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3539A - 具有模具高度调节装置的模具闭合单元及其致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模具高度调节装置的模具闭合单元及其致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3539A
CN109843539A CN201780064283.8A CN201780064283A CN109843539A CN 109843539 A CN109843539 A CN 109843539A CN 201780064283 A CN201780064283 A CN 201780064283A CN 109843539 A CN109843539 A CN 109843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support component
closed cell
regulating device
height reg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42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3539B (zh
Inventor
埃伯哈德·迪夫内
赖纳·布利特舍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burg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Arburg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burg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Arburg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9843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3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3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35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751Adjustment means allowing the use of moulds of different thickn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6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mechan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45/7653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mould clamping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模具闭合单元,包括用于自动调整高度(a)可变的注塑模具(13)的模具高度的装置。支撑在可调节的支撑元件(21)上的闭合装置被设置用于使可动板(11)在闭合方向(s‑s)上朝向和远离固定板(10)移动。固定板(10)和可调节的支撑元件(21)之间的距离(x)可以通过借助于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移动支撑元件来调节。锁定装置(16)通过偏压锁定元件将支撑元件(21)可释放地锁定在其相应位置。通过在为了释放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而移除偏压的情况下由主动致动元件选择性地解除锁定元件的载荷或偏压锁定元件来实现可动态操作的模具高度调节。

Description

具有模具高度调节装置的模具闭合单元及其致动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涉及并要求2016年10月18日提交的德国专利申请10 2016 119 840.4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明确地以其整体并入本发明的主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加工塑料和其他可塑材料的注塑机的具有模具高度调节装置的模具闭合单元,并且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致动这种模具高度调节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肘杆驱动器用于打开和关闭注塑机时,在注塑机上特别需要模具高度调节装置。当在模具闭合时肘杆驱动器的伸出位置与可动板相对于固定板的位置重合时-即当注塑模具的部分彼此邻接时,这种类型的肘杆驱动器进行最有效的工作。然而,该位置取决于所谓的模具高度。在此,术语“模具高度”应被理解为意指当模具闭合时在可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在闭合方向上测量的间距。
用于调节模具高度的装置是已知的,并且这些装置一方面采用无游隙的偏压系统,另一方面采用具有游隙的偏压系统,并具有磨损更大和噪音冲击的缺点。
形成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基础的EP 1 487 626 B1公开了一种具有模具高度调节装置的模具闭合单元的无游隙变体方案。这种无游隙的模具高度调节装置比具有游隙的模具高度调节装置复杂,因为必须解除偏压以移动模具高度调节装置。不利的是,利用该模具高度调节装置,该解除仅可在闭合单元上的在常规操作范围之外的操作点处进行。为此,模具闭合单元移动到例如端部位置,在该端部位置,偏压元件自动地解除载荷。在该位置中,模具高度调节装置可以以很小的摩擦重新定位。因此,在转换操作期间,例如当注塑模具发生变化时,仅为了设定模具高度而解除偏压载荷。为设定该改变的模具高度,有必要将其移动到特定的释放位置,该位置仅可在转换操作期间达到,但在正常的注塑操作过程中不能达到。
DE 198 12 741 A1公开了一种模具高度调节装置,其中,模具闭合单元可以使用其自身的闭合装置来调节支撑元件的位置。为此,在闭合装置的可动板上和支撑元件上设置相应的锁定装置。在制造过程的正常状态下,将支撑元件锁定并且将可动板释放以便移动,即被解锁。如果要改变模具高度,则将可动板锁定并且将支撑元件释放,结果是当闭合装置被致动时,支撑元件的位置可以改变。模具高度调节装置仅在没有载荷的情况下是可解锁和调节的。为此,必须放松(设定为零)操作力和动态运动力,以便通过使用驱动系统设定可动板来“解锁”和移动模具高度调节装置。在操作过程中移除载荷导致力分量以不受控制的方式被释放,从而损坏系统。而且,高于一定的机器尺寸时,这种装置不再适于均匀地移动支撑元件而不会倾斜。
US 4,281,977A公开了一种模具高度调节装置,其中,连接到螺母的螺纹部分设置在杆上,杆通常固定到固定板并用于引导可动板。螺母通过用于模具高度调节装置的单独驱动器驱动。在其外侧,螺母具有齿圈,从而可以使用齿圈或齿形带来致动螺母。
DE 28 12 301 A1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模具闭合单元,在该模具闭合单元上通过相应的润滑剂管道为锁定螺母提供润滑剂。
发明内容
以此为出发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闭合单元,其具有允许动态致动的模具高度调节装置。这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模具闭合单元和具有权利要求12的特征的方法来实现。有利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在权利要求中单独提出的特征可以以技术上有用的方式彼此组合,并且可通过说明书中的说明性陈述和附图的细节来补充,其中指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进一步变型。
模具闭合单元具有固定板、可动板和用于使可动板在闭合方向上朝向固定板移动和远离固定板移动的闭合装置。还为闭合装置设置有可调节的支撑元件。使用模具高度调节装置,可通过移动支撑元件来调节固定板与可移动支撑元件之间的间距。为此,设置有用于致动模具高度调节装置的驱动器。可以使用锁定装置在由锁定元件偏压的情况下将支撑元件可释放地锁定在其当前位置。根据本发明,通过主动致动元件,锁定元件选择性地通过移除偏压被解除载荷以释放模具高度调节装置,或者被偏压使得在必要时可以解除锁定元件的载荷。
主动致动使用户可以在必要时优选地通过可主动致动的致动元件动态地释放或致动锁定元件并进而动态地释放或致动模具高度调节装置,也就是说,即使在闭合单元在闭合和打开注塑模具时的实际运动过程中,也可执行模具高度的设定或校正。因此,结合合适的传感器系统,可以在任何时候实现板精确平行的配置,并因此影响所制造的注塑模具的质量。快速释放偏压力使得可以主动控制闭合力。
由于锁定元件诸如螺母可以在操作中被施加偏压,因此在杆或柱(用作板的引导元件)和相关联的螺母之间的螺纹中的相对大的游隙也是可行的,因为以这种方式,游隙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无论是咔嗒声还是在加速磨损方面。同时,便于注塑机的组装,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在实际操作期间,由于动力学和闭合力,螺纹中的螺母边缘之间不会连续变化,因为这些可以有针对性地受到影响。
优选地,在可动板在闭合方向上朝向固定板移动和远离固定板移动期间,可通过移除偏压来解除锁定装置。可选地或者同时,模具高度调节装置在可动板移动期间是可致动的,以调节支撑元件与板之间的间距。因此,当循环仍在进行时,也可单独地并且在一个循环内响应变化的状态。
模具高度调节装置优选地布置在采用支撑元件形式的调节板上。该调节板可以是单独的板,其本身是相对于支撑元件可调节的,但是它也可以集成到支撑元件中。具有支撑元件的这种模具高度调节装置同样可用于双板系统,在双板系统中,模具高度调节装置可安装在板中的一个上。
优选地,模具高度调节装置具有作为锁定元件的螺母,螺母与用于支撑元件的引导元件上的螺纹部分啮合,并且可使用模具高度调节装置的驱动器来调节。这在注塑机的锁定元件和引导杆或引导柱之间产生简单、便宜和可靠、并且此外已经在许多注塑机上使用的连接。
有利的是,用于模具高度调节装置的螺母同时用作锁定元件,而且锁定元件可通过其解除载荷的致动元件同时也是可操作地使螺母彼此连接的连接装置。因此,使用同一个部件产生了多重效果,这有助于模具闭合单元的有利和有效制造。
有利地,在弹性装置的作用下,在每个引导元件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螺母,这些螺母由于弹性装置的作用而可彼此锁定。这产生了对引导杆的螺纹部分的无游隙锁定,所述螺纹部分可通过致动元件在任何时间容易地再次解锁。
优选地,螺母紧靠夹板并且紧靠支撑元件,螺母中的两个通过至少一个连接装置彼此连接,以便在锁定装置被致动时另外夹紧螺母并将螺母固定在它们之间。这产生可靠和安全的锁定。
为充分地润滑模具高度调节装置,提供了多步骤润滑概念。优选地,螺母具有连接到润滑剂箱的连接管道和/或凹槽,用于将润滑剂输送到螺纹部分。优选地,通过反向支承板上的固定入口进行润滑。通过该入口,润滑剂箱直接供给两个螺母。连接管道和周边凹槽确保润滑剂最佳地分配到两个螺母的螺纹接触点。
优选地,致动元件由活塞和气缸单元的活塞杆形成。活塞杆连接到活塞,活塞安装在支撑元件上并且能够被反向于弹性装置的力地致动。原则上,也可想到其他往复运动元件,通过这些往复运动元件可在必要时移除弹性装置的力。例如,可以想到气动或机电元件。
活塞和气缸单元的气缸室布置在支撑元件中,并且安装在夹板上的活塞杆穿过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同样安装在支撑元件上。这产生了用于活塞和气缸单元的紧凑结构,其被反向于弹性装置的力地安装。同时,它牢固地安装在支撑元件上。
优选地,如果弹性装置的偏压力大于当打开和闭合注塑模具时(即当操作注塑机时)的动态力,并且如果致动元件的力本身大于弹性装置的偏压力,那么力实现了最优匹配。如果考虑到这一点,则可在不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实现无游隙的操作状态。一旦该过程对模具高度进行必要的修改,就可以使用致动元件(活塞)来移除限定区域中的偏压,这构成了低磨损调节的技术基础。相反,如果偏压力小于或等于操作力,则结果可以是令人不愉快的咔嗒效果(clattering effect),因为当载荷改变时,不同的螺纹边缘处于载荷下,这增加了磨损。如果选择的偏压过大并且调节程序没有完全或根本没有“解除”,则调节程序将经受磨损,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很快就会被破坏。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还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2的特征的方法实现,其中在注塑机上设置固定板、可动板、至少一个用于闭合装置的可调节的支撑元件、从动模具高度调节装置和锁定装置。在此,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通过主动解除锁定元件的载荷和从锁定元件各自的当前位置将它们释放来移除偏压;释放模具高度调节装置;通过使用驱动器移动支撑元件来改变固定板与支撑元件之间的间距;通过再次施加偏压将锁定装置锁定来固定模具高度调节装置。由于该方法,可在任何时候动态地和主动地致动模具高度调节装置。这尤其能够主动控制闭合力。此外,可实现引导件和螺母之间的较大的螺纹游隙。
有利地,在可动板在闭合方向上移动期间将锁定装置解锁,和/或模具高度调节装置在可动板的移动期间被致动,以调节间距。这同样可以说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有效地解锁模具高度调节装置,以便因此主动地抵消与预期的运动过程或闭合力的短暂偏差。因此,即使在当前的注塑循环期间,用户或机器控制系统也可以以高度动态的方式影响注塑循环。
优选地,在注塑机的操作期间,确定和监测作用在支撑元件上的动态操作力和合力。这使得可在确定的合力大于或等于零的一段时间内确保锁定元件的载荷是解除的。以这种方式,可使用合力特性在模具闭合单元的打开和闭合运动内识别可实现低磨损和低噪声调节而不改变螺母螺纹上的载荷的区域。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和下面给出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其他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用于注塑机的模具闭合单元的三维侧视图,该模具闭合单元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模具高度调节装置,
图2示出根据图1的注塑机在支撑元件的区域中的放大细节,
图3示出图2的在锁定装置的区域中的放大细节,
图4示出沿图3中的线IV-IV穿过锁定装置的截面,
图5示出沿图3中的线V-V穿过锁定装置的截面,
图6示出在注塑循环时间内在闭合单元的轴向方向上调节板上的动态操作力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通过示例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仅是示例,其并非旨在将本发明构思限制于特定布置。在详细描述本发明之前,应该指出,不限于装置的各个组件和各个方法步骤,因为这些组件和方法可变化。在此使用的术语仅旨在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不被限制性地使用。此外,在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单数或不定冠词的情况下,这也指代多个这些元件,除非整体上下文明确另外指出。
图1以透视侧视图示出用于注塑机的模具闭合单元,注塑机可用于加工塑料和其他可塑材料,诸如粉末或陶瓷材料。模具闭合单元布置在机器基座12上,该模具闭合单元具有固定板10和可动板11。在两个板之间,注塑模具13可设置在模具夹紧空间R中,注塑模具13也可具有不同的模具高度。整个模具的模具高度是由尺寸a1和a2的总和得到的尺寸。同样,当注塑模具处于夹紧位置时,该总和对应于板之间的在闭合方向s-s上的最小间距。可动板11通过闭合装置20致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闭合装置20由肘杆机构形成,但是原则上也可使用任何其他期望的驱动单元。因此,代替所述的液压或气动活塞和气缸单元,也可使用机电驱动器或线性驱动器或其他驱动装置作为闭合装置20。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引导元件17设置为安装在固定板上的引导杆。这种引导杆有时也称为柱。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引导杆用于在可动板11和支撑元件21移动时引导它们(如下所述)。原则上,下面描述的模具高度调节装置也可用在没有杆的注塑机上,然而,其中固定板10和可动板11通过围绕模具夹紧空间R引导的力传递元件-例如一个或多个U形夹具彼此连接。
可调节的支撑元件21承载闭合装置20,其用于在可动板的方向上致动可动板11。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与支撑元件21相关联,用于通过移动支撑元件来调节固定板10与可调节的支撑元件21之间的间距x。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可通过驱动器15致动,其在图2中示出。在图2中,该驱动器可见的所有部分为驱动轮,通过该驱动轮,关于闭合方向居中的驱动齿轮31在其外侧被驱动。该驱动齿轮31还通过其外齿与输出齿轮32可操作地连接,输出齿轮32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根据图2,用于可释放地锁定支撑元件21的锁定装置16通过偏压锁定元件而设置在其当前位置,该锁定元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由图3至图5中的螺母22、23形成。
锁定元件可由主动致动元件2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往复运动元件通过移除锁定元件的偏压而解除载荷,以释放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主动致动使得可在任何时候致动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因此,即使在可动板11在闭合方向s-s上朝向固定板10移动和远离固定板10移动期间,通过移除偏压,仍可释放锁定装置16。作为替代或同时,为在可动板11移动期间调节间距x,也可致动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这使得用户可动态地、即在闭合单元的运动过程中执行模具高度调节或校正,例如如果温度条件改变,或者例如在具有肘杆机构的模具闭合单元的情况下,可无法再达到肘杆的伸出位置。
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在柱引导的三板闭合单元上,即,除固定板10和可动板11之外,还提供用于闭合装置20的支撑元件21。然而,该装置也可与其他闭合概念一起使用,诸如双板闭合单元或不具有杆的闭合单元。在双板闭合单元的情况下,模具高度调节装置通常与板中的一个,尤其是固定板10相关联。在闭合单元不具有杆的情况下,模具夹紧空间R在板之间通常不具有力传递元件,因为围绕模具夹紧空间R引导的处于U形夹具方式的元件替代地作为力传递元件。具有如在闭合方向s-s上测量的可变高度的注塑模具13可被接收在模具夹紧空间中,结果是在适当的情况下,模具高度也必须通过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进行调整。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布置在调节板上,该调节板采用支撑元件21的形式、即支撑元件是可调节的并进而可在闭合方向s-s上移动。
根据图4和图5,锁定元件由螺母22、23形成,螺母22、23与用于支撑元件21的引导元件17上、即杆或柱上的螺纹部分17a啮合,并且可使用驱动器15进行调节。同时,致动元件26为将螺母22、23可操作地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装置。由于弹性装置18的作用,至少两个螺母22、23是可锁定的、即在操作期间被偏压,弹性装置18在根据图5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碟形弹簧组形成。在偏压位置,螺母22和23之间存在最小间隙;即,螺母压靠螺纹部分17a的螺纹,因此被固定在它们的当前位置。由于螺母22安装在调节板或支撑元件21上,所以这也固定了支撑元件。首先,通过输出齿轮32驱动的螺母22啮合在引导元件17的螺纹部分17a中。根据图2和图3,每个引导元件17均具有这种输出齿轮32,根据图4和图5,输出齿轮32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到螺母22或者与螺母22一体形成。根据图2,输出齿轮32通过中央驱动齿轮31驱动。在大型闭合单元的情况下,驱动齿轮31通过垂直支撑件安装在齿轮组件中,并具有重力补偿。驱动齿轮31本身通过驱动器15驱动,其中,该驱动器优选地为位置控制的,并且可采用伺服电动或液压形式。
第二螺母23作用在同一螺纹上,并通过弹性装置18将螺母22抵靠螺母23锁定。螺母锁定所采用的形式使得可以以减小磨损的方式将螺纹公差与螺纹部分17a配对,或可允许更大的零件尺寸公差。
螺母22、23紧靠夹板25并紧靠支撑元件21,螺母通过至少一个连接装置、即致动元件26彼此可操作地连接。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致动元件26采用液压活塞和气缸单元的形式。然而,致动元件26也可构造为气动或机电元件。根据图5,致动元件26具有用于活塞26b的活塞杆26a,其中,活塞安装在支撑元件21上并且可反向于弹性装置18的力地致动。如图5所示,由于供应液压介质到布置在支撑元件21中的气缸室26c,活塞26b可向左移动。这压缩了弹性装置18,并且固定到活塞和气缸单元的活塞杆26a的夹板25同样向左移动。这在螺母22和23之间产生游隙、即螺母不再被锁定。如果驱动齿轮31现在通过驱动器15致动,则输出齿轮32并且因此螺母22、23可转动。这使得支撑元件21被调节。活塞和气缸单元的气缸室26c布置在支撑元件21中,并且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布置在夹板25上活塞杆26a穿过同样安装在支撑元件上的弹性装置。在致动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之前,传感器27用于检查偏压是否实际上已被移除。
优选地,弹性装置18的偏压力大于当打开和闭合注塑模具13时产生的力,结果是支撑元件21可靠地固定在其当前位置。另一方面,致动元件26的力大于弹性装置18的偏压力,从而可以在必要时移除该偏压。如果考虑到这一点,则可在不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实现无游隙操作状态。一旦该过程对模具高度进行必要的修改,就可使用致动元件26(活塞)来移除限定区域中的偏压,这构成了低磨损调节的技术基础。相反,如果偏压力小于或等于操作力,则结果可以是令人不愉快的咔嗒效果,因为当载荷改变时,不同的螺纹边缘处于载荷下,这增加了磨损。对于调节程序而言,如果选择的偏压过大并且没有完全或根本没有“解除”,则调节程序将受到磨损,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很快被破坏。
在根据图5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致动元件26由活塞和气缸单元的两个活塞杆26a形成,该活塞杆相对于引导元件17的中心轴线在直径上彼此相对地布置,以便解除弹性装置18的载荷。作为替代,也可仅设置一个具有反向支承的致动元件,或者同样可设想提供多于两个的致动元件,如果这需要力的对称性的话。优选使用的传感器27允许监测行程运动,以确定是否已达到行程运动的相应终点位置。优选地,应该在每个致动元件上提供该监测,以避免损坏螺纹。
在引导元件17的相对侧上以图中未示出的方式精确调节各个引导元件上的力分布。可手动调节的中空螺母作为精密调节元件作用在该反向支承件上。这种调节方式的目的是使固定板10和可动板11相对于彼此形成平行构造,并在引导元件中实现对称的力分布。
螺纹和齿轮上的各个接触点通过多步骤润滑概念进行润滑。杆上的螺纹通过待调节的反向支承板上的固定入口进行润滑。通过该入口,润滑剂箱直接供给两个螺母。连接管道22a、23a和周边凹槽22b、23b确保润滑剂最佳地分布到螺纹接触点22、23。驱动齿轮31通过最低点处的润滑油池33中的油槽润滑在齿啮合区域中被润滑剂润湿。通过旋转驱动齿轮31,润滑剂被传递到驱动齿轮31和输出齿轮32之间的接触点。每个润滑点由其自身的供应管线30供应,供应管线30从中央润滑点29和润滑剂分配器34流出,并且润滑剂分配器34根据图1放置在外面,处于用户容易接近的中心位置。
根据该方法,机器操作如下:
为执行该方法,为闭合装置20提供可调节的支撑元件,用于使可动板10朝向固定板11移动并远离固定板移动。可通过驱动器15驱动的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用于调节模具高度。锁定装置由于偏压锁定元件,换句话说偏压螺母22、23而可释放地将支撑元件21锁定在其当前位置。根据该方法,首先通过主动解除锁定元件的载荷来移除偏压。这将锁定元件从其当前位置释放并且同时释放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一旦模具高度调节装置已被释放,则由于将它致动,支撑元件21可被移出其当前位置,这导致固定板10和支撑元件21之间的间距x的变化。一旦已经达到改变的位置,通过施加偏压来将锁定装置16锁定,可再次固定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
由于可在任何时候主动致动并进而解除锁定元件的载荷,所以锁定装置也可优选地在可动板11在闭合方向s-s上移动时解锁,并且/或者为调节间距x,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可在可动板11移动时致动。这可进行闭合力的主动控制。
另外,支撑元件21上的动态操作力可由传感器19(图1)监测,诸如杆上的传感器。在此的目的是使用合力特性在可动板11的打开和闭合运动内识别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在没有偏压的情况下作为动态作用力进行作用的合力总是在正的范围内,即大于或等于零。图6示出具有动态操作力的曲线图。为此,确定在没有偏压情况下的操作力。从技术角度来看,调节板上的合力必须为“零”,否则在作用等于反作用的意义上,在组件上则存在运动。
图6指示在两个点A、B上大于或等于零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可在不改变螺母螺纹上的载荷的情况下进行低磨损、低噪声调节。合力描述了引导元件17内的载荷。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的致动应发生在大约从可动板11的后端位置中的制动过程开始至多持续到自后端位置离开的加速阶段的结束。在整个这段时间内,施加在引导元件17中的合力是正的,并且可在不改变运动螺纹上的载荷的情况下调节模具高度a。
合力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确定。
1.根据图1的传感器19直接测量引导元件17中由运动的动态变化引起的力。基于这些测量结果,可以以预定的方式将调节置于合力大于或等于零的时段C内。在此,四个传感器19可具有不同的灵敏度,目的是尽可能地实现对杆上的最大力(闭合力)以及由运动引起的组件中的力的变化两者的最佳评估。为此,在模具闭合过程的时间t内,图6中的上部曲线图示出可动板11的速度v,可动板11行进的距离s和引导元件17中的力F。可以看出,根据点A、B,在可动板11的最大和最小速度之间的时段C内建立正范围内的力区域。
2.引导元件17中的力的变化可根据模具闭合单元的马达转矩和马达速度间接地计算。在图6的下部曲线图中,在动态运动的区域中,马达转矩的曲线与引导元件17中的实际力曲线F几乎相同(关于它是正还是负)。在模具闭合过程的时间t,示出了可动板11的速度v,可动板11行进的距离s和马达的转矩M。在此,也是在A点和B点之间建立周期C。
不言而喻,该描述可经受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范围内的最多样化的修改、改变和调整。
参考编号列表:
10 固定板
11 可动板
12 机器基座
13 注塑模具
14 模具高度调节装置
15 用于14的驱动器
16 锁定装置
17 引导元件
17a 螺纹部分
18 弹性装置
19 传感器(图1)
20 闭合装置
21 支撑元件
22、23 螺母
22a、23a 连接管道
22b、23b 沟槽
25 夹板
26 致动装置
26a 活塞杆
26b 活塞
26c 气缸室
27 传感器
28 润滑剂箱
29 润滑点
30 管线
31 驱动齿轮
32 输出齿轮
33 润滑油池
34 供应连接件
35 润滑剂分配器
a 模具高度
A、B 点
C 时段
F 力
M 转矩
s 行程
s-s 闭合装置
t 时间
v 速度
x 10与21之间的间距
R 模具夹紧空间。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加工塑料和其他可塑材料的注塑机的模具闭合单元,包括用于自动调整高度(a)可变的注塑模具(13)的模具高度的装置,其中,所述高度是在闭合方向(s-s)上测量的,所述模具闭合单元包括:
-固定板(10),
-可动板(11),
-闭合装置,用于使所述可动板(11)在所述闭合方向(s-s)上朝向所述固定板(10)移动和远离所述固定板移动,
-可调节的支撑元件(21),用于所述闭合装置,
-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用于通过移动所述支撑元件来调节所述固定板(10)与所述可调节的支撑元件(21)之间的间距(x),
-驱动器(15),用于致动所述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
-锁定装置(16),用于在由锁定元件偏压的情况下将所述支撑元件(21)可释放地锁定在所述支撑元件当前位置,
其特征在于,在为释放所述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而移除偏压的情况下,所述锁定元件被选择性地解除载荷或被主动致动元件(26)偏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闭合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模具闭合单元的操作期间,所述锁定元件在必要时能够被可主动致动的所述致动元件(26)动态地解除载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具闭合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板(11)在所述闭合方向(s-s)上朝向所述固定板(10)移动和远离所述固定板(10)移动时,所述锁定装置能够通过移除偏压而被释放,和/或所述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在所述可动板(11)的移动期间能够被致动,以调节所述间距(x)。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闭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包括作为锁定元件的螺母(22、23),所述螺母与用于所述支撑元件(21)的引导元件(17)上的螺纹部分(17a)啮合,并且能够使用所述驱动器(15)调节。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闭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包括作为锁定元件的螺母(22、23),并且所述致动元件(26)同时是至少一个连接装置,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装置可操作地将所述螺母彼此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模具闭合单元,其特征在于,
由于所述锁定装置(16)的弹性装置(18)的作用,至少两个螺母(22、23)各自是可锁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模具闭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22、23)紧靠夹板(25)并紧靠所述支撑元件(21),所述螺母中的两个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装置可操作地彼此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闭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22、23)包括连接到润滑剂箱的连接管道(22a、23a)和/或凹槽(22b、23b),以将润滑剂输送到螺纹部分(17a)。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闭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元件(26)由用于活塞和气缸单元的活塞(26b)的活塞杆(26a)形成,其中,所述活塞(26b)安装在所述支撑元件(21)上并且能够被反向于与弹性装置(18)的力而被致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具闭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和气缸单元的气缸室(26c)布置在所述支撑元件中,并且安装在夹板上(25)的所述活塞杆(26a)穿过所述弹性装置(18),所述弹性装置同样安装在所述支撑元件上。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闭合单元,其特征在于,
弹性装置(18)的偏压力大于当打开和闭合所述注塑模具时产生的动态力,并且所述致动元件(26)的力大于所述弹性装置(18)的偏压力。
12.一种用于在加工塑料和其他可塑材料的注塑机上自动调整高度(a)可变的注塑模具的模具高度的方法,其中,所述高度是在闭合方向(s-s)上测量的,所述注塑机包括:
-固定板(10),
-可动板(11),
-可调节的支撑元件(21),用于闭合装置(20),所述闭合装置使所述可动板(10)朝向所述固定板(11)移动和远离所述固定板移动,
-驱动器(15),用于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
-锁定装置(16),在由锁定元件偏压的情况下用于将所述支撑元件(21)可释放地锁定在所述支撑元件的当前位置,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主动解除所述锁定元件的载荷并将所述锁定元件从其相应的当前位置释放来移除偏压,
-释放所述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
-通过使用所述驱动器(15)移动所述支撑元件(21)来改变所述固定板(10)与所述支撑元件(21)之间的间距(x),
-通过施加偏压将所述锁定装置(16)锁定来固定所述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板(11)在闭合方向(s-s)上移动期间解锁所述锁定装置,和/或在所述可动板(11)的移动期间致动所述模具高度调节装置(14),以调节所述间距(x)。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注塑机操作期间,检测作用在所述支撑元件(21)上的合力,并且在所确定的合力大于或者等于零的时段内移除所述锁定元件上的偏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力是使用引导元件(17)中的传感器(19)的直接力测量值或者是由所述模具闭合单元的驱动马达的马达转矩曲线导出的间接引导变量。
CN201780064283.8A 2016-10-18 2017-10-16 具有模具高度调节装置的模具闭合单元及其致动方法 Active CN1098435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119840.4 2016-10-18
DE102016119840.4A DE102016119840A1 (de) 2016-10-18 2016-10-18 Formschließeinheit mit einer Formhöhenverstellung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Betätigung
PCT/EP2017/076363 WO2018073179A1 (de) 2016-10-18 2017-10-16 FORMSCHLIEßEINHEIT MIT EINER FORMHÖHENVERSTELLUNG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BETÄTIG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3539A true CN109843539A (zh) 2019-06-04
CN109843539B CN109843539B (zh) 2021-06-15

Family

ID=60191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4283.8A Active CN109843539B (zh) 2016-10-18 2017-10-16 具有模具高度调节装置的模具闭合单元及其致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946571B2 (zh)
EP (1) EP3529029B1 (zh)
JP (1) JP7000425B2 (zh)
CN (1) CN109843539B (zh)
CA (1) CA3033702A1 (zh)
DE (1) DE102016119840A1 (zh)
WO (1) WO20180731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2314B (zh) * 2019-11-15 2022-05-17 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注塑机在合模时拉杆的应力幅的方法
AT525188A1 (de) * 2021-07-02 2023-01-15 Engel Austria Gmbh Schließeinheit für eine Formgebungsmaschine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0081A (en) * 1971-08-02 1975-06-17 Litton Industrial Products Injection holding machine clamp mechanism
US4281977A (en) * 1979-10-01 1981-08-04 Package Machinery Company Apparatus for setting a clamping load
US4716952A (en) * 1986-06-12 1988-01-05 Prince Corporation Means for squaring tie bars for die casting machines
AU581276B2 (en) * 1984-12-29 1989-02-16 A. K. Technical Laboratory, Inc. Mold-thickness adjusting apparatus in mold clamping mechanism
JPH01221217A (ja) * 1988-03-01 1989-09-04 Niigata Eng Co Ltd トグル式型締装置の型厚調整装置
JPH036907U (zh) * 1989-06-09 1991-01-23
CN1185372A (zh) * 1996-10-04 1998-06-24 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的注射成型方法
WO1999055515A1 (de) * 1998-04-29 1999-11-04 Karl Hehl Spritzgiessmaschine zur verarbeitung plastifizierbarer massen
DE19945287A1 (de) * 1998-03-24 2001-03-29 Karl Hehl Formschliesseinheit für eine Spritzgiessmaschine
WO2003076161A1 (de) * 2002-03-12 2003-09-18 Karl Hehl Formschliesseinheit mit einer formhöhenverstellung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betätigung
CN1532035A (zh) * 2003-03-12 2004-09-29 发那科株式会社 制模机的合模机构
WO2006003046A1 (de) * 2004-07-06 2006-01-12 Demag Ergotech Gmbh Formschliesseinheit
CN101119837A (zh) * 2004-10-15 2008-02-06 卡劳斯-马菲塑料工业股份公司 用于具有多层模具的注塑机的合模装置
CN103025503A (zh) * 2010-04-01 2013-04-03 雅典娜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的部件处理装置的注模机
CN104972630A (zh) * 2014-04-10 2015-10-14 发那科株式会社 具备升降式信号灯的注射成形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12301A1 (de) * 1977-05-10 1978-11-23 Plast Elastverarbeitungsmasch Werkzeugschliess- und verriegelungseinheit, insbesondere fuer spritzgiessmaschinen
JP3240275B2 (ja) * 1997-09-08 2001-12-17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DE19812741B4 (de) * 1998-03-24 2005-04-28 Karl Hehl Formschließeinheit für eine Spritzgießmaschine
US6719553B1 (en) * 1998-03-24 2004-04-13 Karl Hehl Mold-closing unit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AT5823U1 (de) * 2001-10-29 2002-12-27 Engel Gmbh Maschbau Einrichtung zum spritzgiessen von kunststoff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0081A (en) * 1971-08-02 1975-06-17 Litton Industrial Products Injection holding machine clamp mechanism
US4281977A (en) * 1979-10-01 1981-08-04 Package Machinery Company Apparatus for setting a clamping load
AU581276B2 (en) * 1984-12-29 1989-02-16 A. K. Technical Laboratory, Inc. Mold-thickness adjusting apparatus in mold clamping mechanism
US4716952A (en) * 1986-06-12 1988-01-05 Prince Corporation Means for squaring tie bars for die casting machines
JPH01221217A (ja) * 1988-03-01 1989-09-04 Niigata Eng Co Ltd トグル式型締装置の型厚調整装置
JPH036907U (zh) * 1989-06-09 1991-01-23
CN1185372A (zh) * 1996-10-04 1998-06-24 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的注射成型方法
DE19945287A1 (de) * 1998-03-24 2001-03-29 Karl Hehl Formschliesseinheit für eine Spritzgiessmaschine
WO1999055515A1 (de) * 1998-04-29 1999-11-04 Karl Hehl Spritzgiessmaschine zur verarbeitung plastifizierbarer massen
WO2003076161A1 (de) * 2002-03-12 2003-09-18 Karl Hehl Formschliesseinheit mit einer formhöhenverstellung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betätigung
EP1487626B1 (de) * 2002-03-12 2006-03-29 Karl Hehl Formschliesseinheit mit einer formhöhenverstellung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betätigung
CN1532035A (zh) * 2003-03-12 2004-09-29 发那科株式会社 制模机的合模机构
WO2006003046A1 (de) * 2004-07-06 2006-01-12 Demag Ergotech Gmbh Formschliesseinheit
CN101119837A (zh) * 2004-10-15 2008-02-06 卡劳斯-马菲塑料工业股份公司 用于具有多层模具的注塑机的合模装置
CN103025503A (zh) * 2010-04-01 2013-04-03 雅典娜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的部件处理装置的注模机
CN104972630A (zh) * 2014-04-10 2015-10-14 发那科株式会社 具备升降式信号灯的注射成形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46571B2 (en) 2021-03-16
DE102016119840A1 (de) 2018-04-19
JP7000425B2 (ja) 2022-01-19
WO2018073179A1 (de) 2018-04-26
CN109843539B (zh) 2021-06-15
CA3033702A1 (en) 2018-04-26
US20190263037A1 (en) 2019-08-29
EP3529029B1 (de) 2020-11-25
JP2019532844A (ja) 2019-11-14
EP3529029A1 (de) 2019-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3539A (zh) 具有模具高度调节装置的模具闭合单元及其致动方法
DE60019587T2 (de) Doppelscheibenbremssystem mit abs
CN110253823A (zh) 制造方法和注射成型系统
DE112008003624B4 (de) Hydraulische Maschine und Lüfterantriebsvorrichtung
US20130307190A1 (en) Mold clamping device and molded product ejecting method
KR20180112041A (ko) 볼 스크류 드라이브를 갖는 유압식 자동차 제동 시스템용의 제동 디바이스
EP2617522B1 (de) Vorrichtung zur Feinbearbeitung einer bezogen auf eine Werkstückachse eines Werkstücks exzentrisch angeordneten Werkstückumfangsfläche
JP6790650B2 (ja) 流量制御弁の回転駆動系の劣化判定方法
CN102607837A (zh) 笼式直线机电作动器性能试验台
EP1088649A2 (en) Double action hydraulic press
CN102211390A (zh) 用于注射成型机的液压驱动单元
RU2658540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полимерных вкладышей шаровых соединений
US7010912B2 (en) Drive mechanism, particularly for a moveable part of a closing unit or the injection unit of a plastic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PL193801B1 (pl) Zespół wtłaczający maszyny ciśnieniowej
JPH05123812A (ja) 鍛造機のためのマニピユレータ
JP3917480B2 (ja) 型締装置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CN102459735A (zh) 用于圆型针织机的拆卸形成中的针织品的装置
JP7490552B2 (ja) 射出成形機
JP7480034B2 (ja) 射出成形機
KR101435072B1 (ko) 토페도카용 스위치
US20170165768A1 (en) Tool for rotary-breaching workpieces
EP3815873B1 (en) Lubrication system and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RU2685325C1 (ru) Фиксация положения по высоте 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ей камеры
RU2659273C1 (ru) Малогабари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полимерных вкладышей шаровых соединений
EP3827961B1 (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