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2910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2910A
CN109562910A CN201780048246.8A CN201780048246A CN109562910A CN 109562910 A CN109562910 A CN 109562910A CN 201780048246 A CN201780048246 A CN 201780048246A CN 109562910 A CN109562910 A CN 109562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section
lifting body
brake component
movement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82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2910B (zh
Inventor
福井孝太郎
渡边诚治
白石直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562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2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2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2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2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4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detecting excessive speed
    • B66B5/044Mechanical overspeed govern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4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detecting excessive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6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 B66B5/18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6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 B66B5/26Positively-acting devices, e.g. latches, kn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电梯装置具有在升降体上把持导轨的楔状的制动件,与升降体的悬挂体并行地在井道内设置有限速器绳索,电梯装置具备:第1施力部,在升降体被异常加速的情况下,通过在限速器处把持限速器绳索,第1施力部对制动件向上方施力;以及第2施力部,其利用因悬挂体断裂时的升降体下落而产生的运动,对制动件向上方施力,第1施力部和第2施力部中的至少一个与制动件分离。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绳索式电梯中,轿厢和对重利用主绳索,借助设置在井道上端或井道上部的机房中的曳引机连接成吊桶状,利用曳引机的旋转,轿厢上下移动。在该曳引机设置有制动器,当检测到电梯被异常加速的情况等异常时,曳引机制动器动作,能够使轿厢安全地停止。
此外,作为因主绳索断裂或在曳引机与主绳索之间发生打滑等而使得曳引机制动器不起作用、轿厢向下方加速的情况下的安全装置,在轿厢上设置有把持导轨而使轿厢减速的紧急停止装置。
为了驱动该紧急停止装置,在井道内与主绳索并行地将限速器绳索利用上下两个滑轮设置成环状,并借助紧急停止装置与轿厢连接,在通常状态下,与轿厢联动地上下移动。限速器绳索的上端的滑轮成为限速器,在限速器设置有当以异常的速度旋转时限制限速器绳索的移动的机构,因此,成为了这样的结构:当轿厢达到异常速度时,在限速器绳索与轿厢移位之间产生差异,由于该差异,紧急停止装置动作,使得轿厢减速。
在此,在井道的下端的底坑设置有缓冲器,成为了在无法通过紧急停止装置而减速的情况下使轿厢减速的结构,但通常的限速器具有以下问题:由于与轿厢位置无关地检测到固定的速度而进行动作,因此与额定速度相应地,缓冲器的假定碰撞速度增大,缓冲器大型化,井道的底坑变长。
为了应对该问题,存在如下的紧急停止装置:利用限速器绳索自身所具有的惯性力与轿厢的加速度成比例地增大这一点,当轿厢自由下落时,与轿厢速度无关地使紧急停止装置动作。通过使用该装置,在当轿厢位于最下层附近时轿厢因绳索断裂而下落的情况下,在达到额定速度之前紧急停止装置动作,因此,认为能够降低缓冲器的假定碰撞速度,能够实现缓冲器的小型化、底坑的缩短。
作为在最下层附近处主绳索断裂时与轿厢速度无关地使紧急停止装置动作的方法,有利用限速器的惯性力进行动作的紧急停止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利用限速器的旋转惯性进行动作的紧急停止装置存在惯性力因限速器绳索的振动而变动的问题。特别是在升降行程大的电梯中,还存在该影响变得显著、难以缩短缓冲器的条件。
作为其他方式,还有使用以下结构(松弛式)的方式:不是通过轿厢的下落,而是通过轿厢与主绳索的连接部分中的张力变化来检测主绳索的断裂,从而使紧急停止装置动作(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623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090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检测主绳索的张力降低而使紧急停止装置动作的方式虽然有应用于井道短的电梯的例子,但在与限速器系统并用的情况下,在由张力降低引起的紧急停止装置上拉时,限速器系统的惯性力成为上拉阻力,存在截至紧急停止装置动作为止的时间变长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其具有对紧急停止装置的制动件进行驱动的两种施力机构,同时能够抑制截至紧急停止装置动作为止的时间变长的电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在升降体上把持导轨的楔状的制动件,与升降体的悬挂体并行地在井道内设置有限速器绳索,电梯装置具备:第1施力部,在升降体被异常加速的情况下,通过在限速器处把持限速器绳索,第1施力部对制动件向上方施力;以及第2施力部,其利用因悬挂体断裂时的升降体下落而产生的运动,对制动件向上方施力,第1施力部和第2施力部中的至少一个与制动件分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驱动紧急停止装置的制动件的两种施力机构独立地起作用,由此,在通过基于限速器的施力动作和基于张力检测的施力动作中的任意一个施力动作而将制动件上拉时,另一个施力机构与制动件分离,不作为阻力起作用,因此,能够抑制从发生绳索断裂起至紧急停止装置起作用为止的时间变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装置的整体图。
图2是通常行进中的轿厢的放大图。
图3是限速器动作时的轿厢的放大图。
图4是绳索断裂时的轿厢的放大图。
图5是在实施方式1中采用2∶1绕绳结构时的轿厢部放大图。
图6是在实施方式1中采用下悬式的绕绳方式时的轿厢部放大图。
图7是实施方式2的制动件承接部的放大图。
图8是实施方式2的制动件承接部的放大图。
图9是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压缩使轿厢侧槽部的块移位的结构的施力部承接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压缩使轿厢侧槽部的块移位的结构的施力部承接部的放大图。
图11是实施方式3中的具有啮入机构的施力部承接部的放大图。
图12是实施方式3中的具有啮入机构的施力部承接部的放大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4中的动作限制部的动作的轿厢部放大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4中的动作限制部的动作的轿厢部放大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4中的动作限制部的动作的轿厢部放大图。
图16是实施方式5中的轿厢部放大图。
图17是实施方式6中的轿厢部放大图。
图18是实施方式7中的轿厢部放大图。
图19是实施方式7的改变方式中的轿厢部放大图。
图20是实施方式8中的轿厢部放大图。
图21是实施方式9中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2是实施方式9中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9中的轿厢自由下落时的动作的图。
图24是示出实施方式9中的限速器检测到异常速度时的动作的图。
图25是实施方式9中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6是实施方式10中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7是示出实施方式10中的轿厢自由下落时的动作的图。
图28是示出实施方式10中的限速器检测到异常速度时的动作的图。
图29是实施方式10中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30是实施方式11中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31是示出实施方式11中的限速器检测到异常速度时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同一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在图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机房2。在机房2中设置有曳引机3、偏导轮4。曳引机3具有:驱动绳轮;曳引机马达,其使驱动绳轮旋转;以及曳引机制动器(电磁制动器),其对驱动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
曳引机制动器具有:制动轮(鼓或盘),其与驱动绳轮同轴地结合;制动靴,其与制动轮接触或分离;制动弹簧,其将制动靴向制动轮按压而施加制动力;电磁铁,其抵抗制动弹簧而使制动靴从制动轮离开,从而解除制动力。
在曳引机3和偏导轮4上卷绕有悬挂体6。作为悬挂体6,使用多根绳索或多根带。在悬挂体6的第1端部连接有作为升降体的轿厢7。在悬挂体6的第2端部连接有作为升降体的对重8。
轿厢7和对重8通过悬挂体6悬吊在井道1内,通过曳引机3在井道1内升降。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曳引机3的旋转,使轿厢7以设定的速度升降。
在井道1内设置有引导轿厢7升降的一对轿厢导轨9和引导对重8升降的一对对重导轨10。在井道1的底部设置有缓冲轿厢7向井道底部的碰撞的轿厢缓冲器11、和缓冲对重8向井道底部的碰撞的对重缓冲器12。
在轿厢7搭载有与轿厢导轨9卡合而使轿厢7紧急停止的紧急停止装置13。作为紧急停止装置13,使用步进型(progressive type)紧急停止装置(一般在额定速度超过45m/min的电梯装置中,使用步进型紧急停止装置)。
此外,在轿厢7设置有张力检测机构15,该张力检测机构15使用了根据悬挂体6与轿厢7之间的张力而变化的弹性体。
在机房2中设置有检测轿厢7的超速度行进的限速器。限速器具有限速器绳轮16a、超速度检测开关以及绳索夹等。在限速器绳轮16a上卷绕有限速器绳索17。
限速器绳索17在井道1内铺设成环状,并与轿厢7连接。此外,限速器绳索17卷绕在配置于井道1的下部的张紧轮18上。当轿厢7升降时,限速器绳索17循环移动,限速器16的限速器绳轮16a以与轿厢7的行进速度对应的旋转速度旋转。
在限速器中,机械地检测轿厢7的行进速度是否达到了超速度。作为检测的超速度,设定有比额定速度Vo高的第1超速度Vos和比第1超速度高的第2超速度Vtr。
当轿厢7的行进速度达到第1超速度Vos时,超速度检测开关被操作。
当超速度检测开关被操作时,向曳引机3的供电被切断,轿厢7通过曳引机制动器而紧急停止。
当轿厢7的下降速度达到第2超速度Vtr时,限速器绳索17由绳索夹把持,从而限速器绳索17的循环被停止。
图2示出通常行进中的轿厢7的放大图。另外,图3示出限速器动作时的轿厢7的放大图。图3及后述的图4也是示出第1施力部或第2施力部动作时的紧急停止机构的动作的图。紧急停止装置13由楔状的制动件19和引导件20构成,成为这样的结构:制动件向上方移位时,被引导件向导轨侧压入,从而把持导轨。另外,制动件19固定在以设于轿厢内侧的轴为中心旋转的连杆21上,连杆21的旋转与制动件的上下移位联动。
在该连杆上,在与轿厢9之间设置有弹性系数低的振动抑制弹簧22,以抑制制动件向上方移位,从而抑制了由轿厢振动引起的制动件的振动。另外,在制动件的下部,以与施力部接触的方式设置有施力部承接部23。
第1施力部24固定于限速器绳索17,借助误动作防止弹簧25与轿厢连接。误动作防止弹簧25具有比紧急停止装置内的振动抑制弹簧22高的弹性系数,预先对第1施力部24向下方施力,在限速器中绳索被把持、限速器绳索的循环停止的情况以外的情况下,保持第1施力部24,使得限速器绳索17与轿厢7一体地上下动作。
在悬挂体6与轿厢7的连接部设置有张力检测机构15,该张力检测机构15设置有与悬挂体6的终端部直接连接且能够上下移位的作为弹簧保持部的弹簧固定板26,弹簧固定板26借助弹性体27固定于轿厢。在受到弹性体的作用的同时,悬挂体的张力越高,弹簧固定板26越向上方移位。
在弹簧固定板26的侧方,以与弹簧固定板接触的方式设置有张力检测连杆28,该张力检测连杆28构成为能够以轿厢上的固定点为中心旋转。在张力检测连杆28中的与弹簧固定板26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设置有第2施力部29,在悬挂体6断裂时,当弹簧固定板在弹性体的作用下向下方移位时,第2施力部29向上方移位。
第1施力部24和第2施力部29并列配置在与制动件下的施力部承接部23相接的位置,在通常状态下均为接触状态。
当任一施力部向上方移位时,移位后的施力部与制动件联动,紧急停止装置动作。但是,另一个施力部由于没有来自制动件的力的作用而远离制动件进行运动。
其结果是,在限速器中检测出轿厢速度的异常而把持了绳索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第1施力部24向上方移位,紧急停止装置动作。此时,第2施力部29与紧急停止装置的上拉动作无关,第2施力部29的惯性力不会成为动作的阻力。
另一方面,在绳索断裂、张力检测机构15的弹簧固定板26向下方移位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第2施力部29向上方移位,紧急停止装置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避免第1施力部24和限速器绳索17的惯性力妨碍动作。
另外,能够与第1施力部24和第2施力部29接触的施力部承接部23也可以代替设置在制动件19的下部,而构成为接触与制动件联动的连杆21,抑制制动件的振动的振动抑制弹簧22也可以设置成与制动件19直接连接。
进而,张力检测机构15的弹簧固定板也可以采用根据多根悬挂体6全部的总张力而移位的结构,或者,也可以采用根据悬挂体的一部分的张力变动而移位的结构。此外,弹簧固定板26也可以不是因绳索张力降低而向下方动作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在轿厢上设置滑轮,因绳索张力降低而使弹簧固定板26向上方动作的结构,并采用直接使第2施力部29向上方移位的结构。
此外,如图5所示,在2∶1绕绳方式的电梯中,通过在轿厢上的吊轮30与轿厢之间设置弹性体27,能够实现同样的效果。此外,如图6所示,即使是主绳索通过轿厢下方的下悬式电梯,通过设置与轿厢下的吊轮31间的悬挂体6接触的接触部32,并配置为与弹簧固定板26联动,也能够实现同样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1,在并用基于限速器系统的紧急停止动作和基于绳索断裂检测或加速度检测的紧急停止动作的机构的情况下,不会彼此冲突,因此能够实现快速动作。此外,在制动件与升降体之间设置弹性体,在通常行进时将制动件维持在初始位置,因此能够抑制通常行进中的制动件的振动,减少误动作、噪音的产生,并且在利用施力部上拉制动件时,通过形成为不会成为阻力的足够小的弹簧力,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上拉动作。此外,驱动第2施力部的因轿厢下落而产生的运动是悬挂体断裂时产生的弹簧固定板的运动,因此,通过利用绳索张力检测作为第2施力部,在绳索断裂时紧急停止装置进行动作。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2除了以下说明的部分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图7是在实施方式2中连杆前端因压缩而退缩的结构的施力部承接部的放大图,是表示锁定状态的图。图8是在实施方式2中连杆前端因压缩而退缩的结构的施力部承接部的放大图,是表示锁定解除状态的图。
在实施方式1中,代替设置与制动件联动的连杆上的振动抑制弹簧22,而在施力部承接部23的内部设置锁定机构33,在第1施力部24及第2施力部29均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由于锁定机构33的连杆的自重,连杆的前端34成为伸出的状态,并成为与轿厢上的槽35啮合的状态。此时,即使制动件19产生惯性力,由于被固定在槽35中,因此也能够抑制制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在此,如图8所示,当第1施力部24向上方移位时,在施力部的上升运动的初期,由于连杆的变形,连杆的前端34被拉向轿厢导轨9侧,从而与轿厢上的槽35的啮合状态被解除。同样,在第2施力部29向上方移位的情况下,也是在施力部的上升运动的初期锁定机构被解除。
其结果是,制动件19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位,通过施力部的作用,制动件被进一步向上方顶起,紧急停止装置进行动作。
在该机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施力部承接部23设置在与制动件联动的连杆的下部,以代替将施力部承接部23设置在制动件19的底面。
此外,如图9及图10所示,也可以使用使轿厢侧槽部的块移位的结构。图9及图10是在实施方式2中利用压缩使轿厢侧槽部的块移位的结构的施力部承接部的放大图,图9表示锁定状态,图10表示锁定解除状态。如图9及图10所示,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在由弹性体36保持的块37上设置轿厢侧的槽35,槽啮入部38不变化,由于施力部的接近,连杆39变形,将块37压入,从而解除槽啮入部38与槽35的啮入等,只要能够利用施力部与制动件之间的位置变化来解除啮入状态,可以是任意的连杆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将制动件固定在初始位置的锁定机构,能够抑制通常行进中的制动件的振动,减少误动作、噪音的产生,并且在利用施力部进行制动件上拉时,通过设置简单地解除锁定的机构,能够顺利地进行上拉动作。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3除了以下所说明的部分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或2相同。图11是实施方式3的施力部承接部23的放大图,是表示啮入前的状态的图。图12是实施方式3的施力部承接部23的放大图,是表示限速器绳索侧上拉时(啮入机构动作的状态)的图。
在实施方式1的制动件与施力部的接触部,在施力部设置有槽41,并设置有连杆40,该连杆40在初始状态下被保持为施力部能够自由移位,当施力部一度向上方移位而进入制动件承接部内时,连杆40在制动件承接部上旋转,与施力部的槽41啮合,由此,成为将施力部与制动件19连结的结构。在与制动件连结后,若施力部向下方移位,则制动件也联动地被连接为向下方移位。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另一个施力部与制动件之间没有被连结,因此另一个施力部不会对制动件的动作产生影响。
由于制动件和施力部成为连结状态,在紧急停止装置动作之后,在使紧急停止装置复位到初始状态时,若使驱动的施力部向下方移位,则制动件能够顺利地复位到初始位置。在井道中,不能指定紧急停止装置动作的位置,在进行复位作业时,存在难以从紧急停止装置的周围接近的情况。此时,若制动件与第1施力部以及限速器绳索连结,则通过对限速器绳索赋予强制位移,制动件复位到初始位置,能够使轿厢上下移动。上述连结机构的解除作业(啮入状态的解除作业)只要在将轿厢移动到能够从周围接近的位置之后进行即可。
另外,在仅在限速器绳索侧的第1施力部24设置有连结机构的情况下,通过在利用第2施力部29使轿厢停止后手动地使限速器绳索17移位,来进行与制动件连结的作业,由此能够进行复位作业。
另外,也可以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利用制动件19与施力部之间的相对移位来解除制动件动作限制的装置组合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这样的机构:该机构在制动件与第1施力部或第2施力部接触的接触部处,在制动件的上升动作开始的情况下,连结制动件和对制动件向上方施力的施力部,因此在紧急停止动作后的复位作业时,通过牵拉限速器绳索或绳索张力检测机构,能够容易地使制动件复位到初始位置。
实施方式4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4除了以下所说明的部分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3中的任意一个相同。图13~图15示出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结构图。
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以与制动件19下方的施力部承接部23接触的方式设置有第1施力部24和第2施力部29,当任意一个施力部向上方移位时,制动件19成为把持轿厢导轨9的结构。
在此,在张力检测机构15,设置有防止弹簧固定板26向下方移位的动作限制板42。动作限制板42与以轿厢上的点为中心旋转的动作抑制连杆43连接,利用动作抑制连杆43的旋转,能够向不限制弹簧固定板26的上下移位的水平位置移动。动作抑制连杆43的另一端设置在轿厢的外侧,构成为与在比井道上的最下层附近的动作限制解除位置44靠下方的位置连续设置的突起部45接触并旋转。图13是动作抑制连杆43中的向轿厢外侧突出的端部未与突起部45接触的状态,图14是该端部与突起部45接触的状态。
如图15所示,当轿厢7到达动作限制解除位置44的下方时,动作抑制连杆43与突起部45接触,动作限制被解除。
相反,在轿厢7从最下层上升行进并移位到动作限制解除位置44的上方的情况下,动作抑制连杆43因重力而向相反方向旋转,不能进行弹簧固定板26的上下方向的移位。
通过设置该结构,仅在轿厢7位于最下层附近的情况下,成为紧急停止装置因悬挂体6的张力降低而动作的机构,在轿厢位置高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由张力检测引起紧急停止误动作。
另外,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动作抑制连杆43在旋转前后的位置处被保持,仅在动作限制解除位置的前后设置井道侧突起部,在每次通过动作限制解除位置时,在动作限制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切换动作抑制连杆。
即使在2∶1绕绳方式的电梯中,在轿厢上的吊轮与轿厢之间设置了弹簧的情况下,或者在主绳索通过轿厢下方的下悬式电梯中,设置了与轿厢下方的主绳索接触并利用张力而移位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弹簧固定板,使用通过与井道侧突起部的接触而移位的连杆,在比动作限制解除位置靠下方的位置,解除弹簧固定板的动作限制。因此,通过使绳索张力检测机构仅在井道的下部动作,来抑制误动作。此外,能够将绳索张力检测机构能够动作的井道的下部限定在从额定速度开始减速的减速开始位置以下。
实施方式5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5除了以下所说明的部分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4中的任意一个相同。图16是实施方式5中的轿厢部放大图。
如图16所示,除了悬挂体6和限速器绳索17之外,在井道长的电梯中,为了抑制曳引机的两侧载荷的不平衡,有时经由设置在井道下端的平衡轮47,以连接轿厢7与对重8的下方的方式设置有平衡绳索46。该平衡绳索46在轿厢位置位于最上层的情况下,轿厢侧的部位变长,因此施加在轿厢侧的载荷变大,在轿厢位于最下层的情况下,对重侧的部位变长,施加在轿厢侧的载荷变小。
因此,施加在轿厢侧的悬吊位置48处的张力根据轿厢位置而变化。在实施方式4中,代替设置井道侧的突起部,而利用平衡绳索46与轿厢7之间的张力,在轿厢上设置滑轮,在张力检测机构15内设置平衡绳索连接部49,在平衡绳索连接部49与轿厢之间设置弹性体50,使所述弹簧固定板26的动作限制板42动作,由此在轿厢位于比动作限制解除位置44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解除动作限制。因此,当轿厢位置高且平衡绳索的张力高时,动作被抑制,通过使绳索张力检测机构仅在井道的下部动作,来抑制误动作。此外,由于利用平衡绳索的张力来切换动作,因此能够不在井道侧设置追加机构,而仅在最下层使绳索张力降低检测的紧急停止装置动作。
在该机构中,由于不需要在井道侧设置突起部,因此容易导入到现有的电梯中。
另外,存在代替平衡绳索而利用不具有平衡轮的链条来抑制不平衡的情况,但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进行设计,进而,即使以电源供给为目的,使用以U字型设置在建筑物侧与轿厢之间的控制电缆来代替平衡绳索,也是同样地,张力根据轿厢位置而变化,因此能够用作弹簧固定板26的动作限制机构。
实施方式6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6除了以下所说明的部分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5中的任意一个相同。图17示出实施方式6的电梯的结构图。
与实施方式1~5同样地,当制动件19被向上方上拉时,制动件19在引导件20的作用下被按压于轿厢导轨9,利用与轿厢导轨9之间的摩擦使轿厢减速。另外,虽然在图17中省略了图示,但与实施方式1~5相同,制动件19设置在以轿厢上的点为中心旋转的连杆21之上,为了防止制动件因轿厢上产生的振动而上下移动,在轿厢与连杆之间设置有振动抑制弹簧22。
另外,与轿厢并行地设置有限速器绳索17,当限速器16检测到异常速度时,把持限速器绳索17,向上方对第1施力部24施力。
第2施力部29与加速度检测部51连接。加速度检测部由配重52和弹性体53构成,在通常状态下,成为弹性体53被施加在配重52上的重力压缩的状态。第2施力部29与配重52直接连接,与配重52的上下移位联动地上下移位。当轿厢7由于悬挂体6的断裂而自由下落时,由于配重52的惯性力,配重52从轿厢7观察时相对地向上方移位。通过该动作,第2施力部29对制动件19向上方施力。
第1施力部24和第2施力部29并列配置成与制动件的下方的施力部承接部23接触,并配置成在通常状态下接触。
当由限速器16把持绳索从而第1施力部24向上方移位时,第1施力部和制动件19联动,紧急停止装置动作。此时,由于第2施力部29从施力部承接部23离开,因此不会影响制动件19的上拉动作。相反,当检测到轿厢的加速度从而第2施力部29向上方移位时,第1施力部24和与第1施力部连接的限速器绳索17的惯性力不会影响制动件19的上拉。
因此,施力部只要对制动件19的自重和设置在与制动件联动的连杆21上的振动抑制弹簧22施加力即可,因此能够避免另一个施力部产生的惯性力妨碍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弹簧保持配重的振动作为第2施力部,在紧急停止装置根据轿厢加速度而动作时,限速器系统的惯性不会成为阻力。
另外,也可以如实施方式2那样,在施力部承接部23内使用将制动件19固定于轿厢的机构,一并使用利用施力部的移位而解除制动件19的固定的机构,也可以如实施方式3那样,增加当施力部顶起制动件时将制动件与施力部连结的结构。
实施方式7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7除了以下所说明的部分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6中的任意一个相同。图18示出实施方式7的电梯的结构图。
与实施方式6同样地,以与制动件19的下方的施力部承接部23接触的方式设置有第1施力部24和第2施力部29,当任意一个施力部向上方移位时,制动件19成为把持轿厢导轨9的结构。
在抑制配重52从初始位置向上方的移位的位置设置有配重移位抑制板54,配重移位抑制板54能够利用动作抑制连杆43在水平方向上移位,动作抑制连杆43的另一方在轿厢的外侧被配置成与设置在井道上的突起部45接触。突起部45在比设置于最下层停止位置附近的动作限制解除位置44靠下方的位置连续地设置,轿厢7从最上层下降行进,当移动到比动作限制解除位置44靠下方的位置时,动作抑制连杆43旋转,配重移位抑制板54向不限制配重52向上方的移位的位置移动。
相反,在轿厢从最下层停止位置上升行进并移动到比动作限制解除位置44靠上方的位置时,因动作抑制连杆43的自重而旋转,配重移位抑制板54移动到限制配重52向上方的移位的位置。
根据该效果,在最下层附近以外,能够利用与第1施力部连接的限速器16检测第1超速度及第2超速度,对轿厢进行减速,在最下层附近,能够在轿厢7开始下落后、轿厢加速到第1超速度之前,利用配重52的振动检测加速度,通过第2施力部29使紧急停止装置动作,从而降低对缓冲器的碰撞速度。本例是配重振动式,通过将动作限定在最下层附近,降低了误动作的概率。此外,利用井道上突起,在最下层附近切换动作,从而限定了弹簧保持配重式紧急停止装置的动作范围。
另外,如图19所示,与实施方式5同样,即使是使用平衡绳索或控制电缆的张力使配重移位抑制板54移动的结构,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利用平衡绳索或控制电缆的张力在最下层切换动作,不在井道侧设置追加设备,就能够限定弹簧保持配重式紧急停止装置的动作范围。
实施方式8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8除了以下所说明的部分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7相同。图20示出实施方式8的电梯的结构图。
与实施方式1~5同样地,当制动件19被向上方提起时,制动件19在引导件20作用下被按压于轿厢导轨9,通过与轿厢导轨9之间的摩擦使轿厢减速。另外,虽然在图20中省略了图示,但与实施方式1~5相同,制动件19设置在以轿厢上的点为中心旋转的连杆21之上,为了防止制动件因轿厢中产生的振动而上下移动,在轿厢与连杆之间设置有振动抑制弹簧22。
第1施力部24和第2施力部29并列配置成与制动件的下方的施力部承接部23接触,并配置成在通常状态下接触。
另外,与轿厢并行地设置有限速器绳索17,当限速器16检测到异常速度时,把持限速器绳索17,向上方对第1施力部24施力。
第2施力部29与致动器55连接。在通常状态下,致动器55固定在位于初始位置的制动件19与第2施力部29接触的位置,利用设置于轿厢上的加速度传感器56计算轿厢的加速度,当检测到异常的加速度时,向致动器55发出信号,当致动器55接收到信号时,以使第2施力部29向上方移位的方式进行驱动。
当由限速器16把持绳索从而第1施力部24向上方移位时,第1施力部与制动件19联动,紧急停止装置动作,由于第2施力部29从施力部承接部23分离,因此不会影响制动件19的上拉动作。相反,当根据来自控制装置5的信号驱动致动器55从而第2施力部29向上方移位时,第1施力部24和与第1施力部连接的限速器绳索17的惯性力不会影响制动件19的上拉。
因此,施力部只要对制动件19的自重和设置于与制动件联动的连杆21的振动抑制弹簧22施加力即可,因此能够避免另一个施力部产生的惯性力妨碍动作。通过利用由加速度计驱动的致动器作为第2施力部,即使是同时使用致动器式和限速器系统的结构也能够使用。
另外,驱动致动器的信号除了轿厢上的加速度计以外,还可以根据由控制装置5获得的轿厢7的速度或移位信息来计算加速度,或者根据通过用轿厢上的激光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计测与井道上的固定点之间的距离而获得的轿厢的绝对位置信息来计算加速度,或者获得在轿厢上与导轨接触并旋转的辊子的旋转等,可以使用任何传感器来计算加速度。
另外,如实施方式4、实施方式5那样,设置抑制致动器向上方的移位的板,利用与井道上的突起部的接触、或者平衡绳、控制电缆的张力变动,仅在轿厢位于动作限制解除位置的下方的情况下,通过机械机构解除致动器的动作限制,如果采用以上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大幅减少紧急停止装置因传感器信息的错误而误动作的可能性。
实施方式9
接下来,使用图21~图2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进行说明。图21~图24是示出实施方式9的电梯的结构的图。图22示出通常时的施力部与制动件19的位置关系,图21是从图22中省略了制动件19、轿厢导轨9、限速器绳索17的图。
第1施力部24的一端侧经由连结部71固定于限速器绳索17,另一端侧借助连结部60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引导件20。另一方面,第2施力部29设置在比第1施力部24靠下方的位置。第2施力部29的一端侧借助连结部65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连结杆66,另一端侧借助连结部63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引导件20。
连结杆66由设置于第1施力部24的引导件61a、61b支承为不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在连结杆66的上端形成有U字状的支承机构67。在支承机构67的内部配置有滚子68,滚子68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滚子68与弹性体53连接,弹性体53的上端与配重52连接。弹性体53被配重52的重力压缩,由固定于引导件20的支承板69支承配重52。另外,在支承板69形成有弹性体53能够通过的孔70。
楔状的制动件19借助连结部72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2施力部29,此外,制动件19能够沿着引导件20的倾斜面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接下来,使用图23说明因悬挂体6的断裂而使得轿厢7自由下落时的动作。当轿厢7自由下落时,配重52因惯性而上浮,被配重52的自重压缩的弹性体53的压缩力被释放。
第2施力部29通常经由连结杆66受到弹性体53的压缩力。当通过轿厢7自由下落而释放弹性体53的压缩力时,第2施力部29被弹性体64顶起。于是,第2施力部29以连结部63为支点向上方旋转移动,下端侧与连结部72连结的制动件19向上方移动。当制动件19沿引导件20向上方移动时,制动件19与轿厢导轨9接触而产生摩擦力,对轿厢7的自由下落进行制动。
在这一系列的动作中,第1施力部24不会制动件19的动作产生影响。另外,限速器绳索17也会不对制动件19的动作产生影响。因此,与第1施力部24独立地,第2施力部29动作,由此当悬挂体6断裂时,能够立即使制动件19动作,对轿厢7的自由下落进行制动。
接下来,使用图22及图24对限速器16检测出轿厢7的异常速度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22所示,在通常的状态下,配重52利用自重来保持与支承板69接触的状态,弹性体53被压缩。
当限速器16检测到轿厢7的移动速度异常时,由限速器16把持限速器绳索17,限速器绳索17的移动停止。于是,在连结部60与连结部71之间,在上下方向上产生相对的速度变化,如图24所示,第1施力部24以连结部60为支点向上方旋转移动。
当第1施力部24向上方旋转时,限制连结杆66的水平方向的移动的引导件61a、61b的位置向远离引导件20的方向移动。于是,如图24所示,连结杆66从引导件61a、61b受到水平方向的力,向远离引导件20的方向倾斜。
若连结杆66向远离引导件20的方向倾斜,则设于连结杆66的上端的支承机构67也向远离引导件20的方向移动。并且,由支承机构67支承的滚子68从支承机构67脱落。
脱落的滚子68利用弹性体53的复原力向下方移动,但由于与连结杆66分离,因此弹性体53的力不作用于连结杆66。因此,借助连结杆66作用于第2施力部29的弹性体53的压缩力被释放,第2施力部29利用弹性体64的力向上方移动。由此,下端侧与第2施力部29的连结部72连结的制动件19向上方移动,与轿厢导轨9接触,由此对以异常速度移动的轿厢7进行制动。这样,在检测到轿厢7的异常速度的情况下,与配重52的动作无关地使制动件19动作。
在实施方式9中,使制动件19仅与第2施力部29连结。并且,第2施力部29被弹性体64顶起,并且被弹性体53经由连结杆66压下。另一方面,第1施力部24被误动作防止弹簧25施力,以使得不容易向上方移动,并且利用限速器绳索17的移动,释放作用于连结杆66的弹性体53的压缩力。
这样,在实施方式9中,使第1施力部24与第2施力部29的机构独立。由此,在轿厢7自由下落的情况和轿厢7的移动速度异常的情况下,能够使第1施力部24与第2施力部29独立地发挥功能,而使制动件19动作。
另外,如图25所示,可以代替设置于第1施力部24的引导件61a、61b,而将磁铁75和76以彼此排斥的方式分别配置于第1施力部24和连结杆66。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第1施力部24以非接触的方式控制连结杆66的移动。由此,能够排除机构上的误差、位置偏移等的影响,能够稳定地释放弹性体53的压缩力。
实施方式10
接下来,使用图26~图28对实施方式10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0与实施方式9的不同点在于,连结杆73具有弹性,由相对于压缩载荷产生弯曲变形的杆状部件形成;连结杆73的上端部借助连结部74始终与弹性体53连结。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9相同。
图27示出轿厢7因悬挂体6的断裂而自由下落的情况。当轿厢7自由下落时,配重52因惯性而浮起,因配重52的自重而被压缩的弹性体53的压缩力被释放。由此,第2施力部29被顶起,制动件19作用于轿厢导轨9,使轿厢7的下落停止。
图28示出限速器16检测出轿厢7的移动速度异常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限速器绳索17的动作停止,第1施力部24以固定于引导件20的连结部60为支点向上方旋转移动。而且,第1施力部24的引导件61a、61b向远离引导件20的方向移动。由此,连结杆73从引导件61a、61b受到水平方向的力,如图28所示,产生弯曲变形。
若连结杆73产生弯曲变形,则无法完全支承作用于连结杆73的轴向的来自弹性体53的压缩力,连结杆73产生屈曲变形。若连结杆73屈曲变形,则作用于第2施力部29的来自弹性体53的压缩力减少,第2施力部29被弹性体64的力顶起。而且,由于第2施力部29被顶起,使得制动件19被顶起,并与轿厢导轨9接触,从而对轿厢7的移动进行制动。
在实施方式10中,在悬挂体6断裂的情况和利用限速器16检测到轿厢7的移动速度异常的情况下,使第1施力部24与第2施力部29的动作不同。由此,能够根据异常内容使制动件19动作。另外,在实施方式9中是连结杆66和弹性体53分离的结构,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10中,连结杆73与弹性体53始终连结。由此,仅通过使制动件19从轿厢导轨9脱离,就能够恢复到通常的状态,能够缩短从紧急停止状态恢复的恢复时间。
另外,如图29所示,可以代替设置于第1施力部24的引导件61a、61b,而将磁铁75和76以彼此排斥的方式分别配置于第1施力部24和连结杆73。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第1施力部24以非接触的方式控制连结杆73的移动。由此,能够排除机构上的误差、位置偏移等的影响,能够稳定地释放弹性体53的压缩力。
实施方式11
接下来,使用图30和图31说明实施方式11。图30示出通常时的施力部与制动件的位置关系。
实施方式11与实施方式9的不同点在于,滚子68与配重52的连接机构、以及制动件19与第1施力部24连接。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9相同。
连结杆66由设置于第1施力部24的引导件61a、61b支承为不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在连结杆66的上端形成有U字状的支承机构67。在支承机构67的内部配置有滚子68,滚子68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滚子68借助连结杆79与配重52连接。配重52借助弹性体53支承在固定于引导件20的支承板69上。弹性体53被配重52的重力压缩。另外,在支承板69形成有连结杆79能够通过的孔70。
楔状的制动件19利用连结部7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2施力部29,制动件19能够沿着引导件20的倾斜面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制动件19形成有长孔77,在长孔77的内部配置有固定于第1施力部24的销78。
接下来,对因悬挂体6的断裂而使得轿厢7自由下落的情况进行说明。当轿厢7自由下落时,配重52因惯性而浮起。于是,被配重52的自重压缩的弹性体53的压缩力被释放。
通常,第2施力部29经由连结杆66和79受到弹性体53的压缩力。当因轿厢7的自由下落而释放弹性体53的压缩力时,第2施力部29与配重52成为一体而被向上顶起。若第2施力部29以连结部63为旋转轴被向上方顶起,则借助连结部72,制动件19也向上移动。当制动件19沿引导件20向上方移动时,通过与轿厢导轨9接触而产生制动力,对轿厢7的自由下落进行制动。
对于这一系列的动作,第1施力部24不会对制动件19的动作产生影响。另外,限速器绳索17也不会对制动件19的动作产生影响。因此,与第1施力部24独立地,第2施力部29动作,由此当悬挂体6断裂时,能够立即使制动件19动作,对轿厢7的自由下落进行制动。
接下来,使用图31对限速器16检测出轿厢7的异常速度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当限速器16检测到轿厢7的移动速度异常时,由限速器16把持限速器绳索17,限速器绳索17的移动停止。于是,在连结部60与连结部71之间,在上下方向上产生相对的速度变化,如图31所示,第1施力部24以连结部60为支点向上方旋转移动。
当第1施力部24向上方旋转时,限制连结杆66的水平方向的移动的引导件61a、61b的位置向远离引导件20的方向移动。于是,如图31所示,连结杆66从引导件61a、61b受到水平方向的力,向远离引导件20的方向倾斜。
若连结杆66向远离引导件20的方向倾斜,则设于连结杆66的上端的支承机构67也向远离引导件20的方向移动。并且,由支承机构67支承的滚子68从支承机构67脱落。由于连结杆79与滚子68一起脱离,弹性体53的压缩力不再作用于连结杆66。经由连结杆66的弹性体53的压缩力被解除,从而第2施力部29和制动件19能够移动。
当第1施力部24向上方移动时,销78与设置于制动件19的长孔77的上端接触。由此,销78与第1施力部24成为一体,将制动件19上拉。于是,制动件19与轿厢导轨9接触,对以异常的速度移动的轿厢7进行制动。
这样,在实施方式11中,对于检测到轿厢7的速度异常而停止的限速器绳索17的动作,能够与配重52的动作无关地实施基于制动件19的制动。另外,在实施方式11中,不需要实施方式9所示的弹性体64,能够简化结构。
以上,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具体说明了本发明的内容,但基于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及教导,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变形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
标号说明
6:悬挂体;7:轿厢(升降体);9:轿厢导轨(导轨);13:紧急停止装置;15:张力检测机构;16:限速器;17:限速器绳索;19:制动件;20:引导件;21:连杆;22:振动抑制弹簧(弹性体);23:施力部承接部;24:第1施力部;25:误动作防止弹簧;26:弹簧固定板;27:弹性体;28:张力检测连杆;29:第2施力部;46:平衡绳索;50:弹性体;52:配重;53:弹性体;55:致动器;56:加速度传感器。

Claims (16)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装置具有在升降体上把持导轨的楔状的制动件,与所述升降体的悬挂体并行地在井道内设置有限速器绳索,
该电梯装置具备:
第1施力部,在所述升降体被异常加速的情况下,通过在限速器处把持所述限速器绳索,该第1施力部对所述制动件向上方施力;以及
第2施力部,其利用因所述悬挂体断裂时的升降体下落而产生的运动,对所述制动件向上方施力,
所述第1施力部和所述第2施力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制动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在所述制动件与所述升降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体,在通常行进时将所述制动件维持在初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该电梯装置具有当所述升降体通常行进时将所述制动件锁定在初始位置的机构,
当所述第1施力部或所述第2施力部上升时,在所述制动件的上拉动作的初期,利用设置于施力部承接部的连杆来解除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装置具有以下机构:该机构在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1施力部或所述第2施力部接触的接触部处,在所述制动件的上升动作开始的情况下,连结所述制动件和对所述制动件向上方施力的所述施力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在所述升降体与所述悬挂体的连接部具有弹簧保持部,所述弹簧保持部根据弹性体的移位而上下移动,所述弹性体被设置成根据在所述升降体与所述悬挂体之间产生的张力而变形,用于驱动所述第2施力部的、因所述升降体的下落而产生的运动是所述弹簧保持部在所述悬挂体断裂时产生的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在所述升降体上设置有动作限制机构,所述动作限制机构限制所述弹簧保持部向所述悬挂体的张力下降的方向移位,在所述升降体位于比设置于中间层的动作限制解除位置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动作限制机构被解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动作限制解除位置设定于自所述升降体在下降行进时从额定速度减速起至到达最下层停止位置为止的区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在从所述井道的动作限制解除位置到所述升降体的最下层停止位置为止的一部分或全部区间中,在与设置于所述升降体的连杆接触的平面位置处设置有井道侧突起部,
通过所述升降体上的所述连杆与所述井道侧突起部接触,而解除所述弹簧保持部的所述动作限制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在所述升降体位于比所述动作限制解除位置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向与张力相反的方向施力的弹性体,解除所述弹簧保持部的所述动作限制机构,该张力施加于从所述升降体向下方悬吊的平衡绳索或控制电缆与所述升降体的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用于驱动所述第2施力部的、因所述升降体的下落而产生的运动是,借助弹性体以能够在所述升降体上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升降体上的配重利用预先储存所述弹性体的弹性势能,根据所述升降体的加速度而在上下方向上移位的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该电梯装置设置有对被所述弹性体保持的所述配重的上升方向的动作进行限制的动作限制机构,在所述升降体位于比设置于中间层的动作限制解除位置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动作限制机构被解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在从所述井道的动作限制解除位置到所述升降体的最下层停止位置为止的一部分或全部区间中,在与设置于所述升降体的连杆接触的平面位置处设置有井道侧突起部,
通过所述升降体上的所述连杆与所述井道侧突起部接触,而解除所述配重的所述动作限制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在所述升降体位于比所述动作限制解除位置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向与张力相反的方向施力的弹性体,解除所述配重的所述动作限制机构,该张力施加于从所述升降体向下方悬吊的平衡绳索或控制电缆与所述升降体的连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将如下的运动作为用于驱动所述第2施力部的、因所述升降体的下落而产生的运动:该运动是根据所述限速器或曳引机的转速的数据或设置在所述升降体上的传感器的数据,检测出所述升降体的加速度为异常值,从而利用致动器进行施力的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保持在所述升降体上的配重借助弹性体与所述第2施力部连接,并且与所述制动件连结的所述第2施力部由将所述第2施力部向上方顶起的其他弹性体支承,并且与所述制动件分离的所述第1施力部将连接有所述配重的所述弹性体的力从所述第2施力部去除。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借助弹性体支承在所述升降体上的配重与所述第2施力部连接,并且在与所述制动件连结的所述第2施力部以及与所述制动件分离的所述第1施力部中,所述第1施力部将支承所述配重的所述弹性体的力从所述第2施力部去除,并且将所述制动件顶起。
CN201780048246.8A 2016-08-09 2017-07-26 电梯装置 Active CN1095629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6292 2016-08-09
JP2016156292 2016-08-09
PCT/JP2017/027085 WO2018030155A1 (ja) 2016-08-09 2017-07-26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2910A true CN109562910A (zh) 2019-04-02
CN109562910B CN109562910B (zh) 2021-03-09

Family

ID=61162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8246.8A Active CN109562910B (zh) 2016-08-09 2017-07-26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633208B2 (zh)
KR (1) KR102276519B1 (zh)
CN (1) CN109562910B (zh)
DE (1) DE112017004032T5 (zh)
WO (1) WO201803015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1821A (zh) * 2019-08-01 2019-10-25 苏晓林 一种高楼电梯用防坠落安全消防设备
US11492231B2 (en) * 2016-05-23 2022-11-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apparatus
US11738971B2 (en) 2021-06-25 2023-08-29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governor tension frame damp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3792B (zh) * 2019-06-21 2020-03-27 台州市椒江预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的安全停靠设备
EP3878789A1 (en) * 2020-03-10 2021-09-15 KONE Corporation A method for releasing safety gears, and a stalling detector
KR102276971B1 (ko) * 2020-11-23 2021-07-13 주식회사 신화리프트 승강기의 비상정지장치와 이것이 구비된 승강기
JP7259911B1 (ja) 2021-10-08 2023-04-18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かご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
JP7256970B1 (ja) 2021-10-08 2023-04-13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JP7169559B1 (ja) 2021-11-04 2022-11-11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かご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
CN114314247B (zh) * 2022-01-04 2023-11-03 安徽舒马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安全防护机构
JP7245455B1 (ja) * 2022-01-28 2023-03-24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用調速機及びエレベータ
JP7465315B2 (ja) 2022-08-18 2024-04-1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の据付方法
JP7481684B2 (ja) 2022-09-08 2024-05-13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かご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871A (en) * 1980-06-06 1982-01-11 Hitachi Ltd Safety device for elevator
CN1357488A (zh) * 2000-12-08 2002-07-1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有相关延迟制动力的安全制动器
JP2004338901A (ja) * 2003-05-16 2004-1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WO2005105651A1 (ja) * 2004-04-30 2005-11-1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2829204U (zh) * 2012-05-13 2013-03-27 安徽丰海起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性的升降机吊笼防坠安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20344A (ja) * 1974-08-13 1976-02-18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Shokokyoanzensochi
JPS5426995Y2 (zh) * 1975-05-26 1979-09-04
JPS5393548A (en) * 1977-01-26 1978-08-16 Hitachi Ltd Elevator
JPS573775U (zh) * 1980-06-06 1982-01-09
JPS57170371A (en) * 1981-04-09 1982-10-20 Hitachi Ltd Emergency stop device for elevator
JPH11209022A (ja) 1998-01-19 1999-08-03 Hitachi Ltd 非常止め装置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
KR200437138Y1 (ko) * 2007-01-25 2007-11-06 케이알승강기 주식회사 엘리베이터 브레이크 장치
KR100903469B1 (ko) * 2007-05-21 2009-06-18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2011209022A (ja) 2010-03-29 2011-10-20 Ube Industries Ltd モルタル又はコンクリ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ルタル又はコンクリートの終局の断熱温度上昇量の予測方法
JP5325904B2 (ja) 2011-02-09 2013-10-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非常止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871A (en) * 1980-06-06 1982-01-11 Hitachi Ltd Safety device for elevator
CN1357488A (zh) * 2000-12-08 2002-07-1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有相关延迟制动力的安全制动器
JP2004338901A (ja) * 2003-05-16 2004-1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WO2005105651A1 (ja) * 2004-04-30 2005-11-1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2829204U (zh) * 2012-05-13 2013-03-27 安徽丰海起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性的升降机吊笼防坠安全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92231B2 (en) * 2016-05-23 2022-11-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apparatus
CN110371821A (zh) * 2019-08-01 2019-10-25 苏晓林 一种高楼电梯用防坠落安全消防设备
CN110371821B (zh) * 2019-08-01 2020-12-15 北京实创电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楼电梯用防坠落安全消防设备
US11738971B2 (en) 2021-06-25 2023-08-29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governor tension frame damp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25697A (ko) 2019-03-11
CN109562910B (zh) 2021-03-09
DE112017004032T5 (de) 2019-05-02
KR102276519B1 (ko) 2021-07-12
JP6633208B2 (ja) 2020-01-22
JPWO2018030155A1 (ja) 2018-11-29
WO2018030155A1 (ja) 2018-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2910A (zh) 电梯装置
US10093515B2 (en) Elevator apparatus
US9546074B2 (en) Elevator apparatus including an anomalous acceleration detecting mechanism
JP572637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101456403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04395220B (zh) 电梯装置
KR101974760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5205428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WO2011052053A1 (ja) エレベータ用非常止め装置
KR102076322B1 (ko) 엘리베이터 칸의 비상 멈춤 장치
WO2015122054A1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4955757A (zh) 电梯装置
CN107074489B (zh) 电梯装置
JP2016166075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18179182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6829486A (zh) 电梯装置
JP2012131625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バッフ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