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3255B - 线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3255B
CN109473255B CN201811009722.8A CN201811009722A CN109473255B CN 109473255 B CN109473255 B CN 109473255B CN 201811009722 A CN201811009722 A CN 201811009722A CN 109473255 B CN109473255 B CN 1094732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portions
core
flang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097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3255A (zh
Inventor
保田真寿
原田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563233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9473255(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73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3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3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3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6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01F27/325Coil bobb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2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2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 H01F2005/022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wound on formers with several winding chambers separated by flanges, e.g. for high voltage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生产性优异,特性的偏差少,且绝缘耐压高的薄型的线圈装置。一种线圈装置(10),具有骨架(20)、芯主体(40)、绕线(62、64)、多个端子(70、80)。骨架(20)与芯主体(40)的卷芯部(42)的两侧接近配置,具有与卷芯部(42)一起卷绕有绕线(62、64)的一对连结侧部(26)和设置于连结侧部的两端的一对端子台部(22、23)。芯主体(40)具有沿着卷芯部(42)的卷绕轴配备于两端的一对凸缘部(44),在各个端子台部(22、23)形成有收纳凸缘部(44)的凸缘收纳凹部(24、25)。

Description

线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缘耐压高的薄型的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将在环形芯上直接卷绕有绕线的线圈部放入箱形模制端子箱的内部,将绕线的引线部接线。
在该现有技术中,由于在环形芯上进行绕组,因此,存在作业性差,线圈特性偏差等的技术问题。另外,在芯上进行绕组之后放入箱形模制端子箱的内部,因此,难以减小端子箱的厚度。另外,环形芯自身的固定也不稳定,在绝缘耐压的观点上也存在技术问题。
另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2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用骨架覆盖主芯的全周围,在骨架的外周上卷绕绕线而形成线圈部。在这样的线圈装置中,通过主芯的全周利用骨架覆盖,能够将绝缘耐压设定得较高。
但是,在该现有技术中,由于是在骨架的全周卷绕绕线的结构,因此,具有不能使线圈装置薄型化等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3259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499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性优异,特性的偏差少,且绝缘耐压高的薄型的线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装置,具有骨架、芯主体、绕线、多个端子,
所述骨架具有:
一对连结侧部,其与所述芯主体的卷芯部的两侧接近配置,且与所述卷芯部一起卷绕有所述绕线;
一对端子台部,其设置于所述连结侧部的两端,分别以所述端子沿着所述卷绕轴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
所述芯主体具有:
沿着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卷绕轴配备于两端的一对凸缘部,
在各所述端子台部形成有收纳所述凸缘部的凸缘收纳凹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装置中,不是直接在环形芯进行绕组而形成线圈部,而是在芯主体安装于骨架的状态下,与作为骨架的一部分的连结侧部一起在芯主体的绕组部的周围卷绕绕线而形成线圈部。因此,绕线的卷绕作业容易,生产性优异,特性的偏差也少。
另外,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不是用骨架覆盖芯主体的卷芯的全周,而是仅覆盖卷芯部的两侧或卷芯部的两侧和下表面,至少卷芯部的上表面(或者上表面及下表面双方)未用骨架覆盖。因此,相应地实现了骨架的薄型化,作为结果,能够实现线圈装置的薄型化。
再有,端子被安装为沿着各端子台部的卷绕轴向外侧突出,因此,能够抑制端子向线圈装置的高度方向不必要地突出,根据该点也能够实现薄型化。
另外,芯主体的凸缘部被收纳于端子台部的凸缘收纳凹部的内部,因此,绝缘耐压也提高。
优选所述绕线是在外周面上形成有绝缘膜的导电性线材(也称为绝缘线)。而且,优选绝缘膜的针孔实质上为零。由于绕线具有与芯主体的表面也接触的部分,因此,通过形成绝缘膜,能够实现绕线和芯的绝缘,作为芯主体,也可以使用金属芯等具有导电性的芯。
优选各所述端子具有:
接线部,其以所述绕线的引线端被连接的方式从所述端子台部突出;
埋入部,其与所述接线部一体形成且埋入所述端子台部;
安装部,其与所述埋入部一体形成且从与所述接线部不同的位置从所述端子台部突出。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与绕线的接线变得容易,并且线圈装置的安装也变得容易。再有,容易将端子与骨架一体化而成形。
优选从所述线圈装置的高度方向观察,所述接线部和所述安装部设为位置偏移,且以从所述端子台部向外侧突出的方式配置。通过这样构成,与绕线的接线变得容易,并且线圈装置的安装也变得容易。再有,易于将端子与骨架一体化而成形。
优选一对所述端子台部与一对所述连结侧部一起一体成形,
以接触于一对所述连结侧部和所述卷芯部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方式连续地卷绕所述绕线。
通过这样构成,容易实现薄型化。
或者,一对所述端子台部与一对所述连结侧部一起一体成形,所述骨架还具有将一对所述连结侧部一体化而覆盖所述卷芯部的下表面的底壁,
以接触于一对所述连结侧部、所述底壁、以及所述卷芯部的上表面的方式连续地卷绕所述绕线。
通过这样构成,绝缘耐压提高。
也可以是沿着所述连结侧部的所述卷绕轴在中间位置形成有间隔壁,所述连结侧部沿着所述卷绕轴被分割,在分割的区域卷绕有相互不同的所述绕线。通过这样构成,初级侧线圈和次级侧线圈的绝缘性提高。
优选在所述端子台部的所述凸缘收纳凹部的开口部,形成有在将所述凸缘部收纳到所述凸缘收纳凹部的内部的状态下能够在从所述凸缘部的两侧向外侧突出的凸缘翼部之上存积粘接剂的粘接用凹部。仅通过将粘接剂流入粘接用凹部,芯主体和骨架的固定变得容易。另外,也易于进行芯主体和骨架的定位,且也能够抑制特性的偏差等。
优选在各所述端子台部形成有插入所述卷芯部和所述凸缘部的边界部分的切口。通过这样构成,容易进行芯主体向骨架的安装和定位,并且作业性提高。
优选在各所述切口的上部分别插入与所述芯主体不同的平板部的两端。通过这样构成,容易进行平板部、芯主体和骨架的定位和安装。此外,平板部也可以由与芯主体相同或不同的磁性体构成,在该情况下,磁特性提高。或者,平板部也可以不必由磁性体构成。该情况下,能够使平板部作为例如线圈装置的吸附部等起作用。
优选在各所述端子台部上形成有插入所述卷芯部和所述凸缘部的边界部分的切口,
在各所述切口的上部分别插入与所述芯主体不同的平板部的两端,
在所述凸缘收纳凹部的内部,所述凸缘翼部位于所述平板部的端部的两侧。
优选所述粘接用凹部位于凸缘翼部的上部。在粘接用凹部填充粘接剂,并通过粘接剂同时进行平板部、芯主体和骨架的粘接。所述平板部的宽度优选为比凸缘部的宽度窄,也可以与所述卷芯部的宽度大致相等。
优选在位于所述凸缘收纳凹部的开口部的相反侧的所述端子台部的底面形成有所述绕线的引线部通过并朝向所述端子的导电路径。通过这样构成,接线变得容易,并且引线部和芯主体的绝缘性也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的正面图(仅绕线的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的平面图(仅绕线的截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的底面图(仅绕线的截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绕线未图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骨架的底面侧立体图。
图7是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绕线未图示)的横截面立体图。
图8是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的平面侧截面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线圈装置的正面图(仅绕线的截面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线圈装置的平面图(仅绕线的截面图)。
图12是图9所示的线圈装置的底面图(仅绕线的截面图)。
图13是图9所示的线圈装置(绕线未图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骨架的底面侧立体图。
图15是图9所示的线圈装置(绕线未图示)的横截面立体图。
图16是图9所示的线圈装置的平面侧截面的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0、10a…变压器(线圈装置)
20、20a…骨架
22、23…端子台
24、25…凸缘收纳凹部
26、26a…连结侧部
27…切口
28…安装侧凸部
29…引线连接槽
30…粘接用凹部
32…底壁
34…间隔壁
40…芯主体
42…卷芯部
44…凸缘部
45…凸缘中央部
46…凸缘翼部
50…平板部
60…线圈部
62~65…绕线
62a、62b、63a、63b…引线部
70、70a、80、80a、90…端子
72、72a、82、82a、92a、92b…接线部
73、73a、83、83a、93a、93b…铆接片
74、74a、84、84a、94…埋入部
76、76a、86、86a、96…安装部
100…接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线圈装置的变压器10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作为变压器等来使用,例如用于车等交通工具的蓄电池的电压转换或电子设备的蓄电池的电压转换等。该变压器10具有骨架20、芯主体40、平板部50、线圈部60。
如图5所示,骨架20具有在X轴方向上分离配置的一对端子台22、23。这些端子台22、23由在Y轴方向分离并向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棒状的连结侧部26连结而一体化。在各端子台22、23上分别形成有在Z轴方向的上部具有开口的凸缘收纳凹部24、25。优选,在凸缘收纳凹部24、25的开口,以下述的芯主体40的凸缘部44易于进入的方式形成有锥状倾斜面。
此外,在附图中,X轴、Y轴、Z轴相互成大致直角,在本实施方式中,X轴与连结侧部26延伸的方向大致一致(与线圈部60的卷绕轴方向也大致一致),Y轴与一对的连结侧部26分离的方向大致一致,Z轴与变压器10的高度方向一致,Z轴的下侧成为安装面侧。
如图5所示,芯主体40具有平板状的卷芯部42和位于卷芯部42的X轴方向的两端的一对凸缘部44。凸缘部44分别具备具有与卷芯部42大致相同的Y轴方向的宽度的凸缘中央部45。在各凸缘中央部45的Y轴方向的两侧一体化地形成有一对凸缘翼部46,凸缘翼部46构成为比卷芯部42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更向Y轴方向的外侧突出。此外,“外侧”是指远离变压器10的中心(重心)的方向,“内侧”是指靠近变压器10的中心(重心)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中央部45的Z轴方向高度(以下也简称为“高度”)被设定为比凸缘翼部46的高度高,在凸缘部44的Z轴方向上表面(以下也简称为“上表面”)形成有阶差,凸缘部44的Z轴方向下表面(以下也简称为“下表面”)成为大致同一面。在凸缘部44的上表面形成的阶差的高度Z1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6~1.1mm左右。
另外,卷芯部42的下表面与凸缘中央部45的下表面为大致同一面,卷芯部42的Z轴方向厚度(以下也简称为“厚度”)与连结侧部26的厚度大致相同。另外,连结侧部26的下表面与凸缘收纳凹部24、25的底面为大致同一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凸缘部44收纳到各端子台22、23的凸缘收纳凹部24、25的内部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芯主体40的卷芯部42位于一对连结侧部26、26之间,卷芯部42的上表面和连结侧部26的上表面大致一致,卷芯部42的下表面和连结侧部26的下表面大致一致。此外,所谓“大致一致”,是指只要不对下述的绕线62、64的绕组作业带来障碍,也可以稍微偏移。
从图5所示的卷芯部42的上表面到凸缘中央部45的上表面的阶差的高度Z2为了如图7所示在卷芯部42的上表面和平板部50的下表面之间形成规定间隔的间隙(与高度Z2对应)而成为必要。图5所示的阶差的高度Z2根据构成图2所示的线圈部60的绕线62、64的卷绕层数等来决定,优选为0.6~1.1mm。
平板部50作为与芯主体40不同的部件而成形,具有与芯主体40的X轴方向长度(以下也简称为“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具有与芯主体40的卷芯部42的Y轴方向宽度(以下也简称为“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平板部50厚度与卷芯部42的厚度相比,优选为70~130%的厚度。
芯主体40的材质可举出金属或铁氧体等磁性材料,但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平板部50优选由与芯主体40相同的磁性材料构成,但无需一定由相同的磁性材料构成。另外,平板部50也可以由合成树脂等非磁性材料构成。
如图5所示,在骨架20的各端子台22、23的X轴方向的内壁形成有切口27。切口27的宽度为与卷芯部42的宽度同等以上的宽度,并且为比一对连结板部26的Y轴方向的相互间距离小的宽度。各切口的27的高度与各凸缘收纳凹部24、25的深度(高度)大致相同。
通过各切口27而插入芯主体40的卷芯部42和凸缘部44的边界部分,将凸缘部44收纳到凸缘收纳凹部24、25的内部,将卷芯部42配置在一对连结侧部26、26之间。另外,在各切口27的上部分别插入与芯主体40不同的平板部50的两端,如图2所示,平板部50的上表面从各端子台22、23的上表面向Z轴上方以规定高度Z3突出。规定高度Z3优选为平板部50的厚度的1/2以下,更优选为1/4以下。另外,平板部50的上表面与各端子台部22、23的上表面相同,或者,也可以比其更向Z轴方向凹下。
在图5所示的骨架20的各端子台22、23上分别安装一对端子70、80。端子70和端子80具有相互线对称的形状,具有相同的结构部分,但不是完全相同的部件。
端子70具有接线部72、埋入部74、安装部76,它们由金属片等导电性板材通过冲压加工等一体成形。在接线部72上一体成形有铆接片73。另外,端子80具有接线部82、埋入部84、安装部86,它们由金属片等导电性板材通过冲压加工等一体成形。在接线部82上一体成形有铆接片83。作为构成端子70、80的导电性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例示磷青铜、韧钢、无氧钢、不锈钢、黄铜、铜镍合金等金属。
如图2所示,各端子70、80的埋入部74、84在各端子台22、23的X轴方向的外侧且Z轴方向的下方部分埋入到构成骨架20的绝缘材料的内部。优选,埋入部74、84不在各端子台22、23的凸缘收纳凹部24、25的内壁面露出,而埋入到构成骨架20的绝缘材料的内部。
作为构成骨架20的绝缘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例示有LCP、尼龙、酚醛、DAP、PBT、PET等合成树脂。各端子70、80在成型骨架20时,被嵌件成形而与骨架20一体化。
如图2所示,各端子70、80的安装部76、86以在骨架20的下表面(底面)从各端子台22、23的端面向X轴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于骨架20。另外,接线部72、82在Z轴方向上比安装部76、86高的位置,以从各端子台22、23的端面向X轴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于骨架20。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从Z轴方向观察,各端子70、80的接线部72、82和安装部76、86配置为在Y轴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接线部72、82位于安装部76、86的Y轴方向的内侧的方式将图5所示的埋入部74、84埋入构成骨架20的绝缘材料的内部。
此外,如图3所示,在端子台22上,沿着Y轴方向,端子80、70按该顺序排列配置,但在端子台23上,相反的,端子70、80按该顺序排列配置。
如图2所示,安装部76、86的下表面以规定高度Z4比骨架20的下表面更向下方向突出。规定高度Z4优选为比0大,优选为构成安装部76、86的板材的厚度的0.5~2倍左右。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骨架20的下侧形成有合计四个的安装侧凸部28,凸缘部28的下表面成为骨架20的下表面。如图4所示,安装侧凸部28在各端子台22、23的下表面沿Y轴方向分离并形成一对,在一对安装侧凸部28之间形成引线连接槽(导电路径)29。
优选,引线连接槽29的Y轴方向宽度Y1与配置于各端子台22、23的Y轴方向的内侧的接线部72、82的Y轴方向相互间距离Y2为大致相同程度或稍窄,但也可以比其宽。
另外,接线部72、82和安装部76、86的位置偏移间隙宽度Y3优选比0大,比骨架20的Y轴方向的全宽Y0的1/3小。Y3/Y0优选为安装部76、86的宽度Y4的1/2~2倍。
如图4所示,优选,安装侧凸部28的X轴方向的外端面配置为以规定间隔X1比骨架20的外侧端面更向X轴方向引入。规定间隔X1通过与各端子台22、23的各X轴方向长度X2的关系等来决定,X1/X2优选为1/2以下,更优选为1/3以下,也可以为0,但优选为1/6以上。各端子台22、23的长度X2根据骨架20的全长X0等来决定,X2/X0优选为0.2~0.3。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安装部76、86从安装侧凸部28的外侧端面朝向X轴方向的外侧,以比骨架20的外侧端面更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延伸。通过这样构成,安装侧凸部28的外侧端面增强安装部76、86和埋入部74、84的边界部分,使安装部76、86容易安装于电路基板等安装面。
优选,安装侧凸部28的突出高度Z5被决定为能够充分地确保图1所示的凸缘收纳凹部24、25的深度,并且能够确保图6所示的引线连接槽29。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芯主体40的卷芯部42位于一对连结侧部26之间的状态下,也可以在连结侧部26和卷芯部42之间形成一点点的Y轴方向间隙。在该状态下,用于构成线圈部60的两根绕线62、64从夹持卷芯部42的连结侧部26之上被卷绕。
绕线62、64是在外周面上形成有绝缘膜的导电性线材(也称作绝缘线)。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膜的针孔为零。作为这样的绕线62、64的绝缘膜,例如可以使用聚氨酯、ETFE、PFA、PET、聚酰胺、PPS等。
通过绕线62、64从夹着卷芯部42的连结侧部26之上被卷绕,从而形成线圈部60。其卷绕作业优选自动地进行,但也可以通过手动作业进行。一方的绕线62的两端部通过图4所示的引线连接槽29,作为引线部62a、62b分别导向接线部72、82。另外,另一方的绕线64的两端部同样通过引线连接槽29,作为引线部64a、64b分别导向接线部72、82。
各引线部62a、62b、64a、64b根据需要与接线部72、82缠绕,并由铆接片73、83预固定。然后,对引线部62a、62b、64a、64b的前端部例如照射激光而形成连接部100,将各引线部62a、62b、64a、64b和接线部72、82电连接并固定。此外,连接部100能够通过激光照射以外的方法、例如焊料接合、或者利用导电性粘接剂的接合、或者热熔接、或者电阻熔接等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在形成图1所示的连接部100之后,将平板部50安装于骨架20,但也可以在形成连接部100之前,在用于形成线圈部60的绕线62、64的卷绕作业之后,将平板部50安装于骨架20的切口27。在安装了平板部50之后,在形成于各凸缘收纳槽24、25的Y轴方向的两侧的粘接用凹部30之中涂布粘接剂。通过该粘接剂的涂布,能够同时进行平板部50、芯主体40和骨架20的粘接固定。作为粘接剂,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使用硅酮树脂、环氧树脂、UV树脂、厌氧性树脂等。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压器10中,不是直接在环形芯进行绕组而形成线圈部,而是在将芯主体40安装于骨架20的状态下,与作为骨架20的一部分的连结侧部26一起在芯主体40的绕组部42的周围卷绕绕线62、64而形成线圈部60。因此,易于绕线62、64的卷绕作业,且生产性优异,特性的偏差也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中,不是用骨架20覆盖芯主体40的卷芯部42的全周,而是仅覆盖卷芯部42的Y轴方向的两侧,至少卷芯部4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这双方没有被骨架20覆盖。因此,相应地实现了骨架20的薄型化,作为结果,能够实现变压器10的薄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装置10的全高度Z0可以优选以4mm以下,更优选以3.5mm以下而薄型化。
再有,端子70、80被安装为沿着各端子台部22、23的卷绕轴(X轴)向外侧突出,因此,能够抑制端子70、80不必要地向变压器10的Z轴高度方向突出,根据该点也能够实现薄型化。
另外,因为芯主体42的凸缘部44被收纳在端子台部22、23的凸缘收纳凹部24、25的内部,所以绝缘耐压也提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能够将芯主体40和端子70或80的最短距离(绝缘距离或沿面距离)设定为足够长(例如5mm以上),因此,绝缘体性优异。
而且,绕线62、64由在外周面上形成有绝缘膜的导电性线材(也称作绝缘线)构成。而且,绝缘膜的针孔实质上为零。由于绕线62、64具有与芯主体40的表面也接触的部分,因此,通过形成绝缘膜,能够实现绕线62、64和芯40的绝缘,作为芯主体40,也可以使用金属芯等具有导电性的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端子70、80具有接线部72、82、埋入部74、84、从与接线部72、82不同的位置从端子台部22、23突出的安装部76、86。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容易进行与绕线62、64的接线,并且也容易进行变压器10的安装。再有,容易将端子70、80与骨架20一体化而成形。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从Z轴方向观察,接线部72、82和安装部76、86设为位置偏移,并以从端子台部22、23向X轴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配置。通过这样构成,容易进行与绕线62、64的接线,并且也容易进行变压器10的安装。再有,容易将端子70、80与骨架20一体化而成形。
再有,在实施方式中,在端子台部22、23的凸缘收纳凹部24、25的开口部形成有在将凸缘部44收纳到凸缘收纳凹部24、25的内部的状态下,能够在凸缘部44的凸缘翼部46之上存积粘接剂的粘接用凹部30。通过仅向粘接用凹部30流入粘接剂,容易进行芯主体40和骨架20的固定。另外,也容易进行芯主体40和骨架20的定位,也能够抑制特性的偏差等。再有,也能够同时进行与平板部50的粘接固定。
再有,由于在端子台部22、23上形成有插入卷芯部42和凸缘部44的边界部分的切口27,因此,容易进行向骨架20的芯主体40的安装和定位,作业性提高。而且,在切口27的上部分别插入与芯主体40不同的平板部50的两端,因此,容易进行平板部50、芯主体40和骨架20的定位和安装。此外,平板部50也可以不必由磁性体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平板部50例如在安装变压器时作为用于使变压器移动的吸附喷嘴的吸附部等起作用。
再有,如图4所示,在位于凸缘收纳凹部24、25的开口部的Z轴方向的相反侧的端子台部22、23的底面形成有使绕线62、64的引线部62a、62b、64a、64b通过而作为朝向端子70、80的接线部72、82的导电路径的引线连接槽29。通过这样构成,容易进行绕线62、64的接线,并且引线部62a、62b、64a、64b和芯主体40的绝缘性也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
图9~图1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线圈装置的变压器10a除骨架的构造与图1~图8所示的变压器10不同以外,具有相同的构造,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在以下的说明中,重复部分的说明尽可能省略,对不同的部分进行重点说明。另外,在附图中,在共通的部件上标注共通的部件的符号。
在本实施方式的骨架20a中,如图13所最良好地表示的那样,一对端子台部22、23与一对板壁状的连结侧部26a一起一体地成形,再有,将一对的连结侧部26a通过平板状的底壁32一体化,覆盖芯主体40的卷芯部42的下表面的整体。底壁32与端子台22、23也一体化。优选,底壁32的上表面与凸缘收纳凹部24、25的底面为大致同一面。
另外,沿着连结侧部26a的X轴,在中间位置形成有间隔壁34,连结侧部26a沿着X轴被分割,在所分割的区域卷绕有相互不同的绕线。例如如图12所示,在位于靠近一方的端子台22的一侧的区域,以与一对连结侧部26a、底壁32、卷芯部42(参照图1)的上表面接触的方式连续地卷绕绕线62、63,构成一方的线圈部60a。另外,在位于靠近另一方的端子台23的一侧的区域,如图12所示,以与一对连结侧部26a、底壁32、卷芯部42(参照图1)的上表面接触的方式连续地卷绕绕线64、65,构成另一方的线圈部60b。
线圈部60a和线圈部60b通过间隔壁34在X轴方向上分离,例如初级侧线圈(线圈部60a)和次级侧线圈(线圈部60b)的绝缘性提高。此外,也可以是初级侧线圈为线圈部60b,次级侧线圈为线圈部60a。
在图13所示的骨架20a的各端子台22、23上分别安装三个端子70a、90、80a。端子70a和端子80a具有相互线对称的形状,具有相同的结构部分,但不是完全相同的部件。另外,沿着Y轴方向配置于端子70a和端子80a之间的端子90与端子70a和端子80a不同,具有两个接线部92a、92b。
端子70a具有接线部72a、埋入部74a、安装部76a,它们由金属片等导电性板材通过冲压加工等一体成形。在接线部72a上一体成形有铆接片73a。另外,端子80a具有接线部82a、埋入部84a、安装部86a,它们由金属片等导电性板材通过冲压加工等一体成形。在接线部82a上一体成形有铆接片83a。构成端子70a、80a的导电性材料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端子70、80相同的材料。
端子90是例如作为中间抽头等来使用的端子,具有两个接线部92a、92b、以连接它们的方式一体成形的埋入部94、与埋入部94的下端部连续的单一的安装部96。该端子90也与端子70a、80a相同,由金属片等导电性板材通过冲压加工等一体成形。在各接线部92a、92b上,分别一体成形有铆接片93a、93b。
如图10所示,各端子70a、80a、90的埋入部74a、84a、94在各端子台22、23的X轴方向的外侧,在Z轴方向的下方部分埋入构成骨架20a的绝缘材料的内部。优选,埋入部74a、84a、94不在各端子台22、23的凸缘收纳凹部24、25的内壁面露出,而是埋入构成骨架20a的绝缘材料的内部。
作为构成骨架20a的绝缘材料,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骨架20相同,各端子70a、80a、90在将骨架20a成型时,被嵌件成形而与骨架20a一体化。
如图10所示,各端子70a、80a、90的安装部76a、86a、96以在骨架20a的下表面(底面)从各端子台22、23的端面向X轴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于骨架20。另外,接线部72a、82a、92在Z轴方向上比安装部76a、86a、96高的位置,以从各端子台22、23的端面向X轴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于骨架20a。
另外。如图11及图12所示,从Z轴方向观察,各端子70a、80a、90的接线部72a、82a、92a、92b和安装部76a、86a、96在Y轴方向上以大致等间隔位置偏移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接线部72a、92a、92b、82a按该顺序在Y轴方向上以大致等间隔配置,且安装部76a、96、86a分别以大致等间隔位于它们之间的方式,将图10所示的埋入部74a、94、84a埋入构成骨架20a的绝缘材料的内部。
此外,如图11所示,在端子台22上,沿着Y轴方向,端子70a、90、80a按该顺序排列配置,但在端子台23上,相反的,端子80a、90、70a按该顺序排列配置。
如图10所示,安装部76a、86a、96的下表面比骨架20a的下表面更向下方向以规定高度Z4突出。规定高度Z4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规定高度Z4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在骨架20a的下侧形成有合计六个安装侧凸部28,凸缘部28的下表面成为骨架20a的下表面。如图12所示,安装侧凸部28在各端子台22、23的下表面,分别在Y轴方向上分离地形成有三个,在三个安装侧凸部28的之间形成有引线连接槽(导电路径)29。
优选,引线连接槽29的Y轴方向宽度Y1a与接线部72a、82a、92的宽度为大致相同程度,但也可以比其宽。另外,接线部72a、82a、92和安装部76a、86a、96的位置偏移间隙宽度Y3优选比0大,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与安装部76a、86a、96的宽度Y4为大致相同程度以下。
优选,如图12所示,安装侧凸部28的X轴方向的外端面比骨架20的外侧端面更向X轴方向以规定间隔X1引入而配置。规定间隔X1被决定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各端子台22、23的各X轴方向长度X2也被决定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底壁32配备于骨架20a,因此,本实施方式的X2也可以设定为比第一实施方式的X2短。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安装部76a、86a、96以从安装侧凸部28的外侧端面朝向X轴方向的外侧,比骨架20a的外侧端面更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延伸。安装侧凸部28的突出高度Z5被决定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也可以在芯主体40的卷芯部42位于一对侧壁状的连结侧部26a之间的状态下,在连结侧部26a和卷芯部42之间形成有一点点的Y轴方向间隙。在该状态下,用于构成线圈部60a的两根绕线62、63和构成线圈部60b的两根绕线64、65从夹着卷芯部42的连结侧部26a和位于卷芯部42的下表面的底壁32(参照图14)之上被卷绕。
绕线62~6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绕线62、64相同。通过绕线62、63从卷芯部42、连结侧部26、以及底壁32之上被卷绕,形成线圈部60a、60b。其卷绕作业优选自动地进行,但也可以通过手动作业进行。
构成线圈部60a的一方的绕线62的两端部通过图14所示的端子台部22的引线连接槽29,作为图9所示的引线部62a、62b分别导向接线部82a、92b。另外,另一方的绕线63的两端部同样通过图14所示的端子台部22的引线连接槽29,作为引线部63a、63b分别导向接线部92a、72a。
各引线部62a、62b、63a、63b根据需要与接线部82a、92b、92a、72a缠绕,并由铆接片83a、93b、93a、73a预固定。然后,在引线部62a、62b、63a、63b的前端部形成连接部100,将各引线部62a、62b、63a、63b和接线部82a、92b、92a、72a电连接并固定。另外,构成另一方的线圈部60b的绕线64、65的各引线部(图示省略)与上述的引线部62a、62b、63a、63b相同,与图12所示的端子台23的接线部82a、92b、92a、72a连接而形成连接部100。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压器10a中,除以下所示的以外,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相同的作用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用骨架20覆盖芯主体40的卷芯部42的全周,而是仅覆盖卷芯部42的Y轴方向的两侧和底面,卷芯部42的上表面不用骨架20覆盖。另外,如图15所示,骨架20a的底壁32的厚度(Z轴方向)也可以比连结侧部26a的厚度(Y轴方向)薄。
在本实施方式中,实现了骨架20的薄型化,作为结果,能够实现变压器10a的薄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线圈装置10a的全高度Z0(参照图10)以优选4mm以下,更优选3.5mm以下而薄型化。
再有,芯主体42的凸缘部44被收纳到端子台部22、23的凸缘收纳凹部24、25的内部,并且卷芯部42的Z轴下表面和Y轴两侧面由底壁32和连结侧部26a一体地覆盖,绝缘耐压也提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芯主体40和端子70或80的最短距离(绝缘距离或沿面距离)设定为足够长(例如5mm以上),因此,绝缘体性优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端子台部22、23与一对连结侧部26a一起一体地成形,骨架20a还具有将一对连结侧部26a、26a一体化而覆盖卷芯部42的下表面的底壁3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一对连结侧部26a、26a、底壁32、以及卷芯部42的上表面接触的方式连续地卷绕绕线62~65。通过这样构成,绝缘耐压提高。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连结侧部26a的X轴在中间位置形成有间隔壁34,连结侧部26a沿着X轴被分割,在分割的区域,卷绕有相互不同的绕线62、63或64、65。通过这样构成,初级侧线圈60a和次级侧线圈60b的绝缘性提高。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如果芯主体40的形状为具有卷芯部和凸缘部的形状的话,则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所谓U型芯或鼓型芯。再有,绕线62~65的根数或端子70、80、70a、80a、90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也可以作为合并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的实施方式。例如,第二实施方式的间隔壁34也可以配备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结侧部26。另外,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平板部50也可以省略。

Claims (12)

1.一种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骨架、芯主体、绕线、以及多个端子,
所述芯主体具有:
卷芯部;以及
沿着所述绕线的卷绕轴配备于所述卷芯部的两端的一对凸缘部,
所述骨架具有:
一对连结侧部,其与所述芯主体的所述卷芯部的两侧接近配置,且与所述卷芯部一起卷绕有所述绕线;以及
一对端子台部,其设置于所述连结侧部的两端,分别以所述端子沿着所述卷绕轴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
在各个所述端子台部,形成有收纳所述凸缘部的凸缘收纳凹部,
所述骨架中的一对所述连结侧部沿着所述卷绕轴延伸,
所述芯主体的所述卷芯部在垂直于所述卷绕轴的第一轴方向上位于一对所述连结侧部之间,
所述绕线以与一对所述连结侧部和所述卷芯部的双方接触的方式卷绕,
所述卷芯部的上表面或/和下表面与所述绕线直接接触,未被所述骨架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是在外周面形成有绝缘膜的导电性线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端子具有:
接线部,其以所述绕线的引线端被连接的方式从所述端子台部突出;
埋入部,其与所述接线部一体地形成且埋入所述端子台部;以及
安装部,其与所述埋入部一体地形成且从与所述接线部不同的位置从所述端子台部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线圈装置的高度方向观察,所述接线部和所述安装部设为位置偏移,且以从所述端子台部向外侧突出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端子台部与一对所述连结侧部一起一体地成形,
以接触于一对所述连结侧部和所述卷芯部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方式连续地卷绕所述绕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端子台部与一对所述连结侧部一起一体地成形,
所述骨架还具有将一对所述连结侧部一体化而覆盖所述卷芯部的下表面的底壁,
以接触于一对所述连结侧部、所述底壁、以及所述卷芯部的上表面的方式连续地卷绕所述绕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连结侧部的所述卷绕轴在中间位置形成有间隔壁,所述连结侧部沿着所述卷绕轴被分割,在分割的区域卷绕有相互不同的所述绕线。
8.一种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骨架、芯主体、绕线、以及多个端子,
所述芯主体具有:
卷绕有所述绕线的卷芯部;以及
沿着所述绕线的卷绕轴配备于所述卷芯部的两端的一对凸缘部,
所述骨架具有:
一对连结侧部,其与所述芯主体的所述卷芯部的两侧接近配置,且与所述卷芯部一起卷绕有所述绕线;以及
一对端子台部,其设置于所述连结侧部的两端,分别以所述端子沿着所述卷绕轴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
在各个所述端子台部,形成有收纳所述凸缘部的凸缘收纳凹部,
所述卷芯部的一部分与所述绕线直接接触,未被所述骨架覆盖,
所述凸缘部除了相反安装侧的上表面,被所述凸缘收纳凹部覆盖,
在所述端子台部的所述凸缘收纳凹部的开口部,形成有在所述凸缘部被收纳到所述凸缘收纳凹部的内部的状态下能够在从所述凸缘部的两侧向外侧突出的凸缘翼部之上存积粘接剂的粘接用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个所述端子台部形成有插入所述卷芯部和所述凸缘部的边界部分的切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个所述切口的上部分别插入与所述芯主体不同的平板部的两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个所述端子台部,形成有插入所述卷芯部和所述凸缘部的边界部分的切口,
在各个所述切口的上部分别插入与所述芯主体不同的平板部的两端,
在所述凸缘收纳凹部的内部,所述凸缘翼部位于所述平板部的端部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所述凸缘收纳凹部的开口部的相反侧的所述端子台部的底面形成有所述绕线的引线部通过并朝向所述端子的导电路径。
CN201811009722.8A 2017-09-08 2018-08-31 线圈装置 Active CN1094732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3412 2017-09-08
JP2017173412A JP7091622B2 (ja) 2017-09-08 2017-09-08 コイ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3255A CN109473255A (zh) 2019-03-15
CN109473255B true CN109473255B (zh) 2022-09-13

Family

ID=65632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09722.8A Active CN109473255B (zh) 2017-09-08 2018-08-31 线圈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4453B2 (zh)
JP (1) JP7091622B2 (zh)
KR (1) KR102103567B1 (zh)
CN (1) CN1094732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7540A (zh) 2020-02-07 2021-08-13 Tdk株式会社 复合线圈装置
DE102020106982A1 (de) * 2020-03-13 2021-09-16 Tdk Electronics Ag Bauelement mit Wicklungsträger und Ker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auelements
JP2022170103A (ja) * 2021-04-28 2022-11-10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US20240096548A1 (en) * 2022-09-20 2024-03-21 Bourns, Inc.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5723A (ja) * 1999-05-20 2001-02-09 Fuji Elelctrochem Co Ltd ドラムコア,ドラム型直交コア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可変型リニアリティーチョークコイル,ベース付き可変型リニアリティーチョークコイル並びに直交トランス
JP2002170721A (ja) * 2000-11-30 2002-06-14 Toko Inc デジタルアンプ用コイル素子
JP2013030673A (ja) * 2011-07-29 2013-02-07 Murata Mfg Co Ltd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0132U (zh) * 1980-07-07 1982-02-02
JPH06325943A (ja) 1993-05-14 1994-11-25 Nec Corp コイル・トランス
JPH0778717A (ja) * 1993-06-18 1995-03-20 Tdk Corp 面装着型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H07220950A (ja) * 1994-02-07 1995-08-18 Tdk Corp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H10149932A (ja) 1996-11-19 1998-06-02 Hitachi Ferrite Electronics Ltd 高圧トランス
JPH1154345A (ja) * 1997-08-04 1999-02-26 Hitachi Ferrite Electronics Ltd トランス
JPH11135341A (ja) * 1997-10-27 1999-05-21 Tokin Corp コイル及びトランス
JP2000243633A (ja) 1999-02-18 2000-09-08 Toko Inc インバータトランス用ボビン
TW463186B (en) * 1999-09-29 2001-11-1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ransformer
JP3695295B2 (ja) 2000-07-21 2005-09-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チョークコイル
JP3619812B2 (ja) 2002-05-10 2005-02-16 東京コイル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低背型トランス
CN1581381A (zh) * 2003-08-14 2005-02-16 耀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漏感的变压器
JPWO2007015493A1 (ja) * 2005-08-01 2009-02-19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トラン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トランス
JP2009038244A (ja) 2007-08-02 2009-02-19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電流共振電源用トランス及び電流共振電源用トランスを用いた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JP2009117627A (ja) 2007-11-07 2009-05-28 Tdk Corp 表面実装型コイル部品
KR20090099958A (ko) * 2008-03-19 2009-09-23 주식회사 다성마그네틱 인버터 트랜스포머
TWI370466B (en) * 2008-05-09 2012-08-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Trensformer structure
JP2010056123A (ja) 2008-08-26 2010-03-11 Sony Corp トランス
CN101847496A (zh) 2010-05-26 2010-09-29 深圳市欣锐特科技有限公司 变压器以及应用该变压器的开关电源和led日光灯
TWI424450B (zh) 2011-04-29 2014-01-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變壓器及使用該變壓器的電子裝置
CN202523528U (zh) * 2012-03-02 2012-11-07 郑自伟 充电器电源的变压器
TWI536408B (zh) * 2015-07-06 2016-06-01 明緯(廣州)電子有限公司 立式變壓器結構
JP6558128B2 (ja) 2015-08-03 2019-08-14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CN205428670U (zh) * 2016-03-31 2016-08-03 安徽世睿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变压器用骨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5723A (ja) * 1999-05-20 2001-02-09 Fuji Elelctrochem Co Ltd ドラムコア,ドラム型直交コア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可変型リニアリティーチョークコイル,ベース付き可変型リニアリティーチョークコイル並びに直交トランス
JP2002170721A (ja) * 2000-11-30 2002-06-14 Toko Inc デジタルアンプ用コイル素子
JP2013030673A (ja) * 2011-07-29 2013-02-07 Murata Mfg Co Ltd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50280A (ja) 2019-03-28
KR20190028298A (ko) 2019-03-18
US11024453B2 (en) 2021-06-01
KR102103567B1 (ko) 2020-04-22
CN109473255A (zh) 2019-03-15
US20190080836A1 (en) 2019-03-14
JP7091622B2 (ja)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3255B (zh) 线圈装置
CN106409483B (zh) 变压器和板状线圈模制主体
US10665386B2 (en) Reactor and rea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090102593A1 (en) Coil form
CN110521100B (zh) 电力转换装置用滤波器模块
CN109841392B (zh) 线圈装置
US10008321B2 (en) Small size transformer
JP2569556Y2 (ja) 大電流チョークコイル
CN109585137B (zh) 线圈装置
JP2021125695A (ja) 複合コイル装置
CN111383827B (zh) 线圈装置
CN110098037B (zh) 线圈装置
CN109509620B (zh) 线圈装置
US20240079176A1 (en) Coil device
JP2019067926A (ja) トランス
CN116936240A (zh) 线圈装置
JP7385173B2 (ja) コイル装置
JP7347129B2 (ja) コイル装置
JP6914384B1 (ja) 変圧器、変圧器ユニットおよび変圧器の製造方法
JP2024034756A (ja) コイル装置
JP2024034757A (ja) コイル装置
JP2856901B2 (ja) トランス
CN115148475A (zh) 线圈装置
JP2023002288A (ja) コイル装置
CN114765090A (zh) 线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