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5359A - 一种充电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5359A
CN109795359A CN201910027462.5A CN201910027462A CN109795359A CN 109795359 A CN109795359 A CN 109795359A CN 201910027462 A CN201910027462 A CN 201910027462A CN 109795359 A CN109795359 A CN 109795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harging object
authorization data
identity information
authent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74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5359B (zh
Inventor
郭益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274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953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95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5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5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53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7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i.e. smartgrids as interface for battery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30/00Systems supporting specific end-user applications in the sector of transportation
    • Y04S30/10Systems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 Y04S30/14Detail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operability, e.g. vehicle recognition, authentication, identification or billing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充电系统,该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分别连接有充电对象和服务器。该方法包括:在充电桩的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充电桩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充电对象根据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充电桩根据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确定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时,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以令其为充电对象充电。通过使用本发明,能为充电操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性,优化了充电操作体验感,并且提高充电交易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充电领域中。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使用。目前,用户在使用充电桩来为电动汽车充电时,通常是通过使用充电桩运营商提供的APP或微信小程序来扫描充电二维码,从而进行充电并且在充电结束后,在移动终端上实现充电费用的支付操作;或者,使用运营商发行的充电卡(芯片卡或磁条卡),在充电桩显示界面的操作指引下,刷卡充电且支付充电费用。可见,这两种传统的充电方式均需要用户进行繁琐的操作,操作便利性低下,为用户带来的充电操作体验感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充电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鉴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充电桩的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
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以令充电桩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令服务器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鉴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以令充电对象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
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
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令服务器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鉴权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一种充电鉴权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鉴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充电桩的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充电桩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
充电对象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
充电桩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服务器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当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鉴权系统,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充电桩的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令充电桩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
第一鉴权模块,用于令充电对象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
第二鉴权模块,用于令充电桩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第三鉴权模块,用于令服务器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当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对象、充电桩以及服务器,所述充电桩分别与充电对象和服务器通讯连接;
所述充电对象,用于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
所述充电桩,用于在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接收到鉴权成功信息或充电指令后,为充电对象充电;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当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充电桩的充电枪与充电目标对象连接后便自动进行三阶段的充电鉴权,在最终第三鉴权阶段,服务器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才最终鉴权成功,然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这样不仅能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操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大大优化了用户的充电操作体验感,而且在三阶段充电鉴权成功后才允许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这能减少充电扣费账户被盗用的情况,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交易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充电鉴权方法的第一具体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充电鉴权方法的第二具体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充电鉴权方法的第三具体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充电系统的工作步骤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充电系统中电动汽车、服务器与充电桩之间的鉴权通信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充电鉴权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对于以下实施例中的步骤编号,其仅为了便于阐述说明而设置,对步骤之间的顺序不做任何限定,实施例中的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均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来进行适应性调整。
为了提高为充电对象充电的便利性且保证提高充电扣费交易的安全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以及适用于充电系统中的充电鉴权方法、装置和系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对象为电动汽车。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包括电动汽车101、充电桩102以及服务器103,所述充电桩102分别与所述电动汽车101和所述服务器103通讯连接;
所述电动汽车101,用于接收从充电桩102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102;
所述充电桩102,用于在充电枪与电动汽车101连接后,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电动汽车101;接收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103;接收到鉴权成功信息或充电指令后,为电动汽车101充电;
所述服务器103,用于接收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当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102。当然,对于所述充电对象,其除了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动汽车101外,也可具体为电动汽车101中的充电系统等目标对象,或者其它终端设备,如移动终端(智能手机),这可根据实际使用应用情况需要进行替换便可,此处不做过多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电动汽车101,其主要用于在启动充电过程中实现一级鉴权处理、与充电桩102通讯等功能,可优选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PSU(加密安全模块,一可选模块)等由硬件和/或软件实现的模块;对于上述的充电桩102,其既可为直流充电桩,也可为交流充电桩,主要用于为电动汽车101充电、分别与电动汽车101和服务器103通讯、进行二级鉴权处理等功能,可优选包括第二控制器、第二PSU(加密安全模块,一优选模块)等由硬件和/或软件实现的模块;对于上述的服务器103,其主要用于与充电桩102通讯、实现三级鉴权处理等功能,可优选包括充电桩运营平台、车联网平台、用户系统、支付系统、存储单元和/或安全系统等由硬件和/或软件实现的模块。
此外,所述充电桩102通过自身所具有的充电枪插入所述电动汽车101的充电口中,从而实现为电动汽车101充电,即所述充电桩102通过充电枪及充电线缆与电动汽车101进行物理电连接;而对于充电桩102与电动汽车101之间的数据通讯连接,其则可利用设置在充电线缆中的CAN总线来实现,也可以利用无线通讯方式来实现,其中,所述无线通讯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蓝牙、wifi、Lora(一种远距离无线电的通讯方式)、zigbee等无线通讯方式;同样地,对于充电桩102与服务器103之间的通讯连接,其可为有线通讯连接(如以太网通讯方式的连接)或无线通讯连接(如wifi、4G、3G等)。
由上述可得,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将充电桩102的充电枪插入电动汽车101的充电口后自动进行充电鉴权,并且在整个鉴权过程中,当第一阶段的鉴权通过后才执行第二阶段的鉴权处理,且当第二阶段的鉴权通过后才执行第三阶段的鉴权处理,最后当第三阶段的鉴权通过后,才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102,以允许其为电动汽车101充电,这样相较于传统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大大简化了充电操作步骤,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操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性,极大地优化了用户的充电操作体验感,而且三级阶段的鉴权能减少充电扣费账户被盗用的情况,极大地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扣费交易安全性。此外,充电桩在接收到鉴权成功信息和充电指令中任一信息,便表示鉴权成功,以允许为电动汽车101充电,这样可令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适用于各种充电授权场景,适用兼容性高,利用系统的推广及普遍使用。
进一步作为系统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在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其具体为:在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启动充电功能以及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也就是说,在充电桩102的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充电桩102会启动充电功能以及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即电动汽车101)。
具体地,由于充电桩102的充电功能启动时间较长,即充电功能启动的时刻到充电功能启动成功的时刻之间具有较长的时间间隔,因此,当充电桩102的充电枪与电动汽车101连接后,先启动充电功能,然后再开始执行充电桩102的自检步骤和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电动汽车101,以开始执行充电鉴权方法步骤,这样待充电功能启动成功后,自检和充电鉴权也基本完成了,若自检和充电鉴权均成功,那么便可立即为电动汽车101充电。可见,相较于先执行自检步骤和/或充电鉴权步骤,待自检步骤和/或充电鉴权步骤成功后再启动充电功能,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能够达到缩短充电启动时间以提高效率的效果,进一步地优化用户的充电操作体验感。
进一步作为系统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充电指令是通过移动终端扫描充电二维码而触发生成的。具体地,用户通过利用移动终端来扫描充电二维码后,所述移动终端会弹出操作界面,而用户在操作界面输入授权信息(即移动终端获取到输入的授权信息),所述移动终端上传授权信息至服务器103后,服务器103在接收到授权信息后触发产生一充电指令,并将所述充电指令下发至充电桩102,当充电桩102接收到所述从服务器103下发的充电指令时,则表示已鉴权成功,充电桩102被允许为电动汽车101充电。对于所述充电二维码,其可印刷设置在不同地方,如充电桩的外壳、充电枪的外壳上等,可根据实际需求情况进行设置,此处并不做过多限定。
或者,对于所述充电指令,其可是通过刷卡终端的刷卡操作而触发生成的。具体地,用户利用充电卡(芯片卡或磁条卡)在刷卡终端进行刷卡操作,此时刷卡终端获取得到刷卡信息,并将刷卡信息上传至服务器103,服务器103在接收到刷卡信息后会进行刷卡信息的验证,若刷卡信息的验证通过,则触发产生一充电指令,并将所述充电指令下发至充电桩102,当充电桩102接收到所述从服务器103下发的充电指令时,则表示已鉴权成功,充电桩102被允许为电动汽车101充电;又或者,用户可利用充电卡(芯片卡或磁条卡)在刷卡终端进行刷卡操作,此时刷卡终端获取得到刷卡信息并将其发送至充电桩102,充电桩102在接收到刷卡信息后会进行刷卡信息的验证,若刷卡信息的验证通过,则触发产生一充电指令,此时即相当于充电桩102接收到一充电指令,表示鉴权成功,充电桩102被允许为电动汽车101充电。对于所述的刷卡终端,其可为一独立存在的刷卡装置,如POS机,也可为充电桩102,即此时,所述充电桩102内集成有由硬件和/或软件实现的刷卡模块,这可根据实际需求情况来进行设置,此处并不做过多限定。由此可得,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系统,其可通过将充电枪插入电动汽车101的充电口从而自动触发充电鉴权,在充电鉴权成功后允许充电桩102为电动汽车101充电,也可以通过利用移动终端来扫描充电二维码或刷卡终端的刷卡操作,从而实现充电授权,以允许充电桩102为电动汽车101充电,这样则能满足各种不同充电场景以及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适用兼容性非常高,且操作灵活性高。
对于上述的鉴权成功信息,其具体为经过一种充电鉴权方法处理后得到的。对于所述的充电鉴权方法,其具体阐述如下所示。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鉴权方法,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对象为电动汽车101,该方法包括的步骤如下所示。
S201、在充电桩102的充电枪与电动汽车101连接后,充电桩102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电动汽车101。
具体地,当充电桩102检测到充电枪与电动汽车101连接,即检测到充电枪插入电动汽车101的充电口时,充电桩102会与电动汽车101建立通讯连接,然后充电桩102会将自身的桩端鉴权数据发送至电动汽车101,以令电动汽车101进行一级鉴权;而由于在充电桩102与电动汽车101之间的通信过程中,桩端鉴权数据可能会被篡改,因此,充电桩102发送出的桩端鉴权数据与电动汽车101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两者之间会存在不相同的情况,也就是说,对于充电桩102发送至电动汽车101的桩端鉴权数据,其为第一桩端鉴权数据,对于电动汽车101接收到的从充电桩102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其可第二桩端鉴权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桩端鉴权数据和第二桩端鉴权数据,它们可为相同,也有可能不相同。
S202、电动汽车101接收从充电桩102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102。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桩端鉴权数据主要用于进行一级鉴权;当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则表示所述充电桩102与电动汽车101之间是匹配的,且当前与电动汽车101通讯连接的充电桩102可用于对所述电动汽车101进行初步识别鉴权,此为二级鉴权。其中,对于所述一级鉴权的方式,其可包括但不限于:直接对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进行数值判断,从而通过其数值所落入的范围而判断出一级鉴权是否通过;或者,可通过预存的规则来对桩端鉴权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处理结果的判断从而判断出一级鉴权是否通过;又或者,通过桩端鉴权数据与预存在电动汽车101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匹配,若相同,则表示一级鉴权通过,反之,则不通过;再者,利用预存的规则对桩端鉴权数据进行处理后,将处理结果与预存在电动汽车101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匹配,若相同,则表示一级鉴权通过,反之,则不通过。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所述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其包括但不限于VIN(Vehicle IdentificationNumber,车辆识别码)、充电对象(如电动汽车)的厂家编码(即出厂时充电对象自身所具有的编码,可用于识别充电对象的身份),也就是说,所述充电对象身份信息为充电对象的ID信息,而在本实施例中即为电动汽车ID信息。
S203、充电桩102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103。
具体地,所述电动汽车101所执行的一级鉴权通过后,会将自身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发送至充电桩102中进行二级鉴权;同样地,由于存在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或者数据传输出错的可能性,所述电动汽车101所发出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会与充电桩102所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不相同,也就是说,对于电动汽车101发送至充电桩102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它们分别为第一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第一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对于充电桩102接收到的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它们分别为第二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第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所述第一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第二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可为相同,也可为不相同,同理所述第一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第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可为相同,也可为不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桩102接收到的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即第二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第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其主要用于进行二级鉴权,若二级鉴权通过,则表示充电桩102对电动汽车101的初步识别鉴权成功,此时充电桩102才可允许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103进行三级鉴权,以鉴定与所述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对应的账户是否为合法账户,即进行账户合法鉴定,若鉴定成功,才允许充电桩102为电动汽车101充电,且充电完毕后从该合法账户进行扣费。其中,对于所述二级鉴权的方式,其可包括但不限于:直接对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或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进行数值判断,从而通过其数值所落入的范围而判断出二级鉴权是否通过;或者,可通过预存的规则来对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或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处理结果的判断从而判断出二级鉴权是否通过;又或者,通过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或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与预存在充电桩102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匹配,若相同,则表示二级鉴权通过,反之,则不通过;再者,利用预存的规则对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或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进行处理后,将处理结果与预存在充电桩102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匹配,若相同,则表示二级鉴权通过,反之,则不通过。
S204、服务器103接收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当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102,这样充电桩102会响应于接收到的鉴权成功信息,从而为电动汽车101充电。
具体地,对于服务器103接收到的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它主要用于进行三级鉴权,即账户鉴权,当确定出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时,即表示当前与充电桩102通信连接的电动汽车101的身份以及与该电动汽车101绑定的账户无误,此时,服务器103便可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102,以允许充电桩102为电动汽车101充电,并且在结束后从与电动汽车101的身份绑定的账户(即所述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对应的账户)上进行扣费。
可见,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充电桩102的充电枪与电动汽车101连接后便自动触发进行三阶段的充电鉴权,在最终第三鉴权阶段,服务器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才最终鉴权成功,然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这样不仅能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操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大大优化了用户的充电操作体验感,而且在三阶段充电鉴权成功后才允许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这能减少充电扣费账户被盗用的情况,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交易安全性。
进一步作为方法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桩端鉴权数据包括桩端随机数和桩端验证码;
步骤S202中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这一步骤,其包括:
S2021、利用存储于充电对象中的第一算法,对接收到的桩端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到第一计算结果;
S2022、当判断出第一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桩端验证码相同,则确定一级鉴权通过。
具体地,对于桩端随机数,其是在充电桩102中,利用充电桩102中所存储的第一随机数生成算法而计算生成,然后,再利用充电桩102中所存储的第一验证码生成算法,从而根据桩端随机数来计算生成得到桩端验证码。因此,若电动汽车101利用存储于自身的第一算法来对接收到的桩端随机数进行验证码的计算处理后,得到的第一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桩端验证码相同,此时,则表示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没有被篡改,且充电桩102中所存储的第一验证码生成算法与电动汽车101中所存储的第一算法是匹配对应或是相同的,该电动汽车可成功识别到充电桩102,即表示所述充电桩102与电动汽车101之间是匹配的,而具有第一算法的电动汽车是符合要求的电动汽车(对电动汽车进行初步判断),此时,当前与电动汽车101通讯连接的充电桩102会被允许进行后续的二级鉴权。可见,尽管桩端随机数和桩端验证码被盗取,若电动汽车本身不为符合要求的汽车,即其不存有第一算法或存储有的第一算法与第一验证码生成算法不匹配,那么一级鉴权仍会失败,因此,利用这一鉴权方式来实现一级鉴权,安全性高且不易被破解。
和/或,所述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包括充电对象随机数以及充电对象验证码,所述充电对象验证码是利用存储于充电对象中的第二算法对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随机数以及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进行计算后得出的;
步骤S203中所述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这一步骤,其包括:
S2031、利用存储于充电桩102中的第三算法对桩端鉴权数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出第二计算结果;
S2032、当判断出第二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充电对象验证码相同,则确定二级鉴权通过。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中的充电对象验证码是基于电动汽车101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自身所产生的充电对象随机数和自身所具有的身份信息,从而按照第二算法进行计算得出的,因此,若充电桩102利用第三算法(即第二验证码生成算法)对存储于自身的桩端鉴权数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以及接收到的充电对象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出的第二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充电对象验证码相同,那么充电桩102中所存储的第三算法与第二算法匹配,且桩端鉴权数据、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及充电对象随机数均没有被篡改或伪造,此时,二级鉴权通过,以实现充电桩102对电动汽车101的初步识别鉴权,而若充电桩102中所存储的第三算法与所述第二算法不匹配、桩端鉴权数据、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或充电对象随机数被篡改或伪造,那么二级鉴权不通过,可见,采用所述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实现二级鉴权,其安全性非常高。
和/或,步骤S204中所述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这一步骤,其包括:
判断预存的账号列表中是否存储有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若是,则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反之,则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不为合法账户。
具体地,与电动汽车身份信息绑定的账户会被存储记录在预存的账号列表中,因此,当判断出预存的账号列表中存储有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那么则表示当前的电动汽车有绑定相应的账户,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反之,则表示当前的电动汽车并没有绑定相应的账户,即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不为合法账户。
进一步作为方法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判断预存的账号列表中是否存储有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若是,则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反之,则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不为合法账户这一步骤,其包括:
当判断出预存的账号列表中存储有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且判断出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不处于欠费状态且没有未结算的交易订单,则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
或,当判断出预存的账号列表中存储有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且判断出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处于欠费状态或有未结算的交易订单,则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不为合法账户;
或,当判断出预存的账号列表中不存储有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则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不为合法账户。
进一步作为方法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步骤:
充电对象(即电动汽车101)在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将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发送至服务器103;
充电桩102在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桩端鉴权数据和接收到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发送至服务器103;
服务器103接收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桩端鉴权数;此时,所述电动汽车101与服务器103通讯连接;
服务器103接收从充电桩102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
步骤S204所述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102这一步骤,其包括:
S2041、服务器103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与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相同、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与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相同且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与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相同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102。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限定的三级鉴权步骤,若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或桩端鉴权数据在鉴权过程中没有被篡改,那么服务器103接收到的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桩端鉴权数据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它们分别与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桩端鉴权数相同,而若被篡改,则会不相同;并且,若某一用户伪造他人车辆身份信息进行充电,即将别人的车辆身份信息作为自己车辆的身份,但由于某一用户所拥有的车辆是不具备与服务器进行匹配通讯的系统,因此某一用户所拥有的车辆(即充电对象)是不会或无法将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桩端鉴权数据、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上传给服务器,又或者,若某一用户所拥有的车辆具备与服务器进行匹配通讯的系统,但某一用户所拥有的车辆所具备的系统是利用B账号登录服务器的,那么当某一用户伪造与A账户对应的电动汽车的身份信息时,某一用户也是利用B账号才能登录服务器从而与服务器进行通讯,此时,服务器便会发现,从电动汽车101上传来的身份信息和鉴权数据是以B账号的客户端传来的,而不是以A账号的客户端传来,与上传的身份信息不匹配,这样则无法判断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是否与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相同、无法判断从充电桩102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是否与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相同、无法判断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是否与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相同,可见,通过此步骤能进一步防止别人伪造他人车辆身份信息进行充电从而盗用他人账户进行充电扣费。由此可得,通过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桩端鉴权数据、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与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充电对象身份信息之间的匹配比较,便可防止非法者因伪造车辆身份信息以及数据篡改而盗用他人账户进行充电扣费的问题,进一步地保证鉴权的可靠性,提高充电扣费账户的安全性,适用于高安全应用场合。
进一步作为方法的优选实施例,步骤S203中所述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这一步骤,其具体为:
充电桩102判断在第一指定时间内是否接收到从充电对象(即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反之,则结束。
其中,所述第一指定时间的开始计算时刻为充电桩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的时刻。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充电桩102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的时刻,其可为开始发送桩端鉴权数据给充电对象的时刻,也可为正在发送桩端鉴权数据给充电对象这一过程中的任一时刻,亦可为桩端鉴权数据全部发送完成给充电对象的时刻。可见,通过采用此步骤,能够令充电桩102对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的接收时间进行了限制,避免了因长时间没接收到数据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以及避免了数据被篡改、盗取破解的安全问题。
或,所述服务器103接收从充电桩102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这一步骤,其具体为:
服务器103判断在第二指定时间内是否接收到从充电桩102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反之,则结束;
其中,所述第二指定时间的开始计算时刻为服务器103接收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或桩端鉴权数的时刻。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服务器103接收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或桩端鉴权数的时刻,其可为开始接收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或桩端鉴权数的时刻,也可为正在接收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或桩端鉴权数这一过程中的任一时刻,亦可为完全接收完整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桩端鉴权数的时刻。可见,通过采用此步骤,能够令服务器103对从充电桩102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充电对象鉴权数据的接收时间进行了限制,若接收超时,则直接判定鉴权失败,从而避免了因长时间没接收到数据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以及数据被篡改、盗取破解的安全问题。
或,所述接收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桩端鉴权数这一步骤,其具体为:
服务器103判断在第三指定时间内是否接收到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桩端鉴权数,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反之,则结束;
其中,所述第三指定时间的开始计算时刻为服务器103接收从充电桩102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或充电对象身份信息的时刻。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接收从充电桩102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或充电对象身份信息的时刻,其可为开始接收从充电桩102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或充电对象身份信息的时刻,也可为正在接收从充电桩102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或充电对象身份信息这一过程中的任一时刻,亦可为完全接收完整从充电桩102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或充电对象身份信息的时刻。可见,通过采用所述步骤,能够令服务器103对从电动汽车101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桩端鉴权数的接收时间进行了限制,若接收超时,则直接判定鉴权失败,从而避免了因长时间没接收到数据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以及数据被篡改、盗取破解的安全问题。
进一步作为方法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步骤:
充电桩102接收到鉴权成功信息或充电指令后,为充电对象(即电动汽车101)充电;
其中,所述充电指令是通过移动终端扫描充电二维码而触发生成的,或者所述充电指令是通过刷卡终端的刷卡操作而触发生成的。
进一步作为方法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充电桩102接收到鉴权成功信息或充电指令后,为充电对象(即电动汽车101)充电,其具体为:
若在第四指定时间内接收到鉴权成功信息或充电指令后,为电动汽车101充电。具体地,对于所述鉴权成功信息或者充电指令,其需要在指定时间内接收到,否则认为是充电启动超时,此时,充电桩102充电启动失败,并结束充电,充电桩102返回待机状态,这样能够进一步地保证系统的充电交易安全性。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鉴权方法,应用于充电对象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对象为电动汽车101,而该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如下所示。
S301、在充电桩102的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电动汽车101接收从充电桩102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
S302、电动汽车101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102,以令充电桩102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103,以令服务器103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102。
可见,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充电桩102的充电枪与电动汽车101连接后便自动触发进行三阶段的充电鉴权,在最终第三鉴权阶段,服务器103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才最终鉴权成功,然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102,这样不仅能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操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大大优化了用户的充电操作体验感,而且在三阶段充电鉴权成功后才允许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这能减少充电扣费账户被盗用的情况,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交易安全性。
进一步作为方法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桩端鉴权数据包括桩端随机数和桩端验证码;步骤S302中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这一步骤,其包括:
利用存储于充电对象中的第一算法,对接收到的桩端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到第一计算结果;当判断出第一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桩端验证码相同,则确定一级鉴权通过;
和/或,所述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包括充电对象随机数以及充电对象验证码,所述充电对象验证码是利用存储于充电对象中的第二算法对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随机数以及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进行计算后得出的;步骤S302中所述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这一步骤,其包括:
利用存储于充电桩102中的第三算法对桩端鉴权数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出第二计算结果;当判断出第二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充电对象验证码相同,则确定二级鉴权通过;
和/或,步骤S302中所述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这一步骤,其包括:
判断预存的账号列表中是否存储有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若是,则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反之,则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不为合法账户。
进一步作为方法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102,以令充电桩102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103,以令服务器103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102这一步骤S302,其具体为:
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至服务器103,并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102,以令充电桩102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桩端鉴权数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103,以令服务器103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相同、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相同且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相同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102。
对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步骤S201~S204的内容,其均适用于本方法实施例中,因此,本方法实施例所具体实现的功能与上述方法实施例步骤S201~S204相同,并且达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步骤S201~S204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也相同。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鉴权方法,应用于充电桩102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对象为电动汽车101,而该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如下所示。
S401、在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充电桩102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以令充电对象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102;
S402、充电桩102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
S403、充电桩102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103,以令服务器103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102。
可见,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充电桩102的充电枪与电动汽车101连接后便自动触发进行三阶段的充电鉴权,在最终第三鉴权阶段,服务器103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才最终鉴权成功,然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102,这样不仅能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操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大大优化了用户的充电操作体验感,而且在三阶段充电鉴权成功后才允许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这能减少充电扣费账户被盗用的情况,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交易安全性。
进一步作为方法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桩端鉴权数据包括桩端随机数和桩端验证码;步骤S401中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这一步骤,其包括:
利用存储于充电对象中的第一算法,对接收到的桩端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到第一计算结果;当判断出第一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桩端验证码相同,则确定一级鉴权通过;
和/或,所述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包括充电对象随机数以及充电对象验证码,所述充电对象验证码是利用存储于充电对象中的第二算法对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随机数以及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进行计算后得出的;步骤S403中所述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这一步骤,其包括:
利用存储于充电桩中的第三算法对桩端鉴权数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出第二计算结果;当判断出第二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充电对象验证码相同,则确定二级鉴权通过;
和/或,步骤S403中所述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这一步骤,其包括:
判断预存的账号列表中是否存储有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若是,则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反之,则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不为合法账户。
进一步作为方法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步骤:
令充电对象在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至服务器103;
所述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103,以令服务器103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102这一步骤S403,其具体为:
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桩端鉴权数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103,以令服务器103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相同、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相同且确定从充电桩102传来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相同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102。
对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步骤S201~S204的内容,其均适用于本方法实施例中,因此,本方法实施例所具体实现的功能与上述方法实施例步骤S201~S204相同,并且达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步骤S201~S204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也相同。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鉴权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所述一种充电鉴权方法。
对于上述充电鉴权装置,其可通过软件和/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当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所述一种充电鉴权方法步骤S301和S302时,所述充电鉴权装置作为充电对象端,当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所述一种充电鉴权方法步骤S401~S403时,所述充电鉴权装置则作为充电桩端,可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内容均适用于本装置实施例中,本装置实施例所具体实现的功能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并且达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也相同。
以下结合更具体的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方案做更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其具体包括电动汽车、充电桩以及服务器,所述充电桩分别与电动汽车和服务器通讯连接,所述电动汽车还与服务器通讯连接。而如图5所示,所述充电系统的工作过程步骤如下所示。
S501、检测充电桩的充电枪与电动汽车是否连接。
具体地,在第一次为电动汽车充电前,用户需要进行用户信息和车辆信息的注册,以将电动汽车的身份信息与用户的充电扣费账户绑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汽车的身份信息包含VIN和/或车辆厂家编码;而为电动汽车充电时,用户需将充电桩的充电枪插入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即将充电枪连接电动汽车,连接后,充电桩会检测充电枪是否连接电动汽车。
S502、在充电桩检测到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启动充电功能,然后充电桩执行自检步骤,以及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电动汽车,以启动充电鉴权方法步骤(即车辆识别和认证鉴权)。
具体地,充电桩检测到充电枪连接电动汽车后,开始启动充电功能,然后充电桩执行自检步骤,以及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电动汽车,以启动充电鉴权步骤,在这期间,若充电桩自检成功,则等待接收鉴权成功信息或者从服务器传来的充电指令;若在第四指定时间内接收到鉴权成功信息或者从服务器传来的充电指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指令是优选通过移动终端扫描充电二维码而触发生成的),则表示充电鉴权成功,充电启动没有超时,反之,则充电鉴权失败,充电启动超时。在本实施例中,在等待充电鉴权时,如果充电启动时间超过了充电桩设定的允许启动时长,即所述第四指定时间,例如从充电枪连接电动汽车开始后的90秒内,或,充电桩自收到电动汽车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发送来的BRO(电池充电准备就绪状态)起60秒内,则表示充电鉴权未成功,视为充电启动超时,结束本次充电,返回待机状态,反之,则表示充电鉴权成功。
进一步优选地,充电桩在启动充电功能后,便已接收到从服务器传来的充电指令,那么此时则无需触发执行充电鉴权方法步骤,即无需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电动汽车,反之,则需要触发执行充电鉴权方法步骤,即需要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电动汽车,这样能够节省系统的能耗,也就是说,在启动充电功能后,判断是否已接收到充电指令,若是,则为电动汽车充电,反之,则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电动汽车,开始执行充电鉴权方法步骤。可见,对于所述充电指令,其可在以下阶段中触发生成:在充电枪连接电动汽车之前,或者在充电枪连接电动汽车之后且在断开充电枪与电动汽车连接之前(若充电鉴权步骤仍在执行的过程中,即鉴权成功信息还未发送至充电桩之前,充电桩便接收到充电指令,此时则无需继续执行充电鉴权步骤,充电桩已鉴权成功)。当充电桩收到服务器下发的充电指令,则视为充电鉴权成功。这种利用从服务器传来的充电指令来实现鉴权方式,其相当于服务器的远程授权充电方式,既可应用于插枪前,也可应用于插枪后。
S503、若充电桩在第四指定时间内接收到鉴权成功信息或者从服务器传来的充电指令,则充电鉴权成功,此时充电桩进入充电状态,给电动汽车充电;在充电过程中,若达到充电结束条件,则结束本次充电,若未达到充电结束条件,则继续为电动汽车充电;然后服务器从已注册绑定的充电扣费账户(即与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对应的账户)进行充电费用结算划扣,处理完成后令充电桩返回待机状态。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鉴权方法步骤,其具体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充电桩与电动汽车建立通讯连接。
具体地,当所述充电桩为直流充电桩时,充电桩与电动汽车通讯连接基于CAN总线,用户把充电枪插入电动汽车后,该通讯连接建立;当所述充电桩为交流充电桩时,充电桩与电动汽车通讯连接基于蓝牙、wifi等无线传输方式。
步骤2、检测到充电桩的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充电桩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其中,所述桩端鉴权数据包含桩端随机数(即桩端充电随机数)以及桩端验证码(即桩端充电验证码),所述桩端随机数利用存储在充电桩中的第一随机数生成算法而计算生成的,而所述桩端验证码则是利用存储于充电桩中的第一验证码生成算法来对桩端随机数进行计算处理后而得到的。其中,所述桩端鉴权数据用于车辆识别充电桩。然后,充电桩等待接收车辆身份信息(即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车端鉴权数据(即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并开始计时。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未收到车辆身份信息和车端鉴权数据,本次车辆识别鉴权(即一级鉴权)视为失败,结束充电鉴权,充电桩返回待机状态。
步骤3、电动汽车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然后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是否通过,即对充电桩识别鉴权。
具体地,对于电动汽车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其包括:利用存储于电动汽车中的第一算法,对接收到的桩端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出第一计算结果;当判断出所述第一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桩端验证码相同,则确定一级鉴权通过,电动汽车可成功识别到充电桩;反之,则表示电动汽车不能识别该充电桩,一级鉴权不通过,此时不做任何响应。
步骤4、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则电动汽车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即车端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即车端鉴权数据)至充电桩。
具体地,若电动汽车成功识别到充电桩,则发送VIN和/或车辆厂家编码(身份信息)、车端随机数(即车端充电随机数,其可为4字节数据)和车端验证码(即车端充电验证码,其可为4字节数据)等车端鉴权数据给充电桩。其中,所述车端验证码(即充电对象验证码)是利用存储于电动汽车中的第二算法对车端身份信息、车端随机数以及接收到的桩端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出的。由于桩端鉴权数据包含桩端随机数和桩端验证码,因此,在实现车端验证码的计算时,可选用桩端随机数和/或桩端验证来实现,而在本实施例中,选取桩端随机数来实现。
步骤5、充电桩接收从电动汽车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进行二级鉴权,以实现车辆的初步识别鉴权。
具体地,判断在指定时间内是否接收到从电动汽车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若是,即表示确定二级鉴权通过,执行下一步骤;反之,则结束,本次车辆识别鉴权(即二级鉴权)视为失败。其中,此步骤中所述的指定时间,其开始计算时刻为充电桩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电动汽车的时刻。而在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其中,对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这一步骤,其包括:
利用存储于充电桩中的第三算法对桩端鉴权数据、接收到的车端身份信息以及车端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出第二计算结果;若判断出所述第二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充电对象验证码(即车端验证码)相同,则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充电桩对车辆的初步识别鉴权成功,反之,则确定二级鉴权失败,即本次车辆的初步识别鉴权被视为失败。
步骤6、充电桩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则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桩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则将桩端鉴权数据(包含桩端随机数和桩端验证码)、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包含VIN和车辆厂家编码)、接收到的车端鉴权数据(包含车端随机数和车端验证码)发送至服务器进行三级鉴权(账户鉴权)。
步骤7、电动汽车在确定一级鉴权通过之后,还将车辆身份信息、车端鉴权数据以及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具体地,在电动汽车识别充电桩成功后,立即把车端鉴权数据和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一同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收到从电动车传来的车辆身份信息、车端鉴权数据和桩端鉴权数据后,便开始计时,并且标识在指定时间(第二指定时间)内接收到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和车端鉴权数据为有效数据。或者,若服务器先接收到从充电桩传来的车辆身份信息、桩端鉴权数据和车端鉴权数据,那么便开始计时,并且表示在指定时间(第三指定时间)内接收到从电动汽车传来的车辆身份信息、桩端鉴权数据和车端鉴权数据为有效数据。对于此步骤,其为优选步骤,主要针对高安全应用场景。可见,对于所述步骤7,其应与步骤4同时执行。
步骤8、服务器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车辆身份信息、桩端鉴权数据和车端鉴权数据,然后当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时,则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充电桩接收到鉴权成功信息,即表示充电鉴权成功。
进一步地,针对高安全应用场景时,在接收从电动汽车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车端鉴权数据以及车辆身份信息的基础上,所述当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时,则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这一步骤,其具体为:
当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车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车辆身份信息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车辆身份信息相同、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相同且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车端鉴权数据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车端鉴权数据相同时,则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此时三级鉴权通过。可见,结合从电动汽车传来的车辆身份信息、桩端鉴权数据和车端鉴权数据,对三级鉴权进行进一步鉴定,以进一步地提高安全性。
此外,对于所述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其具体包括:判断预存的账号列表中是否存储有从充电桩传来的车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若是,则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车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反之,则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车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不为合法账户。
步骤9、服务器将鉴权成功信息发送至充电桩。
步骤10、充电桩接收到鉴权成功信息或充电指令,即表示充电鉴权成功,此时开始为电动汽车充电。
由上述可得,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将充电桩的充电枪插入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后自动进行充电鉴权,在鉴权成功后为电动汽车充电,这样相较于传统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大大简化了充电操作步骤,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操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性,极大地优化了用户的充电操作体验感,而且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鉴权方式,能够避免数据被篡改,以及若待充电的电动汽车不匹配,则无法成功识别充电桩,避免了电动汽车身份信息被伪造且伪造的身份信息用在不合规的电动汽车这一情况而造成的充电扣费账户被盗用的问题,可见,能够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交易安全性。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还能二维码扫描/刷卡等充电授权方式,因此本系统能够满足不同场合,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兼容适用性及商业价值高。
基于上述充电鉴权方法,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鉴权系统,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601,用于在充电桩的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令充电桩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
第一鉴权模块602,用于令充电对象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
第二鉴权模块603,用于令充电桩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第三鉴权模块604,用于令服务器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当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
进一步作为本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桩端鉴权数据包括桩端随机数和桩端验证码;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其包括:
利用存储于充电对象中的第一算法,对接收到的桩端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到第一计算结果;当判断出第一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桩端验证码相同,则确定一级鉴权通过;
和/或,所述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包括充电对象随机数以及充电对象验证码,所述充电对象验证码是利用存储于充电对象中的第二算法对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随机数以及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进行计算后得出的;所述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其包括:
利用存储于充电桩中的第三算法对桩端鉴权数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出第二计算结果;当判断出第二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充电对象验证码相同,则确定二级鉴权通过;
和/或,所述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其包括:
判断预存的账号列表中是否存储有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若是,则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反之,则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不为合法账户。
进一步作为本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令充电对象在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将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令充电桩在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桩端鉴权数据和接收到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令服务器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桩端鉴权数;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令服务器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
所述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其包括:
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相同、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相同且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相同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
进一步作为本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其具体为:
判断在第一指定时间内是否接收到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反之,则结束;其中,所述第一指定时间的开始计算时刻为充电桩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的时刻;
或,所述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其具体为:
判断在第二指定时间内是否接收到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反之,则结束;其中,所述第二指定时间的开始计算时刻为服务器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或桩端鉴权数的时刻;
或,所述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桩端鉴权数,其具体为:
判断在第三指定时间内是否接收到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桩端鉴权数,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反之,则结束;其中,所述第三指定时间的开始计算时刻为服务器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或充电对象身份信息的时刻。
进一步作为本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发送模块601具体用于在充电桩的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令充电桩启动充电功能以及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
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内容均适用于本系统实施例中,本系统实施例所具体实现的功能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并且达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也相同。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充电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充电桩的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
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以令充电桩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令服务器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电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端鉴权数据包括桩端随机数和桩端验证码;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这一步骤,其包括:
利用存储于充电对象中的第一算法,对接收到的桩端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到第一计算结果;当判断出第一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桩端验证码相同,则确定一级鉴权通过;
和/或,所述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包括充电对象随机数以及充电对象验证码,所述充电对象验证码是利用存储于充电对象中的第二算法对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随机数以及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进行计算后得出的;所述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这一步骤,其包括:
利用存储于充电桩中的第三算法对桩端鉴权数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出第二计算结果;当判断出第二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充电对象验证码相同,则确定二级鉴权通过;
和/或,所述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这一步骤,其包括:
判断预存的账号列表中是否存储有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若是,则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反之,则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不为合法账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充电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以令充电桩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令服务器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这一步骤,其具体为:
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至服务器,并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以令充电桩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桩端鉴权数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令服务器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相同、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相同且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相同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
4.一种充电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以令充电对象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
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
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令服务器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充电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端鉴权数据包括桩端随机数和桩端验证码;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这一步骤,其包括:
利用存储于充电对象中的第一算法,对接收到的桩端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到第一计算结果;当判断出第一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桩端验证码相同,则确定一级鉴权通过;
和/或,所述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包括充电对象随机数以及充电对象验证码,所述充电对象验证码是利用存储于充电对象中的第二算法对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随机数以及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进行计算后得出的;所述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这一步骤,其包括:
利用存储于充电桩中的第三算法对桩端鉴权数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出第二计算结果;当判断出第二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充电对象验证码相同,则确定二级鉴权通过;
和/或,所述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这一步骤,其包括:
判断预存的账号列表中是否存储有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若是,则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反之,则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不为合法账户。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一种充电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令充电对象在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至服务器;
所述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令服务器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这一步骤,其具体为:
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桩端鉴权数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令服务器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相同、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相同且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相同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
7.一种充电鉴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一种充电鉴权方法。
8.一种充电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充电桩的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充电桩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
充电对象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
充电桩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服务器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当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充电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端鉴权数据包括桩端随机数和桩端验证码;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这一步骤,其包括:
利用存储于充电对象中的第一算法,对接收到的桩端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到第一计算结果;当判断出第一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桩端验证码相同,则确定一级鉴权通过;
和/或,所述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包括充电对象随机数以及充电对象验证码,所述充电对象验证码是利用存储于充电对象中的第二算法对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随机数以及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进行计算后得出的;所述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这一步骤,其包括:
利用存储于充电桩中的第三算法对桩端鉴权数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随机数进行计算后得出第二计算结果;当判断出第二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充电对象验证码相同,则确定二级鉴权通过;
和/或,所述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这一步骤,其包括:
判断预存的账号列表中是否存储有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若是,则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反之,则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不为合法账户。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一种充电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充电对象在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将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充电桩在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桩端鉴权数据和接收到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服务器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桩端鉴权数;
服务器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
所述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这一步骤,其包括:
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相同、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相同且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与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鉴权数据相同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一种充电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这一步骤,其具体为:
判断在第一指定时间内是否接收到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反之,则结束;其中,所述第一指定时间的开始计算时刻为充电桩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的时刻;
或,所述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这一步骤,其具体为:
判断在第二指定时间内是否接收到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反之,则结束;其中,所述第二指定时间的开始计算时刻为服务器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或桩端鉴权数的时刻;
或,所述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桩端鉴权数这一步骤,其具体为:
判断在第三指定时间内是否接收到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充电对象鉴权数据以及桩端鉴权数,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反之,则结束;其中,所述第三指定时间的开始计算时刻为服务器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充电对象鉴权数据和/或充电对象身份信息的时刻。
12.一种充电鉴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充电桩的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令充电桩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
第一鉴权模块,用于令充电对象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
第二鉴权模块,用于令充电桩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第三鉴权模块,用于令服务器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当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
13.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对象、充电桩以及服务器,所述充电桩分别与充电对象和服务器通讯连接;
所述充电对象,用于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桩端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桩端鉴权数据来确定一级鉴权通过后,发送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至充电桩;
所述充电桩,用于在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接收从充电对象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根据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和充电对象鉴权数据来确定二级鉴权通过后,将接收到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接收到鉴权成功信息或充电指令后,为充电对象充电;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当确定从充电桩传来的充电对象身份信息所对应的账户为合法账户后,发送鉴权成功信息至充电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其具体为:在充电枪与充电对象连接后,启动充电功能以及发送桩端鉴权数据至充电对象;
和/或,所述充电指令是通过移动终端扫描充电二维码而触发生成的或者所述充电指令是通过刷卡终端的刷卡操作而触发生成的。
CN201910027462.5A 2019-01-11 2019-01-11 一种充电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充电系统 Active CN1097953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7462.5A CN109795359B (zh) 2019-01-11 2019-01-11 一种充电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7462.5A CN109795359B (zh) 2019-01-11 2019-01-11 一种充电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5359A true CN109795359A (zh) 2019-05-24
CN109795359B CN109795359B (zh) 2020-12-15

Family

ID=66557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7462.5A Active CN109795359B (zh) 2019-01-11 2019-01-11 一种充电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95359B (zh)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9392A (zh) * 2019-07-03 2019-09-17 深圳市智行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电源车交流充电的安全智能管理方法
CN110254280A (zh) * 2019-06-25 2019-09-20 贵安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锁定用户信息的无通讯状态下电动汽车充电方法
CN110723025A (zh) * 2019-12-17 2020-01-24 浙江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充电桩的自动充电系统和方法
CN110789380A (zh) * 2019-10-18 2020-02-14 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电动汽车、充电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63044A (zh) * 2019-08-07 2020-05-15 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方法、设备、服务器及系统
CN111526511A (zh) * 2020-05-15 2020-08-11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随机码解码的充电桩与充电车辆身份验证方法
CN111583527A (zh) * 2020-06-02 2020-08-25 临沂大学 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2019326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充电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216026A (zh) * 2020-09-03 2021-01-12 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前装obu的电动汽车充电无感支付方法及系统
CN112248844A (zh) * 2020-10-29 2021-01-22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和充电系统
CN112396761A (zh) * 2019-08-13 2021-0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和充电设备
CN112428865A (zh) * 2019-08-23 2021-03-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服务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充电桩系统
CN112659956A (zh) * 2020-12-23 2021-04-16 襄阳弗洛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型汽车交流充电桩远程控制系统
CN112706641A (zh) * 2020-12-25 2021-04-27 环球车享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交流充电桩充电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74355A (zh) * 2021-02-01 2021-06-01 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交流充电桩的身份识别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3085641A (zh) * 2020-01-08 2021-07-0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即插即充的方法、装置和云平台服务器
CN113085645A (zh) * 2020-01-08 2021-07-0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充电车桩自动鉴权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085637A (zh) * 2020-01-08 2021-07-0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端交流充电通信控制系统及车辆
CN113352924A (zh) * 2021-06-03 2021-09-07 郑州宜家安好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连接的充电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696754A (zh) * 2021-08-17 2021-11-26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有基于逆变切换的身份识别功能的无人机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13840259A (zh) * 2020-06-23 2021-12-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关联数据的转移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040355A (zh) * 2021-09-23 2022-02-11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充电桩无线鉴权的充电管理方法
WO2023097961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的电池鉴权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6691415A (zh) * 2023-08-07 2023-09-05 深圳航天科创泛在电气有限公司 充电信息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7227561A (zh) * 2023-11-13 2023-12-15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国标充电系统及其车桩认证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01795A1 (en) * 2010-06-02 2011-12-08 Bryan Marc Failing Increasing vehicle security
JP2013038924A (ja) * 2011-08-08 2013-02-21 Denso Corp 給電管理装置
US20140379183A1 (en) * 2013-06-19 2014-12-25 Mary Long Dynamic Driving Range Maps for Improving Driving Range Anxiety
CN105932729A (zh) * 2016-04-27 2016-09-0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充电器认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274539A (zh) * 2016-08-31 2017-01-04 广州地理研究所 基于汽车电子标识的充电桩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6740190A (zh) * 2016-12-06 2017-05-31 广州市凝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的身份识别方法
CN107221973A (zh) * 2017-05-11 2017-09-29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待充电对象、充电设备的鉴权方法和系统
CN107554333A (zh) * 2017-08-30 2018-01-09 享奕自动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107786548A (zh) * 2017-10-13 2018-03-09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管理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01795A1 (en) * 2010-06-02 2011-12-08 Bryan Marc Failing Increasing vehicle security
JP2013038924A (ja) * 2011-08-08 2013-02-21 Denso Corp 給電管理装置
US20140379183A1 (en) * 2013-06-19 2014-12-25 Mary Long Dynamic Driving Range Maps for Improving Driving Range Anxiety
CN105932729A (zh) * 2016-04-27 2016-09-0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充电器认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274539A (zh) * 2016-08-31 2017-01-04 广州地理研究所 基于汽车电子标识的充电桩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6740190A (zh) * 2016-12-06 2017-05-31 广州市凝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的身份识别方法
CN107221973A (zh) * 2017-05-11 2017-09-29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待充电对象、充电设备的鉴权方法和系统
CN107554333A (zh) * 2017-08-30 2018-01-09 享奕自动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107786548A (zh) * 2017-10-13 2018-03-09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管理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9326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充电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019326B (zh) * 2019-05-31 2024-04-16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充电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254280A (zh) * 2019-06-25 2019-09-20 贵安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锁定用户信息的无通讯状态下电动汽车充电方法
CN110239392A (zh) * 2019-07-03 2019-09-17 深圳市智行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电源车交流充电的安全智能管理方法
CN111163044A (zh) * 2019-08-07 2020-05-15 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方法、设备、服务器及系统
CN112396761A (zh) * 2019-08-13 2021-0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和充电设备
CN112428865A (zh) * 2019-08-23 2021-03-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服务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充电桩系统
CN110789380A (zh) * 2019-10-18 2020-02-14 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电动汽车、充电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23025A (zh) * 2019-12-17 2020-01-24 浙江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充电桩的自动充电系统和方法
CN113085641A (zh) * 2020-01-08 2021-07-0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即插即充的方法、装置和云平台服务器
CN113085637A (zh) * 2020-01-08 2021-07-0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端交流充电通信控制系统及车辆
CN113085645A (zh) * 2020-01-08 2021-07-0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充电车桩自动鉴权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526511B (zh) * 2020-05-15 2023-09-19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随机码解码的充电桩与充电车辆身份验证方法
CN111526511A (zh) * 2020-05-15 2020-08-11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随机码解码的充电桩与充电车辆身份验证方法
CN111583527A (zh) * 2020-06-02 2020-08-25 临沂大学 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1583527B (zh) * 2020-06-02 2022-05-06 临沂大学 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3840259A (zh) * 2020-06-23 2021-12-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关联数据的转移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840259B (zh) * 2020-06-23 2023-09-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关联数据的转移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216026A (zh) * 2020-09-03 2021-01-12 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前装obu的电动汽车充电无感支付方法及系统
CN112248844A (zh) * 2020-10-29 2021-01-22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和充电系统
WO2022088690A1 (zh) * 2020-10-29 2022-05-05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和充电系统
CN112659956A (zh) * 2020-12-23 2021-04-16 襄阳弗洛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型汽车交流充电桩远程控制系统
CN112706641A (zh) * 2020-12-25 2021-04-27 环球车享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交流充电桩充电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06641B (zh) * 2020-12-25 2022-10-18 环球车享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交流充电桩充电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74355A (zh) * 2021-02-01 2021-06-01 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交流充电桩的身份识别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2874355B (zh) * 2021-02-01 2022-11-15 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交流充电桩的身份识别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3352924A (zh) * 2021-06-03 2021-09-07 郑州宜家安好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连接的充电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2257490A1 (zh) * 2021-08-17 2022-12-15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有基于逆变切换的身份识别功能的无人机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13696754A (zh) * 2021-08-17 2021-11-26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有基于逆变切换的身份识别功能的无人机充电方法及系统
JP7478382B2 (ja) 2021-08-17 2024-05-07 広西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学研究院 逆変換によるアイデンティティ認識機能を有する無人航空機の充電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14040355A (zh) * 2021-09-23 2022-02-11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充电桩无线鉴权的充电管理方法
CN114040355B (zh) * 2021-09-23 2024-03-12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充电桩无线鉴权的充电管理方法
WO2023097961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的电池鉴权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6691415A (zh) * 2023-08-07 2023-09-05 深圳航天科创泛在电气有限公司 充电信息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6691415B (zh) * 2023-08-07 2023-10-10 深圳航天科创泛在电气有限公司 充电信息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7227561A (zh) * 2023-11-13 2023-12-15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国标充电系统及其车桩认证方法和系统
CN117227561B (zh) * 2023-11-13 2024-03-22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国标充电系统及其车桩认证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5359B (zh) 202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5359A (zh) 一种充电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充电系统
EP349230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authorizing off-line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CN109050316A (zh) 充电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363536A (zh) 用于为车辆补给燃料的具有多因素认证的自动即插即用
CN107627867A (zh) 待充电对象充电授权方法、充电设备自动授权方法和系统
CN113815453B (zh) 一种充电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3256887B (zh) 电动车的无感充电支付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221973A (zh) 待充电对象、充电设备的鉴权方法和系统
CN106330822A (zh) 汽车充电终端与认证服务器的认证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248844A (zh) 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和充电系统
CN110176091A (zh) 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设备码提高智能锁安全性的方法
CN113022362A (zh) 基于蓝牙通信实现车桩识别的交流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10015079A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充电桩、终端、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6696749A (zh) 带有Zigbee的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06056376A (zh) 一种基于近距离感应触发的移动终端授权系统及方法
CN110843591A (zh) 充电方法
CN112967422B (zh) 一种用车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07403313A (zh) 机器人近场支付安全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3978291A (zh) 一种充电系统、充电方法及集成设备
CN115891694A (zh) 用于对车辆充电鉴权的方法及系统、车辆和充电桩
CN109624738A (zh) 基于充电桩的电动汽车防盗方法及系统
CN103136881B (zh) 支付方法和支付系统
CN106303124B (zh) 一种手机充值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956848A (zh) 一种基于nfc的ic卡充值方法和系统
CN110335379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门锁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No.8 Songgang street, Cencun,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XP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33, Guangzhou, China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P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