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83416A - 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83416A
CN109683416A CN201910078286.8A CN201910078286A CN109683416A CN 109683416 A CN109683416 A CN 109683416A CN 201910078286 A CN201910078286 A CN 201910078286A CN 109683416 A CN109683416 A CN 1096834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m
double
ion storage
th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782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83416B (zh
Inventor
王向伟
彭锐晖
于志伟
沙建军
吕永胜
杨高峰
荣先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Nine Dimensional Hua Du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Nine Dimensional Hua Du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Nine Dimensional Hua Du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Nine Dimensional Hua Du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7828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834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83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3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83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3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structural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包括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和具有一定颜色的导电离子储存层;将电解质涂于电致变色层之上,形成电解质层,再将具有一定颜色的离子储存层覆于电解质层之上,利用固化树酯进行封边固化形成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所述具有一定颜色的导电离子储存层为将纳米导电材料、离子储存材料与热固性树脂一起混合均匀,再向其中加入具有一定颜色的染料,然后将其覆于电解质层上。本申请选用不同颜色的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利用新制作工艺,将传统电致变色器件中的离子储存材料与纳米导电材料在热固性树脂中混合均匀,同时在其中添加不同颜色的油性染料,制备成不同颜色的具有离子储存功能的导电薄膜。

Description

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薄膜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器件(Electrochromic Devices)指的是通过对器件施加一定的电压,器件的颜色会发生改变,并且当电压撤去之后,器件还可以保持着色或褪色状态(称为记忆效应)。该类器件的核心是变色材料,变色材料随着外加电场极性和强度的变化,材料的颜色及其对入射光线的反射或透射强度发生可逆变化。
传统的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五部分:透明导电电极层(Transparent ConduciveElectrode Layer),电致变色材料层(Electrochromic Material Layer),电解质层(Electrolyte Layer),离子储存层(Ion Storage Layer)和另一层透明导电电极层。除了核心的电致变色材料层,电解质层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器件的制备工艺和应用领域。
电致变色器件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已经比较成熟的应用领域是太阳眼镜、防眩光后视镜和侧视镜、飞机变色舷窗和电子显示屏等。然而,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不同领域的交叉结合越来越紧密,电致变色器件的研究方向也不断增多。最热门的研究领域莫过于柔性电致变色器件的研究,该类研究成果不仅仅可以民用,也可以应用到军队和国防领域。目前,对于柔性电致变色器件的研究大多还是采用复杂的传统结构,制备工艺比较繁琐,其颜色变化范围也比较单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选用不同颜色的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利用新的电致变色器件制作工艺,将传统电致变色器件中的离子储存材料与纳米导电材料在热固性树脂中混合均匀,同时在其中添加不同颜色的油性染料,成功制备了不同颜色的具有离子储存功能的导电薄膜,该导电薄膜不仅仅可以用作离子储存,还可以在提供电极的同时,与电致变色材料一起进行器件的调色。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包括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和具有一定颜色的导电离子储存层;将电解质涂于电致变色层之上,形成电解质层,再将具有一定颜色的离子储存层覆于电解质层之上,利用固化树酯进行封边固化形成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
所述具有一定颜色的导电离子储存层的制备方法为:将纳米导电材料、离子储存材料与热固性树脂一起混合均匀,再向其中加入具有一定颜色的染料,然后将该具有一定颜色的导电离子储存层覆于电解质层上。
优选地,所述纳米导电材料为纳米银、纳米金、碳纳米管、石墨烯或碳纳米纤维。
优选地,所述离子储存材料为NiO、TiO2、V2O5、CoO3或IrO2
优选地,所述热固性树脂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不饱和聚酯或硅醚树脂。
优选地,所述固化树脂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不饱和聚酯或硅醚树脂。
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层为将变色材料磁控溅射、电化学沉积、旋涂或喷涂在透明导电基底上制备成电致变色层。
优选地,所述变色材料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普鲁士蓝或有机类电致变色材料。
优选地,所述变色材料为聚苯胺、聚噻吩、聚噻吩衍生物、五氧化二钒或三氧化钨。
优选地,所述透明导电基底为导电玻璃或柔性的透明导电膜材。
优选地,所述柔性的透明导电膜材为氧化铟锡(ITO)薄膜、纳米银线薄膜、金属网格膜、石墨烯薄膜或导电聚合物薄膜。
优选地,所述电解质层为将锂盐溶于有机溶剂,再向其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加热条件下使其成凝胶态,再加入控制器件夹层厚度的玻璃微珠,采用搅拌和/或加热条件除去气泡而制成。
优选地,所述锂盐为高氯酸锂(LiCIO4)、四氟硼酸锂(LiBF4)、六氟磷酸锂(LiPF6)或三氟甲基磺酸锂(LiCF3SO3)。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碳酸丙烯酯(Propylene carbonate)、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碳酸乙烯酯(Ethylene carbonate)、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二甲基乙酰胺(Dimethyl acetamide)或乙酰胺(Acetamide)。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 oxide))、聚乙烯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或聚环氧丙烷(Poly(propylene oxide))。
基本原理:
选用不同颜色的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利用新的电致变色器件制作工艺,将离子储存材料与纳米导电材料在热固性树脂中混合均匀,同时在其中添加不同颜色的油性染料,成功制备了不同颜色的具有离子储存功能的导电薄膜,该导电薄膜不仅仅可以用作离子储存,还可以在提供电极的同时,与电致变色材料一起进行器件的调色,从而根据需求制备具有不同颜色的变色器件。
上述的纳米导电材料可以是纳米银、纳米金以及其它纳米级别的导电材料等。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提高了电解质的离子传输效率,降低了变色的反应时间;
(2)提高了变色器件的机械强度;
(3)通过混入油性染料,利用配色原理实现了变色器件的双色或多色可调,扩大了变色器件的变色范围和应用;
(4)利用热固树脂成膜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器件的制备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传统电致变色器件中的离子储存材料与纳米导电材料在热固性树脂中混合均匀,同时在其中添加不同颜色的油性染料,成功制备了不同颜色的具有离子储存功能的导电薄膜,该导电薄膜不仅仅可以用作离子储存,还可以在提供电极的同时,与电致变色材料一起进行器件的调色。利用该导电薄膜,成功制备了双色可调的有机类电致变色器件。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案例1:
选用PET-ITO透明导电薄膜为基材。
(1)采用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磷酸掺杂合成聚苯胺,将磷酸掺杂的聚苯胺在氨水中进行脱掺杂,将脱掺杂的聚苯胺超声分散在NMP中,浓度为1~2mg/mL。
(2)将制备的聚苯胺分散体系采用滴涂或旋涂的方式覆在PET-ITO膜上,放入60℃烘箱成膜,备用。
(3)采用高氯酸锂为锂盐,溶解于碳酸丙烯酯中,加入磁子磁力搅拌均匀,得到锂盐浓度在0.1~1mol/L之间。再向其中加入质量比为10~4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热条件下使其溶解均匀,再加入重量比为3~5%的玻璃微珠(粒径为30~80μm),搅拌均匀。
(4)对制备的电解质溶液进行离心除去气泡,60℃下烘箱中放置,备用。
(5)将30~40nm直径的纳米银颗粒与10nm左右的二氧化钛粉末一起混入聚氨酯当中,纳米银颗粒与二氧化钛粉末的比重为40%~70%,再向体系中加入红色的油性染料。将其在透明PET上旋涂成膜,膜厚度在300~800nm。
(6)将(5)后的电解质涂于(3)中的膜上,再将(6)中的带颜色的膜覆于电解质层上,待贴合完全且后,用透明固化胶水进行封边,固化后得到柔性电致变色器件。
实施案例2:
选用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为基材。
(1)采用为吡咯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磷酸掺杂合成聚吡咯,将磷酸掺杂的聚吡咯氨水中进行脱掺杂,将脱掺杂的聚吡咯超声分散在NMP中,浓度为1~2mg/mL。
(2)将制备的聚吡咯分散体系采用滴涂或旋涂的方式滴覆在纳米银线透明膜上,放入60℃烘箱成膜,备用。
(3)采用高氯酸锂为锂盐,溶解于碳酸丙烯酯中,加入磁子磁力搅拌均匀,得到锂盐浓度在0.1~1mol/L之间。再向其中加入质量比为10~4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热条件下使其溶解均匀,再加入重量比为3~5%的玻璃微珠(粒径为30~80μm),搅拌均匀。
(4)对制备的电解质溶液进行离心除去气泡,60℃下烘箱中放置,备用。
(5)将30~40nm直径的纳米银颗粒与10nm左右的二氧化钛粉末一起混入聚氨酯当中,纳米银颗粒与二氧化钛粉末的比重为40%~70%,再向体系中加入红色的油性染料。将其在透明纳米银线导电膜上旋涂成膜,膜厚度在300~800nm。
(6)将(5)后的电解质涂于(3)中的膜上,再将(6)中的带颜色的膜覆于电解质层上,待贴合完全且后,用透明固化胶水进行封边,固化后得到柔性电致变色器件。
实施案例3:
选用石墨烯透明导电膜为基材。
(1)采用噻吩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磷酸掺杂合成聚噻吩,将磷酸掺杂的聚噻吩在氨水中进行脱掺杂,将脱掺杂的聚噻吩超声分散在NMP中,浓度为1~2mg/mL。
(2)将制备的聚噻吩分散体系采用滴涂或旋涂的方式覆在石墨烯透明导电膜上,放入60℃烘箱成膜,备用。
(3)采用高氯酸锂为锂盐,溶解于碳酸丙烯酯中,加入磁子磁力搅拌均匀,得到锂盐浓度在0.1~1mol/L之间。再向其中加入质量比为10~4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热条件下使其溶解均匀,再加入重量比为3~5%的玻璃微珠(粒径为30~80μm),搅拌均匀。
(4)对制备的电解质溶液进行离心除去气泡,60℃下烘箱中放置,备用。
(5)将30~40nm直径的纳米银颗粒与10nm左右的二氧化钛粉末一起混入聚氨酯当中,纳米银颗粒与二氧化钛粉末的比重为40%~70%,再向体系中加入红色的油性染料。将其在透明石墨烯导电膜上旋涂成膜,膜厚度在300~800nm。
(6)将(5)后的电解质涂于(3)中的膜上,再将(6)中的带颜色的膜覆于电解质层上,待贴合完全且后,用透明固化胶水进行封边,固化后得到柔性电致变色器件。
实施案例4:
选用ITO透明导电薄膜为基材。
(1)采用噻吩为单体,在三氟化硼乙醚(BFEE)中,噻吩浓度为10-40mmol/L,采用恒电位或恒电流法电化学合成聚噻吩,采用三电极体系环境,工作电极为镀有ITO薄膜的透明玻璃,电化学聚合在ITO表面得到一层厚度为40-100nm的聚噻吩薄膜。
(2)采用高氯酸锂为锂盐,溶解于碳酸丙烯酯中,加入磁子磁力搅拌均匀,得到锂盐浓度在0.1~1mol/L之间。再向其中加入质量比为10~4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热条件下使其溶解均匀,再加入重量比为3~5%的玻璃微珠(粒径为30~80μm),搅拌均匀。
(3)对制备的电解质溶液进行离心除去气泡,60℃下烘箱中放置,备用。
(4)将30~40nm直径的纳米银颗粒与10nm左右的二氧化钛粉末一起混入聚氨酯当中,纳米银颗粒与二氧化钛粉末的比重为40%~70%,再向体系中加入红色的油性染料。将其在透明玻璃上旋涂成膜,膜厚度在300~800nm。
(5)将(3)后的电解质涂于(2)中的膜上,再将(5)中的带颜色的膜覆于电解质层上,待贴合完全且后,用透明固化胶水进行封边,固化后得到刚性的电致变色器件。
实施案例5:
选用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为基材。
(1)采用3,4-二甲氧基噻吩为单体,与3当量异辛醇和0.1当量的对甲苯磺酸在200mL甲苯中加热回流反应,得到的产物纯化分离(DEHOT);将产物与6当量的三氯化铁于乙酸乙酯中反应,在氮气保护下聚合。最终分离纯化得到聚DEHOT。将聚合物溶于氯仿中,浓度为1~2mg/mL。
(2)将制备的聚DEHOT分散体系采用滴涂或旋涂的方式覆在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上,放入60℃烘箱成膜,备用。
(3)采用高氯酸锂为锂盐,溶解于碳酸丙烯酯中,加入磁子磁力搅拌均匀,得到锂盐浓度在0.1~1mol/L之间。再向其中加入质量比为10~4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热条件下使其溶解均匀,再加入重量比为3~5%的玻璃微珠(粒径为30~80μm),搅拌均匀。
(4)对制备的电解质溶液进行离心除去气泡,60℃下烘箱中放置,备用。
(5)将30~40nm直径的纳米银颗粒与10nm左右的二氧化钛粉末一起混入聚氨酯当中,纳米银颗粒与二氧化钛粉末的比重为40%~70%,再向体系中加入红色的油性染料。将其在透明纳米银线导电膜上旋涂成膜,膜厚度在300~800nm。
(6)将(4)后的电解质涂于(3)中的膜上,再将(6)中的带颜色的膜覆于电解质层上,待贴合完全且后,用透明固化胶水进行封边,固化后得到柔性电致变色器件。
实施案例6:
选用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为基材。
(1)采用3,4-二乙烯噻吩为单体,用2.5当量的NBS在DMF溶液中进行溴化,产物EDOT-2Br纯化后备用;以EDOT-2Br和ProDOT-2HT(自己合成)为单体,醋酸钯为催化剂,加入碳酸钾和特戊酸,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反应,得到聚合物经纯化后溶于氯仿中,浓度为1~2mg/mL。
(2)将制备的聚DEHOT分散体系采用滴涂或旋涂的方式覆在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上,放入60℃烘箱成膜,备用。
(3)采用高氯酸锂为锂盐,溶解于碳酸丙烯酯中,加入磁子磁力搅拌均匀,得到锂盐浓度在0.1~1mol/L之间。再向其中加入质量比为10~4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热条件下使其溶解均匀,再加入重量比为3~5%的玻璃微珠(粒径为30~80μm),搅拌均匀。
(4)对制备的电解质溶液进行离心除去气泡,60℃下烘箱中放置,备用。
(5)将30~40nm直径的纳米银颗粒与10nm左右的二氧化钛粉末一起混入聚氨酯当中,纳米银颗粒与二氧化钛粉末的比重为40%~70%,再向体系中加入红色的油性染料。将其在透明纳米银线导电膜上旋涂成膜,膜厚度在300~800nm。
(6)将(4)后的电解质涂于(3)中的膜上,再将(6)中的带颜色的膜覆于电解质层上,待贴合完全且后,用透明固化胶水进行封边,固化后得到柔性电致变色器件。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和具有一定颜色的导电离子储存层;将电解质涂于电致变色层之上,形成电解质层,再将具有一定颜色的离子储存层覆于电解质层之上,利用固化树酯进行封边固化形成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
所述具有一定颜色的导电离子储存层为将纳米导电材料、离子储存材料与热固性树脂一起混合均匀,再向其中加入具有一定颜色的染料,然后将该具有一定颜色的导电离子储存层覆于电解质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导电材料为纳米银、纳米金、碳纳米管、石墨烯或碳纳米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储存材料为NiO、TiO2、V2O5、CoO3或IrO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固性树脂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不饱和聚酯或硅醚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为将变色材料磁控溅射、电化学沉积、旋涂或喷涂在透明导电基底上制备成电致变色层。
6.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材料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普鲁士蓝或有机类电致变色材料;所述透明导电基底为导电玻璃或柔性的透明导电膜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材料为聚苯胺、聚噻吩、聚噻吩衍生物、五氧化二钒或三氧化钨;所述柔性的透明导电膜材为氧化铟锡薄膜、纳米银线薄膜、金属网格膜、石墨烯薄膜或导电聚合物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层为将锂盐溶于有机溶剂,再向其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加热条件下使其成凝胶态,再加入控制器件夹层厚度的玻璃微珠,采用搅拌和/或加热条件除去气泡而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为高氯酸锂、四氟硼酸锂、六氟磷酸锂或三氟甲基磺酸锂;所述有机溶剂为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乙烯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或乙酰胺;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氧化乙烯、聚乙烯乙二醇或聚环氧丙烷。
CN201910078286.8A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 Active CN1096834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8286.8A CN109683416B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8286.8A CN109683416B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3416A true CN109683416A (zh) 2019-04-26
CN109683416B CN109683416B (zh) 2021-10-26

Family

ID=66194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78286.8A Active CN109683416B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8341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5880A (zh) * 2020-05-25 2020-08-07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热响应电解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05829A (zh) * 2020-11-13 2021-02-02 烟台大学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器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314354A (zh) * 2021-04-28 2021-08-27 黑龙江大学 一种兼具电致变色功能的PANI/MoO3-x壳核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CN114523733A (zh) * 2022-01-19 2022-05-24 东华大学 一种电化学驱动型变色变形双响应致动器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09964A (en) * 2007-08-28 2009-03-01 Univ Feng Chia Electric color-alteration reflection device
CN101445723A (zh) * 2007-11-27 2009-06-03 华东师范大学 新型的纳米复合电致变色材料、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TW201120551A (en) * 2009-12-03 2011-06-16 Ind Tech Res Inst Electrochromic element
CN102455560A (zh) * 2010-10-26 2012-05-16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立体成像显示装置
CN103135306A (zh) * 2011-11-25 2013-06-05 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复合电致变色材料的电致变色组件
CN203012308U (zh) * 2013-01-04 2013-06-19 常州雅谱智能变色光学器件有限公司 智能变色防眩光镜
CN103186004A (zh) * 2011-12-28 2013-07-03 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纳米电致变色材料结构的电致变色装置
CN103869571A (zh) * 2012-12-12 2014-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及电致变色器件
CN204650105U (zh) * 2015-05-08 2015-09-16 上方能源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玻璃
CN205405979U (zh) * 2016-03-02 2016-07-27 闫河 提示商品过期的智能标签
CN106154672A (zh) * 2015-05-15 2016-11-23 泰特博旗滨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装置
CN107128970A (zh) * 2017-05-26 2017-09-05 天津工业大学 用于电致变色玻璃的CeO2‑TiO2离子储存电极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7315299A (zh) * 2017-07-07 2017-11-03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无机电致变色电荷存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41679A (zh) * 2017-10-20 2018-02-27 上海耐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电致变色器件的高发电效率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WO2018062798A1 (ko) * 2016-09-29 2018-04-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기변색 모듈 및 전기변색 소자의 구동방법
CN107922829A (zh) * 2015-03-24 2018-04-17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具有改善的电解质层的电致变色元件
US20180120662A1 (en) * 2016-10-28 2018-05-03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Research, Atomic Energy Council, Executive Yua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electrochromic device
CN107984776A (zh) * 2017-11-30 2018-05-04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功能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20976A (zh) * 2018-01-19 2018-05-11 姜卫东 一种可独立控制电致变色层分区变色的电致变色器件
CN207488658U (zh) * 2017-12-13 2018-06-12 吉晟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兼具光致变色与电致变色功能的玻璃器件
CN108369363A (zh) * 2016-03-08 2018-08-03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致变色装置
CN108594557A (zh) * 2018-06-01 2018-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板材及制备方法、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N108647365A (zh) * 2018-05-29 2018-10-12 青岛九维华盾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判读的目标伪装效果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8646498A (zh) * 2018-05-08 2018-10-12 深圳市德安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及电致变色玻璃
WO2018199569A1 (ko) * 2017-04-24 2018-11-0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기변색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변색소자
CN108828869A (zh) * 2018-07-06 2018-11-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结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208297897U (zh) * 2018-05-08 2018-12-28 深圳市德安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致变色玻璃
CN109154755A (zh) * 2016-06-13 2019-01-04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致变色装置
US20190011795A1 (en) * 2014-07-23 2019-01-10 Kinestral Technologies, Inc. Process for preparing multi-layer electrochromic stacks

Patent Citation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09964A (en) * 2007-08-28 2009-03-01 Univ Feng Chia Electric color-alteration reflection device
CN101445723A (zh) * 2007-11-27 2009-06-03 华东师范大学 新型的纳米复合电致变色材料、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TW201120551A (en) * 2009-12-03 2011-06-16 Ind Tech Res Inst Electrochromic element
CN102455560A (zh) * 2010-10-26 2012-05-16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立体成像显示装置
CN103135306A (zh) * 2011-11-25 2013-06-05 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复合电致变色材料的电致变色组件
CN103186004A (zh) * 2011-12-28 2013-07-03 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纳米电致变色材料结构的电致变色装置
CN103869571A (zh) * 2012-12-12 2014-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及电致变色器件
CN203012308U (zh) * 2013-01-04 2013-06-19 常州雅谱智能变色光学器件有限公司 智能变色防眩光镜
US20190011795A1 (en) * 2014-07-23 2019-01-10 Kinestral Technologies, Inc. Process for preparing multi-layer electrochromic stacks
CN107922829A (zh) * 2015-03-24 2018-04-17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具有改善的电解质层的电致变色元件
CN204650105U (zh) * 2015-05-08 2015-09-16 上方能源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玻璃
CN106154672A (zh) * 2015-05-15 2016-11-23 泰特博旗滨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装置
CN205405979U (zh) * 2016-03-02 2016-07-27 闫河 提示商品过期的智能标签
CN108369363A (zh) * 2016-03-08 2018-08-03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致变色装置
CN109154755A (zh) * 2016-06-13 2019-01-04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致变色装置
WO2018062798A1 (ko) * 2016-09-29 2018-04-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기변색 모듈 및 전기변색 소자의 구동방법
US20180120662A1 (en) * 2016-10-28 2018-05-03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Research, Atomic Energy Council, Executive Yua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electrochromic device
WO2018199569A1 (ko) * 2017-04-24 2018-11-0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기변색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변색소자
CN107128970A (zh) * 2017-05-26 2017-09-05 天津工业大学 用于电致变色玻璃的CeO2‑TiO2离子储存电极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7315299A (zh) * 2017-07-07 2017-11-03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无机电致变色电荷存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41679A (zh) * 2017-10-20 2018-02-27 上海耐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电致变色器件的高发电效率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7984776A (zh) * 2017-11-30 2018-05-04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功能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7488658U (zh) * 2017-12-13 2018-06-12 吉晟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兼具光致变色与电致变色功能的玻璃器件
CN108020976A (zh) * 2018-01-19 2018-05-11 姜卫东 一种可独立控制电致变色层分区变色的电致变色器件
CN208297897U (zh) * 2018-05-08 2018-12-28 深圳市德安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致变色玻璃
CN108646498A (zh) * 2018-05-08 2018-10-12 深圳市德安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及电致变色玻璃
CN108647365A (zh) * 2018-05-29 2018-10-12 青岛九维华盾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判读的目标伪装效果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8594557A (zh) * 2018-06-01 2018-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板材及制备方法、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N108828869A (zh) * 2018-07-06 2018-11-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结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5880A (zh) * 2020-05-25 2020-08-07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热响应电解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05829A (zh) * 2020-11-13 2021-02-02 烟台大学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器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305829B (zh) * 2020-11-13 2022-05-24 烟台大学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器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314354A (zh) * 2021-04-28 2021-08-27 黑龙江大学 一种兼具电致变色功能的PANI/MoO3-x壳核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CN114523733A (zh) * 2022-01-19 2022-05-24 东华大学 一种电化学驱动型变色变形双响应致动器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3416B (zh) 202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83416A (zh) 一种双色可调电致变色薄膜器件
CN104698715A (zh) 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
Vasilyeva et al. Color purity in polymer electrochromic window devices on indium− tin oxide an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electrodes
CN108363255B (zh) 一种电致变色膜材料及其制备的电致变色膜器件
CN107111196A (zh) 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05087836A1 (de) Funktionsschichten für optische anwendungen auf basis von polythiophenen
CN104726034A (zh) 一种可见-红外兼容隐身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83700A (zh) 银纳米线柔性透明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09088821A2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CN104698717A (zh) 凝胶状的聚合物电解质以及基于导电聚合物的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2841473B (zh) 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64285A (zh) 一种基于聚乙烯醇-聚丙烯酸水凝胶电解质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ang et al. An overview of recent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lexible electrochromic devices
Nguyen et al. Exploring conducting polymers a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for electrochromic devices
CN110408025B (zh) 电致变色/电存储双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24804B (zh) 一种柔性电致变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23512976A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変色方法
CN104630817B (zh) 导电聚苯胺/石墨烯大面积柔性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666770B (zh) 基于p(spma-mma)水凝胶电解质的电致变色柔性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003515A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WI609953B (zh) 電致變色組成物與電致變色元件
KR100921197B1 (ko) 전기변색성 폴리아닐린 액정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Orimolade et al. Application of quasi solid electrolytes in organic based electrochromic devices: A mini review
KR102071912B1 (ko) 고분자 전해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변색소자
TWI829072B (zh) 電致變色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