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8844A - 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和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和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48844A
CN112248844A CN202011182791.6A CN202011182791A CN112248844A CN 112248844 A CN112248844 A CN 112248844A CN 202011182791 A CN202011182791 A CN 202011182791A CN 112248844 A CN112248844 A CN 1122488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harging p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authentication check
authent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27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紫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827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488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48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884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0152 priority patent/WO202208869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5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60L53/665Methods related to measuring, billing or pay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充电系统和存储介质。启动方法包括:接收智能终端通过近场通信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在通过所述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启动充电。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充电系统和存储介质中,通过近场通信技术与智能终端通信,根据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对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在通过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启动充电,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对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能够保证鉴权过程的安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和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充电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通常需要从外部供电设备来为车辆的电池充电,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充电桩被建立。相关技术中,充电的启动、完成充电后的付费通常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操作完成,或用户通过扫码等交互方式自主完成。其中,对于扫码方式而言,用户需要进行相关应用程序的下载,在使用过程中打开应用程序,对充电桩上的二维码扫描,从而启动充电桩或进行付款,整体过程相对繁琐,对于没有下载或没有意愿下载用于扫码的应用程序的用户而言,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充电系统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所述启动方法包括:
接收智能终端通过近场通信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
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
在通过所述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启动充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包括:
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生成随机数;
根据所述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一鉴权校验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充电桩同步所述预置密钥,所述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包括:
发送所述随机数和所述第一鉴权校验值至所述智能终端,以使得所述智能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数和所述第一鉴权校验值进行第一鉴权校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包括:
在通过所述第一鉴权校验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设备信息以及根据所述设备信息、所述随机数和所述预置密钥生成的第三鉴权校验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进一步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设备信息、所述随机数和所述预置密钥生成第四鉴权校验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包括:
比较所述第三鉴权校验值和所述第四鉴权校验值以进行第二鉴权校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启动方法包括:
在通过所述第二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将所述设备信息上报至与所述充电桩绑定的支付平台;
在所述充电流程完成后,通过所述支付平台根据设备信息绑定的用户支付账号信息进行支付处理。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所述启动方法包括:
通过近场通信发送充电启动请求至所述充电桩;
接收所述充电桩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进行的鉴权校验信息,与所述充电桩相互验证完成鉴权校验,以使所述充电桩启动充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充电桩同步所述预置密钥,所述接收所述充电桩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反馈的鉴权校验信息,与所述充电桩相互验证完成鉴权校验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充电桩发送的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生成的随机数以及根据所述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一鉴权校验值;
根据所述预置密钥和所述随机数生成第二鉴权校验值;
比较所述第一鉴权校验值和所述第二鉴权校验值以进行第一鉴权校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所述充电桩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反馈的鉴权校验信息,与所述充电桩相互验证完成鉴权校验的步骤包括:
在通过所述第一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发送设备信息以及根据所述随机数、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预置密钥生成的第三鉴权校验值至所述充电桩,以使得所述充电桩根据所述设备信息、所述随机数和所述第三鉴权校验值进行第二鉴权校验。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智能终端通过近场通信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
第一鉴权模块,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
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在通过所述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启动充电。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通过近场通信发送充电启动请求至所述充电桩;
第二鉴权模块,所述第二鉴权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充电桩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进行的鉴权校验。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充电桩和智能终端。
本申请提供了一个或多个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充电系统和存储介质中,通过近场通信技术与智能终端通信,根据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对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在通过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启动充电,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对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能够保证鉴权过程的安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充电桩的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充电桩与智能终端的交互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智能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包括:
S11:接收智能终端通过近场通信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
S12:根据充电启动请求对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
S13:在通过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启动充电。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充电桩100。充电桩110与智能终端210进行通信,充电桩100包括处理器102和第一通信元件104。第一通信元件104用于接收智能终端210通过近场通信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处理器102用于根据充电启动请求对智能终端210进行鉴权校验,以及用于在通过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启动充电。其中,处理器102可以是为控制第一通信元件104而独立设置的处理器102,也可以是充电桩的处理器102,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110,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可以由充电桩110实现。充电桩110包括第一通信模块112、第一鉴权模块114和充电模块116。S11可以由第一通信模块112实现,S12可以由第一鉴权模块114实现,S13可以由充电模块116实现。或者说,第一通信模块112用于接收智能终端210通过近场通信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第一鉴权模块114用于根据充电启动请求对智能终端210进行鉴权校验。充电模块116用于在通过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启动充电。
具体地,用户在使用充电桩110对车辆进行充电时,将充电桩110上的充电枪拔出,完成充电枪与车辆充电口的插枪操作后,使用智能终端210与充电桩110的感应模块进行感应,使智能终端210与充电桩110建立通信连接,触发智能终端210发送充电启动请求至充电桩110。其中,充电启动请求可以包括近场通信的业务标签、近场通信的启动信息、智能终端210的特有信息如设备标识等、用户账号信息、用户密码信息等信息,具体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充电桩110大多基于近场通信技术与智能终端210进行通信,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考虑采用其他通信技术来实现通信,例如也可以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桩110通过近场通信技术与智能终端210进行通信。此时可以由充电桩110的近场通信模块读取智能终端210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通过充电桩110内部通路,例如串口等,将充电启动请求转发至充电桩110主控模块。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桩110通过射频识别技术与智能终端210进行通信。此时可以由充电桩110的射频识别模块读取智能终端210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通过充电桩110内部通路,例如串口等,将充电启动请求转发至充电桩110主控模块。
如此,充电桩110与智能终端210之间的通信方式可根据充电桩110的性能、智能终端210的性能、用户需求等因素设定,无需用户另行下载应用程序或扫码,提升用户体验。
充电桩110接收智能终端210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并根据充电启动请求对发送该充电启动请求的智能终端210进行鉴权校验,识别智能终端210是否属于合法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210通过充电桩110的鉴权校验,即充电桩110识别到智能终端210为合法设备,此时充电桩110启动充电,对车辆进行充电。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210没有通过充电桩110的鉴权校验,即充电桩110识别到智能终端210为非法设备,此时充电桩110不启动充电流程,也不触发支付流程。
如此,在确认智能终端210为合法设备时才启动充电流程,确保用户的账号安全。
需要说明地,智能终端210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可以理解,智能终端210可以是其它任意具有近场通信功能的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桩110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100和充电桩110中,通过近场通信技术与智能终端210通信,根据智能终端210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对智能终端210进行鉴权校验,在通过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启动充电,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对智能终端210进行鉴权校验,能够保证鉴权过程的安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S12包括:
S121:根据充电启动请求,生成随机数;
S122:根据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一鉴权校验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S121和S122可以由第一鉴权模块114实现。或者说,第一鉴权模块114用于根据充电启动请求,生成随机数,以及用于根据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一鉴权校验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02用于根据充电启动请求,生成随机数,以及用于根据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一鉴权校验值。
具体地,充电桩110与智能终端210两端同步预置密钥,用于在充电桩110启动充电流程时进行鉴权校验,确保充电桩110与智能终端210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与私密性。其中,预置密钥可以是使用对称式加密技术预置的,也可以使用非对称式加密技术预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置密钥使用对称式加密技术进行预置,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密钥,即充电桩110一端的密钥与智能终端210端的密钥一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预置密钥使用非对称式加密技术进行预置,加密和解密使用的不是同一密钥,即充电桩110一端的密钥与智能终端210端的密钥不一致。在通信过程中,充电桩110一端的密钥与智能终端210端的密钥配对使用。
如此,在充电桩110启动充电流程时进行鉴权校验,能够确保智能终端210的合法性,防止非法设备接入,确保充电桩110与智能终端210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与私密性。
充电桩110接收智能终端210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后,根据充电启动请求生成随机数,采用加密算法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加密,生成第一鉴权校验值。其中,加密算法可以是哈希算法,例如哈希消息认证码(Hash-based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HMAC)等,也可以是对称加密算法,还可以是非对称加密算法等,具体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HMAC算法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计算,生成第一鉴权校验值H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计算,生成第一鉴权校验值H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计算,生成第一鉴权校验值H1”。
如此,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加密,能够进一步确保充电桩110与智能终端210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与私密性。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智能终端210与充电桩110同步预置密钥,S12包括:
S123:发送随机数和第一鉴权校验值至智能终端210,以使得智能终端210根据随机数和第一鉴权校验值进行第一鉴权校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S123可以由第一鉴权模块114实现。或者说,第一鉴权模块114用于发送随机数和第一鉴权校验值至智能终端210,以使得智能终端210根据随机数和第一鉴权校验值进行第一鉴权校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02用于发送随机数和第一鉴权校验值至智能终端210,以使得智能终端210根据随机数和第一鉴权校验值进行第一鉴权校验。
具体地,智能终端210与充电桩110同步预置密钥,可以避免非法设备窃取或变更通信数据,确保智能终端210与充电桩110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与私密性。
充电桩110根据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一鉴权校验值后,将随机数和第一鉴权校验值发送至智能终端210,以使得智能终端210根据随机数和第一鉴权校验值进行第一鉴权校验。
第一鉴权校验可以在智能终端210端进行,用于保证随机数的完整性,检验随机数的来源,确定通信对象,进而保证智能终端210与充电桩110通信的合法性。
如此,对充电桩110与智能终端210进行鉴权校验,能够确保智能终端210的合法性,防止非法设备接入,确保充电桩110与智能终端210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与私密性。
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S12包括:
S124:在通过第一鉴权校验的情况下,接收智能终端210发送的设备信息以及根据设备信息、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的第三鉴权校验值;
S125:根据接收到的设备信息、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四鉴权校验值;
S126:比较第三鉴权校验值和第四鉴权校验值以进行第二鉴权校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S124-S126可以由第一鉴权模块114实现。或者说,第一鉴权模块114用于在通过第一鉴权校验的情况下,接收智能终端210发送的设备信息以及根据设备信息、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的第三鉴权校验值,及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设备信息、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四鉴权校验值,以及用于比较第三鉴权校验值和第四鉴权校验值以进行第二鉴权校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02用于在通过第一鉴权校验的情况下,接收智能终端210发送的设备信息以及根据设备信息、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的第三鉴权校验值,及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设备信息、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四鉴权校验值,以及用于比较第三鉴权校验值和第四鉴权校验值以进行第二鉴权校验。
具体地,在通过第一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充电桩110接收智能终端210发送的设备信息以及根据设备信息、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的第三鉴权校验值,并根据接收到的设备信息、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四鉴权校验值。其中,设备信息可用于识别智能终端210与用户支付账号的绑定关系,以便在后续支付过程中支付充电等相关费用。
进一步地,可采用加密算法对设备信息、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加密,生成第四鉴权校验值。其中,加密算法可以是哈希算法,例如HMAC等,也可以是对称加密算法,还可以是非对称加密算法等,具体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HMAC算法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计算,生成第四鉴权校验值H4。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计算,生成第四鉴权校验值H4’。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计算,生成第四鉴权校验值H4”。
如此,对设备信息、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加密,能够进一步确保充电桩110与智能终端210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与私密性。
充电桩110根据接收到的设备信息、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四鉴权校验值后,发起第二鉴权校验。校验形式可以根据充电桩110的性能、智能终端210的性能、用户需求等因素确定,具体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鉴权校验可以是比较第三鉴权校验值和第四鉴权校验值是否一致。
第二鉴权校验可用于确保与充电桩110通信的智能终端210的合法性,如此,能够防止非法设备接入。
请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启动方法包括:
S14:在通过第二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将设备信息上报至与充电桩110绑定的支付平台;
S15:在充电流程完成后,通过支付平台根据设备信息绑定的用户支付账号信息进行支付处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S14和S15可以由充电模块116实现。或者说,充电模块116用于在通过第二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将设备信息上报至与充电桩110绑定的支付平台,以及用于在充电流程完成后,通过支付平台根据设备信息绑定的用户支付账号信息进行支付处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02用于在通过第二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将设备信息上报至与充电桩110绑定的支付平台,以及用于在充电流程完成后,通过支付平台根据设备信息绑定的用户支付账号信息进行支付处理。
具体地,在通过第二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将设备信息上报至与充电桩110绑定的支付平台,支付平台处理设备信息,识别出智能终端210与用户支付账号的绑定关系,确定用户的支付账号。在被充电车辆与充电桩110依次完成握手阶段、参数配置阶段、充电阶段、充电结束阶段后,支付平台可根据设备信息绑定的用户支付账号信息进行支付处理。
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桩110与智能终端210建立通信连接后,智能终端210与充电桩110同步预置密钥。充电桩110接收智能终端210通过近场通信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根据充电启动请求生成随机数,并使用加密算法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加密,生成第一鉴权校验值。接着,充电桩110发送随机数和第一鉴权校验值至智能终端210,由智能终端210进行第一鉴权校验。
智能终端210接收充电桩110发送的第一鉴权校验值,并根据同步的预置密钥和随机数生成第二鉴权校验值,比较第一鉴权校验值和第二鉴权校验值,进行第一鉴权校验。在第一鉴权校验值和第二鉴权校验值验证一致的情况下,智能终端210根据设备信息、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三鉴权校验值,并将第三鉴权校验值和设备信息发送至充电桩110。
充电桩110根据智能终端210发送的设备信息、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四鉴权校验值,并比较第三鉴权校验值和第四鉴权校验值,进行第二鉴权校验。在第三鉴权校验值和第四鉴权校验值验证一致的情况下,充电桩110将设备信息上报支付平台,对用户支付账号信息完成后续的支付处理。
如此,无需用户另行下载应用程序或扫码,能够实现充电过程的无感支付,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对智能终端210进行鉴权校验,能够保证鉴权过程的安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包括:
S21:通过近场通信发送充电启动请求至充电桩110;
S22:接收充电桩110根据充电启动请求进行的鉴权校验信息,与充电桩相互验证完成鉴权校验,以使充电桩启动充电。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200。智能终端200包括第二通信元件202和处理器204。第二通信元件202用于通过近场通信发送充电启动请求至充电桩110。处理器204用于接收充电桩110根据充电启动请求进行的鉴权校验信息,与充电桩相互验证完成鉴权校验,以使充电桩启动充电。其中,处理器204可以是为进行鉴权校验而独立设置的处理器204,也可以是智能终端系统自带的处理器204,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9,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210,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可以由智能终端210实现。智能终端210包括第二通信模块212和第二鉴权模块214。S21可以由第二通信模块212实现,S22可以由第二鉴权模块214实现。或者说,第二通信模块212用于通过近场通信发送充电启动请求至充电桩110。第二鉴权模块214用于接收充电桩110根据充电启动请求进行的鉴权校验信息,与充电桩相互验证完成鉴权校验,以使充电桩启动充电。
具体地,用户在使用充电桩110对车辆进行充电时,将充电桩110上的充电枪拔出,完成充电枪与车辆充电口的插枪操作后,使用智能终端210与充电桩110的感应模块进行感应,使智能终端210与充电桩110建立通信连接,智能终端210通过近场通信将充电启动请求发送至充电桩110。其中,充电启动请求可以包括近场通信的业务标签、近场通信的启动信息、智能终端210的特有信息如设备标识等、用户账号信息、用户密码信息等信息,具体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充电桩110大多基于近场通信技术与充电桩110进行通信,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考虑采用其他通信技术来实现通信,例如也可以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210通过近场通信技术与充电桩110进行通信。此时可以由充电桩110的近场通信模块读取智能终端210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通过充电桩110内部通路,例如串口等,将充电启动请求转发至充电桩110主控模块。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210通过射频识别技术与充电桩110进行通信。此时可以由充电桩110的射频识别模块读取智能终端210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通过充电桩110内部通路,例如串口等,将充电启动请求转发至充电桩110主控模块。
如此,充电桩110与智能终端210之间的通信方式可根据充电桩110的性能、智能终端210的性能、用户需求等因素设定,无需用户另行下载应用程序或扫码,提升用户体验。
智能终端210通过近场通信发送充电启动请求至充电桩110,并接收充电桩110根据充电启动请求进行的鉴权校验信息,与充电桩相互验证完成鉴权校验,识别本智能终端210是否属于合法设备,以使充电桩启动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210通过充电桩110的鉴权校验,即充电桩110识别到智能终端210为合法设备,此时充电桩110启动充电,对车辆进行充电。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210没有通过充电桩110的鉴权校验,即充电桩110识别到智能终端210为非法设备,此时充电桩110不启动充电流程,也不触发支付流程。
如此,在确认智能终端210为合法设备时才启动充电流程,确保用户的账号安全。
需要说明地,智能终端210包括但不限于具备近场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可以理解,智能终端210可以是其它任意具有近场通信功能的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桩110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智能终端200和智能终端210中,通过近场通信技术与充电桩110通信,接收充电桩110根据充电启动请求进行的鉴权校验,在充电过程中无需用户另行下载应用程序或扫码,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接收充电桩110根据充电启动请求进行的鉴权校验,能够保证鉴权过程的安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智能终端210与充电桩110同步预置密钥,S22包括:
S221:接收充电桩110发送的根据充电启动请求生成的随机数以及根据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一鉴权校验值;
S222:根据预置密钥和随机数生成第二鉴权校验值;
S223:比较第一鉴权校验值和第二鉴权校验值以进行第一鉴权校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S221-S223可以由第二鉴权模块214实现。或者说,第二鉴权模块214用于接收充电桩110发送的根据充电启动请求生成的随机数以及根据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一鉴权校验值,及用于根据预置密钥和随机数生成第二鉴权校验值,以及用于比较第一鉴权校验值和第二鉴权校验值以进行第一鉴权校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204用于接收充电桩110发送的根据充电启动请求生成的随机数以及根据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一鉴权校验值,及用于根据预置密钥和随机数生成第二鉴权校验值,以及用于比较第一鉴权校验值和第二鉴权校验值以进行第一鉴权校验。
具体地,智能终端210与充电桩110同步预置密钥,可以避免非法设备窃取或变更通信数据,确保智能终端210与充电桩110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与私密性。
智能终端210接收充电桩110发送的随机数,并采用加密算法将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加密,生成第二鉴权校验值。其中,加密算法可以是哈希算法,也可以是对称加密算法,还可以是非对称加密算法等,具体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HMAC算法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计算,生成第二鉴权校验值H2。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计算,生成第二鉴权校验值H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计算,生成第二鉴权校验值H2”。
如此,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加密,能够进一步确保充电桩110与智能终端210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与私密性。
智能终端210根据预置密钥和随机数生成第二鉴权校验值后,发起第一鉴权校验。校验形式可以根据充电桩110的性能、智能终端210的性能、用户需求等因素确定,具体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鉴权校验可以是比较第一鉴权校验值和第二鉴权校验值是否一致。
第一鉴权校验可用于保证随机数的完整性,检验随机数的来源,确定通信对象,如此,能够保证智能终端210与充电桩110通信的合法性,防止非法设备接入。
请参阅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S22包括:
S224:在通过第一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发送设备信息以及根据随机数、设备信息和预置密钥生成的第三鉴权校验值至充电桩110,以使得充电桩110根据设备信息、随机数和第三鉴权校验值进行第二鉴权校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S224可以由第二鉴权模块214实现。或者说,第二鉴权模块214用于在通过第一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发送设备信息以及根据随机数、设备信息和预置密钥生成的第三鉴权校验值至充电桩110,以使得充电桩110根据设备信息、随机数和第三鉴权校验值进行第二鉴权校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204用于在通过第一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发送设备信息以及根据随机数、设备信息和预置密钥生成的第三鉴权校验值至充电桩110,以使得充电桩110根据设备信息、随机数和第三鉴权校验值进行第二鉴权校验。
具体地,在通过第一鉴权校验的情况下,智能终端210采用加密算法对随机数、设备信息和预置密钥进行加密,生成第三鉴权校验值。其中,加密算法可以是哈希算法,也可以是对称加密算法,还可以是非对称加密算法等,具体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HMAC算法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计算,生成第三鉴权校验值H3。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计算,生成第三鉴权校验值H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计算,生成第三鉴权校验值H3”。
如此,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加密,能够进一步确保充电桩110与智能终端210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与私密性。
进一步地,智能终端210发送设备信息和第三鉴权校验值至充电桩110,以使得充电桩110根据设备信息、随机数和第三鉴权校验值进行第二鉴权校验。
请再次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桩110与智能终端210建立通信连接后,智能终端210与充电桩110同步预置密钥。智能终端210通过近场通信将充电启动请求发送至充电桩110,并接收充电桩110根据充电启动请求生成的随机数,使用加密算法对随机数和预置密钥进行加密,生成第二鉴权校验值。接着,智能终端210进行第一鉴权校验。在第一鉴权校验值和第二鉴权校验值验证一致的情况下,智能终端210根据设备信息、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三鉴权校验值,并将第三鉴权校验值和设备信息发送至充电桩110。
充电桩110接收智能终端210发送的第三鉴权校验值和设备信息,并根据设备信息、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四鉴权校验值,对第三鉴权校验值和第四鉴权校验值进行比较,在第三鉴权校验值和第四鉴权校验值验证一致的情况下,充电桩110将设备信息上报支付平台,对用户支付账号信息完成后续的支付处理。
如此,在充电过程中无需用户另行下载应用程序或扫码,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对智能终端210进行鉴权校验,能够保证鉴权过程的安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充电桩110和智能终端210。
如此,在充电过程中无需用户另行下载应用程序或扫码,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对智能终端210进行鉴权校验,能够保证鉴权过程的安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包括上述充电桩110和智能终端210相应部分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相关内容请参考前述相关部分的解释说明。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程序可存储于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等。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包括:
接收智能终端通过近场通信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
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
在通过所述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启动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包括:
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生成随机数;
根据所述随机数和预置密钥,生成第一鉴权校验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充电桩同步所述预置密钥,所述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包括:
发送所述随机数和所述第一鉴权校验值至所述智能终端,以使得所述智能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数和所述第一鉴权校验值进行第一鉴权校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包括:
在通过所述第一鉴权校验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设备信息以及根据所述设备信息、所述随机数和所述预置密钥生成的第三鉴权校验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进一步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设备信息、所述随机数和所述预置密钥生成第四鉴权校验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包括:
比较所述第三鉴权校验值和所述第四鉴权校验值以进行第二鉴权校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方法包括:
在通过所述第二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将所述设备信息上报至与所述充电桩绑定的支付平台;
在所述充电流程完成后,通过所述支付平台根据设备信息绑定的用户支付账号信息进行支付处理。
8.一种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方法包括:
通过近场通信发送充电启动请求至所述充电桩;
接收所述充电桩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反馈的鉴权校验信息,与所述充电桩相互验证完成鉴权校验,以使所述充电桩启动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智能终端与所述充电桩同步预置密钥,所述接收所述充电桩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反馈的鉴权校验信息,与所述充电桩相互验证完成鉴权校验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充电桩发送的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生成的随机数以及根据所述随机数和所述预置密钥生成第一鉴权校验值;
根据所述预置密钥和所述随机数生成第二鉴权校验值;
比较所述第一鉴权校验值和所述第二鉴权校验值以进行第一鉴权校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充电桩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反馈的鉴权校验信息,与所述充电桩相互验证完成鉴权校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在通过所述第一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发送设备信息以及根据所述随机数、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预置密钥生成的第三鉴权校验值至所述充电桩,以使得所述充电桩根据所述设备信息、所述随机数和所述第三鉴权校验值进行第二鉴权校验。
1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智能终端通过近场通信发送的充电启动请求;
第一鉴权模块,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鉴权校验;
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在通过所述鉴权校验的情况下,启动充电。
12.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通过近场通信发送充电启动请求至所述充电桩;
第二鉴权模块,所述第二鉴权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充电桩根据所述充电启动请求进行的鉴权校验。
13.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桩和权利要求11所述的智能终端。
14.一个或多个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或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
CN202011182791.6A 2020-10-29 2020-10-29 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和充电系统 Pending CN1122488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2791.6A CN112248844A (zh) 2020-10-29 2020-10-29 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和充电系统
PCT/CN2021/100152 WO2022088690A1 (zh) 2020-10-29 2021-06-15 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和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2791.6A CN112248844A (zh) 2020-10-29 2020-10-29 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和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8844A true CN112248844A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67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2791.6A Pending CN112248844A (zh) 2020-10-29 2020-10-29 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和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48844A (zh)
WO (1) WO202208869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2705A (zh) * 2021-07-14 2021-10-12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无感充电方法
CN114394026A (zh) * 2021-12-21 2022-04-26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方法、系统、装置、充电桩及存储介质
WO2022088690A1 (zh) * 2020-10-29 2022-05-05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和充电系统
CN115320428A (zh) * 2022-07-15 2022-11-11 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394026B (zh) * 2021-12-21 2024-05-24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方法、系统、装置、充电桩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74817A (zh) * 2023-02-07 2023-05-05 四川蔚宇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配置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2670A (zh) * 2012-09-06 2012-12-19 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汽车充电系统
CN104408823A (zh) * 2014-11-07 2015-03-11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车辆身份识别自动计费充电桩
CN107571746A (zh) * 2016-07-05 2018-01-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充电控制装置和方法、充电管理服务器与电动车辆
CN109484237A (zh) * 2018-12-13 2019-03-19 睿驰达新能源汽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9795359A (zh) * 2019-01-11 2019-05-24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充电系统
CN110712558A (zh) * 2019-11-05 2020-01-21 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充电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00139840A1 (en) * 2018-11-06 2020-05-07 Chargepoint, Inc. Us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Authorization
US20200148069A1 (en) * 2017-04-10 2020-05-14 EcoG GmbH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harging poi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5348B (zh) * 2015-09-28 2018-06-01 深圳充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码的充电桩管理方法
CN106785146A (zh) * 2017-02-09 2017-05-31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带有蓝牙的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系统
DE102017206948A1 (de) * 2017-04-25 2018-10-25 EcoG GmbH Verfahren zur zweistufigen Autorisierung eines Ladevorgangs an einer Ladesäule
CN112248844A (zh) * 2020-10-29 2021-01-22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和充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2670A (zh) * 2012-09-06 2012-12-19 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汽车充电系统
CN104408823A (zh) * 2014-11-07 2015-03-11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车辆身份识别自动计费充电桩
CN107571746A (zh) * 2016-07-05 2018-01-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充电控制装置和方法、充电管理服务器与电动车辆
US20200148069A1 (en) * 2017-04-10 2020-05-14 EcoG GmbH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harging point
US20200139840A1 (en) * 2018-11-06 2020-05-07 Chargepoint, Inc. Us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Authorization
CN109484237A (zh) * 2018-12-13 2019-03-19 睿驰达新能源汽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9795359A (zh) * 2019-01-11 2019-05-24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充电系统
CN110712558A (zh) * 2019-11-05 2020-01-21 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充电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8690A1 (zh) * 2020-10-29 2022-05-05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和充电系统
CN113492705A (zh) * 2021-07-14 2021-10-12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无感充电方法
CN113492705B (zh) * 2021-07-14 2023-01-10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无感充电方法
CN114394026A (zh) * 2021-12-21 2022-04-26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方法、系统、装置、充电桩及存储介质
CN114394026B (zh) * 2021-12-21 2024-05-24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方法、系统、装置、充电桩及存储介质
CN115320428A (zh) * 2022-07-15 2022-11-11 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320428B (zh) * 2022-07-15 2023-11-17 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8690A1 (zh) 2022-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5608B (zh) 一种通过蓝牙车载单元进行认证的方法及装置
CN112248844A (zh) 充电桩充电启动方法、充电桩、智能终端和充电系统
CN109328348B (zh) 一种业务认证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4765999B (zh) 一种对用户资源信息进行处理的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06657152B (zh) 一种鉴权方法及服务器、访问控制装置
US20190165947A1 (en) Signatures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CN104301110A (zh) 应用于智能终端的身份验证方法、身份验证设备和系统
CN112055019B (zh) 一种建立通信信道的方法及用户终端
EP402431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ng biometric payment device,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569223B (zh) 一种离线设备的安全认证方法
CN105827656A (zh) 基于nfc支付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13920616B (zh) 车辆与蓝牙钥匙安全连接的方法、蓝牙模块、蓝牙钥匙
CN103248495A (zh) 一种应用内付费的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和系统
CN105636037A (zh) 认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800273A (zh) 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41527A (zh) 密钥生成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3368735A (zh) 应用接入智能卡的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019326A (zh) 一种车辆充电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348998B (zh) 一次性密码的生成方法、装置、智能门锁及存储介质
CN102264069B (zh) 基于通用引导架构的认证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27000A (zh) 充值卡信息加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充值平台
CN115694833A (zh) 一种协同签名方法
CN112583595B (zh) 一种车辆充电安全管理方法
CN103745364A (zh) 基于扫描码鉴别扫描的防伪方法及扫描码鉴别扫描方法
CN110443325B (zh) 图形码生成方法、图形码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