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20866A - 一种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20866A
CN109820866A CN201910266459.9A CN201910266459A CN109820866A CN 109820866 A CN109820866 A CN 109820866A CN 201910266459 A CN201910266459 A CN 201910266459A CN 109820866 A CN109820866 A CN 109820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polyamide
added
elution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664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20866B (zh
Inventor
张文
付伟
吴艳玲
陈冰佳
陈兴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91026645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208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20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20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20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20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为吡咯咪唑聚酰胺小分子,所述吡咯咪唑聚酰胺小分子通过识别配对的方式靶向c‑Myc基因启动子序列,并且沉默c‑Myc基因的表达,本发明的聚酰胺PA6体现出较好的肿瘤细胞毒性,并且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Description

一种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聚酰胺一般是由2-3个不同的五元芳香杂环:N-甲基吡咯(Py,芳香残基)、N-甲基咪唑(Im,芳香残基)及3-羟基-N-甲基吡咯(Hp,芳香残基)组成;在DNA小沟中,二个聚酰胺或发卡聚酰胺反平行,边靠边与预先确定的DNA碱基序列以1:1比例紧密、特异性识别碱基的合成小分子化合物,即N-甲基吡咯(Py)倾向于识别T、A和C碱基;N-甲基咪唑(Im)是G碱基的读取元素;3-羟基-N-甲基吡咯(Hp)能特异性识别T碱基。到目前为止其中Im/Py和Py/Im配对分别识别G·C和C·G,而Hp/Py配对能把碱基对T·A、A·T区分开。而且聚酰胺具有良好的细胞渗透性,能够进入细胞核中,并且不易被核酸酶水解,相对转录因子能较强的键合特定靶基因。研究证明:它能通过在启动子区和增强子上干涉转录系统,调控与疾病相关突变基因的表达。
尽管人们利用聚酰胺中不同芳香残基的配对能将DNA中的四个Watson-Crick碱基对特异性的区分开;但是,由五元芳香环组成的长链聚酰胺存在刚性过强,曲率过大,不能很好的与DNA小沟曲率相匹配的不足;尤其是用Hp作为T碱基的识别元素尚存在一些缺点。之前,本实验室成功研发利用(S)-β-羟基-γ-氨基酸残基(sγβ-OH)与β-丙氨酸残基(β)配对sγβ-OH/β能很好地将T·A、A·T、C·G、G·C区分开;而且,这样的氨基酸残基(sγβ-OH)具有柔韧性,起到‘弹簧’一样的作用,能够用于设计较长聚酰胺,使其有效识别人类基因中重复率较低的较长的DNA序列,即解决使用较长聚酰胺识别较长DNA序列的专一性问题。
因此,本实验室将在之前的基础上发明一种聚酰胺作为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而且这种聚酰胺通过采用(S)-β-羟基-γ-氨基酸残基(sγβ-OH)与β-丙氨酸残基(β)配对(sγβ-OH/β)特异性识别碱基对T·A。
另一方面,20年之前,c-Myc基因在人类伯基特淋巴瘤中发现,是禽类逆转录病毒的v-Myc基因的细胞同源序列。在v-Myc基因的研究基础上发现,c-Myc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在许多癌症中表达出现异常。目前认为乳腺癌、结肠癌、宫颈癌、髓系白血病、黑色素瘤、骨肉瘤、胶质母细胞瘤及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都存在c-Myc基因的失调、高表达。人c-Myc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q24.1,包括两个内含子和三个外显子。
c-Myc基因的转录由多个启动子调控。核酸超敏感元件III1(NHE III1)也叫作Pu27(27bp)控制c-Myc基因80%~90%的转录活性。NHE III1富含鸟嘌呤(G),位于P1启动子上游-142bp~-115bp,能够形成具有转录活性的双螺旋结构。同时NHE III1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分子内G-四链体结构,以无活性的沉默子结构形式抑制c-Myc基因的转录。因此,NHEIII1被认为通过下调c-Myc基因的表达水平治疗肿瘤的潜在靶标。
c-Myc原癌基因不仅调控15%的其他人类基因的表达,还参与调控细胞周期、新陈代谢、蛋白质生物合成和microRNA调控等多种生理过程。除此之外,c-Myc基因还参与调控细胞凋亡,细胞衰亡和DNA损伤反应。通过活性氧和异常的DNA复制中间体的生成,c-Myc基因的过度表达会诱导产生DNA损伤反应。DNA损伤反应在肿瘤进展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而另一方面也能维护肿瘤的生长。因此,内源性c-Myc基因具有内在矛盾性的特征。
c-Myc在大多数人类干细胞中表达,并在正常和肿瘤细胞中都密切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分化、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凋亡的调控。因此,c-Myc基因是癌症治疗发展中重要的基因靶标。目前以c-Myc为靶标治疗肿瘤的小分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诱导并稳定c-Myc基因启动子区域形成G-四链体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另一类是通过抑制c-Myc/max二聚体的形成达到抑制肿瘤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成功开发出以c-Myc基因为靶标的临床抗肿瘤药物。
有关使用聚酰胺调控与疾病相关基因的报道:
2000年,Chiang et al体外实验研究表明:聚酰胺有效抑制Her-2/neu启动子区转录因子与DNA的作用,从而抑制Her-2/neu基因转录。2006年,Matsuda et al首次应用小鼠动物模型研究表明:聚酰胺下调TGF-betal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预示着聚酰胺有治疗TGF-betal基因高度表达的相关疾病的潜力,包括进展性肾炎、心瓣手术再狭窄。2010年,Wang等人发现以鼠为动物模型研究聚酰胺下调MMP-9基因,能够抑制肿瘤的侵入和转移;表明MMP-9基因是聚酰胺抗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靶点。2007年,Ueno T等人报道利用聚酰胺调控结合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
通过以上对本发明相关的背景资料的检索分析发现:利用聚酰胺作为一种c-Myc基因抑制剂;使用含有(S)-β-羟基-γ-氨基酸残基(sγβ-OH)的聚酰胺对c-Myc启动子区序列特异性识别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是有一定依据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及其应用。
一种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吡咯-咪唑聚酰胺类化合物,所述吡咯-咪唑聚酰胺类化合物的发夹结构如PA1~PA6中的任意一种所示;
其中,●:N-甲基咪唑残基;○:N-甲基吡咯残基;
β表示β-丙氨酸残基;γ表示γ-氨基酸残基;
sγβ-OH表示(S)-β-羟基-γ-氨基酸残基;
Ac表示乙酰基;Dp表示N,N-二甲氨基丙二胺残基。
所述的一种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自主设计合成了吡咯咪唑聚酰胺小分子,首次通过识别配对的方式靶向c-Myc基因启动子序列,并且沉默c-Myc基因的表达,其中发夹结构如PA6的吡咯-咪唑聚酰胺类化合物体现出较好的细胞毒性,并且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夹结构如PA6的吡咯-咪唑聚酰胺类化合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本发明的发夹结构如PA1~PA6的吡咯-咪唑聚酰胺类化合物与靶c-Myc基因启动子区DNA序列作用模式如图2所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聚酰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聚酰胺与靶c-Myc基因启动子区DNA序列作用的模式图;
图3A为化合物PA1的制备路线图;
图3B为制备化合物PA1~PA6所使用的单体或二聚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聚酰胺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的聚酰胺对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图;
图6为本发明的聚酰胺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的聚酰胺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作用图;
图8A为本发明的聚酰胺对A549细胞的c-Myc基因RT-PCR扩增产物电泳图;
图8B为本发明的聚酰胺对A549细胞内c-Myc mRNA水平的抑制图;
图8C为本发明的聚酰胺对A549细胞内c-Myc基因蛋白免疫印迹试验产物电泳图;
图8D为本发明的聚酰胺对A549细胞内c-Myc蛋白质水平的抑制;
图9A为本发明的聚酰胺对SGC7901细胞的c-Myc基因RT-PCR扩增产物电泳图;
图9B为本发明的聚酰胺对SGC7901细胞内c-Myc mRNA水平的抑制图;
图9C为本发明的聚酰胺对SGC7901细胞内c-Myc基因蛋白免疫印迹试验产物电泳图;
图9D为本发明的聚酰胺对SGC7901细胞内c-Myc蛋白质水平的抑制;
图10为本发明的聚酰胺对A549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聚酰胺对A549细胞迁移的抑制率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聚酰胺对SGC7901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聚酰胺对SGC7901细胞迁移的抑制率图;
图14A为本发明的聚酰胺诱导肿瘤细胞A549凋亡图之一;
图14B为本发明的聚酰胺诱导肿瘤细胞A549凋亡图之二;
图15A为本发明的聚酰胺诱导肿瘤细胞SGC7901凋亡图之一;
图15B为本发明的聚酰胺诱导肿瘤细胞SGC7901凋亡图之二;
图16A为本发明的聚酰胺阻滞A549细胞周期图之一;
图16B为本发明的聚酰胺阻滞A549细胞周期图之二;
图17A为本发明的聚酰胺阻滞SGC7901细胞周期图之一;
图17B为本发明的聚酰胺阻滞SGC7901细胞周期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化合物PA1的制备
主要合成步骤:活化树脂、脱去树脂上保护基团、活化羧基基团、耦合、盖帽、切割树脂等部分。
活化树脂:将树脂用DMF进行充分溶胀。
脱保护:将Fmoc保护基团从Fmoc保护的树脂上通过哌啶/DMF溶液去保护,释放出游离氨基。
活化羧基:将参与下一个耦合反应的氨基酸羧基部分通过活化试剂HBTU进行活化,形成活化酯,从而高效的与氨基耦合。
耦合:活化好氨基酸与树脂上游离氨基反应,形成肽键。
盖帽:在反应中存在部分未完全反应的氨基结构,必须进行封盖,避免在下次耦合中引起副反应,从而保证合成目标聚酰胺的纯度。
切割:当目标聚酰胺合成结束,需要用Dp作为切割试剂将其从树脂上切割下来。
所使用的初始原料和试剂试剂的缩写如表1。
表1:固相合成反应中所用试剂及其缩写
步骤如下:合成步骤如图3A。
1)活化:称取图3B如式(12)所示的Fmoc保护β-丙氨酸-Clear树脂(SPS-1,1.00g,0.4mmol,Peptides International)加入到固相反应装置的固相反应管中,通氮气保护,再加入5mL的DMF,使氮气充分鼓泡30min进行活化树脂;
2)脱保护:先配制3mL的20%(v/v)哌啶/DMF(哌啶、DMF均为处理过的无水溶剂),在氮气保护下加入到步骤1)的固相反应管,充分鼓泡反应15min,脱除β-丙氨酸上的氨基保护基团,抽去反应管中的溶剂,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3)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2)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另一支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4)盖帽:配制5mL的5%乙酸酐+5%吡啶/DMF溶液,氮气保护下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进行盖帽15min,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这一步为了验证合成产物,从固相反应管中取固体树脂(5mg)加入到5mL的反应瓶中,加入500μL的Dp,反应液于55℃反应过夜,切除树脂载体上的产物,用0.45μm的一次性过滤器过滤,取25μL的样品液进行HPLC分析(254nm,0.1%TFA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乙腈从0%到100%,流速1.0mL/min)。
5)重复步骤2),进行脱保护;
6)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4)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反应瓶中,加入5mL等量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分别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7)重复步骤4)、步骤2),对步骤6)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完步骤4)后,从该固相反应管中分别取固体树脂(5mg)加入5mL的反应瓶中,加入500μL的Dp,反应液于55℃反应过夜,切除树脂载体上的产物,用0.45μm的一次性过滤器过滤,取25μL的样品液金星HPLC分析(254nm,0.1%TFA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乙腈从0%到100%,流速1.0mL/min)。
8)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10)所示的二聚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分别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分别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9)重复步骤4)、步骤2),对固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0)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5)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1)重复步骤4)、步骤2),对步骤10)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2)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10)所示的二聚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3)重复步骤4)、步骤2)的操作,对步骤12)中的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4)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7)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到无水反应瓶中,加入5mL等量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5)重复步骤4)、步骤2)的操作,对步骤14)中的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6)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3)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7)重复步骤4)、步骤2)和步骤4)的操作,分别对步骤16)的反应液进行同样的盖帽、脱保护、盖帽反应;获得中间体(PA1-a);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8)将步骤17)的中间体,连有目标聚酰胺(PA 1)的树脂从固相反应管中取出,放入反应瓶中,加入20mL的Dp,油浴中55℃过夜反应,停止反应,过滤,收集滤液,真空下除去Dp后,得到手性羟基保护的发夹聚酰胺(PA1)的中间体(PA1-b);
19)在氮气保护下,向步骤18)的中间体加入3mL脱保护试剂重量配比为91:3:3:3的TFA/TMS/TIS/H2O混合液,室温反应1h脱去羟基上的叔丁基保护,真空下移除溶剂,二氯甲烷溶解产物,用5mol/L的盐酸调至酸性,有固体析出,过滤得到白色的目标产物,含手性(S)-β-羟基-γ-氨基酸修饰的发夹聚酰胺(PA 1)。收率15.6%,HPLC 97.6%,1H-NMR(400MHz,DMSO-d6):10.42(s,1H,芳香NH),10.38(s,1H,芳香NH),10.14(s,2H,芳香NH),9.81(s,1H,芳香NH),9.67(br,2H,芳香NH),8.04-7.47(m,3H,脂肪NH),7.83-7.71(m,2H,脂肪NH),7.64(s,1H,芳香CH),7.50(s,1H,芳香CH),7.58(s,1H,芳香CH),7.48(s,1H,芳香CH),7.44(m,2H,芳香CH),7.39(s,1H,芳香CH),7.27(m,2H,芳香CH),5.53(br,1H,OH),3.98(m,1H,HOCH),3.94(s,6H,2×NCH3),3.90(s,3H,NCH3),3.86(s,6H,2×NCH3),3.80(s,3H,NCH3),3.64(m,2H,NHCH2),3.51(m,2H,NHCH2),3.50-3.41(m,2H,NHCH2),3.32-3.25(m,4H,2×NHCH2),2.68(m,2H,NMe2CH2),2.46(d,3JH,H=7.2Hz,2H,COCH2),2.33(t,3JH,H=6.8Hz,2H,COCH2),2.25-2.20(m,4H,2×COCH2),2.02(s,6H,N(CH3)2),1.96(s,1H,COCH3),1.76(m,2H,CHCH2CH2),1.51(m,2H,CH2CH2CH2)。ESI-Mass:m/z calcd for C54H74N21O12[M+H]+:1208.58;found:1208.47[M+H]+
实施例2:化合物PA2的制备
合成步骤类似合成PA1(图3A)。步骤如下:
1)活化:与制备PA 1第一步1)活化操作相同。称取图3B如式(12)所示的Fmoc保护β-丙氨酸-Clear树脂(SPS-1,1.00g,0.4mmol,Peptides International)加入到固相反应装置的固相反应管中,通氮气保护,再加入5mL的DMF,使氮气充分鼓泡30min进行活化树脂;
2)脱保护:先配制3mL的20%(v/v)哌啶/DMF(哌啶、DMF均为处理过的无水溶剂),在氮气保护下加入到步骤1)的固相反应管,充分鼓泡反应15min,脱除β-丙氨酸上的氨基保护基团,抽去反应管中的溶剂,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3)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8)所示的二聚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另一支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4)盖帽:配制5mL的5%乙酸酐+5%吡啶/DMF溶液,氮气保护下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进行盖帽15min,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这一步为了验证合成产物,从固相反应管中取固体树脂(5mg)加入到5mL的反应瓶中,加入500μL的Dp,反应液于55℃反应过夜,切除树脂载体上的产物,用0.45μm的一次性过滤器过滤,取25μL的样品液进行HPLC分析(254nm,0.1%TFA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乙腈从0%到100%,流速1.0mL/min)。
5)重复步骤2),进行脱保护;
6)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10)所示的二聚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反应瓶中,加入5mL等量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分别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7)重复步骤4)、步骤2),对步骤6)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完步骤4)后,从该固相反应管中分别取固体树脂(5mg)加入5mL的反应瓶中,加入500μL的Dp,反应液于55℃反应过夜,切除树脂载体上的产物,用0.45μm的一次性过滤器过滤,取25μL的样品液金星HPLC分析(254nm,0.1%TFA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乙腈从0%到100%,流速1.0mL/min)。
8)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5)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分别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分别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9)重复步骤4)、步骤2),对固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0)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10)所示的二聚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1)重复步骤4)、步骤2),对步骤10)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2)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7)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3)重复步骤4)、步骤2)的操作,对步骤12)中的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4)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3)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到无水反应瓶中,加入5mL等量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5)重复步骤4)、步骤2)和步骤4)的操作,分别对步骤14)的反应液进行同样的盖帽、脱保护、盖帽反应;获得中间体(PA2-a);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6)将步骤15)的中间体,连有目标聚酰胺(PA2)的树脂从固相反应管中取出,放入反应瓶中,加入20mL的Dp,油浴中55℃过夜反应,停止反应,过滤,收集滤液,真空下除去Dp后,得到手性羟基保护的发夹聚酰胺(PA2)的中间体(PA2-b);
17)在氮气保护下,向步骤16)的中间体加入3mL脱保护试剂重量配比为91:3:3:3的TFA/TMS/TIS/H2O混合液,室温反应1h脱去羟基上的叔丁基保护,真空下移除溶剂,二氯甲烷溶解产物,用5mol/L的盐酸调至酸性,有固体析出,过滤得到淡白色的目标产物,含手性(S)-β-羟基-γ-氨基酸修饰的发夹聚酰胺(PA 2)。收率13.6%,HPLC 98.1%,1H-NMR(400MHz,DMSO-d6):10.23(s,1H,芳香NH),10.01(s,1H,芳香NH),9.90-9.98(br,2H,芳香NH),9.75(s,1H,芳香NH),9.86(br,2H,芳香NH),8.15-7.89(m,3H,脂肪NH),7.63-7.41(m,2H,脂肪NH),7.39-7.35(br,2H,芳香CH),7.30(s,1H,芳香CH),7.27(s,1H,芳香CH),7.16(s,1H,芳香CH),7.13(m,2H,芳香CH),7.10(m,2H,芳香CH),5.52(br,1H,OH),3.99(m,1H,HOCH),3.91(s,6H,2×NCH3),3.87(s,3H,NCH3),3.83(s,6H,2×NCH3),3.80(s,3H,NCH3),3.76(s,6H,2×NCH3),3.72(s,3H,NCH3),3.64(m,2H,NHCH2),3.50(m,2H,NHCH2),3.46-3.40(m,2H,NHCH2),3.34-3.20(m,4H,2×NHCH2),2.46(d,3JH,H=7.2Hz,2H,COCH2),2.36(t,3JH,H=6.8Hz,2H,COCH2),2.28-2.23(t,3JH,H=6.8Hz,2H,COCH2),2.01(s,6H,N(CH3)2),1.95(s,1H,COCH3),1.79(m,2H,CHCH2CH2),1.53(m,2H,CH2CH2CH2)。ESI-Mass:m/z calcdfor C57H75N22O12[M+H]+:1259.59;found:1259.62[M+H]+
实施例3:化合物PA3的制备
合成步骤类似合成PA1(图3A)。步骤如下:
1)活化:与制备PA 1第一步1)活化操作相同。称取图3B如式(12)所示的Fmoc保护β-丙氨酸-Clear树脂(SPS-1,1.00g,0.4mmol,Peptides International)加入到固相反应装置的固相反应管中,通氮气保护,再加入5mL的DMF,使氮气充分鼓泡30min进行活化树脂;
2)脱保护:先配制3mL的20%(v/v)哌啶/DMF(哌啶、DMF均为处理过的无水溶剂),在氮气保护下加入到步骤1)的固相反应管,充分鼓泡反应15min,脱除β-丙氨酸上的氨基保护基团,抽去反应管中的溶剂,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3)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2)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另一支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4)盖帽:配制5mL的5%乙酸酐+5%吡啶/DMF溶液,氮气保护下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进行盖帽15min,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这一步为了验证合成产物,从固相反应管中取固体树脂(5mg)加入到5mL的反应瓶中,加入500μL的Dp,反应液于55℃反应过夜,切除树脂载体上的产物,用0.45μm的一次性过滤器过滤,取25μL的样品液进行HPLC分析(254nm,0.1%TFA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乙腈从0%到100%,流速1.0mL/min)。
5)重复步骤2),进行脱保护;
6)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7)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反应瓶中,加入5mL等量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分别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7)重复步骤4)、步骤2),对步骤6)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完步骤4)后,从该固相反应管中分别取固体树脂(5mg)加入5mL的反应瓶中,加入500μL的Dp,反应液于55℃反应过夜,切除树脂载体上的产物,用0.45μm的一次性过滤器过滤,取25μL的样品液金星HPLC分析(254nm,0.1%TFA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乙腈从0%到100%,流速1.0mL/min)。
8)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10)所示的二聚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分别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分别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9)重复步骤4)、步骤2),对固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0)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5)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1)重复步骤4)、步骤2),对步骤10)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2)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10)所示的二聚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3)重复步骤4)、步骤2)的操作,对步骤12)中的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4)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4)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到无水反应瓶中,加入5mL等量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5)重复步骤4)、步骤2),对固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6)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3)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到无水反应瓶中,加入5mL等量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7)重复步骤4)、步骤2)和步骤4)的操作,分别对步骤16)的反应液进行同样的盖帽、脱保护、盖帽反应;获得中间体(PA3-a);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8)将步骤17)的中间体,连有目标聚酰胺(PA3)的树脂从固相反应管中取出,放入反应瓶中,加入20mL的Dp,油浴中55℃过夜反应,停止反应,过滤,收集滤液,真空下除去Dp后,得到手性羟基保护的发夹聚酰胺(PA3)的中间体(PA3-b);
19)在氮气保护下,向步骤18)的中间体加入3mL脱保护试剂重量配比为91:3:3:3的TFA/TMS/TIS/H2O混合液,室温反应1h脱去羟基上的叔丁基保护,真空下移除溶剂,二氯甲烷溶解产物,用5mol/L的盐酸调至酸性,有固体析出,过滤得到淡白色的目标产物,含手性(S)-β-羟基-γ-氨基酸修饰的发夹聚酰胺(PA3)。收率16.1%,HPLC 98.3%,1H-NMR(400MHz,DMSO-d6):10.40(s,1H,芳香NH),10.37(s,1H,芳香NH),10.12(s,2H,芳香NH),9.80(s,1H,芳香NH),9.69(br,2H,芳香NH),8.08-7.45(m,3H,脂肪NH),7.81-7.70(m,2H,脂肪NH),7.66(s,1H,芳香CH),7.52(s,1H,芳香CH),7.57(s,1H,芳香CH),7.49(s,1H,芳香CH),7.41(m,2H,芳香CH),7.36(s,1H,芳香CH),7.26(m,2H,芳香CH),5.52(br,1H,OH),3.97(m,1H,HOCH),3.93(s,6H,2×NCH3),3.91(s,3H,NCH3),3.87(s,6H,2×NCH3),3.82(s,3H,NCH3),3.63(m,2H,NHCH2),3.50(m,2H,NHCH2),3.48-3.40(m,2H,NHCH2),3.31-3.25(m,4H,2×NHCH2),2.69(m,2H,NMe2CH2),2.45(d,3JH,H=7.2Hz,2H,COCH2),2.36(t,3JH,H=6.8Hz,2H,COCH2),2.26-2.20(m,4H,2×COCH2),2.01(s,6H,N(CH3)2),1.94(s,1H,COCH3),1.76(m,2H,CHCH2CH2),1.50(m,2H,CH2CH2CH2)。ESI-Mass:m/z calcd for C54H74N21O12[M+H]+:1208.58;found:1208.53[M+H]+
实施例4:化合物PA4的制备
合成步骤类似合成PA1(图3A)。步骤如下:
1)活化:与制备PA 1第一步1)活化操作相同。称取图3B如式(12)所示的Fmoc保护β-丙氨酸-Clear树脂(SPS-1,1.00g,0.4mmol,Peptides International)加入到固相反应装置的固相反应管中,通氮气保护,再加入5mL的DMF,使氮气充分鼓泡30min进行活化树脂;
2)脱保护:先配制3mL的20%(v/v)哌啶/DMF(哌啶、DMF均为处理过的无水溶剂),在氮气保护下加入到步骤1)的固相反应管,充分鼓泡反应15min,脱除β-丙氨酸上的氨基保护基团,抽去反应管中的溶剂,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3)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7)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另一支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4)盖帽:配制5mL的5%乙酸酐+5%吡啶/DMF溶液,氮气保护下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进行盖帽15min,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这一步为了验证合成产物,从固相反应管中取固体树脂(5mg)加入到5mL的反应瓶中,加入500μL的Dp,反应液于55℃反应过夜,切除树脂载体上的产物,用0.45μm的一次性过滤器过滤,取25μL的样品液进行HPLC分析(254nm,0.1%TFA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乙腈从0%到100%,流速1.0mL/min)。
5)重复步骤2),进行脱保护;
6)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10)所示的二聚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反应瓶中,加入5mL等量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分别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7)重复步骤4)、步骤2),对步骤6)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完步骤4)后,从该固相反应管中分别取固体树脂(5mg)加入5mL的反应瓶中,加入500μL的Dp,反应液于55℃反应过夜,切除树脂载体上的产物,用0.45μm的一次性过滤器过滤,取25μL的样品液金星HPLC分析(254nm,0.1%TFA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乙腈从0%到100%,流速1.0mL/min)。
8)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5)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分别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分别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9)重复步骤4)、步骤2),对固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0)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10)所示的二聚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1)重复步骤4)、步骤2),对步骤10)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2)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10)所示的二聚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3)重复步骤4)、步骤2)和步骤4)的操作,分别对步骤14)的反应液进行同样的盖帽、脱保护、盖帽反应;获得中间体(PA4-a);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4)将步骤13)的中间体,连有目标聚酰胺(PA4)的树脂从固相反应管中取出,放入反应瓶中,加入20mL的Dp,油浴中55℃过夜反应,停止反应,过滤,收集滤液,真空下除去Dp后,得到手性羟基保护的发夹聚酰胺(PA4)的中间体(PA4-b);
15)在氮气保护下,向步骤14)的中间体加入3mL脱保护试剂重量配比为91:3:3:3的TFA/TMS/TIS/H2O混合液,室温反应1h脱去羟基上的叔丁基保护,真空下移除溶剂,二氯甲烷溶解产物,用5mol/L的盐酸调至酸性,有固体析出,过滤得到淡白色的目标产物,含手性(S)-β-羟基-γ-氨基酸修饰的发夹聚酰胺(PA4)。收率11.4%,HPLC 98.3%,1H-NMR(400MHz,DMSO-d6):10.20(s,1H,芳香NH),10.00(s,1H,芳香NH),9.92-9.99(br,2H,芳香NH),9.76(s,1H,芳香NH),9.87(br,2H,芳香NH),8.17-7.89(m,3H,脂肪NH),7.65-7.42(m,2H,脂肪NH),7.39-7.33(br,2H,芳香CH),7.35(s,1H,芳香CH),7.28(s,1H,芳香CH),7.16(s,1H,芳香CH),7.11(m,2H,芳香CH),7.06(m,2H,芳香CH),5.51(br,1H,OH),3.98(m,1H,HOCH),3.90(s,6H,2×NCH3),3.86(s,3H,NCH3),3.82(s,6H,2×NCH3),3.79(s,3H,NCH3),3.76(s,6H,2×NCH3),3.71(s,3H,NCH3),3.66(m,2H,NHCH2),3.51(m,2H,NHCH2),3.44-3.38(m,2H,NHCH2),3.32-3.22(m,4H,2×NHCH2),2.44(d,3JH,H=7.2Hz,2H,COCH2),2.34(t,3JH,H=6.8Hz,2H,COCH2),2.27-2.21(t,3JH,H=6.8Hz,2H,COCH2),2.00(s,6H,N(CH3)2),1.96(s,1H,COCH3),1.79(m,2H,CHCH2CH2),1.52(m,2H,CH2CH2CH2)。ESI-Mass:m/z calcdfor C57H75N22O12[M+H]+:1259.59;found:1259.55[M+H]+
实施例5:化合物PA5的制备
合成步骤类似合成PA1(图3A)。步骤如下:
1)活化:与制备PA1第一步1)活化操作相同。称取图3B如式(12)所示的Fmoc保护β-丙氨酸-Clear树脂(SPS-1,1.00g,0.4mmol,Peptides International)加入到固相反应装置的固相反应管中,通氮气保护,再加入5mL的DMF,使氮气充分鼓泡30min进行活化树脂;
2)脱保护:先配制3mL的20%(v/v)哌啶/DMF(哌啶、DMF均为处理过的无水溶剂),在氮气保护下加入到步骤1)的固相反应管,充分鼓泡反应15min,脱除β-丙氨酸上的氨基保护基团,抽去反应管中的溶剂,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3)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8)所示的二聚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另一支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4)盖帽:配制5mL的5%乙酸酐+5%吡啶/DMF溶液,氮气保护下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进行盖帽15min,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这一步为了验证合成产物,从固相反应管中取固体树脂(5mg)加入到5mL的反应瓶中,加入500μL的Dp,反应液于55℃反应过夜,切除树脂载体上的产物,用0.45μm的一次性过滤器过滤,取25μL的样品液进行HPLC分析(254nm,0.1%TFA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乙腈从0%到100%,流速1.0mL/min)。
5)重复步骤2),进行脱保护;
6)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8)所示的二聚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反应瓶中,加入5mL等量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分别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7)重复步骤4)、步骤2),对步骤6)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完步骤4)后,从该固相反应管中分别取固体树脂(5mg)加入5mL的反应瓶中,加入500μL的Dp,反应液于55℃反应过夜,切除树脂载体上的产物,用0.45μm的一次性过滤器过滤,取25μL的样品液金星HPLC分析(254nm,0.1%TFA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乙腈从0%到100%,流速1.0mL/min)。
8)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7)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分别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分别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9)重复步骤4)、步骤2),对固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0)重复步骤3)、步骤4)、步骤2),对固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偶合、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1)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2)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2)重复步骤4)、步骤2)的操作,对步骤11)中的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3)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6)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到无水反应瓶中,加入5mL等量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4)重复步骤4)、步骤2)的操作,对步骤13)中的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5)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11)所示的二聚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6)重复步骤4)、步骤2)的操作,对步骤15)中的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7)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2)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到无水反应瓶中,加入5mL等量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8)重复步骤4)、步骤2)的操作,对步骤17)中的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9)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4)所示的单体(1.6mmol)(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到无水反应瓶中,加入5mL等量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20)重复步骤4)、步骤2)的操作,对步骤19)中的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21)重复步骤15)、步骤4)、步骤2)的操作,对步骤20)中的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偶合、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22)重复步骤15)、步骤4)、步骤2)和步骤4)的操作,分别对步骤21)的反应液进行同样的偶合、盖帽、脱保护、盖帽反应;获得中间体(PA 5-a);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23)将步骤22)的中间体(PA5-a),连有目标聚酰胺的树脂从固相反应管中取出,放入反应瓶中,加入20mL的Dp,油浴中55℃过夜反应,停止反应,过滤,收集滤液,真空下除去Dp,得到手性羟基和氨基保护的发夹聚酰胺(PA5)的中间体(PA5-b);
24)在氮气保护下,向步骤23)的中间体加入3mL脱保护试剂重量配比为91:3:3:3的TFA/TMS/TIS/H2O混合液,室温反应1h脱去羟基上的叔丁基和氨基上的叔丁氧羰基保护,真空下移除溶剂;二氯甲烷溶解产物,用5mol/L的盐酸调至酸性,有固体析出,过滤得到淡白色的目标产物,含手性(S)-β-羟基-γ-氨基酸修饰的发夹聚酰胺(PA5)。收率10.9%,HPLC 97.3%。1H-NMR(400MHz,DMSO-d6):δ10.35(s,1H,芳香NH),10.31(s,1H,芳香NH),10.27(s,2H,芳香NH),10.22(s,1H,芳香NH),10.16(s,2H,芳香NH),9.98(s,1H,芳香NH),9.94(s,2H,芳香NH),9.88(s,1H,芳香NH),9.80(s,2H,芳香NH),9.86(s,1H,芳香NH),8.23-7.87(m,3H,脂肪NH),7.82-7.75(m,2H,脂肪NH),7.66(s,1H,芳香CH),7.59(s,1H,芳香CH),7.52(m,2H,芳香CH),7.47(s,1H,芳香CH),7.40-7.34(m,2H,芳香CH),7.30(s,2H,芳香CH),7.26-7.21(m,3H,芳香CH),7.17-7.00(m,4H,芳香CH),6.94-6.90(m,2H,芳香CH),6.86-6.80(m,4H,芳香CH),5.50(br,1H,OH),3.95(m,1H,HOCH),3.91(s,3H,NCH3),3.89(s,3H,NCH3),3.87(s,6H,2×NCH3),3.84(s,3H,NCH3),3.79(s,6H,2×NCH3),3.76(s,6H,2×NCH3),3.72(s,3H,NCH3),3.68(s,6H,2×NCH3),3.64(s,6H,2×NCH3),3.60(m,2H,NHCH2),3.54(m,2H,NHCH2),3.48-3.40(m,3H,NHCH2+CH2CH2CHNH3),3.34-3.20(m,4H,2×NHCH2),2.63(m,2H,NMe2CH2),2.45(d,3JH,H=7.4Hz,2H,COCH2),2.35(t,3JH,H=7.2Hz,2H,COCH2),2.29-2.23(m,2H,COCH2),2.01(s,6H,N(CH3)2),1.96(s,1H,COCH3),1.77(m,2H,CHCH2CH2),1.53(m,2H,CH2CH2CH2)。ESI-Mass:m/z calcd for C98H120N42O20[M+2H]2+:2204.97;found:1102.47[M+2H]2+.
实施例6:化合物PA6的制备
合成步骤类似合成PA1(图3A)。步骤如下:
1)活化:与制备PA1第一步1)活化操作相同。称取图3B如式(12)所示的Fmoc保护β-丙氨酸-Clear树脂(SPS-1,1.00g,0.4mmol,Peptides International)加入到固相反应装置的固相反应管中,通氮气保护,再加入5mL的DMF,使氮气充分鼓泡30min进行活化树脂;
2)脱保护:先配制3mL的20%(v/v)哌啶/DMF(哌啶、DMF均为处理过的无水溶剂),在氮气保护下加入到步骤1)的固相反应管,充分鼓泡反应15min,脱除β-丙氨酸上的氨基保护基团,抽去反应管中的溶剂,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3)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8)所示的二聚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另一支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4)盖帽:配制5mL的5%乙酸酐+5%吡啶/DMF溶液,氮气保护下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进行盖帽15min,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这一步为了验证合成产物,从固相反应管中取固体树脂(5mg)加入到5mL的反应瓶中,加入500μL的Dp,反应液于55℃反应过夜,切除树脂载体上的产物,用0.45μm的一次性过滤器过滤,取25μL的样品液进行HPLC分析(254nm,0.1%TFA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乙腈从0%到100%,流速1.0mL/min)。
5)重复步骤2),进行脱保护;
6)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2)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反应瓶中,加入5mL等量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分别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7)重复步骤4)、步骤2),对步骤6)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完步骤4)后,从该固相反应管中分别取固体树脂(5mg)加入5mL的反应瓶中,加入500μL的Dp,反应液于55℃反应过夜,切除树脂载体上的产物,用0.45μm的一次性过滤器过滤,取25μL的样品液金星HPLC分析(254nm,0.1%TFA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乙腈从0%到100%,流速1.0mL/min)。
8)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6)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分别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分别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9)重复步骤4)、步骤2),对固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0)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11)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无水反应瓶,加入5mL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分别加入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1)重复步骤4)、步骤2)的操作,对步骤10)中的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2)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3)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到无水反应瓶中,加入5mL等量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3)依次重复步骤4)、步骤2)和步骤4)的操作,分别对步骤12)的反应液进行同样的盖帽、脱保护、盖帽反应;获得中间体(PA6-a)。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4)向步骤13)所获得的中间体,连有目标聚酰胺的树脂中加入脱保护试剂重量配比为10:90的TFA/CH2Cl2混合液后,室温氮气鼓泡反应0.5h,抽干反应液,分别无水二氯甲烷、无水DMF淋洗,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获得脱去氨基上的叔丁氧羰基的发夹聚酰胺(PA6)的中间体(PA6-b);
15)重复步骤10)、步骤4)、步骤2)的操作,对步骤14)中的相反应管中的反应物进行偶合、盖帽和脱保护反应;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6)偶合:称取图3B中如式(1)所示的单体(1.6mmol)和HBTU(576.5mg,1.52mmol)加入到无水反应瓶中,加入5mL等量无水DMF,振摇至化合物完全溶解,再加入1mL的DIEA,继续振摇反应20分钟至羧基完全活化,再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反应管中,氮气鼓泡反应2.5h,抽干反应液,分别用3mL无水二氯甲烷淋洗两次,2mL无水DMF淋洗一次,每次淋洗后都抽干溶剂;
17)重复步骤4),对步骤16)的反应液进行同样的盖帽反应;获得发夹聚酰胺(PA6)中间体的树脂(PA6-c)。
为了验证合成产物,进行与步骤4)相应过程相同。
18)将步骤17)的中间体,连有目标聚酰胺(PA 6)的树脂从固相反应管中取出,放入反应瓶中,加入20mL的Dp,油浴中55℃过夜反应,停止反应,过滤,收集滤液,真空下除去Dp后,得到手性羟基保护的发夹聚酰胺(PA6)的中间体(PA6-d);
19)在氮气保护下,用二氯甲烷溶解步骤18)产物,用5mol/L的盐酸调至酸性,有固体析出,过滤得到白色的目标产物(PA6)。收率12.8%,HPLC 98.6%,1H-NMR(400MHz,DMSO-d6):δ10.56(s,1H,芳香NH),10.47(s,1H,芳香NH),10.35(s,1H,芳香NH),10.23(s,2H,芳香NH),9.14(s,1H,芳香NH),9.90(s,1H,芳香NH),9.76(br s,1H,芳香NH),8.44-8.31(m,1H,脂肪NH),7.88-7.76(m,3H,脂肪NH),7.63(s,1H,芳香CH),7.57(s,1H,芳香CH),7.52(s,1H,芳香CH),7.46(m,2H,芳香CH),7.40(s,1H,芳香CH),7.34(m,1H,芳香CH),7.27(s,1H,芳香CH),7.14-7.10(m,3H,芳香CH),6.98-6.96(m,2H,芳香CH),3.92(s,6H,2×NCH3),3.89(s,3H,NCH3),3.86(s,6H,2×NCH3),3.80(s,3H,NCH3),3.75(s,3H,NCH3),3.70(s,3H,2×NCH3),3.61(m,2H,NHCH2),3.56(m,2H,NHCH2),3.38-3.26(m,3H,NHCH2+CH2CH2CHNH3),2.62(m,2H,NMe2CH2),2.31(t,3JHH=6.8Hz,2H,COCH2),2.01(s,6H,N(CH3)2),1.99(s,1H,COCH3),1.79(m,2H,CHCH2CH2),1.47(m,2H,CH2CH2CH2)。ESI-Mass:m/z calcd forC62H77N28O12[M+H]+:1405.63;found:1405.58[M+H]+.
实施例7:聚酰胺对c-Myc基因高表达的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
用RTCA技术考查六种聚酰胺对c-Myc基因高表达的A549和SGC7901两种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以筛选出几种对肿瘤细胞毒性强的聚酰胺,获得较低IC50值(使细胞50%致死的药物浓度)的预选药物分子。
实验材料与方法(一)
材料:
a.化合物:发夹结构如PA1~PA6的吡咯-咪唑聚酰胺类化合物
b.细胞株:A549(人肺腺癌细胞),SGC-7901(胃低分化腺癌细胞)。
c.培养基组成:RPMI1640培养基(Invitrogen Gibco,美国),小牛血清(Invitrogen Gibco,美国),青霉素-链霉素双抗(Invitrogen Gibco,美国),L-谷氨酰胺(Invitrogen Gibco,美国),肝素(Invitrogen Gibco,美国)。
肿瘤细胞的培养和收集:从液氮罐中取出肿瘤细胞,迅速置于水浴锅内,并不停摇动使其尽量融化。将解冻后的肿瘤细胞转移到离心管中,补充RPMI-1640全培养基至合适体积,混匀,低温低速离心除去上清液。重复使用全培养液洗涤一次,再用培养基悬浮细胞,按细胞密度接种至含全培养基的培养瓶中。至于合适的温度、CO2、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铺满培养瓶底,用胰酶消化为单个细胞,并转移到离心管中,补充全培养基,混匀,低温低速离心,除去上清液,重复洗涤一次,收集细胞沉淀。
实验方法:
RTCA实验:E-plate实验所用的孔内加入全培养基,其余孔及所有孔间间隙中加入PBS溶液,室温孵育后,加入细胞稀释液,使每个孔的细胞数大约为5000-10000个,室温孵育后,取出E-plate,于实验孔内加入预先配置好的不同浓度的化合物,每个浓度设置一个重复孔。0.5%DMSO作为对照;”0”只有培养液,为空白对照。
聚酰胺PA1~PA6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曲线如图4所示。
对比6种聚酰胺药物对c-Myc基因高表达的A549(肺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由图4中可以看出聚酰胺PA1、PA3、PA5和PA6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都比较明显,尤其聚酰胺PA5和PA6有较好的浓度依赖性,其余2种聚酰胺药物只有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实验条件是16μM时,对靶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聚酰胺PA1~PA6对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加入聚酰胺PA1~PA6处理24小时后A549细胞的存活率如图5和表2所示。
图5显示了在加入聚酰胺PA1~PA6处理24小时后对A549的杀伤作用。对比这6种聚酰胺PA1~PA6在24小时内对A549杀伤作用,其中聚酰胺PA1~PA6的使用浓度为1μM,2μM,4μM,8μM,16μM。六种聚酰胺PA1~PA6在24小时内对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基本上呈浓度依赖关系,其中聚酰胺PA5和PA6在16μM时的细胞的存活率仅分别为31.05%和7.14%,而聚酰胺PA2和PA4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比较弱,分别为51.55%和72.64%。综合图5的结果,聚酰胺PA5和PA6对A549的毒性作用较强,尤其是聚酰胺PA6;而聚酰胺PA4在实验浓度下对A549细胞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六种聚酰胺PA1~PA6对c-Myc基因高表达的SGC7901(肺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实验材料与方法同上述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
从图6中可以看出聚酰胺PA1、聚酰胺PA3、聚酰胺PA5、聚酰胺PA6对SGC7901细胞呈现良好的细胞毒性,在浓度为16μM时,细胞指数曲线基本持平,说明SGC7901细胞的生长受到强烈的抑制。而聚酰胺PA2和聚酰胺PA4在8μM时,细胞生长并没有受到明显抑制。
聚酰胺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加入化合物PA1~PA6处理24小时后SGC7901细胞的存活率如图7和表2所示。
图7显示了在加入聚酰胺PA1~PA6处理24小时后SGC7901的存活率,在最大浓度16μM下,聚酰胺PA5和PA6对SGC7901细胞的存活率均在40%以下,而聚酰胺PA2和PA4存活率均在50%以上。经过对比得出聚酰胺PA1、PA3、PA5和PA6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都比较明显,而浓度依赖性较好的是聚酰胺PA5和PA6,其余4种聚酰胺都是当浓度增大到16μM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RTCA实验表明六种聚酰胺在不同程度上都促进A549细胞和SGC7901细胞的凋亡,其中聚酰胺PA5和PA6的作用效果比较好,聚酰胺PA6比PA5的作用强;对SGC7901细胞作用效果更好。这说明聚酰胺具有靶向基因、治疗多种与c-Myc基因相关的肿瘤的潜力。
表2:聚酰胺1-6处理的A549和SGC7901细胞系的IC50值(μM)。
实施例8:聚酰胺对肿瘤细胞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1)通过RT-PCR技术,考查6种聚酰胺PA1~PA6对A549,SGC7901肿瘤细胞c-Myc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
实验材料与方法(二)
材料:核酸提取试剂盒(RNeasy mini kit试剂盒,QIAGEN,德国),One stepRNAPCR Kit试剂盒(RR024B,Takara,日本)试剂盒,胰酶(Invitrogen,美国),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公司)。
培养基的组成: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
肿瘤细胞的培养与收集: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
RNA的提取:RNA提取完全参照RNeasy mini kit(QIAGEN说明书)。每种肿瘤细胞分别提取两次,提取完成后测定RNA浓度并用DEPC处理过后调节合适浓度。
RT-PCR反应:RT-PCR反应采用One Step RNA PCR Kit(Takara,RR024B)试剂盒。进行两次独立实验。
1.5%琼脂糖凝胶电泳,各取同样体积的RT-PCR反应产物,电泳30-60min,在紫外凝胶成像系统进行拍照,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蛋白免疫印迹试验,考查6种聚酰胺PA1~PA6对A549,SGC7901肿瘤细胞c-Myc基因的蛋白质表达情况。
表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配方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凝电泳条件: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按表3制备;接通电源;在上样孔中加入Maker和样品浓缩胶恒压80-100V,分离胶恒压100-140V,至溴酚蓝的条带刚跑出分离胶前沿后,停止电泳,然后,进行数据分析。
聚酰胺PA1~PA6分别加入A549,SGC7901细胞内,c-Myc 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在A549细胞内如图8A和图8B所示,在SGC7901细胞内如图9A和图9B所示,β-actin基因为对照基因。图8A和图9A为c-Myc基因RT-PCR扩增产物电泳图。c-Myc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在A549细胞内如图8C和图8D所示,在SGC7901细胞内如图9C和图9D所示,β-actin基因为对照基因,图8C和图9C为c-Myc基因蛋白免疫印迹试验产物电泳图。
从图8A和图8C可以看出,随着浓度增加聚酰胺PA1,PA3,PA5和PA6对应的c-MycmRNA和蛋白表达的条带相对变暗,采用Quantity One软件对图8A和图8C进行分析,结果分别见图8B和8D。
从图8A、图8B、图8C和图8D中的结果可知,在聚酰胺PA1~PA6存在下,与不加聚酰胺的对照组相比,A549细胞的c-Myc基因的转录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调。通过进一步数据分析(图8B),聚酰胺PA1~PA6在1μM浓度时,对A549细胞中c-Myc基因的转录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当聚酰胺的浓度达到10μM时,聚酰胺PA1,PA3,PA5和PA6对c-Myc基因的转录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c-Myc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54.60%,44.95%,60.97%,63.81%。而聚酰胺PA2和PA4在所有浓度下对c-Myc基因的转录的抑制作用都较弱。
聚酰胺PA1~PA6对A549细胞内c-Myc蛋白水平的抑制(图8C和图8D)。根据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聚酰胺PA1~PA6对c-Myc蛋白水平的影响情况与PCR的结果一致。在1μM浓度下,聚酰胺的抑制作用除PA5和PA6外不明显。在聚酰胺PA1~PA6的加药浓度为10μM时,A549细胞中c-Myc蛋白水平分别下调了53.2%、35.7%、60.4%、30.0%、75.7%和85.6%。综合聚酰胺PA1~PA6对c-Myc 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聚酰胺PA1,PA3,PA5和PA6对c-MycmRNA和蛋白水平的抑制最明显,尤其,聚酰胺PA5和PA6,而聚酰胺PA2和PA4的作用较弱。
聚酰胺PA1~PA6对SGC7901细胞内c-Myc表达的影响见图9A和图9B;从图9A和图9B中的结果可知,在聚酰胺PA1~PA6存在下,与不加聚酰胺的对照组相比,SGC7901细胞的c-Myc基因的转录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调,且呈现浓度依赖的关系。低浓度时聚酰胺对SGC7901细胞中c-Myc基因转录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通过进一步数据分析(图9B),聚酰胺PA2和PA4对SGC7901细胞中c-Myc基因转录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当加药浓度达到10μM时,聚酰胺PA1,PA3,PA5和PA6对c-Myc基因转录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c-Myc基因转录水平分别下降了40.9%,45.6%,74.8%和85.6%。
聚酰胺PA1~PA6对SGC7901细胞内c-Myc蛋白水平抑制的影响见图9A和图9B。从图9C和图9D中可以看出,当加药浓度为5μM时,聚酰胺PA1,PA3,PA5和PA6对SGC7901细胞中c-Myc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当浓度达到最大10μM时,聚酰胺PA1,PA3,PA5和PA6作用后的SGC7901细胞中的c-Myc蛋白水平分别下降了72.2%、90.5%、90%和95.9%。聚酰胺PA2在最大加药浓度下才出现了抑制作用,而聚酰胺PA4在任何浓度下都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通过RT-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探究聚酰胺PA1~PA6对A549细胞和SGC7901细胞中原癌基因c-Myc转录和表达的影响情况。从图结果说明聚酰胺PA1~PA6对靶标细胞中c-Myc基因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基本呈现浓度依赖的特性。聚酰胺PA2和PA4在低浓度下对细胞c-Myc mRNA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但当浓度增加到10μM时,聚酰胺PA2和PA4对细胞内的c-Myc蛋白水平表达起到了微弱的抑制作用。而聚酰胺PA1,PA3,PA5和PA6在加药浓度达到5μM就能够明显地抑制c-Myc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结果表明聚酰胺PA1,PA3,PA5和PA6对SGC7901细胞c-Myc的表达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实施例9:聚酰胺对A549细胞和SGC7901肿瘤细胞迁移的影响
划痕实验材料与方法(三):
(1)A549,SGC7901肿瘤细胞的培养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
(2)划痕实验的方法:待肿瘤细胞至对数生长期,接种于合适的细胞培养孔板,用枪头在孔板底部划直线,记录并记录划痕的位子,然后加入无血清的培养液和不同浓度的化合物,合适温度培养24小时,用倒置显微镜拍照记录肿瘤细胞向划痕区迁移的相对距离。实验结果如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
其中在图10中,图片A~F分别为聚酰胺PA1~PA6对A549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的图片。在图12中,图片A~F分别为聚酰胺PA1~PA6对SGC7901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的图片。
通过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在0.1μM浓度下,聚酰胺PA1,PA3,PA5和PA6对A549细胞和SGC7901细胞的迁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0.5μM时,抑制两种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较明显,抑制率都在60%以上,其中聚酰胺PA6对SGC7901细胞的迁移抑制率达到了96.5%以上。
实施例10:聚酰胺对A549细胞和SGC7901肿瘤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应用流式细胞术考查六种聚酰胺对c-Myc基因高表达的A549和SGC7901两种肿瘤细胞的杀伤及抑制增殖的方式。
实验材料与方法(四)
材料:凋亡试剂盒(BD,美国)
培养基的组成: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
肿瘤细胞的培养与收集: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1)A549,SGC7901肿瘤细胞的培养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
(2)细胞凋亡的实验方法:将细胞(A549和SGC7901)细胞以每孔1×105个细胞接种在12孔板上,并在含有10%FBS的1mL 1640补充物中生长。将细胞维持在37℃和5%CO2。20小时后,更换培养基,向各孔中加入1mL不同浓度的聚酰胺。将细胞在37℃及5%CO2下孵育24小时。然后弃去培养基。用PBS(含2%FBS)洗涤细胞。用不含EDTA的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并收集在离心管中。用冷PBS离心并洗涤细胞。添加染料结合缓冲液,使最终细胞浓度为1×106个细胞/mL。将100μL细胞悬浮液转移至新的流式管。然后加入染料A。在室温下孵育15分钟,避光。加入染料B并孵育10分钟。最后添加400μL染料结合缓冲液。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记录625nm和488nm的7-AAD荧光和PI荧光。所有组都有三组作为并行测试。
(3)检测细胞周期的方法:将细胞以每孔2×105个细胞接种在六孔板上,并在含有10%FBS的2mL细胞培养液补充物中生长。将细胞维持在37℃及5%CO2。20小时后,通过使用不含FBS的培养基替换细胞培养液,对细胞进行饥饿。一夜后,用PBS冲洗培养基和碎片,并用含有不同浓度的化合物的新鲜细胞培养液代替。对照组由1%DMSO表示。将细胞在37℃及5%CO2的饱和湿度下培养36小时。接下来,收集细胞并用PBS洗涤两次。将细胞用合适浓度的乙醇(预冷)在4℃下固定过夜。通过离心除去乙醇并用PBS洗涤两次。将细胞转移到流式管中。加入RNA酶后,将试管加入37℃水浴中水浴。最后,向每个管中加入周期染料,并在4℃在黑暗中染色25分钟。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记录488nm的细胞周期。(FACS calibur,BD,USA)。所有组都有三组作为平行测试。
聚酰胺PA1~PA6分别加入,药物干预后的A549,SGC7901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用ModFit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见图14A、图14B、图15A和图15B),可以看出随着聚酰胺浓度的增加肿瘤细胞凋亡比例逐渐增加,表明聚酰胺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的方式杀伤肿瘤细胞,其中PA5和PA6诱导凋亡的作用最为显著。
从图14A和图14B中可以看出,当加药浓度为6μM时,聚酰胺PA1,PA3,PA5和PA6对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而且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当浓度达到最大12μM时,聚酰胺PA6作用后的A549细胞的总体凋亡率在60%以上。
从图15A和图15B中可以看出,当加药浓度为6μM时,聚酰胺PA1,PA3,PA5和PA6对SGC7901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的比例均有增加,而且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当浓度达到最大12μM时,聚酰胺PA5和PA6作用后的SGC7901细胞的总体凋亡率都在60%以上。聚酰胺PA2和PA4在最大加药浓度下也显示了一定的杀伤作用,不过作用效果较弱。而聚酰胺PA1和PA3的杀伤作用在两者之间。并且与A549细胞相比,聚酰胺的杀伤作用普遍偏强。
肿瘤细胞凋亡周期检测:聚酰胺PA1~PA6分别加入,药物干预后的A549,SGC7901经过流式细胞仪对药物干预后的肿瘤细胞进行细胞周期检测,用周期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见图16A、图16B、图17A和图17B),可以看出随着聚酰胺浓度的增加肿瘤细胞G1期比例逐渐增加,药物的加入使得肿瘤细胞阻滞在G1期,结果表明聚酰胺能够干预细胞周期,并通过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的方式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细胞周期的实验结果显示,聚酰胺在3μM浓度下,对A549细胞的周期开始干预,与对照组相比,聚酰胺加入后,处于G1期的A549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表明周期阻滞在G1期。通过图16B可以看出,在聚酰胺PA1~PA6的加药浓度为6μM时,与对照组相比A549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30%以上。聚酰胺PA5和PA6G1增加的比例在40%左右,作用最为显著。
图17A和图17B的实验结果显示,聚酰胺在3μM浓度下,SGC7901细胞G1期比例增加,由图17A可以看出,当聚酰胺的浓度为6μM时S期和G2期的峰值很低,细胞基本集中在G1期。通过图16B可以看出,在聚酰胺PA1~PA6的加药浓度为6μM时,与对照组相比SGC7901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在40%左右。
本发明研究结果表明:聚酰胺作为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聚酰胺PA1,PA3,PA5和PA6对A549细胞和SGC7901细胞的DNA分子水平还是细胞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其中聚酰胺PA6为最佳的靶基因调控剂和靶细胞抑制剂。聚酰胺PA6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而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因此聚酰胺PA6具有潜力被开发成靶向c-Myc基因的抗肿瘤药物。
本说明书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

Claims (2)

1.一种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吡咯-咪唑聚酰胺类化合物,所述吡咯-咪唑聚酰胺类化合物的发夹结构如PA1~PA6中的任意一种所示;
其中,●:N-甲基咪唑残基;○:N-甲基吡咯残基;
β表示β-丙氨酸残基;γ表示γ-氨基酸残基;
sγβ-OH表示(S)-β-羟基-γ-氨基酸残基;
Ac表示乙酰基;Dp表示N,N-二甲氨基丙二胺残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201910266459.9A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098208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6459.9A CN109820866B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6459.9A CN109820866B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20866A true CN109820866A (zh) 2019-05-31
CN109820866B CN109820866B (zh) 2021-05-04

Family

ID=66874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66459.9A Active CN109820866B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2086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3132A (zh) * 2019-06-26 2019-09-27 深圳大学 一种喹喔啉类c-MYC G-四链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CN113105623A (zh) * 2021-03-30 2021-07-13 杭州庆正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靶向pd-l1基因的小分子抑制剂及其应用
CN113387934A (zh) * 2021-06-07 2021-09-14 中山大学 一种多芳基取代咪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4468A (zh) * 2013-04-08 2013-07-24 浙江工业大学 手性(S)-β-羟基-γ-氨基酸修饰的发夹聚酰胺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4468A (zh) * 2013-04-08 2013-07-24 浙江工业大学 手性(S)-β-羟基-γ-氨基酸修饰的发夹聚酰胺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ING-JIA CHEN 等: "Small Molecules Targeting c-Myc Oncogene: Promising Anti-Cancer Therapeu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
CHEN BING-JIA 等: "Downregulation of c-myc gene overexpression by chirally-modified polyamides mediating apoptosis of cancer cells", 《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
HONG-FEI ZHANG 等: "Recognition by Nonaromatic and Stereochemical Subunit-Containing Polyamides of the Four Watson–Crick Base Pairs in the DNA Minor Groove", 《CHEMBIOCHEM》 *
JEYAPRAKASHNARAYANAN SEENISAMY 等: "The Dynamic Character of the G-Quadruplex Element in the c-MYC Promoter and Modification by TMPyP4", 《J.AM.CHEM.SOC》 *
RAVEENDRA I. MATHAD 等: "c-MYC promoter G-quadruplex formed at the 5’-end of NHE III1 element: insights into biological relevance and parallel-stranded G-quadruplex stability", 《NUCLEIC ACIDS RESEARCH》 *
WEN ZHANG 等: "Discrimination between T/A and A/T Base Pairs of Pyrrole-Imidazole Polyamides Substituted with Chiral β-Hydroxy-γ-Aminobutyric Acid/β-Alanine Pairs", 《CHEMBIOCHEM》 *
田明月 等: "原癌基因c-myc启动区G-四链体结构及靶向小分子配体", 《化学进展》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3132A (zh) * 2019-06-26 2019-09-27 深圳大学 一种喹喔啉类c-MYC G-四链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CN110283132B (zh) * 2019-06-26 2023-05-16 深圳大学 一种喹喔啉类c-MYC G-四链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CN113105623A (zh) * 2021-03-30 2021-07-13 杭州庆正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靶向pd-l1基因的小分子抑制剂及其应用
CN113105623B (zh) * 2021-03-30 2022-08-12 杭州庆正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靶向pd-l1基因的小分子抑制剂及其应用
CN113387934A (zh) * 2021-06-07 2021-09-14 中山大学 一种多芳基取代咪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387934B (zh) * 2021-06-07 2023-03-07 中山大学 一种多芳基取代咪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20866B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20866A (zh) 一种c-Myc基因表达抑制剂及其应用
CN108239083B (zh) 芳香烃受体调节剂
JP2011518770A (ja) 優れた細胞透過性と強い核酸親和性を有するペプチド核酸誘導体
CN111559991B (zh) 一种萘胺类化合物及其盐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61315B (zh) 一类1,5‑二苯基吡唑‑3‑羧酸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2961103B (zh) 一种含氮芥的三联吡啶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283826A (zh) 一种双特异性核酸适体、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423419B (zh) 一种小分子化合物cyy-260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10248956A (zh) HIF-1α反义寡核苷酸
CN102203116A (zh) 促进靶miRNA生产的两亲肽和调控靶miRNA生产的方法
JPWO2003086334A1 (ja) 育毛剤
CN113248475B (zh) 一类杂环取代的苯并咪唑二聚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2442116B (zh) 一种新型微肽hmmw及其应用
CN111943947B (zh) 1H-吡咯[2,3-b]吡啶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CN106146395A (zh) 3-羟基吡啶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制药用途
CN110964726B (zh) 一种重组siMACF1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CN103214468B (zh) 手性(S)-β-羟基-γ-氨基酸修饰的发夹聚酰胺及其应用
CN110078706B (zh) 一种伊马替尼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446012B (zh) 一类肿瘤荧光显像剂及制备和应用
CN113087668B (zh) 一类苯并咪唑二聚体、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3149980A (zh) 一类靶向puf60的叔丁氧羰基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10551177A (zh) 多肽、多肽衍生物、多肽-抗体复合物及制备、应用
CN115650875B (zh) 一种马蹄金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3461684B (zh) 一种PPAR-γ配体—4,5-二氮芴-罗丹宁轭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肿瘤应用
CN115477609B (zh) 基于疏水标签技术的pd-l1蛋白降解剂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