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55544A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55544A
CN109455544A CN201811028475.6A CN201811028475A CN109455544A CN 109455544 A CN109455544 A CN 109455544A CN 201811028475 A CN201811028475 A CN 201811028475A CN 109455544 A CN109455544 A CN 109455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transmission member
driving source
transmitting path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284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55544B (zh
Inventor
出野恒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455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5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55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5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1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B65H29/60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diverting the stream into alternative path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6Duplicate, alternate, selective, or coacting fe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85/00Recirculating articles, i.e. feeding each article to, and delivering it from, the same machine work-station more than o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4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 B65H9/006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the stop being formed by forwarding means in stand-b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9Refeeding path for composite cop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3Inverting
    • B65H2301/3331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 B65H2301/33312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forward reverse rollers pa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70Clutches; Couplings
    • B65H2403/72Clutches, brakes, e.g. one-way clutch +F20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3Roller pairs driving roller and idler roller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1Size of she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Conveyance By Endless Belt Conveyors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第一传送构件使从第一传送路径接收的片材反转。第二至第四传送构件设置在第二传送路径上并且将片材从第一传送构件朝第一传送路径传送。限制部能限制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通过第二传送构件作用在片材上。控制器执行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在第一操作中,在第一片材被夹持在第四传送构件处时,第二驱动源停止驱动第三和第四传送构件,第二片材以抵靠所述第三传送构件的方式被传送。在第二操作中,在限制部限制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作用在第二片材上时,第二驱动源开始驱动第三和第四传送构件。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配置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诸如打印机、复印机和多功能打印机的成像设备广泛采用用于在片材的两面上形成图像的配置。通常,在通过成像部在片材的一面上形成图像之后,所述片材通过正常地和反向地旋转的反转传送辊对切换回来并再次被传送到成像部,并且在片材的另一面上形成另一图像。
日本专利号5720438公开了能够在片材再供给路径中经由多个再供给辊对将三张片材同时从反转传送辊对传送到对准辊对的配置。在这种配置中,反转传送辊对、上游再供给辊对和下游再供给辊对分别由不同的马达驱动,并且这些马达的驱动速度是独立控制的。
顺便提及,当例如正在读取大容量图像数据时,需要暂时停止在片材上的成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设备具有如上面确定的文件的用于控制三张片材的传送的三个马达,则可以通过独立地控制每个马达来使片材在适当的位置处等待同时避免片材的碰撞。然而,这种配置导致设备的生产成本增加,这是因为随着在片材再供给路径中保持等待的片材数量增加,需要更多的马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在所述成像设备中使多张片材在双面打印中在适当位置处等待,并且所述成像设备可以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成像设备,包括:第一传送路径;成像部,所述成像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并且被配置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第一传送构件,所述第一传送构件被配置成使从所述第一传送路径接收的片材反转;第二传送路径,通过所述第二传送路径将被所述第一传送构件反转的片材引导到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第二传送构件,所述第二传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并且被配置成在朝向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片材传送方向上传送片材;第三传送构件,所述第三传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构件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传送片材;第四传送构件,所述第四传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三传送构件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将片材传送到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一驱动源被配置成驱动所述第一传送构件和所述第二传送构件;第二驱动源,所述第二驱动源被配置成驱动所述第三传送构件和所述第四传送构件;限制部,所述限制部能够限制所述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构件作用在片材上;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源和所述第二驱动源以便执行(i)第一操作,在所述第一操作中,在第一片材被夹持在所述第四传送构件处时,所述第二驱动源停止驱动所述第三传送构件和所述第四传送构件,并且在所述第一操作中,第二片材被所述第二传送构件传送到所述第二片材抵靠所述第三传送构件的位置,以及(ii)在所述第一操作之后执行的第二操作,在所述第二操作中,在通过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作用在所述第二片材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驱动源开始驱动所述第三传送构件和所述第四传送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成像设备,包括:第一传送路径;成像部,所述成像部沿所述第一传送路径设置并且被配置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第二传送路径,通过所述第二传送路径将具有由所述成像部形成的图像的片材引导到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第一传送构件,所述第一传送构件被配置成在朝向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片材传送方向上通过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传送片材;第二传送构件,所述第二传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传送构件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传送片材;第三传送构件,所述第三传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构件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传送片材;第四传送构件,所述第四传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构件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将片材传送到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一驱动源被配置成驱动所述第一传送构件和所述第二传送构件;第二驱动源,所述第二驱动源被配置成驱动所述第三传送构件和所述第四传送构件;限制部,所述限制部能够限制所述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构件作用在片材上;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源和所述第二驱动源以便执行(i)第三操作,在所述第三操作中,在第一片材被夹持在所述第四传送构件处时,所述第二驱动源停止驱动所述第三传送构件和所述第四传送构件,并且在所述第三操作中,第二片材被所述第二传送构件传送到所述第二片材抵靠所述第三传送构件的位置,以及(ii)在所述第三操作之后执行的第四操作,在所述第四操作中,在通过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作用在所述第二片材上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驱动源开始驱动所述第三传送构件和所述第四传送构件,其中所述第三传送构件和所述第四传送构件在所述第四操作中的传送速度被设定成大于所述第二传送构件的传送速度。
参考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案的成像设备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案的成像设备的控制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案的片材传送系统的驱动配置的图示。
图4A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在小尺寸片材上执行双面打印时的成像顺序的概念图。
图4B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在大尺寸片材上执行双面打印时的成像顺序的概念图。
图5A是指示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在小尺寸片材上执行双面打印时的等待位置的示意图。
图5B是指示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在大尺寸片材上执行双面打印时的等待位置的示意图。
图6A是示出用于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处理打印作业的控制方法的总体流程的流程图。
图6B是针对每张片材执行的传送控制的流程图。
图7A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案中不执行等待过程的双面打印操作的示意图。
图7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案中的双面打印操作的另一示意图。
图8A是指示在第一实施方案中不执行等待过程的情况下的对准马达的驱动状态的时序图。
图8B是指示与图8A相同的情况下的双面马达的驱动状态的时序图。
图8C是指示与图8A相同的情况下的反转马达的驱动状态的时序图。
图9A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执行等待过程的双面打印操作的步骤的示意图。
图9B是示出图9A之后的步骤的示意图。
图9C是示出图9B之后的步骤的示意图。
图9D是示出图9C之后的步骤的示意图。
图10A是指示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执行等待过程的情况下的对准马达的驱动状态的时序图。
图10B是指示与图10A相同的情况下的双面马达的驱动状态的时序图。
图10C是指示与图10A相同的情况下的反转马达的驱动状态的时序图。
图11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案中的抵靠第二双面辊对邻接的后一片材的示意图。
图11B是图11A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案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成像设备。成像设备可以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多功能打印机,并且被配置成基于从外部个人计算机输入的图像信息或从文件读取的图像信息在用作记录介质的片材上形成图像。
第一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的成像设备1是在用作记录介质的片材P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全彩色激光打印机。对于片材P,可以使用普通纸、纸信封、涂层片材、诸如高架投影仪片材的塑料膜和布。成像设备1的设备主体100设置有成像引擎10,所述成像引擎10包括中间转印带21以及分别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四个成像部PY、PM、PC和PK。成像部PY至PK中的每一个包括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1,在所述感光鼓1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11上承载的调色剂图像通过用作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21转印到片材P上。
因为成像部PY至PK以相同的方式配置(除了待显影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之外),所以下面将通过例示黄色成像部PY来描述成像部的配置和调色剂成像过程(即成像操作)。除了感光鼓11,成像部PY还包括用作充电构件的充电辊12、用作曝光装置的曝光单元13Y、用作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14、和鼓清洁器。感光鼓11是具有围绕其外周的感光层的鼓状感光构件,并且在沿着中间转印带21的旋转方向R1的方向上旋转。充电辊12均匀地对感光鼓11的表面充电,并且曝光单元13Y用与图像信息相对应地调制的激光束来辐照感光鼓11的表面。因此,执行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写入静电潜像的图像写入操作。显影单元14存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并通过将调色剂供应到感光鼓11而使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1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通过用作一次转印装置的一次转印辊25来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通过鼓清洁器来移除在转印后留在感光鼓11上的残余调色剂。
中间转印带21围绕二次转印内辊22、拉伸辊23、张力辊24和一次转印辊25卷绕,并且被驱动以沿图1中逆时针旋转(参见箭头R1)。上述成像操作在相应成像部PY至PK中并行执行,并且四色调色剂图像彼此重叠的方式叠置,从而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全彩色调色剂图像。该调色剂图像承载在中间转印带21上,并且传送到被设置为二次转印内辊22与二次转印辊43之间的夹持部的转印部,即二次转印部。对用作转印构件的二次转印辊43施加偏置电压,所述偏置电压具有与调色剂的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以便将承载在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片材P上。通过带清洁器26来移除转印后留在中间转印带21上的残余调色剂。
其上已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被传递到定影单元50。定影单元50包括定影辊对51,所述定影辊对夹持和传送片材P并且包括诸如卤素加热器的热源以便对片材P上承载的调色剂图像施加压力和热量。由此,调色剂颗粒熔化并粘附到片材P上,使得能够获得定影到片材P上的定影图像。
接下来,将描述成像设备1的片材传送操作。片材P存储在片材供给盒31或32中,所述片材供给盒31或32可拉出地安装在设备主体100中。存储在片材供给盒31或32中的片材P由供给单元40一个接一个地供给。供给单元40包括将片材P递送出供给盒31或32的拾取辊40a、以及传送从拾取辊40a接收的片材P的供给辊40b。供给单元40还包括分离辊40c,所述分离辊40c使由供给辊40b传送的片材P与另一片材P分离。应当注意的是,上述供给单元40是用于供给片材P的片材供给单元的一个实例,并且也可以使用另一种类型的片材供给单元,诸如通过被抽吸风扇吸附到带构件来传送片材P的带型片材供给单元,以及使用垫的摩擦分离型片材供给单元。用户还可以将片材P直接设置在设备主体100的一侧上设置的手动供给盘33上,并且设置在手动供给盘33上的片材P也由片材供给单元供给。
被递送出供给单元40的片材P通过预对准辊对41被传送到对准辊对42。作为对准构件的一个实例的对准辊对42通过与片材P的前缘(即沿片材P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抵接来校正片材P的歪斜。在此之后,对准辊对42将片材P发送到二次转印部,其时机被调整为先于成像部PY到PK的成像操作。调色剂图像已经在二次转印部处被转印在其上并且图像已经由定影单元50定影在其上的片材P被传递到片材排出部60,其中片材P通过定影后辊对61朝向能够切换片材P的传送路径的转换构件64传送。
在片材P上的成像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在其第一面(即正面)上已经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通过排出辊对62被排出到排出盘80上。在将在片材P的第二面(即背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转换构件64使片材P通过传送辊对63传递到反转传送部70。反转传送部70包括:反转传送辊对71,其反转和传送(即切换回)片材P;以及双面传送路径79,其朝向对准辊对42引导由反转传送辊对71切换回的片材P。在朝向排出盘80上方的排出空间传送片材P达预定距离之后,反转传送辊对71通过沿向后方向传送片材P将片材P发送到双面传送路径79。如稍后详细描述的,双面传送路径79设置有多个传送辊对72、73和74以再次朝向对准辊对42传送片材P。然后,通过经过第二转印部和定影单元50而在其第二面上已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由排出辊对62排出到排出盘80上。
应当注意的是,上面描述的成像引擎10仅是成像部的一个示例,并且成像引擎10也可以是在转印部处将形成在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片材上的直接转印型引擎。可以采用喷墨打印系统或胶印系统作为成像部。
下面将参考图2中的框图描述用于控制成像设备1的功能的控制配置。在成像设备1中,安装有本实施方案的控制器200。控制器200设置有功能部,其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201、存储器202、操作部203、成像控制部205、片材传送控制部206等。CPU 201通过读取存储在存储器202中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待由成像设备1执行的各种处理。例如,存储器202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并且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预定存储区域中。操作部203包括诸如液晶面板和按钮的装置,并且接受由用户执行的操作,诸如输入要在打印中使用的信息(例如,片材的尺寸、克重、表面性质等)和诸如打印的执行及其中断的指令。
成像控制部205通过向成像引擎10的相应部分(包括曝光写入部13)发出指令来控制成像操作,所述曝光写入部13命令曝光单元13Y、13M、13C和13K执行图像写入操作。片材传送控制部206命令供给马达110、排出马达160和用于驱动传送辊的其他马达以便控制片材P的传送。传感器控制部207通过控制后面描述的对准传感器44和双面传感器76来进行感测的开始和停止,并且接收这些相应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器200还能够通过网络从与成像设备1连接的计算机204接收关于用于打印的片材的各种信息。
片材传送系统
接下来,将参考图3描述由本实施方案的片材传送控制部206控制的片材传送系统和驱动结构。设置在成像设备1中的片材传送系统包括供给路径49、成像路径59和双面传送路径79。这些路径的片材传送空间由设备主体100支撑的引导构件限定。
供给路径49是用于供给片材P的传送路径并且设置有供给单元40和预对准辊对41。供给单元40由供给马达110驱动并且预对准辊对41由预对准马达120驱动。
成像路径59是用于在传送片材P的同时形成图像的传送路径,并且设置有对准辊对42、二次转印辊43、二次转印内辊22和定影辊对51。对准辊对42由对准马达130驱动,二次转印内辊22由中间转印带(ITB)马达140驱动,并且定影辊对51由定影马达150驱动。
双面传送路径79是用于在执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再次朝向成像路径59传送从成像路径59发送出的片材P的传送路径,并且设置有第一双面辊对72、第二双面辊对73和第三双面辊对74。反转传送辊对71接收来自成像路径59的片材P,反转片材P并且将片材P发送到双面传送路径79。第一双面辊对72至第三双面辊对74沿着从反转传送辊对71到对准辊对42的方向按照列出的顺序设置。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此方向在下文中称为“片材传送方向”。
反转传送辊对71和第一双面辊对72由反转马达170驱动,并且第二双面辊对73和第三双面辊对74由双面马达180驱动。反转马达170是可沿第一(或正)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或反)方向旋转的马达,并且第一双面辊对72通过单向离合器75与反转马达170连接。用作能够检测片材的检测器的双面传感器76在片材传送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双面辊对72与第二双面辊对73之间。用作另一检测器的对准传感器44设置在对准辊对42的上游并且在对准辊对42的附近的位置处。被配置成在光被片材阻挡时检测到片材的光电传感器可以用于这些传感器44和76。
成像路径59是其上设置有成像部的示例性第一传送路径。双面传送路径79是朝第一传送路径引导由反转传送辊对71或其等同物反转的片材的示例性第二传送路径。反转传送辊对71是反转并传送来自第一传送路径的片材的示例性第一传送构件。第一双面辊对72、第二双面辊对73和第三双面辊对74是沿着片材传送方向依次设置在第二传送路径上的第二传送构件、第三传送构件和第四传送构件的相应实例。反转马达170是驱动第一传送构件和第二传送构件的示例性第一驱动源。双面马达180是驱动第三传送构件和第四传送构件的示例性第二驱动源。对准马达130是驱动对准构件的示例性第三驱动源。
除此之外,还提供了驱动构成片材排出部60的传送辊对61至63的排出马达160。应当指出的是,下面描述的片材传送操作也可应用于反转传送辊对71还用作排出片材P的排出构件的配置(即片材排出部被省略的配置)。
等待状态
接下来,将描述在执行双面打印期间使片材在转印部(例如,本实施方案中的二次转印部)的上游侧等待的情况。在多个片材上执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根据稍后描述的打印顺序,图像基本上以特定间隔(即以成像间隔)转印在片材上。该间隔限定了每单位时间输出的片材数,即成像设备的生产率。然而,由于如下所述的各种原因,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接受生产率下降的同时暂时停止成像处理并且延长成像间隔。
例如,存在这样的情况:在定影单元的温度过度升高并超过容许极限温度的情况下,停止向转印部和定影单元传送片材以确保冷却时间。还存在这样的情况:停止成像过程以等待片材处理器的处理操作,所述片材处理器附接并连接在片材排出辊的下游并且执行诸如片材装订的过程。还存在这样的情况:需要用于使成像设备的控制器将从计算机传递的图像数据处理为被成像部支持的数据格式(即,可以被传递到曝光写入部13的数据格式)所需的时间,例如图像加载时间。
当成像过程停止时,在成像部PY至PK中没有开始新的图像写入操作,并且使片材P在二次转印部的上游侧等待。在由于如上所述的任何原因而延迟成像过程的情况下,控制器200可以根据发生上述情况的定时来确定刚好在曝光写入部13开始图像写入操作之前延迟成像过程。应当指出的是,从提高成像设备1的生产率的方面来看,从控制器200确定可以执行图像写入操作时到曝光单元13Y到13K实际开始图像写入操作时的时间滞后被尽可能地缩短。
同时,从开始图像写入操作到对片材P执行图像转印处理的时间滞后取决于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和片材P传送到二次转印部的物理结构。例如,感光鼓11和中间转印带21的旋转速度(即处理速度)越快,和/或由曝光单元13Y至13K在感光鼓11上绘制的潜像显影和最终移动到二次转印部的移动距离越短,则时间滞后越小。同时,片材P的传送速度越大,和/或从用作片材P的等待位置的对准辊对42到二次转印部的传送距离越短,则时间滞后越短。
为了满足提高生产率和缩小成像设备1的尺寸的需求,从中间转印带21的旋转方向上的最下游的一次转印辊(即黑色转印辊25)到二次转印辊43的距离在本实施方案中也被最小化。从对准辊对42到二次转印辊43的距离被最小化并且被设定为与从最下游的一次转印辊25到二次转印辊43的距离近似相等。
在不允许成像部PY至PK的图像写入操作开始的情况下,使片材P在对准辊对42处等待。一旦允许图像写入操作,静电潜像就开始被绘制,并且片材P大致同时地开始由对准辊对42传送。然后,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处转印到片材P上。控制开始图像写入操作的定时和重新开始传送片材P的定时,使得在二次转印部处不会发生转印到片材P上的图像的位移。
片材的循环
接下来,将描述双面打印中的片材循环。图4A和图4B是示出执行成像操作的顺序的概念图,并且指示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从图示中的左侧上的片材起顺次地经过二次转印部(由虚线指示)时,图像被转印。图5A和图5B是示出在双面打印期间最大数量的片材正在等待的状况的示意图。图4A和图5A示出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长度相对小的小尺寸片材上执行双面打印的情况,图4B和图5B示出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长度相对大的大尺寸片材上执行双面打印的情况。小尺寸片材的实例为A4(210mm)和信纸(215.9mm)尺寸片材,大尺寸片材的实例为A3(420mm)和台账(431.8mm)尺寸片材。
对于诸如“3A”、“1B”的参考数字,所述数字指定特定片材,并且字母“A”指示片材尚未反转的状况,而“B”指示片材已反转的状况。例如,“3A”指示尚未反转的第三供给片材,而“1B”指示已反转的第一供给片材。
如图4A所示,在小尺寸片材的情况下,在三张片材(1A至3A)的正面上依次形成图像之后,在第一片材(1B)的背面上形成图像。之后,如(1B、4A、2B、5A......)交替地执行在正面和背面上的成像过程,并且通过在最后三张片材的背面(3B至5B)上连续形成图像来完成五张片材的双面打印。在六张或更多张片材上执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延长交替打印正面和背面的时段。
在此,假设执行关于第一片材(1B)的背面的等待过程的示例性情况,即,不允许开始关于将要在第一片材(1B)的背面上打印的图像的图像写入操作并且片材必须在对准辊对42处等待的情况。这是延长片材(3A)与片材(1B)之间的成像间隔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使第一片材(1B)与对准辊对42抵接地进行等待,如图5A所示。另外,如果第一片材(1B)的等待时间较长,则后续的第二片材和第三片材(2B和3B)也需要在传送路径上的任何位置处等待。
也就是说,在小尺寸片材的情况下,多达三张片材可能需要保持等待。为了适应这种需要,通过双面传送路径79从反转传送辊对71到对准辊对42的传送路径被构造成具有能够容纳三张片材的长度。注意,在停止第五片材(5A)的正面上的成像过程的情况下,必须在双面传送路径79中等待的片材是第三片材和第四片材(3B和4B)这两张片材。这是因为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1B和2B)被排出成像设备1。
如上所述,存在这样的情况:恰好在片材P到达对准辊对42之前进行用于图像写入操作的进行/不进行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在首先停止双面传送路径79中的第一片材(1B)之后,停止第二片材(2B),然后停止第三片材(3B)。因此,需要独立地控制三张片材的传送。同时,为了使三张片材在通过双面传送路径79从反转传送辊对71到对准辊对42的长度受到限制的传送路径中等待,需要通过在停止前一片材的传送之后停止后一片材的传送来缩短处于等待状态的片材之间的间隔。通过尽可能地使处于等待状态的片材的间隔最小化,也可以在重新开始传送之后提高生产率。注意,优选的是使第三片材(3B)在与成像路径59完全分离的位置处等待,以便避免例如由于定影单元的热量而导致的图像劣化或片材的粘住的问题。因此,在本实施方案中,使第三片材(3B)在由反转传送辊对71保持的状况下等待。
为了独立地控制这三张片材的传送,可以想到提供三个如马达的驱动源。在这种配置中,每个驱动源处理一张片材并且在片材到达预定片材位置(等待位置)时停止驱动。然而,提供多个驱动源是昂贵的。由于马达的成本占据产品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因此优选减少驱动源的数量,同时确保实现显著降低成本的功能。
因此,本实施方案采用使预定数量的片材(例如,三张片材)通过少于预定数量的片材的较少数量的驱动源(例如,两个驱动源)在所需位置处等待的配置。稍后将详细描述具体配置和其操作。
顺便提及,图4B和图5B示出本实施方案的成像设备1在大尺寸片材上执行双面打印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片材传送方向上的片材长度较大,所以可以使在通过双面传送路径79从反转传送辊对71到对准辊对42的传送路径中等待的片材数量的上限为二。例如,在将要在第一片材(1B)的背面上执行等待过程的情况下,使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1B和2B)处于等待状态。在此,为了独立地控制两张片材,原则上两个或更多个诸如马达的驱动源是足够的。也就是说,因为在确定驱动源的数量时仅需要考虑使小尺寸片材等待的情况,所以在关于片材传送操作的以下描述中将描述传送小尺寸片材的情况。
片材传送操作
下面将参考图6A至图10C描述用于传送片材的方法,其中根据需要通过两个驱动源(反转马达170和双面马达180)使三张片材等待。图6A是整体传送操作的流程图,并且图6B是指示针对每张片材执行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A和图6B中的流程图的每个步骤是借助于控制器200的CPU201(参见图2)来实现的,其中所述控制器通过负责的功能块控制成像设备1的部件,所述功能块例如是成像控制部205、片材传送控制部206和传感器控制部207。当用户通过成像设备1的操作部203或通过与成像设备1直接地或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204来指示设备执行打印作业时,执行这些流程图。用户可以指定每份的页数和打印作业将要打印的份数以及将要用于打印的片材的信息(诸如包括尺寸和克重的片材属性)以及作为片材供应源的盒。
当控制器200在步骤S101中接受打印作业并开始作业时,在步骤S102和S103中以第一片材(N=1)开始顺序地供给片材。根据图6B中的流程图,在步骤S104中,通过根据需要参考前一片材的状况来控制每张片材的传送操作。注意,如果控制器200被配置成根据图6B中的流程图实现每张片材的传送操作,则不必实现为并行处理程序。当已经供给打印作业中所需的片材数量并在所述片材上形成图像时,即步骤S105中为“否”时,在步骤S106中完成打印作业。
下面将沿着图6B中的流程图描述每张片材的传送操作的控制方法。将要传送的片材在下文中被称为“目标片材”。当目标片材由供给单元40和预对准辊对41传送并被对准传感器44检测到时,目标片材的传送速度降低,并且在步骤S111中判断是否可执行图像写入操作。如果可以的话,在目标片材的前缘已抵靠对准辊对42时的时刻开始驱动对准辊对42,并且目标片材进一步被传送以被柔性地翘曲成预定水平的挠曲(翘曲部分也称为“弯曲部”)。由此,在步骤S113中将目标片材供给到二次转印部,并将图像转印到目标片材的第一面,即正面。同时,在判断为不能开始图像写入的情况下,预对准辊对41在已经形成目标片材的弯曲部的状况下停止,并且目标片材在步骤S112中保持等待直到允许图像写入。应注意,在使片材等待的情况下,作为如上所述在停止预对准辊对41之前(在辊对41正在减速期间)形成弯曲部的代替,可以使片材停止在对准辊对42的上游并且可以在重新起动预对准辊对41之后形成弯曲部。
在不需要在目标片材的第二面(即,背面)上形成图像(步骤S114中为否)的情况下,在步骤S115中目标片材通过片材排出部60排出设备主体100。在目标片材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步骤S114中为是)的情况下,目标片材被传递到反转传送辊对71以便在步骤S116中执行反转操作,然后被传送到双面传送路径79。根据步骤S117中对在目标片材到达第二双面辊对73的时刻目标片材之前的片材是否正在对准辊对42处等待的判断,将切换反转操作之后的过程。
在前一片材没有正在对准辊对42处等待(步骤S117中为否)的情况下,选择在目标片材上不执行等待过程的模式,即,本实施方案中的第二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118中,目标片材被传递到正在被驱动的第二双面辊对73、被辊对73拉动、并且朝向对准辊对42连续传送。在步骤S121和S122中,到达对准辊对42的目标片材等待对目标片材的图像写入操作的许可,并且被传送到二次转印部,以便在步骤S123中在第二面上形成图像。
另一方面,在前一片材正在对准辊对42处等待的情况下(即,在前一片材上正在执行步骤S122的过程的情况下),选择本实施方案中的第一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等待过程(步骤S119)在目标片材到达预定位置之后使目标片材等待。在这种情况下,目标片材由第一双面辊对72传送到与已经停止的第二双面辊对73相抵靠的位置。之后,当在步骤S120中通过双面马达180重新开始前一片材的传送时,目标片材的传送也通过由同一双面马达180驱动的第二双面辊对73重新开始。然后,目标片材到达对准辊对42,在步骤S121和S122中等待允许针对目标片材的图像写入,并且将目标片材传送到二次转印部,以便在步骤S123中在第二面上形成图像。
下面将参考图7A至图11B描述在执行/不执行等待过程的情况下的片材的行为和马达的驱动控制。注意,在以下描述中,假设后一片材(2B)表现为图6B中的流程图中的目标片材。
情况1:不执行等待过程
图7A和图7B以及图8A至图8C示出不执行等待过程的情况(步骤S117中为否),即,在后一片材(2B)的前缘到达第二双面辊对73之前允许针对前一片材(1B)的图像写入操作的情况。在暂时停在对准辊对42的上游位置处之后,通过第三双面辊对74将前一片材(1B)传送到对准辊对42,使得与在其上正形成图像的片材(3A)保持预定间隔(参见图7A)。更具体地,前一片材(1B)由第二双面辊对73和第三双面辊对74朝向对准辊对42传送,所述第二双面辊对73和第三双面辊对74由双面马达180以300mm/s的速度(周速)驱动(参见图8B)。
当对准传感器44检测到前一片材(1B)时,第三双面辊对73减速到传送速度V1以形成弯曲部,并且前一片材(1B)抵靠对准辊对42并形成弯曲部。传送速度为V1=220mm/s,并且双面马达180的驱动速度减速时的定时与作出图像写入进行/不进行决策时的定时大致相等。
因为我们在此考虑在目标片材(2B)到达第二双面辊对73时的时刻Tb之前允许针对前一片材(1B)的图像写入的情况,所以对准马达130不会停止并且根据对准马达130的驱动开始时刻Ta再次加速(参见图8A和图8B)。在此,为了提高成像设备1的生产率,在片材到达二次转印部之前,对准辊对42的传送速度被设定成大于经过二次转印部的传送速度(即,处理速度(300mm/s))的值(400mm/s)。双面马达180再次加速,使得第三双面辊对74以400mm/s的周速(所述周速与对准辊对42的目标速度相等)旋转,并且根据对准马达130的减速而减速。
同时,接着前一片材(1B)的后一片材(2B)通过由反向旋转的反转马达170驱动的第一双面辊对72以预定速度(例如300mm/s)被传送(参见图7A和图8C)。在双面传感器76检测到后一片材(2B)的前缘之后,反转马达170减速,使得当后一片材(2B)进入第二双面辊对73时第一双面辊对72的传送速度V2将是200(mm/s)。
在此,以比第一双面辊对72的传送速度大的传送速度(300mm/s)驱动第二双面辊对73。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案中,在将第二片材从第二传送构件传递到第三传送构件的情况下,第一驱动源的第二传送构件的驱动速度(200mm/s)被设定成小于第三传送构件的驱动速度(300mm/s)。此外,单向离合器75设置在反转马达170与第一双面辊对72之间。因此,当后一片材(2B)被第二双面辊对73夹持时,单向离合器75滑动,并且后一片材(2B)被拉出第一双面辊对72(参见图7B)。
即使片材间隔与图8A至图8C的时序图中的片材间隔相比较短,并且后一片材(2B)在形成前一片材(1B)的弯曲部的途中被第二双面辊对73夹持,由于V2>V1,后一片材(2B)也被平滑地拉出。也就是说,即使在双面马达180被驱动得比反转马达170更快的状况下,后一片材(2B)也能够平滑地通过,并且前一片材(1B)和后一片材(2B)通过双面马达180的驱动力传送。
注意,即使在后一片材(2B)被传递到第二双面辊对73之后反转马达170正旋转,在单向离合器的作用下也没有驱动力传递到第二双面辊对73。因此,在后一片材(2B)被第二双面辊对73夹持之后,即使反转马达170正旋转,也不妨碍拉后一片材(2B)。因此,这种布置使得反转传送辊对71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开始反转传送:在下一片材(3A)到达反转传送辊对71之前通过使反转马达170正旋转来接收下一片材(3A),如图7B所示。
情况2:执行等待过程
接下来,将描述在执行等待过程的情况下的操作。图9A至图9D示出图6B中的步骤S117的结果为是的情况,即,在后一片材(2B)的前缘到达第二双面辊对73之后允许针对前一片材(1B)的图像写入的情况。图9A示出与图7A相同的状况,其中前一片材(1B)由第三双面辊对74以预定速度(300mm/s)朝向对准辊对42传送。此外,反转马达170被反向驱动,并且后一片材(2B)由第一双面辊对72以预定速度(300mm/s)传送。
在此,假设在后一片材(2B)到达第二双面辊对73(如图9B所示)时的定时Tb,针对前一片材(1B)的图像写入的进行/不进行决策为否。在这种情况下,双面马达180在以下状况下停止:前一片材(1B)被第三双面辊对74夹持并且前一片材(1B)的前缘抵靠对准辊对42同时形成弯曲部(参见图10B)。
在双面传感器76检测到后一片材(2B)的前缘之后,反转马达170减速,使得当后一片材(2B)被第二双面辊对73夹持时第一双面辊对72的传送速度V2将是200mm/s。因为双面马达180已经停止驱动第二双面辊对73,所以后一片材(2B)的前缘抵靠第二双面辊对73。反转马达170在以下状况下停止:后一片材(2B)抵靠第二双面辊对73同时形成弯曲部。
在此,因为单向离合器75设置在反转马达170与第一双面辊对72之间,所以可以在后一片材(2B)保持等待的状态下进一步开始下一片材(3A)的反转传送(参见图9B)。也就是说,在后一片材(2B)抵靠第二双面辊对73之后,即使反转马达170停止或切换到正旋转,第二双面辊对73也可以拉出后一片材(2B)。因此,在后一片材(2B)到达等待位置之后,通过使反转马达170正旋转,反转传送辊对71可以接收下一片材(3A)(图10C)。注意,在图10C中,双面传送路径79中的片材传送方向被指示为正传送速度,并且在反转传送辊对71反转片材之前的传送方向被指示为负传送速度。当下一张片材(3A)到达预定的等待位置(即应当切换回片材(3A)的位置)时,反转马达170使反转传送辊对71停止(参见图9C)。
因此,在允许针对前一片材(1B)的图像写入之前存在长的等待时间的情况下,可以使多达三张片材(1B、2B和3B)在反转传送部70中等待。然后,当允许针对前一片材(1B)的图像写入时,在定时(Ta)开始驱动双面马达180,并且与前一片材(1B)一起再次开始后一片材(2B)的传送(参见图9C和图9D)。
在此,将参考图11A和图11B描述抵靠第二双面辊对73的后一片材的抵接状态。图11A是示出抵接状态的示意图,在所述抵接状态中,后一片材(2B)抵靠第二双面辊对73并且反转马达170已经通过等待过程停止,并且图11B是由图11A中的虚线指示的区域的放大视图。
如图11B所示,反转马达170驱动第一双面辊对72,使得后一片材(2B)被传送到后一片材(2B)的前缘抵靠第二双面辊对73的夹持部N2并且后一片材(2B)柔性地翘曲的位置(即,后一片材(2B)形成弯曲部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双面传感器76检测到后一片材(2B)之后控制反转马达170,使得即使在后一片材(2B)的前缘已到达第二双面辊对73之后,第二双面辊对73也将后一片材(2B)传送预定量。当已经形成弯曲部时,被夹持在第一双面辊对72的夹持部N1处,这种力作用在后一片材(2B)上,使得所述后一片材的前缘被迫进入第二双面辊对73的夹持部N2。因此,当第二双面辊对73开始由双面马达180驱动时,后一片材(2B)被第二双面辊对73牢固地夹持,并且其传送与前一片材(1B)一起重新开始。
如上所述,在前一片材(1B)正在等待的情况下,后一片材(2B)被传送到等待位置,在所述等待位置中,通过重新起动双面马达180来自动重新开始后一片材(2B)的传送。换句话说,执行第一操作(步骤S119),在所述第一操作中,第二驱动源180停止,第一片材(1B)被夹持在第四传送元件74处,并且在所述第一操作中,第二片材(2B)由第二传送构件72传送到第二片材(2B)抵靠第三传送构件73的位置。因此,通过在第一操作之后执行第二驱动源开始驱动第三传送构件和第四传送构件的第二操作(步骤S120),可以重新开始已经处于等待状态的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的传送。
同时,因为本实施方案被配置成使得限制部75限制第一驱动源170的驱动力通过第二传送构件72作用在第二片材上,所以可以在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保持等待的状态下独立地控制第三片材的传送。也就是说,第一传送构件71可以在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被限制作用在第二片材上的状态下接收由第一传送构件驱动的第三片材(3A)。该配置实现了,使用两个马达,可以根据需要使三张片材等待并且重新开始片材的传送。因此,本实施方案使得可以通过减少马达的数量来降低生产成本,而不会减少在双面打印操作中可以循环的片材数量。
注意,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图9A至图9D和图10A至图10C描述了使所有三张片材都等待的情况,但是在下一张片材(3A)到达等待位置之前允许针对前一片材(1B)的图像写入的情况下,可以使得下一张片材(3A)不等待。在这种情况下,下一张片材(3A)被反转并通过反转传送辊对71传送到双面传送路径79而不停止反转马达170。换句话说,本实施方案的配置使得可以通过第一驱动源驱动第一传送构件以开始传送第三片材同时执行第二操作(即,在第二片材被拉出第二传送构件的状态下)。
修改的实例
虽然单向离合器75用作可以限制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通过第二传送构件作用在片材上的限制部,但是它可以用另一离合器机构代替,诸如能够接合/脱离驱动传动装置的爪形离合器。也可以使用能够在形成用于夹持片材的夹持部的抵接状态与不形成夹持部的分离状态之间切换第二双面辊对73的另一种机构,诸如连接到辊对的一个或多个轴并改变辊对的轴之间的距离的凸轮机构。
此外,在使后一片材(2B)的前缘抵靠第二双面辊对73并形成弯曲部的状况下停止后一片材(2B)的传送时,在片材(2B)的前缘到达第二双面辊对73的夹持位置的定时可以停止片材(2B),假定确保传送距离的准确度。然而,应注意,通过形成类似于本实施方案的弯曲部以减轻由传送速度的波动引起的片材位置的变化,片材传送的稳定性将提高。用于形成弯曲部的优选供给量例如为5mm。双面传送路径79的传送引导件(其限定了形成弯曲部的空间)也是弯曲的,以确保足够的弯曲部空间,从而允许形成片材的弯曲部以便减小施加在片材上的应力。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将要在第二双面辊对73处等待的片材被传送并与辊对73接触,使得片材的前缘抵靠辊对73。然而,片材可以与辊对73接触而不形成弯曲部。例如,由于片材的刚度,片材可以通过进入辊对73的夹持部来与第二双面辊对73接触。诸如单向离合器的离合器机构也可以设置在从双面马达180到第二双面辊对73的驱动传动系中。利用这种配置,由于离合器机构的作用,片材的前缘由于片材的刚度将可靠地进入第二双面辊对73的夹持部以与辊对73接触。
此外,虽然本实施方案已经被配置成使得反转马达170和双面马达180中的每一者驱动两个辊对,但是也可以被配置成使得马达中的一者或两者驱动三个或更多个辊对。例如,可以在第二双面辊对73与第三双面辊对74之间添加辊对,或者可以在反转传送辊对71与第一双面辊对72之间添加辊对。注意,在处于等待状态并且待被第二双面辊对73拉出的片材被保持的位置处添加辊对的情况下,需要诸如单向离合器的附加限制部。
如上面参考图8A至图8C和图10A至图10C描述的用于控制马达的驱动速度和特定速度的方法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例如,虽然本实施方案被配置成使得在不需要片材等待在对准辊对42处的情况下开始对准马达130的驱动而不停止双面马达180的驱动(参见图8B),在形成弯曲部之后,可以暂时停止双面马达180的驱动。
此外,虽然本实施方案采用马达170和180作为驱动源,但是可以采用除马达之外的致动器作为第一驱动源和第二驱动源。例如,可以布置单个马达,所述单个马达连接到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反转传送辊对71和第一双面辊对72的传动系以及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第二双面辊对73和第三双面辊对74的传动系。在这种情况下,驱动传动构件中的每一个用作驱动源,所述驱动传动构件的驱动状态可以由电磁离合器或类似物独立地控制。
第二实施方案
接下来,将参考图12描述第二实施方案的成像设备。根据本实施方案,可以使四张或更多张片材(即,比第一实施方案中更多的片材)在用于将片材反转并再次传送到成像部的传送路径上等待。注意,尽管片材传送路径的方向和构成成像设备的构件的布置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不同,但是基本的成像过程是共用的。因此,具有与第一实施方案的功能相同的功能的构件将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并且在此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案的成像设备包括:成像路径59,其用作第一传送路径,成像部20沿着所述第一传送路径设置;以及双面传送路径99,其用作将已经经过成像路径59的片材再次引导到成像路径59的第二传送路径。沿着双面传送路径99在朝向对准辊对42的片材传送方向上以列出的次序设置有第一传送辊对92、第二传送辊对93、第三传送辊对94、第四传送辊对95和预对准辊对96。双面传送路径99具有比第一实施方案的路径长度更长的路径长度,并且能够在从反转传送辊对71到第四传送辊对95的路径中容纳四张片材。
反转传送辊对71和第一传送辊对92由第一马达310驱动。第二传送辊对93和第三传送辊对94由第二马达320驱动。第四传送辊对95和预对准辊对96由第三马达330驱动。用作限制部的单向离合器97设置在从第二马达320到第三传送辊对94的传动系中。
下面将描述在第一片材(1B)在对准辊对42处保持等待的情况下使第二片材至第四片材等待的一系列操作。在不允许针对第一片材(1B)的图像写入的情况下,使片材(1B)等待,其中所述片材的前缘抵靠对准辊对42并且片材被预对准辊对96夹持。在使第二片材(2B)在该状况下等待的情况下,在将片材(2B)通过第三传送辊对94传送到与第四传送辊对95抵靠的位置之后,第二马达320停止。在需要使更多片材等待的情况下,当第三片材(3B)被第一传送辊对92夹持并且第四片材(4B)也被反转传送辊对71夹持时,第一马达310停止。
当在四张片材正在等待的情况下允许针对第一片材(1B)的图像写入操作时,预对准辊对96和第四传送辊对95由第三马达330开始旋转。由此,再次开始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1B和2B)的传送。然后,相应的辊对开始由第一马达310和第二马达320驱动,第三片材和第四片材(3B和4B)的传送再次朝向对准辊对42开始。
因此,执行操作(即,第三操作),在该操作中第二驱动源330在第一片材(1B)被夹持在第四传送构件96处的情况下停止驱动第三传送构件95和第四传送构件96,并且在该操作中第二片材(2B)被传送到第二片材(2B)与第三传送构件95接触的位置。因此,在第三操作之后,通过执行第二驱动源开始驱动第三传送构件和第四传送构件的操作(即,第四操作),可以开始处于等待状态的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的传送。
同时,因为本实施方案被配置成使得限制部94限制第一驱动源320的驱动力通过第二传送构件94作用在第二片材上,所以可以在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保持等待的状态下独立地控制第三片材的传送。也就是说,控制第一驱动源以便在限制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作用在第二片材上的状态下驱动第一传送构件93,使得第一传送构件可以接收第三片材(3B)以开始传送。该配置实现了,使用两个马达,可以根据需要使三张片材等待并且重新开始所述片材的传送。因此,本实施方案也使得可以通过减少马达的数量来降低生产成本,而不会减少在双面打印操作中可以循环的片材的数量。
根据本实施方案,在片材(1B)到达二次转印部之前,对准辊对42的传送速度被设定成大于二次转印部处的处理速度(参见第一实施方案的图10A)。在此,即使第三马达330根据对准辊对42的传送速度而加速,并且第四传送辊对95的传送速度变得大于第三传送辊对94的传送速度,片材(2B)也能在单向离合器97滑动时平顺地传送。另外,可以简化用于第二马达320的控制配置,因为第二马达320不需要根据对准辊对42来加速或减速,并且例如可以始终以恒定速度被驱动。
注意,虽然单向离合器97在本实施方案中设置在第二马达320与第三传送辊对94之间,但是作为代替,单向离合器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马达310与第一传送辊对9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将要等待的片材数量之外,可以执行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的操作。此外,单向离合器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二马达320与第三传送辊对94之间以及第一马达310与第一传送辊对92之间。此外,尽管已经将四张片材的情况例示为在本实施方案中可以等待的片材的数量,但是即使等待的片材数量是五张或更多张,也可以通过类似的配置实现驱动源数量的减少和生产率的提高这两者。
其他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还可以通过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实现,所述计算机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其也可以更完整地称为“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功能和/或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电路(例如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以及通过由所述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执行的方法实现,其例如通过读出并执行来自记录介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功能和/或控制一个或多个电路以执行上述实施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功能。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单独的计算机或单独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以下中的一者或多者: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装置、光盘(诸如光碟(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存储卡等。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制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将被最广泛的解释,以便涵盖全部这类修改和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1)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第一传送路径;
成像部,所述成像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并且被配置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第一传送构件,所述第一传送构件被配置成使从所述第一传送路径接收的片材反转;
第二传送路径,通过所述第二传送路径将被所述第一传送构件反转的片材引导到所述第一传送路径;
第二传送构件,所述第二传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并且被配置成在朝向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片材传送方向上传送片材;
第三传送构件,所述第三传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构件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传送片材;
第四传送构件,所述第四传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三传送构件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将片材传送到所述第一传送路径;
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一驱动源被配置成驱动所述第一传送构件和所述第二传送构件;
第二驱动源,所述第二驱动源被配置成驱动所述第三传送构件和所述第四传送构件;
限制部,所述限制部能够限制所述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构件作用在片材上;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源和所述第二驱动源以便执行
(i)第一操作,在所述第一操作中,在第一片材被夹持在所述第四传送构件处时,所述第二驱动源停止驱动所述第三传送构件和所述第四传送构件,并且在所述第一操作中,第二片材被所述第二传送构件传送到所述第二片材抵靠所述第三传送构件的位置,以及
(ii)在所述第一操作之后执行的第二操作,在所述第二操作中,在通过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作用在所述第二片材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驱动源开始驱动所述第三传送构件和所述第四传送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限制部包括离合器机构,所述离合器机构设置在从所述第一驱动源到所述第二传送构件的驱动传动系中,并且能够使所述第一驱动源与所述第二传送构件的驱动传动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源是能沿第一方向或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的马达,并且
其中所述离合器机构包括单向离合器,所述单向离合器被配置成将沿马达的第一方向的旋转传递到所述第二传送构件,使得所述第二传送构件传送片材而不将沿马达的第二方向的旋转传递到所述第二传送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限制部包括一机构,限制部的该机构能够将所述第二传送构件在形成用于夹持片材的夹持部的状态与不形成所述夹持部的状态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三传送构件是辊对,并且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执行所述第一操作,使得所述第二片材被传送到所述第二片材的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前缘抵靠所述辊对的夹持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片材柔性地翘曲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三传送构件是辊对,
其中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离合器机构,所述离合器机构设置在从所述第二驱动源到所述辊对的驱动传动系中,并且允许所述辊对在所述第二驱动源停止的状态下旋转,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执行所述第一操作,使得所述第二片材被传送到所述第二片材的在第二片材的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前缘进入所述辊对的夹持部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一传送构件在所述第二操作期间由所述第一驱动源驱动时,所述第一传送构件能够从所述第一传送路径接收并开始传送所述第三片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在传送所述第一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的情况下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任一者,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执行所述第一操作和所述第二操作,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在所述第二驱动源正在驱动所述第三传送构件和所述第四传送构件以及所述第四传送构件正在传送所述第一片材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二片材从所述第二传送构件传递到所述第三传送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对准构件,所述对准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并且被配置成将片材传送到所述成像部;
第三驱动源,所述第三驱动源被配置成驱动所述对准构件;以及
检测器,所述检测器被配置成检测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构件与所述第三传送构件之间的位置处的片材,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基于所述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来执行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二模式,使得
(a)在所述第一片材被所述第四传送构件夹持并且所述第三驱动源已经停止驱动所述对准构件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二片材到达所述第三传送构件的情况下执所述行第一模式,并且
(b)在所述第三驱动源在所述第二片材到达所述第三传送构件之前已经开始驱动所述对准构件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第二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源和所述第二驱动源,使得所述第二传送构件的、在所述第二片材在所述第二模式中从所述第二传送构件传递到所述第三传送构件时的驱动速度小于所述第三传送构件的驱动速度。
1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第一传送路径;
成像部,所述成像部沿所述第一传送路径设置并且被配置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第二传送路径,通过所述第二传送路径将具有由所述成像部形成的图像的片材引导到所述第一传送路径;
第一传送构件,所述第一传送构件被配置成在朝向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片材传送方向上通过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传送片材;
第二传送构件,所述第二传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传送构件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传送片材;
第三传送构件,所述第三传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构件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传送片材;
第四传送构件,所述第四传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在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构件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将片材传送到所述第一传送路径;
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一驱动源被配置成驱动所述第一传送构件和所述第二传送构件;
第二驱动源,所述第二驱动源被配置成驱动所述第三传送构件和所述第四传送构件;
限制部,所述限制部能够限制所述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构件作用在片材上;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源和所述第二驱动源以便执行
(i)第三操作,在所述第三操作中,在第一片材被夹持在所述第四传送构件处时,所述第二驱动源停止驱动所述第三传送构件和所述第四传送构件,并且在所述第三操作中,第二片材被所述第二传送构件传送到所述第二片材抵靠所述第三传送构件的位置,以及
(ii)在所述第三操作之后执行的第四操作,在所述第四操作中,在通过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作用在所述第二片材上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驱动源开始驱动所述第三传送构件和所述第四传送构件,其中所述第三传送构件和所述第四传送构件在所述第四操作中的传送速度被设定成大于所述第二传送构件的传送速度。
CN201811028475.6A 2017-09-06 2018-09-05 成像设备 Active CN1094555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1596A JP6938287B2 (ja) 2017-09-06 2017-09-06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71596 2017-09-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5544A true CN109455544A (zh) 2019-03-12
CN109455544B CN109455544B (zh) 2020-11-06

Family

ID=65517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28475.6A Active CN109455544B (zh) 2017-09-06 2018-09-05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2211B2 (zh)
JP (1) JP6938287B2 (zh)
CN (1) CN1094555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98743B2 (ja) * 2017-11-20 2022-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15154B2 (ja) * 2017-11-28 2022-0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247859B2 (en) 2018-06-27 2022-02-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ontrolled sheet feeding
JP7346074B2 (ja) * 2019-05-08 2023-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87631A (ja) * 2020-06-01 2021-1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33160A (ja) * 2021-03-01 2022-09-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7844B2 (en) * 2000-11-17 2003-06-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aper carrying controlling method for achieving high speed both sides printing with a limited number of drive sources
US20060290049A1 (en) * 2005-06-22 2006-12-28 Hiroshi Fujiwara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having mechanism for flexibly controlling interval between sheet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8893A (zh) * 2010-03-25 2011-09-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310661A (zh) * 2010-06-30 2012-01-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CN103522764A (zh) * 2012-07-04 2014-01-22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设备及双面打印方法
US8849146B2 (en) * 2012-09-20 2014-09-3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duplex printing
US20150329301A1 (en) * 2014-05-19 2015-11-19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6167184A (zh) * 2015-05-22 2016-11-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US20170088376A1 (en) * 2014-11-19 2017-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7542A (ja) * 1996-12-09 1998-06-23 Fujitsu Ltd 反転給紙構造
JP2002365862A (ja) 2001-06-04 2002-12-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174350B2 (ja) * 2003-03-06 2008-10-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62851A (ja) * 2004-08-27 2006-03-09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782531B2 (ja) * 2004-10-29 2011-09-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両面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20438B2 (ja) 2011-06-29 2015-05-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84488B2 (ja) 2012-04-27 2016-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44060B2 (ja) 2014-05-23 2018-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59152B2 (ja) 2016-02-16 202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197961B2 (en) 2016-02-16 2019-02-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742747B2 (ja) 2016-02-16 2020-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579001B2 (en) * 2016-12-05 2020-03-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ble to form images on both sides of sheet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7844B2 (en) * 2000-11-17 2003-06-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aper carrying controlling method for achieving high speed both sides printing with a limited number of drive sources
US20060290049A1 (en) * 2005-06-22 2006-12-28 Hiroshi Fujiwara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having mechanism for flexibly controlling interval between sheet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8893A (zh) * 2010-03-25 2011-09-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310661A (zh) * 2010-06-30 2012-01-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CN103522764A (zh) * 2012-07-04 2014-01-22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设备及双面打印方法
US8849146B2 (en) * 2012-09-20 2014-09-3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duplex printing
US20150329301A1 (en) * 2014-05-19 2015-11-19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70088376A1 (en) * 2014-11-19 2017-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6167184A (zh) * 2015-05-22 2016-11-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38287B2 (ja) 2021-09-22
US20190072893A1 (en) 2019-03-07
US10642211B2 (en) 2020-05-05
CN109455544B (zh) 2020-11-06
JP2019045802A (ja) 2019-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55544A (zh) 成像设备
CN110647019B (zh) 成像装置
JP55652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077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193969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62210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78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88554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513854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62905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搬送制御方法
JP698046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347740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907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797423B (zh) 将加热部件的余热用于其它任务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5902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549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0692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ontroller configured to switch a state of developing roller between a stopped state and a rotating state
JP66591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339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686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845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81635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130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082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313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後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