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0998A - 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80998A CN113580998A CN202110672961.7A CN202110672961A CN113580998A CN 113580998 A CN113580998 A CN 113580998A CN 202110672961 A CN202110672961 A CN 202110672961A CN 113580998 A CN113580998 A CN 1135809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vehicle
- identification code
- charging
- vehicle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应用于电动车充电领域,预先在充电设备与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对接时,建立充电设备与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并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电动车辆发送的第一车辆识别码和电动车辆检测的第一插枪状态;在第一车辆识别码与本地预存的第二车辆识别码一致,且充电设备检测的第二插枪状态与第一插枪状态一致时;则控制充电设备启动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电动车辆充电操作过程繁琐、可靠性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车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性越来越高,因此,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
电动车的充电技术是新能源车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动车的充电对所有人开放使用,在保障了使用便利性的同时,无法避免其他人偷用充电枪给其它车辆充电。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就需要在启动充电枪对充电车辆进行鉴权,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充电桩刷卡、手动鉴权等方式完成鉴权后,才能使用充电桩对电动车进行充电,操作过程繁琐。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包括:在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对接时,建立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电动车辆发送的第一车辆识别码和所述电动车辆检测的第一插枪状态;对比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是否一致,其中,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预存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本地,且预先与所述电动车辆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地址,以及所述充电设备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地址绑定;若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一致,获取所述充电设备检测的第二插枪状态,对比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是否一致;若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一致,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启动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可选地,所述在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对接时,建立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包括:接收所述电动车辆通过搜索第二通信地址所发起的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地址预存于所述电动车辆的本地;响应于所述连接请求,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建立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地址预存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本地。
可选地,在对比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是否一致之后,还包括:若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不一致,则断开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在对比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是否一致之后,还包括:若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不一致,则断开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并禁止所述充电设备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获取充电设备的设备识别码,以及电动车辆的第二车辆识别码;根据所述设备识别码查找第二通信地址,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查找第一通信地址,所述第一通信地址用于所述电动车辆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所述第二通信地址用于所述充电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将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和所述第二通信地址均与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绑定,以形成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绑定关系;根据绑定关系将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和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下发至所述充电设备,以预存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本地;根据绑定关系将所述第二通信地址下发至所述电动车辆,以预存于所述电动车辆的本地。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充电鉴权系统,包括:电动车辆和充电设备;所述电动车辆,用于在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与充电设备对接时,建立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发送所述电动车辆的第一车辆识别码和所述电动车辆检测的第一插枪状态至所述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用于对比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是否一致,其中,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预存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本地,且预先与所述电动车辆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地址,以及所述充电设备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地址绑定;若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一致,获取所述充电设备检测的第二插枪状态,对比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是否一致;若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一致,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启动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可选地,所述电动车辆充电鉴权系统还包括客户端,用于:获取所述充电设备的设备识别码以及所述电动车辆的第二车辆识别码,将所述设备识别码与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发送至服务平台。
可选地,所述电动车辆充电鉴权系统还包括服务平台,用于:根据所述设备识别码查找所述第二通信地址,根据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查找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将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和所述第二通信地址与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绑定;根据绑定关系将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和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下发至所述充电设备,以预存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本地,根据绑定关系将所述第二通信地址下发至所述电动车辆,以预存于所述电动车辆的本地。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充电鉴权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对接时,建立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电动车辆发送的第一车辆识别码和所述电动车辆检测的第一插枪状态;识别码对比单元,用于对比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是否一致,其中,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预存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本地,且预先与所述电动车辆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地址,以及所述充电设备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地址绑定;插枪状态对比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一致,获取所述充电设备检测的第二插枪状态,对比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是否一致;充电启动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一致,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启动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二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第二车辆识别码预先与电动车辆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地址,以及充电设备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地址绑定,建立了电动车辆与充电设备之间的绑定关系,从而,使得在充电设备与绑定的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对接时,充电设备会自动建立起与之绑定的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使得充电设备基于建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电动车辆发送的第一车辆识别码和电动车辆检测的第一插枪状态;对比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一致,且充电设备检测的第二插枪状态与电动车辆检测的第一插枪状态一致,这样的通过双重鉴权认证的情况下才控制充电设备启动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能够极大程度上规避偷枪充电的事情发生,提高了充电鉴权认证的可靠性。
并且,在每次需要给电动车辆充电时,用户仅仅需要将充电设备插上绑定好的电动车辆,就会自动建立充电设备与绑定好的电动车辆之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以及自动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完成充电鉴权认证,无需繁杂的手动认证操作、大大提高了电动车辆充电的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车辆充电鉴权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车辆充电鉴权交互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于充电设备的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于终端设备的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车辆充电鉴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充电鉴权系统,用于充电设备对电动车辆充电之前的鉴权。
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辆充电鉴权系统包括:充电设备、服务平台、客户端以及电动车辆。
其中,充电设备可以是安装的充电桩,充电桩:包含充电枪本体、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网络通信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等等。
服务平台用于为多个充电设备和多个电动车辆提供充电相关的数据服务,这些数据服务包括:对每个充电设备的数据管理、以及对每个电动车辆的车辆数据管理,进行电动车辆与充电设备之间的绑定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服务平台的数据库中预先保存有每个充电设备的设备识别码以及每个电动车辆的车辆识别码。
其中,设备识别码是用于唯一标识对应的充电设备,比如,设备识别码可以为充电设备的序列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充电设备的设备识别码在服务平台上关联有对应充电设备的各项详细信息,因此,可以用于在服务平台上识别该充电设备的各项详细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通过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平台的设备识别码,在服务平台上识别出充电设备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地址。
其中,车辆识别码是用于唯一标识对应的电动车辆,每个电动车辆的车辆识别码在服务平台上关联有对应电动车辆的各项详细信息。因此,车辆识别码可以用于在服务平台上识别出对应电动车辆的各项详细信息,比如:车辆生产商、引擎、底盘序号、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地址及其他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第一车辆识别码和第二车辆识别码,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渠道获取的电动车辆的车辆识别码,不是指一辆电动车辆存在两个车辆识别码。在本发明实施中,需要通过客户端发送第二车辆识别码给服务平台,在服务平台上识别出电动车辆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地址。其中,车辆识别码可以为:VIN(VehicleIdentification Number,车架号码)码,VIN码是一组由十七个字母或数字组成。
在具体实施时,在近距离无线通信为蓝牙通信时,第一通信地址可以为电动车辆的蓝牙MAC(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媒体存取控制位址)地址,第二通信地址可以为充电设备的蓝牙MAC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客户端可以是安装于手机终端、电动车辆的车载终端等等终端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客户端可以与服务平台进行数据交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与充电设备对接时,触发建立充电设备与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电动车辆通过建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电动车辆的第一车辆识别码,以及电动车辆检测的第一插枪状态至充电设备。
具体来讲,电动车辆上包含动力电池组、车载充电设备、车载娱乐设备、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比如:蓝牙模块、红外通信模块)等功能模块。
在用户将充电设备的充电枪插入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时,就会触发电动车辆进行启动电动车辆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并使电动车辆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搜索预先与第一通信地址绑定的第二通信地址;如果搜索到预先与第一通信地址绑定的第二通信地址,则电动车辆基于第二通信地址向绑定的充电设备发起连接请求。
在充电设备接收到连接请求之后,充电设备响应于连接请求,基于预存于充电设备本地的第一通信地址,建立起充电设备与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电动车辆搜索不到预先与第一通信地址绑定的第二通信地址,也就不会自动建立起与绑定的充电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即使用户将充电枪插入了不具备绑定关系的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也不会进行充电鉴权过程。
在基于第一通信地址和第二通信地址建立起充电设备与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之后,充电设备接收电动车辆基于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的第一车辆识别码以及第一插枪状态,并对比接收到的第一车辆识别码与预存于充电设备本地的第二车辆识别码是否一致;若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一致,则充电设备检测的第二插枪状态,并对比第二插枪状态与第一插枪状态是否一致;若第二插枪状态与述第一插枪状态一致,则控制充电设备启动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充电设备还用于:若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不一致,则断开电动车辆与充电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不会启动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充电设备还用于:若第二插枪状态与第一插枪状态不一致,则断开电动车辆与充电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不会启动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在电动车辆与充电设备之间进行充电鉴权的过程中,充电设备将当前实际充电状态反馈给电动车辆,在电动车辆进行显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车辆识别码预先与电动车辆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地址,以及充电设备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地址绑定,通过客户端与服务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来实现绑定:
下面,对第二车辆识别码预先与电动车辆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地址,以及充电设备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地址进行绑定的过程进行描述:
首先,客户端获取充电设备的设备识别码以及电动车辆的第二车辆识别码;将获取的设备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均发送至服务平台。
具体的,客户端可以通过扫描终端设备上的二维码或者用户输入,获取充电设备的设备识别码。同样的,可以通过扫描电动车辆上的二维码或者用户输入,获取电动车辆的第二车辆识别码。
接着,服务平台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充电设备的设备识别码以及电动车辆的第二车辆识别码之后,根据设备识别码查找对应充电设备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地址,以及根据第二车辆识别码查找对应电动车辆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地址;将查找到的第一通信地址和第二通信地址均与第二车辆识别码绑定,形成电动车辆与充电设备之间的绑定关系。服务平台根据绑定关系将第一通信地址和第二车辆识别码下发至充电设备,以预存于充电设备的本地,服务平台还根据绑定关系将第二通信地址下发至电动车辆,以预存于电动车辆的本地。
下面结合图2,以蓝牙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车辆充电鉴权系统中各个主体之间交互实现的充电鉴权过程进行描述:
首先,用户取下充电设备上的充电枪,并插入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触发电动车辆检测插枪状态,得到第一插枪状态,并且触发电动车辆自动启动蓝牙模块并搜索预先绑定的充电设备的蓝牙MAC地址,向搜索到的预先绑定的蓝牙MAC地址发起蓝牙连接请求;
再接着,充电设备接受电动车辆的蓝牙连接请求,建立于存在绑定关系的充电设备与电动车辆之间的蓝牙连接;
再接着,如果蓝牙连接成功,电动车辆通过蓝牙连接将第一车辆VIN码、第一插枪状态的信息传递给充电设备,如果蓝牙连接失败,则返回向搜索到的预先绑定的蓝牙MAC地址发起蓝牙连接请求的步骤。
再接着,充电设备判断电动车辆发送过来的第一车辆VIN码是否与通过客户端绑定的第二车辆VIN码一致;如判断第一车辆VIN码与第二车辆VIN码不一致,则断开充电设备与电动车辆之间的蓝牙连接,则返回向搜索到的预先绑定的蓝牙MAC地址发起蓝牙连接请求的步骤。
如果判断第一车辆VIN码与第二车辆VIN码一致,则继续校核电动车辆经蓝牙连接发送过来的第一插枪状态与充电桩自身监测到的第二插枪状态是否一致;如果判断插枪状态不一致,则断开充电设备与电动车辆之间的蓝牙连接,则不启动充电设备对电动车的充电,并返回向搜索到的预先绑定的蓝牙MAC地址发起蓝牙连接请求的步骤。
如果判断插枪状态一致,则启动充电设备对电动车辆的充电,充电枪校验结束。
进一步的,在判断插枪状态一致之后,充电设备反馈认证成功消息至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状态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一通信地址以及第二通信地址之间的绑定过程,可以在电动车辆在对应的充电设备上进行第一次充电之前进行,在此之后,不再需要在进行绑定操作。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辆充电鉴权系统,通过对比车辆识别码、对比插枪状态来实现插枪自动触发充电枪鉴权,以认证充电枪的使用权限,可以减少操作步骤,实现无感的即插即充体验,使用便利。
并且,通过在车辆识别码比对之后进行插枪状态的二次校验,可极大程度上避免自己的车停在附近,别人偷拿充电枪给其它车充电的问题,能够极大程度上规避偷枪充电的事情发生,提高了充电鉴权认证的可靠性。
并且,不需要对电动车辆和充电设备进行物理结构的改进来实现电动车辆与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鉴权,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功能模块。
第二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电动车辆充电鉴权系统中的充电设备,参考图3所示,该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在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对接时,建立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电动车辆发送的第一车辆识别码和所述电动车辆检测的第一插枪状态;
S302、对比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是否一致,其中,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预存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本地,且预先与所述电动车辆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地址,以及所述充电设备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地址绑定;
S303、若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一致,获取所述充电设备检测的第二插枪状态,对比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是否一致;
S304、若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一致,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启动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在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对接时,建立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包括:接收所述电动车辆通过搜索第二通信地址所发起的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地址预存于所述电动车辆的本地;响应于所述连接请求,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建立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地址预存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本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在对比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是否一致之后,还包括:若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不一致,则断开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在对比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是否一致之后,还包括:若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不一致,则断开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并禁止所述充电设备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应用于充电设备的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的具体实施细节可以参考前述电动车辆充电鉴权系统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电动车辆充电鉴权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参考图4所示,该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获取充电设备的设备识别码,以及电动车辆的第二车辆识别码;
S402、根据所述设备识别码查找第二通信地址,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查找第一通信地址,所述第一通信地址用于所述电动车辆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所述第二通信地址用于所述充电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
S403、将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和所述第二通信地址均与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绑定,以形成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绑定关系;
S404、根据绑定关系将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和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下发至所述充电设备,以预存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本地;根据绑定关系将所述第二通信地址下发至所述电动车辆,以预存于所述电动车辆的本地。
第四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充电鉴权装置,可以设置于充电设备,比如:设置于充电桩上。参考图5所示,该电动车辆充电鉴权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501,用于在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对接时,建立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电动车辆发送的第一车辆识别码和所述电动车辆检测的第一插枪状态;
识别码对比单元502,用于对比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是否一致,其中,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预存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本地,且预先与所述电动车辆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地址,以及所述充电设备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地址绑定;
插枪状态对比单元503,用于若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一致,获取所述充电设备检测的第二插枪状态,对比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是否一致;
充电启动单元504,用于若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一致,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启动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接收单元501包括连接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电动车辆通过搜索第二通信地址所发起的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地址预存于所述电动车辆的本地;响应于所述连接请求,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建立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地址预存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本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该电动车辆充电鉴权装置还包括:连接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不一致,则断开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在对比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是否一致之后,还包括:若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不一致,则断开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并禁止所述充电设备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实施例中任一具体实施方式。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述第三方面所述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实施例中任一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对接时,建立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电动车辆发送的第一车辆识别码和所述电动车辆检测的第一插枪状态;
对比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是否一致,其中,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预存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本地,且预先与所述电动车辆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地址,以及所述充电设备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地址绑定;
若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一致,获取所述充电设备检测的第二插枪状态,对比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是否一致;
若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一致,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启动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对接时,建立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包括:
接收所述电动车辆通过搜索第二通信地址所发起的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地址预存于所述电动车辆的本地;
响应于所述连接请求,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建立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地址预存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本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比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是否一致之后,还包括:若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不一致,则断开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
在对比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是否一致之后,还包括:若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不一致,则断开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并禁止所述充电设备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4.一种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充电设备的设备识别码,以及电动车辆的第二车辆识别码;
根据所述设备识别码查找第二通信地址,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查找第一通信地址,所述第一通信地址用于所述电动车辆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所述第二通信地址用于所述充电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
将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和所述第二通信地址均与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绑定,以形成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绑定关系;;
根据绑定关系将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和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下发至所述充电设备,以预存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本地;根据绑定关系将所述第二通信地址下发至所述电动车辆,以预存于所述电动车辆的本地。
5.一种电动车辆充电鉴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车辆和充电设备,
所述电动车辆,用于在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与充电设备对接时,建立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发送所述电动车辆的第一车辆识别码和所述电动车辆检测的第一插枪状态至所述充电设备;
所述充电设备,用于对比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是否一致,其中,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预存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本地,且预先与所述电动车辆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地址,以及所述充电设备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地址绑定;若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一致,获取所述充电设备检测的第二插枪状态,对比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是否一致;若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一致,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启动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客户端,用于:获取所述充电设备的设备识别码以及所述电动车辆的第二车辆识别码,将所述设备识别码与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发送至服务平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服务平台,用于:
根据所述设备识别码查找所述第二通信地址,根据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查找所述第一通信地址;
将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和所述第二通信地址与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绑定;
根据绑定关系将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和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下发至所述充电设备,以预存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本地,根据绑定关系将所述第二通信地址下发至所述电动车辆,以预存于所述电动车辆的本地。
8.一种电动车辆充电鉴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接口对接时,建立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电动车辆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电动车辆发送的第一车辆识别码和所述电动车辆检测的第一插枪状态;
识别码对比单元,用于对比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是否一致,其中,所述第二车辆识别码预存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本地,且预先与所述电动车辆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地址,以及所述充电设备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地址绑定;
插枪状态对比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车辆识别码与第二车辆识别码一致,获取所述充电设备检测的第二插枪状态,对比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是否一致;
充电启动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插枪状态与所述第一插枪状态一致,则控制所述充电设备启动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9.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72961.7A CN113580998A (zh) | 2021-06-17 | 2021-06-17 | 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72961.7A CN113580998A (zh) | 2021-06-17 | 2021-06-17 | 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80998A true CN113580998A (zh) | 2021-11-02 |
Family
ID=78243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72961.7A Pending CN113580998A (zh) | 2021-06-17 | 2021-06-17 | 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80998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47788A (zh) * | 2021-11-30 | 2022-04-15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智能座舱人机交互按键控制系统 |
CN114801818A (zh) * | 2022-05-20 | 2022-07-29 | 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充电桩即插即充的充电方法和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99621A (zh) * | 2016-11-25 | 2018-06-01 | 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辆的自动充电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208343949U (zh) * | 2018-06-15 | 2019-01-08 | 厦门新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场内电动车应用的充电系统 |
CN109760547A (zh) * | 2019-03-07 | 2019-05-17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方法及充电系统 |
CN109866648A (zh) * | 2019-04-25 | 2019-06-11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方法及系统 |
CN112364341A (zh) * | 2020-11-25 | 2021-02-12 |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车辆充电鉴权方法、充电桩、待充电车辆和存储介质 |
-
2021
- 2021-06-17 CN CN202110672961.7A patent/CN11358099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99621A (zh) * | 2016-11-25 | 2018-06-01 | 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辆的自动充电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208343949U (zh) * | 2018-06-15 | 2019-01-08 | 厦门新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场内电动车应用的充电系统 |
CN109760547A (zh) * | 2019-03-07 | 2019-05-17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方法及充电系统 |
CN109866648A (zh) * | 2019-04-25 | 2019-06-11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方法及系统 |
CN112364341A (zh) * | 2020-11-25 | 2021-02-12 |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车辆充电鉴权方法、充电桩、待充电车辆和存储介质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47788A (zh) * | 2021-11-30 | 2022-04-15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智能座舱人机交互按键控制系统 |
CN114347788B (zh) * | 2021-11-30 | 2023-10-13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智能座舱人机交互按键控制系统 |
CN114801818A (zh) * | 2022-05-20 | 2022-07-29 | 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充电桩即插即充的充电方法和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95359B (zh) | 一种充电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充电系统 | |
CN110588428B (zh) | 充电识别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充电桩及系统 | |
CN107627867B (zh) | 待充电对象充电授权方法、充电设备自动授权方法和系统 | |
CN109017344B (zh) | 一种充电桩自动鉴权方法 | |
CN109866648A (zh) |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方法及系统 | |
CN113580998A (zh) | 电动车辆充电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
CN109005532B (zh) |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蓝牙主设备以及蓝牙从设备 | |
CN112364341A (zh) | 车辆充电鉴权方法、充电桩、待充电车辆和存储介质 | |
CN102685745A (zh) | 无线ap设备的认证方法和系统 | |
CN112406614A (zh) | 一种电动车辆智能充电方法及系统 | |
CN113665401B (zh) | 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方法、系统 | |
CN113232548A (zh) | 换电柜的离线换电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3459847A (zh) | 汽车充电方法、充电平台、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08973750A (zh) | 一种车辆充电方法和装置 | |
CN112396761A (zh) | 车辆及其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和充电设备 | |
US20220134898A1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rotecting a charging station against improper use | |
CN115891694A (zh) | 用于对车辆充电鉴权的方法及系统、车辆和充电桩 | |
CN114701385A (zh) | 充电控制方法及地锁 | |
CN106792473A (zh) | 蓝牙连接方法及系统、移动终端与车载设备 | |
CN111526516A (zh) | 一种充电桩与充电车辆的身份验证方法及系统 | |
CN115009076A (zh) | 充电桩充电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 |
CN111862399A (zh) | 一种解锁请求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2447190U (zh) | 充电桩及充电桩通信系统 | |
CN110636474A (zh) | 蓝牙配对方法及装置 | |
CN116080465A (zh) |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0 Address after: 430000 No. n3010, 3 / F, R & D building, building 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cience Park,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No.1, Dongfeng Avenue,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Dongfeng Motor GROUP Co.,Ltd.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