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3714B - 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3714B
CN109843714B CN201880003908.4A CN201880003908A CN109843714B CN 109843714 B CN109843714 B CN 109843714B CN 201880003908 A CN201880003908 A CN 201880003908A CN 109843714 B CN109843714 B CN 1098437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drain
ship
desulfurization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39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3714A (zh
Inventor
金子毅
神山直行
吉元贵志
渡边祐辅
牛久哲
竹内康浩
佐佐木良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Shipbuilding Co Ltd
Mitsubishi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Shipbuilding Co Ltd
Mitsubishi Powe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358553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9843714(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Shipbuilding Co Ltd, Mitsubishi Power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Shipbuild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43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3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3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3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32Arrangements of propulsion power-unit exhaust uptakes; Funnels peculiar to vess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3/00Conduits for emptying or ballasting; Self-bailing equipment; Scup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JAUXILIARIES ON VESSELS
    • B63J4/00Arrangements of installations for treating ballast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sludge, or refuse, or for prevent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05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draining or otherwise eliminating condensates or moisture accumulating in the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01N3/0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using liq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9/00Electrical control of exhaust gas treating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570/00Exhaust treating apparatus eliminating, absorbing or adsorbing specific elements or compounds
    • F01N2570/04Sulfur or sulfur ox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590/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 F01N2590/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for marine vessels or naval appl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oxicology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具备脱硫塔和排水管线。排水管线具有流入口和排出口,该流入口位于比船舶的吃水线靠上方的位置,且供贮存于集液部的液体作为排水而流入,该排出口位于比吃水线靠下方的位置,且将从流入口流入的液体向船舶的外部排出。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构成为,贮存于集液部的液体中的、超过了位于比吃水线靠上方的堰部的高度的液体通过溢出堰部而向流入口流入。

Description

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IMO(国际海事组织)新规的应用,对设置于船舶的脱硫装置的排水应用了pH限制。目前,要求使离开船外4m的地点处的pH值成为6.5以上这样的条件。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内容:在船舶上搭载脱硫装置,在适于脱酸处理完的排出限制的海水的总排水管上连接节水脱酸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1-5248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船舶的甲板等搭载脱硫塔的情况下,脱硫塔的底部的集液部的液面位置比吃水线高。在该情况下,作为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考虑图11所示的结构。
在图11所示的排水系统07中,用于将脱硫塔08的排水向船外排出的排出口012设置在比吃水线L低的位置(海里),脱硫塔08中的集液部018的液体经由包含沿垂直方向延伸的配管034在内的排水管线010从排出口012排出。在这种排水系统07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脱硫塔08的集液部018变空,在配管034的中途设置有阀040,能够利用阀040来进行从集液部018向海里流动的排水的流量调整。由此,能够防止废气向排水管线流入。另外,能够可靠地防止废气释放到大气中。
然而,在图11所示的排水系统07中,在减小阀040的开度而使来自脱硫塔08的排水量变少的情况下,会导致在排水管线010中的阀040的下游侧产生较大的负压,存在配管034发生损伤或内部流体发生减压沸腾的可能性。另外,即便为了避免上述负压的产生而打开阀040,也存在脱硫塔08的集液部018变空而使废气向排水管线010流入、从而配管034被热损伤的可能性。
关于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用于抑制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中的配管损伤的见解没有任何公开。
本发明的至少一方案是鉴于上述那样的现有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将脱硫塔的排水向船舶的外部排出的排水管线的配管损伤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至少一方案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用于对从搭载于船舶的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进行脱硫,其中,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具备:脱硫塔,其在内部划定出气液接触部,该气液接触部通过向导入到内部的所述废气以雾的形式喷出清洗液而使所述废气与所述清洗液气液接触;以及排水管线,其具有流入口和排出口,该流入口位于比所述船舶的吃水线靠上方的位置,且供贮存于集液部的包含以雾的形式喷向所述废气的所述清洗液在内的液体作为排水而流入,该排出口位于比所述吃水线靠下方的位置,且将从所述流入口流入的所述液体向所述船舶的外部排出,贮存于所述集液部的所述液体中的、超过了位于比所述吃水线靠上方的堰部的高度的所述液体通过溢出所述堰部而向所述流入口流入。
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能够利用蓄积于排水管线的排水的液面位置与吃水线的高度位置的高低差及重力,并借助蓄积于排水管线的排水的水头压力而将排水向排出口供给。另外,如上述那样构成为排水以溢出方式从集液部向流入口流入,因此,贮存于集液部的液体与蓄积于排水管线的内部的液体在空间上分离,贮存于集液部的液体的量不会对排水管线的内部的液体的压力直接造成影响。因此,能够抑制向构成排水管线的配管施加的压力的增大。
另外,无需在排水管线的比吃水线靠上方的位置处设置阀,因此,也不会产生前述的图11所示的结构中的问题(因在阀的下游侧产生的负压而引起的配管损伤、内部流体的减压沸腾),能够抑制排水管线的配管损伤。因此,能够实现构成排水管线的配管的设计强度的降低、配管成本的降低及配管的轻质化。
(2)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所述脱硫塔在内部还划定出位于比所述气液接触部靠下方的所述集液部。
根据上述(2)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能够在设置于脱硫塔的内部的集液部贮存液体。
(3)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2)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所述脱硫塔在内部还划定出连接空间部,该连接空间部与所述排水管线连接且设置有所述堰部,并且,所述脱硫塔包括将所述连接空间部与所述气液接触部分隔的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的下端位于比所述堰部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上述(3)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由于分隔构件的下端位于比堰部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在集液部中能够将液体贮存至比分隔构件的下端高的位置。由此,能够利用贮存于集液部的液体及分隔构件来抑制脱硫塔中的气液接触部内的气体向连接空间部流入。因此,能够抑制脱硫塔中的气液接触部内的气体向排水管线流入,抑制构成排水管线的配管的损伤。
(4)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3)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在所述脱硫塔形成有将所述连接空间部与大气连通的大气开放口。
根据上述(4)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通过设置大气开放口而将连接空间部的压力保持为大气压,能够避免产生贮存于脱硫塔的集液部的液体由于虹吸效应而被排水管线吸出的现象。另外,由于连接空间部与气液接触部被上述的分隔构件分隔,因此,能够防止气液接触部内的气体从大气开放口向大气流出。
(5)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3)或(4)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所述脱硫塔具有横截构件,该横截构件将所述脱硫塔的对置的一对壁面连接且将所述集液部横截。
根据上述(5)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能够利用横截构件来抑制集液部中的与横截构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晃动。另外,能够与排水管线的结构无关地得到横截构件抑制晃动的抑制效果。
(6)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5)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所述横截构件沿着所述分隔构件延伸的方向而延伸。
根据上述(6)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能够利用横截构件有效地抑制与分隔构件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晃动。由此,能够抑制产生气液接触部的气体通过分隔构件的下方而向连接空间部流入这样的气体流动。
(7)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6)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所述横截构件的上端位于比所述堰部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所述横截构件的下端位于比所述堰部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在所述横截构件的下端与所述脱硫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根据上述(7)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能够使集液部中的横截构件的两侧的液面高度均等,并且,能够利用横截构件,有效地抑制集液部中的与横截构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晃动。
(8)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3)至(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在将所述气液接触部与所述连接空间部相邻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将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气液接触部侧定义为一方侧、以及将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连接空间部侧定义为另一方侧、并且将所述集液部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定义为L、将所述集液部中的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侧到所述分隔构件的长度定义为L1、将所述集液部中的从所述分隔构件到所述堰部的长度定义为L2、将所述堰部的高度与所述分隔构件的下端的高度之差定义为D的情况下,满足下述式(A),
D>max{L1、L2}×tanθ···式(A)
其中,在上述式(A)中,在第一方向沿着船舶的宽度方向的情况下,θ=22.5度,在第一方向沿着船舶的前后方向的情况下,θ=15度。
典型的船舶被设计为,将22.5度左右的横摆假定为船舶的横摆(侧倾方向的摆动),并且,将15度左右的纵摆假定为船舶的纵摆(俯仰方向的摆动)。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8)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通过满足上述式(A),即便在船舶产生了假定的横摆或纵摆,也能够抑制产生气液接触部的气体通过分隔构件的下方而向连接空间部流入这样的气体流动。
(9)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还具备中继罐,该中继罐位于所述脱硫塔的外部且在内部划定出所述集液部。
根据上述(9)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能够在设置于脱硫塔的外部的中继罐的集液部中贮存液体。另外,通过使集液部位于脱硫塔的外部,且设置于相比脱硫塔容易变更布局的中继罐,从而与将集液部设置于脱硫塔的内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脱硫塔的布局性。
(10)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9)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所述中继罐在内部还划定出连接空间部,该连接空间部与所述排水管线连接且设置有所述堰部。
根据上述(10)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通过使与排水管线连接的连接空间部位于脱硫塔的外部,且设置于相比脱硫塔容易变更布局的中继罐,从而能够提高脱硫塔及排水管线的布局性。
(11)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0)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所述中继罐形成有将所述连接空间部与大气连通的大气开放口。
根据上述(11)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通过设置大气开放口而将连接空间部的压力确保为大气压,能够避免产生贮存于中继罐的集液部的液体由于虹吸效应而被排水管线吸出的现象。
(12)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至(1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还具备:液面计,其用于对所述排水管线的内部的所述排水的液面位置进行测定;液面位置调整阀,其设置在所述排水管线中的比所述吃水线靠下方的位置处;以及阀控制器,其基于由所述液面计测定出的所述液面位置,对所述液面位置调整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12)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以将由液面计测定出的排水管线的内部中的排水的液面位置维持为一定范围内的方式来控制液面位置调整阀的开度,由此,能够抑制排水管线的落差管中的因负荷变动引起的排水的水头压力(排水管线中的排水的动力)的过度不足。因此,既能够抑制构成排水管线的配管的损伤,又能够将排水适当地从排出口排出。
(13)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至(1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还具备喷嘴,该喷嘴用于混合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包含所述清洗液在内的所述液体与所述船舶的周围的水。
根据上述(13)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能够利用蓄积于排水管线的内部的排水的液面位置与吃水线的高度位置的高低差及重力,并借助排水管线中的排水的水头压力而将排水向喷嘴供给。由此,能够有效地混合从喷嘴排出的排水与船舶的周围的水。
(14)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至(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还具备溢流管,该溢流管将所述排水管线中的比所述吃水线靠上方的规定的位置与所述船舶的外部连接。
根据上述(14)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即便由于某些故障而使向排水管线流入的排水的流量急增从而导致排水管线的内部的排水的液面位置上升,也能够将排水从溢流管向船舶的外部排出,因此,能够抑制排水从排水管线向脱硫塔及废气产生装置的逆流。
(15)在几个方案中,在上述(1)至(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还具备流体注入装置,该流体注入装置用于向所述排水管线注入流体。
根据上述(15)所记载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若由流体注入装置向排水管线注入次氯酸等,则能够防止海洋生成物向排水管线的内部的附着。另外,若由流体注入装置向排水管线注入碱性的液体,则能够使排水管线的排水的pH上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方案,提供了能够抑制将脱硫塔的排水向船舶的外部排出的排水管线的配管损伤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A)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脱硫装置6的一部分尺寸的概要剖视图。
图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B)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C)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D)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E)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7A是用于说明横截构件56的结构的概要剖视图。
图7B是用于说明俯视观察下的横截构件56的配置的概要图。
图8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F)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9A是示出图8所示的中继罐70的平面形状的一例的概要图。
图9B是示出图8所示的中继罐70的平面形状的另一例的概要图。
图10A是用于说明横截构件94的结构的概要剖视图。
图10B是用于说明俯视观察下的横截构件94的配置的概要图。
图11是示出比较方式的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07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作为实施方式而记载的或者附图所示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的配置等并非意在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此,只不过仅仅是说明例。
例如,“在某一方向上”、“沿着某一方向”、“平行”、“正交”、“中心”、“同心”或“同轴”等的表示相对或绝对配置的表现不仅表示严格意义上的这种配置,还表示在具有公差或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角度或距离的范围内相对地位移的状态。
例如,“相同”、“相等”及“均匀”等的表示为事物相等的状态的表现不仅表示严格意义上相等的状态,还表示存在公差或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差的状态。
例如,四边形状或圆筒形状等的表示形状的表现不仅表示几何学中严格意义上的四边形状或圆筒形状等形状,还表示在得到相同效果的范围内包括凹凸部、倒角部等的形状。
另一方面,“具备”、“具有”、“配备”、“包含”或“包括”一构成要素这样的表现并非是排除其他构成要素的存在的排他性表现。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船舶2的概要剖视图。
如图1所示,船舶2具备船体4及脱硫装置6(船舶用脱硫装置)。
脱硫装置6构成为对从搭载于船体4的未图示的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进行脱硫,且具备用于将通过脱硫装置6中的脱硫处理而产生的排水向船舶2的外部排出的排水系统7(7A)。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废气产生装置例如是柴油发动机、燃气轮机发动机或蒸汽轮机发动机等的将C重油或低S量燃料和C重油的混合油作为燃料的主机、多个发电机及船舶用锅炉等。
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包括脱硫塔8及排水管线10。
脱硫塔8设置在船体4的甲板5上。脱硫塔8构成为在内部划定出气液接触部16和集液部18,该气液接触部16通过向导入到内部的废气以雾的形式喷出清洗液(例如海水、碱剂等)而使废气与清洗液气液接触,该集液部18位于比气液接触部16靠下方的位置,用于贮存包含在气液接触部16中吸收了废气中的硫成分的清洗液在内的液体。作为碱剂,例如举出NaOH、Ca(OH)2、NaHCO3、Na2CO3等,优选使用被减容为高浓度的碱。
排水管线10包括流入口20及排出口12。
流入口20位于比船舶2的吃水线L靠上方的位置,且构成为使贮存于集液部18的液体作为排水W1而流入。在图示的方式中构成为:当集液部18的液位(液面高度)超过了位于比吃水线L靠上方的堰部19(排水管线10中的后述的落差管34的上端部)的高度时,贮存于集液部18的液体溢出堰部19,由此作为排水W1向流入口20流入。
排出口12位于比吃水线L靠下方的位置,且构成为将从流入口20流入的排水W1向船舶2的外部排出。另外,排水管线10包括在排水W1蓄积至排水管线10的内部的比吃水线L靠上方的液面位置P1的状态下从排水管线10的内部的排水W1的液面位置P1到排出口12的范围内设置的未被大气开放的区间S(配管)。即,排水管线10在区间S内未与排水处理罐等的被大气开放的设备连接。
在图1所示的例示的方式中,排水管线10包括:沿着铅垂方向延伸且在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具有落差的落差管34;以及从落差管34的下端部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管36。上述的流入口20设置在落差管34的上端,上述的排出口12设置在水平管36的末端(船体4的侧面)。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利用蓄积于排水管线10的内部的排水W1的液面位置P1与吃水线L的高度位置P0的高低差及重力,并借助排水管线10中的排水W1的水头压力而将排水W1向排出口12供给。另外,如上述那样构成为排水W1以溢出方式从集液部18向流入口20流入,因此,贮存于集液部18的液体与蓄积在排水管线10的内部的液体在空间上被分离,贮存于集液部18的液体的量不会对排水管线10的内部的液体压力直接造成影响。因此,能够抑制向构成排水管线10的配管施加的压力的增大。
另外,在图示的方式中,在排水管线10的比吃水线L靠上方的位置未设置阀,因此,也不会发生前述的图11所示的结构中的问题(由于在阀的下游侧产生的负压而引起的配管损伤或内部流体的减压沸腾),能够抑制排水管线10的配管损伤。因此,能够实现构成排水管线10的配管的设计强度的降低、配管成本的降低及配管的轻质化。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所示,脱硫塔8构成为在内部划定出与排水管线10连接的连接空间部22,且包含将连接空间部22与气液接触部16分隔的分隔构件24。另外,堰部19设置于连接空间部22,分隔构件24的下端26位于比堰部19的上端28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分隔构件24的下端26位于比堰部19的上端28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在集液部18中能够将液体贮存至比分隔构件24的下端26高的位置。由此,能够利用贮存于集液部18的液体及分隔构件24来抑制脱硫塔8中的气液接触部16内的气体向连接空间部22流入。因此,能够抑制脱硫塔8中的气液接触部16内的气体向排水管线10流入,能够抑制构成排水管线10的配管的损伤。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所示,在脱硫塔8形成有将连接空间部22与大气连通的大气开放口30。在图示的例示的方式中,大气开放口30形成于脱硫塔8中的划定出连接空间部22的顶棚部32。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大气开放口30而将连接空间部22的压力确保为大气压,能够避免产生贮存于脱硫塔8的集液部18的液体由于虹吸效应而被排水管线10吸出的现象。另外,由于连接空间部22与气液接触部16被上述的分隔构件24分隔,因此,能够防止气液接触部16内的气体从大气开放口30向大气流出。
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脱硫装置的一部分尺寸的概要剖视图。
首先,如图2所示,将气液接触部16与连接空间部22相邻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将第一方向上的气液接触部16侧定义为一方侧,将第一方向上的连接空间部22侧定义为另一方侧。另外,将集液部18的沿着第一方向的长度定义为L,将集液部18中的从第一方向的一方侧到分隔构件24为止的长度定义为L1,将集液部18中的从分隔构件24到堰部19为止的长度定义为L2,将从集液部18的底面到堰部19的上端28为止的高度与从集液部18的底面到分隔构件24的下端26为止的高度之差定义为D。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分隔构件24沿着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图2中,排水系统7构成为满足下述式(A)。即,以上述差D大于长度L1与tanθ之积以及长度L2与tanθ之积中的较大值的方式构成堰部19及分隔构件24。
D>max{L1,L2}×tanθ 式(A)
(其中,在上述式(A)中,第一方向在沿着船舶2的宽度方向的情况下为θ=22.5度,第一方向在沿着船舶2的前后方向的情况下为θ=15度。)
典型的船舶被设计为,将22.5度左右的横摆假定为船舶的横摆(侧倾方向的摆动),将15度左右的纵摆假定为船舶的纵摆(俯仰方向的摆动)。因此,通过满足上述式(A),即便在船舶2产生了假定的横摆或纵摆,也能够抑制产生气液接触部16内的气体通过分隔构件24的下方而向连接空间部22流入这样的气体流动。
接着,使用图3~图7B对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的几个变形例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B)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C)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D)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E)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
以下所说明的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B~7E)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的排水系统7(7A)的基本结构相同,但不同之处在于具有进一步附加的结构。在以下的变形例中,针对与排水系统7(7A)的各结构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以各变形例的特征性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3所示,排水系统7(7B)具备:用于对排水管线10的内部的排水W1的液面位置P1进行测定的作为液面计的压力计38;在比吃水线L靠下方的位置设置于排水管线10的液面位置调整阀40;以及基于由压力计38测定出的液面位置P1来控制液面位置调整阀40的开度的阀控制器42。
根据上述结构,以将由压力计38测定出的排水管线10中的排水W1的液面位置P1维持为一定范围内的方式来控制液面位置调整阀40的开度,由此,能够抑制排水管线10的落差管34中的因负荷变动引起的排水W1的水头压力(排水管线10中的排水的动力)的过度不足。因此,既能够抑制构成排水管线10的配管的损伤又能够将排水W1适当地从排出口12排出。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4所示,排水系统7(7C)具备喷嘴44,该喷嘴44用于将从排出口12排出的包含清洗液在内的液体与船舶2的周围的水W0(例如海水、湖水或河川水等)混合。作为喷嘴44,例如能够使用射流喷嘴、多孔喷嘴、朝内环状喷嘴或回旋喷嘴等已知的喷嘴。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蓄积于排水管线10的内部的排水W1的液面位置P1与吃水线L的高度位置P0的高低差及重力,并借助排水管线10中的排水W1的水头压力而将排水W1向喷嘴44供给。由此,能够有效地混合从喷嘴44排出的排水W1与船舶2的周围的水W0。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5所示,排水系统7(7D)具备将排水管线10中的比吃水线靠上方的位置P2与船舶2的外部连接的溢流管48(紧急排水机构)。在图示的方式中,溢流管48的一端在上述位置P2处与落差管34连接,溢流管48的另一端在船舶2的侧面的比吃水线L靠下方的位置处与船舶2的外部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即便由于某些故障而使向排水管线10流入的排水W1的流量急增从而导致排水管线10的内部的排水W1的液面位置P1上升,也能够将排水W1从溢流管48向船舶2的外部排出,因此,能够抑制排水W1从排水管线10向脱硫塔8及未图示的废气产生装置的逆流。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6所示,排水系统7(7E)具备用于向排水管线10注入流体W2的流体注入装置50。在图示的方式中,流体注入装置50包括贮存流体W2的罐52和用于将罐52内的流体W2向排水管线10的落差管34供给的泵54。另外,由流体注入装置50注入的流体W2例如可以是次氯酸等的用于防止海洋生成物的附着的液体,也可以是用于使排水管线10内的排水W1的pH上升的碱性的液体(pH调整剂)。
根据上述结构,若由流体注入装置50向排水管线10注入次氯酸等,则能够防止海洋生成物向排水管线10的内部的附着。另外,若由流体注入装置50向排水管线10注入碱性的液体,则能够使排水管线10内的排水W1的pH上升。通过使排水管线10内的排水W1的pH上升,在排出了pH比计划低的排水的情况下,能够在比排水口靠上游的位置上升至计划时的pH。或者,也能够增大喷嘴直径并减少喷嘴44的数量。作为碱性的液体,例如优选使用将NaOH、Ca(OH)2、NaHCO3、Na2CO3等减容为高浓度的碱与水的混合液。
接着,使用图8~图9B来说明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F)。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F)与上述的排水系统7(7A)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具备中继罐70。这里,图8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F)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图9A是示出图8所示的中继罐70的平面形状的一例的概要图。图9B是示出图8所示的中继罐70的平面形状的另一例的概要图。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8所示,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F)包括中继罐70、脱硫塔71及排水管线72。脱硫塔71设置在船体4的甲板5上。脱硫塔71构成为在内部划定出上述的气液接触部16,该气液接触部16通过向导入到内部的废气以雾的形式喷出清洗液(例如海水、碱剂等)而使废气与清洗液气液接触。
中继罐70位于脱硫塔71的外部,且构成为在内部划定出集液部78,该集液部78对包含在气液接触部16中吸收了废气中的硫成分的清洗液在内的液体进行贮存。即,在上述的排水系统7A~7E中,在脱硫塔8的内部划定出的集液部18贮存有包含清洗液的液体,相对于此,在排水系统7F中,在中继罐70的内部划定出的集液部78贮存有包含清洗液的液体。
在图示的方式中,中继罐70设置于船体4的内部。另外,排水系统7(7F)具备中继管74,该中继管74的一端75与脱硫塔71的比气液接触部16靠下方的位置连接,并且,位于比一端75靠下方的位置的另一端76与中继罐70连接。中继管74构成为,使包含在气液接触部16中吸收了废气中的硫成分的清洗液在内的液体从脱硫塔71向中继罐70的集液部78流动。
排水管线72包括流入口80及排出口82。
例如,如图8所示,流入口80位于比船舶2的吃水线L靠上方的位置,且构成为使贮存于集液部78的液体作为排水W1流入。在图示的方式中,在集液部78设置有堰部79,堰部79的上端86位于比吃水线L靠上方的位置。而且,构成为当集液部78的液位(液面高度)上升而超过了堰部79的上端86时,贮存于集液部78的液体溢出堰部79,由此,作为排水W1向流入口80流入。
排出口82位于比吃水线L靠下方的位置,且构成为将从流入口80流入的排水W1向船舶2的外部排出。另外,排水管线72包括在排水W1蓄积到排水管线72的内部的比吃水线L靠上方的液面位置P1的状态下从排水管线72的内部的排水W1的液面位置P1到排出口82的范围内设置的未被大气开放的区间S(配管)。即,排水管线72在区间S内未与排水处理罐等的被大气开放的设备连接。
在图8所示的例示的方式中,排水管线72包括:沿着铅垂方向延伸且在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具有落差的上述的落差管34;从落差管34的下端部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上述的水平管36;以及从落差管34的上端部沿着水平方向延伸且前端与中继罐70连接的第二水平管37。第二水平管37在比堰部79的上端86靠下方的位置处与中继罐70的侧面连接。上述的流入口80设置在第二水平管37的前端(中继罐70的侧面),上述的排出口82设置在水平管36的末端(船体4的侧面)。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落差管34的上端部也可以与中继罐70的底面连接。即,排水管线72包括上述的落差管34和水平管36。上述的流入口80设置在落差管34的上端(中继罐70的底面),上述的排出口82设置在水平管36的末端(船体4的侧面)。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设置于脱硫塔71的外部的中继罐70的集液部78中贮存液体。另外,通过使集液部78位于脱硫塔71的外部,且设置于相比脱硫塔71容易变更布局的中继罐70,从而与将集液部18设置于脱硫塔8的内部的情况(参照图1~图7B)相比,能够提高脱硫塔71的布局性。
尤其是在将中继罐70设置于船体4的内部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利用船体4的甲板5上的空间。另外,能够将中继罐70配置在船体4的内部的闲置空间,因此,能够有效利用船体4的内部。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与上述的排水系统7A同样地利用蓄积于排水管线72的内部的排水W1的液面位置P1与吃水线L的高度位置P0的高低差及重力,并借助排水管线72中的排水W1的水头压力而将排水W1向排出口82供给。另外,如上述那样构成为排水W1以溢出方式从集液部78向流入口80流入,因此,贮存于集液部78的液体与蓄积于排水管线72的内部的液体在空间上分离,贮存于集液部78的液体的量不会对排水管线72的内部的液体的压力直接造成影响。因此,能够抑制向构成排水管线72的配管施加的压力的增大。
另外,在图示的方式中,在排水管线72的比吃水线L靠上方的位置未设置阀,因此,也不会产生前述的图11所示的结构中的问题(因在阀的下游侧产生的负压而引起的配管损伤、内部流体的减压沸腾),能够抑制排水管线72的配管损伤。因此,能够实现构成排水管线72的配管的设计强度的降低、配管成本的降低及配管的轻质化。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8所示,中继罐70构成为在内部划定出与排水管线72连接的连接空间部84。另外,堰部79设置于连接空间部84。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与排水管线72连接的连接空间部84位于脱硫塔71的外部,且设置于相比脱硫塔71容易变更布局的中继罐70,从而能够提高脱硫塔71及排水管线72的布局性。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8所示,中继管74的另一端76位于比堰部79的上端86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中继管74的另一端76位于比堰部79的上端86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在集液部78中将液体贮存到比中继管74的另一端76高的位置。由此,能够利用贮存于集液部78的液体来抑制脱硫塔71中的气液接触部16内的气体向连接空间部84流入。因此,能够抑制脱硫塔71中的气液接触部16内的气体向排水管线72流入,抑制构成排水管线72的配管的损伤。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8所示,在中继罐70形成有将连接空间部84与大气连通的大气开放口88。在图示的例示的方式中,大气开放口88形成于中继罐70中的划定出连接空间部84的顶棚部90。另外,在图示的例示的方式中,设置有一端与大气开放口88连接且另一端位于船体4的外部的大气开放管92。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大气开放口88而将连接空间部84的压力确保为大气压,能够避免产生贮存于中继罐70的集液部78的液体由于虹吸效应而被排水管线72吸出的现象。另外,由于连接空间部84与气液接触部16被贮存于集液部78的液体分隔,因此,能够防止气液接触部16内的气体从大气开放口88向大气流出。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9A所示,中继罐70的平面形状形成为矩形状。在其他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9B所示,中继罐70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圆形状。另外,在其他几个实施方式中,中继罐70的平面形状形成为椭圆形状或圆角矩形状。即,在设计时,中继罐70的平面形状能够形成为与船体4的内部的布局对应的形状。
另外,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F具有上述的排水系统7B~7E所具有的附加结构。根据上述结构,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F起到上述的排水系统7B~7E所具有的附加结构所起到的上述作用效果。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包括对上述实施方式加以变形后的方式或将这些方式适当组合而得到的方式。
例如,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的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A~7F)中,作为排水管线10、72的配管(落差管34、水平管36及第二水平管37)或中继管74的材料,可以使用FRP(纤维增强塑料)或哈斯特洛合金等的具有耐酸性的材料,也可以在排水管线10、72的配管(落差管34、水平管36及第二水平管37)或中继管74的内周面实施胶衬等的耐酸性处理。由此,能够实现构成排水管线10、72的配管的长寿命化。
另外,例如,在上述的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A~7E)中,也可以进一步设置以下说明的横截构件56。图7A是用于说明横截构件56的结构的概要剖视图。图7B是用于说明俯视观察下的横截构件56的配置的概要图。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7A及图7B中的至少一方所示,脱硫塔8具有将脱硫塔8的对置的一对壁面58、60连接且将集液部18横截的横截构件56。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横截构件56来抑制集液部18的与横截构件56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晃动。通过横截构件56的设置,能够变更集液的固有振动频率,通过选定与船舶2的振动频率不同的固有振动频率,能够防止晃动(=液面的振动)。需要说明的是,能够与排水管线10的结构无关地得到横截构件56抑制晃动的抑制效果。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7B所示,横截构件56沿着分隔构件24延伸的方向而延伸。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横截构件56,有效地抑制与分隔构件24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晃动。由此,能够抑制产生气液接触部16内的气体通过分隔构件24的下方而向连接空间部22流入这样的气体流动。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7A及图7B中的至少一方所示,横截构件56具有平板形状,横截构件56的上端62位于比堰部19的上端28靠上方的位置,横截构件56的下端64位于比堰部19的上端28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在横截构件56的下端64与脱硫塔8的底面66之间设置有间隙68。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集液部18中的横截构件56的两侧的液面高度均等,并且,能够利用横截构件56,有效地抑制集液部18中的与横截构件56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晃动。
另外,例如,在上述的脱硫装置6的排水系统7(7F)中,也可以进一步设置以下说明的横截构件94。图10A是用于说明横截构件94的结构的概要剖视图。图10B是用于说明俯视观察下的横截构件94的配置的概要图。首先,如图10A所示,将集液部78与连接空间部84相邻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0A及图10B中的至少一方所示,中继罐70具有将集液部78横截且两端与中继罐70的壁面连接的横截构件94。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横截构件94来抑制集液部78的与横截构件94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晃动。能够通过横截构件94的设置,来变更集液的固有振动频率,能够通过选定与船舶2的振动频率不同的固有振动频率来防止晃动(=液面的振动)。需要说明的是,能够与排水管线72的结构无关地得到横截构件94抑制晃动的抑制效果。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0B所示,横截构件94沿着堰部79延伸的方向(与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横截构件94,有效地抑制与堰部79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晃动。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0A及图10B中的至少一方所示,横截构件94具有平板形状,横截构件94的上端95位于比堰部79的上端86靠上方的位置,横截构件94的下端96位于比堰部79的上端86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在横截构件94的下端96与中继罐70的底面98之间设置有间隙99。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集液部78中的横截构件94的两侧的液面高度均等,并且,能够利用横截构件94,有效地抑制集液部78中的与横截构件94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晃动。
另外,在上述的几个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对排水管线10的内部的排水W1的液面位置P1进行测定的液面计,示出了使用压力计38的例子,但液面计不局限于水压方式,能够使用超声波式、电波式、浮动式、光学式等已知方式的液面计。
附图标记说明
2 船舶;
4 船体;
5 甲板;
6 脱硫装置;
7(7A~7F) 排水系统;
8、71 脱硫塔;
10、72 排水管线;
12、82 排出口;
16 气液接触部;
18、78 集液部;
19、79 堰部;
20、80 流入口;
22、84 连接空间部;
24 分隔构件;
26、64、96 下端;
28、62、86、95 上端;
30、88 大气开放口;
32、90 顶棚部;
34 落差管;
36 水平管;
37 第二水平管;
38 压力计;
40 液面位置调整阀;
42 阀控制器;
44 喷嘴;
48 溢流管;
50 流体注入装置;
52 罐;
54 泵;
56、94 横截构件;
58、60 壁面;
66、98 底面;
68、99 间隙;
70 中继罐;
74 中继管;
75 一端;
76 另一端;
92 大气开放管。

Claims (15)

1.一种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用于对从搭载于船舶的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进行脱硫,其中,
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具备:
脱硫塔,其在内部划定出气液接触部,该气液接触部通过向导入到内部的所述废气以雾的形式喷出清洗液而使所述废气与所述清洗液气液接触;以及
排水管线,其具有流入口和排出口,该流入口位于比所述船舶的吃水线靠上方的位置,且供贮存于集液部的包含以雾的形式喷向所述废气的所述清洗液在内的液体作为排水而流入,该排出口位于比所述吃水线靠下方的位置,且将从所述流入口流入的所述液体向所述船舶的外部排出,
贮存于所述集液部的所述液体中的、超过了位于比所述吃水线靠上方的堰部的高度的所述液体通过溢出所述堰部而向所述流入口流入,
贮存于所述集液部的液体与蓄积在所述排水管线的内部的液体在空间上被分离,
利用蓄积于所述排水管线的排水的液面位置与所述吃水线的高度位置的高低差及重力,并借助蓄积于所述排水管线中的排水的水头压力而将排水向所述排出口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其中,
所述脱硫塔在内部还划定出位于比所述气液接触部靠下方的所述集液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其中,
所述脱硫塔在内部还划定出连接空间部,该连接空间部与所述排水管线连接且设置有所述堰部,并且,所述脱硫塔包括将所述连接空间部与所述气液接触部分隔的分隔构件,
所述分隔构件的下端位于比所述堰部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其中,
在所述脱硫塔形成有将所述连接空间部与大气连通的大气开放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其中,
所述脱硫塔具有横截构件,该横截构件将所述脱硫塔的对置的一对壁面连接且将所述集液部横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其中,
所述横截构件沿着所述分隔构件延伸的方向而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其中,
所述横截构件的上端位于比所述堰部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横截构件的下端位于比所述堰部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在所述横截构件的下端与所述脱硫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其中,
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还具备中继罐,该中继罐位于所述脱硫塔的外部且在内部划定出所述集液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其中,
所述中继罐在内部还划定出连接空间部,该连接空间部与所述排水管线连接且设置有所述堰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其中,
所述中继罐形成有将所述连接空间部与大气连通的大气开放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其中,
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还具备:
液面计,其用于对所述排水管线的内部的所述排水的液面位置进行测定;
液面位置调整阀,其设置在所述排水管线中的比所述吃水线靠下方的位置处;以及
阀控制器,其基于由所述液面计测定出的所述液面位置,对所述液面位置调整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其中,
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还具备喷嘴,该喷嘴用于混合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包含所述清洗液在内的所述液体与所述船舶的周围的水。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其中,
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还具备溢流管,该溢流管将所述排水管线中的比所述吃水线靠上方的规定的位置与所述船舶的外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其中,
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还具备流体注入装置,该流体注入装置用于向所述排水管线注入流体。
15.一种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用于对从搭载于船舶的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进行脱硫,其中,
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具备:
脱硫塔,其在内部划定出气液接触部,该气液接触部通过向导入到内部的所述废气以雾的形式喷出清洗液而使所述废气与所述清洗液气液接触;以及
排水管线,其具有流入口和排出口,该流入口位于比所述船舶的吃水线靠上方的位置,且供贮存于集液部的包含以雾的形式喷向所述废气的所述清洗液在内的液体作为排水而流入,该排出口位于比所述吃水线靠下方的位置,且将从所述流入口流入的所述液体向所述船舶的外部排出,
贮存于所述集液部的所述液体中的、超过了位于比所述吃水线靠上方的堰部的高度的所述液体通过溢出所述堰部而向所述流入口流入,
所述脱硫塔在内部还划定出位于比所述气液接触部靠下方的所述集液部,
所述脱硫塔在内部还划定出连接空间部,该连接空间部与所述排水管线连接且设置有所述堰部,并且,所述脱硫塔包括将所述连接空间部与所述气液接触部分隔的分隔构件,
所述分隔构件的下端位于比所述堰部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在将所述气液接触部与所述连接空间部相邻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将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气液接触部侧定义为一方侧、以及将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连接空间部侧定义为另一方侧、并且将所述集液部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定义为L、将所述集液部中的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侧到所述分隔构件的长度定义为L1、将所述集液部中的从所述分隔构件到所述堰部的长度定义为L2、将所述堰部的高度与所述分隔构件的下端的高度之差定义为D的情况下,满足下述式(A),
D>max{L1、L2}×tanθ···式(A)
其中,在上述式(A)中,在第一方向沿着船舶的宽度方向的情况下,θ=22.5度,在第一方向沿着船舶的前后方向的情况下,θ=15度。
CN201880003908.4A 2017-03-24 2018-03-23 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 Active CN1098437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9343 2017-03-24
JP2017059343 2017-03-24
PCT/JP2018/011925 WO2018174291A1 (ja) 2017-03-24 2018-03-23 船舶用脱硫装置の排水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3714A CN109843714A (zh) 2019-06-04
CN109843714B true CN109843714B (zh) 2021-09-24

Family

ID=63585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3908.4A Active CN109843714B (zh) 2017-03-24 2018-03-23 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604116A4 (zh)
JP (1) JP6775670B2 (zh)
KR (1) KR102145718B1 (zh)
CN (1) CN109843714B (zh)
SG (1) SG11201903136TA (zh)
WO (1) WO20181742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31092A1 (de) * 2020-11-24 2022-05-25 Bilfinger Engineering & Technologies Gmbh Wäscher zur reinigung von gasen auf einem wasserfahrzeug oder einem offshorebauwerk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58282Y (zh) * 2007-07-03 2008-05-14 杨东 海水脱硫系统
CN102309912A (zh) * 2010-07-06 2012-01-11 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船舶排烟进行碱法脱硫除尘的装置及其方法
JP2012245972A (ja) * 2011-05-30 2012-12-13 Fukushima Seisakusho:Kk 船舶のトイレ
CN103007694A (zh) * 2012-12-27 2013-04-03 上海海事大学 船舶柴油机尾气海水脱硫装置
CN103221115A (zh) * 2011-03-24 2013-07-24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来自脱硫排水的脱水滤液的喷雾干燥装置、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3282101A (zh) * 2011-02-28 2013-09-04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海水排烟脱硫系统及发电系统
CN103863545A (zh) * 2012-12-10 2014-06-18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船舶用推进系统及其运用方法
CN104919151A (zh) * 2013-01-30 2015-09-16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船用柴油发动机废气处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21094B2 (ja) * 1991-06-27 2000-03-15 中部電力株式会社 脱硫装置より放出される排水の濃縮処理装置
JPH0528421U (ja) * 1991-09-26 1993-04-1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湿式排煙脱硫装置
JPH078748A (ja) * 1993-06-14 1995-01-13 Babcock Hitachi Kk 湿式排煙脱硫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9239233A (ja) * 1996-03-05 1997-09-1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排煙脱硫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該装置を搭載した船舶
JPH10290918A (ja) * 1997-04-22 1998-11-04 Sony Corp 排気ガス処理装置
US6200179B1 (en) * 1999-11-30 2001-03-13 Eco Sound Inc. Diesel wet exhaust processing system
US8038774B2 (en) 2008-06-13 2011-10-18 Sigan Peng Ship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method and equipment
CN201815246U (zh) * 2010-09-30 2011-05-04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用于海洋船舶尾气一体化脱硫脱硝的装置
WO2012127689A1 (ja) * 2011-03-24 2012-09-27 月島機械株式会社 排煙脱硫装置
CN205796938U (zh) * 2016-06-17 2016-12-14 象山博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船舶的柴油机废气脱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58282Y (zh) * 2007-07-03 2008-05-14 杨东 海水脱硫系统
CN102309912A (zh) * 2010-07-06 2012-01-11 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船舶排烟进行碱法脱硫除尘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3282101A (zh) * 2011-02-28 2013-09-04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海水排烟脱硫系统及发电系统
CN103221115A (zh) * 2011-03-24 2013-07-24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来自脱硫排水的脱水滤液的喷雾干燥装置、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JP2012245972A (ja) * 2011-05-30 2012-12-13 Fukushima Seisakusho:Kk 船舶のトイレ
CN103863545A (zh) * 2012-12-10 2014-06-18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船舶用推进系统及其运用方法
CN103007694A (zh) * 2012-12-27 2013-04-03 上海海事大学 船舶柴油机尾气海水脱硫装置
CN104919151A (zh) * 2013-01-30 2015-09-16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船用柴油发动机废气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74291A1 (ja) 2019-06-27
EP3604116A4 (en) 2021-01-20
KR20190038651A (ko) 2019-04-08
WO2018174291A1 (ja) 2018-09-27
EP3604116A1 (en) 2020-02-05
KR102145718B1 (ko) 2020-08-19
JP6775670B2 (ja) 2020-10-28
SG11201903136TA (en) 2019-05-30
CN109843714A (zh) 201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26217B2 (en) Ship desulfurization device and ship equipped with ship desulfurization device
KR20190026978A (ko) 선박용 탈황 장치 및 선박
US20070137546A1 (en) Active anti-fouling systems and processes for marine vessels
EP3362167A1 (en) Exhaust gas scrubber system for multiple sources
CN109843714B (zh) 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
KR20100077787A (ko) 슬로싱 효과 경감용 카고 탱크
CN116105075A (zh) 一种交叉阵列式射流掺气泥浆输送装置
JP6810645B2 (ja) 船舶用脱硫装置の排水システム
KR20120111000A (ko) 화물창을 구비하는 선박
KR101327749B1 (ko) 통로 박스를 갖는 횡동요 저감 탱크를 가지는 해상 구조물
KR20130016584A (ko) 챔퍼를 갖는 횡동요 저감 탱크 및 이를 가지는 해상 구조물
CN112576925B (zh) 一种可防止断流的船用lng储罐
JP2013151171A (ja) バラストタンクの排砂装置及び排砂方法
KR20090054891A (ko) 착빙을 방지하는 발라스트 탱크
KR101008439B1 (ko) 단일 및 이중선체 혼합형 액체운반선
KR20100068562A (ko) 잠김형 선저부를 가지는 무 밸러스트 선박
KR20130012355A (ko) 유동 차단용 기구를 갖는 횡동요 저감 탱크 및 이를 가지는 해상 구조물
JP2023152538A (ja) 船舶用脱硫装置
KR101766263B1 (ko) 해양구조물용 인데크 탱크
JP2015221644A (ja) 浮体構造物、及び、浮体構造物における水のろ過方法
JP2018114961A (ja) 船舶用脱硫装置および該船舶用脱硫装置を搭載した船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384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SHIPBUILDING Co.,Ltd.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SHIPBUILDING Co.,Ltd.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