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35911B - 一种烯烃催化负载用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烯烃催化负载用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35911B
CN109835911B CN201711211508.6A CN201711211508A CN109835911B CN 109835911 B CN109835911 B CN 109835911B CN 201711211508 A CN201711211508 A CN 201711211508A CN 109835911 B CN109835911 B CN 1098359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queous solution
silica gel
solution
ethanol
inorgan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115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35911A (zh
Inventor
王海
王玲玲
刘小燕
张鹏
刘文霞
任峰
徐人威
陈旭
陈雪蓉
郝萍
李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1150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359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35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5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35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59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烯烃催化负载用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所述硅胶载体是以硅酸盐、无机酸为原料,制备过程为:以碱性介质的水溶液为底液,并流加入硅酸盐水溶液和无机酸水溶液,同时并流加入碱金属碳酸盐的乙醇水溶液和两种硝酸金属盐的混合水溶液,加入无机酸的有机醇水溶液,经水热反应、酸化、洗涤、干燥、活化后得到硅胶产品。该工艺在不影响硅胶孔容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硅胶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硅胶载体的基本物性。

Description

一种烯烃催化负载用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烯烃催化负载用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硅胶具有特殊的孔结构和优良的热稳定性,已被用作吸附剂、干燥剂、色谱柱载体,更由于其高比表面积被广泛用于催化剂载体。目前,硅胶制备已有多种方法,最常见的是以硅酸盐与无机酸为原料,在一定pH值下反应形成凝胶,再经过老化、水洗、酸洗、干燥等工序等得到硅胶。
作为催化剂载体,硅胶在具备适宜的孔容、孔径及分布的情况下,高比表面积能够大幅提高催化剂活性。传统的方法制备载体硅胶时,为了获得高比表面积,更多是以牺牲孔容及孔径尺寸大小,因此,必须采用新的方法来满足催化剂用载体硅胶的制备工艺要求。
水滑石是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层板由镁八面体和铝氧八面体组成。未煅烧的水滑石比表面积在5~20m2/g,煅烧后水滑石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在200~300m2/g,煅烧前后比表面积呈现几何数量的增加。因水滑石具有独特的结构特性,从而可以作为碱性催化剂、氧化还原催化剂以及催化剂载体。针对水滑石这种特性,可在硅胶载体中添加水滑石,以提高硅胶载体的比表面积。
US.5599762、5576262专利改进了其共沸蒸馏的方法。主要是发现一些合适的有机化合物,如醇醚、醇醚酯之类的化合物,其中包括:乙氧基醋酸乙酯、叔丁氧基丙醇、甲氧基醋酸丙酯、正丁氧基丙醇和乙氧基丙酸乙酯等。使用这些有机化合物进行工沸蒸馏,不仅经济有效,而且改善了聚乙烯催化剂的性能。改进共沸蒸馏技术,值得的载体SiO2和催化剂性能为:SiO2的比表面积520m2/g~530m2/g,孔容为2.4cm3/g~2.6cm3/g,产物熔融指数为6.5g/10min~6.5g/10min,催化剂活性7000PEg/gcat.h~8000PEg/gcat.h。
US.5372983专利公开采用共沸蒸馏法制备SiO2。首先硅酸盐和稀硫酸反应制备水凝胶,经水洗除去杂质,然后加入C5~C6的醇,如戊醇、己醇或它们的混合物,通过共沸蒸馏,除去水凝胶孔中的水份,得到干凝胶。450℃~700℃焙烧制得产品SiO2。物性指标:孔容2.2cm3/g~2.5cm3/g,比表面积420m2/g~550m2/g,堆密度0.18g/cm3~2.5g/cm3
US.3959174专利公开了制备较大比表面积和孔容的SiO2方法。在制备过程中主要减少SiO2溶解度或溶剂化的助剂,使得SiO2在制备的水溶胶体系中,减少SiO2的溶解度而析出成水凝胶,然后经老化、水洗、干燥和焙烧制备SiO2。所说的助剂是氨、一元醇、二元醇、酮和盐。它们能降低水溶胶体系中的介电常数,从而使SiO2析出成凝胶。SiO2的物性指标:比表面积300m2/g~450m2/g,孔容为1.2cm3/g~2.8cm3/g。
Phillips石油公司也公开了许多专利,US.4081407、3099457、4436883、4152503、4246139、3948806、等,讨论了共沸蒸馏技术,试图解决从水凝胶中除去水份时,避免孔的收缩和塌陷问题。另外也尝试了有机溶剂置换除水的方法。
以上方法优势明显,缺点也存在。共沸蒸馏法,存在蒸馏除水时间长,溶剂昂贵,能耗大等问题;有机溶剂置换法,存在操作步骤繁琐,溶剂消耗量大,回收困难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烯烃催化负载用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硅胶的孔容及孔径大小适宜,比表面积得到大幅提高。
一种烯烃催化负载用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是以硅酸盐、无机酸为原料,制备过程:
1)以碱性介质水溶液为底液;
2)并流加入硅酸盐水溶液和无机酸水溶液,同时并流加入碱金属碳酸盐的乙醇水溶液和两种硝酸金属盐的混合水溶液;
3)调整反应溶液pH值为10~12;
4)加入无机酸的有机醇水溶液,有机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5~1:30,调整反应溶液pH值为9~10;
5)在70~100℃水热反应3.0~5.0h;
6)经酸化、洗涤、干燥、活化后得到硅胶产品。
具体的,本发明所述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是:
1)将10~20ml浓度为0.5~2.5mol/L碱性介质水溶液加入密闭反应器内,搅拌条件下升温至40℃~60℃,优选浓度为1.0~2.5mol/L;
2)并流加入1.0~3.0mol/L硅酸盐水溶液和1.0~3.0mol/L无机酸水溶液,流速控制在3~6ml/min,同时并流加入质量分数为3%~10%的碱金属碳酸盐的乙醇水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8%的两种硝酸金属盐的混合水溶液10~25ml,流速控制在4~7ml/min,碱金属碳酸盐的乙醇水溶液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1:10,优选1:5~1:9;
3)当反应溶液pH值达到10~12时,停止加入上述混合溶液,恒温反应1.0~3.0h;
4)加入浓度为1.0~3.0mol/L的无机酸的有机醇水溶液,流速控制在4~9ml/min,有机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5~1:30,优选1:10~1:20,调整溶液pH值为9~10,恒温反应1.0~2.5h;
5)在70~100℃条件下水热反应3.0~5.0h;
6)反应结束后加入1.0~3.0mol/L的无机酸水溶液,调整溶液pH值为3~6,反应体系降至常温,采用蒸馏水或蒸馏水与乙醇混合液洗涤,然后在300~335℃下干燥,再在惰性气体条件、400~600℃温度时活化3.0h~6.0h,制得载体硅胶。
本发明所述的碱性介质选自氨水、碳酸氢铵、碳酸铵、硫化铵和乙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硅酸盐选自硅酸钠、硅酸钾、水玻璃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硅酸盐水溶液的浓度为1.0~1.5mol/L。
所述无机酸选自硫酸、盐酸、硝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无机酸水溶液的浓度为1.0~1.3mol/L。
本发明所述碱金属碳酸盐选自碳酸钾、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质量分数为4%~7%。
所述两种硝酸金属盐选自硝酸镁、硝酸铝、硝酸镍、硝酸锰、硝酸钴、硝酸铬、硝酸铽、硝酸铈中的两种,优选硝酸镁与硝酸铝的混合、或硝酸锌与硝酸铝的混合,其中的两种硝酸盐的摩尔比为1:1~1:2,优选1:1~1:1.5。
所述有机醇选自正丁醇、异丁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戊醇、2-戊醇、3-戊醇、2-甲基-1-丁醇、2-甲基-2-丁醇、3-甲基-2-丁醇、3-甲基-1-丁醇、2,2-二甲基-1-丙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正丁醇、1,3-丁二醇。
本发明采用溶胶-凝胶反应制备硅胶载体,以碱性介质的水溶液为底液,并流加入硅酸盐水溶液和无机酸水溶液完成硅溶胶的合成;同时并流加入碳酸盐的乙醇水溶液和两种硝酸盐的混合水溶液完成水滑石的合成。在扩孔剂碱性介质氛围下,采用此工艺可确保两种粒子在从原级粒子即完成充分接触,水滑石粒子完全分散在硅溶胶网络中,在不影响硅胶载体性能的前提下完成对硅胶比表面积的增大。凝胶反应时通过加入无机酸的有机醇水溶液调节反应溶液pH值,并通过高温水热反应完成硅胶的制备。双层面的水滑石能够大幅度提高载体硅胶的比表面积,原因在于滑石受热时,层间不断脱除CO2和水,有序层状结构被破坏,表面积增加,孔容增加。过程中乙醇的加入是为了更好的析出水滑石,而碱性介质及有机醇的加入是为了改善硅胶的孔容及分布。该工艺在不影响硅胶孔容的情况下,能够大幅度提高硅胶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硅胶载体的基本物性;工艺制备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能耗低,给工业装置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述和证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效果,但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方式中按照如下方法测试相关指标:
比表面积:气体吸附BET法测试,GB/T19587-2004。
孔容:BJH(Barrett-Joyner-Halenda)法测试,ISO 15901-2。
平均孔径d=4V/A,A是比表面积,V是孔容,d是孔径。
实施例1
将15ml浓度为2.0mol/L的氨水水溶液加入密闭反应器内,打开搅拌,升温至50℃。以3ml/min流速并流加入1.2mol/L硅酸钠水溶液和1.22mol/L的硫酸水溶液,同时以6ml/min流速并流加入质量分数为8%碳酸钠的乙醇水溶液(乙醇与水体积比为1:6)和质量分数为6%的硝酸镁与硝酸铝混合水溶液(两种硝酸盐摩尔比为1:1)18ml,当反应釜内溶液pH值达到11时,停止加入上述混合水溶液,恒温反应2.5h。以5ml/min流速加入浓度为1.2mol/L的硫酸正丁醇水溶液(正丁醇与水体积比为1:10),溶液pH值为9时停止加入硫酸正丁醇水溶液,恒温反应2.0h。将反应体系升温至85℃,恒温反应5.0h。加入浓度为1.2mol/L硫酸水溶液,当溶液pH值为4时停止加入。冷却至室温,分别经蒸馏水、蒸馏水与乙醇混合液洗涤三次,然后在335℃下干燥,之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600℃活化4小时得到载体硅胶产品。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将18ml浓度为2.3mol/L的碳酸氢铵水溶液加入密闭反应器内,打开搅拌,升温至50℃。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将15ml浓度为2.0mol/L的氨水水溶液加入密闭反应器内,打开搅拌,升温至50℃。以3ml/min流速并流加入1.2mol/L硅酸钾水溶液和1.22mol/L的硫酸水溶液,同时以6ml/min流速并流加入质量分数为8%碳酸钾的乙醇水溶液(乙醇与水体积比为1:6)和质量分数为6%的硝酸锌与硝酸铝混合水溶液(两种硝酸盐摩尔比为1:1.3)18ml,当反应釜内溶液pH值达到11时,停止加入上述混合水溶液,恒温反应2.5h。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将15ml浓度为2.0mol/L的氨水水溶液加入密闭反应器内,打开搅拌,升温至50℃。以3ml/min流速并流加入1.2mol/L硅酸钠水溶液和1.22mol/L的硫酸水溶液,同时以6ml/min流速并流加入质量分数为8%碳酸钠的乙醇水溶液(乙醇与水体积比为1:6)和质量分数为6%的硝酸镁与硝酸铝混合水溶液(两种硝酸盐摩尔比为1:1.6)18ml,当反应釜内溶液pH值达到11时,停止加入上述混合水溶液,恒温反应2.5h。以5ml/min流速加入浓度为1.2mol/L的硫酸1,3-丁二醇水溶液(1,3-丁二醇与水体积比为1:10),溶液pH值为9时停止加入硫酸1,3-丁二醇水溶液,恒温反应2.0h。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以6ml/min流速并流加入质量分数为8%碳酸钠的乙醇水溶液(乙醇与水体积比为1:6)和质量分数为6%的硝酸镁与硝酸铝混合水溶液(两种硝酸盐摩尔比为1:1.5)18ml,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将15ml浓度为2.0mol/L的氨水水溶液加入密闭反应器内,打开搅拌,升温至50℃。以3ml/min流速并流加入1.2mol/L硅酸钠水溶液和1.22mol/L的硫酸水溶液,同时以6ml/min流速并流加入质量分数为8%碳酸钠的乙醇水溶液(乙醇与水体积比为1:6)和质量分数为6%的硝酸镁与硝酸铝混合水溶液(两种硝酸盐摩尔比为1:1)18ml,当反应釜内溶液pH值达到12时,停止加入上述混合水溶液,恒温反应2.5h。以5ml/min流速加入浓度为1.2mol/L的硫酸正丁醇水溶液(正丁醇与水体积比为1:10),溶液pH值为10时停止加入硫酸正丁醇水溶液,恒温反应2.0h。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7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将反应体系升温至90℃,恒温反应5h。加入浓度为1.2mol/L硫酸水溶液,当溶液pH值3时停止加入。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1
将15ml水溶液加入密闭反应器内,打开搅拌,升温至50℃。以3ml/min流速并流加入1.2mol/L硅酸钠水溶液和1.22mol/L的硫酸水溶液,当反应釜内溶液pH值达到11时,停止加入上述混合水溶液,恒温反应2.5h。以5ml/min流速加入浓度为1.2mol/L的硫酸水溶液,溶液pH值为9时停止加入硫酸水溶液,恒温反应2.0h。将反应体系升温至85℃,恒温反应5.0h。加入浓度为1.2mol/L硫酸水溶液,当溶液pH值为4时停止加入。冷却至室温,分别经蒸馏水、蒸馏水与乙醇混合液洗涤三次,然后在335℃下干燥,之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600℃活化4小时得到载体硅胶产品。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2
将15ml水溶液加入密闭反应器内,打开搅拌,升温至50℃。以3ml/min流速并流加入1.2mol/L硅酸钠水溶液和1.22mol/L的硫酸水溶液,同时以6ml/min流速并流加入质量分数为8%碳酸钠的乙醇水溶液(乙醇与水体积比为1:6)和质量分数为6%的硝酸镁与硝酸铝混合水溶液(两种硝酸盐摩尔比为1:0.5)18ml,当反应釜内溶液pH值达到11时,停止加入上述混合水溶液,恒温反应2.5h。以5ml/min流速加入浓度为1.2mol/L的硫酸正丁醇水溶液(正丁醇与水体积比为1:10),溶液pH值为9时停止加入硫酸正丁醇水溶液,恒温反应2.0h。将反应体系升温至85℃,恒温反应5.0h。加入浓度为1.2mol/L硫酸水溶液,当溶液pH值为4时停止加入。冷却至室温,分别经蒸馏水、蒸馏水与乙醇混合液洗涤三次,然后在335℃下干燥,之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600℃活化4小时得到载体硅胶产品。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3
将15ml浓度为2.0mol/L的氨水水溶液加入密闭反应器内,打开搅拌,升温至50℃。以3ml/min流速并流加入1.2mol/L硅酸钠水溶液和1.22mol/L的硫酸水溶液,同时以6ml/min流速并流加入质量分数为8%碳酸钠的水溶液和质量分数为6%的硝酸镁与硝酸铝混合水溶液(两种硝酸盐摩尔比为1:2.3)18ml,当反应釜内溶液pH值达到11时,停止加入上述混合水溶液,恒温反应2.5h。以5ml/min流速加入浓度为1.2mol/L的硫酸正丁醇水溶液(正丁醇与水体积比为1:10),溶液pH值为9时停止加入硫酸正丁醇水溶液,恒温反应2.0h。将反应体系升温至85℃,恒温反应5.0h。加入浓度为1.2mol/L硫酸水溶液,当溶液pH值为4时停止加入。冷却至室温,分别经蒸馏水、蒸馏水与乙醇混合液洗涤三次,然后在335℃下干燥,之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600℃活化4小时得到载体硅胶产品。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4
将15ml浓度为2.0mol/L的氨水水溶液加入密闭反应器内,打开搅拌,升温至50℃。以3ml/min流速并流加入1.2mol/L硅酸钠水溶液和1.22mol/L的硫酸水溶液,同时以6ml/min流速并流加入质量分数为8%碳酸钠的乙醇水溶液(乙醇与水体积比为1:6)和质量分数为6%的硝酸镁与硝酸铝混合水溶液(两种硝酸盐摩尔比为1:1)18ml,当反应釜内溶液pH值达到11时,停止加入上述混合水溶液,恒温反应2.5h。以5ml/min流速加入浓度为1.2mol/L的硫酸水溶液,溶液pH值为9时停止加入硫酸水溶液,恒温反应2.0h。将反应体系升温至85℃,恒温反应5.0h。加入浓度为1.2mol/L硫酸水溶液,当溶液pH值为4时停止加入。冷却至室温,分别经蒸馏水、蒸馏水与乙醇混合液洗涤三次,然后在335℃下干燥,之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600℃活化4小时得到载体硅胶产品。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5
将15ml浓度为2.0mol/L的氨水水溶液加入密闭反应器内,打开搅拌,升温至50℃。以3ml/min流速并流加入1.2mol/L硅酸钠水溶液和1.22mol/L的硫酸水溶液,同时以6ml/min流速并流加入质量分数为8%碳酸钠的水溶液和质量分数为6%的硝酸镁与硝酸铝混合水溶液(两种硝酸盐摩尔比为1:1)18ml,当反应釜内溶液pH值达到11时,停止加入上述混合水溶液,恒温反应2.5h。以5ml/min流速加入浓度为1.2mol/L的硫酸水溶液,溶液pH值为9时停止加入硫酸水溶液,恒温反应2.0h。将反应体系升温至85℃,恒温反应5.0h。加入浓度为1.2mol/L硫酸水溶液,当溶液pH值为4时停止加入。冷却至室温,分别经蒸馏水、蒸馏水与乙醇混合液洗涤三次,然后在335℃下干燥,之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600℃活化4小时得到载体硅胶产品。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6
将15ml水溶液加入密闭反应器内,打开搅拌,升温至50℃。以3ml/min流速并流加入1.2mol/L硅酸钠水溶液和1.22mol/L的硫酸水溶液,同时以6ml/min流速并流加入质量分数为8%碳酸钠的水溶液和质量分数为6%的硝酸镁与硝酸铝混合水溶液(两种硝酸盐摩尔比为1:1.5)18ml,当反应釜内溶液pH值达到11时,停止加入上述混合水溶液,恒温反应2.5h。以5ml/min流速加入浓度为1.2mol/L的硫酸正丁醇水溶液(正丁醇与水体积比为1:10),溶液pH值为9时停止加入硫酸正丁醇水溶液,恒温反应2.0h。将反应体系升温至85℃,恒温反应5.0h。加入浓度为1.2mol/L硫酸水溶液,当溶液pH值为4时停止加入。冷却至室温,分别经蒸馏水、蒸馏水与乙醇混合液洗涤三次,然后在335℃下干燥,之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600℃活化4小时得到载体硅胶产品。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7
将15ml水溶液加入密闭反应器内,打开搅拌,升温至50℃。以3ml/min流速并流加入1.2mol/L硅酸钠水溶液和1.22mol/L的硫酸水溶液,同时以6ml/min流速并流加入质量分数为8%碳酸钠的乙醇水溶液(乙醇与水体积比为1:6)和质量分数为6%的硝酸镁与硝酸铝混合水溶液(两种硝酸盐摩尔比为1:1)18ml,当反应釜内溶液pH值达到11时,停止加入上述混合水溶液,恒温反应2.5h。以5ml/min流速加入浓度为1.2mol/L的硫酸水溶液,溶液pH值为9时停止加入硫酸水溶液,恒温反应2.0h。将反应体系升温至85℃,恒温反应5.0h。加入浓度为1.2mol/L硫酸水溶液,当溶液pH值为4时停止加入。冷却至室温,分别经蒸馏水、蒸馏水与乙醇混合液洗涤三次,然后在335℃下干燥,之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600℃活化4小时得到载体硅胶产品。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8
将15ml水溶液加入密闭反应器内,打开搅拌,升温至50℃。以3ml/min流速并流加入1.2mol/L硅酸钠水溶液和1.22mol/L的硫酸水溶液,同时以6ml/min流速并流加入质量分数为8%碳酸钠的水溶液和质量分数为6%的硝酸镁与硝酸铝混合水溶液(两种硝酸盐摩尔比为1:1.2)18ml,当反应釜内溶液pH值达到11时,停止加入上述混合水溶液,恒温反应2.5h。以5ml/min流速加入浓度为1.2mol/L的硫酸水溶液,溶液pH值为9时停止加入硫酸水溶液,恒温反应2.0h。将反应体系升温至85℃,恒温反应5.0h。加入浓度为1.2mol/L硫酸水溶液,当溶液pH值为4时停止加入。冷却至室温,分别经蒸馏水、蒸馏水与乙醇混合液洗涤三次,然后在335℃下干燥,之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600℃活化4小时得到载体硅胶产品。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载体硅胶物性测试结果
项目 比表面积/(m<sup>2</sup>/g) 孔容/(cm<sup>3</sup>/g) 孔径/nm
实施例1 528.2 2.26 17.11
实施例2 522.8 2.28 17.44
实施例3 520.7 2.18 16.75
实施例4 521.2 2.23 17.11
实施例5 521.6 2.20 16.87
实施例6 523.2 2.24 17.13
实施例7 521.5 2.22 17.03
对比例1 281.2 1.44 20.48
对比例2 388.2 1.88 19.37
对比例3 380.7 2.01 21.12
对比例4 396.1 1.97 19.89
对比例5 388.2 1.95 20.09
对比例6 384.6 1.90 19.76
对比例7 408.4 1.89 18.51
对比例8 373.4 1.77 18.96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烯烃催化负载用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硅酸盐、无机酸为原料,制备过程如下:
1)以碱性介质水溶液为底液;
2)并流加入硅酸盐水溶液和无机酸水溶液,同时并流加入碱金属碳酸盐的乙醇水溶液和两种硝酸金属盐的混合水溶液;
3)调整反应溶液pH值为10~12;
4)加入无机酸的有机醇水溶液,有机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5~1:30,调整反应溶液pH值为9~10;
5)在70~100℃水热反应3.0~5.0h;
6)经酸化、洗涤、干燥、活化后得到硅胶产品;
其中,所述两种硝酸金属盐的混合水溶液为硝酸镁与硝酸铝混合水溶液或硝酸锌与硝酸铝混合水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过程如下:
1)将10~20mL浓度为0.5~2.5mol/L碱性介质水溶液加入密闭反应器内,搅拌条件下升温至40℃~60℃;
2)并流加入1.0~3.0mol/L硅酸盐水溶液和1.0~3.0mol/L无机酸水溶液,流速控制在3~6mL/min,同时并流加入质量分数为3%~10%的碱金属碳酸盐的乙醇水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8%的两种硝酸金属盐的混合水溶液10~25mL,流速控制在4~7mL/min,碱金属碳酸盐的乙醇水溶液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1:10;
3)当反应溶液pH值达到10~12时,停止加入上述混合溶液,恒温反应1.0~3.0h;
4) 加入浓度为1.0~3.0mol/L的无机酸的有机醇水溶液,流速控制在4~9mL/min,有机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0~1:20,调整溶液pH值为9~10,恒温反应1.0~2.5h;
5) 在70~100℃条件下水热反应3.0~5.0h;
6)反应结束后加入1.0~3.0mol/L的无机酸水溶液,调整溶液pH值为3~6,反应体系降至常温,采用蒸馏水或蒸馏水与乙醇混合液洗涤,然后在300~335℃下干燥,再在惰性气体条件、400~600℃温度时活化3.0h~6.0h,制得载体硅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碱性介质水溶液浓度为1.0~2.5mol/L,所述步骤2)中碱金属碳酸盐的乙醇水溶液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5~1:9。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介质选自氨水、碳酸氢铵、碳酸铵、硫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盐选自硅酸钠、硅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硅酸盐水溶液的浓度为1.0~1.5mol/L。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酸选自硫酸、盐酸、硝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酸水溶液的浓度为0.8~1.3mol/L。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碳酸盐选自碳酸钾、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其质量分数为4%~7%。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硝酸金属盐的摩尔比为1:1~1:2。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硝酸金属盐的摩尔比为1:1~1: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醇选自正丁醇、异丁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戊醇、2-戊醇、3-戊醇、2-甲基-1-丁醇、2-甲基-2-丁醇,3-甲基-2-丁醇,3-甲基-1-丁醇,2,2-二甲基-1-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醇选自正丁醇、1,3-丁二醇。
CN201711211508.6A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烯烃催化负载用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8359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1508.6A CN109835911B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烯烃催化负载用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1508.6A CN109835911B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烯烃催化负载用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35911A CN109835911A (zh) 2019-06-04
CN109835911B true CN109835911B (zh) 2022-12-02

Family

ID=66880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11508.6A Active CN109835911B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烯烃催化负载用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3591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87911A1 (en) * 1992-01-24 1993-07-25 Kiyoshi Abe Spherical granules of porous silica or silicate,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US5858242A (en) * 1994-04-29 1999-01-12 Rhone-Poulenc Chimie Heavy metal cation recovering agent including a silicate or aluminosilicate type compound and a carbonate type compound
CN102745698A (zh) * 2011-04-22 2012-10-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体硅胶的制备方法
EP2868628A1 (en) * 2013-10-30 2015-05-06 Basf Se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silicon dioxide composition
CN106477587A (zh) * 2015-08-25 2017-03-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用硅胶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87911A1 (en) * 1992-01-24 1993-07-25 Kiyoshi Abe Spherical granules of porous silica or silicate,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US5858242A (en) * 1994-04-29 1999-01-12 Rhone-Poulenc Chimie Heavy metal cation recovering agent including a silicate or aluminosilicate type compound and a carbonate type compound
CN102745698A (zh) * 2011-04-22 2012-10-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体硅胶的制备方法
EP2868628A1 (en) * 2013-10-30 2015-05-06 Basf Se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silicon dioxide composition
CN106477587A (zh) * 2015-08-25 2017-03-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用硅胶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ffect of geothermal waste on strength and microstructure of;J.I. Escalante-Garc;《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30326;第33卷(第10期);第1567-157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35911A (zh) 201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6729B (zh) 具有高表面积的一水软铝石和γ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WO2021115244A1 (zh) 一种锆或铝修饰无定型介孔SiO2负载钴基费托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02934B (zh) 一种新型助剂改性的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2000578A (zh) 一种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4150525A (zh) 氧化物多孔材料及其普适性制备方法
CN109835910B (zh) 一种载体硅胶的制备方法
Liao et al. Preparation of fibrous sulfated zirconia (SO42−/ZrO2) solid acid catalyst using collagen fiber as the templat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sterification
CN103449503B (zh) 一种纳米锌铝尖晶石的制备方法
CN101983765B (zh) 一种助剂改性的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9833857B (zh) 一种烯烃催化用载体硅胶的制备方法
JPH0664918A (ja) アルミナ水和物およびアルミナゾルの製造方法
CN109833858B (zh) 烯烃催化剂用载体硅胶的制备方法
CN109835908B (zh) 一种聚烯烃催化剂用载体硅胶的制备方法
CN109835911B (zh) 一种烯烃催化负载用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
CN109833859B (zh) 一种烯烃催化剂用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
CN109833917B (zh) 一种催化剂负载用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
CN101024165A (zh) 一种新型γ-氧化铝催化剂及其制作工艺
CN109833898B (zh) 含微量稀土离子的球形mfi拓扑学结构全硅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己内酰胺制备方法
CN109833860B (zh) 一种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
CN109833861B (zh) 硅胶载体的改性制备方法
CN109833918B (zh) 一种载体硅胶的制备方法
CN109836517B (zh) 烯烃催化用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
CN109835909B (zh) 一种改性硅胶载体的制备方法
CN104190424B (zh) 一种仲丁醇脱氢制甲乙酮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48395B (zh) 一种由1,1,1,2,3,3-六氟丙烯和氢气制备1,1,1,2,3,3-六氟丙烷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