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7992A - 薄膜封装结构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膜封装结构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7992A
CN109427992A CN201710752001.5A CN201710752001A CN109427992A CN 109427992 A CN109427992 A CN 109427992A CN 201710752001 A CN201710752001 A CN 201710752001A CN 109427992 A CN109427992 A CN 109427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inorganic film
sublayer
thin
refractive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520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7992B (zh
Inventor
刘胜芳
李雪原
朱平
朱可
吕孝鹏
宋艳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71075200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27992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US16/328,734 priority patent/US11251402B2/en
Priority to EP18849544.4A priority patent/EP3557645B1/en
Priority to JP2019538433A priority patent/JP6873249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8/085172 priority patent/WO2019041866A1/zh
Priority to KR1020197021219A priority patent/KR102263856B1/ko
Priority to TW107116227A priority patent/TWI6954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27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7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7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7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1Encapsulations multilayered coatings having a repetitive structure, e.g. having multiple organic-inorganic b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5Encapsulations multilayered coatings having a repetitive structure, e.g. having multiple organic-inorganic bi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28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 H01L23/31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80Composition varying spatially, e.g. having a spatial gradient

Landscapes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薄膜封装结构,包括布置于封装器件一侧的若干交替层叠的无机膜层和有机膜层,所述无机膜层具有N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无机膜层至第N无机膜层,N≥2;其中,至少所述第一无机膜层的折射率由内向外逐渐增加。上述薄膜封装结构,邻近被封装器件的第一无机膜层部分采用如温度较低或者功率较低的沉积方法形成,能够降低沉积过程对待封装器件的损伤,同时远离被封装器件的第一无机膜层的第N层能够采用温度相对较高或者功率相对较高的沉积方法形成折射率高、缺陷少、更为致密的无机层,能够提高封装结构的水氧阻隔能力,大大提高封装产品的储存寿命。

Description

薄膜封装结构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膜封装结构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封装技术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的常用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封装的目的在于保护有机发光二极管,特别是保护的发光层不受水、氧的损害。通常可使用玻璃粉封装、盖板附加干燥片封装等方式来提高水、氧阻隔能力。然而,这些封装结构在通常只能使用在硬屏当中,不能在柔性屏体中使用,因而限制了柔性屏体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子层提供了一种薄膜封装结构,用于提高水、氧阻隔能力。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这种薄膜封装结构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薄膜封装结构,包括布置于封装器件一侧的若干交替层叠的无机膜层和有机膜层,其中,所述无机膜层具有N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无机膜层至第N无机膜层,N≥2;
其中,至少所述第一无机膜层的折射率由内向外逐渐增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机膜层包括M层子层,所述M层子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子层至第M子层,M≥2,所述第一无机膜层的折射率由第一子层到第M子层逐级增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层到第M子层的厚度逐级增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有所述无机膜层的折射率均由内向外逐渐增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装结构的折射率由第一无机膜层到第N无机膜层逐级增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封装结构距离所述被封装器件最近的一层为第一无机膜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机膜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45~1.9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45~1.8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封装结构距离所述被封装器件最远的封装层为第N无机膜层,所述第N无机膜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63~1.9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显示器件以及如上所述的薄膜封装结构。
上述薄膜封装结构,包括布置于被封装器件一侧的若干交替层叠的无机膜层和有机膜层,至少第一无机膜层的折射率由内向外逐渐增加地设置,邻近被封装器件的第一无机膜层部分采用温度较低或者功率较低的沉积方法形成,能够降低沉积过程对封装器件的损伤,同时远离被封装器件的第一无机膜层部分能够采用温度相对较高或者功率相对较高的沉积方法形成折射率高、缺陷少、更为致密的无机层,能够提高封装结构的水氧阻隔能力,大大提高封装产品的储存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薄膜封装结构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薄膜封装结构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薄膜封装结构对照例1的示意图;
10-基板;
20-封装器件;
110-第一无机膜层;
111-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
112-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
113-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三子层;
120-第二无机膜层;
121-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
122-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
123-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三子层;
130-第三无机膜层;
210-第一有机膜层;
220-第二有机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薄膜封装结构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薄膜封装结构包括布置于OLED器件一侧的若干交替层叠的无机膜层和有机膜层,无机膜层具有N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无机膜层至第N无机膜层,N≥2;
其中,至少第一无机膜层的折射率由内向外逐渐增加。
折射率与无机膜层质量有关,薄膜越致密,折射率越高,阻水氧能力也相应越高。薄膜封装结构布置于邻近被封装器件一侧的第一无机膜层的折射率由内向外逐渐增加地设置,邻近被封装器件的第一无机膜层部分采用温度较低或者低功率的沉积方法形成,能够降低沉积过程对待封装器件的损伤,同时远离被封装器件的第一无机膜层部分能够采用温度相对较高的沉积方法形成,以使该部分的无机膜层折射率更高、缺陷少、更为致密,能够提高封装结构的水氧阻隔能力,大大提高封装产品的储存寿命。
在利用沉积第一无机膜层时,沉积过程中若温度过高,则会对带封装器件造成损伤,若温度过低,则沉积上的原子团没有足够的能量迁移,缺陷较多。本发明中,先在待封装器件上沉积折射率相对较低的邻近待封装器件的第一无机膜层,由于可以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沉积形成,例如可以是30℃~60℃的温度条件,并可根据设备情况设定较低的功率条件沉积形成,能够降低对待封装器件的损伤,同时,形成的该邻近待封装器件的第一无机膜层覆盖在待封装器件上,为下一步沉积的无机层提供更好界面环境,进一步有利于后续提高温度沉积能制备出折射率较高的第一无机膜层,折射率较高的第一无机膜层更为致密、缺陷少,具有更高的水氧阻隔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沉积形成第一无机膜层的方法可以是磁控溅射法、原子层沉积方法、电子束蒸镀法或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等。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无机膜层包括M层子层,M层子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子层至第M子层,M≥2,第一无机膜层的折射率由第一子层到第M子层逐级增加。对于其余的无极膜层来说,也是如此。
从封装工艺角度上考虑,折射率相对较低的第一子层一般采用对待封装器件损伤较小的工艺方法制备。第一子层作为首层封装膜,由于采用功率较低、温度较低等条件参数的低损伤工艺,可减少对封装器件的损伤。
折射率增加的第二子层叠加在折射率较低的同质膜层—第一子层上。由于第二子层与第一子层是同质膜层,二者的膜层结构更加匹配,结合力更高;第二子层采用功率较高、温度较高等条件参数的工艺制备以提高膜质,减少折射率较高的第二子层内部缺陷,使第二子层更为致密,水氧阻隔能力更高,尽管第二子层制备时功率较高、温度较高,但是由于第一子层对待封装器件的保护作用,沉积第二子层的工艺过程并不会对待封装器件造成损伤。从而,
第一子层与第二子层两层的结合能够可达到即提高阻水氧能力,又避免了对OLED器件的损伤的综合作用。
同理,折射率逐级增加的第三子层至第M子层依次叠加沉积,沉积过程的温度及功率可以进一步提高,以获得更高质量的膜层,以更高地提高阻水氧能力。
通过多步法沉积折射率逐级增加同质膜层作为第一子层至第M子层,可以有效防止各子层缺陷的扩散和延展,并且折射率较高的膜层更致密,其应力也可逐步降低。
可选地,在薄膜封装过程中,采用多步沉积法提供无机材料,逐渐改变沉积条件使同一无机材料的折射率逐渐增大,其致密性逐渐增大,内部缺陷降低,从而使第一无机膜层的折射率由内向外逐渐增加。
可选地,无机材料可以是SiOx、SiNx、TiO2、Al2O3中的任意一种。
例如,在薄膜封装过程中,先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在封装器件的一侧沉积无机材料,先生长一层折射率较低的第一子层作为缓冲层,再生长一层折射率较高的同质膜作为高折射率的第二子层,其中第一层折射率较低的膜层,采用温度为50℃、功率为300W的低温、低功率工艺以减少对底层OLED器件的损伤,其中第二层折射率较高的膜层,采用温度为80℃、功率为800W的高温、高功率工艺以提高第二层的膜层质量。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子层到第M子层的厚度逐级增加。厚度逐级增加能够保证折射率高的致密性好的膜层较厚,阻隔水氧能力效果更高。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有无机膜层的折射率均由内向外逐渐增加。
例如,薄膜封装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叠加的第一无机膜层、第一有机层、第二无机膜层。第一无机膜层的折射率由内向外逐渐增加,第二无机膜层的折射率也由内向外逐渐增加。
第二无机膜层包括第一子层以及第二子层,第一子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子层的折射率。相应地,第一子层的折射率较低,可以采用相对较低的温度或者功率较低的工艺条件进行沉积,减少对第一有机层的损伤。第二子层的折射率较高,可以采用相对较高的温度、较高的功率沉积形成并且不会对第一有机层造成损伤,同时,由于采用较高的温度、较高的功率形成第二子层,在有第一子层作为缓冲层,因此第二子层的缺陷少,更为致密,阻水氧能力更高。并且由于第二子层位于封装结构表面,因此,更为需要将其设置折射率高、致密性高、阻水氧能力高的薄膜层。
通过使所有无机膜层的折射率均由内向外逐渐增加,即越临近封装结构表面的膜层折射率越高,水氧阻隔性能越高,更有利于提高封装结构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封装结构的折射率由第一无机膜层到第N无机膜层逐级增加。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薄膜封装结构距离被封装器件最近的一层为第一无机膜层。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的折射率低,通常采用低功率、低温等条件参数的低损伤工艺,可减少制备第一无机膜层时对封装器件造成损伤。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无机膜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45~1.91。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45~1.80。可选地,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沉积温度的范围为30-60℃,沉积功率依据设备实际情况而定,选用较低功率的进行沉积。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薄膜封装结构距离所述被封装器件最远的封装层为第N无机膜层,第N无机膜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63~1.90。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基板、显示器件以及上述薄膜封装结构。薄膜封装结构布置在封装器件远离基板的一侧,用于封装该封装器件。
实施例1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薄膜封装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层叠在封装器件一侧的第一无机膜层110、第一有机膜层210以及第二无机膜层120。
其中,第一无机膜层110由内向外依次是由氮化硅生成的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111和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112,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111、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112的折射率依次是1.78、1.85,厚度依次是200nm,800nm。
第二无机膜层120由内向外依次是由氮化硅生成的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121和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122,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121、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122的折射率依次是1.79、1.85,厚度依次是200nm,800nm。
由该实施例的薄膜封装结构封装的显示装置在高温高湿60℃、90H的实验条件下测定储存寿命大于760h。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薄膜封装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层叠在封装器件一侧的第一无机膜层110、第一有机膜层210以及第二无机膜层120。
其中,第一无机膜层110由内向外依次是由氮化硅生成的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111、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112以及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三子层113,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111、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112、第三无机膜层的第三子层113的折射率依次是1.76、1.83、1.85,厚度依次是100nm,400nm,500nm。
第二无机膜层120由内向外依次是由氮化硅生成的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121、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122以及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三子层123,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121、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122、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三子层123的折射率依次是1.76、1.83、1.87,厚度依次是100nm,400nm,500nm。
由该实施例的薄膜封装结构封装的显示装置在60℃、90H的实验条件下测定储存寿命为870h。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薄膜封装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层叠在封装器件一侧的第一无机膜层、第一有机膜层以及第二无机膜层。
其中,第一无机膜层由内向外依次是由氮化硅生成的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以及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三子层,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第三无机膜层的第三子层的折射率依次是1.76、1.83、1.85,厚度依次是200nm,500nm,600nm。
第二无机膜层为由氮化硅生成的单一折射率的子层,其折射率是1.87,厚度是1000nm。
由该实施例的薄膜封装结构封装的显示装置在高温高湿60℃、90H的实验条件下测定储存寿命大于760h。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薄膜封装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层叠在封装器件一侧的第一无机膜层、第一有机膜层以及第二无机膜层。
其中,第一无机膜层由内向外依次是由氮化硅生成的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和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的折射率依次是1.76、1.80,厚度依次是500nm,600nm。
第二无机膜层由内向外依次是由氮化硅生成的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和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的折射率依次是1.83、1.87,厚度依次是500nm,600nm。
由该实施例的薄膜封装结构封装的显示装置在高温高湿60℃、90H的实验条件下测定储存寿命大于760h。
对照例1
请参阅图4所示,本对照例的薄膜封装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层叠在封装器件一侧的第一无机膜层110、第一有机膜层210以及第二无机膜层120。
其中,第一无机膜层110为由氮化硅生成的单一折射率的无机膜层,其折射率均一地为1.78,厚度与实施例1的第一无机膜层厚度相同,均为1000nm。
第二无机膜层120为由氮化硅生成的单一折射率的无机膜层,其折射率均一地为1.78,厚度与实施例1的第二无机膜层厚度相同,均为1000nm。
由该对照例的薄膜封装结构封装的显示装置在60℃、90H的实验条件下测定储存寿命为240h。
对照例2
本对照例的薄膜封装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层叠在封装器件一侧的第一无机膜层、第一有机膜层以及第二无机膜层。
其中,第一无机膜层由内向外依次是由氮化硅生成的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和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的折射率依次是1.85、1.78,厚度依次是200nm,800nm。
第二无机膜层由内向外依次是由氮化硅生成的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和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的折射率依次是1.85、1.79,厚度依次是200nm,800nm。
由该对照例的薄膜封装结构封装的显示装置在60℃、90H的实验条件下测定储存寿命为350h。
对照例3
本对照例的薄膜封装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层叠在封装器件一侧的第一无机膜层、第一有机膜层以及第二无机膜层。
其中,第一无机膜层由内向外依次是由氮化硅生成的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以及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三子层,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第三无机膜层的第三子层的折射率依次是1.85、1.83、1.76,厚度依次是200nm,500nm,600nm。
第二无机膜层为由氮化硅生成的单一折射率的子层,其折射率是1.87,厚度是1000nm。
由该对照例的薄膜封装结构封装的显示装置在60℃、90H的实验条件下测定储存寿命为380h。
对照例4
本对照例的薄膜封装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层叠在封装器件一侧的第一无机膜层、第一有机膜层以及第二无机膜层。
其中,第一无机膜层由内向外依次是由氮化硅生成的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和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的折射率依次是1.80、1.76,厚度依次是600nm,500nm。
第二无机膜层由内向外依次是由氮化硅生成的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和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第二无机膜层的第二子层的折射率依次是1.87、1.83,厚度依次是600nm,500nm。
由该实施例的薄膜封装结构封装的显示装置在高温高湿60℃、90H的实验条件下测定储存寿命为380h。
如上述公开方案中所描述的,请表1比较了本发明实施例与不同对照例的储存寿命,与传统地交替层叠单一折射率的无机膜层和有机膜层的封装结构相比,本发明的薄膜封装结构在相同封装厚度的情况下,采用逐渐增加的折射率的子层能够提高无机膜层的致密性,相应地,逐渐增加折射率的子层的应力逐级减少,能够明显提高产品的水氧阻隔能力,提高产品的储存寿命。
表1实施例与对照例应力以及储存寿命对比
在本发明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薄膜封装结构,包括布置于封装器件一侧的若干交替层叠的无机膜层和有机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膜层具有N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无机膜层至第N无机膜层,N≥2;
其中,至少所述第一无机膜层的折射率由内向外逐渐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机膜层包括M层子层,所述M层子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子层至第M子层,M≥2,所述第一无机膜层的折射率由第一子层到第M子层逐级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层到第M子层的厚度逐级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无机膜层的折射率均由内向外逐渐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结构的折射率由第一无机膜层到第N无机膜层逐级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薄膜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封装结构距离所述被封装器件最近的一层为第一无机膜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机膜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45~1.9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机膜层的第一子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45~1.81。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薄膜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封装结构距离所述被封装器件最远的封装层为第N无机膜层,所述第N无机膜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63~1.91。
10.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显示器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薄膜封装结构。
CN201710752001.5A 2017-08-28 2017-08-28 薄膜封装结构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4279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52001.5A CN109427992B (zh) 2017-08-28 2017-08-28 薄膜封装结构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EP18849544.4A EP3557645B1 (en) 2017-08-28 2018-04-28 Film packaging structur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same
JP2019538433A JP6873249B2 (ja) 2017-08-28 2018-04-28 薄膜封止構造、製造方法及び当該構造の表示装置
PCT/CN2018/085172 WO2019041866A1 (zh) 2017-08-28 2018-04-28 薄膜封装结构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US16/328,734 US11251402B2 (en) 2017-08-28 2018-04-28 Thin-film encapsulation structures, manufacturing methods,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with
KR1020197021219A KR102263856B1 (ko) 2017-08-28 2018-04-28 박막 패키징 구조체,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107116227A TWI695462B (zh) 2017-08-28 2018-05-14 薄膜封裝結構及具有其的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52001.5A CN109427992B (zh) 2017-08-28 2017-08-28 薄膜封装结构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7992A true CN109427992A (zh) 2019-03-05
CN109427992B CN109427992B (zh) 2019-10-18

Family

ID=63960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52001.5A Active CN109427992B (zh) 2017-08-28 2017-08-28 薄膜封装结构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251402B2 (zh)
EP (1) EP3557645B1 (zh)
JP (1) JP6873249B2 (zh)
KR (1) KR102263856B1 (zh)
CN (1) CN109427992B (zh)
TW (1) TWI695462B (zh)
WO (1) WO201904186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4382A (zh) * 2019-08-26 2019-11-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85768A (zh) * 2020-08-25 2020-10-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670331A (zh) * 2020-12-24 2021-04-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封装层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143583A1 (zh) * 2020-01-16 2021-07-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封装膜层、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3222A (zh) * 2018-08-20 2018-12-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384282B (zh) * 2018-12-27 2021-10-01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封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发光显示装置
KR20200097373A (ko) * 2019-02-07 2020-08-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양자점 색 변환 필터를 구비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10048019A (zh) * 2019-04-12 2019-07-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oled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0970572A (zh) * 2019-11-14 2020-04-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83411A (ko) * 2012-12-26 2014-07-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소자
CN106298848A (zh) * 2015-06-25 2017-01-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6816462A (zh) * 2017-03-28 2017-06-0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US20170244066A1 (en) * 2016-02-19 2017-08-24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31957B2 (en) * 2003-09-10 2009-05-12 Fujifilm Corporatio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7202504B2 (en) 2004-05-20 2007-04-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KR100615221B1 (ko) * 2004-06-09 2006-08-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5124083B2 (ja) * 2004-06-09 2013-01-23 三星ディスプレイ株式會社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297642B2 (en) 2005-02-14 2007-11-20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putter-deposited rare earth element-doped silicon oxide film with silicon nanocrystals for electroluminescence applications
US7259055B2 (en) * 2005-02-24 2007-08-2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ethod of forming high-luminescence silicon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JP4887473B2 (ja) * 2005-06-30 2012-02-29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有機el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並びに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FR2936651B1 (fr) * 2008-09-30 2011-04-08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Dispositif optoelectronique organique et son procede d'encapsulation.
JP2010244697A (ja) * 2009-04-01 2010-10-28 Seiko Epson Corp 有機el装置、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CN101697343B (zh) * 2009-10-27 2011-06-15 苏州纳科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封装方法
JP2012216452A (ja) 2011-04-01 2012-11-08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光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249848B2 (en) * 2011-11-02 2019-04-02 Joled Inc. Organic light-emitting pane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TWI429526B (zh) 2011-12-15 2014-03-11 Ind Tech Res Inst 水氣阻障複合膜及封裝結構
KR20140022683A (ko) 2012-08-14 2014-02-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048926B1 (ko) 2012-11-19 2019-11-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15029608A1 (ja) * 2013-08-28 2015-03-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50052490A (ko) 2013-11-06 2015-05-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750285B (zh) 2013-12-27 2019-01-18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TWI545827B (zh) 2014-05-23 2016-08-1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TWI565118B (zh) 2014-11-25 2017-01-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封裝膜材與電子元件封裝體
EP3034548A1 (en) 2014-12-18 2016-06-22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Barrier film laminate comprising submicron getter particle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 laminate
KR20160082864A (ko) * 2014-12-29 2016-07-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I570965B (zh) 2015-02-26 2017-02-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和顯示器
CN106158905A (zh) 2015-04-21 2016-11-23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结构及有机发光面板
KR102201296B1 (ko) * 2015-10-29 2021-01-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887530B (zh) 2017-01-20 2019-06-21 南京国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薄膜封装结构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83411A (ko) * 2012-12-26 2014-07-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소자
CN106298848A (zh) * 2015-06-25 2017-01-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US20170244066A1 (en) * 2016-02-19 2017-08-24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CN106816462A (zh) * 2017-03-28 2017-06-0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4382A (zh) * 2019-08-26 2019-11-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143583A1 (zh) * 2020-01-16 2021-07-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封装膜层、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1785768A (zh) * 2020-08-25 2020-10-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670331A (zh) * 2020-12-24 2021-04-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封装层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57645A1 (en) 2019-10-23
EP3557645A4 (en) 2020-03-04
JP2020505727A (ja) 2020-02-20
KR20190092579A (ko) 2019-08-07
WO2019041866A1 (zh) 2019-03-07
KR102263856B1 (ko) 2021-06-11
CN109427992B (zh) 2019-10-18
TW201830611A (zh) 2018-08-16
US20210336217A1 (en) 2021-10-28
US11251402B2 (en) 2022-02-15
TWI695462B (zh) 2020-06-01
EP3557645B1 (en) 2022-12-07
JP6873249B2 (ja) 2021-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7992B (zh) 薄膜封装结构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CN103794734B (zh) 显示装置和制造它的方法
US20220018022A1 (en) Multilayer encapsulation thin-film
Zhang et al. Thin film encapsulation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using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layers by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CN105431893B (zh) 用于有机电子器件的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18895B (zh) 用于有机电子器件的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79969B (zh) Oled器件的封装方法与oled封装结构
US8461760B1 (en) Thin film encapsulation for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in film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EP2508339B1 (en) Barrier film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11124228A (ja) 有機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発光装置
CN110112313B (zh) 一种柔性器件的超薄复合封装薄膜结构及制备方法
CN102437288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结构
TW201131854A (en) Barrier film composi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barrier film composite
KR101465212B1 (ko) 초극유연성 봉지 박막
Tseng et al. Low-temperature gas-barrier films by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for encapsulat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CN109817817A (zh) 一种柔性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20090305062A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multilayered encapsulation thin film having optical functionality and mutilayered encapsulation thin film fabricated by the same
CN108039421A (zh) 一种oled薄膜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CN104362129B (zh) 用于柔性薄膜电子器件的水氧阻隔膜及其封装工艺
CN110729409B (zh) 一种有机光电器件封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59993B1 (ko) 유기광전자소자의 봉지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848089A (zh) 一种柔性oled显示屏薄膜的制备方法
WO2019061770A1 (zh) 无机膜及封装薄膜
KR101942749B1 (ko) 다층무기봉지박막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5764845A (zh) 功能性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