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9839A - 车辆的支柱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支柱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9839A
CN109789839A CN201780059797.4A CN201780059797A CN109789839A CN 109789839 A CN109789839 A CN 109789839A CN 201780059797 A CN201780059797 A CN 201780059797A CN 109789839 A CN109789839 A CN 109789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illar
cover board
harness
support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97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89839B (zh
Inventor
谷口仁章
猪股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uzu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uzu Mo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uzu Motors Ltd filed Critical Isuzu Moto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89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9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89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9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车辆的支柱构造(30)包括:盖板(31),其沿支承车厢(10)的车顶板(13)的支柱(20)延伸,以及基座(32),其被配置在该盖板(3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并从盖板(31)的与支柱(20)相对的相对面向支柱(20)突出;基座(32)具有向外侧突出的引导部(40),在将盖板(31)安装在支柱(20)上时,通过引导部(40)与线束(18)接触,将线束(18)推到基座(32)的y方向右侧。

Description

车辆的支柱构造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的支柱构造,更详细地说,涉及在支柱上进行安装时防止线束的夹入的车辆的支柱构造。
背景技术
支承车厢的车顶的支柱(pillar)构造,盖板以将被沿支柱配置的线束收纳了的状态覆盖着支柱。但是,在将盖板安装在支柱上时,若线束弯曲,则存在线束被夹在支柱与盖板的基座之间的可能。
关于这点,被提案有通过被设置在支柱的适当位置的卡定构件来将线束固定在支柱上的构造,或通过被设置在盖板的适当位置的卡定构件来将线束固定在盖板上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151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将线束固定在支柱上的构造中,为了回避线束的夹入而需要设置多个固定位置,在支柱上安装多个卡定构件,则存在支柱的耐久性降低的问题。而在将线束固定在盖板上的构造中,因需要将线束延长而造成剩余,存在线束的配置不方便的问题。
本公开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支柱上进行安装时线束的夹入,并回避支柱的耐久性的降低或线束的剩余的车辆的支柱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公开的车辆的支柱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柱,其支承车厢的车顶;盖板,其沿上述支柱延伸,且具有与上述支柱相对的相对面,以及基座,其被配置在上述盖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具有从上述盖板的上述相对面向上述支柱突出的形状;上述盖板在经由上述基座被安装在上述支柱上的状态下,以将沿上述支柱被配置的线束收纳在上述基座的侧方部分中的状态覆盖上述支柱,上述基座具有向上述盖板的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引导部,上述引导部具有如下的形状,即在将上述盖板安装在上述支柱上时,在上述基座与上述支柱接触之前先与上述线束接触并将上述线束推到上述基座的上述侧方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在将盖板安装在支柱上时,通过从基座突出的引导部,将线束推到基座的侧方部分而使其从基座远离,所以在线束沿宽度方向弯曲时,也能够防止线束夹入支柱与盖板的基座之间。由此,有利于将线束固定在支柱上时的卡定构件的减少,能够抑制支柱的耐久性的降低。另外,与将线束安装在盖板上的构造相比,有利于线束的长度的短缩化,能够回避线束的重厚长大化并易于配置。
特别是,根据本公开,在安装作业工程中,将线束固定在支柱上的位置减少,并无需一边关注线束的夹入一边作业。因此,通过作业工时的减少和安装作业时间的短缩,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生产。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对本公开的支柱构造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示例的车厢的内部的构成图。
图2是对图1的II所示的部位进行示例的将x方向作为正面的立体图。
图3是对图1的II所示的部位进行示例的将z方向作为正面的立体图。
图4的(A)是图2的箭头IV所示的横向剖视图,是表示将盖板安装在支柱上的作业中的第1状态的图。
图4的(B)是图2的箭头IV所示的横向剖视图,是表示将盖板安装在支柱上的作业中的第2状态的图。
图4的(C)是图2的箭头IV所示的横向剖视图,是表示将盖板安装在支柱上的作业中的第3状态的图。
图5的(A)是表示本公开的支柱构造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横向剖视图。
图5的(B)是表示本公开的支柱构造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横向剖视图。
图5的(C)是表示本公开的支柱构造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中,将x作为支柱20的延伸方向(从车厢10的底面朝向车顶的方向),将y作为盖板31的宽度方向,将z作为支柱20及盖板31相对的相对方向。另外,在y方向上,将向右作为朝向线束18侧(一侧方),在z方向上,将向上作为从支柱20朝向盖板31侧(朝向车厢10的内侧的一侧),将向下作为从盖板31朝向支柱20侧(朝向车厢10的外侧的一侧)。
如图1~图3所示例,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柱构造30包括:车厢10的支柱20、盖板31、以及基座32,为盖板31以经由基座32收纳了线束18的状态被安装在支柱20上的构造。
如图1所示例,车厢10被由被安装了引擎等的未图示的框架所支承着,被构成为由各支柱11、20而形成的骨架上被固定有各板12~15的单壳式构造。
支柱20被配置在关于车辆的前进方向的具有前方的挡风玻璃的前板12的两侧,从形成车厢10的底面的未图示的地板面板向形成车顶的车顶板13沿x方向延伸。支柱20在其两侧与前板12和形成有带侧窗的门的侧板14相邻。支柱20的y方向的宽度从地板面板向车顶板13、即从底部向前端逐渐变窄。
将被设置在车顶板13上的室内灯16等电子产品和仪表板17进行电连接的线束18被沿支柱20配置。线束18向电子产品供给电力或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卡定构件19被固定在各支柱11、20的预定位置。
如图2所示例,支柱20的朝向z方向上侧的上表面21的薄板的横截面的形状被形成为W字形状。上表面21在y方向的中央部形成安装部22,在安装部22的y方向两侧形成配置部23。
安装部22向z方向上侧膨胀,在预定的位置上被形成安装孔24。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孔24被形成在支柱20的上端部。各配置部23向z方向下侧膨胀,从安装部22向两侧的配置部23分别被形成向z方向下侧倾斜的倾斜部26。
支柱构造30包括盖板31和基座32和固定件33,盖板31经由被固定件33固定了的基座32安装在支柱20上,以将线束18收纳在内部中的状态,覆盖支柱20。支柱构造30具有从基座32向外侧伸出的引导部40。
盖板31被由合成树脂构成,沿支柱20在x方向上延伸。盖板31在横截面(y-z平面)上,薄板弧形地向z方向上侧膨胀,该膨胀针对支柱20的安装部22被形成在y方向左侧。盖板31的凹陷的相对面34与支柱20在z方向上相对。盖板31的y方向的宽度也与支柱20相同地从地板面板向车顶板13逐渐变窄。
基座32被配置在与形成在支柱20的安装部22上的安装孔24对应的位置,具体地说,在支柱构造30的车顶板13侧的前端部,被配置在盖板31的y方向的中央。基座32被由合成树脂构成,从盖板31的相对面34向支柱20的安装部22突出。基座32的横截面上,薄板被形成为日文假名“コ”字形状,y方向中央部的安装面35通过在y方向两侧相邻的侧面36、37而被盖板31支承。安装面35在进行安装时,具有从支柱20的安装部22向y方向右侧伸出的部分。
固定件33被由金属构成,比基座32的安装面35向支柱20侧突出。
引导部40为在将盖板31安装在支柱20上时,通过接触线束18,将该线束18推到基座32的侧方从而使其远离基座32的形状。具体地说,引导部40由从安装面35延伸到被配置在线束18侧的右侧面37的2个肋41与将它们接合加强的加强板42构成。2个肋41为相同形状,沿x方向分离地配置。
如图3所示例,肋41被由合成树脂构成,厚度方向被形成为x方向的板状。肋41从x方向观察,呈反L字形状,在未与基座32接触的部分具有下角部(一角部)43、右角部(另一角部)44、斜面45以及下表面46。
肋41在z方向上比安装面35向支柱20侧伸出。具体地说,肋41在从安装面35向支柱20垂直地伸出,并从右侧面37垂直地向线束18侧伸出。进而,肋41在将盖板31安装在支柱20上时,被设置在为与安装部22的y方向右侧相邻的倾斜部26相对的位置的部分。这样,通过将肋41设置在与支柱20的倾斜部26相对的位置的部分,能够避免成为将盖板31安装在支柱20上的作业的障碍。
下角部43在z方向上被配置在比安装面35靠下侧,在y方向上被配置在与右侧面37同等的位置,或比右侧面37靠左侧。下角部43存在于z方向的最下方,为最接近支柱20的角部,被形成为光滑的圆形。
右角部44在z方向上被配置在比下角部43靠上侧,在y方向上被配置在比右侧面37靠右侧。右角部44为存在于y方向的最右方的角部,被形成为光滑的圆形。
斜面45从下角部43延伸到右角部44,在x方向观察,被形成为向外侧膨胀的弧形,从下角部43向右角部44向右侧倾斜。下表面46为沿着支柱20的倾斜部26的形状。
加强板42为将2个肋41接合的板状构件,具体地说,将2个肋41的斜面45之间接合加强。
如图4所示例,盖板31被向z方向下侧按压从而被安装在支柱20上。具体地说,向支柱20突出的固定件33,被插入支柱20的安装孔24中,在使安装孔24的内筒面处凹陷而被形成的卡定部25处,使固定件33的前端部侧面处突出而被形成的卡定爪38进行卡定。
如图4的(A)所示例,在将盖板31进行安装时,在基座32的安装面35与线束18接触之前,引导部40与线束18接触。具体地说,引导部40的最下方处存在的下角部43的附近与线束18接触。
接下来,如图4的(B)所示例,随着将盖板31向z方向下侧移动,引导部40将线束18推到基座32的侧方进行使其远离基座32的引导。具体地说,线束18被引导部40推压,线束18沿支柱20的y方向右侧的倾斜部26移动。这时,线束18沿倾斜部26,并比右侧面37向y方向右侧、比安装面35向z方向下侧移动。另外,引导部40与线束18的接触位置,从引导部40的下角部43向右角部44在斜面45上流畅地移动。
接下来,如图4的(C)所示例,在固定件33被插入安装孔24的状态下,若卡定爪38在卡定部25中进行卡定,则线束18被引导到支柱20的配置部23或其附近。然后,盖板31经由基座32被安装在支柱20上,以将线束18收纳在内部的状态覆盖支柱20,该线束18在基座32的y方向右侧被沿支柱20配置。
这样,在将盖板31安装在支柱20上时,通过从基座32向外侧突出的引导部40,线束18被推到基座32的侧方从而远离基座。因此,即使线束18在y方向上弯曲,也能够防止线束18被夹在支柱20与基座32之间。由此,有利于在将线束18固定在支柱20上时的卡定构件19的减少,能够抑制支柱20的耐久性的降低。另外,与将线束18安装在盖板31上的构造相比,有利于线束18的x方向的长度的短缩化,能够回避线束18的重厚长大化并且易于配置。
另外,在安装作业工程中,将线束18固定在支柱20上的位置减少,并且无需一边关注线束18的夹入一边作业。因此,通过作业工时的减少和安装作业时间的短缩,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生产。
特别是,在支柱20上安装盖板31时,因为能够回避线束18的夹入,所以在通过机械对将盖板31安装在支柱20上的作业进行自动化的情况下有利。由此,能够进行更进一步的大量生产。
进而,因为通过引导部40的肋41能够将基座32进行加强,有利于提高基座32的耐久性,所以能够防止基座32的损伤所造成的支柱构造30从支柱20脱落的事态。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对安装面35及右侧面37的两个面进行加强则更好。
具体地说,因为使引导部40从基座32比安装面35更向z方向下侧伸出,所以在进行安装时,能够使引导部40比安装面35先接触线束18。由此,有利于避免线束18的夹入。
另外,在安装时,通过引导部40的斜面45,能够将线束18流畅地引导到比基座32的右侧面37靠y方向右侧的配置部23,所以能够通过将线束18推到基座32的侧方从而可靠地远离基座32。特别是,通过使构成引导部40的肋41从安装面35以及右侧面37伸出,能够将线束18引导到比基座32的右侧面37靠y方向右侧处。
进而,因为引导部40的下角部43及右角部44被设置为圆形,并且使斜面45形成为向外侧膨胀的弧形,所以有利于回避在引导时因引导部40产生线束18的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通过将引导部40由沿x方向分离的2个肋41构成,引导部的x方向的厚度增加,所以能够可靠地将线束18推开。
另外,通过将2个肋41用加强板42连接并加强,即使向肋41施加强大的力,也能够防止肋41的损伤。
此外,通过将基座32配置在盖板31的y方向的宽度变窄的前端部,能够将可能向y方向中央部靠近的线束18引导到y方向外侧。
如图5的(A)所示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柱构造30,引导部40的形状针对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引导部40,仅从安装面35向z方向下侧伸出,右角部44被配置在安装面35与右侧面37的角的位置。这样,在引导部40未延伸到右侧面37的状态下,也能够回避线束18的夹入。
如图5的(B)所示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柱构造30,引导部40的形状针对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引导部40仅从右侧面37向z方向下侧及y方向右侧伸出,下角部43存在于比安装面35靠z方向下侧处。这样,在引导部40未从安装面35向z方向下侧伸出的状态下,也能够回避线束18的夹入。
如图5的(C)所示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支柱构造30,引导部40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支柱构造30覆盖气囊50,该气囊50被配置在针对基座32的线束18的相反侧、y方向左侧。
引导部40的下角部43被配置在比右侧面37靠y方向左侧。由此,即使线束18更加接近固定件33,也能够可靠地将线束18推到基座32的侧方从而使其远离基座32,因此能够防止线束18的夹入。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货车等框架构造的车辆为例进行说明,但也适用于不是框架构造的车辆。
支柱20并不被限定于被配置在前板12的两侧的前立柱,例如也可以为中立柱或后立柱,盖板31也可以为覆盖中立柱或后立柱的盖板。
安装孔24、卡定部25、固定件33以及卡定爪38并不被限定于上述的构成,为经由基座32能够将支柱构造30安装在支柱20上的结构即可。例如,也可以使卡定部25向外侧突出,代替卡定爪38而形成凹陷。另外,固定件33的数量也不被限定于2个。另外,其中一个固定件33在安装支柱30时,也可以作为使其不过度向z方向下侧按压的止动件。这种情况,也可以不在止动件所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安装孔24。
也可以将支柱20的上表面21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Ω形状。另外,也可以将盖板31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y方向中央部膨胀的形状。另外,也可以将基座32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日文假名“コ”字状的内部封堵上的矩形形状。
引导部40也可以由1个肋41构成,这种情况下,将肋41的x方向的厚度设置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2个肋41的分离距离以上更好。另外,引导部40为将线束18推到基座32的侧方从而远离基座32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由从安装面35或右侧面37伸出的棒状的部件或突起等构成。
本申请,基于2016年9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6-189384),并将其内容作为参照援引于此。
工业可利用性
根据本公开涉及的车辆的支柱构造,在支柱上进行安装时能够防止线束的夹入,并能够避免支柱的耐久性的降低或线束的剩余这一点上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厢
13 车顶板(车顶)
18 线束
20 支柱
30 支柱构造
31 盖板
32 基座
40 引导部

Claims (5)

1.一种车辆的支柱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柱,其支承车厢的车顶,
盖板,其沿上述支柱延伸,且具有与上述支柱相对的相对面,以及
基座,其被配置在上述盖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具有从上述盖板的上述相对面向上述支柱突出的形状;
上述盖板在经由上述基座被安装在上述支柱上的状态下,以将沿上述支柱被配置的线束收纳在上述基座的侧方部分中的状态覆盖上述支柱,
上述基座具有向上述盖板的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引导部,
上述引导部具有如下的形状,即在将上述盖板安装在上述支柱上时,在上述基座与上述支柱接触之前先与上述线束接触并将上述线束推到上述基座的上述侧方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支柱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具有与上述支柱的安装部相对的安装面,
上述引导部具有比上述安装面向上述支柱侧伸出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支柱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从被配置在比上述安装面靠上述支柱侧且与该支柱最接近的一角部起、到被配置在比该一角部靠上述盖板侧且被配置在上述线束侧的另一角部为止,具有从上述支柱朝向上述盖板,向上述线束的方向倾斜的斜面。
4.如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车辆的支柱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具有从上述安装面伸出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2至4的任意1项所述的车辆的支柱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具有从上述安装面延伸到上述盖板的侧面,
上述引导部具有从上述侧面向上述线束伸出的形状。
CN201780059797.4A 2016-09-28 2017-09-22 车辆的支柱构造 Active CN1097898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89384A JP6794743B2 (ja) 2016-09-28 2016-09-28 車両の支柱構造
JP2016-189384 2016-09-28
PCT/JP2017/034215 WO2018062014A1 (ja) 2016-09-28 2017-09-22 車両の支柱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9839A true CN109789839A (zh) 2019-05-21
CN109789839B CN109789839B (zh) 2022-06-21

Family

ID=61760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9797.4A Active CN109789839B (zh) 2016-09-28 2017-09-22 车辆的支柱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94743B2 (zh)
CN (1) CN109789839B (zh)
PH (1) PH12019500647A1 (zh)
WO (1) WO20180620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00656A (ja) * 2021-06-18 2023-01-0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1596A (zh) * 2007-09-21 2009-03-2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安全带固定部件安装结构和线束布线方法
JP2010195086A (ja) * 2009-02-23 2010-09-09 Honda Motor Co Ltd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
CN104044549A (zh) * 2013-03-13 2014-09-17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
JP2014233160A (ja) * 2013-05-29 2014-12-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装置
CN204030470U (zh) * 2013-07-16 2014-12-1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线束的保持构造
CN204109925U (zh) * 2014-10-16 2015-01-21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柱下饰板及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63159U (zh) * 1986-04-02 1987-10-16
JP3046749B2 (ja) * 1995-08-01 2000-05-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タ
JP2001136631A (ja) * 1999-11-05 2001-05-18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車輌へ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取付方法
JP2002315165A (ja) * 2001-04-16 2002-10-25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衝撃緩和部材及び衝撃緩和部材を用いた配線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1596A (zh) * 2007-09-21 2009-03-2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安全带固定部件安装结构和线束布线方法
JP2010195086A (ja) * 2009-02-23 2010-09-09 Honda Motor Co Ltd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
CN104044549A (zh) * 2013-03-13 2014-09-17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
JP2014233160A (ja) * 2013-05-29 2014-12-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装置
CN204030470U (zh) * 2013-07-16 2014-12-1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线束的保持构造
CN204109925U (zh) * 2014-10-16 2015-01-21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柱下饰板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94743B2 (ja) 2020-12-02
JP2018052258A (ja) 2018-04-05
PH12019500647A1 (en) 2019-11-11
CN109789839B (zh) 2022-06-21
WO2018062014A1 (ja)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27665B2 (en) Motor vehicle with modular body
JP5895519B2 (ja)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US9592855B2 (en) Vehicle-body lower structure with side collision sensor
CN102632927B (zh) 车体后部构造
CN108327499A (zh) 汽车车辆
JP2010100163A (ja) 後部ドア構造
CN105246723A (zh) 窗板支撑结构
CN112977636A (zh) 车辆地板结构
CN103991367B (zh) 车辆的门构造
JP4078656B1 (ja) 車体の補強構造
CN108146512A (zh) 用于车辆的中央部结构
CN109789839A (zh) 车辆的支柱构造
CN203439131U (zh) 一种c柱加强结构
EP3012136B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01901002U (zh) 汽车仪表板总成
CN105517845A (zh)
JP2019014273A (ja) 車両のルーフ構造体
JP6744493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15116874A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側部及びフロントピラートリム下部の合わせ部構造
CN210858355U (zh) 用于车辆的前门上铰链安装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JP6088462B2 (ja) 車両用荷室構造
JP5982328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203681295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的上支撑架
JP2007230268A (ja) 車両骨格部材
CN215850677U (zh) 车顶纵向梁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