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5476A - 光学单元 - Google Patents

光学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5476A
CN109725476A CN201811266565.9A CN201811266565A CN109725476A CN 109725476 A CN109725476 A CN 109725476A CN 201811266565 A CN201811266565 A CN 201811266565A CN 109725476 A CN109725476 A CN 109725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ject side
optical unit
groove portion
face
fixe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665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军喜
须江猛
南泽伸司
五明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25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54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0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movable optic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单元,容易进行设备设计,另外,也可以缩短设计时间,并且作为制品的处理性已提升。光学单元(10)包括固定体(15),所述固定体(15)包含筒状外壳(12)、被摄体侧外壳(13)、及反被摄体侧外壳(14)。在固定体(15)中,具备透明的盖构件(20),所述盖构件(20)与开口部(13b)的周围的被摄体侧端面(13a)抵接,来堵塞开口部(13b)的四周。通过接着剂等,将抵接在被摄体侧端面(13a)上的固定面(20a)与被摄体侧端面(13a)固着,由此将盖构件(20)固定在固定体(15)上。盖构件(20)包含玻璃、或丙烯酸树脂等塑料材料、或将玻璃与塑料结合而成的单元制品等。在与被摄体侧为相反侧的侧面上,形成有朝被摄体侧凹陷的凹部(20b)。

Description

光学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单元,具备固定体,所述固定体自由可动地收容具备光学模块的可动体。
背景技术
先前,作为此种光学单元,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图1中所示的带振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0。此光学单元100用于带相机的手机等的光学设备1000中,且以由光学设备1000的设备本体(底架)1100支撑的状态而搭载在光学设备1000中。在所述光学单元100中,若摄影时在光学设备1000中产生手抖等的振动,则在摄影图像中产生紊乱。因此,在光学单元100中,具备经由光学元件而取入被摄体光的光学模块的可动体120,是可摆动地支撑在固定体110内。光学设备1000中产生的手抖等的振动,由搭载在光学单元100中的振动检测传感器来检测,且通过振动校正用驱动机构,使可动体朝消除此振动的方向摆动,而使摄影图像中不产生紊乱。
在固定体110的前表面上,取入被摄体光的开口部110a开口,在与此开口部110a相向的设备本体1100的相向面1100a上,设置使被摄体光透过开口部110a的未图示的盖玻璃(cover glass)。光学单元100经由此盖玻璃而取入被摄体光,并且通过此盖玻璃而防止灰尘或异物的侵入来进行保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2119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所述现有的光学单元100将成为防尘对策的盖玻璃设置在光学设备1000的设备本体1100中,因此,固定体110的开口部110a与盖玻璃的相对位置关系并非如设计般固定而产生干涉,另外,设计耗费时间。另外,在光学单元100单体中未实施防尘对策,因此,亦存在难以作为制品来处理的情况。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此种课题而成,光学单元包括:可动体,具备经由光学元件而取入被摄体光的光学模块;以及固定体,以所述可动体能自由可动的方式收容所述可动体。在所述光学单元中,固定体在被摄体侧端面上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使所述被摄体光朝光学元件中射入,且光学单元包括透明的盖构件,所述盖构件与所述开口部的周围的所述被摄体侧端面抵接,来堵塞开口部的四周。
根据本结构,在光学单元自身中设置有堵塞固定体的开口部的四周的盖构件,在光学单元单体中可防止灰尘或异物从开口部朝光学单元内部的侵入。因此,在设计安装光学单元的设备时,无需如之前般考虑光学单元与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容易进行设备设计,另外,也可以缩短设计时间。另外,由于在光学单元单体中实施防尘对策,因此光学单元作为制品的处理性提升。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固定体的被摄体侧端面或所述盖构件的与被摄体侧端面抵接的固定面的至少任一个上,形成有环状的第一槽部,当固定面已与被摄体侧端面抵接时,所述第一槽部包围开口部的周围,且所述盖构件通过第一槽部中所包括的接着构件而固定在所述固定体上。
根据本结构,通过第一槽部中所包括的接着构件,来将盖构件确实地固定在固定体上,而且,固定成包围开口部的周围的环状,因此,即便当在盖构件与固定体之间略微存在间隙时,也可以确实地防止灰尘或异物朝开口部中的侵入。
另外,在本发明中,第一槽部的内侧第一槽部与外侧第一槽部在径向上并排地形成在开口部的外周围,且在离开口部的外周围近的内侧的内侧第一槽部中包括所述接着构件,在离开口部的外周围远的外侧的外侧第一槽部中包括密封构件。
根据本结构,通过在内侧第一槽部中包括接着构件,而进行盖构件朝固定体上的固定,通过在外侧第一槽部中包括密封构件,而实施对于开口部的防尘对策及防水对策,并且可防止异物对于接着构件的附着。因此,光学单元的防尘性及防水性提升。
另外,在本发明中,密封构件由剖面形状呈圆形形状的弹性构件形成,且外侧第一槽部的剖面形状呈具有比弹性构件的剖面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
根据本结构,通过密封构件由弹性构件形成,而密封性更高地将盖构件及固定体间密封。另外,通过外侧第一槽部的剖面形状呈具有比弹性构件的圆形剖面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当密封构件夹在固定体的被摄体侧端面与盖构件的固定面之间而压扁时,压扁后朝侧方膨出的密封构件沿着外侧第一槽部的曲率半径大的曲面部的曲面朝侧方扩展。因此,密封构件与外侧第一槽部的密接性得到保持,盖构件及固定体间确实地密接并得到固定。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固定体或盖构件的至少一个中的朝向被摄体的所述被摄体侧端面上,在将光学元件的光轴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形成有环状的第二槽部,且所述第二槽部中所包括的密封构件与供安装所述光学单元的设备的构成构件上的、将被摄体光取入口的周围所包围的反被摄体侧端面相抵接,其中,所述被摄体光取入口形成在所述构成构件上。
根据本结构,通过形成在固定体或盖构件的至少一个的被摄体侧端面上的第二槽部中所包括的密封构件与包围被摄体光取入口的周围的设备构成构件的反被摄体侧端面抵接,而防止灰尘或异物、水滴等从所述抵接部朝光学单元侧侵入。因此,光学单元的防尘性及防水性提升。
另外,在本发明中,密封构件由剖面形状呈圆形形状的弹性构件形成,且第二槽部的剖面形状呈具有比弹性构件的剖面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
根据本结构,通过密封构件由弹性构件形成,而密封性更高地将设备的构成构件与固定体或盖构件之间密封。另外,通过第二槽部的剖面形状呈具有比弹性构件的圆形剖面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当密封构件夹在设备构成构件的端面与固定体或盖构件的被摄体侧端面之间而压扁时,压扁后朝侧方膨出的密封构件沿着第二槽部的曲率半径大的曲面部的曲面朝侧方扩展。因此,密封构件与第二槽部的密接性得到保持,设备的构成构件与固定体或盖构件之间确实地密接并得到固定。
另外,在本发明中,从光学元件的光轴方向观察,第二槽部形成在开口部的外侧。
根据本结构,从设备的构成构件朝盖构件的一侧施加的负荷,经由第二槽部中所包括的密封构件及形成第二槽部的开口部周围的盖构件而施加,并由第一槽部中所包括的密封构件及包围开口部的周围的固定体的被摄体侧端面承受。即,从设备的构成构件朝盖构件的一侧施加的负荷,经由开口部周围的盖构件而由开口部周围的固定体的被摄体侧端面承受,并通过包围开口部来设置的第一槽部及第二槽部中分别包括的密封构件压扁而得到缓冲。因此,抑制因从设备的构成构件朝盖构件中施加的负荷而导致应力施加至包含光学元件的视角范围的光学元件的光轴所穿过的盖构件的中心周边区域中,并防止包含光学元件的视角范围的区域的盖构件歪曲。因此,可防止透过盖构件的被摄体光因盖构件的歪曲而折射、或由盖构件的破损所引起的设备的故障。
另外,在本发明中,盖构件在反被摄体侧的面上,形成有朝被摄体侧凹陷的凹部。
虽然将可动体在固定体中的移动范围设定成可动体不接触盖构件的范围,但即便可动体因施加至光学单元中的冲击等而朝盖构件侧移动,根据本结构,在盖构件中朝被摄体侧凹陷而形成的凹部也成为缓冲空间,而可避免可动体与盖构件的干涉。
另外,在本发明中,还包括:支撑机构,以所述可动体能相对于固定体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撑可动体;以及驱动机构,使经由所述支撑机构而支撑在固定体上的可动体摆动。
根据本结构,即便对光学单元施加振动,也通过驱动机构朝抵消振动的方向驱动经由支撑机构而支撑在固定体上的可动体,由此防止在摄影图像中产生紊乱。因此,可提供一种不仅包括振动校正功能,而且具备防尘性能或防水性能的光学单元。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容易进行设备设计,另外,也可以缩短设计时间,并且作为制品的处理性已提升的光学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光学单元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的从反被摄体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的从被摄体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的平面图,图5B是剖面图。
图6是将由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的支撑体及反被摄体侧外壳支撑的各零件分解,并从反被摄体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将由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的支撑体及反被摄体侧外壳支撑的各零件分解,并从被摄体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8A是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光学单元的盖构件周边的部分放大剖面图,图8B是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光学单元的盖构件周边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9A是图8B中所示的密封构件的压扁前的剖面图,图9B是已压扁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0A是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光学单元的盖构件周边的部分放大剖面图,图10B是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光学单元的盖构件周边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0:光学单元
11:底板
12:筒状外壳
13:被摄体侧外壳
13a:被摄体侧端面
13b:开口部
14:反被摄体侧外壳
15:固定体
16:可动体
17:支撑体
17a:端面
17b:底板构件
18:透镜(光学元件)
18a:视角
19:镜筒构件
20:盖构件
20a:固定面
20b:凹部
20c:被摄体侧端面
21:磁轭
22:滚珠轴承
23:滚动驱动用线圈
24:滚动驱动用磁铁
25:轴
26:第一摆动支撑部
27:第二摆动支撑部
28:可动框
29:球体
30:接点弹簧
31:摆动驱动用线圈
32:摆动驱动用磁铁
33a、33b、34:挠性印制电路基板
35:电路基板
36:拍摄元件
37:垫圈
38:波形垫圈
41、41a、41b:第一槽部
42、53:密封构件
51a、51b:第二槽部
52:设备的构成构件
52a:被摄体光取入口
52b:反被摄体侧端面
100:光学单元
110:固定体
110a:开口部
120:可动体
1000:光学设备
1100:设备本体(底架)
1100a:相向面
R1:第一轴线
R2:第二轴线
+X:X轴方向的一侧
-X:X轴方向的另一侧
+Y:Y轴方向的一侧
-Y:Y轴方向的另一侧
+Z:Z轴方向的一侧
-Z:Z轴方向的另一侧
具体实施方式
继而,对将本发明的光学单元应用于带振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带振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从反被摄体侧观察的光学单元1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被摄体侧观察的光学单元10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5A是光学单元10的平面图,图5B是图5A的A-A虚线的箭头方向的视图。
在本说明书中,XYZ的三轴是相互正交的方向,以+X来表示X轴方向的一侧,以-X来表示X轴方向的另一侧,以+Y来表示Y轴方向的一侧,以-Y来表示Y轴方向的另一侧,以+Z来表示Z轴方向的一侧,以-Z来表示Z轴方向的另一侧。Z轴方向是在光学单元10的后述的可动体16未摆动的状态下,沿着搭载在可动体16中的光学元件的光轴的方向。另外,+Z方向是光轴方向的物体侧(被摄体侧),-Z方向是光轴方向的像侧(反被摄体侧)。
光学单元10包括固定体15,所述固定体15包含:筒状外壳12、被摄体侧外壳13、以及反被摄体侧外壳14。筒状外壳12呈大致八边形的外形,由磁性材料形成。被摄体侧外壳13相对于此筒状外壳12从+Z方向的一侧(被摄体侧)来组装,反被摄体侧外壳14相对于筒状外壳12从-Z方向的一侧(反被摄体侧)来组装。被摄体侧外壳13及反被摄体侧外壳14由树脂材料形成。在反被摄体侧外壳14上,从反被摄体侧进而组装底板11。
在固定体15的内部,可动体16由支撑体17支撑,而自由可动地被收容。在被摄体侧外壳13的被摄体侧端面13a上,使被摄体光朝作为光学元件的透镜18中射入的开口部13b环绕透镜18的光轴开口而形成。由镜筒构件19保持的透镜18出现在此开口部13b中。透镜18及镜筒构件19构成经由透镜18而取入被摄体光的光学模块,光学模块包含在可动体16中。另外,从透镜18朝+Z方向的被摄体侧扩大成四角锥状的线,表示透镜18的视角18a。
另外,在固定体15中,具备透明的盖构件20,所述盖构件20与开口部13b的周围的被摄体侧端面13a抵接、并且无间隙地堵塞开口部13b的四周。通过接着剂等、或者通过插入或压入等,来将抵接在被摄体侧端面13a上的固定面20a与被摄体侧端面13进行固着,由此将盖构件20固定在固定体15上。盖构件20包含玻璃、或丙烯酸树脂等的塑料材料、或将玻璃与塑料结合而成的单元制品等,在反被摄体侧的面上形成有朝被摄体侧凹陷的凹部20b。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凹部20b形成为从固定面20a下陷一段的阶梯状,但也可以形成为随着从凹部20b的周围前往盖构件20的中心,朝被摄体方向逐渐地凹陷的球面状等。
(旋转支撑机构·滚动驱动机构)
图6是将由支撑体17及反被摄体侧外壳14支撑的各零件分解,并从反被摄体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并从被摄体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支撑体17在反被摄体侧设置有底板构件17b,轴25的头部如图5B所示般固定在底板构件17b的-Z侧。轴25经由滚珠轴承22而安装在反被摄体侧外壳14上。滚珠轴承22是在外圈(outer ring)与内圈(inner ring)之间存在多个滚珠来构成,外圈固定在反被摄体侧外壳14上,内圈固定在轴25上。由固定此轴25的底板构件17b支撑的支撑体17,通过滚珠轴承22而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反被摄体侧外壳14上。
在安装于反被摄体侧外壳14的底面上的磁轭(yoke)21与底板11之间,波形垫圈(wave washer)38叠加在垫圈37上而设置在轴25的四周。通过此波形垫圈38而朝+Z方向对内圈施力。因此,也朝+Z方向即被摄体侧对固定在轴25上的支撑体17施力。支撑体17的被摄体侧的端面17a与被摄体侧外壳13之间空开规定的间隙。因此,支撑体17一面被朝被摄体侧施力并维持其姿势,一面相对于反被摄体侧外壳14进行旋转。滚珠轴承22、垫圈37及波形垫圈38构成旋转支撑机构,可环绕Z轴旋转地对支撑体17进行支撑。
在反被摄体侧外壳14的+Z侧的轴25的周围,设置一对滚动驱动用线圈23。另外,在滚动驱动用线圈23的-Z侧的磁轭21中,包括与滚动驱动用线圈23相向的一对滚动驱动用磁铁24。滚动驱动用线圈23及滚动驱动用磁铁24构成滚动驱动机构。
(摆动支撑机构·摆动驱动机构)
另外,在可动体16与支撑体17之间,环绕与Z轴方向正交、且相对于X轴方向及Y轴方向倾斜45度的第一轴线R1及第二轴线R2,将可动体16自由摆动地支撑在支撑体17上的常平架机构(gimbal mechanism)作为摆动支撑机构来构成。此摆动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可动体16的外周围中的第一轴线R1上的对角位置上的两个部位的第一摆动支撑部26、设置在支撑体17的内周围中的第二轴线R2上的对角位置上的两个部位的第二摆动支撑部27、及由第一摆动支撑部26及第二摆动支撑部27支撑的包围可动体16的外周围的可动框28。在此可动框28的周围的四个部位上固定有球体29,这些球体29与分别由第一摆动支撑部26及第二摆动支撑部27保持的接点弹簧30进行点接触。接点弹簧30为板状弹簧,由第一摆动支撑部26支撑的接点弹簧30可在第一轴线R1方向上弹性变形,由第二摆动支撑部27支撑的接点弹簧30可在第二轴线R2方向上弹性变形。因此,可动框28以可环绕第一轴线R1及第二轴线R2摆动的状态得到支撑。
在可动体16的X轴方向的两侧部及Y轴方向的两侧部中分别安装有摆动驱动用线圈31。另外,在筒状外壳12的在X轴方向上相向的两内壁及在Y轴方向上相向的两内壁上,如图3及图4所示,与各摆动驱动用线圈31相向而分别安装有摆动驱动用磁铁32。摆动驱动用线圈31及摆动驱动用磁铁32构成摆动驱动机构。另外,摆动驱动用磁铁32也能够以安装在相对于可动体16成为固定体的支撑体17上,而非安装在筒状外壳12上的方式构成。
(振动校正)
光学单元10包括:挠性印制电路基板33a、挠性印制电路基板33b、挠性印制电路基板34。
挠性印制电路基板33a与各滚动驱动用线圈23电性连接,挠性印制电路基板33b与各摆动驱动用线圈31电性连接。挠性印制电路基板34与可动体16所保持的电路基板35电性连接。在电路基板35中安装有将由光学模块所取入的被摄体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拍摄元件36(参照图5B),光学模块及电路基板35构成相机模块。
若电流经由挠性印制电路基板33a而在各滚动驱动用线圈23中流通,则在各滚动驱动用线圈23与各滚动驱动用磁铁24之间产生滚动方向的磁驱动力。由相机模块所摄影的被摄体像通过支撑体17利用此滚动方向的磁驱动力,相对于固定体15环绕Z轴进行旋转,而修正由可动体16中所包括的陀螺仪(gyroscope)所检测的环绕Z轴的滚动方向的像振动。另外,若电流经由挠性印制电路基板33b而在各摆动驱动用线圈31中流通,则在各摆动驱动用线圈31与各摆动驱动用磁铁32之间产生磁驱动力。由相机模块所摄影的被摄体像通过可动体16利用这些磁驱动力,相对于支撑体17环绕第一轴线R1及第二轴线R2进行摆动,而修正由可动体16中所包括的陀螺仪所检测的环绕X轴的纵摇(pitching)方向及环绕Y轴的偏摇(yawing)方向的像振动。
(作用·效果)
根据此种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在光学单元10自身中设置有堵塞固定体15的开口部13b的四周的盖构件20,在光学单元10单体中可防止灰尘或异物从开口部13b朝光学单元10内部的侵入。因此,在设计安装光学单元10的手机等的光学设备时,无需如之前般考虑光学单元10与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容易进行设备设计,另外,也可以缩短设计时间。另外,由于在光学单元10单体中实施防尘对策,因此,光学单元10作为制品的处理性提升。另外,与在光学设备等中安装盖玻璃的情况相比,可使盖构件20的大小变小。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容易进行设备设计,另外,也可以缩短设计时间,并且作为制品的处理性已提升的光学单元10。
另外,虽然将可动体16在固定体15中的移动范围设定成可动体16不接触盖构件20的范围,但即便可动体16因施加至光学单元10中的冲击等而朝盖构件20侧移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在盖构件20中朝被摄体侧凹陷而形成的凹部20b也成为缓冲空间,而可避免可动体16的透镜18等与盖构件20的干涉。另外,也可以将盖构件20设置在即便可动体16因施加至光学单元10中的冲击等而朝盖构件20侧移动,可动体16的透镜18等与盖构件20也不产生干涉的位置上。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如所述般,由于包括相对于固定体15自由摆动地支撑可动体16的摆动支撑机构、及使经由此摆动支撑机构而支撑在固定体15上的可动体16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因此,即便对光学单元10施加振动,也通过摆动驱动机构朝抵消振动的方向驱动经由摆动支撑机构而支撑在固定体15上的可动体16,由此防止在摄影图像中产生紊乱。因此,可提供一种不仅包括振动校正功能,而且具备防尘性能或防水性能的光学单元10。
(变形例)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将盖构件20与被摄体侧外壳13设为不同体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以将两者一体地形成的方式构成。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仅使盖构件20的固定面20a与被摄体侧外壳13的被摄体侧端面13a抵接,并通过接着剂等来将两者固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如图8A的光学单元10的部分放大剖面图所示,也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在与被摄体侧端面13a抵接的盖构件20的固定面20a上,形成当固定面20a已与被摄体侧端面13a抵接时包围被摄体侧外壳13的开口部13b的周围的环状的第一槽部41,且通过第一槽部41中所包括的接着剂或双面胶等的接着构件,来将盖构件20固定在固定体15上。另外,在图8A及图8B中,对与图5B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一槽部41并不限定于固定面20a,只要以当固定面20a已与被摄体侧端面13a抵接时包围被摄体侧外壳13的开口部13b的周围的方式,形成在被摄体侧端面13a或固定面20a的至少任一个上即可。
根据此种结构,通过第一槽部41中所包括的接着构件来将盖构件20确实地固定在固定体15上,而且,固定成包围开口部13b的周围的环状,因此,即便当在盖构件20与固定体15之间略微存在间隙时,也可以确实地防止灰尘或异物朝开口部13b中的侵入。
另外,如图8B所示,第一槽部41也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将内侧第一槽部41a与外侧第一槽部41b在径向上并排地形成在开口部13b的外周围,且在离开口部13b的外周围近的内侧的内侧第一槽部41a中包括接着构件,在离开口部13b的外周围远的外侧的外侧第一槽部41b中包括密封构件42。根据此种结构,通过在内侧第一槽部41a中包括接着构件,而进行盖构件20朝固定体15上的固定,通过在外侧第一槽部41b中包括密封构件42,而实施对于开口部13b的防尘对策及防水对策,并且可防止异物对于接着构件的附着。因此,光学单元10的防尘性及防水性提升。
此时,如图9A的部分放大剖面图所示,优选以如下方式构成:密封构件42由剖面形状呈圆形形状的橡胶等弹性构件形成,且外侧第一槽部41b的剖面形状呈具有比弹性构件的圆形剖面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根据此种结构,通过密封构件42由弹性构件形成,而密封性更高地将盖构件20及固定体15间密封。另外,通过外侧第一槽部41b的剖面形状呈具有比弹性构件的圆形剖面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如图9B的部分放大剖面图所示,当密封构件42夹在固定体15的被摄体侧端面13a与盖构件20的固定面20a之间而压扁时,压扁后朝侧方膨出的密封构件42沿着外侧第一槽部41b的曲率半径大的曲面部的曲面朝侧方扩展。因此,密封构件42与外侧第一槽部41b的密接性得到保持,盖构件20及固定体15间确实地密接并得到固定。
另外,如图10A的部分放大剖面图所示,也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在盖构件20的朝向被摄体的被摄体侧端面20c上,在将透镜18的光轴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形成环状的第二槽部51a,且在安装有光学单元10的光学设备等的构成构件52上所形成的被摄体光取入口52a的周围,被包围有所述构成构件52的反被摄体侧端面52b,所述第二槽部51a中所包括的密封构件53与构成构件52的反被摄体侧端面52b抵接。
另外,如图10B的部分放大剖面图所示,也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在构成固定体15的被摄体侧外壳13中的朝向被摄体的被摄体侧端面13a上,在将透镜18的光轴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形成环状的第二槽部51b,且在安装有光学单元10的光学设备等的构成构件52上所形成的被摄体光取入口52a的周围,被包围有所述构成构件52的反被摄体侧端面52b,所述第二槽部51b中所包括的密封构件53与构成构件52的反被摄体侧端面52b抵接。
即,第二槽部51a、第二槽部51b只要形成在固定体15或盖构件20的至少一个中的朝向被摄体的被摄体侧端面13a或被摄体侧端面20c上即可。根据此种结构,通过形成在固定体15或盖构件20的至少一个的被摄体侧端面13a或被摄体侧端面20c上的第二槽部51a、第二槽部51b中所包括的密封构件53与包围被摄体光取入口52a的周围的设备构成构件52的反被摄体侧端面52b抵接,而防止灰尘或异物、水滴等从所述抵接部朝光学单元10侧侵入。因此,光学单元10的防尘性及防水性提升。另外,所述第二槽部51a、第二槽部51b也能够以形成在构成构件52的反被摄体侧端面52b的一侧的方式构成。
即便在此时,也优选以如下方式构成:密封构件53由剖面形状呈圆形形状的橡胶等弹性构件形成,且第二槽部51a、第二槽部51b的剖面形状呈具有比弹性构件的圆形剖面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根据此种结构,通过密封构件53由弹性构件形成,而密封性更高地将设备的构成构件52与固定体15或盖构件20之间密封。另外,通过第二槽部51a、第二槽部51b的剖面形状呈具有比弹性构件的圆形剖面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当密封构件53夹在设备构成构件52的反被摄体侧端面52b与固定体15或盖构件20的被摄体侧端面13a或被摄体侧端面20c之间而压扁时,压扁后朝侧方膨出的密封构件53沿着第二槽部51a、第二槽部51b的曲率半径大的曲面部的曲面朝侧方扩展。因此,密封构件53与第二槽部51a、第二槽部51b的密接性得到保持,设备的构成构件52与固定体15或盖构件20之间确实地密接并得到固定。
另外,如图10A及图10B所示,优选第二槽部51a、第二槽部51b从透镜18的光轴方向观察形成在开口部13b的外侧。根据此种结构,从设备的构成构件52朝盖构件20的一侧施加的负荷经由第二槽部51a中所包括的密封构件53及形成第二槽部51a的开口部13b的周围的盖构件20而施加,并由外侧第一槽部41b中所包括的密封构件42及包围开口部13b的周围的固定体15的被摄体侧端面13a承受。即,从设备的构成构件52朝盖构件20的一侧施加的负荷经由开口部13b的周围的盖构件20而由开口部13b的周围的被摄体侧端面13a承受,并通过包围开口部13b来设置的外侧第一槽部41b及第二槽部51a中分别包括的密封构件42、密封构件53压扁而得到缓冲。因此,抑制因从设备的构成构件52朝盖构件20中施加的负荷而导致应力施加至包含透镜18的视角18a的范围的透镜18的光轴所穿过的盖构件20的中心周边区域中,并防止包含透镜18的视角18a的范围的区域的盖构件20歪曲。因此,可防止透过盖构件20的被摄体光因盖构件20的歪曲而折射、或由盖构件20的破损所引起的光学设备等设备的故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例如可用于带相机的手机、行车记录仪等光学设备,或搭载在头盔、自行车、无线电遥控直升机(radio control helicopter)等移动体上的运动相机(action camera)或可穿戴相机(wearable camera)等光学设备。

Claims (13)

1.一种光学单元,包括:可动体,具备经由光学元件而取入被摄体光的光学模块;以及固定体,以所述可动体能自由可动的方式收容所述可动体,所述光学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体在被摄体侧端面上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使所述被摄体光朝所述光学元件中射入,且
所述光学单元包括透明的盖构件,所述盖构件与所述开口部的周围的所述被摄体侧端面抵接,来堵塞所述开口部的四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体的所述被摄体侧端面或所述盖构件的与所述被摄体侧端面抵接的固定面的至少任一个上,形成有环状的第一槽部,当所述固定面已与所述被摄体侧端面抵接时,所述第一槽部包围所述开口部的周围,且
所述盖构件通过所述第一槽部中所包括的接着构件而固定在所述固定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槽部的内侧第一槽部与外侧第一槽部在径向上并排地形成在所述开口部的外周围,且
在离所述开口部的外周围近的内侧的所述内侧第一槽部中包括所述接着构件,
在离所述开口部的外周围远的外侧的所述外侧第一槽部中包括密封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构件由剖面形状呈圆形形状的弹性构件形成,且
所述外侧第一槽部的剖面形状呈具有比所述弹性构件的剖面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体或所述盖构件的至少一个中的朝向被摄体的所述被摄体侧端面上,在将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形成有环状的第二槽部,且
所述第二槽部中所包括的密封构件与供安装所述光学单元的设备的构成构件上的、将被摄体光取入口的周围所包围的反被摄体侧端面相抵接,其中,所述被摄体光取入口形成在所述构成构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构件由剖面形状呈圆形形状的弹性构件形成,且
所述第二槽部的剖面形状呈具有比所述弹性构件的剖面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构件在反被摄体侧的面上,形成有朝被摄体侧凹陷的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机构,以所述可动体能相对于所述固定体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可动体;以及
驱动机构,使经由所述支撑机构而支撑在所述固定体上的所述可动体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体或所述盖构件的至少一个中的朝向被摄体的所述被摄体侧端面上,在将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形成有环状的第二槽部,且
所述第二槽部中所包括的密封构件与供安装所述光学单元的设备的构成构件上的、将被摄体光取入口的周围所包围的反被摄体侧端面相抵接,其中,所述被摄体光取入口形成在所述构成构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构件由剖面形状呈圆形形状的弹性构件形成,且
所述第二槽部的剖面形状呈具有比所述弹性构件的剖面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方向观察,所述第二槽部形成在所述开口部的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构件在反被摄体侧的面上,形成有朝被摄体侧凹陷的凹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机构,以所述可动体能相对于所述固定体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可动体;以及
驱动机构,使经由所述支撑机构而支撑在所述固定体上的所述可动体摆动。
CN201811266565.9A 2017-10-31 2018-10-29 光学单元 Pending CN1097254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0769A JP2019082623A (ja) 2017-10-31 2017-10-31 光学ユニット
JP2017-210769 2017-10-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5476A true CN109725476A (zh) 2019-05-07

Family

ID=66294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66565.9A Pending CN109725476A (zh) 2017-10-31 2018-10-29 光学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82623A (zh)
KR (1) KR20190049455A (zh)
CN (1) CN109725476A (zh)
TW (1) TWI6857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00783A (ja) * 2020-12-24 2022-07-0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9302A (zh) * 2006-10-27 2009-09-09 索尼株式会社 照相机模块
CN101539709A (zh) * 2008-03-19 2009-09-2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摄像头保护装置
CN101770138A (zh) * 2008-12-31 2010-07-0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镜头保护盖组件及应用该镜头保护盖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3238110A (zh) * 2010-09-07 2013-08-0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4656342A (zh) * 2011-02-10 2015-05-27 夏普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CN104950547A (zh) * 2014-03-27 2015-09-3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的防共振方法以及光学单元
KR20150121480A (ko) * 2014-04-21 2015-10-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105511049A (zh) * 2014-10-08 2016-04-2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CN205754568U (zh) * 2016-06-22 2016-11-30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CN206100202U (zh) * 2016-08-22 2017-04-1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106575073A (zh) * 2014-08-04 2017-04-1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相机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85486B2 (en) * 2002-08-27 2006-08-01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a rotatable ring
JP4510403B2 (ja) * 2003-05-08 2010-07-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TW200527881A (en) * 2004-01-30 2005-08-16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ptical unit, imaging device with the optical unit and portable terminal with the imaging device
TW200916870A (en) * 2007-06-20 2009-04-16 Hitachi Maxell Lens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amera module
JP5755476B2 (ja) 2011-03-31 2015-07-2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9302A (zh) * 2006-10-27 2009-09-09 索尼株式会社 照相机模块
CN101539709A (zh) * 2008-03-19 2009-09-2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摄像头保护装置
CN101770138A (zh) * 2008-12-31 2010-07-0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镜头保护盖组件及应用该镜头保护盖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3238110A (zh) * 2010-09-07 2013-08-0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4656342A (zh) * 2011-02-10 2015-05-27 夏普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CN104950547A (zh) * 2014-03-27 2015-09-3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的防共振方法以及光学单元
KR20150121480A (ko) * 2014-04-21 2015-10-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106575073A (zh) * 2014-08-04 2017-04-1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相机模块
CN105511049A (zh) * 2014-10-08 2016-04-2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CN205754568U (zh) * 2016-06-22 2016-11-30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CN206100202U (zh) * 2016-08-22 2017-04-1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82623A (ja) 2019-05-30
TW201918781A (zh) 2019-05-16
TWI685708B (zh) 2020-02-21
KR20190049455A (ko) 2019-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73011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6233197B (zh) 致动器、摄像机模块、以及搭载有摄像机的移动终端
CN104919366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US10725313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mounting device having shake-correcting function and auto-focusing function
KR102169990B1 (ko) 흔들림 보정 기능을 구비한 광학 유닛
US10598953B2 (e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and having a rolling support mechanism
US9989832B2 (e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TWI688792B (zh) 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
TWI672555B (zh) 帶有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及其製造方法
CN102073191A (zh) 抖动校正模块、包括该模块的相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13194216B (zh) 音圈马达、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160013915A (ko) 흔들림 보정 기능이 부착된 광학 유닛
CN112887549B (zh) 电子设备
JP2018077390A (ja) 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学ユニット
JP6483980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KR20110050210A (ko) 흔들림 보정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JP6770119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09725476A (zh) 光学单元
CN112748623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6503172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6989311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213693888U (zh) 摄像头装置
CN114675468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22181059A (ja)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スマートフォン
KR20230020160A (ko) 카메라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