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6509B -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6509B
CN109796509B CN201910064146.5A CN201910064146A CN109796509B CN 109796509 B CN109796509 B CN 109796509B CN 201910064146 A CN201910064146 A CN 201910064146A CN 109796509 B CN109796509 B CN 1097965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compounds
aqueous solution
volume
volume f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641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6509A (zh
Inventor
李行诺
颜继忠
何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91006414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965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96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6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6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6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如式(1)、(2)、(3)或(4)所示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化合物1、2、3、4结构新颖,且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提取分离方法简易,便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药理和临床研究,为开发具有较好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创造条件;

Description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二)背景技术
猴面包树(Adansonia digitata)原产非洲热带。除了非洲,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诸岛,澳洲北部也都可以看到猴面包树。中国福建、广东、云南的热带地区少量栽培。非洲猴面包树的果实钙含量比菠菜高50%以上,含较高的抗氧化成分,维生素C含量是单个橙子的三倍,因此它有时也被称为超级水果。同时其还具有消炎、退热和抗疟作用。
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从猴面包树干燥果实中分离得到)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迄今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专利或文献报道。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如式(1)、(2)、(3)或(4)所示:
Figure BDA0001955133970000011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猴面包树干燥果实为原料,经醇提、浓缩得到浸膏状乙醇提取物;
具体的,所述醇提、浓缩的操作方法为:将猴面包树干燥果实与体积分数40~70%(优选70%)的乙醇水溶液按料液比1:5~10(优选1:8,kg:L)混合,回流(75~85℃)提取0.5~1h(优选1h),过滤,滤渣重复提取2~4次,合并滤液,浓缩,得到浸膏状乙醇提取物;
(2)将步骤(1)所得浸膏状乙醇提取物混悬于水中,用正丁醇萃取,收集萃取液,浓缩,得到正丁醇浸膏;
(3)将步骤(2)所得正丁醇浸膏进行中低压制备色谱分离(C18填料),以体积分数为10%、40%、70%的甲醇水溶液为洗脱剂依次进行梯度洗脱,流速:30mL/min,每种梯度的洗脱剂用量为3~5倍柱体积;
(4)取步骤(3)中体积分数40%甲醇水溶液的洗脱部分,蒸除溶剂后进行开放柱色谱分离(C18填料),以体积分数10%、30%、60%、95%的甲醇水溶液为洗脱剂依次进行梯度洗脱,流速:30mL/min,每种梯度的洗脱剂用量为3~5倍柱体积,收集体积分数30%甲醇水溶液的洗脱部分,蒸除溶剂后进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以体积分数20%的乙腈水溶液进行洗脱,分别收集含目标化合物1、3、4的洗脱液,减压蒸除溶剂并干燥,得到化合物1、3、4;
在分别收集含目标化合物1、3、4的洗脱液时,可通过TLC检测,以氯仿:甲醇(体积比2:1)为展开剂,化合物1、3、4的Rf值分别为0.3、0.1、0.15;
(5)取步骤(3)中体积分数10%甲醇水溶液的洗脱部分,蒸除溶剂后进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以体积分数10%的乙腈水溶液进行洗脱,收集含目标化合物2的洗脱液,减压蒸除溶剂并干燥,得到化合物2;
在收集含目标化合物2的洗脱液时,可通过TLC检测,以氯仿:甲醇(体积比1:1)为展开剂,化合物2的Rf值为0.15。
本发明所述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可应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得到的化合物1、2、3、4结构新颖,且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提取分离方法简易,便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药理和临床研究,为开发具有较好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创造条件。
(四)附图说明
图1:式(1)化合物的高分辨ESI质谱;
图2:式(1)化合物的氢谱;
图3:式(1)化合物的碳谱;
图4:式(1)化合物的HSQC谱;
图5:式(1)化合物的HMBC谱;
图6:式(1)化合物的ROESY谱;
图7:式(2)化合物的高分辨ESI质谱;
图8:式(2)化合物的氢谱;
图9:式(2)化合物的碳谱;
图10:式(2)化合物的HSQC谱;
图11:式(2)化合物的HMBC谱;
图12:式(2)化合物的ROESY谱;
图13:式(3)化合物的高分辨ESI质谱;
图14:式(3)化合物的氢谱;
图15:式(3)化合物的碳谱;
图16:式(3)化合物的HSQC谱;
图17:式(3)化合物的HMBC谱;
图18:式(3)化合物的ROESY谱;
图19:式(4)化合物的高分辨ESI质谱;
图20:式(4)化合物的氢谱;
图21:式(4)化合物的碳谱;
图22:式(4)化合物的HSQC谱;
图23:式(4)化合物的HMBC谱;
图24:式(4)化合物的ROESY谱。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以猴面包树干燥果实0.8kg为原料,按照1:8(kg/L)的料液比经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一个小时,浓缩得浸膏状乙醇提取物75g,将浓缩得乙醇提取物混悬于水中,以正丁醇(3次,750ml/次)萃取后,将正丁醇萃取部分浸膏经中低压制备色谱分离(C18填料,粒径50um,柱长50cm,直径8cm),使用甲醇-水(甲醇体积含量为10%、40%、70%)依次梯度洗脱,流速:30mL/min,每种梯度的洗脱剂用量为5倍柱体积,取其中40%甲醇的洗脱部分经C18填料开放柱色谱(C18填料,粒径150um,柱长120cm,直径10cm)分离,使用甲醇-水(甲醇体积含量为10%、30%、60%、95%)依次梯度洗脱,流速:30mL/min,每种梯度的洗脱剂用量为4倍柱体积,取其中30%甲醇的洗脱部分再经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Agilent XDB-C18reversed-phase column-5μm,250×10mm)分离,以乙腈-水(体积配比为20:80)进行洗脱,得到式1化合物(13mg)、式3化合物(20mg)、式4化合物(10mg)。
所得化合物经过系统结构鉴定,结果如下:
主要利用包括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2D NMR)。
化合物1为浅黄色油状物,HRESIMS(图1)给出准分子离子峰m/z:559.1228[M-H]-,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24H28O13Cl。
1H NMR(CD3OD,600MHz)谱(图2)给出2个反式烯氢质子信号δH 6.31(1H,d,J=15.6Hz)、δH 7.58(1H,d,J=15.6Hz),一组苯环上的ABX偶和系统质子信号δH 6.79(1H,d,J=7.8Hz)、δH 6.97(1H,dd,J=1.8,7.8Hz)、δH 7.06(1H,d,J=1.8Hz),3个半缩醛质子信号δH 5.67(1H,d,J=1.8)、δH 5.32(1H,d,J=2.4)、δH 4.70(1H,d,J=7.8)。(表1)
13C NMR(CD3OD,150MHz)谱结合HSQC谱(图3、4)给出24个碳信号,包括1个羰基碳信号,3个sp2杂化季碳信号,5个sp2杂化次甲基信号,1个sp3杂化季碳信号,3个sp3杂化亚甲基碳信号,11个sp3杂化次甲基碳信号。(表1)
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HRESIMS数据结构中还具有一个Cl原子。通过HMBC谱对化合物取代基的位置及相关结构进行了确认,并通过ROESY谱对化合物的相对构型进行了确认。
通过上述解析,最终确定化合物结构式如式1所示。
化合物3为浅黄色油状物,HRESIMS(图13)给出准分子离子峰m/z:685.1984[M-H]-,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30H37O18
1H NMR(CD3OD,600MHz)谱(图14)给出2个反式烯氢质子信号δH 6.32(1H,d,J=15.6Hz)、δH 7.61(1H,d,J=15.6Hz),一组苯环上的ABX偶和系统质子信号δH 6.79(1H,d,J=7.8Hz)、δH 6.97(1H,dd,J=1.8,7.8Hz)、δH 7.07(1H,d,J=1.8Hz),3个半缩醛质子信号δH 5.06(1H,d,J=9.0)、δH 4.80(1H,d,J=7.8)、δH 4.89(1H,d,J=3.6)。(表2)
13C NMR(CD3OD,150MHz)谱结合HSQC谱(图15、16)给出30个碳信号,包括1个羰基碳信号,3个sp2杂化季碳信号,7个sp2杂化次甲基信号,1个sp3杂化季碳信号,3个sp3杂化亚甲基碳信号,15个sp3杂化次甲基碳信号。(表2)
通过以上分析,并与梓醇6-咖啡酸酯的数据对照发现多出了一组半乳糖信号。通过HMBC谱确定了半乳糖分子的在结构中的连接位点,并确定了其结构。通过ROESY谱对化合物的相对构型进行了确认。
通过上述解析,最终确定化合物结构式如式3所示。
化合物4为浅黄色油状物,HRESIMS(图19)给出准分子离子峰m/z:685.1984[M-H]-,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30H37O18
将化合物4的1H NMR、13C NMR数据(表2)与化合物3的数据比较发现,C-10、C-5’、C-6’位的碳谱化学位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结合HRESIMS数据和苷化位移规律,推测半乳糖分子连接位置发生了改变。通过HMBC谱对半乳糖的取代位置及相关结构进行了确认,并通过ROESY谱对化合物的相对构型进行了确认。
通过上述解析,最终确定化合物结构式如式4所示。
实施例2:
以猴面包树干燥果实0.8kg为原料,按照1:8(kg/L)的料液比经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一个小时,浓缩得浸膏状乙醇提取物75g,将浓缩得乙醇提取物混悬于水中,以正丁醇(3次,750ml/次)萃取后,将正丁醇萃取部分浸膏经中低压制备色谱分离(C18填料,粒径50um,柱长50cm,直径8cm),使用甲醇-水(甲醇体积含量为10%、40%、70%)依次梯度洗脱,流速:40mL/min,每种梯度的洗脱剂用量为4倍柱体积,取其中10%甲醇的洗脱部分经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Agilent XDB-C18reversed-phase column-5μm,250×10mm)分离,以乙腈-水(体积配比为10:90)进行洗脱,得到式2化合物(20mg)。
所得化合物经过系统结构鉴定,结果如下:
主要利用包括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2D NMR)。
化合物2为浅黄色油状物,HRESIMS(图7)给出准分子离子峰m/z:541.1558[M-H]-,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24H29O14
将化合物2的1H NMR、13C NMR数据(表1)与化合物1的数据比较发现,C-7位的碳谱化学位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结合HRESIMS数据可知该位置为羟基取代。通过HMBC谱对化合物取代基的位置及相关结构进行了确认,并通过ROESY谱对化合物的相对构型进行了确认。
通过上述解析,最终确定化合物结构式如式2所示。
表1化合物1、2的1H、13C NMR数据a,b
Figure BDA0001955133970000041
Figure BDA0001955133970000051
aδ为化学位移,其单位为ppm,偶合常数的单位为Hz。
b该测试是在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上进行,氘代试剂为CD3OD。
表2化合物3、4的1H、13C NMR数据a,b
Figure BDA0001955133970000052
Figure BDA0001955133970000061
aδ为化学位移,其单位为ppm,偶合常数的单位为Hz。
b该测试是在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上进行,氘代试剂为CD3OD。
实施例3:
式1、2、3、4化合物在体外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实验:MDA-MB-231细胞单层接种在含质量浓度2%谷氨酰胺、1.5%碳酸氢钠、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并加入了100单位/毫升的青霉素和100微克/毫升的链霉素。在温度为37℃,CO2浓度为5%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配制成1×104cell/mL的浓度接种于96孔板上,每孔0.1mL然后在孔中加入含有不同浓度的培养基,每个浓度有3组平行,对照组加等量溶剂,置于37℃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72h,然后离心(1000rpm,20min),弃去上清液,每孔加0.20mg/mL的MTT无血清培养基,37℃下继续培养3h,离心,除去上清液后,加入0.20mL DMSO溶解MTT沉淀,用微型超声震荡5min混匀,在酶标仪上测定570nm处的光密度值,并按下列计算公式计算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IC50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1-实验孔测定值/对照孔测定值)×100%
通过MTT法测定并计算出各化合物的IC50值,结果如表所示:
Figure BDA0001955133970000062
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式1、2、3、4化合物在体外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有望开发其在制备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抑制剂中的用途。

Claims (4)

1.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如式(1)、(2)、(3)或(4)所示:
Figure FDA00026516550100000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猴面包树干燥果实为原料,经醇提、浓缩得到浸膏状乙醇提取物;
(2)将步骤(1)所得浸膏状乙醇提取物混悬于水中,用正丁醇萃取,收集萃取液,浓缩,得到正丁醇浸膏;
(3)将步骤(2)所得正丁醇浸膏进行中低压制备色谱分离,以体积分数为10%、40%、70%的甲醇水溶液为洗脱剂依次进行梯度洗脱,流速:30mL/min,每种梯度的洗脱剂用量为3~5倍柱体积;
(4)取步骤(3)中体积分数40%甲醇水溶液的洗脱部分,蒸除溶剂后进行开放柱色谱分离,以体积分数10%、30%、60%、95%的甲醇水溶液为洗脱剂依次进行梯度洗脱,流速:30mL/min,每种梯度的洗脱剂用量为3~5倍柱体积,收集体积分数30%甲醇水溶液的洗脱部分,蒸除溶剂后进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以体积分数20%的乙腈水溶液进行洗脱,分别收集含目标化合物1、3、4的洗脱液,减压蒸除溶剂并干燥,得到化合物1、3、4;
(5)取步骤(3)中体积分数10%甲醇水溶液的洗脱部分,蒸除溶剂后进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以体积分数10%的乙腈水溶液进行洗脱,收集含目标化合物2的洗脱液,减压蒸除溶剂并干燥,得到化合物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醇提、浓缩的操作方法为:将猴面包树干燥果实与体积分数40~70%的乙醇水溶液按料液比1:5~10混合,回流提取0.5~1h,过滤,滤渣重复提取2~4次,合并滤液,浓缩,得到浸膏状乙醇提取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制备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抑制剂中的应用。
CN201910064146.5A 2019-01-23 2019-01-23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09796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4146.5A CN109796509B (zh) 2019-01-23 2019-01-23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4146.5A CN109796509B (zh) 2019-01-23 2019-01-23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6509A CN109796509A (zh) 2019-05-24
CN109796509B true CN109796509B (zh) 2020-11-13

Family

ID=66560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64146.5A Active CN109796509B (zh) 2019-01-23 2019-01-23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9650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06417A3 (en) * 2010-02-23 2012-01-05 Tahitian Noni International, Inc. Garcinia mangostana l. and iridoid based formulations
CN105503810A (zh) * 2016-01-22 2016-04-20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醛基的新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06417A3 (en) * 2010-02-23 2012-01-05 Tahitian Noni International, Inc. Garcinia mangostana l. and iridoid based formulations
CN105503810A (zh) * 2016-01-22 2016-04-20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醛基的新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ssignment of 1H and 13C NMR data for iridoid glycoside derivatives";Li, Xing-Nuo 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n Chemistry》;20181221;第57卷(第4期);第117-122页 *
"Peroxynitrite-Scavenging Glycosides from the Stem Bark of Catalpa ovata";Yun-Seo Kil et al.;《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20170808;第80卷(第8期);第2240-225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6509A (zh) 2019-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9844B (zh) 小花清风藤中七种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Xu et al. Sesquiterpenes from Vladimiria souliei and their inhibitory effects on NO production
CN115160337B (zh) 1α-烷基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18669B (zh) 沉香四氢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
CN107698510B (zh) 从青竹标中提取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及提取方法
CN108640890B (zh) 一种分离纯化乳香中西松烷型大环二萜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1253247B (zh) 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新酚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796509B (zh)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874098B (zh) 一种从宿萼木中提取分离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61124B (zh) 倍半萜二聚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药物组合物
CN103191143B (zh) 一种强心苷化合物的用途
CN110698532B (zh) 一种海参皂苷Cladoloside A的提取方法
CN109651233B (zh) 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从棒节石斛中提取分离的方法与应用
CN108373488B (zh) 梓醇6-咖啡酸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149820A (zh) 一种单环杂萜结构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180632B (zh) 一种从雷公藤中分离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1606787B (zh) 一种脂肪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71759B (zh)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024494B (zh) 一种菲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608306B (zh) 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合物皂角新酮a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6003238B (zh) 茉莉根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用途
CN117946059B (zh) 莱菔叶千里光中的一种单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777533B (zh) 一类异戊烯基砜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808160B (zh) 新的环阿尔廷型皂苷-9,19-裂环-9,11-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51644B (zh) 一种二萜醇苷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