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33100B - 一种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33100B CN109533100B CN201811501816.7A CN201811501816A CN109533100B CN 109533100 B CN109533100 B CN 109533100B CN 201811501816 A CN201811501816 A CN 201811501816A CN 109533100 B CN109533100 B CN 1095331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fting
- bicycle
- guide rail
- elastic force
- fo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3/00—Separate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 B62H3/12—Hanging-up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及方法,其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错开和/或彼此并列的升降导轨,其中至少一个升降导轨具有能够在升降导轨内上下运动的限位机构以及与升降导轨转动连接的提升定位板,其中,该限位机构能够通过助力绳索的第一弹力和铰接装置的第二弹力所共同形成的提升力的作用下,克服自行车重力而沿升降导轨向上运动,其中,助力绳索的第一弹力能够响应于自行车前轮以一定幅度的力量撞击该升降导轨上与限位机构接合的卡位机构而被释放,铰接装置的第二弹力能够响应于限位机构借助该第一吸而与卡位机构脱离接合时而被释放,从而使得能够借助于该共同形成的提升力而非手动地提升该进行撞击的自行车直至竖向存放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自行车存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国家鼓励自行车出行,大多的城市都在推行自行车出行,自行车出行成了当今中国一种必不可少的出行方式。各城市之间都竞相建设,使得生存空间变得日益狭小,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尤其是对自行车存放的规划和管理已经成为必要。其中,自行车车库随着自行车的增多也得到了大量推广,现有的自行车库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自行车是两个轮子的,它的固定比较麻烦,大多都是人工推到固定装置上进行固定,然后再进行升降,采用的是手动的操作方式,操作比较繁琐,同时需要人工推进去,不仅消耗了人力而且不必要地延长了停车的时间。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自行车停放架是一圈一圈的弹簧式停放架,用于将自行车的前轮置于其中固定,但是这些停放架只是解决了自行车乱停放问题,还没有考虑节省空间和对空间的合理运用,此时自行车停放的上层空间是闲置的,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另外还存在一种双层自行车停放架,利用在单层的停放架上面再叠一层,构成双层设计,但是这样的设计需要解决对上层自行车的存取困难问题。
中国专利(CN107738707A)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包括竖直的支架,在支架底部之间设置有底板,支架之间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中间设有卡紧自行车前轮的锁扣,锁扣可通过提升装置在支撑板上沿竖直位置向上移动,在支撑板上设置有可夹紧自行车车轮的夹板,提升装置通过电机提供动力。通过该专利提供的自行车停车装置,当用户需要停放自行车时,将自行车前轮卡到锁扣中,然后通过提升装置将锁扣向上提升,后轮沿着底板上的U形凹槽上升至夹板位置,然后夹板加紧后轮即可完成自行车的存放,具有安全快速,便捷可靠的特点。当需要存放第二辆自行车时,伸缩杆离开孔,支撑板通过旋转轴进行旋转,将没有自行车的一面转到停车方向,然后重复上述步骤。
但该专利提供的自行车停车装置,由于当用户在取车时,需要先手动将夹紧自行车后轮的夹板松开,并且在放至地面后,用户还需手动将打开锁扣以解锁自行车前轮。不仅停放过程中需要反复的手动进行调节,过程复杂且费力,而且由于在停放第二辆时需要将支撑板通过旋转轴进行旋转,用户停车时很难确定方位,导致存取不易。此外,由于还在停放第二辆时支撑板的选择需要占用至少能够容纳一辆自行车的空间,空间利用率低,仍旧无法满足节省空间的需求。此外,该专利提供的自行车停车装置通过采用电机为自行车的提升助力,不仅在存取之前需要等待电机开启,导致用户存取自行车的等待时间较长,不能满足在用户急需用车时,需要能够快速将自行车取下使用的需求。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482530A)公开了一种立式自行车停车库,包括两排依次排布的若干个取放单元,相邻的取放单元之间呈可拆卸的固定配合,各取放单元开设有取放口,各取放单元的取放口朝向远离另一排的取放单元的方向,位于同一排的取放单元的排布方向与自行车放置方向呈倾斜设置,该取放单元包括取放架,取放架设置有前轮夹,前轮夹升降轨道、前轮夹锁定机构及前轮夹助力机构。采用上述方案,该专利提供了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将自行车整齐放置的立式自行车停车库。
但是由于该专利提供的立式自行车停车库是通过手动提升龙头,只能将处于水平放置的自行车提升至将近竖直状,即处于存放位置处的自行车其实仍然为倾斜姿态,不仅增大了用于锁定自行车前轮的夹体单元单点受到的力,容易因作用力过大而使得自行车前轮胎体及前轮轮毂产生弯曲,尤其在室外存放条件下存放过程中因刮风产生震动时,不利于对竖向停放的自行车停放稳定性。并且由于该装置借助于助力绳索实现竖直放置,在越接近竖向停放位置时助力绳索对自行车所提供的提升力越弱,要使自行车达到将近竖直状竖直停放状态也仍需要额外的人为施力,增大了停车或取车过程的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及方法,其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错开和/或彼此并列的升降导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升降导轨具有能够在所述升降导轨内上下运动的限位机构以及与所述升降导轨转动连接的提升定位板,其中,该限位机构能够通过助力绳索的第一弹力和铰接装置的第二弹力所共同形成的提升力的作用下,克服自行车重力而沿所述升降导轨向上运动,其中,所述助力绳索的第一弹力能够响应于自行车前轮以一定幅度的力量撞击该升降导轨上与所述限位机构接合的卡位机构而被释放,所述铰接装置的第二弹力能够响应于所述限位机构借助该第一弹力而与所述卡位机构脱离接合时而被释放,从而使得能够借助于该共同形成的提升力而非手动地提升该进行撞击的自行车直至竖向存放位置;
该限位机构能够通过撤除所述第二弹力而受到自行车重力与所述第一弹力所共同形成的拉力而沿所述升降导轨向下运动,其中,所述铰接装置能够响应于所述自行车后轮以一定幅度的力量撞击所述提升定位板上的、与所述铰接装置接合的支杆组件而撤除所述第二弹力,从而使得能够借助于该共同形成的拉力下降该处于竖向存放位置的自行车直至水平取用位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助力绳索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机构和所述提升定位板连接,并且其中,所述提升定位板被配置为:
在所述支杆组件与所述铰接装置接合并相对彼此固定的情况下,所述提升定位板能够借助所述第二弹力的释放来克服第三弹力,并以相对所述升降导轨沿第一方向转动的方式转动至所述升降导轨上的、能够与自行车后轮抵接的限制位置而与所述升降导轨相对固定,从而使得自行车后轮在所述自行车前轮的带动下以可转动的方式运动至该提升定位板上;
在所述自行车前轮因受到所述共同形成的提升力而沿所述升降导轨上升,同时使得所述自行车后轮移动至所述提升定位板上并与所述支杆组件抵接时,所述支杆组件因受到该自行车后轮对其施加的外力作用而按照沿第一方向弹性地移动的方式与所述铰接装置脱离接合,从而使得所述铰接装置撤除其依次通过提升定位板和助力绳索来间接作用在所述限位机构上的第二弹力;
其中,所述第三弹力为所述助力绳索对所述提升定位板施加的、用于带动所述提升定位板沿第二方向转动的作用力,所述第一弹力和所述第三弹力在沿所述助力绳索的纵向延伸方向上相对彼此反向,所述第一方向为朝向远离所述升降导轨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朝向靠近所述升降导轨的方向。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自行车后轮移动至所述提升定位板上并使得所述支杆组件与所述铰接装置脱离接合时,对所述提升定位板施加的第二弹力被撤除,使得所述提升定位板因仅受所述第三弹力作用而具有相对所述升降导轨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的运动趋势,从而使得所述自行车后轮能够借助于该运动趋势沿呈倾斜姿态的提升定位板朝向靠近所述卡位机构的方向移动直至竖向存放位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自行车停车装置至少包括用于推动所述铰接装置复位的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铰接装置按照释放第二弹力的方式由第一工作位置转换至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推杆组件能够通过因对其施加外力作用而抵靠至所述铰接装置并使得所述铰接装置由第二工作位置复位至第一工作位置,由此赋予所述铰接装置针对下一次相对所述升降导轨转动的第二弹力。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卡位机构被配置为:在所述卡位机构被施加负荷而使其对该限位机构在该升降导轨上的运动限制解除时,释放所述助力绳索的弹性势能,从而驱使该限位机构在所述助力绳索的弹力的带动下克服自身重力而沿该升降导轨向上运动,
并且其中,处于竖向存放位置的自行车的前轮能够因对其施加向下的外力而沿该升降导轨向下运动,所述限位机构在竖向运动的前轮的带动下一直运动到所述卡位机构的锁定位置,由此赋予所述助力绳索的针对下一次向上运动的第一弹力。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自行车停车装置还包括升降滑道,所述升降导轨能够通过弹性机构的弹力而沿所述升降滑道向上运动,所述弹性机构在该自行车处于竖向存放位置且电磁铁组件通电而解除对升降导轨的保持时释放弹性势能;
在所述电磁铁组件为通电状态而处于动作位置,进而解除对所述升降导轨在所述升降滑道上的限位固定时,以释放所述弹性机构的弹性势能的方式驱使所述升降导轨在所述弹性机构的弹力的带动下克服自身重力而沿所述升降滑道向上运动;
所述升降导轨能够借助该弹性势能带动自行车一起沿所述升降滑道上升至所述电磁铁组件的竖向顶端的锁定位置,并且在所述电磁铁组件为未通电状态而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升降导轨与所述升降滑道相对固定。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弹性机构被配置为:在所述升降导轨处于所述电磁铁组件的竖向顶端的锁定位置,并且所述电磁铁组件为通电状态而处于动作位置时,所述升降导轨能够因对所述提升定位板施加的向下的外力和处于竖向存放位置的自行车的重力所共同形成的合力下而沿所述升降滑道向下运动,其中,所述升降导轨向下运动产生的动能能够转化为弹性势能而被储存在所述弹性机构内,由此能够借助自行车的自身重力而将自行车自所述升降滑道的竖向顶端移动至所述升降滑道的竖向底端并同时赋予所述弹性机构的针对下一次向上运动的弹性势能。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磁铁组件在该自行车在所述升降导轨上处于竖向存放位置且所述电磁铁组件为未通电状态而处于初始位置时将所述升降导轨保持在所述升降滑道的竖向底端,并且其中,在所述电磁铁组件为通电状态而处于动作位置时所述电磁铁组件解除对所述升降导轨在所述升降滑道上的限位固定。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助力绳索在处于竖向存放位置的自行车的前轮因对其施加向下的外力和自身重力所共同形成的合力下而沿该升降导轨向下运动进而带动该自行车后轮离开所述提升定位板时逐渐收紧,从而使得所述提升定位板在所述助力绳索的弹力的带动下朝向靠近所述升降导轨的方向转动,在处于竖向存放位置的自行车的前轮因对其施加向下的外力沿该升降导轨带动所述限位机构一起向下运动至所述卡位机构的竖向底端的锁定位置时,所述提升定位板朝向靠近所述升降导轨的方向转动至处于所述升降导轨和所述限位机构之间的初始状态。
一种自行车自动管理方法,其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错开和/或彼此并列的升降导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升降导轨具有能够在所述升降导轨内上下运动的限位机构以及与所述升降导轨转动连接的提升定位板,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该限位机构能够通过助力绳索的第一弹力和铰接装置的第二弹力所共同形成的提升力的作用下,克服自行车重力而沿所述升降导轨向上运动,其中,所述助力绳索的第一弹力能够响应于自行车前轮以一定幅度的力量撞击该升降导轨上与所述限位机构接合的卡位机构而被释放,所述铰接装置的第二弹力能够响应于所述限位机构借助该第一弹力而与所述卡位机构脱离接合时而被释放,从而使得能够借助于该共同形成的提升力而非手动地提升该进行撞击的自行车直至竖向存放位置,该限位机构能够通过撤除所述第二弹力而受到自行车重力与所述第一弹力所共同形成的拉力而沿所述升降导轨向下运动,其中,所述铰接装置能够响应于所述自行车后轮以一定幅度的力量撞击所述提升定位板上的、与所述铰接装置接合的支杆组件而撤除所述第二弹力,从而使得能够借助于该共同形成的拉力下降该处于竖向存放位置的自行车直至水平取用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提升定位板与铰接装置之间的活动连接关系,在存放自行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自行车近似竖直顶端位置时,能够通过提升定位板与铰接装置脱离连接的方式无需手动就将自行车稳定竖直停放,并且在上一位用户取用自行车的同时赋予铰接装置下一次用于提升自行车前轮的弹力。
(2)本发明通过设置自行车后轮与提升定位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对停车和取车的助力,整个过程只需在自行车前轮带动自行车后轮移动便能实现,而且通过设置自动倾斜的提升定位板能够有效地保证自行车的稳定停放,自行车在前轮锁定、提升定位板和卡位机构的三点受力下实现了稳定停放,消除了通常的单一固定点可能导致车身摇摆和晃动的问题,能够节省用户停车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3)本发明提供的管理平台通过将停放和锁车两个过程结合为同时进行,节省了用户停放自行车所需花费的时间,不仅方便省力,在用户仅需在骑行结束后需停放自行车时,用户仅需将自行车前轮推行至限位机构内,助力绳索自动将其向上提升至停放位置,且在离地的同时自动完成对自行车前轮的锁定,保证了自行车稳定竖直停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自行车停车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确定的解锁状态的限位机构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效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确定的提升定位板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卡位机构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确定的弹性机构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和
图6是本发明确定的限位机构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固定座 2:助力绳索 3:第一端部
4:第二端部 5:第三端部 6:第四端部
7:自行车后轮 8:提升定位板 9:铰接装置
10:支杆组件 11:第一支杆 12:第二支杆
13:升降滑道 14:升降导轨 15:卡位机构
16:弹性机构 17:卷簧轮 18:卷簧
19:卷簧轮支架 20:第一滑轮组件 21:限位机构
22:前轮保持机架 23:侧板 24:第一通孔
25:底板 26:通槽 27:锁定杆
28:锁定杆滑道 29:双向合页 30:第一固定页
31:连接页 32:第二固定页 33:轮辐销
34:第二通孔 38:电磁铁组件 39:推杆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及方法,其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错开和/或彼此并列的升降导轨14,其中至少一个升降导轨14具有能够在升降导轨14内上下运动的限位机构21以及与升降导轨14转动连接的提升定位板8,其中,该限位机构21能够通过助力绳索2的第一弹力和铰接装置9的第二弹力所共同形成的提升力的作用下,克服自行车重力而沿升降导轨14向上运动,其中,助力绳索2的第一弹力能够响应于自行车前轮以一定幅度的力量撞击该升降导轨14上与限位机构21接合的卡位机构而被释放,铰接装置9的第二弹力能够响应于限位机构21借助该第一弹力而与卡位机构脱离接合时而被释放,从而使得能够借助于该共同形成的提升力而非手动地提升该进行撞击的自行车直至竖向存放位置;
该限位机构21能够通过撤除第二弹力而受到自行车重力与第一弹力所共同形成的拉力而沿升降导轨14向下运动,其中,铰接装置9能够响应于自行车后轮7以一定幅度的力量撞击提升定位板8上的、与铰接装置9接合的支杆组件10而撤除第二弹力,从而使得能够借助于该共同形成的拉力下降该处于竖向存放位置的自行车直至水平取用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管理平台通过将停放和锁车两个过程结合为同时进行,节省了用户停放自行车所需花费的时间,不仅方便省力,并且尤其在用户急需用车需要能够快速将自行车取下使用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管理平台,用户仅需在断开电磁铁组件的控制电路后将自行车拉至水平位置,在落地的同时自行车前轮自动解锁,由此用户能够快速便捷地将自行车取下使用。而在用户仅需在骑行结束后需停放自行车时,用户仅需将自行车前轮推行至限位机构内,助力绳索自动将其向上提升至停放位置,且在离地的同时自动完成对自行车前轮的锁定,保证了自行车稳定竖直停放。
并且,尤其在用户急需用车需要能够快速将自行车取下使用的情况下,用户仅需在断开电磁铁组件的控制电路后将自行车拉至水平位置,在落地的同时自行车前轮自动解锁,用户便能够快速便捷地将自行车取下使用。此外,由于上一位用户在取车的同时又自动将限位机构固定至待使用状态,并使得助力绳索具有再一次向上提升的弹性势能,即上一位用户在取车的同时还能够为下一位用户快捷停车提供便利。尤其对于停车后急需赶往另一处的下一位用户,仅需将自行车前轮推行至该限位机构内,在助力绳索的助力下即能快捷实现自行车的竖直稳定停放。
优选的,限位机构21包括前轮保持机架22、锁定杆、轮辐销33和锁定杆滑道28,前轮保持机架22上具有垂直于地面设置的底板25和在竖直方向上对称设置于底板25两侧的侧板23,至少一个侧板23上开设有与锁定杆的径向宽度相适配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24,轮辐销33和锁定杆滑道28分别连接至侧板23两侧面上且均位于第一通孔24下方,轮辐销33的上端面开设有与锁定杆的第一端部3相适配且形状为多边形的第二通孔34,锁定杆滑道28按照固接至侧板23上的方式与侧板23之间形成滑动通道并使得锁定杆的第二端部4仅具有沿滑动通道的延伸方向移动的运动状态。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助力绳索2两端分别与限位机构21和提升定位板8连接,并且其中,提升定位板8被配置为:在支杆组件10与铰接装置9接合并相对彼此固定的情况下,提升定位板8能够借助第二弹力的释放来克服第三弹力,并以相对升降导轨14沿第一方向转动的方式转动至升降导轨14上的、能够与自行车后轮7抵接的限制位置而与升降导轨14相对固定,从而使得自行车后轮7在自行车前轮的带动下以可转动的方式运动至该提升定位板8上;
在自行车前轮因受到共同形成的提升力而沿升降导轨14上升,同时使得自行车后轮7移动至提升定位板8上并与支杆组件10抵接时,支杆组件10因受到该自行车后轮7对其施加的外力作用而按照沿第一方向弹性地移动的方式与铰接装置9脱离接合,从而使得铰接装置9撤除其依次通过提升定位板8和助力绳索2来间接作用在限位机构21上的第二弹力;
其中,第三弹力为助力绳索2对提升定位板8施加的、用于带动提升定位板8沿第二方向转动的作用力,第一弹力和第三弹力在沿助力绳索2的纵向延伸方向上相对彼此反向,第一方向为朝向远离升降导轨14的方向,第二方向为朝向靠近升降导轨14的方向。
在解除约束后,绷紧的助力绳索2本就具有用于提升限位机构21的作用力,在助力绳索2的牵引力作用下带动自行车前轮沿着升降导轨14上升。在限位机构21沿着升降导轨14上升并离开提升定位板8时,释放铰接装置9的第二弹力,提升定位板8在该第二弹力作用下克服助力绳索2对其施加的第三弹力,相对升降导轨14沿第一方向转动至升降导轨14上的、能够与自行车后轮7抵接的限制位置并与升降导轨14相对固定。提升定位板8的相对转动同时提供了带动自行车前轮沿升降导轨14上升的助力,使得自行车前轮在助力绳索2的第一弹力和铰接装置9的第二弹力所共同形成的提升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
当自行车后轮7移动至提升定位板8上,并抵靠至提升定位板8上的、与铰接装置9接合的第一支杆11,由于自行车后轮7的继续移动而推动第一支杆11朝向靠近升降导轨14的方向转动,由于第一支杆11与第二支杆12之间的啮合关系,从而带动第二支杆12朝向远离升降导轨14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二支杆12与铰接装置9的第一端部3脱离卡合连接,由此铰接装置9撤除将提升定位板8保持在该限制位置处的第二弹力。提升定位板8由于第二弹力的撤除而仅受到助力绳索2对其施加的第三弹力,提升定位板8在相对升降导轨14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运动趋势下逐渐倾斜,此时的自行车未完全处于竖向存放位置,自行车后轮7借助于该运动趋势沿呈倾斜姿态的提升定位板8朝向靠近卡位机构15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在后期前轮提升力渐弱的情况下自动地而非手动地将自行车顺利提升至竖向存放位置。由于竖直状态下自行车前轮具有往外侧倾斜的运动趋势,使得自行车后轮7抵靠至卡位机构15处并为自行车提供了一处支承,以此自行车在前轮锁定、提升定位板8和卡位机构15的三点受力下实现了稳定停放,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两点固定或仅前轮固定方式避免了车身的摇摆和晃动。不仅能够节省用户停车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停放后用于保持后轮的提升定位板8呈倾斜姿态而保证了自行车稳定停放,消除了单一固定点可能导致车身摇摆和晃动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设置自行车后轮与提升定位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对停车和取车的助力,整个过程只需在自行车前轮带动自行车后轮移动便能实现,而且通过设置自动倾斜的提升定位板能够有效地保证自行车的稳定停放,消除了通常的单一固定点可能导致车身摇摆和晃动的问题,能够节省用户停车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本发明通过设置提升定位板与铰接装置之间的活动连接关系,在存放自行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自行车近似竖直顶端位置时,能够通过提升定位板与铰接装置脱离连接的方式无需手动地将自行车稳定竖直停放,在上一位用户取用自行车的同时赋予铰接装置下一次用于提升自行车前轮的弹力。
优选的,铰接装置9至少包括自回位复位弹簧,其中在弹簧处于未压缩状态时第一端部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端部4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第二端部4相对升降导轨14固定且其延伸方向与升降导轨14平行,在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一端部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端部4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且第一端部3与第二支杆12套接,由于提升定位板8被限位机构21限制在升降导轨14的竖向底端,由此弹簧的第二弹力被保持。
当提升定位板8在升降导轨14上的运动限制被解除时,按照释放第二弹力的方式,提升定位板8沿第一方向转动,同时第一端部3转动至与第二端部4垂直的位置。由于自行车后轮7的向前移动而使得第二支杆12与第一端部3脱离套接,由于第一端部3处的提升定位板8上具有通孔,使得提升定位板8能够在助力绳索2的第三弹力作用下而向上运动,不再受到第二弹力的限制。在对推杆组件39施加外力作用而使其第四端部6贯穿进该通孔抵靠并推动第一端部3的情况下,产生针对下一次用于转动的弹簧的第二弹力。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自行车后轮7移动至提升定位板8上并使得支杆组件10与铰接装置9脱离接合时,对提升定位板8施加的第二弹力被撤除,使得提升定位板8因仅受第三弹力作用而具有相对升降导轨14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运动趋势,从而使得自行车后轮7能够借助于该运动趋势沿呈倾斜姿态的提升定位板8朝向靠近卡位机构15的方向移动直至竖向存放位置。
优选的,支杆组件10至少包括彼此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杆11和第二支杆12,其中第一支杆11设于提升定位板8上方,第一支杆11被配置为能够因受到对其施加的外力作用而相对提升定位板8弹性地转动并且在撤除外力作用时弹性地自动复位,第二支杆12按照滑动连接的方式设于提升定位板8内并且与第一支杆11转动连接,第二支杆12被配置为在第一支杆11相对提升定位板8转动时朝向远离升降导轨14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推杆组件39能够按照杆体中部与提升定位板8内壁铰接的方式设于提升定位板8内,推杆组件39类似于杠杆,在压下第三端部5的同时带动第四端部6向上抬起,但由于在第三端部5下方设置有呈压缩状态的弹簧,使得第三端部5能够在撤除对其施加的外力作用后自动回复至初始状态,使得第四端部6撤除对第一端部3施加的推力作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自行车停车装置至少包括用于推动铰接装置9复位的推杆组件39,推杆组件39被配置为:在铰接装置9按照释放第二弹力的方式由第一工作位置转换至第二工作位置时,推杆组件39能够通过因对其施加外力作用而抵靠至铰接装置9并使得铰接装置9由第二工作位置复位至第一工作位置,由此赋予铰接装置9针对下一次相对升降导轨14转动的第二弹力。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卡位机构15被配置为:在卡位机构15被施加负荷而使其对该限位机构21在该升降导轨14上的运动限制解除时,释放助力绳索2的弹性势能,从而驱使该限位机构21在助力绳索2的弹力的带动下克服自身重力而沿该升降导轨14向上运动,并且其中,处于竖向存放位置的自行车的前轮能够因对其施加向下的外力而沿该升降导轨14向下运动,限位机构21在竖向运动的前轮的带动下一直运动到卡位机构15的锁定位置,由此赋予助力绳索2的针对下一次向上运动的第一弹力。
优选的,锁定杆被配置为:在前轮保持机架22的底端未抵靠至地面时,第二端部4在竖直方向上沿滑动通道部分延伸出侧板23的底端,第一端部3按照贯穿第一通孔24的方式位于第二通孔34的正上方或卡合至第二通孔34内并由此能够用于限制轮辐销33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
在前轮保持机架22的底端逐渐抵靠至地面时,第二端部4受到地面的推力使得锁定杆相对第一通孔24向上移动,由此第一端部3退出第二通孔34并使得锁定杆与轮辐销33脱离限制连接。
优选的,前轮保持机架22还包括设于第一通孔24下方的双向合页29,双向合页29包括套设有复位弹簧的芯轴以及与经芯轴依次彼此连接的第一固定页30、连接页31和第二固定页32,连接页31按照第一固定页30固接至轮辐销33且第二固定页32固接至侧板23的方式与轮辐销33联动连接。
优选的,双向合页29被配置为:在前轮保持机架22的底端逐渐抵靠至地面时,在对轮辐销33施加推力的情况下,连接页31在第一固定页30的带动下与轮辐销33一起向内侧移动使得复位弹簧压缩并由此产生弹性势能,并且在对轮辐销33撤去推力的情况下,复位弹簧的弹性势能释放并由此推动连接页31恢复原位,同时第一固定页30在连接页31的带动下向外侧作反向复位移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自行车停车装置还包括升降滑道13,升降导轨14能够通过弹性机构16的弹力而沿升降滑道13向上运动,弹性机构16在该自行车处于竖向存放位置且电磁铁组件38通电而解除对升降导轨14的保持时释放弹性势能。
在电磁铁组件38为通电状态而处于动作位置,进而解除对升降导轨14在升降滑道13上的限位固定时,以释放弹性机构16的弹性势能的方式驱使升降导轨14在弹性机构16的弹力的带动下克服自身重力而沿升降滑道13向上运动,并且其中,升降导轨14能够借助该弹性势能带动自行车一起沿升降滑道13上升至电磁铁组件38的竖向顶端的锁定位置,并且在电磁铁组件38为未通电状态而处于初始位置时升降导轨14与升降滑道13相对固定。
优选的,卡位机构15包括壳体、卡扣、回复弹簧和经回复弹簧可滑动地部分套设在壳体内的卡扣,底板25和提升定位板8上各自与卡扣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通槽26。其中,卡扣能够按照前端贯穿出通槽26的方式将限位机构21相对定位至升降导轨14上。
优选的,升降导轨14至少包括分别设于升降导轨14两端的第一滑轮组件20和第二滑轮组件,以及按照依次经过第一滑轮组件20和第二滑轮组件的方式两端分别连接至限位机构21和提升定位板8的助力绳索2,由此在卡扣受到外加压力而退出通槽26时能够产生用于提升限位机构21的作用力且提升定位板8在限位机构21上升的过程中相对升降导轨14逐渐向外侧转动,并且在限位机构21相对升降导轨14向下移动时能够产生用于提升提升定位板8的作用力。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弹性机构16被配置为:在升降导轨14处于电磁铁组件38的竖向顶端的锁定位置,并且电磁铁组件38为通电状态而处于动作位置时,升降导轨14能够因对提升定位板8施加的向下的外力和处于竖向存放位置的自行车的重力所共同形成的合力下而沿升降滑道13向下运动,其中,升降导轨14向下运动产生的动能能够转化为弹性势能而被储存在弹性机构16内,由此能够借助自行车的自身重力而将自行车自升降滑道13的竖向顶端移动至升降滑道13的竖向底端并同时赋予弹性机构16的针对下一次向上运动的弹性势能。
优选的,弹性机构16包括卷簧轮17支架19、卷簧18以及可转动地经卷簧轮17支架19固定在升降滑道13顶端的卷簧轮17,卷簧18的内端与卷簧轮17固接且卷簧18的外端与升降导轨14的顶端固接,其中,通过弹性机构16内卷簧18的收缩能够带动设有限位机构21的升降导轨14沿升降滑道13向上移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电磁铁组件38在该自行车在升降导轨14上处于竖向存放位置且电磁铁组件38为未通电状态而处于初始位置时将升降导轨14保持在升降滑道13的竖向底端,并且其中,在电磁铁组件38为通电状态而处于动作位置时电磁铁组件38解除对升降导轨14在升降滑道13上的限位固定。
优选的,电磁铁组件38上具有控制电路以及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于升降滑道13上且均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的至少一个铁芯。其中,在控制电路未通电时铁芯与设于升降导轨14上的限位孔卡合连接并由此能够将升降导轨14定位至升降滑道13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助力绳索2在处于竖向存放位置的自行车的前轮因对其施加向下的外力和自身重力所共同形成的合力下而沿该升降导轨14向下运动进而带动该自行车后轮7离开提升定位板8时逐渐收紧,从而使得提升定位板8在助力绳索2的弹力的带动下朝向靠近升降导轨14的方向转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处于竖向存放位置的自行车的前轮因对其施加向下的外力沿该升降导轨14带动限位机构21一起向下运动至卡位机构15的竖向底端的锁定位置时,提升定位板8朝向靠近升降导轨14的方向转动至处于升降导轨14和限位机构21之间的初始状态。
实施例1:
当用户准备将自行车停放至升降导轨14时,由于前轮保持机架22的底端和锁定杆的第二端部4均抵靠在地面上,其高度高于轮辐销33,所以锁定杆此时是以非接触的方式位于第二通孔34的正上方,轮辐销33不受约束,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前后运动;同时,限位机构21的底板25限制了提升定位板8向外侧转动的运动趋势。然后在用户将自行车前轮推入前轮保持机架22内时,自行车前轮与轮辐销33接触并持续对轮辐销33产生推力,由于轮辐销33经双向合页29连接至侧板23上,所以轮辐销33拉动双向合页29以压缩复位弹簧的方式一起向内侧移动。当自行车前轮继续向前顺利进入到前轮保持机架22内后,自行车前轮与轮辐销33脱离接触而不再施加推力,由于压缩的复位弹簧的弹性势能释放,推动双向合页29回复原位并由此带动轮辐销33一起向外侧移动,移动至使得第二通孔34位于第一端部3正下方的初始位置。
当前车轮向前继续推进至前轮保持机架22的最内处时,前车轮推动卡位机构15内的卡扣,卡扣受到自行车前车轮的外加压力而退出了通槽26,解除了卡位机构15对限位机构21在竖直方向上的约束,由此限位机构21能够通过滚轮在升降导轨14中上下运动。
在解除约束后,绷紧的助力绳索2本就具有用于提升限位机构21的作用力,在助力绳索2的牵引力作用下带动自行车前轮沿着升降导轨14上升。在限位机构21沿着升降导轨14上升并离开提升定位板8时,释放铰接装置9的第二弹力,提升定位板8在该第二弹力作用下克服助力绳索2对其施加的第三弹力,相对升降导轨14沿第一方向转动至升降导轨14上的、能够与自行车后轮7抵接的限制位置并与升降导轨14相对固定。提升定位板8的相对转动同时提供了带动自行车前轮沿升降导轨14上升的助力,使得自行车前轮在助力绳索2的第一弹力和铰接装置9的第二弹力所共同形成的提升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
当自行车后轮7移动至提升定位板8上,并抵靠至提升定位板8上的、与铰接装置9接合的第一支杆11,由于自行车后轮7的继续移动而推动第一支杆11朝向靠近升降导轨14的方向转动,由于第一支杆11与第二支杆12之间的啮合关系,从而带动第二支杆12朝向远离升降导轨14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二支杆12与铰接装置9的第一端部3脱离卡合连接,由此铰接装置9撤除将提升定位板8保持在该限制位置处的第二弹力。提升定位板8由于第二弹力的撤除而仅受到助力绳索2对其施加的第三弹力,提升定位板8在相对升降导轨14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运动趋势下逐渐倾斜,此时的自行车未完全处于竖向存放位置,自行车后轮7借助于该运动趋势沿呈倾斜姿态的提升定位板8朝向靠近卡位机构15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在后期前轮提升力渐弱的情况下自动地而非手动地将自行车顺利提升至竖向存放位置。由于竖直状态下自行车前轮具有往外侧倾斜的运动趋势,使得自行车后轮7抵靠至卡位机构15处并为自行车提供了一处支承,以此自行车在前轮锁定、提升定位板8和卡位机构15的三点受力下实现了稳定停放,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两点固定或仅前轮固定方式避免了车身的摇摆和晃动。不仅能够节省用户停车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停放后用于保持后轮的提升定位板8呈倾斜姿态而保证了自行车稳定停放,消除了单一固定点可能导致车身摇摆和晃动的问题。
与此同时,限位机构21的上升导致锁定杆的第二端部4与地面分离,第二端部4在竖直方向上沿滑动通道部分延伸出侧板23的底端,由于锁定杆滑道28与侧板23之间形成的滑动通道限制了锁定杆转动或前后移动的运动状态,而仅具有沿滑动通道的延伸方向移动的运动状态,使得带动第一端部3向下移动并能够刚好卡合至第二通孔34内,由于锁定杆的第一端部3与轮辐销33的第二通孔34相适配且形状为多边形,即第一端部3不能相对第二通孔34转动,由此锁定杆限制了轮辐销33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从而限制了自行车前轮在前轮保持机架22内的运动,使得自行车在竖直状态时不会由于重力的原因向下滑落。
在自行车处于竖直状态并待停稳后,用户通过接通控制电路向电磁铁组件38通电,设于升降滑道13的底端的铁芯内收,解除了其对升降导轨14在升降滑道13上的运动的约束,并且在升降导轨14移动至升降滑道13上端时,设于升降滑道13上端的铁芯与设于升降导轨14上的限位孔卡合连接,将升降导轨14限位在升降滑道13上端,防止升降导轨14的下坠。优选的,其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错开和/或彼此并列的升降导轨14,两个升降导轨14分别设置在升降滑道13上,当两个停放有自行车的升降导轨14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升降滑道13的竖向顶端时,彼此相邻的两个自行车的车龙头之间前后间隔交错,共用位于两个升降导轨14之间的停放空间且不影响各自的取用,从而有效地节省了所需的停放空间。
实施例2:
当用户准备取用自行车时,用户通过接通控制电路向电磁铁组件38通电,电磁铁组件38为通电状态而处于动作位置,使得设于升降滑道13上端的铁芯内收而与设于升降导轨14上的限位孔脱离卡合连接,解除对升降导轨14在升降滑道13上端处的保持,用户通过拉动提升定位板8在自行车的重力作用下使得升降导轨14沿升降滑道13向下运动,直至升降滑道13的竖向底端,此时用户通过断开控制电路,电磁铁组件38为未通电状态而处于初始位置,设于升降滑道13的底端的铁芯与限位孔卡合连,将升降导轨14限位在升降滑道13竖向底端,将呈拉伸状态的弹性机构16保持在竖向底端,使其具有针对下一次向上提升升降导轨14的弹性势能。
此时用户能够通过拉动自行车后轮7往外侧移动,直至自行车后轮7离开提升定位板8,同时脚踩住设于固定座1上的推杆组件39的第三端部5,由于推杆组件39的第三端部5设于固定座1上表面,推杆组件39的另一端第四端部6设于固定座1内并位于铰接装置9的第一端部3下方。推杆组件39被设置为在对第三端部5施加外力作用而使其朝向靠近地面的方向弹性地移动时,第四端部6能够响应于第三端部5的移动而朝向与其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此时第四端部6抵靠至铰接装置9的第一端部3,并逐渐推动第一端部3朝向靠近升降导轨14的方向转动,由于铰接装置9的第二端部4固定而使得铰接装置9具有针对下一次转动的第二弹力。
同时,由于自行车后轮7离开提升定位板8,提升定位板8在仅受到助力绳索2对其施加的第三弹力的作用下,在自行车前轮拉动助力绳索2向下移动的同时,提升定位板8沿第二方向转动,直至与卡位机构15卡合连接。由于自行车后轮7离开提升定位板8,第一支杆11能够自动地弹性地回复至初始位置,由于第一支杆11朝向第一方向转动而带动了第二支杆12朝向靠近升降导轨14的方向移动,优选的,第四端部6的上表面的形状由斜面限定,使得第二支杆12底端由于自身重力与第四端部6抵靠并逐渐沿着该斜面向上移动,移动至处于竖向的第一端部3上方。
此时,在提升定位板8的已经转动至与锁定解锁结构卡合的位置处时,用户松开对第三端部5的保持,而撤除对第三端部5施加的外力作用。由于弹性势能的回复而带动第三端部5移动至初始位置,由此第四端部6仍响应于第三端部5的移动而朝向与其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同时由于第二支杆12沿着第四端部6移动至第四端部6上方,由于第四端部6与铰接装置9的第一端部3脱离抵靠连接,撤除对第一端部3和第二支杆12底端施加的推力,第二支杆12受自身重力而下移并于其下方的第一端部3卡合连接,由此又将铰接装置9与提升定位板8连接,使得提升定位板8能够响应于铰接装置9下一次释放第二弹力时沿第一方向转动。
自行车按照受自身重力作用而克服助力绳索2的第一弹力的方式,沿升降导轨14向下运动直至水平取用位置,同时限位机构21在竖向运动的前轮的带动下一直运动到卡位机构15的锁定位置,限位机构21将提升定位板8限制在升降导轨14上,卡位机构15又将限位机构21与升降导轨14相对固定,由此赋予助力绳索2的针对下一次向上运动的第一弹力。
同时由于前轮保持机架22的底端和锁定杆的第二端部4均抵靠在地面上,其高度高于轮辐销33,锁定杆与第二通孔34脱离卡合连接,解除了轮辐销33在水平方向上的前后运动保持,当自行车前轮继续向后退出限位机构21时,自行车前轮与轮辐销33接触并持续对轮辐销33产生推力,在自行车前轮与轮辐销33脱离接触而不再施加推力后,由于压缩的复位弹簧的弹性势能释放,推动双向合页29回复原位并由此带动轮辐销33一起向内侧移动,移动至使得第二通孔34位于第一端部3正下方的初始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错开和/或彼此并列的升降导轨(14),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升降导轨(14)具有能够在所述升降导轨(14)内上下运动的限位机构(21)以及与所述升降导轨(14)转动连接的提升定位板(8),其中,
该限位机构(21)能够通过助力绳索(2)的第一弹力和铰接装置(9)的第二弹力所共同形成的提升力的作用下,克服自行车重力而沿所述升降导轨(14)向上运动,其中,所述助力绳索(2)的第一弹力能够响应于自行车前轮以一定幅度的力量撞击该升降导轨(14)上与所述限位机构(21)接合的卡位机构(15)而被释放,所述铰接装置(9)的第二弹力能够响应于所述限位机构(21)借助该第一弹力而与所述卡位机构(15)脱离接合时而被释放,从而使得能够借助于该共同形成的提升力而非手动地提升该进行撞击的自行车直至竖向存放位置,
该限位机构(21)能够通过撤除所述第二弹力而受到自行车重力与所述第一弹力所共同形成的拉力而沿所述升降导轨(14)向下运动,其中,所述铰接装置(9)能够响应于所述自行车后轮(7)以一定幅度的力量撞击所述提升定位板(8)上的、与所述铰接装置(9)接合的支杆组件(10)而撤除所述第二弹力,从而使得能够借助于该共同形成的拉力下降该处于竖向存放位置的自行车直至水平取用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绳索(2)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机构(21)和所述提升定位板(8)连接,并且其中,所述提升定位板(8)被配置为:
在所述支杆组件(10)与所述铰接装置(9)接合并相对彼此固定的情况下,所述提升定位板(8)能够借助所述第二弹力的释放来克服第三弹力,并以相对所述升降导轨(14)沿第一方向转动的方式,转动至所述升降导轨(14)上的、能够与自行车后轮(7)抵接的限制位置而与所述升降导轨(14)相对固定,从而使得自行车后轮(7)在所述自行车前轮的带动下以可转动的方式运动至该提升定位板(8)上,
在所述自行车前轮因受到所述共同形成的提升力而沿所述升降导轨(14)上升,同时使得所述自行车后轮(7)移动至所述提升定位板(8)上并与所述支杆组件(10)抵接时,所述支杆组件(10)因受到该自行车后轮(7)对其施加的外力作用而按照沿第一方向弹性地移动的方式与所述铰接装置(9)脱离接合,从而使得所述铰接装置(9)撤除其依次通过提升定位板(8)和助力绳索(2)来间接作用在所述限位机构(21)上的第二弹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自行车后轮(7)移动至所述提升定位板(8)上并使得所述支杆组件(10)与所述铰接装置(9)脱离接合时,对所述提升定位板(8)施加的第二弹力被撤除,使得所述提升定位板(8)因仅受所述第三弹力作用而具有相对所述升降导轨(14)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运动趋势,从而使得所述自行车后轮(7)能够借助于该运动趋势沿呈倾斜姿态的提升定位板(8)朝向靠近所述卡位机构(15)的方向移动直至竖向存放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停车装置至少包括用于推动所述铰接装置(9)复位的推杆组件(39),所述推杆组件(39)被配置为:在所述铰接装置(9)按照释放第二弹力的方式由第一工作位置转换至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推杆组件(39)能够通过因对其施加外力作用而抵靠至所述铰接装置(9)并使得所述铰接装置(9)由第二工作位置复位至第一工作位置,由此赋予所述铰接装置(9)针对下一次相对所述升降导轨(14)转动的第二弹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机构(15)被配置为:
在所述卡位机构(15)被施加负荷而使其对该限位机构(21)在该升降导轨(14)上的运动限制解除时,释放所述助力绳索(2)的弹性势能,从而驱使该限位机构(21)在所述助力绳索(2)的弹力的带动下克服自身重力而沿该升降导轨(14)向上运动,
并且其中,处于竖向存放位置的自行车的前轮能够因对其施加向下的外力而沿该升降导轨(14)向下运动,所述限位机构(21)在竖向运动的前轮的带动下一直运动到所述卡位机构(15)的锁定位置,由此赋予所述助力绳索(2)的针对下一次向上运动的第一弹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停车装置还包括升降滑道(13),所述升降导轨(14)能够通过弹性机构(16)的弹力而沿所述升降滑道(13)向上运动,所述弹性机构(16)在该自行车处于竖向存放位置且电磁铁组件(38)通电而解除对升降导轨(14)的保持时释放弹性势能,
在所述电磁铁组件(38)为通电状态而处于动作位置,进而解除对所述升降导轨(14)在所述升降滑道(13)上的限位固定时,以释放所述弹性机构(16)的弹性势能的方式驱使所述升降导轨(14)在所述弹性机构(16)的弹力的带动下克服自身重力而沿所述升降滑道(13)向上运动,并且其中,
所述升降导轨(14)能够借助该弹性势能带动自行车一起沿所述升降滑道(13)上升至所述电磁铁组件(38)的竖向顶端的锁定位置,并且在所述电磁铁组件(38)为未通电状态而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升降导轨(14)与所述升降滑道(13)相对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16)被配置为:在所述升降导轨(14)处于所述电磁铁组件(38)的竖向顶端的锁定位置,并且所述电磁铁组件(38)为通电状态而处于动作位置时,所述升降导轨(14)能够因对所述提升定位板(8)施加的向下的外力和处于竖向存放位置的自行车的重力所共同形成的合力下而沿所述升降滑道(13)向下运动,其中,所述升降导轨(14)向下运动产生的动能能够转化为弹性势能而被储存在所述弹性机构(16)内,由此能够借助自行车的自身重力而将自行车自所述升降滑道(13)的竖向顶端移动至所述升降滑道(13)的竖向底端并同时赋予所述弹性机构(16)的针对下一次向上运动的弹性势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组件(38)在该自行车在所述升降导轨(14)上处于竖向存放位置且所述电磁铁组件(38)为未通电状态而处于初始位置时将所述升降导轨(14)保持在所述升降滑道(13)的竖向底端,并且其中,在所述电磁铁组件(38)为通电状态而处于动作位置时所述电磁铁组件(38)解除对所述升降导轨(14)在所述升降滑道(13)上的限位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绳索(2)在处于竖向存放位置的自行车的前轮因对其施加向下的外力和自身重力所共同形成的合力下而沿该升降导轨(14)向下运动进而带动该自行车后轮(7)离开所述提升定位板(8)时逐渐收紧,从而使得所述提升定位板(8)在所述助力绳索(2)的弹力的带动下朝向靠近所述升降导轨(14)的方向转动,
在处于竖向存放位置的自行车的前轮因对其施加向下的外力沿该升降导轨(14)带动所述限位机构(21)一起向下运动至所述卡位机构(15)的竖向底端的锁定位置时,所述提升定位板(8)朝向靠近所述升降导轨(14)的方向转动至处于所述升降导轨(14)和所述限位机构(21)之间的初始状态。
10.一种自行车自动管理方法,其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错开和/或彼此并列的升降导轨(14),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升降导轨(14)具有能够在所述升降导轨(14)内上下运动的限位机构(21)以及与所述升降导轨(14)转动连接的提升定位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该限位机构(21)能够通过助力绳索(2)的第一弹力和铰接装置(9)的第二弹力所共同形成的提升力的作用下,克服自行车重力而沿所述升降导轨(14)向上运动,其中,所述助力绳索(2)的第一弹力能够响应于自行车前轮以一定幅度的力量撞击该升降导轨(14)上与所述限位机构(21)接合的卡位机构(15)而被释放,所述铰接装置(9)的第二弹力能够响应于所述限位机构(21)借助该第一弹力而与所述卡位机构(15)脱离接合时而被释放,从而使得能够借助于该共同形成的提升力而非手动地提升该进行撞击的自行车直至竖向存放位置,
该限位机构(21)能够通过撤除所述第二弹力而受到自行车重力与所述第一弹力所共同形成的拉力而沿所述升降导轨(14)向下运动,其中,所述铰接装置(9)能够响应于所述自行车后轮(7)以一定幅度的力量撞击所述提升定位板(8)上的、与所述铰接装置(9)接合的支杆组件(10)而撤除所述第二弹力,从而使得能够借助于该共同形成的拉力下降该处于竖向存放位置的自行车直至水平取用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01816.7A CN109533100B (zh) | 2018-12-06 | 2018-12-06 | 一种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01816.7A CN109533100B (zh) | 2018-12-06 | 2018-12-06 | 一种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33100A CN109533100A (zh) | 2019-03-29 |
CN109533100B true CN109533100B (zh) | 2020-07-31 |
Family
ID=65853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01816.7A Active CN109533100B (zh) | 2018-12-06 | 2018-12-06 | 一种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53310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80579B (zh) * | 2019-05-06 | 2020-08-25 | 天津融新科技有限公司 | 集装箱拖车立体车库 |
CN110924712B (zh) * | 2019-11-14 | 2021-03-16 | 陈波 | 一种自行车立体停放装置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19355A (ja) * | 1993-01-21 | 1994-08-09 | Miki Seisakusho:Kk | 自転車駐輪機 |
JP2000326882A (ja) * | 1999-05-19 | 2000-11-28 | Kabuto:Kk | 自転車のディスプレイ用スタンド |
JP2000344163A (ja) * | 1999-06-04 | 2000-12-12 | Yokohama Tokushu Senpaku Co Ltd | 牽引吊上式自転車駐車装置 |
KR20050103118A (ko) * | 2004-04-23 | 2005-10-27 | 김봉현 | 수직거치용 자전거 주차장치 |
WO2013164502A1 (es) * | 2012-05-04 | 2013-11-07 | Serveis Maquinaria Banyolina, S.L. | Dispositivo para el aparcamiento seguro de bicicletas en posición vertical. |
JP2016179722A (ja) * | 2015-03-24 | 2016-10-13 | 株式会社ダイケン | 駐輪装置 |
CN107738707A (zh) * | 2017-09-30 | 2018-02-27 | 陕西科技大学 | 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 |
CN107878603A (zh) * | 2017-11-21 | 2018-04-06 | 岭南师范学院 | 一种单车的立体智能停车机构 |
CN207523838U (zh) * | 2017-04-27 | 2018-06-22 | 杭州奥斯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垂直升降式自行车停车架立柱 |
CN207790938U (zh) * | 2018-01-26 | 2018-08-31 | 何荣龙 | 托举式自行车停放装置 |
CN108533020A (zh) * | 2018-05-11 | 2018-09-14 | 武夷学院 | 一种升降式自行车停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208102168U (zh) * | 2018-03-30 | 2018-11-16 | 西南石油大学 | 直立式自行车停车装置 |
CN108839730A (zh) * | 2018-04-27 | 2018-11-20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立式自行车自动停放装置 |
-
2018
- 2018-12-06 CN CN201811501816.7A patent/CN10953310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19355A (ja) * | 1993-01-21 | 1994-08-09 | Miki Seisakusho:Kk | 自転車駐輪機 |
JP2000326882A (ja) * | 1999-05-19 | 2000-11-28 | Kabuto:Kk | 自転車のディスプレイ用スタンド |
JP2000344163A (ja) * | 1999-06-04 | 2000-12-12 | Yokohama Tokushu Senpaku Co Ltd | 牽引吊上式自転車駐車装置 |
KR20050103118A (ko) * | 2004-04-23 | 2005-10-27 | 김봉현 | 수직거치용 자전거 주차장치 |
WO2013164502A1 (es) * | 2012-05-04 | 2013-11-07 | Serveis Maquinaria Banyolina, S.L. | Dispositivo para el aparcamiento seguro de bicicletas en posición vertical. |
JP2016179722A (ja) * | 2015-03-24 | 2016-10-13 | 株式会社ダイケン | 駐輪装置 |
CN207523838U (zh) * | 2017-04-27 | 2018-06-22 | 杭州奥斯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垂直升降式自行车停车架立柱 |
CN107738707A (zh) * | 2017-09-30 | 2018-02-27 | 陕西科技大学 | 一种自行车停车装置 |
CN107878603A (zh) * | 2017-11-21 | 2018-04-06 | 岭南师范学院 | 一种单车的立体智能停车机构 |
CN207790938U (zh) * | 2018-01-26 | 2018-08-31 | 何荣龙 | 托举式自行车停放装置 |
CN208102168U (zh) * | 2018-03-30 | 2018-11-16 | 西南石油大学 | 直立式自行车停车装置 |
CN108839730A (zh) * | 2018-04-27 | 2018-11-20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立式自行车自动停放装置 |
CN108533020A (zh) * | 2018-05-11 | 2018-09-14 | 武夷学院 | 一种升降式自行车停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33100A (zh) | 2019-03-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33100B (zh) | 一种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0049917B (zh) | 自行车停放装置 | |
CN109339511B (zh) | 一种自行车智能管理平台 | |
JP4265692B1 (ja) | 垂直昇降式駐輪機のラックの自動戻し装置 | |
CN210195400U (zh) | 一种自动泊车机器人的测量存取装置 | |
CN109515562B (zh) | 一种垂直式自行车停放装置 | |
CN109080383A (zh) | 一种汽车轮胎拆卸辅助装置 | |
CN201125550Y (zh) | 双层倾斜式立体停车架 | |
CN108820080B (zh) | 立式自调角自动停车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3143612B (zh) | 一种多连杆折叠式电动轮椅 | |
CN111287513B (zh) | 一种垂直循环车库用车体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JP3222443U (ja) | 上下2段式駐輪装置 | |
CN211776247U (zh) | 一种前轮限位式移动载车板 | |
CN209723761U (zh) | 一种提高安全性的立体车库 | |
CN112455257B (zh) | 一种便于新能源汽车停放的充电基站 | |
CN205819372U (zh) | 一种能自动弹起的摩托车偏支架 | |
CN112339589A (zh) | 一种自辅助停车式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 |
CN219081153U (zh) | 一种自行车立体停放装置 | |
CN213773091U (zh) | 一种停车场用电动升降杆 | |
CN215160818U (zh) | 一种电梯维修用具有调节功能的升降平台 | |
CN108533043B (zh) | 便携式辅助停车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17198170U (zh) | 铁路机车车辆库区的禁动牌 | |
CN219172212U (zh) |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移动式充电桩 | |
JP2006015975A (ja) | 駐輪装置 | |
CN218029326U (zh) | 一种立体车库车轮固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