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2847A - 构造物评价系统以及构造物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构造物评价系统以及构造物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2847A
CN109642847A CN201780002949.7A CN201780002949A CN109642847A CN 109642847 A CN109642847 A CN 109642847A CN 201780002949 A CN201780002949 A CN 201780002949A CN 109642847 A CN109642847 A CN 109642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act
elastic wave
sensor
assigning unit
assig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29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2847B (zh
Inventor
高峰英文
渡部雄
渡部一雄
盐谷智基
西田孝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Kyoto University NUC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Kyoto University NU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Kyoto University NUC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642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2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2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2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9/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 G01N19/08Detecting presence of flaws or irregularit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5/00Investigating the elasticity of structures, e.g. deflection of bridges or air-craft wings
    • G01M5/0066Investigating the elasticity of structures, e.g. deflection of bridges or air-craft wings by exciting or detecting vibration or accele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H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G01H1/00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vibrations in solids by using direct conduction to the detec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5/00Investigating the elasticity of structures, e.g. deflection of bridges or air-craft wings
    • G01M5/0008Investigating the elasticity of structures, e.g. deflection of bridges or air-craft wings of bridg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8Shock-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04Analysing solids
    • G01N29/045Analysing solids by imparting shocks to the workpiece and detecting the vibrations or the acoustic waves caused by the shoc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1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using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H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G01H1/00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vibrations in solids by using direct conduction to the detector
    • G01H1/12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vibrations in solids by using direct conduction to the detector of longitudinal or not specified vibr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2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the analysed material
    • G01N2291/028Material parameters
    • G01N2291/0289Internal structure, e.g. defects, grain size, tex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04Analysing solids
    • G01N29/045Analysing solids by imparting shocks to the workpiece and detecting the vibrations or the acoustic waves caused by the shocks
    • G01N29/046Analysing solids by imparting shocks to the workpiece and detecting the vibrations or the acoustic waves caused by the shocks using the echo of particles imparting on a surface; using acoustic emission of part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构造物评价系统具有冲击赋予部、传感器和构造物评价装置。冲击赋予部对构造物施加冲击。冲击赋予部在根据施加所述冲击的强度而确定的频度以下施加所述冲击。传感器检测弹性波。构造物评价装置基于检测到的所述弹性波对所述构造物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

Description

构造物评价系统以及构造物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构造物评价系统以及构造物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在桥梁等构造物的表面设置AE传感器等传感器,能够检测从构造物内部的损伤部位等产生的弹性波。通过进一步设置多个传感器,能够根据传感器间的弹性波到达时刻之差对弹性波的产生源(以下称为“弹性波产生源”)的位置进行标定。降雨时雨滴对路面的碰撞等也产生相同的弹性波,能够对弹性波的产生位置进行标定。但是,在该弹性波的传播路径有损伤的情况下,弹性波的传播被阻碍,因此无法准确地标定产生位置。利用该现象,能够根据被标定位置的弹性波产生源的分布的紊乱检测到构造物内部的损伤。可是,仅利用降雨的手法有时难以高效地进行预期的测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57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高效进行测量的构造物评价系统以及构造物评价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构造物评价系统具有冲击赋予部、传感器以及构造物评价装置。冲击赋予部对构造物施加冲击。冲击赋予部在根据赋予所述冲击的强度而确定的频度以下施加所述冲击。传感器检测弹性波。构造物评价装置基于检测到的所述弹性波对所述构造物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构造物评价系统的系统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信号振幅与持续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直线l的设定的图。
图4是表示图3的振幅A=85dB附近的持续时间的分布和最优的直线位置的求出方法的图。
图5是缓和施加多个冲击时的影响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传感器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构造物评价系统的评价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构造物评价系统以及构造物评价方法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构造物评价系统100的系统结构的图。构造物评价系统100用于构造物的健全性的评价。在本实施方式中,评价意味着基于某一基准来确定构造物的健全性的程度、即构造物的劣化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构造物的一个例子,以桥梁为例进行说明,但构造物无需限定于桥梁。例如,构造物只要是随着龟裂的产生或发展、或者外部冲击(例如雨、人工雨等)而产生弹性波的构造物即可。此外,桥梁不限于架设在河川、溪谷等之上的构造物,也包括设置于地面上方的各种构造物(例如高速公路的高架桥)等。
构造物评价系统100具备冲击赋予部10、多个传感器20-1~20-n(n是2以上的整数)、信号处理部30以及构造物评价装置40。信号处理部30与构造物评价装置40能够利用有线或者无线进行通信地连接。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区别传感器20-1~20-n的情况下,记载为传感器20。
冲击赋予部10对构造物50施加冲击11,产生弹性波。冲击赋予部10设置于例如行驶在构造物50上的车辆等交通工具。冲击赋予部10对构造物50的路面赋予多个冲击11。冲击赋予部10所赋予的冲击11优选在测量区域中以均匀的分布赋予。冲击11的赋予通过例如水滴、冰粒、固态物质的散布、利用锤子等锤击件的连续敲打、利用激光的加热等进行。在冲击赋予部10散布水滴来作为冲击11的赋予的情况下,优选能够通过喷嘴的调整、排出时机的控制来控制向路面碰撞的水滴的尺寸和时机。在利用锤子等锤击件的连续敲打中也优选能够将冲击11的强度和时机控制成期望值。这些冲击11以满足后述的条件的方式赋予。具体的说明之后叙述。
传感器20设置于构造物50。例如,传感器20设置于冲击赋予部10施加冲击11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传感器20具有压电元件,该传感器20检测构造物50产生的弹性波,并将检测到的弹性波转换为作为电压信号的AE源信号。传感器20对AE源信号实施增幅、频率限制等处理并输出到信号处理部30。此外,也可以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来代替传感器20。在该情况下,加速度传感器通过进行与传感器20相同的处理,将信号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信号处理部30。构造物50的厚度例如为15cm以上。
信号处理部30将由传感器20实施了处理的AE源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处理部30对输入的AE源信号进行必要的噪声去除、参数提取等信号处理,从而提取包含弹性波相关的信息的AE特征量。弹性波相关的信息是例如AE源信号的振幅、能量、上升时间、持续时间、频率、零交叉计数等信息。信号处理部30将基于提取的AE特征量的信息作为AE信号并输出到构造物评价装置40。信号处理部30所输出的AE信号包含传感器ID、AE检测时刻、AE源信号振幅、能量、上升时间以及频率等信息。
在此,AE源信号的振幅是例如弹性波之中最大振幅的值。能量是例如在各时间点将振幅的平方进行时间积分而得到的值。此外,能量的定义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也可以是例如使用波形的包络线而近似得到的值。上升时间是例如从弹性波超过预先设定的规定值起到振幅到达峰值为止的时间。持续时间是例如从弹性波的上升开始到振幅变为比预先设定的值小为止的时间。频率是弹性波的频率。零交叉计数是例如弹性波横穿通过零值的基准线的次数。
构造物评价装置40具备由总线连接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辅助存储装置等,该构造物评价装置40执行评价程序。通过评价程序的执行,构造物评价装置40作为具备位置标定部401、评价部402和显示部403的装置而发挥功能。此外,构造物评价装置40的各功能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也可以使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等硬件来实现。另外,评价程序也可以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为软盘、磁光盘、ROM、CD-ROM等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另外,评价程序也可以经由电信线路进行发送接收。
位置标定部401将从信号处理部30输出的AE信号作为输入。另外,位置标定部401将构造物50中的传感器20的设置位置相关的信息(以下称为“传感器位置信息”)与传感器ID关联地预先保持。设置位置相关的信息例如为纬度及经度、或者距构造物50的特定位置的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的距离等。
位置标定部401基于输入的AE信号所包含的传感器ID、AE检测时刻等信息和预先保持的传感器位置信息,进行弹性波产生源的位置标定。例如,位置标定部401使用由对构造物50的冲击11产生的多个AE信号,分别进行弹性波产生源的位置标定。另外,位置标定部401使用位置标定结果来导出产生源分布。产生源分布是示出了在构造物50产生的弹性波的产生源的分布。位置标定部401将导出的产生源分布输出到评价部402。
评价部402将从位置标定部401输出的产生源分布作为输入。评价部402基于输入的产生源分布而对构造物50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例如,评价部402根据产生源分布中的弹性波的特征量对构造物50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产生源分布中的弹性波的特征量相当于弹性波产生源的密度。作为具体的处理,评价部402基于产生源分布,将弹性波产生源的密度小于第一阈值的区域评价为构造物50的发生了劣化的区域。弹性波产生源的密度例如既可以按照由3个传感器20包围的区域求出,也可以按照由4个传感器20包围的区域求出,还可以按预先决定的区域分割产生源分布并按照分割后的区域求出。评价部402使评价结果显示在显示部403。第一阈值既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适当设定。
显示部403是液晶显示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显示部403按照评价部402的控制而显示评价结果。显示部403也可以是用于将图像显示装置与构造物评价装置40连接的接口。在该情况下,显示部403生成用于显示评价结果的视频信号,并将视频信号输出到与自身连接的图像显示装置。
接下来,对冲击赋予部10赋予构造物50的冲击11应满足的条件进行说明。若冲击赋予部10对构造物50施加冲击11的间隔过长,则施加较多的冲击11需要较长时间。与此相对,若冲击赋予部10对构造物50施加冲击11的间隔过短,则无法分离由之前施加的冲击11产生的弹性波与由本次施加的冲击11产生的弹性波。因此,相对于施加的冲击11的数量,检测到的弹性波变少。因此,为了效率地实现劣化状态的评价,需要使对构造物50赋予冲击11的强弱(强度)及时机最优化。
一般而言,到达传感器20的弹性波的振幅较大的情况下,得到的信号的S/N较好,位置标定的精度提高,因此优选赋予尽可能强的冲击11。另外,为了在短时间内效率地评价构造物50的劣化状态,优选以短的时间间隔赋予冲击11,在一定的时间内检测更多的信号。因此,更优选由传感器20检测到的信号振幅A[dB]较大,更优选施加冲击11的间隔T[ms]较小。
另一方面,为了对弹性波产生源的位置进行标定,需要在传感器20侧捕捉弹性波波形的上升。但是,在T[ms]过小的情况下,连续产生的弹性波重叠而变得无法分离,因此,传感器20不能捕捉由在后的冲击11产生的弹性波的上升。因此,为了分离由各个冲击11产生的弹性波,若将由传感器20检测到的弹性波的持续时间设为D[ms],则需要与在前的冲击赋予空开至少D[ms]的间隔后赋予接下来的冲击11。
图2是表示检测到弹性波时的信号振幅A[dB]与持续时间D[ms]的关系的图,该弹性波是将传感器20设置于混凝土试样来作为构造物50并对混凝土试样施加多个冲击11而产生的。在图2中,纵轴表示持续时间[ms],横轴表示振幅[dB]。持续时间表示连续地检测到弹性波的时间。赋予越强的冲击,在构造物50内回声的弹性波衰减完毕之前越需要时间,因此,振幅A[dB]与持续时间D[ms]大致呈比例关系。另外,图2所示的点51表示检测到的弹性波。
在比图2所示的各点51靠下侧、也就是说在相同强度下以更短的间隔施加冲击11的情况下,或者在比各点51靠右侧、也就是说在相同的间隔下施加更强的冲击11的情况下,由该冲击11产生的弹性波与之前产生的弹性波重叠而无法分离。因此,为了分离之前产生的弹性波并在传感器20进行检测,需要设置恰当的直线l:D=αA+β,并在超过该直线l的条件下施加冲击11。因此,冲击赋予间隔T[ms]应满足的条件由式(1)表示。
[数学式1]
T≥αA+β …(1)
接下来,对直线l的设定进行说明。图3是用于对直线l的设定进行说明的图。在图3中,纵轴表示持续时间[ms],横轴表示振幅[dB]。在图3中,示出了多个直线l1、l2、l3、l4。在比直线l1(α=0.036、β=-2.0)靠下部的位置,几乎不存在点。这表示未检测到具有比直线l1短的持续时间的弹性波,并意味着在与比直线l1靠下部的位置相当的条件下赋予冲击11时,之前产生的弹性波与其接下来产生的弹性波必定重叠而无法分离。因此,为了分离并检测到至少1个以上的弹性波,冲击赋予部10需要在比最低限度直线l1靠上方的条件下施加冲击11。
冲击赋予间隔T需要满足至少比直线l1靠上方的条件,但更优选也能够将其它的直线作为基准。在以直线l1为基准的情况下,虽然也存在不与之前产生的弹性波重叠的弹性波,但几乎所有的弹性波都与之前产生的弹性波重叠,因此,作为测量的效率而言不那么高。因此,将例如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的近似直线l2(α=0.057、β=-2.9)作为基准,从而冲击11的间隔变长,但与之前产生的弹性波重叠的比例减小,因此,与直线l1相比能够提高效率。
另外,在将与分布的上限附近相当的直线l4(α=0.074、β=-3.4)作为基准的情况下,施加冲击11的间隔与l1、l2相比变得更长,但几乎没有与之前产生的弹性波重叠的弹性波,因此,与直线l1相比能够提高效率。
更加优选能够将根据与之前产生的弹性波重叠的比例和冲击赋予间隔T的关系导出的直线l3作为基准。图4是表示图3的振幅A=85dB附近的持续时间D的分布和最优的直线位置的求出方法的图。将各振幅下的弹性波的分布如图4上图表那样假定为正态分布。下图4的图表的左侧的纵轴表示弹性波的产生频度,右侧的纵轴表示有效数据的获取频度,横轴表示使作为基准的直线l变化时的打击间隔。
在冲击赋予部10以与直线l相当的频度施加冲击11时,冲击赋予的频度由曲线70表示。由于具有比直线l短的持续时间D的弹性波不与之前产生的弹性波重叠,因此,有效检测到的弹性波的比例为将正态分布积分到直线l的位置为止的比例,由曲线71表示。即,曲线71表示能够分离的弹性波的比例。能够获取波形的效率为将冲击11的频度和不与之前产生的弹性波重叠的比例相乘而如曲线72那样形成。即,曲线72表示有效数据的获取频度,是曲线70与曲线71相乘而得到的值。该曲线72取极大值的点意味着效率最大的点。在该情况下,冲击赋予部10设定直线l3(α=0.066、β=-3.2)并设为限制,从而能够更高效地施加冲击11。
以上是关于图2~4所示的混凝土试样的例子,能够根据测量对象施加试验性的冲击11而获取弹性波信号并作成如图2所示的D-A分布,并以与上述相同的步骤设定直线l。另外,不一定必须以测量对象本身作成D-A分布,也能够基于类似的试样、类似的事例中的D-A分布来设定直线l。
由式(1)所示的条件通过将施加接下来的冲击11的位置拉开距离而得以放宽。图5中概略表示。在冲击赋予部10施加了由传感器20以足够强的振幅A检测到的强弱的冲击11时,对于由该冲击11产生的弹性波而言,若将在测量对象内的弹性波速度设为V,则弹性波会保持能够检测到的振幅地到达大约V[mm/ms]D[ms]=V(αA+β)[mm]的距离为止。
由第一冲击产生的弹性波到达配置在与冲击赋予部10赋予第一冲击的第一冲击赋予位置12-1相距V(α1A+β1)的距离以内的传感器20。但是,若在与该传感器20相距V(α1A+β1)以上的位置(例如,冲击赋予部10赋予第二冲击的第二冲击赋予位置12-2),则有可能即使与第一冲击同时赋予第二冲击也不与第一冲击产生的弹性波重叠。因此,只要在与第一冲击所产生的弹性波到达的传感器20相距V(α1A+β1)以上的位置,冲击赋予部10就不一定必须满足上述式(1)的限制。更优选地,若在与第一冲击所产生的弹性波到达的传感器20相距V(α4A+β4)以上的位置,则即使冲击赋予部10与第一冲击同时施加第二冲击,也能够几乎不重叠地检测弹性波。
根据施加冲击11的条件,对传感器20的配置施加限制。为了根据弹性波产生源分布准确地进行构造物50的劣化状态的评价,若不在整个测量区域特定弹性波产生源位置,则分布产生不均,导致错误诊断。为了特定弹性波产生源的位置,需要弹性波到达至少3个传感器20并被检测。在冲击赋予部10施加了由传感器20以足够强的振幅A检测到的强弱的冲击11的情况下,对于由该冲击11产生的弹性波而言,若将在测量对象内的弹性波速度设为V,则弹性波会保持能够检测到的振幅地到达至少大约V[mm/ms]Dmin[ms]=V(α1A+β1)[mm]的距离为止。在此,Dmin表示取D-A分布的下限的直线l1上的持续时间D。因此,距弹性波产生源位置最远的传感器20,也就是说弹性波第三个到达的(3rd hit)传感器20需要配置在与弹性波产生源的位置相距VDmin的距离以内。若将到最远的传感器20为止的距离设为M,则传感器20的配置需要满足式(2)。
[数学式2]
M≤VDmin …(2)
图6表示传感器配置为格子状的情况的例子。在将右下的传感器20-3设为3rd hit的情况下,最远的距离为图6的M,若将传感器间隔设为S,则M如式(3)所示。
[数学式3]
因此,在该例中,将M、D代入式(2),得到式(4)
[数学式4]
根据式(4),根据传感器间隔规定施加的冲击11的强度的下限,相反地相对于施加的冲击11的强弱,规定传感器间隔的上限。更严密地,能够考虑并编入桥面(日文:床版)的厚度z。在该情况下,从弹性波产生源到传感器的距离M为式(5),并由式(6)表示。
[数学式5]
[数学式6]
图7是表示构造物评价系统100的评价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冲击赋予部10将多个冲击11施加于构造物50以供测量用(步骤S101)。由此,在构造物50产生弹性波。产生的弹性波在构造物50中传播并由传感器20检测。传感器20将检测到的弹性波转换为作为电压信号的AE源信号,并将AE源信号输出到信号处理部30。信号处理部30输入从传感器20输出的AE源信号。信号处理部30从输入的AE源信号获取振幅A及持续时间D。信号处理部30使用获取的振幅A及持续时间D而生成图2所示的表示信号振幅A[dB]与持续时间D[ms]的关系的D-A分布(步骤S102)。
冲击赋予部10基于生成的D-A分布,设定成为基准的直线,并设定倾斜度α以及截距β(步骤S103)。此外,冲击赋予部10也可以以任意方法获取由信号处理部30生成的D-A分布。例如,冲击赋予部10既可以经由外部媒体获取由信号处理部30生成的D-A分布,也可以在冲击赋予部10与传感器20之间利用有线或者无线通信获取。
冲击赋予部10使用设定的倾斜度α及截距β,在基于式(1)的条件下,设定对构造物50施加的冲击11的强度及施加冲击11的时间间隔(步骤S104)。之后,冲击赋予部10以设定的强度及时间间隔对构造物50赋予冲击11(步骤S105)。传感器20检测在构造物中产生的弹性波(步骤S106)。传感器20将检测到的弹性波转换为作为电压信号的AE源信号,并将AE源信号输出到信号处理部30。
信号处理部30输入从传感器20输出的AE源信号。信号处理部30对输入的AE源信号进行必要的噪声去除、参数提取等信号处理,从而提取AE特征量。信号处理部30将基于提取的AE特征量的信息作为AE信号输出到构造物评价装置40。位置标定部401基于输入的AE信号所包含的传感器ID、AE检测时刻等信息和预先保持的传感器位置信息而进行弹性波产生源的位置标定(步骤S107)。之后,位置标定部401使用位置标定结果,导出产生源分布(步骤S108)。评价部402基于输入的产生源分布对构造物50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步骤S109)。表示部403按照评价部402的控制来显示评价结果(步骤S110)。
根据如上构成的构造物评价系统100,冲击赋予部10以根据冲击赋予部10赋予的冲击11的强度而确定的时间间隔,对构造物50赋予冲击11。此时被赋予的冲击11的强度是推定为通过施加第一次的冲击11而产生的弹性波与通过施加第二次的冲击11而产生的弹性波重叠的比例较低的强度。因此,冲击赋予部10以根据这样的强度而确定的时间间隔对构造物50赋予冲击11,从而能够在信号处理部30中进行信号的分离。由此,能够在构造物评价装置40中进行更高精度的构造物的劣化状态的评价。这样,在构造物评价系统100中,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测量。
另外,在构造物评价系统100中,冲击赋予部10以根据冲击赋予部10赋予冲击11的时间间隔而确定的一定的强度以下的强度,对构造物50赋予冲击11。冲击赋予部10赋予冲击11的时间间隔是推定为通过施加第一次的冲击11而产生的弹性波与通过施加第二次的冲击11而产生的弹性波重叠的比例较低的时间间隔。因此,冲击赋予部10以根据这样的时间间隔而确定的强度对构造物50赋予冲击11,从而能够在信号处理部30中进行信号的分离。由此,能够在构造物评价装置40中进行更高精度的构造物的劣化状态的评价。这样,在构造物评价系统100中,能够高效地进行测量。
以下,对构造物评价系统10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构造物评价装置40具备的各功能部也可以一部分或者全部设置于其它的框体。例如也可以使构造物评价装置40仅具备评价部402而使位置标定部401和表示部403设置于其它的框体。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评价部402从其它的框体获取产生源分布,并使用获取的产生源分布对构造物的健全性进行评价。而且,评价部402将评价结果输出到其它的框体所具备的显示部403。
通过这样构成,将已有的装置用于产生源分布的导出,从而能够抑制构造物评价装置40的制造成本。
信号处理部30也可以设置于构造物评价装置40。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信号处理部30从传感器20直接或者经由未图示的中继装置获取由传感器20实施了处理的AE源信号。
在图1中,1台信号处理部30与多个传感器20-1~10-n连接,但构造物评价系统100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多台信号处理部30,各传感器20分别与信号处理部30连接而具备多台传感器单元。
另外,评价部402也可以作为输出控制部进行操作。输出控制部控制输出部并输出评价结果。在此,输出部包括显示部403、通信部以及印刷部。在输出部为通信部的情况下,输出控制部控制通信部,并将评价结果发送到其它装置。另外,在输出部为印刷部的情况下,输出控制部控制印刷部并印刷评价结果。此外,构造物评价装置40也可以具备显示部403、通信部以及印刷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来作为输出部并执行上述的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信号处理部30生成D-A分布的结构,但信号处理部30不一定必须生成D-A分布。例如,在有预先从类似的测量对象得到的D-A分布的情况下,冲击赋予部10也可以使用该D-A分布来执行步骤S103的处理。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执行图7中的步骤S103的处理。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种实施方式,具有:对构造物施加冲击的冲击赋予部10;检测弹性波的传感器20;以及基于检测到的弹性波对构造物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构造物评价装置40,冲击赋予部10在根据赋予冲击的强度而确定的频度以下施加冲击,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测量。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其目的并不在于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的省略、置换和变更。这些实施方式以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与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主旨相同,也被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记载的发明和与该发明等同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冲击赋予部;20(20-1~20-n):AE传感器;30:信号处理部;40:构造物评价装置;401:位置标定部;402:评价部;403:显示部。

Claims (8)

1.一种构造物评价系统,其中,所述构造物评价系统具备:
对构造物施加冲击的冲击赋予部;
检测弹性波的传感器;以及
基于检测到的所述弹性波对所述构造物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构造物评价装置,
所述冲击赋予部在根据赋予所述冲击的强度而确定的频度以下施加所述冲击。
2.一种构造物评价系统,其中,所述构造物评价系统具备:
对构造物施加冲击的冲击赋予部;
检测弹性波的传感器;以及
基于检测到的所述弹性波对所述构造物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构造物评价装置,
所述冲击赋予部在根据赋予所述冲击的频度而确定的强度以下施加所述冲击。
3.一种构造物评价系统,其中,所述构造物评价系统具备:
对构造物施加冲击的冲击赋予部;
检测弹性波的传感器;以及
基于检测到的所述弹性波对所述构造物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构造物评价装置,
所述冲击赋予部从与检测第一冲击产生的弹性波的传感器相距规定的距离的位置施加第二冲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造物评价系统,其中,
所述冲击赋予部在根据配置于所述构造物的传感器的配置位置而确定的强度或者频度以下施加所述冲击。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构造物评价系统,其中,
所述传感器的配置是以基于被施加于所述构造物的冲击的强度或者频度的间隔配置的。
6.一种构造物评价方法,其中,所述构造物评价方法具有:
对构造物施加冲击的冲击赋予步骤;以及
基于由检测弹性波的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弹性波对所述构造物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评价步骤,
在所述冲击赋予步骤中,在根据赋予所述冲击的强度而确定的频度以下施加所述冲击。
7.一种构造物评价方法,其中,所述构造物评价方法具有:
对构造物施加冲击的冲击赋予步骤;以及
基于由检测弹性波的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弹性波对所述构造物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评价步骤,
在所述冲击赋予步骤中,在根据赋予所述冲击的频度而确定的强度以下施加所述冲击。
8.一种构造物评价方法,其中,所述构造物评价方法具备:
对构造物施加冲击的冲击赋予部;
检测弹性波的传感器;以及
基于检测到的所述弹性波对所述构造物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构造物评价装置,
所述冲击赋予部从与检测第一冲击产生的弹性波的传感器相距规定的距离的位置施加第二冲击。
CN201780002949.7A 2017-06-21 2017-06-21 构造物评价系统以及构造物评价方法 Active CN1096428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22856 WO2018235195A1 (ja) 2017-06-21 2017-06-21 構造物評価システム及び構造物評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2847A true CN109642847A (zh) 2019-04-16
CN109642847B CN109642847B (zh) 2021-05-25

Family

ID=64693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2949.7A Active CN109642847B (zh) 2017-06-21 2017-06-21 构造物评价系统以及构造物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3919B2 (zh)
EP (1) EP3644035B1 (zh)
JP (1) JP6794435B2 (zh)
CN (1) CN109642847B (zh)
WO (1) WO20182351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88359A4 (en) * 2018-05-03 2021-12-29 UVIC Industry Partnerships Inc. Uav-based acoustic technique for mapping defects in civil infrastructure
JP7021019B2 (ja) * 2018-07-13 2022-02-16 株式会社東芝 検出システム、検出装置、および検出方法
CN111183358B (zh) * 2018-09-13 2023-06-02 株式会社东芝 构造物评价系统、构造物评价装置以及构造物评价方法
JP7508427B2 (ja) * 2021-09-16 2024-07-01 株式会社東芝 構造物評価システム、構造物評価装置及び構造物評価方法
CN114018800B (zh) * 2021-10-29 2023-06-30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预应力孔道灌浆密实度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7064B1 (en) * 1999-06-28 2001-07-10 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 Wave speed bridge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CN101457534A (zh) * 2008-12-24 2009-06-17 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 冲击弹性波激励残留信号抑制装置及抑制方法
CN102053117A (zh) * 2009-10-28 2011-05-11 上海建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弹性波能量逸散率的桥梁预应力孔道灌浆密实度的测试方法
JP2013044523A (ja) * 2011-08-20 2013-03-04 Dia Consultant:Kk コンクリート管の診断方法
CN103063746A (zh) * 2012-12-28 2013-04-24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敲击扫描式桥梁损伤检测的信号采集装置
CN103076393A (zh) * 2012-12-28 2013-05-01 清华大学 敲击扫描式桥梁损伤检测系统
JP2014202682A (ja) * 2013-04-09 2014-10-27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アンカーの健全性検査装置およびアンカーの健全性検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9125A (en) * 1987-11-20 1990-12-18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of ropes by using transverse impulse vibrational wave method
US5165270A (en) * 1990-12-31 1992-11-24 Sansalone Mary J Non-destructive materials testing apparatus and technique for use in the field
GB2254426B (en) * 1991-04-03 1995-06-14 Honda Motor Co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defects in an object
US5614670A (en) * 1993-10-29 1997-03-25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Movable seismic pavement analyzer
US5528557A (en) * 1995-08-07 1996-06-18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Acoustic emission source location by reverse ray tracing
JPH1090235A (ja) 1996-09-13 1998-04-10 Nippon Cement Co Ltd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劣化判定方法
US5996413A (en) * 1997-10-31 1999-12-07 The Metropolitan Water District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ethod for testing a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duit
JPH11271286A (ja) * 1998-03-24 1999-10-05 Fujita Corp コンクリート強度の推定方法
CA2380988C (en) * 1999-07-30 2009-01-06 Carter Holt Harvey Limited Log testing apparatus
JP2001041940A (ja) * 1999-07-30 2001-02-16 Fujita Corp 構造物表層部の内部欠陥診断方法
US6685645B1 (en) * 2001-10-20 2004-02-03 Zonare Medical Systems, Inc. Broad-beam imaging
JP2002148244A (ja) * 2000-11-13 2002-05-22 Ohbayashi Corp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調査・診断方法
JP3850782B2 (ja) 2002-10-07 2006-11-29 財団法人鉄道総合技術研究所 2次起因のae音による構造物損傷度判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50072234A1 (en) * 2003-05-20 2005-04-07 Weidong Zhu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structural damage
JP4515848B2 (ja) * 2004-07-26 2010-08-04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埋設管の検査方法
CN101874203A (zh) * 2007-11-26 2010-10-27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微细结构体检测装置以及微细结构体检测方法
US9244041B2 (en) * 2008-10-28 2016-01-26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applying multi-push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to samples and monitoring a response to quantify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amples
JP5133276B2 (ja) * 2009-01-21 2013-01-30 公益財団法人鉄道総合技術研究所 構造物の欠陥検出方法
JP5271941B2 (ja) * 2010-03-15 2013-08-21 飛島建設株式会社 非破壊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非破壊検出方法
KR101157811B1 (ko) * 2010-08-17 2012-06-22 한국표준과학연구원 대형 복합재 구조물에서의 손상위치 표정 방법
EP2635885A4 (en) * 2010-11-01 2017-05-10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Entropy-based impact load identification
US9068909B2 (en) * 2010-12-17 2015-06-30 Gates Corporation Nondestructive test for flexible composites
JP5628856B2 (ja) 2012-03-29 2014-11-19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欠陥検査装置及び欠陥検査方法
US9261444B1 (en) * 2013-07-30 2016-02-16 The Boeing Company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 situ strength testing of a bonded joint
JP6340711B2 (ja) * 2013-12-10 2018-06-13 国立大学法人 熊本大学 衝撃印加装置及び衝撃印加方法
JPWO2015194171A1 (ja) * 2014-06-18 2017-04-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検知装置、検知方法とそのプログラム
JP6486739B2 (ja) * 2015-03-23 2019-03-20 株式会社東芝 検知システム、検知方法及び信号処理装置
US10495556B2 (en) * 2016-02-26 2019-12-03 Csir Accelerated pavement testing
WO2017217034A1 (ja) 2016-06-15 2017-12-21 株式会社東芝 構造物評価システム、構造物評価装置及び構造物評価方法
US10613060B2 (en) 2016-06-15 2020-04-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ructure evaluation system, structure evaluation apparatus, and structure evaluation method
US10677758B2 (en) * 2016-10-12 2020-06-09 Invoc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multiple fragments in a target missile
US10677762B2 (en) * 2017-01-26 2020-06-09 The Boeing Company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parts
US10712318B2 (en) * 2017-03-17 2020-07-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nsor adhesion state determination system, sensor adhesion state determination device, and sensor adhesion state determina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7064B1 (en) * 1999-06-28 2001-07-10 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 Wave speed bridge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CN101457534A (zh) * 2008-12-24 2009-06-17 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 冲击弹性波激励残留信号抑制装置及抑制方法
CN102053117A (zh) * 2009-10-28 2011-05-11 上海建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弹性波能量逸散率的桥梁预应力孔道灌浆密实度的测试方法
JP2013044523A (ja) * 2011-08-20 2013-03-04 Dia Consultant:Kk コンクリート管の診断方法
CN103063746A (zh) * 2012-12-28 2013-04-24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敲击扫描式桥梁损伤检测的信号采集装置
CN103076393A (zh) * 2012-12-28 2013-05-01 清华大学 敲击扫描式桥梁损伤检测系统
JP2014202682A (ja) * 2013-04-09 2014-10-27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アンカーの健全性検査装置およびアンカーの健全性検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72580A1 (en) 2018-12-27
WO2018235195A1 (ja) 2018-12-27
JPWO2018235195A1 (ja) 2019-06-27
US10883919B2 (en) 2021-01-05
EP3644035B1 (en) 2024-05-22
JP6794435B2 (ja) 2020-12-02
CN109642847B (zh) 2021-05-25
EP3644035A1 (en) 2020-04-29
EP3644035A4 (en) 2021-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2847A (zh) 构造物评价系统以及构造物评价方法
CN107624160B (zh) 构造物评价系统、构造物评价装置以及构造物评价方法
CN107850577A (zh) 构造物评价系统、构造物评价装置及构造物评价方法
JP7222014B2 (ja) 構造物評価システム、構造物評価装置及び構造物評価方法
CN105488795B (zh) 一种复合材料损伤识别方法
US10613060B2 (en) Structure evaluation system, structure evaluation apparatus, and structure evaluation method
US10345275B2 (en) Structure evaluation system, structure evaluation apparatus, and structure evaluation method
DE102017219906A1 (de) Verfahren und Steuergerät zum Messen von Niederschlag
CN106770672A (zh) Lamb波主被动监测信息融合的工程结构损伤评估方法
JP2004061202A (ja) 岩石等破壊前駆段階推定方法
JP2023091137A (ja) 構造物評価システム及び構造物評価方法
JP2023043420A (ja) 構造物評価システム、構造物評価装置及び構造物評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