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3222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3222A
CN110023222A CN201680091277.7A CN201680091277A CN110023222A CN 110023222 A CN110023222 A CN 110023222A CN 201680091277 A CN201680091277 A CN 201680091277A CN 110023222 A CN110023222 A CN 110023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age
pressure
air pressure
indoor air
lift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912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3222B (zh
Inventor
伊藤康司
宫田弘市
三好宽
河村阳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23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3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3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32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备能够降低轿厢内的噪声的气压控制装置的电梯装置。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备:轿厢;以及气压控制装置,其设置于轿厢,对轿厢的室内的气压以相对于轿厢的室外的气压成为负压或正压的方式进行控制,轿厢具有通过轿厢的室内外的压差而进行动作来减小轿厢的间隙的构件,在轿厢的运行中,气压控制装置对轿厢的室内的气压的负压和正压进行切换,在一个运行行程的轿厢的速度达到最高速度的规定期间之前或之后,对轿厢的室内的气压的负压和正压进行切换,在规定期间内,对轿厢的室内的气压以成为负压及正压中的任一种的方式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轿厢内的气压进行控制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梯装置在随着建筑物的高层化而长行程化的同时,具有为了缩短运行时间而使升降速度高速化的趋势。在这样的长行程的高速电梯装置中,由于轿厢内的气压急剧变化,有时会给乘客带来耳塞感(耳胀)等不适感。为了减少随着急剧的气压变动而带来的乘客的不适感,在将轿厢设为气密状态的基础上,对轿厢内的气压进行控制。
作为与这样的电梯装置相关的现有技术,已知有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门板或轿厢室中的任一个上设置具备密封构件的阀那样的构件(以下,记为“阀结构”)。当轿厢内的气压被加压控制或减压控制时,通过轿厢内外的气压的压差,轿厢的门板与轿厢室之间的间隙被阀结构堵塞。由此,轿厢成为气密状态。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在轿厢的运行中,根据轿厢外部的气压,以使轿厢室内的气压阶段性地升压或者降压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乘客的耳塞感得到缓解。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815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9703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电梯装置中,在轿厢的一个运行行程的中间部分,轿厢内的气压的加压控制被切换为减压控制。在切换时,轿厢内外的气压的压差的大小变小,因此在阀结构部产生间隙。另外,在轿厢的一个运行行程的中间部分,通常,由于轿厢达到最高速度,从而随着电梯的运行的噪声变大。因此,噪声从轿厢外经由在阀结构部产生的间隙向轿厢内传播,轿厢内的噪声变大。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降低轿厢内的噪声的气压控制装置的电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备:轿厢;以及气压控制装置,其设置于轿厢,对轿厢的室内的气压以相对于轿厢的室外的气压成为负压或正压的方式进行控制,轿厢具有通过轿厢的室内外的压差而进行位移来减小轿厢的间隙的构件,在轿厢的运行中,气压控制装置对轿厢的室内的气压的负压和正压进行切换,其中,气压控制装置在一个运行行程中的轿厢的速度达到最高速度的规定期间之前或之后,对轿厢的室内的气压的负压和正压进行切换,在规定期间内,对轿厢的室内的气压以成为负压及正压中的任一种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备气压控制装置,该气压控制装置设置于轿厢,对轿厢的室内的气压以相对于轿厢的室外的气压成为负压或正压的方式进行控制,轿厢具有通过轿厢的室内外的压差而进行位移来减小轿厢的间隙的构件,在轿厢的运行中,气压控制装置对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的负压和正压进行切换,该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气压控制装置在一个运行行程中的轿厢的速度达到最高速度的规定期间内,不对轿厢的室内的气压的负压和正压进行切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轿厢的速度达到最高速度的期间,由于在轿厢的室内外产生压力差,因此能够减小轿厢的间隙。由此,能够降低轿厢内的噪声。
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整体概要的侧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轿厢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阀结构的一例。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控制模式的第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控制模式的第二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控制模式的第三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附图标记相同的结构表示相同的构成要件或者具备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件。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整体概要的侧剖视图。
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1具有在升降通道2内升降的轿厢3及平衡重4、在升降通道2内悬吊轿厢3及平衡重4的主吊索5、具有供主吊索5卷绕的绳轮6的卷扬机(未图示)、以及卷绕有主吊索5的偏导轮7。在本实施方式中,卷扬机(包括绳轮6)和偏导轮7设置在配置于升降通道2的上部的机械室8内。在这样构成的电梯装置1中,当通过卷扬机的绳轮6旋转来驱动主吊索5时,轿厢3及平衡重4在升降通道2内沿彼此相反的方向进行升降。需要说明的是,主吊索5在轿厢3上与支承轿厢室的轿厢框连结,并且在平衡重4上与支承多个平衡重片的框体连结。
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设置有电梯装置1的建筑物的最下层9和最上层10,建筑物的楼层数可以是两层以上的任意楼层数。另外,在各楼层设置有层门11。在轿厢3停止时,层门11与设置于轿厢3的轿厢门12对置并卡合,通过设置于轿厢3的门驱动装置与轿厢门12一起开闭。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轿厢3的结构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省略了轿厢框的图示。
如图2所示,轿厢3的轿厢室呈上下较长的长方体形状,且具备:设置于侧面的四个方向的侧面板14;在下部支承侧面板14的地板15;以及设置于侧面板14的上部的顶棚16,在设置于轿厢3的前侧(正面侧)的侧面板14上设置有轿厢门12。
对于轿厢3的轿厢门12、侧面板14、地板15、顶棚16、以及轿厢门12与正面的侧面板14之间等而言,通过由轿厢3的室内外的压力差进行动作(例如位移)而堵塞各部分之间的间隙的阀结构来保持气密性。作为这样的阀结构,例如能够应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阀结构的一例将在后面叙述。
为了控制具有气密性的轿厢3的轿厢室内部的气压,在轿厢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轿厢3的上部的顶棚16上设置气压控制装置(13、17、18)。该气压控制装置具备鼓风机13,该鼓风机13将轿厢3的外部的空气压送至轿厢室内、或者将轿厢室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通过利用鼓风机13调整进出轿厢3的轿厢室内的空气量,从而对轿厢室内部的气压进行加压控制或者减压控制。
气压控制装置还具备鼓风机控制装置18和压差计17,该鼓风机控制装置18对鼓风机13进行控制,该压差计17对轿厢的室内外的气压的压差进行检测。鼓风机控制装置18及压差计17与鼓风机13同样地,设置在顶棚16上。鼓风机控制装置18反馈压差计17的检测信号,以由压差计17检测的压差遵循基于后述的压力控制模式的压差的目标值的方式对鼓风机的供气排气量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鼓风机13为一台,但也可以设置多台。另外,鼓风机13、压差计17及鼓风机控制装置18不局限于轿厢3的上部,也可以设置于轿厢的侧面、背面、地板15的下部等。
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阀结构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例,本图表示用于堵塞轿厢门12和与轿厢的地板相邻的轿厢门用的地坎(门坎)之间的间隙的阀结构。
如图3所示,在设置于轿厢的轿厢门12用的地坎19的地坎槽20内设置有阀结构。本阀结构设置于轿厢门12的下端部,且具备位于地坎槽内的支承体21、以及与支承体连接并与地坎槽20的内壁侧面对置的橡胶等弹性体22。当轿厢的室内被气压控制装置加压或者减压时,轿厢门12受到轿厢的室内外的气压差推压。在该情况下,轿厢门12相对于地坎19向朝向轿厢室外的方向或者朝向轿厢室内的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位移。由此,弹性体22与轿厢门12一起位移而与地坎槽20的内壁侧面接触,因此轿厢门12与地坎19之间的间隙被弹性体22堵塞而减少。
需要说明的是,在轿厢停止、轿厢的室内外的气压差成为零的情况下,弹性体22离开地坎槽20的内壁侧面,在两者之间存在间隙。因此,阀结构不会妨碍轿厢门12的开闭。另外,在轿厢的运行中,轿厢室内的压力控制从减压切换为加压、或者从加压切换为减压时,轿厢的室内外的气压差也能够减少而成为零。此时,当弹性体22与地坎槽20的内壁侧面之间产生间隙时,噪声能够经由间隙从轿厢室外向轿厢室内传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压控制装置通过如下说明的压力控制模式来控制轿厢室内的气压,由此降低噪声。
以下,使用图4~6对本实施方式的轿厢室内的压力控制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控制模式的第一例的说明图。在本图中,表示轿厢上升(UP)运转时的轿厢的高度位置处的轿厢的室外的气压(大气压)和压力控制模式即轿厢的室内的气压随时间的变化。需要说明的是,纵轴将到达楼层(例如,最上层)的气压设为基准(0)。另外,也一并记载轿厢的速度模式,但在本图中,在轿厢的一个运行行程(从停止楼层出发起加速,成为恒定速度(最高速度),然后,减速直至停到到达楼层)的中间部分即时间T1到T2的期间,轿厢的运行速度达到最高速度。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图示那样的规定的速度模式,通过公知的速度控制装置来控制卷扬机所具备的电动机。
如图4所示,轿厢室外的气压随着轿厢出发,上升而停靠为止,根据轿厢的上升速度的变化,沿着大致S字状的压力曲线减少。在此,如果不对轿厢室内的气压进行控制,则轿厢室内的气压沿着相同的大致S字状的压力曲线变化。此时,乘客容易产生耳塞感(耳胀感)等不适感。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缓解耳塞感(耳胀感)等不适感,按照随时间变化呈折线状的压力控制模式,对轿厢室内的气压进行控制。即,如图4中的“轿厢内气压”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控制模式在轿厢出发后,具有以规定的第一变化率(<0:减压率)呈直线变化的期间和以比第一变化率小的规定的第二变化率(<0:减压率)呈直线变化的期间,一边交替地重复上述期间,一边直至轿厢停靠为止使轿厢室内的气压逐渐降低。因此,能够缓解乘客的不适感。另外,由于轿厢室内的气压如折线状那样阶段性地进行时间变化,因此能够使乘客切实地意识到轿厢气压的变化,并诱使乘客吞咽,因此能够提前消除不适感。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适当设定第一变化率及第二变化率的大小,形成阶梯状地进行时间变化的压力控制模式。
在图4的压力控制模式中,在轿厢出发后,在轿厢的运行速度即将达到速度模式中的最高速度之前的期间,使轿厢室内的气压比轿厢室外的气压低(减压)。即,轿厢室内相对于轿厢室外为负压。并且,在达到最高速度之前,轿厢内气压的变化率从上述的第一变化率切换为上述的第二变化率,在即将达到最高速度之前,从轿厢室内的气压的减压控制切换为使轿厢室内的气压比轿厢室外的气压高的加压控制。即,此时,轿厢内从负压切换为正压。然后,在维持加压控制的同时,在最高速度的期间内,轿厢内气压的变化率从第二变化率切换为第一变化率,在最高速度的期间,维持第一变化率。当经过最高速度期间而进入减速期间时,在维持加压控制、即正压的同时,一边如上述那样交替地重复以第一变化率呈直线变化的期间和以第二变化率呈直线变化的期间,一边直至轿厢停靠为止使轿厢室内的气压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折线状的轿厢室内的气压的控制模式与大致S字状的轿厢室外的气压的压差作为控制的目标值,预先设定于鼓风机控制装置18(图2)中。鼓风机控制装置18对鼓风机13(图2)的供气排气量进行控制,使得由压差计17(图2)检测的轿厢室内外的压差的检测值与目标值一致。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压差计17,在轿厢的室内外分别设置气压计,根据两个气压计的检测值来运算压差的检测值。
对于上述的压力控制模式,在轿厢的一个运行行程中,仅进行一次减压控制及加压控制之间的切换、即负压与正压的切换。由此,能够简化压力控制装置的结构、控制程序。并且,在达到最高速度之前,从减压控制切换为加压控制。即,此时,轿厢室内从负压切换为正压,在最高速度期间,维持加压控制。也就是说,在最高速度期间,不执行负压与正压的切换。因此,在最高速度的期间内,轿厢室内保持为正压,成为在轿厢室内外存在压力差的状态。由此,在轿厢的运行中,用于使轿厢处于气密状态的阀结构进行动作,轿厢的门部的间隙被封堵而保持气密状态,因此会防止噪声从轿厢室外向轿厢室内的传播侵入。因此,能够降低轿厢室内的噪声。
在图4的压力控制模式中,最高速度期间中的轿厢室内的气压的变化率、即第一变化率的值被设定为与最高速度期间中的轿厢室外的气压的变化率大致相等。因此,在最高速度期间,轿厢室内外的气压的压差被保持为大致恒定。由此,在最高速度期间,阀结构成为大致恒定的动作状态,因此会稳定地防止噪声从轿厢室外向轿厢室内的传播侵入。需要说明的是,在最高速度期间之前,在第二变化率的期间切换为加压控制即正压,然后,也可以在即将进入最高速度期间之前切换为第一变化率的期间。由此,在整个最高速度期间,轿厢室内外的气压的压差被保持为大致恒定,因此会稳定地防止噪声从轿厢室外向轿厢室内的传播侵入。
如上所述,在一个运行行程中成为最高速度的规定期间,通过以将轿厢的室内外的压差保持为正压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能够降低轿厢内的噪声。并且,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噪声的大小也依赖于压差的大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下说明那样,在一个运行行程中的成为最高速度的规定期间,压差以其大小成为规定的范围内(规定的下限及上限之间)的值的方式被控制。即,压差的大小被控制为,阀结构动作,为了堵塞轿厢的门部的间隙而成为所需最小限度的大小以上。并且,在一个运行行程中的成为最高速度的规定期间,压差的大小被控制为,成为其规定期间的前后的压差的大小的最大值以下。由此,降低轿厢内的噪声。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在一个运行行程中的成为最高速度的规定期间,也可以如下设定压差的大小的上限。即,将图4中的轿厢的室外的气压与近似表示轿厢的室外的气压的S字状的压力曲线的公知的近似直线(例如,参照上述的专利文献2)的压差的大小的最大值设为上限。在图4中,该近似直线为连结S字状的压力曲线的两端(始点和终点)的假想的直线。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在一个运行行程中的成为最高速度的规定期间,对于通过使轿厢室内外的压差的大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会降低规定期间的轿厢内的噪声而言,在后述的图5及图6中的压力控制中也是同样的。
图5使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控制模式的第二例的说明图。在本图中,与图4同样地,表示轿厢上升(UP)运转时的轿厢的高度位置处的轿厢室外的气压(大气压)、压力控制模式即轿厢室内的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和轿厢的速度模式。以下,对与图4的压力控制模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第二例的压力控制模式与图4的第一例同样地,在轿厢出发后,一边交替地重复以规定的第一变化率(<0:减压率)呈直线变化的期间和以变化率的大小(绝对值)比第一变化率小的规定的第二变化率(<0:减压率)呈直线变化的期间,一边直至轿厢停靠为止使轿厢室内的气压逐渐降低。并且,在第二例中,与第一例不同,在轿厢出发后,在轿厢的运行速度刚刚为最高速度的期间之后的期间,使轿厢室内的气压比轿厢室外的气压低(减压)。即,轿厢室内的气压被减压控制,轿厢室内被保持为负压。并且,在达到最高速度之前,轿厢室内的气压的变化率从上述的第一变化率切换为上述的第二变化率。当进入最高速度期间时,保持第一变化率,在最高速度期间即将结束之前,从第一变化率切换为上述的第二变化率。在切换为第二变化率之后,在第二变化率的期间内,在刚刚结束最高速度期间之后,从轿厢室内的气压的减压控制切换为使轿厢室内的气压比轿厢室外的气压高的加压控制。也就是说,在最高速度期间,不执行负压与正压的切换。即,此时,轿厢室内从负压切换为正压。然后,在减速期间,在维持加压控制即正压的同时,一边交替地重复以第一变化率呈直线变化的期间和以第二变化率呈直线变化的期间,一边直至轿厢停靠为止使轿厢室内的气压降低。
在图5的第二例的压力控制模式中,与图4的第一例同样地,在轿厢的一个运行行程中,仅进行一次减压控制及加压控制之间的切换、即负压与正压的切换,因此能够简化压力控制装置的结构、控制程序。并且,在刚刚结束最高速度期间之后,从减压控制切换为加压控制,从负压切换为正压。即,在最高速度期间,维持减压控制。因此,在最高速度的期间内,轿厢室内保持为负压,成为在轿厢室内外存在压力差的状态。由此,在轿厢的运行中,用于使轿厢处于气密状态的阀结构进行动作,轿厢的门部的间隙被封堵而保持气密状态,因此会防止噪声从轿厢室外向轿厢室内的传播侵入。因此,能够降低轿厢室内的噪声。
在图5的第二例的压力控制模式中,与第一例同样地,最高速度期间中的轿厢室内的气压的变化率、即第一变化率的值被设定为与最高速度期间中的轿厢室外的气压的变化率大致相等。因此,与第一例同样地,会防止噪声从轿厢室外向轿厢室内的传播侵入。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最高速度期间,维持第一变化率,在刚刚结束最高速度期间之后,也可以切换为第二变化率的期间。由此,在整个最高速度期间,轿厢室内外的气压的压差被保持为大致恒定,因此会稳定地防止噪声从轿厢室外向轿厢室内的传播侵入。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控制模式的第三例的说明图。在本图中,表示轿厢下降(DN)运转时的轿厢的高度位置处的轿厢室外的气压(大气压)和压力控制模式即轿厢室内的气压随时间的变化。需要说明的是,纵轴将出发楼层(例如,最上层)的气压设为基准(0)。另外,与图4、5同样地,也一并记载轿厢的速度模式。
如图6所示,轿厢室外部气体压随着轿厢出发,下降而停靠为止,根据轿厢的下降速度的变化,沿着大致S字状的压力曲线上升。在此,与轿厢的上升时同样地,如果不对轿厢室内的气压进行控制,则乘客容易产生耳塞感(耳胀感)等不适感。
因此,在图6的第三例的压力控制模式中,也与上升(UP)时(图4、5)同样地,按照随时间变化呈折线状的压力控制模式,对轿厢室内的气压进行控制。即,如图6中的“轿厢内气压”那样,第三例的压力控制模式在轿厢出发后,具有以规定的第一变化率(>0:加压率)呈直线变化的期间和以使变化率的大小(绝对值)比第一变化率小的规定的第二变化率(>0:加压率)呈直线变化的期间,一边交替地重复上述期间,一边直至轿厢停靠为止使轿厢内气压逐渐上升。因此,能够缓解乘客的不适感。另外,由于轿厢室内的气压如折线状那样阶段性地进行时间变化,因此能够使乘客切实地意识到轿厢气压的变化,并诱使乘客吞咽,因此能够提前消除不适感。
另外,在图6的压力控制模式中,在轿厢出发后,在轿厢的运行速度即将达到速度模式中的最高速度之前的期间,使轿厢室内的气压比轿厢室外的气压高(加压)。即,轿厢内为正压。并且,在达到最高速度之前,轿厢室内的气压的变化率从上述的第一变化率切换为上述的第二变化率,在即将达到最高速度之前,从轿厢室内的气压的加压控制切换为使轿厢室内的气压比轿厢室外的气压低的减压控制。即,此时,轿厢室内从正压切换为负压。然后,在维持减压控制即负压的同时,在最高速度的期间内,轿厢室内的气压的变化率从第二变化率切换为第一变化率,在最高速度的期间,维持第一变化率。也就是说,在最高速度期间,不执行负压与正压的切换。当经过最高速度期间而进入减速期间时,在维持减压控制即负压的同时,一边如上述那样交替地重复以第一变化率呈直线变化的期间和以第二变化率呈直线变化的期间,一边直至轿厢停靠为止使轿厢室内的气压上升。
对于图6的第三例的压力控制模式,在轿厢的一个运行行程中,仅进行一次加压控制及减压控制间的切换、即负压与正压的切换。由此,能够简化压力控制装置的结构、控制程序。并且,在达到最高速度之前,从加压控制切换为减压控制。即,此时,轿厢室内从正压切换为负压,在最高速度期间,维持减压控制。因此,在最高速度的期间内,轿厢室内保持为负压,成为在轿厢室内外存在压力差的状态。由此,在轿厢的运行中,用于设为轿厢的气密状态的阀结构进行动作,轿厢的门部的间隙被封堵而保持气密状态,因此会防止噪声从轿厢室外向轿厢室内的传播。因此,能够降低轿厢室内的噪声。
在图6的压力控制模式中,最高速度期间中的轿厢室内的气压的变化率、即第一变化率的值被设定为与最高速度期间中的轿厢室外的气压的变化率大致相等。因此,在最高速度期间,轿厢室内外的气压的压差被保持为大致恒定。由此,在最高速度期间,阀结构成为大致恒定的动作状态,因此会稳定地防止噪声从轿厢室外向轿厢室内的传播侵入。需要说明的是,在最高速度期间之前,在第二变化率的期间切换为加压控制即正压,然后,也可以在即将进入最高速度期间之前切换为第一变化率的期间。由此,在整个最高速度期间,轿厢室内外的气压的压差被保持为大致恒定,因此会稳定地防止噪声从轿厢室外向轿厢室内的传播侵入。
需要说明的是,与图4、5的压力控制模式的关系同样地,作为图6的第三例的变形例,也可以如下那样对图6的压力控制模式进行变形。即,在轿厢出发后,在轿厢的运行速度刚刚为最高速度的期间之后的期间,使轿厢室内的气压比轿厢室外的气压高(加压)。即,轿厢室内的气压被加压控制,轿厢室内被保持为正压。并且,在最高速度期间之前,轿厢室内气压的变化率从第二变化率切换为第一变化率。当进入最高速度期间时,保持第一变化率,在最高速度期间即将结束之前,从第一变化率切换为第二变化率。在切换为第二变化率之后,在第二变化率的期间内,在刚刚结束最高速度期间之后,从轿厢室内的气压的加压控制切换为使轿厢室内的气压比轿厢室外的气压低的减压控制。即,此时,轿厢内从正压切换为负压。然后,在减速期间,在维持减压控制即负压的同时,一边交替地重复以第一变化率呈直线变化的期间和以第二变化率呈直线变化的期间,一边直至轿厢停靠为止使轿厢室内的气压上升。
通过本变形例,也与图6的第三例同样地,防止噪声从轿厢室外向轿厢室内的传播。因此,能够降低轿厢室内的噪声。另外,与图6的压力控制模式同样地,也可以将最高速度期间中的轿厢室内的气压的变化率、即第一变化率的值设定为与最高速度期间中的轿厢室外的气压的变化率大致相等。另外,也可以与图5的第二例同样地,在最高速度期间之后切换为第一变化率的期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说明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未必限定为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能够对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鼓风机和鼓风机控制装置构成的气压控制装置的控制量是轿厢室内外的气压的压差,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轿厢室内的气压作为控制量。
另外,电梯装置也可以是不具备机械室,卷扬机、偏导轮等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所谓的无机械室的电梯。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梯装置,2…升降通道,3…轿厢,4…平衡重,5…主吊索,6…绳轮,7…偏导轮,8…机械室,9…最下层,10…最上层,11…层门,12…轿厢门,13…鼓风机,14…侧面板,15…地板,16…顶棚,17…压差计,18…鼓风机控制装置,19…地坎,20…地坎槽,21…支承体,22…弹性体。

Claims (15)

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
轿厢;以及
气压控制装置,其设置于所述轿厢,对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以相对于所述轿厢的室外的气压成为负压或正压的方式进行控制,
所述轿厢具有通过所述轿厢的室内外的压差而进行动作来减小所述轿厢的间隙的构件,
在所述轿厢的运行中,所述气压控制装置对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的负压和正压进行切换,
所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气压控制装置在一个运行行程中的所述轿厢的速度达到最高速度的规定期间之前或之后,对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的负压和正压进行切换,在所述规定期间内,对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以成为负压及正压中的任一种的方式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规定期间内,所述气压控制装置对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与所述轿厢的室外的气压的压差的大小以成为使减小所述轿厢的间隙的所述构件进行动作的大小以上的方式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规定期间内,所述气压控制装置对所述压差的大小以成为所述规定期间之前或之后的所述压差的大小的最大值以下的方式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规定期间内,所述气压控制装置对所述压差的大小以成为所述轿厢的室外的气压与近似所述轿厢的室外的气压的近似直线的压差的大小的最大值以下的方式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规定期间内,所述气压控制装置以使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的变化率与所述轿厢的室外的气压的变化率一致的方式对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轿厢的运行中,所述气压控制装置对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以随着时间变化呈折线状的方式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的所述时间变化交替地重复具有第一变化率的期间和具有变化率的大小比第一变化率小的第二变化率的期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所述第二变化率的期间内,所述气压控制装置对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的负压和正压进行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轿厢的一个运行行程中,所述气压控制装置对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的负压和正压仅进行一次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轿厢的一个运行行程中,所述气压控制装置对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的负压和正压仅进行一次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压控制装置具备:
鼓风机,其在所述轿厢的室内外之间供气和排气;
压差计,其对所述轿厢的室内外的压差进行检测;以及
鼓风机控制装置,其基于所述压差计的检测信号,对所述鼓风机进行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风机控制装置对所述鼓风机的供气排气量进行控制,使得由所述压差计检测的压差的检测值与压差的目标值一致,所述压差的目标值以如下方式设定:在所述轿厢的速度达到最高速度的所述规定期间之前或之后,对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的负压和正压进行切换,在所述规定期间内,使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成为负压及正压中的任一种。
13.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
轿厢;以及
气压控制装置,其设置于所述轿厢,对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以相对于所述轿厢的室外的气压成为负压或正压的方式进行控制,
所述轿厢具有通过所述轿厢的室内外的压差而进行动作来减小所述轿厢的间隙的构件,
在所述轿厢的运行中,所述气压控制装置对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的负压和正压进行切换,
所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气压控制装置在一个运行行程中的所述轿厢的速度达到最高速度的规定期间内,不对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的负压和正压进行切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轿厢的运行中,所述气压控制装置对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以随着时间变化呈折线状的方式进行控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轿厢的一个运行行程中,在所述规定期间之前或之后,所述气压控制装置对所述轿厢的室内的气压的负压和正压仅进行一次切换。
CN201680091277.7A 2016-12-27 2016-12-27 电梯装置 Active CN1100232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8824 WO2018122942A1 (ja) 2016-12-27 2016-12-27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3222A true CN110023222A (zh) 2019-07-16
CN110023222B CN110023222B (zh) 2021-05-25

Family

ID=62707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1277.7A Active CN110023222B (zh) 2016-12-27 2016-12-27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94077B2 (zh)
CN (1) CN110023222B (zh)
WO (1) WO20181229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83544A (ja) * 2018-11-22 2020-06-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かご内気圧制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7123000B2 (ja) 2019-04-24 2022-08-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7428A (ja) * 1995-09-07 1997-03-25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
JP2001278570A (ja) * 2000-03-29 2001-10-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装置
CN101367478A (zh) * 2007-08-17 2009-02-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WO2009060545A1 (ja) * 2007-11-09 2009-05-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エレベータ気圧制御装置
CN101891089A (zh) * 2009-05-19 2010-11-2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CN102066223A (zh) * 2008-06-13 2011-05-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装置
CN102171126A (zh) * 2008-11-12 2011-08-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3723585A (zh) * 2012-10-10 2014-04-1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具有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的电梯
CN103863914A (zh) * 2012-12-13 2014-06-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内部压力的控制方法
CN103879847A (zh) * 2014-03-06 2014-06-25 同济大学 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
CN104566779A (zh) * 2013-10-16 2015-04-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气压控制装置
CN105035914A (zh) * 2014-04-16 2015-11-1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带气压控制装置的电梯和其设定方法、制造方法
CN105270948A (zh) * 2014-07-16 2016-01-2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
JP2016117573A (ja) * 2014-12-22 2016-06-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気圧制御方法
CN105731222A (zh) * 2014-12-26 2016-07-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91594B2 (ja) * 2003-02-17 2009-07-0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773720B2 (ja) * 2011-04-14 2015-09-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
JP5980705B2 (ja) * 2013-03-19 2016-08-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気圧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7428A (ja) * 1995-09-07 1997-03-25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
JP2001278570A (ja) * 2000-03-29 2001-10-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装置
CN101367478A (zh) * 2007-08-17 2009-02-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WO2009060545A1 (ja) * 2007-11-09 2009-05-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エレベータ気圧制御装置
CN102066223A (zh) * 2008-06-13 2011-05-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装置
CN102171126A (zh) * 2008-11-12 2011-08-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1891089A (zh) * 2009-05-19 2010-11-2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CN103723585A (zh) * 2012-10-10 2014-04-1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具有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的电梯
CN103863914A (zh) * 2012-12-13 2014-06-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内部压力的控制方法
CN106081766A (zh) * 2012-12-13 2016-11-0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内部压力的控制方法
CN104566779A (zh) * 2013-10-16 2015-04-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气压控制装置
CN103879847A (zh) * 2014-03-06 2014-06-25 同济大学 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
CN105035914A (zh) * 2014-04-16 2015-11-1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带气压控制装置的电梯和其设定方法、制造方法
CN105270948A (zh) * 2014-07-16 2016-01-2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
JP2016117573A (ja) * 2014-12-22 2016-06-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気圧制御方法
CN105731222A (zh) * 2014-12-26 2016-07-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94077B2 (ja) 2020-05-13
WO2018122942A1 (ja) 2018-07-05
CN110023222B (zh) 2021-05-25
JPWO2018122942A1 (ja) 2019-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9230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0023222A (zh) 电梯装置
CN103693529A (zh) 气动真空升降机
JP5773720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
CN107108168B (zh) 电梯系统
CN107522077B (zh) 电梯轿厢门气密装置以及电梯装置
CN105460756B (zh) 电梯轿厢门气密装置以及电梯装置
KR20110009278A (ko) 엘리베이터의 기압 제어장치
CN108495805B (zh) 电梯装置
JP604988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9110617B (zh) 电梯装置
CN107709215B (zh) 电梯装置
JP6502864B2 (ja) 乗りかごドア気密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502356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02268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室
KR20170109869A (ko) 엘리베이터 카의 밀폐를 위한 카도어 구조
US20190315598A1 (en) Pneumatic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device
KR101172003B1 (ko) 엘리베이터 카의 밀폐를 위한 카도어 구조
CN108367896B (zh) 电梯装置
CN110872048B (zh) 电梯装置
JP4904376B2 (ja) エレベータ
JP6438903B2 (ja) 乗りかごドア気密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CN104229605A (zh) 平衡重以及电梯设备
JP2017081724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4340807A (zh) 电梯的升降通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