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3894B - 具有制动衬片组件复位用导向部件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制动衬片组件复位用导向部件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3894B
CN109563894B CN201780050190.XA CN201780050190A CN109563894B CN 109563894 B CN109563894 B CN 109563894B CN 201780050190 A CN201780050190 A CN 201780050190A CN 109563894 B CN109563894 B CN 1095638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guide
caliper
fixed
brake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01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3894A (zh
Inventor
M·贝克儿
F·罗斯英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Active Safet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ZF Active Safety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F Active Safety GmbH filed Critical ZF Active Safety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9563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3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3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3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2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 F16D55/228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separate actuating member for each s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16D65/095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7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 F16D65/0973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not subjected to brake forces
    • F16D65/0974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not subjected to brake forces acting on or in the vicinity of the pad rim in a direction substantially transverse to the brake disc axis
    • F16D65/0977Springs made from sheet metal
    • F16D65/0978Springs made from sheet metal acting on one pad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导向件的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102),该导向件具有容纳区(130,132);具有制动衬片座(112,114)的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108,110),在该制动衬片座上安装有制动衬片(116,118);和有导向部(162)的至少一个导向机构(126,128),该导向部安装在至少一个导向件的容纳区(130,132)中。制动衬片组件(108,110)通过制动衬片座(112,114)的至少一个可移位地抵靠所述导向机构(126,128)的导向面(122,124)在制动钳(102)的导向件区域中被可移位地引导。导向机构(126,128)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154,156),该复位件相对于该制动衬片座(112,114)支承并设计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制动起效移位将由弹性变形引起的复位力施加至该制动衬片组件上,该复位力抵制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制动起效移位。复位件(154,156)至少部分地安置在固定在车辆上的该制动钳(102)的凹口(158,160)中。

Description

具有制动衬片组件复位用导向部件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
发明背景
在此描述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其包括固定于车辆的制动钳、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以及至少一个导向机构。此外,描述了一种制动钳、一种维修套件和一种用于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导向机构。
现有技术
各种各样的常见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由现有技术公开了并且包括带有制动衬片的制动衬片组件。制动衬片通过制动起效制动衬片组件移位能与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相互作用以获得制动效果。为此,制动衬片组件在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的导向件中被可移位地引导。
为了减小在刹车过程中出现的振动和发出噪音并且尽量最佳地将同时出现的力从制动衬片组件传递至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文献WO2005/064193A1和WO2005/064194A1分别提出了一种带有弹性运动的导向机构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该导向机构分别布置在制动衬片组件和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之间并因此相对于制动钳支承对应的制动衬片组件。
尽管有这样的导向机构,在已知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中还是出现不希望的发出噪音,这可能让车辆乘客感到扰人。尤其如此出现不希望的发出噪音,虽然在刹车过程结束时解除了制动力,但通常在制动衬片和制动盘之间进一步存在接触,这是因为制动衬片组件未完全回移到初始位置。由此出现剩余滑动力矩,其除了扰人的发出噪音外还不利地影响到机动车油耗,因为在未刹车行驶中也需要克服由剩余滑动力矩造成的小制动力。
文献WO01/79723A1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弹簧件,其设置在彼此对置的制动衬片组件之间以便压迫它们相互分开并因此离开位于其间的制动盘。
此外,文献US2014/076611A1公开了一种盘式制动器组件,其具有设置在制动衬块组件和制动座之间的导向件。此外,盘式制动器组件包括具有两个弹簧臂的复位元件,其抵消制动衬块组件的制动起效移位。
从文献US2013/180810A1中已知另一种具有弹簧元件的盘式制动器组件。
基本问题
尽管有了已知的解决方案,但人们还需要改进固定钳盘式制动器以避免上述缺点。
因此,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以及对应的部件,其在相应机动车的行驶期间减小了发出噪音的出现以及减小了机动车的油耗。
提出的解决方案
该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0的特征的制动钳、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2的特征的维修套件以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3的特征的导向机构来完成。
由从属权利要求2-9和11以及以下的说明中清楚知道优选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包括固定在车辆上的具有至少一个具有容纳区的导向件的制动钳和至少一个带有制动衬片座的制动衬片组件,制动衬片安装在制动衬片座上,其中该制动衬片座包括至少一个导向面。另外,固定钳盘式制动器包括至少一个带有导向部的导向机构,导向部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导向件的容纳区中,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通过该制动衬片座的至少一个可移位地贴靠至少一个导向机构且最好是导向机构的至少一个接触面的导向面在制动钳的导向件区域中被可移位地引导。通过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的制动起效移位,可使该制动衬片与制动盘相互作用以获得制动效果。该导向机构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其相对于制动衬片座支承并设计用于通过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的制动起效移位将由弹性变形引起的复位力施加至制动衬片组件,该复位力抵制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的制动起效移位。该复位件至少部分安置在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的凹口中。
通过抵制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的制动起效移位的复位力(导向机构的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将其施加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进行在释放所施加的制动力时的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的复位。通过所述复位,可以在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未作动状态中获得在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的对应制动衬片的摩擦面与制动盘之间的例如0.2毫米的气隙。换言之,该至少一个导向机构的复位件防止在机动车的无刹车行驶中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的制动衬片和制动盘的永久接触,从而不出现剩余滑动力矩。这减小机动车油耗。
此外,所述至少一个导向机构设计成是弹性的并且起到减噪作用,做法是它在固定钳盘式制动器作动情况下防止摩擦振动传递至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
另外,所述至少一个导向机构用于将在制动过程期间横向于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的移位方向出现的支承力从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传递至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
不同于常见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在制动钳内形成的凹口提供足够的空间以将复位件布置在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的导向件的区域中,由此允许该复位件有效作用于对应的制动衬片组件。通过至少部分地将至少一个导向机构的复位件安置在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的凹口内,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被保护以避免外界影响,这能延长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持续工作时间。此外,至少部分地将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安置在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的凹口内允许简单组装固定钳盘式制动器。
显然,该固定钳盘式制动器尤其可以包括两个制动衬片组件,其分别具有制动衬片座和安装在其上的制动衬片,其中每个所述制动衬片座具有两个侧导向面。因此,固定钳盘式制动器尤其包括四个具有导向面的导向机构,其中制动衬片座的一个导向面分别可移位地贴靠在每个导向机构上,四个导向机构中的每一个安装在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的四个容纳区中的一个中。确切说,每个制动衬片座的导向面可以例如贴靠对应的一个导向机构的至少一个接触面并且可以在其上滑动移位或者略微与至少一个接触面间隔。
该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组件例如可以分别借助一个或多个液压驱动的或机电驱动的、可移位地安置在制动钳内的活塞被制动起效地移位。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其它的在此未描述的结构和其它的在此未描述的工作方式已由现有技术充分公开。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至少一个导向机构的复位件可以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弹簧箍,其具有呈弓形的连接部。呈弓形的连接部可以侧向安装在导向机构的导向部上,尤其是在导向机构的靠外的远离制动盘的一侧。弹簧箍在此实施方式中基本在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的移位方向上和制动盘方向上延伸超过导向部。
此外,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至少一个导向机构的弹簧箍可以借助相对于弹簧箍弯折的箍臂包夹该制动衬片座的至少一个导向面。作为其替代或补充,该弹簧箍也可以借助箍臂包夹或卡接对应的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的其它部分或卡到其后面。该箍臂可以具有接触压台用于形成该复位件相对于制动衬片座的点状支承或线状支承。
该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至少一个导向机构的复位件可以设计成与导向机构成一体。这对于至少一个导向机构的制造是有利的。
所述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至少一个导向机构可以在一个改进方案中具有至少一个缺口用于有目的地减小复位件的变形阻力,尤其是与复位件的塑性变形相关。该至少一个缺口例如可以布置在复位件上和/或导向机构的导向部上。所述至少一个缺口也可以布置在该复位件与该导向机构的导向部之间的过渡区内。因此,所述至少一个缺口例如可以如此布置和设计,在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的预定的制动起效移位时出现规定的位件塑性变形,而此时没有影响复位件弹性变形能力的特性。所述至少一个缺口例如也可以如此布置和设计,即,在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的预定的制动起效移位情况下出现在规定范围内的复位件塑性变形。所述至少一个缺口可以按照导向机构的材料性能和形状特性来布置和构成。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的预定的制动起效移位可以源于对应制动衬片的一定磨损。由此,可以借助至少一个缺口来保证即便在超出规定的制动衬片磨损极限时还可以实现复位件的弹性变形,以便还将复位力施加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换言之,所述导向机构的至少一个缺口允许制动衬片磨损补偿并且进一步确保复位件的功能。显然,作为至少一个缺口的替代或补充,也可以在导向机构上设置刻槽、切口或其它结构以获得前述技术效果。
所述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至少一个导向机构可以在一个改进方案中具有至少一个卷边用于有目的地增大尤其与复位件的塑性变形相关的复位件变形阻力。所述至少一个卷边例如可以布置在该复位件和/或导向机构的导向部上。所述至少一个卷边也可以布置在所述复位件与导向机构的导向部之间的过渡区内。因此,所述至少一个卷边例如可以如此布置和设计,在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的预定的制动起效移位情况下出现规定的复位件塑性变形,而此时没有影响到复位件弹性变形能力的性能。所述至少一个卷边例如可以如此布置和构成,在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的预定的制动起效移位情况下出现在规定范围内的复位件塑性变形。所述至少一个卷边可以按照导向机构的材料性能和形状特性来布置和构成。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的预定的制动起效移位可以来自于对应的制动衬片的一定磨损。由此一来,可以借助至少一个卷边来保证即便在超出规定的制动衬片磨损极限时还可以实现复位件弹性变形,以便还将复位力施加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换言之,所述导向机构的至少一个卷边允许制动衬片磨损补偿,并且还确保复位件的功能。显然,作为至少一个卷边的替代或补充,也可以在导向机构上设置加强结构、材料加厚结构或其它结构以获得前述技术效果。
在一个改进方案中,在适当选择和设计任意数量的卷边和/或缺口情况下,也可以限定多个这种磨损极限,从而在制动衬片组件和对应导向机构的持续运行期间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引起多个规定的塑性变形。因此,可以逐步补偿对应的制动衬片的磨损。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该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至少一个导向机构可以包括多个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所述多个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能在同一区域中或在不同的区域中相对于该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支承。
在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一个改进方案中,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的凹口可以形成在至少一个导向件的容纳区的区域中或与之邻接形成。由此一来,可以允许固定在车辆上的最好是铸制的制动钳的比较简单的制造。此外,由此可行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导向机构连同安置在其上的复位件以简单方式被安装在制动钳上。
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的凹口可以在制动钳内形成侧凹。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前述类型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其可以牢固联接或牢固联接至车辆桥轴。该制动钳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容纳区的导向件,该容纳区被设定尺寸和设计成容纳导向机构的导向部。可使制动衬片组件的制动衬片座的导向面接触该导向机构,从而制动衬片组件通过该制动衬片座的导向面在制动钳的导向件区域中被可移位地引导,以便通过制动衬片组件的制动起效移位使制动衬片组件的制动衬片与制动盘相互作用来获得制动效果。该制动钳具有凹口,该凹口被设定尺寸和设计成可以至少部分地将导向机构的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安置在该凹口中。该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可相对于制动衬片座支承且设计用于通过制动衬片组件的制动起效移位将由弹性变形引起的复位力施加到制动衬片组件上,该复位力抵制制动衬片组件的制动起效移位。
在一个改进方案中,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的凹口可以形成在该至少一个导向件的容纳区的区域中或与之邻接形成。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的该凹口可以形成侧凹。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前述类型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维修套件。维修套件包括分别具有制动衬片座和安装或可安装在每个制动衬片座上的制动衬片的2N制动衬片组件以及分别具有导向部的4N导向机构,该导向部被设定尺寸和设计成能安装在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的导向件的容纳区中。制动衬片组件的每个所述制动衬片座包括至少一个导向面,可以使该导向面接触导向机构以便在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的导向件的区域中被可移位地引导,从而可以通过制动衬片组件的制动起效移位使对应的制动衬片与制动盘相互作用以获得制动效果。每个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其可相对于对应的制动衬片座支承并且被设计成通过对应制动衬片组件的制动起效移位将由弹性变形引起的复位力施加于其上,该复位力抵制对应制动衬片组件的制动起效移位。该复位件被设定尺寸和设计成能至少部分安置在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的凹口中。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的导向机构,其中该导向机构被设计和指定用于与前述类型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连用。
对于技术人员清楚明白的是,前述方面和特征可以任意组合。虽然与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相关地描述了上述特征中的几个特征,但显然其中几个特征也可能适合制动钳、维修套件和/或导向机构。之前关于制动钳、维修套件和/或导向机构所述的特征可以完全一样地相应适用于固定钳盘式制动器。
附图说明
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和应用可能来自以下参照对应的示意图对非限制性意味的实施例的描述。在此,所有所述的和/或如图所示的特征单独地或在任何组合形式中表示在此所公开的主题。如图所示的零部件的尺寸和比例在此不一定按照原尺寸。
图1示出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透视图。
图2以剖视图示出根据图1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透视图。
图3示出图2的透视图的放大局部。
图4示出包括复位件的导向机构的透视图。
图5示出根据图4的导向机构的另一透视图。
图6示出图4的透视图的放大局部。
图7示出图5的另一透视图的放大局部。
附图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的透视图,其包括制动钳102,制动钳借助两个固定机构104可被刚性联接至对应机动车的桥轴(未示出)。
该固定钳盘式制动器还包括两个制动衬片组件108、110,其分别具有板状的制动衬片座112、114和安装在其上的制动衬片116、118。制动衬片组件108、110安置在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102内,其中,制动衬片116、118彼此对置并且在它们之间限定出一个容纳空间120。在安装于机动车上的状态中,容纳空间120设置用于容纳制动盘(未示出)的局部。
相似的或相同的和相同作用的零部件和特征在其它图中分别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在其它图中处于概览考虑也放弃一些特征和零部件的附图标记,在这里,这些特征和零部件在其它的图中已经带有附图标记。关于其它的图未再次描述的零部件和特征就其设计和功能而言近似于根据其它的图的相应零部件和特征。
图2以局剖视图示出如图1所示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的透视图。确切说,以剖视图示出了制动钳102,而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的安置在制动钳102内的部件未被剖示出。
如图2所示,两个制动衬片组件108、110分别关于制动盘(未示出)的转动轴线可轴向移位地在制动钳102内被引导。为此,制动衬片座112、114分别在对置两侧具有一个导向面122、124,导向面分别在两个面(在此未示出)可移位地抵靠导向机构126、128,导向机构被容纳在制动钳102的导向件的容纳区130、132中。出于概览考虑,在图2中,仅两个导向面122、124、两个对应的导向机构126、128以及两个对应的容纳区130、132带有附图标记。
为了两个制动衬片组件108、110先后朝向或在未示出的制动盘方向上制动起效地移位,每个制动衬片组件108、110可借助两个液压驱动的作动活塞134、136、138、140运动。显然,固定钳盘式制动器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代替液压驱动的作动活塞地具有机电驱动的作动活塞用于制动衬片组件的制动起效移位。通过两个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制动起效移位,制动衬片116、118接触到制动盘并因此获得用于机动车刹车的制动力。
为了进一步支持两个制动衬片组件108、110按照规定的移位并且防止制动衬片组件倾斜,固定钳盘式制动器还具有两个导向杆142、144。它们基本上平行于制动盘的转动轴线布置,其中,两个导向杆142、144中的每一个均延伸穿过在其中一个制动衬片座112的上侧区域中的第一开口146、148和在另一个制动衬片座114的上侧区域中的第二开口150、152,在这里,每个第一开口146、148与对应的其中一个第二开口150、152对置布置。
图3示出了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的如图2所示的透视图的放大局部。在此放大局部中能看到,每个导向机构126、128分别具有一个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154、156。每个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154、156在对应的导向面122、124区域内包夹对应的制动衬片座112、114。在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制动起效移位时,复位件154、156与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移位同步地被偏移并由此弹性变形。由此一来,分别通过复位件154、156对对应的制动衬片组件108、110施加复位力,该复位力抵制制动衬片组件的制动起效移位。
一旦借助作动活塞134、136、138、140施加至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制动力被释放,则复位力用于使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移位向与制动起效的移位方向VR相反的复位方向RR。可以通过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移位获得在每个所述制动衬片116、118与制动盘之间的例如0.2毫米的气隙。这防止出现剩余滑动力矩,因此减小在固定钳盘式制动器区域中的发出噪音以及机动车油耗。
还如图3所示,复位件154、156至少部分安置在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102的凹口158、160中。凹口158、160分别在例如铸铁的或也由轻金属构成的制动钳102中形成侧凹,侧凹布置在对应容纳区130、132的区域中。通过所述凹口158、160,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102提供足够的空间以使带有复位件154、156的导向机构126、128尤其首先以比较简单的方式被安装在其上。
图4至图7示出了可与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连用的导向机构126的各不同透视图,该导向机构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154。尤其是,导向机构126可被指定用于与固定板盘式制动器100连用、设定尺寸和构成。
导向机构126具有包括导向部162的主体,上接触面164以及下接触面166与导向部相接。上、下接触面164、166至少在局部可分别接触到制动钳(在此未示出)的导向面,或者以微小间隙与之略微间隔开。导向部162可安装在制动钳的容纳区(在此未示出)中。
导向机构126有多个钩爪168、170、172、174,它们形成在导向部162区域中且从导向机构126的主体起向外、即朝向制动钳的容纳区凸出。钩爪168、170、172、174在导向机构126的安装状态中相对于制动钳的容纳区支承并且在切向和侧向上将导向机构126固定在制动钳的容纳区内。因此,钩爪168、170、172、174容许导向机构126以摩擦配合形式牢固落位在制动钳上,其中,在对应的制动衬片组件的制动起效移位情况下在导向机构126与制动钳本身之间的相对运动得以避免。
在下接触面166上还设有唇部175,唇部具有曲线状横截面并且通过其安置被弹性偏压。在安装在制动钳上的状态中,对应的制动衬片组件至少在局部从上方作用于唇部175,这有利地影响到导向机构126在制动钳上的固定。此外,为了从制动钳上拆下导向机构126,唇部175可被抬起或者对其底面施力,由此该导向机构126可比较简单地与制动钳分离。
在图4至图7中示出了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154,其以一体形式呈可弹性变形弹簧箍状形成在导向机构126上。确切地说,复位件154形成在导向机构126的导向部162的背侧面176的一个侧边缘上。
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154包括呈弓形的连接部178,该连接部将背侧面176或背侧面176的一个侧边缘连接至基本水平的箍部180。在箍部180的末端,复位件154具有相对于箍部180弯折的箍臂182,箍臂在自背侧面176回缩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设计用于在导向机构126的安装状态中卡接到对应的制动衬片组件或对应的制动衬片座之后。箍部180基本上位于与导向机构126的接触面164、166相同的平面内。
箍臂182具有接触压台184,其在所示实施例中允许箍臂182相对于对应的制动衬片组件或对应的制动衬片座的点状支承。
另外,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154具有第一卷边186和第二卷边188,它们提高复位件154的抗塑性变形的变形阻力。第一卷边186此时布置在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154与导向机构126的背侧面176之间的过渡区中。确切说,第一卷边186不仅延伸入背侧面176的邻接复位件154的区域中,也延伸入复位件154的连接部178的邻接背侧面176的区域中。第二卷边188形成在水平箍部180的区域中。因此,两个卷边186、188在上述区域中提高复位件154的抗塑性变形的变形阻力。
另外,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154具有第一缺口190、第二缺口192和第三缺口194,它们减小复位件154的抗塑性变形的变形阻力。第一缺口190、第二缺口192和第三缺口194全都布置在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154的弓形连接部178中。因此,三个缺口190、192、194在弓形连接部178的区域中减小复位件154的抗塑性变形的变形阻力。
通过借助卷边186、188和缺口190、192、194有目的地增大和减小复位件154的变形阻力,有目的地调设好复位件154的规定的塑性变形能力。尤其如此选择所述卷边186、188的和缺口190、192、194的尺寸、形状和布置,即在复位件154因对应的制动衬片组件的制动起效移位而预定偏移时出现复位件154的规定的塑性变形,而没有由此影响复位件154的弹性变形能力。因此可以规定,复位件154在制动中在达到对应制动衬片的预定磨损极限和与之相关的制动衬片组件和复位件154的偏移时按照规定方式塑性变形,以补偿对应制动衬片的磨损并且进一步保证导向机构126的或复位件154的功能。显然,在适当选择和设计任意数量的卷边和/或缺口情况下也能限定多个这种磨损极限,从而在制动衬片组件和对应的导向机构的持续运行期间过程中可能出现多个规定的塑性变形。
显然,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不是穷举的并且未限制在此所公开的主题。尤其是,技术人员能够清楚知道他能任意相互组合所述特征和/或可以省掉各不同特征,而没有偏离在此所公开的主题。

Claims (14)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包括:
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102),该制动钳具有至少一个导向件,该至少一个导向件具有容纳区(130,132),
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108,110),该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具有制动衬片座(112,114),在所述制动衬片座上安装有制动衬片(116,118),其中所述制动衬片座(112,114)包括至少一个导向面(122,124),
至少一个导向机构(126,128),该至少一个导向机构具有导向部(162),该导向部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导向件的所述容纳区(130,132)中,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108,110)通过所述制动衬片座(112,114)的可移位地抵靠所述至少一个导向机构(126,128)的所述至少一个导向面(122,124)在所述制动钳(102)的所述导向件的区域中被可移位地引导,并且所述制动衬片(116,118)能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制动起效移位而能与制动盘相互作用以获得制动效果,其特征是,所述导向机构(126,128)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154,156),该复位件相对于所述制动衬片座(112,114)支承并设计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制动起效移位将由弹性变形引起的复位力施加至所述制动衬片组件上,该复位力抵制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制动起效移位,其中所述复位件(154,156)至少部分地安置在固定在车辆上的所述制动钳(102)的凹口(158,160)中,其中固定在车辆上的所述制动钳(102)的所述凹口(158,160)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导向件的所述容纳区(130,132)的区域中或与之邻接形成,其中所述复位件(154,156)被设计成与所述导向机构(126,128)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其特征是,所述复位件(154,156)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弹簧箍,该弹簧箍具有呈弓形的连接部(17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其特征是,所述弹簧箍借助相对于所述弹簧箍弯折的箍臂(182)包夹住所述制动衬片座(112,114)的所述至少一个导向面(122,124)。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其特征是,所述导向机构(126,128)具有至少一个缺口(190,19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其特征是,所述导向机构(126,128)具有用于增大所述复位件(154,156)的变形阻力的至少一个卷边(186,18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其特征是,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多个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其特征是,固定在车辆上的所述制动钳(102)的所述凹口(158,160)形成侧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侧向安装在所述导向机构(126,128)的所述导向部(162)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其特征是,所述箍臂(182)具有接触压台(184)用于形成所述复位件(154,156)相对于所述制动衬片座(112,114)的点状支承或线状支承。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其特征是,所述至少一个缺口(190,192,194)安置在所述复位件(154,156)上和/或所述导向机构(126,128)的导向部(16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中5所述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其特征是,所述至少一个卷边(186,188)设置在所述复位件(154,156)上和/或所述导向机构(126,128)的所述导向部(162)上。
12.一种用于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的制动钳(102),该制动钳固定连接或能固定连接至车桥轴,其中所述制动钳(102)包括具有容纳区(130,132)的至少一个导向件,该容纳区被尺寸设定和设计成容纳导向机构(126,128)的导向部(162),其中能使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制动衬片座(112,114)的导向面(122,124)接触所述导向机构(126,128),使得所述制动衬片组件(108,110)能通过所述制动衬片座(112,114)的所述导向面(122,124)在所述制动钳(102)的所述导向件的区域内被可移位地引导,以便通过所述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制动起效移位而使所述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所述制动衬片(116,118)与制动盘相互作用以获得制动效果,其特征是,所述制动钳(102)具有至少一个凹口(158,160),该凹口被尺寸设定和设计成能将所述导向机构(126,128)的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154,156)至少部分地安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凹口(158,160)中,其中可弹性变形的所述复位件(154,156)能相对于所述制动衬片座(112,114)支承并且被设计成通过所述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制动起效移位而将由弹性变形造成的复位力施加至所述制动衬片组件,所述复位力抵制所述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所述制动起效移位,其中固定在车辆上的所述制动钳(102)的所述凹口(158,160)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导向件的所述容纳区(130,132)的区域中或与之邻接地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动钳(102),其特征是,固定在车辆上的所述制动钳(102)的所述凹口(158,160)形成侧凹。
14.一种用于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00)的维修套件,包括:
2N个制动衬片组件(108,110),其分别具有制动衬片座(112,114)和被安装或能够安装在每个所述制动衬片座(112,114)上的制动衬片(116,118),
4N个导向机构(126,128),其分别具有导向部(162),该导向部被尺寸设定和设计成能安置在固定在车辆上的制动钳(102)的导向件的容纳区(130,132)中,其中所述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每个所述制动衬片座(112,114)包括至少一个导向面(122,124),能使所述导向面接触所述导向机构(126,128),以便在固定在车辆上的所述制动钳(102)的所述导向件的区域中被可移位地引导,从而能通过所述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制动起效移位而使对应的所述制动衬片(116,118)与制动盘相互作用以获得制动效果,其特征是,每个所述导向机构(126,128)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复位件(154,156),该复位件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制动衬片座(112,114)支承且设计用于通过对应的所述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所述制动起效移位将由弹性变形引起的复位力施加至所述制动衬片组件,所述复位力抵制对应的所述制动衬片组件(108,110)的制动起效移位,其中所述复位件(154,156)被尺寸设定和设计成能至少部分地安置在固定在车辆上的所述制动钳(102)的所述凹口(158,160)中,其中所述复位件(154,156)被设计成与所述导向机构(126,128)成一体。
CN201780050190.XA 2016-08-24 2017-07-19 具有制动衬片组件复位用导向部件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 Active CN1095638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010301.9 2016-08-24
DE102016010301.9A DE102016010301A1 (de) 2016-08-24 2016-08-24 Festsattelscheibenbremse mit einem Führungselement zur Rückstellung einer Bremsbelaganordnung
PCT/EP2017/068230 WO2018036724A1 (de) 2016-08-24 2017-07-19 Festsattelscheibenbremse mit einem führungselement zur rückstellung einer bremsbelaganordn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3894A CN109563894A (zh) 2019-04-02
CN109563894B true CN109563894B (zh) 2021-01-01

Family

ID=59593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0190.XA Active CN109563894B (zh) 2016-08-24 2017-07-19 具有制动衬片组件复位用导向部件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504456B1 (zh)
CN (1) CN109563894B (zh)
DE (1) DE102016010301A1 (zh)
WO (1) WO20180367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002886A1 (de) * 2018-04-10 2019-10-10 Lucas Automotive Gmbh Bremsbelaganordnung für eine Scheibenbremse einer Fahrzeugbremsanlage
EP3835612B1 (de) * 2019-12-10 2022-08-24 ZF CV Systems Europe BV Scheibenbremse, insbesondere für nutzfahrzeuge und fahrzeug mit einer scheibenbremse, insbesondere nutzfahrzeug mit einer scheibenbrems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2038A (ja) * 1982-02-19 1983-08-23 Akebono Brake Ind Co Ltd デイスクブレ−キのパツド戻し機構
JP2007315577A (ja) * 2006-05-29 2007-12-06 Toyota Motor Corp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CN102713330A (zh) * 2009-12-23 2012-10-03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盘式制动器及其摩擦衬片组件
CN102853010A (zh) * 2011-06-30 2013-01-02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盘式制动器
DE202015104454U1 (de) * 2014-08-25 2015-10-08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Mehrteilige Belagklammer
CN105508475A (zh) * 2014-10-10 2016-04-20 泛博制动国际有限公司 弹簧、含有弹簧的盘式制动器及盘式制动器的替换套件
CN105605126A (zh) * 2012-08-23 2016-05-25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回复弹簧和包括可塑性变形的回复弹簧的盘式制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36541C2 (de) 1974-07-30 1985-04-11 Alfred Teves Gmbh, 6000 Frankfurt Selbsttätige Nach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 Bremsbacke einer Teilbelag-Scheibenbremse
DE60034310D1 (de) 2000-04-18 2007-05-24 Freni Brembo Spa Eine Scheibenbremseinheit
DE60328320D1 (de) 2003-12-30 2009-08-20 Freni Brembo Spa Federelement zur befestigung eines bremsbelags in einem sattel einer scheibenbremse
AU2003300763A1 (en) 2003-12-30 2005-07-21 Freni Brembo S.P.A. Pad spring or resilient member for a disc brake
JP4818250B2 (ja) 2007-12-27 2011-11-1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DE102010041098A1 (de) 2009-09-25 2011-04-28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Federelement zur Lüftspielverbesserung
FR3005127B1 (fr) 2013-04-29 2015-04-17 Chassis Brakes Int Bv "frein a disque a patin de freins stabilises, et procedes associes d'assemblage et de remplacement d'un patin"
US9670977B2 (en) * 2014-09-11 2017-06-06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High-low pad retraction spring
DE102014014081A1 (de) * 2014-09-23 2016-03-24 Lucas Automotive Gmbh Führungsmittel für eine Bremsbelaganordnung einer Scheibenbremse und Scheibenbrems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2038A (ja) * 1982-02-19 1983-08-23 Akebono Brake Ind Co Ltd デイスクブレ−キのパツド戻し機構
JP2007315577A (ja) * 2006-05-29 2007-12-06 Toyota Motor Corp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CN102713330A (zh) * 2009-12-23 2012-10-03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盘式制动器及其摩擦衬片组件
CN102853010A (zh) * 2011-06-30 2013-01-02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盘式制动器
CN105605126A (zh) * 2012-08-23 2016-05-25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回复弹簧和包括可塑性变形的回复弹簧的盘式制动器
DE202015104454U1 (de) * 2014-08-25 2015-10-08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Mehrteilige Belagklammer
CN105508475A (zh) * 2014-10-10 2016-04-20 泛博制动国际有限公司 弹簧、含有弹簧的盘式制动器及盘式制动器的替换套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04456B1 (de) 2022-01-19
WO2018036724A1 (de) 2018-03-01
CN109563894A (zh) 2019-04-02
EP3504456A1 (de) 2019-07-03
DE102016010301A1 (de) 2018-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85323B2 (en) Caliper assembly for disc brake system
KR101990170B1 (ko) 자동차 디스크 브레이크의 패드 구속 시스템
KR101238254B1 (ko) 마찰 요소 및 디스크 브레이크
US10962068B2 (en) Disc brake for a utility vehicle, and brake pad set
KR101427501B1 (ko) 철도 차량용 브레이크 라이닝
EP1628033A2 (en) Pad spring for opposed piston calipers
JP4698147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組立体
US6971486B2 (en) Caliper spring clip with axial force direction
RU2728201C2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колодки с оптимизированным износом
CN111480019B (zh) 用于商用车的盘式制动器和制动衬面组
JP2019526758A (ja) 商用車用の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CN109563894B (zh) 具有制动衬片组件复位用导向部件的固定钳盘式制动器
CN114746664A (zh) 用于商用车的盘式制动器
EP3452736B1 (en) Hydraulic disc brake assembly and pad assembly for same
CN108603548B (zh) 用于商用车辆的盘式制动器以及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
JP2010203559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キャリパ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GB2361971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friction elements in disc brakes
US10550904B2 (en) Disc brake for a commercial vehicle
JP2006336784A (ja)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EP4107405B1 (en) Brake pad retainer system, brake pad and vehicle
EP3951207B1 (en) Brake pad arrangement
CN115038891A (zh) 车辆盘式制动器装置、制动片和车辆
JP2007508509A (ja) ばね組体を有するスポットタイプ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CN115899125A (zh) 制动块弹簧以及盘式制动系统
CN117795224A (zh) 用于商用车的盘式制动器以及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oblenz

Applicant after: ZF active safety Co., Ltd

Address before: Koblenz

Applicant before: Lucas Automotive Gmbh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