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1677A - 驻车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驻车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1677A
CN109421677A CN201810947198.2A CN201810947198A CN109421677A CN 109421677 A CN109421677 A CN 109421677A CN 201810947198 A CN201810947198 A CN 201810947198A CN 109421677 A CN109421677 A CN 1094216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main
brake device
pedestal
mai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471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1677B (zh
Inventor
山中史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21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16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16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16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60T7/08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hand actuated
    • B60T7/10Disposition of hand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60T7/08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hand actuated
    • B60T7/10Disposition of hand control
    • B60T7/102Disposition of hand control by means of a tilting lever
    • B60T7/104Disposition of hand control by means of a tilting lever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 B60T7/105Disposition of hand control by means of a tilting lever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the lock being released by means of a push butt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驻车制动装置,其具备产率高、刚性高的基座。构成驻车制动装置(1)的制动操作部的基座(10)具备结构部件(11),结构部件(11)具有:结构主体(12),其支承操作杆(20);以及多个结构脚部(13),它们从结构主体(12)延伸,末端被固定于车体,对于该基座(10),通过将结构脚部(13)中的至少一个结构脚部(后侧结构脚部13R)折返为与结构主体(12)面对面,而形成为设置于车体时的方式。

Description

驻车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手动操作产生制动力的驻车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通过手动操作将操作杆扳起扳倒来产生制动力而保持车辆的驻车状态的驻车制动装置,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操作杆的基座中,一直以来提出了各种结构的基座。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基座中,具备:相对配置的一对板材;以及夹持在一对板材之间的加强部件。并且,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板材的薄板化,从而兼顾高刚性和轻量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136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被一对板材夹持的加强部件由多个零件构成的情况下,基座的刚性在零件的接缝部分处下降,因此要求由一个零件构成。
然而,在由一个零件构成加强部件的情况下,加强部件成为遵循板状部件的形状的形状,因此存在由于形状而使得产率恶化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产率高、刚性高的基座的驻车制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驻车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结构部件,结构部件具有:结构主体,其支承操作杆;以及多个结构脚部,它们从该结构主体延伸,末端被固定于车体,该结构脚部中的至少一个结构脚部被折返为与该结构主体面对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备产率高、刚性高的基座的驻车制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驻车制动装置的制动操作部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基座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图1中的基座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从母材冲裁结构部件的图案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使冲裁出的结构部件成型的步骤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1其他形态的基座的后视图。
图7是示出第2其他形态的基座的后视图。
图8是示出第3其他形态的基座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基座的比较例的后视图。
标号说明
1:驻车制动装置;
11:结构部件;
12:结构主体;
12a:前端部下缘;
12b:后端部上缘;
13:结构脚部;
20:操作杆。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在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驻车制动装置1具备基座10、操作杆20、以及棘齿机构30。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驻车制动装置1作为制动操作部,设置在位于驾驶席与副驾驶席之间的地板通道(未图示)上。
如图1~图3所示,基座10是固定于地板通道上的部位,并且将操作杆20沿着将驾驶席与副驾驶席左右分开的面支承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摆动操作。并且,基座10具备结构部件11和基座壳体15。
结构部件11作为基座10的强度部件,收纳在基座壳体15的内部。此外,结构部件11具备结构主体12和一对结构脚部13。并且,如图4所示,结构部件11由从长条板状的母材B冲裁成预定形状的部件构成。
结构主体12被配置成板面面向车宽方向,并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此外,在结构主体12中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支承孔H10b向板厚方向(车宽方向)开口。
支承孔H10b连通结构主体12与基座壳体15,并开口。而且,在支承孔H10b中贯通有将操作杆20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支承轴21。
一对结构脚部13由前侧结构脚部13F、后侧结构脚部13R构成。
前侧结构脚部13F作为将结构主体12的前侧支承于车体的部位,从结构主体12的前端部下缘12a向下方延伸设置成大致L字状。并且,前侧结构脚部13F在其末端部设置有作为车体固定部的前侧设置片14F。
前侧设置片14F以面向地板通道的上表面的方式,相对于前侧结构脚部13F的板面向车宽方向弯折,并且开口有前侧设置孔H14F。
在前侧设置孔H14F中贯穿插入有作为紧固单元的螺栓51,通过将螺母52螺合于螺栓51,前侧结构脚部13F被固定于车体(参照图3)。
如图5所示,弯折前的后侧结构脚部13R作为将结构主体12的后侧支承于车体的部位,从结构主体12的后端部上缘12b向上方延伸设置。
即,后侧结构脚部13R以随着离开结构主体12而远离前侧结构脚部13F的方式延伸设置。
与此相对,弯折后,如图3、图5所示,后侧结构脚部13R相对于结构主体12的板面折返180度。由此,结构部件11通过后侧结构脚部13R与结构主体12而呈现截面大致U字形状(从结构主体12的延伸方向观察呈现U字形状)。
并且,后侧结构脚部13R相对于结构主体12的板面折返180度,相对于结构主体12向下方延伸,由此作为支承结构主体12的脚部发挥功能。
另外,在图3中,为了容易理解结构部件11的结构,省略基座壳体进行图示。
后侧结构脚部13R在其末端部设置有作为车体固定部的后侧设置片14R。
后侧设置片14R在后侧结构脚部13R折返180度成截面大致U字形状的状态下,以面向地板通道的上表面的方式,相对于后侧结构脚部13R的板面向车宽方向弯折,并且开口有后侧设置孔H14R。
在后侧设置孔H14R中贯穿插入有作为紧固单元的螺栓51,通过将螺母52螺合于螺栓51,后侧结构脚部13R被固定于车体。
即,换句话说,对于一对结构脚部13,在将后侧结构脚部13R折返前的状态下,一对结构脚部13(前侧结构脚部13F与后侧结构脚部13R)以随着离开结构主体12而彼此分离的方式延伸。
接下来对基座壳体15进行说明。
基座壳体15由被左右分割且相对配置的一对壳体部件16构成。此外,一对壳体部件16分别由平板状的板材构成,具备壳体主体17和壳体设置片18。
壳体主体17中,朝向对方侧的壳体部件16立设有缘壁19。
基座壳体15通过将一对壳体部件16相对配置,而形成在内部具有收纳空间的外壳形状。并且,在形成的收纳空间内收纳有结构部件11。
在结构主体12和一对壳体部件16上,开口有多个连通这三个部件的基座连结孔H10a。
在各基座连结孔H10a中贯穿插入有圆筒状的铆接环40。并且,扩开铆接环40的筒端,铆接成扣眼状,由此铆接环40进行结构主体12与一对壳体部件16的定位,并固定成一体。
接下来,对操作杆20进行说明。
操作杆20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后端侧经由支承轴21支承于基座10。此外,操作杆20在其前端侧设定有操作者在进行制动操作时把持的把持部22。
在把持部22位于设定于摆动范围上方的制动位置的状态下,驻车制动装置1成为制动状态。此外,在把持部22位于设定于摆动范围下方的制动解除位置的状态下,驻车制动装置1成为制动解除状态。
接下来,对棘齿机构30进行说明。
棘齿机构30设置在结构主体12与操作杆20之间。棘齿机构30通过拉起操作,将移动到制动位置的操作杆20保持于制动位置,并且通过解除按钮33的锁定解除操作,使得操作杆20能够从制动位置向制动解除位置移动。这样的棘齿机构30具备棘齿31和棘爪32。
棘齿31设置在结构主体12的前端部、且前侧结构脚部13F的上方,由在以支承孔H10b为中心的圆弧面上连续的多个啮合齿构成。
棘爪32设置于操作杆20。棘爪32利用弹簧等施力单元(未图示),被向棘齿31的齿尖(从啮合解除侧向啮合侧)施力。
对于从制动解除位置侧向制动位置侧的操作,棘爪32不与棘齿31啮合,而是一边滑过棘齿31的齿尖一边移动。由此,操作杆20能够通过拉起操作而向制动位置侧移动。
对于从制动位置侧向制动解除位置侧的操作,利用施力单元(未图示)的作用力,棘爪32与棘齿31啮合,棘爪32的移动被限制。由此,操作杆20保持于制动位置。
在棘爪32与棘齿31啮合的状态下,如果一边抵抗施力单元(未图示)的作用力一边按压操作解除按钮33,则棘爪32转动,并与棘齿31分离,从而解除啮合。由此,操作杆20能够从制动位置侧向制动解除位置侧移动。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驻车制动装置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结构脚部13的后侧结构脚部13R相对于结构主体12的板面面对面地折返180度。
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不进行引起刚性下降的分割,就能够构成产率高的结构部件11。即,能够构成兼顾刚性和产率的基座10。
图9示出了发明人想到的比较例,如图9所示,在比较例的基座中,在制造产率低的方式的结构部件111的工序中包括以下工序:即,从母材冲裁后,用于在结构主体112与后侧结构脚部113R之间设置必需的间隔的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这样的加工工序,进行面对面地折返180度的工序。
即,与比较例的结构部件111相比,不增加加工所需要的工序数,即可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侧结构脚部13R相对于结构主体12的板面面对面地折返180度,由此结构部件11通过后侧结构脚部13R与结构主体12而呈现截面大致U字形状。
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结构主体12与后侧结构脚部13R之间的间隔确保在最低限必需的尺寸,并且设为最小。
由此,能够进一步缩短后侧结构脚部13R,因此,能够将待冲裁结构部件11的母材B形成为更小的板材,并且能够进一步减小基座10的外形尺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对结构脚部13的前侧结构脚部13F和后侧结构脚部13R以随着离开结构主体12而彼此分离的方式延伸。
由此,如图4所示,当从母材B冲裁结构部件11时,能够缩窄结构部件11之间的间隔,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产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结构脚部13在前后各设定有一个,但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
例如,还能够形成为以下的结构:在比支承孔H10b靠车体前方侧的结构主体12上增加一个脚部,并相对于板面折返180度,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结构部件11的第1其他形态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上述实施方式与本形态的结构部件11之间的迥异的结构是前侧结构脚部13FA的结构。
本形态的前侧结构脚部13FA被设定成比上述实施方式的前侧结构脚部13F宽度宽。
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前侧结构脚部13FA的刚性提高,能够提高基座10整体的刚性。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结构部件11的第2其他形态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构部件11通过后侧结构脚部13R和结构主体12而呈现截面大致U字形状,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方式。例如,如图7所示,还能够设为通过后侧结构脚部13RB和结构主体12而呈现截面大致コ字形状的方式。并且,这样的方式可得到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在希望从结构主体12的板面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L地设定紧固点50(后侧设置孔H14R)的情况下更合适。
此外,如图8所示,还能够设为如下的方式:将后侧结构脚部13RC相对于结构主体12的板面面对面地折返大约150度,从而呈现截面大致V字形状(第3其他形态)。并且,在设为这样的方式的情况下,也可得到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与折返为截面大致コ字形状的方式相比能够抑制重量增加,因此更合适。
即,如图3、图5所示,后侧结构脚部13R相对于结构主体12的板面被折返了180度,但可以以90度到200度之间的预定的角度折返,通过弯折,弯折部的强度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驻车制动装置1作为制动操作部设置在位于驾驶席与副驾驶席之间的地板通道(未图示)上,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方式。
例如,作为制动操作部,对于设置在方向盘(未图示)的旁边、由驾驶员将制动操作部拉到近前的方式的基座也能够应用,可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至少一个结构脚部13与结构主体12是一体(连续)的。关于这一点,如图5所示,由于结构脚部13R是通过相对于结构主体12的板面折返180度而制造出的,因此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根据图5可知,结构脚部13F相对于结构主体12是一体(连续)的。即,多个(2个)结构脚部13R、13F相对于结构主体12是一体(连续)的。

Claims (4)

1.一种驻车制动装置,该驻车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结构部件,
所述结构部件具有:
结构主体,其支承操作杆;以及
多个结构脚部,其从该结构主体延伸,末端被固定于车体,
该结构脚部中的至少一个结构脚部被折返为与该结构主体面对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脚部中的被折返为与所述结构主体面对面的至少一个结构脚部相对于该结构主体的板面被折返了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结构部件通过所述结构脚部中的被折返为与所述结构主体面对面的至少一个结构脚部和所述结构主体而呈现截面大致U字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多个结构脚部中的两个结构脚部,在折返前的状态下,以随着离开所述结构主体而彼此分离的方式延伸。
CN201810947198.2A 2017-08-30 2018-08-20 驻车制动装置 Active CN1094216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4920 2017-08-30
JP2017164920A JP6595543B2 (ja) 2017-08-30 2017-08-30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1677A true CN109421677A (zh) 2019-03-05
CN109421677B CN109421677B (zh) 2021-07-16

Family

ID=65436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47198.2A Active CN109421677B (zh) 2017-08-30 2018-08-20 驻车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61710A1 (zh)
JP (1) JP6595543B2 (zh)
CN (1) CN10942167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2210A (en) * 1982-09-30 1985-04-23 Donovan Wire & Iron Parking brake lever assembly
JPH0558536U (ja) * 1992-01-21 1993-08-03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レバーの遮熱構造
US5735178A (en) * 1995-06-09 1998-04-07 Ing. H.C.F. Porsche Ag Actuating device for a parking brake
CN202213571U (zh) * 2011-12-14 2012-05-09 宁波爱立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手制动驻车操纵总成
CN204895450U (zh) * 2015-07-30 2015-12-2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驻车机构和汽车
CN106553627A (zh) * 2015-09-28 2017-04-0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驻车制动拉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00804B4 (de) * 2005-01-05 2011-06-16 FICO CABLES S.A. Technological Centre Pujol & Tarragó Handbremshebelsystem
US20100242666A1 (en) * 2006-02-02 2010-09-30 Yeon-Soo Kim Anti-loosening device for parking brake
JP5624958B2 (ja) * 2011-07-28 2014-1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解除ノブの組付け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2210A (en) * 1982-09-30 1985-04-23 Donovan Wire & Iron Parking brake lever assembly
JPH0558536U (ja) * 1992-01-21 1993-08-03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レバーの遮熱構造
US5735178A (en) * 1995-06-09 1998-04-07 Ing. H.C.F. Porsche Ag Actuating device for a parking brake
CN202213571U (zh) * 2011-12-14 2012-05-09 宁波爱立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手制动驻车操纵总成
CN204895450U (zh) * 2015-07-30 2015-12-2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驻车机构和汽车
CN106553627A (zh) * 2015-09-28 2017-04-0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驻车制动拉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61710A1 (en) 2019-02-28
JP2019043180A (ja) 2019-03-22
CN109421677B (zh) 2021-07-16
JP6595543B2 (ja) 2019-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59842U (zh) 用于车辆的可伸缩门拉手总成以及门总成
US8840178B2 (en) Seatback for vehicle seat
JP2018502004A5 (zh)
CN106585556B (zh) 方向盘
EP3176087A3 (en) Conformal actuator operated aircraft cargo restraint mechanism
CN109196445A (zh) 车辆用踏板装置的后退防止装置
US20090139805A1 (en) Brake device for prams
CN109421677A (zh) 驻车制动装置
JP4580332B2 (ja)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装置
WO2016195923A1 (en) Seat belt buckle release assist device
EP1418102A3 (en) Parking brake lever
US10011360B2 (en) Lock mechanism for aircraft passenger seat
WO2016046891A1 (ja) シートベルトバックル取り付け構造
JP2016037241A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2006103501A (ja) 車両用ペダルの後退防止装置
JP2006044390A (ja) スイッチケースの取付け構造
KR101831481B1 (ko) 연계 조작 기구
JP2004042855A (ja) オフセット式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操作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477830B1 (en) Manua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brake and accelerator of a vehicle
JP6761275B2 (ja) 車両用ドラムブレーキ
JP6114242B2 (ja) ペダル後退量抑制装置
JP6735707B2 (ja) 作業車
US9233631B2 (en) Adjustable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US3003364A (en) Mechanism control
JP6503321B2 (ja) 車両用ペダル装置の後退防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