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1609B - 两开收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两开收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1609B
CN109421609B CN201810986643.6A CN201810986643A CN109421609B CN 109421609 B CN109421609 B CN 109421609B CN 201810986643 A CN201810986643 A CN 201810986643A CN 109421609 B CN109421609 B CN 1094216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opening
shaft
lid
li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866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1609A (zh
Inventor
池泰文
菱田裕
野田刚雅
阿部稔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21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1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1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1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48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allowing alternative movements
    • E05D15/5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allowing alternative movements for opening at either of two opposite edges
    • E05D15/505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allowing alternative movements for opening at either of two opposite edges by radial separation of the hinge parts at the hinge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48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allowing alternative movements
    • E05D15/5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allowing alternative movements for opening at either of two opposite edges
    • E05D15/502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allowing alternative movements for opening at either of two opposite edges by axial separation of the hinge parts at the hinge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07Mid-conso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wing
    • E05Y2900/538Interior l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两开收纳装置,其能够确保在箱主体的孔中进行插拔并且作为旋转轴起作用的轴体的外表面和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并对该轴体的孔内的轴偏移进行抑制。在两开收纳装置中,盖体具有相对于盖体主体沿两个旋转轴能够进退地延伸的两个轴体。箱主体具有两个孔,这两个孔形成为在主体部的侧壁具有比轴体的上下尺寸大的上下尺寸。两个开闭机构各自在将一个轴体插入至一个孔且将另一个轴体从另一个孔拔出的状态下,以一个旋转轴为中心使盖体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进行开闭。各轴体具有将前端部的绕转一部分切除得到的、在盖体的关闭位置处位于下部的切口部。另外,箱主体具有凸出部,该凸出部在各孔内从孔壁下表面向上方凸出,在盖体的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的打开动作时在该孔内将轴体向上方抬起。

Description

两开收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开收纳装置,该两开收纳装置具有:箱主体;盖体,其将其箱主体的开口覆盖;以及开闭机构,其以沿该开口的周缘延伸的两个旋转轴各自为中心而能够使该盖体开闭。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车室内配置的扶手箱等两开收纳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该两开收纳装置具有箱主体、盖体和开闭机构。箱主体具有在上表面设有开口的收容部。盖体与箱主体的开口相对应而形成为薄壁的长方形状,能够开闭地将该开口覆盖。开闭机构具有第1开闭机构和第2开闭机构。第1开闭机构是以沿箱主体的开口的周缘的第1边(例如,车辆左侧的长边)延伸的第1旋转轴为中心而使盖体开闭的机构。另外,第2开闭机构是以沿相对于箱主体的开口的周缘的上述第1边平行的第2边(例如,车辆右侧的长边)延伸的第2旋转轴为中心而使盖体开闭的机构。
盖体具有:盖体主体;第1轴体,其相对于该盖体主体而沿上述的第1旋转轴能够进退地延伸;以及第2轴体,其相对于该盖体主体而沿上述的第2旋转轴能够进退地延伸。箱主体具有:主体部;第1孔,其形成于该主体部的侧壁,供上述的第1轴体进行插拔;以及第2孔,其形成于该主体部的侧壁,供上述的第2轴体进行插拔。第1开闭机构在将第1轴体插入至第1孔且将第2轴体从第2轴体拔出的状态下,以第1旋转轴为中心而使盖体在关闭位置和右侧打开位置之间进行开闭。另外,第2开闭机构在将第1轴体从第1孔拔出且将第2轴体插入至第2孔的状态下,以第2旋转轴为中心而使盖体在关闭位置和左侧打开位置之间进行开闭。即,第1轴体是第1开闭机构所涉及的用于盖体的关闭位置保持及其保持解除的闩销,并且是第2开闭机构所涉及的盖体的打开动作时的旋转轴。另外,第2轴体是第2开闭机构所涉及的用于盖体的关闭位置保持及其保持解除的闩销,并且是第1开闭机构所涉及的盖体的打开动作时的旋转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12979号公报
通常来说,在将闩销相对于孔进行插拔的构造中,为了确保其插拔的容易性等,需要与该闩销的大小相比将孔形成得大,在闩销的外表面和孔的孔壁之间设置间隙。如上所述,在两开的收纳装置中,在盖体安装的轴体各自是闩销,并且是旋转轴。因此,在盖体的开闭时轴体作为闩销而插入至孔的状态下作为旋转轴进行转动时,在孔内轴体有可能发生轴偏移。如果发生该轴偏移,则会发生与盖体的周边部件的摩擦、盖体的开闭时的晃动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如上所述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开收纳装置,该两开收纳装置能够确保在插入至箱主体的孔并且作为旋转轴起作用轴体的外表面和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并对该轴体的孔内的轴偏移进行抑制。
本发明是一种两开收纳装置,其具有:箱主体,其具有在上表面设置有开口的收容部;盖体,其将所述开口能够开闭地覆盖;第1开闭机构,其以沿所述开口的周缘延伸的第1旋转轴为中心使所述盖体进行开闭;以及第2开闭机构,其以沿所述开口的周缘延伸的第2旋转轴为中心使所述盖体进行开闭,在所述两开收纳装置中,所述盖体具有:盖体主体;第1轴体,其相对于所述盖体主体沿所述第1旋转轴能够进退地延伸;以及第2轴体,其相对于所述盖体主体沿所述第2旋转轴能够进退地延伸,所述箱主体具有:主体部;第1孔,其形成为在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具有比所述第1轴体的上下尺寸大的上下尺寸,供所述第1轴体进行插拔;以及第2孔,其形成为在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具有比所述第2轴体的上下尺寸大的上下尺寸,供所述第2轴体进行插拔,所述第1开闭机构在将所述第1轴体插入至所述第1孔且将所述第2轴体从所述第2孔拔出的状态下以所述第1旋转轴为中心使所述盖体在关闭位置和第1打开位置之间进行开闭,所述第2开闭机构在将所述第1轴体从所述第1孔拔出且将所述第2轴体插入至所述第2孔的状态下以所述第2旋转轴为中心使所述盖体在关闭位置和第2打开位置之间进行开闭,所述第1轴体具有将前端部的绕转一部分切除得到的、在所述盖体的关闭位置处位于下部的第1切口部,所述第2轴体具有将前端部的绕转一部分切除得到的、在所述盖体的关闭位置处位于下部的第2切口部,所述箱主体具有:第1凸出部,其在所述第1孔内从孔壁下表面向上方凸出,在所述盖体的从关闭位置向所述第1打开位置的打开动作时,在所述第1孔内将所述第1轴体向上方抬起;以及第2凸出部,其在所述第2孔内从孔壁下表面向上方凸出,在所述盖体的从关闭位置向所述第2打开位置的打开动作时,在所述第2孔内将所述第2轴体向上方抬起。
根据该结构,供第1轴体进行插拔的第1孔及供第2轴体进行插拔的第2孔各自形成为在箱主体的侧壁具有比第1轴体或第2轴体的上下尺寸大的上下尺寸。另外,在盖体从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打开的过程中,作为旋转轴进行转动的第1轴体及第2轴体的任一方,与第1孔或第2孔内的凸出部抵接而在该第1孔或第2孔内被支撑,因此对该第1轴体或第2轴体在该第1孔或第2孔内进一步向下方移动进行限制。因此,能够确保在第1孔中进行插拔并且在盖体的开闭时作为旋转轴起作用的第1轴体的外表面和第1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并对该第1轴体的第1孔中的轴偏移进行抑制。同样地,能够确保在第2孔中进行插拔并且在盖体的开闭时作为旋转轴起作用的第2轴体的外表面和第2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并对该第2轴体的第2孔中的轴偏移进行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两开收纳装置的右侧完全打开位置处的斜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的关闭位置处的水平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所具有的开闭机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的图3所示的V-V剖视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的图3所示的VI-VI剖视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所具有的左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及右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的关闭位置处的图1所示的A-A剖视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的右侧锁止解除时的图1所示的A-A剖视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的右侧打开位置处的图1所示的A-A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中盖体侧的轴体插入至箱主体侧的固定用孔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所具有的盖体的轴体的要部斜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中的盖体的关闭位置处的轴体和固定用孔部的位置关系的图11所示的XIII-XIII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中的关闭位置处的轴体和固定用孔部的位置关系的图11所示的XIV-XIV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中通过盖体的打开动作,轴体的前端部与固定用孔部的凸出部抵接时的轴体和固定用孔部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中通过盖体的打开动作,轴体的前端部与固定用孔部的凸出部抵接时的轴体和固定用孔部的位置关系的图11所示的XIV-XIV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中通过盖体的打开动作,轴体的轴心上升的状态的图11所示的XIV-XIV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中盖体的完全打开位置处的轴体和固定用孔部的位置关系的图11所示的XIV-XIV剖视图。
标号的说明
1:两开收纳装置,10:箱主体,11:开口,11a:长边,12:收容部,13:前侧部件,13a、14a:固定用孔部,14:后侧部件,20:盖体,21:下部盖材料,30:开闭机构,40:左侧开闭机构,41c、42c、51c、52c:轴体,50:右侧开闭机构,60:左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63:左侧预紧部件,70:右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73:右侧预紧部件,100:主体部,101:前端部,102:非切口部,103:切口部,103a:倾斜面(切口部侧),110:孔开口部,111:孔远端部,112:凸出部,112a:倾斜面(凸出部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两开收纳装置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1,例如是在配置于车辆的车室内的中央控制台处安装的扶手箱等。两开收纳装置1如图1所示,具有箱主体10、盖体20和开闭机构30。两开收纳装置1构成为通过开闭机构30,盖体20相对于箱主体10能够开闭。此外,两开收纳装置1也可以在盖体20位于关闭位置时作为用于放置乘员的腕的扶手使用。
箱主体1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箱主体10具有在上表面设有长方形状的开口11的收容部12。开口11的周缘具有两个长边11a和两个短边11b。长边11a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短边11b在与长边11a正交的方向即车辆左右方向延伸。即,两开收纳装置1配置为长边11a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短边11b在车辆左右方向延伸。下面,在表示车辆前后方向、车辆左右方向等方向或者物体等的各部位的位置、部位的情况下,有时没有使用“车辆”的词语。例如,分别将车辆前后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车辆左右方向称为左右方向。
箱主体10如图2所示,具有:前侧部件13,其固定于收容部12的前侧的周缘;以及后侧部件14,其固定于收容部12的后侧的周缘。前侧部件13及后侧部件14各自形成为长条形状,配置为其长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平行。在前侧部件13嵌合有包覆于表皮15的罩16。在箱主体10的收容部12的前方,相邻地形成有口袋部12a。
在前侧部件13形成有固定用孔部13a。固定用孔部13a分别设置于面向收容部12的侧壁13b的左右两端部。在后侧部件14形成有固定用孔部14a。固定用孔部14a分别设置于面向收容部12的侧壁14b的左右两端部。在前侧部件13设置有伸出部13c。在后侧部件14设置有伸出部14c。伸出部13c、14c分别设置于前侧部件13或后侧部件14的左右两侧,朝向左右方向而凸出。在前侧部件13的伸出部13c和箱主体10的收容部12侧的表面之间及后侧部件14的伸出部14c和箱主体10的收容部12侧的表面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17。
盖体20与箱主体10的开口11相对应而形成为薄壁的长方形状。盖体20能够开闭地将该开口11覆盖。盖体20从将开口11覆盖的关闭位置起,以沿开口11的周缘的一个长边11a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而能够开闭,并且以沿开口11的周缘的另一个长边11a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而能够开闭。盖体20相对于箱主体10在左右均能够进行直至完全打开位置的打开动作,该完全打开位置从关闭位置起形成规定角度(例如100°)。
盖体20如图2所示,具有下部盖材料21、上部盖材料22、表皮23和缓冲材料24。在上部盖材料22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部22a。在凹部22a嵌入有缓冲材料24。上部盖材料22及缓冲材料24由表皮23包覆。上部盖材料22相对于下部盖材料21被螺钉紧固。
在下部盖材料21的前侧及后侧分别形成有凹部21a。凹部21a是对固定于箱主体10的收容部12的周缘的前侧部件13或后侧部件14进行收容的收容部。凹部21a的左右两侧分别被上部盖材料22的侧壁22b包围。在盖体20进行打开动作时,侧壁22b进入至箱主体10的收容部12侧的表面和前侧部件13或后侧部件14的伸出部13c、14c之间的间隙17。在盖体20到达至完全打开位置时,侧壁22b与前侧部件13或后侧部件14的伸出部13c、14c卡止,由此防止盖体20的开度变得更大。伸出部13c、14c具有防止盖体20向打开侧歪倒的止动功能。
开闭机构30具有左侧开闭机构40和右侧开闭机构50。左侧开闭机构40是使盖体20的左侧保持于关闭位置,并且将其保持解除而将盖体20的左侧打开的装置。左侧开闭机构40设置于盖体20的左侧。另外,右侧开闭机构50是使盖体20的右侧保持于关闭位置,并且将其保持解除而将盖体20的右侧打开的装置。右侧开闭机构50设置于盖体20的右侧。
左侧开闭机构40如图3及图4所示,具有前左侧锁止部件41、后左侧锁止部件42和左侧变换部43。前左侧锁止部件41配置于前侧。后左侧锁止部件42配置于后侧。前左侧锁止部件41及后左侧锁止部件42各自是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杆体,且向前后方向能够移动地保持于盖体20的下部盖材料21。
左侧变换部43设置于前左侧锁止部件41和后左侧锁止部件42之间。左侧变换部43是在外表面形成有小齿轮的圆筒状的旋转体。左侧变换部43可自由旋转地枢轴支撑于在盖体20的下部盖材料21凸出设置的中心轴部21b。左侧变换部43与在前左侧锁止部件41形成的齿条41a及在后左侧锁止部件42形成的齿条42a两者啮合。齿条41a和齿条42a配置于隔着左侧变换部43对称的位置。后左侧锁止部件42在前左侧锁止部件41在前后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在与该前左侧锁止部件41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同步地移动。
前左侧锁止部件41具有在后端部形成的销41b。销41b向后方向凸出。后左侧锁止部件42具有在前端部形成的凹部42b。凹部42b向前方向开口。销41b的前端插入至凹部42b。在销41b处,弹簧44外嵌于同轴上。弹簧44将前左侧锁止部件41和后左侧锁止部件42向前后方向外侧预紧。
前左侧锁止部件41具有在前端部形成的棒状的轴体41c。轴体41c从前左侧锁止部件41的主体朝向前方向凸出,沿箱主体10的开口11的周缘的一个(即左侧)长边11a延伸。轴体41c如图5所示,能够进退地插入至在前侧部件13的侧壁13b的左端部设置的固定用孔部13a,在该固定用孔部13a中进行插拔。后左侧锁止部件42具有在后端部形成的棒状的轴体42c。轴体42c从后左侧锁止部件42的主体朝向后方向凸出,沿箱主体10的开口11的周缘的左侧的长边11a延伸。轴体42c能够进退地插入至在后侧部件14的侧壁14b的左端部设置的固定用孔部14a,在该固定用孔部14a进行插拔。
右侧开闭机构50具有前右侧锁止部件51、后右侧锁止部件52和右侧变换部53。前右侧锁止部件51配置于前侧。后右侧锁止部件52配置于后侧。前右侧锁止部件51及后右侧锁止部件52各自是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杆体,且向前后方向能够移动地保持于盖体20的下部盖材料21。
右侧变换部53设置于前右侧锁止部件51和后右侧锁止部件52之间。右侧变换部53是在外表面形成有小齿轮的圆筒状的旋转体。右侧变换部53可自由旋转地枢轴支撑于在盖体20的下部盖材料21凸出设置的中心轴部21b。右侧变换部53与在前右侧锁止部件51形成的齿条51a及在后右侧锁止部件52形成的齿条52a这两者啮合。齿条51a和齿条52a配置于隔着右侧变换部53对称的位置。后右侧锁止部件52在前右侧锁止部件51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在与该前右侧锁止部件51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同步地移动。
前右侧锁止部件51具有在后端部形成的销51b。销51b向后方向凸出。后右侧锁止部件52具有在前端部形成的凹部52b。凹部52b向前方向开口。销51b的前端插入至凹部52b。在销51b处,弹簧54外嵌于同轴上。弹簧54将前右侧锁止部件51和后右侧锁止部件52向前后方向外侧预紧。
前右侧锁止部件51具有在前端部形成的棒状的轴体51c。轴体51c从前右侧锁止部件51的主体朝向前方向凸出,沿箱主体10的开口11的周缘的另一个(即右侧)长边11a延伸。轴体51c能够进退地插入至在前侧部件13的侧壁13b的右端部设置的固定用孔部13a,在该固定用孔部13a中进行插拔。后右侧锁止部件52具有在后端部形成的棒状的轴体52c。轴体52c从后右侧锁止部件52的主体朝向后方向凸出,沿箱主体10的开口11的周缘的右侧的长边11a延伸。轴体52c能够进退地插入至在后侧部件14的侧壁14b的右端部设置的固定用孔部14a,在该固定用孔部14a中进行插拔。
在左侧开闭机构40中的前左侧锁止部件41的轴体41c从固定用孔部13a脱离且后左侧锁止部件42的轴体42c从固定用孔部14a脱离的状态下,右侧开闭机构50中的前右侧锁止部件51的轴体51c及后右侧锁止部件52的轴体52c成为盖体20进行转动时的转动中心,在固定用孔部13a、14a内能够转动。另一方面,在右侧开闭机构50中的前右侧锁止部件51的轴体51c从固定用孔部13a脱离且后右侧锁止部件52的轴体52c从固定用孔部14a脱离的状态下,左侧开闭机构40中的前左侧锁止部件41的轴体41c及后左侧锁止部件42的轴体42c成为盖体20进行转动时的转动中心,在固定用孔部13a、14a内能够转动。
左侧开闭机构40具有左侧操作部45。左侧操作部45设置于盖体20的左侧。左侧操作部45收容于在盖体20的下部盖材料21固定的操作收容部46。左侧操作部45具有按钮部45a、脚部45b、弹簧45c和引导孔45d。按钮部45a是为了使盖体20以右侧的轴体51c、52c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而使其左侧开放,由车辆乘员进行压入操作的部件。脚部45b在按钮部45a的背面侧朝向右方向延伸。脚部45b嵌入至在操作收容部46形成的孔部46a。弹簧45c如图6所示,外嵌于脚部45b。按钮部45a由弹簧45c朝向左方向进行预紧。
引导孔45d形成为三角形状。在操作收容部46形成有在上表面打开的长孔46b。长孔46b以在前后方向成为长条的方式延伸。前左侧锁止部件41具有向上方凸出的凸起部41d。凸起部41d在前后方向能够移动地插入至引导孔45d及长孔46b。凸起部41d在左侧操作部45的按钮部45a未向右方压入时,配置于引导孔45d及长孔46b的前端侧。
如果左侧操作部45的按钮部45a被向右方压入,则凸起部41d被引导孔45d的斜面引导而向引导孔45d的左侧且后侧相对移动。如果发生该凸起部41d的相对移动,则设置有该凸起部41d的前左侧锁止部件41向后方进行移动。在该情况下,通过前左侧锁止部件41的齿条41a和左侧变换部43的小齿轮的啮合,左侧变换部43进行旋转,由此具有与该左侧变换部43啮合的齿条42a的后左侧锁止部件42向与前左侧锁止部件41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的前方同步地移动。由此,前左侧锁止部件41的轴体41c从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脱离且后左侧锁止部件42的轴体42c从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4a脱离,由此盖体20的左侧能够以右侧的轴体51c、52c为转动中心而打开。
右侧开闭机构50具有右侧操作部55。右侧操作部55设置于盖体20的右侧。右侧操作部55收容于在盖体20的下部盖材料21固定的操作收容部56。右侧操作部55具有按钮部55a、脚部55b、弹簧55c和引导孔55d。按钮部55a是为了使盖体20以左侧的轴体41c、42c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而使其右侧开放,由车辆乘员进行压入操作的部件。脚部55b在按钮部55a的背面侧朝向左方向延伸。脚部55b嵌入至在操作收容部56形成的孔部56a。弹簧55c外嵌于脚部55b。按钮部55a由弹簧55c朝向右方进行预紧。
引导孔55d形成为三角形状。在操作收容部56形成有在上表面打开的长孔56b。长孔56b以在前后方向成为长条的方式延伸。前右侧锁止部件51具有向上方凸出的凸起部51d。凸起部51d在前后方向能够移动地插入至引导孔55d及长孔56b。凸起部51d在右侧操作部55的按钮部55a没有向左方压入时,配置于引导孔55d及长孔56b的前端侧。
如果右侧操作部55的按钮部55a向左方压入,则凸起部51d被引导孔55d的斜面引导而向引导孔55d的右侧且后侧相对移动。如果发生该凸起部51d的相对移动,则设置有该凸起部51d的前右侧锁止部件51向后方进行移动。在该情况下,通过前右侧锁止部件51的齿条51a和右侧变换部53的小齿轮的啮合,右侧变换部53进行旋转,由此具有与该右侧变换部53啮合的齿条52a的后右侧锁止部件52向与前右侧锁止部件51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的前方同步地移动。由此,前右侧锁止部件51的轴体51c从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脱离且后右侧锁止部件52的轴体52c从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4a脱离,由此盖体20的右侧能够以左侧的轴体41c、42c为转动中心而打开。
开闭机构30另外具有左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60和右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70。左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60如图8所示,收容于在箱主体10的口袋部12a和左侧壁10a之间形成的左侧内部空间18。左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60是对将盖体20的左侧打开的打开动作进行辅助,并且使该盖体20保持于右侧完全打开位置的装置。右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70收容于在箱主体10的口袋部12a和右侧壁10b之间形成的右侧内部空间19。右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70是对将盖体20的右侧打开的打开动作进行辅助,并且使该盖体20保持于左侧完全打开位置的装置。
左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60具有左侧按压保持部61、左侧引导部件62和左侧预紧部件63。左侧按压保持部61在盖体20的左侧进行开闭的方向(即,铅垂上下方向)能够进退地支撑于箱主体10的左侧。左侧按压保持部61如图7所示,具有长条部61a、抵接面61b、保持面61c、脚部61d和长孔61e。长条部61a在铅垂上下方向延伸。长条部61a在铅垂上下方向能够进退地插入至在箱主体10的收容部12的左侧周缘形成的孔部12b。抵接面61b是形成于长条部61a的上端,与盖体20的背面抵接的面。保持面61c形成于长条部61a的左侧面,在盖体20的右侧完全打开位置处在沿该盖体20的背面的方向延伸,与该盖体20的背面接近而配置。脚部61d从长条部61a的下端向下方凸出而延伸。长孔61e形成于长条部61a的铅垂上下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左右方向打开而在铅垂上下方向延伸得长。
左侧引导部件62是形成为L字形状的薄片。左侧引导部件62具有左侧固定部62a和左侧引导部62b。左侧固定部62a是在水平方向扩展为板状的部位。左侧引导部件62的左侧固定部62a通过螺钉62c而固定于从箱主体10的口袋部12a的底面向下方凸出的安装部12c,由此安装于箱主体10。
左侧引导部62b是从左侧固定部62a的左端朝向铅垂上方而扩展为板状的部位。在左侧引导部62b的上部,形成有朝向左方而扩展为板状的凸片62d。左侧引导部件62的凸片62d通过螺钉62e而固定于从箱主体10的收容部12的左侧周缘向下方凸出的安装部12d,由此安装于箱主体10。
在左侧引导部62b,形成有朝向右方凸出的凸部62f。凸部62f在铅垂上下方向延伸。凸部62f在铅垂上下方向能够移动地插入贯穿于左侧按压保持部61的长孔61e。在凸部62f中螺合有螺钉62g。螺钉62g的头部能够滑动地与在长孔61e的内部形成的台阶部61f卡止。由此,凸部62f防止从长孔61e拔出,并在长孔61e中能够滑动地插入贯穿。左侧按压保持部61在凸部62f位于长孔61e的上端部时位于最下端,凸部62f在位于长孔61e的下端部时位于最上端。
左侧预紧部件63是外嵌于左侧按压保持部61的脚部61d的螺旋弹簧。左侧预紧部件63在铅垂上下方向延伸。左侧预紧部件63的一端与左侧按压保持部61的长条部61a的下表面卡止。左侧预紧部件63的另一端与左侧引导部件62的左侧固定部62a卡止。左侧预紧部件63将左侧按压保持部61朝向铅垂上方进行预紧。在盖体20锁止于关闭位置时,盖体20通过左侧预紧部件63的预紧力,左侧按压保持部61的位于长条部61a的上端的抵接面61b与该盖体20的背面抵接,由此处于向上方被按压的状态。
从该状态起,如果通过左侧操作部45的按钮操作,盖体20的左侧的关闭位置处的锁止被解除,盖体20的左侧变为能够打开,则左侧按压保持部61通过赋予给其抵接面61b的左侧预紧部件63的预紧力,将盖体20的左侧推起。该左侧按压保持部61的推起进行至左侧预紧部件63的预紧力成为零的暂时开放位置为止。
另外,左侧按压保持部61在盖体20的右侧打开时,其右侧打开而与在铅垂方向上直立的盖体20的右侧相邻,由此将该盖体20通过卡止而保持于右侧完全打开位置。在盖体20的下部盖材料21的左侧周缘,形成有剖面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的左侧卡止部25。左侧卡止部25在盖体20的关闭位置处从下部盖材料21的背面朝向铅垂下方凸出,在盖体20的右侧完全打开位置处朝向右方向凸出。在盖体20的右侧打开时,左侧按压保持部61如图10所示,通过左侧预紧部件63的预紧力,相对于左侧引导部件62即箱主体10侧上升,与盖体20的左侧卡止部25卡止。由此,盖体20保持于右侧完全打开位置。此时,如果盖体20朝向关闭位置被按压的外力小于左侧预紧部件63的预紧力,则该盖体20锁止于左侧按压保持部61,由此避免该盖体20向关闭位置侧歪倒。
右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70具有右侧按压保持部71、右侧引导部件72和右侧预紧部件73。右侧按压保持部71在盖体20的右侧进行开闭的方向(即,铅垂上下方向)能够进退地支撑于箱主体10的右侧。右侧按压保持部71如图7所示,具有:长条部71a、抵接面71b、保持面71c、脚部71d和长孔71e。长条部71a在铅垂上下方向延伸。长条部71a在铅垂上下方向能够进退地插入至在箱主体10的收容部12的右侧周缘形成的孔部12b。抵接面71b是形成于长条部71a的上端,与盖体20的背面抵接的面。保持面71c形成于长条部71a的右侧面,在盖体20的左侧完全打开位置处在沿该盖体20的背面的方向延伸,与该盖体20的背面接近而配置。脚部71d从长条部71a的下端向下方凸出而延伸。长孔71e形成于长条部71a的铅垂上下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左右方向打开而在铅垂上下方向延伸得较长。
右侧引导部件72是形成为L字形状的薄片。右侧引导部件72具有右侧固定部72a和右侧引导部72b。右侧固定部72a是在水平方向扩展为板状的部位。右侧引导部件72的右侧固定部72a通过螺钉72c而固定于从箱主体10的口袋部12a的底面向下方凸出的安装部12c,由此安装于箱主体10。
右侧引导部72b是从右侧固定部72a的右端朝向铅垂上方而扩展为板状的部位。在右侧引导部72b的上部,形成有朝向右方而扩展为板状的凸片72d。右侧引导部件72通过螺钉72e而固定于凸片72d从箱主体10的收容部12的右侧周缘向下方凸出的安装部12d,由此安装于箱主体10。
在右侧引导部72b,形成有朝向左方而凸出的凸部72f。凸部72f在铅垂上下方向延伸。凸部72f在铅垂上下方向能够移动地插入贯穿于右侧按压保持部71的长孔71e。在凸部72f中螺合有螺钉72g。螺钉72g的头部能够滑动地与在长孔71e的内部形成的台阶部71f卡止。由此,凸部72f防止从长孔71e拔出,并在长孔71e中能够滑动地插入贯穿。右侧按压保持部71在凸部72f位于长孔71e的上端部时位于最下端,在凸部72f位于长孔71e的下端部时位于最上端。
右侧预紧部件73是外嵌于右侧按压保持部71的脚部71d的螺旋弹簧。右侧预紧部件73在铅垂上下方向延伸。右侧预紧部件73的一端与右侧按压保持部71的长条部71a的下表面卡止。右侧预紧部件73的另一端与右侧引导部件72的右侧固定部72a卡止。右侧预紧部件73将右侧按压保持部71朝向铅垂上方进行预紧。在盖体20锁止于关闭位置时,盖体20通过右侧预紧部件73的预紧力,右侧按压保持部71的位于长条部71a的上端的抵接面71b与该盖体20的背面抵接,由此处于向上方被按压的状态。
从该状态起,如果通过右侧操作部55的按钮操作,盖体20的右侧的关闭位置处的锁止被解除,盖体20的右侧变为能够打开,则右侧按压保持部71如图9所示,通过赋予给其抵接面71b的右侧预紧部件73的预紧力,将盖体20的右侧推起。该右侧按压保持部71的推起进行至右侧预紧部件73的预紧力成为零的暂时开放位置为止。
另外,右侧按压保持部71在盖体20的左侧打开时,其左侧打开而与在铅垂方向上直立的盖体20的左侧相邻,由此将该盖体20通过卡止而保持于左侧完全打开位置。在盖体20的下部盖材料21的右侧周缘,形成有剖面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的右侧卡止部26。右侧卡止部26在盖体20的关闭位置处从下部盖材料21的背面朝向铅垂下方凸出,在盖体20的左侧完全打开位置处朝向左方向凸出。在盖体20的左侧打开时,右侧按压保持部71通过右侧预紧部件73的预紧力,相对于右侧引导部件72即箱主体10侧上升,与盖体20的右侧卡止部26卡止。由此,盖体20保持于左侧完全打开位置。此时,如果盖体20朝向关闭位置被按压的外力小于右侧预紧部件73的预紧力,则该盖体20锁止于右侧按压保持部71,由此避免该盖体20向关闭位置侧歪倒。
开闭机构30还具有如图2-图4所示的误工作防止装置80及限制装置90。误工作防止装置80是防止左侧开闭机构40及右侧开闭机构50两者同时进行打开动作的装置。限制装置90是在盖体20打开侧的左侧开闭机构40或右侧开闭机构50中对该锁止部件41、42、51、52向盖体20的前后方向外侧进入进行限制的装置。
下面,对两开收纳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两开收纳装置1中,在盖体20相对于箱主体10关闭时,开闭机构30的左侧开闭机构40的前左侧锁止部件41的轴体41c插入至箱主体10的前侧部件13的左侧的固定用孔部13a,其左侧开闭机构40的后左侧锁止部件42的轴体42c插入至箱主体10的后侧部件14的左侧的固定用孔部14a,右侧开闭机构50的前右侧锁止部件51的轴体51c插入至箱主体10的前侧部件13的右侧的固定用孔部13a,且其右侧开闭机构50的后右侧锁止部件52的轴体52c插入至箱主体10的后侧部件14的右侧的固定用孔部14a。如上所述,在安装于盖体20侧的轴体41c、42c、51c、52c插入至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14a的情况下,盖体20在左侧及右侧的任意侧均无法相对于箱主体10打开,因此维持于关闭位置。
盖体20在维持于关闭位置时,通过左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60的左侧预紧部件63的预紧力和右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70的右侧预紧部件73的预紧力,维持为在其左侧及右侧两者向上方被按压的状态。
如果在上述的盖体20的关闭位置处左侧操作部45的按钮部45a向右方被进行压入操作,则插入至引导孔45d的凸起部41d在其引导孔45d内向左侧且后侧沿其引导孔45d的斜面进行相对移动。在该情况下,设置有该凸起部41d的前左侧锁止部件41向后方进行移动,因此该前左侧锁止部件41的轴体41c从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脱离。另外,如果前左侧锁止部件41向后方进行移动,则同时通过左侧变换部43的作用,后左侧锁止部件42向前方进行移动,因此左侧锁止部件42的轴体42c从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4a脱离。
如果前左侧锁止部件41及后左侧锁止部件42的轴体41c、42c从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14a脱离,则盖体20的左侧的关闭位置处的锁止被解除而盖体20的左侧变为能够打开。在该情况下,盖体20的左侧通过左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60的左侧预紧部件63的预紧力向上方被推起,由此以前右侧锁止部件51及后右侧锁止部件52的轴体51c、52c为转动中心而打开至左侧的暂时开放位置为止。
另外,如果在上述的盖体20的关闭位置处右侧操作部55的按钮部55a向左方被进行压入操作,则插入至引导孔55d的凸起部51d在其引导孔55d内向右侧且后侧沿其引导孔55d的斜面进行相对移动。在该情况下,设置有该凸起部51d的前右侧锁止部件51向后方进行移动,因此该前右侧锁止部件51的轴体51c从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脱离。另外,如果前右侧锁止部件51向后方进行移动,则同时通过右侧变换部53的作用,后右侧锁止部件52向前方进行移动,因此右侧锁止部件52的轴体52c从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4a脱离。
如果前右侧锁止部件51及后右侧锁止部件52的轴体51c、52c从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14a脱离,则盖体20的右侧的关闭位置处的锁止被解除而盖体20的右侧变为能够打开。在该情况下,盖体20的右侧通过右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70的右侧预紧部件73的预紧力向上方被推起,由此以前左侧锁止部件41及后左侧锁止部件42的轴体41c、42c为转动中心而打开至右侧的暂时开放位置为止。
如上所述,在两开收纳装置1中,盖体20从将箱主体10的开口11覆盖的关闭位置起,能够以右侧的轴体51c、52c为转动中心而打开至左侧的暂时开放位置为止,并且能够以左侧的轴体41c、42c为转动中心而打开至右侧的暂时开放位置为止。盖体20能够选择以右侧的轴体51c、52c和左侧的轴体41c、42c中的任一方为转动中心而进行开闭。
盖体20在通过开闭机构30而打开至左侧或右侧的暂时开放位置为止后,能够通过车辆乘员的手动操作而打开至左侧完全打开位置或右侧完全打开位置为止。如果盖体20朝向左侧完全打开位置被打开,则右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70的右侧按压保持部71通过右侧预紧部件73的预紧力而上升,与右侧卡止部26卡止。在该情况下,盖体20的左侧打开,其右侧按压保持部71与在铅垂方向上直立的盖体20的左侧相邻,由此保持于左侧完全打开位置。另外,如果盖体20朝向右侧完全打开位置被打开,则左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60的左侧按压保持部61通过左侧预紧部件63的预紧力而上升,与左侧卡止部25卡止。在该情况下,盖体20的右侧打开,其左侧按压保持部61与在铅垂方向上直立的盖体20的右侧相邻,由此保持于右侧完全打开位置。
盖体20在从相对于箱主体10的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关闭时,通过车辆乘员的手动操作而被按下。例如在盖体20从左侧完全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关闭时,如果盖体20被按下,则首先该盖体20在其背面的右侧对抗右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70的右侧预紧部件73的预紧力而将右侧按压保持部71向下方按下,然后,该盖体20在其背面的左侧对抗左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60的左侧预紧部件63的预紧力而将左侧按压保持部61向下方按下。从该盖体20的左侧完全打开位置起进行的按下,如果进行至左侧开闭机构40的轴体41c、42c插入至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14a的位置为止,则它们的轴体41c、42c插入至固定用孔部13a、14a而被卡止。由此,盖体20的左侧保持于关闭位置。另外,在盖体20从右侧完全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关闭时,如果盖体20被按下,则右侧开闭机构50的轴体51c、52c插入至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14a而被卡止。由此,盖体20的右侧保持于关闭位置。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1的特征构造进行说明。
在两开收纳装置1中,盖体20具有:下部盖材料21;相对于下部盖材料21向前后方向能够进退地延伸的左侧开闭机构40的轴体41c、42c;以及相对于下部盖材料21向前后方向能够进退地延伸的右侧开闭机构50的轴体51c、52c。轴体41c、42c沿着沿箱主体10的开口11的周缘的左侧的长边11a的旋转轴而能够进退地延伸。轴体51c、52c沿着沿箱主体10的开口11的周缘的右侧的长边11a的旋转轴而能够进退地延伸。箱主体10具有:固定于收容部12的周缘的前侧部件13及后侧部件14;在前侧部件13及后侧部件14的侧壁13b、14b的左端部形成的固定用孔部13a、14a;以及在前侧部件13及后侧部件14的侧壁13b、14b的右端部形成的固定用孔部13a、14a。
在左端部的固定用孔部13a、14a中,轴体41c、42c被插拔,并且在其插入时轴体41c、42c能够转动地被支撑。另外,在右端部的固定用孔部13a、14a中,轴体51c、52c被插拔,并且在其插入时轴体51c、52c能够转动地被支撑。即,盖体20的轴体41c、42c是用于通过左侧开闭机构40实现的盖体20的关闭位置保持及其保持解除的闩销,并且是成为通过右侧开闭机构50实现的盖体20的开闭动作时的转动中心的旋转轴。另外,盖体20的轴体51c、52c是用于通过右侧开闭机构50实现的盖体20的关闭位置保持及其保持解除的闩销,并且是成为通过左侧开闭机构40实现的盖体20的开闭动作时的转动中心的旋转轴。
右侧开闭机构50在将左侧的轴体41c、42c插入至箱主体10的左端部的固定用孔部13a、14a且将右侧的轴体51c、52c从箱主体10的右端部的固定用孔部13a、14a拔出的状态下,以该轴体41c、42c为转动中心而使盖体20在关闭位置和右侧完全打开位置之间进行开闭。左侧开闭机构40在将左侧的轴体41c、42c从箱主体10的左端部的固定用孔部13a、14a拔出且将右侧的轴体51c、52c插入至箱主体10的右端部的固定用孔部13a、14a的状态下,以该轴体51c、52c为转动中心而使盖体20在关闭位置和左侧完全打开位置之间进行开闭。
固定用孔部13a、14a形成为比被插拔的对应的轴体41c、42c、51c、52c的大小更大的形状。该固定用孔部13a、14a的形状如图11所示,为了轴体41c、42c、51c、52c的插拔的超行程所需的间隙S形成于固定用孔部13a、14a的孔壁和轴体41c、42c、51c、52c的外表面之间即可,以使得作为闩销的轴体41c、42c、51c、52c的插拔容易地进行。此外,固定用孔部13a、14a只要是具有至少比被插拔的对应的轴体41c、42c、51c、52c的上下尺寸φ大的上下尺寸R的孔即可。
各轴体41c、42c、51c、52c分别由形成为剖面大致圆形的主体部100和相对于该主体部100而设置于前端侧的前端部101构成。主体部100是在绕转时从其轴心C至外表面为止的距离大致恒定的部位。前端部101是以从主体部100朝向轴向前端变尖的状态凸出的部位,且形成为在绕转时从主体部100的轴心C至外表面为止的距离发生变化的构造。前端部101具有:非切口部102,其从主体部100的轴心C至外表面为止的距离是大致等距离;以及切口部103,其在绕转的一部分进行切除,从主体部100的轴心C至外表面为止的距离比非切口部102的情况小。
切口部103在盖体20的关闭位置处位于轴体41c、42c、51c、52c的下部,伴随该盖体20的打开动作即该轴体41c、42c、51c、52c的转动而绕轴心C向周向进行移动并向上部发生位置变化。切口部103如图12所示,形成为具有从前端至轴向远端侧而倾斜的倾斜面103a。倾斜面103a成为在盖体20的关闭位置处从前端至轴向远端侧而面的高度位置降低的顶面。
轴体41c、42c、51c、52c以在切口部103以外的非切口部102中从轴向远端侧至前端而缩径的方式形成为锥状。该轴体41c、42c、51c、52c的锥构造在确保向固定用孔部13a、14a的插入容易度方面是有效的。此外,将该轴体41c、42c、51c、52c的主体部100的外表面在图13、图14及图16-图18中通过点划线表示。
固定用孔部13a、14a形成为,从被轴体41c、42c、51c、52c插入的孔开口侧至轴向孔远端侧而大小(截面积)变小。即,固定用孔部13a、14a由设置于开口侧的孔开口部110和相对于该孔开口部110而设置于轴向远端侧的孔远端部111构成。孔开口部110形成为具有比轴体41c、42c、51c、52c(具体地说,主体部100)的截面积大的截面积。孔开口部110的上下尺寸R比主体部100的上下尺寸φ大。孔远端部111形成为具有比孔开口部110小的截面积。即,箱主体10在孔远端部111具有从孔开口部110的孔壁的一部分朝向孔中心侧凸出的凸出部112。此外,将该固定用孔部13a、14a的孔开口部110的孔壁在图13、图14及图16-图18中通过双点划线表示。
凸出部112设置于在固定用孔部13a、14a内轴体41c、42c、51c、52c被插入时设置有该切口部103的前端部101所到达的位置即在轴向进行重叠的位置。凸出部112在从固定用孔部13a、14a的轴向外侧观察时形成为从孔壁的下表面向孔中心侧即上方凸出的弦状。凸出部112如图11、图13、图14所示,形成为具有从孔开口侧至轴向孔远端侧而倾斜的倾斜面112a。倾斜面112a是从孔开口侧至轴向孔远端侧而面的高度位置升高的下表面。
在轴体41c、42c、51c、52c插入至固定用孔部13a、14a的盖体20的关闭位置处,该轴体41c、42c、51c、52c和固定用孔部13a、14a配置为,轴体41c、42c、51c、52c的前端部101的倾斜面103a和固定用孔部13a、14a的孔远端部111的倾斜面112a在上下斜方向彼此相对。
此外,可以向固定用孔部13a、14a的轴向孔远端侧,如图11所示,将能够与轴体41c、42c、51c、52c的前端部101的轴向端面(前端面)抵接的支撑部件120插入而配置。该支撑部件120是进行轴体41c、42c、51c、52c插入至固定用孔部13a、14a时的定位,通过该轴体41c、42c、51c、52c的向支撑部件120的抵接而对进一步的插入进行限制的部件。此外,该支撑部件120可以具有与固定用孔部13a、14a的孔远端部111的远端侧的孔壁吻合的外形。
在上述的两开收纳装置1中,如果盖体20从打开至任意的打开位置的状态被按下,则该盖体20打开侧的轴体41c、42c、51c、52c插入至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14a,该盖体20的打开侧保持于关闭位置。在该情况下,该轴体41c、42c、51c、52c配置为在其前端部101的倾斜面103a从前端至轴向远端侧而面的高度位置降低的状态下插入至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14a,其倾斜面103a与其固定用孔部13a、14a的孔远端部111的倾斜面112a大致平行地相对(图11所示的状态)。固定用孔部13a、14a为了确保轴体41c、42c、51c、52c的插拔的容易性,而形成为比该轴体41c、42c、51c、52c的大小更大的形状。因此,可能发生在固定用孔部13a、14a内插入的轴体41c、42c、51c、52c的轴偏移。
另外,在盖体20保持于上述所述的关闭位置的情况下,盖体20通过左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60的左侧预紧部件63的预紧力和右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70的右侧预紧部件73的预紧力,在其左侧及右侧两者维持为向上方被按压的状态。在该情况下,盖体20的轴体41c、42c、51c、52c维持为在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14a内向上部插入的状态(具体地说,与该固定用孔部13a、14a的孔壁上表面相接的状态)。
如果从该状态起,左侧操作部45或右侧操作部55的按钮部45a、55a被进行压入操作,则左侧的轴体41c、42c或右侧的轴体51c、52c从固定用孔部13a、14a脱离,盖体20的左侧通过左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60的左侧预紧部件63的预紧力被向上方推起,以右侧的轴体51c、52c为中心打开,或者盖体20的右侧通过右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70的右侧预紧部件73的预紧力被向上方推起,以左侧的轴体41c、42c为中心打开。另外,如果盖体20的左侧朝向完全打开位置打开,则其左侧打开,右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70的右侧按压保持部71与在铅垂方向上直立的盖体20的左侧相邻,由此保持于该盖体20的左侧完全打开位置。另一方面,如果盖体20的右侧朝向完全打开位置打开,则其右侧打开,左侧打开动作辅助装置60的左侧按压保持部61与在铅垂方向上直立的盖体20的右侧相邻,由此保持于该盖体20的右侧完全打开位置。
在盖体20如上所述朝向左侧完全打开位置或右侧完全打开位置打开的过程中,通过左侧预紧部件63的预紧力将该盖体20的左侧向上方按压的力、及通过右侧预紧部件73的预紧力将该盖体20的右侧向上方按压的力两者均消失。因此,盖体20的左侧的轴体41c、42c和右侧的轴体51c、52c的任意者在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14a内一边作为旋转轴进行转动、一边通过该盖体20的重力作用而向下部移动,因此容易发生该轴体41c、42c、51c、52c的轴偏移。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两开收纳装置1中,轴体41c、42c、51c、52c具有在绕转的一部分进行切口的切口部103,具有形成为在绕转时从主体部100的轴心C至外表面为止的距离发生变化的构造的前端部101。在该构造中,轴体41c、42c、51c、52c在盖体20朝向左侧完全打开位置或右侧完全打开位置打开的过程中在固定用孔部13a、14a内作为旋转轴进行转动时,如下所述,在该固定用孔部13a、14a内对向下部移动进行限制。
即,轴体41c、42c、51c、52c在作为旋转轴进行转动时,从前端部101的切口部103的倾斜面103a与固定用孔部13a、14a的孔远端部111处的凸出部112的倾斜面112a大致平行地相对的状态(图14所示的状态)起,伴随其转动,该倾斜面103a相对于该倾斜面112a引起角度偏移,成为前端部101的非切口部102和切口部103的边界附近与固定用孔部13a、14a内的凸出部112抵接的状态(图15及图16所示的状态)。
如果伴随轴体41c、42c、51c、52c的转动,其上述边界附近与固定用孔部13a、14a内的凸出部112抵接,则该轴体41c、42c、51c、52c的下表面侧在固定用孔部13a、14a内被支撑。因此,在该支撑后,即使在进行直至轴体41c、42c、51c、52c的转动到达至盖体20的完全打开位置为止的过程中通过左侧预紧部件63及右侧预紧部件73的预紧力而将盖体20向上方按压的力消失,也对该轴体41c、42c、51c、52c在固定用孔部13a、14a内进一步向下方移动进行限制。
另外,在伴随轴体41c、42c、51c、52c的转动而其上述边界附近与固定用孔部13a、14a内的凸出部112相接前,在通过左侧预紧部件63及右侧预紧部件73的预紧力而将盖体20向上方按压的力消失的情况下,通过盖体20的重力作用而轴体41c、42c、51c、52c在固定用孔部13a、14a内向下方移动(参照图16)。但是,在该情况下,在轴体41c、42c、51c、52c的上述边界附近与固定用孔部13a、14a内的凸出部112抵接后,该轴体41c、42c、51c、52c向下方的移动受到限制,并且此后,该轴体41c、42c、51c、52c的轴心C伴随转动而在固定用孔部13a、14a内上升(参照图17)。
上述的轴体41c、42c、51c、52c的轴心C的上升能够继续,直至在轴体41c、42c、51c、52c的上述边界附近与凸出部112抵接后该轴体41c、42c、51c、52c的外表面与该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14a中的孔壁上表面相接为止。如果在轴体41c、42c、51c、52c的上述边界附近与凸出部112抵接后,在该轴体41c、42c、51c、52c的外表面与该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14a中的孔壁上表面相接前,该轴体41c、42c、51c、52c与凸出部112抵接的部位从上述的边界附近向非切口部102的表面转移,则从该非切口部102中的轴心C至外表面为止的距离大致相同,因此然后伴随该轴体41c、42c、51c、52c的转动的轴心C的上升停止。在该情况下,以后,直至盖体20达到至完全打开位置为止,在其轴心C的高度位置处轴体41c、42c、51c、52c进行转动(参照图18)。
此外,如果在轴体41c、42c、51c、52c的上述边界附近与凸出部112抵接后,在该轴体41c、42c、51c、52c与凸出部112抵接的部位从上述的边界附近向非切口部102的表面转移前,该轴体41c、42c、51c、52c的外表面与该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14a中的孔壁上表面相接,则该轴体41c、42c、51c、52c的轴心C的上升受到限制,并且该轴体41c、42c、51c、52c的进一步的转动受到限制。此外,在该情况下,在轴体41c、42c、51c、52c在盖体20的关闭位置处开始转动后进行转动直至其外表面与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14a中的孔壁上表面相接为止的角度,与从盖体20的关闭位置至完全打开位置为止的角度相对应。
因此,根据两开收纳装置1,能够确保作为闩销而在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14a中进行插拔并且在盖体20的开闭时作为旋转轴起作用的轴体41c、42c、51c、52c的外表面和箱主体10的固定用孔部13a、14a中的孔壁之间的间隙S,并对轴体41c、42c、51c、52c的固定用孔部13a、14a内的轴偏移进行抑制。因此,能够避免由于该轴体41c、42c、51c、52c的轴偏移而在盖体20和周边部件之间发生摩擦或者在盖体的开闭时发生晃动等问题。
另外,为了能够对在轴体41c、42c、51c、52c的固定用孔部13a、14a内的轴偏移进行抑制所使用的轴体41c、42c、51c、52c的切口部103,具有在盖体20的关闭位置处从前端至轴向远端侧而面的高度位置降低的倾斜面103a。并且,为了对该轴偏移进行抑制所使用的箱主体10侧的固定用孔部13a、14a的凸出部112,具有从孔开口侧至轴向孔远端侧而面的高度位置升高的倾斜面112a。
在该构造中,处于在盖体20的关闭位置处,轴体41c、42c、51c、52c和固定用孔部13a、14a的倾斜面103a、112a相互彼此相对的状态。因此,即使在轴体41c、42c、51c、52c向固定用孔部13a、14a的插入位置偏移的状态下进行插入,通过它们的倾斜面103a、112a彼此的接触而能够将轴体41c、42c、51c、52c在固定用孔部13a、14a内抬起,因此能够使固定用孔部13a、14a内的轴体41c、42c、51c、52c的插入偏移消除。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左侧开闭机构40及右侧开闭机构50分别相当于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开闭机构”及“第2开闭机构”,下部盖材料21相当于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盖体主体”,轴体41c、42c及轴体51c、52c相当于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轴体”及“第2轴体”,固定用孔部13a、14a相当于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孔”及“第2孔”,切口部103相当于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切口部”及“第2切口部”,凸出部112相当于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凸出部”及“第2凸出部”,左侧预紧部件63及右侧预紧部件73相当于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上方预紧部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对轴体41c、42c、51c、52c的轴偏移进行抑制所使用的箱主体10侧的固定用孔部13a、14a中的凸出部112,具有从孔开口侧至轴向孔远端侧而面的高度位置升高的倾斜面112a。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该凸出部112在固定用孔部13a、14a的孔远端部111中与孔开口部110的孔壁相比朝向孔中心侧凸出而减小与轴体41c、42c、51c、52c的间隙(特别是上下方向的间隙),且在其凸出前端在盖体20的打开动作时与轴体41c、42c、51c、52c的外表面抵接即可。例如,凸出部112可以是在孔远端侧从孔壁朝向孔中心侧飞出的凸起,另外,也可以是从孔开口侧至孔远端侧而绕转整体形成为前端尖细形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盖体20的关闭位置处,将该盖体20通过左侧预紧部件63及右侧预紧部件73的预紧力向上方按压,由此将该盖体20侧的轴体41c、42c、51c、52c维持为在箱主体10侧的固定用孔部13a、14a内向上部插入的状态,在盖体20的打开位置处向其上方的按压力消失。但是,也可以应用于在盖体20的关闭位置处,将该盖体20通过预紧部件的预紧力向任意方向进行按压,由此将轴体41c、42c、51c、52c维持为在箱主体10侧的固定用孔部13a、14a内向任意的方向位置插入的状态,在盖体20的打开位置处向该方向的按压力消失。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对轴体41c、42c、51c、52c的轴偏移进行抑制所使用的轴体41c、42c、51c、52c的切口部103,具有在盖体20的关闭位置处从前端至轴向远端侧而面的高度位置降低的倾斜面103a。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该切口部103将轴体41c、42c、51c、52c的前端部101的绕转的一部分切除即可,例如可以形成为在绕转时外径逐渐地变小的凸轮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盖体20的关闭位置处,将该盖体20通过左侧预紧部件63及右侧预紧部件73的预紧力向上方按压,由此将该盖体20侧的轴体41c、42c、51c、52c维持为在箱主体10侧的固定用孔部13a、14a内向上部插入的状态。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作为两开收纳装置1,可以应用为不设置产生在盖体20的关闭位置对该盖体20进行按压的预紧力的预紧部件。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变形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能够实施各种变更。

Claims (4)

1.一种两开收纳装置,其具有:箱主体,其具有在上表面设置有开口的收容部;盖体,其将所述开口能够开闭地覆盖;第1开闭机构,其以沿所述开口的周缘延伸的第1旋转轴为中心使所述盖体进行开闭;以及第2开闭机构,其以沿所述开口的周缘延伸的第2旋转轴为中心使所述盖体进行开闭,
在所述两开收纳装置中,
所述盖体具有:盖体主体;第1轴体,其相对于所述盖体主体沿所述第1旋转轴能够进退地延伸;以及第2轴体,其相对于所述盖体主体沿所述第2旋转轴能够进退地延伸,
所述箱主体具有:主体部;第1孔,其形成为在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具有比所述第1轴体的上下尺寸大的上下尺寸,供所述第1轴体进行插拔;以及第2孔,其形成为在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具有比所述第2轴体的上下尺寸大的上下尺寸,供所述第2轴体进行插拔,
所述第1开闭机构在将所述第1轴体插入至所述第1孔且将所述第2轴体从所述第2孔拔出的状态下,以所述第1旋转轴为中心使所述盖体在关闭位置和第1打开位置之间进行开闭,
所述第2开闭机构在将所述第1轴体从所述第1孔拔出且将所述第2轴体插入至所述第2孔的状态下,以所述第2旋转轴为中心使所述盖体在关闭位置和第2打开位置之间进行开闭,
所述第1轴体具有将前端部的绕转一部分切除得到的、在所述盖体的关闭位置处位于下部的第1切口部,
所述第2轴体具有将前端部的绕转一部分切除得到的、在所述盖体的关闭位置处位于下部的第2切口部,
所述箱主体具有:第1凸出部,其在所述第1孔内从孔壁下表面向上方凸出,在所述盖体的从关闭位置向所述第1打开位置的打开动作时,在所述第1孔内将所述第1轴体向上方抬起;以及第2凸出部,其在所述第2孔内从孔壁下表面向上方凸出,在所述盖体的从关闭位置向所述第2打开位置的打开动作时,在所述第2孔内将所述第2轴体向上方抬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开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第1切口部及所述第2切口部各自具有在所述盖体的关闭位置处从前端至轴向远端侧而高度位置降低的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开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第1凸出部及所述第2凸出部各自具有从孔开口侧至孔远端侧而高度位置升高的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两开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第1开闭机构及所述第2开闭机构具有在所述盖体的关闭位置处将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箱主体向上方预紧的上方预紧部件。
CN201810986643.6A 2017-08-28 2018-08-28 两开收纳装置 Active CN1094216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3629 2017-08-28
JP2017163629A JP6577541B2 (ja) 2017-08-28 2017-08-28 両開き収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1609A CN109421609A (zh) 2019-03-05
CN109421609B true CN109421609B (zh) 2021-09-17

Family

ID=65435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86643.6A Active CN109421609B (zh) 2017-08-28 2018-08-28 两开收纳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6830B2 (zh)
JP (1) JP6577541B2 (zh)
CN (1) CN1094216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04974B2 (en) * 2017-03-27 2020-03-31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CN107525337B (zh) 2017-08-16 2020-02-11 多美达瑞典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设备的箱门及制冷设备
US11454053B2 (en) * 2019-09-03 2022-09-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ultidirectional opening storage cover with invisible latch
JP7318554B2 (ja) * 2020-02-11 2023-08-01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用コンソールリッド構造
CN111942297B (zh) * 2020-08-20 2021-11-16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扶手箱
US20220306008A1 (en) * 2021-03-29 2022-09-29 Toyoda Gosei Co., Ltd. Double opening storage device
CN114592754B (zh) * 2021-03-30 2023-03-2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肘枕解锁键防错互锁机构及汽车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90468A1 (en) * 1990-12-14 1992-06-17 Kato Hatsujo Kaisha Ltd. Releasable double-hinge device for an automobile console box
US6003716A (en) * 1997-09-05 1999-12-21 Ford Motor Company Dual opening console
CN203753022U (zh) * 2013-12-11 2014-08-06 格拉默车辆内饰(上海)有限公司 储物盒双开式中控台扶手
CN105539301A (zh) * 2014-10-22 2016-05-04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双开收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3261A (en) * 1981-06-12 1984-09-25 Schwarzwalder Elektronik-Werke GmbH Swivel joint for a lid
JPH0611345Y2 (ja) * 1987-11-30 1994-03-23 株式会社ニフコ 開閉装置
DE102005043593B4 (de) * 2005-09-12 2010-12-02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Staufach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4777123B2 (ja) 2006-04-18 2011-09-21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ロック装置
JP5965166B2 (ja) * 2012-03-14 2016-08-03 株式会社ニフコ 収納装置
US9284117B2 (en) * 2014-07-25 2016-03-15 Robert W. Guild Convenient cover opening and closing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JP2016112979A (ja) 2014-12-12 2016-06-2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US9630563B2 (en) * 2015-08-31 2017-04-25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center console assembly
US9845055B2 (en) * 2015-09-30 2017-12-19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center console assembly
US9707899B2 (en) * 2015-10-05 2017-07-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nsole lid integrated dual pawl latching package
JP2018012454A (ja) * 2016-07-22 2018-01-25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ソールドア両開き構造
US10449907B2 (en) * 2016-08-03 2019-10-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torage compartment and hanging storage module having illuminated tab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90468A1 (en) * 1990-12-14 1992-06-17 Kato Hatsujo Kaisha Ltd. Releasable double-hinge device for an automobile console box
US6003716A (en) * 1997-09-05 1999-12-21 Ford Motor Company Dual opening console
CN203753022U (zh) * 2013-12-11 2014-08-06 格拉默车辆内饰(上海)有限公司 储物盒双开式中控台扶手
CN105539301A (zh) * 2014-10-22 2016-05-04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双开收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63132A1 (en) 2019-02-28
US10526830B2 (en) 2020-01-07
JP6577541B2 (ja) 2019-09-18
JP2019038600A (ja) 2019-03-14
CN109421609A (zh) 201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1609B (zh) 两开收纳装置
KR101637820B1 (ko) 차량용 리트랙터블 핸들 장치
WO2019172057A1 (ja)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US8870240B2 (en) Door latch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20160114732A1 (en) Dual swing container device
US9752356B2 (en) Lock release apparatus and lock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160130845A1 (en) Outside handle device for vehicle
US20200156552A1 (en) Double opening console box
CN108291412B (zh) 锁止装置
US11186253B2 (en) Steering lock device
JP5471921B2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のストッパ構造
JP2008001361A (ja) 手動で固定可能なモジュール箱
CN217581693U (zh) 门锁装置
JP6094429B2 (ja) 収納装置
JP7131519B2 (ja) 観音開き型リッド装置
JP6396915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JP2016097882A (ja) グラブボックス
JP2019157425A (ja)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5730712B2 (ja)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装置
JP6975698B2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KR20110057780A (ko) 차량용 수납상자 잠금 시스템
JP2021025347A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09228309A (ja) 扉用錠装置
JP6486448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JP6907780B2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