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3588B - 电容器单元、电动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电容器单元、电动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73588B
CN110073588B CN201780069502.1A CN201780069502A CN110073588B CN 110073588 B CN110073588 B CN 110073588B CN 201780069502 A CN201780069502 A CN 201780069502A CN 110073588 B CN110073588 B CN 1100735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ness
side terminal
end portion
substrate
capacit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95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73588A (zh
Inventor
服部诚
上谷洋行
樋口博人
鹰繁贵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73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3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73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3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09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15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where only one member is mo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42Driving elements, brak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umps
    • F04C29/0085Prime m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4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01G4/236Terminals leading through the housing, i.e. lead-throug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12End pieces terminating in an eye, hook, or for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15Terminal blocks providing connections to wire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01R4/34Conductive members located under head of screw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ressor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电容器单元(20)具备:线束侧端子(23),该线束侧端子设置于在内部收容电容器主体的壳体(22)的第一面的第一端部(22a)侧;基板侧端子(24),该基板侧端子设置于壳体(22),能够与电路基板连接;以及多个引导部(25),该多个引导部从所述第一面突出,并且从与第一端部(22a)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部(22b)朝向第一端部(22a)延伸。多个引导部(25)以夹入线束侧端子(23)的方式在第二方向上分开地设置,该第二方向与将第一端部(22a)和第二端部(22b)连结的第一方向正交。

Description

电容器单元、电动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单元、电动压缩机。
本申请主张在2016年11月11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220656号优先权,这里引用该内容。
背景技术
车载用空气调节器例如由于在车辆内的有限的空间中收容各种结构设备的必要性,因此要求较高的节省空间性。因此,近年来,出于提高节省空间性的目的,提供将构成车载用空气调节器的缩机、对压缩机进行驱动的马达、控制马达的控制装置一体构成的电动压缩机。
这样的电动压缩机的控制装置具备电容器单元和电路基板。电路基板将经由电容器单元而平滑化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三相交流电力。通过将从电路基板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力向马达的固定元件供给,而使马达的旋转元件旋转,对压缩机进行驱动。
电容器单元经由电源线束而与电池、发电机等电源连接。因此,电容器单元具备供电源线束连接的线束侧端子。另外,电容器单元具备与形成在电路基板上的布线图案连接的基板侧端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如下的结构:在电容器模块具备形成线束侧端子和基板侧端子的汇流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36761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电源线束中,设置在其顶端部的连接端子与设置于电容器单元的线束侧端子进行螺纹结合。因此,电源线束处于在电容器单元的附近仅将顶端部的连接端子固定、没有将与连接端子相连的布线固定的状态。因此,由于在车辆的行驶时等所产生的振动,布线进行振动。其结果为,对固定于线束侧端子的连接端子与和连接端子相连的布线的连接部分反复作用应力。由于产生这样的反复应力,有可能对电源线束的布线与连接端子的连接部分产生负荷。因此,期望抑制与电容器单元连接的电源线束的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器单元、电动压缩机,能够抑制与电容器单元连接的电源线束进行振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电容器单元具备:壳体,该壳体在内部收容电容器主体;线束侧端子,该线束侧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面的第一端部侧,并且能够与从外部供给直流电力的电源线束连接;基板侧端子,该基板侧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且能够与电路基板连接,所述直流电力经由了所述电容器主体向该电路基板输出;以及多个引导部,该多个引导部从所述第一面突出,并且从所述第一面上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部延伸,多个所述引导部以夹入所述线束侧端子的方式在第二方向上分开地设置,该第二方向与将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连结的第一方向正交。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若固定于线束侧端子,则电源线束被配置为在第一面上被引导部从第二方向夹着的状态下,从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延伸。因此,通过引导部而限制电源线束的第二方向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电源线束的过大的振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电容器单元中,也可以是,在第一方式中,所述引导部以从所述第二方向夹入一个所述线束侧端子的方式设置有一对。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固定于线束侧端子的一个电源线束的两侧配置引导部。由此,能够确保电源线束的周围的绝缘距离。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电容器单元中,也可以是,在第一方式或者第二方式中,具备线束抵接部,该线束抵接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所述第二端部侧突出,能够从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电源线束抵接。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电源线束在第二端部侧从第二方向与线束抵接部接触。因此,不仅在固定于线束侧端子的第一端部侧,而且在第二端部侧也限制电源线束的第二方向的移动。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电源线束的第二方向的振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电容器单元中,也可以是,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基板侧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端部。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线束侧端子与基板侧端子配置在壳体的相同的一侧(第一端部侧)。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基板侧端子与基板的连接作业、以及线束侧端子与电源线束的连接作业。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电容器单元中,也可以是,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基板侧端子从被所述壳体保持的基部朝向与所述电路基板连接的顶端部而呈板状地延伸,在所述基部与所述顶端部之间形成有朝向所述基板侧端子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凹陷的切口部。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切口部,将与顶端部和基部相比截面积较小的区域局部性地形成在基板侧端子。因此,以基部为基准的顶端部的第二方向的振动被形成有切口部的区域吸收。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应力集中于与电路基板连接的顶端部。因此,能够吸收从电路基板传递给基板侧端子的振动,抑制在基板侧端子与顶端部的连接部分产生变形和损伤。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电容器单元中,也可以是,在第五方式中形成有:在所述基板侧端子的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形成的第一切口部、以及在所述基板侧端子的宽度方向的第二侧形成的第二切口部。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顶端部向基板侧端子的宽度方向的任意的方向的振动也被形成有第一切口部和第二切口部的区域吸收。其结果为,能够进一步抑制应力集中于利用软钎料与电路基板连接的顶端部。因此,能够吸收从电路基板传递给基板侧端子的振动,更有效地抑制基板侧端子产生变形和损伤。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电容器单元中,也可以是,在第六方式中,所述第一切口部与所述第二切口部在将所述基部和所述顶端部连结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针对基板侧端子,在顶端部与基部之间形成呈S字状弯曲的区域。通过冲压加工等将由导电性金属构成的板材切出成规定的形状,由此即使基板侧端子的宽度较薄也能够同时形成这样的形状。因此,不需要为了形成弯曲的区域而增加加工工序,能够高效地形成向不同的方向凹陷的第一切口部和第二切口部。
另外,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电动压缩机具备:第一方式至第七方式中的任一个电容器单元;电源线束,该电源线束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线束侧端子连接,该电源线束朝向所述第二端部侧延伸;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将从所述电容器单元输出的所述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马达,该马达通过从所述电路基板输出的所述交流电力而被旋转驱动;压缩机构,该压缩机构由所述马达驱动;以及外壳,该外壳收容所述电容器单元、所述电路基板、所述马达以及所述压缩机构。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电动压缩机中,也可以是,在第八方式中,所述外壳具有外壳侧线束抵接部,该外壳侧线束抵接部与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部侧导出的所述电源线束抵接。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电源线束在从电容器单元导出的部分也被支承。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源线束的振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与电容器单元连接的电源线束进行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设置于上述电动压缩机的电路基板和电容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述电容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设置在上述电动压缩机的外壳内的电容器单元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设置在上述外壳内的电容器单元的侧剖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电容器单元的基板侧端子与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电容器单元、电动压缩机的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设置于上述电动压缩机的电路基板和电容器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上述电容器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设置在上述电动压缩机的外壳内的电容器单元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设置在上述外壳内的电容器单元的侧剖视图。图6是表示上述电容器单元的基板侧端子与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10具备外壳11、马达12、压缩机构13、驱动电路部14。该电动压缩机10构成搭载于车辆的空气调节器的一部分,对在空气调节器中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压缩。
马达12、压缩机构13以及驱动电路部14收容在外壳11,该外壳11形成电动压缩机10的壳体。
马达12通过从驱动电路部14输出的交流电力而被旋转驱动。马达12具有定子(无图示)和转子(无图示)。定子通过从车辆的电池、发电机等电源15供给的电力而产生磁场。转子通过定子所产生的磁场而旋转。
压缩机构13被马达12驱动。压缩机构13由例如涡旋式压缩机构构成。压缩机构13具备固定涡旋(无图示)和回旋涡旋(无图示)。压缩机构13通过马达12的转子(无图示)的旋转而使回旋涡旋相对于固定涡旋进行驱动回旋,由此对制冷剂(流体)进行压缩。
如图2所示,驱动电路部14收容在外壳11的开口部11a的内侧。驱动电路部14具有电容器单元20、电路基板30、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二个)电源线束100。
电容器单元20将与从电源15供给的直流电力重叠的脉动成分除去而使其平滑化,将平滑化后的直流电力输出给电路基板30。
电路基板30将从电容器单元20输出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并输出给马达12。电路基板30具备基板主体32、开关元件33、PN端子形成部34。
基板主体32由平板状的印制电路板构成。在基板主体32具有由铜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的规定的布线图案。该基板主体32被未图示的小螺钉等固定于外壳11。
开关元件33将从外部的电源15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三相交流电力。开关元件33由多个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构成,安装于基板主体32。各开关元件33的引线33b被插入于在基板主体32形成的通孔(无图示),被软钎焊于电路基板30的布线图案。
各开关元件33基于从安装于电路基板30的控制电路输入的驱动信号而切换成使电流流动的接通状态和切断电流的断开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元件33与成为三相交流的U相、V相以及W相分别对应地各设置有2个。该多个开关元件33在通过控制电路(无图示)的驱动信号而规定的规定时机反复进行接通和断开,由此向马达12供给三相(U相、V相以及W相)的交流电力。
此外,开关元件33的IGBT是代表,但除此之外,也可以是双极晶体管、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等。
另外,驱动电路部14除了具备开关元件33以外,还具备安装于电路基板30的适当的电子部件。
PN端子形成部34配置于电路基板30的与电容器单元20相邻的端部30a。PN端子形成部34具有一对孔部35A和孔部35B。在孔部35A和孔部35B分别连接有作为电容器单元20的输出端子的基板侧端子24。通过使基板侧端子24与该PN端子形成部34连接,从而将由电容器单元20平滑化后的直流电力输入给电路基板30。
如图3和图4所示,电容器单元20具备电容器主体21、壳体22、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二个)线束侧端子23、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二个)基板侧端子24、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引导部25、第一线束抵接部27、以及第二线束抵接部28。
电容器主体21是将与从电源15供给的直流电力重叠的脉动成分除去而使其平滑化的电气元件。
壳体22是由绝缘材料构成的树脂制成的,呈中空箱状。壳体22在其内部收容电容器主体21。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2具有壳体主体221、从壳体主体221突出的块部222。
壳体主体221呈矩形箱状。壳体主体221具有供电路基板30固定的一侧的面、即上表面(第一面)22t。作为与上表面22t正交的面,壳体主体221具有侧面22f。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主体221的上表面22t中,将与侧面22f相连的一侧的端部称为第一端部22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表面22t中,将与第一端部22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称为第二端部22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上表面22t正交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UD。将上下方向UD中的、上表面22t朝向的一侧设为上下方向UD的上方。另外,将与上下方向UD的上方相反的一侧设为上下方向UD的下方。另外,将与上下方向UD正交的方向并且将第一端部22a和第二端部22b连结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第一方向)FR。将前后方向FR中的、侧面22f朝向的一侧、即第一端部22a侧设为前后方向FR的前方。另外,将与前后方向FR的前方相反的一侧、即第二端部22b侧设为前后方向FR的后方。另外,将与上下方向UD和前后方向FR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W(第二方向)。
块部222从壳体22的侧面22f向前后方向FR的前方突出。块部222与壳体主体221一体形成。块部222在从上下方向UD观察时,呈宽度方向W的内侧凹陷的L字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块部222,具有第一块部222A和第二块部222B。
第一块部222A相对于侧面22f,从与第一引导部25A相同的宽度方向W的位置突出。第一块部222A的宽度方向W的内侧凹陷。
第二块部222B相对于侧面22f,从与第四引导部25D相同的宽度方向W的位置突出。第二块部222B的宽度方向W的内侧以与第一块部222A相对的方式凹陷。
线束侧端子23能够与将来自外部的直流电力向电容器主体21供给的电源线束100连接。线束侧端子23由导电性金属构成。线束侧端子23呈在中央部形成有开口23h的圆环状。线束侧端子23设置在壳体主体221的上表面22t上。线束侧端子23在上表面22t上,设置于相比于前后方向FR的中央更接近第一端部22a侧的位置。线束侧端子23在宽度方向W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线束侧端子23是第一线束侧端子23A和第二线束侧端子23B。第一线束侧端子23A和第二线束侧端子23B的前后方向FR的位置相同,在宽度方向W上隔开间隔地设置。一个线束侧端子23被设置为被后述的一对引导部25从宽度方向W夹入。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线束侧端子23A连接有将来自电源15的直流电力向电容器主体21供给的线束侧端子23之一、即第一电源线束100A。同样,在第二线束侧端子23B连接有将来自电源15的直流电力向电容器主体21供给的第二电源线束100B,该第二电源线束100B是不同于第一线束侧端子23A的电源线束100。
如图5所示,壳体22在与多个线束侧端子23的开口23h连续的位置分别具备从壳体22的上表面22t向下方延伸的螺孔22h。
如图3~图5所示,多个引导部25从上表面22t突出。引导部25从上表面22t上的前后方向FR的第二端部22b朝向第一端部22a延伸。引导部25呈矩形板状地突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5作为壳体22的一部分,与壳体主体221一体形成。引导部25在上表面22t上,在宽度方向W上分开地一对一对地成组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多个引导部25,分别形成有与第一线束侧端子23A对应的第一引导部25A和第二引导部25B、以及与第二线束侧端子23B对应的第三引导部25C和第四引导部25D。
第一引导部25A和第二引导部25B以从宽度方向W夹入第一线束侧端子23A的方式,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第三引导部25C和第四引导部25D以从宽度方向W夹入第二线束侧端子23B的方式,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第一线束抵接部27在上表面22t上,能够从宽度方向W的内侧与电源线束100抵接。第一线束抵接部27从上表面22t的前后方向FR上的中央的第二端部22b侧突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线束抵接部27作为壳体22的一部分,与壳体主体221一体形成。第一线束抵接部27在上表面22t的第二端部22b处,在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朝向与上表面22t正交的上下方向UD突出。第一线束抵接部27在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呈角部为圆形的矩形筒状地突出。第一线束抵接部27与第二引导部25B和第三引导部25C连续地形成。
第二线束抵接部28在上表面22t上,能够从上下方向UD的下方与电源线束100抵接。第二线束抵接部28在壳体主体221的第二端部22b处,与第一线束抵接部27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相邻地设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线束抵接部28作为壳体22的一部分,与壳体主体221一体形成。第二线束抵接部28具有相比于壳体22的上表面22t进一步向上下方向UD的上方突出的顶面28t。第二线束抵接部28与第一线束抵接部27相比,从壳体22的上表面22t突出的突出尺寸较小。
此外,引导部25、第一线束抵接部27以及第二线束抵接部28不限于与壳体22一体形成。例如,引导部25、第一线束抵接部27以及第二线束抵接部28也可以是通过将分体部件固定于壳体22而形成的。
基板侧端子24设置于壳体22的第一端部22a的侧面22f。基板侧端子24能够与电路基板30连接,以输出经由了电容器主体21的直流电力。本实施方式的基板侧端子24是通过由导电性金属构成的板状的金属板而形成的。基板侧端子24从被壳体主体221保持的基部24b朝向与电路基板30连接的顶端部24a而呈板状地延伸。具体而言,基板侧端子24从块部222朝向上下方向UD的上方而呈板状地延伸。基板侧端子24从块部222朝向上表面22t侧而与侧面22f平行地延伸。基板侧端子24被设置为使其板厚方向与和侧面22f正交的前后方向FR一致。基板侧端子24在基部24b与顶端部24a之间形成有朝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凹陷的切口部40。
如图3、图6所示,顶端部24a是与电路基板30连接的区域、并且是基板侧端子24的上下方向UD的中央的上方的区域。基部24b是被壳体22保持的区域、并且是基板侧端子24的上下方向UD的中央的下方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一个基板侧端子24形成多个切口部40。具体而言,作为多个切口部40,在本实施方式的基板侧端子24形成有第一切口部41和第二切口部42。第一切口部41在基板侧端子24中,形成为从基板侧端子24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第一侧)的外缘部24s朝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第二侧)凹陷。第二切口部42在基板侧端子24中,形成为从基板侧端子24的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内缘部24t朝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凹陷。第一切口部41与第二切口部42在将基部24b和顶端部24a连结的方向、即上下方向UD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第一切口部41以上下方向UD的位置与第二切口部42不重叠的方式,形成在第二切口部42的上下方向UD的上方。
基板侧端子24通过第一切口部41和第二切口部42而形成弯曲部43。弯曲部43与顶端部24a和基部24b相比,与基板侧端子24延伸的上下方向UD正交的截面积局部性较小。弯曲部43在相对于上下方向UD倾斜的方向上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基板侧端子24是第一基板侧端子24A和第二基板侧端子24B。第一基板侧端子24A和第二基板侧端子24B的前后方向FR的位置相同,在宽度方向W上隔开间隔地设置。
第一线束侧端子23A和第一基板侧端子24A形成于一体地连续的第一汇流条45A的两端部。另外,第二线束侧端子23B和第二基板侧端子24B形成于一体地连续的第二汇流条45B的两端部。这些第一汇流条45A和第二汇流条45B是通过冲压加工等而将由导电性金属构成的板材切出成规定的形状,且在该长边方向的多个部位处折曲而形成的。第一汇流条45A和第二汇流条45B以仅使两端部的第一线束侧端子23A和第二线束侧端子23B与第一基板侧端子24A和第二基板侧端子24B从壳体22露出的方式被埋设于壳体22。
如图2所示,上述的电容器单元20配置在沿着电路基板30的端部30a的位置。电容器单元20被小螺钉(无图示)等固定于外壳11。电容器单元20经由第一基板侧端子24A和第二基板侧端子24B而与电路基板30连接。如图2、图6所示,第一基板侧端子24A和第二基板侧端子24B被插入于基板主体32的孔部35A和孔部35B。第一基板侧端子24A和第二基板侧端子24B通过软钎料120(参照图6)而软钎焊于在孔部35A和孔部35B的周围形成的布线图案的焊盘部。
如图2、图4、图5所示,电容器单元20经由多个电源线束100而与车辆的电池、发电机等电源15连接。多个电源线束100分别具备线束主体101和端子102。线束主体101是具有挠性的线状的部件。线束主体101具有由导电性金属构成的线材(无图示)以及覆盖线材的绝缘覆层101a。端子102由导电性金属构成,呈圆环状。端子102固定于线束主体101的顶端(一个端部)。
电源线束100的未图示的基端(与顶端相反的一侧、即另一个端部)与电池、发电机等电源15的正极或者负极连接。在分别设置在电源线束100的顶端的端子102与线束侧端子23重叠的状态下,通过将螺栓110紧固于螺孔22h,而使端子102与线束侧端子23连接。
通过在壳体22的第一端部22a处与线束侧端子23连接,从而以沿着壳体22的上表面22t从第一端部22a延伸到第二端部22b侧的方式配置线束主体101。电源线束100从壳体22的第二端部22b朝向位于外侧的外壳11一边向下方弯曲一边延伸,被插入于在电容器单元20的下方形成的线束插通孔17。这里,如图4所示,线束插通孔17在电容器单元20中,向宽度方向W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束侧端子23A侧偏移地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电源线束100为第一电源线束100A和第二电源线束100B。第一电源线束100A的端子102与第一线束侧端子23A连接。第二电源线束100B的端子102与第二线束侧端子23B连接。第一电源线束100A以使线束主体101沿着第一引导部25A和第二引导部25B间的方式配置。第二电源线束100B以使线束主体101沿着第三引导部25C和第四引导部25D间的方式配置。
如图4、图5所示,像上述那样配设的第一电源线束100A在壳体22的第二端部22b处与第一线束抵接部27和第二线束抵接部28的至少一方抵接。同样,第二电源线束100B在壳体22的第二端部22b处与第一线束抵接部27和第二线束抵接部28的至少一方抵接。
并且,第一电源线束100A和第二电源线束100B的线束主体101的弯曲方向外侧与线束插通孔17的内周面(外壳侧线束抵接部)17f接触。
这样,第一电源线束100A与第一线束侧端子23A、第一线束抵接部27、线束插通孔17的内周面17f这至少三个部位接触。另外,第二电源线束100B与第二线束侧端子23B、第一线束抵接部27和第二线束抵接部28的至少一方、线束插通孔17的内周面17f这至少三个部位接触。
根据上述的电容器单元20和电动压缩机10,以夹入第一线束侧端子23A的方式形成第一引导部25A和第二引导部25B。在该第一线束侧端子23A,第一电源线束100A的端子102固定于第一线束侧端子23A。由此,第一电源线束100A的线束主体101以在从宽度方向W被第一引导部25A和第二引导部25B夹着的状态下,在上表面22t上从第一端部22a朝向第二端部22b延伸的方式配置。同样,第二电源线束100B的端子102固定于第二线束侧端子23B。由此,第二电源线束100B的线束主体101以沿着第三引导部25C和第四引导部25D在上表面22t上从第一端部22a朝向第二端部22b延伸的方式配置。因此,通过引导部25来限制第一电源线束100A和第二电源线束100B在线束主体101的宽度方向W上的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电源线束100A和第二电源线束100B的过大的振动。由此,能够抑制与电容器单元20连接的电源线束100进行振动。
并且,第一线束侧端子23A被第一引导部25A和第二引导部25B夹入,第二线束侧端子23B被第三引导部25C和第四引导部25D夹入。因此,在固定于第一线束侧端子23A的第一电源线束100A和固定于第二线束侧端子23B的第二电源线束100B各自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配置有引导部25。由此,能够针对第一电源线束100A和第二电源线束100B分别确保周围的绝缘距离。
另外,第一电源线束100A和第二电源线束100B在第二端部22b处从宽度方向W与第一线束抵接部27接触。因此,不仅在固定于线束侧端子23的第一端部22a侧,而且在第二端部22b侧也限制第一电源线束100A和第二电源线束100B的宽度方向W的移动。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一电源线束100A和第二电源线束100B的宽度方向W的振动。
并且,第一电源线束100A和第二电源线束100B在从电容器单元20导出的部分,从上下方向UD的上方与形成于外壳11的线束插通孔17的内周面17f接触。除此之外,第二线束抵接部28从上下方向UD的下方与第一电源线束100A和第二电源线束100B接触。由此,第一电源线束100A和第二电源线束100B以从上下方向UD被第一线束侧端子23A和第二线束侧端子23B、第二线束抵接部28、线束插通孔17的内周面17f这三点夹入的方式被支承。其结果为,第一线束侧端子23A和第二线束侧端子23B的上下方向UD的移动被限制。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一电源线束100A和第二电源线束100B的上下方向UD的振动。
另外,线束侧端子23和基板侧端子24设置在壳体22的相同的一侧(第一端部22a侧)。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基板侧端子24与电路基板30的连接作业、以及线束侧端子23与电源线束100的连接作业。
另外,通过切口部40,而将与顶端部24a、基部24b相比宽度方向W的长度较短且截面积较小的弯曲部43局部性地形成在基板侧端子24。这里,若电容器单元20与电路基板30由于从外部输入的振动而相对地位移,则在基板侧端子24中与顶端部24a和基部24b相比截面积较小的弯曲部43在宽度方向W上发生弹性变形。因此,以基部24b为基准的顶端部24a的宽度方向W的振动被弯曲部43吸收。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应力集中于利用软钎料与电路基板30连接的顶端部24a。因此,能够利用弯曲部43吸收从电路基板30传递给基板侧端子24的振动,抑制在基板侧端子24与顶端部24a之间的软钎料(连接部分)产生变形和损伤。
另外,形成有向宽度方向W的不同的方向凹陷的第一切口部41和第二切口部42。因此,顶端部24a向宽度方向W的任意的方向的移动也被弯曲部43吸收。其结果为,能够进一步抑制应力集中于利用软钎料与电路基板30连接的基板侧端子24。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基板侧端子24与顶端部24a之间的软钎料(连接部分)产生变形和损伤。
另外,第一切口部41与第二切口部42在上下方向UD上隔开间隔地形成。因此,能够针对基板侧端子24,以在顶端部24a与基部24b之间呈S字状弯曲的方式形成弯曲部43。即使基板侧端子24的宽度较薄,也能够同时形成这样的形状。具体而言,在形成第一汇流条45A和第二汇流条45B时,在通过冲压加工等将由导电性金属构成的板材切出成规定的形状的同时,容易地形成这样的形状。因此,不需要为了形成弯曲部43而增加加工工序,能够高效地形成向不同的方向凹陷的第一切口部41和第二切口部42。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各实施方式的各结构以及它们的组合等是一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添加、省略、替换以及其他的变更。另外,本发明没有被实施方式限定,仅被发明要保护的范围限定。
例如,在第一线束侧端子23A的两侧设置第一引导部25A和第二引导部25B,在第二线束侧端子23B的两侧设置第三引导部25C和第四引导部25D,但不限于这样的结构。引导部25只要像第一引导部25A和第四引导部25D那样,仅设置在至少上表面22t的宽度方向W的两外侧即可。
另外,通过在基板侧端子24形成切口部40而构成弯曲部43,但关于切口部40的形成数、配置、形状等,能够适当地变更。
另外,关于电动压缩机10的各部分的结构,能够适当地变更。并且,作为一例,例示出具备电动压缩机10的车辆用的空气调节器,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具备电动压缩机10的制冷系统中也能够应用相同的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电容器单元和电动压缩机,能够抑制与电容器单元连接的电源线束进行振动。
符号说明
10 电动压缩机
11 外壳
11a 开口部
12 马达
13 压缩机构
14 驱动电路部
15 电源
17 线束插通孔
17f 内周面(外壳侧线束抵接部)
20 电容器单元
21 电容器主体
22 壳体
221 壳体主体
222 块部
222A 第一块部
222B 第二块部
22a 第一端部
22b 第二端部
22f 侧面
22h 螺孔
22t 上表面(第一面)
23 线束侧端子
23A 第一线束侧端子
23B 第二线束侧端子
23h 开口
24 基板侧端子
24A 第一基板侧端子
24B 第二基板侧端子
24a 顶端部
24b 基部
24s 外缘部
24t 内缘部
25 引导部
25A 第一引导部
25B 第二引导部
25C 第三引导部
25D 第四引导部
27 第一线束抵接部
28 第二线束抵接部
28t 顶面
30 电路基板
30a 端部
32 基板主体
33 开关元件
34 PN端子形成部
35 电子部件
35A、35B 孔部
40 切口部
41 第一切口部
42 第二切口部
43 弯曲部
45A 第一汇流条
45B 第二汇流条
100 电源线束
100A 第一电源线束
100B 第二电源线束
101 线束主体
101a 绝缘覆层
102 端子
110 螺栓
120 软钎料
FR 前后方向(第一方向)
W 宽度方向(第二方向)
UD 上下方向。

Claims (8)

1.一种电容器单元,设置于驱动电路部,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该壳体在内部收容电容器主体;
线束侧端子,该线束侧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面的第一端部侧,并且能够与从外部供给直流电力的电源线束连接;
基板侧端子,该基板侧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且能够与电路基板连接,所述直流电力经由所述电容器主体向该电路基板输出;
多个引导部,该多个引导部从所述第一面突出,并且从所述第一面上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部延伸,以及
线束抵接部,该线束抵接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所述第二端部侧突出,
多个所述引导部以夹入所述线束侧端子的方式在第二方向上分开地设置,该第二方向与将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连结的第一方向正交,
所述电源线束的一方的端部与所述线束侧端子连接,所述电源线束以线束主体沿着所述多个引导部之间的方式配置,并且朝向所述第二端部侧延伸,
所述线束抵接部具备:
第一线束抵接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面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央相比,该第一线束抵接部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面的第二端部侧,并朝向与所述第一面正交的上下方向突出,该第一线束抵接部能够从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电源线束抵接,以及
第二线束抵接部,该第二线束抵接部在与所述第一线束抵接部相邻的所述第二端部侧突出,并能够从所述上下方向的下方与所述电源线束抵接,
所述第二线束抵接部与所述第一线束抵接部相比,从所述第一面突出的突出尺寸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以从所述第二方向夹入一个所述线束侧端子的方式设置有一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侧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侧端子从被所述壳体保持的基部朝向与所述电路基板连接的顶端部而呈板状地延伸,
在所述基部与所述顶端部之间形成有朝向所述基板侧端子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凹陷的切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电容器单元形成有:在所述基板侧端子的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形成的第一切口部;以及在所述基板侧端子的宽度方向的第二侧形成的第二切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口部与所述第二切口部在将所述基部和所述顶端部连结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
7.一种电动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单元;
电源线束,该电源线束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线束侧端子连接,该电源线束朝向所述第二端部侧延伸;
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将从所述电容器单元输出的所述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
马达,该马达通过从所述电路基板输出的所述交流电力而被旋转驱动;
压缩机构,该压缩机构由所述马达驱动;以及
外壳,该外壳收容所述电容器单元、所述电路基板、所述马达以及所述压缩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外壳侧线束抵接部,该外壳侧线束抵接部与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部侧导出的所述电源线束抵接。
CN201780069502.1A 2016-11-11 2017-11-02 电容器单元、电动压缩机 Active CN1100735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0656 2016-11-11
JP2016220656A JP6723141B2 (ja) 2016-11-11 2016-11-11 コンデンサユニット、電動圧縮機
PCT/JP2017/039674 WO2018088317A1 (ja) 2016-11-11 2017-11-02 コンデンサユニット、電動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3588A CN110073588A (zh) 2019-07-30
CN110073588B true CN110073588B (zh) 2022-02-01

Family

ID=62110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9502.1A Active CN110073588B (zh) 2016-11-11 2017-11-02 电容器单元、电动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3254B2 (zh)
EP (1) EP3525335B1 (zh)
JP (1) JP6723141B2 (zh)
CN (1) CN110073588B (zh)
WO (1) WO20180883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39875B2 (ja) * 2019-03-26 2023-03-1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動圧縮機
JP7379849B2 (ja) * 2019-03-29 2023-11-15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ホルダユニット及びバスバーホルダユニットを備えたモータ
CN114582634B (zh) * 2022-03-31 2023-05-16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启停用超级电容模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6718B1 (en) * 1999-07-15 2001-03-27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circuit breaking device
US20050227547A1 (en) * 2004-04-08 2005-10-13 Hansjurg Hunziker Connector for cable eyes
CN105322722A (zh) * 2014-07-31 2016-02-10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装置和包括驱动装置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5542A (ja) 1993-02-22 1994-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車用一体型インバータ装置
JP4026044B2 (ja) * 2000-05-09 2007-12-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基板接続部材
US7177153B2 (en) * 2002-01-16 2007-02-13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drive module having improved cooling configuration
JP2004153891A (ja) * 2002-10-29 2004-05-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
SE525572C2 (sv) 2002-12-23 2005-03-15 Danaher Motion Stockholm Ab Motordrivenhet av växelriktartyp
JP4859443B2 (ja) * 2005-11-17 2012-01-2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2007336761A (ja) 2006-06-19 2007-12-27 Hitachi Ltd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0007974A (ja) * 2008-06-27 2010-01-14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WO2011055806A1 (ja) * 2009-11-06 2011-05-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ケースに設置されたインバータ端子台
JP5740986B2 (ja) * 2010-03-17 2015-07-01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電力変換装置
JP5482406B2 (ja) * 2010-04-27 2014-05-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JP5651552B2 (ja) * 2011-07-22 2015-01-1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5749192B2 (ja) 2012-02-13 2015-07-15 株式会社東芝 車両用駆動制御装置
JP5726102B2 (ja) * 2012-02-14 2015-05-2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圧縮機
JP5931488B2 (ja) * 2012-02-14 2016-06-0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圧縮機
JP6375106B2 (ja) * 2013-09-27 2018-08-15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路部品の耐振固定構造を備えた回路組立体、および車両用電動圧縮機
JP6607707B2 (ja) 2015-06-03 2019-11-20 和興フィルタ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花粉回収装置および花粉回収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6718B1 (en) * 1999-07-15 2001-03-27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circuit breaking device
US20050227547A1 (en) * 2004-04-08 2005-10-13 Hansjurg Hunziker Connector for cable eyes
CN105322722A (zh) * 2014-07-31 2016-02-10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装置和包括驱动装置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67190A1 (en) 2019-08-29
EP3525335B1 (en) 2021-03-24
WO2018088317A1 (ja) 2018-05-17
JP6723141B2 (ja) 2020-07-15
JP2018078770A (ja) 2018-05-17
US11223254B2 (en) 2022-01-11
EP3525335A1 (en) 2019-08-14
CN110073588A (zh) 2019-07-30
EP3525335A4 (en) 2019-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53335B2 (en) Semiconductor control device
US8988861B2 (en) Power converter
JP5144945B2 (ja) 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JP5199698B2 (ja) 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EP3366547A1 (en) Integrate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904872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0073588B (zh) 电容器单元、电动压缩机
CN110073587B (zh) 电容器单元、电动压缩机
US20100232991A1 (en) Electric compressor
US11451104B2 (en) Motor drive apparatus having electric power flowing into/out of power device through bus bar
JP5683290B2 (ja) 基板間接続端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バータ、電動圧縮機
JP2021100320A (ja) バスバーを有するモータ駆動装置
JP6648859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9923770B (zh) 电动压缩机
KR101701553B1 (ko) 전동 압축기용 인버터 모듈
JP7363195B2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インバータ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3286257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KR20100106814A (ko) 전기자동차용 비엘디씨모터 구동을 위한 대용량 드라이버 장치
CN107710584B (zh) 电动压缩机
CN111953263A (zh) 电机驱动设备和电机运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