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6399B - 电梯及其轿厢 - Google Patents

电梯及其轿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6399B
CN109896399B CN201711292985.XA CN201711292985A CN109896399B CN 109896399 B CN109896399 B CN 109896399B CN 201711292985 A CN201711292985 A CN 201711292985A CN 109896399 B CN109896399 B CN 1098963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door
car
door leaf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929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96399A (zh
Inventor
伊藤康司
河村阳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929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963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96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6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96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63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及其轿厢。所述轿厢(104)具有用于开关出入口(200a)的门扇(210),以及气密机构(300)。所述气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门扇的门套一侧的按压机构(310),以及安装在所述按压机构的密封部件(302)。当所述门扇移动到关闭所述出入口的位置时,所述按压机构将所述密封部件按压在所述出入口的左右两侧的周缘部,封闭所述门扇与所述周缘部之间的间隙。据此,在电梯运行过程中,轿厢能够始终保持较好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电梯及其轿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及其轿厢。
背景技术
近年,随着建筑的高层化,人们对电梯速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高速电梯在升降时由于气压变化较快,往往使乘客产生堵耳朵的感觉,感到不舒服。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现在很多电梯的轿厢都设有气压控制装置,用来控制轿厢内的气压,以减轻乘客的不舒适感。而为了提高气压的控制效果,这种电梯的轿厢都需要很高的密封性。另外,电梯的高速升降使周围产生高速气流,引起气流的呼啸声,形成噪音。为了避免这些噪音传到轿厢内,也需要轿厢具有较高的密封性。
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3-81561号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这种轿厢利用轿厢内外的气压差,使门扇上的接合部件29按压在密封部件28a(或者28b),从而密封轿厢(参照该公报图3)。但是,如该公报图12所示,在电梯运行时轿厢内外并不是一直保持着较大的气压差。在运行的中间阶段,存在一个内外气压差为零的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的前后,由于轿厢内外的气压差较小,接合部件29不能稳定地按压在密封部件28a(或者28b),使轿厢失去密封性,导致噪音传入轿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其在运行时能够始终保持较好的密封性。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电梯轿厢具有:用于开关出入口的门扇,以及气密机构。所述气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门扇的门套一侧的按压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按压机构的密封部件。当所述门扇移动到关闭所述出入口的位置时,所述按压机构将所述密封部件按压在所述出入口的左右两侧的周缘部,封闭所述门扇与所述周缘部之间的间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其具有:用于开关出入口的门扇,以及气密机构。所述气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门扇的门套一侧的按压机构;安装在所述按压机构的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门扇的门套一侧的端部,由板状密封材料构成的第一密封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出入口的左右两侧的周缘部,由板状密封材料构成的第二密封板。当所述门扇移动到关闭所述出入口的位置时,所述按压机构通过所述密封部件将所述第一密封板按压在所述第二密封板,封闭所述门扇与所述周缘部之间的间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轿厢的电梯。
本发明的电梯轿厢,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不会受轿厢内外气压差的影响,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电梯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轿厢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轿厢的门扇周围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A-A剖面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6是另一实施例的门扇周围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B-B剖面的示意图。
图8表示固定按压臂之后的状态。
图9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变形例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
100-电梯、102-井道、104-轿厢、106-对重、108-曳引绳、110-机房、112-曳引机、200-轿厢体、200a-出入口、202-气压控制装置、210-门扇、210a-端部、300-气密机构、302-密封部件、304-支持座、310-按压机构、400-前壁板、400a-折弯部、502-第一密封板、502a-延伸部、504-第二密封板、600-气密机构、610-按压机构、612-支架、612a-轴座部、614-按压臂、614a-连接部、614b-按压端、614c-调节端、616-转轴、618-弹簧、620-定位机构、622-第一定位螺栓、624-第二定位螺栓、626-定位螺栓架、700-作业人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电梯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梯100包括井道102、轿厢104、对重106等。井道102的上方设有机房110。机房110内设有曳引机112。轿厢104和对重106通过曳引绳108相连接,曳引绳108绕在曳引机112的曳引轮上。曳引机112通过曳引绳108驱动轿厢104和对重106升降于井道102。
图2是表示本发明轿厢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轿厢104主要由轿厢体200、门扇210等构成。轿厢体200具有出入口200a。如图中的箭头所示,两个门扇210可以分别向左右移动从而打开出入口200a,也可以同时向中间靠拢从而关闭出入口200a。在轿厢104的轿顶设有气压控制装置202,用于调节轿厢内的气压。
本说明书中,在描述产品的组成部分(例如,零部件、部位等)的位置、方向时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表述,原则上是表示附图中各组成部分的相对的位置、方向。除在本说明书中记载有明确的注释或限定之外,这些表述不表示绝对的位置、方向。
图3是本发明轿厢的门扇周围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A-A剖面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轿厢104具有气密机构300。气密机构300包括按压机构310以及密封部件302。本实施例的按压机构310由“L”形支架构成,通过螺栓设置在门扇210的门套一侧。密封部件302通过支持座304安装在按压机构310。密封部件302可以由带有一定弹性的密封材料构成。例如,橡胶、合成树脂等。
图4中示出了轿厢体200的前壁板400。在轿厢体200的出入口200a处,前壁板400具有折弯部400a。在本实施例中,出入口200a两侧的前壁板400的折弯部400a构成出入口200a左右两侧的周缘部。图4表示门扇210向左移动到关闭出入口200a的位置时的状态。当门扇210移动到关闭出入口200a的位置时,与门扇210一同移动的按压机构310将密封部件302按压在折弯部400a,即按压在出入口200a的右侧的周缘部,从而封闭门扇210与该周缘部之间的间隙。
在图4中,以轿厢104的右侧的门扇210为例,对气密机构300的功能进行了说明。不言而喻,设置在左侧的门扇210的气密机构300具有同样的功能。只是在门扇210开关时,左侧门扇的移动方向与右侧门扇相反。当左侧门扇210向右移动到关闭出入口200a的位置时,按压机构310将密封部件302按压在左侧前壁板400的折弯部400a,即按压在出入口200a的左侧的周缘部,从而封闭门扇210与该周缘部之间的间隙。在以下的说明中,都将以右侧的门扇210为例进行说明,对左侧门扇不再赘述。
由于按压机构310的按压力由门扇210的驱动机构提供,所以不会受轿厢内外气压差大小的影响,使轿厢在运行时始终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如图3所示,密封部件302可以具有纵向延伸的形状。多个按压机构310相互有间隔地纵向排列设置,支持密封部件302。具体地讲,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每侧门扇210的高度方向纵向排列有3个纵向延伸的密封部件302。每个密封部件302由2个按压机构310支持。按压机构310之间相互留有预定的间隔。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小按压机构310的尺寸。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变形例的示意图。在这个变形例的说明以及附图中,对于那些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相对应或者相当的组成部分付有相同的标记,而且将省略或简化对这些部分的说明。这个变形例与图4所示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气密机构300具有第一密封板502以及第二密封板504。第一密封板502设置在门扇210的门套一侧的端部210a,由板状密封材料构成。第二密封板504设置在前壁板400的折弯部400a,即设置在出入口200a的右侧的周缘部,由板状密封材料构成。第一密封板502以及第二密封板504由带有一定弹性和柔软性的板状密封材料构成。例如,由橡胶板、合成树脂板等构成。
第一密封板502的一部分向前壁板400的方向延伸,形成一个可以变形的延伸部502a。延伸部502a在密封部件302的移动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上的投影的一部分与第二密封板504在该方向的投影相重叠。图5表示门扇210移动到关闭出入口200a的位置时的状态。如图5所示,当门扇210移动到关闭出入口200a的位置时,与门扇210一同移动的按压机构310通过密封部件302将第一密封板502的延伸部502a按压在第二密封板504,从而封闭门扇210与出入口200a的右侧的周缘部之间的间隙。
由于第一密封板502具有柔软性,即使门扇210关闭后第一密封板502与第二密封板504之间的位置不处于两者正好相互重叠的位置,密封部件302也能使第一密封板502的延伸部502a发生变形(参见图5),将其按压在第二密封板504,从而封闭门扇210与出入口200a周缘部之间的间隙。本变形例由于增加了第一密封板502和第二密封板504,提高了气密机构300的密封效果。
图6是另一实施例的门扇周围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B-B剖面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图3及图4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变形例。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以及附图中,对于那些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相对应或者相当的组成部分付有相同的标记,而且将省略或简化对这些部分的说明。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轿厢104具有气密机构600。气密机构600包括:设置在门扇210的门套一侧的按压机构610,以及安装在按压机构610的密封部件302。
按压机构610包括支架612、按压臂614、弹簧618以及定位机构620。支架612通过螺栓固定在门扇210。支架612具有轴座部612a,在轴座部612a装有转轴616。按压臂614具有连接部614a,连接部614a通过转轴616与轴座部612a相连,使按压臂614通过转轴616可旋转地与支架612相连接。弹簧618设置在支架612和按压臂614之间。
按压臂614在转轴616的两侧分别具有按压端614b和调节端614c。在按压端614b安装有密封部件302。图7表示门扇210移动到关闭出入口200a的位置时的状态。如图7所示,当门扇210移动到关闭出入口200a的位置时,按压端614b将密封部件302按压在折弯部400a,即按压在出入口200a的右侧的周缘部,从而封闭门扇210与出入口200a的右侧的周缘部之间的间隙。弹簧618能够向增加按压端614b的按压力的方向(在图7中,使按压端614b逆时针旋转的方向)对按压臂614施加弹性力。
调节端614c设置在作业人员便于观察和调节的位置。在装配和维修电梯时,通常,作业人员700站在图7所示的位置,即站在电梯的出入口处。所以,作业人员很难直接观察门扇210关闭时密封部件302被按压的程度。但是,作业人员可以观察到门扇210开关时调节端614c的位置变化,从而得知按压端614b按压密封部件302的按压力的大小。
例如,在门扇210打开的状态下,密封部件302没有与折弯部400a接触,弹簧618处于自由状态,按压臂614在弹簧618的牵制下处于一个平衡位置。当门扇210关闭时,密封部件302与折弯部400a接触,在折弯部400a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按压臂614向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压缩弹簧618。从调节端614c的位置变化可以得知弹簧618的变形量,并根据弹簧618的弹簧系数可以推算出按压端614b按压密封部件302的按压力。另外,调节调节端614c的位置,便可以调节按压端614b的位置,从而调节按压密封部件302的按压力。
定位机构620包括第一定位螺栓622、第二定位螺栓624以及定位螺栓架626。定位螺栓架626固定在支架612。第一定位螺栓622和第二定位螺栓624通过定位螺栓架626分别设置在调节端614c的两侧。如图7所示,第一定位螺栓622和第二定位螺栓624的位置可以调节到与调节端614c留有一定间隔的位置。如上所述,在这种状态下,可以通过观察门扇210开关时调节端614c的位置变化,而得知按压端614b按压密封部件302的按压力的大小。
图8表示固定按压臂之后的状态。如图8所示,第一定位螺栓622和第二定位螺栓624的位置也可以调节到从两侧夹住调节端614c的位置。这样可以固定按压臂614的旋转位置。通过第一定位螺栓622和第二定位螺栓624将调节端614c固定在不同的位置,可以改变按压端614b的按压力,即调节按压力。
如图6所示,密封部件302可以具有纵向延伸的形状。多个按压机构610相互有间隔地纵向排列设置,支持密封部件302。具体地讲,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每侧门扇210的高度方向纵向排列有3个纵向延伸的密封部件302。每个密封部件302由2个按压机构610支持。按压机构610之间相互留有预定的间隔。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小按压机构610的尺寸。
由于装配的误差,通常,装配后的每个按压机构610对密封部件302的按压力大小不同。这种状态不仅会影响气密机构600的密封性,而且当按压力过大时还会给门扇的驱动机构造成过大的负担。但是,由于本实施例的气密机构600具有上述结构的按压机构610,所以可以通过调节端614c的位置变化,得知装配后按压端614b的按压力,判断按压力的大小是否合适。而且能够通过定位机构620调节调节端614c的位置,从而调节按压力,使多个按压机构610的按压力均衡。通过定位机构620调节按压端614b的按压力,还可以避免因按压力过大给门扇的驱动机构造成过大的负担。定位机构620还能通过固定调节端614c的位置,使按压力保持稳定。
对于按压机构610的结构,优选转轴616到调节端614c的距离大于转轴616到按压端614b的距离。这样,按压端614b的微小的位置变化将带来调节端614c的较大的位置变化,使作业人员便于观察和调节。
图9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变形例的示意图。在这个变形例的说明以及附图中,对于那些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相对应或者相当的组成部分付有相同的标记,而且将省略或简化对这些部分的说明。这个变形例与图7所示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气密机构600具有第一密封板502以及第二密封板504。第一密封板502以及第二密封板504的功能和作用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其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对本发明做了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将本发明限定于具有所有上述组成部分的实施例中。另外,可以将某实施例的部分技术特征置换为其他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还可以将某实施例的部分组成追加到其他的实施例中。此外,对每个实施例的组成的局部,可以用其他技术特征进行追加、置换,或者将其删除。

Claims (8)

1.一种电梯的轿厢,其具有用于开关出入口的门扇,其特征在于:
具有气密机构,
所述气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门扇的门套一侧的按压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按压机构的密封部件,
当所述门扇移动到关闭所述出入口的位置时,所述按压机构将所述密封部件按压在所述出入口的左右两侧的周缘部,封闭所述门扇与所述周缘部之间的间隙,
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门扇的支架;通过转轴可旋转地与所述支架相连接的按压臂;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所述按压臂之间的弹簧;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按压臂旋转位置的定位机构,
所述按压臂在所述转轴的两侧分别具有按压端和调节端,
在所述按压端安装有所述密封部件,当所述门扇移动到关闭所述出入口的位置时,所述按压端将所述密封部件按压在所述出入口的左右两侧的所述周缘部,
所述调节端设置在作业人员便于观察和调节的位置,观察所述门扇开关时所述调节端的位置变化,可以得知所述按压端按压所述密封部件的按压力的大小,而调节所述调节端的位置,可以调节所述按压力,
所述弹簧能够向增加所述按压力的方向对所述按压臂施加弹性力,
所述定位机构通过固定所述调节端的位置,使所述按压力保持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到所述调节端的距离大于所述转轴到所述按压端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纵向延伸的形状,
多个所述按压机构相互有间隔地纵向排列设置,支持所述密封部件。
4.一种电梯的轿厢,其具有用于开关出入口的门扇,其特征在于:
具有气密机构,
所述气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门扇的门套一侧的按压机构;安装在所述按压机构的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门扇的门套一侧的端部,由板状密封材料构成的第一密封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出入口的左右两侧的周缘部,由板状密封材料构成的第二密封板,
当所述门扇移动到关闭所述出入口的位置时,所述按压机构通过所述密封部件将所述第一密封板按压在所述第二密封板,封闭所述门扇与所述周缘部之间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门扇的支架;通过转轴可旋转地与所述支架相连接的按压臂;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所述按压臂之间的弹簧;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按压臂旋转位置的定位机构,
所述按压臂在所述转轴的两侧分别具有按压端和调节端,
在所述按压端安装有所述密封部件,当所述门扇移动到关闭所述出入口的位置时,所述按压端通过所述密封部件将所述第一密封板按压在所述第二密封板,
所述调节端设置在作业人员便于观察和调节的位置,观察所述门扇开关时所述调节端的位置变化,可以得知所述按压端通过所述密封部件按压所述第一密封板的按压力的大小,而调节所述调节端的位置,可以调节所述按压力,
所述弹簧能够向增加所述按压力的方向对所述按压臂施加弹性力,
所述定位机构通过固定所述调节端的位置,使所述按压力保持稳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到所述调节端的距离大于所述转轴到所述按压端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纵向延伸的形状,
多个所述按压机构相互有间隔地纵向排列设置,支持所述密封部件。
8.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
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轿厢。
CN201711292985.XA 2017-12-08 2017-12-08 电梯及其轿厢 Active CN1098963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92985.XA CN109896399B (zh) 2017-12-08 2017-12-08 电梯及其轿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92985.XA CN109896399B (zh) 2017-12-08 2017-12-08 电梯及其轿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6399A CN109896399A (zh) 2019-06-18
CN109896399B true CN109896399B (zh) 2020-09-15

Family

ID=66940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92985.XA Active CN109896399B (zh) 2017-12-08 2017-12-08 电梯及其轿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963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2700B (zh) * 2021-12-06 2023-06-09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节能电梯对重自动平衡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1658A (ja) * 1996-05-08 1997-11-25 Hitachi Building Syst Co Ltd 高速エレベータの防音装置
JP2003081561A (ja) * 2001-09-17 2003-03-1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CN103201207A (zh) * 2010-11-15 2013-07-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轿厢门气密装置以及电梯设备
CN103917475A (zh) * 2011-11-11 2014-07-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轿厢的气密装置和具备气密装置的电梯轿厢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1658A (ja) * 1996-05-08 1997-11-25 Hitachi Building Syst Co Ltd 高速エレベータの防音装置
JP2003081561A (ja) * 2001-09-17 2003-03-1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CN103201207A (zh) * 2010-11-15 2013-07-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轿厢门气密装置以及电梯设备
CN103917475A (zh) * 2011-11-11 2014-07-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轿厢的气密装置和具备气密装置的电梯轿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6399A (zh) 201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22842B2 (en) Elevator apparatus
WO2012066587A1 (ja) 乗りかごドア気密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9896399B (zh) 电梯及其轿厢
WO2014208516A1 (ja) ドア用シール及び車両ドア
CN103619747A (zh) 电梯的层站门装置
US20060000563A1 (en) Elevator doorway door apparatus
JP6410598B2 (ja) エレベーター乗りかご
US20180327227A1 (en) Rope climbing elevator system
US9482043B2 (en) Hinged door
US20210277700A1 (en) Opening and closing body drive device for vehicle
JP6158381B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13069154A1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における気密装置及び気密装置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JP6286333B2 (ja) 乗りかごドア気密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WO2017138060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0023222A (zh) 电梯装置
CN107522077A (zh) 电梯轿厢门气密装置以及电梯装置
JP693790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JP6476107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6502864B2 (ja) 乗りかごドア気密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WO2003099697A1 (ja) 円形エレベータドアの駆動装置
KR20170109869A (ko) 엘리베이터 카의 밀폐를 위한 카도어 구조
EP4063601A1 (en) Plug door device
JP2013001464A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の非常扉装置
KR101172003B1 (ko) 엘리베이터 카의 밀폐를 위한 카도어 구조
KR102567218B1 (ko) 철도 차량의 환기용 댐퍼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