阀的下游侧相对的节气阀外周缘的一部分;以及在节气阀下游附近的、与节气阀的外周缘相对的本体构件内表面的一部分。
此外,为了减小初始状态下的开口,将每个涂层的厚度设定为等于或大于节气阀外周缘和本体构件之间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它具有一驱动所述节气阀的电动机;一用以探测所述节气阀的转动角度的传感器;以及一控制装置,它可根据加速踏板的踏动量而对所述电动机产生一个控制信号,并且响应所述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控制所述电动机的转动,这样节气阀就不会发生由沉积物造成的卡阻和粘住现象,因此采用一个小转矩电动机就可以平滑地控制节气阀的开口。
此外,采用本发明可以根本上消除当有多点燃料喷射系统连接在下游时节气阀下游经常发生的沉积物集聚的不利现象。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内燃机吸气控制阀的一关键部分的剖面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a-a剖取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内燃机吸气控制阀的一关键部分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通过节气阀的空气流量相对于节气阀开口的关系的曲线图,其中是将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节气阀与已有技术的吸气阀控制装置进行对比;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内燃机吸气控制阀的一关键部分的剖面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剖取的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内燃机吸气控制阀的一关键部分的剖面图;以及
图7是沿图6中的线V-V剖取的剖面图。
下面将参照图1-3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内燃机吸气控制阀的一关键部分的剖面图。
一中空的本体构件10包括一联接于一进气管的上游进口2和联接于吸气歧管的下游出口3。安装着节气阀5的节气阀轴4横向地穿过中空本体构件1,并且由一个没有表示出来的轴承加以支承。
节气阀5是安装在节气阀轴4上的,该节气阀轴可向箭头所指的方向转动。一横穿中空本体的实线表明节气阀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不工作状态)时的位置。
节气阀5具有一朝着上游方向转动的第一外周缘5a,以及一朝着下游方向转动的第二外周缘5b。另一方面,在本体构件内沿着吸气通道设置有一个与节气阀的第一外周缘相对的第一壁面6,以及一个与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相对的第二壁面8。
第一壁面6限定了一个与节气阀5的第一外周缘相对的壁面并且具有一个球面形状,所述节气阀从实线所示的完全关闭状态转动θ角度后到达虚线所示的位置。也就是说,假设在表示不工作状态的实线所示位置上节气阀的第一外周缘5a和球形第一壁面6之间的间隙是L,那么节气阀转动θ角度后到达虚线所示位置时第一外周缘5a和球形第一壁面6之间的间隙仍保持为L。间隙L的大小最好例如为5到10μm。至于角度θ,其取值可以视需要的发动机特性而定,但是,球形壁面的角度取值范围宜为10到35度。由于本发明的主要特征不在于该球形壁面,因此角度θ并不重要。
此外,第二壁面8是圆筒形的。在实线所示的不工作位置上,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5b和圆筒形第二壁面8之间的间隙L等于节气阀的第一外周缘5a和球形壁面6之间的间隙L。然而,随着节气阀5转动,第二外周缘5b和第二壁面8之间的间隙L将增大。
严格地说,节气阀5的形状相对于节气阀轴4的中心轴线是不对称的,但也可以说它具有相对于节气阀轴4的中心轴线大致对称的形状。
从发动机中飞溅出来或是其他情况造成的沉积物倾向于集聚在节气阀5的与其下游相对的那一侧的表面上以及在节气阀5下游的节气阀体1的内壁面上。根据已有技术,由于与节气阀5的第二外周缘5b相对的本体构件1的壁面成形为球形,所以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和本体构件的第二壁面之间的间隙保持为相对较小。因此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当有沉积物集聚在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附近时,以及当节气阀沿箭头X所示方向转动时,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和本体构件的第二壁面之间便会发生卡阻现象。
然而,通过将第二壁面做成圆筒形,可使节气阀5的第二外周缘5b和本体构件的圆筒形第二壁面8之间的距离随着节气阀5的转动而增大,因此就不会发生已有技术中的那种由于沉积物造成的卡阻现象,因而能确保节气阀的平滑动作。
图2是沿图1中的线a-a剖取的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内燃机吸气阀控制系统的一关键部分的剖视图。
经过空气清洁器后的空气流在内壁6和节气阀5之间的吸气通道的间隙内被测量其流量,并被供给到发动机。节气阀5是安装在节气阀轴4上的。节气阀轴4的一端上装有一齿轮11,该齿轮11和装在电动机9的转子轴上的齿轮10相啮合。
当司机的脚踏在踏板16上时,控制器14探测踏板16的踏动量,并且响应探测到的踏动量而产生一个传给电动机9以驱动电动机9的控制指令。电动机9的转矩由齿轮10和11予以降低,并且被传递给节气阀轴4以将节气阀5转动到一个所需的角度。
节气阀轴4的另一端上安装着一个节气门角度传感器,用来探测节气阀5的转动角度。所探测到的转动角度被传递给控制器14,以给电动机9反馈一个控制命令,这样节气阀5就可以精确地转到所需的角度。
此外,节气阀轴4上还设有节气阀弹簧12,该弹簧12可以防止齿轮10和11之间出现齿隙,并且在减速过程中由于不明的原因使电动机不能确保平缓动作时关闭节气阀。
由于必须将吸气控制系统组装成一个紧凑的尺寸,所以最终还是得用一个尺寸较小的电动机,从而导致其输出转矩减小,只能保证有一个驱动已有技术的节气阀的最小转矩。因此,在从发动机来的沉积物集聚在节气阀和吸气通道的内壁表面上而造成卡阻现象的情况下,节气阀就不能平滑的动作。然而,通过在与节气阀第二外周缘相对的本体构件的第二内壁上设置圆筒形的壁面,就可以消除这种由于沉积物的集聚而造成的问题,因此即便是在采用以小型电动机驱动节气阀的电子控制节气系统中也可以确保节气阀平滑地动作。
现参照图3来说明可通过节气阀的空气流量与节气阀开度之间的关系。
图3是表示通过节气阀的空气流量相对于节气阀开度的关系的曲线图,它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节气阀与已有技术的吸气阀控制装置进行对比。
在图3中,直的实线O表示一个用来作对比的已有技术的例子,其中通过节气阀的吸气量相对于节气阀的开度呈线性变化。
弯曲的虚线P表示另一个已有技术的例子,其在与节气阀的第一和第二外周缘相对的本体构件的第一和第二内壁面上都成形为球面形状,该例子中通过节气阀的空气流量有这样一个特性,即,在节气阀开度恒速地改变到达θ角之前,空气流量是缓慢增加的,而在超过θ角之后则迅速增加。
而点划线形式的曲线Q表示的是从一个能体现本发明的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系统所获得的测试结果,该例子有这样一个特性,即,与曲线P的情况相比,其通过节气阀的空气流量相对于节气阀开度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显得更为线性化。由于本体构件的第二内壁面成形为圆筒形,而其第一内壁面成形为球面形,所以通过节气阀的空气流量变化率至少在节气阀开度为0到θ角的区域内比曲线P来得大。因此,曲线Q所体现的加速性能大大地优于由曲线P所表示的已有技术的内燃机吸气控制系统的性能。另外,已有技术中常发生的、由于沉积物集聚而造成的卡阻问题也得以消除,这样就能保证节气阀的平滑动作。
下面将描述用双点划线形式的曲线R表示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4和图5来描述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系统的一关键部分的剖面图。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剖取的剖面图。
中空的本体构件1设有用于连接于吸气管的上游进口2和连接于进气歧管的下游出口3。节气阀轴4穿过本体构件1的中空部分,并且由一个没有表示出来的轴承加以支承,节气阀轴上安装着节气阀5。
节气阀5是安装在节气阀轴上的,节气阀轴可围绕其中心轴线在箭头所示的方向上转动。图4中的水平实线表示节气阀处于完全关闭(不工作)状态时的位置。
节气阀5上设有一朝着上游方向转动的第一外周缘5a,以及一朝着下游方向转动的第二外周缘5b。另一方面,在本体构件内的吸气通道壁上成形有一个与节气阀的第一外周缘5a相对的第一壁面6,以及一个与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相对的第二壁面8。
第一壁面6限定了一个与第一外周缘5a相对的部分,并且具有球面形状,该球面是从节气阀5由水平实线所示的完全关闭状态转动θ角度后到达虚线所示的位置而终止。也就是说,假设在表示不工作状态的实线所示位置上节气阀5的第一外周缘5a和球形第一壁面6之间的间隙是L1,那么节气阀转动θ角度后到达虚线所示位置时两者之间的间隙仍保持为L1。
在该实施例中,间隙L1规定为例如50到100μm,这比图1中的间隙宽。就是说,如上所述,可视所需的发动机特性而定的角度θ最好是在30度左右。在水平实线所示的节气阀关闭的不工作位置上,不会发生由发动机飞溅、EGR气体或PCV气体所造成的沉积物集聚,但是当节气阀5超过图4中所示的角度θ1(这里的θ1大约是20度)时,便会发生这种集聚。因此,在节气阀打开的情况下发生发动机飞溅或类似情况时,沉积物也会集聚在与转动了θ1角度的节气阀5的第一外周缘5a相对的本体构件1的壁面6的部分上。在这种沉积物集聚于内壁表面部分的情况下,当节气阀5沿箭头所指的方向转动而关闭时,节气阀会由于沉积物的集聚而发生堵塞。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可以将节气阀5的第一外周缘5a和本体构件的球形第一壁面6之间的间隙扩大到例如50到100μm。
通过如上所述的这种壁面设置,不管有没有由于发动机飞溅或类似情况造成的沉积物集聚,都可以消除节气阀5的第一外周缘5a和球形第一壁面之间的间隙内发生卡阻或阻塞,从而保证节气阀的平滑动作。
此外,体现本发明的第二壁面8是圆筒形的。在水平实线所示的不工作位置上,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5b和圆筒形壁面8之间的间隙设定为L2。在该实施例中,L2最好是在例如5到10μm。然而,当节气阀5转动时,间隙L2逐渐增大。
严格地说,节气阀5的形状相对于节气阀轴4的中心轴线是不对称的,但也可以说它具有相对于节气阀轴4的中心轴线大致对称的形状。
由发动机飞溅或类似情况所造成的沉积物倾向于集聚在节气阀5的面对下游那一侧的表面上以及在节气阀5下游的节气阀体1的内壁表面上。根据已有技术,由于本体构件的与节气阀5的第二外周缘5b相对的壁面是成形为球形的,所以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和本体构件的第二壁面之间的间隙保持为一个很小的恒定距离。因此,当沉积物集聚在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附近时,并且当节气阀沿箭头所示方向转动时,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和本体构件的第二壁面之间便会发生阻塞现象。
然而,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第二壁面设置成圆筒形,可使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5b和本体构件的圆筒形第二壁面8之间的间距随着节气阀5的转动而增大,因此可消除已有技术中的那种由于沉积物造成的卡阻现象,从而能确保节气阀的平滑动作。
现参照图3来详细说明能体现本发明的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装置中通过节气阀的空气流量和节气阀开度之间的关系。
在图3中,双点划线形式的曲线R表示一个能体现本发明的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系统的特性,其中流过节气阀的空气流量相对于节气阀开度设计为线性的变化关系,由于本体构件的第二壁面是圆筒形的,而其第一壁面是球面形的,与曲线P相比,在节气阀开口为0到θ的范围内通过节气阀的空气流量的变化率增大了。而且,由于本体构件的球形壁面和节气阀的外周缘之间的间隙大于曲线Q所示的情况,因此与曲线Q相比,可通过的空气流量略有增大。
因此,与曲线P所示的已有技术内燃机控制系统相比,其加速性能大大改善了。另外,不会发生沉积物堵塞的问题,因此可确保节气阀的平滑动作。
下面将参照图6,7和8来说明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系统的一关键部分的剖面图。图7是沿图6中的线V-V剖取的剖面图。
在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中,中空圆筒形本体构件1设有用于连接于一吸气管的上游进口2和一用于连接于进气歧管的下游出口3。节气阀轴4穿过本体构件1的中空部分,并且由一个没有表面出来的轴承加以支承,该节气阀轴上安装着节气阀5。
节气阀5是安装在节气阀轴上的,节气阀轴可绕其中心轴线沿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一水平实线表示节气阀处于完全关闭(不工作)状态时的位置。
节气阀5上设有一朝着上游方向转动的第一外周缘5a,以及一朝着下游方向转动的第二外周缘5b。另一方面,在本体构件内的吸气通道壁上成形有一个与节气阀的第一外周缘5a相对的第一壁面6,以及一个与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相对的第二壁面8。
球形的第一壁面6限定了一个与第一外周缘5a相对的内壁面部分,该球面与第一外周缘5a相对,并且是从由水平实线所示的完全关闭状态转动θ角度后延伸到虚线所示的位置。也就是说,假设在表示不工作状态的实线所示位置上节气阀5的第一外周缘5a和球形第一壁面6之间的间隙是L1,那么节气阀转动θ角度后到达虚线所示位置时两者之间的间隙仍保持为L1,虽然L1实际上在图6中没有标示,但L1表示的是和图4中所示相同的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间隙L1最好是例如50到100μm,这比图1的实施例的间隙宽。就是说,尽管角度θ的取值可以视所用发动机的特性而定,但其取值在30度左右。于是,当节气阀5处于水平实线所示的不工作位置时,不会发生由发动机飞溅、EGR气体或PCV气体所造成的沉积物聚积,但是当节气阀5达到或超过角度θ1(这里的θ1大约是20度)时,便会发生这种积聚。因此,在节气阀打开的情况下发生发动机飞溅或类似情况时,沉积物会积聚在与转动了θ1角度的节气阀5的第一外周缘5a相对的本体构件1的壁面6的一部分上。在这种沉积物积聚在对应于θ1的内壁面6上的情况下,当节气阀5向箭头Y所指的方向转动而关闭时,在积聚的沉积物和节气阀之间会发生堵塞。为了避免这种堵塞现象的发生,根据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可以将节气阀5的第一外周缘5a和本体构件的球形第一壁面6之间的间隙扩大到例如50到100μm。
通过如上所述的这种壁面设置,即使仍会有由于发动机飞溅或类似情况所造成的沉积物在吸气通道内集聚,但是可以防止节气阀5的第一外周缘5a和第一壁面6之间的间隙内发生阻塞,从而可保证节气阀的平滑动作。
此外,壁面8是成形为圆筒形的。在实线所示的不工作位置上,节气阀5的第二外周缘5b和第二壁面8之间的间隙设定为L2,其大小可以是例如5到10μm。然而,随着节气阀5转动,间隙L2是逐渐增大的。
严格地说,节气阀5的形状相对于节气阀轴4的中心轴线是不对称的,但也可以说它具有相对于节气阀轴4的中心轴线大致对称的形状。
由发动机飞溅或类似情况所造成的沉积物集聚在节气阀5的与其下游相对的那一侧的表面上以及在节气阀5下游的节气阀体1的内壁面上。根据已有技术,由于与节气阀5的第二外周缘5b相对的本体构件的第二壁面是成形为球形的,所以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和本体构件的第二壁面之间的间隙保持为较小。因此,当沉积物积聚在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附近的表面上时,并且当节气阀向箭头X所示方向转动时,节气阀的第二外周缘和本体构件的第二壁面之间会发生阻塞现象。
然而,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第二壁面设置成圆筒形状,可使节气阀5的第二外周缘5b和本体构件的圆筒形第二壁面8的间距随着节气阀5的转动而增大,因此能消除已有技术中的那种由沉积物造成的卡阻现象,从而能确保节气阀的平滑动作。
此外,在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中,在节气阀5的下游表面上涂有例如由二硫化钼之类具有润滑性和低摩擦系数的材料组成的涂层20。涂敷这种涂层20的区域包括:一成形在节气阀4和本体构件1之间的轴承孔的内部区域20A、朝着节气阀5下游的节气阀5的外周缘部分20b、以及本体构件1的与节气阀5的外周缘相对并且处于节气阀5下游的内壁面部分20C。
由于节气阀5的第一外周缘和与其相对的本体构件1的内壁表面之间的间隙L1增大了,所以可通过的空气流量也像图3中曲线R所示的那样略为增加。因此,为了保证只有如图3中曲线Q所示的正常空气流量可以通过,涂敷了具有润滑性和低摩擦系数的涂层20。当在上述区域内涂敷例如溶解在溶剂中的二硫化钼之类的材料,并进而干化时,节气阀和本体构件内壁表面之间的间隙便被消除了。然而,当节气阀5在涂层干燥之后被驱动时,节气阀和本体构件之间会形成距离5到10μm的间隙。于是,通过设置这种涂层以及进行工艺处理,可以使其间的最初间隙变小,从而能确保供给如图3中曲线Q所示的正常流量的空气。
由于用作涂层的物质具有润滑性和低摩擦系数,因此它即使在接触的部件之间的狭窄空隙内也不会造成阻塞或卡阻,从而能保证节气阀平滑、理想的运动。
所施加的具有润滑性和低摩擦系数的涂层20并不限于二硫化钼,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可以同样地施加例如石墨、聚四氟乙烯之类的其它材料。
涂层20的厚度最好是50μm到100μm或更大。这是与这样一个实际情况相关联的,即,节气阀5的第一外周缘和与其相对的本体构件的第一壁面之间的间隙为50到100μm,这样,涂层的厚度便足以填满该间隙。此外,如果涂层的厚度增加到几毫米那样厚,由于该厚度的涂层会一下子剥落,故并不有利,这样过厚的涂层会导致涂层的一部分和积聚在其上的沉积物一起剥落,而后又重复集聚,以致丧失涂层的优点。
此外,也可以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上施加涂层20,这时,涂层的厚度为5到10μm就足够了。
另外,下面将参照图8来详细描述在节气阀5的下游表面上施加具有润滑性和低摩擦系数的涂层20的好处。
图8是示出本发明之再一实施例的内燃机吸气控制系统的惰转转速和行驶距离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8中,实曲线S表示当发动机由已有技术的内燃机吸气控制装置(在这种装置中与节气阀的外周缘相对的本体构件的内表面是球面形状的,而且没有施加二硫化钼涂层)来控制时,发动机从750rpm的初始设定值开始惰转时的转速和行驶距离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8所示,随着行驶距离增加,发动机惰转的转速下降,当行驶距离达到5000km时,惰转转速降到300rpm,这会使发动机停止。
另一方面,虚线T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发动机惰转时的转速和行驶距离之间的变化关系。覆盖了约4000km行驶距离的虚线T1部分表示出惰转转速下降,这反映了由于沉积物的集聚而使吸气通道变得狭窄。尽管不能单一地取决于例如发动机类型、热状况等各种条件,但是就排量为2000cc的四冲程发动机而论,例如通常当行驶距离到达约4000km时,二硫化钼涂层的一部分会从表面上一点儿一点儿地剥落。这种剥落受到从发动机中飞溅出来的汽油或机油内的挥发物质的影响,因为它们会与二硫化钼起反应。当有一部分二硫化钼从涂层表面剥落时,积聚在二硫化钼表面的沉积物也随之被去除。于是,在虚线T2所示的4000到5000km之间的行驶距离上,惰转转速逐渐增加,这是因为从节气阀的外周缘和本体构件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通过的空气流量增大的缘故,而空气流量增大则又是因为一部分二硫化钼涂层和积聚其上的沉积物逐渐剥落所造成的。当行驶距离超过5000km时,由于沉积物的逐渐积聚,使吸入空气流量降低,惰转转速又从恢复到的最初状态开始慢慢降低。发动机惰转时的转速依上述现象所造成的由虚线T表示的一定行驶距离而变化。但是,根据本发明,供给发动机的吸入空气量基本上可以维持在某一预定值附近。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内燃机吸气控制装置有这样一个好处,即,由于在本发明的配置下可以消除沉积物的不良影响,所以即使在节气阀的下游表面上有沉积物积聚,也可以确保节气阀平滑动作。
Claims (3)
1.一种电子控制型内燃机用的吸气控制装置,通过控制一能使一节气阀转动的致动器来控制一经过一吸气通道的空气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节气阀下游的所述吸气通道内的形成有一个包含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材料的涂层薄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吸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部分地形成在一用于安装所述节气阀并且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本体构件上的支承轴的轴承孔的内部,部分地形成在所述节气阀的向其下游转动的外周部分上,以及部分地形成在与所述节气阀的向其下游转动的所述外周部分相对的所述本体构件的内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用吸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涂敷的所述涂层薄膜的厚度大于形成在所述节气阀的所述外周部分和与之相对的所述本体构件的所述内表面之间的间隙的厚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4137695A JP3192355B2 (ja) | 1995-09-20 | 1995-09-20 | 内燃機関用吸気制御装置 |
JP241376/1995 | 1995-09-20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08262A Division CN1070261C (zh) | 1995-09-20 | 1996-09-20 | 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70276A CN1270276A (zh) | 2000-10-18 |
CN1100939C true CN1100939C (zh) | 2003-02-05 |
Family
ID=1707337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082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261C (zh) | 1995-09-20 | 1996-09-20 | 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装置 |
CN001026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522C (zh) | 1995-09-20 | 2000-02-23 | 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系统 |
CN001026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0939C (zh) | 1995-09-20 | 2000-02-23 | 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082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261C (zh) | 1995-09-20 | 1996-09-20 | 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装置 |
CN001026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522C (zh) | 1995-09-20 | 2000-02-23 | 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749336A (zh) |
JP (1) | JP3192355B2 (zh) |
CN (3) | CN1070261C (zh) |
DE (1) | DE1963850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41392B1 (fr) * | 1995-11-22 | 1998-01-30 | Magneti Marelli France | Corps papillon a conduit de forme evolutive d'un cote de son axe et papillon de forme evolutive du cote complementaire |
US6186115B1 (en) * | 1995-12-19 | 2001-02-13 | Hitachi, Ltd. | Throttle valve control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DE19703296A1 (de) * | 1997-01-30 | 1998-08-06 | Mannesmann Vdo Ag | Verfahren zum Abdichten einer eine Drosselklappe tragenden Drosselklappenwelle und Drosselklappenstutzen |
DE19728564A1 (de) * | 1997-07-04 | 1999-01-28 | Mannesmann Vdo Ag | Drosselklappenstutzen |
JP3511577B2 (ja) † | 1998-10-06 | 2004-03-2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内燃機関のスロットル装置 |
WO2002048586A2 (de) * | 2000-12-14 | 2002-06-20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abdichten eines spaltes zwischen einer schwenkbar in einem drosselklappenstutzen gelagerten drosselklappe und drosselklappenstutzen |
US6508455B2 (en) * | 2000-12-28 | 2003-01-21 |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onic throttle body gear train module |
US6526932B1 (en) | 2001-06-06 | 2003-03-04 | Mns Limited, Llc | Combination intake and exhaust valve assembly |
EP1321649B1 (de) | 2001-12-22 | 2006-02-0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rfahren zur Reduzierung von Ablagerungen an Klappen in Gasansaugsystemen |
JP3867654B2 (ja) | 2002-10-23 | 2007-01-1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内燃機関の吸気制御装置,ガソリンエンジンの吸気制御装置 |
JP2004204784A (ja) * | 2002-12-25 | 2004-07-22 | Aisan Ind Co Ltd | 絞り弁装置 |
JP4093173B2 (ja) * | 2003-10-31 | 2008-06-0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内燃機関用スロットル制御装置 |
CN100432396C (zh) * | 2005-01-26 | 2008-11-12 | 株式会社电装 | 可减少噪声的阀控制装置 |
US20080271712A1 (en) * | 2005-05-18 | 2008-11-06 | Caterpillar Inc. | Carbon deposit resistant component |
US7201142B2 (en) * | 2005-08-24 | 2007-04-10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Variable center pivot tumble control valve geometry for an intake manifold |
US8342206B2 (en) * | 2010-08-17 | 2013-01-01 | Caterpillar Inc. | Dual butterfly control valve and method of use |
US20130000298A1 (en) * | 2011-06-29 | 2013-01-03 | Caterpillar Inc. |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valv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DE102011089080B4 (de) * | 2011-12-19 | 2013-10-10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 Ventilvorrichtung |
JP6205968B2 (ja) * | 2013-08-19 | 2017-10-04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吸気装置 |
US10844778B2 (en) * | 2015-03-30 | 2020-11-24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gine & Turbocharger, Ltd. | Exhaust-flow-rate control valve, and two-stage supercharging system provided with same |
JP2016196820A (ja) * | 2015-04-02 | 2016-11-24 | 株式会社Ihi | エンジン用圧縮機翼 |
KR200483136Y1 (ko) * | 2015-07-15 | 2017-04-06 | 손명환 | 애완동물용 재활 보조기구 |
US20160230717A1 (en) * | 2016-04-19 | 2016-08-11 | Caterpillar Inc. | Coating for engine |
DE102016223857A1 (de) * | 2016-11-30 | 2018-05-30 | Robert Bosch Gmbh | Drosselklappensteller |
DE102016223856A1 (de) * | 2016-11-30 | 2018-05-30 | Robert Bosch Gmbh | Drosselklappensteller |
CN107100765A (zh) * | 2017-06-14 | 2017-08-29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气体燃料发动机进气道燃气扰流装置 |
US11136924B1 (en) * | 2020-07-16 | 2021-10-05 | Fitech Fuel Injection | Throttle body assembly |
CN112303258B (zh) * | 2020-10-31 | 2022-11-11 | 张家港市金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风阀及其使用方法 |
CN113431678B (zh) * | 2021-05-27 | 2023-03-21 | 株式会社三国 | 一种节气门体防积碳结构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91106A (en) * | 1982-11-29 | 1985-01-01 | Morris George Q | Throttle configuration achieving high velocity channel at partial opening |
US5315975A (en) * | 1992-04-20 | 1994-05-31 |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take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555997A1 (de) * | 1975-12-12 | 1977-06-23 | Bosch Gmbh Robert | Vorrichtung zur besseren aufbereitung des kraftstoff-luft-gemisches |
US4474150A (en) * | 1982-11-22 | 1984-10-02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Valve assembly |
DE3243996C1 (de) * | 1982-11-27 | 1984-05-24 |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 Verfahren zum Aufbringen einer Polymerbeschichtung im Ansaugsystem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
US4905647A (en) * | 1988-06-20 | 1990-03-06 | Chrysler Motors Corporation | Throttle body |
US4909211A (en) * | 1989-05-17 | 1990-03-20 | Walbro Corporation | Barrel-type throttle valve for engine air intake |
JPH0343543U (zh) * | 1989-09-07 | 1991-04-24 | ||
FR2694963B1 (fr) * | 1992-08-21 | 1994-10-21 | Solex | Corps de papillon à conduit d'admission de forme évolutive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tel corps. |
DE4240127C2 (de) * | 1992-11-28 | 1997-04-24 | Bosch Gmbh Robert | Drosselvorrichtung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osierwandungen in der Drosselvorrichtung |
-
1995
- 1995-09-20 JP JP24137695A patent/JP319235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
- 1996-09-19 DE DE19638503A patent/DE19638503A1/de not_active Ceased
- 1996-09-20 US US08/717,249 patent/US5749336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09-20 CN CN96108262A patent/CN107026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
- 2000-02-23 CN CN00102652A patent/CN109552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2-23 CN CN00102651A patent/CN110093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91106A (en) * | 1982-11-29 | 1985-01-01 | Morris George Q | Throttle configuration achieving high velocity channel at partial opening |
US5315975A (en) * | 1992-04-20 | 1994-05-31 |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take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192355B2 (ja) | 2001-07-23 |
CN1270276A (zh) | 2000-10-18 |
CN1070261C (zh) | 2001-08-29 |
DE19638503A1 (de) | 1997-03-27 |
JPH0988640A (ja) | 1997-03-31 |
CN1145979A (zh) | 1997-03-26 |
CN1095522C (zh) | 2002-12-04 |
US5749336A (en) | 1998-05-12 |
CN1270277A (zh) | 2000-10-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939C (zh) | 内燃机用吸气阀控制系统 | |
CN1296612C (zh) | 通用发动机的节气门系统 | |
CN101063423A (zh) |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 |
DE102013209723A1 (de) | Abgasrückführeinrichtung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 |
CN1309952C (zh) | 废气再循环控制装置 | |
CN101260835B (zh) | 多汽缸发动机 | |
US7409944B2 (en) | Intake structur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S6053783B2 (ja) | 燃料噴射式内燃機関 | |
CN1303319C (zh) | 内燃机的燃油喷射装置 | |
CN1218121C (zh) | 燃料-空气混合设备 | |
CN1680703A (zh) | 内燃机进气节气系统 | |
CN1761807A (zh) | 内燃机中用于减低噪音的节气门控制 | |
CN1637258A (zh) | 引擎用燃料喷射控制装置 | |
JP2010090833A (ja) |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 |
CN1796759A (zh) | 汽化器以及制造方法 | |
JP3780250B2 (ja) | モータ駆動式のスロットルバルブ装置 | |
CN1490511A (zh) | 内燃机的燃油喷射装置 | |
CN1392336A (zh) | 用于内燃机的燃油喷射控制系统和方法 | |
JP2000120451A (ja) | 内燃機関用吸気制御装置 | |
US20220195949A1 (en) | Charge forming device with a throttle valve providing controlled air flow | |
JP2006105158A (ja) | 内燃機関用吸気制御装置 | |
CN1856639A (zh) | 用于内燃机的吸入装置以及测量吸入空气量的方法 | |
KR20010064297A (ko) | 카본등의 퇴적을 방지하는 구조의 아이들 스피드 콘트롤액츄에이터 | |
JP2022012277A (ja) | エンジンの吸気構造 | |
JP3292945B2 (ja) | 排気ガス還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