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25200A - 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25200A
CN109825200A CN201910073195.5A CN201910073195A CN109825200A CN 109825200 A CN109825200 A CN 109825200A CN 201910073195 A CN201910073195 A CN 201910073195A CN 109825200 A CN109825200 A CN 1098252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acrylate
monomer
parts
copolymer acry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731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25200B (zh
Inventor
陈双俊
史为贺
张�浩
江万源
黄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qian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qian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qian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qian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00731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252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25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25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252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252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包括30~90份主胶、0.3~3份光引发剂、1~5份热固化剂、5~40份活性稀释剂;所述主胶包括1~10份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和100份共聚丙烯酸酯胶。本发明的UV减粘胶通过热固化后调控适当的交联密度以保持减粘胶的高强粘附性能,而在光固化后,通过乙烯侧基将丙烯酸酯主链与活性稀释剂反应的设计固化成刚性网络。在紫外线照射前180°剥离强度可达到26N/25mm,而残余率达到1/10000,剥离残留少。

Description

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胶粘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UV减粘胶是常态上显示高的粘接力,经过紫外线(UV)照射后粘接力急剧下降的一类胶黏剂,可被应用于半导体产业中的芯片加工工序中,尤其在硅片打磨、在芯片加工成型后的切割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固定作用。UV减粘胶一方面要求极高的粘接力以保障晶圆切割或打磨阶段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求在UV照射后表面基本上无残留胶或断胶等情况,从而保证后续工序进行,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研究兴趣。
自20世纪80年代末首次出现了专门用于芯片加工的UV固化可剥离压敏胶带的专利JP62062833,JP01297483后,目前广泛使用的减粘胶大多由丙烯酸酯类共聚物组成,例如Kanji Suyama等提出在365nm的光强下照射由丙烯酸丁酯(BA)和基于O-酰基肟光不稳定交联剂所组成的减粘胶。Seo Ho Lee等通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丙烯酸酯单体和亚丙基亚胺合成了可UV固化的低聚物,在室温下简单地混合UV可固化低聚物和热固性丙烯酸压敏胶(PSA)制备双固化减粘胶带。Eriko Sato等(Polymer,2015,64:260-267)将丙烯酸1-异丁氧基乙酯(iBEA)、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和丙烯酸2-羟乙酯(HEA)重复单元组成的缩醛保护的丙烯酸共聚物添加到可剥离压敏粘合剂上,含有大于10mol%的HEA单元和大于70mol%的iBEA单元的无规共聚物可在不锈钢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支撑膜两侧,通过光固化实现自发剥离。而在国内UV减粘胶的生产与研究方面,授权号为CN101016441A的专利描述了在制作减粘胶时,采用特殊的凸点纤维结构对快速剥离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粘结时易滑移,影响加工。
现有的减粘胶往往成本较高,且剥离后易产生残留。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易剥离,剥离后无残胶且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的减粘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及其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包括30~90份主胶、0.3~3份光引发剂、1~5份热固化剂、5~40份活性稀释剂。所述主胶包括1~10份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和100份共聚丙烯酸酯胶。
所述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HMPP)、安息香乙醚(Benzoinethyl ether)、二苯甲酮(winure BP)的至少一种。
所述热固化剂为德士模都L75、拜耳N3390、N75的至少一种。
所述活性稀释剂为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DEGDA)、邻苯二甲酸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DDA)的至少一种。
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二甲苯、异丙醇的至少一种。
所述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包括10~30份异氰酸酯类单体,0.1~5份阻聚剂,0.1~5份催化剂,30~80份溶剂和5~20份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
所述异氰酸酯类单体为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的至少一种。
所述阻聚剂为对羟基苯甲醚、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对苯二酚等酚类阻聚剂。甲基氢醌等醌类阻聚剂的至少一种。
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亚乙基二胺、辛酸亚锡、四甲基丁二胺、异辛酸汞的至少一种。
所述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S)、丙烯酸羟乙酯(EMA)、丙烯酸羟丙酯(HPA)的至少一种。
所述共聚丙烯酸酯胶包括1~50份丙烯酸酯类软单体,5~20份乙烯基类硬单体,0.1~5份引发剂,1~10份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
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2-Ethylhexyl acrylate)、丙烯酸十八酯(Octadecyl acrylate)的至少一种。
所述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二苯甲酰(BPO)、过氧化甲乙酮(MEKP)、过氧化环己酮(cyclohexanone peroxide)的至少一种。
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异氰酸酯类单体与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混合反应得到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
S2:通过混合丙烯酸酯类软单体、乙烯基类硬单体、引发剂、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以及溶剂经自由基引发聚合形成共聚丙烯酸酯胶。
S3: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和共聚丙烯酸酯胶混合,加热反应,制成主胶。
S4:制备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
所述S1中,以质量份数计,将10~30份异氰酸酯类单体,0.1~5份阻聚剂,0.1~5份催化剂,30~80份溶剂混合,加热后与5~20份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混合反应4-7小时,制成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
所述S1中,在异氰酸酯类单体中滴加含羟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使得异氰酸酯基(-NCO)与羟基(-OH)充分反应。
所述S2步骤中,以质量份数计,将1~10份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1~50份软单体,5~20份硬单体,0.1~5份引发剂,20~80份溶剂混合,加热反应6小时,制成共聚丙烯酸酯胶。
所述S3步骤中,以质量份数计,将1-10份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和100份共聚丙烯酸酯胶混合,加热反应6小时,制成主胶。
所述S4步骤中,将30~90份主胶、0.3~3份光引发剂、1~5份热固化剂、5~40份活性稀释剂混合均匀,制得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
所述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揭起过程是:将混合物均匀涂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上,置于中压紫外光灯下光照固化,即可轻松揭起。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胶通过调控热固化后交联密度以保持减粘胶的粘附性能,而在光固化后,通过乙烯基接枝在减粘胶主链上的设计形成了刚性网络。在紫外线照射前180°剥离强度可达到26N/25mm,而残余率达到1/10000,粘结牢固,剥离后残留少。
(2)本发明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制备方法简单,能够大规模的生产,在成本控制方面,选择价格较低的常见单体,降低了生产成本,方便产品的推广及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化学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化学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化学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化学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化学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的制备:在配备有球形冷凝管,氮气入口,机械搅拌桨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将8.31g甲苯二异氰酸酯、0.15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8g对苯二酚和60.56g乙酸乙酯混合。在2~3小时中用恒压滴漏斗向烧瓶中缓慢加入6.83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混合完成后在连续氮气流中加热至70℃并用机械搅拌桨搅拌7小时。所得产品即为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
共聚丙烯酸酯胶的制备:在配备有机械搅拌桨,氮气入口和冷凝器的三口烧瓶中将115.43g丙烯酸丁酯、15.29g苯乙烯,13.09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28g偶氮二异丁腈和299.88g乙酸乙酯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在连续氮气流中加热至80℃并用机械搅拌桨搅拌6小时。将合成物冷却至室温,存放于棕色玻璃瓶中。所得产品即为共聚丙烯酸酯胶。
主胶的制备:在配备有机械搅拌桨和球形冷凝管的250ml的三口圆底烧瓶中将0.39g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与20.00g共聚丙烯酸酯胶混合,在机械搅拌桨搅拌下70℃反应7小时,制成主胶。
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制备:主胶冷却至室温后,分别向烧瓶中加入0.44g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2.63g(1%稀释)L75、1.76g(10%稀释)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继续搅拌0.5小时,即制得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紫外线减粘胶。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数均分子量(Mn)为22920g/mol,重均分子量(Mw)为72990g/mol。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180°剥离强度为19N/25mm,残留率1/1000。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结构式见图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以及共聚丙烯酸酯胶的制备与实施例1相同。
主胶的制备:在配备有机械搅拌桨和球形冷凝管的250ml的三口圆底烧瓶中分别将0.78g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与20.00g共聚丙烯酸酯胶混合,在机械搅拌桨搅拌下70℃反应7小时,制成主胶。
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制备:主胶冷却至室温后,向烧瓶中加入0.48g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2.87g(1%稀释)、L75、1.91g(10%稀释)、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继续搅拌0.5小时,即制得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数均分子量为23260g/mol,重均分子量为86550g/mol。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180°剥离强度为23N/25mm,残留率1/1000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以及共聚丙烯酸酯胶的制备与实施例1相同。
主胶的制备:在配备有机械搅拌桨和球形冷凝管的250ml的三口圆底烧瓶中分别将1.17g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与20.00g共聚丙烯酸酯胶混合,在机械搅拌桨搅拌下70℃反应7小时,制成主胶。
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制备:主胶冷却至室温后,向烧瓶中加入0.52g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3.10g(1%稀释)L75、2.07g(10%稀释)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继续搅拌0.5小时,即制得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数均分子量为27140g/mol,重均分子量为87590g/mol。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180°剥离强度为26N/25mm,残留率1/1000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制备步骤如下:
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的制备:在配备有球形冷凝管,氮气入口,机械搅拌桨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将11.11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0.19g三亚乙基二胺、0.09g对羟基苯甲醚和74.72g四氢呋喃混合,在2~3小时中用恒压滴漏斗滴加7.57g甲基丙烯酸羟丙酯,滴加完成后在机械搅拌桨搅拌下在连续氮气流中60℃反应7小时。所得产品即为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
共聚丙烯酸酯胶的制备:在配备有机械搅拌桨,氮气入口和冷凝器的三口烧瓶中进行。首先,将165.85g丙烯酸异辛酯、24.68g甲基丙烯酸甲酯,14.42g甲基丙烯酸羟丙酯、0.18g过氧化二苯甲酰和420.63g四氢呋喃加入烧瓶中。然后将它们在混合后连续氮气流中加热至80℃并用机械搅拌桨搅拌6小时。最后,将合成物冷却至室温,存放于制备的棕色玻璃瓶中。所得产品即为共聚丙烯酸酯胶。
主胶的制备:在配备有机械搅拌桨和球形冷凝管的250ml的三口圆底烧瓶中分别将0.56g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与20.00g共聚丙烯酸酯胶混合,在机械搅拌桨搅拌下70℃反应7小时,制成主胶。
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制备:主胶冷却至室温后,分别向烧瓶中加入0.46g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2.74g(1%稀释)拜耳N3390、1.82g(10%稀释)安息香乙醚,继续搅拌0.5小时,最后出料得到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数均分子量为25310g/mol,重均分子量为84690g/mol。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180°剥离强度为25N/25mm,残留率1/10000。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结构式见图2。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制备步骤如下:
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的制备:在配备有球形冷凝管,氮气入口,机械搅拌桨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将11.11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0.17g四甲基丁二胺、0.09g 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和68.84g二甲苯混合,缓慢混合6.10g丙烯酸羟乙酯。滴加完成后在机械搅拌桨搅拌下在连续氮气流中50℃反应7小时。所得产品即为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
共聚丙烯酸酯胶的制备:在配备有机械搅拌桨,氮气入口和冷凝器的三口烧瓶中将292.09g丙烯酸十八酯、11.61g丙烯酸羟乙酯、3.04g过氧化甲乙酮和708.63g二甲苯混合。在机械搅拌桨搅拌下连续氮气流中80℃反应6小时。冷却至室温,存放于棕色玻璃瓶中。所得产品表示为共聚丙烯酸酯胶。
主胶的制备:在配备有机械搅拌桨和球形冷凝管的250ml的三口圆底烧瓶中分别将0.28g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与20.00g共聚丙烯酸酯胶混合,在机械搅拌桨搅拌下70℃反应7小时,制成主胶。
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制备:主胶冷却至室温后,分别向烧瓶中加入0.43g双丙烯酸酯、2.56g(1%稀释)拜耳N75、1.71g(10%稀释)二苯甲酮,继续搅拌0.5小时,即制得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数均分子量为26330g/mol,重均分子量为87120g/mol。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180°剥离强度为24N/25mm,残留率1/10000。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结构式见图3。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制备步骤如下:
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的制备:在配备有球形冷凝管,氮气入口,机械搅拌桨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将8.71g甲苯二异氰酸酯、0.16g辛酸亚锡、0.08g甲基氢醌和62.16g异丙醇混合,然后在2~3小时中用恒压滴漏斗滴加6.83g丙烯酸羟丙酯。滴加完成后在机械搅拌桨搅拌下在连续氮气流中50℃反应7小时。所得产品即为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
共聚丙烯酸酯胶的制备:在配备有机械搅拌桨,氮气入口和冷凝器的三口烧瓶中将115.35g丙烯酸丁酯、13.01g丙烯酸羟丙酯、1.28g过氧化环己酮和299.52g异丙醇混合。在机械搅拌桨搅拌下连续氮气流中80℃反应6小时。冷却至室温,存放于于棕色玻璃瓶中。所得产品即为共聚丙烯酸酯胶。
主胶的制备:在配备有机械搅拌桨和球形冷凝管的250ml的三口圆底烧瓶中分别将0.62g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与20.00g共聚丙烯酸酯胶混合,在机械搅拌桨搅拌下70℃反应7小时,制成主胶。
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制备:主胶冷却至室温后,分别向烧瓶中加入0.46g邻苯二甲酸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2.77g(1%稀释)L75、1.84g(10%稀释)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搅拌0.5小时,即制得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数均分子量为19870g/mol,重均分子量为72630g/mol。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180°剥离强度为18N/25mm,残留率1/1000。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结构式见图4。
(实施例7)
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制备:在配备有球形冷凝管,氮气入口,磁力搅拌桨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将8.31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0.12g异辛酸汞,0.02g对苯二酚和97.24g乙酸乙酯混合,然后用滴漏斗在2~3小时中滴加5.35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本实施例的共聚丙烯酸酯胶、主胶以及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数均分子量为19330g/mol,重均分子量为72180g/mol。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180°剥离强度为19N/25mm,残留率1/1000。
本实施例制备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结构式见图5。
表一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分子量
试样 数均分子量Mn(g/mol) 重均分子量Mw(g/mol)
实施例1 22920 72990
实施例2 23260 86550
实施例3 27140 87590
实施例4 25310 84690
实施例5 26330 87120
实施例6 19870 72630
实施例7 19330 72180
表二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性能
试样 脱粘时间 180°剥离强度 初粘力(钢球法) 持粘力(72小时位移变化) 残余率
实施例1 20s 19N/25mm 9号 无变化 1/1000
实施例2 15s 23N/25mm 10号 无变化 1/10000
实施例3 25s 26N/25mm 8号 无变化 1/10000
实施例4 20s 25N/25mm 10号 无变化 1/10000
实施例5 25s 24N/25mm 9号 无变化 1/10000
实施例6 30s 18N/25mm 8号 无变化 1/1000
实施例7 30s 19N/25mm 8号 无变化 1/1000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其特征在于:包括30~90份主胶、0.3~3份光引发剂、1~5份热固化剂、5~40份活性稀释剂;所述主胶包括1~10份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和100份共聚丙烯酸酯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包括10~30份异氰酸酯类单体,0.1~5份阻聚剂,0.1~5份催化剂,30~80份溶剂和5~20份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类单体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至少一种;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亚乙基二胺、辛酸亚锡、四甲基丁二胺、异辛酸汞的至少一种;所述阻聚剂为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醚、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甲基氢醌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甲苯、丙酮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丙烯酸酯胶包括1~50份丙烯酸酯类软单体,5~20份乙烯基类硬单体,0.1~5份引发剂,1~10份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乙酯或丙烯酸羟丙酯的至少一种;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十八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
S1:异氰酸酯类单体与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混合反应得到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
S2:通过混合软单体、硬单体、引发剂、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以及溶剂经自由基引发聚合形成共聚丙烯酸酯胶;
S3: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和共聚丙烯酸酯胶混合,加热反应,制成主胶;
S4:制备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以质量份数计,将10~30份异氰酸酯类单体,0.1~5份阻聚剂,0.1~5份催化剂,30~80份溶剂和5~20份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混合,反应4-7小时,制成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以质量份数计,将1~10份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1~50份软单体,5~20份硬单体,0.1~5份引发剂,20~80份溶剂混合,加热反应6小时,制成共聚丙烯酸酯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以质量份数计,将1-10份异氰酸酯基功能单体和100份共聚丙烯酸酯胶混合,加热反应6小时,制成主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将30~90份主胶、0.3~3份光引发剂、1~5份热固化剂、5~40份活性稀释剂混合均匀,制得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
CN201910073195.5A 2019-01-25 2019-01-25 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8252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3195.5A CN109825200B (zh) 2019-01-25 2019-01-25 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3195.5A CN109825200B (zh) 2019-01-25 2019-01-25 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25200A true CN109825200A (zh) 2019-05-31
CN109825200B CN109825200B (zh) 2022-02-22

Family

ID=66862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73195.5A Active CN109825200B (zh) 2019-01-25 2019-01-25 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25200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3537A (zh) * 2019-07-04 2019-09-27 四川羽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v解粘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30919A (zh) * 2019-07-03 2019-10-15 昆山博益鑫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uv减粘胶
CN110903790A (zh) * 2019-11-22 2020-03-24 苏州高泰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Uv减粘组合物及具有其的uv减粘胶带
CN111117523A (zh) * 2020-01-08 2020-05-08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乳液型二烯基共聚物uv减粘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18225A (zh) * 2020-03-24 2020-06-02 广东硕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留胶的uv减粘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88200A (zh) * 2021-04-09 2021-07-09 北京中航技气动液压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耐高温uv减粘胶
CN113322031A (zh) * 2021-05-20 2021-08-31 新丰杰力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压敏胶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861928A (zh) * 2021-11-23 2021-12-31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具有抗静电效果的uv减粘胶及其减粘膜的制备方法
CN114015388A (zh) * 2021-12-20 2022-02-08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羟基减粘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196354A (zh) * 2021-12-20 2022-03-18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羧基减粘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5746715A (zh) * 2022-11-30 2023-03-0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性胶及其合成工艺
WO2024045376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紫外光固化胶黏剂原胶、紫外光固化胶黏剂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7589A (zh) * 2011-02-15 2012-08-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4040697A (zh) * 2012-01-25 2014-09-1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该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胶粘薄膜
CN105264033A (zh) * 2014-01-03 2016-01-20 株式会社Lg化学 切割膜和切割晶片粘合膜
CN108659734A (zh) * 2018-03-30 2018-10-16 东莞市澳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静电uv固化的高初粘再剥离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7589A (zh) * 2011-02-15 2012-08-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4040697A (zh) * 2012-01-25 2014-09-1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该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胶粘薄膜
CN105264033A (zh) * 2014-01-03 2016-01-20 株式会社Lg化学 切割膜和切割晶片粘合膜
CN108659734A (zh) * 2018-03-30 2018-10-16 东莞市澳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静电uv固化的高初粘再剥离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0919A (zh) * 2019-07-03 2019-10-15 昆山博益鑫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uv减粘胶
CN110283537A (zh) * 2019-07-04 2019-09-27 四川羽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v解粘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83537B (zh) * 2019-07-04 2021-06-04 四川羽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v解粘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03790A (zh) * 2019-11-22 2020-03-24 苏州高泰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Uv减粘组合物及具有其的uv减粘胶带
CN111117523A (zh) * 2020-01-08 2020-05-08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乳液型二烯基共聚物uv减粘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18225A (zh) * 2020-03-24 2020-06-02 广东硕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留胶的uv减粘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88200A (zh) * 2021-04-09 2021-07-09 北京中航技气动液压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耐高温uv减粘胶
CN113088200B (zh) * 2021-04-09 2022-04-15 北京中航技气动液压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耐高温uv减粘胶
CN113322031A (zh) * 2021-05-20 2021-08-31 新丰杰力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压敏胶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861928A (zh) * 2021-11-23 2021-12-31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具有抗静电效果的uv减粘胶及其减粘膜的制备方法
CN114015388A (zh) * 2021-12-20 2022-02-08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羟基减粘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196354A (zh) * 2021-12-20 2022-03-18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羧基减粘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015388B (zh) * 2021-12-20 2023-12-01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羟基减粘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24045376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紫外光固化胶黏剂原胶、紫外光固化胶黏剂
CN115746715A (zh) * 2022-11-30 2023-03-0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性胶及其合成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25200B (zh)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25200A (zh) 侧乙烯基型共聚丙烯酸酯uv减粘胶及其制备方法
Bao et 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hyperbranched polyurethane acrylate used for UV curing coatings
JP7271606B2 (ja) 感圧接着剤
CN107254251A (zh) 一种具有自引发功能的水性uv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US11993712B2 (en) Curable compositions for use as adhesives having properties capable of being altered based on external stimuli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13201116B (zh) 乙烯基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乙烯基酯树脂改性蓖麻油基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09155532A (ja)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CN106459313A (zh) 可固化粘合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3025239B (zh) 可折叠显示器用粘合剂组合物和可折叠显示器用光学部件
CN109642137A (zh) (甲基)丙烯酸系低聚物
JPWO2005111167A1 (ja) 粘着剤組成物
CN102449093A (zh) 光固化型粘合粘接剂组合物、光固化型粘合粘接剂层、和光固化型粘合粘接片
JP5233614B2 (ja) 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転写フィルム
JP2017155099A (ja) 保護フィルム用粘着剤組成物及び保護フィルム
CN107109138A (zh) 水基压敏粘合剂组合物
CN110791245A (zh) 一种辐射固化胶黏剂组合物,压敏胶及保护膜胶带
CN109294511B (zh) 一种适用于柔性基材粘接的uv固化胶黏剂
JP6002145B2 (ja) 輻射線硬化性組成物の製造法
JP2014181330A (ja) 透明性接着剤用基材および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6287285B2 (ja) 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CN103214610A (zh) 一种含双键的大分子单体合成方法及应用
JP2023005131A (ja)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2016094513A (ja) 粘着剤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粘着テープ
Chen et al. A novel CO2 based UV-induced peelable adhesive for wafer dicing
KR102672870B1 (ko) 외부 자극을 기반으로 변형될 수 있는 특성을 가진 접착제로서 이용하기 위한 경화성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용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