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3883B - 柔性护栏 - Google Patents

柔性护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3883B
CN110093883B CN201910531360.7A CN201910531360A CN110093883B CN 110093883 B CN110093883 B CN 110093883B CN 201910531360 A CN201910531360 A CN 201910531360A CN 110093883 B CN110093883 B CN 1100938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beam
connecting rod
flexible
rib
elastic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13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3883A (zh
Inventor
王俊刚
徐仁宇
赵迁乔
陈飞达
栾立军
李冲
张雪峰
李一凡
王朝阳
魏义铭
黄斯楠
胡孔知
李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Donghui Spring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Donghui Spring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Donghui Spring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Donghui Sp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313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938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93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3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3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3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5/00Safety arrangements for slowing, redirecting or stopping errant vehicles, e.g. guard posts or bollards;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damage to roadside structures due to vehicular impact
    • E01F15/02Continuous barriers extending along roads or between traffic la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5/00Safety arrangements for slowing, redirecting or stopping errant vehicles, e.g. guard posts or bollards;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damage to roadside structures due to vehicular impact
    • E01F15/02Continuous barriers extending along roads or between traffic lanes
    • E01F15/06Continuous barriers extending along roads or between traffic lanes essentially made of cables, nettings or the like
    • E01F15/065Continuous barriers extending along roads or between traffic lanes essentially made of cables, nettings or the like the barrier members being made of essentially non-metallic material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fibres or webb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柔性护栏,属于防护栏技术领域,该柔性护栏在受到车辆撞击时,护栏体系只发生弹性变形,并将撞击力传递至远方,护栏体系不破碎、不解体,能够保证肇事车辆司乘人员免受伤害、无构件飞溅对行人和其他车辆造成伤害。该柔性护栏,包括成排设置的多根立柱,安装于立柱底部的底座,以及安装于立柱之间的筋梁组件;立柱的底端内部设有弹性体,弹性体固定连接于底座;筋梁组件包括第一筋梁,第一筋梁依次贯穿多根立柱的下部;第一筋梁位于立柱内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于立柱内的弹性体上,第一连接杆穿设于弹性体,弹性体可在第一连接杆的施力作用下做弹性形变,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第一筋梁。

Description

柔性护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护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护栏。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交通防护栏多为刚性的,刚性护栏在车辆撞击下或破碎、或扭曲变形,尤其是给肇事车辆司乘人员、甚至是无辜人员造成伤害。《城市道路交通隔离护栏设置指南》(征求意见稿)中要求“隔离护栏不得给交通参与者带来安全隐患,任何部位不得出现尖刺和锐角,当与车辆发生碰撞后,其构件不得侵入驾驶室内导致人身伤害,或飞溅对行人和其他车辆造成危险。”随着该指南的出台,人们开始研究柔性护栏。
目前采用的柔性护栏为缆索式柔性护栏,缆索式柔性护栏采用弹性缆索代替刚性护栏的筋梁,通过弹性缆索的弹性形变实现吸能,然而,弹性缆索仅能通过形变的方式进行吸能却无法传递撞击力,当其承受的撞击力超过其弹性形变限度时,弹性缆索仍可能发生断裂而造成严重后果,而且,缆索式柔性护栏的成本高、安装复杂,其适用的路段也受到一定限制,例如,其不适用于小半径曲线路段,也不适于作为分离车流的市政交通护栏。
因而,如何提供一种吸能作用更强且能够保证受撞击时不破碎、不解体的新型柔性护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可将撞击力传递出去以防止解体的新型柔性护栏,当其受到车辆撞击时,护栏体系只发生弹性变形,护栏体系不破碎、不解体,能够保证肇事车辆司乘人员免受伤害、无构件飞溅对行人和其他车辆造成伤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柔性护栏,包括成排设置的多根立柱,安装于所述立柱底部的底座,以及安装于所述立柱之间的筋梁组件;所述立柱的底端内部设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筋梁组件包括第一筋梁,所述第一筋梁依次贯穿多根所述立柱的下部;所述第一筋梁位于所述立柱内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立柱内的弹性体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于所述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可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施力作用下做弹性形变,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筋梁。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体包括壳体和填充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弹性填充件,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壳体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长条通孔和第二长条通孔,第一长条通孔和第二长条通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长条通孔和第二长条通孔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筋梁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连接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长条通孔、第一弹性填充件和第二长条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筋梁由多段第一子筋梁依次连接构成,相邻两段所述第一子筋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立柱内。
作为优选,所述筋梁组件还包括第二筋梁,所述第二筋梁依次贯穿多根所述立柱的上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筋梁由多段第二子筋梁依次连接构成,相邻两段所述第二子筋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立柱内。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内填充有第二弹性填充件,所述第二弹性填充件位于所述立柱的上部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第二筋梁位于所述立柱内的部分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立柱内的第二弹性填充件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二弹性填充件,所述第二弹性填充件可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施力作用下做弹性形变,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筋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筋梁和第二筋梁之间安装有转轮组件,所述转轮组件包括轮轴和套设于所述轮轴外周的转轮;所述轮轴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筋梁,底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筋梁,所述轮轴的外周设有用于托住所述转轮底部的凸缘部。
作为优选,所述转轮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轮轴外周的遮挡帽,所述遮挡帽位于所述转轮上方,所述遮挡帽的底面呈锥形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护栏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筋梁的托杆,所述托杆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筋梁,底端支撑于地面。
作为优选,所述托杆位于所述第一筋梁与转轮组件的连接处。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包括设于下部的柔性部,以及插接于所述柔性部顶端的刚性部。
作为优选,位于排首位置或排尾位置的所述立柱内设有注水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护栏,其立柱底端内设置有弹性体,利用弹性体的弹性形变,使得靠近立柱下部安装的第一筋梁沿第一筋梁的延伸方向可相对于底座移动,从而将第一筋梁所承受的撞击力沿第一筋梁向两侧传递至远方,同时,弹性体可将其承受的作用力传递至与其连接的底座上,最终使得多个底座共同承担撞击力,增大承受能力,吸能作用更强,能够保证护栏受撞击时不破碎、不解体,能够保证肇事车辆司乘人员免受伤害、无构件飞溅对行人和其他车辆造成伤害
2、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护栏,其立柱内还增设了第二弹性填充件,利用第二弹性填充件的弹性形变,使得立柱上部安装的第二筋梁可相对于立柱移动,一方面可使第二筋梁在第一筋梁移动时适应性的相对于立柱移动,以避免影响第一筋梁的移动,并可保证整个柔性护栏体系的稳定性、协调性;另一方面可在第二筋梁受撞击时传递撞击力,进一步增强了该柔性护栏的吸能作用,提高了其承受能力;
3、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护栏,通过设置的转轮组件实现转动吸能,并能够使车辆行驶方向逐步改变至与护栏延伸方向平行,有效防止车辆反射事故的发生,特别适用于转弯处;
4、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护栏成本低、安装简单,而且,适用范围广泛,可作为分离车流的市政交通护栏,也可适用于桥梁和包含小半径曲线的公路路段,同时还可用于船舶的停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柔性护栏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柔性护栏中第一筋梁、弹性体和底座在左视方向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弹性体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壳体本体的顶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壳体本体的底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沿图10中E-E线的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柔性护栏中位于排首位置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柔性护栏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3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柔性护栏的主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转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另一种托杆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立柱;11、柔性部;12、刚性部;13、注水腔;2、底座;21、底座钢板;22、底座钢筋;23、地锚螺栓;3、筋梁组件;31、第一筋梁;311、第一子筋梁;32、第二筋梁;321、第二子筋梁;4、弹性体;41、壳体;411、壳体本体;412、挡板;413、插口;414、第一长条通孔;415、第二长条通孔;42、第一弹性填充件;5、第一连接杆;6、连接板;7、第二弹性填充件;8、第二连接杆;9、转轮组件;91、轮轴;911、凸缘部;92、转轮;93、遮挡帽;10、托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或附图13或附图15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柔性护栏,包括成排设置的多根立柱,安装于立柱底部的底座,以及沿立柱排列方向安装于立柱之间的筋梁组件;立柱的底端内部设有弹性体,弹性体固定连接于底座;筋梁组件包括第一筋梁,第一筋梁依次贯穿多根立柱的下部;第一筋梁位于立柱内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于立柱内的弹性体上,第一连接杆穿设于弹性体,弹性体可在第一连接杆的施力作用下做弹性形变,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第一筋梁。
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护栏,其立柱底端内设置有弹性体,利用弹性体的弹性形变,使得靠近立柱下部安装的第一筋梁沿第一筋梁的延伸方向可相对于底座移动,从而将第一筋梁所承受的撞击力沿第一筋梁向两侧传递至远方,同时,弹性体可将其承受的作用力传递至与其连接的底座上,最终使得多个底座共同承担撞击力,增大承受能力,吸能作用更强,能够保证护栏受撞击时不破碎、不解体。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2,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柔性护栏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护栏,包括成排设置的多根立柱1,安装于立柱1底部的底座2,以及沿立柱1排列方向安装于立柱1之间的筋梁组件3;立柱1的底端内部设有弹性体4,弹性体4固定连接于底座2;筋梁组件3包括第一筋梁31,第一筋梁31依次贯穿多根立柱1的下部;第一筋梁31位于立柱1内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接杆5连接于立柱1内的弹性体4上,第一连接杆5穿设于弹性体4,弹性体4可在第一连接杆5的施力作用下做弹性形变,第一连接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第一筋梁3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护栏在使用时,需要将底座2固定于地面。该柔性护栏传递撞击力的原理为:当第一筋梁31受到撞击时,第一筋梁31在其延伸方向(即图1中的水平方向)上将承受拉力作用,由于第一筋梁31与第一连接杆5固定连接,因而,第一筋梁31对第一连接杆5施予拉力;由于第一连接杆5穿设于弹性体4,因而,第一连接杆5对弹性体4施予压力,弹性体4在第一连接杆5的施力作用下做弹性形变,从而使第一筋梁31可沿第一筋梁31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底座2移动,通过第一筋梁31的移动使撞击力由撞击点处向两侧传递至远方;同时,由于弹性体4与底座2固定连接,因而,弹性体4可将其受到的作用力传递至底座2,进而通过底座2传递至地面。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2包括底座钢板21、底座钢筋22和地锚螺栓23,底座钢筋22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底座钢板21,底座钢筋22的底端通过地锚螺栓23固定于地面。需要说明的是,底座钢筋22的断面可为圆形,但不限于圆形,地锚螺栓23优选为膨胀螺栓以保证固定牢靠。可以理解的是,底座2可为其他形式,如钢筋混凝土直接预制的结构形式等,只要便于固定在地面上即可。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5具体为长螺栓,其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弹性体4和第一筋梁31,并将弹性体4和第一筋梁31在竖直方向上连接紧固。为了便于长螺栓的安装,弹性体4的底部设有凹槽以容纳长螺栓的螺栓头。
为了使弹性体4能够更好的将其受到的作用力传递至底座2,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体4包括壳体41和填充于壳体41内的第一弹性填充件42,壳体4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底座2。该弹性体4中,第一弹性填充件42在壳体41内发生弹性形变,弹性形变产生的作用力能够传递至壳体41上,进而通过壳体41将作用力传递至底座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填充件42可以为橡胶块,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制作。
参见图4-图7,其示出了壳体41的具体结构,壳体41包括侧面为敞口设置的壳体本体411,以及插设于敞口处的挡板412;壳体本体411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插口413,挡板412插于插口413中。这种由挡板412和壳体本体411插接构成的壳体41,更便于向其中填充第一弹性填充件4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具体为壳体本体411的右侧面敞口,可以理解的是,壳体本体411的敞口面并不局限于右侧面,也可以为其他三个侧面中的任意一个。还需要说明的是,壳体41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壳体41。
为了保证穿设于弹性体4的第一连接杆5能够相对于弹性体4移动,如图5和图6所示,壳体41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长条通孔414和第二长条通孔415,第一长条通孔414和第二长条通孔415相对设置,第一长条通孔414和第二长条通孔415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筋梁31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一连接杆5依次穿过第一长条通孔414、第一弹性填充件42和第二长条通孔415,使第一连接杆5可在第一长条通孔414和第二长条通孔415内移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长条通孔414和第二长条通孔415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第一筋梁31的延伸方向相一致,能够通过第一长条通孔414和第二长条通孔415限制第一连接杆5的移动方向,以保证撞击力沿第一筋梁31的延伸方向传递至远方。需要说明的是,呈直线型设置的护栏,其立柱1内弹性体4上设置的第一长条通孔414和第二长条通孔415为直线形,相应的壳体41优选为直线形;位于转弯处设置的护栏,其立柱1内弹性体4上设置的第一长条通孔414和第二长条通孔415可为弧形,相应的壳体41可优选为弧形。
如图1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筋梁31穿设于立柱1下部的对穿孔内,是主要承受撞击力的构件。当护栏长度较长时,如图8所示,第一筋梁31可由多段第一子筋梁311依次连接构成,相邻两段第一子筋梁311的连接处位于立柱1内。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段第一子筋梁311采用对接形式连接,其相对的端部通过连接板6相互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段第一子筋梁311也可以采用插接的形式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筋梁31可以为实心的,也可以为空心的;第一筋梁31优选为柔性基加筋结构,采用具有柔性的基材料配合筋材料制作而成,筋材料以主筋、网片筋等形式分布于基材料中,其中,基材料优选橡胶,筋材料优选钢纤维、碳纤维或玻璃纤维。
如图1所示,筋梁组件3还包括第二筋梁32,第二筋梁32依次贯穿多根立柱1的上部,通过设置的第二筋梁32可使多根立柱1相互连接为更稳固的体系。如图1所示,第二筋梁32穿设于立柱1上部的对穿孔内,第二筋梁32可以设置一排,也可以设置多排,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四排。当护栏长度较长时,如图9所示,第二筋梁32由多段第二子筋梁321依次连接构成,相邻两段第二子筋梁321的连接处位于立柱1内。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段第二子筋梁321采用对接形式连接,其相对的端部通过连接板6相互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段第二子筋梁321也可以采用插接的形式连接。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筋梁32可以为实心的,也可以为空心的,而且,第二筋梁32也可以采用与第一筋梁31类似的柔性基加筋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立柱1可插接或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2上,用于保证体系直立,同时起到抗侧风等功能。如图10和图11所示,立柱1包括设于下部的柔性部11,以及插接于柔性部11顶端的刚性部12。本实施例中,将立柱1的下部设置为柔性部11,能够更好的起到吸能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柔性部11可采用橡胶等柔性材料制作,刚性部12可采用塑钢等刚性材料制作。
位于排首位置和排尾位置的立柱1通常为路口端立柱1,图12示出了位于排首位置的立柱1的结构,其立柱1内设有注水腔13。当车辆撞击端立柱1时,注水腔13内的水能够起到强烈的消能作用,使车辆减速,立柱1弯曲后可将车底盘托起,使车辆悬卡在立柱1上,起到防正撞功能。可以理解的是,位于排尾位置的立柱1可采用同样的方式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二
参见图13和图14,本实施例是基于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改进,在本实施例中,立柱1内填充有第二弹性填充件7,第二弹性填充件7位于立柱1的上部并固定连接于立柱1,第二筋梁32位于立柱1内的部分通过第二连接杆8连接于立柱1内的第二弹性填充件7上,第二连接杆8穿设于第二弹性填充件7,第二弹性填充件7可在第二连接杆8的施力作用下做弹性形变,第二连接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筋梁3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性填充件7可以为橡胶块,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制作;第二弹性填充件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立柱1;本实施例中,全部立柱1中均设置有第二弹性填充件7,可以理解的是,设置第二弹性填充件7时,也可根据需要在间隔的立柱1中设置;第二连接杆8具体为长螺栓,其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二弹性填充件7和第二筋梁32,并将第二弹性填充件7和第二筋梁32在竖直方向上连接紧固。
当第二筋梁32因受撞击或因立柱1移位而受拉力作用时,由于第二筋梁32与第二连接杆8固定连接,因而,第二筋梁32对第二连接杆8施予拉力;由于第二连接杆8穿设于第二弹性填充件7,因而,第二连接杆8对第二弹性填充件7施予压力,第二弹性填充件7在第二连接杆8的施力作用下做弹性形变,从而使第二筋梁32可沿第二筋梁3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立柱1移动,通过第二筋梁32的移动使作用力向两侧传递至远方,同时,由于第二弹性填充件7与立柱1固定连接,因而,第二弹性填充件7可将其受到的作用力传递至立柱1,进而通过立柱1传递至底座2和地面。
本实施例中,其立柱1内增设了第二弹性填充件7,利用第二弹性填充件7的弹性形变,使得立柱1上部安装的第二筋梁32可相对于立柱1移动,一方面可使第二筋梁32在第一筋梁31移动时适应性的相对于立柱1移动,以避免影响第一筋梁31的移动,并可保证整个柔性护栏体系的稳定性、协调性;另一方面可在第二筋梁32受撞击时传递撞击力,进一步增强了该柔性护栏的吸能作用,提高了其承受能力。
实施例三
参见图15和图16,本实施例是基于实施例二的进一步改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筋梁31和第二筋梁32之间安装有转轮组件9,转轮组件9包括轮轴91和套设于轮轴91外周的转轮92;轮轴91的顶端连接于第二筋梁32,底端连接于第一筋梁31,轮轴91的外周设有用于托住转轮92底部的凸缘部911。当车辆撞击到转轮组件9时,转轮组件9中的转轮92可绕轮轴91转动,随着转轮92的转动可使车辆行驶方向逐步改变至与护栏延伸方向平行,能够有效防止车辆反射事故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转轮92采用橡胶等柔性材料制作,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轮轴91采用刚性材料制作,以避免轮轴91因受撞击而发生弯曲变形,影响转轮92的转动。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当设置转轮组件9时,可减少第二筋梁32的设置排数,以便于转轮组件9的安装,本实施例中仅设置了一排第二筋梁32。由于转轮组件9不需要很高,因而,如图15所示,第二筋梁32上可以设置装饰物,以满足护栏的高度要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护栏,通过设置的转轮组件9实现转动吸能,并能够使车辆行驶方向逐步改变至与护栏延伸方向平行,有效防止车辆反射事故的发生,特别适用于转弯处。
为了避免雨水和沙粒等流入轮轴91与转轮92之间的缝隙内,如图16所示,转轮组件9还包括套设于轮轴91外周的遮挡帽93,遮挡帽93位于转轮92上方,且遮挡帽93的底面呈锥形设置以引导雨水的流向。
进一步的,为了增强对第一筋梁31的支撑作用,如图15所示,柔性护栏还包括用于支撑第一筋梁31的托杆10,托杆10的顶端连接于第一筋梁31,底端支撑于地面。作为一种优选,托杆10位于第一筋梁31与转轮组件9的连接处,以增强对第一筋梁31与转轮组件9连接处的支撑力。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托杆10为直杆,可以理解的是,托杆1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直杆,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例如图17中示出的倒Y字型。

Claims (9)

1.柔性护栏,包括成排设置的多根立柱,安装于所述立柱底部的底座,以及安装于所述立柱之间的筋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底端内部设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筋梁组件包括第一筋梁,所述第一筋梁依次贯穿多根所述立柱的下部;所述第一筋梁位于所述立柱内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立柱内的弹性体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于所述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可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施力作用下做弹性形变,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筋梁;
所述弹性体包括壳体和填充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弹性填充件,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壳体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长条通孔和第二长条通孔,第一长条通孔和第二长条通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长条通孔和第二长条通孔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筋梁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连接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长条通孔、第一弹性填充件和第二长条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梁组件还包括第二筋梁,所述第二筋梁依次贯穿多根所述立柱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内填充有第二弹性填充件,所述第二弹性填充件位于所述立柱的上部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第二筋梁位于所述立柱内的部分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立柱内的第二弹性填充件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二弹性填充件,所述第二弹性填充件可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施力作用下做弹性形变,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筋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柔性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梁和第二筋梁之间安装有转轮组件,所述转轮组件包括轮轴和套设于所述轮轴外周的转轮;所述轮轴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筋梁,底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筋梁,所述轮轴的外周设有用于托住所述转轮底部的凸缘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轮轴外周的遮挡帽,所述遮挡帽位于所述转轮上方,所述遮挡帽的底面呈锥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护栏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筋梁的托杆,所述托杆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筋梁,底端支撑于地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杆位于所述第一筋梁与转轮组件的连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设于下部的柔性部,以及插接于所述柔性部顶端的刚性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护栏,其特征在于:位于排首位置或排尾位置的所述立柱内设有注水腔。
CN201910531360.7A 2019-06-19 2019-06-19 柔性护栏 Active CN110093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1360.7A CN110093883B (zh) 2019-06-19 2019-06-19 柔性护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1360.7A CN110093883B (zh) 2019-06-19 2019-06-19 柔性护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3883A CN110093883A (zh) 2019-08-06
CN110093883B true CN110093883B (zh) 2021-05-18

Family

ID=67451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31360.7A Active CN110093883B (zh) 2019-06-19 2019-06-19 柔性护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9388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20778B1 (ko) * 2006-03-30 2006-09-06 주식회사 건화엔지니어링 충격흡수형 도로 중앙분리대 설치구조
CN203034404U (zh) * 2013-01-22 2013-07-03 深圳市正道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三梁式旋转转子防撞护栏
CN207331545U (zh) * 2017-10-27 2018-05-08 周园 一种公路防撞护栏
CN207484356U (zh) * 2017-08-31 2018-06-12 谷琼琼 一种市政用护栏
CN108774974A (zh) * 2018-06-28 2018-11-09 成都佳欣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的道路护栏栏头
CN208586542U (zh) * 2018-05-24 2019-03-08 俞晓豪 一种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带隔离护栏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20778B1 (ko) * 2006-03-30 2006-09-06 주식회사 건화엔지니어링 충격흡수형 도로 중앙분리대 설치구조
CN203034404U (zh) * 2013-01-22 2013-07-03 深圳市正道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三梁式旋转转子防撞护栏
CN207484356U (zh) * 2017-08-31 2018-06-12 谷琼琼 一种市政用护栏
CN207331545U (zh) * 2017-10-27 2018-05-08 周园 一种公路防撞护栏
CN208586542U (zh) * 2018-05-24 2019-03-08 俞晓豪 一种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带隔离护栏
CN108774974A (zh) * 2018-06-28 2018-11-09 成都佳欣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的道路护栏栏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3883A (zh) 201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16056B2 (ja) 衝撃吸収用道路防護柵
CN110093883B (zh) 柔性护栏
CN212865708U (zh) 一种事故报警柔性旋转护栏
KR101065015B1 (ko) 자전거도로용 펜스
CN211113175U (zh) 一种桥梁护栏端部伸缩式防撞缓冲装置
CN218990015U (zh) 一种新型道路护栏
US20140203229A1 (en) Pedestrian and vehicle barrier
CN206815237U (zh) 一种道路防撞护栏
KR100893323B1 (ko) 차량 방호용 목재 난간
CN108774976B (zh) 一种可内置式仿算盘型中央分隔带活动护栏及施工方法
KR200271977Y1 (ko) 고탄성 구조의 가드레일 구조물
KR100457890B1 (ko) 충격완화 되는 도로용 가드 레일
KR20170032007A (ko) 유체 방호벽
KR100711965B1 (ko) 충격흡수용 도로용 가드레일 설치구조
CN112695631A (zh) 一种大桥钢护栏及其施工方法
CN205276175U (zh) 护栏单元和护栏
KR101764833B1 (ko) 중앙분리대 및 노측에 설치되는 충격흡수 가드레일의 슬라이딩 지지구조물
CN220433496U (zh) 一种波形防护栏
KR101181429B1 (ko) 충격흡수가드레일
CN219118026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公路防护护栏
CN217325128U (zh) 一种可回弹防撞警示柱
CN220013503U (zh) 一种公路计算净区防护护栏
CN214939261U (zh) 钢管混凝土护栏
CN220117014U (zh) 一种免翼墙过渡段护栏
KR100478897B1 (ko) 가드레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