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0848A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70848A
CN109870848A CN201910191319.XA CN201910191319A CN109870848A CN 109870848 A CN109870848 A CN 109870848A CN 201910191319 A CN201910191319 A CN 201910191319A CN 109870848 A CN109870848 A CN 1098708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light source
welding leg
electrode
entering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13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70848B (zh
Inventor
朱志强
陈如星
柯耀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913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708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70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0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70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0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侧入式光源面向柔性线路板一侧的表面设置固定焊脚结构,以及在柔性线路板面向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表面设置与固定焊脚结构对应的非电极焊脚结构,并且对固定焊脚结构和第一电极焊脚结构的位置进行设置,可以大大增加侧入式光源的稳固性,改善因出现倾斜而导致的漏光现象,从而提高了背光模组所提供的背光源的质量,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非自发光的显示器,需要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源来实现显示功能。其中,背光模组一般包括背光源,且背光源可以分为直下式光源和侧入式光源。对于侧入光源而言,通常在侧入式光源的出光面设置有导光板,该导光板可以调整侧入式光源发射出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形成面光源,从而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所需要的背光源,实现显示功能。
为了控制侧入式光源发光,通常在背光模组中设置有柔性线路板,且侧入式光源一般是固定在柔性线路板之上的。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如果侧入式光源固定的不够稳固,会使得侧入式光源出现倾斜而导致漏光现象的产生,最终降低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基于此,如何增加侧入式光源的稳固性,提高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增加侧入式光源的稳固性,提高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侧入式光源和柔性线路板;
所述侧入式光源在面向所述柔性线路板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焊脚结构和固定焊脚结构;所述柔性线路板在面向所述侧入式光源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焊脚结构和非电极焊脚结构,所述第二电极焊脚结构与所述第一电极焊脚结构对应设置且电连接,所述非电极焊脚结构与所述固定焊脚结构对应设置且电连接;
所述侧入式光源具有第一出光面,以及与所述第一出光面相对设置的第一非出光面,所述固定焊脚结构靠近所述第一出光面一端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焊脚结构靠近所述第一非出光面一端设置;或,所述固定焊脚结构靠近所述第一非出光面一端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焊脚结构靠近所述第一出光面一端设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侧入式光源面向柔性线路板一侧的表面设置固定焊脚结构,以及在柔性线路板面向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表面设置与固定焊脚结构对应的非电极焊脚结构,并且对固定焊脚结构和第一电极焊脚结构的位置进行设置,可以大大增加侧入式光源的稳固性,改善因出现倾斜而导致的漏光现象,从而提高了背光模组所提供的背光源的质量,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正组结构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反组结构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虚线框a中所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虚线框a中所示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着图3中的黑色填充的粗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上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侧入式光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侧入式光源在调整发光腔室的结构前后的发光范围的对比示意图;
图9为沿着图2中黑色填充的粗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上的平面示意图;
图10为沿着图9中的n1-n1’方向所示的剖视图;
图11为沿着图9中的n2-n2’方向所示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正组结构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侧入式光源,20-柔性线路板,30-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1-电极焊脚组,40-第二电极焊脚结构,50-导光板,60-固定焊脚结构,70-非电极焊脚结构,80-扩散片,91-反射片,92-框体,93-棱镜片,g0-出光面,g1-第一出光面,g2-第二出光面,F1-第一非出光面,F2-第二非出光面,w1-侧入式光源的尾部,w2-侧入式光源的头部,B1-第一表面,B2-第二表面,L-发光腔室,L1-第一侧面,L2-第二侧面,b1-第一夹角,b2-第二夹角,s0-水平面,R-固定胶,P-发光芯片,K1、K2-扩展焊脚,K0-本体焊脚,d-第一平面,101-阵列基板,102-对向基板,103-液晶,100-显示面板,m-背光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包括:侧入式光源10、位于侧入式光源10的出光面(用g0表示)的导光板50、以及柔性线路板20,其中导光板50和侧入式光源10位于柔性线路板20的同一侧。侧入式光源10面向柔性线路板20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对应地,柔性线路板20面向侧入式光源10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与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相对应设置且电连接,通过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与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不仅可以实现为侧入式光源10提供电极信号,还可以将侧入式光源10固定在柔性线路板20之上。
然而,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通常设置在侧入式光源10的尾部(可以理解为侧入式光源10背离导光板50的一侧的区域,如图1中虚线框w1所示的区域),也就是说,对于侧入式光源10而言,只在一侧进行了固定,如此容易出现“跷跷板”效应,即导致侧入式光源10的头部(可以理解为侧入式光源10面向导光板50的一侧的区域,图1中虚线框w2所示的区域)发生偏移而出现倾斜,从而导致漏光的现象出现。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用以增加侧入式光源10的稳固性,提高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如图2和图3所示,该背光模组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侧入式光源10和柔性线路板20;其中,侧入式光源10在面向柔性线路板20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和固定焊脚结构60;柔性线路板20在面向侧入式光源1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和非电极焊脚结构70,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与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对应设置且电连接,非电极焊脚结构70与固定焊脚结构60对应设置且电连接;
侧入式光源10具有第一出光面g1,以及与第一出光面g1相对设置的第一非出光面F1,固定焊脚结构60靠近第一出光面g1一端设置,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靠近第一非出光面F1一端设置,如图2所示;或,固定焊脚结构60靠近第一非出光面F1一端设置,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靠近第一出光面g1一端设置,如图3所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侧入式光源10面向柔性线路板20一侧的表面设置固定焊脚结构60,以及在柔性线路板20面向侧入式光源10一侧的表面设置与固定焊脚结构60对应的非电极焊脚结构70,并且,对固定焊脚结构60和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的位置进行设置,使得对于固定焊脚结构60和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而言,一个靠近第一出光面g1设置,另一个靠近第一非出光面F1设置,即固定焊脚结构60和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分别位于侧入式光源10的头部(如图2和图3中虚线框w2所示的区域)和尾部(如图2和图3中虚线框w1所示的区域)。如此,可以大大增加侧入式光源10的稳固性,以及增加柔性线路板20与侧入式光源在焊接时的推拉力,改善因仅在尾部进行固定或仅在头部进行固定出现倾斜而导致的漏光现象,从而提高了背光模组所提供的背光源的质量,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保证侧入式光源10能够保持平稳,避免出现倾斜,参见图5和图4所示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3中虚线框a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虚线框a中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在侧入式光源10靠近柔性线路板20一侧的表面为第一表面B1,柔性线路板20靠近侧入式光源10一侧的表面为第二表面B2,且第一表面B1和第二表面B2平行设置时,在垂直于第一表面B1的方向上(如图5和图4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固定焊脚结构60与非电极焊脚结构70的高度之和,等于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与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的高度之和。
说明一点,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高度指的是在垂直于第一表面B1的方向上的长度,如图5和图4所示,固定焊脚结构60的高度用h1表示,非电极焊脚结构70的高度用h2表示,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的高度用h3表示,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的高度用h4表示,其中,h1+h2=h3+h4。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结构可以为正组结构,如图2所示,在背光模组包括扩散片80时,柔性线路板20和扩散片80位于导光板50的同一侧,也就是说,从图2中来看,柔性线路板20位于侧入式光源10的上表面(如前述提及的第一表面,用B1表示),此时侧入式光源10的上表面(如B1)设置有固定焊脚结构60和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柔性线路板20的下表面(如前述提及的第二表面,用B2表示)设置有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和非电极焊脚结构70。
通过将固定焊脚结构60和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中的其中一个靠近第一出光面g1设置,另一个靠近第一非出光面F1设置,且h1+h2=h3+h4,可以保证侧入式光源10稳定地固定在柔性线路板20上,而不会出现因一端固定不稳定出现的波动而导致“跷跷板”效应的出现,从而有效解决了漏光的问题。
当然,背光模组的结构还可以为反组结构,如图3所示,在背光模组包括扩散片80时,柔性线路板20和扩散片80分别位于导光板50的相对两侧,也就是说,从图3中来看,柔性线路板20位于侧入式光源10的下表面(如前述提及的第一表面,用B1表示),此时侧入式光源10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焊脚结构60和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柔性线路板20的上表面(如前述提及的第二表面,用B2表示)设置有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和非电极焊脚结构70。
通过将固定焊脚结构60和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中的其中一个靠近第一出光面g1设置,另一个靠近第一非出光面F1设置,且h1+h2=h3+h4,可以保证侧入式光源10稳定地固定在柔性线路板20上,而不会出现因一端固定不稳定出现的波动而导致“跷跷板”效应的出现,从而有效解决了漏光的问题。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第一表面B1的方向上,固定焊脚结构60的高度可以与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的高度不同,非电极焊脚结构70的高度可以与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的高度不同。
例如,参见图5所示但并不限于,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的高度为h3,固定焊脚结构60的高度为h1,那么h1<h3。非电极焊脚结构70的高度为h2,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的高度为h4,那么,h2>h4。或者,还可以设置为h1>h3,h2<h4,未给出图示。说明一点,在h1不等于h3,h2不等于h4时,h1与h3之间的差值,以及h2与h4之间的差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并不限定。
如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固定焊脚结构60的高度,以及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的高度,从而可以提高焊脚结构设置的灵活性,适用于各种结构的背光模组。
具体地,为了便于制作各焊脚结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第一表面B1的方向上,固定焊脚结构60的高度可以等于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的高度,以及非电极焊脚结构70的高度可以等于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的高度。
例如,参见图4所示,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的高度为h3,固定焊脚结构60的高度为h1,那么h3=h1。非电极焊脚结构70的高度为h2,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的高度为h4,那么,h2=h4。
如此,在制作各焊脚结构时,可以简化各焊脚结构的制作难度,从而降低背光模组的制作难度;同时,如此设置有利于对焊脚结构的高度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可以保证侧入式光源10可以平稳地固定在柔性线路板20之上,进而避免漏光的问题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和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之间是有信号传输的,此时,在柔性线路板20上设置有与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电连接的信号线,且在侧入式光源10上同样也设置有与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电连接的信号线,从而,柔性线路板20上的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可以用于将电极信号(可以包括用于驱动侧入式光源10发光的正极信号和负极信号)传输至侧入式光源10上的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从而实现柔性线路板20通过焊脚结构将电极信号传输至侧入式光源10,驱动侧入式光源10发光。
对于非电极焊脚结构70与固定焊脚结构60而言,由于电极信号已经通过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和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进行传输,所以对于非电极焊脚结构70与固定焊脚结构60而言,二者之间可以无电极信号传输。但是,如果侧入式光源10与柔性线路板20之间需要传输除电极信号之外的其他信号时,则可以通过非电极焊脚结构70与固定焊脚结构60实现其他信号的传输,此时在柔性线路板20上设置有与非电极焊脚结构70电连接的信号线,且在侧入式光源10上同样也设置有与固定电极焊脚结构电连接的信号线,从而可以使得侧入式光源10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进而拓宽背光模组的功能。
当然,为了简化柔性线路板20的结构,以及简化侧入式光源10的结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非电极焊脚结构70与固定焊脚结构60只是为了增加侧入式光源10在柔性线路板20表面固定的稳定性,而不用传输任何信号,此时在柔性线路板20上并不需要设置有与非电极焊脚结构70电连接的任何信号线,即在柔性线路板20上仅设置独立的非电极焊脚结构70,且不会与其他任何信号线电连接。同时,在侧入式光源10上同样也不需要设置有与固定电极焊脚结构电连接的任何信号线,即在侧入式光源10上仅设置独立的固定焊脚结构60,且不会与其他任何信号线电连接。
如此,并不会对柔性线路板20和侧入式光源10的原本结构产生较大的改变,只是在各自相应的表面增加了焊脚结构而已,从而在现有的柔性线路板20和侧入式光源10的结构的基础上,提高了侧入式光源10固定的稳定性,在大大降低制作难度的同时,避免了漏光问题的出现。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焊脚结构60可以与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由相同材料制作而成,非电极焊脚结构70也可以与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由相同材料制作而成。如此,可以通过一次工艺同时制作出固定焊脚结构60和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以及过一次工艺同时制作出第二焊脚结构和非电极焊脚结构70,如此不仅可以降低背光模组的制作难度,还可以简化背光模组的制作工艺,从而大大降低制作成本。
说明一点,在图2至图4中,虽然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与固定焊脚结构60的填充图案不同,但并不表示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与固定电极焊脚结构采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此处采用不同的填充图案来表示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与固定电极焊脚结构,只是为了用于简单地区分以便于观看。同理,第二电极焊脚结构40与非电极焊脚结构70采用不同的填充图案也只是为了区分以便于观看。
在实际情况中,在柔性线路板20上一般会设置多个侧入式光源10,如图6所示,图6为沿着图3中的黑色填充的粗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上的平面示意图,且图6中仅示出了部分结构,各侧入式光源10沿着导光板50面向侧入式光源10一侧的表面(即与侧入式光源的第一出光面g1相对的表面)依次排列,使得各侧入式光源10发射出的光线可以入射至导光板50中,再通过导光板50的作用形成面光源后发射出导光板50。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侧入式光源10的结构基本是相同的。以其中一个侧入式光源10的结构为例,在侧入式光源10的内部具有发光腔室L,如图2和图3中稀疏的黑点填充的区域,发光腔室L的出光面(如图2和图3中发光腔室L最右侧的面)与第一出光面g1(如图2和图3中侧入式光源10最右侧的面)重合,即第一出光面g1为发光腔室L的出光面,且发光腔室L为内小外大的结构,也就是说,在沿着侧入式光源10的出光方向上,发光腔室L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加;其中,发光腔室L的截面与第一出光面g1平行。
为了直观地说明和解释发光腔室L的结构,可参见图7所示的侧入式光源10的立体示意图,发光腔室L位于侧入式光源10的内部,图中所示的发光腔室L的两个截面分别标记为L3和L3’,且L3’的面积大于L3的面积,箭头表示发光腔室L发射出的光线的方向,即侧入式光源10的出光方向,说明发光腔室L在沿着出光方向上,发光腔室L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加,并且从图7中也可以直观地说明发光腔室L是一个内小外大的结构。
并且,如图3中的侧入式光源的放大示意图,发光腔室L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L1和第二侧面L2,第一侧面L1可以与水平面s0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用b1表示),第二侧面L2可以与水平面s0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用b2表示),第一夹角b1小于第二夹角b2,且均小于90°,即第一侧面L1与水平面s0之间的锐角夹角为第一夹角b1,第二侧面L2与水平面s0之间的锐角夹角为第二夹角b2。
说明一点,背光模组具有第二出光面g2,参见图3所示,m表示背光模组,g2表示背光模组m的第二出光面g2,侧入式光源10具有第二非出光面F2,第二非出光面F2和第二出光面g2可以均与水平面s0平行,也就是说,背光模组m的第二出光面g2与侧入式光源10的第二非出光面F2是平行设置的,且第二非出光面F2靠近第二出光面g2设置;此时,第一侧面L1远离第二非出光面F2设置,第二侧面L2靠近第二非出光面F2设置。
因此,通过将第一夹角b1设置为小于第二夹角b2,即通过对发光腔室L的尺寸的调整,使得在背光模组为反组结构且柔性线路板20与导光板50之间设置有固定胶R时,因减小第一侧面L1与水平面s0之间的夹角而收窄发光角度,以使侧入式光源10发射的光线不会在固定胶R表面进行反射,从而可以改善萤火虫现象,提高背光模组发射出的背光源的质量。
并且,如图8所示的侧入式光源10在调整发光腔室L的结构前后的发光范围的对比示意图,上图表示调整发光腔室L的结构之前的发光范围,下图表示调整发光腔室L的结构之后的发光范围,在调整发光腔室L的结构之前,第一夹角b1和第二夹角b2相等且均大于10°,在调整发光腔室L的结构之后,第二夹角b2大于第一夹角b1,且第一夹角b1等于0°,使得调整之后发光角度明显减小,且使得靠近第一侧面L1发射出的光线可以横向地入射至导光板50中,减少光线损失。
因此,不管背光模组为正组结构,还是为反组结构,通过收窄发光腔室L的发光角度,使得侧入式光源10所发射出的光线可以基本全部入射至导光板50中,减少侧入式光源10所发出的光线损失,提高光源的利用率,还可以降低背光模组的功耗,最终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夹角b1可以设置为0°~10°,第二夹角b2可以设置为大于10°。如此,可以实现发光角度的收窄,有效避免侧入式光源10发射的光线在固定胶R表面上进行反射,从而有效改善萤火虫现象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光源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背光模组的功耗。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夹角b1可以设置为0°,即发光腔室L的第一侧面L1与水平面平行,如图8所示,如此,发光腔室L发射的光线可以直接入射至设置在侧入式光源10的第一出光面g1一侧的导光板50中,在最大程度地改善萤火虫现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
在具体实施时,发光腔室L还具有设置有发光芯片P的第三侧面L3,第三侧面L3分别与第一侧面L1和第二侧面L2连接,且第三侧面L3与第一出光面g1相对设置,因发光腔室L为内小外大的结构,所以第三侧面L3的面积要小于第一出光面g1的面积。例如,如图7所示,第三侧面用L3表示,第一侧面用L1表示,第二侧面用L2表示,L3分别L1和L2连接,图中标记为10的侧入式光源10的最右侧的表面为第一出光面,该第一出光面与标记为L3的第三侧面相对,且第三侧面L3的面积显然是小于第一出光面的面积的。
为了使得发光芯片P发光,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一般包括相互绝缘设置的两个电极焊脚组31,在这两个电极焊脚组31中,其中一个为用于传输正极信号的电极焊脚组,另一个为用于传输负极信号的电极焊脚组,发光芯片P分别与两个电极焊脚组31电连接,未给出图示,通过两个电极焊脚组31可以将正极信号和负极信号传输至发光芯片P中,驱动发光芯片P发光。
在实际情况中,发光芯片P发出的光一般为蓝光,为了侧入式光源10可以发射出其他颜色的光线,在发光腔室L中,除了第三侧面L3和出光面之外的全部侧面(包括第一侧面L1和第二侧面L2)的表面可以均设置有荧光粉,通过荧光粉可以将发光芯片P发射出来的蓝光转换为红光或绿光等,再经蓝光、红光和绿光的组合形成白光,从而实现为显示面板提供所需的背光源,实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功能。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的一个侧入式光源10的示意图,图9为沿着图2中黑色填充的粗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上的平面示意图,对于两组电极焊脚组31而言,结构可以设置为不同,并且两组电极焊脚组31的结构可以根据侧入式光源10的封装外壳的形状进行设置。如此,可以增加电极焊脚组31的设置的灵活性,以满足各种结构的背光模组的需求。
当然,对于两组电极焊脚组31而言,结构还可以设置为均相同,如图9所示,如此,可以简化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的设计复杂度和制作复杂度,便于电极焊脚组31的制作,从而简化背光模组的制作难度。
在目前的技术中,电极焊脚组仅包括一个本体焊脚,且该本体焊脚的结构可以根据侧入式光源10的封装外壳的结构而定,如图9中标记为K0的本体焊脚,从平面图中来看为L型。若电极焊脚组中仅包括本体焊脚时,在电极焊脚组与柔性线路板20上的第二电极焊脚进行焊接时,可能因本体焊脚的平面面积有限而导致侧入式光源10压合到柔性线路板20上熔融成水滴状焊锡上时的不平稳,造成侧入式光源10与柔性线路板20进行压合连接之后侧入式光源10不够平稳或出现倾斜,从而导致漏光问题出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电极焊脚组31可以包括本体焊脚K0和至少一个扩展焊脚,如图9所示但并不限于,其中,本体焊脚K0可以与扩展焊脚电连接,在图9中,标记为K1和K2的两个扩展焊脚均与本体焊脚(用K0表示)直接接触,表示本体焊脚K0与扩展焊脚(如扩展焊脚K1和扩展焊脚K2)电连接。
并且,本体焊脚K0远离侧入式光源10的一侧与扩展焊脚(如扩展焊脚K1和扩展焊脚K2)远离侧入式光源10的一侧处于同一平面内,如图10所示,图10为沿着图9中的n1-n1’方向所示的剖视图,标记为K1和K2的扩展焊脚与本体焊脚K0在远离侧入式光源10的一侧表面均处于由t1标记的平面内。
如此,通过扩展焊脚(如扩展焊脚K1和扩展焊脚K2),可以增加电极焊脚组31的平面面积(如图10中虚线圈b所示的区域为增加的平面面积),避免因本体焊脚K0的平面面积有限而导致侧入式光源10压合到柔性线路板20上熔融成水滴状焊锡上时的不平稳,从而保证侧入式光源10与柔性线路板20进行压合连接之后,侧入式光源10可以保持平稳而避免倾斜,从而避免了漏光问题的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扩展焊脚(如扩展焊脚K1和扩展焊脚K2)的设置数量,扩展焊脚(如扩展焊脚K1和扩展焊脚K2)的设置结构,本体焊脚K0的设置结构,以及本体焊脚K0和扩展焊脚(如扩展焊脚K1和扩展焊脚K2)的相对位置的设置,均与侧入式光源10的封装外壳的结构有关,图9和图10只是举例说明而已,只要是能够增加电极焊脚组31的平面面积的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侧入式光源10表面具有两个凹陷,两个电极焊脚组31分别位于不同的凹陷内。例如,如图10所示,因图10为沿着图9中n1-n1’方向所示的剖视图,所以图9中示出的平行于纸面的表面为侧入式光源10中的第二非出光面F2,也就是说,第二非出光面F2为图10中与标记为t1的表面相平行的表面,因此,基于图9和图10所示,凹陷可以设置在第二非出光面的表面,且设置有两个凹陷,分别用c1和c2表示,其中一个电极焊脚组31位于凹陷c1中,另一个电极焊脚组31位于凹陷c2中,使得两个电极焊脚组31可以绝缘设置,从而可以避免在两个电极焊脚组31在传输不同的电极信号时因短路而造成侧入式光源10无法正常发光的问题出现。
并且,在设置扩展焊脚时,如图10所示,扩展焊脚设置有两个,均为多面体结构,分别记为K1和K2,本体焊脚为一个,同样为多面体结构,记为K0,扩展焊脚K1和扩展焊脚K2分别位于扩展焊脚K0的相对两侧,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对侧入式光源10的封装外壳结构的改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凹陷设置于所在侧入式光源10表面的边缘时,且扩展焊脚K1和扩展焊脚K2为多面体结构时,扩展焊脚K1和扩展焊脚K2在背光模组上的正投影落入侧入式光源10在背光模组上的正投影内。
例如,在图10中,扩展焊脚K1为扩展焊脚K0在x方向上的延伸,需要保证延伸长度不得超出侧入式光源10的封装外壳的最边缘所在平面,其中,在图10中示出的平行于纸面的表面为侧入式光源10中的第一非出光面F1,此时t2表示与第一非出光面F1垂直且与t1所示的平面相垂直的平面,侧入式光源10的封装外壳的最边缘所在平面即为标记为t2的平面,所以在图10中,如果扩展焊脚K1延伸出至标记为t2的平面的左侧时,即为超出侧入式光源10的封装外壳的最边缘所在平面,所以扩展焊脚K1不得延伸出标记为t2的平面的左侧。
如此,依据图10所示的结构,可以增加电极焊脚组31的平面面积(以图10中所示为例,通过扩展焊脚K1的设置,电极焊脚组31的平面面积可以增加13%-18%),还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对周围其他结构的设置位置产生影响。
此外,如图10所示,对于扩展焊脚K2而言,同样也是本体焊脚K0在x方向上的延伸,但由于扩展焊脚(如扩展焊脚K2)和本体焊脚K0都是设置在凹陷内,所以在设置扩展焊脚(如扩展焊脚K2)时,若扩展焊脚(如扩展焊脚K2)靠近第一平面d设置,其中第一平面d可以为:经过凹陷与非凹陷的交点且分别与第二非出光面F2和第一非出光面F1相垂直的平面,那么,扩展焊脚(如扩展焊脚K2)与第一平面d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0.03-0.06毫米。
例如,如图10所示,第一平面d实际上可以为经过交点A且与标记为t2的平面相平行的平面,e表示扩展焊脚K2的最右侧与第一平面d之间的距离,且e为0.03-0.06毫米。当然,对于e的数值范围并不限于0.03-0.06毫米,还可以根据侧入式光源10的封装外壳的形状,以及凹陷的结构等因素进行设置。
如此,可以在增加电极焊脚组31平面面积(如图10中所示的结构,通过扩展焊脚K2的设置,电极焊脚组31的平面面积可以增加40%-45%)的基础上,保证扩展焊脚(如扩展焊脚K2)不会对第二非出光面F2在非凹陷处的结构产生影响,以免对侧入式光源10与柔性线路板20连接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保证侧入式光源10可以平稳且稳固地固定在柔性线路板20之上。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固定焊脚结构60而言,固定焊脚结构60可以位于所在的侧入式光源10表面的非凹陷处。例如,参见图11所示,因图11为沿着图9中n2-n2’方向所示的剖视图,所以图9中示出的平行于纸面的表面为侧入式光源10中的第二非出光面F2,再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非出光面F2为图11中与标记为t1的表面相平行的表面。因此,基于图9至图11所示,第二非出光面F2中在设置有固定焊脚结构60的区域为一个平面,并没有凹陷设置。如此,可以简化固定焊脚结构60的设置结构,使得固定焊脚结构60在制作时更加简单,还可以减少制作固定焊脚结构60时所使用的制作材料,有利于降低背光模组的制作成本。
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焊脚结构60的外形或者说是形状,同样可以设置为多面体结构;同时,固定焊脚结构60可以如图9所示为一个焊脚,当然,固定焊脚结构60还可以包括多个焊脚,在此并不限定,如此可以适应各种侧入式光源10的封装外壳的形状,从而可以增加固定焊脚结构60设置的灵活性。
说明一点,通过固定焊脚结构60的设置,可以增加侧入式光源10与柔性线路板20之间焊接的平面面积(如图9中所示的结构,焊接的平面面积可以增加200%-300%),从而可以提高侧入式光源10固定的稳固性,避免因固定不稳定出现倾斜而导致的漏光问题出现。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焊脚结构30中包括的两个电极焊脚组31的结构(如图9至图11所示),可以在以下情况中使用:
情况1:在侧入式光源10面向柔性线路板20一侧的表面未设置有固定焊脚结构60,以及侧入式光源10中的发光腔室L中第一夹角b1和第二夹角b2相等的前提下,将电极焊脚组31的结构设置为包括本体焊脚K0和至少一个扩展焊脚(如扩展焊脚K1和扩展焊脚K2)。
也就是说,除了对电极焊脚组31的结构进行改进之外,并未对侧入式光源10的其他结构进行改动。如此,在增加电极焊脚组31的焊接面积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侧入式光源10固定的稳定性。
情况2:在侧入式光源10面向柔性线路板20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焊脚结构60,且侧入式光源10中的发光腔室L中第一夹角b1和第二夹角b2相等的前提下,将电极焊脚组31的结构设置为包括本体焊脚K0和至少一个扩展焊脚(如扩展焊脚K1和扩展焊脚K2)。
也就是说,除了对电极焊脚组31的结构进行改进和增加了固定焊脚结构60之外,并未对侧入式光源10的其他结构进行改动,即采用了改进电极焊脚组31的结构和增加固定焊脚结构60两种结构相结合的方式。
如此,在增加电极焊脚组31的焊接面积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避免侧入式光源10的一端(如图2和图3中的w1所标记的尾部)固定稳定另一端(如图2和图3中的w2所标记的头部)未进行固定而导致的“跷跷板”效应,从而有效解决了漏光问题。
情况3:在侧入式光源10面向柔性线路板20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焊脚结构60,以及侧入式光源10中的发光腔室L中第一夹角b1小于第二夹角b2的前提下,将电极焊脚组31的结构设置为包括本体焊脚K0和至少一个扩展焊脚(如扩展焊脚K1和扩展焊脚K2)。
也就是说,除了对电极焊脚组31的结构进行改进和增加了固定焊脚结构60之外,还对发光腔室L的发光角度进行了调整,即采用了改进电极焊脚组31的结构、增加固定焊脚结构60、以及调整发光腔室L的发光角度三种结构相结合的方式。
如此,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漏光问题,还可以通过对发光腔室L的发光角度的调整,改善萤火虫现象,从而提高背光模组发出的背光源的质量。
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图9至图11所示的电极焊脚组31的结构只是举例说明,但在具体实施时并不限于图9至图11所示,只要是能够增加电极焊脚组31远离侧入式光源10一侧的表面的面积,提高侧入式光源10与柔性线路板20之间焊接的稳定性的电极焊脚组31的结构,均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
为了保证背光模组的正常工作,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高质量的背光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除了包括上述提及的侧入式光源10、柔性线路板20、导光板50、扩散片80之外,还包括:用于容纳导光板50和扩散片80的框体92、位于框体92内部的反射片91和棱镜片93,如图12所示,图12是以图2中所示的结构为基础的,其中,反射片91与扩散片80位于导光板50的相对两侧,反射片用于反射从导光板50的底部(如图12中的51所示)射出的光线,如图12中的箭头所示,起到防止光线损失的作用。扩散片80用于对从导光板50中射出的光进行扩散,使得光的亮度更加均匀。棱镜片93位于扩射片背离导光板50一侧的表面之上,用于对从导光板50中发射出去的光线进行折射、反射、聚光等作用,控制从扩散片80射出的光,起到提高亮度的作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4所示,可以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m。
其中,如图14所示,显示装置除了包括背光模组m之外,还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0,且液晶显示面板100位于背光模组m的出光面(如图14中的箭头表示背光模组m发射出的背光源),如此,使得背光模组m提供的背光源可以入射至液晶显示面板中,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功能。
并且,液晶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相对而置的阵列基板101和对向基板102,以及位于阵列基板101和对向基板102之间的液晶103,如图13所示。
在具体实施时,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如图15所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背光模组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侧入式光源面向柔性线路板一侧的表面设置固定焊脚结构,以及在柔性线路板面向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表面设置与固定焊脚结构对应的非电极焊脚结构,并且对固定焊脚结构和第一电极焊脚结构的位置进行设置,可以大大增加侧入式光源的稳固性,改善因出现倾斜而导致的漏光现象,从而提高了背光模组所提供的背光源的质量,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侧入式光源和柔性线路板;
所述侧入式光源在面向所述柔性线路板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焊脚结构和固定焊脚结构;所述柔性线路板在面向所述侧入式光源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焊脚结构和非电极焊脚结构,所述第二电极焊脚结构与所述第一电极焊脚结构对应设置且电连接,所述非电极焊脚结构与所述固定焊脚结构对应设置且电连接;
所述侧入式光源具有第一出光面,以及与所述第一出光面相对设置的第一非出光面,所述固定焊脚结构靠近所述第一出光面一端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焊脚结构靠近所述第一非出光面一端设置;或,所述固定焊脚结构靠近所述第一非出光面一端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焊脚结构靠近所述第一出光面一端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入式光源靠近所述柔性线路板一侧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柔性线路板靠近所述侧入式光源一侧的表面为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平行设置;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固定焊脚结构与所述非电极焊脚结构的高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电极焊脚结构与所述第二电极焊脚结构的高度之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固定焊脚结构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电极焊脚结构的高度;
所述非电极焊脚结构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二电极焊脚结构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焊脚结构用于将电极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电极焊脚结构;
所述非电极焊脚结构与所述固定焊脚结构之间无电极信号传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焊脚结构与所述第一电极焊脚结构由相同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非电极焊脚结构与所述第二电极焊脚结构由相同材料制作而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入式光源内部具有发光腔室,所述发光腔室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且均小于90°;
在沿着所述侧入式光源的出光方向上,所述发光腔室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加;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具有第二出光面,所述侧入式光源具有第二非出光面,所述第二非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均与所述水平面平行,且所述第二非出光面靠近所述第二出光面设置,所述第一侧面远离所述第二非出光面设置,所述第二侧面靠近所述第二非出光面设置;所述发光腔室的截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平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0°~10°;所述第二夹角大于1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焊脚结构包括绝缘设置的两个电极焊脚组;
所述电极焊脚组包括本体焊脚和至少一个扩展焊脚,所述本体焊脚与所述扩展焊脚电连接,所述本体焊脚远离所述侧入式光源的一侧与所述扩展焊脚远离所述侧入式光源的一侧处于同一平面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极焊脚组的结构相同。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入式光源表面具有两个凹陷,两个所述电极焊脚组分别位于不同的所述凹陷内;
所述固定焊脚结构位于所在的所述侧入式光源表面的非凹陷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设置于所在所述侧入式光源表面的边缘;
所述扩展焊脚为多面体结构,所述扩展焊脚在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侧入式光源在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正投影内。
13.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和扩散片;
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侧入式光源的第一出光面一侧;
所述扩散片与所述柔性线路板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同一侧,或所述扩散片与所述柔性线路板分别位于所述导光板的相对两侧。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910191319.XA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8708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1319.XA CN109870848B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1319.XA CN109870848B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0848A true CN109870848A (zh) 2019-06-11
CN109870848B CN109870848B (zh) 2022-11-25

Family

ID=66920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1319.XA Active CN109870848B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708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3393A (zh) * 2019-09-20 2020-01-10 深圳市德智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美人尖异形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8830A1 (en) * 2003-09-19 2005-04-28 Masanori Yumoto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20110007238A1 (en) * 2009-06-08 2011-01-13 Kyu Ho Kim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01772349U (zh) * 2010-01-20 2011-03-23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202043385U (zh) * 2011-05-12 2011-11-16 李勇 改良的led焊接结构
KR20130038690A (ko) * 2011-10-10 2013-04-1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블랑켓 일체형 방열회로기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에 이용되는 패턴 마스크
CN204083998U (zh) * 2014-08-06 2015-01-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50004175A (ko) * 2013-07-02 2015-01-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회로기판 및 상기 회로기판을 포함하는 조명장치
CN104363698A (zh) * 2014-07-15 2015-02-18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线路板的列引脚封装结构及封装设计方法和线路板
CN204929432U (zh) * 2015-07-21 2015-12-30 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mt产品的焊接焊脚结构
CN205961600U (zh) * 2016-07-21 2017-02-15 上海质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件焊接连接脚结构
CN106764708A (zh) * 2017-02-16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80052275A1 (en) * 2016-08-22 2018-02-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CN207249307U (zh) * 2017-09-26 2018-04-1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结构
CN207424469U (zh) * 2017-11-14 2018-05-29 湖北弘汉精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显示屏背光模组
CN207440478U (zh) * 2017-11-03 2018-06-01 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空气导光激光光源背光模组
US20180210268A1 (en) * 2016-12-20 2018-07-2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CN208000438U (zh) * 2018-03-12 2018-10-23 安徽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背光模组用背光源
CN208488623U (zh) * 2018-04-28 2019-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源组件、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8830A1 (en) * 2003-09-19 2005-04-28 Masanori Yumoto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20110007238A1 (en) * 2009-06-08 2011-01-13 Kyu Ho Kim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01772349U (zh) * 2010-01-20 2011-03-23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202043385U (zh) * 2011-05-12 2011-11-16 李勇 改良的led焊接结构
KR20130038690A (ko) * 2011-10-10 2013-04-1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블랑켓 일체형 방열회로기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에 이용되는 패턴 마스크
KR20150004175A (ko) * 2013-07-02 2015-01-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회로기판 및 상기 회로기판을 포함하는 조명장치
CN104363698A (zh) * 2014-07-15 2015-02-18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线路板的列引脚封装结构及封装设计方法和线路板
CN204083998U (zh) * 2014-08-06 2015-01-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4929432U (zh) * 2015-07-21 2015-12-30 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mt产品的焊接焊脚结构
CN205961600U (zh) * 2016-07-21 2017-02-15 上海质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件焊接连接脚结构
US20180052275A1 (en) * 2016-08-22 2018-02-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US20180210268A1 (en) * 2016-12-20 2018-07-2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CN106764708A (zh) * 2017-02-16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249307U (zh) * 2017-09-26 2018-04-1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结构
CN207440478U (zh) * 2017-11-03 2018-06-01 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空气导光激光光源背光模组
CN207424469U (zh) * 2017-11-14 2018-05-29 湖北弘汉精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显示屏背光模组
CN208000438U (zh) * 2018-03-12 2018-10-23 安徽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背光模组用背光源
CN208488623U (zh) * 2018-04-28 2019-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源组件、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3393A (zh) * 2019-09-20 2020-01-10 深圳市德智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美人尖异形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0848B (zh) 2022-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85632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the same
CN102865471B (zh) 发光器件阵列和背光单元
US2008000241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251673A (zh) 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04006327A (zh)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
CN110007518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4098032U (zh) 一种显示装置
EP2530375B1 (en) Light guide design for edge-illumination in a backlight unit
CN109870850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1104856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71181A (zh) 一种发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
WO2023165212A1 (zh) 背光模组及直下式背光装置
CN102185082B (zh) 发光二极管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CN114220899A (zh) Mini LED灯珠、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870848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3185312A1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04165352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027799A (ja) Led表示器
CN101354121B (zh) 背光模组
US20130270590A1 (en) Led module
CN209803515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080029351A (ko) 엘이디 백라이트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210045380A (ko) 헤드 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2185081A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构造
CN204573736U (zh) Led背光模组的发光元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