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8178A - 复合部件 - Google Patents

复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8178A
CN110088178A CN201780081453.3A CN201780081453A CN110088178A CN 110088178 A CN110088178 A CN 110088178A CN 201780081453 A CN201780081453 A CN 201780081453A CN 110088178 A CN110088178 A CN 110088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arrier
weight
coating
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14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8178B (zh
Inventor
A.赛德尔
S.霍拜卡
R.胡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Original Assignee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filed Critical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ublication of CN110088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8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8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8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7/00Shaping techniqu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29C39/00 - B29C65/00, B29C70/00 or B29C73/00
    • B29C67/24Shaping techniqu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29C39/00 - B29C65/00, B29C70/00 or B29C73/00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material
    • B29C67/246Moulding high reactive monomers or prepolymers, e.g. by reaction injection moulding [RIM], liquid injection moulding [LI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01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29C45/1679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applying surface layers onto injection-moulded substrates inside the mould cavity, e.g. in-mould coating [IM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69/00Use of PC, i.e. polycarbonat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9/00Layered products
    • B29L2009/005Layered products co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carbonates;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J24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J24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J2425/12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unsaturated nitri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5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51/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8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polymerisation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8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additives to improve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two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部件,其具有改进的复合粘附力,包含由热塑性聚合物共混组合物制成的载体(i)和涂层(ii);其中载体(i)在位于载体(i)与涂层(ii)的界面下方5‑10μm的层中具有分散的非层状的相结构,以及涉及制造该复合部件的方法。

Description

复合部件
本发明涉及包含载体和表面涂层的复合部件,所述载体由聚碳酸酯组合物构成,以及涉及制备该复合部件的方法。
复合部件用于有轨机动车、飞行器或机动车辆以及电气/电子领域中的大量应用。这样的部件例如通过首先以注塑方法制造载体并在第二步骤中在至少一侧上为该载体提供装饰性和/或功能性涂层来生产。涂层可用于改善美学外观或表面性质,例如部件的耐刮擦性、触感、表面导电性或耐光性。
涂层的施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喷漆、电镀、发泡、薄膜背后注射或2K-RIM-直接涂覆法进行。
对复合部件的基本要求是稳定的双组分结构,并且在机械载荷下或在老化影响的影响下也保持该结构。因此,例如,穿透表面涂层直至载体材料上的划痕不允许由于表面缺陷而导致涂层脱落。
结构保持的品质通常被称为复合粘附力(Verbundhaftung)。其通常作为为剥离涂层所需的力给出。在本申请范围内,不依赖于是否在过高的载荷下仅分离表面涂层和载体层(粘合断裂行为)或者是否在载体材料内部或在涂层中发生近界面的断裂失效(载体中或涂层中的内聚断裂失效),都使用该名称。这种区别在视觉现象上是不可区分的,即需要特殊的,例如显微的和/或化学-物理-分析的技术,以区分断裂的机理和位置。
许多出版物描述了如何能实现好的复合粘附力。
DE 10 2006 033 059 A1公开了由聚碳酸酯 (PC)/ABS-或聚酰胺/ABS-模塑料作为载体和以双组分-反应性注塑工艺制备的基于聚氨酯的涂层构成的复合部件,其中为改善复合粘附力,将载体表面用底漆预处理或进行激光-、电晕-或等离子体处理。
在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卷104, 479-488 (2007)中公开了将聚氨酯泡沫粘附在聚碳酸酯/ABS-共混物上的研究。最大公开的复合强度均受限于聚氨酯泡沫的撕裂强度,为0.30 +/- 0.05N/mm。
WO 2011/070043 A1和WO 2011/070044 A1描述了具有改进的复合强度的复合部件以及用于制备具有改进的复合强度的由PC/ABS模塑料制成的涂覆聚氨酯的部件的双组分反应性注塑方法,其中在第一方法步骤中,将由热塑性PC/ABS组合物构成的载体注入第一腔体中,随后冷却并由此凝固,在第二方法步骤中,扩大注塑模具的腔体并由此产生缝隙空间,最后在第三方法步骤中将含有多异氰酸酯和多官能H-活性化合物的反应性聚氨酯原料混合物注入如此产生的缝隙空间中,其中将混合物与热塑性载体的表面接触,完全聚合(auspolymerisiert)成致密的聚氨酯层或聚氨酯泡沫层。该申请公开了,如果在第一方法步骤中使用具有高聚碳酸酯含量和/或高橡胶含量的PC/ABS组合物,则产生聚氨酯层与PC/ABS载体的改进的复合强度。然而,这种组合物具有高熔体粘度,并因此在注塑过程中经常加工性不足。
WO 2015055577 A1描述了具有改进的漆粘附性的聚碳酸酯/ABS组合物和由得自这种组合物的载体和基于聚氨酯的涂层构成的复合部件,其中基于聚碳酸酯-和ABS-含量的总和计,PC/ABS组合物含有10至20重量份聚丁二烯橡胶和12至23重量份游离的、不含橡胶的SAN。
WO 2015055719 A1描述了具有改进的对聚氨酯体系的粘附性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和由得自这种组合物的载体和基于聚氨酯的涂层构成的复合部件,其中该PC组合物含有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以及由含聚丁二烯橡胶的接枝聚合物和不含丁二烯的乙烯基(共)聚合物构成的混合物,并且基于该组合物的上述聚合物组分的总和计,含有8至18重量份聚丁二烯和3至12重量份不含丁二烯的乙烯基(共)聚合物。
WO 2015055561 A1公开了具有改进的对聚氨酯体系的粘附性的阻燃聚碳酸酯/ABS组合物和由得自这种组合物的载体和基于聚氨酯的涂层构成的复合部件,其中该PC/ABS组合物含有聚碳酸酯、由含聚丁二烯橡胶的接枝聚合物和不含丁二烯的乙烯基(共)聚合物构成的混合物以及含磷阻燃剂,并且基于该组合物的上述组分的总和计,含有0.5-5.5重量份聚丁二烯和0.5-5.0重量份不含丁二烯的乙烯基(共)聚合物。
WO 99/20464公开了在气候交替试验后具有改进的复合粘附力的复合部件,该复合部件由载体和聚氨酯泡沫涂层构成,所述载体得自含有精细分布的金属氧化物的PC/ABS组合物。
WO 2011015286 A1公开了具有改进的复合粘附力的复合部件,其由载体和以反应性注塑方法施加在其上的聚氨酯涂层构成,所述载体得自借助于化学或物理方法在注塑中发泡的聚碳酸酯/ABS组合物。
所公开的复合部件通过载体材料的特定构成或载体表面的预处理获得其好的粘附性能。这与受限的应用技术性能特征或较复杂的制造过程相关联。
因此,希望提供具有好的复合粘附力的部件,其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来制造,并且其中载体材料可以由宽的构成范围来制造。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的复合部件中的复合粘附力应为至少0.8N/mm,特别优选至少1.0N/mm,在从该部件取出的宽度为20mm的条带样品上在辊剥离试验中根据DIN EN 1464(2010版)用100mm/min的试验速度来测量。这意味着,载体材料的强度和涂层材料的强度和同样地在载体和涂层之间的边界层中的粘附强度都大于该值。
现已令人惊讶地发现,含有下述的复合部件具有所希望的性质
(i)得自至少含有下列成分的热塑性组合物的载体
A) 各自基于该组合物的所有组分的总和计,45至90重量%,优选50至80重量%,特别优选55至75重量%的至少一种选自下组的代表:聚碳酸酯、聚酯、聚酯碳酸酯和聚酰胺,优选选自下组:聚碳酸酯、聚酯和聚酯碳酸酯,特别优选聚碳酸酯,特别是芳族聚碳酸酯,
B)各自基于该组合物的所有组分的总和计,10至55重量%,优选19.9至49.9重量%,特别优选24.8至44.8重量%的橡胶改性的乙烯基(共)聚合物,其包含
B.1) 一种或多种 B.1.1) 在 B.1.2) 上的接枝聚合物
B.1.1)10至80重量%的至少一种乙烯基单体
B.1.2)20至90重量%的一种或多种橡胶状接枝基底,
其中由单体B.1.1)形成的聚合物链与接枝基底B.1.2)化学键合或如此包封在接枝基底中,使得其在制备和加工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时不会从该接枝基底中逸出,和
B.2) 一种或多种得自至少一种乙烯基单体的不含橡胶的(共)聚合物
C) 各自基于该组合物的所有组分的总和计,0至30重量%,优选0.1至20重量%,特别优选0.2至10重量%的一种或多种聚合物添加剂,
其中基于组分B)计的橡胶B.1.2)的含量为10至40重量%,优选15至35重量%,特别优选20至30重量%,
并且其中各自基于组分B)计,组分B)含有至少20重量%,优选至少30重量%,特别优选至少40重量%的没有与接枝基底化学键合或没有包封在接枝基底中的乙烯基(共)聚合物B.2)
(ii) 至少一种与该载体直接接触的单-或多层片涂层,其选自下组中的至少一种代表:聚合物-和金属涂层,优选选自聚合物涂层,特别优选聚氨酯涂层,
其中载体(i)在位于载体(i)与涂层(ii)的界面下方5-10μm的层中具有相结构,其特征在于,组分B)的橡胶改性的乙烯基(共)聚合物存在于组分A)中,分散在相中,具有<10,优选<7,特别是<5的各自的在热塑性制备载体时平行于熔体流动方向的几何膨胀(Ausdehnung)与垂直于载体表面的几何膨胀的比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根据OsO4 / RuO4双重对比确定。
所述载体是成型体,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成型体通过注塑方法来制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用于双组分部件的载体在涂覆过程之前已经具有上述相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制备该复合部件的方法,其中涂覆得自如上所述的组合物的载体。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该方法中使用具有上述相结构的载体。
上述相结构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对于本发明而言选择哪种方式并不重要。
可能的方式是使用含有相增容剂作为组分C)的成分的组合物,在制备载体时使用合适的工艺参数,例如低剪切率和/或高模具温度,在涂覆之前将载体调温,优选高于组分A)和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在在涂覆之前在合适的溶剂中溶胀载体表面。
载体材料(i)的组分
组分A
作为组分A)使用热塑性塑料或不同热塑性塑料的混合物,其选自至少一种选自下组的聚合物:聚碳酸酯、聚酯碳酸酯、聚酯和聚酰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组分A)选自至少一种选自下组的聚合物:聚碳酸酯、聚酯碳酸酯和聚酯。
根据本发明,将 “聚碳酸酯”理解为是指均聚碳酸酯和共聚碳酸酯。在此,这些聚碳酸酯可以以已知的方式是线性或支化的。根据本发明,也可使用聚碳酸酯的混合物。
在根据本发明使用的聚碳酸酯中,碳酸酯基团的一部分,最多80 mol%,优选20mol%至最多50 mol%,可以被芳族二羧酸酯基团替代。这种在分子链中构建入碳酸的酸基团和芳族二羧酸的酸基团获得的聚碳酸酯被称为芳族聚酯碳酸酯。
通过芳族二羧酸酯基团替代碳酸酯基团基本上按化学计量和定量进行,因此反应参与物的摩尔比也反映在最终的聚酯碳酸酯中。芳族二羧酸酯基团的构建入可以无规或嵌段进行。
所述包含热塑性芳族聚酯碳酸酯的热塑性聚碳酸酯具有通过GPC(在二氯甲烷中用聚碳酸酯作为标准物的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15000 g/mol 至50000 g/mol,优选20000 g/mol 至 35000 g/mol,特别优选23000 g/mol 至33000 g/mol的平均分子量Mw。
聚碳酸酯和聚酯碳酸酯的制备以已知的方式由二酚、碳酸衍生物、任选的链终止剂和支化剂进行。
制备聚碳酸酯的细节记载在自大约40年来的许多专利文献中。示例性地,这里可参考Schnell, "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Polycarbonates", Polymer Reviews, 卷9,Interscience Publishers, New York, London, Sydney 1964, 参考D. Freitag, U.Grigo, P.R. Müller, H. Nouvertné, BAYER AG, "Polycarbonates" in Encyclopedia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卷11, 第二版, 1988, 第648-718页, 和最后参考U. Grigo, K. Kirchner 和P.R. Müller "Polycarbonate" in Becker/Braun,Kunststoff-Handbuch, 卷3/1, Polycarbonate, Polyacetale, Polyester,Celluloseester, Carl Hanser Verlag 慕尼黑, 维也纳 1992, 第117-299页。
芳族聚碳酸酯的制备例如通过二酚与碳酰卤,优选光气,和/或与芳族二羧酰卤,优选苯二羧酰卤的反应,根据相界面法,任选地使用链终止剂和任选地使用三官能或多于三官能的支化剂来进行,其中为制备聚酯碳酸酯,使一部分碳酸衍生物被芳族二羧酸或二羧酸衍生物替代,更确切地说按照芳族聚碳酸酯中待被芳族二羧酸酯结构单元替代的碳酸酯结构单元。同样地,通过熔融聚合法,通过二酚与例如碳酸二苯酯的反应来制备也是可行的。
适用于制备聚碳酸酯的二羟基芳基化合物是式 (1)的那些
HO-Z-OH (1),
其中
Z是具有6至30个C-原子的芳族残基,其可以含有一个或多个芳环,可以是取代的并且可以含有脂族或脂环族残基或烷基芳基或杂原子作为桥成员。
优选地,式 (1)中的Z表示式(2)的残基
其中
R6和R7彼此独立地表示H,C1-至C18-烷基,C1-至C18-烷氧基,卤素如Cl或Br或者表示各自任选取代的芳基-或芳烷基,优选表示H或C1-至C12-烷基,特别优选表示H或C1-至C8-烷基,和非常特别优选表示H或甲基,和
X表示单键,-SO2-,-CO-,-O-,-S-,C1-至C6-烷撑基,C2-至C5-烷叉基或C5-至C6-环烷叉基,其可以被C1-至C6-烷基,优选甲基或乙基取代,此外表示C6-至C12-亚芳基,其可任选地与另外的含有杂原子的芳环稠合。
优选地,X 表示单键,C1-至C5-烷撑基,C2-至C5-烷叉基,C5-至C6-环烷叉基,-O-,-SO-,-CO-,-S-,-SO2-
或者表示式(2a)的残基
适用于制备聚碳酸酯的二酚是例如氢醌,间苯二酚,二羟基联苯类,双(羟基苯基)烷烃,双(羟基苯基)环烷烃,双(羟基苯基)硫醚,双(羟基苯基)醚,双(羟基苯基)酮,双(羟基苯基)砜,双(羟基苯基)亚砜,α,α'-双(羟基苯基)二异丙基苯类,衍生自靛红-或酚酞衍生物的邻苯二甲酰亚胺及其环上烷基化、环上芳基化和环上卤化的化合物。
优选的二酚是4,4'-二羟基联苯,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2,4-双-(4-羟基苯基)-2-甲基丁烷,1,1-双-(4-羟基苯基)-对-二异丙基苯,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二甲基-双酚A,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甲烷,2,2-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砜,2,4-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2-甲基丁烷,1,1-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对-二异丙基苯和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
特别优选的二酚是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2,2-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双酚A。
这些和其它合适的二酚描述于例如US-A 3 028 635,US-A 2 999 825,US-A 3148 172,US-A 2 991 273,US-A 3 271 367,US-A 4 982 014和US-A 2 999 846中,DE-A 1570 703,DE-A 2063 050,DE-A 2 036 052,DE-A 2 211 956和DE-A 3 832 396中,FR-A 1561 518中,在专著"H. Schnell,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Polycarbonates,Interscience Publishers,New York 1964"中以及在JP-A 62039/1986,JP-A 62040/1986和JP-A 105550/1986中。
在均聚碳酸酯的情况中,仅使用一种二酚,在共聚碳酸酯的情况中,使用多种二酚。所使用的二酚,也如添加到合成中的所有其它化学品和助剂,可能被源自其自身合成、处理和储存的污染物污染。但是,希望的是,用尽可能纯的原料工作。
合适的碳酸衍生物例如是光气或碳酸二苯酯。
可在制备聚碳酸酯时使用的合适的链终止剂是单酚。合适的单酚例如是苯酚本身,烷基酚如甲酚,对叔丁基苯酚,枯基苯酚及其混合物。
优选的链终止剂是被C1至C30-烷基残基,直链或支链的,优选未取代的,或被叔丁基单-或多取代的酚。特别优选的链终止剂是苯酚,枯基苯酚和/或对叔丁基苯酚。
基于各自使用的二酚的摩尔计,待使用的链终止剂的量优选为0.1至5 mol%。链终止剂的加入可以在与碳酸衍生物反应之前、期间或之后进行。
合适的支化剂是聚碳酸酯化学中已知的三官能或多于三官能的化合物,特别是具有三个或多于三个酚属OH基团的化合物。
合适的支化剂是例如1,3,5-三-(4-羟基苯基)苯,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三-(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2,4-双-(4-羟基苯基异丙基)苯酚,2,6-双-(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酚,2-(4-羟基苯基)-2-(2,4-二羟基苯基)丙烷,四-(4-羟基苯基)甲烷,四-(4-(4-羟基苯基异丙基)-苯氧基)-甲烷和1,4-双-((4',4''-二羟基三苯基)-甲基)-苯和3,3-双-(3-甲基-4-羟基苯基)-2-氧代-2,3-二氢吲哚。
任选待使用的支化剂的量优选为0.05mol%至2.00mol%,基于各自使用的二酚的摩尔计。
可以将支化剂与二酚和链终止剂预先加入碱性水相中,或者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光气化之前加入。在酯交换法的情况中,支化剂与二酚共同使用。
特别优选的聚碳酸酯是基于双酚A的均聚碳酸酯,基于1,3-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的均聚碳酸酯和基于两种单体双酚A和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的共聚碳酸酯。
根据本发明待使用的聚碳酸酯(包括聚酯碳酸酯)的优选制备方式是已知的相界面法和已知的熔融酯交换法(参见例如WO 2004/063249 A1, WO 2001/05866 A1, WO2000/105867, US 5,340,905 A, US 5,097,002 A, US-A 5,717,057 A)。
为了将添加剂引入组合物中,组分A)或组分A)的一部分可以以粉末的形式来使用。
合适的聚酯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是芳族的,进一步优选是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这些是得自芳族二羧酸或其反应性衍生物(如二甲酯或酸酐)和脂族、环脂族或芳脂族二醇的反应产物以及这些反应产物的混合物。
特别优选的芳族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含有至少80重量%,优选至少90重量%的对苯二甲酸残基,基于二羧酸组分计,和至少80重量%,优选至少90重量%的乙二醇-和/或丁二醇-1,4-残基,基于二醇组分计。
除对苯二甲酸残基外,优选的芳族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可含有最多20mol%,优选最多10mol%的具有8-14个C-原子的其它芳族或脂环族二羧酸或具有4-12个C-原子的脂族二羧酸的残基,例如下述的残基: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2,6-二甲酸,4,4'-联苯二甲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环己烷二乙酸。
除了乙二醇和/或丁二醇-1,4-残基而外,优选的芳族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可以含有最多20mol%,优选最多10mol%的具有3-12个C-原子的其它脂族二醇或具有6-21个C-原子的脂环族二醇,例如下述的残基:丙二醇-1,3,2-乙基丙二醇-1,3,新戊二醇,戊二醇-1,5,己二醇-1,6,环己烷-二甲醇-1,4,3-乙基戊二醇-2,4,2-甲基戊二醇-2,4,2,2,4-三甲基戊二醇-1,3,2-乙基己二醇-1,3,2,2-二乙基丙二醇-1,3,己二醇-2,5,1,4-二-(β-羟基乙氧基)苯,2,2-双-(4-羟基环己基)丙烷,2,4-二羟基-1,1,3,3-四甲基环丁烷,2,2-双-(4-β-羟基乙氧基苯基)丙烷和2,2-双-(4-羟基丙氧基苯基)丙烷(DE-A 2 407 674, 2 407776, 2 715 932)。
芳族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可以通过构建入相对少量的三元或四元醇或三元或四元羧酸来支化,例如根据DE-A 1 900 270和US-PS 3 692 744。优选的支化剂的实例是均苯三酸,偏苯三酸,三羟甲基乙烷和三羟甲基丙烷和季戊四醇。
特别优选的是单独由对苯二甲酸及其反应性衍生物(例如其二烷基酯)和乙二醇和/或丁二醇-1,4来制备的芳族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和这些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的混合物。
优选的芳族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的混合物含有1至50重量%,优选1至30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50至99重量%,优选70至99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优选使用的芳族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的粘度值为0.4-1.5 dl/g,优选0.5-1.2dl/g,在苯酚/邻二氯苯(1:1重量份)中以0.05 g/ml的浓度根据ISO 307在25℃下在Ubbelohde粘度计中测量。
芳族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可根据已知方法制备(参见,例如,Kunststoff-Handbuch,第VIII卷,第695页及以下几页,Carl-Hanser-Verlag,慕尼黑1973)。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使用无定形和/或半结晶的聚酰胺作为组分A)的热塑性聚合物。
如果使用聚酰胺作为组分A),则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组合物不含聚碳酸酯、聚酯碳酸酯和聚酯。
合适的聚酰胺是脂族聚酰胺,例如PA-6,PA-11,PA-12,PA-4,6,PA-4,8,PA-4,10,PA-4,12,PA-6,6,PA-6,9,PA-6,10,PA-6,12,PA-10,10,PA-12,12,PA-6/6,6-共聚酰胺,PA-6/12-共聚酰胺,PA-6/11-共聚酰胺,PA-6,6/11-共聚酰胺,PA-6,6/12-共聚酰胺,PA-6/6,10-共聚酰胺,PA-6,6/6,10-共聚酰胺,PA-4,6/6-共聚酰胺,PA-6/6,6/6,10-三元共聚酰胺,和由1,4-环己烷二甲酸和2,2,4-和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构成的共聚酰胺,芳族聚酰胺,例如PA-6,1,PA-6,1/6,6-共聚酰胺,PA-6,T,PA-6,T/6-共聚酰胺,PA-6,T/6,6-共聚酰胺,PA-6,1/6,T-共聚酰胺,PA-6,6/6,T/6,1-共聚酰胺,PA-6,T/2-MPMDT-共聚酰胺(2-MPMDT = 2-甲基五亚甲基二胺),PA-9,T,由对苯二甲酸、2,2,4-和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构成的共聚酰胺,由间苯二甲酸、月桂内酰胺和3,5-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构成的共聚酰胺,由间苯二甲酸、壬二酸和/或癸二酸和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构成的共聚酰胺,由己内酰胺、间苯二甲酸和/或对苯二甲酸和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构成的共聚酰胺,由己内酰胺、间苯二甲酸和/或对苯二甲酸和异佛尔酮二胺构成的共聚酰胺,由间苯二甲酸和/或对苯二甲酸和/或其它芳族或脂族二羧酸、任选烷基取代的六亚甲基二胺和烷基取代的4,4-二氨基二环己胺构成的共聚酰胺或其共聚酰胺以及上述聚酰胺的混合物。
在使用聚酰胺时,优选使用具有有利的热性质的半结晶聚酰胺作为组分A)。这里使用的是半结晶聚酰胺,其熔点为至少200℃,优选至少220℃,更优选至少240℃,和还更优选至少260℃。半结晶聚酰胺的熔点越高,载体材料的热性能越有利。熔点借助于DSC来测定。
优选的半结晶聚酰胺选自PA-6,PA-6,6,PA-6,10,PA-4,6,PA-11,PA-12,PA-12,12,PA-6,1,PA-6,T,PA-6,T/6,6-共聚酰胺,PA-6,T/6-共聚酰胺,PA-6/6,6-共聚酰胺,PA-6,6/6,T/6,1-共聚酰胺,PA-6,T/2-MPMDT-共聚酰胺,PA-9,T,PA-4,6/6-共聚酰胺及其混合物或共聚酰胺。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作为组分A使用聚酰胺或至少一种选自下组的聚合物:聚碳酸酯、聚酯和聚酯碳酸酯。
在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作为组分A使用选自下组的恰好一种聚合物:聚碳酸酯、聚酯和聚酯碳酸酯。
最优选地,作为组分A使用基于双酚A的芳族聚碳酸酯。
组分B
组分B)是橡胶改性的乙烯基(共)聚合物。
组分B)包含一种或多种接枝聚合物作为组分B.1)和没有与橡胶化学键合的或没有包封在橡胶中的不含橡胶的乙烯基(共)聚合物作为组分B.2)。
组分B.1)
组分B.1)包含一种或多种B.1.1在B.1.2上的接枝聚合物
B.1.1 10至80重量%,优选20至70重量%,特别优选25至55重量%的至少一种乙烯基单体
B.1.2 20至90重量%,优选30至80重量%,特别优选45至75重量%的一种或多种橡胶状的,在优选实施方案中颗粒状的接枝基底,优选具有<10℃,更优选<0℃,特别优选<-2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其中由单体B.1.1)形成的聚合物链与接枝基底B.1.2)化学键合或如此包封在接枝基底中,使得其在制备和加工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时不会从该接枝基底中逸出。
玻璃化转变温度借助于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根据标准DIN EN 61006(2004版)在10K/min的加热速率下测定,其中Tg定义为中点温度(切线法)。
优选的颗粒状接枝基底B.1.2)通常具有0.05至10μm,优选0.1至5μm,特别优选0.2至1.5μm的平均粒度(d50值)。
平均粒径d50是颗粒的各50重量%大于和小于其的直径。它可以借助于超离心测量(W. Scholtan, H. Lange, Kolloid, Z. und Z. Polymere 250 (1972), 782-1796)来确定。
单体B.1.1优选为得自下述的混合物
B.1.1.1 各自基于接枝外壳B.1.1的全部单体计,50至99重量%,优选65至85重量%,优选70至80重量%的乙烯基芳族化合物和/或环上取代的乙烯基芳族化合物(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和/或(甲基)丙烯酸-(C1-C8)-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丁酯,和
B.1.1.2 各自基于接枝外壳B.1.1的全部单体计,1至50重量%,优选15至35重量%,特别优选20至30重量%的乙烯基氰化物(不饱和腈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和/或(甲基)丙烯酸-(C1-C8)-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和/或不饱和羧酸的衍生物(如酸酐和酰亚胺),例如马来酸酐和N-苯基-马来酰亚胺。
优选的单体B.1.1.1选自单体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单体B.1.1.2选自单体丙烯腈、丙烯酸正丁酯、马来酸酐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特别优选的单体是B.1.1.1苯乙烯和B.1.1.2丙烯腈。
适合于接枝聚合物B.1)的接枝基底B.1.2)是例如二烯橡胶,EP(D)M橡胶,即基于乙烯/丙烯和任选的二烯的那些,丙烯酸酯-,聚氨酯-,硅氧烷-,氯丁二烯-和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以及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橡胶。
优选的接枝基底B.1.2)是二烯橡胶,例如基于丁二烯和异戊二烯,或二烯橡胶的混合物或二烯橡胶或其与其它可共聚单体的混合物的共聚物(例如根据B.1.1.1和B.1.1.2)。
特别优选作为接枝基底B.1.2)的是纯聚丁二烯橡胶。
特别优选的接枝聚合物B.1)是例如ABS聚合物,如其例如记载在DE-OS 2 035 390(= US PS 3 644 574)中或在DE-OS 2 248 242(= GB-PS 1 409 275)中,或在UllmannsEnzyklopädie der Technischen Chemie, 卷19 (1980),第280页及其以后几页中。
接枝共聚物B.1)通过自由基聚合,例如通过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或本体聚合来制备。
接枝基底B.1.2)的凝胶含量在25℃下在合适的溶剂中作为不溶于该溶剂的比例来测定(M. Hoffmann, H. Krömer, R. Kuhn, Polymeranalytik I und II, GeorgThieme-Verlag, Stuttgart 1977)。
众所周知,在接枝时,接枝单体B.1.1)并非一定完全接枝到接枝基底上。因此,接枝反应的产物经常仍然含有显著比例的游离的(即没有化学键合到接枝基底上的和没有不可逆地包封在接枝基底中的)具有与接枝外壳的组成类似组成的共聚物。在本发明意义上,将组分B.1)理解为仅是指如上定义的接枝聚合物,而由于制备造成而包含的没有化学键合到接枝基底上的和没有包封在该接枝基底中的共聚物被归入组分B.2)。
该游离共聚物在接枝反应的产物中的比例可由其凝胶含量(游离共聚物的比例=100重量% - 以重量%给出的产物的凝胶含量)来确定,其中凝胶含量在25℃下在合适的溶剂(例如丙酮,M. Hoffmann, H. Krömer, R. Kuhn, Polymeranalytik I und II,Georg Thieme-Verlag, Stuttgart 1977)中作为不溶于该溶剂中的比例来测定。
优选地,由组分B.1.1和B.1.2构成的接枝聚合物具有核-壳结构,其中组分B.1.1形成壳(也称为外壳),和组分B.1.2)形成核( 参见例如Ullmann's Encyclopedia ofIndustrial Chemistry, VCH-Verlag, 卷A21, 1992, 第635页和第656页)。
组分B.2)
该组合物含有一种或多种至少一种乙烯基单体的不含橡胶的(共)聚合物作为另外的组分B.2),所述乙烯基单体优选选自乙烯基芳族化合物,乙烯基氰化物(不饱和腈),(甲基)丙烯酸-(C1至C8)-烷基酯,不饱和羧酸以及不饱和羧酸的衍生物(如酸酐和酰亚胺)。
特别合适的是选自下述的(共)聚合物作为组分B.2):
B.2.1) 基于(共)聚合物B.2)计,50至99重量%,优选65至85重量%,特别优选70至80重量%的至少一种选自下组的单体: 乙烯基芳族化合物(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环上取代的乙烯基芳族化合物(例如对甲基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C1至C8)-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和
B.2.2) 基于(共)聚合物B.2)计,1至50重量%,优选15至35重量%,特别优选20至30重量%的至少一种选自下组的单体: 乙烯基氰化物(例如不饱和腈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C1至C8)-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不饱和羧酸和不饱和羧酸的衍生物(例如马来酸酐和N-苯基-马来酰亚胺)。
所述(共)聚合物B.2)是树脂状、热塑性且不含橡胶的。特别优选的是得自B2.1)苯乙烯和B2.2)丙烯腈的共聚物。
这种(共)聚合物B.2)是已知的并且可以通过自由基聚合,特别是通过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或本体聚合来制备。
(共)聚合物B.2)具有优选50000至200000 g/mol,特别优选70000至170000 g/mol,非常特别优选80000至130000 g/mol 的重均分子量(Mw),通过用聚苯乙烯作为标准的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
组分C
所述载体可任选地含有一种或多种聚合物添加剂作为组分C),所述聚合物添加剂优选选自阻燃剂,抗滴落剂,阻燃增效剂,烟雾抑制剂,润滑-和脱模剂,成核剂,抗静电剂,导电添加剂,稳定剂(例如水解、热老化和UV-稳定剂以及酯交换抑制剂),流动促进剂,相增容剂,不同于组分B)的其它抗冲改性剂(具有或不具有核-壳结构),不同于组分A)和 B)的其它聚合物成分(例如功能性共混参与物),填料和增强材料以及染料和颜料。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组合物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下组的聚合物添加剂:润滑-和脱模剂,稳定剂,流动促进剂,相增容剂,其它抗冲改性剂,其它聚合物成分,染料和颜料。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组合物含有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作为脱模剂。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组合物含有至少一种相增容剂。优选的相增容剂是接枝-或嵌段共聚物,其含有得自组分A的聚合物的嵌段和得自组分B.2)的聚合物的嵌段,任选地含有具有反应性基团如酸酐基团或环氧基团的其它乙烯基单体,优选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组合物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下组的代表作为稳定剂:空间位阻酚,有机亚磷酸酯和基于硫的共稳定剂。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组合物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下组的代表作为稳定剂: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和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
表面涂层(ii)的构造
在本发明范围内,使用与载体直接接触的单-或多层片涂层作为涂层(ii),所述涂层选自下组中的至少一种代表:聚合物层和金属层。
作为涂层,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使用聚合物涂层,更优选聚氨酯泡沫或致密的聚氨酯层,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使用致密的聚氨酯层。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聚氨酯层与载体直接接触完全聚合(auspolymerisiert)。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聚氨酯层通过2K-RIM-直接涂覆法施加在载体上,即
(i) 在第一方法步骤中,将热塑性组合物的熔体注入第一模具腔体中并随后冷却,
(ii) 在第二方法步骤中,扩大注塑模具的腔体,并由此产生缝隙空间,
(iii) 在第三方法步骤中,将含有下述组分的反应性聚氨酯原料混合物注入如此产生的在热塑性部件和扩大的腔体的模具表面之间的缝隙空间中:
- 至少一种多异氰酸酯组分,
- 至少一种多官能H-活性化合物,和
- 任选至少一种聚氨酯添加剂和/或加工助剂(Prozesshilfsmittel),
其中所述聚氨酯原料混合物与热塑性载体的表面接触,完全聚合成致密的聚氨酯层或聚氨酯泡沫层,
(iv) 在第四方法步骤中,将复合部件从模具腔体中脱模,
其中,所述方法步骤(ii)和(iii)可以多次进行,并且其中所述方法步骤紧接着相继进行。
特别适用于热塑性聚氨酯的一个替代实施方案是,在第一方法步骤中聚合聚氨酯,然后进行第二方法步骤,在其中将聚氨酯层以双组分注塑施加在载体上。另一个替代实施方案是,在第一方法步骤中制备聚氨酯薄膜,然后进行第二方法步骤,在其中用载体(i)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对该薄膜进行背后注射。
通过多异氰酸酯与H-活性多官能化合物,优选多元醇的反应获得根据本发明使用的聚氨酯。
在此,将本发明范围内的术语“聚氨酯”理解为也指聚氨酯脲,其中使用这样的具有N-H-官能度的化合物,任选地与多元醇混合,作为H-活性多官能化合物。
合适的多异氰酸酯是本身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NCO官能度优选≥ 2的芳族、芳脂族、脂族或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其也可具有亚氨基噁二嗪二酮、异氰脲酸酯、脲二酮-、氨基甲酸酯、脲基甲酸酯、缩二脲、脲-、噁二嗪三酮-、噁唑烷酮-、酰基脲-和/或碳二亚胺-结构。这些可以单独地或以彼此的任意混合物来使用。
在此,上述多异氰酸酯基于本身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具有脂族、脂环族、芳脂族和/或芳族键合的异氰酸酯基团的二-和/或三异氰酸酯,其中是否使用光气或根据无光气的方法来制备它们是无关紧要的。这种二-和/或三异氰酸酯的实例是1,4-二异氰酸根合丁烷,1,5-二异氰酸根合戊烷,1,6-二异氰酸根合己烷(HDI),2-甲基-1,5-二异氰酸根合戊烷,1,5-二异氰酸根合-2,2-二甲基戊烷,2,2,4-和/或2,4,4-三甲基-1,6-二异氰酸根合己烷,1,10-二异氰酸根合癸烷,1,3-和1,4-二异氰酸根合环己烷,1,3-和1,4-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1-异氰酸根合-3,3,5-三甲基-5-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4,4'-二异氰酸根合二环己基甲烷(Desmodur™ W, Bayer AG, Leverkusen,DE),4-异氰酸根合甲基-1,8-辛烷二异氰酸酯(三异氰酸根合壬烷,TIN),ω,ω'-二异氰酸根合-1,3-二甲基环己烷(H6XDI),1-异氰酸根合-1-甲基-3-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1-异氰酸根合-1-甲基-4-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双-(异氰酸根合甲基)降冰片烷,1,5-萘二异氰酸酯,1,3-和1,4-双-(2-异氰酸根合-丙-2-基)苯(TMXDI),2,4-和2,6-二异氰酸根合甲苯(TDI),特别是2,4和2,6异构体和这两种异构体的技术混合物,2,4'-和4,4'-二异氰酸根合二苯基甲烷(MDI),聚合MDI(pMDI),1,5-二异氰酸根合萘,1,3-双(异氰酸根合甲基)苯(XDI)以及所述化合物的任意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多异氰酸酯在此具有2.0-5.0,优选2.2-4.5,特别优选2.2-2.7的平均NCO官能度,和5.0-37.0重量%,优选14.0-34.0重量%的异氰酸酯基团含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使用仅具有脂族和/或脂环族键合的异氰酸酯基团的上述类型的多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混合物。
非常特别优选地,上述类型的多异氰酸酯基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异构的双-(4,4'-异氰酸根合-环己基)甲烷及其混合物。
在较高分子量的改性多异氰酸酯的情况中,由聚氨酯化学已知的具有末端异氰酸酯基团的预聚物,其分子量范围为400至15000,优选600至12000是尤其有意义的。这些化合物以本身已知的方式通过过量的示例性提及类型的简单多异氰酸酯与具有至少两个异氰酸酯基团反应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有机多羟基化合物的反应来制备。合适的这类多羟基化合物是分子量范围为62至599,优选62至200的简单的多元醇,例如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丙二醇-1,2或丁二醇-1,4或丁二醇-2,3,但特别是本身由聚氨酯化学已知类型的分子量为600至12000,优选800至4000的较高分子量的聚醚多元醇和/或聚酯多元醇,其具有至少两个,通常2至8个,但优选2至6个伯和/或仲羟基。当然也可以使用这样的NCO预聚物,其例如是由示例性提及类型的低分子量多异氰酸酯和较少优选的具有异氰酸酯基团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得到的,所述较少优选的具有异氰酸酯基团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例如为聚硫醚多元醇,具有羟基的聚缩醛,多羟基聚碳酸酯,具有羟基的聚酯酰胺或烯属不饱和化合物的具有羟基的共聚物。
适合用于制备NCO预聚物的具有异氰酸酯基团反应性基团,特别是羟基的化合物是例如在US-A 4 218 543中公开的化合物。在制备NCO预聚物时,使这些具有异氰酸酯基团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与上面示例性提及类型的简单的多异氰酸酯在保持NCO过量的情况下反应。NCO预聚物通常具有10至26,优选15至26重量%的NCO含量。由此已经表明,在本发明范围内,将术语“NCO预聚物”和“具有末端异氰酸酯基团的预聚物”理解为是指反应产物本身以及具有过量未反应的起始多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其经常也被称为“半预聚物”。
作为OH值> 500mg KOH/g的脂族二醇通常考虑聚氨酯化学中使用的扩链剂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丁二醇-1,4,丙二醇-1,3。优选的二醇是如2-丁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2,3和/或2-甲基-丙二醇-1,3。当然也可以将脂族二醇彼此混合使用。
作为H-活性组分合适的是平均OH值为5-600mg KOH/g且平均官能度为2-6的多元醇。根据本发明合适的多元醇是例如可通过烷氧基化合适的起始剂分子得到的多羟基聚醚,所述起始剂分子如乙二醇,二乙二醇,1,4-二羟基丁烷,1,6-二羟基己烷,二羟甲基丙烷,甘油,季戊四醇,山梨糖醇或蔗糖。同样可以作为起始剂起作用的是氨或胺如乙二胺,六亚甲基二胺,2,4-二氨基甲苯,苯胺或氨基醇或酚类,如双酚A。烷氧基化使用环氧丙烷和/或环氧乙烷以任意顺序或作为混合物进行。
除了多元醇而外,额外可以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下组的另外的交联剂和/或扩链剂,所述组含有胺和氨基醇,例如乙醇胺,二乙醇胺,二异丙醇胺,亚乙基二胺,三乙醇胺,异佛尔酮二胺,N,N'-二甲基(二乙基)-亚乙基二胺,2-氨基-2-甲基(或乙基)-1-丙醇,2-氨基-1-丁醇,3-氨基-1,2-丙二醇,2-氨基-2-甲基(乙基)-1,3-丙二醇,和醇,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1,4-二羟基丁烷,1,6-二羟基己烷,二羟甲基丙烷,甘油和季戊四醇,以及山梨糖醇和蔗糖或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
此外合适的是聚酯多元醇,如其可通过低分子量醇与多元羧酸的反应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得到,只要H-活性组分的粘度不会变得过大,所述多元羧酸如己二酸,邻苯二甲酸,六氢邻苯二甲酸,四氢邻苯二甲酸或这些酸的酸酐。具有酯基团的优选多元醇是蓖麻油。此外,具有蓖麻油的制剂(如其可通过树脂(例如醛 - 酮树脂)的溶解获得)以及蓖麻油和基于其它天然油的多元醇的改性也是合适的。
同样合适的是这样的高分子量多羟基聚醚,其中高分子量加聚物或缩聚物或聚合物以精细分散、溶解或接枝的形式存在。这种改性的多羟基化合物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获得,例如当可在具有羟基的化合物中原位进行加聚反应(例如多异氰酸酯和氨基官能化合物之间的反应)或缩聚反应(例如在甲醛和酚和/或胺之间)时。但是,也可以将即用型水性聚合物分散体与多羟基化合物混合,然后从混合物中除去水。
通过乙烯基聚合物改性的多羟基化合物,如其例如通过在聚醚或聚碳酸酯多元醇存在下苯乙烯和丙烯腈的聚合来获得,也适用于制备聚氨酯。在使用根据DE-A 2 442 101、DE-A 2 844 922和DE-A 2 646 141通过用乙烯基膦酸酯以及任选的(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酰胺或OH-官能的(甲基) 丙烯酸酯的接枝聚合来改性的聚醚多元醇时,得到特别阻燃的塑料。
所提及的用作H-活性化合物的代表例如描述于High Polymers, 卷XVI, "Polyurethanes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Saunders-Frisch (编辑) IntersciencePublishers, New York, London, 册1, 第32-42, 44, 54页和册II, 1984, 第5-6页和第198-199页中。
也可以使用所列举的化合物的混合物。
对H-活性组分的平均OH值和平均官能度的限制尤其由所产生的聚氨酯增加的脆化得出。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原则上已知对聚氨酯的聚合物物理性质的影响可能性,因此可以以有利的方式彼此匹配NCO组分、脂族二醇和多元醇。
聚氨酯层(b)可以以发泡或实心的形式,例如作为漆或涂层存在。
本身已知的所有助剂和添加剂,例如脱模剂、发泡剂、填料、催化剂和阻燃剂,可用于其制备。
在此可任选地用作助剂和添加剂的是:
a) 水和/或易挥发的无机或有机物质作为发泡剂
作为有机发泡剂合适的是例如丙酮,乙酸乙酯,卤素取代的烷烃如二氯甲烷,氯仿,乙叉二氯,偏二氯乙烯,单氟三氯甲烷,氯二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此外丁烷,己烷,庚烷或乙醚,作为无机发泡剂合适的是空气,CO2或N2O。通过加入在高于室温的温度下分解的的化合物,例如偶氮化合物如偶氮二甲酰胺或偶氮二异丁腈,解离气体(例如氮气),也可以实现发泡效果。
b) 催化剂
所述催化剂例如是叔胺(如三乙胺,三丁胺,N-甲基吗啉,N-乙基吗啉,N,N,N',N'-四甲基亚乙基二胺,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和更高级的同系物,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N-甲基-N'-二甲基氨基乙基哌嗪,双-(二甲基氨基烷基)哌嗪,N,N-二甲基苄胺,N,N-二甲基环己胺,N,N-二乙基苄胺,己二酸双-(N,N-二乙基氨基-乙基)酯,N,N,N',N'-四甲基-1,3-丁二胺,N,N-二甲基-β-苯基乙胺,1,2-二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单环和双环酰胺,双-(二烷基氨基)烷基醚,具有酰胺基团(优选甲酰胺基团)的叔胺,得自仲胺(如二甲胺)和醛,(优选甲醛或酮,如丙酮,甲基乙基酮或环己酮)和酚类(如苯酚,壬基酚或双酚)的曼尼希碱,具有对异氰酸酯呈活性的氢原子的叔胺(例如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N-乙基二乙醇胺,N,N-二甲基乙醇胺),及其与烯化氧如环氧丙烷和/或环氧乙烷的反应产物,仲/叔胺,具有碳-硅键的硅烷胺(Silaamine)(2,2,4-三甲基-2-硅杂吗啉和1,3-二乙基氨基甲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含氮碱(如氢氧化四烷基铵),碱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碱金属酚盐如苯酚钠),碱金属醇盐(如甲醇钠)和/或六氢三嗪。
NCO基团和泽列维季诺夫活性氢原子之间的反应以本身已知的方式也通过内酰胺和氮杂内酰胺大大加速,其中在内酰胺和具有酸性氢的化合物之间首先形成加合物。
也可使用有机金属化合物,特别是有机锡-和/或铋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作为有机锡化合物,除含硫化合物如二正辛基锡硫醇盐外,优选考虑羧酸的锡(II)盐,如乙酸锡(II),辛酸锡(II),乙基己酸锡(II)和月桂酸锡(II)和锡(IV)化合物,例如氧化二丁基锡,二氯化二丁基锡,二乙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马来酸二丁基锡或二乙酸二辛基锡。有机铋催化剂例如描述于专利申请WO 2004/000905中。
当然,所有上述催化剂可以作为混合物来使用。在此特别有意义的是有机金属化合物和脒、氨基吡啶或肼基吡啶的组合。
催化剂通常以约0.001至10重量%的量来使用,基于具有至少两个异氰酸酯反应性氢原子的化合物的总量计。
c) 表面活性添加剂,如乳化剂和泡沫稳定剂。
作为乳化剂合适的是例如蓖麻油磺酸酯的钠盐或脂肪酸与胺的盐如油酸二乙胺或硬脂酸二乙醇胺。也可以共同使用磺酸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或二萘基甲烷二磺酸或脂肪酸如蓖麻油酸或聚合脂肪酸的碱金属-或铵盐作为表面活性添加剂。
作为泡沫稳定剂尤其合适的是聚醚硅氧烷,特别是水溶性代表。这些化合物通常如此构造,使得得自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与聚二甲基硅氧烷残基连接。特别有意义的是通过脲基甲酸酯基团多重支化的聚硅氧烷-聚氧化亚烷基共聚物。
d) 反应延迟剂
作为反应延迟剂合适的是例如酸性反应性物质(如盐酸或有机酰卤)。
e) 添加剂
作为PU添加剂可以考虑例如本身已知类型的泡孔调节剂(如石蜡或脂肪醇)或二甲基聚硅氧烷以及本身已知类型的颜料或染料和阻燃剂(例如磷酸三氯乙酯,磷酸三甲苯酯或磷酸铵和多磷酸盐),此外抗老化-和风化影响的稳定剂,增塑剂和起抑真菌和抑细菌作用的物质以及填料(如硫酸钡,硅藻土,炭黑或沉淀白垩(Schlämmkreide))。
任选根据本发明共同使用的表面活性添加剂和泡沫稳定剂以及泡孔调节剂、反应延迟剂、稳定剂、阻燃物质、增塑剂,染料和填料以及起抑真菌和抑细菌作用的物质的其它实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并记载在文献中。
制备用于载体和载体本身的模塑料
由根据本发明的载体组合物可以制备热塑性模塑料。
根据本发明的热塑性模塑料可以例如通过以已知的方式混合该组合物的各成分并在优选200℃至320℃,特别优选在240℃至300℃的温度下,在常规设备如内部捏合机、挤出机和双轴螺杆系统(Doppelwellenschnecken)中,熔融配混和熔融挤出来制备。
该组合物的各成分的混合可以以已知的方式连续地或同时地进行,并且在约20℃(室温)下或在更高的温度下。这意味着,例如可以通过挤出机的主入口计量加入一些成分,并随后在配混方法中通过侧挤出机供入剩余的成分。
根据本发明的模塑料可用于制备任何类型的载体。这些可以例如通过注塑、挤出和吹塑成型方法来制备。另一种加工形式是通过由事先制备的片材或薄膜深拉制备载体。
也可以将组合物的成分直接计量加入到注塑机中或挤出设备中并加工成载体。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部件的实例是经涂覆的薄膜,型材,任何种类的壳体部件,例如用于家用电器如榨汁机,咖啡机,混合机;用于办公设备如显示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用于建筑领域的板材,管道,电气安装管道,窗户,门和其它型材(室内装修和外部应用)以及电气和电子部件如开关,插头和插座和用于商用车辆的部件,尤其是用于汽车领域,用于轨道车辆、船舶、飞行器、公共汽车和其它机动车辆的内部结构部件,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包含小型变压器的电气设备的外壳,用于信息处理和传输的设备的外壳,医疗设备的外壳和外罩,按摩设备和用于其的外壳,儿童用玩具车辆,平面墙元件,用于安全装置的外壳,隔热运输容器,用于卫生-和浴室设备的涂覆成型件,用于通风器开口的覆盖格栅和用于园艺设备的外壳。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案1至27:
1. 复合部件,其含有
(i) 得自至少含有下列成分的热塑性组合物的载体
A) 基于组合物的所有成分的总和计,45至90重量%的至少一种选自下组的聚合物:聚碳酸酯、聚酯、聚酯碳酸酯和聚酰胺,
B) 基于组合物的所有成分的总和计,10至55重量%的橡胶改性的乙烯基(共)聚合物,其包含
B.1) 一种或多种 B.1.1) 在 B.1.2) 上的接枝聚合物
B.1.1)10至80重量%的至少一种乙烯基单体
B.1.2)20至90重量%的一种或多种橡胶状接枝基底,
其中由单体B.1.1)形成的聚合物链与接枝基底B.1.2)化学键合或如此包封在接枝基底中,使得其在制备和加工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时不会从该接枝基底中逸出和
B.2) 一种或多种得自至少一种乙烯基单体的不含橡胶的(共)聚合物
C) 基于组合物的所有成分的总和计,0至30重量%的一种或多种聚合物添加剂,
其中基于组分B)计,橡胶含量B.1.2)为10-40重量%,
并且其中组分B)含有至少20重量%的没有与接枝基底化学键合或没有包封在接枝基底中的乙烯基(共)聚合物B.2),
(ii) 至少一种与该载体直接接触的单-或多层片涂层,所述涂层选自下组的至少一种代表:聚合物涂层和金属涂层,
其中载体(i)在位于载体(i)与涂层(ii)的界面下方5-10μm的层中具有相结构,其特征在于,组分B)的橡胶改性的乙烯基(共)聚合物存在于组分A)中,分散在相中,具有<10的各自的在热塑性制备载体时平行于熔体流动方向的几何膨胀与垂直于载体表面的几何膨胀的比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根据OsO4 / RuO4双重对比确定。
2. 根据实施方案1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涂层是聚氨酯涂层。
3. 根据实施方案1或2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组分A)是芳族聚碳酸酯。
4.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基于组分B)计的橡胶B.1.2)的含量为15-35重量%。
5.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基于组分B)计的橡胶B.1.2)的含量为20至30重量%。
6.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组分B)含有基于组分B)计至少30重量%的没有与接枝基底化学键合或没有包封在接枝基底中的乙烯基(共)聚合物B.2)。
7.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组分B)含有基于组分B)计至少40重量%的没有与接枝基底化学键合或没有包封在接枝基底中的乙烯基(共)聚合物B.2)。
8.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组分B.2)的含量基于组分A)、B)和C)的总和计为5至40重量%。
9.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组分B.2)的含量基于组分A)、B)和C)的总和计为10至30重量%。
10.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组分B)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下组的橡胶作为橡胶:二烯橡胶,二烯橡胶的混合物和二烯橡胶或其与其它可共聚单体的混合物的共聚物。
11.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载体包含
50至80重量%的组分A),
19.9至49.9重量%的组分B)和
0.1至20重量%的组分C。
12.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载体包含
55至75重量%的组分A),
24.8至44.8重量%的组分B)和
0.2至10重量%的组分C。
13.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载体(i)在位于载体(i)与涂层(ii)的界面下方5-10μm的层中具有相结构,其特征在于,组分B)的橡胶改性的乙烯基(共)聚合物存在于组分A)中,分散在相中,具有<7的各自的在热塑性制备载体时平行于熔体流动方向的几何膨胀与垂直于载体表面的几何膨胀的比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根据OsO4 /RuO4双重对比确定。
14.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载体(i)在位于载体(i)与涂层(ii)的界面下方5-10μm的层中具有相结构,其特征在于,组分B)的橡胶改性的乙烯基(共)聚合物存在于组分A)中,分散在相中,具有<5的各自的在热塑性制备载体时平行于熔体流动方向的几何膨胀与垂直于载体表面的几何膨胀的比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根据OsO4 /RuO4双重对比确定。
15.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涂层是致密的漆层。
16. 根据实施方案15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致密的漆层具有最大500μm的厚度。
17.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组分C)选自下组:阻燃剂,抗滴落剂,阻燃增效剂,烟雾抑制剂,润滑-和脱模剂,成核剂,抗静电剂,导电添加剂,稳定剂,流动促进剂,相增容剂,不同于组分B.1)的其它抗冲改性剂,不同于组分A)和 B)的其它聚合物组分,填料和增强材料以及染料和颜料。
18.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组分C)包含相增容剂。
19. 根据实施方案18的复合部件,其中相增容剂是接枝-或嵌段共聚物,其含有得自组分A的聚合物的嵌段和得自组分B.2)的聚合物的嵌段,任选地含有具有反应性基团的其它乙烯基单体,所述反应性基团选自酸酐基团和环氧基团。
20. 根据实施方案19的复合部件,其中相增容剂包含苯乙烯、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21.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载体通过注塑方法来制备。
22.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载体的至少90重量%由组分A)、B)和C)构成。
23.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载体的至少95重量%由组分A)、B)和C)构成。
24.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载体由组分A)、B)和C)构成。
25. 制备根据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的方法,其中在第一方法步骤中通过注塑方法制备载体,并且在第二方法步骤中施加表面涂层。
26. 制备根据实施方案2至24中任一项的复合部件的方法,其中在第一方法步骤中通过注塑方法制备载体,并且在第二方法步骤中通过2K-RIM-直接涂覆方法施加聚氨酯层。
27. 根据实施方案25或2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第二方法步骤之前,所述载体在位于载体(i)与涂层(ii)的界面下方5至10μm的层中具有相结构,其特征在于,组分B)的橡胶改性的乙烯基(共)聚合物存在于组分A)中,分散在相中,具有<5的各自的在热塑性制备载体时平行于熔体流动方向的几何膨胀与垂直于载体表面的几何膨胀的比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根据OsO4 / RuO4双重对比确定。
实施例
载体材料中使用的组分
组分A:
基于双酚A的线性聚碳酸酯,其重均分子量Mw为32000 g/mol (通过GPC在二氯甲烷中相对于双酚A-PC-标准测定)。
组分B-1:
在酸性介质中用硫酸镁沉淀的ABS-型接枝聚合物,通过以乳液聚合法,使用过二硫酸钾作为聚合引发剂,将52重量份苯乙烯和丙烯腈以72:28的重量比的混合物接枝到48重量份颗粒状的颗粒的交联的聚丁二烯橡胶(具有通过超速离心测定的粒径d50 =0.3μm)上来制备。作为在丙酮中的不溶比例测量的组分B-1的凝胶含量为78重量%,即组分B-1含有22重量%的没有与橡胶基底化学键合或没有封闭在橡胶基底中的乙烯基(共)聚合物。
组分B-2: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其丙烯腈含量为24重量%,重均分子量Mw为102000 g/mol (通过GPC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测定)。
组分C1:
Modiper™ CL430-G (NOF Corporation, 日本): 相增容剂 (由聚碳酸酯和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构成的接枝聚合物)。
组分C2:
Irganox™ B900 (BASF,德国): 稳定剂。
制备模塑料
组分的混合在Coperion公司的双螺杆挤出机ZSK 26 MCC上在275℃的物料温度下进行。
反应性聚氨酯涂料体系
作为聚氨酯涂料体系使用Desmophen™ XP 2488(多元醇组分)和Desmodur™ N3600(多异氰酸酯组分)的混合物,两者均来自Covestro,Leverkusen,德国,混合比例为1:1.7重量份。
Desmophen™ XP 2488是支化的聚酯多元醇,其根据DIN 53019(2008版)在20℃下的粘度为13250mPa·s,根据DIN 51757(2011版)在20℃下的密度为 1.12 g/cm³,并且 OH含量为16.0%。
Desmodur™ N3600是一种基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脂族异氰酸酯,其根据DINEN ISO 11909(2007版)的NCO含量为23.5重量%,根据DIN EN ISO 3219/A.3(1994版)在23℃下的粘度为1200 mPa·s,和根据DIN EN ISO 2811(2014版)在20℃下的密度为1.16 g/cm³。
聚氨酯涂料体系的交联用从OMG Borchers GmbH, Langenfeld商购可得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L)催化。基于多元醇组分和多异氰酸酯组分的总和计,添加量为0.5重量份。
制备复合部件
在注塑机上在具有两个腔体(一个基底侧腔体和一个与RIM-装置连接的聚氨酯侧涂覆腔体)的注塑模具中制备面积为412 cm² 的表面部分涂覆的成型件。该复合部件是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片状部件,其具有根据表1(载体)的组成,其表面部分地涂覆有聚氨酯层。该载体成型件的壁厚约为4mm。聚氨酯层厚度为约200μm。
为了更好地说明,在图1中示出了用于制备实施例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复合部件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在第一方法步骤中制备载体成型件。为此,将如表1中所述组成的热塑性粒料在注塑圆筒中熔融,并在270℃的温度下注入封闭模具的第一模具腔体中(图1中的步骤1和2)。将该模具腔体调温至80℃的温度。在经过后压时间和冷却时间(其导致载体固化)之后,在第二方法步骤中打开模具(图1中的步骤3)。在此,将制备的载体部件保持在注塑模具的推料器侧,并且从载体位置(图1中的步骤3)完全与模具芯一起通过滑块移位到涂覆位置(图1中的步骤4)中。此后,重新关闭注塑模具(图1中的步骤5),建立最大200 bar压力的闭合力,并且在第三方法步骤中,将不含溶剂的反应性聚氨酯体系(参见上文)在约30 bar的压力下注入涂覆腔体中(图1中的步骤6)。在此,将该聚氨酯涂料体系的这两种反应性组分从RIM装置输送到高压逆流混合头中并在注入之前在那里混合。将聚氨酯侧腔体调温至80℃的温度。在注入结束后,借助于液压缸在首先50 bar的压力下密封聚氨酯混合头的注入喷嘴,以防止涂料材料回流。在经过反应-和冷却时间之后,在第四方法步骤中再次打开模具(图1中的步骤7)并将经涂覆的成型件脱模(图1中的步骤8)。
粘附性质的测定
在由如上所述制备的聚氨酯部分涂覆的2-组分复合片锯切的宽度为20mm的条带样品上通过根据DIN EN 1464(2010版)的辊剥离试验,用100mm/分钟的测试速度,测定复合粘附力。
表征辊剥离试验后的部件形态
由这些部件制备样品,并借助于超薄切片机(型号Leica EM UC7),以平行于注塑方向的切割方向制备待检查区域(近表面的,即在辊剥离试验中在剥离聚氨酯涂层后紧接着载体表面处的,以及远表面的,即在表面下2mm,即在载体体积的中间的)的厚度约50nm的低温薄切片。首先将这些样品在真空中与OsO4对比30秒(聚丁二烯橡胶的对比),然后在RuO4中对比15分钟(聚碳酸酯的对比)。随后,用型号为Leo 922 A EFTEM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Carl Zeiss,德国)检查以这种方式形成双重对比的薄切片。
图2显示了在辊剥离试验后,即在剥离聚氨酯涂层后,非根据本发明的复合部件(含有由表1中对比例1的组合物构成的载体)的近表面的TEM照片。在剥离的漆层的基材侧表面上粘附有0.5-4μm厚的由PC/ABS基底组合物构成的层,这表明,“脱粘附”必须归因于在载体表面的表面下0.5-4μm的层中的载体材料中的内聚破裂失效。该TEM-照片显示出,直至约10μm的深度(即在整个照片中),分散在聚碳酸酯基质中的强烈延伸的橡胶改性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区域的层状相形态。所有橡胶改性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区域的长宽比(在热塑性制备载体时平行于熔体流动方向的几何膨胀与垂直于载体表面的几何膨胀的比率)> 20。辊剥离试验后的复合部件的表面具有相对低的粗糙度。
图3显示了在辊剥离试验后,即在剥离聚氨酯涂层后,根据本发明的复合部件(含有由表1中实施例2的组合物构成的载体)的近表面的TEM照片。在剥离的漆层的基材侧表面上粘附有0.5-4μm厚的由PC/ABS基底组合物构成的层,这表明,“脱粘附”必须归因于在载体表面的表面下0.5-4μm的层中的载体材料中的内聚破裂失效。TEM-照片显示出,直至约10μm的深度(即在整个照片中),分散在连续的聚碳酸酯基质中的基本上各向同性的,即未延伸的橡胶改性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区域的分散的相形态。在所有情况下,橡胶改性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区域的长宽比(在热塑性制备载体时平行于熔体流动方向的几何膨胀与垂直于载体表面的几何膨胀的比率)<5。辊剥离试验后的复合部件的表面具有相对高的粗糙度。
图4显示了非根据本发明的复合部件的远表面的TEM-照片,该部件包含由表1中的对比例1的组合物构成的载体。该TEM照片显示了分散在连续的聚碳酸酯基质中的基本上各向同性的,即未延伸的橡胶改性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区域的粗分散的相形态。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复合部件的远表面的TEM-照片,该部件包含由表1中的实施例2的组合物构成的载体。该TEM照片显示了分散在连续的聚碳酸酯基质中的基本上各向同性的,即未延伸的橡胶改性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区域的细分散的相形态 。
图3(近表面的)和5(最大远表面的,因为在厚度为4mm的试样的情况下,距表面2mm距离)的比较表明,在根据本发明的复合部件中,相形态在整个载体厚度上基本上是恒定的,即组分B)的橡胶改性的乙烯基(共)聚合物存在于组分A)中,分散在相中,具有<5的各自的在热塑性制备载体时平行于熔体流动方向的几何膨胀与垂直于载体表面的几何膨胀的比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根据OsO4 / RuO4双重对比确定。
表1 载体材料的组成和部件性质
组成 (重量份) 1(V) 2
A 60 60
B-1 20 20
B-2 20 15
C1 0 5
C2 0.1 0.1
特征
基于B-1 + B-2计的橡胶含量B.1.2)[重量%] 24 27
基于B-1 + B-2计的含量B.2)[重量%] 61 55
ABS形态
在表面中(界面下5至10μm) 层状 分散
在体积中 粗分散 分散
辊剥离试验后载体材料中近表面的ABS区域的长宽比 >20 <5
性质
辊剥离试验中的粘附力[N/mm] 0.4 1.1
表1中的数据表明,当复合部件的载体中的近界面的相形态使得在涂层与载体的界面下5至10μm的层中ABS相仅很少延伸,即具有在热塑性制备载体时小的平行于熔体流动方向的几何膨胀与垂直于载体表面的几何膨胀的长宽比,并因此在该层中存在非层状分散的相结构时,实现了在辊剥离试验中测量的明显改进的复合粘附力。

Claims (15)

1.复合部件,其包含
(i) 得自至少含有下列成分的热塑性组合物的载体
A) 基于组合物的所有成分的总和计,45至90重量%的至少一种选自下组的聚合物:聚碳酸酯、聚酯、聚酯碳酸酯和聚酰胺,
B) 基于组合物的所有成分的总和计,10至55重量%的橡胶改性的乙烯基(共)聚合物,其包含
B.1) 一种或多种 B.1.1) 在 B.1.2) 上的接枝聚合物
B.1.1)10至80重量%的至少一种乙烯基单体
B.1.2)20至90重量%的一种或多种橡胶状接枝基底,
其中由单体B.1.1)形成的聚合物链与接枝基底B.1.2)化学键合或如此包封在接枝基底中,使得其在制备和加工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时不会从该接枝基底中逸出和
B.2) 一种或多种得自至少一种乙烯基单体的不含橡胶的(共)聚合物
C) 基于组合物的所有成分的总和计,0至30重量%的一种或多种聚合物添加剂,
其中,基于组分B)计,橡胶含量B.1.2)为10至40重量%,
并且其中组分B)含有至少20重量%的没有与接枝基底化学键合或没有包封在接枝基底中的乙烯基(共)聚合物B.2),
(ii) 至少一种与该载体直接接触的单-或多层片涂层,所述涂层选自下组中的至少一种代表:聚合物涂层和金属涂层,
其中载体(i)在位于载体(i)与涂层(ii)的界面下方5-10μm的层中具有相结构,其特征在于,组分B)的橡胶改性的乙烯基(共)聚合物存在于组分A)中,分散在相中,具有<10的各自的在热塑性制备载体时平行于熔体流动方向的几何膨胀与垂直于载体表面的几何膨胀的比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根据OsO4 / RuO4双重对比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涂层是聚氨酯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部件,其中组分A)是芳族聚碳酸酯。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部件,其中基于组分A)、B)和C)的总和计,组分B.2)的含量为10至30重量%。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载体包含
55至75重量%的组分A),
24.8至44.8重量%的组分B)和
0.2至10重量%的组分C。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涂层是致密的漆层。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致密的漆层具有最大500μm的厚度。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部件,其中组分C)选自下组:阻燃剂,抗滴落剂,阻燃增效剂,烟雾抑制剂,润滑-和脱模剂,成核剂,抗静电剂,导电添加剂,稳定剂,流动促进剂,相增容剂,不同于组分B.1)的其它抗冲改性剂,不同于组分A)和 B)的其它聚合物成分,填料和增强材料以及染料和颜料。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部件,其中组分C)包含相增容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相增容剂是接枝-或嵌段共聚物,其含有得自组分A的聚合物的嵌段和得自组分B.2)的聚合物的嵌段,任选地含有具有反应性基团的其它乙烯基单体,所述反应性基团选自酸酐基团和环氧基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相增容剂是接枝-或嵌段共聚物,其含有得自组分A的聚合物的嵌段和得自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的嵌段,并且其中所述载体通过注塑方法来制备,并且其中所述涂层是聚氨酯涂层。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部件,其中所述载体由组分A)、B) 和C)构成。
13.制备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部件的方法,其中在第一方法步骤中通过注塑方法制备载体,并且在第二方法步骤中施加表面涂层。
14.制备根据权利要求2-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部件的方法,其中在第一方法步骤中通过注塑方法制备载体,并且在第二方法步骤中通过2K-RIM-直接涂覆法施加聚氨酯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载体在第二方法步骤之前在位于载体(i)与涂层(ii)的界面下方5-10μm的层中具有相结构,其特征在于,组分B)的橡胶改性的乙烯基(共)聚合物存在于组分A)中,分散在相中,具有<5的各自的在热塑性制备载体时平行于熔体流动方向的几何膨胀与垂直于载体表面的几何膨胀的比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根据OsO4 / RuO4双重对比确定。
CN201780081453.3A 2016-12-28 2017-12-22 复合部件 Active CN1100881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207039 2016-12-28
EP16207039.5 2016-12-28
PCT/EP2017/084281 WO2018122137A1 (de) 2016-12-28 2017-12-22 Verbundbautei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8178A true CN110088178A (zh) 2019-08-02
CN110088178B CN110088178B (zh) 2022-09-06

Family

ID=57850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1453.3A Active CN110088178B (zh) 2016-12-28 2017-12-22 复合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59951B2 (zh)
EP (1) EP3562869A1 (zh)
CN (1) CN110088178B (zh)
WO (1) WO20181221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51743B2 (en) * 2018-07-24 2022-06-07 The Boeing Company Co-consolidation of thermoplastic parts
DE102020133876A1 (de) 2020-12-17 2022-06-2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Zierbauteil mit einem Konturlicht
WO2024017706A1 (de) * 2022-07-18 2024-01-25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verbundbauteils mit einem träger umfassend polycarbonat mit spezifischem oh-gehal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35807A1 (de) * 2009-08-01 2011-02-03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Verbesserte Haftung zwischen Thermoplasten und Polyurethan
CN102762354A (zh) * 2009-12-08 2012-10-31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聚氨酯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和这些复合构件
CN102762372A (zh) * 2009-12-08 2012-10-31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改进的粘附力的得自聚碳酸酯-/聚酯组合物和聚氨酯的复合构件
CN104812548A (zh) * 2012-11-20 2015-07-29 艾姆弗勒克斯有限公司 模塑包含羟基化类脂的热塑性聚合物组合物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04015C (zh) 1953-10-16
DE1007996B (de) 1955-03-26 1957-05-09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thermoplastischer Kunststoffe
US2991273A (en) 1956-07-07 1961-07-04 Bayer Ag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of vacuum moulded part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thermoplastic polycarbonates
US3148172A (en) 1956-07-19 1964-09-08 Gen Electric Polycarbonates of dihydroxyaryl ethers
US2999846A (en) 1956-11-30 1961-09-12 Schnell Hermann High molecular weight thermoplastic aromatic sulfoxy polycarbonates
BE585496A (zh) 1958-12-12
US3028635A (en) 1959-04-17 1962-04-10 Schlumberger Cie N Advancing screw for gill box
GB1122003A (en) 1964-10-07 1968-07-31 Gen Electric Improvements in 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L152889B (nl) 1967-03-10 1977-04-15 Gen Electric Werkwijze ter bereiding van een lineair polycarbonaatcopolymeer, alsmede orienteerbare textielvezel van dit copolymeer.
FR1580834A (zh) 1968-01-04 1969-09-12
US3644574A (en) 1969-07-17 1972-02-22 Eastman Kodak Co Shaped articles of blends of polyesters and polyvinyls
DE2036052A1 (en) 1970-07-21 1972-01-27 Milchwirtschafthche Forschungs und Untersuchungs Gesellschaft mbH, 2100 Hamburg Working up of additives in fat and protein - contng foodstuffs
DE2063050C3 (de) 1970-12-22 1983-12-15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Verseifungsbeständige Polycarbonat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US3879348A (en) 1970-12-22 1975-04-22 Bayer Ag Saponification-resistant polycarbonates
US4013613A (en) 1971-10-01 1977-03-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inforced intercrystalline thermoplastic polyester compositions
DE2211956A1 (de) 1972-03-11 1973-10-25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erseifungsstabiler blockcopolycarbonate
JPS5039599B2 (zh) 1973-03-30 1975-12-18
DE2407567A1 (de) 1974-02-16 1975-09-18 Bayer Ag Thermoplastische massen
DE2407776A1 (de) 1974-02-19 1975-09-04 Licentia Gmbh Schaltung zur regelung der betriebsspannung fuer die transistor-zeilenendstufe eines fernsehempfaengers
DE2442101A1 (de) 1974-09-03 1976-03-11 Bayer Ag Phosphor- und gegebenenfalls stickstoff-enthaltende polymere
US4218543A (en) 1976-05-21 1980-08-19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Rim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elastic moldings
DE2646141A1 (de) 1976-10-13 1978-04-20 Bayer Ag Phosphor und gegebenenfalls stickstoff enthaltende polymere
DE2715932A1 (de) 1977-04-09 1978-10-19 Bayer Ag Schnellkristallisierende poly(aethylen/alkylen)-terephthalate
DE2844902A1 (de) 1978-10-14 1980-04-30 Agfa Gevaert Ag Negativ arbeitende mit waessrigen alkaliloesungen entwickelbare lichtvernetzbare schichten
DE2844922A1 (de) 1978-10-14 1980-04-30 Kabel Metallwerke Gh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waermetauschers
EP0165209B1 (de) 1984-06-12 1989-07-19 Ciba-Geigy Ag o,p-Bifunktionalisierte, o'-substituierte Phenole
JPS6162040A (ja) 1984-09-04 1986-03-29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S6162039A (ja) 1984-09-04 1986-03-29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S61105550A (ja) 1984-10-29 1986-05-23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BR8903379A (pt) 1988-07-11 1990-03-13 Ge Plastics Japan Ltd Processo para preparacao de policarbonatos
DE3832396A1 (de) 1988-08-12 1990-02-15 Bayer Ag Dihydroxydiphenylcycloalkane, ihre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hochmolekularen polycarbonaten
NO170326C (no) 1988-08-12 1992-10-07 Bayer Ag Dihydroksydifenylcykloalkaner
DE4238123C2 (de) 1992-11-12 2000-03-09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hermoplastischen Polycarbonaten
US5717057A (en) 1994-12-28 1998-02-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olycarbonate
DE19746265A1 (de) 1997-10-20 1999-04-22 Bayer Ag Verbunde aus Polyurethan und einem thermoplastischen Material
DE19933128A1 (de) 1999-07-19 2001-01-25 Bayer Ag Polycarbonat und dessen Formkörper
DE19933132A1 (de) 1999-07-19 2001-01-25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odifizierten Polycarbonaten
WO2004000905A1 (en) 2002-06-21 2003-12-31 Recticel Micro-cellular or non-cellular light-stable polyurethane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DE10300598A1 (de) 2003-01-10 2004-07-22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carbonaten
DE102006033059A1 (de) 2006-07-14 2008-01-17 Huperz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Co.Kg Kunststoff-Innenraumtei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eine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Kunststoff-Innenraumteilen
JP6212248B2 (ja) * 2012-07-30 2017-10-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658397B (zh) 2013-10-18 2019-05-14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对聚氨酯层具有改善粘合性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EP3058016B1 (de) 2013-10-18 2017-08-02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Polycarbonatzusammensetzungen mit verbesserter haftung zu polyurethanschichten
MX2016004931A (es) 2013-10-18 2016-12-20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Composiciones de policarbonato que tienen adhesion mejorada a capas de poliuretano.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35807A1 (de) * 2009-08-01 2011-02-03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Verbesserte Haftung zwischen Thermoplasten und Polyurethan
CN102762354A (zh) * 2009-12-08 2012-10-31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聚氨酯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和这些复合构件
CN102762372A (zh) * 2009-12-08 2012-10-31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改进的粘附力的得自聚碳酸酯-/聚酯组合物和聚氨酯的复合构件
CN104812548A (zh) * 2012-11-20 2015-07-29 艾姆弗勒克斯有限公司 模塑包含羟基化类脂的热塑性聚合物组合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62869A1 (de) 2019-11-06
CN110088178B (zh) 2022-09-06
US11559951B2 (en) 2023-01-24
WO2018122137A1 (de) 2018-07-05
US20190352500A1 (en) 2019-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5036B (zh) 热塑性塑料和聚氨酯之间改善的粘附性
KR101823167B1 (ko) 폴리우레탄 복합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복합 부품
US9290654B2 (en) Polymer compositions with improved adhesion
JP5931739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とポリウレタンの改良された接着性を有する複合材料部材
TWI642721B (zh) 對於聚胺甲酸酯層具有改良黏著性之聚碳酸酯組成物
CN110088178A (zh) 复合部件
CN105637020B (zh) 对聚氨酯层具有改善粘合性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JP3990286B2 (ja) 改良された発泡接着を示す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組成物
CN105658397B (zh) 对聚氨酯层具有改善粘合性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TW201817599A (zh) 包括聚胺甲酸酯及pc/abs層之多層複合製品
EP4021977B1 (en) Flame-retard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 and molded parts as well as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