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7578B -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 Google Patents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7578B
CN110027578B CN201910306942.5A CN201910306942A CN110027578B CN 110027578 B CN110027578 B CN 110027578B CN 201910306942 A CN201910306942 A CN 201910306942A CN 110027578 B CN110027578 B CN 1100275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f
shoulder
cab
aluminum honeycomb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069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7578A (zh
Inventor
张业
尚克明
田洪雷
蒋欣
董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0694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275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27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7578A/zh
Priority to EP19925182.8A priority patent/EP380010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9/105039 priority patent/WO2020211269A1/zh
Priority to SG11202010524RA priority patent/SG11202010524RA/en
Priority to US17/260,502 priority patent/US1180728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75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75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12Roo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7/00Hopper cars
    • B61D7/12Hopper cars the hoppers being movab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列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该司机室车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车顶连接梁,所述至少一个车顶连接梁设置在所述车顶弯梁上;以及至少两个铝蜂窝板,在每两个铝蜂窝板之间设有一个所述车顶连接梁,每个所述铝蜂窝板分别与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左侧或右侧固定连接。该司机室车顶结构具有结构强度高、轻量化、焊接量少以及工艺性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列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轨道车辆通常为铝合金车体,整车设计对减重的要求较高,传统的铝合金司机室的车顶结构通常为板梁和铝板的混合结构,为了提高结构强度和支撑强度,需要增设较多的板梁,板梁的增多会增加司机室的重量。另一方面,板梁的增多,会使得焊接量增大、对工艺性的要求高,并且施工也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司机室车顶的重量较重、焊接量较大以及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司机室车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车顶连接梁,所述至少一个车顶连接梁设置在所述车顶弯梁上;以及至少两个铝蜂窝板,在每两个铝蜂窝板之间设有一个所述车顶连接梁,每个所述铝蜂窝板分别与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左侧或右侧固定连接。
其中,设置在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左侧的铝蜂窝板为第一铝蜂窝板,设置在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右侧的铝蜂窝板为第二铝蜂窝板,在所述车顶连接梁的上表面构造有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左右两侧分别构造有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铝蜂窝板的第一台肩和用于承载所述第二铝蜂窝板的第二台肩。
其中,所述第一台肩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台肩的上端面相齐平。
其中,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上端面构造有第二凸起部,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左右两侧分别构造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铝蜂窝板的上层板的第三台肩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铝蜂窝板的上层板的第四台肩。
其中,所述第三台肩的上端面与所述第四台肩的上端面相齐平。
其中,在所述第三台肩上构造有用于将所述第一铝蜂窝板的上层板的其中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三台肩上的第一焊接位。
其中,所述第三台肩包括第一水平部和与所述第一水平部相连接的第一倾斜部,其中,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部之间构造有第一夹角。
其中,所述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台肩的上方,所述第一水平部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第一台肩的上端面呈平行式设置。
其中,在所述第四台肩上构造有用于将所述第二铝蜂窝板的上层板的其中一端焊接在所述第四台肩上的第二焊接位。
其中,所述第四台肩包括第二水平部和与所述第二水平部相连接的第二倾斜部,其中,所述第二水平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部之间构造有第二夹角。
其中,在所述第一台肩且与所述第一铝蜂窝板的下层板相接触的部位构造有第一角焊焊接位;在所述第二台肩且与所述第二铝蜂窝板的下层板相接触的部位构造有第二角焊焊接位。
其中,所述司机室车顶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车顶连接梁之间的加强梁,所述加强梁为多个并分别沿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延伸方向呈间隔式设置。
其中,所述司机室车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顶弯梁的尾端的车顶后端板,其中,所述车顶连接梁的第一端与所述车顶弯梁相连接,所述车顶连接梁的第二端与所述车顶后端板相连接。
其中,在所述车顶后端板朝向车头的表面构造有朝远离所述车顶后端板的方向延伸的支撑部件。
其中,在所述车顶后端板的上端面构造有水平安装位,在所述水平安装位上设有铝衬板。
其中,各个所述铝蜂窝板靠近所述车顶后端板的上层板均焊接在所述铝衬板的上端面。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司机室,包括上述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包括上述所述的司机室。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司机室车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铝蜂窝板的结构强度高、刚度好,将其应用在司机室车顶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板梁的数量,从而减轻司机室车顶的重量,使得司机室车顶具有轻量化和工艺性好的优点。
另外,由于增设铝蜂窝板有效地增强了司机室车顶的结构强度,因而,可以适当地减少板梁的数量,随着板梁数量的减少,也大大地减少了焊接量,从而有效地简化了司机室车顶的制造难度、降低了司机室车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提高了司机室车顶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司机室车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车顶弯梁、车顶连接梁、加强梁以及车顶后端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车顶连接梁分别与第一铝蜂窝板和第二铝蜂窝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车顶连接梁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车顶后端板与第一铝蜂窝板或第二铝蜂窝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顶弯梁;2:车顶连接梁;21:第一凸起部;22:第一台肩;221:第一角焊焊接位;23:第二台肩;231:第二角焊焊接位;24:第二凸起部;25:第三台肩;251:第一水平部;252:第一倾斜部;253:第一坡口;A:第一夹角;a:第一坡口处的夹角;26:第四台肩;261:第二水平部;262:第二倾斜部;263:第二坡口;B:第二夹角;b:第二坡口处的夹角;3:铝蜂窝板;31:第一铝蜂窝板;32:第二铝蜂窝板;4:加强梁;5:车顶后端板;6:支撑部件;7:铝衬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5所示,图中示意性地显示了该司机室车顶结构包括车顶弯梁1、车顶连接梁2以及至少两个铝蜂窝板3。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车顶弯梁1至少为一个,该车顶连接梁2设置在该车顶弯梁1上。
在每两个铝蜂窝板3之间设有一个车顶连接梁2,每个铝蜂窝板3分别与车顶连接梁2的左侧或右侧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铝蜂窝板3为现有的结构,其通常包括上层板、下层板以及夹设在该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的蜂窝芯。
具体地,由于铝蜂窝板3的结构强度高、刚度好,将其应用在司机室车顶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板梁的数量,从而减轻司机室车顶的重量,使得司机室车顶具有轻量化和工艺性好的优点。
另外,由于增设铝蜂窝板3有效地增强了司机室车顶的结构强度,因而,可以适当地减少板梁的数量,随着板梁数量的减少,也大大地减少了焊接量,从而有效地简化了司机室车顶的制造难度、降低了司机室车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提高了司机室车顶的生产效率。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车顶连接梁2的内部构造为中空结构。这样,由于该车顶连接梁2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因而,可以在确保其结构强度、支撑强度以及承载强度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减轻司机室车顶的重量,使得司机室车顶满足轻量化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该车顶连接梁2的横截面形状为类似“凸字型”。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车顶连接梁2优选采用中空型材制造而成。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设置在车顶连接梁2的左侧的铝蜂窝板3为第一铝蜂窝板31,设置在车顶连接梁2的右侧的铝蜂窝板3为第二铝蜂窝板32,在该车顶连接梁2的上表面构造有第一凸起部21,在该第一凸起部21的左右两侧分别构造有用于承载该第一铝蜂窝板31的第一台肩22和用于承载该第二铝蜂窝板32的第二台肩23。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台肩22的设置,可以对第一铝蜂窝板31的整体起到一个较好的支撑作用,使其能够较好地实现与车顶连接梁2的相应侧进行有效固定连接。
同理,该第二台肩23的设置,可以对第二铝蜂窝板32的整体起到一个较好的支撑作用,使其能够较好地实现与车顶连接梁2的相应侧进行有效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车顶连接梁2和分别设置在该车顶连接梁2的左右两侧的第一铝蜂窝板31和第二铝蜂窝板32共同构成了司机室车顶的基础拼接模块。对于基础拼接模块的数量可以根据不同型号车辆的司机室车顶的面积来具体确定,即,该基础拼接模块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或是3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车顶弯梁1具有通用的接口结构,其可以作为单独的模块进行安装和拆卸,因而,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台肩22的上端面与该第二台肩23的上端面相齐平。具体地,当第一铝蜂窝板31搭接在该第一台肩22的上端面,第二铝蜂窝板32搭接在第二台肩23的上端面时,通过使得该第一台肩22的上端面与该第二台肩23的上端面相齐平,从而可以确保该第一铝蜂窝板31的上层板的上端面与第二铝蜂窝板32的上层板的上端面相齐平。这样,便可以确保司机室车顶结构的顶面能够实现平滑连接,避免出现高低错位,致使影响焊接效果的情况,从而有效地确保了司机室车顶结构整体的美观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该第一凸起部21的上端面构造有第二凸起部24,在该第二凸起部24的左右两侧分别构造有用于连接该第一铝蜂窝板31的上层板的第三台肩25和用于连接该第二铝蜂窝板32的上层板的第四台肩26。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台肩25用于搭接第一铝蜂窝板31中的上层板,第四台肩26用于搭接第二铝蜂窝板32。其中,该第一铝蜂窝板31的上层板的上端面、第二凸起部24的上端面以及第二铝蜂窝板32的上层板的上端面相齐平。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第三台肩25的上端面与该第四台肩26的上端面相齐平。这样,可以确保司机室车顶连接的平滑性和整体的美观性。
另外,由于在该车顶连接梁2上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凸起部21和第二凸起部24,因而,可以使得该车顶连接梁2具有双重台肩。
在每两个铝蜂窝板3(第一铝蜂窝板31和第二铝蜂窝板32)之间均设有一个带有双重台肩的车顶连接梁2进行连接,在铝蜂窝板3的上层板处设置坡口焊,在铝蜂窝板3的下层板处设置角焊,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相邻的铝蜂窝板3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司机室车顶的承载能力的目的。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车顶连接梁2构造为带有双层台肩的型材结构,从而就有效地解决了第一铝蜂窝板31和第二铝蜂窝板32拼接后会出现焊接缺陷和变形的情况,确保了第一铝蜂窝板31和第二铝蜂窝板32之间焊接的可靠性和美观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该第三台肩25上构造有用于将该第一铝蜂窝板31的上层板的其中一端焊接在该第三台肩25上的第一焊接位。具体地,该第一焊接位的设置,可以使得该第一铝蜂窝板31的上层板的其中一端搭接在该第三台肩25的上端面并与该第三台肩25焊接为一体。这样,便实现了第一铝蜂窝板31与车顶连接梁2的有效连接。所谓的“焊接方式”优选为坡口焊。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第三台肩25包括第一水平部251和与该第一水平部251相连接的第一倾斜部252,其中,该第一水平部251与该第一倾斜部252之间构造有第一夹角A。其中,该第一夹角A的大小范围可为125°~145°。该第一铝蜂窝板31的上层板的其中一端搭接在该第一水平部251上后,该上层板朝向该第一倾斜部252的侧端面与该第一倾斜部252之间构造有第一坡口253。该第一坡口253处的夹角a为35°~55°。
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水平部251设置在该第一台肩22的上方,该第一水平部251所在的水平面与该第一台肩22的上端面呈平行式设置。优选地,该第一水平部251所在的水平面与该第一台肩22的上端面在纵向上相互错开并呈平行式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车顶连接梁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该第四台肩26上构造有用于将该第二铝蜂窝板32的上层板的其中一端焊接在该第四台肩26上的第二焊接位。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焊接位的设置,可以使得该第二铝蜂窝板32的上层板的其中一端搭接在该第四台肩26的上端面并与该第四台肩26焊接为一体。这样,便实现了第二铝蜂窝板32与车顶连接梁2的有效连接。所谓的“焊接方式”优选为坡口焊。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第四台肩26包括第二水平部261和与该第二水平部261相连接的第二倾斜部262,其中,该第二水平部261与该第二倾斜部262之间构造有第二夹角B。需要说明的是,其中,该第二夹角B的大小范围可为125°~145°。该第二铝蜂窝板32的上层板的其中一端搭接在该第二水平部261上后,该上层板朝向该第二倾斜部262的侧端面与该第二倾斜部262之间构造有第二坡口263。该第二坡口263处的夹角b为35°~55°。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该第一台肩22且与该第一铝蜂窝板31的下层板相接触的部位构造有第一角焊焊接位221。
在该第二台肩23且与该第二铝蜂窝板32的下层板相接触的部位构造有第二角焊焊接位231。该第一铝蜂窝板31的下层板搭接在该第一台肩22的第一角焊焊接位221上并与该第一台肩22通过角焊的方式焊接为一体。同时,该第二铝蜂窝板32的下层板搭接在该第二台肩23的第二角焊焊接位231上并与该第二台肩23通过角焊的方式焊接为一体。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角焊的连接方式,可以有效增强第一台肩22与第一铝蜂窝板31的连接强度,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强该第二台肩23与第二铝蜂窝板32的连接强度,使得第一铝蜂窝板31和第二铝蜂窝板32可以与车顶连接梁2进行牢固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车顶连接梁2为多个,并且各个该车顶连接梁2均呈间隔式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若需要增设两个以上的铝蜂窝板3,则就需要相应地增设车顶连接梁2的数量,以实现相邻的铝蜂窝板3的固定连接。即,在本申请中,采用一个车顶连接梁2需要同时在其左右两侧分别对应地安装有一个铝蜂窝板3。
所谓的“左侧”和“右侧”均是以当前图1和图2所示的角度而进行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司机室车顶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该车顶连接梁2之间的加强梁4,该加强梁4为多个并分别沿该车顶连接梁2的延伸方向呈间隔式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当将该车顶连接梁2看成是纵梁时,则该加强梁4可以理解为是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纵梁之间的横梁,该横梁设置的目的在于,可以进一步地增强该车顶弯梁1以及车顶连接梁2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地,达到提高该司机室车顶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该加强梁4也可为中空型材,以达到减轻司机室车顶重量的目的。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司机室车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该车顶弯梁1的尾端的车顶后端板5,其中,该车顶连接梁2的第一端与该车顶弯梁1相连接,该车顶连接梁2的第二端与该车顶后端板5相连接。具体地,该车顶连接梁2可分别与该车顶弯梁1和车顶后端板5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成一个整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车顶后端板5可为铝蜂窝板,这样,可以在确保其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有效地减轻该司机室车顶结构的整体重量。
如图5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该车顶后端板5朝向车头的表面构造有朝远离该车顶后端板5的方向延伸的支撑部件6。需要说明的是,该支撑部件6的设置,有效地改善了受力分布的状态,提高了承载能力,因而,该支撑部件6可以对铝蜂窝板3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支撑部件6包括支撑板、支撑筋或支撑柱。需要说明的是,该支撑板、支撑筋或支撑柱均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该车顶后端板5的其中一侧。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图中还示意性地显示了在该车顶后端板5的上端面构造有水平安装位,在该水平安装位上设有铝衬板7。需要说明的是,该铝衬板7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厚该铝蜂窝板3的上层板的壁厚,增强其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
另外,增设铝衬板7,还可以弥补该铝蜂窝板3的上层板与车体顶壁之间的厚度差,以实现车顶后端板5、车体顶壁以及铝蜂窝板3的上层板中的上端面之间的平滑连接。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各个该铝蜂窝板3靠近该车顶后端板5的上层板均焊接在该铝衬板7的上端面。具体地,由于支撑部件6与铝蜂窝板3的下表面相互接触,增大了彼此间的接触面积,因而,可以为铝蜂窝板3提供朝上的较好支撑力,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铝蜂窝板3的上层板与该铝衬板7的上端面的连接强度,避免铝蜂窝板3在无受力支撑的情况下,因其自身重力作用,使得铝蜂窝板3与该铝衬板7的上端面之间发生断裂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车顶后端板5与铝蜂窝板3的连接部分采用塞焊的方式连接为一体,从而可以实现车顶后端板5与铝蜂窝板3之间的光滑过渡连接,以使得司机室车顶具有较好的工艺性。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司机室,包括上述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包括上述所述的司机室。
综上所述,由于铝蜂窝板3的结构强度高、刚度好,将其应用在司机室车顶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板梁的数量,从而减轻司机室车顶的重量,使得司机室车顶具有轻量化和工艺性好的优点。
另外,由于增设铝蜂窝板3有效地增强了司机室车顶的结构强度,因而,可以适当地减少板梁的数量,随着板梁数量的减少,也大大地减少了焊接量,从而有效地简化了司机室车顶的制造难度、降低了司机室车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提高了司机室车顶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司机室车顶结构,包括车顶弯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车顶连接梁,所述至少一个车顶连接梁设置在所述车顶弯梁上;以及
至少两个铝蜂窝板,在每两个铝蜂窝板之间设有一个所述车顶连接梁,每个所述铝蜂窝板分别与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左侧或右侧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左侧的铝蜂窝板为第一铝蜂窝板,设置在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右侧的铝蜂窝板为第二铝蜂窝板,在所述车顶连接梁的上表面构造有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上端面构造有第二凸起部,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左右两侧分别构造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铝蜂窝板的上层板的第三台肩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铝蜂窝板的上层板的第四台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左右两侧分别构造有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铝蜂窝板的第一台肩和用于承载所述第二铝蜂窝板的第二台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肩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台肩的上端面相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台肩的上端面与所述第四台肩的上端面相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台肩上构造有用于将所述第一铝蜂窝板的上层板的其中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三台肩上的第一焊接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台肩包括第一水平部和与所述第一水平部相连接的第一倾斜部,其中,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部之间构造有第一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台肩的上方,所述第一水平部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第一台肩的上端面呈平行式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台肩上构造有用于将所述第二铝蜂窝板的上层板的其中一端焊接在所述第四台肩上的第二焊接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台肩包括第二水平部和与所述第二水平部相连接的第二倾斜部,其中,所述第二水平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部之间构造有第二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台肩且与所述第一铝蜂窝板的下层板相接触的部位构造有第一角焊焊接位;
在所述第二台肩且与所述第二铝蜂窝板的下层板相接触的部位构造有第二角焊焊接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室车顶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车顶连接梁之间的加强梁,所述加强梁为多个并分别沿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延伸方向呈间隔式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室车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顶弯梁的尾端的车顶后端板,其中,所述车顶连接梁的第一端与所述车顶弯梁相连接,所述车顶连接梁的第二端与所述车顶后端板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顶后端板朝向车头的表面构造有朝远离所述车顶后端板的方向延伸的支撑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顶后端板的上端面构造有水平安装位,在所述水平安装位上设有铝衬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铝蜂窝板靠近所述车顶后端板的上层板均焊接在所述铝衬板的上端面。
16.一种司机室,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
17.一种轨道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司机室。
CN201910306942.5A 2019-04-17 2019-04-17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Active CN1100275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6942.5A CN110027578B (zh) 2019-04-17 2019-04-17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EP19925182.8A EP3800104A4 (en) 2019-04-17 2019-09-10 CABIN ROOF STRUCTURE, CABIN AND RAILWAY TRAIN
PCT/CN2019/105039 WO2020211269A1 (zh) 2019-04-17 2019-09-10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SG11202010524RA SG11202010524RA (en) 2019-04-17 2019-09-10 Cab roof structure, cab and rail train
US17/260,502 US11807281B2 (en) 2019-04-17 2019-09-10 Cab roof structure, cab and rail trai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6942.5A CN110027578B (zh) 2019-04-17 2019-04-17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7578A CN110027578A (zh) 2019-07-19
CN110027578B true CN110027578B (zh) 2020-06-02

Family

ID=67238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06942.5A Active CN110027578B (zh) 2019-04-17 2019-04-17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07281B2 (zh)
EP (1) EP3800104A4 (zh)
CN (1) CN110027578B (zh)
SG (1) SG11202010524RA (zh)
WO (1) WO20202112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7578B (zh) * 2019-04-17 2020-06-0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37573A (en) * 1964-02-24 1966-03-01 Budd Co Railway car roof drainage system
US3420192A (en) * 1966-06-03 1969-01-07 Dow Chemical Co Unitized flooring for wheeled vehicles
US5287814A (en) * 1989-04-14 1994-02-22 Hitachi, Ltd. Car body of railway rolling stock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car body
US5199632A (en) * 1989-06-30 1993-04-06 Hitachi. Ltd. Railway car body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m
KR950008262A (ko) * 1993-09-20 1995-04-17 가나이 쯔도무 철도차량 및 그 내부의장방법
DE19528035A1 (de) 1995-07-31 1997-02-06 Krauss Maffei Verkehrstechnik Führerraum für den Wagenkasten eines Schienenfahrzeugs
JPH09122911A (ja) * 1996-10-03 1997-05-13 Hitachi Ltd 積層板の補修方法
CN201610138U (zh) * 2010-02-03 2010-10-20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抗高纵向载荷的全宽型司机室
JP5802160B2 (ja) * 2012-03-27 2015-10-2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運転室及び運転室を備えた鉄道車両
CN104475997A (zh) 2014-11-17 2015-04-01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车组三维曲面司机室铝结构模块化制造方法
CN205292646U (zh) * 2015-12-02 2016-06-08 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焊接蜂窝车头
CN107499323B (zh) 2016-06-14 2020-09-29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
CN207106656U (zh) * 2017-08-02 2018-03-16 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厢式车的车厢
CN208585241U (zh) 2018-06-14 2019-03-08 青岛中车轻材料有限公司 轨道列车用中顶板及轨道列车
CN109050552A (zh) * 2018-09-26 2018-12-21 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辆及其车头
CN109878541B (zh) 2019-03-01 2020-06-0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及复合铝板组件
CN110027577B (zh) 2019-04-17 2020-06-0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铝蜂窝与铝板拼接司机室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110027578B (zh) 2019-04-17 2020-06-0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CN210610138U (zh) 2019-07-22 2020-05-22 林欣 一种散热器及保护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07281B2 (en) 2023-11-07
SG11202010524RA (en) 2020-11-27
EP3800104A4 (en) 2022-04-27
US20210300443A1 (en) 2021-09-30
WO2020211269A1 (zh) 2020-10-22
CN110027578A (zh) 2019-07-19
EP3800104A1 (en) 2021-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7577B (zh) 铝蜂窝与铝板拼接司机室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201923143U (zh) 车体插接式侧墙结构
CN107499326A (zh) 轨道车及其底架结构
WO2022017540A1 (zh) 一种通过榫卯结构连接主梁和横向遂道腔及横梁的铝合金客车车架
CN205168507U (zh) 一种低地板城轨车辆用侧墙结构
CN210212379U (zh) 轨道车辆司机室骨架及轨道车辆司机室
CN215883294U (zh) 与车身集成的电池包壳体结构
CN201494452U (zh) 轨道车辆的车顶与侧墙连接结构
CN110027578B (zh)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CN114248811A (zh) 一种轨道列车用楼梯结构及轨道列车
CN202029898U (zh) 发舱总成与前地板总成的连接结构
CN210971078U (zh) 车辆底架形成件、车辆底架和轨道车辆
CN110626370B (zh) 一种悬挂式空轨及其车体
CN111071342A (zh) 一种电动汽车白车身后端连接组件
CN212766498U (zh) 一种客车地板结构及客车
CN112026808B (zh) 侧墙单元、车体及轨道车辆
CN212921721U (zh) 一种轻量化货车车厢
CN210234957U (zh) 一种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及铁路货车
CN215361334U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轨道车辆车顶结构
CN113306585A (zh) 一种车体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12026809A (zh) 端部侧墙结构、车体及轨道车辆
CN201046706Y (zh) 磁浮车辆车体中框
CN110027576B (zh) 用于连接铝蜂窝和铝板的连接结构、司机室及轨道车辆
CN214356023U (zh) 一种轨道车辆底架
CN215553189U (zh) 一种底架边梁、车体底架及其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