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35311B - 一种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35311B
CN109835311B CN201910232106.7A CN201910232106A CN109835311B CN 109835311 B CN109835311 B CN 109835311B CN 201910232106 A CN201910232106 A CN 201910232106A CN 109835311 B CN109835311 B CN 1098353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vehicle
stress
welded
pip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21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35311A (zh
Inventor
李言哄
王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Automotiv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Ruixia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Ruixia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Ruixia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3210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353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35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5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35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53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包括固定于车辆大梁前、后侧处的管套,管套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汽车大梁之间固定,管套采用横向布局,在所述管套内横向设置有一受力杆,所述受力杆可沿着所述管套横向滑移,在两根所述受力杆的右端之间套设有一板件,受力杆的右端穿过板件后焊接固定,所述板件采用的是Q235材质,厚度为16mm~32mm,在汽车大梁的底部焊接有两个基座,两个基座呈左右对称,在两个基座之间焊接有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一管套,通过所述第一管套装配有竖杆;本产品可以被装在货车大梁上,当承受后部车辆撞击时,可以帮助刹车,减少车辆向前冲击速度,减少连环车祸发生几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中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各国尽管对高速公路的命名不同,但都是专指有4车道(包括)以上、两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公路。此外,有不少国家对部分控制出入口、非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直达干线也称为高速公路。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能适应120千米/小时或者更高的速度(一般为120千米/小时),路面有4个(包括)以上车道的宽度。中间设置分隔带,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高级路面,设有齐全的标志、标线、信号及照明装置;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在路上行走,与其他线路采用立体交叉、行人跨线桥或地道通过。从定义可以看出,一般来讲高速公路应符合下列4个条件:(1)只供汽车高速行驶;(2)设有多车道、中央分隔带,将往返交通完全隔开;(3)设有立体交叉口;(4)全线封闭,出入口控制,只准汽车在规定的一些立体交叉口进出公路。
大型装载货车在高速上的限速通常在60~80公里,当大型装载车辆被后部车辆追尾时,特别是被货车追尾,会导致车辆的快速失控,车辆向前方急速前进,导致连环车祸的发生。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被装在货车大梁上,当承受后部车辆撞击时,可以帮助刹车,减少车辆向前冲击速度,减少连环车祸发生几率的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被装在货车大梁上,当承受后部车辆撞击时,可以帮助刹车,减少车辆向前冲击速度,减少连环车祸发生几率的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包括固定于车辆大梁前、后侧处的管套,管套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汽车大梁之间固定,管套采用横向布局,管套采用的是普通碳素结构钢,壁厚在8mm~12mm,在所述管套内横向设置有一受力杆,受力杆采用空心结构,受力杆的杆壁厚度为6mm~10mm,所述受力杆可沿着所述管套横向滑移,受力杆是与管套之间过渡配合的,在安装完成后,需要在管套与受力杆之间填涂固体润滑脂,同时需要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做好防锈检查工作,在两根所述受力杆的右端之间套设有一板件,在板件上开设相应的穿过受力杆的孔,受力杆的右端穿过板件后焊接固定,所述板件采用的是Q235材质,厚度为16mm~32mm,在汽车大梁的底部焊接有两个基座,两个基座呈左右对称,基座采用的是厚度为12mm~16mm的钢板,在两个基座之间焊接有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一管套,通过所述第一管套装配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上端焊接有倾斜设置的受力板,所述受力杆的左下位置处切割后形成一个贴合所述受力板的受力面,在所述第一管套的外壁处设置有固定所述竖杆用的剪切螺栓,当所述受力杆向左侧移动时,通过受力面作用在受力板上,使得受力板获得一个向下移动的力,当竖杆受到向下力的时候,剪切螺栓过载折断,此时竖杆向下移动,在两根所述受力杆的底部之间焊接有一刹车板,当所述竖杆向下移动时,所述刹车板向下移动后接触地面,在所述受力杆的外壁处焊接有一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限位在所述管套的左侧位置处,当所述受力杆接触所述受力板时,所述限位杆刚好接触所述管套的左端面。
优选地,在所述板件的右侧位置处设置有可横向活动的第一板件,所述第一板件平行所述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也采用Q235材质,厚度为10mm~16mm,所述第一板件的左端面处焊接有多根杆件,杆件向左贯穿所述板件后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在所述杆件上套设有丝径为3mm~6mm的弹簧,所述弹簧相抵在所述板件和所述第一板件之间,当所述第一板件受到碰撞力时,压缩所述弹簧,通过弹簧的压缩完成吸能。
优选地,在所述板件的左侧面处胶合固定有泡沫板,常态下,所述泡沫板不与所述第一板件之间接触,当所述第一板件移动,并且压缩弹簧,弹簧在被压缩至极限前,所述第一板件接触所述泡沫板,而后第一板件继续向左侧移动吸能,直至泡沫板无法压缩为止,此时第一板件的力作用在板件上,泡沫板与弹簧的配合,实现双重吸能,提高吸能效果。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板件的右侧位置处胶合固定有橡胶材质的软性的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厚度为16mm~32mm。
优选地,所述刹车板为Q235材质,厚度为12mm~16mm,在所述刹车板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多根向下凸出的凸筋,凸筋与刹车板为铸造一体式结构,当刹车板向下移动后,通过凸筋接触地面,实现刹车。
优选地,右侧所述基座与车辆大梁之间焊接有第一肋板。
优选地,所述受力板与所述竖杆之间焊接有第二肋板,第二肋板的设置,是为了增加受力板与竖杆之间的结构强度,避免在受力板承受受力杆的作用时,发生受力板与竖杆之间的脱焊。
优选地,所述受力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60°。
本产品的缓冲方式如下:
当冲击货车的是小型车辆时,冲击的力度相对较小,利用货车自身的自重,本身向前的惯性就不会太大,因此承受后方小型车辆撞击时,我们所考虑的,是尽可能对后部车辆进行缓冲保护,减少后部车辆的车损,避免后方车辆的驾驶员的死亡,当后方的小型撞击时,会首先与第一板件接触,第一杆件是通过弹簧进行弹性支撑的,因此后部车辆撞击后,会导致第一板件向着板件方向移动,通过弹簧的压缩实现吸能,进而对后部车辆的撞击进行缓冲,减少后方车辆的车损。
当冲击货车的大型装载车辆时,由于大型装载车辆的自重较大,因此撞击产生的能量十分巨大,当大型撞击后,会导致第一板件瞬间失效,此时在板件的配合作用下,将横向设置的受力杆向左侧快速推动,通过受力杆配合受力板,使得竖板快速下移,利用刹车板向下接触地面,当被冲击的车辆向前方惯性移动时,刹车板与地面之间的接触会极大程度上增加刹车效果,减少车辆的前冲趋势,进而避免发生连环撞车事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在承受小型车辆撞击时,可以减少后方追尾车辆的车损,本产品在承受大型车辆的撞击时,可以起到被动刹车的效果,增加与地面之间的阻力,进而减缓车辆的前冲趋势,避免连环车祸的发生,本产品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在实施例2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在实施例2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在实施例3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6为板件在实施例3状态下的右视图;
图7为本发明在实施例4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在实施例5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9为刹车板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包括固定于车辆大梁A前、后侧处的管套1,管套1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汽车大梁A之间固定,管套1采用横向布局,管套1采用的是普通碳素结构钢,壁厚在10mm,在所述管套1内横向设置有一受力杆2,受力杆2采用空心结构,受力杆2的杆壁厚度为8mm,所述受力杆2可沿着所述管套1横向滑移,受力杆2是与管套1之间过渡配合的,在安装完成后,需要在管套1与受力杆2之间填涂固体润滑脂,同时需要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做好防锈检查工作,在两根所述受力杆2的右端之间套设有一板件3,在板件3上开设相应的穿过受力杆2的孔,受力杆2的右端穿过板件3后焊接固定,所述板件3采用的是Q235材质,厚度为20mm,在汽车大梁A的底部焊接有两个基座4,两个基座4呈左右对称,基座4采用的是厚度为12mm的钢板,在两个基座4之间焊接有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一管套5,通过所述第一管套5装配有竖杆6,所述竖杆6的上端焊接有倾斜设置的受力板7,所述受力杆2的左下位置处切割后形成一个贴合所述受力板7的受力面211,在所述第一管套5的外壁处设置有固定所述竖杆6用的剪切螺栓511,当所述受力杆2向左侧移动时,通过受力面211作用在受力板7上,使得受力板7获得一个向下移动的力,当竖杆6受到向下力的时候,剪切螺栓511过载折断,此时竖杆6向下移动,在两根所述受力杆7的底部之间焊接有一刹车板8,当所述竖杆6向下移动时,所述刹车板8向下移动后接触地面,在所述受力杆2的外壁处焊接有一限位杆232,所述限位杆232限位在所述管套1的左侧位置处,当所述受力杆接触所述受力板时,所述限位杆刚好接触所述管套的左端面。
右侧所述基座4与车辆大梁A之间焊接有第一肋板444。
所述受力板7与所述竖杆6之间焊接有第二肋板777,第二肋板的设置,是为了增加受力板与竖杆之间的结构强度,避免在受力板承受受力杆的作用时,发生受力板与竖杆之间的脱焊。
所述受力板7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
实施例2
参阅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板件3的右侧位置处设置有可横向活动的第一板件9,所述第一板件9平行所述板件3,所述第一板件9也采用Q235材质,厚度为12mm,所述第一板件9的左端面处焊接有多根杆件901,杆件901向左贯穿所述板件3后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902,在所述杆件901上套设有丝径为4mm的弹簧903,所述弹簧903相抵在所述板件3和所述第一板件9之间,当所述第一板件9受到碰撞力时,压缩所述弹簧903,通过弹簧903的压缩完成吸能。
实施例3
参阅图5和图6所示,在所述板件3的左侧面处胶合固定有泡沫板333,常态下,所述泡沫板333不与所述第一板件9之间接触,当所述第一板件移动,并且压缩弹簧,弹簧在被压缩至极限前,所述第一板件接触所述泡沫板,而后第一板件继续向左侧移动吸能,直至泡沫板无法压缩为止,此时第一板件的力作用在板件上,泡沫板与弹簧的配合,实现双重吸能,提高吸能效果。
实施例4
参阅图7所示,在所述第一板件9的右侧位置处胶合固定有橡胶材质的软性的接触板999,所述接触板999的厚度为20mm。
实施例5
参阅图8和图9所示,所述刹车板8为Q235材质,厚度为14mm,在所述刹车板8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多根向下凸出的凸筋888,凸筋888与刹车板8为铸造一体式结构,当刹车板向下移动后,通过凸筋接触地面,实现刹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车辆大梁前、后侧处的管套,管套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汽车大梁之间固定,管套采用横向布局,在所述管套内横向设置有一受力杆,所述受力杆可沿着所述管套横向滑移,在两根所述受力杆的右端之间套设有一板件,受力杆的右端穿过板件后焊接固定,所述板件采用的是Q235材质,厚度为16mm~32mm,在汽车大梁的底部焊接有两个基座,两个基座呈左右对称,在两个基座之间焊接有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一管套,通过所述第一管套装配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上端焊接有倾斜设置的受力板,所述受力杆的左下位置处切割后形成一个贴合所述受力板的受力面,在所述第一管套的外壁处设置有固定所述竖杆用的剪切螺栓,当所述受力杆向左侧移动时,通过受力面作用在受力板上,使得受力板获得一个向下移动的力,当竖杆受到向下力的时候,剪切螺栓过载折断,此时竖杆向下移动,在两根所述受力杆的底部之间焊接有一刹车板,当所述竖杆向下移动时,所述刹车板向下移动后接触地面,在所述受力杆的外壁处焊接有一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限位在所述管套的左侧位置处,当所述受力杆接触所述受力板时,所述限位杆刚好接触所述管套的左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件的右侧位置处设置有可横向活动的第一板件,所述第一板件平行所述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也采用Q235材质,厚度为10mm~16mm,所述第一板件的左端面处焊接有多根杆件,杆件向左贯穿所述板件后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在所述杆件上套设有丝径为3mm~6mm的弹簧,所述弹簧相抵在所述板件和所述第一板件之间,当所述第一板件受到碰撞力时,压缩所述弹簧,通过弹簧的压缩完成吸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件的左侧面处胶合固定有泡沫板,常态下,所述泡沫板不与所述第一板件之间接触,当所述第一板件移动,并且压缩弹簧,弹簧在被压缩至极限前,所述第一板件接触所述泡沫板,而后第一板件继续向左侧移动吸能,直至泡沫板无法压缩为止,此时第一板件的力作用在板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板件的右侧位置处胶合固定有橡胶材质的软性的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厚度为16mm~3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板为Q235材质,厚度为12mm~16mm,在所述刹车板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多根向下凸出的凸筋,凸筋与刹车板为铸造一体式结构,当刹车板向下移动后,通过凸筋接触地面,实现刹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其特征在于:右侧所述基座与车辆大梁之间焊接有第一肋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板与所述竖杆之间焊接有第二肋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60°。
CN201910232106.7A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 Active CN1098353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2106.7A CN109835311B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2106.7A CN109835311B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35311A CN109835311A (zh) 2019-06-04
CN109835311B true CN109835311B (zh) 2021-08-06

Family

ID=66886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2106.7A Active CN109835311B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3531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7020A (en) * 1971-09-20 1975-11-04 Amin Melhem Saab Vehicle safety apparatus
CN2089434U (zh) * 1991-03-20 1991-11-27 王振钢 接触式汽车刹车装置
DE19652425A1 (de) * 1996-12-17 1998-06-25 Karl Regnat Kombiniertes oder einzel ausgeführtes Stoßstangenaufprall- und Airbagaufpralldämpfungssystem mit Druckluft oder Gas für Verkehrsfahrzeuge gegen Crashunfälle, insbesondere für Auffahrunfälle
CN1284455A (zh) * 2000-09-25 2001-02-21 冯哲 起落架回退式汽车碰撞能量缓冲和转化安全装置
CN2892591Y (zh) * 2005-01-09 2007-04-25 朱金泉 机动车自动阻止惯性刹车器
CN201580339U (zh) * 2010-01-18 2010-09-15 王林 一种汽车安全装置
CN202896488U (zh) * 2012-11-15 2013-04-24 陶海滨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7020A (en) * 1971-09-20 1975-11-04 Amin Melhem Saab Vehicle safety apparatus
CN2089434U (zh) * 1991-03-20 1991-11-27 王振钢 接触式汽车刹车装置
DE19652425A1 (de) * 1996-12-17 1998-06-25 Karl Regnat Kombiniertes oder einzel ausgeführtes Stoßstangenaufprall- und Airbagaufpralldämpfungssystem mit Druckluft oder Gas für Verkehrsfahrzeuge gegen Crashunfälle, insbesondere für Auffahrunfälle
CN1284455A (zh) * 2000-09-25 2001-02-21 冯哲 起落架回退式汽车碰撞能量缓冲和转化安全装置
CN2892591Y (zh) * 2005-01-09 2007-04-25 朱金泉 机动车自动阻止惯性刹车器
CN201580339U (zh) * 2010-01-18 2010-09-15 王林 一种汽车安全装置
CN202896488U (zh) * 2012-11-15 2013-04-24 陶海滨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35311A (zh) 201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33154C (en) Safety crash barrier
CN111945629A (zh) 一种双阻式高速公路防护缓冲装置
CN206376209U (zh) 高速公路用防护栏
CN109835311B (zh) 一种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辅助刹车驻车组件
CN201390937Y (zh) 一种公路防撞护栏
CN209836869U (zh) 一种高速公路用道路防护装置
CN110374030B (zh) 高速公路弯道加强型防撞护栏结构和施工机械及工艺
CN205296007U (zh) 一种用于减速制动车辆的道路避险器
CN214219376U (zh) 一种公路桥梁用安全护栏结构
CN212688810U (zh) 一种车道隔离护栏
CN211665645U (zh) 一种高速公路道路中间用隔离护栏
CN211285417U (zh) 一种交通道路用智能隔离护栏
CN211973112U (zh) 一种公路桥梁安全防撞护栏装置
KR100655397B1 (ko) 완충용 차막이
CN215629619U (zh) 用于道路建设的防撞护栏
KR20090102263A (ko) 도로설치용 복원형 충격흡수장치
CN111188301A (zh) 一种交通防撞护栏
CN219315586U (zh) 一种道路应急缓冲装置
CN215366978U (zh) 一种具有缓冲保护功能的交通护栏
CN213233246U (zh) 一种市政道路用的防护栏
CN219430611U (zh) 一种耐撞道路隔离护栏
CN220225066U (zh) 一种方便移动的分离带隔离护栏
CN215758730U (zh) 公路用道路防护栏
CN219032926U (zh) 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道路桥梁防护栏
CN213896759U (zh) 一种公路桥梁安全防撞护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20

Address after: 318050 Jinshui Road, Luqiao North Road, Luqiao, Zhejiang, 68

Applicant after: TAIZHOU RUIXIA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21200 vehicl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test station, No. 66, Jindong Road, Wuyi Coun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 Yanho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9

Address after: 201805 No. 188, Bai'an Road, Anting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ZF Automotive Systems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318050 Jinshui Road, Luqiao North Road, Luqiao, Zhejiang, 68

Patentee before: TAIZHOU RUIXIA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