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6761A - 车辆及其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和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其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和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6761A
CN112396761A CN201910744473.5A CN201910744473A CN112396761A CN 112396761 A CN112396761 A CN 112396761A CN 201910744473 A CN201910744473 A CN 201910744473A CN 112396761 A CN112396761 A CN 112396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vehicle
service platform
plug
random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444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建兴
石雷
李想想
陈明文
黄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444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67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6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67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5/00Coin-freed apparatus with meter-controlled dispensing of liquid, gas or electricity
    • G07F15/003Coin-freed apparatus with meter-controlled dispensing of liquid, gas or electricity for electricity
    • G07F15/005Coin-freed apparatus with meter-controlled dispensing of liquid, gas or electricity for electricity dispensed for the electrical charging of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5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5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volving identification of vehicles or their battery ty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60L53/665Methods related to measuring, billing or pay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4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ll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20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e.g. CAD, simulation, modelling, system security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辆及其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和充电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后,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接收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充电请求发送的随机码,并向对应的车辆发送随机码,以供车辆将随机码和车辆的标识服务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如果第一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的鉴权通过信息,则启动充电。本发明的充电方法,能够实现用户插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Description

车辆及其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和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及其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和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在充电市场从最初的刷卡充电,到现在的扫码充电,极大的改变了用户的充电使用方式。目前的方式依然存在不便利性,即插即充需求便显得较为重要和迫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做出的:
相关技术中,如图2所示的控制逻辑,采用在充电枪与车辆的充电插座之间进行基于电子标签识别的用户认证,并在权限鉴定成功后控制充电枪输出电能进行充电。该技术方案实现了将充电枪插入充电插座后自动进行权限识别和充电,达到了即插即充的效果,避免了用户进行繁琐的权限鉴定操作,提升了充电操作的体验。
上述方案总体遵循现有的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只是与BMS交互流程进入到充电阶段,但是不启动充电电流,鉴权成功后正式启动充电电流,即进入正式的充电流程里。该方案已经在不少公交、出租等专用充电站示范运营,但是还没有大规模的投入到实际使用过程中,因其存在以下因素无法解决,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
其一,在实际使用中,用户插枪之后需要大约需要30s的时间才能确定充电是否成功,所需时间过长,且在充电时都会进入充电流程,车辆和充电桩均提示充电成功,但是并不代表充电就一定成功,若鉴权失败,则总体表现为充电成功后瞬间失败,给用户带来较大困惑。
其二,此鉴权所使用的车辆识别码VIN(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车辆识别码)号,由车辆通过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通讯线的明文传输,未经加密处理,容易出现被盗取、冒用、侦听等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漏洞。
其三,每次插枪后均要启动充电模块,加大了充电桩运营商的待机功耗,同时也比较容易被破坏者利用,频繁插拔充电枪给运营商带来损坏。
因此,本方案在原有的标准协议基础上,新增协议,即在插枪后,车桩直接启动并进入即插即充识别过程,车辆端发起请求即插即充,桩体收到此信号后立即向桩体平台发起即插即充请求,平台向对应桩体下发随机码和桩体运营商编码,桩体将此编码转发给车辆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车辆BMS通过车辆服务平台转发回充电桩运营商服务平台。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充电方法,能够实现用户插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另一种车辆的充电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充电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另一种车辆的充电装置。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电设备。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本发明的第七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第八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充电方法,包括: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后,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接收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所述充电请求发送的随机码,并向对应的车辆发送所述随机码,以供所述车辆将所述随机码所述车辆的标识发送至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如果第一设定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的鉴权通过信息,则启动充电,其中,所述鉴权通过信息为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所述随机码和所述车辆的标识进行鉴权且鉴权通过后生成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后,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接收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充电请求发送的随机码,并向对应的车辆发送随机码,以供车辆将随机码和车辆的标识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第一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的鉴权通过信息,则启动充电。由此,该方法能够实现用户充电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车辆的充电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后,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包括:如果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且第二设定时间内接收到所述车辆发送的即插即充报文,则向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所述充电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车辆的充电方法,还包括:如果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但所述第二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车辆发送的所述即插即充报文,则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车辆的充电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的所述鉴权通过信息,则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启动充电,包括:向所述车辆发送开始充电指令;锁定充电枪;进入标准充电流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充电方法,包括: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如果第三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随机码,则将所述随机码和所述车辆的标识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进行鉴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如果第三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随机码,则将随机码和车辆的标识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进行鉴权。由此,该方法能够实现用户充电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车辆的充电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车辆的充电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第三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随机码,则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之后,还包括: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即插即充报文,以供所述充电设备根据所述即插即充报文向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获取所述随机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充电方法还包括:如果第四设定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开始充电指令,则进入标准充电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充电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第四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所述开始充电指令,则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充电装置,包括:检测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后,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接收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充电请求发送的随机码,并向对应的车辆发送所述随机码,以供所述车辆将所述随机码和所述车辆的标识发送至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一设定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的鉴权通过信息时,启动充电,其中,所述鉴权通过信息为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所述随机码和所述车辆的标识进行鉴权且鉴权通过后生成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装置,检测控制模块在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后,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接收控制模块接收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充电请求发送的随机码,并向对应的车辆发送随机码,以供车辆将随机码和车辆的标识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控制模块在第一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的鉴权通过信息时,启动充电。由此,该装置能够实现用户充电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车辆的充电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且第二设定时间内接收到所述车辆发送的即插即充报文时,向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所述充电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但所述第二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车辆发送的所述即插即充报文时,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的所述鉴权通过信息时,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启动充电,具体用于,向所述车辆发送开始充电指令;锁定充电枪;进入标准充电流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充电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有充电枪插入;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三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随机码和充电设备运营商编码时,将所述随机码和所述车辆的标识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进行鉴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装置,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充电枪插入;控制模块在第三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随机码时,将随机码和车辆的标识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进行鉴权。由此,该装置能够实现用户充电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车辆的充电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三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随机码时,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车辆的充电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之后,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即插即充报文,以供所述充电设备根据所述即插即充报文向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获取所述随机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第四设定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开始充电指令时,进入标准充电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第四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开始充电指令时,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电设备,其包括:上述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设备,通过上述的车辆的充电装置,能够实现用户充电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六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上述的车辆的充电装置,能够实现用户充电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七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或者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执行上述的车辆的充电方法,能够实现用户充电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八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或者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执行上述的车辆的充电方法,能够实现用户充电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车辆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方框示意图;以及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及其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和充电设备。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后,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后,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包括:如果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且第二设定时间内接收到车辆发送的即插即充报文,则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其中,第二设定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第二设定时间可以为5s。
进一步地,如果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但第二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车辆发送的即插即充报文,则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具体地,为了能够实现即插即充,在原有的国标GB/T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的基础上新增车辆BMS系统即插即充请求报文和充电设备即插即充请求报文。在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后,先判断第二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车辆发送的即插即充报文,如果接收到,则说明该车辆支持即插即充的充电流程,此时向充电设备运行商服务平台发送即插即充充电请求,相反地,如果在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但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车辆发送的即插即充报文,则说明该车辆不支持即插即充的充电流程,此时等待进入常规充电流程(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其中,充电设备与车辆BMS系统之间按照GB/T27930-2015的标准进行,在此标准的前提下,新增协议如下表1所示。BCC表示车辆生产商编码(车辆的标识),共9个字节,CCC表示充电设备运营商编码+随机码,共35个字节。
表1
Figure BDA0002165111400000071
报文格式和内容解析如下:
PGN9216表示:车辆BMS系统即插即充请求报文(BCC)
报文功能:充电枪插入后请求充电,车辆BMS系统向充电设备每隔250ms发送车辆生产商编码的即插即充请求报文,报文格式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起始字节或位 长度 报文定义 发送选项
1 9字节 车辆生产商编码 必选
PGN9472表示:充电设备即插即充请求报文(CCC)
报文功能:充电枪后请求充电,当充电机和电动汽车连接并完成上电后,车辆BMS系统每隔250ms向充电设备发送一次即插即充请求,包括发送充电设备运营商编码、充电设备编码和充电随机码,其中,发送的码值类型为标准的ASCII码值,,报文格式内容如表3所示。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充电随机码由充电运营商决定其内容,车辆只做数据传输,所以为可选项。
表3
Figure BDA0002165111400000072
Figure BDA0002165111400000081
由此,通过新增即插即充的辨识报文,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老车新桩,新车老桩等现象都能兼容,不需更改硬件即可实现此功能。并且随机码生成的加密方式为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独有,不需对外公布,既能保证随机码的安全性,同时也能便于当加密方式被破解后的及时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获取充电设备运营商编码,以便在充电后通过获取的充电设备运营商编码和车辆标识,进行付费,具体内容会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举例说明。
S2,接收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充电请求发送的随机码,并向对应的车辆发送随机码,以供车辆将随机码和车辆的标识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
S3,第一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的鉴权通过信息,则启动充电,其中,鉴权通过信息为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随机码和车辆标识进行鉴权且鉴权通过后生成的,第一设定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第一设定时间可以为5s。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启动充电,包括:向车辆发送开始充电指令;锁定充电枪;进入标准充电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果第一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的鉴权通过信息,则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具体地,在用户将充电枪插入充电设备后,车辆和充电设备均能监测到充电枪信号,在车辆检测到充电枪信号后,向充电设备发出即插即充的请求信号(充电请求信号),充电设备在接到即插即充的请求信号后,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在接收到充电请求后,发送充电设备随机码至对应的车辆BMS系统,车辆BMS系统将充电设备随机码和车辆的标识发送给对应的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例如,车辆BMS系统可通过车辆云平台将电设备随机码和车辆标识发送给对应的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如果第一设定时间内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随机码和车辆的标识的正确性进行鉴权,且鉴权通过,则向对应的充电设备发送启动充电命令,并锁定充电枪,充电设备在接收到启动充电命令后,进入标准充电流程(即插即充充电流程),对对应的车辆进行充电。相反地,如果第一设定时间内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对随机码和车辆的标识的正确性进行鉴权,且鉴权未通过,则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即常规的充电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时,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还可获取充电设备运营商编码,并将充电设备运营商编码发送至对应的车辆,以供车辆将随机码、充电设备运营商编码和车辆的标识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在接收到充电设备运营商云服务平台发送的鉴权通过信息,且根据充电请求发送充电桩设备充电设备运营商获取到车辆的标识(如车辆VIN码)绑定付费账户后,启动对应充电设备,充电完成后在对应的车辆上进行扣费,从而能够在充电开始时,自动向充电设备运营商付费,实现无感充电。
将车辆的标识(如车辆VIN码)送给对应的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通过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的公网传输,有效的对车辆VIN码进行加密处理,同时在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线上传输的是充电设备随机码和充电设备运营商编码,不含用户数据等敏感信息,避免用户数据被盗取、冒用、侦听等不利现象。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如图3所示,整个车辆的充电方法可包括四个部分,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充电设备、车辆BMS系统和车辆云平台。
其中,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用于根据接收的充电请求生成加密的随机码和充电设备运营商编码,并下发给充电设备;还用于接收车辆服务平台返回的随机码和车辆VIN码,通过检验随机码的正确性进行鉴权,鉴权成功后给充电设备下发充电命令,同时通过VIN码绑定付费账户,实现无感充电。
充电设备:用于检测车辆是否支持即插即充功能,如果支持,则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申请充电随机码,同时将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回的随机码上传给车辆端,同时接收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的鉴权结果,成功后启动充电流程,否则需要刷卡或扫码启动充电。
车辆BMS系统:充电枪后启动BMS,发送即插即充请求报文,将充电设备发来的充电随机码和充电设备运营商编码发送给车辆服务平台,同时等待进入充电流程。
车辆服务平台:转发车辆VIN码和充电随机码给对应的充电运营商服务平台。
综上,本发明在国标GB/T27930-2015的标准协议基础上,新增协议,即在充电枪后,充电设备直接启动并进入即插即充识别过程,车辆端发起请求即插即充的,充电设备收到此信号后立即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起即插即充请求,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向对应充电设备下发随机码和充电设备运营商编码,充电设备将此编码转发给车辆BMS,车辆BMS通过车辆服务平台转发回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后,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接收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充电请求发送的随机码和充电设备运营商编码,并向对应的车辆发送随机码和充电设备运营商编码,以供车辆将随机码、充电设备运营商编码和车辆的标识通过车辆服务平台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第一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充电设备运营商编码和车辆的标识发送的鉴权通过信息,则启动充电。由此,该方法能够实现用户充电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车辆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1,检测到充电枪插入。
S12,如果第三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随机码,则将随机码和车辆的标识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进行鉴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车辆的充电方法,还包括:如果第三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随机码,则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之后,还包括:向充电设备发送即插即充报文,以供充电设备根据即插即充报文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获取随机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充电方法还包括:如果第四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开始充电指令,则进入标准充电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充电方法还包括:如果第四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开始充电指令,则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中所披露的细节,具体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如果第三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随机码,则将随机码和车辆的标识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进行鉴权。由此,该方法能够实现用户充电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装置可包括:检测控制模块10、接收控制模块20和控制模块30。
其中,检测控制模块10用于在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后,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接收控制模块20用于接收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充电请求发送的随机码,并向对应的车辆发送随机码,以供车辆将随机码和车辆的标识通过车辆服务平台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控制模块30用于在第一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的鉴权通过信息时,启动充电,其中,鉴权通过信息为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随机码和车辆的标识进行鉴权且鉴权通过后生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检测控制模块10具体用于,在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且第二设定时间内接收到车辆发送的即插即充报文时,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检测控制模块10还用于,在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但第二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车辆发送的即插即充报文时,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30还用于,在第一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的鉴权通过信息时,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30启动充电,具体用于,向车辆发送开始充电指令;锁定充电枪;进入标准充电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装置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中所披露的细节,具体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装置,检测控制模块在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后,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接收控制模块接收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充电请求发送的随机码,并向对应的车辆发送随机码,以供车辆将随机码和车辆的标识通过车辆服务平台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控制模块在第一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的鉴权通过信息时,启动充电。由此,该装置能够实现用户充电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装置可包括:检测模块40和控制模块50。
其中,检测模块40用于检测是否有充电枪插入。控制模块50用于在第三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随机码时,将随机码和车辆的标识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进行鉴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50还用于,在第三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随机码时,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上述的充电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60,用于在检测模块40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之后,向充电设备发送即插即充报文,以供充电设备根据即插即充报文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获取随机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50还用于,在第四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开始充电指令时,进入标准充电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50还用于,在第四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开始充电指令时,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装置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方法中所披露的细节,具体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装置,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充电枪插入;控制模块在第三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随机码时,将随机码和车辆的标识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进行鉴权。由此,该装置能够实现用户充电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设备100可包括:上述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装置110。
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设备,通过上述的车辆的充电装置,能够实现用户充电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方框示意图。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200可包括上述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装置210。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上述的车辆的充电装置,能够实现用户充电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00包括:存储器310、处理器320及存储在存储器310上并可在处理器3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320执行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或者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执行上述的车辆的充电方法,能够实现用户充电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或者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执行上述的车辆的充电方法,能够实现用户充电枪充电之后充电设备自动获取用户信息,达到即插即充自动充电过程,同时解决了当前自动认证时间过长,VIN码被盗取、冒用、侦听等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4)

1.一种车辆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后,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
接收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所述充电请求发送的随机码,并向对应的车辆发送所述随机码,以供所述车辆将所述随机码和所述车辆的标识发送至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
如果第一设定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的鉴权通过信息,则启动充电,其中,所述鉴权通过信息为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所述随机码和所述车辆的标识进行鉴权且鉴权通过后生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后,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包括:
如果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且第二设定时间内接收到所述车辆发送的即插即充报文,则向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所述充电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但所述第二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车辆发送的所述即插即充报文,则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的所述鉴权通过信息,则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充电,包括:
向所述车辆发送开始充电指令;
锁定充电枪;
进入标准充电流程。
6.一种车辆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到充电枪插入;
如果第三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随机码,则将所述随机码和所述车辆的标识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进行鉴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三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随机码,则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即插即充报文,以供所述充电设备根据所述即插即充报文向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获取所述随机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还包括:
如果第四设定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开始充电指令,则进入标准充电流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四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所述开始充电指令,则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11.一种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充电枪插入后,向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充电请求;
接收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充电请求发送的随机码,并向对应的车辆发送所述随机码,以供所述车辆将所述随机码和所述车辆的标识服务发送至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
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一设定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的鉴权通过信息时,启动充电,其中,所述鉴权通过信息为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根据所述随机码和所述车辆的标识进行鉴权且鉴权通过后生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且第二设定时间内接收到所述车辆发送的即插即充报文时,向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所述充电请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但所述第二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车辆发送的所述即插即充报文时,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发送的所述鉴权通过信息时,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启动充电,具体用于,
向所述车辆发送开始充电指令;
锁定充电枪;
进入标准充电流程。
16.一种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有充电枪插入;
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三设定时间内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随机码时,服务服务将所述随机码和所述车辆的标识发送至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进行鉴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三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充电设备发送的随机码时,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枪插入之后,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即插即充报文,以供所述充电设备根据所述即插即充报文向所述充电设备运营商服务平台获取所述随机码。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服务还用于,
在第四设定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开始充电指令时,进入标准充电流程。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服务还用于,
在第四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开始充电指令时,等待进入非即插即充充电流程。
21.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5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充电装置。
2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20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充电装置。
2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充电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充电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充电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充电方法。
CN201910744473.5A 2019-08-13 2019-08-13 车辆及其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和充电设备 Pending CN1123967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4473.5A CN112396761A (zh) 2019-08-13 2019-08-13 车辆及其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和充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4473.5A CN112396761A (zh) 2019-08-13 2019-08-13 车辆及其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和充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6761A true CN112396761A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02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44473.5A Pending CN112396761A (zh) 2019-08-13 2019-08-13 车辆及其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和充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676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4681A (zh) * 2021-08-25 2022-01-21 优华劳斯汽车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电动车即插即充功能认证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572046A (zh) * 2022-03-03 2022-06-03 沙龙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充电服务器、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14670695A (zh) * 2022-04-12 2022-06-28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充电桩及电动汽车
CN114973515A (zh) * 2022-01-25 2022-08-30 浙江浩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桩即插即充功能测试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9585A (zh) * 2015-06-19 2017-01-11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充电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6627230A (zh) * 2016-12-27 2017-05-10 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车辆识别码自动充电的方法
CN106740196A (zh) * 2016-12-12 2017-05-31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用于直流充电设备的充电方法和装置
CN108544933A (zh) * 2018-03-09 2018-09-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认证方法和系统、认证芯片和存储介质
CN109484237A (zh) * 2018-12-13 2019-03-19 睿驰达新能源汽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US20190097440A1 (en) * 2016-03-01 2019-03-28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Energy supply depot and energy supply method
CN109552107A (zh) * 2018-12-03 2019-04-02 北京兴达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智能换电系统及换电方法
CN109795359A (zh) * 2019-01-11 2019-05-24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充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9585A (zh) * 2015-06-19 2017-01-11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充电认证方法及装置
US20190097440A1 (en) * 2016-03-01 2019-03-28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Energy supply depot and energy supply method
CN106740196A (zh) * 2016-12-12 2017-05-31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用于直流充电设备的充电方法和装置
CN106627230A (zh) * 2016-12-27 2017-05-10 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车辆识别码自动充电的方法
CN108544933A (zh) * 2018-03-09 2018-09-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认证方法和系统、认证芯片和存储介质
CN109552107A (zh) * 2018-12-03 2019-04-02 北京兴达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智能换电系统及换电方法
CN109484237A (zh) * 2018-12-13 2019-03-19 睿驰达新能源汽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9795359A (zh) * 2019-01-11 2019-05-24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充电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4681A (zh) * 2021-08-25 2022-01-21 优华劳斯汽车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电动车即插即充功能认证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973515A (zh) * 2022-01-25 2022-08-30 浙江浩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桩即插即充功能测试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572046A (zh) * 2022-03-03 2022-06-03 沙龙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充电服务器、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14670695A (zh) * 2022-04-12 2022-06-28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充电桩及电动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6761A (zh) 车辆及其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和充电设备
CN109795359B (zh) 一种充电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充电系统
CN107627867B (zh) 待充电对象充电授权方法、充电设备自动授权方法和系统
US9688155B2 (en) Authentication and pairing of a mobile device to an external power source
CN108422887B (zh) 车载交流充放电机充放电接口、方法、充电桩、及电子设备
CN112364341A (zh) 车辆充电鉴权方法、充电桩、待充电车辆和存储介质
US11932134B2 (en)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0723025B (zh) 一种基于充电桩的自动充电系统和方法
CN113665401A (zh) 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方法、系统
CN110329105B (zh) 一种无感知支付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10233895B (zh) 车辆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3547947A (zh) 充电方法及装置、车辆、充电桩及服务器
CN110460557B (zh) 电动车的充电管理方法、装置、电池管理系统及电动车
CN112406568B (zh) 5g无人驾驶车辆的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497673A (zh) 充电桩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充电桩、云平台及介质
KR20150080126A (ko) 전기자동차의 배터리 충전 방법
CN110298654B (zh) 基于5g网络的手机支付方法和系统
CN114851892A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充电设备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3580998A (zh) 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3459847A (zh) 汽车充电方法、充电平台、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840259A (zh) 一种充电关联数据的转移方法、装置及设备
JP2020127295A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ならびに車両の制御方法
CN112793458B (zh) 跨多个域进行无感充电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493752B (zh) 车载无线网络的自动连接方法及系统、车辆
CN108597120B (zh) 一种智能充电桩收费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