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1608A - 用于使机动车辆转向的控制杆 - Google Patents

用于使机动车辆转向的控制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1608A
CN109641608A CN201780050269.2A CN201780050269A CN109641608A CN 109641608 A CN109641608 A CN 109641608A CN 201780050269 A CN201780050269 A CN 201780050269A CN 109641608 A CN109641608 A CN 109641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control
steering
connecting tube
ma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02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1608B (zh
Inventor
丹尼尔·克罗伊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yssenKrupp AG
ThyssenKrupp Presta AG
Original Assignee
ThyssenKrupp AG
ThyssenKrupp Presta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yssenKrupp AG, ThyssenKrupp Presta AG filed Critical ThyssenKrupp AG
Publication of CN109641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1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1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16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62D1/06Rims, e.g. with heating means; Rim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62D1/08Spokes, e.g. resili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8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 B60R2011/0085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with adjustment by rotation in their operational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使机动车辆转向的控制杆(1),该控制杆具有安装在转向轴(2)上的毂(71),该毂连接至沿相反方向侧向突出的两个转向手柄(8、9),并且该毂具有马达驱动的调节装置(21),转向手柄(8、9)借助于该调节装置而能够从与毂(71)相距较大距离处的使用位置移位到与毂(71)相距较小距离处的备用位置中,并且反之亦然,该控制杆在简单且具有成本效益的生产以及驾驶员在机动车辆的自动转向模式中的改善的舒适性方面得到改善,其中,转向手柄(8、9)能够借助于调节装置(21)绕横向轴线(10)在使用位置中朝向驾驶员旋转并且在备用位置中远离驾驶员旋转,该横向轴线(10)将两个转向手柄(8、9)连接并且相对于转向轴(2)的旋转轴线(20)横向地布置。

Description

用于使机动车辆转向的控制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机动车辆转向的控制杆,该控制杆具有附接至转向轴的毂,该毂连接至沿相反方向侧向突出的两个转向手柄,并且该毂具有马达驱动的调节装置,转向手柄借助于该调节装置而能够从与毂相距较大距离处的使用位置移位到与毂相距较小距离处的备用位置中并且反之亦然。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辆——在该机动车辆中,可以具有自动驾驶模式而不需要驾驶员经由转向输入装置进行转向输入——中,存在驾驶员意外地接触方向盘并因此执行不期望的驾驶运动的风险。另外,方向盘不必要地占用空间。常规的方向盘包括经由固定腹板连接至方向盘毂的圆形、封闭的方向盘轮缘。在例如运动车辆中,方向盘轮缘的下部区域可以具有平坦区域,以便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腿部空间。然而,作为整体,常规的方向盘是刚性的并且形状不可改变。通常,只有通过调整范围和高度才能改变位置。另外,存在可以向上倾斜以便使驾驶员更容易触及的方向盘。
在未来的车辆中,自动化程度将大大提高,而在车辆控制回路中不包括驾驶员。在这种情况下,参照根据VDA的SAE4级自动化。在这种车辆中,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方向盘将被认为是干扰性的,因为驾驶员不能使用或者只能限制地使用他前方的空间。由于常规的方向盘具有大直径,因而它们不能被容易地从驾驶员的紧邻区域移除。
FR 2 861 657 A1公开了一种尺寸可调节的控制杆,其中,侧向手柄能够借助于齿条与小齿轮式连接装置以及马达被带到伸出位置或收回位置。在完全收回状态下,方向盘不再能够被致动。这具有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不能进行干预以进行校正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详细说明一种用于使最初提及的类型的机动车辆转向的控制杆,该控制杆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被手动致动。本发明通过下述方式实现该目的:转向手柄可以借助于调节装置而绕横向轴线在使用位置中朝向驾驶员旋转并且在备用位置中远离驾驶员旋转,该横向轴线将两个转向手柄连接且横向于转向轴的旋转轴线布置。由于额外的远离驾驶员的旋转运动,转向手柄可以被从驾驶员区域移除且同时收回通过限定距离。调节装置允许沿着横向轴线从使用位置到备用位置中的调节行程在30mm与40mm之间。通过绕旋转轴线的旋转运动,在收回状态下,控制杆不仅更紧凑而且为驾驶员提供了额外的空间,同时其保持在允许驾驶员随时进行干预的备用位置中。即使在转向手柄靠近毂布置并且沿车辆前方的方向远离驾驶员倾斜的情况下,驾驶员也可以继续致动转向手柄。可以在旋转运动之前进行从使用位置至备用位置以及从备用位置至使用位置的平移运动,或者相反地进行。此外,优选地执行转向手柄的平移与旋转的耦合运动。
毂包括固定开口。毂可以接纳在毂部分中。在毂部分中可以结合有气囊。在毂部分上可以设置其他操作件或舒适控制件,比方说例如车辆喇叭、闪光灯装置或用于车辆照明的控制装置。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设置有转向手柄,转向手柄中各自具有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沿所述横向轴线的方向延伸并连接至毂,并且连接至径向向外布置的手柄部分,手柄部分在控制杆的使用位置中在与转向轴的旋转轴线正交的平面内向上延伸,并且手柄部分在控制杆的备用位置中朝向车辆前部延伸。因此,在控制杆的使用位置中,手柄部分可以容易地被驾驶员抓持,但是在控制杆的备用位置中,在紧急情况下,手柄部分仍可以被抓持并致动以便更好地规避危险情况。相应的连接部分将手柄部分连接至作用在连接部分上的调节装置。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转向手柄可以借助于调节装置在使用位置与备用位置之间相对于转向轴的旋转轴线扭转通过45°与90°之间的扭转角度。也可以设想并且可以设定转向手柄的相对于转向轴的旋转轴线小于45°的扭转角度。此外,扭转角度可以大于90°。控制杆的旋转运动允许驾驶员将转向手柄转动到对他来说最佳的使用位置。因此,在使用位置中,转向手柄沿以下方向上远离驾驶员倾斜地向上指向,该方向对于驾驶员相较于常规方向盘是熟悉的且允许舒适的抓持。或者换句话说,相对于转向轴的旋转轴线的扭转角度较小并且趋向于0°。在备用位置中,转向手柄大致平行于转向轴的旋转轴线并且沿驾驶员的方向倾斜地向前指向,即,相对于转向轴的旋转轴线的扭转角度较大并且可以达到25°与80°之间。相对于使用位置和备用位置的角度设定也可以相反地设定并被传递至相应的另外的位置。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抓持转向手柄并且可以安全地致动转向。
调节装置的位置经由传感器、比如霍尔效应传感器或磁阻传感器来检测。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调节装置具有导引管,该导引管以旋转地固定的方式连接至转向轴,并且导引管沿着所述横向轴线定向。转向手柄的连接部分可以附接至导引管,使得转向手柄可以沿着横向轴线从备用位置带到使用位置中并且反之亦然。以此方式,平移运动可以通过很少的部件来实现。
优选地,转向手柄的每个连接部分包括连接管,该连接管被引导成能够相对于导引管移位。这种管-管连接是特别简单且稳定的。在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应的连接管和相应的连接部分由一个件形成。因此,此处,相应的连接管用作用于相应的转向手柄的手柄部分的连接部分。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相应的连接管能够借助于由电动马达驱动的主轴驱动装置而相对于导引管移位。电动马达可以布置在主轴上或者经由平行于主轴的主轴驱动装置连接至主轴。主轴驱动装置的结构简单、可以产生大的移位力并且在马达切断时通过自锁定而被自动阻挡。可以设想并且可以布置在每个主轴端部上具有螺母的主轴,并且设置在一个主轴端部上具有左旋螺纹并在另一主轴端部上具有右旋螺纹的主轴。
优选地,在毂部分中设置有用于导引管的管引导件。管导引件可以包括运动限制元件或止动元件,使得调节装置仅能够在限定的行进距离内移动到收回位置或伸出位置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单个电动马达可以设置有用于使两个连接管移位的两个主轴驱动装置。该措施可以节省一台电动马达。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电动马达布置在导引管中,主轴布置在马达轴的两个轴向侧并且该主轴沿相关联的连接管的方向定向,并且座置在主轴上的螺母各自经由其他元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相关联的连接管,其中,第一主轴和其相关联的第一螺母具有右旋螺纹,并且第二主轴和其相关联的第二螺母具有左旋螺纹。通过该措施,位于相应的主轴上的两个螺母根据电动马达的旋转方向同时径向向内或径向向外地移动。
优选地,两个电动马达设置有用于使相应的连接管移位的两个主轴驱动装置。为此,可以使用具有相对小尺寸的标准部件。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主轴驱动装置的两个电动马达布置在导引管中,其中,布置在马达轴上的主轴各自沿相关联的连接管的方向定向,并且座置在主轴上的螺母各自经由其他元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相关的连接管。当电动马达被致动时,位于旋转主轴上的相应的螺母朝向毂部分径向向内行进或者远离毂部分径向向外行进,并沿相同方向承载着相应的连接管以及因此的相应的转向手柄。
另外优选地,主轴驱动装置的两个电动马达各自布置在连接管中,其中,布置在电动马达轴上的主轴各自沿导引管的方向定向,并且座置在主轴上的螺母连接至导引管。在该实施方式中,电动马达的致动具有下述效果:使主轴旋转而旋拧到导引管的固定螺母中并因此使相应的电动马达和连接至电动马达的转向手柄朝向毂部分移动,或者对于电动马达的相反的旋转方向而言远离毂部分移动。
为了确保转向手柄可以扭转,连接管各自经由轴承安装成能够绕所述横向轴线旋转。优选地,滑动轴承用作轴承并且布置在连接部分与连接管之间。这种设计是特别紧凑且易于生产的。
为了尽可能简单地实现连接管和/或转向手柄的连接部分的扭转功能,本发明的改进提出了连接管和/或导引管和/或转向手柄各自具有设置在一个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凹部,所述至少一个凹部中的每个凹部中接合有径向向外突出的螺栓,该螺栓附接至容置元件或者座置在相关联的电动马达的容置突出部上,其中,容置元件或容置突出部经由滚珠轴承将马达轴与带螺纹主轴连接在一起。凹部可以形成为弯曲轨道。所述凹部构成滑块导引部,该滑块导引部导致连接管或转向手柄的连接部分——连接管或转向手柄的连接部分借助于主轴驱动装置沿所述横向轴线的方向移位——由于螺栓延伸到凹部中而被迫扭转。因此,轴向移位同时实现了绕所述横向轴线的扭转。或者换句话说,存在沿着弯曲轨道的耦合的平移与旋转运动,其中,转向手柄沿着横向轴线朝向内侧或外侧移动并且同时绕旋转轴线朝向驾驶员或远离驾驶员转动。另外,所述螺栓同时例如经由导引管以及/或者经由连接管而将电动马达及其主轴驱动装置连接至转向手柄。
可以设想并且可以提供直线形、盘旋形或螺旋形凹部。此外,可以设置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多个凹部,多个螺栓接合在所述多个凹部中。
在具有相同动力学效果的替代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了:导引管的两个端部部分各自在至少一个部分中设置有至少一个螺旋形凹部,固定至相应的连接管的径向向内突出的螺栓接合到所述凹部中。在该实施方式中,螺旋形凹部和螺栓在相应的连接管或导引管上的布置被简单地颠倒。在后一种设计中,替代性地,可以在每一侧上设置有具有相同形状的多于一个的凹部和多于一个的螺栓。此外可以设想并且可以在螺栓杆的两侧设置螺栓头。螺栓可以由塑料制成。
后两种设计允许相应的连接管以及其相应的转向手柄在伸出的使用位置和收回的备用位置两者中被夹持至毂部分。相应的主轴驱动装置确保夹持不会独立松动。该夹持实现了在使用位置和备用位置两者中转向手柄与毂部分之间的无游隙连接,使得在这两个位置中,转向的安全且无游隙的致动是可能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措施被进一步改善:相应的连接管的每个凹部,或者根据变型,导引管的每个凹部在其螺旋形部分的每个端部处具有轴向定向的端部部分。该措施确保即使在转向手柄上有更大的力的作用下,如果相应的螺栓位于相应的轴向定向的端部部分中,则阻止所述横向轴线方向上的扭转。因此,相关的转向手柄的扭转被阻挡。因此,用以将转向手柄固定在两个端部位置中的单独的阻挡装置有利地是多余的,因为此处以最小的复杂性保证了阻挡。优选地,凹部具有滑动涂层或阻尼器以阻尼螺栓的运动。这也可以仅在凹部的端部区域中提供。还可以设想并且可能的是,螺栓具有形成在螺栓头和/或螺栓杆上的阻尼元件或阻尼层,以便延长调节装置的寿命。
因此,通过可以简单且低成本地生产的结构细节,借助于一个或两个电动马达、一个或两个主轴驱动装置和呈具有轴向定向的端部部分的弯曲轨道形式的两个凹部,本发明确保了多个功能,即,两个转向手柄的轴向收回和伸出、两个转向手柄旋转离开驾驶员区域、以及两个转向手柄在备用位置和使用位置的相应的端部位置中的阻挡。此外,借助于自锁主轴驱动装置将连接管夹持在相应的端部位置中确保了转向手柄无游隙地固定至毂部分。该措施的另一优点在于,在调节过程期间可以容许部件之间、特别是连接管与导引管之间的游隙。这又具有以下优点:可以以较大公差并因此成本显著低廉地生产对应的部件。
尽管在此处的示例中,机电动力转向机构示出为在控制杆与转向小齿轮之间具有机械联接装置,但是本发明优选地也可以用于其中没有机械联接装置的机动车辆转向系统。这种转向系统被称为线控转向。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附图详细示出:
图1: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装置的示意图;
图2: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杆的立体图;
图3:根据本发明的替代性控制杆的立体图;
图4:处于部分拆卸状态的来自图2的控制杆;
图5:来自图2的控制杆的侧视图;
图6:来自图2的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杆的局部截面图;
图7:在电动马达上具有两个带螺纹主轴的来自图6的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杆的另一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机动车辆转向系统100,其中,驾驶员经由控制杆1将作为转向命令的转向力矩施加到转向轴1上。转向力矩经由转向轴2被传递至转向小齿轮40,转向小齿轮40与带齿齿条4啮合。带齿齿条4将横拉杆5的移位传递至可转向车轮6。转向轴2在输入侧具有连接至控制杆1的输入轴200,并且转向轴2在输出侧具有经由转向小齿轮40连接至带齿齿条4的输出轴201。输入轴200和输出轴201经由未在图1中示出的扭杆而以旋转的方式弹性地连接在一起。由驾驶员经由控制杆传递至输入轴200的扭矩导致输入轴200相对于输出轴201扭转。输入轴200与输出轴201之间的这种相对扭转可以经由扭转角度传感器来确定。
根据图1的转向轴1还包括一个或更多个万向接头202,借助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万向接头202,可以使机动车辆中的转向轴2的路线适应于物理环境。转向轴2的中间转向轴203——中间转向轴203在所示的示例中布置在两个万向接头202之间并将输出轴201连接至转向装置3的转向小齿轮300——根据本发明构造为可调节长度的转向轴203。
如图2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杆1具有毂部分7和两个转向手柄8、9,两个转向手柄8、9布置在毂部分7的侧部上并且能够沿着将两个转向手柄8、9连接的横向轴线沿箭头方向11移位。在使用位置中,两个转向手柄8、9各自处于伸出状态并且布置在对于驾驶员而言舒适的距离处、比方说比如距离毂部分7最大可能的距离处。当驾驶员借助于控制杆1手动使机动车辆转向并为此抓持转向手柄8、9时,转向手柄8、9处于该使用位置。当机动车辆在没有来自驾驶员的任何转向输入的情况下借助于机载计算机被完全自动地驱动和转向时,驾驶员不需要能够手动干预。在这种情况下,处于使用位置中的转向手柄8、9构成障碍。因此,提供了转向手柄8、9的备用位置,在该备用位置中,转向手柄8、9沿箭头方向11朝向彼此移位,直到接近毂部分7并因此收回为止。同时,转向手柄8、9沿旋转方向12朝向车辆的前部、远离驾驶员扭转。在该备用位置,机动车辆基本上在没有驾驶员的干预的情况下被驱动。然而,在紧急情况下,后者仍可以抓持处于备用位置的转向手柄8、9并进行手动转向输入。
图3示出了具有毂71的控制杆1。该毂71包括固定开口15,控制杆1经由该固定开口15连接至输入轴200。经由一个或更多个调节马达24,转向手柄18、19的连接部分16、17可以经由马达驱动的调节装置21被从备用位置带到使用位置中,反之亦然。
如从图4和图6明显地看出,毂71包括由盖13构成的毂部分7,在盖13内部布置有导引管14并且导引管14纵向于横向轴线10定向。导引管14具有用于将控制杆1固定在转向轴2上的固定开口15。转向手柄8、9各自具有连接部分16、17和抓持部分18、19,其中,连接部分16、17用于将转向手柄8、9连接至毂部分7,抓持部分18、19在控制杆1的使用位置中在与转向轴2的旋转轴线20正交的平面内向上延伸(图5)并且在控制杆1的备用位置中朝向车辆前部延伸。与转向轴2的旋转轴线20正交的所述平面是图6中的纸的平面。转向手柄8、9在此沿旋转方向12扭转通过45°与约90°之间的角度并且沿轴向方向或箭头方向11移位通过约30mm至40mm的距离。
调节装置21用于在使用位置与备用位置之间调节转向手柄8、9。调节装置21包括导引管14和连接管22,其中,导引管14以旋转地固定的方式连接至转向轴2并且沿着横向轴线10定向,连接管22可以相对于导引管14沿箭头方向11移位并且布置成能够沿旋转方向12旋转。图6中部分示出的截面图示出了转向手柄8的调节装置21。第二转向手柄9的调节装置21与第一转向手柄8轴向对称地布置并且设置有相同的部件。为此,连接管22被推到导引管14上。在图4和图6中,在左转向手柄8的左连接部分16中接纳有第一或左连接管22。图4、图6或图7的左侧示出的转向手柄8具有单独的连接部分16,该连接部分16被推到连接管22上并固定地连接至连接管22。连接部分16和连接管22安装成能够绕横向轴线10旋转。滑动轴承28布置成彼此间隔开。
图6和图7示出了用于致动调节装置21的电动马达24。电动马达24的沿横向轴线10的方向定向的马达轴240设置有主轴25,主轴25与以旋转地固定的方式布置在连接管22上的螺母26进行配合。双滚珠轴承安装主轴25和马达轴240。容置元件29经由滚珠轴承将马达轴240与带螺纹主轴25连接在一起。当马达沿一个旋转方向转动,使得主轴25被旋拧到螺母26中时,螺母与连接管22、连接部分26以及连接至连接部分的手柄部分18一起在箭头方向11上和旋转方向12上朝向毂部分7移动,使得调节装置21被带到备用位置中。因此,发生连接部分的耦合的平移与旋转运动,其中,转向手柄18朝向驾驶员扭转并且连接部分沿毂部分7的容置部分130或盖13的方向收回。当电动马达24从备用位置沿相反方向转动至使用位置时,主轴25从螺母26拧下,使得螺母26与连接管22、布置在连接管22上的连接部分16以及手柄部分18一起沿箭头方向11朝向远离容置部分130或毂部分7的外侧移动并沿旋转方向远离驾驶员扭转。对于第二转向手柄9,以类似的方式移位。
为了驱动螺母26中的相应的主轴25,可以在每种情况下设置有电马达24,其中,第二电动马达(未示出)的主轴(未示出)必须在箭头方向11上沿相反方向轴向对称地突出,而电动马达24(示出)的主轴25(示出)在箭头方向11上向左突出。两个电动马达24在此有利地紧凑布置在导引管14内或者经由V-形带而平行于导引管14设置。
如图7中所示,单个电动马达24也可以设置有用于使两个连接管22或连接部分16、17移位并因此使两个转向手柄8、9移位的两个主轴驱动装置25、26、250。在该实施方式中,单个电动马达24可以设置在导引管14中,但是其马达轴240必须在两个轴向侧延伸出马达容置部并在两侧承载主轴25、250,其中,两个主轴指向相反的方向并且沿着所述横向轴线10定向。两个主轴各自突出到螺母中,该螺母又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相关联的连接管22。然而,必须确保的是,第一主轴25及其相关联的第一螺母26具有右旋螺纹,并且第二主轴250及其相关联的第二螺母具有左旋螺纹。只有通过这种布置,才能保证电动马达24的马达轴沿一个旋转方向的旋转使两个螺母同时向外移动,或者在沿相反方向旋转时使两个螺母同时向内移动。
为了在技术上实施两个转向手柄8、9沿旋转方向12的扭转,连接管22各自经由轴承28安装成能够绕所述横向轴线10旋转。图6示出了滑动轴承28,滑动轴承28在此构造为双滑动轴承。
如图4中所示,连接管22在与毂部分7的盖13相邻布置的部分30中具有由两个端部部分32、33界定的螺旋形凹部31。凹部31的弯曲轨道描述了S形路径。附接至导引管14并从导引管14开始径向向外突出的螺栓34接合在该凹部中。螺栓34还同时将连接管14连接至相应的导引管22。凹部31的两个轴向定向的端部部分32、33从中间部分30开始或者转变成中间部分30。如果连接管22借助于主轴驱动装置25、26被带到图4中所示的使用位置,则螺栓34停在内端部部分32中。由于内端部部分32轴向定向、即沿横向轴线10的方向延伸——尽管仅延伸非常短的程度——因而连接管22被锁定而无法沿旋转方向12扭转。螺栓34以预加载荷位于图4中的右上方处所示的端部部分32的端部上,并因此将连接管22夹持至导引管14。
如果凹部31或螺栓34由于低成本和尺寸精度较小的生产而具有游隙,则这仅在调节以及从使用位置扭转到备用位置或者反之过程中被感知到。由于上述夹持,游隙不再对相应的端部位置(使用位置或备用位置)产生影响。
类似地,当转向手柄8沿箭头方向11朝向内侧最大限度地移动时,螺栓34位于指向左侧的下端部部分33的端部处,并再次将连接管22夹持至导引管14。这具有与上述相同的积极效果。
凹部31的直线形中间部分30允许连接管22在借助于主轴驱动装置25、26沿箭头方向11移位的同时沿旋转方向12扭转大约限定的角度,使得转向手柄8的手柄部分18沿旋转方向12远离驾驶员并朝向车辆前部扭转。这种旋转运动完全由通过凹部31的形状实现并且不需要另外的扭转装置、特别是不需要另外的电动马达。
对于另一转向手柄9,类似地进行沿箭头方向11的移位和沿旋转方向12的扭转。此处再次地,在与连接部分17相同的连接管23中,设置有凹部(未示出),该凹部具有中央螺旋形部分30和沿横向轴线10的方向延伸的两个轴向端部部分32、33。螺栓(未示出)也附接至导引管14并且该螺栓从导引管14径向向外突出到连接管22或连接部分17的凹部(未示出)中。
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导引管14设置有凹部,该凹部在每个端部区域中具有螺旋形部分,附接至相应的连接管22的螺栓径向向内接合到该凹部中。
因此,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结构措施保证了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杆1的转向手柄8、9的从使用位置到备用位置或者反之的可靠调节,其中,还实现了转向手柄8、9沿箭头方向11的轴向移位以及同时沿旋转方向12的旋转;另外,在不需要专用阻挡装置的情况下,保证了转向手柄8、9在使用位置和备用位置的相应的端部位置中的无游隙锁定。结构复杂性和相关联的生产成本有利地降低。

Claims (16)

1.一种用于使机动车辆转向的控制杆(1),所述控制杆(1)具有附接至转向轴(2)的毂(71),所述毂(71)连接至沿相反方向侧向突出的两个转向手柄(8、9),并且所述毂(71)具有马达驱动的调节装置(21),所述转向手柄(8、9)借助于所述调节装置(21)而能够从与所述毂(71)相距较大距离处的使用位置移位到与所述毂(71)相距较小距离处的备用位置中并且反之亦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手柄(8、9)能够借助于所述调节装置(21)绕横向轴线(10)在所述使用位置中朝向驾驶员旋转并且在所述备用位置中远离驾驶员旋转,所述横向轴线(10)将所述两个转向手柄(8、9)连接且横向于所述转向轴(2)的旋转轴线(20)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手柄(8、9)各自具有连接部分(16、17),所述连接部分(16、17)沿所述横向轴线(10)的方向延伸并连接至所述毂(71),并且连接至径向向外布置的手柄部分(18、19),所述手柄部分(18、19)在所述控制杆(1)的所述使用位置中在与所述转向轴(2)的所述旋转轴线(20)正交的平面内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控制杆(1)的所述备用位置中朝向车辆前部延伸。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控制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21)具有导引管(14),所述导引管(14)以旋转地固定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转向轴(2),并且所述导引管(14)沿着所述横向轴线(10)定向。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手柄(8、9)的每个连接部分(16、17)包括连接管(22),所述连接管(22)被导引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引管(14)移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杆(1),其特征在于,相应的连接管(22)和相应的连接部分(16、17)由一个件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控制杆(1),其特征在于,相应的连接管(22)能够借助于由电动马达(24)驱动的主轴驱动装置(25、26、250)而相对于所述导引管(14)移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马达(24)设置有用于使两个连接管(22)移位的两个主轴驱动装置(25、26、25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杆(1),其特征在于,两个电动马达(24)设置有用于使相应的连接管(22)移位的两个主轴驱动装置(25、26、2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驱动装置(25、26、250)的所述两个电动马达(24)布置在所述导引管(14)中,布置在马达轴(240)上的主轴(25)各自沿相应的连接管(22)的方向定向,并且座置在所述主轴(25)上的螺母(26、27)各自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相关联的连接管(2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驱动装置(25、26、250)的所述两个电动马达(24)各自布置在所述连接管(22)中,设置在马达轴(240)上的主轴(25、250)各自沿所述导引管(14)的方向(11)定向,并且座置在所述主轴(25、250)上的螺母(26、27)连接至所述导引管(14)。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杆(1),其特征在于,电动马达(24)布置在所述导引管(14)中,主轴(25、260)布置在所述马达轴的每个轴向侧并沿相关联的导引管(22)的方向(11)定向,座置在所述主轴上的螺母(26、27)各自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相关联的连接管(22),其中,第一主轴(25)和所述第一主轴(25)的相关联的第一螺母(26)具有右旋螺纹,并且第二主轴和所述第二主轴的相关联的第二螺母具有左旋螺纹。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杆(1),其特征在于,相应的连接管(22)经由相应的轴承(28)安装成能够绕所述横向轴线(10)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轴承(28)附接至相关联的电动马达(24)的容置元件(29)。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中的一项所述的控制杆(1),其特征在于,相应的连接管(22)和/或所述导引管(14)各自在至少一个部分(30)中具有凹部(31),在所述凹部(31)中的每个凹部中接合有附接至所述导引管(14)的径向向外突出的螺栓(34)。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中的一项所述的控制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管的两个端部部分各自在至少一个部分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所述至少一个凹部中的每个凹部中接合有附接至相应的连接管的径向向内突出的螺栓。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控制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2)或所述导引管(14)的每个凹部(31)在所述连接管(22)或所述导引管(14)的部分(30)的两个端部处具有轴向定向的端部部分(32、33)。
CN201780050269.2A 2016-08-19 2017-08-16 用于使机动车辆转向的控制杆 Active CN1096416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115466.0 2016-08-19
DE102016115466.0A DE102016115466B4 (de) 2016-08-19 2016-08-19 Steuerhorn für die Lenk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PCT/EP2017/070757 WO2018033569A1 (de) 2016-08-19 2017-08-16 Steuerhorn für die lenkung eines kaftfahrzeug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1608A true CN109641608A (zh) 2019-04-16
CN109641608B CN109641608B (zh) 2021-07-09

Family

ID=59714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0269.2A Active CN109641608B (zh) 2016-08-19 2017-08-16 用于使机动车辆转向的控制杆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33901B2 (zh)
EP (1) EP3500476B1 (zh)
CN (1) CN109641608B (zh)
DE (1) DE102016115466B4 (zh)
ES (1) ES2867848T3 (zh)
WO (1) WO201803356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4243A (zh) * 2022-02-24 2022-07-01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向盘及具备该方向盘的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221992A1 (de) * 2017-12-19 2019-06-19 Mando Corporation Lenkvorrichtung für fahrzeuge
DE102018201599A1 (de) * 2018-02-02 2019-08-0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Lenk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US10562558B1 (en) * 2019-04-09 2020-02-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oldable steering wheel system
US11061401B2 (en) 2019-10-29 2021-07-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towable steering wheel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DE102020118868A1 (de) 2020-07-16 2022-01-2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Lenk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20118867B3 (de) * 2020-07-16 2022-01-0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Lenk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und damit ausgestattetes Fahrzeug
US11708042B2 (en) 2021-03-17 2023-07-25 Autoliv Asp, Inc. Seatbelt system with inflatable cushions
JP7444122B2 (ja) * 2021-03-30 2024-03-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ハンドル
JP2022170290A (ja) * 2021-04-28 2022-11-1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入力装置
DE102022003162B3 (de) 2022-08-30 2023-10-19 Mercedes-Benz Group AG Lenkra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8588A (ja) * 2001-10-17 2003-04-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体用操舵装置
CN1422776A (zh) * 2001-11-23 2003-06-11 米其林创意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电子转向装置
CN201045046Y (zh) * 2007-01-10 2008-04-09 李郁青 汽车水平式小角度方向操纵杆
WO2009098559A1 (en) * 2008-02-06 2009-08-13 Valtra Oy Ab Utility vehicle with reversible driving station
JP2012171444A (ja) * 2011-02-21 2012-09-10 Shuzo Yamashita レベルステアリング
CN102822033A (zh) * 2010-03-29 2012-12-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2096B2 (ja) * 2001-10-10 2006-11-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ハンドル
FR2861657B1 (fr) * 2003-11-04 2007-01-19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oste de conduit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US7726692B2 (en) * 2003-12-01 2010-06-01 Honda Motor Co., Ltd. Steering handle and steering system
DE102006006995B4 (de) * 2006-02-15 2008-09-18 Audi Ag Kraftfahrzeug umfassend ein Lenkrad und ein ein- und ausschaltbares Autopilot-System
JP5131522B2 (ja) 2007-09-10 2013-01-3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両用操舵装置
ES2351636B2 (es) 2009-04-30 2011-08-11 Agustin Such Perez Dispositivo de cambio de dirección de vehículos de transporte hacia izquierda o derecha.
JP5549425B2 (ja) * 2010-06-30 2014-07-1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操舵操作力検出装置
DE102013109328A1 (de) * 2013-08-28 2015-03-05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enk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2018086870A (ja) * 2016-11-28 2018-06-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操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8588A (ja) * 2001-10-17 2003-04-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体用操舵装置
CN1422776A (zh) * 2001-11-23 2003-06-11 米其林创意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电子转向装置
CN201045046Y (zh) * 2007-01-10 2008-04-09 李郁青 汽车水平式小角度方向操纵杆
WO2009098559A1 (en) * 2008-02-06 2009-08-13 Valtra Oy Ab Utility vehicle with reversible driving station
CN102822033A (zh) * 2010-03-29 2012-12-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JP2012171444A (ja) * 2011-02-21 2012-09-10 Shuzo Yamashita レベルステアリン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4243A (zh) * 2022-02-24 2022-07-01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向盘及具备该方向盘的车辆
CN114684243B (zh) * 2022-02-24 2023-01-13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向盘及具备该方向盘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00476B1 (de) 2021-02-24
DE102016115466B4 (de) 2021-02-11
DE102016115466A1 (de) 2018-03-08
WO2018033569A1 (de) 2018-02-22
US10933901B2 (en) 2021-03-02
US20190176868A1 (en) 2019-06-13
EP3500476A1 (de) 2019-06-26
ES2867848T3 (es) 2021-10-21
CN109641608B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1608A (zh) 用于使机动车辆转向的控制杆
CN108367771A (zh) 用于线控转向式转向装置的转向柱
CN102448796B (zh) 转向装置
US8360197B2 (en) Recirculating ball power steering system
US8567554B2 (en) Recirculating ball power steering system
US8636099B2 (en) Rack-driven steering apparatus and rack-driven auxiliary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30032430A1 (en) Electrically-assisted parallelogram power steering system
JP5765439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5984487A (zh) 转向装置
CN110775149A (zh) 转向装置
US9409592B2 (en) Limiting device for the steering angle input in an electrical steering system
CN106005003A (zh) 动力转向设备
US7743681B2 (en)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having an actuation mechanism for telescoping and tilting movement
US20170144694A1 (en) Steering System of a Two-Track Vehicle
JP4056172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10422258A (zh) 电动滑板车
KR101042401B1 (ko) 차량의 독립형 sbw 조향 장치
JP2005349845A (ja) ステアバイワイヤシステム
JP5892369B2 (ja) 後輪操舵装置
JP5854270B2 (ja) 後輪操舵装置
CN109572798A (zh) 电动四向可调转向管柱的轴向调节装置
WO2016017043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SE530430C2 (sv) Rattaxel för en ratt med stillastående rattnav och hjälpkraftkälla
JP2022074191A (ja) 車両用操舵操作装置、車両用転舵システム
JP5748097B2 (ja) 車両用操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