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0827A - 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及含导电端子的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及含导电端子的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0827A
CN109980827A CN201811608634.XA CN201811608634A CN109980827A CN 109980827 A CN109980827 A CN 109980827A CN 201811608634 A CN201811608634 A CN 201811608634A CN 109980827 A CN109980827 A CN 109980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conductive terminal
receiving surface
termina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086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80827B (zh
Inventor
太田实
御子贝浩良
原口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80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0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80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08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一种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及具备导电端子的旋转电机。在将多根导线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端子件的状态下稳定地彻底执行多根导线及端子件间的接合而不产生导线的断线。导电端子是通过在将多根导线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环状的端子件的状态下将多根导线及端子件间熔化接合而制造的。配备于导电端子的端子件连续地具备基底壁部、第一侧壁部、顶壁部及第二侧壁部。在基底壁部及顶壁部分别配备有承受与熔化接合相伴的压缩载荷、热量的基底侧接受面及顶部侧接受面。基底侧接受面与顶部侧接受面形成沿着导线的延伸方向扩展的规定的锥角。

Description

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及含导电端子的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多根导线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端子件的状态下彻底执行多根导线及端子件之间的电接合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及具备导电端子的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最近,除了作为驱动源的内燃机之外或代替作为驱动源的内燃机,搭载有旋转电机的车辆不断普及。被称作混合动力机动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电动机动车(Electric Vehicle)的车辆就是这样的车辆。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具有圆环状的定子铁心的定子、以及旋转自如地设置于定子的内径侧的转子的旋转电机的技术方案。专利文献1的定子铁心具有将导线卷绕成线圈状的多个齿。多个导线由端子件捆束。
若进行详细叙述,则专利文献1的导电端子是通过将导线和端子件热凿紧(熔化接合)而形成的,所述导线具备一对大致平行的重合面和一对端面,且利用绝缘材料将周围覆盖,所述端子件收容多根导线。端子件具备一对大致平行的内壁面。导线被倾斜配置成使重合面相对于端子件的内壁面成为规定的角度。在由端子件的内壁面、导线的重合面及相邻的导线的端面划分的间隙形成有绝缘材料导出空间部。
根据专利文献1的导电端子,能够通过将多根导线及端子件间熔化接合来防止在接合部处的通电不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4111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例如假设产生了在将多根导线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端子件的状态下将多根导线及端子件之间熔化接合的要求。为了响应该要求,若在将一根或多根导线交叉的多根导线收容于环状的端子件的状态下将多根导线及端子件之间熔化接合,则交叉的导线有可能会产生断线而导致接合部处的通电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将多根导线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端子件的状态下稳定地彻底执行多根导线及端子件间的接合而不产生导线的断线的导电端子。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将多根导线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端子件的状态下稳定地彻底执行多根导线及端子件之间的接合而不产生导线的断线的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能够在将多根导线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端子件的状态下稳定地彻底执行多根导线及端子件之间的接合而不产生导线的断线的导电端子的旋转电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方案是一种导电端子,其通过在将多根导线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环状的端子件的状态下将多根所述导线及所述端子件之间熔化接合而制造得到,所述导电端子的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件连续地具备基底壁部、第一侧壁部、顶壁部及第二侧壁部,在所述基底壁部及所述顶壁部分别具备承受与所述熔化接合相伴的载荷、热量的基底侧接受面及顶部侧接受面,所述基底侧接受面与顶部侧接受面形成沿着所述导线的延伸方向扩展的规定的锥角。
根据技术方案1的技术方案,由于配备于基底壁部的基底侧接受面与配备于顶壁部的顶部侧接受面形成沿着导线的延伸方向扩展的规定的锥角,所以能够在熔化接合时保证导线的整齐性,其结果是,能够在将多根导线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端子件的状态下稳定地彻底执行多根导线及端子件间的接合而不产生导线的断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将多根导线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端子件的状态下稳定地彻底执行多根导线及端子件之间的接合而不产生导线的断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主视图。
图2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中在将多根导线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环状的端子件的状态下进行熔化接合之前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图2B是表示图2A的状态的导电端子21的放大主视图。
图3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中将以层叠并捆扎的方式收容有多根导线的端子件夹持在一对电极间且正在施加压缩载荷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图3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中将以层叠并捆扎的方式收容有多根导线的端子件夹持在一对电极间并施加压缩载荷、并且使高电流在一对电极间流动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图3C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中将以层叠并捆扎的方式收容有多根导线的端子件夹持在一对电极间且正在进行熔化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图4A是从上方观察熔化接合后的导电端子的放大俯视图。
图4B是从侧方透视地观察熔化接合后的导电端子的放大侧视图。
图5是表示在变形例的导电端子中在将多根导线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环状的端子件的状态下进行熔化接合之前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 旋转电机
21 中性导电端子(导电端子)
22 中性导电端子(导电端子)
29 中性线束末端部(导线W的自由端)
31 端子件
33 第一电极(一对电极)
35 第二电极(一对电极)
39 梯形形状的痕迹
41 基底壁部
41a 基底侧接受面(一对接受面)
43 第一侧壁部
45 顶壁部
45a 顶部侧接受面(一对接受面)
47 第二侧壁部
51 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
53 第三电极(一对电极)
55 变形例的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
W 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及具备导电端子的旋转电机进行详细说明。
〔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旋转电机的概要〕
首先,参照附图,对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旋转电机11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旋转电机11的定子13的主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示出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件或相当的构件间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存在将构件的尺寸及形状变形或夸大并示意性地表示的情况。
如图1所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旋转电机11构成为具备定子13、隔着微小的间隙而旋转自如地设置于定子13的内径侧的圆筒状的转子15、以及设置于转子15的中心的旋转轴16。旋转电机11例如为分布卷绕马达,且搭载于未图示的车辆并作为电动机、发电机使用。
如图1所示,定子13具有圆环状的定子铁心17和安装于定子铁心17的定子线圈18。定子铁心17以围绕转子15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为环状。定子铁心17例如通过将多张一体型电磁钢板沿旋转轴16的延伸方向层叠而形成。定子线圈18通过被插入于在定子铁心17上设置的插槽(未图示)中而安装于定子铁心17。
定子13具有使旋转磁场作用于具有未图示的永久磁铁的转子15的功能。
定子线圈18通过由U相、V相、W相构成的三相的例如剖视时呈圆形形状的多根导线W而形成。多根导线W各自的周围分别被绝缘覆膜(参照图3C)37覆盖。导线W例如由铜等导电性优异的金属材料构成。
在多根导线W的端部分别连接有U相、V相、W相的导电端子19U、19V、19W及构成中性点的中性导电端子2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在对U相、V相、W相的导电端子19U、19V、19W进行统称时,称为“三相导电端子19”。
三相导电端子19例如通过对规定厚度的无氧铜等板材进行冲压成形而一体形成。
在形成U相、V相、W相中各相的定子线圈18的多根导线W的一侧末端、即三相线束末端部27,如图1所示,对于U相、V相、W相的各个导电端子19U、19V、19W,例如采用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13-242998号公报)所示那样的导电端子构造,以便彻底执行电接合及机械接合。
另外,在形成U相、V相、W相的各相的定子线圈18的多根导线W的另一侧末端即中性线束末端部29,如图1所示,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中性导电端子21;以下称为“导电端子21”)的结构,以便彻底执行构成中性导电端子21的多根导线W及端子件31间的电接合及机械接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及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21及导电端子21的制造装置51进行说明。
图2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21中在将多根导线W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环状的端子件31的状态下进行熔化接合之前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图2B是表示图2A的状态的导电端子21的放大主视图。图3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21中将以层叠并捆扎的方式收容有多根导线W的端子件31夹持在一对电极33、35间且正在施加压缩载荷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图3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21中将以层叠并捆扎的方式收容有多根导线W的端子件31夹持在一对电极33、35间并施加压缩载荷、并且使高电流在一对电极33、35间流动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图3C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21中将以层叠并捆扎的方式收容有多根导线W的端子件31夹持在一对电极33、35间且正在进行熔化(热凿紧)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图4A是从上方观察熔化接合后的导电端子21的放大俯视图。图4B是从侧方透视地观察熔化接合后的导电端子21的放大纵剖视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21例如如图2A、图2B所示,是通过在将多根导线W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环状的端子件31的状态下进行熔化接合而制造的。关于熔化接合,随后进行详细叙述。
如图2B所示,端子件31构成为连续地具备基底壁部41、第一侧壁部43、顶壁部45及第二侧壁部47。在熔化接合前,端子件31的外观整体形成为矩形形状。在端子件31的中央空出有矩形形状的插通孔31a。在熔化接合前,在端子件31的插通孔31a收容有多根导线W的线束。端子件31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形成:通过冲压成形将规定厚度的无氧铜等板材形成为带状,之后,通过钎焊等手段将板材的长边方向端部彼此接合。
如图2A、图2B所示,在端子件31的基底壁部41及顶壁部45分别配备有承受与熔化接合相伴的压缩载荷、热量的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顶部侧接受面45a。
在熔化接合前,如图2A所示,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顶部侧接受面45a的沿着导线W的延伸方向扩展的面彼此相互平行地面对。
与此相对,在熔化接合后,如图3C所示,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顶部侧接受面45a的沿着导线W的延伸方向(具体而言,沿着导线W的自由端(中性线束末端部29)方向)扩展的面彼此相互形成规定的锥角。对此随后进行详细叙述。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
在此,对导电端子21的制造装置51进行说明。
导电端子21的制造装置51具有通过在将多根导线W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环状的端子件31的状态下进行熔化接合来制造导电端子21的功能。
为了实现所述功能,如图2A、图2B所示,导电端子21的制造装置51构成为具备第一电极33及第二电极35,该第一电极33及第二电极35夹着端子件31而沿上下方向对置。
第一电极33及第二电极35具有通过将规定的压缩载荷及热量施加于以层叠状态收容有多根导线W的线束的端子件31来进行熔化接合的功能。第一电极33及第二电极35相当于本发明的“一对电极”。
如图2A、图2B所示,第一电极33被设置成与配备于端子件31的基底壁部41的基底侧接受面41a对置。第一电极33具备将相互平行的棱线部33a与谷线部33b之间相连的第一电极面33c。第一电极面33c相对于基底侧接受面41a而被设置成使沿着导线W的自由端(中性线束末端部29)方向扩展的面彼此相互具有规定的锥角地倾斜。
对于规定的锥角而言,考虑能够根据端子件31及第一电极33的尺寸、端子件31的插通孔31a的尺寸、收容于插通孔31a的导线W的根数等来适当地彻底执行多根导线W及端子件31间的接合的情况,设定适当的角度值。
如图2A、图2B所示,第二电极35被设置成与配备于端子件31的顶壁部45的顶部侧接受面45a对置。第二电极35具备将相互平行且位于相等的高度的第一底边部35a与第二底边部35b之间相连的第二电极面35c。第二电极面35c被设置成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顶部侧接受面45a正对。
在第一电极33及第二电极35连接有夹着端子件31而沿上下方向对该第一电极33及第二电极35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未图示)。在进行熔化接合时,第一电极33及第二电极35能够利用由驱动机构产生的驱动来对以层叠状态收容有多根导线W的线束的端子件31施加规定的压缩载荷及热量。
〔导电端子21的制造工序〕
接着,对导电端子21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第一电极33及第二电极35配置成使第一电极面33c及第二电极面35c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面对的状态下,在第一电极33与第二电极35的间隙配置以层叠状态收容有多根导线W的线束的端子件31(参照图2A、图2B)。在将端子件31配置于规定的位置时,使用未图示的固定夹具来固定端子件31即可。
接下来,针对以层叠并捆扎的方式收容有多根导线W的状态下的端子件31,以使用第一电极33及第二电极35将端子件31压变形的方式施加压缩载荷(参照图3A)。
在图3A的例子中,在将以层叠状态收容有多根导线W的线束的端子件31配置在第一电极33与第二电极35的间隙的状态下,使第一电极33静止,另一方面,使第二电极35进行下降移动,由此以使用第一电极33及第二电极35将端子件31压变形的方式对端子件31施加压缩载荷。
在此,将金属彼此接合的方法大致分为:使对象物相互熔化并接合的熔融焊接、将固体彼此接合的固相接合、将熔点较低的合金(例如钎料)熔化而不使母材本身熔化地进行接合的钎焊这三种。其中,熔化接合被分类为固相接合。
在熔化接合中,通过经由第一电极33及第二电极35使高电流在导线W中流动而使绝缘覆膜(参照图3C)37软化、流出,从而使多根导线W间电导通,并且,通过在多根导线W与端子件31间施加压缩载荷,从而进行确保多根导线W及端子件31间的电接合及机械接合的强度的热凿紧。
即,一边以使用第一电极33及第二电极35将端子件31压变形的方式施加压缩载荷,一边经由第一电极33及第二电极35使高电流在导线W中流动(参照图3B)。于是,在端子件31及多根导线W中产生发热。利用该发热将覆盖多根导线W的周围的树脂制的绝缘覆膜37(参照图3C)软化。另外,通过以使用第一电极33及第二电极35将端子件31压变形的方式施加的压缩载荷,使端子件31产生塑性变形。
其结果是,通过使由与高电流的流通相伴的发热引起的绝缘覆膜37的软化、以及由压缩载荷产生的端子件31的塑性变形协同地作用,从而将软化后的绝缘覆膜37推压到导线W的自由端(中性线束末端部29)这一侧并使其流出(参照图3C)。由此,能够确保多根导线W及端子件31间的电接合及机械接合强度。
如图3C、图4A、图4B所示,由压缩载荷产生的端子件31的塑性变形作用是通过如下方式产生的:配备于第一电极33且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延伸的第一电极面33c强力地将端子件31的基底壁部41中的基底侧接受面41a压变形,另一方面,配备于第二电极35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面35c强力地将端子件31的顶壁部45中的顶部侧接受面45a压变形。
在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21中,如图3C、图4B所示,基底壁部41的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顶壁部45的顶部侧接受面45a的沿着导线W的自由端(中性线束末端部29)方向扩展的面彼此形成规定的锥角。因此,随着由压缩载荷产生的对端子件31的塑性变形作用的推进,承受压缩载荷的基底侧接受面41a的面积不断增大。
其结果是,如图3B、图3C所示,因与高电流的流通相伴的发热而软化的绝缘覆膜37被推压到导线W的自由端(中性线束末端部29)这一侧并流出。另外,即便在层叠状态下的多根导线W中的一根或多根导线W交叉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熔化接合时保证导线W的整齐性。
而且,如图4A所示,承受由压缩载荷产生的对端子件31的塑性变形作用而在基底壁部41的基底侧接受面41a形成有由与熔化接合相伴的压缩载荷产生的梯形形状的痕迹39。因此,在形成有梯形形状的痕迹39的部位,促进因与高电流的流通(熔化接合)相伴的发热而软化的绝缘覆膜37的流出,并且将多根导线W及端子件31间机械地密接。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21,能够确保多根导线W及端子件31之间的电接合及机械接合强度。
〔变形例的导电端子及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
接着,参照图5,对变形例的导电端子22及导电端子22的制造装置55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在变形例的导电端子22中在将多根导线W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环状的端子件31的状态下进行熔化接合之前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21和变形例的导电端子22存在相互共用的结构部分。同样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21的制造装置51和变形例的导电端子22的制造装置55存在相互共用的结构部分。
因此,对于变形例的导电端子22及导电端子22的制造装置55,着眼于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21及导电端子21的制造装置51的在结构上不同部分进行说明,由此代替变形例的导电端子22及导电端子22的制造装置55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21的制造装置51中,第二电极35具备将相互平行且位于相等的高度的第一底边部35a与第二底边部35b之间相连的第二电极面35c,如图2A、图2B所示,第二电极35的第二电极面35c被设置成与配备于端子件31的顶壁部45的顶部侧接受面45a正对。
与此相对,在变形例的导电端子22的制造装置55中,与第一电极33对置地设置的第三电极53具备将相互平行的谷线部53a与棱线部53b之间相连的第三电极面53c,第三电极53的第三电极面53c相对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顶部侧接受面45a而被设置成使沿着导线W的自由端(中性线束末端部29)方向扩展的面彼此相互具有规定的锥角地倾斜。
〔变形例的导电端子的作用〕
在变形例的导电端子22中,由于端子件31以如下接触角分别通过基底壁部41的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顶壁部45的顶部侧接受面45a来承受由使用第一电极33及第三电极53的压缩载荷产生的塑性变形作用,其中,所述接触角是依照按按各电极33、53分别设定的锥角得到的接触角,因此,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21的例子相比,能够进一步促进将因与高电流的流通相伴的发热而软化的绝缘覆膜37推压到导线W的自由端(中性线束末端部29)这一侧的作用、以及在熔化接合时保证导线W的整齐性的作用。
另外,在变形例的导电端子22中,承受由使用第一电极33及第三电极53的压缩载荷产生的塑性变形作用,而使基底壁部41的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顶壁部45的顶部侧接受面45a这两者具备通过与熔化接合相伴的压缩载荷产生的梯形形状的痕迹(未图示)。
因此,根据变形例的导电端子22,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21的例子相比,能够进一步促进确保多根导线W及端子件31间的电接合及机械接合强度的效果。
〔本发明的导电端子21、22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发明的导电端子21、22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基于第一观点得到的导电端子21、22是通过在将多根导线W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环状的端子件31的状态下将多根导线W及端子件31间熔化接合而制造的。配备于基于第一观点的导电端子21、22的端子件31连续地具备基底壁部41、第一侧壁部43、顶壁部45及第二侧壁部47。
在基底壁部41及顶壁部45分别配备有承受与熔化接合相伴的压缩载荷、热量的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顶部侧接受面45a。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顶部侧接受面45a形成沿着导线W的延伸方向扩展的规定的锥角。
根据基于第一观点的技术方案,由于配备于基底壁部41的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配备于顶壁部45的顶部侧接受面45a形成沿着导线W的延伸方向扩展的规定的锥角,因此,能够在熔化接合时保证导线W的整齐性,其结果是,能够在将多根导线W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端子件31的状态下稳定地彻底执行多根导线W及端子件31间的接合而不产生导线W的断线。
根据基于第一观点的导电端子21、22,在基于第二观点的技术方案中,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顶部侧接受面45a的沿着导线W的自由端(中性线束末端部29)方向扩展的面彼此形成规定的锥角。
根据基于第二观点的技术方案,由于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顶部侧接受面45a的沿着导线W的自由端(中性线束末端部29)方向扩展的面彼此形成规定的锥角,因此,在导线W具备绝缘覆膜37的情况下,能够将因与熔化接合相伴的发热而软化的绝缘覆膜37推压到导线W的自由端(中性线束末端部29)这一侧。
根据基于第一或第二观点的导电端子21、22,在基于第三观点的技术方案中,在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顶部侧接受面45a这两者或一方配备有通过与熔化接合相伴的压缩载荷产生的梯形形状的痕迹39(参照图4A)。
在基于第三观点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顶部侧接受面45a这两者或一方配备有通过与熔化接合相伴的压缩载荷产生的梯形形状的痕迹39,因此,在形成有梯形形状的痕迹39的部位,促进因与熔化接合相伴的发热而软化的绝缘覆膜37的流出,并且将多根导线W及端子件31间机械地密接。
因此,根据基于第三观点的技术方案,能够确保多根导线W及端子件31间的电接合及机械接合强度。
基于第四观点的技术方案为通过在将多根导线W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环状的端子件31的状态下将多根导线W及端子件31间熔化接合来制造导电端子21、22的导电端子21、22的制造装置51、55。熔化接合是针对以层叠并捆扎的方式收容有多根导线W的状态下的端子件31,通过使用以夹持该端子件31的方式设置的一对电极33、35(33、53)来施加压缩载荷、热量而进行的。
配备于基于第四观点的导电端子21、22的端子件31连续地具备基底壁部41、第一侧壁部43、顶壁部45及第二侧壁部47。
在基底壁部41及顶壁部45分别配备有与一对电极33、35(33、53)分别对置并承受与熔化接合相伴的压缩载荷、热量的一对接受面(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顶部侧接受面45a)。
配备于一对电极33、35(33、53)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极的电极面相对于一对接受面(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顶部侧接受面45a)中的与该一方的电极面对的接受面而被设置成使沿着导线W的延伸方向扩展的面彼此具有规定的锥角地倾斜。
根据基于第四观点的技术方案,由于配备于一对电极33、35(33、53)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极的电极面相对于一对接受面中的与该一方的电极面对的接受面而被设置成使沿着导线W的延伸方向扩展的面彼此具有规定的锥角地倾斜,因此,能够在熔化接合时保证导线W的整齐性,其结果是,能够在将多根导线W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端子件31的状态下稳定地彻底执行多根导线W及端子件31间的接合而不产生导线W的断线。
根据基于第四观点的导电端子21、22的制造装置51、55,在基于第五观点的技术方案中,配备于一对电极33、35(33、53)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极的电极面相对于一对接受面中的与该一方的电极面对的接受面而被设置成使沿着导线W的自由端(中性线束末端部29)方向扩展的面彼此具有规定的锥角地倾斜。
根据基于第五观点的技术方案,由于配置于一对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极的电极面相对于一对接受面中的与该一方的电极面对的接受面而被设置成使沿着导线W的自由端(中性线束末端部29)方向扩展的面彼此具有规定的锥角地倾斜,因此,在导线W具备绝缘覆膜37的情况下,能够将因与熔化接合相伴的发热而软化的绝缘覆膜37推压到导线W的自由端(中性线束末端部29)这一侧。
根据基于第四或第五观点的导电端子21、22的制造装置51、55,在基于第六观点的技术方案中,对分别配备于一对电极33、35(33、53)的电极面的端缘33a、33b、35a、35b、53a、53b实施倒角加工。
根据基于第六观点的技术方案,由于对分别配备于一对电极33、35(33、53)的电极面的端缘33a、33b、35a、35b、53a、53b实施倒角加工,因此,能够减少一对电极33、35(33、53)的维护频率并提高制造装置51、55的运转率。
基于第七观点的技术方案为具备通过在将多根导线W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环状的端子件31的状态下将多根导线W及端子件31间熔化接合而制造的导电端子21、22的旋转电机11。
配备于基于第七观点的导电端子21、22的端子件31连续地具备基底壁部41、第一侧壁部43、顶壁部45及第二侧壁部47。
在基底壁部41及顶壁部45分别配备有与一对电极33、35(33、53)分别对置并承受与熔化接合相伴的压缩载荷、热量的一对接受面(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顶部侧接受面45a)。
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顶部侧接受面45a的沿着导线W的延伸方向扩展的面彼此形成规定的锥角。
导电端子21、22应用于具有多个相的旋转电机11,且用于分别将属于同一相的多根导线W的自由端(中性线束末端部29)汇集并连接的用途。
根据基于第七观点的技术方案,由于基底侧接受面41a及顶部侧接受面45a的沿着导线W的延伸方向扩展的面彼此形成规定的锥角,因此,能够在熔化接合时保证导线W的整齐性,其结果是,可以得到具备能够在将多根导线W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端子件31的状态下稳定地彻底执行多根导线W及端子件31间的接合而不产生导线W的断线的导电端子21、22的旋转电机11。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的多个实施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具现化的例子。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没有被上述多个实施方式限定性地解释。这是因为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主旨或其主要的特征地以各种方案来实施。
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的说明中,作为导电端子21、22的坯料,例示地说明了无氧铜等板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作为导电端子21、22的坯料,也可以采用韧铜等板材。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的说明中,作为多根导线W的剖视时的形状,例举圆形形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作为多根导线W的剖视时的形状,也可以采用矩形形状。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的说明中,针对形成按U相、V相、W相各相的定子线圈18的多根导线W的另一侧末端、即中性线束末端部29,例举将本发明应用于将中性导电端子21接合的用途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也可以针对形成按U相、V相、W相各相的定子线圈18的多根导线W的一侧末端、即三相线束末端部27,将本发明应用于将导电端子19U、19V、19W接合的用途。

Claims (7)

1.一种导电端子,其通过在将多根导线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环状的端子件的状态下将多根所述导线及所述端子件之间熔化接合而制造得到,
所述导电端子的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件连续地具备基底壁部、第一侧壁部、顶壁部及第二侧壁部,
在所述基底壁部及所述顶壁部分别具备承受与所述熔化接合相伴的载荷及/或热量的基底侧接受面及顶部侧接受面,
所述基底侧接受面与顶部侧接受面形成沿着所述导线的延伸方向扩展的规定的锥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侧接受面与顶部侧接受面的沿着所述导线的自由端方向扩展的面彼此形成规定的锥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底侧接受面及顶部侧接受面这两者或一方形成有通过与所述熔化接合相伴的载荷产生的梯形形状的痕迹。
4.一种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其通过在将多根导线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环状的端子件的状态下将多根所述导线及所述端子件之间熔化接合来制造导电端子,
所述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熔化接合是针对以层叠并捆扎的方式收容有多根所述导线的状态下的所述端子件,通过使用以夹持该端子件的方式设置的一对电极来施加载荷及/或热量而进行的,
所述端子件连续地具备基底壁部、第一侧壁部、顶壁部及第二侧壁部,
在所述基底壁部及所述顶壁部分别具备与所述一对电极分别对置并承受与所述熔化接合相伴的载荷及/或热量的一对接受面,
在所述一对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极具备的电极面相对于所述一对接受面中的与该一方的电极面对的接受面而被设置成使沿着所述导线的延伸方向扩展的面彼此以规定的锥角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极具备的电极面相对于所述一对接受面中的与该一方的电极面对的接受面而被设置成使沿着所述导线的自由端方向扩展的面彼此以规定的锥角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在所述一对电极分别具备的电极面的端缘实施了倒角加工。
7.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通过在将多根导线层叠并捆扎地收容于环状的端子件的状态下将多根所述导线及所述端子件之间熔化接合而制造得到,
所述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件连续地具备基底壁部、第一侧壁部、顶壁部及第二侧壁部,
在所述基底壁部及所述顶壁部分别具备承受与所述熔化接合相伴的载荷及/或热量的基底侧接受面及顶部侧接受面,
所述基底侧接受面及顶部侧接受面的沿着所述导线的延伸方向扩展的面彼此形成规定的锥角,
所述导电端子应用于具有多个相的旋转电机,且用于将属于同一相的多根所述导线的自由端分别汇集并连接的用途。
CN201811608634.XA 2017-12-27 2018-12-26 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及含导电端子的旋转电机 Active CN1099808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50467A JP6648100B2 (ja) 2017-12-27 2017-12-27 導電端子、導電端子の製造装置、及び導電端子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JP2017-250467 2017-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0827A true CN109980827A (zh) 2019-07-05
CN109980827B CN109980827B (zh) 2021-10-26

Family

ID=67076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08634.XA Active CN109980827B (zh) 2017-12-27 2018-12-26 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及含导电端子的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48100B2 (zh)
CN (1) CN1099808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67240B (zh) * 2023-03-17 2023-05-16 深圳市越洋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引出线端子自动压合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4138B2 (ja) * 1994-06-30 2000-10-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レル端子及び電線接続装置
CN1612414A (zh) * 2003-10-31 2005-05-04 泰科电子雷伊化学株式会社 防水式导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制造防水式导线的夹具
JP2006236724A (ja) * 2005-02-24 2006-09-07 Hitachi Ltd 接合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電極形状
US20100248559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Yazaki Corporation Crimp contact device
JP2012134111A (ja) * 2010-12-24 2012-07-12 Honda Motor Co Ltd 端子および端子の製造方法
CN104112914A (zh) * 2013-04-17 2014-10-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线连接结构和电线连接方法
CN105637706A (zh) * 2013-10-15 2016-06-01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压接连接结构体、线束、压接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压接连接结构体的制造装置
CN105870759A (zh) * 2015-02-11 2016-08-17 迈恩德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电缆的方法和装置和根据该方法制造的电缆
CN106537691A (zh) * 2014-07-31 2017-03-22 田渊电机株式会社 端子连接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4138B2 (ja) * 1994-06-30 2000-10-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レル端子及び電線接続装置
CN1612414A (zh) * 2003-10-31 2005-05-04 泰科电子雷伊化学株式会社 防水式导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制造防水式导线的夹具
JP2006236724A (ja) * 2005-02-24 2006-09-07 Hitachi Ltd 接合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電極形状
US20100248559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Yazaki Corporation Crimp contact device
JP2012134111A (ja) * 2010-12-24 2012-07-12 Honda Motor Co Ltd 端子および端子の製造方法
CN104112914A (zh) * 2013-04-17 2014-10-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线连接结构和电线连接方法
CN105637706A (zh) * 2013-10-15 2016-06-01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压接连接结构体、线束、压接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压接连接结构体的制造装置
CN106537691A (zh) * 2014-07-31 2017-03-22 田渊电机株式会社 端子连接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70759A (zh) * 2015-02-11 2016-08-17 迈恩德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电缆的方法和装置和根据该方法制造的电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0827B (zh) 2021-10-26
JP2019118183A (ja) 2019-07-18
JP6648100B2 (ja)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8453C (zh) 不同金属薄板的焊接方法、双金属薄板接合元件、电气设备和电气设备组件
JP3578142B2 (ja) 接続構造とその接続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並びに交流発電機
US20090100665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Bar Winding for the Stator of an Electric Machine
CN104641459A (zh) 半导体装置
WO2013118422A1 (ja) 半導体装置
JP5702963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5460808B2 (ja) ターミナル、モータ及び電気機器
JP2019122102A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JP6331294B2 (ja) 半導体装置
CN109980827A (zh) 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的制造装置及含导电端子的旋转电机
JP5219913B2 (ja) ターミナル、モータ及び電気機器
JP5540791B2 (ja) 電子部品、電子部品を備えた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電子部品の接合方法
JP2014094386A (ja) 異種金属バスバーの接合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異種金属バスバー、並びに電力変換装置
JP7124968B2 (ja) 可撓性基板とバスバとの接続構造、配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10110790A (ja) ヒュージング方法
JPH10328862A (ja) レーザ溶接方法
EP1359659B1 (en) Alternator for vehicle
JP5066622B1 (ja) ヒュージング構造、及びヒュージング構造を備えた端子
JP7167907B2 (ja) 半導体装置
JP2014241680A (ja) 電線の端子接合構造及び抵抗溶接用電極
JP4380682B2 (ja) 端子の接合構造及び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5153167B2 (ja) 回転機用巻線接続装置
US10892670B2 (en) Method for bonding electrical conductors
JP7218328B2 (ja)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二次電池
WO2020039986A1 (ja) 電力用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力変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