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3348B -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3348B
CN109923348B CN201680090592.8A CN201680090592A CN109923348B CN 109923348 B CN109923348 B CN 109923348B CN 201680090592 A CN201680090592 A CN 201680090592A CN 109923348 B CN109923348 B CN 1099233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ai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905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23348A (zh
Inventor
坂部昭宪
大石雅之
早丸靖英
平川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23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3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23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33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shap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or of parts thereof, e.g. of their f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能够抑制配置在热交换块的附近的风向控制板的结露。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壳体;吸入口,其设置于壳体;排出口,其在壳体的下表面开口;热交换器,其配置于从吸入口到排出口的风路;风扇,其在风路中配置于热交换器的上风侧;以及风向控制板,其设置于从热交换器到排出口间的上述风路。热交换器是将多个热交换块在壳体的前后方向上排列而构成的,具备:制冷剂入口,其供制冷剂流入该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剂出口,其供制冷剂从该热交换器流出。风向控制板与热交换块中的一个接近地设置,制冷剂出口设置于除与风向控制板接近地设置的热交换块以外的热交换块,该制冷剂出口的设置部位的数量比制冷剂入口多。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构造以及具备该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由热交换器、风扇、风向控制板等结构设备、以及将它们内置起来的箱状的壳体构成。该室内机使制冷剂在该室内机与通过配管与室内机连接的室外机之间循环。热交换器通过使向热交换器通风的空气与在热交换器内流通的制冷剂之间进行放热或者吸热,从而冷却或者加热空气。而且,从排出口排出冷却或者加热后的空气,由此调节室内的空气的温度。作为这样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为了通过提高放热或者吸热效率来实现空调机的性能的提高,而提出了在热交换器的上风侧配置螺旋桨式风扇的构造。
例如,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配置在热交换器的上游侧的螺旋桨式风扇,在壳体的下部具备排出口。热交换器由单个或者多个热交换块构成,通过螺旋桨式风扇将空气送入热交换器,从排出口将热交换而被调和后的空气排出。
另外,根据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配置在热交换器的上游侧的螺旋桨式风扇,在壳体的下部具备排出口。热交换器由多个热交换块构成,在侧面观察时,热交换块被配置成倒V字状。而且,设置有空气混合促进部件,使得通过了配置成倒V字状的各个热交换块的空气混合。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89920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6/002015号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由于在热交换器的上风侧配置螺旋桨式风扇,因此通过热交换器后的空气不会混合。由此,存在在制冷时由于室内机的排出口处的排出风的风速分布差而排出,使得温度湿度分布的偏差变大这样的课题。另外,在制冷时的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流路数和制冷剂出口为多个的情况下,因制冷剂偏流和每个制冷剂流路的热负荷的不同而引起在热交换器的多个制冷剂出口中的任意制冷剂出口中制冷剂成为干燥状态而温度上升的情况。此时,存在排出风的温度湿度分布进一步扩大这样的课题。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将空气混合促进部件设置在热交换器的附近,使排出风的温度湿度分布平均化,但在将风向控制板与热交换器接近设置的情况下,无法设置空气混合促进部件,从而存在受到热交换器尾流的影响而在风向控制板上产生结露这样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和空调机,在风向控制板与热交换器的多个热交换块中的至少一个热交换块接近配置的结构中,能够抑制在风向控制板上的结露。
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壳体;吸入口,其设置于上述壳体;排出口,其在上述壳体的下表面开口;热交换器,其配置于从上述吸入口到上述排出口的风路;风扇,其在上述风路中配置于该热交换器的上风侧;以及风向控制板,其设置于从上述热交换器到上述排出口间的上述风路,上述热交换器是将多个热交换块在上述壳体的前后方向上排列而构成的,该热交换器具备:制冷剂入口,其在制冷时供制冷剂流入该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剂出口,其供上述制冷剂从该热交换器流出,上述风向控制板与上述热交换块中的一个接近地设置,上述制冷剂出口设置于除与上述风向控制板接近地设置的上述热交换块以外的上述热交换块,该制冷剂出口的设置部位的数量比上述制冷剂入口多。
并且,可以构成为:上述风向控制板与上述第1热交换块接近地设置。
并且,可以构成为:上述风路在上述热交换器的下游分支成多个分割风路,作为上述分割风路中的一个的第1分割风路供通过了多个上述热交换块中的没有设置上述制冷剂出口的上述第1热交换块的空气流入,上述风向控制板设置于上述第1分割风路。
并且,可以构成为:上述制冷剂入口和上述制冷剂出口设置于在最接近背面侧风路壁的位置配置的上述热交换块。
并且,可以构成为:上述热交换器具备:合流部,其使流有分支出的上述制冷剂的上述制冷剂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与从上述制冷剂入口到上述制冷剂出口的制冷剂流路合流;以及分支部,其相对于上述合流部而位于上述制冷剂的流向的下游侧,使上述制冷剂再次分支成与合流前相同数量以上的上述制冷剂流路。
并且,可以构成为:上述热交换块由辅助热交换部和主热交换部构成,上述辅助热交换部在上述风路中与上述主热交换部的上风侧重叠地配置,上述制冷剂入口设置于上述辅助热交换部,上述制冷剂出口设置于上述主热交换部。
并且,可以构成为:上述空调机的室内机还具备检测器,该检测器对上述制冷剂出口处的上述制冷剂的干燥状态进行检测。
本发明的空调机具备:空调机的室外机,其具有对上述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以及上述空调机的室内机,该空调机构成在上述室外机与上述室内机之间供上述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
根据本发明,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热交换器在将除附近配置有风向控制板的热交换块以外的热交换块设置制冷剂出口。因此,在空调机的制冷运转时,即使制冷剂出口周边的制冷剂处于干燥状态,通过风向控制板的排出风也能够将温度湿度分布的偏差抑制得小。因此,能够抑制配置在热交换块的附近的风向控制板的结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与图1的室内机的长边方向垂直的剖面A-A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热交换器1的制冷剂流路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路的图。
图5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的剖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关于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的设备等,表示相同或者与之相当的设备,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共用的。另外,说明书全文所表示的结构要素的方式仅仅是例示,本发明不限于说明书内的记载。特别是结构要素的组合不限于各实施方式的组合,能够将其他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结构要素用于另外的实施方式。并且,关于利用下标进行区别等的多个同种设备等,在不需要特别加以区别、或者特定的情况下,有时省略下标来进行记载。另外,在附图中有时各结构部件的大小的关系与实际的情况不同。
实施方式1.
<室内机100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室内机100具备近似长方体形状的壳体50。壳体50在室内机100的正面侧具备前表面面板52。在壳体50的与前表面面板52对置的面具备背面面板51。室内机100是将背面面板51安装于室内的安装壁面而被固定的结构。在壳体50的上表面配置有2个部位的吸入口60。另外,在壳体50的下表面设置有排出口70。
图2是表示与图1的室内机100的长边方向垂直的剖面A-A的说明图。剖面A-A是通过轴流风扇2的中心的剖面。使用图2对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的内部构造和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在壳体50的上表面形成有吸入口60,在下表面形成排出口70。壳体50的内部形成有从吸入口60到排出口70的风路55。在风路55中,在吸入口60的正下方配置有轴流风扇2。轴流风扇2旋转,使得从吸入口60将壳体50的外部的空气吸入风路55的内部。在轴流风扇2的下方配置有热交换器1。热交换器1构成为在与壳体50的长边方向垂直的剖面中呈W字状地配置有多个热交换块10a~10d。热交换器1在从前表面面板52到背面面板51之间排列,从轴流风扇2送入的空气与通过热交换器1且通过导热管6的内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器1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被送至排出口70侧。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热交换块10a~10d被配置成W字状,但不限于该方式。另外,多个热交换块10的数量也不仅限于四个。多个热交换块10在壳体50的前后方向上排列,例如能够采用N字状、M字状、V字状等各形态。
在热交换器1的下方配置有排水盘20。排水盘20形成有接收附着于热交换器1的结露水的排水盘部20a和排水盘部20b。排水盘部20a、20b分别从下侧覆盖热交换器1的W形状的下部的顶点部周围。以使通过了热交换器1的空气分别在排水盘部20a与前表面面板52侧的前面侧风路壁52a之间、在排水盘部20a与排水盘部20b之间、以及在排水盘部20b与背面面板51侧的背面侧风路壁51a之间通过的方式构成分割风路。将排水盘部20a与前表面面板52侧的前面侧风路壁52a之间的风路称为前面侧风路56a,将排水盘部20a与排水盘部20b之间的风路称为中央部风路56b,将排水盘部20b与背面面板51侧的背面侧风路壁51a之间的风路称为背面侧风路56c。实施方式1的前面侧风路56a、中央部风路56b和背面侧风路56c相当于本申请发明的“分割风路”。
通过了热交换器1的配置在最靠前表面面板52侧的热交换块10a的空气主要通过前面侧风路56a。在前面侧风路56a设置有风向控制板3。风向控制板3形成为较薄的板状,通常将该板状的平面部以与前面侧风路56a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风向控制板3沿着在壳体50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前面侧风路56设置有多片。风向控制板3是通过变更平面部的角度来变更从排出口70排出的风的方向的结构。另外,实施方式1的前面侧风路56a在本申请发明中相当于“第1分割风路”。另外,热交换块10a在本申请发明中相当于“第1热交换块”。即,供通过了“第1热交换块”的空气流入的分割风路为“第1分割风路”,风向控制板3设置于第1分割风路。
另外,通过了热交换器1的中央部的热交换块10b和10c的空气主要通过中央部风路56b。在中央部风路56b配置有整流板21a、21b,通过的空气被整流成朝向规定的方向流动。
另外,通过了热交换器1的配置于最靠背面面板51的热交换块10d的空气主要通过背面侧风路56c。背面侧风路壁51a形成为上部与壳体50的背面平行,下部向热交换器1的下方绕回。背面侧风路壁51a的下端向热交换器1的W字状的下侧的顶点中的、位于背面面板侧的顶点的下方绕回。通过背面侧风路56c的空气沿着背面侧风路56c流动,由此以朝向壳体50的前方的斜下方向流动的方式整流。
在排水盘20的下方设置有排出口70。排出口70在运转停止时被前面侧上下风向板30和背面侧上下风向板40关闭。在运转时如图2所示那样,以旋转轴31、41为中心转动,从而排出口70打开。能够根据前面侧上下风向板30和背面侧上下风向板40的朝向角度而使风向在上下方向上变动。另外,在前面侧上下风向板30设置有使风向在左右方向上变动的左右方向风向板35。左右方向风向板35通过使角度在壳体50的左右方向上变动,从而变更风向。
<热交换器1的构造>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热交换器1的制冷剂流路80的图。热交换器1构成为在与壳体50的长边方向垂直的剖面上呈W字状配置有多个热交换块10a~10d。热交换块10a~10d分别由一个主热交换部4和一个辅助热交换部5构成。辅助热交换部5被配置为与主热交换部4的上风侧重叠。另外,上风是指通过轴流风扇2的旋转而产生的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下风是指通过轴流风扇2的旋转而产生的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辅助热交换部5主要按以加制热时的过冷却区域且提高热交换性能为目的来配置。主热交换部4和辅助热交换部5由导热管6和作为较薄的片状的金属板的散热片7构成,该导热管6构成为在壳体50的长边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且在端部处折返。散热片7在壳体50的长边方向、即导热管6呈直线状延伸的方向上以微小的间隔而排列由多片。在散热片7开设有供导热管6通过的孔,并以导热管6通过该孔的方式进行组装。
导热管6在热交换器1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处折返多次,由此构成制冷剂流路80。在实施方式1中,主热交换部4构成为将在平面上平行地排列的导热管6在上风侧和下风侧排列2个而构成的平面上排列的导热管6在端部处连接。例如,在图3所示的剖面上排列的多个导热管6分别构成为通过U字状的连接管而连接端部。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辅助热交换部5的在平面上排列的导热管6由1列构成。在图3中,将相邻的导热管6彼此连接的虚线表示在热交换器1的位于图3里侧的端部处连接导热管6。另外,在图3中,将相邻的导热管6彼此连接的实线表示在热交换器1的位于图3近前侧的端部处连接导热管6。
图3所示的热交换器1构成为:在制冷时,辅助热交换部5位于制冷剂流路80的上游,主热交换部4位于制冷剂流路80的下游。从室外机送来的制冷剂从位于最接近前表面面板52的热交换块10a的辅助热交换部5a的最上部的制冷剂入口81流入导热管6。从制冷剂入口81流入的制冷剂通过热交换块10a的辅助热交换部5a的导热管6,接下来依次通过热交换块10b的辅助热交换部5b、热交换块10c的辅助热交换部5c、热交换块10d的辅助热交换部5d。制冷剂流路80在通过了辅助热交换部5d之后设置有分支部82。从辅助热交换部5d流出的制冷剂在分支部82处分支成2个流路,即制冷剂流路80a和制冷剂流路80b,一个制冷剂流路80a流入最接近前表面面板52的热交换块10a的主热交换部4a。另一个制冷剂流路80b流入中央部的靠近前表面面板52的热交换块10b的主热交换部4b。
分支到制冷剂流路80a的制冷剂流入热交换块10a的主热交换部4a。在主热交换部4a中,制冷剂流入配置在上风侧的导热管6中的、位于最上部的导热管6a。主热交换部4a的2列导热管6在上风侧和下风侧排列。流入到主热交换部4a的制冷剂在通过了上风侧的导热管6这一列之后,通过下风侧的导热管6这一列,然后从主热交换部4a流出。从主热交换部4a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热交换块10c的主热交换部4c。流入到热交换块10c的主热交换部4c的制冷剂流入位于主热交换部4c的上风侧的最上部的导热管6。在主热交换部4a中,制冷剂在通过了上风侧的导热管6的上部的2列之后流入下风侧的最上部的导热管6,在经过了下风侧的导热管6的上部的2列之后,进入上风侧的导热管6的从上方起第3列的导热管6。然后,制冷剂从主热交换部4c的上风侧的导热管6的第3列经过位于下方的导热管6,从主热交换部4c的上风侧的导热管6的最下部流出。之后,制冷剂流入最靠近背面面板51的热交换块10d的主热交换部4d。流入到主热交换部4d的制冷剂流入上风侧的导热管6的最下部,经过上风侧的导热管6中位于下部的导热管6,流入下风侧的列,从设置于下风侧的导热管6的中央部的制冷剂出口83流出。
由分支部82分支到制冷剂流路80b的制冷剂流入热交换块10b的主热交换部4b。在主热交换部4b中,制冷剂流入配置在上风侧的导热管6中的、位于最上部的导热管6b。主热交换部4b的2列的导热管6在上风侧和下风侧排列。流入到主热交换部4b的制冷剂在通过了上风侧的导热管6这一列之后,通过下风侧的导热管6这一列,从主热交换部4b流出。从主热交换部4b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热交换块10d的主热交换部4d。流入到热交换块10d的主热交换部4d的制冷剂流入位于主热交换部4d的上风侧的最上部的导热管6。流入到主热交换部4d的上风侧的最上部的导热管6的制冷剂在通过了上风侧的导热管6的上部的2列之后流入下风侧的最上部的导热管6,在经过了下风侧的导热管6的上部的2列之后,进入上风侧的导热管6的从上方起第3列的导热管6。然后,制冷剂经过主热交换部4d的上风侧的导热管6的位于第3列至第4列的导热管6而从主热交换部4d流出。从主热交换部4d流出的制冷剂流入主热交换部4c的下风侧的导热管6的从上方起第3列的导热管6。而且,制冷剂经过主热交换部4c的下风侧的导热管6的从上方起第3列至最下部的导热管6而从主热交换部4c流出。从主热交换部4c流出的制冷剂向最靠近背面面板51的热交换块10d的主热交换部4d的下风侧的最下部的导热管6流入。流入到主热交换部4d的制冷剂流入上风侧的导热管6的最下部,经过下风侧的导热管6中的位于下部的导热管6之后而转移到下风侧的导热管6,从制冷剂出口84流出。
像以上那样,流入热交换器1的制冷剂在制冷时,制冷剂为以1个系统的方式流入热交换器1,在制冷剂流路80的中途分支成制冷剂流路80a和制冷剂流路80b这2个系统,从制冷剂出口83和制冷剂出口84流出。这里,2个制冷剂出口83和制冷剂出口84与位于由热交换器1的主热交换部4和辅助热交换部5构成的块中的最靠背面面板51侧的热交换块10d的导热管6中的、最靠下风侧的导热管6的列的某个导热管6连接。
在热交换器1的制冷剂流路80中产生制冷剂偏流和制冷剂流路80的各部位的热负荷差异,在制冷剂出口83和制冷剂出口84存在产生制冷剂干燥的情况。因此,存在通过热交换器1而吹入风向控制板3的空气的温度湿度分布的偏差变大的情况。但是,在配置于风向控制板3的上风侧的热交换块10a没有配置在制冷时供制冷剂从热交换器1流出的制冷剂出口83和制冷剂出口84,因此能够在受到导热管尾流的影响的热交换器1的附近位置配置风向控制板3。在实施方式1中,在供通过了热交换块10a的空气流入的前面侧风路56a中,通过风向控制板3的空气的温度湿度分布的偏差不会扩大。由此,在制冷运转时,能够抑制在风向控制板3上的结露。
另外,出于抑制在风向控制板3上结露的目的,在制冷时配置制冷剂出口83、制冷剂出口84的热交换块10也可以不是最靠背面面板侧的热交换块10d,例如也可以是风向控制板3没有接近地设置的热交换块10b、10c。这是因为,通过了热交换块10b和热交换块10c的空气主要通过中央部风路56b,因此对于设置于前面侧风路56a的风向控制板3而言,制冷剂出口83和制冷剂出口84的制冷剂的干燥度的偏差的影响较小。另外,也可以设置用于对制冷剂出口83和制冷剂出口84的制冷剂的干燥状态进行检测的检测器。例如,检测器也可以对制冷剂出口83和制冷剂出口84处的配管的温度进行检测。
另外,设置有热交换器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与室外机连接。在室外机设置有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室内机100和室外机借助于供制冷剂通过的内外连接配管而连接,构成制冷循环回路。
<实施方式1的效果>
(1)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具备:壳体50;吸入口60,其设置于壳体50;排出口70,其在壳体50的下表面开口;热交换器1,其配置于从吸入口60到排出口70的风路55;轴流风扇2,其在风路55中配置于热交换器1的上风侧;以及风向控制板3,其设置于从热交换器1到排出口70之间的风路55。热交换器1是将多个热交换块10在上述壳体前后方向上排列而构成的,热交换器1具备:制冷剂入口81,其供制冷剂流入热交换器1;以及制冷剂出口83、84,其供制冷剂从热交换器1流出。风向控制板3与热交换块10中的一个接近地设置,制冷剂出口83、84设置于除与风向控制板接近地设置的热交换块10a以外的热交换块10d,该制冷剂出口83、84的设置部位的数量比制冷剂入口81多。
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构成,即使风向控制板3设置在热交换块10a的附近,也能够抑制结露。通常,当在热交换块10的附近配置有风向控制板3等构造物的情况下,存在由于通过了热交换块10a的各部分的空气的温度湿度之差而产生结露的情况。但是,通过了热交换器1的热交换块10中的、设置有所通过的空气的温度湿度分布的偏差容易变大的制冷剂出口83、84的热交换块10d的空气不会通过风向控制板3。风向控制板3配置在热交换块10a的附近,与风向控制板3接触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偏差比较小,不容易结露。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与风向控制板3接近地设置的热交换块10是热交换块10a,设置有制冷剂出口83、84的热交换块10是热交换块10d,但不限于该方式。风向控制板3所接近的热交换块10和设置有制冷剂出口83、84的热交换块10只要是分别不同的热交换块10即可。
(2)在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中,风路55在热交换器1的下游分支成多个分割风路,作为分割风路中的一个的前面侧风路56a供通过了多个热交换块10中的没有设置制冷剂出口83、84的热交换块10a的空气流入,风向控制板3设置于前面侧风路56a。另外,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块10a相当于本申请发明的“第1热交换块”,实施方式1的前面侧风路56a相当于本申请发明的“第1分割风路”。
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构成,由于通过了没有设置制冷剂出口83、84的热交换块10a的空气通过设置有风向控制板3的前面侧风路56a,因此风向控制板3成为不容易结露的配置。另外,本申请发明的“第1热交换块”不限于热交换块10a,只要是多个热交换块10中的没有设置制冷剂出口83、84的热交换块10即可。在该情况下,“第1分割风路”也不限于前面侧风路56a,在“第1热交换块”相当于热交换块10b、10c的情况下,“第1分割风路”相当于中央部风路56b。另外,在“第1热交换块”相当于热交换块10d的情况下,“第1分割风路”相当于背面侧风路56c。
(3)在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中,热交换块10由辅助热交换部5和主热交换部4构成。辅助热交换部5在风路55中与主热交换部4的上风侧重叠地配置。制冷剂入口81设置于辅助热交换部5。制冷剂出口83、84设置于主热交换部4。
(4)在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中,还具备检测器,该检测器对制冷剂出口83、84处的制冷剂的干燥状态进行检测。
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构成,通过对热交换器1的制冷剂出口83、84处的制冷剂的干燥状态进行检测而调节室外机的膨胀阀的开度,由此能够在不会牺牲制冷效率的情况下抑制制冷剂出口83、84处的干燥状态。
(5)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具备:空调机的室外机,其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以及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该空调机构成在空调机的室外机与空调机的室内机100之间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
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构成,即使在室内机100的热交换器1的制冷剂流路80产生制冷剂偏流,通过室内机100具备上述(1)~(4)的结构,也能够减少在设置于热交换块10的附近的风向控制板3等构造物上的结露。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200相对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变更了热交换器1的制冷剂流路80的构造。以下,关于实施方式2,以从实施方式1的变更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在实施方式2中没有特别地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相同,关于相同的功能和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记述。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201的制冷剂流路80的图。如图4所示,热交换器201的制冷剂入口281也可以配置在背面面板51侧、即最接近背面侧风路壁的热交换块210d。在将热交换器201的制冷剂入口281和制冷剂出口283、284全部配置在最接近背面侧风路壁的相同的热交换块210d内的情况下,能够使供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制冷剂流动的流路、亦即从内外连接配管朝向热交换器201的制冷剂流入路径缩短。由此,制冷时的制冷剂压力损失减少,能够使空调机的制冷性能提高。另外,由于制冷剂流入路径的缩短而使构成制冷剂流入路径的铜管的使用量减少,因此能够实现成本减少。
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201像以下那样构成制冷剂流路280。首先,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281流入热交换器201。从室外机送来的制冷剂向位于最接近背面侧风路壁的热交换块10d的辅助热交换部5d的最上部的制冷剂入口281的导热管6流入。从制冷剂入口281流入的制冷剂通过热交换块10d的辅助热交换部5d的导热管6,接下来依次通过热交换块10c的辅助热交换部5c、热交换块10b的辅助热交换部5b、热交换块10a的辅助热交换部5a。导热管6在通过了辅助热交换部5a之后设置有分支部282。从辅助热交换部5a流出的制冷剂被分支部282分支到2个制冷剂流路,即制冷剂流路280a和制冷剂流路280b,流入热交换块10a的主热交换部4a。
在制冷剂流路280a中流动的制冷剂在主热交换部4a的上风侧的导热管6这一列中向上方向流动,在主热交换部4a的最上部流入下风侧的导热管6这一列,在下风侧的导热管6这一列中流动到最下部,从主热交换部4a流出。而且,通过了主热交换部4a的制冷剂流路280a从热交换块10b的主热交换部4b的最下部流入,在向上方向流动之后,在到达最上部之前从主热交换部4b流出。
在制冷剂流路280b中流动的制冷剂在主热交换部4a的上风侧的导热管6的列中向下方向流动,从最下部的导热管6流出,流入热交换块10b的主热交换部4b。进入到主热交换部4b的制冷剂流路280b在主热交换部4b的上风侧的导热管6这一列中流动到最上部,在最上部流入下风侧的导热管6这一列。在制冷剂流路280b中流动的制冷剂在主热交换部4b的下风侧的导热管6中向下方向流动,在到达最下部之前从主热交换部4b流出。
制冷剂流路280a与制冷剂流路280b在从主热交换部4b流出之后合流。在合流部285中合流的制冷剂经过制冷剂流路280c而在分支部286处再次分支。分支出的制冷剂流路280d和制冷剂流路280e进入热交换块10c的主热交换部4c。在制冷剂流路280d中流动的制冷剂进入主热交换部4c的上风侧的导热管6的这一列,在主热交换部4c的最上部向下风侧的列转移,并向下方向流动,在最下部从主热交换部4c流出。在主热交换部4c中流出的制冷剂向热交换块10d的主热交换部4d的下风侧的导热管6这一列的最下部流入,朝向上方向,从制冷剂出口283流出。
在制冷剂流路280e中流动的制冷剂进入主热交换部4c的上风侧的导热管6这一列,并向下方向流动,在最下部从主热交换部4c流出。在主热交换部4c中流出的制冷剂向热交换块10d的主热交换部4d的上风侧的导热管6这一列的最下部流入,朝向上方向,在最上部向下风侧的导热管6这一列流入,并向下方向流动,从制冷剂出口284流出。
像以上那样,热交换器201内的制冷剂流路280具备供分支的制冷剂流路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合流的合流部285。并且,制冷剂流路280也可以具备分支部286,该分支部286将制冷剂流路再分支成与在合流部285合流之前相同数目的制冷剂流路数。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构成,能够使在分支出的制冷剂流路280a和制冷剂流路280b中流动的制冷剂在合流部285中合流而混合。因此,当在制冷剂流路280的各部处热负荷不同的情况下,能够缓和从制冷剂流路280a和制冷剂流路280b分别流出的制冷剂的干燥度之差。因此,能够使在热交换器201内分支出的制冷剂的干燥度平均化,因此能够使通过热交换器201的空气的温度湿度分布的偏差减少。而且,能够减少在配置于热交换器201附近的风向控制板3上的结露的风险。
另外,构成热交换器201的热交换块10的个数不限于4个。进一步地,也可以与热交换块10的个数对应地,适当地变更供通过了热交换器1的空气通过的分割风路的数量。
图5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201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201a的剖面的图。如图5所示,热交换器201a也可以使热交换块10不包含辅助热交换部5。另外,关于构成热交换块10的主热交换部4和辅助热交换部5,没有限定1列的导热管6的根数、导热管6的列数以及导热管6的管径。在实施方式1和2中,制冷剂入口281和制冷剂出口283、284的设置部位的数量不限于图3和图4所示的数量。另外,制冷剂流路280在中途合流后的分支部286处的分支流路数不限于与合流前的流路数相同数目。并且,也可以在制冷剂流路280的合流部285的下游侧设置再热除湿阀。
<实施方式2的效果>
(6)在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200中,制冷剂入口281和制冷剂出口283、284设置于在最接近背面侧风路壁的位置配置的热交换块10d。
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构成,能够缩短从将室外机和室内机100连接的内外连接配管到热交换器201的制冷剂流入路径。由此,制冷时的制冷剂压力损失减少,能够提高空调机的制冷性能。另外,由于制冷剂流入路径的缩短而使铜管的使用量减少,因此能够实现成本减少。
(7)在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200中,热交换器201具备:合流部285,其使供分支出的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流路280a、280b的至少一部分与从制冷剂入口281到制冷剂出口283、284的制冷剂流路280合流;以及分支部286,其相对于合流部285而位于制冷剂的流向的下游侧,使制冷剂再次分支成与合流前相同数目以上的制冷剂流路280d、280e。
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构成,能够使在分支出的制冷剂流路280a和制冷剂流路280b中流动的制冷剂在合流部285合流并混合。因此,当在制冷剂流路280的各部分中热负荷不同的情况下,能够缓和从制冷剂流路280a和制冷剂流路280b分别流出的制冷剂的干燥度之差。因此,能够使在热交换器201内分支出的制冷剂的干燥度平均化,因此能够减少通过热交换器201的空气的温度湿度分布的偏差。而且,能够减低在配置于热交换器201的附近的风向控制板3上的结露的风险。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热交换器;2…轴流风扇;3…风向控制板;4…主热交换部;4a…主热交换部;4b…主热交换部;4c…主热交换部;4d…主热交换部;5…辅助热交换部;5a…辅助热交换部;5b…辅助热交换部;5c…辅助热交换部;5d…辅助热交换部;6…导热管;6a…导热管;6b…导热管;7…散热片;10…热交换块;10a…热交换块;10b…热交换块;10c…热交换块;10d…热交换块;20…排水盘;20a…排水盘部;20b…排水盘部;21a…整流板;21b…整流板;30…前面侧上下风向板;31…旋转轴;35…左右方向风向板;40…背面侧上下风向板;41…旋转轴;50…壳体;51…背面面板;51a…背面侧风路壁;52…前表面面板;52a…前面侧风路壁;55…风路;56…前面侧风路;56a…前面侧风路;56b…中央部风路;56c…背面侧风路;60…吸入口;70…排出口;80…制冷剂流路;80a…制冷剂流路;80b…制冷剂流路;81…制冷剂入口;82…分支部;83…制冷剂出口;84…制冷剂出口;100…室内机;200…室内机;201…热交换器;201a…热交换器;280…制冷剂流路;280a…制冷剂流路;280b…制冷剂流路;280c…制冷剂流路;280d…制冷剂流路;280e…制冷剂流路;281…制冷剂入口;282…分支部;283…制冷剂出口;284…制冷剂出口;285…合流部;286…分支部。

Claims (7)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
吸入口,其设置于所述壳体;
排出口,其在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开口;
热交换器,其配置于从所述吸入口到所述排出口的风路;
风扇,其在所述风路中配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风侧;以及
风向控制板,其设置于从所述热交换器到所述排出口之间的所述风路,
所述热交换器是将多个热交换块在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上排列而构成的,
所述热交换器具备:
制冷剂入口,其供制冷剂流入该热交换器;以及
制冷剂出口,其供所述制冷剂从该热交换器流出,
所述风路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分支成多个分割风路,
作为所述多个分割风路中的一个的第1分割风路供通过了多个所述热交换块中的未设置有所述制冷剂出口的第1热交换块的空气流入,
所述风向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第1分割风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控制板以在多个所述热交换块中最接近所述第1热交换块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入口和所述制冷剂出口设置于在最接近背面侧风路壁的位置配置的所述热交换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具备:
合流部,其使流有分支出的所述制冷剂的所述制冷剂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与从所述制冷剂入口到所述制冷剂出口的制冷剂流路合流;以及
分支部,其相对于所述合流部而位于所述制冷剂的流向的下游侧,使所述制冷剂再次分支成与合流前相同数量以上的所述制冷剂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块由辅助热交换部和主热交换部构成,
所述辅助热交换部在所述风路中与所述主热交换部的上风侧重叠地配置,
所述制冷剂入口设置于所述辅助热交换部,
所述制冷剂出口设置于所述主热交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的室内机还具备检测器,该检测器对所述制冷剂出口处的所述制冷剂的干燥状态进行检测。
7.一种空调机,其具备:
空调机的室外机,其具有对所述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以及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所述空调机构成在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室内机之间供所述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
CN201680090592.8A 2016-11-09 2016-11-09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Active CN1099233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3168 WO2018087822A1 (ja) 2016-11-09 2016-11-09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3348A CN109923348A (zh) 2019-06-21
CN109923348B true CN109923348B (zh) 2021-03-12

Family

ID=62110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0592.8A Active CN109923348B (zh) 2016-11-09 2016-11-09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57532A1 (zh)
EP (1) EP3540318B1 (zh)
JP (1) JP6745898B2 (zh)
CN (1) CN109923348B (zh)
WO (1) WO20180878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15494A (ja) * 2017-07-07 2019-01-31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熱交換器、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N210861409U (zh) * 2019-11-28 2020-06-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DE102020126579A1 (de) 2020-10-09 2022-04-14 Viessmann Climate Solutions S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Kältekreislaufvorrichtung
CN116887905A (zh) * 2021-02-19 2023-10-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的制造方法、除湿元件及具备该除湿元件的除湿装置
CN113932295B (zh) * 2021-10-12 2023-01-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器
US11953215B2 (en) * 2022-02-03 2024-04-09 Tyco Fire & Security Gmbh Panel arrangement for HVAC system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77809Y (zh) * 2003-09-26 2005-02-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242225Y (zh) * 2008-06-17 2009-05-20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
JP2012037085A (ja) * 2010-08-04 2012-02-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13120040A (ja) * 2011-12-09 2013-06-1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
CN103994497A (zh) * 2013-02-14 2014-08-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JP2014215013A (ja) * 2013-04-30 2014-11-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化粧パネル、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15105771A (ja) * 2013-11-29 2015-06-0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熱交換器
CN204513584U (zh) * 2014-03-11 2015-07-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4838210A (zh) * 2012-12-12 2015-08-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5159B2 (ja) * 1998-02-27 2000-05-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及び該室内機の据付構造
JP4496951B2 (ja) * 2004-12-22 2010-07-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20070053549A (ko) * 2005-11-21 2007-05-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5518013B2 (ja) * 2011-08-18 2014-06-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この室内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5942248B2 (ja) * 2011-12-27 2016-06-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803898B2 (ja) * 2012-12-27 2015-11-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3134355B (zh) * 2013-03-08 2016-04-06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超薄型换热器及采用该超薄型换热器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JP5959735B2 (ja) * 2013-05-08 2016-08-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6371046B2 (ja) * 2013-09-03 2018-08-08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用熱交換器
KR102435203B1 (ko) * 2015-10-20 2022-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77809Y (zh) * 2003-09-26 2005-02-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242225Y (zh) * 2008-06-17 2009-05-20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
JP2012037085A (ja) * 2010-08-04 2012-02-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13120040A (ja) * 2011-12-09 2013-06-1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
CN104838210A (zh) * 2012-12-12 2015-08-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CN103994497A (zh) * 2013-02-14 2014-08-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JP2014215013A (ja) * 2013-04-30 2014-11-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化粧パネル、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15105771A (ja) * 2013-11-29 2015-06-0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熱交換器
CN204513584U (zh) * 2014-03-11 2015-07-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房间空调器凝露问题的分析";李四祥;《制冷技术》;20060630;第26卷(第2期);第47-4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87822A1 (ja) 2018-05-17
JPWO2018087822A1 (ja) 2019-06-24
EP3540318B1 (en) 2022-11-09
JP6745898B2 (ja) 2020-08-26
CN109923348A (zh) 2019-06-21
EP3540318A4 (en) 2019-11-13
EP3540318A1 (en) 2019-09-18
US20190257532A1 (en) 2019-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23348B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JP6545277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5579134B2 (ja) 室内機
JP462838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20090025420A1 (en) Air Conditioner
US20160138871A1 (en) Duplex heat exchanger
JP2007240059A (ja) 冷凍装置用熱交換器の冷媒分流装置
WO2013161038A1 (ja) 熱交換器及び熱交換方法
JP622359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WO2020039513A1 (ja)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16200338A (ja) 空気調和機
JP625351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4266271A (zh) 空调器
EP1703217B1 (en) Air conditioner
US10047963B2 (en) In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014228223A (ja) 空気調和機
JP667841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1433520B (zh) 热交换单元以及搭载热交换单元的空调装置
CN207697423U (zh) 一种车用空调系统及客车
WO2023199466A1 (ja) 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有する空気調和装置
KR101220923B1 (ko) 히트펌프형 공조기
KR20180080879A (ko) 열교환기
CN104896599A (zh) 一种空调器
JP2008275219A (ja) 熱交換器
JP2008275218A (ja) 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