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7831A - 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77831A
CN110077831A CN201910352902.4A CN201910352902A CN110077831A CN 110077831 A CN110077831 A CN 110077831A CN 201910352902 A CN201910352902 A CN 201910352902A CN 110077831 A CN110077831 A CN 110077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wheel
driving
line
lugg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29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林
钱小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b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b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b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b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529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778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77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78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包括:第一传输线、第一连接线、第二传输线和离线传送装置,其中,第一传输线的传输末端与第二传输线的传输起始端通过第一连接线相连,离线传送装置设置于第一传输线上,离线传送装置用于将异常行李传送脱离第一传输线。本发明设置离线传送装置实现异常行李的自动离线,设置空盒传送装置实现空行李盒的自动转向,从而实现空行李盒的自动到位。本发明设置双层的空盒传输线和第三支线,优化了空盒传输线和第三支线空间布局,使得第二传输线结构更加优化,有利于传输的高效和便利。

Description

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各大机场的行李安检系统,基本都是依靠旅客将随身行李放入行李框,然后由安检人员将行李框放入安检传输线上,由安检传输线将行李送入X光安检机进行扫描检查,安检机将行李内的物品图像传送到显示器,再由安检人员观察显示器上面的图像,判断行李内是否夹带违禁物品,从而确定是行李否需要打开检查。由于全程都是人工操作,所以相对来说,安检效率比较低下,在登机高峰时段,容易引起客流的大量拥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包括:第一传输线、第一连接线、第二传输线和离线传送装置,其中,第一传输线的传输末端与第二传输线的传输起始端通过第一连接线相连,离线传送装置设置于第一传输线上,离线传送装置用于将异常行李传送脱离第一传输线;离线传送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输送带,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输送带运转,或者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第一输送带运转,第一输送带运转的方向与第一传输线运行方向垂直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传输线包括第一支带和第二支带,第一支带的传输末端和第二支带的传输起始端之间设置X光机,第一输送带设置于第二支带处,第二支带的传输末端通过第一连接线与第二传输线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连接线与第二传输线之间设置置物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支带和第二支带的输送方式为通过第一滚轴实现,各个第一滚轴可滚动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输送带设置于两个第一滚轴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支带的底部设置第一夹层,第一夹层与第二传输线的传输末端通过设置第二连接线实现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二传输线与第一传输线平行设置;第二传输线包括:起始线、第三支线、空盒传输线和第一倾斜面,起始线与第一连接线相连,起始线通过第一倾斜面与空盒传输线的传输起始端相连,第一倾斜面从起始线的高处向空盒传输线的低处倾斜,空盒传输线的传输末端与第二连接线相连,第三支线位于空盒传输线的上方,第三支线的传输起始端位于异常行李传送脱离第一传输线的位置的附近,第三支线的传输末端位于X光机的附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异常行李传送脱离第一传输线的位置处设置异常行李开箱检查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三支线的传输末端设置二次安检行李暂存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三支线设置移送装置,第三支线上的行李通过移送装置移送至二次安检行李暂存台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空盒传输线的传输末端和/或第一夹层处设置空盒传送装置,空盒传送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二输送带,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输送带运转,或者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第二输送带运转,第二输送带运转的方向与空盒传输线或第一夹层上方的第一支带的运行方向垂直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空盒传输线的输送方式为通过第二滚轴实现,第二滚轴可滚动地设置,第二输送带设置于两个第二滚轴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夹层包括若干第三滚轴,第三滚轴可滚动地设置,第二输送带设置于两个第三滚轴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连接线为弧形,包括第四滚轴,第四滚轴可滚动地设置,两个第四滚轴之间通过皮带进行传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行李上线台、机票读码器、第二夹层、空行李盒和上位机,行李上线台上设置若干机票读码器,机票读码器与上位机通讯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X光机均与上位机通讯连接,第二夹层设置于行李上线台的下方,空行李盒通过空盒传送装置从第一夹层传输至第二夹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二夹层倾斜设置,第二夹层的低处与第一夹层平齐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离线传送装置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其中,第一传动轮设置于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第一传动轮通过第一传动带与第二传动轮同步转动设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传动杆上,第三传动轮位于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的下方,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间隔且平齐设置,第一输送带为环形封闭结构,第一输送带绕设于第三传动轮、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的周面,第三传动轮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的转动,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用于支撑第一输送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均位于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的下方,第三传动轮位于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的下方,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用于为第一输送带从第三传动轮绕至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时转向的导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第三支撑轮和第四支撑轮,第三支撑轮和第四支撑轮间隔设置于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用于第一输送带的升降,升降机构包括驱动轮、从动轮和固定组件,其中,驱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从动轮与驱动轮的周面接触,驱动轮转动时驱动从动轮上下运动地设置,从动轮设置于固定组件上,从动轮上下运动时驱动固定组件上下运动地设置,固定组件上下运动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上下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驱动轮的周面的正投影为非圆曲线,或者驱动轮的周面的正投影为圆形且驱动轮的转动轴自非圆心位置穿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第四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驱动驱动轮以转动轴为转动中心转动,或者通过第四传动机构驱动驱动轮以转动轴为转动中心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四传动机构包括: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二传动杆和第二传动带,第四传动轮设置于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第四传动轮通过第二传动带与第五传动轮同步转动设置,第五传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传动杆上,驱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传动杆上,第二传动杆与驱动轮的转动轴重合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和驱动板,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第三支撑轮和第四支撑轮均转动设置于固定板上,固定板与驱动板垂直相连,从动轮转动设置于驱动板上,第一传动杆转动设置于固定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定位板和第一连杆,驱动板的一端通过驱动轮实现支撑,驱动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杆支撑与定位板上,驱动板和第一连杆可于定位板上升降运动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第一接近开关用于感应驱动板上升的最高点,第二接近开关用于感应驱动板下降的最低点,驱动板上升的最高点和下降的最低点由驱动轮的转动决定,驱动板上升的最高点使得第一输送带的上表面与第一滚轴的上圆周面平齐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底座用于支撑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底座与驱动板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支撑座,第四驱动装置、第二支撑座和定位板固定于第二底座上,第二传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撑座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定位板上开有导向槽,第二传动杆可于导向槽内升降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固定架,第二底座通过固定架设置于第二支带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移送装置和空盒传送装置与离线传送装置的结构相同。
本发明设置离线传送装置实现异常行李的自动离线,设置空盒传送装置实现空行李盒的自动转向,从而实现空行李盒的自动到位。本发明设置双层的空盒传输线和第三支线,优化了空盒传输线和第三支线空间布局,使得第二传输线结构更加优化,有利于传输的高效和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去掉一段第一支线的结构图;
图6为图5的C部放大图;
图7为图2的D部放大图;
图8为离线传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9为图8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10为第一传动机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11为第四传动机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12为离线传送装置使用示意图;
图13为图12仰视视角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包括:第一传输线1、第一连接线2、第二传输线3和离线传送装置4,其中,第一传输线1的传输末端与第二传输线3的传输起始端通过第一连接线2相连,离线传送装置4设置于第一传输线1上,离线传送装置4用于将异常行李传送脱离第一传输线1。
如图3所示,所述的离线传送装置4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8和第一输送带39,第一驱动装置38驱动第一输送带39运转,或者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第一输送带39运转,第一输送带39运转的方向与第一传输线1运行方向垂直设置。
所述的第一传输线1包括第一支带5和第二支带6,第一支带5的传输末端和第二支带6的传输起始端之间设置X光机7,第一输送带39设置于第二支带6处,第二支带6的传输末端通过第一连接线2与第二传输线3相连。第一连接线2与第二传输线3之间设置置物台8。第二支带6处可以设置挡板23。
所述的第一支带5和第二支带6的输送方式为通过第一滚轴9实现,各个第一滚轴9可滚动地设置。第一滚轴9的滚动可以是自动的,该自动的实现方式是常规的技术,可以是设置一个驱动机构,如电机驱动一个第一滚轴9,各个第一滚轴9之间通过皮带进行传动。所述的第一输送带39设置于两个第一滚轴9之间,第一输送带39的上表面可以与第一滚轴9的上圆周面平齐设置。第一滚轴9的上圆周面是指第一滚轴9静止时位于上方的圆周面,也就是为了使得第一输送带39能够接触第一滚轴9上面输送的行李。所述的第一支带5的底部设置第一夹层10,第一夹层10与第二传输线3的传输末端通过设置第二连接线11实现连接。
所述的第二传输线3与第一传输线1平行设置。所述的第二传输线3包括:起始线12、第三支线13、空盒传输线14和第一倾斜面15,起始线12与第一连接线2相连,起始线12通过第一倾斜面15与空盒传输线14的传输起始端相连,第一倾斜面15从起始线12的高处向空盒传输线14的低处倾斜,空盒传输线14的传输末端与第二连接线11相连,第三支线13位于空盒传输线14的上方,第三支线13的传输起始端位于异常行李传送脱离第一传输线1的位置的附近,第三支线13的传输末端位于X光机7的附近。所述的异常行李传送脱离第一传输线1的位置处设置异常行李开箱检查台16。所述的第三支线13的传输末端设置二次安检行李暂存台17。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的空盒传输线14的传输末端和/或第一夹层10处设置空盒传送装置18,空盒传送装置18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二输送带,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输送带运转,或者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第二输送带运转,第二输送带运转的方向与空盒传输线14或第一夹层10上方的第一支带5的运行方向垂直设置。
所述的空盒传输线14的输送方式为通过第二滚轴实现,第二滚轴可滚动地设置,第二输送带设置于两个第二滚轴之间,第二输送带的上表面与第二滚轴的上圆周面平齐设置。
所述的第一夹层10包括若干第三滚轴,第三滚轴可滚动地设置,第二输送带设置于两个第三滚轴之间,第二输送带的上表面可以与第三滚轴的上圆周面平齐设置。第二滚轴、第三滚轴的滚动可以是自动的,该自动的实现方式是常规的技术,可以与第一滚轴9的技术相同,第二滚轴、第三滚轴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滚轴9相同。第二滚轴、第三滚轴的上圆周面是指第二滚轴、第三滚轴静止时位于上方的圆周面,也就是为了使得第二输送带能够接触第二滚轴、第三滚轴上面输送的行李。
所述的第一连接线2为弧形,包括第四滚轴,第四滚轴可滚动地设置,如图7所示,两个第四滚轴之间通过皮带24进行传动。皮带24设置于弧形半径较小的第四滚轴的一端。
第三支线13设置移送装置,第三支线13上的行李通过移送装置移送至二次安检行李暂存台17上。移送装置包括第三驱动装置和第三输送带,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三输送带运转,或者通过第三传动机构驱动第三输送带运转,第三输送带运转的方向与第三支线13的运行方向垂直设置。第三支线13的输送方式为通过第五滚轴实现,第五滚轴可滚动地设置,第三输送带设置于两个第五滚轴之间,第三输送带的上表面可以与第五滚轴的上圆周面平齐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滚轴、第二滚轴、第三滚轴、第四滚轴和第五滚轴,这些可滚动的滚轴都是通过电滚筒驱动和多楔带传动的方式实现驱动的,可以将多楔带布置于这些滚轴的两端的位置,这些是常规技术。第二连接线11也是通过这样的滚轴技术实现传输。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38驱动第一输送带39、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输送带、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三输送带的技术均相同。
如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的离线传送装置4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杆25、第一传动轮26、第一传动带27、第二传动轮28、第三传动轮29、第一支撑轮30和第二支撑轮31,其中,第一传动轮26设置于第一驱动装置38的输出端,第一传动轮26通过第一传动带27与第二传动轮28同步转动设置,第二传动轮28和第三传动轮29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传动杆25上,第二传动轮28用于带动第一传动杆25转动,第三传动轮29位于第一支撑轮30和第二支撑轮31的下方,第一支撑轮30和第二支撑轮31间隔且平齐设置,第一输送带39为环形封闭结构,第一输送带39绕设于第三传动轮29、第一支撑轮30和第二支撑轮31的周面,第一输送带39转动的方向为垂直于第一支撑轮30和第二支撑轮31的轴向,第一支撑轮30和第二支撑轮31的轴向是平行的。第三传动轮29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39的转动,第一支撑轮30和第二支撑轮31用于支撑第一输送带39,从而使得第一输送带39可以张紧并进行传送。
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导向轮32和第二导向轮33,第一导向轮32和第二导向轮33均位于第一支撑轮30和第二支撑轮31的下方,第三传动轮29位于第一导向轮32和第二导向轮33的下方,第一导向轮32和第二导向轮33用于为第一输送带39从第三传动轮29绕至第一支撑轮30和第二支撑轮31时转向的导向。
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三支撑轮34和第四支撑轮35,第三支撑轮34和第四支撑轮35间隔设置于第一支撑轮30和第二支撑轮31之间,第三支撑轮34和第四支撑轮35同样用于支撑第一输送带39,从而使得第一输送带39可以张紧并进行传送。
第一输送带39设有两条,第三传动轮29、第一导向轮32、第二导向轮33、第一支撑轮30、第二支撑轮31、第三支撑轮34和第四支撑轮35也设有两套,第一传动杆25的两端分别驱动一个第三传动轮29,从而分别驱动两条第一输送带39,第一驱动装置38设置于第一传动杆25的中部位置,第二传动轮28设置于第一传动杆25的中部,这样方便第一驱动装置38驱动第二传动轮28,进而驱动第一传动杆25。
本实施例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用于第一输送带39的升降,升降机构包括驱动轮36、从动轮37和固定组件,其中,驱动轮36可转动地设置,从动轮37与驱动轮36的周面接触,驱动轮36转动时驱动从动轮37上下运动地设置,从动轮37设置于固定组件上,从动轮37上下运动时驱动固定组件上下运动地设置,固定组件上下运动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39上下运动。设置该升降机构,使得第一输送带39一开始可以不与第一滚轴9的上圆周面平齐设置,这样行李盒在各个第一滚轴9上滚动前进时不会接触第一输送带39,避免了第一输送带39的磨损,当需要第一输送带39移送行李盒时,通过升降机构驱动第一输送带39上升至与第一滚轴9的上圆周面平齐即可。
所述的驱动轮36的周面的正投影为非圆曲线,或者驱动轮36的周面的正投影为圆形且驱动轮36的转动轴自非圆心位置穿过。本实施例的驱动轮36即为凸轮。
本实施例还包括第四驱动装置40,第四驱动装置40驱动驱动轮36以转动轴为转动中心转动,或者通过第四传动机构驱动驱动轮36以转动轴为转动中心转动。
所述的第四传动机构包括:第四传动轮41、第五传动轮42、第二传动杆43和第二传动带44,第四传动轮41设置于第四驱动装置40的输出端,第四传动轮41通过第二传动带44与第五传动轮42同步转动设置,第五传动轮4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传动杆43上,驱动轮36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传动杆43上,第二传动杆43与驱动轮36的转动轴重合设置。
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45和驱动板46,第一支撑轮30、第二支撑轮31、第三支撑轮34和第四支撑轮35均转动设置于固定板45上,固定板45与驱动板46垂直相连,从动轮37转动设置于驱动板46上,第一传动杆25转动设置于固定板45上。第一传动杆25通过第一支撑座47转动设置于固定板45上。
本实施例还包括定位板48和第一连杆49,驱动板46的一端通过驱动轮36实现支撑,驱动板46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杆49支撑与定位板48上,驱动板46和第一连杆49可于定位板48上升降运动地设置。
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接近开关50和第二接近开关51,第一接近开关50用于感应驱动板46上升的最高点,第二接近开关51用于感应驱动板46下降的最低点,驱动板46上升的最高点和下降的最低点由驱动轮36的转动决定,驱动板46上升的最高点使得第一输送带39的上表面与第一滚轴9的上圆周面平齐设置。
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底座52,第一底座52用于支撑第一驱动装置38,第一底座52与驱动板46固定连接。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底座53和第二支撑座54,第四驱动装置40、第二支撑座54和定位板48固定于第二底座53上,第二传动杆43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撑座54上。定位板48上开有导向槽55,第二传动杆43可于导向槽55内升降地设置。
本实施例还包括固定架56,第二底座53通过固定架56设置于第二支带6的下方。第二底座53在设置第一底座52的位置镂空,方便第一底座52的设置。
一套第一支撑轮30、第二支撑轮31、第三支撑轮34和第四支撑轮35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一个固定板45,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固定板45。固定板45的两端可以分别设置一个驱动板46,也就是设置两套驱动轮36和从动轮37分别驱动一个驱动板46,第二传动杆43的两端分别驱动一个驱动轮36,而第四驱动装置40只驱动第二传动杆43的一端即可,两个驱动板46之间通过第一连杆49相连,驱动板46的一端与第一接近开关50和第二接近开关51感应,另一端与第一连杆49相连。
如图8至图13所示,整个离线传送装置4通过固定架56设置于第二支带6的下方,两个第一输送带39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滚轴9之间,可以设置不使用离线传送装置4时,第一输送带39的上平面低于第一滚轴9的上圆周面,这样可以避免第一输送带39的磨损。需要使用时,第四驱动装置40驱动第四传动轮41,第四传动轮41通过第二传动带44的传动,带动第五传动轮42,从而带动第二传动杆43转动,第二传动杆43转动带动两边的驱动轮36,也就是凸轮转动,凸轮向上顶起从动轮37,从动轮37向上运动时带动驱动板46向上运动,驱动板46带动固定在其上方的固定板45,这样第一输送带39就可以上升至第一滚轴9的上圆周面平齐的位置,可以进行物体输送。第一驱动装置38驱动第一传动轮26,第一传动轮26通过第一传动带27带动第二传动轮28,从而带动第一传动杆25转动,第一传动杆25转动带动两端的第三传动轮29,第三传动轮29转动就可以带动张紧于第一支撑轮30、第二支撑轮31、第三支撑轮34和第四支撑轮35的第一输送带39进行传输工作,第一导向轮32和第二导向轮33为第一输送带39从第三传动轮29绕到第一支撑轮30、第二支撑轮31、第三支撑轮34和第四支撑轮35上进行换向的导向。当不需要第一输送带39输送时,驱动轮36,也就是凸轮较低的一部分转至上方,第一输送带39就利用重力下降,第一输送带39就低于第一滚轴9的上圆周面。
本实施例所述的驱动装置都可以为电机。
所述的移送装置和空盒传送装置18与离线传送装置4的结构相同,使用方法也相同,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同样可以一开始时不与第三滚轴或第五滚轴的上圆周面平齐的,在需要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工作时再通过升降机构将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上升至与第三滚轴或第五滚轴的上圆周面平齐。
本实施例还包括行李上线台19、机票读码器20、第二夹层21、空行李盒22和上位机,行李上线台19上设置若干机票读码器20,机票读码器20与上位机通讯连接,第一驱动装置38、第二驱动装置、X光机7均与上位机通讯连接,第二夹层21设置于行李上线台19的下方,空行李盒22通过空盒传送装置18从第一夹层10传输至第二夹层21上。上位机可以是计算机。
所述的第二夹层21倾斜设置,第二夹层21的低处与第一夹层10平齐设置。起始线12和第一倾斜面15也可以是通过第一滚轴9这样的技术实现传输的,第一倾斜面15也可以是利用重力滚动进行传输。
使用时,旅客将机票对准机票读码器20读取旅客信息,并将行李放入空行李盒22,空行李盒22的左右两侧设置NFC近场通信电子标签,机票读码器20将该旅客信息传输至上位机,并将旅客信息与空行李盒22的识别码、也就是NFC近场通信电子标签进行绑定。旅客将放有行李的行李盒推至第一支带5,第一支带5传输行李盒,行李盒随后进入X光机7进行扫描,扫描使用计算机自动扫面加人工确认的方式进行,没有问题的正常行李随即通过第二支带6,然后通过第一连接线2放置于置物台8,旅客取走行李后,将空行李盒22推至起始线12,起始线12将空行李盒22运输至第一倾斜面15,然后进入空盒传输线14,在空盒传输线14的传输末端,上位机控制第二驱动装置,使得空盒传送装置18将空行李盒22移送至第二连接线11,第二连接线11传动,将空行李盒22移送进入第一夹层10,在第一夹层10内,上位机控制第一夹层10的空盒传送装置18,将空行李盒22从第一夹层10移送至第二夹层21,空盒传输线14的传输末端的空盒传送装置18和第一夹层10的空盒传送装置18可以通过空盒传输线14和第一夹层10设置感应器,当有空行李盒22经过时再开启。
在X光机7扫描有异常的行李,上位机会根据第二支带6设定的传输速度判断装有异常的行李的行李盒何时到达离线传送装置4处,然后上位机控制在第二支带6的离线传送装置4将装有异常的行李的行李盒移送至异常行李开箱检查台16,由安检人员检查无异常,或者取出异常物品后,重新打包,放入异常第三支线13,第三支线13将该装有行李的行李盒移送至第三支线13的传输末端,由移送装置将行李盒搬运至二次安检行李暂存台17,移送装置可以始终开启,也可以通过设置光电开关等传感器来确定开启时机,然后等待安检人员再次将行李和行李盒放入X光机7,后续的流程同上。
第一支带5、第二支带6、第一连接线2、第三支线13、空盒传输线14和第二连接线11的末端均设置光点开关,用于判断当前输送段上是否有行李盒,上位机根据各个传输带的设定速度和光电开关的信号判断某个识别号的行李所处的位置。
本发明设置离线传送装置实现异常行李的自动离线,设置空盒传送装置实现空行李盒22的自动转向,从而实现空行李盒22的自动到位。本发明设置双层的空盒传输线和第三支线,优化了空盒传输线和第三支线空间布局,使得第二传输线结构更加优化,有利于传输的高效和便利。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Claims (31)

1.一种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输线、第一连接线、第二传输线和离线传送装置,其中,第一传输线的传输末端与第二传输线的传输起始端通过第一连接线相连,离线传送装置设置于第一传输线上,离线传送装置用于将异常行李传送脱离第一传输线;离线传送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输送带,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输送带运转,或者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第一输送带运转,第一输送带运转的方向与第一传输线运行方向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输线包括第一支带和第二支带,第一支带的传输末端和第二支带的传输起始端之间设置X光机,第一输送带设置于第二支带处,第二支带的传输末端通过第一连接线与第二传输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线与第二传输线之间设置置物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带和第二支带的输送方式为通过第一滚轴实现,各个第一滚轴可滚动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输送带设置于两个第一滚轴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带的底部设置第一夹层,第一夹层与第二传输线的传输末端通过设置第二连接线实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传输线与第一传输线平行设置;第二传输线包括:起始线、第三支线、空盒传输线和第一倾斜面,起始线与第一连接线相连,起始线通过第一倾斜面与空盒传输线的传输起始端相连,第一倾斜面从起始线的高处向空盒传输线的低处倾斜,空盒传输线的传输末端与第二连接线相连,第三支线位于空盒传输线的上方,第三支线的传输起始端位于异常行李传送脱离第一传输线的位置的附近,第三支线的传输末端位于X光机的附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常行李传送脱离第一传输线的位置处设置异常行李开箱检查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支线的传输末端设置二次安检行李暂存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支线设置移送装置,第三支线上的行李通过移送装置移送至二次安检行李暂存台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盒传输线的传输末端和/或第一夹层处设置空盒传送装置,空盒传送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二输送带,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输送带运转,或者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第二输送带运转,第二输送带运转的方向与空盒传输线或第一夹层上方的第一支带的运行方向垂直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盒传输线的输送方式为通过第二滚轴实现,第二滚轴可滚动地设置,第二输送带设置于两个第二滚轴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夹层包括若干第三滚轴,第三滚轴可滚动地设置,第二输送带设置于两个第三滚轴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线为弧形,包括第四滚轴,第四滚轴可滚动地设置,两个第四滚轴之间通过皮带进行传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李上线台、机票读码器、第二夹层、空行李盒和上位机,行李上线台上设置若干机票读码器,机票读码器与上位机通讯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X光机均与上位机通讯连接,第二夹层设置于行李上线台的下方,空行李盒通过空盒传送装置从第一夹层传输至第二夹层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夹层倾斜设置,第二夹层的低处与第一夹层平齐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线传送装置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其中,第一传动轮设置于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第一传动轮通过第一传动带与第二传动轮同步转动设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传动杆上,第三传动轮位于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的下方,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间隔且平齐设置,第一输送带为环形封闭结构,第一输送带绕设于第三传动轮、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的周面,第三传动轮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的转动,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用于支撑第一输送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均位于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的下方,第三传动轮位于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的下方,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用于为第一输送带从第三传动轮绕至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时转向的导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支撑轮和第四支撑轮,第三支撑轮和第四支撑轮间隔设置于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用于第一输送带的升降,升降机构包括驱动轮、从动轮和固定组件,其中,驱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从动轮与驱动轮的周面接触,驱动轮转动时驱动从动轮上下运动地设置,从动轮设置于固定组件上,从动轮上下运动时驱动固定组件上下运动地设置,固定组件上下运动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上下运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轮的周面的正投影为非圆曲线,或者驱动轮的周面的正投影为圆形且驱动轮的转动轴自非圆心位置穿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驱动驱动轮以转动轴为转动中心转动,或者通过第四传动机构驱动驱动轮以转动轴为转动中心转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传动机构包括: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二传动杆和第二传动带,第四传动轮设置于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第四传动轮通过第二传动带与第五传动轮同步转动设置,第五传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传动杆上,驱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传动杆上,第二传动杆与驱动轮的转动轴重合设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和驱动板,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第三支撑轮和第四支撑轮均转动设置于固定板上,固定板与驱动板垂直相连,从动轮转动设置于驱动板上,第一传动杆转动设置于固定板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板和第一连杆,驱动板的一端通过驱动轮实现支撑,驱动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杆支撑与定位板上,驱动板和第一连杆可于定位板上升降运动地设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第一接近开关用于感应驱动板上升的最高点,第二接近开关用于感应驱动板下降的最低点,驱动板上升的最高点和下降的最低点由驱动轮的转动决定,驱动板上升的最高点使得第一输送带的上表面与第一滚轴的上圆周面平齐设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底座用于支撑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底座与驱动板固定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支撑座,第四驱动装置、第二支撑座和定位板固定于第二底座上,第二传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撑座上。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板上开有导向槽,第二传动杆可于导向槽内升降地设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架,第二底座通过固定架设置于第二支带的下方。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送装置和空盒传送装置与离线传送装置的结构相同。
CN201910352902.4A 2019-04-29 2019-04-29 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 Pending CN1100778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2902.4A CN110077831A (zh) 2019-04-29 2019-04-29 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2902.4A CN110077831A (zh) 2019-04-29 2019-04-29 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7831A true CN110077831A (zh) 2019-08-02

Family

ID=67417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2902.4A Pending CN110077831A (zh) 2019-04-29 2019-04-29 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7783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6648A (zh) * 2020-06-24 2020-10-16 马鞍山致青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位物流用带式输送机
CN113044468A (zh) * 2021-04-12 2021-06-29 德利九州物流自动化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设备及安检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52026A (ja) * 2013-02-12 2014-08-25 Okamura Corp 被搬送物の方向転換装置
CN206494497U (zh) * 2016-11-04 2017-09-15 浙江德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式移载机
CN206557404U (zh) * 2016-12-28 2017-10-13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提行李安检系统
CN206930785U (zh) * 2016-11-28 2018-01-26 胡斌 一种人包对应安检设备以及安检运输系统
CN108572399A (zh) * 2017-11-24 2018-09-25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行李安全检查系统
CN209853228U (zh) * 2019-04-29 2019-12-27 上海欣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异常行李自动离线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52026A (ja) * 2013-02-12 2014-08-25 Okamura Corp 被搬送物の方向転換装置
CN206494497U (zh) * 2016-11-04 2017-09-15 浙江德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式移载机
CN206930785U (zh) * 2016-11-28 2018-01-26 胡斌 一种人包对应安检设备以及安检运输系统
CN206557404U (zh) * 2016-12-28 2017-10-13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提行李安检系统
CN108572399A (zh) * 2017-11-24 2018-09-25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行李安全检查系统
CN209853228U (zh) * 2019-04-29 2019-12-27 上海欣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异常行李自动离线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6648A (zh) * 2020-06-24 2020-10-16 马鞍山致青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位物流用带式输送机
CN113044468A (zh) * 2021-04-12 2021-06-29 德利九州物流自动化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设备及安检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20398B (zh) 对象处理系统
CN109195887B (zh) 用于转运物件的转运装置
CN110077831A (zh) 处理异常行李的系统
US3933320A (e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automatically supplying cops to a thread winder
US5192170A (en) Pneumatic tube conveyor station
CN209853228U (zh) 异常行李自动离线系统
EP0823624B1 (en) A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nd correcting uniformity of tyres
CN217990062U (zh) 一种基于自动分选机的分选装置
CN215204518U (zh) 用于换电站电池转运的传输到位检测系统
CN215625359U (zh) 行李筐可堆叠存放的自动回收装置
JP6730066B2 (ja) 物品仕分装置
JP3666706B2 (ja) タイヤ搬送種分け装置
CN111701867B (zh) 一种函件智能分拣系统
US5059087A (en) Bobbin conveying system
CN208199641U (zh) 一种移动式物流输送机
CN216064312U (zh) 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分拣设备
CN218691629U (zh) 一种rfid物流分拣装置
CN213923003U (zh) 一种新型机械卸载式分拣机
CN105292885B (zh) 一种rgv小车
CN101706877B (zh) 一种卡夹转动式的收发卡方法及其卡机
CN217569740U (zh) 一种物流扫描分拣装置
CN207020756U (zh) 一种物品输送装置及售货机
CN110171684A (zh) 一种汽车拆卸的多选择路径输送装置
CN219652099U (zh) 一种物流传输机
CN117862036B (zh) 一种自适应文件分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0333 room 508, floor 5, No. 5, Lane 600, Yunling West Road,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Xinb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62 room 20, building 958, 1525 North Main Road, Shanghai, Putuo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XINB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