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7829A - 轴向变换齿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轴向变换齿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07829A
CN109707829A CN201910068456.4A CN201910068456A CN109707829A CN 109707829 A CN109707829 A CN 109707829A CN 201910068456 A CN201910068456 A CN 201910068456A CN 109707829 A CN109707829 A CN 109707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axial
axial direction
external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684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07829B (zh
Inventor
成濑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btesc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btes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btesco Corp filed Critical Nabtesc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07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7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07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7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4Combinations of toothed gearings only
    • F16H37/041Combinations of toothed gearings only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nstant gear rati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F16H2001/32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comprising eccentric crankshafts driving or driven by a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86Measures for reducing size of gearbox, e.g. for creating a more compact transmission ca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向变换齿轮装置。该轴向变换齿轮装置包括:曲轴,其具有第一偏心部和轴齿轮;第一摆动齿轮,其具有第一外齿;传递齿轮,其具有与轴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和在第一齿轮的轴向上与第一齿轮分开的第二齿轮;轴向转换单元,其具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外齿轮和用于将输入扭矩转换为外齿轮的轴向的扭矩的轴向转换齿轮;以及外筒,其具有与第一摆动齿轮的第一外齿啮合的多个内齿销,轴向转换齿轮在所述轴向上配置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因此,能够抑制所述轴向上的大型化,并且也能够实现径向上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轴向变换齿轮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5月8日,申请号为201510232982.1,发明名称为“轴向变换齿轮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向变换齿轮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齿轮装置公知有一种将来自第一方向的输入扭矩转换为第二方向的扭矩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作为该轴向变换齿轮装置的一例子,图4中示出了专利文献1(参照日本特开2010-101366号公报)所记载的齿轮传动装置。该齿轮传动装置包括轴向转换单元200和减速单元300。轴向转换单元200包括第一伞齿轮210、与该第一伞齿轮210啮合的第二伞齿轮220、以及与该第二伞齿轮220具有同一个轴心并且具有比第二伞齿轮220的外径小的外径的输入齿轮230。另一方面,减速单元300包括:中央齿轮,其具有第一外齿轮310和直径比该第一外齿轮310的直径大的第二外齿轮320;曲轴,其具有与第一外齿轮310啮合的外齿轮330和偏心体340;以及外齿轮350,其对应于偏心体340的摆动旋转而摆动旋转。而且,中央齿轮的第二外齿轮320与轴向转换单元200的输入齿轮230啮合,第二伞齿轮220在该输入齿轮230的轴向上位于比输入齿轮230远离第一外齿轮310那一侧的位置。
在该齿轮传动装置中,通过将来自马达的输入扭矩经由第一伞齿轮210传递到第二伞齿轮220,能够将该输入扭矩转换为输入齿轮230的轴向的扭矩。而且,该扭矩从输入齿轮230经由中央齿轮和曲轴传递到外齿轮350,该外齿轮350摆动旋转。
此外,在专利文献2(参照日本特开2010-159851号公报)所记载的齿轮传动装置中,如图5所示,输入齿轮230在输入齿轮230的轴向上位于比第二伞齿轮220靠底面Bl侧的位置。此外,输入齿轮230和曲轴的外齿轮330设置在大致同一个平面上。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中,由于第二伞齿轮220和输入齿轮230具有同一个轴心,因此,能够抑制该齿轮传动装置在径向上大型化。但是,在该齿轮传动装置中,第二伞齿轮220在输入齿轮230的轴向上位于比输入齿轮230远离第一外齿轮310那一侧的位置。因此,与第二伞齿轮220啮合的第一伞齿轮210和向该第一伞齿轮210输入扭矩的马达也同样地在输入齿轮230的轴向上配置在距第一外齿轮310较远的位置。在此,例如齿轮传动装置的底面Bl的高度位置对应于马达侧面的高度位置而设计。因此,若马达在输入齿轮230的轴向上配置在距第一外齿轮310较远的位置,则底面Bl也相应地远离第一外齿轮310。由此,有可能在轴向上的第二伞齿轮220和齿轮传动装置的底面Bl之间产生无用空间。即,有可能齿轮传动装置在轴向上大型化。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中,由于输入齿轮230在输入齿轮230的轴向上位于比第二伞齿轮220靠底面Bl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该齿轮传动装置在轴向上大型化。但是,在该齿轮传动装置中,输入齿轮230和外齿轮330设置在大致同一个平面上。因此,为了避免输入齿轮230和外齿轮330的干涉,需要在齿轮传动装置的径向上使第二伞齿轮220和输入齿轮230这两者的轴心与具有外齿轮330的曲轴的轴心分开一定程度。即,很难将齿轮传动装置在径向上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观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轴向的大型化、并且也能够实现径向上的小型化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
本发明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包括:曲轴,其具有轴主体、相对于所述轴主体偏心的偏心部、以及设于所述轴主体的轴齿轮;摆动齿轮,其具有多个外齿,该摆动齿轮随着所述偏心部的旋转而摆动旋转;传递齿轮,其具有与所述曲轴的所述轴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和在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向上与该第一齿轮分开的第二齿轮;轴向转换单元,其具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外齿轮和用于将输入扭矩转换为所述外齿轮的轴向的扭矩的轴向转换齿轮;以及外筒,其具有与所述摆动齿轮的各个所述外齿啮合的多个内齿,所述轴向转换齿轮在所述外齿轮的轴向上配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的各构件的外缘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齿轮传动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齿轮传动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一例子,其性质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参照的各图仅将本实施方式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构成构件中的主要构件简化示出。因而,本实施方式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可包括在本说明书参照的各附图中未示出的任意的构成构件。
本实施方式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可用作转换从一个方向输入的扭矩的轴向并将该扭矩向另一个方向输出的减速机。以下,参照图1和图2说明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详细结构。
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主要包括外筒2、齿轮架4、曲轴10、第一摆动齿轮14、第二摆动齿轮16、圆筒体5、传递齿轮6、轴向转换单元8以及输入轴20。
外筒2是本实施方式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旋转侧的构件。外筒2包括:第一部位2A,其具有构成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的上表面Sl的轴向端面;以及第二部位2B,其配置在该第一部位2A的轴向的一侧(图1中是第一部位2A的下侧)。第一部位2A在其中央部具有以中心轴Cl为轴心的贯通孔,该贯通孔供圆筒体5插入。第二部位2B形成为具有与第一部位2A的贯通孔连通的空心部分的筒形状。第一部位2A和第二部位2B利用沿外筒2的周向等间隔地排列配置的多个螺栓Bl彼此连结。
在外筒2的第二部位2B的内周面形成有许多个销槽2b。各销槽2b以沿外筒2的轴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上具有半圆形的截面形状。这些销槽2b在外筒2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
外筒2具有许多个内齿销3。各内齿销3分别安装在第二部位2B的销槽2b中。具体地讲,各内齿销3以沿外筒2的轴向延伸的姿态嵌入到各销槽2b。由此,许多个内齿销3沿着外筒2的周向等间隔地排列。第一摆动齿轮14的第一外齿14a和第二摆动齿轮16的第二外齿16a啮合于这些内齿销3。
齿轮架4是本实施方式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固定侧的构件。齿轮架4以外筒2的中心轴C1为轴心地配置,其一部分收容在外筒2内。在外筒2和收容在该外筒2内的齿轮架4之间配置有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上彼此分开设置的一对主轴承18a、18b。主轴承18a、18b容许齿轮架4和外筒2之间的相对旋转。
齿轮架4包括基部4a、多个轴部4c以及端板部4b。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4a和各轴部4c一体地形成。此外,端板部4b相对于基部4a和各轴部4c独立地形成,利用多个螺栓B2连结于各轴部4c。另外,基部4a、各轴部4c以及端板部4b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利用多个螺栓B2将基部4a、各轴部4c以及端板部4b连结起来。
基部4a是作为齿轮架4的底座部分发挥功能的部位。基部4a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上隔着摆动齿轮14、16与端板部4b相对。基部4a具有主体部4d和自该主体部4d的侧面突出的突出部4e。
主体部4d具有构成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底面S2的轴向端面。主体部4d收容圆筒体5的一部分、曲轴10的一部分、传递齿轮6以及轴向转换单元8。具体地讲,在主体部4d上形成有第一空间Al、第二空间A2、第3空间A3以及曲轴孔。第一空间Al是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上贯穿主体部4d的中央部的空间,其与外筒2的第一部位2A的贯通孔连通。在第一空间Al中收容圆筒体5的一部分。第二空间A2是在所述第一空间Al的轴向的中间部处在周向上包围该第一空间Al的空间。在第二空间A2中收容被设在圆筒体5周围的传递齿轮6。第3空间A3是自第二空间A2沿径向延伸并且在主体部4d的侧面开口的空间。在第3空间A3中收容轴向转换单元8。曲轴孔形成在第一空间Al的周围,是沿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的轴向延伸的孔。在主体部4d的曲轴孔中收容曲轴10的轴主体10c和轴齿轮10d。
这样,在主体部4d上形成有第一空间Al、第二空间A2、第3空间A3以及曲轴孔。而且,主体部4d具有位于比第二空间A2靠轴向一侧(图1中是上表面Sl侧)的位置的一侧部4f、位于比第二空间A2靠轴向另一侧(图1中是底面S2侧)的位置的另一侧部4g、以及连接一侧部4f和另一侧部4g的连结部4k。而且,在连结部4k的一部分形成有沿主体部4d的径向延伸的第3空间A3。
突出部4e形成在主体部4d的侧面。具体地讲,在突出部4e上形成有第4空间A4。第4空间A4是在与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贯穿突出部4e的空间。在第4空间A4中收容输入轴20。该第4空间A4与在主体部4d的侧面开口的第3空间A3连通。
端板部4b和基部4a在摆动齿轮14、16的两侧支承曲轴10。端板部4b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上隔着摆动齿轮14、16与基部4a相对。在端板部4b上形成有供圆筒体5插入的贯通孔和收容曲轴10中的与轴齿轮10d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曲轴孔。
各轴部4c沿着基部4a和端板部4b的轴向延伸,用于连接该基部4a和端板部4b。具体地讲,各轴部4c位于基部4a和端板部4b之间,插入到设于摆动齿轮14、16的插入孔14c、16c中。而且,各轴部4c的一端与基部4a连续,并且各轴部4c的另一端利用螺栓B2连结于端板部4b。各轴部4c以自中心轴C1分开预定距离的状态排列配置在齿轮架4的周向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6个轴部4c,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的使用方式适当地变更轴部4c的数量。
各曲轴10以自中心轴C1分开预定距离的状态在齿轮架4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设置。各曲轴10以插入到摆动齿轮14、16的插入孔14b、16b中的状态收容在基部4a和端板部4b的曲轴孔中。此外,在各曲轴10和齿轮架4之间设有在该曲轴10的轴向上彼此分开的一对曲轴轴承12a、12b。曲轴轴承12a、12b容许各曲轴10相对于齿轮架4的旋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3个曲轴10,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使用方式适当地变更曲轴10的数量。
各曲轴10具有轴主体10c、偏心部10a、10b以及轴齿轮10d。
轴主体10c是构成曲轴10的轴心的部位,其沿着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中心轴Cl延伸。
第一偏心部10a和第二偏心部10b各自具有圆柱形状,它们均以相对于轴主体10c的轴心偏心的状态与该轴主体10c一体地形成。第一偏心部10a和第二偏心部10b分别相对于轴主体10c的轴心以预定的偏心量偏心,以彼此具有预定角度的相位差的方式配置。
轴齿轮10d安装在轴主体10c的轴向上的靠底面S2侧的端部。随着轴齿轮10d的旋转,曲轴10整体旋转。
摆动齿轮14、16设置在外筒2的第二部位2B内,并且配置在基部4a和端板部4b之间。摆动齿轮14、16具有比外筒2的第二部位2B的内径稍小的外径。此外,摆动齿轮14、16在其中央部具有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上贯通的贯通孔,圆筒体5被插入在该贯通孔中。
第一摆动齿轮14具有第一外齿14a、多个插入孔14b以及多个插入孔14c。第一外齿14a在第一摆动齿轮14的周向整个范围内形成为平滑地连续的波形。第一外齿14a的齿数被设定为比内齿销3的数量少的数量。在各插入孔14b中插入各第一偏心部10a。第一摆动齿轮14在各插入孔14b中借助第一滚柱轴承安装在各第一偏心部10a上。各轴部4c插入各插入孔14c。各插入孔14c的内径比各轴部4c的外径稍大。
第一摆动齿轮14在第一偏心部10a随着曲轴10的旋转而偏心旋转时与该偏心旋转连动地以第一外齿14a与内齿销3啮合的方式摆动旋转。
第二摆动齿轮16配置在比第一摆动齿轮14靠基部4a侧的位置。第二摆动齿轮16具有与第一摆动齿轮14同样的结构。具体地讲,第二摆动齿轮16具有第二外齿16a、多个插入孔16b以及多个插入孔16c。第二摆动齿轮16在各插入孔16b中借助第二滚柱轴承安装在各第二偏心部10b上。
第二摆动齿轮16在第二偏心部10b随着曲轴10的旋转而偏心旋转时与该偏心旋转连动地以第二外齿16a与内齿销3啮合的方式摆动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彼此相位不同的第一摆动齿轮14和第二摆动齿轮16这2个摆动齿轮,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1个或者3个以上摆动齿轮。
圆筒体5以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上贯穿外筒2、齿轮架4以及摆动齿轮14、16的方式配置。具体地讲,圆筒体5被插入到形成在外筒2的第一部位2A、齿轮架4的端板部4b、以及摆动齿轮14、16各自的中央部的贯通孔中。而且,圆筒体5的一部分收容在齿轮架4的基部4a的第一空间Al中。圆筒体5以其中心轴与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中心轴C1重合的方式配置。在该圆筒体5中插入例如未图示的线缆等。
传递齿轮6向各曲轴10传递从后述的输入轴20输入到轴向转换单元8的输入扭矩。传递齿轮6以在周向上包围圆筒体5的方式配置,其收容在基部4a的主体部4d的第二空间A2中。
传递齿轮6具有第一齿轮6a、第二齿轮6b、第一延伸部6c、第二延伸部6d、连结部6e以及突出部6f。
第一齿轮6a以中心轴Cl为轴心地旋转。第一齿轮6a与各曲轴10的轴齿轮10d啮合。
第二齿轮6b与第一齿轮6a同样以中心轴C1为轴心地旋转。第二齿轮6b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上与第一齿轮6a彼此分开,位于比该第一齿轮6a靠底面S2侧的位置。换言之,第一齿轮6a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上位于比第二齿轮6b远离底面S2的一侧的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齿轮6b具有比第一齿轮6a的外径大的外径。
在此,图3是在沿轴向正面观察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的情况下用实线示意地表示外筒2、圆筒体5、各轴齿轮10d以及外齿轮8a各自的外缘、并且用虚线示意地表示第一齿轮6a和第二齿轮6b的外缘的图。此外,在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以从中心轴Cl到各轴齿轮10d的最外缘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轴齿轮接触圆O2。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各轴齿轮10d的最外缘是指各轴齿轮10d的外周面中的、在径向上位于距中心轴Cl最远那一侧的边缘。
如图3所示,第二齿轮6b的外径被设定得小于轴齿轮接触圆O2的直径。换言之,从中心轴Cl到第二齿轮6b的最外缘之间的分开距离被设定得小于从中心轴Cl到轴齿轮10d的最外缘之间的分开距离。
第一延伸部6c形成为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上自第一齿轮6a的内缘部向第二齿轮6b侧(图1中是下侧)延伸的筒状。
第二延伸部6d形成为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的轴向上自第二齿轮6b的内缘部向第一齿轮6a侧(图1中是上侧)延伸的筒状。第二延伸部6d具有比第一延伸部6c的外径大的外径。
连结部6e连接第一延伸部6c中的与第一齿轮6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和第二延伸部6d中的与第二齿轮6b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连结部6e沿着第一齿轮6a和第二齿轮6b的径向延伸。
突出部6f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上自第一齿轮6a的内缘部朝向与第二齿轮6b相反的一侧(图1中是上侧)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6a、第一延伸部6c、连结部6e以及突出部6f一体地形成。此外,第二齿轮6b和第二延伸部6d一体地形成。而且,通过将连结部6e和第二延伸部6d利用多个螺栓B3连结起来,构成传递齿轮6。
在传递齿轮6和齿轮架4之间设有在该传递齿轮6的轴向上彼此分开的一对轴承7a、7b。轴承7a、7b容许传递齿轮6相对于齿轮架4以中心轴Cl为轴心地旋转。
轴承7a安装在主体部4d的轴向的一侧部4f的安装面上。该安装面是一侧部4f中的、在与中心轴C1正交的方向上与突出部6f相对的面。由此,轴承7a被配置在一侧部4f的安装面和传递齿轮6的突出部6f之间。
轴承7b安装在主体部4d的形成于轴向上的另一侧部4g的安装部4h上。该安装部4h在另一侧部4g处在圆筒体5和传递齿轮6的第二延伸部6d之间的空间中沿轴向延伸。由此,轴承7b被配置在另一侧部4g的安装部4h和传递齿轮6的第二延伸部6d之间。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7a配置在传递齿轮6的径向外侧,并且轴承7b配置在传递齿轮6的径向内侧,这些轴承7a、7b以使传递齿轮6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传递齿轮6。
轴向转换单元8将来自后述的输入轴20的输入扭矩转换为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的扭矩。轴向转换单元8被收容在基部4a的主体部4d的第3空间A3中。
在轴向转换单元8和齿轮架4之间设有轴承9a、9b。具体地讲,主体部4d中的、位于比第3空间A3靠轴向一侧(图1中是上表面Sl侧)的位置的一侧部4f具有供轴承9a安装的安装部4i。此外,主体部4d中的、位于比第3空间A3靠轴向另一侧(图1中是底面S2侧)的位置的另一侧部4g具有供轴承9b安装的安装部4j。而且,分别安装在安装部4i、4j上的轴承9a、9b容许轴向转换单元8相对于齿轮架4以中心轴C2为轴心地旋转。该中心轴C2与传递齿轮6的中心轴Cl平行地延伸。
在此,在图3中,用单点划线表示图2所示的以从中心轴Cl到各内齿销3的最外缘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内齿接触圆O1。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各内齿销3的最外缘是指各内齿销3的外周面中的、在径向上位于距中心轴C1最远那一侧的边缘。
如图3所示,轴向转换单元8的中心轴C2位于内齿接触圆O1的内侧。换言之,从中心轴Cl到中心轴C2之间的分开距离被设定得小于从中心轴Cl到内齿销3的最外缘之间的分开距离。
轴向转换单元8具有外齿轮8a和轴向转换齿轮8b。
外齿轮8a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上位于比轴向转换齿轮8b靠底面S2侧的位置。外齿轮8a的外径被设定得小于轴向转换齿轮8b的外径。此外,外齿轮8a在该外齿轮8a的径向上与传递齿轮6的第二齿轮6b啮合。
轴向转换齿轮8b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上位于比外齿轮8a靠第一齿轮6a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转换齿轮8b是伞齿轮。轴向转换齿轮8b的外径被设定得大于外齿轮8a的外径。轴向转换齿轮8b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上位于第一齿轮6a和第二齿轮6b之间。此外,轴向转换齿轮8b的外缘部8c具有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上与第二齿轮6b重叠的部位。
输入轴20例如是自外部马达输入扭矩的构件。输入轴20收容在基部4a的突出部4e的第4空间A4中,其沿与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在输入轴20和突出部4e之间设有在该输入轴20的轴向上彼此分开的一对轴承22a、22b。轴承22a、22b容许输入轴20相对于齿轮架4以中心轴C3为轴心地旋转。
输入轴20具有输入齿轮20a和输入孔20b。
输入齿轮20a设在输入轴20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齿轮20a是伞齿轮。输入齿轮20a穿过在基部4a的主体部4d的侧面开口的第3空间A3与轴向转换单元8的轴向转换齿轮8b啮合。
在输入孔20b中插入例如外部马达的输出轴。输入轴20通过自外部马达的输出轴输入扭矩而以中心轴C3为轴心地旋转,其中,该外部马达的输出轴被从与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插入到输入孔20b中。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中,输入轴20利用例如来自外部马达的输入扭矩以中心轴C3为轴心地旋转,与输入齿轮20a啮合的轴向转换齿轮8b随之旋转。由此,外齿轮8a以中心轴C2为轴心地旋转。即,以中心轴C3为轴心的输入扭矩被转换为以中心轴C2为轴心的扭矩。然后,具有与外齿轮8a啮合的第二齿轮6b的传递齿轮6以中心轴Cl为轴心地旋转,与第一齿轮6a啮合的各轴齿轮10d随之旋转。然后,摆动齿轮14、16随着由各轴齿轮10d的旋转引起的偏心部10a、10b的偏心旋转而摆动旋转。此时,第一摆动齿轮14和第二摆动齿轮16以啮合位置逐渐移动的方式一边与内齿销3啮合一边进行公转。由此,外筒2和齿轮架4以中心轴Cl为轴心地相对移位。
在以上说明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中,轴向转换齿轮8b在该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的轴向上位于比外齿轮8a靠第一齿轮6a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的轴向上、在轴向转换齿轮8b和底面S2之间产生的无用空间中配置外齿轮8a。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所述无用空间,能够抑制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在轴向上大型化。而且,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中,轴向转换齿轮8b在该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轴向上设置在第一齿轮6a和第二齿轮6b之间。因此,该轴向转换齿轮8b在轴向转换齿轮8b的径向上不会与第一齿轮6a及与该第一齿轮6a啮合的各轴齿轮10d相干涉。因此,能够使传递齿轮6的中心轴C1和轴向转换单元8的中心轴C2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的径向上彼此接近。由此,能够使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在径向上小型化。
并且,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中,外齿轮8a的外径被设定得小于轴向转换齿轮8b的外径。此外,轴向转换单元8以轴向转换齿轮8b的外缘部8c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的轴向上与第二齿轮6b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使传递齿轮6的中心轴Cl和轴向转换单元8的中心轴C2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径向上彼此接近,从而使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在径向上小型化。
并且,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中,第二齿轮6b的外径被设定得小于轴齿轮接触圆O2的直径。因此,能够使具有与第二齿轮6b啮合的外齿轮8a的轴向转换单元8向传递齿轮6的中心轴Cl接近。由此,能够使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在径向上小型化。
并且,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中,轴向转换单元8的中心轴C2位于内齿接触圆O1的内侧。因此,能够抑制用于支承轴向转换单元8的齿轮架4的主体部4d在径向上大型化。
应知本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例示而非限定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而不是由上述的实施方式说明来表示,并且,本发明的范围还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义和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中,输入轴20的中心轴C3和轴向转换单元8的中心轴C2正交,输入扭矩被正交转换,但并不限定于此。轴向转换单元8只要将从与该轴向转换单元8的轴向不同的方向输入的扭矩转换为该轴向的扭矩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中,输入齿轮20a和轴向转换齿轮8b是伞齿轮,但只要轴向转换单元8能够转换输入扭矩的轴向,就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中,设有多个曲轴10,1个传递齿轮6与多个轴齿轮10d啮合,但并不限定于此。曲轴10也可以是1个,在这种情况下,1个传递齿轮6与1个轴齿轮10d啮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中,传递齿轮6是空心状的构件,在该传递齿轮6的空心部分中插入有圆筒体5,但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设置圆筒体5的情况下,传递齿轮6也可以是实心状的构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中,外筒2为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旋转侧,齿轮架4为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的固定侧,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外筒2设为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l的固定侧,将齿轮架4设为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旋转侧。在这种情况下,外筒2的第一部位2A构成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底面S2,并且齿轮架4的基部4a构成轴向变换齿轮装置X1的上表面Sl。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包含具有以下结构的技术方案。
即,本技术方案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包括:曲轴,其具有轴主体、相对于所述轴主体偏心的偏心部、以及设于所述轴主体的轴齿轮;摆动齿轮,其具有多个外齿,该摆动齿轮随着所述偏心部的旋转而摆动旋转;传递齿轮,其具有与所述曲轴的所述轴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和在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向上与该第一齿轮分开的第二齿轮;轴向转换单元,其具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外齿轮和用于将输入扭矩转换为所述外齿轮的轴向的扭矩的轴向转换齿轮;以及外筒,其具有与所述摆动齿轮的各个所述外齿啮合的多个内齿,所述轴向转换齿轮在所述外齿轮的轴向上配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
在上述轴向变换齿轮装置中,轴向转换齿轮在外齿轮的轴向上位于比该外齿轮靠第一齿轮侧的位置。因此,轴向转换单元的外齿轮位于与在专利文献1的齿轮传动装置中产生的无用空间相对应的区域。由此,能够抑制轴向变换齿轮装置在轴向上大型化。而且,在上述轴向变换齿轮装置中,轴向转换齿轮在外齿轮的轴向上设置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因此,轴向转换齿轮在外齿轮的径向上不会同第一齿轮和与该第一齿轮啮合的轴齿轮相干涉。因此,能够使传递齿轮的中心轴和轴向转换单元的中心轴在外齿轮的径向上彼此接近。由此,能够使轴向变换齿轮装置在径向上小型化。
优选的是,所述外齿轮的外径小于所述轴向转换齿轮的外径。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轴向转换单元以所述轴向转换齿轮的外缘部的一部分在所述外齿轮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二齿轮重叠的方式配置。
在上述轴向变换齿轮装置中,轴向转换齿轮在外齿轮的轴向上设置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外齿轮的外径小于轴向转换齿轮的外径。因此,能够将轴向转换齿轮的外缘部的一部分和第二齿轮以在外齿轮的轴向上互相重叠的方式配置。由此,传递齿轮的中心轴和轴向转换单元的中心轴之间的分开距离减小,能够使轴向变换齿轮装置在径向上小型化。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径小于以从所述传递齿轮的中心轴到所述轴齿轮的最外缘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轴齿轮接触圆的直径。
在上述轴向变换齿轮装置中,第二齿轮的外径被设定得小于轴齿轮接触圆的直径。因此,能够减小第二齿轮的外径,能够使具有与该第二齿轮啮合的外齿轮的轴向转换单元接近传递齿轮的中心轴。由此,能够使轴向变换齿轮装置在径向上小型化。
此外,优选的是,还包括齿轮架,该齿轮架将所述曲轴、所述传递齿轮、以及所述轴向转换单元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并且,该齿轮架随着所述摆动齿轮的摆动旋转而以所述传递齿轮的中心轴为轴心地相对于所述外筒旋转。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轴向转换单元的中心轴位于以从所述传递齿轮的中心轴到各个所述内齿的最外缘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内齿接触圆的内侧。
在上述轴向变换齿轮装置中,由于传递齿轮的中心轴和轴向转换单元的中心轴之间的分开距离减小,因此,能够将轴向转换单元的中心轴收容在内齿接触圆的内侧。由此,能够抑制支承轴向转换单元的齿轮架在径向上大型化。

Claims (7)

1.一种轴向变换齿轮装置,其中,
该轴向变换齿轮装置包括:
第一齿轮;
第二齿轮,其与所述第一齿轮连动,并且在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向上与该第一齿轮分隔开;
外齿轮,其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以及
轴向转换齿轮,其用于将输入齿轮的轴向的扭矩转换为所述外齿轮的轴向的扭矩,将扭矩向所述外齿轮传递,
所述轴向转换齿轮在所述外齿轮的轴向上配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其中,
配置为所述轴向转换齿轮的外缘部的一部分在所述外齿轮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二齿轮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其中,
该轴向变换齿轮装置还包括:
传递齿轮,其具有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以及
轴齿轮,其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径小于以从所述传递齿轮的中心轴到所述轴齿轮的最外缘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轴齿轮接触圆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其中,
该轴向变换齿轮装置还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具有多个内齿,
所述轴向转换齿轮的中心轴位于以从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心轴到所述内齿的最外缘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内齿接触圆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转换齿轮是伞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其中,
所述轴向转换齿轮位于比所述外齿轮靠所述第一齿轮侧的位置,从而能够将外齿轮配置于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的轴向上在所述轴向转换齿轮和该轴向变换齿轮装置的底面之间产生的无用空间,由此,能够抑制轴向变换齿轮装置在轴向上大型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变换齿轮装置,其中,
该轴向变换齿轮装置还包括:
传递齿轮,其具有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以及
轴齿轮,其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
所述轴向转换齿轮设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从而在所述轴向转换齿轮的径向上,该轴向转换齿轮不与所述第一齿轮以及啮合于该第一齿轮的所述轴齿轮相干涉,能够使得传递齿轮的中心轴和轴向转换单元的中心轴在轴向变换齿轮装置的径向上彼此接近,由此,能够使得轴向变换齿轮装置在径向上小型化。
CN201910068456.4A 2014-05-09 2015-05-08 轴向变换齿轮装置 Active CN1097078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7887 2014-05-09
JP2014097887A JP6215132B2 (ja) 2014-05-09 2014-05-09 軸方向変換歯車装置
CN201510232982.1A CN105090446B (zh) 2014-05-09 2015-05-08 轴向变换齿轮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32982.1A Division CN105090446B (zh) 2014-05-09 2015-05-08 轴向变换齿轮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7829A true CN109707829A (zh) 2019-05-03
CN109707829B CN109707829B (zh) 2022-09-16

Family

ID=543367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32982.1A Active CN105090446B (zh) 2014-05-09 2015-05-08 轴向变换齿轮装置
CN201910068456.4A Active CN109707829B (zh) 2014-05-09 2015-05-08 轴向变换齿轮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32982.1A Active CN105090446B (zh) 2014-05-09 2015-05-08 轴向变换齿轮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41164B2 (zh)
JP (1) JP6215132B2 (zh)
KR (1) KR102297783B1 (zh)
CN (2) CN105090446B (zh)
DE (1) DE1020152083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67316A (ja) * 2019-10-23 2021-04-30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減速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1687A1 (fr) * 2006-10-04 2008-04-10 Nabtesco Corporation Engrenage réducteur différentiel de type oscillant
CN101440868A (zh) * 2008-10-06 2009-05-27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具有手动/电动切换功能的减速传动箱
CN102272476A (zh) * 2009-01-09 2011-12-07 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齿轮传动装置
JP4891890B2 (ja) * 2007-12-18 2012-03-07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最終減速装置
CN103322165A (zh) * 2012-03-23 2013-09-25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
CN103573927A (zh) * 2013-10-28 2014-02-12 江苏省金象传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立磨传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96551U (zh) * 1987-12-17 1989-06-27
JP2002266954A (ja) * 2001-03-06 2002-09-18 Asmo Co Ltd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JP4755357B2 (ja) * 2001-04-18 2011-08-24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減速機
JP4312484B2 (ja) * 2003-03-26 2009-08-12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揺動内接噛合型遊星歯車装置
JP4267950B2 (ja) * 2003-03-28 2009-05-27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内歯揺動型内接噛合遊星歯車装置
WO2007125835A1 (ja) * 2006-04-28 2007-11-08 Nabtesco Corporation 減速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US8545357B2 (en) * 2006-12-21 2013-10-01 Nabtesco Corporation Gear transmission
JP5087515B2 (ja) * 2008-10-22 2012-12-05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歯車伝動装置
JP5337088B2 (ja) * 2010-03-19 2013-11-06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部構造
JP5633935B2 (ja) 2011-07-22 2014-12-03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揺動内接噛合型遊星歯車装置
JP2014097887A (ja) 2012-11-16 2014-05-29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シート搬送装置
CN203272624U (zh) * 2013-04-28 2013-11-06 江苏泰来减速机有限公司 轴承用脂润滑软起动行星差动减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1687A1 (fr) * 2006-10-04 2008-04-10 Nabtesco Corporation Engrenage réducteur différentiel de type oscillant
JP4891890B2 (ja) * 2007-12-18 2012-03-07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最終減速装置
CN101440868A (zh) * 2008-10-06 2009-05-27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具有手动/电动切换功能的减速传动箱
CN102272476A (zh) * 2009-01-09 2011-12-07 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齿轮传动装置
CN103322165A (zh) * 2012-03-23 2013-09-25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
CN103573927A (zh) * 2013-10-28 2014-02-12 江苏省金象传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立磨传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23043A1 (en) 2015-11-12
KR102297783B1 (ko) 2021-09-06
US9541164B2 (en) 2017-01-10
CN109707829B (zh) 2022-09-16
CN105090446B (zh) 2019-02-22
KR20150128585A (ko) 2015-11-18
JP2015215034A (ja) 2015-12-03
DE102015208333A1 (de) 2015-11-12
JP6215132B2 (ja) 2017-10-18
CN105090446A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0041B (zh) 偏心齿轮机构及由此传递转动力的方法
TWI654385B (zh) 諧波產生器及諧波齒輪裝置
CN102272476B (zh) 齿轮传动装置
CN107237875B (zh) 波动发生器
JP5297756B2 (ja) 歯車伝動装置
CN104823367B (zh) 马达装置
CN105936292A (zh) 反作用力致动器和转向装置
JP6220757B2 (ja) 内接式遊星歯車装置
TWI654383B (zh) Gear transmission
CN105202119A (zh) 齿轮装置
KR101900261B1 (ko) 듀얼타입의 파동기어장치
JP2010014177A (ja) 偏心揺動型歯車伝動装置
CN105090446B (zh) 轴向变换齿轮装置
WO2013140721A1 (ja) 偏心揺動型歯車装置
TWI632310B (zh) Harmonic gear unit
WO2017022062A1 (ja) 波動歯車装置
CN209622000U (zh) 中空型波动齿轮装置
CN103307209A (zh) 旋转传递机构以及旋转连接器
CN110242707A (zh) 传动装置
CN109538696A (zh) 变速器
CN105822750A (zh) 偏心摆动型齿轮装置
JP2011017445A (ja) 回転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