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5767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65767A
CN109765767A CN201811309743.1A CN201811309743A CN109765767A CN 109765767 A CN109765767 A CN 109765767A CN 201811309743 A CN201811309743 A CN 201811309743A CN 109765767 A CN109765767 A CN 1097657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097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65767B (zh
Inventor
梅田健介
小林进介
铃木彩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765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5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65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5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9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preconditioning the paper base before the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Feeding path after the transfer point and up to the fixing point, e.g. guides and feeding means f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carrying an unfused toner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从AC电源向定影单元施加AC电压在定影部分处在转印材料上定影调色剂图像,并且在通过转印部分和定影部分压合的转印材料与其接触的位置包含导电的转印前引导件。电容器和与所述电容器并联连接并且在向通过定影部分和转印部分压合的转印材料转印调色剂图像的状态中使转印前引导件保持在预定电压的齐纳二极管布置在转印前引导件与地之间。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子照相方法和静电记录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诸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电子照相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向被布置为面向诸如鼓型感光部件和中间转印部件的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印部件施加转印电压,并由此将由图像承载部件承载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诸如纸和高架投影仪(OHP)片材的转印材料。随后,在通过图像承载部件和转印部件形成的转印部分处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被输送到定影单元并且通过定影单元被加热和按压,使得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转印材料。定影单元包含诸如加热器的加热部件和通过与加热部件压力接触形成定影压合部分的按压部件,并且加热部件被施加来自交流(AC)电源的AC电压,并由此被加热到调色剂图像可以被转印到转印材料的温度。
当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由于长时间留置于高温和高湿环境等中并且吸收湿气而减小电阻的转印材料时,存在出现以下的图像缺陷的可能性。当在调色剂图像正在被转印的状态中通过定影压合部分压合转印材料时,在转印部分处经由转印材料在转印电压上叠加AC电压,AC电压在转印部分处改变转印电压。因此,从转印部件流向图像承载部件的电流由于AC电压的波形成分而波动,可转印性受到影响,并且,结果,会在图像的副扫描方向上出现浓度不均匀的图像缺陷(以下,称为AC带化)。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5-84084描述了设置与通过定影压合部分和转印部分压合的转印材料接触的导电部件、并且电阻元件和电容器被并联连接和布置在导电部件和地之间的配置。在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5-84084的配置中,电容器可以使经由转印材料从转印部分施加到定影压合部分的AC电压的波形成分衰减。
在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5-84084的配置中,可以增大连接到导电部件的电容器的电容以更有效地减少AC带化。但是,当电容器的电容增大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通过转印部分压合的转印材料的电流经由转印材料和导电部件从转印部件流入到电容器中,由此,因为转印调色剂图像所需要的电流不足,所以会出现图像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更有效地抑制当经由转印材料在转印电压上叠加AC电压时出现的图像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承载部件,被配置为承载调色剂图像;转印部件,被配置为通过邻接图像承载部件形成转印部分,并且在转印部分处将通过图像承载部件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定影单元,设置在转印材料的输送方向上的相比于转印部件的下游侧,并且被配置为包含被配置为加热转印材料的加热部件和被配置为通过与加热部件接触来形成定影部分的按压部件,并且通过被施加交流(AC)电压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通过定影部分压合的转印材料;导电部件,布置在转印材料的输送方向上定影部分的上游侧并且在与通过转印部分和定影部分压合的转印材料接触的位置;电容器,设置在所述导电部件与地之间;和恒定电压元件,与所述电容器并联连接,并且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通过定影部分和转印部分压合的转印材料的状态下在连接到所述导电部件的一侧保持在预定电压。
从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部分和定影单元的周边配置的示意图。
图3A~3C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第一比较例和第二比较例的在转印电压上叠加交流(AC)电压时的导电部件的电压波形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电容器中的电容与导电部件中的电压的上升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三比较例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变更例、第二变更例、第三变更例、第一比较例、第三比较例和第四比较例的图像评价结果的表格。
图7是示出根据第四变更例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五变更例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部分和定影单元的周边配置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第五比较例、第六比较例和第七比较例的图像评价结果的表格。
图11是例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和形状以及它们的相对布置要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装置的配置和各种条件适当地改变。因此,如果没有特别提到,则本发明的范围不仅仅限于这种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
[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
图1是例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50的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50包括作为鼓型感光部件的感光鼓1(图像承载部件),并且,感光鼓1从未示出的驱动源接收驱动力,并且被驱动和以预定的圆周速度在图示的箭头R1方向上旋转。
作为带电单元的带电辊2、用激光束B照射感光鼓1的曝光单元3和包含作为显影部件的显影辊5a的显影单元5被布置在感光鼓1周围。显影单元5存放调色剂,并且显影辊5a可以通过从未示出的显影电源被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相反的电压来承载存放于显影单元5中的调色剂。
作为用于通过邻接感光鼓1形成转印部分Nt的转印部件的转印辊20被布置在面向感光鼓1的位置。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使用具有14mm的外径的转印辊20,在该转印辊20中,外径为8毫米的镀镍钢棒被发泡海绵体覆盖,发泡海绵体主要包含腈基丁二烯橡胶(nitrilbutadiene rubber,NBR)和环氧氯丙烷橡胶(epichlorohydrin rubber)并具有3mm的厚度和约108Ω·cm的体积电阻率。转印辊20以约1kg的压力邻接感光鼓1,并且通过跟随感光鼓1的旋转而旋转。
转印辊20连接到转印电源30,并且,通过从转印电源30向转印辊20施加电压,调色剂图像可以在转印部分Nt处从感光鼓1被转印到转印材料P。在以下的描述中,在转印部分Nt处形成的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材料P的电压被称为转印电压。
包含作为按压部件的按压辊13和加热部件12的定影单元14被设置在转印材料P的传输方向上的转印部分Nt的下游侧。图像形成装置50还包括作为用于存放诸如纸和OHP片材的转印材料P的存放单元的片材馈送盒9和作为用于堆叠当在转印材料P上形成图像之后从图像形成装置50排出的转印材料P的堆叠单元的片材排出托盘10。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当未示出的控制单元接收图像信号并且开始图像形成操作时,感光鼓1被驱动并且在图1所示的箭头R1方向上旋转。感光鼓1通过带电辊2在旋转处理中均匀带电到预定电势,该带电辊2通过未示出的带电电源被施加具有预定的极性(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为负极性)的电压。随后,感光鼓1通过曝光单元3曝露到对应于图像信号的光,并由此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对应于目标图像的静电潜像。
在感光鼓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在承载调色剂的显影辊5a邻接感光鼓1的显影位置处被显影,并且在感光鼓1上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存放于显影单元5中的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为负极性,并且,静电潜像通过由带电辊2带电到与感光鼓1的带电极性相同的极性的调色剂被反向显影。但是,不限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通过带电到与感光鼓1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正显影静电潜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为正极性)的电压从转印电源30被施加到转印辊20,因此,在感光鼓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转印部分Nt处被转印到从片材馈送盒9供给的转印材料P。存放于片材馈送盒9中的转印材料P通过馈送辊4被供给,并然后通过输送辊6被输送到转印部分Nt。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50具有在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被转印到转印材料P之后残留于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通过显影单元5被回收的无清洁器配置。
在无清洁器配置中,没有在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上在转印部分Nt与感光鼓1邻接带电辊2的带电部分之间设置诸如邻接感光鼓1的刀片的回收部件。在通过转印部分Nt之后残留于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在通过带电部分时再次带电到负极性,并然后在显影辊5a邻接感光鼓1的显影位置处通过显影单元5被回收。
在转印部分Nt处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被输送到定影单元14,并且通过定影单元14中的加热部件12和按压辊13被加热和按压,使得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转印材料P。通过定影单元14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然后通过一对片材排出辊15被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10。因此,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50中,通过上述的操作在转印材料P上形成图像。
[定影单元]
图2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部分Nt和定影单元14的周边配置的示意图。以下参照图2描述定影单元14的配置。如图2所示,定影单元14包含作为按压部件的按压辊13和加热部件12。按压辊13按压加热部件12,并因此形成可以压合上面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的定影部分Nf。
加热部件12包含通过柔性环形带形成的膜12a、在经由膜12a面向按压辊13的位置处与膜12a的内周表面接触的板形加热器12b(加热元件)和支撑加热器12b的支撑部分12c。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膜12a在不变形时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并且其外径为18mm。
膜12a是圆筒形柔性部件,该柔性部件包含具有60μm的厚度的在聚酰亚胺树脂中分散热传导性填充剂的基层、具有4μm的厚度的在氟树脂中分散导电碳的弹性层和具有15μm的厚度的在氟树脂中分散导电性赋予物质的释放层。关于这一点,具有30~80μm的厚度的层、具有1~6μm的厚度的层和具有5~30μm的厚度的层可以分别被用作基层、弹性层和释放层。
加热器12b以这样一种方式配置,即,由作为发热元件的银合金制成的电阻发热元件印刷于氧化铝基板上,并且,玻璃涂层被施加到电阻发热元件的表面上并且具有作为温度检测元件的热敏电阻器(未示出)。加热器12b在从AC电源40向作为发热元件的电阻发热元件施加AC电压时发热,并且综合控制图像形成装置50的操作的控制单元(未示出)控制向加热器12b的AC电压供给和加热器12b的温度调节。
按压辊13是具有18mm的外径的辊部件,该辊部件包含设置在金属芯部的外周表面上的由硅橡胶等制成的耐热弹性层,并且,由诸如氟树脂的具有高的可释放性的材料制成的释放层被设置在按压辊13的最外层上。按压辊13通过作为促压部件的按压弹簧(未示出)被压向加热部件12。
当按压辊13通过来自未示出的驱动源的驱动力被驱动并且旋转时,通过定影部分Nf处的按压辊13与膜12a之间的压接摩擦力向膜12a施加旋转力。因此,当膜12a在加热器12b上滑动其内周表面的同时,膜12a伴随按压辊13的旋转而旋转。
转印材料P在膜12a和按压辊13旋转的状态中被引入到定影部分Nf中,来自AC电源40的AC电压被施加到加热器12b,并且,加热器12b的热敏电阻器(未示出)的检测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在转印部分Nt处转印到转印材料P的调色剂图像在转印材料P穿过定影部分Nf的处理中被加热和按压,并且熔融和定影到转印材料P。穿过定影部分Nf的转印材料P通过膜12a的弯曲与膜12a分离,并且通过一对片材排出辊15被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10。
在加热器12b中涂敷电阻发热元件的玻璃(玻璃涂层)在电气上被视为电容器,并且其电容为几百pF(100~600pF)。因此,来自AC电源40的AC电压从电阻发热元件经由所述玻璃被传送到定影部分Nf处的转印材料P。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50中的从转印部分Nt到定影部分Nf的距离在转印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为约40mm。因此,当在具有正常A4尺寸或信纸尺寸的转印材料P上形成图像时,在调色剂图像在定影单元14处被定影到转印材料P的同时,调色剂图像在转印部分Nt处从感光鼓1被转印到转印材料P。
[产生AC带化图像的机制]
下面,描述当在诸如吸收了湿气的转印材料P的具有低电阻的转印材料P上形成图像时产生的图像缺陷。当使用诸如留置在高温和高湿环境(30℃的温度和80%的湿度)中的纸的具有低电阻的转印材料P时,存在施加到加热部件12的AC电压经由转印材料P从定影单元14被传送到转印部分Vt的可能性。当AC电源40的AC电压叠加于在转印部分Nt处施加到转印辊20的转印电压上时,从转印辊20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通过AC电压的波形成分而波动。
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在要在转印部分Nt处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材料P的调色剂图像中产生由于浓度不均匀导致的图像缺陷(以下,称为AC带化图像)。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以下描述的配置抑制AC带化图像的产生。
[用于抑制AC带化图像的产生的配置]
如图2所示,作为用于将转印材料P引导到转印部分Nt的引导部件的转印前引导件17被设置在转印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的转印部分Nt的上游侧。另外,作为电容元件的电容器18和作为恒定电压元件的齐纳二极管19被并联连接于转印前引导件17与地之间。转印前引导件17是要与在转印部分Nt与定影部分Nf之间压合的转印材料P接触的导电部件,并且,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金属部件形成的部件被用作转印前引导件17。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转印前引导件17被布置为使得转印材料P与转印前引导件17接触,直到转印材料P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后缘在转印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穿过转印部分Nt。换句话说,在转印材料P与转印前引导件17分离的定时,转印材料P的后缘上的边缘部分被放置在转印部分Nt处。更具体而言,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转印前引导件17被布置为使得在转印材料的输送方向上从转印前引导件17可以与转印材料P接触的最下游接触位置到转印部分Nt的距离为6mm。
作为恒定电压元件的齐纳二极管19是用于在电流流过其中时保持预定电压(以下,称为击穿电压)的元件,并且,当一定或更大电流流动时,在阴极侧产生击穿电压。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中,齐纳二极管19的一个端侧(阳极侧)与地电连接,并且另一端侧(阴极侧)连接到转印前引导件17。因此,当一定或更大电流流过齐纳二极管19时,转印前引导件17保持在齐纳二极管19的击穿电压。
图3A是例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中的、当在转印部分Nt处的转印电压上叠加来自AC电源40的AC电压时测量的电压波形的示意图。并且,图3B和图3C是分别例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比较例和第二比较例中的、当来自AC电源40的AC电压叠加于转印部分Nt处的转印电压上时测量的电压波形的示意图。关于这一点,第一比较例相对于本示例性实施例包含只有齐纳二极管连接到转印前引导件17的配置,并且第二比较例相对于本示例性实施例包含电容器18和齐纳二极管19不被连接并且转印前引导件17电连接到地的配置。
如图3A和图3B所示,当转印前引导件17连接到齐纳二极管19时,来自定影部分Nf的AC电压的振幅Vp-p可以减小。这是由于,当AC电压使转印电压波动时,齐纳二极管19在击穿电压下使电流流向“地”以保持击穿电压或更大的电压。并且,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电容器18被连接,因此AC电压的波形成分可以衰减。
另一方面,如图3C所示,在根据第二比较例的配置中,由于在转印电压上叠加AC电源40的AC电压,因此振幅Vp-p增大。因此,从转印辊20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波动,并且产生AC带化图像。
当电压从转印电源30被施加到转印辊20以在高温和高湿环境(30℃的温度和80%的湿度)中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材料P时,需要齐纳二极管19以使转印前引导件17保持在击穿电压。换句话说,需要使用可以通过经由具有低电阻的转印材料P和转印前引导件17从转印部分Nt流向齐纳二极管19的电流使阴极侧保持在击穿电压的齐纳二极管19。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转印部分Nt处形成的转印电压被设定为400V,以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材料P。并且,在转印部分Nt处,从转印电源30施加到转印辊20的电压的输出值被设定为800V以形成400V的转印电压。此时,例如,当齐纳二极管19的击穿电压被设定为800V时,击穿电压的值大于转印电压的值,因此,存在如果在转印电压上叠加AC电压则不在齐纳二极管19的阴极侧形成击穿电压的可能性。因此,不能获得通过布置齐纳二极管19使AC电压的波形成分衰减的效果。
齐纳二极管19的击穿电压希望被设定为与用于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材料P所需要的转印电压相同的水平,并且,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被设定为400V。根据这种设定,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中,当电流经由转印材料P和转印前引导件17从转印部分Nt流向齐纳二极管19时,转印前引导件17可以保持在转印电压。因此,可以抑制从转印辊20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过度泄漏。
更具体而言,例如,当击穿电压被设定为200V时,电流经由具有低电阻的转印材料P从形成400V的转印电压的转印部分Nt泄漏到保持在200V的击穿电压的转印前引导件17。因此,电压在转印部分Nt处下降,并且难以保持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材料P所需要的转印电压,使得可能由于转印缺陷产生图像缺陷。
因此,需要设定齐纳二极管19的击穿电压,以避免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中在转印部分Nt处形成的转印电压与齐纳二极管19的击穿电压之间的电势差过大。一般地,当电势差为约100V时,可能出现电流的泄漏,因此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50的配置中,更希望齐纳二极管19的击穿电压被设定为300V或更大。
图4是示出通过布置电容器18在转印前引导件17上形成的击穿电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在转印材料P的前缘在转印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进入转印部分Nt的时刻,通过经由转印材料P流动的电流形成转印前引导件17的电压。当与齐纳二极管19并联连接的电容器18的电容变得更大时,经由转印材料P流入到电容器18中的电流增大,并且如图4所示,在转印前引导件17上形成的电压的上升延迟。
上述的电压上升延迟的现象不仅出现在转印前引导件17中,而且出现在转印部分Nt中。如图3A所示,可以通过布置电容器18使AC电压的波形成分衰减,另外,通过增大电容器18的电容,AC电压的波形成分可以进一步衰减。但是,随着电容器18的电容增大,转印部分Nt处的转印电压的上升延迟,并且,在转印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在前缘侧由于转印电压的不足,可能出现图像缺陷。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电容器18的电容被设定为对转印部分Nt处的转印电压的上升具有较小的影响的1000pF。
图5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三比较例的配置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第三比较例中,电阻16和电容器28被并联连接并且被布置在转印前引导件17与地之间。使用具有40MΩ的电阻值的电阻16和具有47000pF的电容的电容器28。
图6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和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变更例、第二变更例、第三变更例、第一比较例、第三比较例和第四比较例的图像评价结果的表格。如图6所示,第一变更例包含与齐纳二极管19并联连接的电容器的电容被设定为500pF的配置,并且第二变更例包含与齐纳二极管19并联连接的电容器的电容被设定为3300pF的配置。并且,第三变更例包含与齐纳二极管19并联连接的电容器的电容被设定为4700pF的配置。如上已经描述的那样,第一比较例包含只有齐纳二极管19连接到转印前引导件17的配置,并且,第四比较例包含不连接齐纳二极管19并且只有具有1000pF的电容的电容器连接到转印前引导件17的配置。
图6中的Vp-p的列表示当在高温和高湿环境(30℃的温度和80%的湿度)下从AC电源40向加热部件12施加具有240V和60Hz的AC电压时在转印前引导件17上形成的电压的振幅。当执行图像评价时,转印材料P的输送速度被设定为150mm/sec,并且,使用留置于高温和高湿环境中的Xerox Vitality Multipurpose Paper(信纸大小,20lb)作为转印材料P。
通过检查是否产生AC带化图像以及是否由于在转印部分Nt处形成的转印电压的不足出现转印故障,进行图像评价。评价准则如下。用于评价的各种图像被输出,并且不出现上述的图像缺陷的图像被评价为o,图像缺陷处于实际可接受的程度的图像被评价为Δ,图像缺陷不处于实际可接受的程度的图像被评价为×。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使用无清洁器配置,使得当出现转印故障时,很多的调色剂残留在穿过转印部分Nt之后的感光鼓1上。然后,残留于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没有通过显影单元5被完全回收并且再次到达转印部分Nt。因此,残留的调色剂被转印到随后的转印材料P并且导致图像缺陷。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随后的转印材料P上出现的图像缺陷被评价,以评价是否由于转印电压的不足产生转印故障。但是,不限于上述的方法,可以通过比较当在转印部分Nt处转印电压不足时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材料P的调色剂图像与本来转印的用于评价的图像,执行是否产生转印故障图像的评价。
如图6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变更例中,不出现图像缺陷。另一方面,与本示例性实施例相比,在不包含电容器18的第一比较例和不包含齐纳二极管19的第四比较例中,由于振幅Vp-p没有被充分抑制,因此,产生AC带化图像。
并且,在第三变更例和第三比较例中,振幅Vp-p被抑制,并且不产生AC带化图像,但是在转印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的转印材料P的前缘部分处,确认了实际可接受的程度的转印故障图像的产生。这是由于,电容器的电容大,因此,当转印材料P的前缘进入转印部分Nt时,转印电流流过电容器18,并且,如图4所示,转印部分Nt处的转印电压的上升延迟。因此,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50的配置中,希望电容器18的电容被设定为大于或等于500pF且小于或等于3300pF。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齐纳二极管19和电容器18被并联连接在转印前引导件17与地之间,因此,可以在不增大电容器18的电容的情况下抑制AC带化图像的产生。由于可以在不增大电容器18的电容的情况下抑制AC带化图像的产生,因此由于在转印部分Nt处形成的转印电压的不足导致的转印故障的产生可以被抑制。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描述包含无清洁器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50。但是,配置不限于上述的一种,并且,通过使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包含用于回收残留于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的回收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获得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类似的效果。
并且,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使用金属的转印前引导件17描述了导电部件。但是,不限上述的部件,诸如模子的具有恒定电阻的引导件可以被用作导电部件。导电部件如果其电阻为106Ω或更小则可以使电流从转印部分Nt流向齐纳二极管19,并且更希望导电部件具有103Ω或更小的电阻。
并且,作为图7所示的第四变更例,电阻21(第二电阻元件)可以被串联连接在电容器18与转印前引导件17之间,并且电阻21和电容器18可以与齐纳二极管19并联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电阻21,电容器18的效果弱化,使得当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相比增大电容器的电容时,上述的转印故障的出现可以被抑制。
并且,作为图8所示的第五变更例,电源60可以与齐纳二极管19和电容器18并联连接。当齐纳二极管的击穿电压被设定为比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击穿电压大的值时,电源60向转印前引导件17施加电压的配置可以稳定地使齐纳二极管19的阴极侧保持在击穿电压。
另一方面,相对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根据第五变更例的配置需要另外设置电源60。如本示例性实施例那样的可以在不设置电源60的情况下使转印前引导件17保持在齐纳二极管19的击穿电压的配置可以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空间节省和成本降低。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齐纳二极管19被用作恒定电压元件,但是,可以使用雪崩二极管或变阻器等作为可以获得与齐纳二极管19类似的效果的元件。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描述在转印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与转印部分Nt相比布置在上游侧的转印前引导件17被用作导电部件的配置。相反,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布置在转印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部分Nf的上游侧和转印部分Nt的下游侧的定影前引导件27被用作导电部件。更具体而言,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在于,齐纳二极管219和电容器218并联连接和布置在定影前引导件27与地之间,并且电阻22布置在转印前引导件17与地之间。在以下的描述中,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共同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图9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部分和转印部分的周边配置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转印前引导件17经由具有500MΩ的电阻22(第一电阻元件)电连接到地。该配置抑制从转印辊20流向感光鼓1的电流在具有低电阻的转印材料P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通过转印部分Nt被压合时经由转印材料P和转印前引导件17流向地。并且,为了抑制转印前引导件17与转印材料P之间的摩擦带电,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使用由金属部件构成的转印前引导件17。
并且,如图9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定影前引导件27被用作当转印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Nt和定影部分Nf被压合时与转印材料P接触的导电部件。定影前引导件27是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布置在转印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部分Nf的上游侧以通过与转印材料P接触将转印材料P引导到定影部分Nf,并且由金属部件构成。电容器218和齐纳二极管219并联连接和布置在定影前引导件27与地之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一样,使用具有400V的击穿电压的齐纳二极管219和具有1000pF的电容的电容器218。
图10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第五比较例、第六比较例和第七比较例的图像评价结果的表格。使用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评价方法类似的图像评价方法。但是,图10中的转印故障图像是由于当转印材料P与定影前引导件27接触时在转印部分Nt处形成的转印电压的不足而产生的转印故障图像。更具体而言,转印故障图像是当转印部分Nt处的转印电压由于在转印部分Nt处从转印辊20流向感光鼓1的转印电流经由转印材料P和定影前引导件27流入到电容器中而不足时出现的图像缺陷。
第五比较例包含定影前引导件27不连接到电容器218而只连接到齐纳二极管219的配置,第六比较例包括定影前引导件27不连接到齐纳二极管219而只连接到具有1000pF的电容的电容器的配置。并且,第七比较例包括定影前引导件27不连接到齐纳二极管219而只连接到具有10000pF的电容的电容器的配置。根据第五到第七比较例的其它配置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类似,并且省略其描述。
如图10所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中,不出现图像缺陷。另一方面,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和第四比较例一样,在不包含电容器218的第五比较例中以及在不包含齐纳二极管219的第六比较例中,产生AC带化图像。
并且,在第七比较例中,不产生AC带化图像,但是,产生转印故障图像。这是由于:因为电容器的电容大,由此当转印材料P与定影前引导件27接触时,流过转印部分Nt的电流经由转印材料P和定影前引导件27流入到电容器中,所以转印部分Nt处的转印电压不足。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一样,希望电容器218的电容被设定为大于或等于500pF且小于或等于3300pF。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一样,当从转印电源30向转印辊20施加电压以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材料P时使定影前引导件27保持在击穿电压的元件被用作齐纳二极管219。换句话说,通过经由具有低电阻的转印材料P和定影前引导件27从转印部分Nt流向齐纳二极管219的电流,齐纳二极管219可以使阴极侧保持在击穿电压。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齐纳二极管219和电容器218并联连接在定影前引导件27与地之间,因此,可以在不增大电容器218的电容的情况下抑制AC带化图像的产生。由于可以在不增大电容器218的电容的情况下抑制AC带化图像的产生,因此由于在转印部分Nt处形成的转印电压的不足导致的转印故障的出现可以被抑制。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使用由金属部件构成的定影前引导件27描述导电部件。但是,不限于上述的部件,诸如模子的具有恒定电阻的引导件可以被用作导电部件。导电部件如果其电阻为106Ω或更小则可以使电流从转印部分Nt流向齐纳二极管219,并且更希望导电部件具有103Ω或更小的电阻。
并且,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四变更例一样,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电阻可以连接在电容器218与定影前引导件27之间,并且电阻和电容器218可以与齐纳二极管219并联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电阻,电容器218的效果弱化,使得当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值相比增大电容器的电容时,上述的转印故障的出现可以被抑制。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齐纳二极管219被用作恒定电压元件,但是,可以使用雪崩二极管或变阻器等作为可以获得与齐纳二极管219类似的效果的元件。
并且,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被设置在转印部分Nt与定影部分Nf之间并且将转印材料P引导到定影部分Nf的定影前引导件27被用作导电部件的配置。但是,导电部件不限于上述的部件,并且可以是与通过转印部分Nt和定影部分Nf压合的转印材料P接触的部件。例如,布置在转印部分Nt与定影部分Nf之间以将穿过转印部分Nt之后的转印材料P除电的放电部件可以被用作所述导电部件,并且齐纳二极管219和电容器218可以并联连接在放电部件与地之间。
基于适于单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包括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部件转印到转印材料P的转印部件和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换句话说,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图11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并且,可以获得与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类似的效果。
图11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300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图11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300是以恒定的间隔布置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各颜色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SY、SM、SC和SK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除了要形成的图像的颜色不同以外,图像形成单元SY、SM、SC和SK的配置和操作基本上相同。因此,以下通过使用图像形成单元SK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300的配置。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300中,从诸如个人计算机(未示出)的信息设备传送的图像信号在图像形成装置300中被接收,并然后在分析之后被传送到未示出的控制单元。然后,未示出的控制单元控制各种单元,由此在图像形成装置300中开始图像形成操作。
图像形成单元SK包含作为鼓型感光部件的感光鼓301K、作为带电单元的带电辊302K、作为显影单元的显影辊305K和清洁单元306K。当图像形成操作开始时,感光鼓301K被驱动并且在图11所示的箭头R31方向上以预定的圆周速度旋转,并且在旋转处理中,通过带电辊302K均匀地经受带电处理,达到具有预定极性(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为负极性)的预定电势。随后,感光鼓301K通过曝光单元30K曝露到对应于图像信号的光,因此,在感光鼓301K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感光鼓301K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从显影辊305K供给的调色剂被显影,并且,在感光鼓301K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作为通过作为张架部件的张架辊326a~326c张架的图像承载部件的环形中间转印带307被布置为面向感光鼓301K,并且中间转印带307被驱动并且在图11所示的箭头R32方向上旋转。用于将中间转印带307压到感光鼓301K上的一次转印辊308K被布置在中间转印带307的内周表面侧。在通过一次转印辊308K按压的中间转印带307邻接感光鼓301K的位置处形成一次转印部分。在感光鼓301K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用于穿过一次转印部分的处理中从感光鼓301K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7。各颜色调色剂图像由此通过各图像形成单元SY、SM、SC和SK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7,并且,在中间转印带307上形成对应于目标颜色图像的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作为转印部件的二次转印辊320被布置为经由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中间转印带307面向张架辊326a,并且,在中间转印带307邻接二次转印辊320的位置,形成作为转印部分的二次转印部分Nt3。二次转印辊320连接到转印电源330,并且,未示出的控制单元控制转印电源330以向二次转印辊320施加电压,使得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307被二次转印到转印材料P。
根据在中间转印带307上形成的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部分Nt3的定时,存放于片材馈送盒309中的转印材料P通过片材馈送辊311从片材馈送盒309被供给,并且被输送到二次转印部分Nt3。在二次转印部分Nt3处二次转印了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被输送到定影单元314,并且通过加热单元312和按压单元313被加热和按压,使得各颜色调色剂熔融、混合并然后定影到转印材料P。随后,转印材料P通过片材排出辊316被排出到作为堆叠单元的片材排出托盘310。
上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300可以包括诸如图11所示的与压合在转印部分Nt与定影部分Nf之间的转印材料P接触的定影前引导件327和转印前引导件317的导电部件。并且,通过设置并联连接在转印前引导件317与地之间的齐纳二极管和电容器,可以获得与根据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类似的效果。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承载部件,被配置为承载调色剂图像;
转印部件,被配置为通过邻接图像承载部件形成转印部分,并且在转印部分处将通过图像承载部件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
定影单元,设置在转印材料的输送方向上的相比于转印部件的下游侧,并且包含被配置为加热转印材料的加热部件和被配置为通过与加热部件接触来形成定影部分的按压部件,并且通过被施加交流(AC)电压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通过定影部分压合的转印材料;
导电部件,布置在转印材料的输送方向上定影部分的上游侧并且在与通过转印部分和定影部分压合的转印材料接触的位置;
电容器,设置在所述导电部件与地之间;和
恒定电压元件,与所述电容器并联连接,并且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通过定影部分和转印部分压合的转印材料的状态下在连接到所述导电部件的一侧保持在预定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通过经由转印材料和所述导电部件从转印部分流动的电流,恒定电压元件在连接到所述导电部件的一侧保持在所述预定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还包括被配置为向转印部件施加直流(DC)电压的转印电源,
其中,在从转印电源向转印部件施加DC电压的状态下,电流经由转印材料从转印部分流向所述导电部件,并且,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部件被转印到转印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恒定电压元件是齐纳二极管,并且所述齐纳二极管在阳极侧电连接到地,并且在阴极侧电连接到所述导电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导电部件布置在转印材料的输送方向上相比于转印部分的下游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导电部件是被配置为与转印材料接触并且将转印材料引导到定影部分的引导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还包括引导部件,引导部件布置在转印材料的输送方向上相比于转印部分的上游侧,并且被配置为通过与转印材料接触将转印材料引导到转印部分;和
电阻元件,连接在引导部件与地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导电部件是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布置在转印材料的输送方向上相比于转印部分的上游侧并且被配置为通过与转印材料接触将转印材料引导到转印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大于或等于500pF且小于或等于3300pF。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还包含在所述导电部件与所述电容器之间与所述电容器串联连接的电阻元件,
其中,所述电阻元件和所述电容器与恒定电压元件并联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导电部件不连接到向其施加电压的电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加热部件布置为面向通过定影部分压合的转印材料,并且包含通过被施加AC电压发热并且使加热部件加热的加热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加热部件包含覆盖加热元件的具有圆筒形状的柔性部件,并且加热元件布置在经由柔性部件面向按压部件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还包括被配置为向图像承载部件供给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
其中,图像承载部件是感光部件,通过显影单元在感光部件上显影静电潜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还包括被配置为通过与感光部件接触使感光部件带电的带电单元,
其中,在感光部件的旋转方向上在感光部件接触带电单元的位置与转印部分之间没有设置邻接感光部件的刀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还包括感光部件,
其中,图像承载部件是承载从感光部件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环形中间转印带。
CN201811309743.1A 2017-11-09 2018-11-06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97657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6702A JP6516814B1 (ja) 2017-11-09 2017-11-09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16702 2017-1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5767A true CN109765767A (zh) 2019-05-17
CN109765767B CN109765767B (zh) 2022-08-16

Family

ID=66327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09743.1A Active CN109765767B (zh) 2017-11-09 2018-11-0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2199B2 (zh)
JP (1) JP6516814B1 (zh)
CN (1) CN1097657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38332B2 (en) * 2016-07-21 2020-11-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device
JP2020052103A (ja) * 2018-09-25 2020-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11841676B2 (en) * 2021-09-17 2023-1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voltage applied to transfer memb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2495A (ja) * 1992-10-30 1994-07-22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複写機の画像形成装置
US20020131801A1 (en) * 2001-03-16 2002-09-1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hermal fixing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50086250A1 (en) * 2013-09-20 2015-03-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0777A (en) * 1980-04-24 1981-11-21 Ricoh Co Ltd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apparatus of electrophotographic copying machine
JPS57167053A (en) * 1981-04-08 1982-10-14 Ricoh Co Ltd Circuit for corona discharge
JP2927808B2 (ja) * 1988-03-22 1999-07-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静電記録装置とその感光体寿命評価方法
JPH075775A (ja) * 1992-07-08 1995-01-10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複写機の画像形成装置
JPH06317976A (ja) * 1993-05-06 1994-11-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27729A (ja) * 1999-02-08 2000-08-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65115A (ja) * 2000-03-15 2001-09-28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67844B2 (ja) * 2000-08-11 2010-05-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28053B2 (ja) * 2009-10-19 2014-06-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26553B2 (ja) * 2010-08-31 2013-01-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821297B2 (ja) * 2011-06-07 2015-1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65698B2 (ja) * 2013-11-18 2018-0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2495A (ja) * 1992-10-30 1994-07-22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複写機の画像形成装置
US20020131801A1 (en) * 2001-03-16 2002-09-1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hermal fixing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50086250A1 (en) * 2013-09-20 2015-03-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42199B2 (en) 2020-05-05
JP2019086722A (ja) 2019-06-06
CN109765767B (zh) 2022-08-16
JP6516814B1 (ja) 2019-05-22
US20190137909A1 (en) 2019-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38348B2 (en) Fixing apparatus with first and second heating rotation members having a potential difference
US7962079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8404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76576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53162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US1012032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7181815A (ja) 電子写真方法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1464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248052B2 (en) Resistance detection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JP53117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2395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786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50768B2 (ja) 加熱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78959B2 (ja) 定着装置
JP380938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16508A (ja) 加熱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52245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装置
US6487380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ransfer member for carrying a recording medium
US2018024645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14608B2 (ja)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19870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126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82005B2 (ja) 転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06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521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