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81322A - 一种溢彩细纱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溢彩细纱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81322A CN109881322A CN201910155291.4A CN201910155291A CN109881322A CN 109881322 A CN109881322 A CN 109881322A CN 201910155291 A CN201910155291 A CN 201910155291A CN 109881322 A CN109881322 A CN 1098813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cotton
- coloured
- fiber
- twi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溢彩细纱及其生产方法,在粗纱工序采用一根白色棉条与一根有色粗纱共同喂入得到溢彩粗纱,经粗纱牵伸实现喂入的有色粗纱拉伸成为辅助有色纤维束、白色棉条拉伸成主体白色纤维束,同时经粗纱加捻过程实现辅助有色纤维束和主体白色纤维束之间的相互抱合,而后将溢彩粗纱直接喂入细纱机,经细纱牵伸实现将溢彩粗纱中的辅助有色纤维束被拉伸成为辅助有色纤维带、主体白色纤维束被拉伸成为主体白色纤维带,同时经细纱加捻实现主体白色纤维带内纤维之间紧密抱和、辅助有色纤维带内纤维之间紧密抱合、主体白色纤维带与辅助有色纤维带内纤维之间的相互抱合,从而实现溢彩细纱的表面具有连续均匀排列的色彩分布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新型纱线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溢彩细纱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织物的外观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花式色纺纱线及其织物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和关注,逐步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由色纺纱构成的织物,具有三维立体混色效果,色彩自然且朦胧感强,既迎合了现代消费者个性化、时尚化的追求,又满足低碳环保的服饰消费理念。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纺织行业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很多企业将传统环锭细纱机的纺纱新技术,创新性的迁移至粗纱工序开发出具有特殊风格的新型花式色纺纱线,如隆纹色纱、竹节色纱、丝雨色纱等。
色纺花式纱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一方面由于纺纱方法特殊性,色纱混合性差,纱线条干均匀度差,络筒和织造工序中容易断头,从而布面产生疵点,影响布面花色效果从而产生色差;另一方面花式色纺纱在产品风格确认上有一定难度,需要进行反复试样来达到与客户要求相接近的花色效果,工作量大,随机性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溢彩细纱的生产方法,通过在粗纱工序采用一根白色棉条与一根有色粗纱共同喂入得到溢彩粗纱,将所纺制的溢彩粗纱直接喂入环锭细纱机得到溢彩细纱,通过细纱机的牵伸和加捻实现溢彩细纱的表面具有连续均匀排列的色彩分布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溢彩细纱,包括白色棉纤维和有色棉纤维,白色棉纤维和有色棉纤维为完全相同的纤维,有色棉纤维为白色棉纤维染色而成,其中白色棉纤维为溢彩细纱的主体纤维、有色棉纤维为溢彩细纱的辅助纤维,在溢彩细纱内白色棉纤维相互之间紧密抱和形成具有一定强力的白色纤维束,在溢彩细纱内90%-99%的有色棉纤维纤维相互之间紧密抱和形成具有一定强力的有色纤维束,且有色纤维束以Z捻向包缠在白色纤维束的表面,从而实现在溢彩细纱的表面连续分布的色彩分布效果,有色纤维束在白色纤维束表面的包缠的捻度与溢彩细纱纺制中的设计捻度相同,剩余的有色棉纤维被包裹在有色纤维束的内部,且被包裹的有色棉纤维束中的一部分纤维的头端或尾端露出溢彩细纱的表面,从而实现在溢彩细纱的表面间断分布的色彩分布效果。
为实现上述溢彩细纱的生产,本发明采用如下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85%的白色棉纤维作为主体纤维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一清梳联工序、第一精梳工序、第一并条工序加工得到定量为16.2g/5m的白色棉条;将剩余的15%的白色棉纤维经染色工序得到有色棉纤维作为辅助纤维,而后将有色棉纤维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一开清棉工序、第一梳棉工序、第二并条工序、第一粗纱工序加工得到定量为4.4g/10m的有色棉粗纱;
第二步,将第一步制得的白色棉条和有色棉粗纱共同经第二粗纱工序制得溢彩粗纱,其中第二粗纱工序采用棉纺的THC2015型全自动落纱粗纱机,粗纱机采用四罗拉双短皮圈配弹簧摇架加压牵伸机构,在粗纱机牵伸机构的后部加装有双喇叭口,双喇叭口包括左喇叭口和右喇叭口,且左喇叭口的口径大于右喇叭口的口径,白色棉条经双喇叭口的左喇叭口喂入,有色棉粗纱经双喇叭口的右喇叭口喂入,而后白色棉条和有色棉粗纱共同经粗纱机的牵伸机构,完成粗纱牵伸过程,从而使得喂入的白色棉条被牵伸拉细得到无捻的白色棉带、喂入的有色棉粗纱被拉细解捻得到具有弱捻的有色棉须条,在粗纱牵伸过程中,喂入的白色棉条和有色棉粗纱呈平行排列状态,经过粗纱机的四列罗拉组成的三个牵伸区的牵伸作用,无捻的白色棉条内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的滑移作用,从而使得白色棉条的横向截面内的白色棉纤维减少,从而使得制得的白色棉带的线密度减小,有捻的有色粗纱内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的滑移作用,从而使得有色粗纱横向截面内的有色棉纤维减少,从而使得制得的有色棉须条的线密度减小,同时在有色粗纱内的有色棉纤维发生相互滑移的过程中,有色棉纤维之间的作用力减小,从而使得有色棉粗纱内的有色棉纤维克服有色棉粗纱内原有的捻度方向发生轴向的转动,从而使得制得的有色棉须条的捻度减小,同时在有色棉粗纱内的有色棉纤维发生轴向转动的过程中,与喂入的有色棉条相邻一侧的有色棉粗纱内的有色棉纤维会以单纤维的状态部分的转移至有色棉条内,从而使得牵伸后得到的白色棉带内含有少部分的有色棉纤维,从而实现有色棉纤维与白色棉纤维之间的第一次的部分混合过程,从而使得平行喂入的白色棉条和有色棉粗纱最终经粗纱机的牵伸过程得到平行排列的混色棉带和有色棉须条,牵伸后得到的混色棉带和有色棉须条而后经粗纱机的加捻过程得到所需的溢彩粗纱,并使得溢彩粗纱不断的被卷绕在粗纱管上,在粗纱机的加捻过程中,混色棉带内的纤维在加捻作用下发生相互的内外转移作用,从而使得混色棉带内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的交缠作用,从而使得纤维之间具有一定的抱和作用力,且使得混色棉带内的有色棉纤维进一步的往内部转移,从而最终使得混色棉带加捻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第一混色棉束,同时在粗纱机的加捻过程中,有色棉须条以与加捻捻度的相同的方向缠绕在混色棉带上,且有色棉须条在混色棉带上的缠绕的捻度等于粗纱机的设计捻度的90%-95%之间,同时在有色棉须条在粗纱加捻捻度作用下包缠在混色棉带上的同时,在另外少部分的粗纱加捻捻度作用下,有色棉须条内的纤维发生相互的内外转移作用,从而使得有色棉须条内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的交缠作用,从而使得纤维之间具有一定的抱和作用力,从而使得有色棉须条加捻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第一有色棉束,且第一有色棉束的捻度小于第一混色棉束的捻度,从而在粗纱加捻作用下最终得到具有第一有色棉束包缠在第一混色棉束上的溢彩粗纱的整体结构;
第三步,将第二步制得的溢彩粗纱经第一细纱工序制得溢彩细纱,其中第一细纱工序采用棉纺的QFA1528型环锭细纱机,细纱机采用三罗拉双皮圈配弹簧摇架加压牵伸机构,在牵伸机构的后部加装有单喇叭口,溢彩粗纱经单喇叭口后喂入细纱机的牵伸机构,完成细纱的牵伸过程,从而使得喂入的溢彩粗纱内的第一混色棉束被拉细解捻得到弱捻的混色须条、喂入的第一有色棉束被拉细、解捻、混色得到具有弱捻的有色须条,从而使得喂入的溢彩粗纱最终经牵伸得到具有弱捻的且有色须条缠绕在混色须条上的结构的溢彩须条,在细纱牵伸过程中,经过细纱机的三列罗拉组成的两个牵伸区的牵伸作用,有捻的第一混色棉束内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的滑移作用,从而使得第一混色棉束的横向截面内的棉纤维减少,从而使得制得的混色须条的线密度减小,同时在第一混色棉束内的棉纤维发生相互滑移的过程中,棉纤维之间的作用力减小,从而使得第一混色棉束内的棉纤维克服第一混色棉束内原有的捻度方向发生轴向的转动,从而使得制得的混色须条的捻度减小,同时有捻的第一有色棉束内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的滑移作用,从而使得第一有色棉束的横向截面内的棉纤维减少,从而使得制得的有色须条的线密度减小,同时在第一有色棉束内的棉纤维发生相互滑移的过程中,棉纤维之间的作用力减小,从而使得第一有色棉束内的棉纤维克服第一有色棉束内原有的捻度方向发生轴向的转动,从而使得制得的有色须条的捻度减小,同时在第一混色棉束和第一有色棉束内的棉纤维发生轴向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一有色棉束相邻一侧的第一混色棉束内的白色棉纤维会部分的转移至第一有色棉束内,从而使得牵伸后得到的有色须条内含有少部分的白色棉纤维,从而实现有色棉纤维与白色棉纤维之间的第二次的部分混合过程,牵伸后得到的溢彩须条而后经细纱机的加捻过程得到所需的溢彩细纱,并使得溢彩细纱不断的被卷绕在细纱管上,在细纱机的加捻过程中,溢彩粗纱内的混色须条的纤维在加捻作用下发生相互的内外转移作用,从而使得混色须条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的交缠作用,从而使得纤维之间具有一定的抱和作用力,且使得混色须条内的有色棉纤维进一步的往内部转移,从而最终使得混色须条加捻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第二混色棉束,同时在细纱机的加捻过程中,有色须条以与加捻捻度的相同的方向缠绕在混色须条上,且有色须条在混色须条上的缠绕的捻度等于细纱机的设计捻度的95%-98%之间,同时在有色须条在细纱加捻捻度作用下包缠在混色须条上的同时,在另外少部分的细纱加捻捻度作用下,有色须条内的纤维发生相互的内外转移作用,从而使得有色须条内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的交缠作用,从而使得纤维之间具有一定的抱和作用力,且使得有色须条内的白色棉纤维进一步的往内部转移,从而使得有色须条加捻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第二有色棉束,且第二有色棉束的捻度小于第二混色棉束的捻度,从而在细纱加捻作用下最终得到具有第二有色棉束包缠在第二混色棉束上的溢彩细纱的整体结构。
采用本发明给出的一种溢彩细纱的生产方法,通过在粗纱工序采用一根白色棉条与一根有色粗纱共同喂入得到溢彩粗纱,经过在粗纱机上的牵伸过程实现将喂入的有色粗纱被拉伸成为辅助有色纤维束、将喂入的白色棉条被拉伸成为主体白色纤维束,同时通过粗纱机的加捻过程实现辅助有色纤维束和主体白色纤维束之间的相互抱和,从而实现溢彩粗纱的表面具有连续或间断排列的色彩分布效果,而后将所纺制的溢彩粗纱直接喂入环锭细纱机,经过在细纱机上的牵伸过程实现将喂入的溢彩粗纱中的辅助有色纤维束被拉伸成为辅助有色纤维带、将喂入的溢彩粗纱中的主体白色纤维束被拉伸成为主体白色纤维带,同时通过细纱机的加捻过程实现主体白色纤维带内白色纤维之间的相互紧密抱和、辅助有色纤维带内有色纤维之间的相互紧密抱和、主体白色纤维带内白色纤维与辅助有色纤维带内有色纤维之间的相互紧密抱和,同时通过加捻过程实现将一部分的辅助有色纤维带内有色纤维转移到主体白色纤维带内白色纤维内,从而实现溢彩细纱的表面具有连续均匀排列的色彩分布效果。
说明书附图
图1为一种溢彩细纱的生产方法第二步中溢彩粗纱纺纱原理图;
图中,1-有色粗纱、2-无色棉条、3-双喇叭口、4-四罗拉双短皮圈、5-弹簧摇架、6-溢彩粗纱。
具体实施方式:
以生产捻系数为310、330、350、370、390,线密度为14.7tex的溢彩细纱为例。
(1)溢彩粗纱:
溢彩粗纱的纺制是将细纱赛络纺前移至粗纱工序,改变将棉条单独喂入粗纱机进入牵伸区加捻成纱的现状。将传统的粗纱机进行改造,在粗纱机导条架上方加装一定数量的粗纱吊锭,用来安放粗纱,确保粗纱稳定退绕;将粗纱机单喇叭口改为大小不一的双喇叭口,大喇叭口直径为9mm,小喇叭口直径为4mm。
试验原理如图1所示,有色的粗纱1(饰纱)与无色的条子2(基纱)一同经双喇叭口3(条子由直径较大的喂入)喂入粗纱机后罗拉4,经过四罗拉双短皮圈配弹簧摇架5加压牵伸后,加捻卷绕成溢彩粗纱6,然后将溢彩粗纱直接喂入细纱机生产溢彩纱。
(2)溢彩细纱:
是在THC2015型全自动落纱粗纱机(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QFA1528型细纱机(无锡第七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上进行,在粗纱机上分别纺制捻系数为105、115、125、135的溢彩粗纱,然后将四种捻系数溢彩粗纱直接喂入细纱机分别生产捻系数为310、330、350、370、390,线密度为14.7tex的溢彩细纱,粗纱、细纱工序主要工艺参数配置如表1所示:
表1主要工艺参数配置
通过合理的试纺实验后,得到了由4种不同捻系数的溢彩粗纱分别纺制的5种不同捻系数的溢彩细纱,对其进行相关性能的测试。测量结果通常受到操作环境的显著影响,因此在明确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比较测试结果。测试时,标准环境条件均为相对湿度65%±4%,温度20.0±2℃。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溢彩纱成纱性能
利用超景深三维数码显微镜VHX-5000实测该纱段每个单元周期的红色饰纱纤维段长度lr、无色基纱纤维段长度lb和红白纤维交替变换的单元周期长度l。根据面积比等于长度比的几何关系,单元周期颜色交替覆盖比S和单一加捻螺旋的周期即单元周期t计算如下:
r色(红色)纤维覆盖比
b色(白色)纤维覆盖比
交替变换的单元周期长度l
l=lr+lb
单元周期
其中:式中lr、lb分别为红色(饰纱纤维)、白色(基纱纤维)在纱线表面的覆盖长度(mm);l为单元周期长度;t为10cm内单元周期个数。
在粗纱线密度保持在115的水平下,分别测量不同捻系数的溢彩细纱2m试样中各段红色饰纱纤维覆盖长度lr、白色基纱纤维覆盖长度lb和单元周期长度l,取其平均值并计算覆盖比Sr、Sb、单元周期t、。同时,利用Y331A型捻度测试仪对纱线捻度进行测量,单元周期t与实测捻度之比为相关系数。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捻系数溢彩纱单元周期及覆盖比
Claims (6)
1.一种溢彩细纱,包括白色棉纤维和有色棉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色棉纤维为溢彩细纱的主体纤维、有色棉纤维为溢彩细纱的辅助纤维,在溢彩细纱内白色棉纤维相互之间紧密抱和形成具有一定强力的白色纤维束,在溢彩细纱内90%-99%的有色棉纤维纤维相互之间紧密抱和形成具有一定强力的有色纤维束,且有色纤维束以Z捻向包缠在白色纤维束的表面,从而实现在溢彩细纱的表面连续分布的色彩分布效果,有色纤维束在白色纤维束表面的包缠的捻度与溢彩细纱纺制中的设计捻度相同,剩余的有色棉纤维被包裹在有色纤维束的内部,且被包裹的有色棉纤维束中的一部分纤维的头端或尾端露出溢彩细纱的表面,实现在溢彩细纱的表面间断分布的色彩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溢彩细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色棉纤维和有色棉纤维为完全相同的纤维,有色棉纤维为白色棉纤维染色而成。
3.一种溢彩细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棉纤维的准备:准备白色棉纤维并将其中的一部分白色棉纤维作为主体纤维加工为白色棉条,另一部分作为辅助纤维经染色为有色棉纤维并加工成有色棉粗纱;
(2)粗纱工序制得溢彩粗纱:在粗纱工序采用步骤(1)得到的一根白色棉条与一根有色棉粗纱共同喂入得到溢彩粗纱,经粗纱牵伸实现喂入的有色棉粗纱拉伸成为辅助有色棉须条、白色棉条拉伸成主体混色棉带,同时经粗纱加捻过程使得混色棉带加捻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第一混色棉束、有色棉须条加捻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第一有色棉束,实现辅助有色棉须条和主体混色棉带之间的相互抱合,最终得到具有第一有色棉束包缠在第一混色棉束上的溢彩粗纱的整体结构;
(3)细纱工序制得溢彩细纱:将步骤(2)得到的溢彩粗纱直接喂入细纱机,经细纱牵伸实现将溢彩粗纱中的第一有色棉束被拉伸成为有色须条、第一混色棉束被拉伸成为混色须条,同时经细纱加捻使得混色须条加捻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第二混色棉束、有色须条加捻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第二有色棉束,实现第二混色棉束内纤维之间紧密抱和、第二有色棉束内纤维之间紧密抱合、第二混色棉束与第二有色棉束内纤维之间的相互抱合,下最终得到具有第二有色棉束包缠在第二混色棉束上的溢彩细纱的整体结构,实现溢彩细纱的表面具有连续均匀排列的色彩分布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溢彩细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将85%的白色棉纤维作为主体纤维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一清梳联工序、第一精梳工序、第一并条工序加工得到定量为16.2g/5m的白色棉条;将剩余的15%的白色棉纤维经染色工序得到有色棉纤维作为辅助纤维,而后将有色棉纤维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一开清棉工序、第一梳棉工序、第二并条工序、第一粗纱工序加工得到定量为4.4g/10m的有色棉粗纱;
(2) 将第(1)步制得的白色棉条和有色棉粗纱共同经第二粗纱工序制得溢彩粗纱,在粗纱机牵伸机构的后部加装有双喇叭口,双喇叭口包括左喇叭口和右喇叭口,且左喇叭口的口径大于右喇叭口的口径,白色棉条经双喇叭口的左喇叭口喂入,有色棉粗纱经双喇叭口的右喇叭口喂入,而后白色棉条和有色棉粗纱共同经粗纱机的牵伸机构,完成粗纱牵伸过程,从而使得喂入的白色棉条被牵伸拉细得到无捻的白色棉带、喂入的有色棉粗纱被拉细解捻得到具有弱捻的有色棉须条,实现有色棉纤维与白色棉纤维之间的第一次的部分混合过程,从而使得平行喂入的白色棉条和有色棉粗纱最终经粗纱机的牵伸过程得到平行排列的混色棉带和有色棉须条,牵伸后得到的混色棉带和有色棉须条而后经粗纱机的加捻过程得到所需的溢彩粗纱,并使得溢彩粗纱不断的被卷绕在粗纱管上,在粗纱机的加捻过程中,混色棉带内的纤维之间具有一定的抱和作用力,使得混色棉带加捻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第一混色棉束,同时在粗纱机的加捻过程中,有色棉须条以与加捻捻度的相同的方向缠绕在混色棉带上,且有色棉须条在混色棉带上的缠绕的捻度等于粗纱机的设计捻度的90%-95%之间,同时在有色棉须条在粗纱加捻捻度作用下包缠在混色棉带上的同时,在另外少部分的粗纱加捻捻度作用下,有色棉须条内的纤维之间具有一定的抱和作用力,使得有色棉须条加捻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第一有色棉束,且第一有色棉束的捻度小于第一混色棉束的捻度,从而在粗纱加捻作用下最终得到具有第一有色棉束包缠在第一混色棉束上的溢彩粗纱的整体结构;
(3) 将第(2)步制得的溢彩粗纱经第一细纱工序制得溢彩细纱,在细纱机牵伸机构的后部加装有单喇叭口,溢彩粗纱经单喇叭口后喂入细纱机的牵伸机构,完成细纱的牵伸过程,从而使得喂入的溢彩粗纱内的第一混色棉束被拉细解捻得到弱捻的混色须条、喂入的第一有色棉束被拉细、解捻、混色得到具有弱捻的有色须条,从而使得喂入的溢彩粗纱最终经牵伸得到具有弱捻的且有色须条缠绕在混色须条上的结构的溢彩须条,从而实现有色棉纤维与白色棉纤维之间的第二次的部分混合过程,牵伸后得到的溢彩须条而后经细纱机的加捻过程得到所需的溢彩细纱,并使得溢彩细纱不断的被卷绕在细纱管上,在细纱机的加捻过程中,溢彩粗纱内的混色须条的纤维之间具有一定的抱和作用力,使得混色须条加捻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第二混色棉束,同时在细纱机的加捻过程中,有色须条以与加捻捻度的相同的方向缠绕在混色须条上,且有色须条在混色须条上的缠绕的捻度等于细纱机的设计捻度的95%-98%之间,同时在有色须条在细纱加捻捻度作用下包缠在混色须条上的同时,在另外少部分的细纱加捻捻度作用下,有色须条内的纤维之间具有一定的抱和作用力,使得有色须条加捻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第二有色棉束,且第二有色棉束的捻度小于第二混色棉束的捻度,从而在细纱加捻作用下最终得到具有第二有色棉束包缠在第二混色棉束上的溢彩细纱的整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溢彩细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粗纱工序采用棉纺的THC2015型全自动落纱粗纱机,粗纱机采用四罗拉双短皮圈配弹簧摇架加压牵伸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溢彩细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细纱工序采用棉纺的QFA1528型环锭细纱机,细纱机采用三罗拉双皮圈配弹簧摇架加压牵伸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55291.4A CN109881322B (zh) | 2019-03-01 | 2019-03-01 | 一种溢彩细纱及其生产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55291.4A CN109881322B (zh) | 2019-03-01 | 2019-03-01 | 一种溢彩细纱及其生产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81322A true CN109881322A (zh) | 2019-06-14 |
CN109881322B CN109881322B (zh) | 2020-09-29 |
Family
ID=66930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55291.4A Active CN109881322B (zh) | 2019-03-01 | 2019-03-01 | 一种溢彩细纱及其生产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88132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97006A (zh) * | 2023-02-09 | 2023-04-04 | 宁夏恒丰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抑菌功能的姜黄染色纱线的制备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11263A (en) * | 1972-02-23 | 1974-05-21 | Phillips Petroleum Co | Non-twisted, heather yar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CN102505236A (zh) * | 2011-10-21 | 2012-06-20 | 丁宏利 | 一种混纺断彩纱线制造方法 |
CN104372482A (zh) * | 2014-12-10 | 2015-02-25 | 汶上如意天容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新式溢彩竹节纱的加工方法 |
CN105755617A (zh) * | 2016-04-25 | 2016-07-13 | 江阴市茂达棉纺厂有限公司 | 一种ab基纱段彩纱的生产工艺 |
CN106835416A (zh) * | 2017-02-28 | 2017-06-13 | 江苏泗水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生产方法 |
-
2019
- 2019-03-01 CN CN201910155291.4A patent/CN10988132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11263A (en) * | 1972-02-23 | 1974-05-21 | Phillips Petroleum Co | Non-twisted, heather yar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CN102505236A (zh) * | 2011-10-21 | 2012-06-20 | 丁宏利 | 一种混纺断彩纱线制造方法 |
CN104372482A (zh) * | 2014-12-10 | 2015-02-25 | 汶上如意天容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新式溢彩竹节纱的加工方法 |
CN105755617A (zh) * | 2016-04-25 | 2016-07-13 | 江阴市茂达棉纺厂有限公司 | 一种ab基纱段彩纱的生产工艺 |
CN106835416A (zh) * | 2017-02-28 | 2017-06-13 | 江苏泗水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生产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97006A (zh) * | 2023-02-09 | 2023-04-04 | 宁夏恒丰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抑菌功能的姜黄染色纱线的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81322B (zh) | 2020-09-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77247B (zh) | 一种多彩复合竹节或缎彩系列纱线、面料及纱线的生产方法 | |
CN105755622B (zh) | 一种粗纱法ab纱生产工艺 | |
CN105624872B (zh) | 一种段彩纱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 |
CN108728967B (zh) | 包缠结构亚麻、涤纶长丝段彩复合纱的加工方法及复合纱 | |
CN109667008B (zh) | 一种赛络纺段彩羊绒包芯纱的制备方法 | |
CN112813555A (zh) | 一种混色纺包芯彩瓷纱线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 | |
CN112391710A (zh) | 一种良好型棉毛高档横机纱的制备方法 | |
CN107460612A (zh) | 一种多彩渐变数码纱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887262A (zh) | 一种环锭纺粗纱错位纺生产ab纱的方法 | |
CN110923873A (zh) | 纯棉色纺纱的生产方法 | |
CN111893611A (zh) | 一种一步法精准控股的股线生产装置及纺纱方法 | |
CN109137197B (zh) | 一种半精纺羊毛包芯竹节纱线的制备方法 | |
CN104831436A (zh) | 一种多彩绢丝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 |
US20040088964A1 (en) | Flourishing-colored yarn fabrication method | |
CN107059194B (zh) | 一种前置移动耦合包缠的渐变色纺纱机构与方法及用途 | |
CN109881322A (zh) | 一种溢彩细纱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4372482A (zh) | 一种新式溢彩竹节纱的加工方法 | |
CN104153079A (zh) | 一种包缠式弱捻花式色纺纱及其纺制方法 | |
CN111926434A (zh) | 一种毛精纺花色纱线包芯纺纱及其制造方法与装置 | |
CN103726158B (zh) | 一种彩色竹节纱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0425751C (zh) | 大豆纤维纯纺或混纺的混色纺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 |
CN204185647U (zh) | 一种四罗拉牵伸赛洛菲尔包芯纱生产装置 | |
CN113502581B (zh) | 一种精毛纺三组分羊毛花式纱线的生产工艺 | |
CN212505231U (zh) | 一种一步法精准控股的股线生产装置 | |
CN211689339U (zh) | 一种段彩股线细纱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04 Address after: 236636 North Street, Qingqian Town, Taihe County, Fuyang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Anhui Hengxin Text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00 road 214000 Jiangsu Lihu Binhu District City of Wu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nan University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